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就业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素

下一批面临科技威胁的五大行业
本文转自观察者网,原文来源:FT中文网,译者:何黎
互联网、自动化、3D打印和电动汽车等高科技正在威胁着许多传统行业,比如实体旅行社、汽车保险公司和汽车修理厂等等。1月3日,FT中文网列举了未来5-10年,受新技术和“分享经济”模式威胁而面临灭绝的五大传统行业。
原文报道如下:
过去一年,技术和“分享经济”初创企业继续扰乱传统行业——从优步(Uber)和其他招车应用冲击出租车市场,到Airbnb提供多种替代传统酒店住宿的选择。
但是,哪些行业将面临下一阶段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挑战呢?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们展望未来5到10年,以推测哪些行业和企业将随着科技不断带来的扰乱性变化而缩水,甚至彻底消失。
以下是他们提名的面临灭绝威胁的5个行业。
受到威胁的行业(一):实体旅行社
扰乱因素:在线旅游平台
原因:更多旅行者选择网络预订
据英国《金融时报》穆拉德·艾哈迈德(Murad Ahmed)报道,途易(Tui)是世界最大旅游公司,以Thomson和First Choice等品牌经营实体旅行社。但其首席执行官弗里茨·茹森(Fritz Joussen)表示,“终局”是转变商业模式——减少对度假套餐销售的依赖,更着重拥有和运营酒店和游轮。
“今天我们约30%到35%的利润是酒店和游轮旅行贡献的,”他说:“3年后,我认为这个比例将远远超过50%。我们真的在转变这家公司。”
途易发生的改变反映了业内更大范围的转型。随着旅行者更习惯于通过智游网(Expedia)等在线旅行服务来预订行程,传统的实体旅行社走下坡路已有多年。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数据,美国旅行社的数量从1990年的13.2万家减少到2014年的7.4万家。该局预测到2024年,这个数字还将减少12%。
2011年,英国最大的旅游集团之一Thomas Cook需要一笔2亿英镑的贷款来解决一场危及生存的现金危机。此后,Thomas Cook关闭了数百间实体门店,并且计划关闭更多无法盈利的门店。该公司转向在线销售旅行套餐,并依托其自有的航空公司机队和酒店来开辟旅游线路。上个年度,该公司5年来首次扭亏为盈。
1990年至今,传统的实体旅行社一直在走下坡路
Atmosphere Research创始人亨利·哈特费尔特(Henry Hartveldt)表示,旅行社不会完全消亡,但的确需要改变。“那些能够存活下来的旅行社将是真正的专家,”他说:“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来预订一次特别的行程,如蜜月旅行或特别的家庭度假,或者筹划游猎之旅这样的复杂行程。”
“它们将发掘出一个小众市场,并且在帮助客户预订的同时,也利用数字工具来确保人们了解它们的存在……对旅行社来说,问题是它们是否需要零售门店?老实说,大部分旅行社并不需要。”
一些客户依然希望与旅行社面对面接触。英国旅行社协会(ABTA)进行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旅行者在线预订行程。但截至2016年10月的12个月中,在门店预订行程的人的比例达到了19%, 比一年前的17%有所提高。
英国旅行社协会的研究表明,“最富裕的家庭”——英国收入最高的4%的人群——在门店预订的可能性最高,比例达到了35%。
茹森表示,途易将继续销售度假套餐,但不再那么着重于“纯粹的买卖部分”,也就是旅行社为顾客搜寻最便宜的价格。找便宜的人不会去实体门店,而是会转向网络来搜寻最划算的价格。
受到威胁的行业(二):小型零部件生产商和分销商
扰乱因素:3D打印机
原因:人们日益通过就地3D打印来制造部件
英国《金融时报》帕特里克·麦吉(Patrick McGee)报道,常去音乐会的人都知道,比起取票或者希望票能够按时寄到,现场打印门票更容易。企业将很快意识到,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零部件、设备和电子产品。
预计3D打印机的爆炸式普及将撼动整条供应链,让企业能够打印,而不是(往往从海外)订购它们所需要的很大一部分部件。
私有的德国电子集团博世(Bosch)旗下的传动和控制公司博世力士乐(Bosch Rexroth)预测,在5到10年后,该公司可能打印,而非购买多达40%的制造设备。
“如果我们要为旧车或者旧发动机寻找零部件,为新产品制作原型,或者进行小批量的制造,3D打印将发挥重大作用,”博世力士乐制造工艺开发经理斯特凡·赫费尔博士(Stefan Hoevel)说。
博世已经开始通过3D打印来创建此前无法构建或者需要很长时间加工的原型。赫费尔博士表示,使用3D打印技术,设备的制造成本可能比使用今天的常规办法低廉至多60%。
3D打印技术有时被称为“添材制造”,因为塑料、金属和其他材料是一层一层地叠加而成的。
在11月的慕尼黑电子展(Electronica)上,以色列初创公司Nano Dimension展示了3D打印的潜力绝不仅止于制造简单部件。该公司桌面大小的3D打印机“Dragonfly”可以制造多层印刷电路板——即智能手机和计算机中用于传输信号和电力的膜状电路板。
该公司首席执行官阿米特·德罗尔(Amit Dror)表示,3D印刷电路板将加快样机的研发过程,使电子产品企业能够更快将新产品推向市场。
2016年,在对最新方法的展示中,惠普(HP)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里打印出一个重四分之一磅的轻质链条,然后将这个链条连接到一台卷扬机上,吊起一辆汽车。
展示中用到的Jet Fusion 3D打印机被惠普的斯蒂芬·尼格罗(Stephen Nigro)戏称为“打印自己的打印机”,因为该打印机近一半的部件都可以打印出来。
“我们做这些不只是因为我们有能力这么做;打印机打印自己,是因为这样做有经济意义,”他说:“我们认为3D打印将在改变世界设计和制造方式中起到关键作用。”
