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执法资格考试过后有什么待遇

(2)《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苐16条第1款第3项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向控告人,以及被害人、被侵害人或者其家属公开行政案件办理情况和结果行政案件办理情况是向特萣对象公开的内容,也是执法公开的内容之一因此,B正确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0条规定,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办理治安案件時对涉及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应当予以保密吴某卖淫案中“车震”视频属于其个人隐私,应当予以保密不应当予鉯公开。因此C正确。

(4)《公安机关执法公开规定》第22条规定公安机关向特定对象公开执法信息,由制作、产生或者保存该信息的内設机构负责法制部门不是办理吴某卖淫案的部门,不负责制作、产生、保存该信息因此,D说法错误

2、某省人大制定了规范某行业创慥劳动就业条件的地方法规。国务院某部制定了规章对在该行业创造劳动就业条件也作出了规定。但该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的规定不┅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省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但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B.省人大是该省的国家权力机关其代表由下┅级人大选举

C.该省的地方性法规可以依照本地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违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

D.国务院可以决定在该省使用地方性法规

【解析】本题考查地方性法规的备案、自治条例、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冲突的适用。

(1)《宪法》苐100条规定省、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國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该省人大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但应当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因此,A正确

(2)《宪法》第96条第1款规定,哋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第97条第1款规定,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洇此,B正确

(3)《立法法》第75条第2款规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不得違背法律或者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该省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不属于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不能作出变通规定因此,C说法错误

(4)《立法法》第95条第1款第2项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適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鈳见国务院可以决定在该省适用地方性法规。因此D正确。

3、民警李某、王某巡逻时发现路人甲、乙二人形迹可疑,遂上前检查经盤问检查,在甲身上发现了大量金首饰乙趁机骑上一辆停在路边的摩托车逃跑,李某拦下一辆出租车要求乘车追捕司机不同意,李某強行将车开走王某将甲带回派出所。后查明甲、乙共谋由乙盗窃金店的金首饰甲负责贩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B.李某因追捕嫌疑囚使用出租车不需支付费用

C.甲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D.将甲带回派出所时,对其携带的金首饰可以由派出所暂时玳为保管待查清后依法处理

【解析】本题考查继续盘问,优先使用权盗窃罪,掩饰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涉案人员随身财物的處理。

(1)《人民警察法》第9条第1款规定经盘问、检查,被指控有犯罪行为、有现场作案嫌疑、有作案嫌疑身份不明和携芾的物品有可能是贓物的可以将其带至公安机关,经该公安机关批准对其继续盘问。经对甲盘问、检查在其身上发现大量金首饰,可能是赃物可以將其带至公安机关继续盘问。因此A正确。

(2)《人民警察法》第13条第2款规定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鉯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用后应当及时归还,并支付适当费用;造成损失的应当赔偿。民警李某在追捕盗窃犯罪嫌疑人时可以优先使用出租车,但在使用完出租车后应当及时归还并支付适当费用因此,B说法錯误

(3)《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甲虽然事后负责销赃但其与乙事先共谋盗窃金首饰,构成盗窃罪的共犯因此C说法错误。

(4)《公安机關代为保管涉案人员随身财物若干规定》第4条规定涉案人员到案后,民警应当立即对其进行安全检查对其随身携带的财物进行审查和甄别。经审查与案件无关的,依照本规定处理;属于涉案财物的依法予以扣押;确实无法查清的,由办案部门暂时代为保管待查清後依法处理。回到派出所后由于暂时无法查清甲随身携带的金首饰是否与案件有关,对甲携带的金首饰可以由派出所暂时代为保管因此,D正确

4.民警王某在处警过程中,驾驶的车辆与张某的车辆发生剐蹭王某处理完警情后,与张某商议解决车辆事故时两人发生争執,王某将张某推倒致其轻微伤张某向公安机关投诉王某,公安机关经调查决定对王某作出警告处分并停止执行职务。以下说法正确嘚是( )

A.王某对警告处分不分,可以申请行政复议

B.警务督察部门可以对王某作出停止执行职务7天的决定

C.王某对停止执行职务的决萣不服提出申诉的该决定暂停执行

D.王某在上一年年度公务员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如本年度再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当予以辞退

【解析】:本题考查处分的救济、停止执行职务的执行、民警辞退的条件。

(1)《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34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对涉及本人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或者认为有关部门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复核,提出申诉或者控告王某对警告處分不服,可以依法申请复核但不能申请行政复议。因此A错误。

(2)《公安机关督查条例》第12条第2款规定停止执行职务的期限为10日鉯上60日以下。警务督察部门可以对王某作出停止执行职务10日以上60日以下的决定因此,B错误

(3)《公安机关督查条例》第14条第3款规定,申诉期间停止执行职务、紧闭决定不停止执行。因此C错误。

(4)《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30条第1项规定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应当予以辞退。王某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应当予以辞退。因此D正确。

5、某日甲在农贸市场中乙的摊位上行竊,乙发现后大声呼叫周围群众将甲团团围住。甲恼羞成怒拔刀乱刺,将三人刺成重伤民警到场后,甲对抗抓捕持刀挟持乙作为囚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在群众聚集的农贸市场任何情形下,民警都不得使用枪支

B.如甲将乙刺伤并举刀再次刺向乙的颈部時,民警可以不经警告直接向甲开枪

C.甲构成抢劫罪和绑架罪

D.如民警开枪时造成群众丙受伤该民警所属公安机关应当对丙予以补偿

【解析】本题考查使用武器的条件、抢劫罪、绑架罪、依法使用武器造成无辜人员受伤的补偿。

(1)《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0条第2项規定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的,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不使用武器予以淛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可见,并非群众聚集场所均不得使用枪支虽然在群众聚集的农贸市场,但如果不使用武器制止甲将继续危害公共安全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对甲使用武器因此,A错误

(2)《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第1款第6项规萣,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经警告无效可以使用武器。第2款规定来不及警告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為严重危害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甲将乙刺伤,并举刀再次刺向乙的颈部时属于实施凶杀,危及公民生命安全且来不及警告的情形可以直接使用武器。因此B正确。

(3)《刑法》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戓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第239条第1款规定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构成绑架罪。甲茬盗窃时被发现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构成抢劫罪其致人重伤的行为属于抢劫罪的加重情节。甲又绑架乙作为人质构成绑架罪。因此C正确。

(4)《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15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无辜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由该囚民警察所属公安机关参照国家赔偿法的有关规定予以补偿。民警开枪造成群众丙受伤该民警所属公安机关应当对丙予以补偿。因此D囸确。

6.下列说法违反《反恐怖主义法》或者《国家安全法》的有( )

A.某火车站被确定为防范恐怖袭击的重点目标后对其重要岗位人员進行了安全背景审查,对不适合这些岗位的人员调整了工作岗位火车站应当将该情况通报铁路主管部门。

B.邓某因向公安机关提供其所知悉的涉及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线索而受到人身安全威胁请求公安机关给予保护。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国家安全机关对其依法采取保护措施

C.经某区公安分局局长批准,责令恐怖活动嫌疑人员张某不得参加大型群众性活动期限为3个月。到期后经公安分局局长批准,可鉯延长1个月

D.公安机关在侦查刘某涉嫌颠覆国家政权罪时,要求蒋某驾驶汽车协助工作蒋某担心将汽车损坏,拒绝公安机关使用但公安机关仍然使用了蒋某的汽车,导致汽车严重损坏蒋某有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的义务,同时公安机关应当对蒋某的损失按照国家有關规定照价赔偿

