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鞍钢国企,鞍钢幼儿园国企职教退休教师近况。

固定在顶部
本版版主: |
社区广播站:
经验:26796
主帖:3362回帖:22580
注册时间:
来自:广西来宾
发表于& 15:50&第楼 &
在去年国内生产总值全面垫底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经过国家一系列的振兴措施的推动,经济已出现回暖迹象,前三季度吉林GDP同比增长6.9%,比去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当期全国平均增速0.2个百分点。
“家”与“厂”共命运 鞍钢包袱之重
这些变化的确来之不易。这几年,东北经济的下滑受到各方关注。针对东北存在的问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仅今年以来,就三次出台重大政策措施,力推东北全面振兴。
4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8月22日,国家发改委出台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三年滚动实施方案 (年);10月18日,国务院召开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推进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部署加快推动东北 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和《东北振兴“十三五”规划》。三个措施,都越来越具体,越来越深入。
作为中国曾经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东北经济到底怎么了?东北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又在哪里?央视财经记者兵分三路,历时半年时间,对东北三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采访,力图和大家一起梳理出东北经济的脉络,并共同寻找东北经济的未来。
众所周知,东北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制造业曾经占据全国的半壁江山,资源型城市比比皆是,央视财经记者到达的第一站就是辽宁鞍山。鞍山是一座因厂而建的城市,这个厂就是鞍钢,这个城市,这家企业现在怎样?
贾德志,鞍钢集团一名炉前工,20多年的工龄,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高炉前炼铁。记者见到他时,正值上午十点,而此时贾德志已经快两天没合眼了。
鞍钢集团工人 贾德志:大概有36个小时没有睡觉了,因为高炉最近几天正在检修,得随时盯着,随时观察,看有什么问题,因为一旦有问题就会出现严重后果,所以就不能回家。
炼铁炉温度极高,即使炉外最低温度也在五十度左右。为了降温,贾德志把湿毛巾包在头上,不一会儿湿毛巾就被烤干了,贾德志得赶紧去水房把毛巾再弄湿,重新裹在头上。水房成了贾德志每天跑得最多的地方。
记者:你一天需要跑多少次?
鞍钢集团工人 贾德志:不好计算,太多了,应该是无数次吧。
随着一炉又一炉铁水的产出,高炉正常运转,贾德志终于可以放心回家睡觉了。他像往常一样,下班第一件事,就是先去看望父亲贾仁富,因为父亲老贾也曾 经是一名炉前工,他最清楚这个岗位的危险性,每天只有看到儿子平安归来才感到踏实。老贾告诉记者,自己的大半辈子都在鞍钢,这些额头上的伤疤、还有不能正 常走路的双腿,都是几十年高温高强度作业落下的毛病,不过老贾不后悔,因为鞍钢是他的骄傲。
鞍钢集团退休工人 贾仁富:基本上家里用的吃的都不用买,每到逢年过节,东西更是发个遍,米、面、油、肉,什么都有。
因为效益高、福利好,当年进入鞍钢工作,可以说是很多鞍山人的愿望。除贾仁富老伴外,他本人和三个儿女包括儿媳女婿,一大家子七口人,全都在鞍钢工 作。两个儿子继承父业做了炉前工,女儿、女婿、儿媳都是鞍钢厂办大集体企业的职工。因为鞍钢员工的身份,老贾一家人一直受到街坊邻居的羡慕。不过,近年 来,鞍钢效益出现下滑,贾德志所在的车间如今订单大幅减少,待遇已与往年不可同日而语。
