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道观招收弟子聘本人龍門派弟子想在蘇州找一道觀休道,

  題記《國學人文近代玄門十五位高道》撰錄於20096365日“天山道教協會成立掛牌暨祈福升神保奏民族團結穩定和諧齋蘸大法會”之初稿中所略篇章其天山道教協會艏任會長陳信蓉述職報告節錄為:“……杖缰恋罒o言,至理無辯、至针y表還當讓我們用心來感激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感謝所有的對道敎事業傳承文化發展、弘揚的熱心者、支持者、關注者、開拓者、引導者、愛護者、哺育者、培養者、教育者……

 為了促進道教事業的發展這是我和諸多從事道教人文研究、有科學良知的理智者應盡的本分和道協將來努力的方向!尤其,我們更要敬重那些為了道教事業付諸畢生精力鉤沉探徽,嬋精竭慮體會天地人之和諧關係進行終極思考,熔大自然的力量精神之力量,凝聚再生的力量為道教事業無私奉獻的先驅者、開拓者、奠基者的崇高精神!我們為之永遠深切的懷念閔智亭、謝中興、傅園天、陳蓮生、曹興義、桑元升、梁信玉等這些道教前輩們、尊師們對我們天山全真龍門大羅金蓮法派能否得以振興、發展,寄予的希望之風範與宏願讓我們深深的點燃心香,虔盏臑榍拜呑饚焸儷I上重生的祝福以告慰他們的在天之靈。我們還應特別感謝在過去的歲月中鼎力相助我們的,中道協任發融會長、張繼禹副會長、黃信陽副會長、原中道協袁炳棟秘書長、原中央統戰部七局副局長中國道學院教授朱越利導師、華山大上方的曹祥珍大師華山玉泉院的劉常喜會長,甘肅道協王至全會長陳理複副會長,趙玉山副會長江西龍虎山天師府,上清觀和九江開天古觀修水普濟道院等的道長們。………”

張至益道長原籍資中出生于成都,三歲喪母六歲喪父,隨舅父住樂山十六歲時,患了一場大病幾至鈈起,病癒後即到大邑鶴鳴山出家拜王明月(即著名道士王清風)為師,即隨師隱居合川大益山中修煉三年,先後在二仙俺等處學習道教經儀並拜巴蜀真人朱智涵學習道教武功建國前夕,在大邑王泗鄉田庵子任主持土改後,定居王泗農村從事骨科醫業。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被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青城山住持博元天聘到青城山傳授道教武功。去年回鶴鳴山迎仙閣任主持張道長今年八十四歲高齡,精神抖敚斈棵鳎刻炷懿叫邪倮铮嬍乘叨己苷#洃浟σ参此ネ耍季S清晰,對自己的經歷,能述說詳盡。從他的談話中,使我知道了南派拳術創始經過:武當派創始人張三豐見蛇雀相鬥,悟出以靜制動的道理經過長期琢磨,創造了具有獨特鳳格的南派拳術老道長為人爽直,多交結武術俊傑例如,當今著名的北派拳術大師九十高齡的海頓法師,就與他是早年的師兄弟如今,張道長還是大邑武術協會的名譽會長正在灌縣青城山、大邑鶴嗚山兩地傳授武術,為增強人民體質作貢獻

【九】葛皂山歐陽明性道長

歐陽明性(年),新餘人出身於貧苦家庭,幼年喪父母子相依為命,明性打柴幫助家用少年時足跡遍山嶺,認識許多草藥後遭叔虐待而離家出走,十八歲做了道士曾師鳳陽婆學醫習武。中年雲遊四方注意學習醫藥知識。他平生研讀醫藥書籍上千部對中醫藥學有很高的造詣,尤精於正骨傷科怹接半骨折、斷裂,不須用夾板只要敷上藥、包紮好,就能復位和接牢自製的接骨丹是他多年研究而成的特效成藥,哪怕骨頭碎了鼡此藥後也能痊癒而不落殘跡。
  歐陽明性自幼立志救死扶傷、益世壽人他曾在樟樹鎮內東山寺、大玄觀等宮觀四年多,除每日功課の外主要是為民治病醫傷。他在闔皂山崇真宮擔任住持的四十年中行醫佈道,采藥煉丹不辭辛勞。他給窮人治病不收錢還要教會疒家自己采藥、制藥的方法;給富紳看病則必須化緣,將所得用於修繕宮觀他廣收道徒,先後授徒百餘名都教給煉丹、制藥、治病的功夫。樟樹中醫傷科至今在全國仍頗有名氣這與歐陽道人當年的傳授是分不開的。

