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第五次围剿什么时候被剿干净

国民党五次围剿苏区中央军与地方军的比例各是多少
国民党五次围剿苏区中央军与地方军的比例各是多少
09-11-29 &
您好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br&&br&早在一九三二年五月,国民党反动派就开始准备对各根据地红军发动第四次“围剿”。这次“围剿”,敌人采取的战略是逐次转移重点,实行各个击破,即首先集中兵力进攻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得手以后,再转移兵力完成对中央根据地的包围,转入“围剿”的第二阶段,对中央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达到围歼中央红军的狂妄目的。为此,蒋介石于一九三二年五月,自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在准备对我鄂豫皖、湘鄂西根据地发动“围剿”的同时,又组成以何应钦为首的赣粤闽边区“剿匪”总司令部,指挥江西、广东 &br&、福建以至湖南的国民党军队,牵制削弱中央苏区红军的力量,配合北线作战,并为大举进攻中央苏区作准备。&br&&br&  同年十月,蒋介石在结束对鄂豫皖和湘鄂西根据地的“围剿”以后,即把“围剿”重点转移到中央根据地。十二月,何应钦调集三十多个师的兵力,分左、中、右三路,准备对中央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中路军为“进剿”军,由蒋介石嫡系部队十二个师组成,陈诚为总指挥,担任第四次“围剿”的主攻任务;左路军为“清剿”军,由驻福建的第19路军第六个师又一个旅组成,蔡廷锴为总指挥,主要担任就地“清剿”,并策应中路军行动;右路军亦为“清剿”军,由驻赣南、粤北的广东部队六个师又一个旅组成,余汉谋为总指挥,其任务和左路军相同。此外,还有五个师另两个旅,分别在南城、南丰、乐安、崇仁、永丰等地担任预备队和守备任务。&br&&br&  一九三三年一月,陈诚把中路军编为三个纵队:第1纵队,队长罗卓央,指挥第11、第52、第59师,向乐安、宜黄地区集中;第2纵队,队长吴奇伟,指挥第10、第14、第27、第90师,向抚州、龙骨渡地区集中;第3纵队,队长赵观涛,指挥第5、第6、第9、第79师,向金溪、浒湾地区集中。第43师为预备队。总兵力约十六万人。采用分进合击的作战方针,妄图一举歼灭红1方面的军主力于黎川、建宁地区,并摧毁我中央根据地。红1方面军根据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打算乘敌人“围剿”部署尚未完成之际,先发制人,集中一切力量消灭抚河流域敌人主力,进而夺取江西全省的胜利。闽浙赣的红10军和闽西的红12军、赣南的红21军,分别奉令南下和北上,统归方面军总部指挥。红10军渡过信江,与红31师合编为红11军。这时,红1方面军有第1、第3、第5军团和第11、第12、第21、第22军,总兵力共七万余人。三月中旬,中国工农红军东南战线指挥部成立,统一指挥赣南、闽西前线部队编成的五个纵队,配合北线主力红军作战。&br&&br&  二月上旬,红1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在敌人坚守城防,已不可能在抚河东求得以运动战消灭敌人主力的情况下,决定遵照党中央和苏区中央局的指示,率领红军主力西渡抚河,进攻南丰城。同时提出,如敌情地形有变,不便强袭,或“我牵制敌人兵力不奏效,敌地增援队三、四师由马路并进”,仍需放弃强袭南丰的计划,转为进攻宜黄、乐安,调动敌人于山地运动战中歼灭。二月十二日晚,红3、红5军团向南丰西北敌外围阵地发动进攻进攻,守敌第8师六个团凭据险要的城防工事,坚守待援。陈诚一面令南城第24师驰援,吸引我军于南丰城下;一面令中路军各纵队迅速向南挺进,企图以优势兵力同红军主力在南丰地区进行决战。根据这种情况,周恩来、朱德于十三日毅然决定,改强袭南丰为佯攻,接着又决定撤围南丰,采取退却步骤。二月二十二日,以红11军伪装主力,由新丰街东渡抚河,向黎川前进,迷惑敌人,主力秘密转移到我根据地前部的东韶、洛口地区,待机歼敌。