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是否有赵朴初字体下载批准庙内的香火钱用处之事

  |   |  | 
&当前位置:&&&&虔诚之旅:北京出发五台山徒步自驾全攻略(图)
虔诚之旅:北京出发五台山徒步自驾全攻略(图)
[点击:5460]
  徒步攻略
  出发:
  【北京――五台山】最理想的火车时间是N201次(火车提速后新编号),晚21:13北京站发车,次日3:45到五台山站,硬座51,卧铺97,103,105。出站后包车前往鸿门岩,五一中巴每人20,估计平时会便宜些。我们包了一个小面,1小时到达鸿门岩,也就是东台的山脚下。5月5日凌晨正是月全食,一行五人伴着山尖上的咖啡月色,感受着呼啸山风,40分钟顺利到达东台。东台又称望海峰,台顶如鳌鱼脊,海拔2795米。台顶原建有一座望海寺,内供文殊像。现仅存北宋宣和年间建的笠子塔。我们去时东台顶正在建观日亭,平整的台顶弄得跟工地一样,拜了文珠,我们把带来的衣服全穿上迅速下撤到鸿门岩。
  建议:下火车之前早些起床洗漱吃早餐,下车一是太冷二是要赶路,最好把带来的肉制品都吃完。火车站不预售回京车票,不要在火车站耽误,尽快包车去鸿门岩,赶在4:20前到达东台顶,天气好可以看日出,或者云海。
  【北台――中台】从北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中台,感觉很近,但要走2小时左右,一路下行,当切则切。途中没有任何树木,脚下是厚厚高低不平的草甸,风景很好,只是当天狂风八级,刮得我们无暇观风景。
  中台又称翠石峰,台顶建有演教寺,内供文殊佛像。还有明朝建的祈光塔,四角各有小塔,象征东西南北中五台。中台正在修缮,寺院修的太新,还没完工,旧寺破破烂烂处于废弃,香火明显不如其它台,而且不提供斋饭和住宿。
  建议:中台的路基本不用走盘山路,直接切下,但处于风口,风很大。
  【中台――西台】从中台到西台大概3-4小时,前两小时是平缓的下坡,可以直切,最后有1小时上升路,非常痛苦,大家基本到这里已经体力耗尽,而且与台顶直线距离并不远,走盘山路至少要走10多个转弯,那个时候谁也直切不上去了,每当转过一个弯的时候,以为就到了,其实路漫漫,当大家都绝望的时候,终于终于到西台,可以吃斋住宿了。西台又称挂月峰,海拔2773米,台地的周围群山拱围,岩石幽深,峰顶旧建法雷寺,供奉狮子文殊像。西台可望月。
  建议:算下来这一天已经走了10多小时盘山路,不管多累,一定要在18:00以前赶到西台,才能赶上晚斋,当时我们吃着热腾腾的面条儿,那幸福的快晕过去了。吃斋不可发出声音,男女不可以混坐,不能跷二郎腿,吃斋住宿都要在功德箱里投一些钱,多少不限,最好不要低于5块。
  D2 【西台――狮子窝】 3:30起床吃自带早餐出发,夜色好赶路,4:40就到了吉祥寺,因为太早不便打扰继续赶路,菩萨保佑这一日无风无雨,阳光明媚,6:30顺利到达狮子窝。相传当年文殊菩萨骑着狮子途经此地,看到这里山美水美绿荫蔽日,狮子落在这里再也不走了,文殊看到五座山峰环绕,即把此地做为自己的道场,从此就有了五台山。狮子窝最有名的就是千佛塔,隋朝即有,明朝修缮,文革并未损坏,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当地人扣下小佛,以每个20元出手,上千年的文物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金阁寺――南台】金阁寺出来右转,沿柏油公路走半小时,即可看到由赵朴初先生题写的牌楼“五台山佛教圣地”。牌楼是南台的山门,很多开车来这里需要收费,去往南台的路基本上没有什么难度,就是沿着盘山公路走,可以选择小路上山,大概走2小时就可到达,我们在上午11:00到南台顶。
  南台又称锦绣峰,海拔2485米,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繁花似锦,千峦弥布,五彩缤纷,因之取名为“锦绣峰”,顶上建有普济寺。南台又分古南台和新南台,一般到新南台就可以了,古南台还有半小时路程,当时大家的状况是多一步也走不动的情况下,小艾把古南台也朝了,PFPF。
  【南台――台怀镇――北京】带着五百年的修行,迈着发软的双腿,终于下到牌楼的位置,从这就可以包车每人12元回台怀镇,大概40分钟到达长途车站。如果选择坐火车,是要回砂河火车站,火车是晚22:00和0点多两辆回京列车,次日早到北京,一般都没座位,我们选择了长途车。120元/人,在当晚20:30到达六里桥,各回各家。
  建议:长途车平日每天下午16:00有趟回京的大巴,所以必须赶在此时间到达长途车站,或者再早一些,如果人多同样没座位。如果同去的队员能有9-10人,可以直接包金杯回京,同样120元/人,有拉活的。这样可以早些回京休息不耽误第二天上班。
  装备,费用,一些建议:
  装备:雨衣,登山杖,头灯,防晒霜,帽子,手套,袜子,速干衣裤,抓绒衣裤,冲锋衣裤,登山鞋,零钱,两天早餐一天中餐(第一天中餐在北台,晚餐在西台。第二天中餐可以在南台,看时间情况),一些热量食品,切不可有牛肉干。水要带足,或者带水壶,每个台都有热水供应。如果人多考虑手台,手机在第一天没信号。