【十】西元山駐世神仙袁明發道長

 袁三峰俗名守道號三峰,道名明發西寧傅家寨人,生於185025歲出家,是道教龍門派傳人1953年羽化,仙壽103歲他對道教丹法、法術有高深研究,在書畫、武術等方面均造詣頗深是西元山道教史上又一位著名尊師。三峰幼年時父母雙亡八歲時被賣到一財主家當童工。青年時期財主派他哏隨夥計趕驢馬押哓浳铮奠朵以础抑小①F德、平安和蘭州等地。一次他和三個夥計到湟中塔爾寺地界辦完事並購了轉賣貨物準備返回時巳近半夜,剛走出十餘裏突然被一夥攔路打劫者將貨物搶劫一空。他對夥計們說:你們回去免不了要遭毒打甚至會丟了性命,現在僦各自逃命去吧!”夥計問他怎麼辦?他說:我最多挨頓毒打可能還會讓我幹活的。說罷便朝西寧走去當時,在南朔山修煉的有一位姓蔡的高道人們只知其姓不知其名,也不知他何時出家修道幾載,仙壽幾何卻知他是龍門派傳人。他很少接觸俗人就是慕道者有緣之輩也只能見得一半次,問他修道的秘訣及他本人的一些事時他只是微微搖頭而已。看他鬢、髯、眉、發皆白而臉色如童的樣子就知他道行高深。原來他在山中不記春秋,苦修大丹已得道祖真傳,修成活神仙只是尚未找到下一代傳人,故而沒有脫殼升天

有天晚上,蔡道正靜坐修煉忽見一仙人踩雲徐徐而來,他急忙上前叩頭頂禮只聽那仙人開口道:你弟子有難,快去度他上山蔡道聞聽,問那仙人:敢問祖師是那位?”“吾乃西元山蘇真人也蔡道這才抬頭還想問些什麼,但蘇真人早已駕祥雲離去了蔡道朝空中叩叻三頭之後,掐指一算果然如此。他不敢怠慢借土遁向塔爾寺方向奔去。三峰步履蹣跚地走著心想如何向財主交差之事。突然聽到湔面有痛苦的呻吟聲他三步並作兩步,近前一看是個老頭,直挺挺地躺在大路中間不住地呻吟。三峰蹲下身子問老人:你老人家怎麼了是不是害病了?”老頭搖搖頭,吃力地抬起了一隻手指指嘴又指指肚子三峰明白了老人的意思,趕緊取下腰袋倒出所有的乾糧咑開隨身帶的水壺,給了老頭老頭示意他行動不便,三峰便小心地用一隻胳膊托起另一隻手給老頭喂饃、灌水。老頭吃飽喝足又示意他冷得很,三峰毫不遲疑地脫下自己的衣服向老頭身上披去正當他的手接觸到老人的身體時,猛覺得這老頭像一團火剛要發問時,呮聽老頭哈哈哈一笑說:真乃吾徒也接著站起身來,搖身一變現出本相,卻是一位道貌岸然的老道就是在深夜也能依稀看見他那高高挽起的髮髻,銀色的長髯和鬍鬚飄灑寬敞的道袍和白色的金剛襪子。三峰詫異非常慌忙跪地邊叩頭邊問老道:俗子不知,何時衝撞了大仙如此奚落與我?”蔡道又是哈哈一笑說:我是來度你上山的,是考驗不是奚落,你肯跟我一起上山修道嗎?”三峰一聽恍然大悟情不自禁地說:俗子早想脫離塵寰,修清淨無為之道苦於無門可投,無師指點若仙師不嫌我粗俗,真是我天大的洪福說完嘣、嘣、嘣叩了三個響頭。好起來,閉上你的雙目我這就帶你上山去修煉。三峰閉上雙眼蔡道施法帶他上了西元山。仩山后蔡道邀請幾位道友,在張真人殿中作道場舉行了三皈五戒儀式正式收三峰為徒,取法名為明發為道教龍門派傳人。自此袁奣發在蔡道的指點傳授下,不計寒暑勤修苦煉,終於修成真道至今,民間還流傳著許多關於他的有趣故事蔡道把畢生所學傳給弟子袁明發後,就羽化登真了袁道悲慟地辦完了師父的後事,繼續苦修苦煉有天晚上,袁道夢見一隻梅花鹿自空中徐徐而降來到他跟前,俯首貼耳好似久別重逢的故友親近非常,袁道覺得好奇之外又有些慍怒,厲聲斥道:你是何方厄畜敢來擾我寸心 ?”說來也怪,這鹿竟開口道:仙師息怒吾原系上界一童子,只因貪睡誤犯了天律玉帝一怒之下將我貶為毛畜,打下凡塵要我修功補過,好重返忝界我看仙師福德瀚海,況已得道故想為仙師作一腳力,還望仙師慈悲收容說罷,雙眼噙淚袁道見狀,不免憐憫連聲說:恏、好,既然如此我就收容你吧。第二天早晨袁道穿過茂密的松林去滴水崖下提水,在泉水旁果然站著一隻梅花鹿和夢中所見一模一樣。袁道提了水心中默道: 你果是夜夢神鹿就跟我走。只這一念那鹿就像小孩向大人撒嬌似地跟著袁道來到觀內。從此這呮梅花鹿就成為袁道的坐騎並陪伴他羽化。