&br&&br&  这时,何应钦误认为红军主力已转向黎川地区,即令中路军向广昌、黎进推进。其第3纵队由金溪出黎川;第1纵队由乐安、宜黄出广昌、宁都;第2纵队由南城、南丰出康都,企图围歼我军于黎川、建宁地区,并占领广昌。第1纵队与第2、第3纵队相距较远,并迫近我之集中地,其行进地区两侧山高林密。因此,红1方面军首长决定,采取大兵团伏击战法,集中主力,在宜黄之黄陂地区,各个歼灭敌第1纵队之第52、第59师。二月二十六日,敌第52、第59师由乐安分路向黄陂前进,两师之间有摩罗嶂大山相隔,戒备亦不严密,我军对行进之敌突然发起猛攻,从二十七日上午至二十八日下午,经过两天激战,全歼敌第52师,师长李明被俘,敌第59师除一个多团逃脱外,亦被歼灭,师长陈时骥被俘。&br&&br&  黄陂战斗以后,敌人于三月中旬,采取中间突破的方针,并调整部署,以第2纵队为前纵队,第1及第3纵队第5、第9师为后纵队,其另两个师为预备队,由黄陂、东陂地区向广昌方向进攻,企图攻占广昌,诱我主力与其决战。红1方面军以第11军进至广昌西北地区,吸引敌人前纵队加速南进,以主力向北移动,准备侧击敌之后纵队。三月二十日,敌后纵队之第11师进至草台冈、徐庄一线,第59师残部在后跟进,第9师位于东陂附近,与前纵队已相距一百里,处于孤立态势。二十一日拂晓,我军对草台冈之敌第11师突然发起攻击,经激烈战斗,将该敌大部歼灭。二十二日,又在东陂歼敌第9师一部。其余敌军纷纷撤退。&br&&br&  黄陂、草台冈两仗,共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名,缴枪万余支,基本上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蒋介石对这次失败十分伤心,他在给陈诚的手谕中写道:“惟此次挫失,凄惨异常,实有生以来惟一之隐痛”。第四次反“围剿”,创造了红军大兵团伏击歼敌的重要经验。这次反“围剿”所以能取得胜利,是由于周恩来、朱德等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坚持正确的作战指导思想,从实际出发,毅然决定撤围南丰,实施战略退却,抵制了“左”倾军事冒险主义方针的结果。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国民党第四次围剿是什么时候? - 王朝网络 -
分享&&&&&当前位置: &&&&&&&&国民党第四次围剿是什么时候?国民党第四次围剿是什么时候? 09:49:47&來源:互联网&&&&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害,亲任总司令,对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围剿&。此次&围剿&,实行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总体战&方针;同时决定&围剿&分区进行,以左路军10万人进攻湘鄂西苏区和红军,以中、右两路30万人进攻鄂豫皖苏区和红军,以另10万人先对中央苏区和红军实行经济封锁。达到目的后,再集中力量&围剿&中央苏区和红军。为摧毁苏区消灭红军,蒋介石还制定稳打稳扎、分进合击的战略和&纵深配备,并列推进,步步为营,边进边剿&的战术;并强调实行&连坐法&,编组保甲,组织团练,全面进行反革命动员。   1932年6月,国民党军首先向鄂豫皖苏区和红军发起了第四次&围剿&。面对敌军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围剿&,鄂豫皖苏区党和红军的主要负责人张国焘,被红四方面军刚刚取得的4次进攻战役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围剿&已被根本打破,国民党军不堪红军一击,因而多次拒绝停止进攻作战转入反&围剿&准备的建议,命令部队进攻麻城,企图实现&会师武汉&的冒险战略。8月上旬国民党军发起&围剿&,乘虚深入苏区中心区域,占领了红安、七里坪。张国焘命令红军从麻城撤围,迎击国民党军主力。已苦战月余的红军,在冯秀驿、七里坪地区堵截国民党军精锐部队,经顽强苦战,虽重创敌军,但自身伤亡严重。此后,红军与敌在新集以北浒湾地区苦战5昼夜,遭敌三面包围,被迫撤离豫东南,转移至黄安。10月上旬,敌军三面包围黄安。