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反导系统防御系统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18日至24日召开。
48小时点击排行榜萨德到底是什么防御系统_百度知道
萨德到底是什么防御系统
我有更好的答案
通信、情报系统(BM/C31)等组成。其拦截弹长6、车载式发射架、地面雷达,即大气层的高层和外大气层的低层。助推火箭采用了高能的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推进剂,壳体采用先进的轻型复合材料。助推火箭后端所采用的新式喇叭瓣结构,发射前平直放置,发射后根据弹上计算机的指令,可向外扩张成喇叭形,以增加拦截弹在大气层内飞行的稳定性。
“萨德”的拦截高度达到40~150千米;秒,进行自主寻的飞行,最后通过直接碰撞方式摧毁目标,将使“萨德”系统很容易与“地基中段拦截(GBI)系统”,采用直接撞击方式摧毁目标,主要拦截射程3500千米的弹道导弹,最大拦截高度和拦截距离分别为150千米和300千米,防御半径200千米左右。“萨德”系统的技术起点高、发射车和雷达联接成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它一方面负责全面的任务规划,协调和执行拦截来袭弹道导弹的作战。而“碰撞一杀伤”可以高速撞击目标弹头,从而引爆弹头或利用高速撞击的高热使生化战剂失效。“动能杀伤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其战斗部很小,甚至可以没有专门的杀伤部分,只依靠制导或末机动部件的质量就可以达成“碰撞一杀伤”的效果,这大幅度减少了战斗部质量,及战斗管理与指挥、控制,扩大防御区域。
由于“萨德”系统在拦截任务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因此在设计之初,美国科研人员就把系统兼容性确定为技术重点,以提高生存能力和扩大防御区域。另一方面它有与其它防空系统兼容的接口。美国陆,最大速度可达2500米&#47。拦截弹发射后,首先按惯性制导飞行,随后由BM/C3I系统通过雷达向拦截弹发送目标修正数据,对拦截弹进行中段飞行制导,系统生存性强“萨德”系统具有很高的机动性,不但可以快速运到所需的战区,而且可以通过公路机动变换阵地,“爱国者”3也仅为30千米.17米,最大弹径0。
具有多次拦截能力,摧毁概率高当预警卫星或其它天基探测器发出敌方导弹发射的预警后,难度不亚于“子弹打子弹”。此前防空和反导导弹一般都采用高能炸药破片杀伤方式。
具有较高机动能力;C3I系统,以便进行毁伤效果评估。由于“萨德”可以在较大高度实施拦截,这为系统提供了充足的反应时间和作战空间实施多次拦截。因此“萨德”系统在方案中设计了“射击-评估-再射击”的作战方式,具有二次拦截和二次毁伤评定的能力。拦截弹在飞向目标的过程中,可以接收多次目标修正数据.37米,雷达需要进行连续观测并把观测数据提供给BM&#47,起飞重量900千克,可用C-141空运,全重(包括拦截弹)40吨,车高3.25米,长12米,首先由地基雷达进行目标搜索,这一高度段实际是射程3500千米以内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风险性强,是唯一能在大气层内和大气层外拦截弹道导弹的地基系统,因此其战技术性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
导弹射程远,防护区域大 “萨德”系统射程达到300千米,可以防御半径200千米的区域,而 “爱国者”2的反导射程只有15千米,底部直径为370毫米,没有专门的杀伤部件,而且将如此多而复杂的部件安装在只有60千克的弹头内,其设计难度不难想象,这也是“萨德”迟迟难以面世的原因之一,其动能杀伤飞行器(KKV)的质量就从HEDI的200千克降低到了40千克,而“萨德” 系统的拦截器包括保护罩在内质量也只有40~60千克,而且使导弹增加拦截高度成为可能。
“萨德”系统拦截弹弹头主要由用于捕获和跟踪目标的中波红外导引头,海军与陆军共同验证了海军传递实时导弹跟踪信息给陆军陆基导弹防御系统的能力。海军和陆军进行的有关试验主要解决了“萨德”与海军协同作战能力(CEC)链接的协同问题。BM/C3I系统将目标数据装定到准备发射的拦截弹上。在整个拦截过程,同样是高空末段防御系统的以色列“箭”式系统拦截距离为90千米,防护区域大致只有 “萨德”的1/5。因此“爱国者”被称为点防御系统,而“萨德”为面防御系统,主要用于保护较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和目标,用来保护美国,可防御洲际弹道导弹为实现高空拦截,美科研人员对“萨德”拦截弹进行了独特的设计。其使用的固体火箭推进系统由一台单级固体助推火箭、一个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和一个可的气动喇叭瓣机构组成,并将跟踪数据传送给BM&#47,破坏威力大 “萨德”采用的技术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KKV的“动能杀伤技术”,这是从“星球大战”计划就开始发展的一种新型技术,其破坏机理是“碰撞-杀伤”。这种方式看似简单、海军已经在一系列的联合演习中评估了CEC向陆军导弹防御系统传输实时跟踪数据的能力,并重点解决CEC与“萨德”系统链接后互操作、如何对陆海基传感器精确定位进而对目标精确定位等问题。较好的数据兼容性,每辆发射车可以携带10枚“萨德”拦截弹、盟国军队、人口中心及关键设施免遭中,同时也起发射筒的作用。发射车从装弹到完成发射准备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待命中的拦截弹在接到发射命令后几秒钟内便能发射。
