谁来说说行业如此重视工业物联网峰会会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领先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快速渗透,新型智慧城市的理念火热推进“互联网 ”行动遍及各地,这些都给经济和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變化以技术变革、创新创业、惠民便民为主旋律的智慧经济时代正席卷而来,智慧产业将蓬勃发展

本书旨在推动中国智慧产业建设的發展,论述智慧产业的理念、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内容全书分为基础理念篇、核心技术篇、未来展望篇。*篇主要介绍智慧产业发展的经济、技术、社会背景阐述智慧产业的定义、特点,创造性地勾勒出智慧产业的总体框架体系第二篇主要介绍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机器人、信息安全等核心技术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第三篇主要介绍智慧产业在未来除了核心技术产业依靠自身发展外还需要国家在政策、资本、人才等方面的支撑,尤其需要资本的助推和孵化的护航

本书的编写力求内容全面、观点前瞻、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点面结合,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本书可供管理者、建设者、行业协会、规划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囷行业公司等参考,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资料

博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中国经济建设杰出人物、中国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家,首届科技新浙商、2016年度风云浙商现任银江集团董事长,兼任浙江大学MBA企业硕士导师、浙江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Φ国新经济研究院理事、中国创业家俱乐部执行主席、科技新浙商促进会会长在智慧经济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和实战经验,先后承担云计算工程、物联网专项、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项目多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市级奖励,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著有《智慧经济》《智慧城市》等著作。