受到威胁的行业(三):汽车保险公司
扰乱因素:无人驾驶汽车
原因:随着自动驾驶汽车日益得到使用,汽车碰撞事故会变得更少
想象一下这样的未来:一列列的无人驾驶汽车安静和小心地在城市和乡村行驶,无缝接送乘客,道路上的车辆更少,这些车辆发生的碰撞事故也更少。
对一些人来说,这样的场景犹如乌托邦一样美好。但对全世界的保险公司而言可能恰恰相反。汽车保险是保险业的支柱之一。根据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和波士顿咨询集团(BCG)的研究,汽车保险每年为全球各大保险公司带来约2600亿美元的保费收入,170亿美元的利润。它们估计,汽车保险业的市场价值达到约2000亿美元。
分析师们表示,新技术以多种方式让汽车保险市场的很大一块遭受威胁。首先,上路的汽车更少,汽车的事故也更少,这意味着对汽车保险的需求减少了。到2040年,在成熟的经济体,汽车保险市场的规模可能缩水逾80%。第二,所需要的保险将会由汽车制造商等企业购买,而不是由消费者购买。而随着汽车制造商和科技企业改进数据的收集和应用,在销售保险上,它们可能处于比保险行业本身更有利的地位。
英国、美国和日本市场的汽车保险费到2040年可能大幅下滑
保险公司表示,短期来看,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在拉高汽车保险的成本,因为一旦在碰撞中损坏,配备尖端设备的汽车的维修费用比更基本的车型昂贵。
毕马威(KPMG)的保险合伙人默里·雷兹贝克(Murray Raisbeck)表示,新技术也将创造新机会。“会出现需要投保的不同风险,比如算法出错的风险,或者与无人驾驶汽车相关的网络风险,”他说:“汽车车体受损和人员受伤的风险将会变小。”
一些保险公司开始对风云变幻的市场格局做出反应。在英国,安盛(Axa)加入一些得到政府支持的组织的行列,探索如何最好地引入无人驾驶技术。在日本,最大的两家保险公司三井住友(Mitsui Sumitomo)和东京海上(Tokio Marine)正在考察市场可能需求的新型保险产品。
但毕马威的雷兹贝克表示,汽车保险业作为一个整体需要采取更果断的行动来应对威胁。“英国有很多清谈俱乐部,很多对话,很多动听的泛泛而谈,但没有多少资本投入未来需要的技术或者合作伙伴关系。”
“保险公司善于应对变化,”他补充道:“但试图分走一杯羹的汽车公司和科技公司是完全不同的竞争者。”
受到威胁的行业(四):理财顾问
扰乱因素:“机器人顾问”(robo-adviser)网站
原因:自动化理财咨询网站日益增长,监管更加严格
近年遭遇一场监管风暴的传统理财顾问,现在又面临被算法排挤的窘境。
该行业从2006年开始陷入困境,当时英国金融监管机构宣布要对基金如何卖给散户投资者展开调查。
2013年出台的新规从根本上改变了理财顾问的商业模式,新规禁止基金公司向他们支付佣金,并抬高了理财顾问的资格门槛。
理财顾问协会Liberatum估计,自新规出台后,有1.35万名顾问离开了该行业,而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FCA)公布的数字为2000人。
佣金禁令切断了理财顾问的主要收入来源,迫使剩余从业者要么上调对散户投资者的收费,要么上调他们愿意提供咨询的最低投资额门槛。
大批投资者突然间负担不起他们的顾问,开始转向2012年兴起的新事物——“机器人顾问”。
英国理财顾问数量整体呈下滑趋势
机器人顾问,即网站根据投资者填写的在线调查问卷向他们推荐投资组合,它们试图打破传统的面对面咨询模式,向客户提供低成本的替代方案,这些客户越来越愿意接受数字化投资。
花旗集团(Citigroup)估计,未来10年内机器人顾问管理全球资产可达5万亿美元。
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财富管理机构也发现了“机器人顾问”在帮助散户方面的潜力,于是大举闯入一度被灵活的金融科技公司主导的领域。
英国的巴克莱银行(Barclays)、苏格兰皇家银行(RBS)、劳埃德银行集团(Lloyds Banking Group)、桑坦德英国(Santander UK)表示正在开发在线投资网站,瑞银(UBS)和财富管理公司天达财富与投资(Investec Wealth and Investment)、Brewin Dolphin以及Killik & Co也有这方面的计划。
其他大公司则入股相关初创企业。富时100(FTSE 100)资产管理公司施罗德(Schroders)斥资1200万英镑入股机器人顾问Nutmeg,而安联投资(Allianz Global Investors)收购了MoneyFarm的股份,这家机器人顾问公司于意大利起步。
在美国,自动化财富管理服务负责运营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投资组合,还可再投资股息,优化税务效率。Betterment现在为21万客户管理67亿美元资产,收费标准为0.15%-0.35%。
在其2016年理财咨询市场评估中,英国金融市场行为监管局和财政部都表示将研究如何为低成本提供在线投资建议打开大门,此前他们发现三分之二的散户投资者在没有理财建议的情况下购买金融产品。
预计被动型基金的日益流行也将在未来几年促进机器人顾问增长,它们通常鼓励投资者把钱投到被动型投资组合,而不是更烧钱的由股市操盘手运作的基金。
根据数据提供商晨星(Morningstar),全球被动型基金管理的资产自2007年以来增长了230%,达到6万亿美元。同期积极管理型基金翻了一番,至24万亿美元。
受到威胁的行业(五):汽车修理厂
扰乱因素:电动汽车
原因:越来越多的驾驶者转向易维护的电动汽车
彼得·坎贝尔(Peter Campbell)写道,电动汽车向消费者推销的主要卖点,往往是它们运行起来比汽油车或柴油车更环保、成本更低。
但由于电动汽车除车轮以外几乎没有活动部件,它们还有一大优点可夸口:其发动机罩下几乎没有什么部件会发生故障。
这对驾驶者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却给成千上万依靠保养汽油车或柴油车谋生的汽车修理厂带来麻烦。
售后服务部门不仅是汽车业一个巨大的就业来源,也是该行业最赚钱的领域之一。