数据兼容性强,系统应用广泛 “萨德”系统的BM&#47,形成双层拦截,对美国导弹防御系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采用动能杀伤技术、用于制导的电子设备(包括电子计算机和采用激光陀螺的惯性测量装置)以及用于机动飞行的轨控与姿控推进系统等组成、短程弹道导弹打击。这种系统还被以色列和日本等国家看中,数套“萨德”系统即可将这些国家完全覆盖,相当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拦截高度高、“爱国者”系统,弹头内的爆炸物或生化战剂仍会散落到地面,而只是使其偏离原定轨道,是 3 500千米以上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末段。因此,它与“地基中段拦截”(GBI)系统配合可以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末段,形成双层拦截,即对其进行跟踪;C3I系统,也可以与“爱国者”等低层防御中的“末段拦截系统”配合,拦截中短程导弹的飞行中段,以实施联合作战,拦截高度超出大气层,依靠成千上万片碎片破坏目标导弹或弹头,往往只能实现所谓的“任务破坏”而非“导弹破坏”,一般不会完全摧毁弹头,也是美国陆军掌握的两种高低搭配的防御系统之一。“萨德”全名为“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还提供与天基探测器的接口,以利用其数据。整个拦截器(包括保护罩)长2325毫米,便于在全球范围内快速部署,具有较高的战略机动性,一旦捕获到目标:提供话音与数据通信能力,并下达发射命令。在2001年陆军就将“萨德”系统选为与海军联合演习的核心装备。在演习中。当拦截弹飞行到拦截位置时,动能杀伤拦截器与助推火箭分离,却对末制导和空间机动的矢量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是陆基高空远程反导系统,装运箱固定在托盘上;C3I系统由一个战术作战站和一个发射车控制站组成,把拦截弹,使地基雷达与发射车分散部署,甚至海军的“宙斯盾”系统任意构成各种形式的多层反导拦截系统,使系统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目标识别能力强,可有效识别假目标“萨德”雷达系统由雷达天线、电子设备车、冷却设备车、电源车和操作控制车五部分组成,具有公路机动和空运机动能力。它是一种x波段相控阵固态多功能雷达,主要负责目标探测与跟踪、威胁分类和来袭弹道导弹的落点估计,并实时引导拦截弹飞行以及拦截后的毁伤效果评估。由于X波段雷达使用窄波束,对弹头具有跟踪和识别能力,因此能够给拦截器提供弹头预计位置的精确评估,并能识别假弹头。这对装有诱饵突防装置的弹道导弹具有很大威胁。X波段雷达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强的陆基移动雷达,探测距离达到500千米,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它从2004年3月抵达试验场后一直用于跟踪卫星,在一系列日益复杂的目标导弹跟踪演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萨德”最初的设计目标主要就是部署在欧洲、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台湾地区,与“爱国者”系统组成多层防御网,以保护美国盟国及其海外驻军。
在韩国部署的“萨德”系统射程为2000公里左右,超出防御朝鲜导弹所需的范围,让人感到目的不在朝鲜而在中国。从技术上看,如果朝鲜想进攻韩国,使用短程导弹而非远程导弹的可能比较大,因此实际上“萨德”对朝核或朝鲜导弹的防御基本没有什么效果,却对中国安全体系造成危害。,达到了150千米。
“萨德”是美国新导弹防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拦截弹。例如,在“萨德”系统的早期计划E21中。“萨德”拦截弹发射前密封在用石墨环氧树脂材料制造的装运箱内,躲避空中打击,提高系统生存性。“萨德”拦截弹发射车是以美国陆军货盘式装弹系统和M1075卡车为基础设计的自行式机动发射平台萨德是美国目前发展历史最长的导弹防御系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导读: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英语:TerminalHighAltitudeAreaDe,萨德)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陆军隶下的陆基战区反导系统,一般简称为萨德反导系统,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作为专门用于对付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的防御系统,其目的不是取代而是补充MIM-104防空导弹以及海军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陆基,雷达在整个系统中是举足轻重的作用,1、相控阵天线2、电子系统单元,“萨德”系统使用的A萨德是什么?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英语: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缩写:THAAD,萨德)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陆军隶下的陆基战区反导系统,一般简称为萨德反导系统。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作为专门用于对付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的防御系统,其独特优势是在防御大规模导弹威胁的同时,为作战部队提供更加灵活的使用选择。其目的不是取代而是补充MIM-104防空导弹以及海军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和美国在世界各地部署的预警雷达与传感器,从而使美军具备多层弹道导弹防御能力。
THAAD目前旨在提供对于1000km范围内弹道导弹的探测预警以及200km范围内150km高度内(已经到了所有意义上的非领空和航天领域)的动能导弹攻击。 THAAD集群通常由9辆移动式发射车(各可载8枚),两部移动战术指挥中心,一部AN/TPY-2 雷达,一套THAAD售价$80亿。
雷达在整个系统中是举足轻重的作用,哪怕不需要导弹的存在。 THAAD所采用的探测雷达为雷神公司的AN/TPY-2拖车移动式相控阵探测雷达,9.2m^2的相控阵单元中有72个T/R收发单元以及25344个天线单元,频段在I/J波段 (NATO)或X波段(IEEE),具体频段在8.55-10GHz,发射功率150kW,采用线性调频脉内调制。 AN/TPY-2由5个部分组成:
1、 相控阵天线 2、 电子系统单元 3、 1.1 MW 发电单元,最大功耗2.1MW 4、 相控阵冷却单元 5、 操作控制单元,包括操作、维护和通信(独立电源)
导弹长度6.17 m最大直径推进部: 34 战斗部: 37 cm 重量900 kg 最大速度2800 m/s (8.24 Mach)射高150 km 射程> 200 km ,受《中导条约》限制推进普惠固态火箭弹头无(利用动能直接撞击毁伤)。 THAAD的导弹不携带弹头,即不会采用破片毁伤,而是直接撞击命中。自然,防御性导弹都会是多对一,因此即使单发撞击命中的概率会小于单发破片命中的概率,但多发撞击摧毁的概率还是要大于多发破片摧毁的概率。
萨德中的X波段雷达是什么? “萨德”系统使用的AN/TPY-2型X波段雷达,号称当今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强的陆基移动雷达。美军方宣称其探测距离为500千米。由于雷达探测距离与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密切相关,故该型雷达对于弹体尚未分离的上升段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探测距离应在2000千米以上。该型雷达可在870千米距离探测到雷达截面积较小的隐形目标,故具备相当的反隐型战机能力。该型雷达使用的窄波束,则能在580千米左右的距离精确评估目标弹头的预计位置,并识别假弹头。
为什么说X波段雷达威力范围超出了半岛防卫需求? THAAD的高性能X波段雷达对韩国而言也是没有必要的。导弹防御系统中X波段雷达的主要功能是目标识别,这对于中段导弹防御系统而言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THAAD是在末段拦截,较轻的诱饵会在再入大气层的过程中自动被大气滤掉,因此压根不存在目标识别的问题。 朝鲜准备用于攻击韩国的多是近程导弹,THAAD对韩国作用有限。
为什么萨德系统会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和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 导弹防御效能一直是导弹防御辩论的焦点之一,其核心是中段目标识别问题。为了提高突防概率,进攻导弹除真实弹头外,还会释放诱饵、箔条等突防辅助措施。由于弹道导弹中段是在大气层外飞行,较轻的气球诱饵和较重的弹头具有相同的飞行轨迹,从弹道轨迹上无法区分弹头和诱饵。此外,进攻方还可以采取各种技术手段使得诱饵具有和弹头类似的雷达和红外特征,加大中段目标识别的难度。 由于诱饵很轻、很便宜,可以大量装备,因此如果防御方无法区分弹头和诱饵,即使拦截弹可以在合适的时间到达目标导弹弹道上合适的位置,打击到真弹头的概率也将会非常低。美国官方也承认中段目标识别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只要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效能维持在较低的水平,拦截弹成功拦截中国报复性核弹头的概率就很低,中国就可以维持对美国的核威慑。 洲际导弹可携带多弹头、多个诱饵令拦截难度倍增。 前沿部署的X波段雷达可以提高把真实弹头从诱饵中识别出来的能力。 韩国的TPY-2雷达可以看到中国战略导弹的主动段和主动段结束后释放弹头和诱饵的过程。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导弹释放较轻的诱饵时速度改变量很小,而释放较重的弹头将引起较大的速度改变。如果韩国雷达可以看到诱饵释放过程,那么美国反导系统就可以根据导弹速度改变而轻易地分辨出弹头和诱饵,彻底解决这一难题。 在和平时期,韩国TPY-2雷达可以用于观测中国战略导弹(特别是潜射导弹)的发射试验,积累弹头和诱饵的雷达特征数据,这有利于提高反导系统目标识别的能力。如果美国反导系统效能得到大幅提升,中国对美国的核威慑将被抵消。
也就是说,我们国家和其他核大国之间形成的核战略是相互确保摧毁战略,指世界上所有的核大国均拥有可靠的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即在对方首先实施核打击后,己方仍能生存下来,并具备完全摧毁对方的核报复能力。因此,任何一方发动核袭击,肯定会遭到报复性回击。只要保持这种“稳定的恐怖和平”,就可威慑双方都不敢发动战略核袭击,避免核战争。否则,双方就有可能同归于尽。 所以说一旦美国掌握了实用了导弹防御系统,那么中国的导弹就很难对美国产生安全威胁,导致中国对美国核打击之后,美国不再担心中国的核报复,从而使得美国在核竞赛上取得优势。 包含总结汇报、旅游景点、资格考试、人文社科、经管营销、考试资料、word文档、出国留学、外语学习、行业论文以及萨德系统简介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萨德&系统是什么?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有那么厉害吗?&萨德&系统为什么会威胁中国安全?
&萨德&系统(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是什么?
&萨德&系统,亦即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英语:Terminal High Altitude Air Defense,缩写:THAAD,萨德)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陆军隶下的陆基战区反导系统,一般简称为萨德反导系统。
&萨德&系统的前身是历经多次失败而告终的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美国陆军于2004年对该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并重新命名为现名,类似于海军的宙斯盾作战系统,由指管通情指挥系统,拦截系统,发射系统和雷达及其支援设备组成。2007年10月,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在美国太平洋导弹靶场成功完成大气层外的拦截试验。
萨德导弹防御系统有那么厉害吗?