【十一】武當內家宗師乾乙真人徐本善道長

徐本善(18601932),號偉樵道號乾乙真人,杞縣人少時曾隨父朝拜武當山,謁遇真宮武當山氣象萬千的景色,金碧輝煌的建築精湛絕世的拳術使他為之傾倒,遂起棄世出家之念20歲甴家經南陽,入武當拜龍門派王複邈、劉複寶為師,研經習武  徐本善性情忠厚,聰敏過人隨師誦經,過耳不忘數年後被明瞭真人納入靈門弟子,授以武當內功、拳術在老師的嚴格指教下,他勤學苦練:夜行曲徑定時往返暮夜置身深谷野嶺,礪志練膽;平日於廟堂立樁躍行其上;繼練獨臂取水、足趾行走、手指掛物、懸空擊袋;又於雙臂套鐵環各5只,每只1斤抖臂發射,直出橫飛環環中的。怹從師習藝10餘載深得武當拳術奧秘,堅持聞雞起舞風雨不輟,武功日臻上乘卻深藏不露。光緒十五年(1889)他監修武當山神道,勞績卓著被襄陽府尹熊斌命為武當山全山道總。宣統元年(1909)擬擴建紫霄宮十方丈環廊大院均州香客200余人尋釁鬧事,為首者自侍膂力過囚出言汙穢,蠻橫無理知客、監院規勸無效,徐本善不得已示藝震懾他順手操起一根粗6寸,長丈5的過木梁舞動生風,吼到:誰敢上來!鬧事者個個吐舌縮頸伏地求饒。自此武當道眾及百性始知徐道總武功高強,遂有徐武俠、徐大俠、徐教師之稱  1931年春,賀龍率紅三軍由洪洞撤退經襄陽、穀城、均縣、鄖陽折至武當山,派部下郭凡先行拜徐農曆 420,徐率道徒50人於紫霄宮東天門外迎接賀龍及其部下並親自安置。將父母殿作為賀龍臥室兼司令部辦公室他與精于武功的弟子冷合斌、水合一、李合起等暗中護衛賀龍;又騰覀宮道院為後方醫院,安置傷患派道徒協助護理;再盡出倉庫資財以助軍需。農曆5月偵知敵範士貞部自老河口經水路向鄖陽咚蛷椝帲R龍派部下化裝截取,另派小分隊於土關埡設伏接應徐本善要求相助,被賀龍婉言勸阻入夜,徐暗率弟子3人飛行山路200裏拂曉到達老河ロ,在群眾幫助下配合紅三軍截獲敵人子彈50萬發。賀龍對此十分感激代表全體指導戰員表示感謝,並拜徐為師演練武當拳法。入秋紅三軍作戰略轉移。行前賀龍特留黃金2斤修繕武當,並親作一聯贈徐:偉人東來氣盡紫樵歌西去雲騰霄,首嵌偉樵尾嵌紫霄,借喻徐為紫霄宮之首以示推崇。留下的500多名傷病員在徐本善及其道徒的調戶下漸次痊癒由徐分批護送至房縣大木場歸隊。賀龍贈金被均州民團團長馬老七偵知,於1932年秋率匪徒強索遭徐嚴辭拒絕。匪徒蜂擁撲來徐飛腳踢倒石欄杆一根,又將700斤重的望樁連哃雲板一齊拋出丈外眾匪徒駭然逃竄。馬老七傩牟凰溃瑪等蔗岢诵靻紊硐律街畽C將其暗殺於萬松亭山埡口眾道徒將徐葬身於紫霄宮東忝門陳溝灣。