鞍钢集团工人 贾仁富:你看这些照片,都是我们一起出去旅游的,现在收入太差了,我们都很久没有出去了。
和贾德志一家一样,鞍钢有很多这样的全职工家庭,他们的家庭收入和鞍钢的企业效益几乎完全同步。2015鞍钢集团收入严重下降,旗下的上市公司鞍钢股份营收下滑28.75%,巨亏45.9亿元。
在鞍山钢铁公司居家退休管理办公室,负责人宋井才给记者拿出一张报表,从中可以看出企业目前的种种压力。2014年鞍钢集团仅鞍山区域退休人员达12.8万人,在岗职工10.5万人,退养比为1:1.2,也就是一个在职职工要养活1.2个退休人员。而整个鞍钢集团退休职工有22万人,在职员工 13.9万人,退养比达1:1.5。
记者了解到,2014年鞍钢集团仅鞍山区域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总计6.6亿元,采暖补贴一项就达1.7亿元。
而当年企业利润仅为8.75亿元,这也意味着单采暖补贴一项就占到公司利润的近20%,而退休人员的整体开支更是占到75%之多。
鞍钢集团总法律顾问 计岩:退休职工庞大的开支已经制约了企业的正常发展,这么沉重的负担加上客观市场的疲软,企业经营局面只能越来越困难。
鞍钢:16万附企职工之“难”
记者在鞍钢集团采访时,经常听到一个词汇:“大集体”,这个在全国很多地方已经听不到的词儿,在东北依然盛行。大集体,指的就是集体企业。上世纪七 八十年代,很多东北国企为安置职工子女,都积极创建厂办集体企业:包括依附于主厂业务的附件厂、医疗所、幼儿园、车队甚至美容院理发室等等。
当时,创办这些大集体企业,是为了安顿国企职工和家属,时过境迁,这些大集体企业的日子又怎么样呢?
鞍钢附属企业公司,距离鞍钢集团只有不到两公里,它管理着鞍钢集团全部附属企业,这些企业主要为鞍钢生产加工配套产品。在公司门口记者看到,门牌上 有些字迹已经脱落,院内杂草丛生、路面凹凸不平,一些办公室窗户上的玻璃早已破碎。负责人刘亚楠告诉记者,这座院子有四十多年历史了,多年来由于缺乏资金 一直没有修缮。
鞍钢附属企业公司党委副书记 刘亚楠:哪里有钱改善办公环境啊,正常的开支能困难,还顾得上改善这些次要的东西啊,想都没想过。据了解,鞍钢集团共有501家集体企业,员工总数为16万人,其中退休人员8.5万人,在册职工7.5万人,在册的职工中,共有2万人在岗。而困难 职工人数超过6000人,仅企业多年来拖欠的职工取暖补贴都有10亿元。在501户集体企业中,停产半停产的企业数量达到210户,占比为42%。
记者来到鞍钢一家附属企业无缝实业发展公司,公司四个车间只有一个在生产,全厂2000多人只有30多人有活可干。厂区的一片菜地引起了记者的注意,这片约有半亩的地种着黄瓜、豆角、大葱等蔬菜,原来这是职工在收入急剧减少的背景下,为了节省生活开支自己种的。
鞍钢附企无缝实业发展公司党委书记 孙维强:你看最高的工资是2500多元,就是最核心的技术人员的,也只是少数几个人,其余的都是1000元左右,最低的只有900元。
在另外一家完全停产的集体企业,记者看到原本1000多人的工厂,如今只有一位企业负责人独自留守。企业原本宽敞明亮的厂房,因为多年来没有生产,一些设备早已束之高搁。厂里唯一的收入,来源于院子里的这片空地。
鞍钢附企钢丝绳厂党委书记 陈于凯:临时租出去,做个停车场,一天可以收入几十块钱,算一点小收入吧,也可以解决一点小困难。
鞍钢附企二炼钢冶金加工厂,曾经是501家集体企业当中经营最好的一家,厂长杨海斌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初最鼎盛时期,职工达到3000多人。 原本工厂主要为鞍钢生产冶金初级产品,当时鞍钢效益景气,他们的产品也供不应求。而到了2005年以后,随着鞍钢经营的下滑,产品开始滞销,企业只能寻找 新客户。
由于产品结构单一、品质不高,订单寥寥无几。此时企业必须通过创新产品来提高销量,而厂办集体由众多职工子弟组成的特点,注定员工学历和专业水平明显偏低,技术创新无从实现,向外招工又是何等艰难。
鞍钢附企二炼钢冶金加工厂 杨海斌:外面的人才,觉得工资太低不愿意来,即使来了也留不住人,因此产品始终无法创新,质量也得不到提升,原有产品销路就越来越差。
目前全厂在岗职工只剩下400多人,这些职工收入主要依靠临时的劳务派遣。杨海滨每天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寻找新项目。
鞍钢附企二炼钢冶金加工厂 杨海斌:时间太紧了,必须赶紧签到手,否则这么多人就没有收入了,这个压力实在是太大了,我为此真的很头疼。
一家企业一座城 鞍钢到底有多大?