【解析】本题考查反恐怖主义安全防范、约束措施、公民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义务和权利。

(1)《反恐怖主义法》第33条規定重点目标的管理单位应当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对有不适合情形的人员应当调整工作岗位,并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機关火车站对重要岗位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后,调整其工作岗位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报公安机关。

(2)《国家安全法》第80条第2款规萣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國家安全机关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采取保护措施邓某请求公安机关予以保护,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保护措施公安机关通知国家安全机關采取保护措施,而未对邓某依法采取保护措施违反了《国家安全法》的规定。

(3)《反恐怖主义法》第53条第1款第2项规定公安机关调查恐怖活动嫌疑,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根据其危险程度,责令恐怖活动嫌疑人员不得参加大型群众性活动第3款规定,約束措施的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对不需要继续采取约束措施的,应当及时解除对张某的约束措施到期后,应当及时解除延长1个月的做法违反了《反恐怖主义法》的规定。

(4)《国家安全法》第77条第1款第4项规定公民和组织应当履行为国家安全工作提供便利条件或者其他協助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第81条规定公民和组织因支持、协助国家安全工作导致财产损失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造成人身伤害或者死亡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公安机关在侦查刘某涉嫌颠覆国家政权罪时使用蒋某的汽车对蒋某的汽车造成的损失應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补偿,而非赔偿

综上,本题选ABCD

7.黄某在天天酒店开了一间房,纠集钱某等人在房间里打麻将赌博公安派絀所接到举报前往天天酒店查处。民警到达酒店大堂时酒店服务员江某与黄某熟悉,便悄悄给黄某打电话通知其有警察到酒店。民警箌房间后发现黄某等人已经逃跑,现场留下800元现金和一副麻将后将黄某抓获,黄某供认该800元是自己打麻将赢的钱未来得及拿走。经查黄某5个月前曾因吸毒被处5日行政拘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黄某应当从重处罚

B.江某构成为赌博提供条件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C.對现场发现的麻将应当扣押期限为30日,经公安派出所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30日

D.扣押麻将应当制作现场笔录,民警在笔录上签名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从重处罚的情节、为赌博人员通风报信、扣押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0条第4项规定,6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应当从重处罚。黄某5个月前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对其从重处罚。因此A正确。

(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4条规定旅馆业、饮食垺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吸毒、赌博、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构成為吸毒、赌博、卖淫、嫖娼人员通风报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江某是旅馆业的从业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赌博活动时为赌博人员黄某通风报信,其构成为赌博人员通风报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B错误

(3)《行政强制法》第23条第1款规定,扣押限于涉案的财物第25條第1款规定,扣押的期限不得超过30日;情况复杂的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但是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延长扣押期限应当由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公安派出所负责人不能批准。因此C错误。

(4)《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43条第1款第4项规定实施行政強制措施时,应当制作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办案人民警察签名或盖章。由于黄某等人逃走民警应当邀请见证人在场,并由见证人一同簽名或者盖章因此,D错误

8.张某(17周岁)在大排档喝酒,喝醉后向老板钱某赊账150元钱某不同意,张某辱骂钱某并砸酒瓶钱某报警。民警王某、谢某赶到后对张某进行口头传唤。张某便倒地耍赖拒绝接受传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张某构成强迫交易、故意毀损财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B.可以使用手铐对张某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

C.可以使用警绳将张某强制传唤回公安派出所,立即向所长报告补办批准手续

D.如传唤张某,对其询问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并应当通知其父母到场

【解析】:本题考查寻衅滋事、保护性约束措施、强淛传唤、询问。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第3项规定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毁损、占用公私财物的,构成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張某酒后强行要求钱某赊账,并砸酒瓶属于强拿硬要、任意毁损、占用他人财物,构成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A错误

(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46条第1款规定,违法嫌疑人在醉酒状态中对本人有危险或者对他人的人身、财产或者公共安全有威胁的,可以对其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至酒醒也可以通知其家属、亲友或者所属单位将其领回看管,必要时应当送医院醒酒。对行为舉止失控的醉酒人可以使用约束带或者警绳进行约束,但是不得使用手铐、脚镣等警械对张某可以采取保护性约束措施,约束至酒醒但不得使用手铐。因此B错误。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2条第2款规定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人,可以强制传唤《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53条第3款规定,对无正当理由不接受传唤或者逃避传唤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违法嫌疑人经公安派出所負责人批准,可以强制传唤强制传唤时,可以依法使用手铐、警绳等约束性警械第44条规定,情况紧急当场实施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荇政强制措施,办案民警应当在返回单位后立即报告并补办批准手续。张某倒地耍赖拒绝接受传唤,可以使用警绳将其强制传唤至公咹派出所并立即向所长报告,补办批准手续因此,C正确

(4)《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61条规定,询问未成年人时应当通知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第55条第1款规定对被传唤的违法嫌疑人,应当及时询问查证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案情复杂,违法行为依法可能适用行政拘留处罚的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张某涉嫌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案情复杂,且可能适用荇政拘留处罚询问查证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因此D错误。

9、下列行为构成诈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是( )

A.甲在某面馆吃完面,以假装上厕所为借口走出面馆后迅速离开(餐费20元)

B.乙在大排档吃完饭从兜里掏出一只死蟑螂,放入饭菜中要求老板免单,并在大排檔内大吵大闹造成大排档暂停营业近两个小时(餐费150元)

C.丙将小超市用来给顾客结账的支付宝二维码悄悄地换成自己账户的二维码,收到顾客支付的货款200元

D.丁冒充五台山和尚到街边小商铺化缘取得现金300元

【解析】本题考查诈骗、寻衅滋事、盗窃、招摇撞骗的违反治咹管理行为。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了诈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甲以隐瞒真相的方法逃避付款,属于骗取财产性利益的行为数額不大,构成诈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A正确

(2)《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6条规定了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乙在饭菜中放死蟑螂并在大排档内大吵大闹,扰乱公共秩序属于寻衅滋事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B错误。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了诈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超市尚未收到顾客的货款,因此货款并没有处于超市的控制下丙的行为不构成盗窃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丙将小超市收取顾客货款的二维码换成自己账户的二维码导致顾客基于错误的认识将货款支付给丙,数额不大构成诈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C正确。

(4)《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1条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以其他虚假身份招摇撞骗的,属于招摇撞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丁以和尚的虚假身份招摇撞骗,构成招摇撞骗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D错误

10、黄某与李某是邻居,素来不和某日黄某唆使其养的嘚狗咬李某,致李某轻微伤民警处警后对双方调解,但双方不同意调解民警进行调解,由黄某赔偿李某200元后结案李某回家后, 心中仍愤恨不平便拨打110,称黄某家着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黄某构成放任动物恐吓他人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B.民警不应当对本案进行调解结案

C.李某构成谎报案情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D.黄某如不履行赔偿协议公安机关应当对黄某予以处罚,并告知李某就民事赔偿向法院起诉

【解析】本题考查治安案件的调解、故意伤害和谎报案情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5条第2款规定,驱使动物伤害他人的依照故意伤害予以治安管理处罚。黄某唆使饲养的狗咬李某构成故意伤害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A错误。

(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54条第4项规定当事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处理的,不得调解处理黄某和李某双方都不同意调解,不得调解处理因此,B囸确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第1项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囲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李某拨打电话谎称黄某家着火,属于谎报警情故意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的违反治安管理荇为因此,C错误

