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村里做个办加工厂需要什么手续,带动一方经济,我需要给上面提供什么手续?

过一节的趋势始终未变。
&&&&一、 竹产业基本情况
&&&&1、资源概况
&&&&安吉县是浙江省十个重点林区县之一,是中国著名的竹乡,被称为"中国竹都"。全县总面积1886平方公里,林地面积为197.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70%,植被覆盖率75%;全县竹林面积为100.5万亩(毛竹78万亩,小杂竹22.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51%,毛竹总蓄积量为1.35亿株,年采伐商品毛竹2500万支,小杂竹8.3万吨。竹子是可再生资源,一次种植,永续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
&&&&2、产业概况
&&&&2004年全县竹产业产值达46亿元,增加税收约1.5亿元,占财政收入的近20 %;为山区竹农增收9亿元(仅资源和劳务),山区农民人均竹业收入约2368 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8%。竹产业解决就业岗位四万多个。
&&&&一产,已培育毛竹高效林(度亩收入2000元以上)15万亩,开发毛竹冬笋12.8万亩,竹笋两用林20万亩,低产竹林改造25万亩。竹林的经营培育已告别传统原始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2004年,全县竹资源产值达4.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30%。
&&&&二产,全县现有竹制品加工厂家1600余家,年加工竹材5500万根(其中从县外、省外调入3000万根),加工鲜笋3.5万吨,加工笋竹产品7大系列1000余种;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3家,产值20亿元,从业9000多人。2004年笋竹加工产值达41.5亿元,出口创汇达8亿元。现安吉笋竹产品行销国内外,深受市场欢迎。
&&&&三产,以竹子、竹海、竹文化为特色的竹乡旅游很受人们的欢迎,已建成主要景区10个,生态游、农家乐几乎遍布所有竹产区。2004年共接待游客260万人次,旅游收入7.4亿元、门票收入2608万元。
&&&&在经济社会发展上,我县紧紧围绕"竹"字做文章,走出一条以资源为依托,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全面发展竹产业的新路子。先后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县"、"全国森林经营示范县"、"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全国林业科技工作先进县"、"中国毛竹之乡"、"省竹产业建设先进县"、"中国社会林业工程科技示范单位(县)"等荣誉称号。
&&&&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吴邦国、温家宝、宋平、邹家华、乔石、陈慕华等也先后视察安吉竹产业。1996年11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还为安吉题词--"中国竹乡"。
&&&&二、竹产业发展历程
&&&&安吉竹产业起步早、发展过程长、成效也十分明显。总体上说,安吉竹林丰产培育开始于50年代的全国林业先进集体---双一村的毛竹丰产八项技术措施,至65年全县已基本劈清荒芜竹林,70年代中后期以培育大毛竹为主的丰产培育措施得到了较广泛的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安吉竹产业的上规模、大发展主要得益于以下三次跨越:
&&&&(一)精心培育竹林资源,竹林质量和产量总体提高。
&&&&第一次跨越是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后期,改革开放以后,全县立足山区发展、做好竹文章,开展了以毛竹低产林改造和笋竹两用林建设为主要目标的竹资源培育开发活动。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发展"优高"竹业的思路,成立了"县竹笋资源开发办公室",具体规划、部署全县竹子生产的发展,积极推广"毛竹低产林改造技术"、"毛竹笋竹两用林培育技术"等实用技术,开展群众性的科技育竹活动。同时,还实施了竹子开发经济补助和贷款贴息优扶政策,鼓励发展竹子生产,调动竹农培育竹林的积极性。至1989年全县共投入竹类资源开发资金4000余万元,投工100多万工,建成毛竹丰产林和笋竹两用林6万余亩,改造低产竹林23.6万亩,竹林面积增加约8万亩,毛竹总立竹蓄积达到1.12亿支;商品毛竹年产量从1978年的750万株增加到1350万株,增长80%,鲜笋年产量从1万吨增加到2万吨。竹资源总量有了大的扩张,质量有了整体提高。
&&&&(二)大力开展科技兴竹,努力扩大竹加工,着力提高竹业综合效益。
&&&&第二次跨越是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们开展了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技全面提高竹林经济效益,发展加工业提高竹林经营综合效益为目标的竹产业化运动。
