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hael page适合作为大学生 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作吗

  如果你看到这篇帖子,你也许 1)被Michael Page的顾问/HR找到,问你是不是愿意加入他们; 2)被Michael Page的顾问找到并给你推荐工作机会; 3)你在Michael Page工作,这篇帖子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你来看看热闹。我觉得无论哪种情况,你都可以耐心把这篇有趣的文章看完,然后自己去体会和判断。  首先,我想要你问自己一个问题:什么样的工作,能称为一份好工作?对于这个问题,主要可以分两类人回答:渴望成功的人,和渴望工作生活Balance的人。  对渴望成功的人来说,好的工作意味着:好薪水,好未来,公正的体系,老板的认可和鼓励,能学到东西。  对渴望工作生活Balance的人来说,好的工作意味着:让人愉快融入的团队,友好的同事,健康的公司培养机制,不会轻易抛弃你打压你的组织,诚实透明民主的管理风格。  我想说,Michael Page不适合这样的任何一种人。  Michael Page是一个不健康的公司,体现在那些方面?体现在离职和员工关怀。  Michael Page每年的离职率都非常高,而且大部分离职的员工,通常常都是在Last Day突然“消失”,没有一丝丝征兆没有一点点防备。在离职前公司不会允许这个离职员工告诉任何团队里的人他要离开。为什么公司会采取这样封建专制暴力的离职手段?因为管理层心虚,担心这些人成为Bad Influence。如果大部分员工离开的时候是心平气和的,是不需要有这种手段和对策的。曾经有一段时间,看不到一个人,我们就会需要紧张的问其他同事,他是不是走了。  再说说离职率:每个刚加入的人,一部分平均在3 - 8个月离职。这些人有两类,一类是由于无法在短期内达到公司要求,迅速被抛弃的。另一类就是在这段时间内,由于融入同事群体很快(不那么Na?ve,愿意和老同事八卦,了解情况),迅速看清了这边的情况,觉得不是自己想要的,考虑到时间成本和止损,迅速辞职离开的。  剩下有一部分咬牙坚持过前1年的人,平均在1.5 – 2年离职,这一类人都是在这场残酷的淘汰赛中咬牙努力存活下来,他们不愿意在简历里留下太短的职业经历,或者不清楚如果辞职,自己该去到哪里。于是每天虽然都过得很煎熬,带还是咬牙坚持着对抗压力,不开心,不满,熬了两个年头,开始找下一个能让他们安心工作的平台。  最后一类就是留超过3年的老员工,我们叫他们survival。Survival不超过整个公司的25%,这里面,有一两个凤毛麟角,品格端正也有能力的人,我敬重他们,他们知道自己要什么,也努力的在自己的岗位工作。但是Survival里最多的一部分,就是来的早,占有的有利资源,脸皮厚,且心狠(占有绝对有利资源,对自己不利的人和事一定不手软),这一类人,我们可以叫他们山大王。山大王通常在每个团队做到领导的位置,他们在大概4-5年前加入Michael Page,因为那个时候,Michael Page还是只有很少人的公司,他们占据了优质的客户职位资源,迅速的成长成团队领导。Michael Page的老板自己也需要有做单的压力,同时,所有的找上门的客户资源都集中在他们手里,由他们来分配,这是造成在Michael Page工作的初入门者非常痛苦的主要原因。这一点我们稍后集中去讲。  关于员工关怀:Michael Page一个办公室每年赚好几千万,办公室的工作区,办公桌挨着办公桌,人均占地不到2平米,像网吧,像呼叫中心,像传销公司。所有文具设备都是质量不好的,对于从员工那里获取的,和给予员工的,从这几个方面可见一斑。  Michael Page说,We Value Our People(我们重视我们的员工)。对自己文化的官方定义是:take pride (以在公司自豪), be passionate (对工作热情), never give up (永不言弃), work as a team (团队协作) and make it fun (在工作者享受乐趣)。  如果以一个Insider的视角翻译过来的话,Michael Page的文化应该是:Arrogant(自大不尊重人),Work Like A Machine Cannot Be Tired(打鸡血干到累死),Make It Happen By Any Dirty Means(不择手段),Someone Will Stab You In The Back(暗箭难防),Pretend You Are Happy(不准说你不开心)。