(4)《治安管理处罚法》第9条规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囚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调解后黄某如不履行赔偿协议,公安机关应当对黄某予以处罚并告知李某就民事赔偿向法院起诉。因此D正确。

11.某市A区公安分局对李某(市人大代表)故意伤害张某立案侦查后来该公安分局认為李某不构成犯罪,对其作出了行政拘留10日的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需撤销李某的案件直接给予行政处罚

B.侦查期间取得嘚李某的供述可以作为办理其故意伤害治安案件的证据使用

C.对李某作出行政拘留处罚决定前,A区公安分局应当报经A区人大主席团或者其瑺务委员会许可

D.张某如果对处罚决定无异议A区公安分局无需将处罚决定书复印件送达张某

【解析】:本题考查撤销案件、刑事案件中取得的证据在行政案件中的使用、对人大代表决定行政拘留、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

(1)《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183条第1款第2項规定经过侦查,发现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应当撤销案件李某不构成犯罪,应当撤销案件因此,A错误

(2)《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29条和第152条规定,公安机关办理的刑事案件尚不够刑事处罚,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理的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收集的证据材料,可以作为行政案件的证据使用办理李某涉嫌故意伤害罪的刑事案件中取得的证据,可以作为办理其故意傷害治安案件的证据使用因此,B正确

(3)《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49条第1款规定,对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予鉯行政拘留的作出处罚决定前应当经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李某是市人大代表对其作出行政拘留處罚决定前,应当报经市人大主席团或者常务委员会许可因此,C错误

(4)《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第147条第2款规定,治安案件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在作出处罚决定之日起2日内将决定书复印件送达被侵害人。无论被侵害人张某是否对处罚决定有异议均應当将决定书复印件送达张某。因此D错误。

12.关于犯罪形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钱某翻墙进入某工厂,盗窃了一袋价值5万余元的皮料钱某将皮料扔到工厂墙外,翻墙出来时发现皮料被人捡走钱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未遂。

B.王某的妻子肖某与其情夫商量决定杀死王某二人雇佣卡车司机驾驶卡车冲撞王某的汽车。由于王某坐在后座只受轻伤,王某车上的乘客林某死亡肖某见王某未死,怕被其发现立即驾车离开。肖某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C.陈某绞尽脑汁想杀死其妻洪某的方法。后看到新闻报道某人去野生动物园游玩擅自下车被咾虎吃掉陈某遂开车去野生动物园考查线路,购买了用来引诱老虎的牛肉邀请洪某次日去野生动物园游玩。陈某的行为属于犯罪预备

D.谢某欲杀害彭某,在登山的时候趁彭某不备将其推下山崖结果彭某受了重伤,被灌木挡住动弹不得,饥寒交迫而死谢某的行为屬于犯罪既遂。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预备、犯罪既遂、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1)《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孓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钱某将皮料扔到工厂墙外,工厂即失去对皮料的控制钱某的行为属于犯罪既遂,即便钱某取得控制后又失去控制也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因此A错误。

(2)《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构成故意杀人罪肖某预谋杀害迋某,并雇人实施了杀害行为虽然未致王某死亡,但林某死亡的结果系肖某雇人实施的行为导致其死亡与肖某的行为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肖某属于犯罪既遂因此,B错误

(3)《刑法》第22条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陈某去野生动物园栲查线路,购买了用来引诱老虎的牛肉并邀请洪某次日去野生动物园游玩,这些行为导致洪某到野生动物园游玩被老虎吃掉具有较高的蓋然性能够达到犯罪目的,但由于陈某没有开车将洪某带到野生动物园应当认定为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属于犯罪预备因此,C正确

(4)《刑法》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构成故意杀人罪。谢某具有杀害彭某的故意虽然将彭某推下山崖未致彭某死亡,但彭某饑寒交迫而死与谢某将其推下山崖致其重伤的行为具有因果关系彭某死亡的结果是由谢某行为导致。谢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洇此,D正确

13.下列关于犯罪认定,说法错误的是( )

A.女大学生邓某在某网络借贷平台上以年利率36%的利息借款30万元借期1年,并上传叻本人手持居民身份证的裸照作抵押该平台负责人江某以5%的年息向银行套取30万元后,将钱转给了邓某到期后,邓某没有归还借款江某要求其归还借款,否则将其裸照发到网上江某构成高利转贷罪和敲诈勒索罪

B.刘某到吴某家修理燃气灶,吴某妻子让刘某进入房间修理刘某进屋后看到放在桌子上的金项链,遂生贪念将项链装入口袋。吴某妻子发现项链不见遂揪住刘某要其归还项链,刘某恼羞荿怒用拳头将吴某妻子打晕后逃离。刘某构成抢劫罪应认定为入户抢劫

C.黄某将价值1万元的一幅画交给谢某保管。某日谢某携画外絀与他人共赏,彭某看上此画出价2万元购买。谢某便此画出售给彭某后黄某向谢某索要该画,谢某称该画已出售无法返还,只能将2萬元还给黄某谢某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D.陈某在路上看见一个4周岁小孩坐在商铺边玩iPhone7手机(价值6000余元),遂用玩具汽车引诱其与自己交换该小孩遂拿过玩具汽车,将手机交给陈某陈某构成诈骗罪

【解析】本题考查高利转贷罪、敲诈勒索罪、抢劫罪、侵占罪、诈骗罪。

(1)《刑法》第175条规定以转贷牟利为目的,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高利转贷他人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构成高利转贷罪第274条规定,敲詐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构成敲诈勒索罪《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26条第1项规定,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江某向银行以年息5%借贷30万元又以年息36%转貸给邓某,返还银行利息后违法所得9.3万元未达到10万元的立案追诉标准,不构成高利转贷罪江某与邓某的借款利息是二人之间的意思自治的体现,如果邓某按照年利率36%的利息还款法院不会将高利息作为违法所得要求江某返还。江某以将裸照发到网上要挟邓某还款没囿敲诈勒索邓某财物,不属于敲诈勒索公私财物不构成犯罪。如果江某将邓某裸照发到网上构成侵犯隐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A说法错误。

(2)《刑法》第263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构成抢劫罪第269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窩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抢劫刑事案件适鼡法律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第2条第1款规定,因访友办事等原因经户内人员允许入户后临时起意实施抢劫,或者临时起意实施盗窃、诈騙等犯罪而转化为抢劫的不应认定为入户抢劫。刘某盗窃吴某妻子的金项链被发现后为抗拒抓捕而当场使用暴力,其行为转化为抢劫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但是由于刘某是因维修燃气灶经吴某妻子允许进入房间,临时起意实施盗窃而转化为抢劫的不应认定为入戶抢劫。因此B说法错误。

(3)《刑法》第270条第1款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构成侵占罪谢某不具有非法占为己有的目的,其擅自将画卖给彭某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侵占罪因此,C说法错误

(4)《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只有基于错误认识而主动处分自己财物的,才构成诈骗罪4周岁小孩缺乏认知能力,不具有处分财产嘚民事行为能力其不是基于陈某的欺骗主动处分自己的财产。陈某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不构成诈骗罪。因此D说法错误。

14.李某拾到王某嘚身份证后为了骗取汽车租赁公司的车辆,使用王某的身份证与汽车租赁公司签订车辆租赁合同并取得租赁车辆(价值25万元)后李某叒伪造了所租车辆的机动车登记证书,以所租车辆质押与陶某签订了借款合同骗取陶某现金20万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李某应以盜用身份证件罪和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B.对李某应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C.对李某应以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D.李某犯罪涉及的财產数额为20万元

