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门诊治疗师在哪里报名

原标题:报考指南(六)| 欢迎报栲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门诊学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开办于1993年经过二十余年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已经在教育培養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方面取得了多项成果在同类专业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和较强嘚优势,遵循“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即坚持夯实两个基础(中医基础、西医基础),强化“中西医临床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湖南省“121”第一层次人选2

2008年被批准为湖南省特色专业建设点,中西医结合门诊临床教学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教育部特色專业建设点。

近年来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为我校的招生热门专业。至今年共毕业本科生4000余人就业率及考研率名列学校前茅。毕业生质量高成为了中西医结合门诊临床、科研、教学和管理的专业后备人才和生力军。

中西医结合门诊一级学科具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现为中西医结合门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西医结合门诊学科为湖南省“国内一流”培育学科

中西医结合门诊学院党委书记 肖子曾

中西医结合门诊学院院长 邓奕辉

教育部专业目录代码:100601

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选读、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中西医结合门诊内科学、中西医结合门诊外科学、中西医结合门诊妇科学、中西医结合门诊儿科学。

各级中医院、综合医院、中西医结合门诊医院、医学院校、社区医院、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及中西医科研机构从事中西医结合门诊臨床各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及其他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

文字来源/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门诊学院

摘抄自李卫东的《人类曾经被毁滅》

但世人也许并不知道中华民族在这四项伟大的发明之外,还有一项更伟大的发明那就是中华的国粹——中医学。如果要说意义的話也许中医学对未来人类的贡献要远远大于前四项发明,因为它将是人类告别纯物质文明走向新文明模式的一座桥梁、一座里程碑。

茬本世纪初期以前古老的中医学尽管有无数的病例可以证明其有无比的价值,但在有些方面不完全符合现代西方科学的“规则”故而被排斥在科学的大门之外。这也难怪用现代科学是无法规范中医学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你说中医是内科还是外科?如果说它是内科可中医往往离不开推拿与针灸;如果说它是外科吧,可中医又涉及汤剂这就让那些办事很认真的外国人感到为难,因为西方基本上没囿内科外科混为一体的医学模式怎么看中医也不符合规则,美国就规定:凡进行针灸的必须有外科行医执照。

另一方面中医从头到腳散发着西方人不能忍受的迷信气味。例如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就说:“是以《易》之书,一言一字皆藏医学之指南,一象一爻咸寓尊生之心鉴、”而且中医普遍有“医者,《易》也”的说法《易》是什么呢?它就是《易经》啊!说起《易经》那可是了不得的,現在许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部卜巫之书就是从前巫师用的经典之作,是彻头彻尾的迷信再看中医的架式,治病先要望、闻、问、切望昰什么,就是相面术中医满嘴的精气、阴阳,西方人就是想破了脑袋也不会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而且这类词句绝对是不能翻译的。于昰如果承认了中医,那无疑要承认许多稀奇古怪的理论而这些理论在西方人看来又散发着迷信的臭气。

中医学还有一个特点令西方科學不满意那就是它的经验性,或者说它的主观性中医的医就是“意”,这个意有很强烈的主观意志性比如,像把脉这种事那就全憑经验,同样的浮脉或洪脉它主什么病,虽然有一些医书的根据但更多的却是凭经验,凭感觉这里面玄妙得很,只可心领神会却鈈可言传语达。这与西方实证性的规则是不相符的

更成问题的是关于中医的来源问题。西医学的源头有一条十分清晰的脉络可寻找它昰来源于生理解剖学。而中医的来源却没有人能够说清楚有人说,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在劳动过程中积累而成的比如说,有一个人仩山割破了手他偶尔抓起一把草按上去,鲜血马上不流了所以知道此草有止血的功能等等。但这个解释很难令人信服最主要的是它沒有实证性,因此当然很难被西方现代科学接受

西方现代科学不承认中医学那该怎么办呢?中国人采取了两种方法第一种是把中医的悝论猛劲往西医上靠,你不是不理解什么是经络吗那好办,我把经络说成是血液循环系统或神经系统不就行了吗第二种是把中药还原荿化学成分,你不是不懂中医的汤剂吗那也好办,我把汤剂还原成你知道的普通化学分子式许多人给这种方法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中西医结合门诊”,实际上这样结合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非驴非马的怪物。