&&&&1.建立各级科技兴竹示范体系。省、市、县、乡、村都建立了各种形式的科技兴竹示范点。各级林业科研单位、院校都在我县建有竹子丰产示范基地和科技样板林;省领导在安吉建有毛竹丰产示范林,每年植树节到安吉参加义务植树种竹活动;省林业厅厅长也在安吉建立了1200亩的毛竹丰产和毛竹低产林改造示范基地,已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同时,还建立了县领导毛竹丰产示范林6处,计1.2万亩。全县长期来保持着科技兴竹示范村12个,建有省、县级竹子丰产科技示范户100多户。
&&&&2.开展群众性竹子丰产高效竞赛活动。全县有35个产竹村参加,通过比投入、比规模、比科学管理、比经济效益,比出了一批毛竹经营先进村。还开展了"111高效竹林培育工程"(即每村挑选10户、每户10亩竹山、每亩产值达千元)。通过科技的应用和一系列高效竞赛活动,竹农经营竹林的热情高涨,涌现出了一大批投入高、效益好的示范户,提高了竹林的整体经营水平。
&&&&3.加快发展竹加工业。针对竹林集约经营后笋竹产量的大幅提高,原竹生产附加值小、效益低、农民增收少以及出现的"卖竹难、卖笋难"的情况,县委县政府积极拓展思路,出台优扶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实施了以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笋竹加工业为主要内容的外向带动战略。期间,先后从日本、台湾、香港、美国等地引进以生产竹凉席、竹胶板、清汁笋等外资笋竹加工企业10多家,从技术、设备、管理、产品、市场等方面,全面带动了全县笋竹加工业的发展。一批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土专家", 自办加工企业,率先在洋设备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安吉特点的竹制品生产成套设备,既模仿外商生产竹制品,又开发出一系列笋竹新产品,并逐渐在全县形成竹加工业规模。
&&&&至1996年,全县竹加工业产值已经有7.1亿元,加工用竹1500万根,出口创汇3100万元,而且还形成了许多竹子加工专业村。如:港口乡霞泉村,1996年全村530户农户中有60%从事竹凉席加工,年产竹席2000余万条,较大企业有70多家。村里从织席机、包边机、纱布机、拉丝机、压席机样样齐全,从原竹到一床精美凉席的整套加工流程不用出村就能完成,产品还销往日本、韩国,形成了竹席加工专业村。
&&&&(三)立足资源培育,发展二、三产业,全面提升竹子产业化水平。
&&&&第三次跨越是"九五"期间,这一时期安吉竹产业迅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把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覆盖、提高综合效益和增加竹农收入为主要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竹产业产值从亿元增加到了2001年的27.4亿元,增加了近4倍。"十五"以来,竹产业更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还带动了相关产业(如机械制造、交通运输、编纺织等等)的发展。
&&&&1.加大政策扶持和科技创新力度。1996年,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竹类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安吉县竹子发展规划》、《安吉县冬笋开发规划》及鼓励发展效益林业、特色产业方面等的一系列文件,积极鼓励群众及各界人士开展种竹造林、科学育竹、竹林综合开发等,并给予经济扶助,从政策上为竹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同时,县政府对科技兴竹实行目标责任管理,纳入乡镇和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在竹林山林承包责任制完善工作中,实施了"动钱不动山"的利润再分配办法,进一步稳定和调动了竹农再投入、再发展的生产积极性。
&&&&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竹子科学研究和竹子新成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九五期间,全县竹类研究及推广应用方面,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6项,厅、市、县级成果奖24项,成果推广率80%以上,成果覆盖率60%以上;县财政安排科技兴竹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科技事业费300多万元;对竹加工企业,实行提取科技开发费用税前列支的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20余家规模型笋、竹加工企业还投资5800万元,参与竹子资源开发培育,建立竹子原料基地达20万亩,形成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竹产业发展模式。农户对竹产业发展充满信心,每年农户的自行投入达2000万元以上。
&&&&"九五"以来,全县累计完成种竹造林8万余亩,低产林改造15万亩,开发毛竹冬(鞭)笋面积12.5万亩,冬笋年产量达6250吨。每亩产值超千元的毛竹丰产林已占全县毛竹林的20%,全县竹林面积达到100万亩,毛竹立竹蓄积量达到1.35亿株。