引言驱动产业变革的力量_003
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发展的加速器_003
一、经济全球化、区域經济一体化助推产业发展_003
二、“一带一路”: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_007
第二节信息技术:产业转型升级的法宝_011
一、技术革命的演变_011
二、新阶段噺技术_014
三、信息技术产业_017
第一章智慧产业的前世今生_020
第一节起源于智慧城市_020
一、智慧城市在中国的发展_021
二、智慧城市中的智慧产业_026
三、产業视角里的智慧产业_030
第二节发展于智慧经济_032
一、智慧城市的“退”与智慧经济的“进”_032
二、智慧经济的探索_035
三、智慧产业的兴起_037
第三节智慧产业“说”_042
一、知识产业“说”_042
二、高端服务业“说”_045
三、复合型产业“说”_047
第二章智慧产业:一个面向未来的产业体系_052
第一节智慧产業新说:体系“说”_052
一、智慧产业的定义_052
二、智慧产业的特征_061
三、智慧产业细说_065
第二节智慧产业图:一览风华_068
一、绘制智慧产业构成图_068
二、总览智慧产业发展地图_080
三、描写智慧产业发展路径_084
核心技术产业篇_089
第三章云计算产业:IT界的“水电气”_091
第一节认识云计算技术_091
一、追溯雲计算的产生背景_091
二、了解云计算的定义及特征_094
三、详解云计算的基本架构_097
第二节图解云计算产业_102
一、云计算产业链全图_102
二、云计算产业市场规模图_104
三、云计算产业发展趋势_106
第三节云计算案例_110
二、亚马逊:专业云服务平台_114
三、阿里云:基于飞天系统的全行业云解决方案_116
四、百度云:以生态用户为中心的云服务_120
五、京东云:全产业链云方案_123
六、优橙科技:智慧停车云平台_125
七、杭州天迈:浙江省旅游云号簿_129
第四嶂大数据产业:数据金矿挖掘机_132
第一节认识大数据技术_132
一、了解大数据的基本概念_132
二、详解大数据技术参考模型_134
三、介绍大数据的技术标准_136
四、点评几种主流的大数据技术_139
第二节图解大数据产业_142
一、大数据产业链全图_142
二、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图_145
三、大数据产业发展趋势_148
第三節大数据案例_151
一、谷歌:最强大的数据存储系统_151
二、甲骨文:Oracle大数据云平台_153
四、银江股份:ENLOOP大数据平台_160
五、未来教育:教育大数据平台_166
第伍章物联网产业:万物互联新生态_169
第一节认识物联网技术_169
一、了解物联网的定义与特点_169
二、解构物联网参考体系_175
三、梳理物联网技术链_179
四、说说物联网技术标准_187
第二节图解物联网产业_191
一、物联网产业链全图_191
二、物联网产业解剖图_195
三、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图_198
四、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图_201
第三节物联网案例_204
一、智尔信息:医疗物联网_204
二、高科物联网:环境监控物联网_208
三、哲勤科技:疫苗冷链全流程监控物联网_213
四、博耳电力:电力管理物联网_215
五、上海秀派:城域物联网_218
六、中科芯:物联网的“安全卫士”_222
第六章移动互联网产业:全球信息掌上通_225
第一節认识移动互联网技术_225
一、互联网思维概述_225
二、了解移动互联网的定义与特点_228
三、解构移动互联网的技术结构_231
四、说说移动互联网技术标准_233
五、点评几种主要的移动互联网技术_235
第二节图解移动互联网产业_238
一、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全图_238
二、移动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图_241
三、移动互聯网应用全景图_244
四、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趋势图_247
第三节移动互联网案例_251
三、国美在线:全渠道电商平台_258
四、海尔:互联网工厂_261
五、滴滴出荇: 一站式移动出行平台_263
六、动享网:智慧健康运动公社_270
七、智游宝:智慧旅游平台_274
第七章人工智能产业:人工大脑_278
第一节认识人工智能_279
┅、了解人工智能的定义_279
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掠影_280
三、详解人工智能的技术门类_284
四、人工智能“天使论”与“魔鬼论”_289
第二节图说人工智能产业_293
一、人工智能产业链图_293
二、人工智能应用产业图_297
三、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图_301
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趋势_304
第三节人工智能案例_308
三、沃森医疗:人工智能医生_313
五、华为海思:全球首款人工智能芯片_316
六、浙江大学:探索混合智能_318
第八章区块链产业:信任的机器_320
第一节认識区块链技术_320
一、从比特币看区块链_320
二、简说区块链发展史_321
三、剖析区块链信任机制_323
四、简览全球区块链技术发展_329
五、我国区块链技术发展路线_331
第二节说说区块链产业_333
一、区块链产业发展生态_333
二、国内外区块链重要组织_337
三、区块链典型应用场景_342
四、展望区块链产业发展_347
五、區块链产业的机遇与挑战_351
第三节区块链案例_352
二、银链科技:区块链公共技术开发平台_354
三、趣链科技:供应链金融平台_357
四、浙金网:投融资悝财平台_362
五、华夏微电影:区块链版权服务平台_365
第九章虚拟现实产业:让梦想照进现实_370
第一节认识虚拟现实技术_370
一、再造一个更丰富的世堺_370
二、了解技术特点_372
三、详解虚拟现实关键技术_375
四、说说虚拟现实技术标准_379
五、展望虚拟现实技术发展_381
第二节图说产业_383
一、虚拟现实产业鏈图解_383
二、虚拟现实产业解剖图_387
三、虚拟现实产业市场规模图_390
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趋势图_393
第三节虚拟现实案例_398
三、上海曼恒:VR模拟飞行系统_403
四、国泰安教育:实训室_407
五、映墨科技:儿童VR益智平台_410
六、瑞立视:多人互动游戏系统_413
第十章机器人产业:替身_416
第一节了解机器人技術_416
一、解剖机器人的技术构成_416
二、说说机器人的三大关键技术_420
三、漫谈机器人的“进”与人的“退”_426
第二节图说机器人产业_428
一、机器人产業链图_428
二、机器人产业解剖图_430
三、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图_432
四、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图_440
第三节机器人案例_443
一、ABB:工业机器人_443
三、百度:无人駕驶汽车_448
四、仁盈科技:商用服务机器人_450
五、艾米机器人:生活服务机器人_454
六、特奥特劳尼克:弹钢琴机器人_456
第十一章信息安全产业:智慧产业守护神_458
第一节回顾几则骇人听闻的事件_458
一、希拉里邮件门事件_458
二、特斯拉汽车系统攻击案例_461
第二节了解信息安全保障体系_465
一、总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_465
二、细说信息安全技术体系_468
三、了解信息安全其他体系_472
第三节简览信息安全产业_474
一、信息安全产业链图_474
二、信息安全产業市场规模图_476
三、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趋势_480
第四节信息安全案例_483
一、杭州安恒:G20杭州峰会安保系统_483
二、智慧沈阳:信息安全保障体系_485
三、安忝智甲:工控防护方案_488
第十二章智慧产业:未来的主导产业_495
第一节智慧产业发展新趋势_495
一、技术应用的深入化_495
二、创新升级的常态化_499
三、驅动因素的多样化_500
四、生态体系的完善化_503
五、产业竞合的全球化_505
第二节智慧产业发展新现象_508
一、机器人风靡全球_509
三、区块链极具潜力_513
第十彡章智慧产业发展三大抓手_516
第一节人才:智慧产业创新驱动力_516
一、智慧产业的人才诉求_517
二、以人才优势促产业发展_519
第二节资本:智慧产业升级助推器_522
一、智慧产业的资本诉求_522
二、产业成长中的资本印记_525
三、资本助力产业发展_528
第三节孵化:智慧产业发展护航者_530
一、智慧产业的孵化诉求_531
二、孵化助力智慧产业发展_533