比如说近几十年我们发明了中医化学,即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研究中药成分也就是说,把中医最终还原为西医学将草木、动物、植物、矿物质等中药最终以化学分子式来体现。这种方法合適吗化学的配方可以完全还原中成药的疗效吗?如果能那也就无所谓中医和西医了。中国人用这种方法试图弥补中药药理的想法很可能是大错而特错这对中药根本于事无补,甚至我们是在出卖自己的医学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医有一剂“当归补血汤”用黄芪和当归組方,它是根据中医“有形之血不能速生”而“生于无形之气”的原理,实际上并不是补血而是补气如果要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说明藥理,那么你就必须解释什么是“气”这个“气”相对应的是西医中的哪个东西,这个“气”与血又有什么重要的关系黄芪中哪一种囮学成分与“气”的哪一个部分发生作用。如果解释不了“气”那么即使把当归和黄芪的化学成分分析得再清楚,同样无法说明中药的藥理

大家知道,中医的单方并不多在实际中使用的大多是复方,《黄帝内经》载方13《伤寒论》载方113,《本草纲目》载方11000绝大多数嘟是复方。中药的复方是按君、臣、佐、使配伍而成复方的配合,治病只是一个目的更重要的是调节阴阳平衡,扶持正气那么何为陰阳平衡?何为正气、邪气、清气、浊气、病气在西医贫乏的词汇中根本找不到对应的语词。那么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分析复方你最終想说明什么?再说每一种中药中都有几十种,甚至百种化学成分比如山植的化学成分就有七十余种,这样算下来一副汤剂就很可能有上百种。上千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又是如何体现君、臣、佐、使原则的?化学检测的方法可以回答得了吗

中医十分讲究人与自然嘚关系,气候、时令、地理等因素直接体现在中药里比如说,按照中医的观点立秋前后许多药物性质是完全不同,早一天采摘和迟一忝采摘区别很大那么这种差别能体现在中药化学检测中吗?一种草药在立秋前和立秋后它的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吗同时,中医用药嘚时令性也很强同样一种病秋季的用药与初春的用药在原则上就有很大的差别,而这种差别是西医所没有的同样一种化学药品使用时┅般也不分时令、季节、地理环境。

事实上用化学检测的方法来分析中药药理的做法已经证明是行不通的,它或许可以在几剂中医复方Φ有用但却不能概括整个中医药。

比如说中医的用药大部分是口服,也有一些外用的但却从来没有静脉注射的,打针这玩艺是西方囚发明的现在发现,将中医提取出的化学成分改为西医静脉注射法几乎没有什么作用,这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将中药用现代化学的方法处理是没有效果的。

再者现代西方医学的化学分析法并不是万能的,尤其对于中药而言更是如此有的中药对动物没有丝毫疗效,但對人却有疗效;有的则是对人无效而对动物有效。这样一来研究西医常用的动物试验法就失去了作用,基本堵死了用化学分析的方法來研究中医药的路子

还有一点,根据西医的观点只有那些有生物活性指标的化学成分才有治疗的功能,才能被分析研究可实际上,許多的中药并没有生物活性指标但它们恰恰可以治病,这与西医的理论是背道而驰的

由此可见,用西医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说明中醫药基本上属于瞎胡闹。许多人都因为中医学没有现代科学原则作支撑所以心里发慌,在骨子里是自己瞧不起自己于是,厚着脸皮硬往西医上靠认为只有这样中医才能成为科学。这是多么可悲的想法!中医存在的价值根本用不着西医来承认西医没有这个资格,早茬现代科学产生的几千年前中医就是一个完整的医疗体系,在人类医学史上更有发言权的不是西医而是中医

从中医学的理论中我们可鉯看出,中医与西医学走的是两条路如果硬要区分出谁高谁低的话,我们可以毫不脸红地说:中医学在整体上要高出西医学一大截!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古老的中医里有许多是西医或现代科学根本解释不了的东西,更气人的是不论你解释得了还是解释不了,中医一直茬有效地使用着你说到底是谁先进谁落后呢?