&&&&2.实施龙头带动、产业引导战略。近年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坚持走扶优扶强的路子,培育了永裕、雪强、欣远、雅风、东光、圣氏等一大批竹业龙头企业,带动了整个竹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4年规模以上竹业龙头企业已达113家,产值20亿元,从业9000余人,其中年产笋制品2.5万吨(其中1万吨出口国外)。而且,产品不断丰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国际和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全县还形成了竹凉席、工艺扇、竹扫帚、竹笋、竹鞭制品及竹编工艺品等10多个专业加工村。
&&&&同时,政府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调整产品结构,引导竹产业发展方向和结构。如鼓励企业生产无公害、绿色笋竹制品(东光公司的笋制品、雅风公司的重竹地板、永裕公司的竹复合地板等等),发展传统特色竹产品(鄣吴镇的传统制扇工艺,年产各类工艺扇300多万把,年产值3000余万元;竹鞭工艺品,年产值数千万元;春辉公司的竹工艺品等),开发竹子生物化学利用(圣氏生物制品公司的"竹叶黄酮"和天然食品添加剂--竹叶抗氧化物;浙江林学院与安吉县联合开发的竹子生物肥料和农药--AB液等),扩大竹工机械产业规模(德迈、响铃、灵峰等公司的竹工机械研发能力不断提高)。
&&&&安吉竹加工企业还在全国建立了500多个营销网点,产生了2500多个营销大户。据估计,目前安吉有3000多人活跃在国内各竹产区(以江西、福建、安徽、湖南等最多)开发竹林资源、开办竹子加工厂,带动了全国竹产区竹产业的发展。
&&&&3.延伸竹产业链,发展第三产业。96年以来,我们充分利用安吉独特的生态环境和迷人的竹海风景及底蕴深厚的竹文化,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1996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以竹子为特色,建立了"安吉竹乡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为180平方公里。建设完善了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的"竹子博览园"和藏品丰富的中国竹子博物馆。还建成了龙王山自然保护区--"黄浦江源"、灵峰山森林公园、中国大竹海、开荒坪抽水蓄能电站、藏龙百瀑、中南百草园等具有竹乡特色的景区景点。动人、自然的竹乡山村景色,秀丽的竹海风光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批游客。我县森林旅游每年以40%以上的速度发展,到2004年接待游客达26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7.4亿元,门票收入2608万元。
&&&&森林旅游业发展还带动了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农家乐的发展。目前,竹乡农家乐已经遍布全县竹产区,对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三. 发展竹产业的体会
&&&&竹资源的可持续生产决定了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产业特性,竹子生产的全竹利用、全过程利用又决定了竹产业的循环经济特性,所以,发展竹产业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安吉的生态立县战略,也符合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样的目标。
&&&&竹产业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我们的深刻体会是:要精心培育一产、大力发展二产、积极开发三产,实施一、二、三产联动,互相促进,推动整个竹产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1、 保持竹资源的基础地位,努力提高竹资源总量和质量。
&&&&项目 85 04
&&&&立竹量亿株 1.10 1.12 1.31 1.35
&&&&年产商品毛竹(万支) 750 80
&&&&笋产量万吨 1 2 2.5 3.5 4
&&&&毛竹价格元/担 12 25 35
&&&&一产产值亿元) 1.84 3.06 4.5
&&&&(1) 扶持竹资源发展的政策始终不变。山林承包经营制政策的实施和完善,极大地提高了竹农发展竹子的生产积极性(1984第一轮、2001延包30年)。经济补助政策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竹林投入的不足(91年后--高效林50-100元、笋竹两用林50元、低改30元、栽竹80-100元;现-科技园区基础设施10万元、120元,良种基地200元,林道5000元/公里);贴息贷款等。85年以来,政府以各种形式投入竹子开发近2亿元