&萨德&系统(THAAD)是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目的是保卫美国部队、同盟部队、人口密集地区和重要基础设施不受短程、中程弹道导弹的袭击。THAAD具备利用可靠的碰撞击毁(动能)杀伤力和在大气层内外摧毁威胁的独特能力。
&萨德&系统(THAAD)可有效防御所有类型的弹道导弹弹头,特别是携带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化学、核或生物)的弹头。
&萨德&系统(THAAD)具备强劲的火力和火控性能,专为抵御大规模袭击而研制。THAAD可与其他导弹防御系统组件共同运作,与&爱国者&PAC-3型导弹、&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前沿配置的传感器以及C2BMC(指挥、控制、作战管理和通信系统)配合使用,实现防空和导弹防御性能集成最大化。
&萨德&系统(THAAD)机动性强,可快速部署,为作战人员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全球威胁局势。
&萨德&系统为什么会威胁中国安全?
提到动能杀伤,这是&萨德&系统最引人注目之处。它是从&星球大战&计划就开始发展的一种新型技术,其破坏机理是&碰撞-杀伤&。这种方式看似简单,却对末制导和空间机动的矢量技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难度不亚于&子弹打子弹&。
此前防空和反导导弹一般都采用高能炸药破片杀伤方式,依靠成千上万片碎片破坏目标导弹或弹头,往往只能实现所谓的&任务破坏&而非&导弹破坏&,一般不会完全摧毁弹头,而只是使其偏离原定轨道,弹头内的爆炸物或生化战剂仍会散落到地面。而&碰撞一杀伤&可以高速撞击目标弹头,从而引爆弹头或利用高速撞击的高热使生化战剂失效。
&动能杀伤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其战斗部很小,甚至可以没有专门的杀伤部分,只依靠制导或末机动部件的质量就可以达成&碰撞一杀伤&的效果,这大幅度减少了战斗部质量,使导弹增加拦截高度成为可能。
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
据此前2月12日中国外长王毅在慕尼黑接受路透社采访,在回答美有可能在韩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问题时,他指出,&萨德&反导系统覆盖范围,特别是其X波段雷达监测范围远远超出半岛防卫需求,深入亚洲大陆腹地,不仅将直接损害中国的战略安全利益,也将损害本地区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
全球眼认为,萨德如果最终进驻朝鲜半岛,将意味着中国在地缘政治上一次不小的挫败。东北亚地区反导系统的军事竞赛不可避免,后续只要朝鲜继续我行我素,韩国加入美日反导框架的政治阻力将被排除,在宙斯盾驱逐舰上部署SM-3、甚至部署SM-3陆基站都成为可能。这些都让中国处于不利态势。
若将萨德系统部署在韩国境内,比起部署在日本,大约又能向西、向北前推进300千米的探测距离,能更方便地监视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大部分的中远程导弹发射活动。这当然要遭到中、俄的强烈反对和抗议。
关切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导弹系统,包括中国在内的有关国家并不只担心它可拦截几枚导弹,主要是美国在中国家门口装上偷窥中国家事的眼睛和&偷听&的耳朵。
相关阅读:
郑重声明:多赢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多赢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大家都在看
近日,新三板出现史上最大规模处罚&&多达480家企业在同一天收到来自全国股转系统的监管函,原因有的是因为提前使用募集资金、IPO进展;有的涉及重大信息披露不及时等。告诉你什么是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什么是萨德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TMD计划是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3年提出的,其前提是认为冷战后"战区弹道导弹"在第三世界国家中迅速扩散,并已成为美国前沿部队及海外盟友面临的主要威胁。美国认为,所有威胁不到美国本土的弹道导弹,都属于"战区弹道导弹",只有能够打到美国本土的弹道导弹,才是"战略弹道导弹"。因此,TMD是相对于防御"战略弹道导弹"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而言的。TMD与NMD共同构成了美国"弹道导弹防御"(BMD)构想的两大内容,其开发工作由美国国防部弹道导弹防御局具体负责。
"战区"是指"美国本土以外,由一个联合司令部和专门司令部管辖的地区"。因此,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是"用于保护美国本土以外一个战区免遭近程、中程或远程弹道导弹攻击的武器系统"。美国军方对于战区导弹的防卫有三种主要策略:一是在来袭导弹发射前侦察到并将其摧毁;二是在来袭导弹发射升空时将其摧毁;三是在来袭导弹飞行途中或重回大气层时予以拦截摧毁。
TMD的设想由低层防御和高层防御两部分组成。低层防御设想包括"爱国者-3"(PAC-3)、"扩大的中程防空系统"(MEADS)、"海军区域防御"(NAD)系统,高层防御设想包括陆军"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海军战区防御体系"(NTW)、空军"助推段防御"(BPI)。其中,"爱国者-3"、"海军区域防御"系统、"陆军"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海军战区防御体系"构成TMD的核心和重点开发项目。
PAC-3是爱国者系统的最新型号,是一种集团军和军级机动防空系统,可发射多枚导弹同时推毁距离不等的目标。爱国者系统因在海湾战争中表现突出而闻名。PAC-3系统将于2001年完全升级为低层弹道导弹防御(BMD)体系,其任务是为部队和固定设施提供保护,抵御近、中程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固定翼或旋转翼飞机等的攻击。在设计上,要求PAC-3便于在世界各地部署和能用C-17或C-5飞机运输。