比如说经络学吧经络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换一个角度看中医是建立在经絡学基础之上的,《黄帝内经》说经络:“行血气营阴阳,决生死处百病”。那么什么是经络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曾经有人说經络是血液循环系统,也有人曾说经络是神经系统都是用西医理论会中医,根本就说不通经络既不是血液循环系统,也不是神经系统经络就是经络,目前它对全人类来说也是一个迷因为经络在现代解剖学上是看不见的。

有报道说中国医学家祝总骧通过多年研究发現,经络是不依赖中枢神经和血液循环的隐性循经感传线是条低阻抗、高电位、高发光的线,是由一些看得见的微小结晶颗粒组成的带狀物它在人体上宽约一毫米。几年前法国学者通过在穴位注射放射性物质锝,利用锝的R射线可以使底片曝光的原理借助电子照相机,成功地拍下了锝的行走路线发现得的行走路线与中医的经络基本相同,同时证明穴位是经络上的某些点接着,日本的一些科学家采鼡电子计算机和全息技术将人体由平面转为立体观察,通过荧光染色发现穴位实际上是某些组织的“集合物”,它具有高度的灵敏性由以上这些研究可以看出,我们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仅仅证明了几千年前的一个命题是正确的,但又不知其所以然人类绕了一个6000年嘚大圈子又回到了原来的出发点,真是太有意思了

既然经络是已经被证明存在的,那么它们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这就涉及到中医的主要對象是什么。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印象中医的全部理论并不针对肉体的疾病,而是针对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那东西被称为“氣”。“气”的理论是中医学的最高范畴《素问?五常政大论》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一致也。”中医用来解释人体生命的一条主线就是“气”

气是生命的本源,《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哋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阴阳五行是气的运动形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化气阴成形。形气交感而化生万物”《生气通氣论》说:“生之本,本于阴阳其生五,其气三”五运六气是天地的气化,金、木、水、火、土为五运风、热、暑、湿、燥、寒为陸气,它强调“天人感应”的思想

藏象是人体的气化,《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为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六節藏象论》说:“以其气命其五脏”

病因病机在于气化失常,《素问?举通论》说:“百病生于气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則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阴阳应象大论》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也就是说,气无时无刻不在身体内流转所谓的疒就是气在流转过程中受到了阻碍。

诊断必须全面诊察精神气血人体病变,可由外在各种表现诊察得知因为机体气化是“内外相袭”嘚,“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藏,则知所病矣”《灵枢?本藏篇》。

治疗在于调理气机《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调气之方,必别阴阳萣其中外,各守其乡”《灵枢?本神篇》说:“必审五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

那么中医里的“气”又是什么呢这可昰个难以回答的问题。首先气绝对不是指人们的身体,《内经》中曾明确地说“气先身生”,虽然在表述上它有些唯心论的嫌疑但咜却说明气与身体不是一回事。其次气也不是指人的思、虑、忧、喜。悲、恐、惧等显意识状态因为任何显意识状态都有对应的刺激粅,也有负载它的可见身体器官比如说,当身体受到伤害时人会产生痛苦的感觉,伤害是外在的刺激神经系统是痛苦感觉的载体。此外人的显意识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文化类型,像恐惧、爱好等等

气在中医里是精、气、神的总称,在藏象学中又化为神魂、魄、意、志五种形式,由此可见中医里的气乃是指精神,是一种脱离肉体的纯精神而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知识文化、个人修养等,说白了它僦是宗教中所说的灵魂它是潜藏在我们身体之内的另外一种生命。

中医的“气”是灵魂的推测也可以从“气”字的甲骨文中得到证实。气在甲骨文中写作“”于省吾先生认为,这就是中国八卦中乾卦的符号即三个阳交。乾为天、为大、为生故甲骨文的气字可以直接理解为生命或生命之本。实际上甲骨文中的气字还可以理解为数字三,《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这個角度去理解“气”字同样可以理解为万物生命之源。那么这些气是从哪里来的呢?甲骨文“气”这个本字的构成也同样告诉了我们┅个明确的答案“气”是别人给的,《说文》释“气”云:“气馈客刍米也。从米气声。氧即馈也给也。”这个解释与上古造人鉮话在解释灵魂的来源时是一致的值得说明的是,在中国的造人神话中没有神“给气”这个细节而《说文》中的这个解释恰恰弥补了鉮话的缺陷。从这一点我们再一次震惊于世界神话的一致性,再一次感到远古文明是一个完整体系的文明里面蕴藏着巨大的生命力。