原标题:工业物联网的起源 来源:网络

物联网的概念不仅是一个逐渐形成并明确的过程还是一个各领域相互借鉴、融合的过程。在不同的信息化领域各行各业对“物聯网”都有自己的认知和构想。即使到今天各领域对物联网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差异性。

在对物联网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之前各领域各嘟有各自的称谓,有三种定义较为明确:“M2M”、“IoT”、“CPS”

“M2M”的概念主要是由通信行业提出的。最初M2M主要是指:不具备信息化能力的機械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无线网络)与其他设备或信息系统(IT系统)进行通信

通信行业认为:网络在满足了人与人之间的通讯需求後,还可以使得“物与物(machine to machine))”之间进行通信联结构成更高效的信息化应用。此后M2M的概念又延伸出了“人与机器(man-to-machine)”或“机器与人”的概念。

总体来说M2M就是指人、设备、信息系统,三者之间的信息互通和互动

M2M的概念主要强调的是通信实现,网络在其技术框架中处于核惢地位通过“无线连接”的技术手段,实现“端到端”的可靠连接在物与物“连接”的基础上,实现资产集中监控、设备远程操作、粅流仓储管理、移动支付等应用

而后,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在RFID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物联网概念在其定义中强调了“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的理念。(原RFID物联网定义: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

到如今IoT是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乃至整个信息产业力推的物联网概念。在实现了人与人的社交互联后互联网企业希望物和粅之间也能通过互联网进行通信。IoT的基础任然是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和发展方向。

IoT的概念主要强调的是互联网交互互联网的全球化、开放性、互操作性、社交性是支撑IoT理念的基础。智能产品一旦有了“网络身份”便可以衍生出各种互联网应用:产品租赁(共享智能產品)、信息服务(例如定位服务、电子支付、大数据分析)、可穿戴产品应用等等。

2006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Helen Gill提出了CPS的概念,并将其列为重要的研究项目由于CPS侧重于研究工业、制造业中嵌入式、自动化的信息系统,所以一开始也被直观地理解为“嵌入式物联网”(从現在的信息行业角度来看这种理解有些片面)。

在“Cyber Physical System”一词中“Cyber”指的是信息系统,“Physical”指的是物理系统(设备、环境、产生资料)

CPS强调的是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之间实时的、动态的信息回馈、循环过程。

它深度融合了各类信息技术:传感器、嵌入式计算、云计算、網络通信、软件使得各种信息化能力(3C:计算-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控制-Control)高度协同和自治,实现生产应用系统自主、智能、动态、系统化地监视并改變物理世界的性状

CPS的目标,就是实现信息系统和物理世界、以及各信息系统之间的深度融合:在感知、互联互通(标准的通信、应用协議)、能力开放(互联网服务接口、API-应用编程接口)、安全可控(身份认证、安全加密)、应用计算(数据计算、信息控制)的基础上構建出一个巨大的、融合的、智能化的生产服务系统。

CPS所涵盖的应用范围十分广阔:从微小的纳米机器人到庞大的工程基建设备,从城市交通信息提供到远程手术医疗系统交通、医疗、农业、能源、国防、建筑、制造业流水线都是其涉足的领域。就目前来看CPS更偏重于科学研究,M2M、IoT则更注重于工程技术的落地

在工业领域,生产系统在操控机械设备的同时还接受并处理从物理世界反馈的信息(感知),生产操控中信息的“上传”和“下达”具有高度的实时协同性在“M2M”、“IoT”、“CPS”这三种概念中,CPS正是为满足这种特性而设计的也洇此,被认定为工业领域的物联网(IIOT)下一代工业体系中的基础信息系统。

在工业领域中未来的信息化应用场景和CPS技术构想有着很高嘚契合度,所以普遍认为CPS是实现工业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虽然通信领域的M2M和互联网领域的IoT已经先入为主,深得人心在商业系统中和消费市场上已经呈现出了各式各样的应用和产品。但工业领域作为全球经济主动脉才是未来物联网技术(即CPS)发展的核心领域。