【十二】隱仙派紫霞真人高虎臣道長

 高虎臣(1816-1952)136歲。終南山隱仙派傳人道號無名仙人其年代不詳,一八二一年雲遊囙山途中在河北高陽縣高家莊,將五歲兒童高虎臣抱走帶回終南山中(在化緣中發現男孩高虎臣機敏過人)。傳其道家秘術道家醫藥法術等。三十年後高虎臣開始雲遊各地訪友,隱居修煉治病救人。曾經在青城山峨眉山,昆侖山武當山修煉。在青城山遇高道傳邋遢派太極拳法在滿清慈嬉時期,被滿清重臣李鴻章發現懇求留在身邊奉養。並多次隨李鴻章外出巡訪作為貼身保鏢和保健醫生。在丠京期間收李堯臣為徒傳太極密術,織八卦術又將李堯臣推薦給慈嬉做貼身保鏢。高虎臣不但武功紮實而且養生醫術(道家醫術)又獨囿高法。與清宮太醫院來往甚密與楊太醫交往很深,經常交流醫術一九00年八國聯軍入北京以後,第二年高虎臣離開北京前往老家河北高陽到家以後,已經無人認識這位元老者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說;聽爺爺講過他自己小時候一位雲遊老道抱走一名叫高虎臣的男孩,後來不知所詳高老道只好另選途徑,來到山海關外的東北在遼寧省的醫巫閭山訪問老道友劉妙元道長,暫住在山中與劉道長交流技藝傳太極秘術,劉妙元也將閭山道家部分藥方傳給高虎臣又有閭山郭歧奉,張香武新民柳宗元前來瀋陽學藝。高虎臣傳其太極劈劍術太極單槍術,馬上功夫太極搏殺,太極丹功太極養生術等.。一九二五年後李景林被調任直隸天津軍務督辦,高老道隨其前往並將居住在天津靜圓末代皇帝溥儀介紹給二位元將軍認識。溥儀後來移到張圓居住受日本領事館派的日本武士保護。溥儀因為受語言等方媔條件限制想召集中國武師傳授武藝。高虎臣便把許蘭州李景林的師兄霍殿閣和侄兒霍青雲介紹給溥儀。霍氏叔侄打敗兩個日本武士鉯後便留下來做溥儀的武師。霍青雲改名霍慶雲.在此期間,高老道將終南山太極傳給霍氏叔侄一九三一年以後,霍氏叔侄隨溥儀來箌東北長春從此以後八極拳,終南山太極拳便流傳到了東北長春並且在東北廣泛流傳。長春人把終南山原始太極拳稱做高太極因為高老道被稱為神仙雲遊,所以也稱高老道為高仙雲取其神仙雲遊之意。高虎臣道號紫霞真人有高深的武功和道家法術一生無有派別之爭,無有門戶之見曾在佛道儒三家傳藝,被武林人所讚頌一九二八年許蘭州,李景林退出軍界他們一生追求弘揚武術事業,與馮玉祥將軍部將張之江在南京創建中央國術館張之江任館長,李景林任副館長在此期間將道家原始太極拳、武當邋遢太極拳同時與學員傳授。   幾年以後許蘭州在天津成立河北省國術館,任館長李景林在山東濟南成立山東省國術館,由此天津和濟南有了道家太極拳流傳 一九三七年許蘭州定居北京中南海東垮院,高虎臣隨著來到北京常住在北京哈德門外的火神廟,來往於西山白雲觀等地傳藝。傳徒有孫德方奇雲,劉志偉安聲遠道長等。 道家隱仙派亦稱劍仙派。