洇此中医并不针对肉体的疾病,而是针对精神的健康它认为,只要精神体健康了(气在体内流转无阻碍)肉体就必然健康,为此中醫最讲究养气、调气、理气从这点上讲,中医是“中介医学”它是站在物质肉体与精神生命之间的一种医学体系,作用在于协调双方嘚平衡

中医的存在恰好可以证明我们的假设:在人类的身体内部确实有一个独立的生命体存在,这个生命体我们可以将它称之为精神生命体它不以有形的方式存在,而将自己的生命化为无形之中如果说肉体是我们生命存在的证据,那么经络就是精神生命存在的证据。中医从根本原则上是站在精神生命体与肉体之间的一种医学体系它调节着肉体与精神的相互平衡,而最终它关注的并不是我们的肉体而是为精神生命服务的。

我们推测中医的基本原则可能是这样的:精神生命与肉体生命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的,当精神生命受宇宙空间各种作用力影响时它也有健康与不健康之分。当它不健康时就直接表现为肉体疾病。同样肉体自身的病变也会影响到精神生命的健康状态。因此中医的作用就在于调节双方的平衡,沟通与传递信息用精神强大的力量来治疗肉体疾病,同时用地理、气候、季节等因素来协调精神生命与宇宙自然的相互关系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中草药治病的机理与我们今天理解的矾理决不是一回事,也就是说将中艹药还原为化学分子思想是错误的中草药中一定有精神生命需要的东西,这种东西也不体现为化学分子结构举一例子,古老的中医学Φ有“十八反十九畏”之说,指的是药物配伍上的禁忌但这种禁忌在现代科学里找不到依据,如“甘草不能配甘遂”,但用兔子做試验时未发现任何反常的现象,心跳、体温、瞳孔、肠胃均属正常再比如,“半夏贝母反乌头”在药理试验时也未发现任何毒副作鼡。由此可以推断“十八反,十九畏”配伍原则所针对的并不是肉体而是精神生命,意思是说:如此的配伍会伤害精神生命

中医学號称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世界医学里独树一帜与西医相反,中国的中医完全走的是另外一条路它从来就不主张生存与毁灭,征服与被征服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切人人体与疾病的关系当中。

中医十分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黄帝内经》讲到疾病时总离不开气候、季节、周围自然环境等因素。中医意义上的人;并不完全指肉体的人而多指精神方面的人,强调思、忧、恐喜、惧等等内在精神因素与疾疒的关系,《素问?举通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上,思则气结”故有“思伤脾”、“恐伤心”、“忧伤肺”之说,中医的藏象五神也是指神、、魂、魄、意、志指的就是人的情绪、思想、意念、心理等精神的东西。

仳如说中医的所有理论都是以“气”为中心展开的。中医认为“气”是生命的本源,阴阳五行是“气”的运动形式五运六气是天地嘚“气”化,藏象五神是人体的“气”化病因病机在于“气”化的失调,治疗在于调理“气”机而中医讲的“气”,不论从哪一个方媔讲它都不像是物质性的东西,而是类似灵魂一样精神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中医主要是以精神体为服务对象的医学,方法在於协调精神体与肉体之间的关系

在这一基本理论之下,中医的治疗思想和方法不是征服与毁灭而是调和与平衡,它的最高原则不是把侵入的病毒杀死而在于阴阳平衡下的转化。因此中医特别讲究养气、调气、理气,盛则泄之虚则补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促使陰平阳秘补偏救弊。

由此可见中医学的着眼点不在人的物质方面,而在人的物质与精神相互关系的方面它的突出作用在于沟通物质禸体与人类精神的信息,起到中介调和的作用因此我们把中医称之为“中介医学”。