鞍钢集团目前的处境,也极大地影响了整个鞍山市。鞍山民间有句话就是,鞍钢打个喷嚏,鞍山就会感冒。一个鞍钢厂,就是一座鞍山城,下面我们就跟随记者去看看鞍钢有多大。
记者乘车进入厂门看到,整个厂区犹如一座城市,不时有公交车穿梭其中,只有远处的炼铁炉增添了一些工厂的元素。而铁炉之外就是鞍山市区的一些高楼大厦,正应了“厂在城中,城在厂中”那句话。
据了解,鞍钢集团占地面积超过120平方公里,厂区面积占据了鞍山市区面积的三分之一还多,整个集团被鞍山市区包围,鞍山市区也是依鞍钢集团而建,同时,在厂区外还分布着众多鞍钢集团的多个机构和下属企业。
记者发现,不仅鞍钢的面积占鞍山市区三分之一,而且鞍钢的人口辐射程度也相当高。记者在鞍山市区随意选取了公交车站,大街小巷、商场门口等几处不同位置,采访了不同年龄、性别的路人。
记者:您好请问您家里有人在鞍钢工作的吗?
鞍山市民:有啊,我们全家都是。
鞍山市民:我自己就是在鞍钢工作。
记者统计了一下,在被采访的14位对象当中,有11人表示,家庭成员中有鞍钢的员工。
鞍钢集团总法律顾问 计岩:我们集团在鞍山的人数已共有23万人,如果按照一家三口人计算,覆盖人群可以达到60多万人。
据了解,鞍山市区人口为145万左右,如果按照鞍钢辐射人口65万计算,占到市区总人口的近一半。在经济贡献度方面,2015年鞍钢集团的生产总值 为1615亿元,鞍山全市的生产总值为2326亿元,鞍钢的占比接近70%。鞍钢集团的纳税额也达到鞍山全市税收的60%,而鞍钢的投资、出口在鞍山市的 占比均超过了70%。因此在鞍山钢铁公司2015年亏损46亿元的背景下,鞍山全市税收也下降了35.7%。
国家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 李凯:这种以重工业、制造业为主业的产业布局,在当今经济环境下,劣势尤为明显,更加暴露了东北产业类型的单一,只有改变这种产业格局,东北经济才能走出低谷。
主帖:15回帖:346
注册时间:
&&点评此帖&
发表于& 21:04&第楼 &
主帖:70回帖:851
注册时间:
&&点评此帖&
发表于& 21:45&第楼 &
相比之下,柳钢是优质企业!
-----------------------------------------------------
本帖发自掌上红豆!欢迎手机访问 .
经验:2470
主帖:16回帖:2428
注册时间:
&&点评此帖&
发表于& 22:30&第楼 &
东北和山西的悲剧。
-----------------------------------------------------
本帖发自掌上红豆手机客户端!欢迎手机访问,客户端下载地址:.cn/hdappdown/
经验:1451
主帖:2回帖:1442
注册时间:
&&点评此帖&
发表于& 22:38&第楼 &
国企,是要担负社会责任的。
-----------------------------------------------------
本帖发自掌上红豆!欢迎手机访问 .