此时,张国焘认为红军在苏区内战斗已无胜利希望,率红四方面军主力退出鄂豫皖苏区。途中,红军在枣阳以南进行了两次战斗,谋略通过外线作战摆脱被动、打回苏区,但都未 达到预期目的。至此,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败。   留在鄂豫皖苏区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相继组成红25、红28军,顽强坚持与敌人的&围剿&、&清剿&作斗争。后两军合编为红25军,在徐海东、吴焕先等率领下继续战斗。   张国焘的错误引起红四方面军干部战士的不满。1932年12月上旬,红四方面军主力围战至陕西城固西北小河口。在以曾中生为代表的一些高级干部要求下,成立了红四方面军前敌委员会。这对张国焘的独断专行起了一定制约作用,也有利于从实际出发确定红四方面军的行动。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敌人兵力空虚的川陕边地区建成了以通江、南江、巴中3县为中心的川陕苏区。   1932年7月,国民党军向湘鄂西苏区和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在此之前,以夏曦为书记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积极贯彻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指令红3军&转变到大规模的平地战、城市战,为夺取中心的城市而斗争&。红3军与优势之敌激战损失严重。与此同时,中共湘鄂西分局又进行错误的&肃反&,严重削弱了红军战斗力。   7月中旬,&进剿&的敌军占领襄北,随即&围剿&洪湖苏区中心区域。湘鄂西分局由冒险进攻转为消极防御,拒绝转移外线机动作战以打破敌军&围剿&的正确意见,命令红军主力重返襄北牵制敌人,并在苏区内构筑碉堡,分兵把口,用阵地战阻挡敌军。苏区军民虽顽强抵御,并展开局部反击,但大多失利,伤亡惨重。最后,洪湖苏区陷入敌手,湘噪声边、襄枣宜、鄂西北等苏区也相继被敌人占领。至此,整个湘鄂西苏区全部丧失,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终于失败。  国民党第四次围剿时间为日--2月21日  
日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南部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日,蒋介石以50万人兵力,采取“分进合击”战略,分3个纵队向广西进攻,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总司令朱德指挥下,于27日拂晓突然发起猛攻,将敌右翼52、59师全部歼灭。3月15日,敌以6个师分成两个梯队直扑广昌,红军放过敌人先头四个师,21日晨向进至革台岗、东坡地区的敌人后尾两个师发起攻击,激战一天,歼敌第九、第十一师的一部、缴枪万余支,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在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中,共击溃敌军75万人,消灭31.6万人,俘敌19.6万人,缴获武器16.5万件。  参考资料:.cn/***********/1032292.shtml&&&&相似文章今日推荐&大家都在看&&&&&&&&&幽默笑话百态军事探索娱乐女性健康旅游互联网··············&  1932年6月,蒋介石调集50万大害,亲任总司令,对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围剿&。此次&围剿&,实行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总体战&方针;同时决定&围剿&分区进行,以左路军10万人进攻湘鄂西苏区和红军,以中、右两路30万人进攻鄂豫皖苏区和红军,以另10万人先对中央苏区和红军实行经济封锁。达到目的后,再集中力量&围剿&中央苏区和红军。为摧毁苏区消灭红军,蒋介石还制定稳打稳扎、分进合击的战略和&纵深配备,并列推进,步步为营,边进边剿&的战术;并强调实行&连坐法&,编组保甲,组织团练,全面进行反革命动员。   