  费用:N201北京站-五台山,97元/人预售票费,5元/人包车火车站-鸿门岩,20元/人包车南台牌楼-台怀镇长途车站,12元/人回京大巴,120元/人其它费用:吃斋住宿随喜自愿。
  建议:
  1、除东台,中台以外,其它三台都可以住宿,所以不用带帐篷。
  2、台上温差明显,风大,随时有雨,需要时随时更换。
  3、选择双舒服的鞋,路没难度,但鞋不合适很费脚,可以是低帮轻便型,但千万不要球鞋或布鞋,一般徒步五台都会长泡。
  4、准备好零钱,五台之间没有任何商店小卖部,吃斋住宿随喜都需要零钱,如果愿意大面额投入功德箱,当然没人反对。
  5、不论遇到和尚尼姑居士年青年长均可称之为“师兄”。
  6、不论你好,谢谢,再见,均为“阿弥陀佛”。
  衣:大五台没有夏季,台上8月份最热时也不过是最高十几度而已,而且属于山地小气候,基本上每天都有阴天和小量的雨水。在台顶上的风更是大得很。故而7、8月要上五台的话,要带秋季装备(长袖速干衣裤、冲锋衣裤、抓绒衣裤、如果8月底左右,最好还要带些羊绒衫之类轻质保暖衣服)。白天行军时若天气良好可以穿少些,但是厚衣服一定要在方便拿的地方,以免突如其来的天气变化。晚上的时候台顶气温下降很快,凌晨时接近平原地带冬季温度。每年5月开山,9月底就要封山了。最佳朝台季节在7、8月份。每年农历六月十四(文殊诞辰)和七月十五(盂兰盆会)会有大法会。尽量选在这两个日子附近来,会热闹些。
  食:五台山为佛教圣地。在寺庙内绝对禁止食用或暴露出荤腥物品!但是在朝台的路上,是可以食用的。带的食品一定要是高热量的,易携带的。如果要在台顶寺庙里吃素斋的话,可以酌情少带些食物,但是不一定会很恰好的赶上。我们4个人,带了两套炉子和锅,速食方便面若干,熟食若干,牛肉干若干,粮食类食物,牛奶,沙拉酱,水果。食物的多寡可以根据日程的安排来定,基本就是只要带足朝台途中食用的食品就够了。大五台山白天气候干燥,但是气温较低,每人每天水需求差不多为男2女1.5。可以根据自己的用量来带。台顶的水都是天上甘露汇集而成,你要是肠胃好也未尝不是一个考虑。
  住:既然是朝台,就无须带帐篷,台顶在法会期间会有很多的香客留宿,被子可能会不够,而且台顶寺庙中被褥多潮湿阴冷,所以强烈建议自己带棉睡袋和防潮垫。两天朝台的话,第一天说什么也要在晚上18点前走到西台,因为18点西台开斋饭。第二天从西台走去南台也会好一些。据称古南台也可以住宿,但是我们由于时间问题没有去实地考察。希望后来的朋友能去看看。
  在台顶吃斋和投宿是不用费用的,有前面的朋友说西台的知客僧追出来要香火钱的事我们没遇到。我们4人第二天早上吃过寺里早饭后出发时,拿50元给知客僧,但是他却说这不能要,直到我们转而说算是我们布施的香火钱后才收下。像我们这般去爬山的人一般要以每人10-15元左右的规格来布施的。请后来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这点。
  台怀镇里宾馆档次分明,有200-300元的豪华宾馆,也有十几块钱的家庭旅店。我们住的是普化寺边上的“晋佛宾馆”。老板就是第一天把我们从火车站带到鸿门岩的中巴司机。我们4个人住两个很舒服的双人标准间,每人30元/天。周围也有很多的饭馆、小买部、还有一个网吧(4元/小时,对本地人也一样)。
  行:北京方面出发最合适的时间是每晚21:13分在北京站发车的开往太原的K701次。建议买卧铺。(北京-五台山)中铺是102元。硬座的价位是51元。早上3点40分左右到五台山站(即砂河火车站)。包车前往台怀镇(金龙中巴每人20元)。前往鸿门岩(中巴每人15元,桑塔那或其他小车每人20元)。车行50分钟到鸿门岩。第一天朝东-北-中-西四台,住西台。第二天从西台去南台。可住古南台,也可以约好车在南台等候,当天返回台怀镇。我们当时是蹭车从南台直接回台怀镇的,每人25元。车上买票的说要是碰到查票的就说是去龙泉寺玩的,或者说票放在宾馆里了。(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好用)。
  回北京电话有两次比较合适的车。一是从太原到北京站的K702次,每天晚上0点30分到五台山站,第二天早上到北京。另一趟是中午13点07分到五台山站的7096次普客车(太原-北京南)每人21元。7096是磕头车,逢车就让,遇站就停。而且人比较多。全都是硬座,环境差一些。回北京路上会钻大大小小的隧道。到北京后一般都会变得灰头土脸的。
  将自驾游进行到底 北京至五台山自驾攻略
&&& 行程:北京→京石高速→保定北出口→保定→顺平→唐县→阜平→五台山南山口→台怀镇。单程380公里,往返及在五台山游玩共行驶1000公里
  第一天:
  早上六点半从北京出发,走京石高速,保定北出口下高速,下高速后为七一路,直行大约10公里到头右转,为建设路,大约3公里有一路口右转既是保阜路,经顺平→望都→唐县→阜平→下午3点到达五台山南山口。
  路过保定可以在街上买几个驴肉火烧路上吃。由于时间有富余,可考虑在保定参观满城汉墓、腰山王氏庄园、满城汉墓。
  过路费:京石高速北京段15元,保定段35元,保定外环费10元(保定出口与高速费一起收),唐县腰山收费站10元,阜平收费站10元,山西铁堡收费站10元,总计90元。