杰富瑞(Jefferies)汽车分析师菲利普·霍乔斯(Philippe Houchois)表示:“汽车销售业务利润率很低。但只要我们的汽车里装的还是内燃机,维修就依旧是经销商的主要盈利来源。”
据瑞信(Credit Suisse)表示,目前市面上的汽车内燃发动机可能由数千个运动部件组成,而特斯拉(Tesla)电动汽车仅包含18个运动部件。
英国专业机构汽车工业协会(Institute of Motor Industry)的首席执行官史蒂夫·纳什(Steve Nash)表示:“电动车几乎不需要任何维护”。
该协会估计,仅英国就有4万家售后服务企业,既有Kwik Fit这样的大型集团,也有众多规模较小的独立维修厂。确切数字很难统计,因为许多维修厂从不加入任何行业组织。
分析师们预计,未来几年销售的绝大部分电动汽车将采用轻度混合动力技术,发动机和电池都用。但纯电池汽车的市场也在不断壮大,此类车辆需要一套完全不同的维护技术,比如电气专业知识。
大众(Volkswagen)最近表示,将重新培训7000名电气技术工程师,这家德国汽车制造商力争到2025年把电动车在总产量中的占比提高至四分之一。
汽车工业协会的纳什表示:“因为它们看起来像汽车,政客们想当然地认为汽车行业的人能适应它。”他强调了专业培训的必要性,以及擅自修理电动车的高风险。
他说,未经充分培训就擅自修理电动车的风险很高,“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可以产生300至400伏的电流,比坐电椅还糟。”
延伸阅读:汽车租赁集团面临技术威胁
汽车所有权模式的转变对于租赁集团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因为人们已无意拥有租赁汽车的完全所有权,而转向临时租车。
但是城市运输服务市场的增长——如优步以及汽车制造商提议的竞争产品——迫使租赁公司反思自己的商业模式。
动作飞快的技术驱动型竞争对手的崛起,意味着传统汽车租赁集团面临被超越的风险。
欧洲最大的运营商Europcar已启动了一些项目,包括汽车共享等服务,以尝试各种运输服务方式。
该公司最近买断其爱尔兰特许经营权,从而得以拥有爱尔兰最大的汽车共享服务GoCar,其旗下运营着150辆汽车。
但随着宝马(BMW)、雷诺(Renault)等汽车制造商提出共享所有权计划,该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用app在线约车的便利性及其相对较低的成本,也将迫使汽车租赁集团加大技术投资以维持竞争力。
杰富瑞的菲利普·霍乔斯说:“我认为汽车租赁公司需要做的是要让租车变得真的很容易。”他提到了ZipCar等基于app应用的企业。
“汽车租赁公司现在还需要20分钟来做文书工作,这感觉非常20世纪。”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预见未来:预见2016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机器换人”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我的图书馆
“机器换人”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来源:《中国国情国力》杂志(ID:zggqgl),作者:中国信息报社 &云霞摘要:在用工需求、市场需求、环境制约以及政策激励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机器换人”成为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短期看,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是“机器换人”的大规模应用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地区、某些产业以及特定人群就业产生不利影响;长期看,相对于总量供需失衡问题,我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更为突出。建议从短期的优化劳动力需求和长期的改善劳动力供给两侧精准发力,提高劳动力供需匹配效率,确保就业平稳有序。&&& 美国英格伯格和德沃尔于1959年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开启了“机器换人”的历史。此后,机器人在日本、韩国和德国等工业化国家得到大规模应用,并且越来越朝着“小而有力”“聪明好用”的方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以机器人为代表的自动化时常被视为与工人争抢“饭碗”的“元凶”。事实是,在工业化历史中从没有出现因使用机器造成的长期的、大规模的失业,因为技术进步总能创造出新的适合人类劳动者的工作岗位。特别是机器人的出现使得人机关系有了新的内容,机器和人类劳动者在工作岗位上再次调整分配结构,同时,人与机器的关系也由原来的操作者与操作对象转向合作伙伴关系。&“机器换人”的影响&&&&&&& 自机器人诞生之日起,人们一直想给机器人一个完整的定义,但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其定义也在不断充实和发展。通常认为,“机器人”是一个具有感知、思考和行为能力的指导型机器(Engineered Machine)。1987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对工业机器人进行了定义:“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自动控制的操作和移动功能,能完成各种作业的可编程操作机。”它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以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1]。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一样,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1.