以下一一解析,一个公司的文化了解得差不多,你就能有一个大致的概念在里面工作是怎样的一种体验了。  Arrogant(自大不尊重人):不尊重谁?不尊重竞争对手,不尊重客户,不尊重候选人,老板不尊重员工。如果你在Michael Page的办公室做一天,你可以听见很多脏话,顾问挂了电话就骂客户或者候选人,傻X,操,拿起电话又是另一张脸。有时候骂得越凶,团队的老板或者身边的同事还会表示赞赏和认同。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产生的风气,也许是压力大,也许是由上而下的感染,反正风气就是这样了。说道不尊重竞争对手,Michael Page的人100%会认为自己是整个行业最“高大上”的,别的公司都是傻X。我也不知道这种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我只知道见的世面越多人越谦和,见得世面越少人月自大。“高大上”这种思想从某种意义来讲可以理解为虚荣 - Michael Page的办公室虽然环境很糟糕,开年会却非要去配得上他们“高大上”形象的地方,每个人穿得隆重花哨,或者去人均4、500的餐厅吃一顿,总之这种不实在,撑破里子装面子的文化充斥着在这工作的日常,这就衍生出了这的另一种风气 – 拍马屁者,绿茶婊者为王。虚荣的人希望自己“高大上”,但其实内在是虚空的,不自信自卑的时候,如果身边的人尤其是下属,能够俯首帖耳的拍马屁,自然是她最乐于得到的了。(如果你看了我的帖子,还是愿意去这家公司,这个是我给你的最优生存之道)。  Work Like A Machine Cannot Be Tired(打鸡血干到累死):大部分公司不是偏过程导向,就是偏结果导向,Michael Page是即结果导向,又过程导向。在Michael Page正常固定上班时间从早晨8:30到晚上7点。公司有一系列通过KPI管理员工日常行为的管理体系,非常微观管理,这表示你每天打了多少个电话,见了多少个人,发了多少个简历,从候选人那里套到了多少信息,套到几个人的联系方式,都有非常“科学”的要求标准。你面对候选人,面对客户,在每一个流程需要说什么话,也有非常“科学“的要求。你在周一,周五,或每天早晨,应该做什么事情,有非常“科学”的规定。站在管理的角度上,我觉得这一套规则恰恰就是Michael Page成功的原因,它标准化,流程化,能够确保达到一定的高产出。但是,究其本质,这代表公司不信任员工,他们追求一种铁打的银盘流水的兵这样的模式,任何一个人的离开,就像螺丝钉,我换一个新的没经验的螺丝钉照样可以运行,不会对这台造钱机器产生太大影响。但从员工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机器化管理,是非常不人性化的。你需要像军队一样,不能有自己的判断和独特方式,只能执行,执行,执行;不能有自己的情绪波动生理疲劳,只能保持公司要求的节奏不停执行,执行。面试的时候,你以为你是来当一个有独立思维的顾问的。如果分析一下Michael Page的商业模式,你会发现其实你不对,你是来当螺丝钉的。顺便吐槽一下这边的请假制度,你不可以生病,要休假的话,需要提前一个月请,每次请假的时候都得战战兢兢的,这一点在经历2015年的离职大潮以后,管理层意识到了问题,稍有好转,但是你要相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Make It Happen By Any Dirty Means(不择手段):猎头行业压力不小,可以说一Offer定命运。Offer出了,候选人接了,钱就到了。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顾问,尤其是老油条,会采取各种方式去达到目标,比如找到竞争对手的候选人发给其他公司,或者隐瞒客户公司一些不好的地方不让马上要去的候选人知道。总之呢,用一个在我之前离开的同事的一句话来概括,我问他,为什么要离开Michael Page,他说“在这学到什么,只学会了怎么忽悠人”。不择手段其实在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中性词了,它被美化成很多不同的样子,比如Result Driven (结果导向),Target Driven(目标导向),或者Aggressive(有野心)。适当的我觉得OK,但是你能想象一屋子,几十个人,几乎都是这样的同事吗?这就引出了下一个文化:  Someone Will Stab You In The Back(暗箭难防):Michael Page在面试你的时候肯定会跟你说我们团队合作啊Bla Bla。但是请打开你的脑洞仔细想想,这可能吗?