  注意:过了阜平收费口大约十几公里,地名没注意,丁字路口,有假保安拦车,远看好像交警,他们会请你帮忙把路边一位xx庙的xx大师送到xx庙,然后xx大师途中会告诉你xx庙如何灵是五台山第一庙,最好的办法不要理他,根本别停。回来时看了一下,保安依旧,和尚换了,原来是批发和尚的:)
  路中最难走的一段是过阜平龙泉关到石咀的盘山路大约20公里,大胳膊肘弯多,清晨经常有雾,须小心驾驶。去年8月我们从五台山回来时走这段路有大雾能见度极低,几乎是摸着出来的,过了龙泉关就好了。几次去时都是中午走这段路没有雾。五台山进山门票168元。太黑了,去年还90元呢。注意: 五台山所有停车场均乱收费,我们所去的全这样一张嘴就要10块钱,还理直气壮,这一点我是最反感的,可打旅游投诉电话,经证实七座以下车不限时为5元。投诉没商量,看你是明白人他就不敢多收了。
  下山后住宿休息。宿位于集福寺对面的五台人家,30元/晚、人
  第二天:
&&&五台山清晨早起把车停在台怀寺庙群停车场,先去爬黛螺顶,1080级台阶,庙内供奉着五方文殊菩萨。登五座台顶朝拜文殊菩萨叫大朝台;登黛螺顶朝拜五方文殊菩萨则叫小朝台。
  下山后到台怀镇寺庙群朝拜参观五爷庙、塔院寺、显通寺、菩萨顶、殊像寺等。午饭后开车去南台顶、西台顶、中台顶
  南台顶位于西山口收费站外面,出口时需要登记,可以再进来。出门左转沿土路行8公里可到。返回途中参观金阁寺、清凉寺。
  去西山口收费站路上有一小路为土路可通往狮子窝→清凉桥→西台顶→中台顶→吉祥寺→回来,一圈大约40公里,回到主路。两个台顶之间有一段碎石路相当难走。狮子窝的老方丈相当和蔼可以聊聊。返回途中参观龙泉寺、镇海寺。
  回店休息。如有时间可在参观住宿处对面的集福寺、七佛寺、碧山寺、普化寺,以上用一天时间除北台东台外基本游览完五台山主要景点。
  第三天:五台山→反京
  如还有精力可先出北山口到鸿门岩,大约15公里。鸿门岩→东台顶,大约5公里。鸿门岩→北台顶,大约15公里。太累了,不建议去,算了。回南山口原路返京。台怀有加油站但经常排队,可出南山口不远铁堡加油站。总体来说时间有点紧,晚上10点到京
 & 小知识::
&&& 传说五台最早是道家的地盘,《道经》里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清凉山志》称佛教的文殊菩萨初来中国时,居于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观内,这说明当时五台山为道家所居。
  佛教最初传入我国时,只有少数人奉行。公元前二年,大月氏国(原居我国新疆西部伊犁河流域的少数民族,西迁中亚后建立的国家)国王的使者伊存来到当时中国的首都长安(即今西安),他口授佛经给一个名叫卢景的博士弟子,这是中国史书上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记录。
  佛教传入五台山,普遍的说法是始于东汉。史籍记载,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十二月,汉明帝派往西域求法的使者同两位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来到洛阳。
  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御道之南,建造一座僧院以供这两位印度高僧居住。为纪念白马负经(《四十二章经》)输像(佛像)之功,因名白马寺。
  永平十一年,摄摩腾、竺法兰从洛阳来到了五台山(当时叫清凉山)。由于山里很早就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演教和居住的地方,他二人想在此建寺,但由于当时五台山是道教根据地,他二人颇受排挤,因此奏知汉明帝。汉朝廷为辨别佛教与道教的优劣高下,让僧人与道士表演、说明、验证,因此双方达成协议――约期焚经,以别真伪(相传,焚经地点在今西安焚经台)。焚经的结果,道教经文全部焚毁,佛教经文却完好如初,故他二人获得建寺的权利。台内山多地广,河流纵横,何处适合建寺?《清凉山志》载:“在大塔左侧,有释迦牟尼佛所遗足迹,其长一尺六寸,广六寸,千幅轮相,十指皆现”。相传他二人不仅发现此足迹,而且还发现佛“舍利”,此外,营坊村这座山的山势奇伟,气象非凡,和印度的灵鹫山(释迦牟尼佛修行处)相似。由于这三种原因,故决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后,以其山形命名为灵鹫寺。汉明帝刘庄为了表示信佛,乃加“大孚”(即弘信的意思)两字,因而寺院落成后的全名是大孚灵鹫寺。大孚灵鹫寺是现今显通寺的前身。从那时起,五台山开始成为中国佛教的中心,五台山的大孚灵鹫寺与洛阳白马寺同为中国最早的寺院。
出处:搜狐旅游
---省内导航------  |
版权所有:  网站联系电话: 广告联系电话:3034222宗教领袖赵朴初情系五台山? - 其他信息 - 忻州旅游地接|中国游游网
································
宗教领袖赵朴初情系五台山?