经验:12398
主帖:207回帖:11846
注册时间:
&&点评此帖&
发表于& 22:41&第楼 &
比南钢好多了,至少人家还在
主帖:8回帖:118
注册时间:
&&点评此帖&
发表于& 23:59&第楼 &
壮府要是强制整体搬迁柳钢,这就是镜子
本版内容仅代表网民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国企职工子女就业优惠调查:鞍钢子弟占新员工3成
在选拔招聘笔试和面试的总分中,鞍钢根据用工类型的不同,对职工子女分别给予10分和15分的额外加分。尽管近年来因行业形势不佳造成岗位对内部子弟的吸引力减弱,但鞍钢子弟占新招入员工的比例仍然接近30%。
人文关怀还是变相“世袭”?—— 国有企业职工子女享受就业优惠现象调查近日,大庆油田调整进入企业政策引发职工上访事件使曾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子女顶替”制度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记者调查了解到,虽然这一制度在很多地方早已不复存在,但在一些大型国企尤其是少数垄断型国企,招收员工时还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针对职工子女的“土”政策和倾斜办法。这些优惠政策是人文关怀,还是变相“世袭”?在企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劳动用工如何更加市场化?记者进行了调查。“大庆现象”并非特例,部分国企仍有“内部优惠”今年4月,大庆油田对持续多年的劳动用工和招聘政策进行调整,其中对部分招聘专业范围内的油田子女毕业生,由原来直接选聘到操作岗位,改为通过择优选拔,自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入企业工作。对此,部分油田应届子女毕业生及家长不理解、不接受,从而引发聚集上访事件。此事在社会上引发一片哗然。尽管大庆油田极力否认存在“包分配”之说,但还是令人们回想起已经消失了近30年的国企子弟顶替接班制度。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国有企业因实行职工退休,其子女可顶替空下来名额的劳动就业制度,被人们视为一项特殊福利。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尽管顶替接班政策早已不复存在,但是像大庆油田一样,国企子弟享受就业优惠却比比皆是。在辽宁省一家拥有职工超10万人的涉油大型国企,对职工子女的就业倾斜已存续多年。公司人事处一位负责人介绍,他们招聘的新员工分为管理技术人员和操作工人两大类,前者在二本以上大学的石油、地质等专业中选拔,同等条件下职工子女优先录用;后者则更多考虑内部子弟的就业需要,岗位主要安排给从部队退役和家庭困难的职工子女,近几年组织的招工考试,也是在职工子女中择优选拔。央企鞍钢集团虽然早在1986年就取消了接班、顶替制度,但对内部子弟仍然保留了就业优惠。记者了解到,在选拔招聘笔试和面试的总分中,鞍钢根据用工类型的不同,对职工子女分别给予10分和15分的额外加分。尽管近年来因行业形势不佳造成岗位对内部子弟的吸引力减弱,但鞍钢子弟占新招入员工的比例仍然接近30%。已在江苏徐州铁路某单位工作了十多年的马超华(化名)是名“铁路子弟”,虽然当年只是电大毕业,但他还是顺利进入铁路系统。“其实这不是严格意义的 接班 ,而是铁路针对内部子弟有专门的招工名额,这让我们 子承父业 更多了一份便利条件。”他告诉记者,我那些父母在铁路系统的中学同学,除了自己不想留下的,基本上都在铁路各部门上班了。正因为“内部优惠”的就业传统,最近两年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国企职工对所在企业安排内部子弟就业的诉求更加强烈。天然气集团一位内部人士介绍,目前油田仍有上万名大学毕业的职工子女待业,几乎天天有人来找领导,公司虽然对他们有一些就业优惠,但还是满足不了巨大的需求量。人文关怀还是变相“世袭”?对于国企中存在的种种就业“内部优惠”,有人认为是出于现实考虑,对内部职工的一种激励机制和人文关怀;有人则认为这是一种变相“世袭”,势必会破坏劳动就业的公平性和能力优先原则,进而影响到国企竞争力的提升。鞍钢集团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管理处处长李学佳介绍,之所以对职工子女出台一定程度的优惠政策,一来为了稳定在职的老职工,让他们感觉企业还在想着他们,对他们有所关照,算是一种感情上的慰藉和文化上的融合;二来也是基于现实考虑,职工子女由于成长中的耳濡目染,对企业的历史、文化比较了解,入职后上手更快,而且他们回到家乡后工作也会比较稳定,不会轻易跳槽。大庆油田人事部人才引进科科长夏克明说,由于地处高寒地区,油田开采也已经过了鼎盛高产期,很多家在外地的优秀毕业生并不愿前来工作。“这几年我们去中国石油大学等院校招毕业生,想要100人,最后只能招到五六十人符合需求的。”