1932年6月,国民党军首先向鄂豫皖苏区和红军发起了第四次&围剿&。面对敌军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围剿&,鄂豫皖苏区党和红军的主要负责人张国焘,被红四方面军刚刚取得的4次进攻战役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认为&围剿&已被根本打破,国民党军不堪红军一击,因而多次拒绝停止进攻作战转入反&围剿&准备的建议,命令部队进攻麻城,企图实现&会师武汉&的冒险战略。8月上旬国民党军发起&围剿&,乘虚深入苏区中心区域,占领了红安、七里坪。张国焘命令红军从麻城撤围,迎击国民党军主力。已苦战月余的红军,在冯秀驿、七里坪地区堵截国民党军精锐部队,经顽强苦战,虽重创敌军,但自身伤亡严重。此后,红军与敌在新集以北浒湾地区苦战5昼夜,遭敌三面包围,被迫撤离豫东南,转移至黄安。10月上旬,敌军三面包围黄安。此时,张国焘认为红军在苏区内战斗已无胜利希望,率红四方面军主力退出鄂豫皖苏区。途中,红军在枣阳以南进行了两次战斗,谋略通过外线作战摆脱被动、打回苏区,但都未 达到预期目的。至此,鄂豫皖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失败。   留在鄂豫皖苏区的部分红军和地方武装,相继组成红25、红28军,顽强坚持与敌人的&围剿&、&清剿&作斗争。后两军合编为红25军,在徐海东、吴焕先等率领下继续战斗。   张国焘的错误引起红四方面军干部战士的不满。1932年12月上旬,红四方面军主力围战至陕西城固西北小河口。在以曾中生为代表的一些高级干部要求下,成立了红四方面军前敌委员会。这对张国焘的独断专行起了一定制约作用,也有利于从实际出发确定红四方面军的行动。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敌人兵力空虚的川陕边地区建成了以通江、南江、巴中3县为中心的川陕苏区。   1932年7月,国民党军向湘鄂西苏区和红军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在此之前,以夏曦为书记的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积极贯彻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指令红3军&转变到大规模的平地战、城市战,为夺取中心的城市而斗争&。红3军与优势之敌激战损失严重。与此同时,中共湘鄂西分局又进行错误的&肃反&,严重削弱了红军战斗力。   7月中旬,&进剿&的敌军占领襄北,随即&围剿&洪湖苏区中心区域。湘鄂西分局由冒险进攻转为消极防御,拒绝转移外线机动作战以打破敌军&围剿&的正确意见,命令红军主力重返襄北牵制敌人,并在苏区内构筑碉堡,分兵把口,用阵地战阻挡敌军。苏区军民虽顽强抵御,并展开局部反击,但大多失利,伤亡惨重。最后,洪湖苏区陷入敌手,湘噪声边、襄枣宜、鄂西北等苏区也相继被敌人占领。至此,整个湘鄂西苏区全部丧失,第四次反&围剿&斗争终于失败。  国民党第四次围剿时间为日--2月21日  
日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南部粉碎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日,蒋介石以50万人兵力,采取“分进合击”战略,分3个纵队向广西进攻,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在总政治委员周恩来、总司令朱德指挥下,于27日拂晓突然发起猛攻,将敌右翼52、59师全部歼灭。3月15日,敌以6个师分成两个梯队直扑广昌,红军放过敌人先头四个师,21日晨向进至革台岗、东坡地区的敌人后尾两个师发起攻击,激战一天,歼敌第九、第十一师的一部、缴枪万余支,取得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在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中,共击溃敌军75万人,消灭31.6万人,俘敌19.6万人,缴获武器16.5万件。  