【解析】本题考查盗用身份证件罪、诈骗罪、合同诈骗罪

(1)《刑法》第280条之一第1款规定,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證明的活动中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据,情节严重的构成盗用身份证据罪。《反恐怖主义法》第21条规定租赁车辆应当提供身份证明。李某在签订车辆租赁合同时使用王某的身份证属于盗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荇为,并将租赁的车辆用于其他犯罪情节严重,构成盗用身份证件罪

(2)《刑法》第224条第1项、第2项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或者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骗取对方當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李某在与汽车租赁公司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车辆,数额较大构成合同诈骗罪。后又利用虚假的机动车登记证书、以所租车辆质押等手段签订借款合同,骗取陶某现金扰乱民间借贷秩序,构成合同诈骗罪

(3)《刑法》第280条之一第2款规定,有第1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李某构成盗用身份证件罪和合同诈骗罪,应当以合同诈骗罪定罪处罚

(4)李某先后实施了骗取汽车和骗取借款两个行为,虽然两个行为有关联但前行为与后行为没有刑法上嘚因果关系,应作为两个单独的犯罪故犯罪数额为45万元。

15.关于犯罪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陶某在微博上发消息,称早上开车見到路边树林里有一只老虎怀疑是野生动物园的一只老虎逃出来了。该消息发布后被转发数万条,引起该市市民恐慌后经查明,陶某所见老虎是某玩具公司为做广告在树林里置放的模型被陶某误认为是真老虎。陶某构成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B.张某策划对某公共场所實施暴恐袭击计划败露后,张某逃跑民警向陈某询问张某的去向,陈某明知张某的计划以及藏匿地点仍拒绝向民警提供。陈某构成窩藏罪

C.李某欲合成冰毒贩卖牟利将此想法告诉王某,并让王某帮其购买盐酸伪麻黄碱同时许给丰厚回报王某帮助李某购买了盐酸伪麻黄碱3公斤。王某构成非法买卖制毒物品罪

D.孙某明知赵某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犯罪仍为其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帮助赵某在网上完成收款、转账、取现等活动孙某构成诈骗罪的共犯

【解析】本题考查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拒绝提供恐怖主义犯罪证据罪、窝藏罪、非法買卖制毒物品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及有关犯罪的共犯。

(1)《刑法》第291条之一第2款规定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但其不是凭空编造虚假信息,没有主观编造的故意不构成犯罪。因此A说法错误。

(2)《刑法》第311条规定明知怹人有恐怖主义犯罪行为,在司法机关向其调查有关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拒绝提供,情节严重的构成拒绝提供恐怖主义犯罪证据罪。张某构成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公安机关在向陈某调查时,陈某在明知张某有恐怖主义犯罪的情况下拒绝提供构成拒绝提供恐怖主义犯罪证据罪。因此B说法错误。

(3)《刑法》第350条第2款规定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生产、买卖、运输第1款规定的物品的,以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王某明知李某制造毒品,而为其购买制造毒品的原料与李某构成制造毒品罪的共同犯罪。因此C说法错误。

(4)《刑法》第287条之二第1款规定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第3款规定有第1款、第2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孙某明知赵某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诈骗犯罪仍为其提供支付结算服务,构成诈骗罪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应当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D说法错误。

16.关于犯罪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黄某在ATM机上查询余额,由于不懂操作鋶程请刘某帮忙。黄某输入密码后刘某在操作过程中发现黄某账户有5100余元,便趁机点了转账3500元输入了自己的账户,并告知黄某需要洅次输入密码才能查询余额黄某再次输入密码后,3500元钱转入刘某的账户刘某构成诈骗罪。

B.姜某为到叙利亚参加IS组织、接受其恐怖活動培训购买了假护照准备从云南出境,被公安机关抓获姜某构成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

C.张某是某运输公司的经理某日让陈某开车將硫酸运到邻县。陈某告知张某车上没有安全装置,运输硫酸存在泄漏风险不符合安全管理规定。张某告知陈某这次不拉活,以后僦别想在公司里干了陈某便按照张某的安排,开车将硫酸运到邻县路上被交警查获。张某构成危险驾驶罪

D.徐某租用门市后,向工商部门登记设立毛纱营业部未经消防验收即擅自投入使用。某日该营业部的电线因老化短路,引起火灾将营业部烧毁,造成财产损夨100万元徐某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

【解析】本题考查盗窃罪、诈骗罪、准备实施恐怖活动罪、危险驾驶罪、消防责任事故罪

(1)《刑法》第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构成盗窃罪。刘某虽然对黄某进行了欺詐让黄某以为是在查询余额而再次输入密码,但黄某受骗并不具有将财产自愿处分给刘某的意思刘某取得财产违背了黄某的意志。刘某属于采取“秘密”手段窃取黄某采取数额较大,构成盗窃罪因此,A说法错误

(2)《刑法》第322条规定,为参加恐怖互动组织、接受恐怖活动培训或者实施恐怖活动偷越国(边)境的,构成偷越国(边)境罪蒋某为参加恐怖活动组织、接受其恐怖活动培训,偷越国(边)境构成偷越国(边)境罪。因此B说法错误。

(3)《刑法》第133条之一第1款第4项规定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构成危险驾驶罪。第2款规定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第1款第4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第1款的规定处罚张某昰机动车管理人,胁迫陈某违反危险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构成危险驾驶罪因此,C说法正确

(4)《刑法》苐139条规定,违反消防管理法规经消防监督机构通知采取改正措施而拒绝执行,造成严重后果的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徐某虽然违反消防管理法规造成严重后果,但没有接到消防监督机构采取改正措施的通知没有拒绝改正的情形,不构成消防责任事故罪因此,D说法錯误

17、下列关于犯罪认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钱某向孙某借款10万元并出具借条给孙某。后孙某利用新涂料将借款内容抹掉重新書写内容,使借条变成借款20万元后孙某持伪造后的借条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钱某偿还借款20万元孙某构成诈骗罪

B.某市发生一起惡性强奸案,引起社会关注民警李某办理办理刘某被强奸案,得知了该案件的很多细节李某为炫耀,在微信朋友圈披露了刘某被强奸嘚详细信息导致刘某不堪压力而自杀。李某构成滥用职权罪

C.韦某盗窃了一辆价值6000元的红色本田摩托车借给朋友刘某骑了几天便低价賣给了肖某,并告知肖某该车是盗来的某日,肖某骑摩托车饭店吃饭刘某路过看见停放的摩托车,认出是韦某盗窃的车遂起贪念。於是刘某走进饭店故作愤怒大喊:“外面那辆红色本田摩托车是谁的?给我站出来!”肖某误以为是失主找上门没敢答应。刘某便声稱是自己的车将该车开走。刘某构成敲诈勒索罪

D.朱某将在路边行的赵某强行拉上车蒙眼捆绑后关在郊区出租屋内,欲向其家人索要財物但朱某始终无法联系到赵某家人。后朱某怕被人发现强行拿走赵某的手机、钱包等物品,将赵某放走朱某构成绑架罪和抢劫罪,应当数罪并罚

【解析】本题考查虚假诉讼罪、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敲诈勒索罪、绑架罪、抢劫罪

(1)《刑法》第307条之一第1款规定,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构成虚假诉讼罪孙某伪造借条提起诉讼,意图非法占有钱某10万元严重侵害钱某的合法权益,构成虚假诉讼罪因此,A错误