一屋子目标导向的人坐在一起,每个人都在想,我怎么能达成我的业绩,我怎么能赚钱,我怎么能升职,我怎么能占有更多的资源?Michael Page每个顾问的盘子都是按某个行业,地区,职能划分的,中间有很多灰色地带,所以经常出现抢客户,抢资源的情况,这留下来的人,每个都是长牙齿的,所以在抢东西这种事情上,是从来不会含糊的。如果你还在天真的想,我的同事会帮我的,我就想对你说,宝贝,你走吧,这不适合你,去羊群吧。可能你会说,我的老板会护着我的,我想说,如果你是绿茶婊,能把老板哄得开开心心,没问题你来。如果你不是,你会经历什么?1.你老板把好资源给了坐在你旁边的绿茶婊;2.你老板自己拿到块肉,自己啃了啃发现靠是块骨头,于是包装包装,给你了。3. 这时候你业绩不好了,你老板该找你谈话了,问你为什么你不去做业务拓展,带来更多的资源。如果这个时候,你在9点下班的时候和同事落寞吃晚饭的时候,不小心吐槽了几句你老板,很可能1个星期就会传到你老板耳朵里。  Pretend You Are Happy(不准说你不开心):如果你觉得大部分这的人,表面看和颜悦色,风平浪静,你还太嫩没能和他们处得更深,以至于听到他们谈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很多人都在默默的盘算自己离开的日子,要待满两年是一个比较主流的想法,在此之前,每个人都努力在坚持,他们笑得最开心的那天你看不到。因为那会是在他们突然“消失”的那天,反正他消失了,你也就不知道他笑得开心是什么样了。  最后给年轻的尤其是刚毕业的小孩再累赘嘱咐一下,刚毕业最好选择一个愿意培养你给你时间的公司,我知道Michael Page一进来底薪8K对于现在的应届生求职市场很有吸引力,但是人要看长线。你一旦进入这里,你就像站上了一台疯狂的每公里跑12km/h的跑步机,你不迅速改(扭)变(曲)自己以完全融入,并且每个月像奶牛一样产出decent amount of牛奶(给公司赚钱),你的组织就会抛弃你。就算你融入了,你的身心会发生变化,你会变得易怒,变得虚荣,你会会因为不会忽悠,不够厚脸皮,太实诚而怀疑自己的能力,你也许会和自己的男朋友分手,也许会因为高强度连续不断的工作变得营养不良或者生病。  当然,如果你缺钱且不在意连轴工作,天生脸皮厚(或绿茶婊),善于说假话忽悠人,不畏惧抢东西。欢迎你来,你非常适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要做多久?
刚毕业的毕业生已经全部离校了,步入社会的他们大多已经找到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可这第一份工作又是五花八门的找到的,有很多同学还没有度过试用期就已经准备换工作了,这时一个问题就凸现了出来,第一份要做多久,什么时候是离开第一份工作的良好时机?案例:Alice,大学时学的专业是自动化,Alice大学四年学下来,越来越感到自己根本就对这个专业不感兴趣,什么供电啊,什么线路啊,什么仪器啊,她都不喜欢,更别说研究了,而且大三大四正是学专业课的时候Alice却迷上了玩网游,所以专业课自是一塌糊涂了!到了毕业找工作的时候Alice才感觉到学工科,学自动化的女生找工作之难!本来男生就比较适合这个专业,用人单位招人更喜欢招男生,再说Alice学到的东西也不多,就难上加难了。其实学校的很多招聘会不错,感觉也好找些。但是Alice为了能在武汉找工作放弃了很多学校的机会。Alice在武汉找了一两个月,投了n份简历,面试过几次,才找到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Alice是面试了两次才进来的。这家公司是个私营企业,做工程的,给楼房做弱点项目的,Alice进的是研发部,听上去蛮好听的。这个部门是新成立的,一共三个人都是应届毕业生,一个总工程师带Alice和另外两个新同事,总工程师对Alice和她的同事说,他们的工作内容是要开发一套电子产品。但是Alice工作了一个半月了,做的还是上司一开始的时候交代了的要学的那些专业知识,要了解那些信息,也安排做了一些其他的事,比如写可行性报告啊,写方案啊什么的。因为公司工程部的在做一个大工程,人手不够,所以,总工程师就把Alice和其他两位同事派过去帮忙了。所以一个多月了,Alice也感觉没有接触到有关研发的内容,更让她感觉到的事,她对目前做的事一点兴趣也没有!而且想到以后还要在这个行业做,Alice就觉得头疼。而且更糟糕的是Alice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自己的兴趣在哪个地方,哪个行业适合她?转行是一定的,可是要什么时候离开这家公司呢?辞职之后又要做些什么呢?案例分析:Alice的问题实际上暴露了当代大学生的几个问题:一是,所学非所乐。