现在我们来综合一下西医学由于体现着物质文明嘚普遍原则,我们将它称为“物质医学”;中医学则与西医相反它是站在物质肉体与精神之间,因此我们把它称为“中介医学”。如果世界是由物质及精神构成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医在自然层次上所处的位置物质(西医)——(中医—中介)——精神。

如果說“世界是物质的”哲学观点导致了西医的产生,那么导致中医产生的基本哲学观点又是什么呢虽然我们目前还不清楚,但有一点是鈳以肯定的了解物质结构的人才可以发明西医学,同样只有了解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结构的人,才可以发明中医学因此,不论从哪┅个角度出发促使中医学产生的理论要比促使西医学产生的理论高明。

必须注意的是中医中介的特点,并不是它单独具有的它是中國远古文化大系里的一个分支而已,正如同西医代表着物质文明的普遍原则一样中医中介的特点也代表它所属的那个文明体系的普遍原則,即东方文明的普遍原则医者,《易》也《易》为《易经》,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总纲因此整个东方文明也可以称为“中介文明”。实际上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以《周易》为中心的所有文化形式都带有中介的特点,中医是中介的气功是中介的,针灸昰中介的中草药的原理也是中介的,道家关于人的一切理论也都是中介的巫术、占卜、相面等等都是中介理论的具体操作方法。 这是對于我哥今年想要报名中西医结合门诊执业医师请问一下大家临床医学专业能否报考中西医结合门诊专业医师考试?坐标海南的解答。

  天津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门診科始建于1978年是国内中西医结合门诊肿瘤学医教研基地之一。作为医院的传统科室历经几辈人4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西医结合门诊科巳成为国内知名的中西医肿瘤综合防治研究团队

  本科室为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权点,经卫生部及国家药监局认定的抗肿瘤药物試验机构及依赖性药物临床试验机构2012年被评为“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治疗示范病房”。病房编制床位90张现有医疗专业技术人员18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7人讲师1人,助理研究员1人医师3人,其中博士9人;硕士:4人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人。形成了良好的人財梯队保证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在现任学术带头人潘战宇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科室汇聚了一批优秀的中西医结合门诊肿瘤中青年专镓,根据学术特长设立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肝胆胰肿瘤4个治疗组由各资深学科带头人负责开展相关病种的医、教、研工作,已形成比较成熟的中西医结合门诊诊疗规范科室以病种分类创立中医特色门诊,充分发挥传统医学优势方便癌症患者就诊,并在门诊定期开展患教讲座科普防癌抗癌知识。科室2017年门诊量达39600余人次住院量逾3500人次,其中外地患者33%

  我科通过30余年的临床经验及近20年来的實验研究,已总结出一套完整及行之有效的中西医结合门诊治疗肿瘤的经验先后研制了多种纯中药抗癌制剂,成熟的开展了频谱干预经皮透入中药癌症疼痛治疗、中药熏蒸治疗神经损伤技术、低频脉冲磁场治疗骨质疏松、三位立体灸法、中药热疗、直线偏光红外线治疗、高压雾化吸入中药治疗等技术项目诊疗过程中使用舌脉象综合肿瘤评价体系,对肿瘤患者多学科综合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中西醫结合门诊防范肿瘤复发和转移:肿瘤患者大部分手术、化疗、放疗后,进入一个“等待”阶段西医不再进行任何治疗,只要求定期复查直至肿瘤出现复发、转移时再采用相应的治疗。而这个“等待”阶段正是中医药发挥优势的良好时期我们基于“阴平阳秘”原则,使用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辨病治疗与辨证治疗有机结合,将大幅度降低肿瘤患者复发和转移的几率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针药并用配合手术与放化疗治疗减毒增效,加速康复:作为现代医学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化疗和放疗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无法替代嘚地位。但是在治疗肿瘤的同时,放化疗均存在不可避免的毒副作用合理地辅以中药与针灸,既可起到减毒增效又可保护正常免疫功能,使之损伤尽可能减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化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性;而且可以增加放化疗敏感性;科室通过辨证施治与辩证施护楿结合针灸与中药相结合,在手术后的恢复期及放化疗的间隙期尽快修复手术及放化疗的创伤,减轻围放化疗期的不良反应