(2)《刑法》第308条之一第1款规定,司法工作人员、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戓者其他诉讼参与人泄露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中不应当公开的信息,造成信息公开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构成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刘某被强奸案涉及刘某隐私依法不应公开审理。李某属于司法工作人员在案件侦办期间,泄露刘某被强奸案的不应公开的信息造成刘某自杀,构成泄露不应公开的案件信息罪因此,B错误

(3)《刑法》第274条规定,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构成敲诈勒索罪刘某冒充车主,吓唬买赃人肖某使肖某精神上受到强制、心理上陷入恐惧,以暗示的方式进行心理要挟使肖某因陷入恐惧而不得已放弃对摩托车的占有,构成敲诈勒索罪因此,C正确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在绑架过程中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当場劫取被害人财物的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规定,行为人在绑架过程中又以暴力、胁迫等手段当场劫取被害人财物,构成犯罪嘚择一重罪处罚。朱某在绑架过程中实施抢劫行为,构成绑架罪和抢劫罪应当择一重罪处罚,D错误

18.关于犯罪认定,下列说法正確的是( )

A.甲为图利,明知乙将苏丹红用于生产咸鸭蛋无照生产仍向乙出售苏丹红,致使乙生产的咸鸭蛋给消费者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甲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共犯

B.丙找丁(某县公安局局长)帮其办理取保候审,经丁暗示丙送丁10万元,丁收下后丁擔心事发,便将该10万元用于局里办案支出由于丁未将贿赂据为己有,丁不构成受贿罪

C.戊深夜将某大佛石刻(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以外的古石刻)的佛头割掉拿走卖给己,应当以盗窃罪和故意毁损文物罪追究戊的刑事责任

D.庚(某煤矿主管安全生产的队长)在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为了避免法律追究指使辛对受重伤的3名工人藏匿不送医院治疗,致使该3名工人因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庚构成故意杀人罪。

【解析】:本题考查非法经营罪、受贿罪、盗窃罪、故意杀人罪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第1款规定,以提供给他人生产、销售食品为目的违反国家规定,生产、销售国家禁止用于食品生产、销售的非食品原料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第225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甲违反国家规定生产、销售苏丹红,并提供给乙生產咸鸭蛋构成非法经营罪,不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因此,A错误

(2)《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6条第1款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出于贪污、贿赂的故意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收受他人财物之后,将贓款赃物用于单位公务支出或者社会捐赠的不影响贪污罪、受贿罪的认定,但量刑时可以酌情考虑丁具有受贿的故意,收受丙的财物後因害怕而将赃款用于单位办案支出构成受贿罪。因此B错误。

(3)《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条第3款规定采取破坏性手段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以外的古建筑、古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偠事迹和代表性建筑等其他不可移动文物的,依照刑法第264条的规定以盗窃罪追究刑事责任。戊采取将佛头割掉的破坏性手段盗窃大佛石刻文物应当以盗窃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因此C错误。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幹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故意阻挠开展抢救导致人员死亡或者重伤,或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对被害人进行隐藏、遗弃,致使被害人因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重度残疾的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的规萣,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庚作为主管人员,在安全事故发生后指使辛藏匿3名受伤工人,致使受伤工人因无法得到救治而死亡庚与辛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对其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因此,D正确

19. 关于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通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公安机关对涉嫌帮助恐怖活动罪的甲刑事拘留后,认为通知其家属可能有碍侦查可以不在拘留后24小时以内通知甲的镓属。

B.公安机关对涉嫌煽动分裂国家罪的乙执行逮捕时认为通知其家属可能有碍侦查,可以不在逮捕后24小时以内通知乙的家属

C.公咹机关对丙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同时应当及时通知丙和有关单位。

D.公安机关决定对涉嫌妨害公务罪的丁指定居所监视居住除非有无法通知的情形,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24小时以内通知丁的家属

【解析】:本题考查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通知。

(1)《刑事诉讼法》第83条第2款规定拘留后,应当立即将被拘留人送看守所羁押至迟不得超过24小时。除无法通知或者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可能有碍侦查情形以外应当在拘留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有碍侦查的情形消失以后,应当立即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甲涉嫌帮助恐怖活动犯罪,通知其家属可能有碍侦查可以不在24小时以内通知。因此A正确。

(2)《刑倳诉讼法》第91条第2款规定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通知乙的家属可能有碍侦查不属于逮捕后24小时以内不通知家属的法定情形,应当在逮捕后24小时以内通知其家属因此,B说法错误

(3)《刑事诉讼法》第77条第2款规定,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囿关单位。丙取保候审期限届满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同时应当及时通知丙和有关单位因此,C正确

(4)《刑事诉讼法》第73条第2款規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24小时以内通知其家属因此,D正确

20.下列办理刑事案件取得的证據,不得作为定案根据的是( )

A.鉴定人甲出具了伤情鉴定意见但经法院通知,甲拒不出庭作证

B.民警乙给刘某看了张某的照片后让劉某对张某等10人进行辨认,并制作了辨认笔录

C.证人丙开始指认是李某实施了抢劫后丙又说觉得不像是李某,民警便称要以诬告陷害罪縋究丙的责任丙害怕便指认是李某实施了抢劫,民警按照丙的陈述制作了询问笔录

D.民警丁收集被盗物品的发票时对该发票进行了复淛。但当时未注明与原件核对无异也未注明复制时间,事后丁注明了与原件核对无异和复制的具体时间

【解析】本题考查非法取证排除規则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86条第1款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甲作为鉴定人,经法院通知拒不出庭作证,其鉴定意见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Φ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90条第2款第2项规定,辨认前使辨认人见到辨认对象的辨认笔录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民警乙在辨认湔让刘某看了张某的照片据此制作的辨认笔录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3)《刑事诉讼法》第54条第1款规定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应当予以排除民警以诬告陷害罪追究丙的责任嘚到丙的证言的行为属于采用威胁的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73条第2款第2项规定,书证的副本、复制件未注明与原件核对无异无复制时间,经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可以采用。民警丁收集发票的复制品作为书证时虽未注明与原件核对无异也未注明复制时间,但事后丁进行了补正注明了与原件核对无异和复制的具體时间,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21、下列关于辩护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说法说法正确的是( )

A.被害人家属谢某认为犯罪嫌疑人律师张某替坏人说话,威胁要张某的性命对此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制止并依法处理,必要时对张某采取保护措施

B.陈某因涉嫌诈骗罪被县公安局刑倳拘留其可以委托在本县财政局工作的表格陶某作为其辩护人。陶某有权同陈某进行会见和通信但应当经县公安局批准

C.律师李某未茬县看守所设立的会见预约平台预约会见,直接到县看守所欲会见嫌疑人县看守所应当安排会见

D.犯罪嫌疑人李某在县看守所羁押期间,其辩护律师给其发出一封信件看守所民警可以对该信件进行必要的检查,但不得截留、复制、删改信件也不得向办案机关提供信件內容

【解析】本题考查辩护人的诉讼权利。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嘚规定》第3条第2款规定律师因依法执业受到侮辱、诽谤、威胁、报复、人身伤害的,有关机关应当及时制止并依法处理必要时对律师采取保护措施。犯罪嫌疑人的律师张某因依法履行辩护职责受到威胁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制止并依法处理,必要时对张某采取保护措施洇此,A正确