他说,即使在最难就业季,招聘情况也并不乐观。“很多资源型国企所在的城市因企而建,产业结构单一、地理位置偏远,外地的优秀人才不愿来,也是一些企业倾向招收内部子弟背后的现实无奈。”东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凯说。不过,更多人对这种就业优惠持否定态度。山西大学社会学教授邢媛则认为,国企子女定岗现象的出现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在当年就业包分配和就业形势并不严重的情况下,这种做法可以理解,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这种旧的用人方式就需要进行改革,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就业岗位是一种国家资源,具有某种公共性,不能由国有企业垄断,所有就业岗位都必须要面向社会,公平公正招考,确保就业公平。江苏诺法律师事务所耿延律师认为,从现代企业发展来看,招收过多职工子弟弊大于利,首先会让企业失去大量引进优秀人才、“新鲜血液”的机会,严重制约技术创新等;其次,容易出现人浮于事、人事臃肿等现象,既加重企业负担,又影响企业效率。另外,就业上的“近亲繁殖”,往往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网,在管理上会大大增加协调成本,加大企业改革难度。国有企业市场化用工任重而道远如何看待大庆油田的职工上访事件?夏克明坦言,大庆是一座因油而生的城市,当地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社会吸纳就业能力不足。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对于大庆来说,面临很多需要考虑的因素。油田要保稳产,企业要改革发展,矿区要稳定,我们不能站在企业发展角度绝对压缩人员,也不能绝对考虑子女就业不顾企业效益,而是要在发展和稳定方面选择平衡点。事实上,国企的就业“内部优惠”政策,与其早期的办社会职能紧密相关。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介绍,以前一些大型国企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技校都是自己举办,客观上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招生来源和就业培训链条,大多专业技术要求不高的岗位,也基本形成了内部输送通道。如今,绝大部分企业办社会职能已经剥离,国企也应当想办法把帮助职工子女就业的任务交给政府和社会。
“接班、包分配制度是计划经济背景下,国企对作出贡献一代职工的特殊补偿机制。”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人力资源》杂志社社长曹晶荔介绍说,比如一些油田企业,地处偏远地区,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艰苦,老一代职工到此工作作出了很大牺牲和贡献,企业没有采取与他们的付出相匹配的市场化分配机制,而子女接班则成为对他们最大的补偿和激励。可见,国企要彻底取消福利制就业政策,应当以市场化分配机制的建立作为前提。对于在艰苦岗位、作出特殊贡献的职工,可以采取提高工资、津贴,给予奖励等激励机制,以此取代就业福利。(记者王炳坤、范迎春、刘景洋、刘巍巍、吕梦琦、梁鹏、郝静采写)
本文来源:中国政府网
责任编辑:NF025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成功护送危急病人到抢救室,病人家属下跪感谢。
警犬趴在车窗上不肯离去,让送别的战友热泪盈眶。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原标题:鞍钢分流减员样本调查: 16万人减至10万人
  根据去年底下发的《关于落实鞍钢集团推进人力资源优化工作的意见》,比照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到2018年,鞍钢集团用工总量控制在10万人以内,其中钢铁主业控制在2万人。通过控制用工总量,有效控制人工成本,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
  本报记者肖明 实习记者 易坚 鞍山、北京报道
  3月的北方乍暖还寒。穿过鞍山火车站附近的五一路立交桥后,一条岔路静悄悄,墨绿色玻璃柱上金色的“鞍钢”两个大字,走进去,就是与共和国同龄的世界500强企业-鞍钢集团。
  十多万鞍钢职工再次面临选择。
  随着武钢数万员工分流启动,位于辽宁鞍山的鞍钢集团下岗分流已经悄然开始多月。
  “我们单位共有30多人符合要求,大家按照政策回家计算自己的应得工资。”近期,鞍钢集团下属一厂某职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根据他的说法,2015年鞍钢集团就公布了“3005”政策,迄今已经有数千人签约。大致意思是,已经工作了30年,或者还有5年退休的人员,可以自愿实施内部退养,也就是离岗居家休息。