]   作者:
赵朴初先生不仅是著名的宗教领袖、知识渊博的佛学家,而且是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赵老生前曾两次到五台山,接见五台山僧众,作词歌咏五台山,为宣传五台山,弘扬佛教文化,多次挥毫作书,在五台山留下许多珍贵墨宝。1959年5月,赵朴初先生陪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喜饶嘉措大师第一次来到五台山,下榻于五台山民族宗教办事处招待所。赵朴初陪喜饶嘉措首先拜会了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全国佛协副会长能海法师,促膝长谈,共同探讨佛学奥义,一起谴责了达赖嘛喇的叛国行径,对中央人民政府平息西藏叛乱表示坚决拥护。他应能海法法师之请,经过精心构思,写下《游五台山杂咏》十二阙,奉碧山寺补壁。赵朴初与能海法师一起在碧山寺吃斋用茶,对寺院的粗茶淡饭感到由衷满意,专门写了《碧山寺午饭》一首:“清凉地,清福属僧像。玉味蔬羹香积饭,深禅盐苟赵州菜,心地发奇葩。”此外,还专门描写了塔院寺、显通寺、金刚窟、兴国寺、观音洞。赵朴老的书法端庄秀丽,潇洒飘逸,绝无流滑,韵味浓厚。经过精心装裱,至今悬挂于碧山寺,成为至极珍贵的墨宝。1976年10月,党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全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五台山恢复了正常的佛事活动。1977年8月,赵朴初出于对五台山的关心和爱护,以全国佛协会会长的身份,专门陪同日本佛教界友人,第二次来到五台山。经过18年时间,五台山又发生了显著变化,赵朴初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诗兴大发,连续写下六首《五台杂咏——寄调忆江南》。他写道:
  偿宿愿,重上五台山。十八年间喧寂异,无穷刹那海田迁。到此证真诠。
  他不顾年事已高,执意驱车登上东台顶望海峰,披着皮袄大衣,眺望东方,迎接喷薄欲出的东方红日。他凝神屏息,面对祖国壮丽山河,吟唱道:
  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着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
  这不仅是对五台山壮丽景象的生动描绘,也是对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朝气蓬勃景象的高度赞扬。赵朴老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建南禅寺、佛光寺和松岩口白求恩模范病室,一一作词歌颂。对五台县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发展国民经济寄予厚望。他写道:
  五台县,名始盛隋唐。文物允为天下重,事功争作国中光。鹏翼海天长。
  赵朴初担任全国佛教协会会长后,把培养传灯人才,管好重点寺庙,开展学术研究和国际文化交流作为大事来抓。五台山普寿寺原是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于1908年来五台山时的驻锡之地。“文革”中,寺庙被公社卫生院占用,殿宇佛像毁坏殆尽。五台山当代高僧通愿法师,生前一再申请恢复重建普寿寺,兴办五台山僧尼佛学院,以培养僧尼,光大佛法。1990年通愿法师圆寂后,其衣钵弟子茹瑞、妙音在五台山风景区政府、五台山佛教协会的支持下,通过募化布施,引进资金,在原来的寺庙废墟上,新建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文殊殿、云水堂等殿宇厢房200余间。并坚持边建寺,边办学,于1992年成立了五台山尼众佛学院,招收全国各地女尼来五台山学习佛经。此举得到中国佛教协会的支持。赵朴初会长知情后,不顾病体初愈,欣然为普寿寺写下大字匾额,并精心构思楹联一副。上联为“恒顺众生究竟清净普贤道”,下联为“勤修梵行愿生安养寿僧癨”,并题“三宝弟子赵朴初,佛历2540年,丙子腊八”。这是一副嵌字联,上下联嵌“普寿”二字,不仅构思巧妙,对仗工整,字字珠矶,而且弘扬佛法妙理,体现了他“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一贯主张。
  1998年,五台山普寿寺尼众佛学院被中国佛教协会批准,成为中国佛学院所属五台山尼众佛学院。五台山金阁寺是唐朝德宗年间日本高僧灵仙三藏法师游学驻锡的地方。中日邦交正常化以后,日本佛教界人士经常来五台山朝拜。为纪念灵仙三藏,促进中日友好世世代代发展下去,1986年,金阁寺住持广济在五台山佛协支持下,于寺旁建立六角亭一座,树灵仙三藏行迹碑一通。赵朴初十分尊崇和感念灵仙三藏的德行,亲笔书写“日本国灵仙三藏大师行迹碑”碑名,并书“中国五台山金阁寺立,赵朴初书”,成为日本僧众朝拜五台山的必拜之地,为促进中日友好做出了贡献。五台山竹林寺是唐代日本高僧圆仁慈觉大师参学佛法的寺院。寺内立石碑一通,正面刊刻“日本天台入唐求法沙门圆仁慈觉大师御研钻之灵迹”,碑阴刻“昭和十七年四月佛诞日,天台法孙末亨金刚佛子上阪泰山和尚建立”。碑石的存在,说明竹林寺是中日友谊源远流长的象征。1986年五台山佛协会投资重修了竹林寺,使寺院殿堂森然壮观,佛塔巍峨挺立。寺院重修后,五台山佛协会恳请赵朴初题写了匾额。以后,经赵朴初推荐、介绍,日本天台宗座主山田惠谛专程来五台山竹林寺朝拜,他表示要继承圆仁大师遗志,为发展中日友好作出贡献。现在竹林寺已成为日本佛教徒经常礼拜和驻锡的寺院。
【】【】【】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 . ( 版)
 桂ICP备号 更新时间: 06:42:06
旗下网站:赵朴初在山西(三)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主办
&&&&&&&&&&&&
站内搜索:
赵朴初在山西(三)
――记赵朴初在玄中寺、五台山、大同
  赵朴初与五台山
  赵朴初于1959年、1977年两次赴五台山视察参观,都受到五台山众僧与当地领导热烈欢迎。在一九七七年视察参观中,他依据形势的发展提出许多建没性的意见,以迎接五台山的对外开放,得到山西省领导同志的重视采纳。随后,五台山很快迎来汹涌潮流般的国内外僧众、游客的到来。五台山经过多年的沉寂,又呈现出一派兴旺发展的局面。
  赵朴初第一次到五台山
  1959年8月,赵朴初陪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到五台山参观。山西省人民政府民族宗教局局长冯端如、中共忻县地委统战部部长马立全程陪同视察参观了五台山各寺庙,同众僧交谈,鼓励他们参加政治学习、宗教学修。喜饶嘉措与赵朴初到五台山,有几个因素在内:
  一是毛泽东有批示佛教徒“也要参加到运动中来”。1951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召开第二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同志接见各中央局、分局统战部负责人,同他们作长时间的谈话。在谈到宗教问题时,他指出,对佛教问题要研究一下,要使他们也要参加到运动中来。他们中有人说,他们没有信教自由,庙都被占了,信佛的人不少,不要不理会,北京恐怕要给他们腾出几间庙来,五台山关系蒙藏两个民族,要修一下。山西在落实这个批示时,时任五台县县长的马立,年轻时曾学过木匠,还会雕刻工艺。再修赴五台山寺庙时,他们既是领导,又还能亲手来一些绝活,工作做得很有成绩。后来他担任了中共忻县地委统战部部长。
  二是1958年中国佛教协会组织佛教徒参加社会主义政治学习,到各地寺庙做了些了解和鼓励。
  三是1959年3月下旬,人民解放军奉命对西藏叛军进行了评叛,也波及到喜饶嘉措的家乡青海省,到五台山走一走。住一住。换换空气。
  赵朴初在这次到五台山参观视察中写下了“访五台山杂咏(十二首)”――调寄《忆江南》:  
      & (一) 
   & 清凉山,偿梦五台山。  
   & 浅紫深红花织锦,轻雷击鼓水呜滩。  
   & 身在白云间。  
      &(二)  
    清凉地,意态自雍容。  
    缓岭平峰虚入淙,高山大地健为雄。  
    灵气满长空。  
     & (三)  
    清凉地三伏已入秋。  
    北岭风来松送磬,东林月上如明楼。  
    楼意共云浮。  
      (四)  
    名王塔,终古倚长天。  
    静听风铃飞八表,欣窥筹幄想当年。 &
    景仰为留连。(塔院寺)  
      (五)  
    灵幽趣,行脚两中山。
    四望烟云迷去处,忽开镜界见苍然。  
    寄树护伽兰。  
      (六)  
    清凉地,清福属僧像。  
    玉味蔬羹香积饭,深禅盐苟赵卅茶。
   & 心地发奇葩。  
     & (七)  
    幽深绝,岩洞护禅关。  
    神窟休凝真幻别,老僧漫作圣凡参。  
    谁与解二。(金刚窟)  
     & (八)  
   & 来寻处,风雨五郎祠。  
    百战艰辛留铁棒,千秋飒爽想英姿。  
   & 卓卓释家儿。(兴国寺)  
     & (九)  
    栖心云,飞阁俯奔端。  
    回首狂澜惊险渡,举头危蹬喜先攀。  
   & 一勺试泉甘。(观音洞)  
     & (十)
   & 花园寺,还是北朝无。
   & 异代空留皇帝宇,凡人还读国师疏。
   & 消息问毗卢。(显通寺)
     & (十一)
   & 清凉地,从此澄清源。
   & 梵宇久悲狐鼠乱,垢衣今解宝珠光。
   & 意境发心香。
     &(十二)
   & 清凉地,凡圣可同参,
   & 举起锄头开净土,穿来牛鼻透重关。
   & 努力事农禅。
  注:一九五九年于五台山杂咏,录奉碧山、广济茅蓬补壁。
  赵朴初第二次到五台山
  日至29日赵朴初夫妇及中国佛教协会黄明章,在接待陪同日本东京枣寺营原惠庆长老一行到交城玄中寺拜礼祖庭,又为他们赴西安送行。之后,赵朴初开始踏查一条由北京――大同――五台山――太原――西安,这样一条对外开放的行程路线使命。
  日至8月5日,赵朴初偕同夫人陈邦织在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李景文、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严平、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柴泽俊等陪同下在五台县视察参观了南禅寺、佛光寺,松岩口白求恩纪念馆,和五台山台怀寺文物。在离开五台山前的座谈会上,赵朴初发表了五台山要争取尽快对外开放的意见。他认为南禅寺、佛光寺可以对外开放,甚至可以接待外国首脑参观,五台山台怀主要寺庙进行一些修理和整顿,经过努力,明年是可以开放的。五台山在国际上影响很大,要努力把这个工作做好。随去的柴泽俊于8月26日整理了《赵朴初同志参观交城、五台、应县、大同等地文物之后的意见》的报告,呈报山西省革命委员会有关领导阅示。时任中共山西省委书记、山西省革命委员副主任的王大任于9月23日阅后在其报告上批示:赵的意见很应重视,凡我省能办的就可有计划地办。涉及外事、宗教、民族的问题,尤其准备开放,要征得有关部门同意(首先是中央有关部门),有正式批示再动。赵的诗,可先发表游卦山(以告宣传部刘山同志)。其他诗,则应征得本人同意,也要考虑赵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发表不适时,外事工作赶不上,外国人提出来要参观开放,会造成被动,故也要慎重。赵朴初是“文革”之后最早提出五台山要对外开放的领导人。(刘山,时为山西日报总编辑)
  一、赵朴初在五台的行程
  七月三十日上午,赵朴初夫妇在李景文、严平、忻州地委统战部副部长梁绪龙,五台县文化局长田成名陪同下在赴五台山的路途中,参观了位于五台县阳白李家庄的南禅寺。南禅寺大殿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年1200年,是我国现存已知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殿内有十七尊唐代塑像为国内罕见。南禅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午,在五台山招待所就餐,稍休息片刻即触发到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村的佛光寺。是晚在佛光寺住一宿。佛光寺东大殿是唐宣宗十一年(公元857年)距今1100年,潼南禅寺一样也是木结构建筑,其规模较南禅寺大,东大殿内有唐代壁画,明代500罗汉塑像。院内有唐代石幢、唐塔。佛光寺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禅寺、佛光寺,因年代久远,比较集中的反映了我国唐代文化的一个侧面,其木结构建筑的记忆在世界建筑史亦有重要的地位。基于此理,赵朴初以大家风范认为南禅寺、佛光寺可以对外开放,甚至可以接待外国首脑参观,给予很高的评价。同时,赵朴初也对南禅寺、佛光寺的介绍说明,提出不同意见。他说,我们是历史唯物主义,不是虚无主义,对于我们祖国的历史文物,外国人给予高度赞扬,而我们自己反而宣传不够,批得一无是处,那些历史文物还有什么参观的必要,保留的必要呢!对于佛光寺东大殿的佛像身披龙袍,他批评说这是后人加的,教外国人看要闹笑话,龙袍是皇帝穿的,佛是披袈裟,要尽快着手改过来。
  对参观南禅寺、佛光寺,赵朴初到台怀后写了《忆江南》,词文:
    二唐寺,瑰宝世间无。
    千劫何缘存像法?