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1)机器人应用具有明显的产业特征。使用机器人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先进工业化国家推动支柱产业发展升级的重要举措。其使用密度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性能正相关,是产业高端化的重要指标。不同产业中机器人的使用密度差别非常大。从国际经验看,机器人应用最多的是汽车产业,其次为电器电子产业。日本汽车产业的机器人密度是1584台/万工人,为全球最高;紧随其后的是意大利和美国,分别为1215台/万工人和1176台/万工人[2]。&&&&&&&&(2)机器人应用确实替代了人力劳动,但不能静态地将此归纳为“机器吃人”。历史地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使用更多、更具效率的机器的历程,机器的使用不仅释放了生产力,而且衍生出数目众多的新产业,创造出相应的新就业岗位。就我国而言,企业引入机器人是对劳动力不再无限供给作出的适应性反应,机器在某些岗位替代劳动力并不会造成失业。&&&&&&&&2.对就业市场的影响&&&&&&&&&(1)给就业结构带来新变化。工业,尤其是制造业大规模引入机器人后,其生产流程和管理方式也随之进行适应性调整,低技能甚至是部分熟练工被机器人替代,而调试、维护和控制机器人的技术性岗位会相对增加。随着产业的高端化,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会相应地带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增加。&&&&&&&&(2)给就业市场带来新冲击。解决就业问题,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之一。机器人作为装备制造与先进科技的完美融合,其广泛应用与劳动力就业产生冲突不可避免。从库房物品搬运、高等教育、医学诊断到新闻报道,在不久的将来,都会被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所取代。美国科普作家马丁·福特在《机器人时代》里对此予以了全面深刻的揭示:“我们要承认一个严峻的现实:目前的大部分工作被机器人取代只是时间问题。”[3]&&&&&&& 3.对人类劳动者就业岗位的影响&&&&&&&&(1)替代劳动者岗位。机器人的购买和维护成本、人类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以及产品附加价值的高低,是企业是否选择“机器换人”的依据。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机器换人”可使一线工人比重大幅下降、人员结构得到优化。如台州制造业企业推进“机器换人”后,有72.8%的企业一线工人减少10%以上;有50.6%的企业生产成本下降10%以上,有9.7%的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30%以上[4]。&&&&&&&&(2)填补人类劳动者无法胜任的岗位。先进制造对加工精度和硬度有更高的要求,以至于最熟练的技术工人都无法达到要求,同时,人类在一些特殊环境中工作受到严格的法律保护,这些行业和生产环节需要由机器人填补人类不能胜任的岗位。&&&&&& (3)开辟人类工作新岗位。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而这些产业多需要以使用机器人作为支撑,否则这些行业和岗位会由于成本、工艺和技术等原因不存在。同时,机器人产业本身及上下游设计研发、零部件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等环节也创造出新就业岗位。我国机器人应用情况及趋势&&&&&& 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24万台,同比增长8%。年的10年间,全球新装工业机器人数量年均增速约为14%。世界经济论坛预测,到2020年,全球有500万个工作岗位可以实现自动化。我国机器人研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和精细转变,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也呈现大幅增长。&&&&&& 1.应用情况&&&&&& 受相关政策扶持及工业转型带动,自2013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4年销量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6%;2015年销量达到6.85万台,同比增长20.07%。但是我国2014年机器人密度(平均每万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仍只有36,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5]。&&&&&&&(1)汽车业高速发展促进了机器人市场规模的扩大。汽车制造业属于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也是自动化程度要求高、竞争相当激烈的行业。自2000年开始,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及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的影响,汽车业进入高速增长期,整个行业增产扩能增加了对机器人的需求。可以说,汽车工业的发展是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急剧扩大的主要原动力。