  根据国资委最新要求,2016年鞍钢集团工资总额预算预计比上年下降8%-10%。通过整体工资水平调整,鞍钢以这样的方式降低人工成本总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上述“3005”政策只是先行分流的开始,鞍钢集团已经制定了一系列人力资源优化方案。
  根据去年底下发的《关于落实鞍钢集团推进人力资源优化工作的意见》,比照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到2018年,鞍钢集团用工总量控制在10万人以内,其中钢铁主业控制在2万人。通过控制用工总量,有效控制人工成本,提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
  上述人员精简其实是十年前裁员的重演,不同的是,这一次鞍钢面临的内外环境已经大不相同。
  原鞍钢经济所专职人员马忠普10年前正式从鞍钢退休。他指出,上个世纪90年代,鞍钢有50多万人,其中退休的有10万。目前全部鞍钢集团职工可能有16万左右,保留到10万,意味着有40%要转岗。
  现在情况也发生了变化,随着钢材需求持续下降,对于钢铁企业来说,生存条件更为艰难,如果钢铁需求量继续下降,裁员自救只是第一步,鞍钢需要重新找到新的产业焕发生机,“走合资路也可以,发展新的产业也可以,鞍钢要走多元化发展路子。”他说。
  此前鞍钢集团下属的攀钢集团,也传出员工分流的消息。
  先行离岗内退
  鞍钢是与共和国同龄的企业,也是新中国第一个恢复建设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和最早建成的钢铁生产基地,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长子”。
  其创造的辉煌,几乎演绎了一个时代。有数据显示,年,鞍钢的铁、钢、钢材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6%、64%和47%。
  鞍钢集团每年上千亿的销售收入,成为世界500强企业,也是辽宁唯一入围的企业。
  但现在,鞍钢在全国的比重下降较大。比如2015年全国的粗钢产量为8亿吨,鞍钢集团全部粗钢产量,占全国比重也不到5%。
  更大的困境在于,由于整个中国经济放缓,钢铁产量在2015年出现数十年以来首次下降,钢铁价格在2015年第四季度大幅下降,钢坯价格跌至低于1600元/吨的水平,比高峰时跌去2/3。受此影响,钢铁企业陷入亏损境地。
  鞍钢集团下属鞍钢股份今年1月30日公告消息称,预计月份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76亿元,同比下降571.55%。如果算上下属的攀钢股份亏损的20多亿,则亏损额更大。
  下岗分流部分员工,成为钢铁行业自救的手段之一。
  目前鞍钢采取的“3005”政策,即工作30年、或还有5年退休的职工可以居家发工资。
  2015年鞍钢集团发布的《关于调整鞍钢集团公司离岗居家休息职工有关待遇的通知》、《鞍钢集团公司关于做好人员分流安置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提出,距法定退休年龄5年及以内或连续工龄满30年职工,可以办理离岗居家休息。
  其中男管理技术人员达到55周岁,女性50周岁的职工,男性生产、服务业人员达到55周岁,女45周岁的职工,都可申请。职工离岗居家休息期间按个人收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
  集团每年视鞍钢完成生产经营工作任务及效益增长情况,决定是否给全民离岗居家休息职工增加收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上述最后一条,与2005年执行的鞍钢居家休息职工的待遇还有区别。当时离岗居家休息职工效益补贴标准甚至上调,而本次调整因为在岗职工工资下调,因此回家退休拿到的工资也有所下降。
  一位工龄38年的鞍钢集团职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自己如果签订“3005”协议的话,现在的工资相比过去好的时候下降了近三成,原来单位效益好的时候,每月能赚元,新的政策是,居家后每月税前3000元左右,去掉社保和个税后1800元左右。
  另外一个工龄35年的职工指出,自己选择居家的话,每月税前工资是2800元,去掉社保和个税1100元,就剩1700元,还有单位有人工龄20多年,居家之后拿得更少。
  “现在给个人情都需要200元,所以大家商量来,商量去,愿意签的人不多。”这位人士说。
  根据了解,截至今年3月初,鞍钢集团办理“3005”协议的已经有几千人。《鞍钢日报》消息称,鞍钢股份炼钢总厂2015年底和今年年初该厂外委作业人数减少894人;今年前两个月共有418名在岗职工办理居家休息,在岗职工优化比例达到7.49%。