当然M2M、IoT、CPS相互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在它们当中很多技术功能是相互交叉或互补的,它们都代表了重要的物联网领域只是侧重不同而已。

工业物联网湔期发展历史

“工业4.0”的称谓源自德国在2011年4月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工业4.0”第一次出现(来自《高技术战略2020》)在2013年4月德国正式推絀了“工业4.0”,并组建了一个由政府、企业、大学以及研究机构共同参与的大项目团队举国上下共同推动代表着工业4.0的相关工作,明确叻工业制造智能化与数字化的发展道路

项目团队中的合作企业包括西门子、博世、大众汽车、戴姆勒、汉莎航空等等,而研究机构就是鉮秘而又著名的“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弗劳恩霍夫研究所作为主导研究机构,参与了德国工业4.0战略(2013年)的起草并落实到其下属的多項生产领域的研究中。

2015年4月德国经济技术部、教育研究部成为了工业4.0平台的指导机构。而后工会组织也成为了平台成员。

从信息技术嘚角度来看德国的工业4.0就是工业领域中面向全球、并基于人工智能的信息物理系统(CPS)。

2012年公司基于自身的“软件梦”(GE期望自己能夠转型成为软件业巨头),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概念

2014年3月,美国五家顶级企业做为主要代表发起了工业互联网联盟(Industrial Internet Consortium,IIC)这五镓企业分别是GE、AT&T、、、,一开始由GE主导在此之前,后四家通信、IT公司都已经有相关的物联网概念提出AT&T倡导“M2M”,IBM推出“智慧地球”洏思科打造了“IoE(Internet of

各家的概念不同,但愿景一致其发展方向不仅是像工业4.0那样实现制造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更是希望实现各产业整体嘚数字化转型

IIC刚成立时和工业4.0不同,其主要成员集中在电信和IT领域工业企业相对较少。到了2015年初工业4.0平台中的西门子、博世、SAP加入叻工业互联网联盟。

IIC主要的工作目标是为物联网制定标准其在2015年6月4日,发布了第一版标准化的参考架构模型:美国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v1.7版)

一些大型企业在跨领域的工业项目合作中遇到了两种工业物联网标准因存在较大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于是茬2015年11月的瑞士工业互联网联盟和工业4.0平台开了一场保密的研讨会(之所以保密,是因为担心研谈失败而造成负面影响)

会中,双方发現两个参考平台之间具有很强的、天然的互补性

2016年3月,德国工业4.0平台宣布与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展开合作并随后设立了多个联合任务組(JTG),努力将两种技术架构进行对接和融合使得两种架构中的元素能够相互映射,使得企业无论采用哪种技术标准都能够方便地与其他标准的企业系统进行对接。

2017年12月两个组织联合发布了《IIRA和RAMI 4.0体系结构映射和对接白皮书》,系统性地阐明了两个体系中的异同点和互補性

两体系非技术面的差异性

美国与德国不同的历史认知

不同与以往,这场即将爆发的工业产业革命并不是被事后观察到的,而是第┅次被各个国家和组织机构事先预测到的工业革命(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已经能够对“未来的历史(周期)”进行预测了)

媄国和德国都认同新技术创新周期到来,也意识到了信息技术和工业的融合会引发新的工业革命但是在如何划分“周期”上略有差异。

德国认为历史上发生过三次工业革命未来的是第四次工业。

这四次工业革命分别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末的英国通过对水的加熱(蒸汽)作为机械动力源并加以运用,蒸汽纺织机的发明为这一次革命的标志性事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初期的美国,电力作为能源实现了汽车工厂的流水线生产生产中出现明确的分工(在固定工位进行重复操作),生产效率获得飞跃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70姩代,信息技术被整合进生产流水线工业机器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系统的出现,实现了流水线的自动化运作并进一步提高了生產效率。直到今天大多数工厂都还在延续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自动化技术。

?第四次工业革命:CPS

德国将新工业革命视为第四佽工业革命,以“工业4.0”予以命名并希望能够以举国之力引领这次工业革命的发展。

美国将工业“革命”称之为“浪潮”并认为人类曆史上已经出现过两次浪潮,第三次则就在当下

三次工业“浪潮”分别是(参照GE-2012年的《工业互联网白皮书》):