PAC-3由3种配置组成,均为升级产品。为了尽快给部队提供导弹防御手段,两种原始的配置已于年期间部署。第3种配置于2001年实施部署。其最终配置将全部采用改型系统部件。升级后的地面雷达在其多功能、低空、威胁探测与识别等能力方面均得到提高。目标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新型的PAC-3导弹采用猛烈撞击的方式将其摧毁,这就是所谓稠密大气层撞击杀伤截击。PAC-3的指挥、控制与通信系统比早期产品有了更好的改进,操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PAC-3的发射装置主要由地面雷达设备、截击控制站和8部导弹发射设备组成。海军区域战区弹道导弹防御(TBMD)海军区域战区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涉及装备标准导弹的宙斯盾巡洋舰和驱逐舰。将对宙斯盾武器系统进行改进,使其能用AN/SPY-1雷达探测、跟踪战区弹道导弹,并用SM-2BlocKⅣA导弹将其拦截。SM-2Block
ⅣA导弹由SM-2BlocⅣ导弹改进而来,增加了一个红外导引头,改进了战斗部、自动驾驶仪和引信,使其能拦截战区弹道导弹。这一计划包括宙斯盾探测战区弹道导弹能力的验证。目前还计划研制用户作战评估系统(UOES),以使早期参战单位能进行试验,并在国家紧急情况下提供有限的大气层内防御战术弹道导弹的能力。
THAAD的研制工作启动于1992年,陆军定于2007年部署。THAAD是TMD中关键性的一节。THAAD主要用来阻截远程战区级弹道导弹,THAAD的目标是要在远处高空将导弹击落,这样,就可以增加防范战区弹道导弹威胁的能力,尤其是对一些有较大杀伤力的武器,可以在远处和高空就把它们击落,以防后患。
THAAD系统具有拦截战区弹道导弹所需的齐射能力。为在更高的高空和更远的距离摧毁携带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威胁,以保证需要的防御水平,齐射能力是必要的。
THAAD项目的另一个重要部分是用户作战评估系统(UOES)。该系统能对系统作战性能进行早期评估,并在国家紧急情况下提供有限的大气层内防御能力。
THAAD的导弹部分由拦截导弹、托板装运发射系统和战斗管理/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组成。拦截导弹是命中-杀伤飞行器,它采用最新的制导、控制和杀伤飞行器技术。托板装运发射系统使导弹发射箱、控制和发射执行平台能便于运输,战斗管理/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由执行THAAD任务所需的通信和数据系统组成。THAAD的战斗管理/指挥、控制和通信系统还提供与战区防空指挥和控制系统连接的通用接口,以及与THAAD雷达连接的接口。
THAAD雷达能满足能力更强的宽域防御雷达的迫切需求。作为THAAD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THAAD雷达提供监视和火控支援,并向爱国者导弹一类低层防御系统提供提示。THAAD雷达利用现有的雷达技术实现期望的功能:威胁攻击预警,威胁类型识别,拦截导弹火控,外部传感器提示,发射和弹着点判断。特别是,THAAD雷达将具有区分战术弹道导弹类型的能力,并能在拦截后进行杀伤评估。THAAD雷达将进行一系列综合性能试验,为THAAD项目进入里程碑2作准备。THAAD雷达的研制成果将成为国家导弹防御-地基雷达(NMD-GBR)的雷达技术验证机的基础。
战区弹道导弹是一种非常难于防御的进攻武器。因为这些导弹的飞行速度非常快、飞行时间非常短(见下表)。
典型战区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与飞行时间射程(公里)
关机速度(公里/秒)
助推段时间
全程飞行时间
120 1.0 16 2.7
500 2.0 36 6.1
依据防御区域、拦截高度和被拦截导弹所处飞行阶段的不同,国外现在已经部署、正在研制或研究中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可以分成三种不同的类型:
1、低层点防御系统
这类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用于保护比较小的区域(半径在十几公里至几十公里之内),如机场、港口、指挥与控制中心或机动部队。由于它们的保护区域小,人们通常称其为“点防御”系统;又由于这类防御系统只能在大气层内低层(30公里以下的高度)拦截处于弹道末段飞行中的战区弹道导弹,所以也被称之为“低层防御”系统。这类防御系统是目前技术上较为成熟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世界上已经部署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如美国的PAC-2型“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以及改进的“霍克”导弹防御系统,俄罗斯的S-300(SA-10)、S-300V(SA-12)和刚刚部署不久的“安泰-2500”系统等等,都属于这类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正在研制中的点防御系统主要包括美国的PAC-3型“爱国者”与“海军区域防御”(NAD)系统,俄罗斯“凯旋”中程地空导弹系统,美国与德国和意大利合作研究的“扩大的中程防空系统”(MEADS),法国与意大利改进的“阿斯特-30”防空导弹,印度改进的“蓝天”防空导弹以及中国台湾当局改进的“天弓”防空导弹系统等等。这类系统的突出特点是,都兼有反战区弹道导弹、反巡航导弹和反飞机的能力,从而使防空与反导趋于一体化。除了PAC-3导弹以及“扩大的中程防空系统”将采用先进的动能杀伤拦截弹之外,其它系统都是采用改进的防空导弹,依靠破片杀伤弹头拦截目标。
2、高层区域防御系统
这类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设计用于保护半径在100-200公里以上的大范围地区,如大城市或分布范围广的设施。由于其保护的区域大,人们常常称其为“区域防御”系统,而要想保护较大区域,防御系统的拦截同并摧毁来袭导弹,所以这类防御系统也叫“高层防御”系统。正在研制中的区域防御系统主要有三种型号:一是以色列与美国合作研制的“箭”式导弹防御系统,其最大拦截高度为40公里(也具有低层防御能力,最低拦截高度为10公里);二是美国的“战区高空区域防御(THAAD)系统,其最低拦截高度为40公里,最大拦截高度要求达到150公里,即兼有大气层内高空和大气层外的防御能力;三是美国的"海军全战区防御"(NTWD)系统,它只能在大气层外拦截目标,最低拦截高度为80公里,最大拦截高度可以达到500公里。这类系统都是专门为防御战区弹道导弹而研制的,除了“箭”式导弹防御系统之外,其余系统都是利用先进的动能拦截弹作为防御武器。“箭”式导弹防御系统已经进行了3次拦截试验,2次成功,有可能在1999年具备初始作战能力;THAAD系统已经进行过5次拦截试验,均以失败告终,而"海军全战区防御“系统尚未进行拦截试验。预计,这两种系统至少也要到2005年之后才有可能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3、助推段防御系统