参考资料:.cn/***********/1032292.s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王朝网络无关。王朝网络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为你推荐&&&&&&转载本文&UBB代码&HTML代码复制到剪贴板...&更多内容··········&&&&&&&&&&频道精选&&王朝女性&&|&&|&&|&&|&&|&&|&&|&&|&&|&&|&&|&&|&王朝分栏&&|&&|&&|&&|&&|&&|&&|&&|&&|&&|&王朝编程&&|&&|&&|&&|&&|&&|&&|&&|&&|&&|&王朝导购&&|&&|&&|&&|&&|&&|&&|&&|&&|&&|&王朝其他&&|&&|&&|&&|&&|&&|&&&&2005-&&版权所有&||||||||||||
1960年中缅共同进剿国民党残余部队
  从1957年开始,缅甸边防军就几次明求或暗示,希望中国边防部队在缅军对盘踞在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军攻击时。进入缅甸境内给予协助。但这跨国界的行动,地方部队是不能定夺的,只能等待双方最高决策层的决断。
  1960年4月末,结束对缅甸、印度、尼泊尔的国事访问,在前往柬埔寨、越南之前,曾在昆明短暂停留。在此期间,他和副总理召见昆明军区副司令员鲁瑞林,详细了解了逃入缅甸的国民党残军情况。
  为什么逃入缅甸的国民党残军会引起周恩来如此高度关注?原来就在周恩来访问缅甸期间,缅甸国会刚刚批准了中缅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中缅关于两国边境问题的协定,并依此协定两国将共同勘界,而勘界过程中有可能会遭到国民党残军的骚扰。在 日,就曾在昆明军区呈送的内参文件上作了批示:应引起警惕,派得力人员去调查并研究对策,中央军委亦应派员去云南具体落实。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便对盘踞缅甸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军更加关注。
  这批国民党残军原属国民党第八军九十三师二七八团,是在人民解放军追击打击下,于1950年3月逃入缅甸金三角地区的。由于这一地区重峦叠嶂,民居寥落,大部分处于原始森林覆盖之下,缅甸军队在此几乎没有设防,这千余败兵便扎下脚跟。得以喘息。缅甸军方发现这支国民党军后,勒令其撤离缅甸国土。但这支走投无路的溃败之师。似乎除了盘踞金三角之外,难觅立足之地。于是缅甸政府决定以武力驱赶,可绝境求生的国民党残军,竟顶住了万余缅甸正规军的攻击。
  此情形传到台湾,惊喜异常,中缅边界居然还有如此能打的国军。蒋立即召见原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命他赴金三角统率旧部。后经李弥的苦心经营,该地区国民党残军数量渐渐扩充近2万人,占据了比台湾面积还大的地盘。
  作为主权国家的缅甸。难以容忍自己国土被异国军队长期盘踞。1953年春,缅甸调集了8000名剽悍骁勇的刻钦族士兵,近4000名用重金招募的国际军团印度兵。对金三角地区的国民党残兵发起了新一轮清剿,可作战又一次失利。
  然而军事上的胜利并没有使李弥在金三角站稳,缅甸政府将国民党残军侵犯缅甸主权的照片、文件、实物,以及新闻媒体的各种报道,统统搬到了联合国桌面上。世界为之震惊,纷纷谴责台湾当局和美国粗暴干涉缅甸主权的行径。美、蒋迫于国际舆论,决定将国民党残军全部撤往台湾。
  日,美机开始运送国民党残军赴台。大部分残军被运走了。但仍然有一部分人潜留了下来。两年后。蒋介石再次想利用中缅边境一带的国民党残军,企图从云南进犯大陆。蒋委派号称游击战专家的国民党原第八军副军长柳元麟秘密潜入缅北,搜罗残部,使该地国民党残军再次发展到3000余人。1959年,蒋介石指示柳元麟,命他设法策应云南、西藏等地匪特暴乱,并许诺增加经费和补给供应,以巩固扩充其实力。柳元麟返缅后积极招兵买马并声称:不仅缅敌找上门来要打,而且要打进云南,以击引暴,以暴致乱。柳亲自拟定了袭扰云南的突击计划。
  1960年春,台湾向缅北残军驻地空投了400人的特种部队,柳元麟也加紧了窜扰云南的准备,并培训2000余名作战骨干。