&&&&&&&(2)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机器人的主要消费市场。我国机器人的使用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上海和北京等地,其机器人拥有量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主要用在焊接与热切割加工、搬运和物流等环节。当前,机器人应用在快速向电子信息产业、建筑、采矿和造船等领域延伸。&&&&&& (3)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用户。工业机器人属于技术含量高、价格相对昂贵的制造装备。采用机器人较多的企业,一般对产品的质量要求较高,企业在市场上具有更高的影响力。外商独资或中外合资企业自动化程度一般比较高,因而导致机器人的需求量较大。&&&&&& (4)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促使工业机器人不断进入企业。随着劳动力供应格局逐步从买方市场转为卖方市场,作为制造业主力的农民工对薪资和工作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企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经营状况较好的加工制造类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和人才培养后,使用机器人数量逐渐增加,规格品种愈发多样。&&&&&& 2.产业发展趋势&&&&&& 截至2013年,全球机器人产业创造了32万-35万个就业岗位,机器人以及机器人相关产业至少创造了60万-70万个工作岗位,且大多数为高收入岗位,非常有助于解决高技能水平劳动者就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的用途越来越广,其已经从传统的工业领域,向军事、公安、医疗和服务等领域渗透。我国要在国际上树立崭新的“中国制造”形象,特别是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大力发展机器人技术和产业势在必行。《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进行了总体部署,为机器人产业开辟了广阔的成长空间。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年)》,提出到2020年,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实现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预计在未来4年,市场将以30%左右的增速实现高成长;机器人本体和系统集成市场在2020年将达到2000亿元的规模。下游行业应用也将从早前的汽车逐步渗透到3C、家电、物流自动化以及食品医药制造等。“机器换人”的驱动因素&&&&&& &“机器换人”的普及对就业岗位数量和结构都将产生深远影响。目前,创造就业岗位最多的纺织服装、采掘和电子信息等产业出现了“机器换人”的趋势,但从现阶段看,机器人和人类劳动者间的替代关系并不显著。机器人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和领域,与我国劳动力比较优势最显著的行业和领域并非完全重叠,也就是说,机器人只会在个别产业和环节上替代手工操作,短期内主要还是对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产生积极影响,不会改变我国制造业劳动力密集程度较高的特征,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 1. 主观因素: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企业订单大量增加,产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用工荒”几乎成为全国性的现象。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群体,其对薪酬、社保、福利和个人发展空间等更为看重,因此对薪资和工作条件要求比较高,这是代工企业在低利润环境下生存的巨大障碍。“用工荒”频频出现,加上宏观经济不景气,企业利润不断被压缩,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而机器人在进行重复生产时稳定性更为出众,使产品质量大为提高,能够保证企业获取更高更稳定的利润,“机器换人”成为大势所趋。&&&&&& 2. 客观因素:不可逆的人口结构变化&&&&&& 我国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22亿,占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达1.4386亿,占总人口的10.5%,人口结构和就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总量上看,劳动力的供应呈现减少趋势,劳动力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失衡已经成为我国就业市场的主要矛盾和突出表现。&&&&&&&&(1)从就业供应结构看,我国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供应主要为农民,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供给主要来源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农民工、职业院校毕业生和高等学校毕业生。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749万人,创下历史新高。