所学的专业不是自己所喜欢的,所以,就对本专业不敏感。这个是报专业及了解专业描述的问题,但这已经是过去时的问题,已经无法改变了,所以,在这里我们不讨论。二是,所做非所乐。虽然Alice在毕业之前找到了工作,而且是与本专业比较对口的工作,但因为Alice对本专业都不感兴趣,所以,对目前所做的工作也不会太感兴趣。这个是如何找第一份工作的问题和明确好工作标准的问题,而这个也已经是过去时问题,这里也不讨论。三是,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喜欢做什么,适合什么等自我方面的问题,这个是导致Alice目前困境的根本问题,也是制约她日后发展的关键问题,这是我们分析中要涉及到的问题。四是,第一份要做多久。这个是Alice目前所遇到的具体问题,是我们重点要阐述的问题,而这个属于寻找职业定位和转行的问题。 为什么要说前三个问题呢?虽然这不是我们本次讨论的主要问题,但这却是导致Alice目前困境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根上的问题,Alice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早在上大学选专业时就遇到的问题,只是那时没有意识到解决也没有得到解决而已;所以,在Alice工作不久的现在问题爆发凸现了出来。我们要让读者明确的是,你在职场上所遇到的任何问题都不是你现在才碰到的问题,而是你早在几年前就埋下的隐患。具体分析:第一份工作要做多久?这里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要在第一份工作中得到什么?第二才是什么时候是脱离第一份工作的良好时机?还有由此而引带的第三个问题,如何找下一份工作?第一个问题:我们要从第一份工作得到什么?其实,第一份工作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找方向。我们在理论的抉择中和现实的接受中选择了第一份工作,所以,第一份工作这时有两个作用:一是检验自己理论上所做的职业选择。二是在实际的工作探索自己可能适合的职业方向。我们要在这两个作用中判定自己可能适合发展的职业方向。如果你在工作中发现和自己的理论上的判断是一致的,其工作的实际内容是自己喜欢的和能够胜任的,那这就是你适合的职业方向,你要做的就在工作中进一步学习,补充自己的不足,以谋求在工作上的更大发展。如果你在实际工作中,这份工作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在操作中你发现不是你所喜欢的,那就证明这不是所适合发展的职业方向,那此时我们要在工作注意总结自己和发现自己,如在工作中你发现你最喜欢的是与数字和机械打交道,那这个就是你的一类兴趣,那在日后辞职找下一份工作时就是重要的参考因素,我们要从职场的不适合找到可能适合的,这样我们在工作之外才会有收获。第一份工作对你的日后发展还有什么意义呢?这就表现在了解职场规则,增加职业经验,明确自我认识上。了解职场上各种显规则和潜规则,学习处理办公室人际关系的技巧,如何赞美同事,如何向领导汇报工作,如何与女同事、讨厌的同事相处,了解职场加薪规则,总之,你不行的,你不懂的社会规则,你都要注意在第一份工作中学学,这也是制约你日后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你一辈子都要学习的,所以,这些是你必须要注意学的,学的目的不是让自己变得更奸诈,而是可以让自己更自由的在职场里发展,所以,只有你比奸人更奸诈,你才不会因此而被伤害,你才可以按照自己的本性与愿望去发展和行事。增加职业经验,说的是在第一份工作中学习增长职业知识,提升职业能力,发展职业技能,培养职业道德,树立职业榜样等发展的因素。了解职场规则只是为了更好的适应职场不被伤害,而增加职业经验却是提升发展自己的必修课,没有这些硬件你没有什么大发展的,是不会攀登到职场顶峰享受到高峰体验的。所以,要想有发展,还得靠实力。你要在第一份工作中学习处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汇报工作的技巧,如何适应工作方式和企业文化,如何向优秀的同事学习,如何向业内一流的人物看齐,如何最大化的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如何收集整理分析职业信息等等,这些才是让你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无论你的第一份是否你喜欢的,你都要有意识的要求自己去学习这些,毕竟,成长是自己的事。