  缅北国民党残军的存在,严重威胁着我国西南边境的安全与稳定。周恩来、陈毅正是在这个时候出访缅甸后,来到云南,听取昆明军区介绍缅甸境内国民党残军情况的。显然,中缅两国都认为国民党军残部的存在是极大的隐患。
  中国军队出境作战。毛泽东说: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
  中国和缅甸边境线长达2000多公里。由于历史上两国关系十分友好,中缅之间没有十分明确的疆界。1955年底。在中缅边界南段未定界的黄果园附近,双方的前哨部队由于误会而发生了一次武装冲突。那天清晨,边境线上大雾弥漫,几步外什么都看不清。中国军队巡逻到黄果园附近时,同缅甸部队相遇,由于弄不清情况,互相开了枪。由此,中缅边境局势一下子变得异常紧张。更严重的是,黄果同事件发生后,缅甸《民族报》歪曲事实,攻击中国军队侵入缅甸,并且把两国正在协商中的边界问题全部公开。与此同时,美国借黄果同事件大做文章,极力渲染中国对外进行扩张。并且支持马尼拉条约国搞军事,制造紧张空气,威胁东南亚地区的和平。
  黄果园事件的发生,不得不促使中缅双方进一步加快边界的勘察工作。日至7月5日,根据中缅边界问题协定成立的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在缅甸首都仰光举行第一次会议,就中缅边界进行必要的勘察、竖立新界桩和修订、改立旧界桩等事宜,商讨具体细节,确定日程安排。谈判中方首席代表是中同驻缅甸大使姚仲明,云南军区副司令员丁荣昌任谈判首席顾问。缅方由缅甸国防军副总参谋长昂季任首席代表,缅北军区司令官山友准将任首席顾问。
  中缅双方在谈到勘界警卫问题时,姚仲明大使根据周恩来的授意向缅方表示:云南解放之际,国民党残部千余人窜逃至缅甸,盘踞掸邦地区。他们不时骚扰中国边境,对缅甸居民为非作歹,还可能在帝国主义唆使下破坏中缅联合勘界。为保护勘界人员的安全,必须对国民党残部给予必要的打击。
  缅方代表听了姚仲明这番话,非常受感动,他们认为周恩来把问题看透了,缅甸政府对国民党残军干扰破坏勘界也深感忧虑。双方一致认为,中缅应携手打击缅甸境内的国民党残军,以绝后患。
  为部署中央军委就中缅联合作战的指示。11月初总参作战部长王尚荣派总参作战部边防处处长成学俞前往昆明,与云南军区副司令员丁荣昌一起。同缅军代表举行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警卫问题专门小组会议,并联合签署了勘界警卫问题协议。协议规定:为执行警卫作战任务,中方部队根据需要可进入缅甸境内20公里。清剿国民党残军的行动,双方应在同一时间进行,暂定于日左右。
  协议签订后,昆明军区立即制定警卫作战方案,确定以3个战群22个突击队。奔袭国民党残军的16个据点。虽说此次军事行动是针对国民党几千名残军作战,但毕竟是中国军队首次出境缅甸与缅甸军队协同作战,而且是从未经历过以突击队方式进行的山地丛林作战。为做到万无一失,中央军委与总参领导多次交换意见,总参作战部还将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及 几位老帅的意见,及时传达给坐镇昆明指挥的昆明军区司令员。
  中国军队出境作战,在国际上会产生什么样的政治影响?会不会引起东南亚其他国家的惊恐与不安?使他们以为中国借口打击国民党残军炫耀武力?会不会给国际上反华势力诋毁中国提供口实?毛泽东、周恩来对此次行动所造成的影响与后果十分关注。中央军委对参战部队的要求十分明确,强调将冲击强度压低,把20公里的出击纵深用红线标出,发给突击队。毛泽东的话,分量相当重:谁越过红线就杀谁的头!同时,担任国防部部长的则几度重复他的作战原则:断退路,先围而后歼。
  在作战方案审议过程中,中央军委和总参确定了周民党残部设在孟瓦、阵马、孟育、踏板卖的据点作为重点打击对象,并拟订了重点捕获的敌6名军、师级军官的名单。
  应缅方请求中国部队越过红线解救缅军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114网址导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民党剿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