&&&&(2) 坚持科技兴竹的道路始终不变。我们与亚林所、省林科院、林学院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毛竹丰产栽培技术、低产林改造技术、毛竹周年采伐技术等等一大批实用丰产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3) 开展示范推广的决心始终不动摇。我们开展了各级领导、科技人员、村户等丰产示范推广活动,组织了"比投入、规模、科学管理、效益等"的丰产竞赛活动(如"111"毛竹丰产工程:每村10户,每户10亩,每亩1000元)。我们还建立了毛竹现代科技示范园区等一批现代化的丰产示范基地。
&&&&2、 牢固树立工业带动思想,大力发展竹加工业。
&&&&项目 91 99 04
&&&&产值(亿元) 635 0.75 3.00 4.90 7.10 17.00 27.40 36.10 41.00
&&&&加工用竹(万根) 150 800 00 00
&&&&出口创汇(美元) 800万 1100万 1560万 3100万 5000万 7110万 8850万 1.15亿
&&&&企业数量(家) 135 450 00
&&&&(1) 积极招商引资,拓展竹加工业。通过招商引资,1990年3家台资竹加工业企业的进驻,当年加工用竹就达300多万根,创汇160万美元,竹加工业开始起步。
&&&&(2) 实施技术革新,推动产业大发展。通过技术革新,竹加工业全面开始了由手工生产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转型,由单一种类向多种类大批量生产转化,由简单利用向综合、精深加工利用发展,产业升级换代加快,整个竹产业不断向纵深发展。
&&&&(3) 扶优扶强,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竞争,规模企业不断涌现,产业整体竞争力不断增强。
&&&&(4) 鼓励向外拓展,扩大产业覆盖。安吉竹产业的发展已经影响了全国所有竹产区,目前估计有3000余人在外县外省建原料基地和兴办半成品加工企业。本县企业利用外地原料2004年达3000万根以上。
&&&&3、 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竹乡特色,积极开发第三产业。
&&&&项目 98 02
&&&&游客人数(万人) 0.9 15 40 102 140 200.6 202.3 260.5
&&&&旅游收入(亿元) 0.1 0.15 0.68 1.99 3.1 4.92 5.44 7.4
&&&&门票收入(万元)
&&&&我们总的思路是:围绕竹乡特色,服务农村发展,打响生态品牌,建设精品景区,面向长江三角。
&&&&安吉竹产业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相信会为安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群众增收和全国竹业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 【】 【】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新华社和新华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新华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华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新华网联系。您现在的位置:&&
安徽歙县:购机补贴带动一方经济
&& “真得没想到政府能给我这么大的扶持,我一定要将厂办好、壮大,带领更多的农村姐妹们共同致富”,安徽歙县三阳乡竹铺村一位四十多岁、精明能干的农村致富女能人洪爱娟动情地说。&&& 今年,县农机局对洪爱娟这样的农副产品加工大户给予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扶持,有力地促进了山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洪爱娟创办的山核桃加工厂已于9月份正式投产,其产品味道独特,品种多样,已销往各大城市。同时吸收了十余名农村妇女在厂务工,带活了一方经济。 &&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联系邮箱: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农机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农机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农机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时维九月,&三秋&如期而至,又一个农忙时节到来自己想在村里开一个农产品加工厂,主要加工山楂片,山楂糕一类的东西,大致需要引进什么设备。_百度知道歙县许村家门口办茶厂带动一方农民致富_歙县云网-爱微帮
&& &&& 歙县许村家门口办茶厂带动一方农民致富
&&点击上面 & &关注看更多...& &近年来,歙县许村大力发展茶叶产业,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种植茶叶,走上脱贫致富之路,而在涌现的茶农中,大多数村民是靠卖茶草,问题也随之而来,村民的鲜叶采回家如果没人收购,就卖不了钱了,许村镇外号“癞痢文”同妻子春仙就开办了茶叶加工厂,帮许村茶农解决了这一问题。许村眼下正值夏茶采摘,连日来,在癞痢文春仙的茶厂里,每天陆续有村民将采摘的茶叶送来称重,大大提高了茶农的经济收入,在许村像这样的茶叶加工厂还有很多有 高阳村杨永辉茶叶加工厂、许村粮站许秋阳茶叶加工厂、豆腐红茶叶加工厂、金良茶叶加工厂、打锡茶叶加工厂、等等……有了这些茶叶加工厂收购茶叶茶农们卖茶时很是热闹,因为许村茶叶加工厂制作的茶叶是原生态的,收入还不错,利用许村丰富的茶叶资源和良好的茶叶品质的大好优势,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率,把许村的原生态茶叶这一优质品牌走出。作者 流浪艺人微信文章不过瘾?朋友圈刷腻了?点击左下角下载“黄山云网”APP,和150万黄山人一起玩转黄山!&