明确自我认识,说的是在第一份工作你要有意识的发现自己,分析自己,总结自己。为什么要明确自己呢?因为是你在做工作,工作本身会影响你的发挥和发展,会制约你是否喜欢;而另一个因素,就是发现你自身喜欢什么工作,适合做什么工作,可以做什么工作。工作上的任何不喜欢,首先都是你主观上的不喜欢。所以,我们要在第一份工作中,最大化的分析自己的性格,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价值观, 澄清自己的理想&&当你可以最大化的了解自己时,你就会发现自己适合发展的职业方向,有了方向你就达到你所希望的职业目标,最终你就找到属于自己的工作世界,而在这个世界中你会拥有最大的快乐和最大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但这些统统都要归因于你找到了自己:你知道了你是谁?你要成为谁?每个人的第一份工作都会是因为不同的选择而确定的,所以,当你给第一份工作定义性质时,就已经确定了你日后在第一份工作上的收获和离开第一份工作的期限。第二个问题:什么时候是脱离第一份工作的良好时机?脱离缘于成长,成长就要突破,所以我们要脱离。当你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就可以脱离第一份工作,而去寻找下一份工作!一是当你发现不是自己所喜欢所适合的方向时。方向不对头,汗水全白流。因为第一份工作就是为了找方向,如果能找到,那你在岗位上持续的做;如果你没有找到,那你就在总结经验后再去寻找方向。这样做的机会成本最小,不会在不适合的工作上空耗时间,浪费精力。Ben做了一个月的销售,发现自己根本就不适合做这行,所以到一个月后Ben果断的辞职了,而去尝试了一份课程顾问的工作。二是当你发现不是自己所适合的方向时,并找到自己有可能适合的方向时。第一份工作你已经发现彻底不是你所适合的方向,当你在第一份工作中总结发现了自己可能适合方向时,你就应该去尝试下一个工作了。Robin在做了两个月的经理助理后,发现自己不适合与人打交道,对创意、策划到是很有想法,所以,辞职后,Robin就应聘到了广告公司做文案,Robin希望从文案做起,逐步做创意工作。三是你没有发现自己可能适合的工作方向,但你把第一份工作中的能力、知识等因素都完全掌握时。当你把第一份工作做到位后,你会学到第一份工作的许多工作,虽然你可以胜任这份工作,但这不是你喜欢的工作,所以,你也要尽早脱离。Lily做了4个月的售楼员,她得了三次的公司的销售冠军,从中她学到了与人沟通、电话销售等许多知识,但Lily知道做售楼员不是她的兴趣,所以,她在学到很多东西后就辞去了工作。仔细衡量自己的情况,给自己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并在分析后给自己一个明确的执行期限。判定走的时机是需要一番分析的,但最重要的是,当你要决定走时千万不要犹犹豫豫,这样的不果断会增大你的机会成本,请记住:在职场的任何行动,要么是不做,要做就早做。第三个问题:辞去第一份工作后,如何去下一份工作?如果第一份工作对你来说是个失利,那么,同样的错误在寻找第二份工作时就不要再犯了。系统的来说,在辞去第一份工作寻找第二份工作时,你要注意以下因素:一是所学与所做,专业与工作的连续性。自己在大学里所学的专业就是一笔知识投资,知识投资失败的余地很小,只要我们可以变换着用,所学的专业一定会对工作有帮助的。保持专业与工作的连续性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发展,无论你的专业是不是你所喜欢的,但你可以用你专业的思维、方法和术语等来支持现在所作的工作的。如你学的是广告学,但你做的却是记者,那你广告学中的市场细分,广告诉求,广告创意等知识方法不都是可以帮助你的工作吗?利用所学帮助所做,主要是有利用的思维意识和横向的思维方式,知识都是通的,名不同但理同,就看你怎么发散思维了。二是所做与所乐,工作与兴趣的趋同性。在第一份工作中你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现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再加上你自己的总结,你会有个大致的兴趣倾向,这时,你在找第二份工作时,一定要结合你所总结的这份兴趣,虽然你的总结可能不准,但这的确是你在实际检验中所发现的,你不要抛弃你先前的经验,否则你的先前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吗?你要尽量找和你所总结的兴趣趋同的工作,这样,你才会在第二份工作中有快乐而言,才会有进一步接近自己所适合发展方向的可能。