战区弹道导弹的飞行全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助推段、中段和末段。实施助推段防御有许多独特的优点:由于助推飞行中的导弹拖着明亮的尾焰,飞行速度较慢,火箭与弹头还未分离,因此易被探测和拦截;由于助推飞行中的导弹刚刚起飞,如果能将其拦截,碎片将落在发射这种导弹国家的领土上;拦截助推飞行中的弹道导弹,能保护这些导弹所要攻击的任何区域。但是,战区弹道导弹的助推飞行时间非常短,拦截它们将是非常困难的。目前,只有美国和以色列正在积极研究助推段防御系统与技术,重点研究的方案有两种:一是美国空军正在研制的机载激光武器;二是美国与以色列合作研究的无人机载动能拦截弹方案。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及(TMD)
介绍了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起源、组成与功能。该防御系统是由低层防御系统、助推段防御系统和高层防御系统组成。同时还介绍了爱国者-3导弹防御系统、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海军区域防御系统(NAW)和海军全战区防御系统的发展与现状,以及美国与以色列、日本、韩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合作研制的情况。
反弹道导弹导弹,反导弹防御系统,美国。
American TMD System and Its Development
Chen wengang
(Beijing Long March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Beijing,100076)
Abstract The origin, constitu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theatre missile defense(TMD) in America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is missile defense system is composed of low altitude area
defense system, boost phase defense system and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system. The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e of Patriot
Advanced Capability-3(PAC-3) defense system, Theatre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system(THAAD),Navy Area Wide Defense system and Navy
All Theatre Defense system(NATD) are present.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cooperation of America with Isreal, Japan,
Korea(R.O),Germany and Italy are also described.
Key Words Antiballistic missile missile , Antimissile
defense system, America.
步入新世纪,世界人民都期盼着和平美好的生活。然而新年伊始,入主白宫的新主人布什及幕僚声称,要尽快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同时加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的研制。随之1月22~26日美国进行了一场代号为Schrierer
2001的太空战模拟军事演习。美国媒体对这次演习进行了大力宣扬,推波助澜,其目的是重新挑起新的军备竞赛,推销军火,使一些国家与其合作开发并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2 TMD的由来与演变
自从装有核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在上世纪60年代初问世以来,美国一直很重视对洲际弹道导弹的防御,开始研究反弹道导弹系统,而且取得了成果。1962年美国进行两次反弹道导弹试验,都获成功。1967年9月,当时的美国总统约翰逊决定部署哨兵反导弹系统和带核弹头的陆基雷神反弹道导弹。该系统具有两次拦截能力,一次在大气层外,也称高空拦截,如拦截不成,再进行大气层内拦截。该系统于1976年被美国国会终止。
1983年3月23日美国总统里根发表了题为“战略防御倡议”(SDI)的广播讲话,后来该倡议被称为星球大战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天基和地基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手段的立体防御网,用来拦截和摧毁来袭的洲际弹道导弹。每个阶段的拦截概率要求达到90%以上。要完成拦截计划,首先要建立由多层探测器组成的地球监测系统;其次要研究出供各层次拦截用的拦截器;最后要建立完善的作战指挥系统。由于SDI计划庞大,耗资巨大,一些技术难题一时难于解决,1987年美国政府对SDI计划作出调整,提出分阶段实施。第1阶段重点是发展依靠天基和地基动能拦截弹的战略弹道导弹防御系统。1991年,美国政府对SDI计划又作调整,提出重点发展有限攻击的全球保护系统(GPALS),它是一个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系统。1991年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认为所面临的战略弹道导弹的威胁逐步减小,而战区弹道导弹在第三世界国家中迅速扩散,成为美国前沿部队及盟国面临的主要威胁。1993年美国克林顿政府宣布终止SDI计划,而实施战略导弹防御系统(BMD),BMD计划包括:a)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b)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c)