  鞍钢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孙光辉在今年2月接受采访时指出,内部退养(离岗居家休息)相关政策按子企业的有关规定执行。职工只要符合条件,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便可办理内部退养(离岗居家休息)。目前鞍山钢铁已建立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按流程开展了职工离岗居家休息审批工作,其他单位计划在今年上半年陆续推进实施。
  减员提高劳动生产率
  不过,实施“3005”内退政策,只是鞍钢消化富余人员的第一步,下一步的目的是减员增效。
  根据鞍钢集团的人力资源优化意见,比照世界先进钢铁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到2018年,鞍钢集团用工总量需控制在10万人以内,其中钢铁主业需控制在2万人,矿工系统需控制在1.6万人。
  按照计划,鞍钢集团在2018年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70吨/人,其中鞍钢主业劳动生产率到2000吨/人,攀钢主业劳动生产率达到1300吨/人,鞍矿达到1800吨/人。其他各板块劳动生产率力争在2015年基础上翻一番。
  为此鞍钢集团下一步的人员分流除了内部退养外,还包括置换劳务用工,实施内部转岗、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等。
  上述企业人士指出,鞍钢集团总人数在16万左右,其中劳务派遣工为大多数,这部分工人同样面临分流。
  上述集团人力资源优化方案也指出,要抓紧制定清理劳务用工方案,大力清理劳务用工工作力度,劳务派遣用工比例要严格控制在10%以内。对亏损企业使用的各类劳务用工予以坚决清退。
  不过,这么多人直接推向市场还是不行的。原鞍钢经济所研究员马忠普认为,鞍钢集团下一步如果减少到10万人,其实压力很大。
  鞍钢集团人均吨钢水平,只有整个钢铁行业水平的一半,所以减员近一半是不得已而为之。有建议称,分流的职工可以利用已有的厂区搞类似苏州的工业园,吸引外资或者民资投资,或者自己发展新的产业。
  上个世纪90年代时,曾有人建言发展鞍钢机械厂发展汽车机械,继而演变成类似三一重工或者徐工这样的企业,但是因为钢铁效益好,这个转型被搁置下来。
  此外,鞍钢的房地产开发集团也没走出鞍山,发展成全国性的房地产企业。“现在发展新的产业也不晚,但是不能选择过剩的,像汽车已经过剩了,需要发展一些高技术的新行业。” 马忠普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相比民企的人均钢铁产量,鞍钢实际上需要分流的职工远远不止40%。比如民企沙钢和国企鞍钢每年钢铁产量同为3000多万吨,但是沙钢集团全员才3万多人,鞍钢集团是16万左右,鞍钢集团上市公司鞍钢股份2015年亏损42亿,而沙钢集团盈利19亿。
  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左指出,鞍钢集团要分流几万人的话,可以不直接退出市场。
  在他看来,“十三五”时期国家有大量的地下管网等项目,通过以工代赈的方式,政府可以创造出很多就业机会,这样很多职工在拿到一部分补偿金时,还有别的收入,这样也解决了不少人的就业问题。
  “这方面东北可以进行试点,其实这种以工代赈不只是地下管网,更多的市政工程都可以采取这种模式。”于左说。
  根据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要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这包括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电核电等重大项目。另外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
  3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回答记者提问时,钢铁、煤炭这两个领域过剩产能要去,但大量职工的饭碗不能丢,而且争取让他们拿上新饭碗。
  对于这些职工的未来,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已经有了安置计划。中央已经建立了1000亿元主要用于转岗安置的专项资金,如有需要还可以增加。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阳光创译是国内影响最大、首家以地质矿业翻译为发展目标的专业...
1019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职教退休教师近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