点击展开全文
悄悄告诉你
更多同类文章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
可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还可知道有多少人阅读过此篇文章哦
关注黄山云网、了解徽州特产、企业、商家、信息。主要运营歙县本地O2O商家,本地新闻、招聘求职、便民服务、DM报纸等等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进入
删除,或发送邮件到 bang@ 联系我们,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丽水农业信息网
当前位置是: >>
龙泉金观音茶5年内成长为亿元级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来源:龙泉市政府门户网&&&
入库时间:
&&& “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者,唯茶是也。”“龙泉金观音”,不止“牵众生之口”,更以“一叶之轻”舞起了种茶、采茶、制茶、售茶等产值以亿元计的产业一条龙,为龙泉市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作了一次美丽的绽放。从2007年申请注册公用商标“龙泉金观音”至今,不过短短5年时间,“龙泉金观音”年产值实现了从零到1亿元的突破,并以“乌龙茶五朵金花”之一、“龙泉第三宝”等美名享誉国内。龙泉人也从金观音快速的发展中尝到了甜头。
金观音& 香飘千万里
&&& 走进兰巨乡官浦村,一垄垄青绿滴翠的茶树遍布山前屋后,茶叶加工厂房传出阵阵茶香。&&& 福建茶叶收购商吴政文,今年第二次来到了官浦村。每次到官浦,吴政文都要收购500多公斤的金观音鲜叶。想到将这些茶叶运回去加工,可以带来丰厚利润,吴政文脸上挂着难以掩饰的兴奋。&&& “龙泉的金观音茶苗最初还是从福建引进的,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质量上乘的龙泉金观音茶叶让吴政文感叹不已。&&& 像吴政文一样来龙泉市收购茶青的福建茶商不少。他说,这两年,不少武夷山、浦城、松溪、政和等几个县市的茶商都慕名来龙泉采购茶叶,而且采购量不少。&&& 福建,向来以生产乌龙茶著称,“龙泉金观音”能受到福建茶商的青睐,这不能不让龙泉人感到自豪。&&& 2006年,浙江金福茶业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合作研制出质量上乘的金观音茶产品至今,不过短短5年时间。5年来,“龙泉金观音”茶产品以独具“香、活、甘、醇”特色,赢得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这只比绿茶更香更醇的茶,让习惯于饮用绿茶的江浙沪人在品鉴后,无不爱不释手。&&& 如今,“龙泉金观音”早已香飘大江南北,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一只响当当的乌龙茶名品,被业界称为乌龙茶系列继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潮州凤凰单枞、台湾乌龙茶之后的第五朵金花。“龙泉金观音”茶,也成为龙泉继龙泉宝剑、龙泉青瓷之后的“第三宝”。&&& 龙泉市产茶历史悠久,在三国时就有产茶记载,但过去只产绿茶,且发展不快。2004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只有1.76万亩,年产值仅1400万元。200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该市连续出台茶产业扶持政策,安排专项资金对茶叶基地、加工、标准化、品牌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茶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是金观音茶苗的引进,开辟了龙泉茶叶历史的新篇章。&&& 谁也没有想到,短短5年时间,“龙泉金观音”从无到有,产值从零到1亿元,改写了龙泉茶产业难以做大的历史。如今,全市有“龙泉金观音”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金观音”专业村3个,标准化加工厂30家。2011年,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4万亩,总产量1480吨,总产值1.5亿元,其中龙泉“金观音”等特色茶叶面积1.5万亩,产量达到了400吨,产值占了全市茶叶总产值的三分之二。
茶企业 市场竞风流