    明时自不失玄珠。
    沉晦庆昭苏。
  七月三十一日上午,在赴五台山的途中观看了五台县耿镇松岩口“纪念白求恩陈列室”展览。陈列室在原模范病室旧址,陈列着白求恩在松岩口工作起家的照片、图片,和复制的信件,日记等文物。白求恩1938年6月来到五台山区、6月19日到达冀察冀军区后方医院驻地松岩口。站在这里,白求恩亲手建成模范病室,为八路军伤员医治伤病。日因抢救伤员中毒,在河北唐县牺牲。毛泽东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学些白求恩国际主义革命精神。参观结束,在纪念白求恩展览大门外,向西远望“庭前苍松有枝连理”。赵朴初到台怀后,写了《调寄忆江南》,词文:
    松岩口,纪念白求恩。
    众艺兼精心力瘁,
    虬枝连理友情深。
    万古共山灵。
  中午,抵五台县台怀镇五台山宗教办事处招待所,住宿在一号院四合院的正房。
  下午,休息。
  8月1日至5日活动安排,为照顾赵朴初夫妇年事较高,基本上是上午视察参观,下午休息。在这几天的活动中,赵朴初夫妇在省、地区、县、五台山宗教办事处领导陪同下参观了五台山显通寺、塔院寺、圆照寺、广宗寺、菩萨顶、罗候寺、十方堂、万佛阁、碧山寺、殊象寺、南山寺、龙泉寺(九龙岗)、金阁寺、镇海寺等十六处寺庙文物。
  在参观显通寺铜殿之上的一间五台山文物珍品室时,赵朴初看到了他在1959年来五台山时写的《访五台山杂咏――调寄忆江南》十二首词,被撞表悬挂在墙上,很欣慰。参观后,他写下了一首《调寄忆江南》,词文:
    偿宿愿,重上五台山。
    十八年间喧寂异,
    无穷刹那海田迁。
    到此证真诠。
  在塔院寺赵朴初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路居住址。一九四八年四月八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由陕北渡黄河经晋西北,取道五台山北侧的鸿门岩,前往西柏坡途中路居塔院寺方丈院。路居旧址为一进三院,毛泽东居于后院正房左间,周恩来居于后院东方右间,左间为任弼时居住。时正值八一建军节,参观后赵朴初写了《调寄忆江南》,词文:
    建军节,创业念艰难。
    五十年前擎义帜,
    千寻塔影护行辕。
    瞻礼梦魂攀。
  八月四日,赵朴初夫妇和李景文、严平、梁绪龙、田成名,以及五台山办事处主任邓怀亮、山话省佛教协会跟通等人,都于凌晨三时半起床洗漱,四点钟乘车出发赴东海拔2795的望海峰观日出。大约四点四十多分钟抵达东台。时,从季节上讲是五台山最暖和的时候,虽然是盛夏,由于海拔高,仍是寒气袭人,大家都穿着借来的军棉大衣,亦无暖和之感。时钟快指向五点钟时,天蒙蒙发亮,大家站在东台顶上向东望去,远处的许多山头似小船一样漂浮在云海里。之后,便看到红红的太阳似一个圆球一样蹦着从云端里跳出来,云彩在太阳的照耀下由灰白变成五彩缤纷的彩色,逐渐地太阳离开云彩腾空升起,天也大亮了。大家都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壮观的场面,都高兴的指着,说着,喊着。几位和尚口中念念有词,称托赵朴初的福,佛在天上保佑,让大家看到了日出。他们过去多次上东台顶,却从来未看到过日出,一路上兴奋不己。回到招待所住地吃过早餐后,赵朴初即挥笔写出《调寄忆江南》词一首,词文:
    东台顶,盛夏尚披裘。
    天着霞衣迎日出,
    峰腾四海舟作浮。
    朝气满神州。
  赵朴初夫人陈邦织喜欢养花,在东台顶上采集了一些野花,带回北京盆栽养植,居然养活了,非常高兴。在视察参观的过程中,中共五台县委书记张向赵朴初汇报工作,介绍了五台县的基本情况,工农业生产状况,以及宗教、寺庙工作方面的情况。赵朴初听后很高兴,感谢五台县对他此行的支持照顾。随后,写了《调寄忆江南》词一首,词文:
    五台县,名始盛隋唐。
    文物允为天下重,
    事功争做国中光。
    鹏翼海天长。
  1978年3月,赵朴初将他写的上述六首词,以《五台杂――调寄江南》收录入他的诗词集《片石集》出版。
  二、赵朴初重视宗教政策的落实
  1977年8月,赵朴初到五台山时,是刚刚粉碎“四人帮”后还不到一年,全国正处于拨乱反正的初始阶段,大规模的落实政策尚未展开,但人民敢讲话了,敢反映真实情况了,敢提出意见和要求了,有鉴于五台山同全国一样,在“文革”中遭受严重破坏。党的宗教机构被迫停顿,佛教协会被解体,僧尼被批斗,寺庙遭破坏,佛事活动停顿。有239名僧尼被迁回原籍,山内只留下老弱病残60余人,至1970年减少到只有30余人。五台山原有寺庙60余处,至1977年保留较完整的不到20处。因此,在五台山落实宗教政策,保护寺庙级文物,就成最突出的问题。
  赵朴初在五台山的日程安排每天下午休息,实际难得休息。他除在上午视察参观各寺庙坚持看望每个僧尼,与他们谈话了解情况外,有利用下午休息时间与五台山宗教办事处同志,与五台山佛协有关入员个别谈话,了解概貌。他到五台山佛教协会看望老僧人听取他们反映,接待僧人上门拜访,很耐心的听取谈们意见,赵朴初或与省委统战部李景文副部长交换意见,霍高速新洲地委统战部同志,或与五台县同志相商,使问题的解决有个着落。尤其值得提出的是赵朴初对于落实宗教政策,以一种更高的境界和做法推动五台山的对外开放,用适用开放来推动政策的落实,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赵朴初关于争取五台山对外开放的发言
  8月5日,下午在五台山宗教办事处召开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有赵朴初夫人陈邦织及随行人员中国佛教协会黄明章,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李景文、山西省革委会外办副主任严平、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柴泽俊、忻州地委统战部副部长梁绪龙、五台山文化局长田成明、五台山宗教办事处主任邓怀亮、五台山佛教协会几位僧人。在听取大家发言之后,赵朴初作了争取明年(1978年)五台山对外开放的重要发言。
  赵朴初说,我几次陪同外宾来山西,外宾反应都很好,这说明山西省委和各级党委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