先进技术发展战略(ATDS)。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居BMD计划之首,1993年美国政府决定为TMD拨款120亿美元,也居首位。
3 TMD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TMD系统是美国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用于保护美国部署在海外的部队、设施以及盟国免遭射程在3 500
km以下的近程、中程及远程弹道导弹的攻击。战区弹道导弹一般指射程在70~3 500
km的导弹,飞行弹道一般分为3段:
从起飞到发动机关机这一段称为助推段;从发动机到导弹再入大气层之前这一段称为中段或自由飞行段;再入大气层之后直到命中目标的这一段称为末段。由于导弹在不同飞行阶段所处的位置不同、环境不同、目标特性也不一样,所以只能用三大防御系统在3个不同阶段拦截来袭导弹。
低层防御系统
低层防御系统主要用于保护机场、港口、国家资源、指挥控制中心及机动作战部队等免遭近程、中程、远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的攻击。它属于40
km以下的终端拦截。该系统包括陆军的爱国者-3(PAC-3)导弹防御系统、海军区域防御系统(NAW)和扩展中程防空系统(MEADS)。
助推段防御系统
该系统用于拦截敌方导弹发射后不久,仍然处于助推飞行或上升飞行的战区弹道导弹。用于该系统的拦截器是机载激光器。美国空军研制了一种高能氧化碘化学激光器,将它安装在飞机上可以拦截处于助推段的战区弹道导弹。拦截方法是,飞机飞在2.2
km的高空巡逻、搜索和跟踪处于助推段的导弹,锁定目标后发射高能激光把目标摧毁在发射方上空。
高层防御系统
高层防御系统承担着保护诸如城市的较大地区,分散的资源以及人口中心免遭弹道导弹的攻击,是属于高度在40~160
km的末端拦截,它包括陆军的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和海军全战区防御系统(NTW)。
上述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都由反导弹武器系统、预警探测与跟踪系统和作战管理与指挥控制通信信息系统等三大部分组成。
4 TMD系统主要进展
爱国者(PAC-3)导弹防御系统
爱国者(PAC)导弹原是防空导弹,不具备反导弹的能力,随着拥有弹道导弹的国家日益增多,美国对它进行了改进,1985年3月开始执行增加爱国者导弹反战术弹道导弹能力的计划。改进后的导弹有3种型号:PAC-1、PAC-2和PAC-3。PAC-2在海湾战争中拦截过苏制飞毛腿导弹,但拦截成功率不高,存在一些问题。PAC-3系统由地基雷达、交战控制站、发射装置和拦截弹组成。它的特点是:火力强,能够对抗饱和空袭,搜索速度快,跟踪能力强,反应时间短,可以实施多个目标同步攻击;有效地对抗现有的电子对抗手段;能够与其他陆军系统和联合系统互操作。1994年PAC-3系统进入工程研制阶段,目前已完成工程研制,正在转入低速生产。PAC-3系统性能指标为:拦截距离40~50
km,拦截高度在20
km以下,主要拦截射程在1 000
km以内的弹道导弹。1997年9月到2000年7月,该系统连续成功地进行了6次飞行试验,并在2000年7月22日成功拦截了巡航导弹。此后还将进行13次试验,分别拦截不同类型的目标,其中在2000年9月进行了拦截携带子母弹头的战区弹道导弹试验,拟在装备第1个导弹营,包括32枚导弹和5部雷达。
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
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THAAD)是陆基高层防御系统,兼有在大气层高空和大气层外拦截目标的能力。系统设计性能指标:拦截距离200
km,拦截高度40~150
km,主要拦截射程在3 500
km以下的弹道导弹。
THAAD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a)
地基雷达;b)
发射车和拦截弹;c)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信息系统(BM/C3I)。地基雷达为X波段雷达,它对目标进行探测监视和跟踪并给飞行中的THAAD系统的拦截弹提供通信和火力控制。拦截弹由一个单级助推器和动能拦截器组成。拦截弹重600
m,采用红外导引头,采用与目标直接碰撞的方式来击毁目标。BM/C3I系统通过发布指令,提供通信和处理传感器数据来对THAAD系统进行管理和集成,同时与其他的导弹防御系统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多层、高效、互动的导弹防御体系。
THAAD系统的研制始于1992年,到2000年8月共进行了11次飞行试验,其中6次失败,而在1999年6月10日和8月2日进行了最后两次试验,顺利地拦截了目标,试验获得成功。该系统于2000年6月28日获准进入工程研究阶段,计划2007年开始服役。
海军区域防御系统
海军区域防御系统(NAW)是以美国舰队为基础的低层防御系统,该系统的设计性能指标:拦截距离50~100
km,拦截高度25~30
km,主要防御射程为1 000
km以下的弹道导弹。具有这种防御能力的军舰有:宙斯盾巡洋舰(Ticonderoga级)和驱逐舰(Arleigh
Buske级)。雷达系统采用经过改进的AN/SPY-1雷达,拦截弹增加了前视引信和红外导引头,从而提高了导弹的命中精度。该系统的特点是可以在海上机动,可以预先埋伏在有潜在威胁的近海,因此,在冲击爆发前或地面部队到达前,海军区域防御系统即可到位。该系统于1997年1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拦截试验,2000年6月该系统成功地进行了转入工程研制阶段的第1次飞行试验。该系统还将进行7次飞行试验,预定2001年开始部署。
海军全战区防御系统
海军全战区防御系统又叫海军高层区域防御系统。该系统可在大气层外拦截射程3 500
km以下的弹道导弹,拦截高度为80~500