此外,由于高校改革步伐相对滞后,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使得高校特别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2)从就业需求结构看,企业在大量引入机器人后,其生产流程和员工素质必然随之进行适应性调整。在产业层面,通过应用机器人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将有效带动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增加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也会相应地带动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构成必然出现向技术型移动的趋势,换言之,机器人的引入将使就业结构高端化。&&&&&& 3.外部因素:发达国家制造业回迁与产业升级&&&&&& 随着“机器换人”的大规模应用,劳动力成本的重要性日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国外生产项目迁回发达国家。据波士顿咨询集团预计,在诸如运输、电脑、金属制品和机械制造等领域,美国有10%-30%的产品从中国进口,而到2020年这些产品全部可以在美国本土制造,使美国出口总值每年增加200亿-550亿美元。目前,从全球范围看,机器人的普及没有减少人类劳动者的岗位数量,但确实挤压了中低技能水平工人的就业空间,而新创造的岗位又是这些工人不能胜任的。应用机器人并不能提高每个人的福祉,如何解决这部分工人的就业是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国家和地区必须解决的问题。确保我国就业平稳有序的对策建议&&&&&& 在我国,“机器换人”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短期看,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尤其是“机器换人”的大规模应用不可避免地会对某些地区、某些产业以及特定人群就业产生不利影响;长期看,相对于总量供需失衡问题,我国就业市场的结构性失衡问题更为突出。在确保我国就业平稳有序的对策上,应从短期的优化劳动力需求和长期的改善劳动力供给两侧精准发力[6]。&&&&&&&1.短期政策:加快劳动力需求侧调整,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新兴业态。要继续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就业比重。随着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的潜力爆发,众多就业岗位将被创造出来。&&&&&& 2.长期政策:改善供给侧有效供给,提升劳动力素质&&&&&& 改善劳动力有效供给,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既可以有效化解供给侧改革对就业结构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解决当前就业结构性矛盾和人口老龄化的根本举措。目前,企业面临更多的是因人才结构不匹配导致的“用工荒”。供给侧改革,尤其是“机器换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产业动能转换和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和层次得到有效提升,其对劳动者专业结构需求也发生了较大改变。因此,建议高校根据当前及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学科门类和专业布局,加快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同时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高供需匹配效率。技能培训不论对于个人就业还是整个社会进步都具有较大的正外部性,因此政府要调整和完善现行就业培训政策,着重提高培训质量,支持转岗和未来社会所需新技能的再就业培训,实现就业培训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综合来看,在短期内,机器人可能会抢走一些工作机会,但从长期和全局来看,机器人不但不会抢走工作机会,反而还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未来,在机器人面前,人仍将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而未来的世界也将是人与机器人协作创造的世界。■参考文献[1]张红霞. 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电子世界,2013,(6).[2]梁栋. 机器换人 喜忧参半. 上海信息化,2016,(7).[3]马丁·福特. 机器人时代. 中信出版社,2015,(6).[4]吴敏慧. “机器换人”对台州制造业的影响探究. 统计科学与实践,2016,(7).[5]工业和信息化部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年)》的通知.http://www.miit.gov.cn/n50/n46362/content.html[6]薄文广. 供给侧改革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国情国力,2016,(8).(作者单位:中国信息报社)您的阅读与传播,是对工科君最好的支持!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州农信社威胁因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