如你在第一份工作发现自己对与人打交道感兴趣,那你找工作的范围就不应该有财务分析、化验员、统计员等非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而是在销售、服务、公关、管理等领域寻求发展。三是所做与所能,能力对工作的胜任性。在第一份工作中你一定发现自己对什么工作顺手,你能做什么工作,你最擅长做什么工作,这些你都是可以胜任的方面,是你的能力所在,所以,在找第二份工作时一定要考虑这个因素。如果你的所能是你找的第二份工作的能力因素,那你就会很快的胜任这份工作,并得到更好的发展,否则就会发生你找到的第二份工作虽然是你喜欢的,但你却做不了,无奈不是有自知之明辞职,就是老板把你裁掉。如你在第一份工作中发现你的协调能力很强,那你在找第二份工作时就要找要求协调能力很强的工作:客服,调度,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四是所做与所愿,工作与理想的一致性。经过了第一份工作的洗礼,你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期望,想做什么工作的期望已经会占据你的心头,所以,这时要考虑的是,你要找的第二份工作可以对你的目标会有多大的支持。在找第二份工作时你要明确的是你找的工作并不仅仅是安身立命的一个饭碗,而是实现你人生理想,职业目标的一个步骤,所以,你要站在理想的高度去审视你的第二份工作。如你的职业目标是成为人力资源总监,那就的第二份工作就要是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如招聘专员,培训专员等人力资源系统内的工作,而不是做着与其不相干的销售或者技术工作。 总之,第一份工作是大学生职场试水的第一个动作,在第一份工作中得到的收获或者影响会至少伴随大学生日后三年的工作,所以对职场、职业的第一印象尤其重要,那么,无论你的第一份工作是否是你喜欢的工作,你都要尽量从中学些好的积极的东西,最重要是保持着对职业、职场的积极心态,有了积极心态和你的积极努力,相信你会在职场上取得节节高的收获的。当人们问球王贝利哪个球是他最好的射门时,球王贝利的回答是下一个!如果问你,哪个工作才是你最适合的工作时,你会怎么回答呢?你会说是下一个吗?无论你是抱着什么态度回答的,无论你是怎么回答的,在行文的最后,我都要给你一句忠告,那就是,在职场上的任何一份工作,当你没有能力做得足够好时,你是没有资格说不喜欢的!至于怎么理解,就看你个人了!
下页更精彩:1
本文已影响人有JRS对MICHAEL PAGE这个公司了解的吗?进来聊聊外资猎头
5回复 1364浏览
事情是这样的这家公司去年刚回国联系过,打算进去试试,但是因为是猎头而且当时没工作经验,没有进去,于是选择了咨询行业。前几天有一个女猎头打电话来,是MICHAEL PAGE这家公司的,说是帮忙推荐职位,但是聊起来开始就觉得不舒服,总是中文夹杂几个听不懂的SHL类似的简称,来彰显自己业务的熟练和对行业的广阔知识。聊到后面要点来了,因为我是一家英国外资咨询公司的,她说我作为留学生不应该选择那里,不会觉得那里很LOW吗,说到这里我就不爽了,回了几句你们也没什么好高调的,因为当时晚上7点了,我在家休息她还在打电话。后来就没有音讯了,自己也没太留意,今天偶然想起来,有JRS对这家公司了解的吗,来说说里面的事。求同在北漂的JRS一起来顶~~~
好冷门 我自己坐个沙发
北京好冷啊这几天
步行街这个新闻的帖子一天都十几个了
引用2楼 @ 发表的:
步行街这个新闻的帖子一天都十几个了
这是我遇到的事,不是新闻。。。
Michael page是顶级猎头 进去的基本上都是香港人或者本科出国的留学生发自手机虎扑
lz,一般国内知名的猎头很少挂靠公司的,都是自己在业内和大公司有合作并有自己固定的业务专长.这种猎头不要理他就好了。找个你自己领域的猎头挖你,更符合国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
& 允许多选
175人参加识货团购239.00元58人参加识货团购99.00元277人参加识货团购295.00元107人参加识货团购329.00元127人参加识货团购399.00元129人参加识货团购439.00元49人参加识货团购639.00元43人参加识货团购559.00元159人参加识货团购588.00元289人参加识货团购558.00元58人参加识货团购499.00元151人参加识货团购138.00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ichael page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