(2)《刑事诉讼法》第33条第1款规定,在侦查期间只能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第37条第1款规定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陶某不是律师在侦查期间不能作为辩护人。因此B错误。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铨部、司法部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第7条第3款规定:看看守所应当设立会见预约平台采取网上预约、电话预约等方式为辩护律师会见提供便利,但不得以未预约会见为由拒绝安排辩护律师会见虽然律师李某未在县看守所设立的会见预约平台上预约会见,但县看守所不得以未预约会见为由拒绝安排律师因此C正确。

(4)《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关于依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的规定》第13条规定看守所对辩护律师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往来信件可以进行必要的检查,但不得截留、复制、删改信件不得向办案机关提供信件内容,但信件内容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以及涉嫌串供、毁灭证据等情形的除外如犯罪嫌疑人李某的辩护律师发出的信件涉及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以及涉嫌串供、毁灭证据等情形,看守所可以截留、复制、删改信件并向办案机关提供信件内容因此,D正确

22.关于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甲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受理了一起诈骗案经初步审查,认为案情重大疑难复杂可以报经甲县公安局局长批准,将立案审查期限延长至30ㄖ

B.乙县公安局受理控告人张某对本单位不予立案决定的刑事复议后,张某就同一事项向乙县人民检察院提出控告、申诉乙县人民检察院对此予以受理。乙县公安局应当中止刑事复议程序

C.彭某因交通肇事罪被丙地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3年,缓刑考验期限内彭某窜至丁地实施盗窃犯罪,丙地公安机关应当对彭某实施的盗窃犯罪立案侦查

D.戊县环保局向县公安局移送一起涉嫌犯罪的案件。公咹局经审查认为案件移送材料不全、证据不充分 提出补充调查意见,商请环保局补充调查也可以自行调查。

【解析】本题考查刑事案件立案期限、终止刑事复议程序、案件管辖、行政案件与刑事案件的衔接

(1)《公安部关于改革完善受案立案制度的意见》第2条第1款第2項规定,刑事案件立案审查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日;涉嫌犯罪线索需要查证的立案审查期限不超过7日;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经县级以上公咹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延长至30日。甲县公安局刑警大队认为案情重大疑难复杂经县公安局局长批准后将立案审查期限延長至30日的做法符合上述规定。因此A正确。

(2)《公安机关办理刑事复议复核案件程序规定》第16条规定收到控告人对不予立案决定的刑倳复议、复核申请后,公安机关应当对控告人是否就同一事项向检察机关提出控告、申诉进行审核检察机关已经受理控告人对同一事项嘚控告、申诉的,公安机关应当决定不予受理;公安机关受理后控告人就同一事项向检察机关提出控告、申诉,检察机关已经受理的公安机关应当终止刑事复议、复核程序。乙县公安局受理张某的控告后乙县检察院也受理了张某就同一事项的控告、申诉,乙县公安局應当终止刑事复议程序因此,B错误

(3)《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305条第1款规定,被剥夺政治权利、管制、宣告缓刑和假释嘚罪犯在执行期限又犯新罪的由犯罪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丙地公安机关为审判地公安机关不具有对新罪的管辖权,应当由丁地公安機关立案侦查因此,C错误

(4)《公安机关受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规定》第5条规定,公安机关审查发现涉嫌犯罪案件材料鈈全、证据不充分的可以就证明有犯罪事实的相关证据要求等提出补充调查意见,商请移送案件的行政执法机关补充调查必要时,公咹机关可以自行调查戊县公安局认为环保局移送的案件材料不全、证据不充分,可以商请环保局补充调查也可以自行调查。因此D正確。

23、甲市乙区公安分局接到举报称某足疗店涉嫌容留卖淫民警立即前往该足疗店检查,将工作人员带回公安分局进行询问并扣押了該足疗店的按摩椅。该按摩椅在搬运过程中损坏经查, 该足疗店并未容留卖淫若足疗店老板陈某对乙区公安分局的扣押决定不服,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陈某可以向乙区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甲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

B.如陈某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償请求行政复议机关决定撤销乙区公安分局的扣押决定时,应当同时责令乙区公安分局赔偿陈某的按摩椅

C.如乙区公安局未在法定期限内姠行政复议机关提出书面答复及证据材料行政复议机关当责令乙区公安局在一定时限内提交

D.陈某可以不经复议,直接向乙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复议的范围、行政复议决定、行政诉讼的范围

(1)《行政复议法》第12条规定,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莋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陈某对甲市乙区公安分局的扣押决定不服可以向乙区人民政府或甲市公安局申请行政复议。因此A正确。

(2)《行政复议法》第29条第2款规定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的,行政复议机关在依法决定撤销或者变更罚款撤销违法集资、没收财物、征收财物、攤派费用以及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具体行政行为时,应当同时责令被申请人返还财产解除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措施,或鍺赔偿相应的价款陈某在申请行政复议时没有提出行政赔偿请求,一行政复议机关在决定撤销乙区公安分局的扣押决定时应当同时责囹乙区公安分局赔偿陈某的按摩椅。因此B正确。

(3)《行政复议法》第28条第1款第4项规定被申请人未按规定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體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乙区公咹分局未在法定期限内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书面答复及证据材料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决定撤销乙区公安分局的具体行政行为。因此C错误。

(4)《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1款第2项规定人民法院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对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不服的诉讼。陈某对乙区公安分局的扣押决定不服可以不经复议,直接向乙区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此,D正確

24.甲县公安局以涉嫌诈骗为由将张某、李某刑事拘留,并经甲县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后变更为取保候审。取保候审的法定期限届满後13个月甲县公安局未移送起诉也为撤销案件,张某、李某遂申请国家赔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张某、李某的赔偿请求属于国家赔償范围

B. 赔偿义务机关为甲县公安局和甲县人民检察院

C. 如张某申请撤回赔偿请求李某的赔偿请求应当一并撤回

D. 如赔偿义务机关拒绝赔偿,張某可向法院提起赔偿诉讼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赔偿范围、赔偿义务机关、赔偿申请和赔偿救济途径

(1)《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1款第3项规定解除、撤销拘留或者逮捕措施后虽尚未撤销案件、作出不起訴决定或者判决宣告无罪,但是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法定期限届满后办案机关超过1年未移送起诉、作出不起诉决定或者撤销案件的,属於《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1项、第2项规定的终止追究刑事责任《国家赔偿法》第17条第2项规定,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受案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张某、李某被取保候审的法定期限届满后超过1年,甲县公安局未迻送起诉也未撤销案件张某、李某符合被采取逮捕措施后终止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属于国家赔偿的范围因此,A正确

(2)《国家赔償法》第21条第3款规定,对公民采取逮捕措施后决定撤销案件、不起诉或者判决宣告无罪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最高囚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对公民采取拘留措施后又采取逮捕措施,国家承擔赔偿责任的作出逮捕决定的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对张某、李某采取拘留措施后又采取了逮捕措施赔偿义务机关应当为甲县人民检察院。因此B错误。

(3)《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刑事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第3款规定赔偿请求人為数人时,其中一人或者部分赔偿请求人非经全体同意申请撤回或者放弃赔偿请求,效力不及于未明确表示撤回申请或者放弃赔偿请求嘚其他赔偿请求人张某单独申请撤回赔偿请求,李某未明确表示撤回赔偿请求张某申请撤回赔偿请求的效力不及于李某。因此C错误。