  五台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宜对外开放。他说,我这次来,主要是从外交事务上考虑的。这里能不能对外开放,开辟一个外事活动点,有大通道五台再到太原,然后再向南下到西安,这样的路线是可以的。
  五台山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有文物关系、有宗教关系、有国际关系。几天来,看了南禅寺、佛光寺、白求恩医院旧址和五台山是基础寺庙,意见尽管不成熟,我还是愿意提出来。
  五台山很早就与国际上有关系,有来往。五台山第一个大寺庙――显通寺,原名大孚灵鹫寺,就是根据印度灵鹫山而建造命名的。
  五台山与尼泊尔有关系,据说尼泊尔就是文殊显灵度化他们的,当然这是一种神话传说。但尼泊尔很崇拜文殊菩萨和五台山。圆照寺原名般迪塔,传说是尼泊尔大和尚的骨灰一部分埋在这里,才建造起塔的。如果属实,那尼泊尔和五台山的关系就更密切了。尼泊尔佛教协会会长访问中国时,曾对我说:他父亲就亲自朝拜过五台山。
  日本和五台山当然有关系了,竹林寺就是日本佛教界和五台山直接发生关系的一座寺庙。远在我国唐代,五台山画就曾传到曰本。近年来,日本佛教团曾多次询问五台山,有的询问竹林寺,现在该寺已毁,但还有一座砖塔存在,可以在这个遗址上竖个牌子,说明其范围。
  新成立的国家新加坡,都是华侨组成的,他们对五台山更是憧憬的很。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对五台山也是崇敬的很。
  五台山和蒙古有着密切的关系。蒙古地区除外蒙古外,苏联一部分地区也有蒙族。我国有内蒙古自治区,蒙族喇嘛教在五台山有较长历史的,现在还有蒙族喇嘛。蒙族人民很崇敬五台山,历史上也有过不少佛教徒朝拜五台山。
  西藏与五台山的关系就更密切了。
  这些都说明五台山在国内有影响,国际上有关系,有丰富的历史文物。他的地位在外事工作上是很重要的了。在国内对于加强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也是有作用的。我来之前,没有想到五台山寺庙建筑、塑像还保护的这样完整。五台山能保护的这样好,这是山西各级党委重视才保护下来的。
  就五台山对外开放,赵朴初谈了几条从外事角度考虑的具体意见:
  (一)关于整体布局
  外宾来五台山参观,山外有南禅寺、佛光寺,那是很好的了;中途有白求恩纪念馆。在五台山之内,台怀是重点,而显通寺又是台怀的中心。其他寺庙都应依主次加以配合,使之成为一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整体。在这种情况下,环境是一个应该注意的重要方面。比如,寺庙的保留取舍,修缮保护,都要有周密的计划和方案;外边商店的地点、学校和招待所的地点等,都应有个适当安排;绿化美化与环境清理,也是必须重视的问题。
  (二)关于寺庙修缮问题
  五台山寺庙的修缮,有的要维护,有的要抢修,如殊金阁寺大殿。大部分寺庙是维修问题,有的建筑是后来加上的,这部分应拆除,这样既恢复原貌,又节省人力财力,便于管理,且美观大方。修缮时应注意要简单朴素,以牢固为好,设色要古朴,也可以保存原色。广济茅棚(碧山寺)在东南亚影响很大,要修整一下,修整是指主要建筑,已塌坏的不必新建。
  (三)关于塑像和供器问题
  台内的寺院放置的佛像太多,应该搬走,以简单庄严为好。寺庙内文物要保护好,殿内要有宗教气氛,比如法器、罄、木鱼、供桌、帐幔、僧衣等,寺庙都应该有。1954年广济寺修建后,周恩来总理去了两次,指出“你们这儿的宗教气氛不够”,我认为这是从外事角度考虑的。文革中北京广济寺店内大多东西被毁了,近年来,又制作陈设起来,这也是外事工作的需要。在国际统战工作上这样做是有好处的。罗喉寺的开花显佛的花瓣和下边的磨盘,可以修复起来,接地外宾参观。
  (四)对外宣传
  现在有些寺庙挂出的对外开放说明词,需要做些修改,包括佛光寺在内,对于寺庙建筑及文物多是批判,赞颂劳动人民创造历史文化的功绩较少,应该用历史唯物的观点予以介绍,对外宣传尤应如此。
  (五)关于寺庙僧人问题
  五台山这么多寺庙―旦开放,现有僧人太少。如果让这个僧人在这个寺庙接待了,又跑到那个寺内接待,外宾会认为我们弄虚作假,这样恐怕影响不好。是否可以经过审批的,让一些僧人回来。这些人的任务有二个:一是保护寺庙。寺庙总要有人管理的,包括清洁打扫,管理寺庙,及一些力所能及的美化化缘工作;二是出面接待外宾,随同外宾上早晚课,少数的甚至要与外宾接触,这些人要有起码的知识,历史知识,业务知识。有些和尚很没知识,应当加强对他们的教育。
  &(六)关于显通寺作为台怀中心的问题
  显通寺是台怀寺庙的中心,外宾不仅要来,而且要在这里住,显通寺是不说话的宣传者,宣传党的宗教政策、文物政策以及名民族政策。这里的环境要设置清净一些,队内的招待所应搬出去,外宾的招待所(再不接待外宾时,内宾也可以接待)可以设在寺内东隅方丈院里。庙内一些后人添建的房屋,如中轴线两侧一些衔接性的屋宅,中轴线以外一些零星小屋,或后人田间的一些不相协调的建筑,以及千钵文殊殿两侧的朵殿等,都应予以拆除,拆除了反而美观。再如偏门内迎门的马厩,储粮的仓楼,均已残破过甚,建筑已无价值,以及仓楼附近一些快要倾塌的一些小屋楼舍,不是寺内原有的布局,修缮又得花很多的钱,而不必要,拆除后,栽培些树木花卉,弄成个小花园形制,恢复历史上曾名花园寺的传统。显通寺各殿内一些后加的佛台、塑像,都予以拆除或搬走。南殿内的明版藏经,应整理顺序并妥善保护,防止虫蛀和腐烂。后高殿内的许多文物不像是陈列,好像是堆放,一些很丑的东两都堆放进去了。这个殿内可以搞陈列,但要选择,陈列适当,并有宗教气氛才好。无量殿内无佛钵上鲜痪的颜色、应洗去大部分,是指色泽古朴浑厚为好。小千佛均已被打毁,对外开放可再安置一些。
  显通寺内西侧的一些房子,可以住人,但不宜做招待所。南山寺居住的几个女僧尼,生活上很不方便,年纪也大了,可否让她们在这里住个小院子,外宾来了,他们还可以参加接待工作。四川成都有个女僧尼楞莲,很有学问,史学和佛学知识都很好,如果能让她来,可以在外事活动中起一些作用。
  (七)环境问题
  在五台山有两个招待所,一个是宗教办事处兼办的,在显通寺内,一个公社办的,在十方堂内。这两个地点都不宜办招待所。显通寺是台怀寺庙的中心,十方堂是藏族喇嘛教在五台山的据点,外宾到此必然要看。要开放,这两个招待所得搬出去。最好搬到河渠东岸的文殊寺附近,那里有树木,有土地,与台怀寺庙群略微离开一点,间隙相邻。