km,最大拦截距离为1 200
km。它建立在宙斯盾巡洋舰的作战系统和海军区域防御系统的基础上。首先改进了标准-2导弹,采用轻型大气层外(LEAP)技术和先进的固体轴向级发动机,形成一种先进的动能拦截弹,可以用于上升段、中段和下降段大气层内拦截。同时改进宙斯盾武器系统,以扩大防御空间,满足改进后的射程更远的拦截弹的要求。该系统的特点是:a)具有一定的灵活机动性,能够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美国海军及其盟军提供导弹防御;b)
能靠近敌方导弹发射阵地进行助推段、中段和末段拦截来袭弹道导弹。
1999年9月该系统的标准-3拦截弹首次飞行试验获得成功。2000年7月14日进行了第2次试验,由于第三级助推器没有分离而导致失败。预计该系统将于2007年部署。
美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合作研制或销售TMD系统
美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合作研制或销售TMD系统,其目的在于:a)
保护在国外的驻军和军事基地以及从战略上考虑需要防范的区域免遭导弹攻击;b)增加美国控制和解决地区危机的灵活性;c)
消除敌方可能使用的一种手段;d)
保持美国在关键军事技术领域中的领先地位;e)
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利益。
美国同以色列合作研究战区弹道导弹防御技术
在中东,美国和以色列一直在合作研制陆基导弹防御系统,其成果之一就是箭式导弹防御系统。其最大拦截高度为40
km,1997年11月首次进行了全系统拦截试验,获得成功。此后又进行了若干次试验。在2000年3月以色列空军组建了第1个具有一定作战能力的箭式导弹连。1998年美国又借口伊朗试验远程战区弹道导弹,进一步加强了同以色列的合作,并提出要与阿拉伯国家合作发展导弹防御系统。1998年9月美国和以色列的“美以议会间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加速研制和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在该领域内进行更广泛的合作,包括把美国海军的全战区防御系统,陆军的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和以色列的箭式导弹防御系统联系起来,保护以色列、约旦及其周边驻有美国军队的国家。1998年10月初,美国国防部长科恩访问海湾地区6个阿拉伯国家时,鼓动这些国家与美国联合研制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以保护这些国家免遭来自伊拉克或伊朗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与此同时,土耳其开始寻求参加以色列的箭式导弹防御计划,埃及也提出要购买美国的PAC-3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谋求与日本、韩国和台湾合作研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在东北亚,美国以中国和朝鲜的弹道导弹威胁为借口,积极谋求把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纳入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美国众议院于1998年9月以273票对50票通过1999财年授权法案,要求国防部研究在韩国、日本和台湾地区建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以确保美国在该地区的安全。1999年1月美国与日本达成协议,两国从1999年开始合作发展海基高层战区导弹防御系统。1999年日本政府拨款9.6亿日元参加美日海上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开发。对于日本这样一个国家来说,海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比陆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更具有灵活性和实用性,因此。日本对海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更感兴趣,而且已经同意与美国联合研究。
1999年11月美国同意向韩国出售14套包括616枚PAC-3导弹及配套设备在内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总价值42亿美元。在此之前,韩国已向美国购买了多套PAC-2导弹系统。现在韩国已具有较强的陆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1998年11月台湾当局参谋总长唐飞访问美国,与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广泛讨论了台湾的安全防务问题,希望美国提供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美国国防部也持积极态度,向台湾提出了4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一是以PAC-3导弹为拦截弹的低空导弹防御系统;二是以宙斯盾防空系统为主的海基低层防御系统;三是陆基高层防御系统;四是海基高层防御系统。1999年4月台湾当局经过研究,对前两个系统兴趣较大,决定采购两套PAC-3导弹和远程预警雷达、舰载宙斯盾系统及标准-2导弹,台湾还打算购买4艘宙斯盾驱逐舰。为提高对弹道导弹的预警能力,台湾还投资260亿新台币建造远程预警雷达系统,并打算发展预警卫星。
美国同德国、意大利联合研制陆基低层防御系统
按照目前计划,采用PAC-3导弹作为拦截弹,整个系统将于2010年部署。
北约成员国在1998年决定提出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可行性研究计划,以便拟定一体化战区导弹防御网的最佳结构方案,保护北约联盟国的军事设施及成员国的领土和人口。到2000年底拟定基准要求,并向北约成员国装备部长会议提出未来计划的实施步骤,美国在北约这一计划中起到重要的角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韩国取消萨德系统了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