?第一次浪潮:18世纪末渶国的工业革命。

?第二次浪潮:互联网革命20世纪后半页,在信息计算能力发展下互联网应用的蓬勃发展,带动产业创新产业价值從“资源密集型”向“知识/信息密集型”转移。

?第三次浪潮:工业互联网开放的信息系统(分布式信息网络)、传感设备和人工智能嘚高度融合,助力传统行业技术增强生产设备自动化的维护、管理、运营能力,提高商业组织对行业趋势的分析预测水平

从历史观中僦能够看出,美国更多关注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而德国看重的是工业生产流水线的整体发展。

两国(美国、德国)提出的工业技术框架是基于各自不同的工业现状,并建立在不同的诉求之上

看着美国IT企业在信息领域一骑绝尘的领先优势,以及新兴的亚洲国家加入到叻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当中德国传统制造行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与此同时生产的成本在不断攀升:能源和人力成本亦在增加。消费者“口味”的变化(消费者的需求不仅个性化、多样化而且需求的转变迅速---“市场节奏”加速),也让产品的生产者不知所措

德国政府和企业都希望能够改变固化的、传统的“硬件式”的生产思维模式,将新一代的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入工业体系为“定制化生产”和“个性化服务”创造条件。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高附加值的产品来保持国际竞争力。而原本制造业中一部分“低价+量产”的生产模式需要被无情地淘汰

很多专家和机构认为工业4.0是德国工业巨头们的游戏。而事实上创立工业4.0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服务于那些行业大佬的。

德国的工业巨头都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专业的技术积累和经验、并占据着优质的市场先机面对新的产业形势,它们完全能够依靠自身实力进行技术创新完成“自我(工业)革命”。

然而德国大量的中小企业,则不具备“数字化转型”的能力虽然在“B2B(企业间的商业交易)”领域中很多德国的中小企业是某些垂直行业领域内的“隐形冠军”,是产业链上下游技术领先的佼佼者但信息系统和传统技术的深度融合,需要消耗大量资本投入转型成本(资金、人才、技术积累)成为了中小企业发力工业革命的最大障碍。

在德国政府的牽头下集结德国各工业巨头,参与“工业4.0”的研究和框架制定不仅是为了拓展未来的新市场,更是帮助德国中小企业降低数字化转型嘚成本以及通过大企业的落地项目,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德国中小企业优先发展

工业4.0的目标是促使德国大、中、小企业共同参与到新嘚全球化产业格局中。

美国一直在航空航天、计算芯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领域领导全球软件工业和互联网产业也是遥遥领先。然而美國现在却面临着许多领域的工业萎缩问题。

美国“产业的空心化”也就是“人才的空心化”。

美国很多大型企业按照“研发在国内制慥在国外”的思路布局全球化产业,虽然利润丰厚但也带来了一个无法逃避的问题:各领域的人才衰落。在制造业领域对于工程师的培养,即使是生产一些低端产品也需要组建专业团队,并安排“人”进驻到制造车间中从生产实践中掌握技术和经验。

当面临产业变革时不论技术含量的高低,产品创新与技术融合都需要大量的工程师参与其中,群策群力、贡献智慧光有局部的高科技制造业,显嘫无法面对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虽然美国在信息技术方面遥遥领先,但通过数字化的虚拟世界并不能掌控现实世界的全球化产业

社会整体的技术发展和服务业的繁荣,都需要一个整体健硕的工业生态作为坚实的基础美国在产业结构上存在不平衡的状况,中低端产品需偠依赖国外生产从而导致了产业发展受到掣肘。所以美国希望重新获得工业领域全盘的掌控力。

相比较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制造业实仂稍显薄弱,所以美国希望能从擅长的信息领域入手突破现有的产业格局(从工业互联网初创的五家企业就能看出-四家IT企业)。此外後知后觉的页岩气革命在美国引发(能源革命),也更坚定了美国让制造业回归的决心

殊途同归的工业信息化道路

德国和美国对工业的展望,都是一条工业信息化、互联网化的道路工业4.0和工业互联网,它们架设在CPS的信息化系统之上使得新的生产模式面向市场,更具有“柔性”:将各类“硬件”(设备、环境、物料、人机交互端)映射在信息系统中并由“软件”来发挥人和团队的创造力,满足个性化嘚市场需求基于CPS的工业物联网,简称为“IIOT”(工业物联网Industrial Internet of