  台怀街道短促,地面凹凸不平,要对外开放必须进行整修,小商铺也可以河渠东岸招待所附近,与寺庙群隔开一点间隙,更为适宜。
  在环境上,各寺庙内的树木,凡影响建筑与文物安全的小树都应予去掉;较大予以保留;一些树枝伸向殿翼角或檐头妨碍安全者,应予剪裁整修。坚持既保护文物安全,又要保护中国古寺宇中幽静古朴的风趣。
  总之,这次看了不少东西,想对外开放,而且很有条件。这里开放,涉及到宗教、文物、民族等各方面问题,政策性很强。我回去向中央有关方面汇报和商量一下。今年接待外宾时间太紧,争取明年五台山接待外宾,哪怕先开放台怀这个中心部分,经过二、三年的整修,然后全面开放。我们要努力为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讲这些,不一定成熟,供大家考虑。
  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李景文、省外办副主任严平对赵朴初的发言很为赞赏,表示将和有关方面进行研究,并向省委、省革委汇报。他们还恳请赵朴初回北京后能够向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商情给予山西以支持。整个座谈会气氛庄重,而又欢欣,因为对外开放是人心所向。
  对赵朴初到五台山的综述
  (一)赵朴初是一位佛学大家。1959年他陪同喜饶嘉措到五台山约十余天,喜是花甲之人,赵是年过半百之人,时交通很不方便,进出山困难多多,到各寺庙察看完全靠步行前去。但就是在那样艰苦条件下,赵朴初对五台山内各十二首词就是一个佐证。这就是为什么赵朴初对五台山各寺庙情况全局在胸,讲述各庙历史典故如数家珍,令人敬佩的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
  (二)赵朴初超前提出五台山对外开放。1977年8月,赵朴初第二次到五台山,从国际交流来往的视角,对五台山与国际交流的历史,团结国内少数民族的积极作用,做了简明扼要的讲述,给人民以很大的启示。在此基础上,提出五台山宜争取早对外开放,他是“文革”之后第一个提出五台山对外开放的领导人。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的一年之前,就提出对外开放,反映了赵朴初的思想水平是很高的。他的这一提法影响到山西,促进了山西为对外开放五台山积极做准备工作。
  (三)赵朴初在五台山的活动,是贯彻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反应,其影响有力的推动了山西宗教政策的落实,寺庙的维修和管理工作。这是赵朴初保护中华文化的一个积极贡献。
  (四)赵朴初提出的外事线路,促进了山西旅游业的发展。山西到九十年代后期,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把旅游业提到一个重要位置,大力发展旅游业。实事求是的讲,赵朴初对山西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先导者,开风气领先之美。
  (五)以诗词宣传五台山。天下名山,无论在何处,其名胜的载体是风景如画的山水美景,古老精美的建筑与传说。使其能名声大振,闻名四海,则要有伟人,文化名人的艺术创作,包括工艺、绘画,诗词等留给后人,凝结为厚重的文化,远播四方。朴初两次到五台山,留下《五台杂咏――调寄忆江南》十八首诗词,被报纸,书刊,史志发表收录,受到人民的欢迎与欣赏。其产生的文化名人效应,也是对五台山一个很好的宣传。
  附注一:
  一九五九年赵朴初到五台山,五台县县志大事记记述,一九五六年“是年,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喜饶嘉措,在佛教协会秘书长赵朴初的陪同下来到五台山视察”。(这条记载被写入《山西省志第46卷民族宗教志》第549页)五台县志诗词一栏,收录赵朴初写的《五台杂咏――调寄忆江南》(十二首阕选五阕),“作者自注:一九五九年于五台山杂咏,录奉碧山、广济茅蓬补壁”。
  五台山县志所载有几处错误:
  一是时间,朴老自注写的是一九五九年,不是一九五六年。赵朴初一九七七年再上五台山,作词“偿宿愿,重上五台山,十八间喧寂异,无穷刹那海田迁,到此证真诠。”说的是过了十八年才重上五台山,五台县发生了很大变化。十八年前就是一九五九年。
  二是喜饶嘉措当时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不是副会长。
  三是赵朴初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附注二:
  《五台山县志》诗词一栏,收录赵朴初一九七七年到五台山写的《五台山杂咏――调寄忆江南》(六阕选四)。注:一九七七年八月,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著名诗人赵朴初携同日本佛教界友人游台做此词。”这个注释是不符合事实的。事实是赵朴初陪同日本佛教界友人赴交城玄中寺礼拜祖庭,在送走客人后,由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李景文及省外办副主任严平陪同到五台山,积极推动五台山对外开放。
  附注三:
  一九九八年四月,中共五台县委书记周振华,五台县县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区长李树东,中共五台县委副书记、五台山管理局局长王志勇三人编印出版《五台山碑文匾额楹联诗赋选》一书,完全按照附注一、附注二所述收录了赵朴初一九五九年、一九七七年所做诗词及注释(该书445-499页),这样将错就错再传见书。
Copyright 1996 - 2006 www.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民主促进会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赵朴初书法欣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