&&& “龙泉金观音”是全市金观音茶叶的一个公用品牌。这个品牌促进了龙泉特色茶的兴起,也促进一批茶叶企业的崛起。茶叶龙头企业的崛起,又进一步打响了“龙泉金观音”品牌。&&& 说到“龙泉金观音”,浙江金福茶业有限公司功不可没。2004年,金福公司就从福建省茶科所引入金观音良种茶苗,建立了全市首个金观音茶叶基地,在龙泉乃至浙江这块土地上首次成功栽培金观音。2006年,该公司以浙江大学茶学系等科研院校为技术依托,经过反复的工艺优化试验,研制出了金观音茶产品。当年,“龙泉金观音”茶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新产品鉴定,成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第一只乌龙茶新产品。&&& 市委、市政府领导在兴奋之余,也多了一份思考。&&& 那时候,全国茶叶市场竞争激烈,远有西湖龙井、云南普洱、福建铁观音,近有景宁惠明、松阳银猴等,省内外强势茶叶品牌层出不穷。&&& 金观音茶何去何从?政府是简单地将这一产业交给“市场”,任茶商茶农在风浪中搏击,还是发挥作用,护航把舵,促使茶产业发展壮大?在抉择中,市委、市政府选择了后者。市委、市政府意识到,只有实施统一的品牌、统一的宣传,才能将其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新产业,覆盖面和受益面才会更广。&&& 2007年,龙泉市成立茶叶产业协会,协调、组织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接着,以协会名义,设计出特色鲜明的“龙泉金观音”图标和精美的包装,并申请注册了公用商标“龙泉金观音”。&&& 浙江金福茶业有限公司在其它茶企业刚刚步入金观音茶叶领域之时,又捷足先登,利用“金观音”茶树良种“绿、乌”兼制这一优异性状,春茶早期制作名优绿茶,春茶后期及夏秋茶制作乌龙茶、红茶。&&& 这一生产模式,充分利用了制绿茶以细嫩原料为优,而制乌龙茶、红茶以相对粗老的成熟叶为佳,绿茶以春茶品质最好,而乌龙茶以秋茶质量最优的特点,延长了高档茶叶的生产季节,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茶园的生产效率。&&& 金福茶业董事长金必福说,按此模式,“金观音”亩均产值高达1.5万元以上,而普通绿茶亩产值5000元就算不错了。&&& 在政策的引导和高效益的带动下,全市一批龙头茶叶企业迅速加入特色茶产业发展当中。阳光、顶峰、五龙山、披云食品、畲乡生态农业等茶叶龙头企业,凭借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成为全市特色茶产业的主力军。&&& 龙泉市借此东风,强化企业的科技示范和产业带动效应,先后成立了21家茶叶专业合作社,形成了“产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有效推进了“龙泉金观音”茶产业的发展。&&& 去年,福建坦洋工夫集团“金观音科技文化创业园”项目的引进,无疑又让人们对“龙泉金观音”的明天更多了一份期待。
众茶农& 乐业奔小康
&&& 兰巨乡官浦村的村民是 “龙泉金观音”崛起过程中最早的一批受益者。&&& 官浦村曾是兰巨乡13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之一,耕地以山垄田为主,引水不便,粮食产量低。2005年,全村80%以上的耕地抛荒。正当村两委为如何走出村经济发展的窘境而发愁时,“龙泉金观音”出现了,这令官浦村看到了希望。&&& 该村党支部书记张小平说,官浦村位于凤阳山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多,种植其它农作物往往会遭其破坏,而唯独茶叶不受影响,于是村两委就动员村民们种植金观音茶叶。&&& 如今,官浦村已有80%以上的农户在种植茶叶,种植面积达到了900多亩,昔日的荒山荒田都成了满目翠色的茶山茶园。&&& 项海根是该村第一批种植茶叶的农民。今年,他家的茶叶面积达到了8亩多,每亩一季的效益就达到3000多元,年收入有5万多元。村民张建平不仅自己种植茶叶,还办起了一个小型的茶叶加工厂,年收入达到8万多元。&&& 据兰巨乡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今年官浦村的金观音茶青收入已达到100余万元,平均亩收入达到3000多元,高的每亩8000多元。&&& “龙泉金观音”的兴起,也让更多的农村妇女实现了就业。&&& 在金福茶园,绿油油的茶树连绵不绝,63岁的李美华腰间系着竹篓,正全神贯注地弯腰采茶。李美华是查田镇坑源底村人,她说,她每年都来这儿采茶,一天下来有近百元的收入。&&& 孟芝也是茶园的老工人了,7年来,每到采茶季节,她都会被接到茶园成为一名采茶工。“年龄大了,也没什么其它合适的活干,采茶谁都会,赚点养老钱。” 老人边采边说。&&& 茶园里,众多采茶工人在忙碌着。金必福说,他的茶园里有来自道太、安仁、兰巨、龙南、查田等各乡镇(街道)的妇女200多人,最忙的时候达到260多人,每年发放的采茶工资就达100多万元。&&& 采茶时节,采茶工成了“宝”。各茶叶企业甚至种植大户都会抢着去各地接采茶工,一些企业以包吃包住等优越条件吸引采茶工人。&&& 碧绿的茶叶不仅装扮了龙泉的山山水水,更致富了一方百姓,成了群众奔小康的“绿色银行”。今年,全市茶产业的目标早已确定,那就是总产值突破2亿元,并以龙泉茶文化研究会为平台,扩大龙泉“茶文化之乡”的影响力,促进茶产业、茶经济、茶旅游、茶文化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相信,不久以后,“龙泉金观音”必将为打造“活力龙 幸福泉”添加更为靓丽的色彩。
责任编辑:王 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加工厂需要什么手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