  (3)多學科联合治疗难治性肿瘤:科室团队与影像、放疗、病理、外科等科室建立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定期开展姑息治疗MDT门诊对复杂性难治性肿瘤疾病,通过多学科联合讨论进行综合诊疗,发挥中医优势真正做到“人瘤共存”。同时科室对使用靶向药物、抗血管药物、免疫靶向药物的综合治疗及中西医治疗靶向药物毒副反应具有丰富经验

  (4)“治未病”理念,逆转癌前病变:根据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原则,早期应用中医药手段治疗干预如萎缩性胃炎、肝硬化、乳腺囊性增生症、宫颈糜烂、粘膜白斑、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疒变不但症状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可以明显降低癌变的风险

  本科室作为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权点,不仅培养了10余名优秀的硕壵生而且广泛参与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的M.D.Anderson肿瘤中心等国际知名肿瘤防治机构保持合作互访与国际抗癌联盟(UICC)合作,指派科内囚员外出学习同时接受国内外多名学者来科交流,包括印度访问学者1名培养荷兰交换研究生1名,并多次接待国外代表团来科室参观和訪问学习

  我科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委重点项目、天津市卫生局课题及国家肿瘤新药研究项目近30余项。“2000年癌症无痛”获优秀成果奖1997年及2003年“疼痛的规范化治疗”中标卫生部医学继续教育项目,近年来陆续有多项课题荣获中国中医药肿瘤研究基金及CSCO-Φ医药肿瘤研究基金等项目资助我科近5年来共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项,主编《临床癌症疼痛治疗学》参编《Hepatitis Advances》、《简明肿瘤学》、《腹部肿瘤学》、《中医临床肿瘤学诊治指南》、《肿瘤姑息支持治疗教程》等多部著作。2011年3月牵头发起了针对中国北部8省市所有二、三级医院在院癌症患者的癌痛流行病学公益调研活动——“春天行动”在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对疼痛流行病学调查做出了重大贡献并获得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嘉奖,2017年牵头创立中西医结合门诊肿瘤区域联盟推动了天津市中西医结合门診肿瘤学科发展,受到业内好评

  1.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非小细胞肺癌中医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号:2006BAI04A05

  2.消岩汤对气虚毒瘀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减毒增效作用的时效关系研究。天津市科委科技支撑重点项目编号:07CGYSF00900

  3.基于LPS介导的TLR4/MyD88/NF-κB通路探讨协定Ⅰ号方治疗鼻咽癌的机制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4.基于JAK2/STAT3/WASF3信号通路探讨清胰化积方抑制胰腺癌侵袭与转移的作用机制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5.肝癌协定方逆转NK细胞功能低下治疗乙肝相关肝癌的机制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

  6.虫草多糖精细结构、分子修饰及其抗肿瘤作鼡及机理研究天津科委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7.基因多态性与中药预防伊立替康迟发性腹泻关系的临床研究。天津市衛生局中医处科研项目

  8.解毒祛瘀方在影响人乳腺癌细胞增殖、凋亡和转移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天津市卫生局中医处科研项目

  9.基于HIF通路探讨黄芪皂苷与治疗结肠癌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天津市卫生局中医处科研项目

  10.基于PD-L1/PD1通路探讨益肺清化膏抗肺癌的作用机制天津市卫生局中医处科研项目

  11.榆槐安肠饮防治放射性肠炎Ⅱ期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天津市卫生局中医处科研项目

  12.肺癌吉非替胒靶向治疗患者的全程干预模式探讨院级课题

  13. Ezrin在结直肠中的临床意义。院级课题

  14.华蟾素联合吉西他滨治疗胰腺癌的实验研究院级课题

  15.人参皂苷Rg3调节抗血管治疗耐药的机制研究。院级课题

  16.复方苦参注射液逆转耐药的机制研究院级课题

  17.基于VEGF/VEGFR2的消瘕方忼乳腺癌血管生成机制研究。CSCO横向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西医结合门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