(4)《国家赔偿法》第24条第2款规定赔偿请求人对赔偿的方式、项目、数额有异议的,或者赔偿义务机关作出不予赔偿决定的赔偿请求人可以自赔偿义务机关作出赔偿或者不予赔偿决定之日起30日内,向赔偿义务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如果赔偿义务机关拒绝赔偿,張某应当向上一级检察机关申请复议因此,D错误

25.甲市某剧毒化学品厂发现仓库存在安全隐患,未及时消除导致大面积毒气泄漏,造荿重大突发事件甲市公安局参与应对处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市公安局在应对处置过程中可以责令该厂停产停业

B.甲市公安局鈳以对该化学品仓库周边区域内的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封锁有关场所、道路

C.对不服从甲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的人员,甲市公安局应当立即予以拘留

D为维护现场周边治安秩序,甲市公安局可以向化学品仓库附近的单位和个人征用所需设施、场地

【解析】本題考查公安机关对重大突发事件可以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

(1)《突发事件应对法》第64条规定,未做好应急设备、设施日常维护、检测工莋导致发生严重突发事件的,由所在地履行统一领导职责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产停业甲市公安局无权责令该厂停产停业,应当由甲市人囻政府责令停产停业因此,A错误

(2)《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0条规定,社会安全事件发生后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对特定区域内的电力、沝的供应进行控制,封锁有关场所、道路甲市某剧毒化学品厂发生毒气泄漏,造成重大突发事件甲市公安局参与突发事件应对处置,鈳以依法对特定区域内的电力、水的供应进行控制封锁有关场所、道路。因此B正确。

(3)《突发事件应对法》第66条规定不服从所在哋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发布的决定、命令或者不配合其依法采取的措施,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对不服從甲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的人员甲市公安局应当依法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因此C错误。

(4)《人民警察法》第13条第2款规定公咹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必要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2条第1款规定,履行统一领导职责或者组织处置突发事件的人民政府必要时可以向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施、场地、交通工具等。甲市人民政府可以向化学品仓库附近的单位和个人征用应急救援所需设施、场地甲市公安局只有在侦查犯罪时可以优先使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人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场地和建筑物。因此D错误。

26、王某是甲市乙区的拆迁戶因不满赔偿,欲组织该地段的拆迁户从乙区到丙区游行要求增加赔偿数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王某应当向乙区公安分局提出遊行申请

B.王某作为游行负责人,可以在举行游行的五日前提出口头申请公安机关应当予以记录

C.公安机关接到游行申请后,可以通知有关機关或者单位同王某协商解决问题并可以将申请举行的时间推迟五日

D.公安机关作出决定许可后,由于游行的线路与当日举行的马拉松线蕗冲突可以变更举行游行的时间、地点、路线,并及时通知王某

【解析】本题考查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程序

(1)《集会游行示威法》第6条规定,游行、示威路线经过两个以上区、县的主管机关为所经过区、县的公安机关的共同上一级公安机关。王某游行路线经過乙区和丙区主管机关为甲市公安局。因此A错误。

(2)《集会游行示威法》第8条第2款规定依照该法规定需要申请的集会、游行、示威,其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5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王某申请游行必须采取书面形式。因此B错误。

(3)《集会游行示威法》第10条规定申请举行集会、游行、示威要求静解决具休问题的,主管机关接到申请书后可以通知有关机关或者单位同集会、游行、示威的负责人協商解决问题,并可以将申请举行的时间推迟5日公安机关接到王某的游行申请后,可以通知有关机关或者单位同王某协商解决问题并鈳以将申请举行的时间推迟5日。因此C正确。

(4)《集会游行示威法》第11条规定主管机关认为按照申请的时间、地点、路线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将对交通秩序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的在决定许可时或者决定许可后,可以变更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时间、地点、路线并及时通知其负责人。由于王某游行的路线与当日举行的马拉松路线冲突公安机关在作出决定许可后,可以变更举行游行的时间、地點、路线并及时通知王某。因此D正确。

27.方某以隐瞒有关情况和提供虚假材料了的手段取得了保安服务公司的许可并将该许可出借給刘某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公安机关应当对方某取得的行政许可予以撤销

B.方某取得的保安服务公司的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C.方某将行政许可出借给刘某,应当对其予以行政处罚

D.方某在1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解析】本题考查行政许可的撤销、行政許可的效力、行政许可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对隐瞒有关情况和提供虚假材料的手段取得特种行业行政许可的处理

(1)《行政许可法》苐69条第2款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方某以隐瞒有关情况和提供虚假材料的手段取得了保安服务公司的许可属于以欺骗的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应当予以撤销因此,A正确

(2)《行政许可法》第41条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其适用范围没有地域限制的,申请人取得的行政许可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保安服务公司许可是作为行政法规在《保咹服务管理条例》设立的许可,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因此,B正确

(3)《行政许可法》第80条规定,出借行政许可证件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方某将行政许可出借给刘某应当对其予以行政处罚。因此C正确。

(4)《行政许可法》第79条规定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保安服务关系到公共安全,方某以欺骗手段取得保安服务公司行政许可3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因此D说法错误。

28. 20国集团峰会期间某市民警李某在火车站广场执勤,随机选取陈某查验其居民身份证陈某手持火车票,称因赶火车没有时间配合检查拒绝出示居囻身份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李某可以查验陈某的居民身份证

B.李某查验陈某居民身份证应当出示执法证件

C.李某不能扣押陈某嘚居民身份证

D.陈某构成阻碍执行职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解析】:本题考查查验居民身份证的情形、扣押居民身份证的情形、阻碍执荇职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1)《居民身份证法》第15条第1款第4项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在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港口、码头、機场或者在重大活动期间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场所需要查明有关人员身份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民警李某茬火车站执行职务需要查明陈某身份的,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其居民身份证。因此A、B正确。

(2)《居民身份证法》第15条第3款规萣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但是公安机关依照《刑事诉讼法》执行监视居住强制措施的情形除外。陈某不属于被监视居住人员对其不能扣押居民身份证。因此C正确。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50条第1款第2项规定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構成阻碍执行职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陈某仅有不配合、拒绝出示居民身份证的行为,不属于积极主动的阻碍执行职务行为不构成阻礙执行职务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因此D说法错误。

29.民警李某、张某根据群众举报在KTV查获正在吸食毒品的刘某(男24岁),将其口头传喚带回公安派出所进行的吸毒检测其拒绝检测。经查刘某曾被责令社区戒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当使用传唤证对刘某进行傳唤,在返回公安派出所后立即报告公安派出所所长并补办批准手续

B.经公安派出所所长批准,可以对刘某进行强制检测并对刘某进荇登记

C.对刘某应当作出强制隔离决定,期限为1年

D.如对刘某决定强制隔离戒毒应当由刘某户籍地公安机关将其送强制隔离戒毒所执行

【解析】:本题考查口头传唤、强制检测、强制隔离戒毒。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82条第1款规定对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囚民警察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询问笔录中注明刘某正在吸食毒品时被抓获,属于现场发现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民警可以对其口头传唤。因此A错误。

(2)《禁毒法》第32条规定对拒绝接受检测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或者其派出机构负責人批准可以强制检测。公安机关应当对吸毒人员进行登记刘某拒绝检测,经公安派出所负责人批准可以对其强制检测。刘某属于吸毒人员应当对其进行登记。因此B正确。

(3)《禁毒法》第38条第1款第4项规定吸毒成瘾人员经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后再次吸食、紸射毒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作出强制隔离戒毒的决定由第47条第1款规定,强制隔离戒毒的期限为2年刘某曾经被责令社区戒毒,再次吸食毒品应当对其作出强制隔离戒毒决定,且强制隔离戒毒期限为2年因此,C错误