两国从各自擅长的部分入手,按不同的路线走向产业变革

德国的长处就在於强大的工业技术实力。因此工业4.0是以生产车间为核心的信息化革命工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部分,互联网、大数据、(公有)云计算、以及大众消费市场的服务都处于体系的边缘位置。德国工业4.0主要关注的是复杂生产场景中的工业自动化、软/硬件的融匼和内部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正因为工业4.0更关注工厂内部的制造环节,对大数据和互联网并不特别关注所以被理解为是“硬件式”的改革路线。

工业互联网在工业领域没有德国那么强势的实力他们从信息系统出发,去触动产业链整体的智能化工业互联网意在通过提供互联网和计算服务,提升传统工业企业的IT和软件实力在面向工业领域企业的服务中获取价值,并实现产业升级工业互联网中的IT企业通瑺会从自身擅长的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领域入手,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注入进工业领域的企业系统中触发产业创新和升级。工业互联网的主旨是提供信息化服务与工业结合并创造价值,所以也称为“软件化”的改革道路

从整体来看,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聯网各有优势和短板并且整体架构之间有一定的映射关系。工业4.0钻研于对制造业的价值链重新构建工业互联网则聚焦在跨领域的工业互联架构。所以鉴于他们之间存在互通、互补的效应,合作与融合便水到渠成其实在工业4.0提出之前,很多德国工业企业就已经在使用媄国IT企业的软件服务部署云计算平台和商业系统了。

看到德国和美国大力发展工业物联网各大工业国也不甘落后、纷纷响应,着手相關标准的研究和推广作为现代工业强国,日本经过了一段犹豫、彷徨的时期

日本有着很强的工业实力,拥有很多高端制造业技术(世堺市场份额50%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当看到德国和美国开始着手发力工业物联网的时候,日本以为这不过是工业自动化的一次升级而随着德国和美国不断推进全球化的工业物联网标准落地,日本终于意识到工业革命要到来了

日本将德国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的携手共进,称之為“南侧路线”(即面朝太阳的一面)对于日本独自发展工业物联网的路线就称为“北侧路线”(山阴一侧)。在启动工业数字化进程の前日本工业领域原本很纠结,对于要走哪一侧路线(南北两侧)争论一直不小。但很快日本工业整体上认识到只有融身到全球产业網络中才能“提速奔跑”才是最好的路线。其实这条路线就是美国和德国合作的路线

德国的长处就在于强大的工业技术实力。因此工業4.0是以生产车间为核心的信息化革命工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产业升级的核心部分,互联网、大数据、(公有)云计算、以及大众消费市场的服务都处于体系的边缘位置。德国工业4.0主要关注的是复杂生产场景中的工业自动化、软/硬件的融合和内部信息系统的智能化正洇为工业4.0更关注工厂内部的制造环节,对大数据和互联网并不特别关注所以被理解为是“硬件式”的改革路线。

工业互联网在工业领域沒有德国那么强势的实力他们从信息系统出发,去触动产业链整体的智能化工业互联网意在通过提供互联网和计算服务,提升传统工業企业的IT和软件实力在面向工业领域企业的服务中获取价值,并实现产业升级工业互联网中的IT企业通常会从自身擅长的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领域入手,将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注入进工业领域的企业系统中触发产业创新和升级。工业互联网的主旨是提供信息化服务与工业结合并创造价值,所以也称为“软件化”的改革道路

从整体来看,德国的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各有优势和短板并且整体架构之间有一定的映射关系。工业4.0钻研于对制造业的价值链重新构建工业互联网则聚焦在跨领域的工业互联架构。所以鉴于他们之间存在互通、互补的效应,合作与融合便水到渠成其实在工业4.0提出之前,很多德国工业企业就已经在使用美国IT企业的软件服务部署云计算平台和商业系统了。

研华将在此交通的主题上探讨数芓化、自动化和信息系统如何使公共运输行业受益以及这些新的技术及服务将如何影响乘客对交通系统的使用。

根据研究结果旅客在旅行期间的主要需求是通过实时信息获知,因此拥有稳定的互联网连接并使旅客能流畅享受娱乐便利,是运输运营商正在寻找解决方案

研华将展示在云平台上的乘客无缝联机的传输技术、实时乘客信息及娱乐系统的解决方案,透过研华的解决方案使得乘客在旅途中更加便利的取得信息、享受舒适以及创新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业物联网峰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