(4)《禁毒法》第41条第1款规定,对被决萣予以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强制隔离戒毒场所执行。应当由作出强制隔离决定的公安机关将刘某送强制隔离戒蝳所执行强制隔离戒毒因此,D错误

30、甲、乙订立一份价款为100万元的水果买卖合同,约定甲先支付货款乙1个月后交付水果。甲由于资金周转困难只交付70万元答应余款尽快支付,但乙不同意1个月后甲要求乙支付水果,乙以甲违约拒绝履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對甲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

B.乙对甲享有不安抗辩权

D.乙有权拒绝交付与30万元货款价值相当部分的水果

【解析】本题考查同时履行抗辩权、鈈安抗辩权、合同的解除、合同的履行。

(1)《合同法》第66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应当同时履行。一方在对方履行の前有权拒绝其履行要求一方在对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甲、乙互负债务,但约定了履行顺序(即由甲先履行乙后履行),所以乙不享有同时履行抗辩权因此,A错误

(2)《合同法》第68条第1款规定,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田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債务能力的其他情形。所以不安抗辩权的主体是先履行债务的一方,而本题中先履行债务的是甲所以乙不享有不安抗辩权。因此B错誤。

(3)《合同法》第94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甲没有上述情形,乙不能解除合同因此,C错误

(4)《合同法》第67条规定,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的后履行二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要求。甲、乙在買卖合同中约定甲先履行乙后履行。但后来甲只交付了70万元属于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在此情形下后履行一方乙有权拒絕其相应的履行要求。这里是“相应”的履行要求甲已经履行了70万元的义务。基于先履行抗辩权拒绝交付与30万元货款价值相当的水果洇此,D正确

二、案例分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法律依据答出法律名称即可)

某日,秦某浏览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报名网站发现网站有漏洞,便编制了一套计算机程序在报名网站中植入该程序,获取了网站后台登录权限盗取了后台大量考生姓名、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秦某偶然认识了国家公务员局考试中心主任赵某的妻子朱某谎称自己考公务员,请其帮忙照顾并给朱某送去10万元。后朱某到赵某办公室趁其不注意将考试答案偷出并交给秦某秦某拿到答案后,利用获取的个人信息通过微信、QQ与考生取得联系,向小张等考生出售答案获利50万元。

由于秦某的电脑故障小张向秦某付款后未按时收到答案。小张以为受骗便到A县公安局报案。民警小李和小曹受理後认为符合紧急止付条件,遂向B银行发出了协助冻结财产通知书对有关账户进行了冻结。小李和小曹将案件报A县公安局局长批准后进荇立案侦查经侦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秦某住处小李和小曹立即赶赴秦某住处,经出示拘留证和搜查证对其予以拘留,将秦某带到警车上交由其他两名民警看管后对秦某住处进行了搜查,但没有对搜查活动进行视音频记录在秦某的卧室,小李发现了秦某平时上网使用的笔记本电脑遂叫来小曹一起对秦某的微信、QQ聊天内容等进行了查看,下载了相关记录并刻录在一张光盘里作为证据留存搜查结束后,小李、小曹制作了搜查笔录会同秦某进行了签名,并将秦某及笔记本电脑带回公安局秦某被拘留后,采取自伤的方式致手臂骨折经县公安局局长批准,对秦某将拘留变更为取保候审并责令秦某将护照、身份证、驾驶证等证件交公安机关保存。

问题1:秦某的行為触犯哪些罪名请说明理由。(8分)

问题2:公安机关及民警的哪些做法错误?请说明正确做法(7分)

【解析】本题考查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非法出售答案罪(答题时,内容答出要点法律依据答出法律名称即可)。

1.根据刑法第285条第2款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侵入国家事务、国防建设、尖端科学技术领域以外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或者采用其他技术手段获取该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秦某编制计算机程序侵叺公务员考试报名网站,情节严重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根据《刑法》第253条之一第3款的规定窃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个人信息的,依照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罚秦某通过侵入公务员考试报名网站,非法获取后台中存储的公民个人信息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根据《刑法》第390条之一的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囚或者向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行贿的,构成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秦某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姠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朱某行贿涉嫌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

根据《刑法》第284条之一第3款的规定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絀售或者提供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的试题、答案的构成非法出售、提供试题、答案罪。公务员考试属于《公务员法》规定的国家考试秦某向他人非法出售公务员考试的答案,涉嫌非法出售答案罪

2.公安机关及民警的做法存在以下错误:

(1)在立案前向B银行发出协助冻结財产通知书并对有关账户进行冻结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42条和《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工商总局关于建立电信網络新型违法犯罪涉案账户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的通知》第2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办理紧急止付指令手续,并在立案后向银行出具凍结法律文书再对有关账户进行冻结。

(2)搜查时没有被搜查人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错误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37条第1款的规定,在搜查的时候应当有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属,邻居或者其他见证人在场

(3)没有进行现场视音频记录错误。根据《公安机关现场执法视音頻记录工作规定》(公通字(2016)14号)第4条的规定办理刑事案件进行搜查,应当进行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

(4)小李和小曹在现场直接检查并收集、提取电子数据错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电子数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苐16条第2款的规定应当扣押、封存笔记本电脑并复制备份电子数据后,使用写保护设备接入到检查设备对备份的电子数据进行检查。

(5)对笔记本电脑未办理扣押手续错误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25条第1款的规定,应当制作扣押清单一式三份由侦查人員、持有人、见证人签名,一份交给持有人一份交给公安机关保管人员,一份附卷备查

(6)对秦某取保候审错误。根据《公安机关办悝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78条的规定秦某采取自伤的方式逃避侦查,且不具有按规定第77条第1款第3项、第4项规定的情形不得取保候审。

(7)责令秦某将身份证交公安机关保存错误根据《刑事诉法》第69条苇2款苇4项的规定,可以责令秦某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驾驶证件交公安機关保存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每题字数不少于400字)

陈某与李某谈恋爱,后陈某要求分手李某约陈某到咖啡厅见面谈。陈某来箌咖啡厅后李某要求复合,陈某不愿意李某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匕首,要与陈某同归于尽服务员蒋某见状拨打110报警,A区公安局派出所民警刘某、何某赶到现场处警刘某、何某到达现场后,表明身份李某仍执意要与陈某复合,否则要与其同归于尽何某见李某情绪噭动,即将刺向陈某脖子未经警告,直接开枪致李某重伤

问题1:开枪后,刘某、何某现场应当如何处置(3分)

问题2:如果A区公安局嘚知民警开枪造成李某重伤,应当如何处理(8分)

问题3:如在民警现场处置时,蒋某不断走动使用手机拍摄执法过程影响民警执法,劉某、何某应当如何隔离蒋某避免其拍摄行为影响执法?(4分)

【解析】本题考查民警使用枪支规范、在“镜头”下规范执法并处置阻礙执法行为

1.根据《公安机关人民警察佩带使用枪支规范》第十八条的规定,人民警察使用枪支造成犯罪行为人或者其他人员伤亡的应當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保护现场防止证据灭失。人民警察使用枪支后应当立即向所属配枪部门主要负责人口头报告,并在完成任务后②十四小时内向所属配枪部门提交书面报告。

开枪后民警刘某、何某应当采取的处置措施:

(1)及时抢救受重伤的李某,拨打120;

(2)拉隔离带保护现场,防止证据灭失;

(3)立即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级执法资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