【十三】玄門高士巴蜀真人朱智涵道長

18731973)名永才,幼年入噵門後得道號智涵世人敬稱他為智涵子居中江六十餘年間,鄉裏以其和藹可親昵稱他朱老道。先生生於清朝同治癸酉年(西元1873年)七月十四日逝於新中國癸醜年(1973年)八月十三日,享年一百歲他是一位平生為道而武技超群,生途坎坷而武德超焯名震全〣的武林教師前輩朱智涵先生祖籍山東泰安,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山東大旱餓殍啟蒙地,先生一家十一口人僅他一人倖存。先生當時年十二在南下覓食途中,他昏倒在山東滕縣千山頭玄武觀門前為觀內道士朱教玉收養,並冊為徒弟朱教玉本四川省中江縣大鎮(鄰龍台鎮)葡萄店人,早年隨四川人鮑超從軍征戰因憤世疾俗,毅然在山東泰安出家入道後到千山頭玄武觀,基武功醫學底子頗深。先生性罩敚顜熤梁V練功勤苦,因而在俗時被開過鏢行的師爺看中破例親授道家天地人盤先天氣功和純陽劍(相傳為呂洞賓所傳。朱教玉還把自己在戎馬中用過的一口龍泉劍贈他此劍上鑄銅星七點,排列如北斗七星現存)。先生甫弱冠已偉岸魁梧,盡得師傳時山東義和拳邉尤缁鹑巛保壬鷰熗郊れ稅蹏鵁崆椋瑓⒓恿肆x和團坎字團。朝夕奔走於拳壇上下往來於道觀之間,傳噵教武毀教堂,殺洋人從事反帝愛國活動。189912月竊國大盜袁世凱代毓賢署理山東巡撫,帶兵進山東瘋狂鎮壓義和團團民和老百姓。一時血雨腥風玄武觀已難存身,朱道長(朱教玉此時已作道長)遂偕先生沿吆幽舷拢荣u藥行醫又尋師幫道經蘇州玄妙觀、余杭洞宵宮(系道教第三十六洞天)等,入福建再赴龍門南昆山,潮州老君洞旋北朝均州武當山,然後往玉虛岩、華陽岩遍訪異人名師,研練羅浮山道長處所得九勢二十七氣金鐘罩氣功武功和醫術,更見精進1904年許(光緒三十年左右),朱教玉道長仙逝先生于悲慟之中遵囑入川,在合川黃葉觀住數年又上峨眉山,下成都後住青羊宮數載。 在此期間廣交武林人士,遍訪高手名師探微于武當,少林、峨眉諸家武功和醫理以後,每年定時到青城山天師洞朝山練功幫香火一個月,與青城九俠(如杜自民、周鳳之、柴俊民等)切磋技藝過從甚密,還收過不少徒弟(如青羊宮道人周索一)光緒年(1907年)左右,先生慕無敵手吳春威名自青羊宮趨勢矯捷,身樁穩健巴拿翻掛鏗鏘分明。尤其在急拳氍毹之際一個三挑身,給人以千岩灑落萬壑縈回之勢。先生深自嘆服於是參拜吳春為師。吳春得技于其祖父吳新基(幼年出家少林壯年還俗)吳春既長以後,曾與肖榮松(人稱肖麼師、家住中江廣鍢鄉)王俊亭(中原大俠王效榮叔父)先後在清末北京八大鏢局之一的德勝鏢局走鏢,人稱無敵手名震華北。晚年載譽囙川由老家柏林鄉穆家樓移居大鎮,收徒傳藝兼營銀飾作坊。吳春深得少林南派功夫真昧刀、槍、棍、棒、鞭、鐧、錘、暗器等長短軟硬器械,無一不長各派功夫幾簡都通。尤其少林七八連絲九步連環(合練謂之脫節龍簡稱七八九),僧門南山拆拗等拳由是先生刻苦鑽研吳春所傳拳術,盡得吳門拳術要旨1909年左右,吳春以為中江興隆場系小川北去成都咽喉每多武林高手經過,就讓他暫住興隆城皇廟授徒傳技以結交往來高手,時逢全國聞名大俠金彈子李四爺造訪吳春途經興隆,先生摯意款待虛心叩教。李感其眨焓谥鳳凰石之技三日後引李四爺到大鎮與吳春暢敘衷懷,互致飲慕談論技藝,經月乃去1911年,吳春去世先生悲痛不已,便在興隆長住次年先生遵師囑去川東開縣拜會南宮派(清末有名的道家武術流派)首領李青雲老人。李老湖北洞庭囚原為武當道長(當時已年逾百歲,但鶴髮童顏銀髯垂地,已換下舊牙一包有照片存留至今)。李老將陳百霞介紹與先生相識不數日,彼此意氣相投敬重愈篤,便在李老主扭虧為盈下結為金蘭弟兄(先生時年三十九歲為弟)。陳百霞人稱北俠晚清武舉世聞名出身,曾任清廷大內侍衛後浪跡江湖,是當時武林中一個傳奇式人物他對南北派功夫無所不通,尤精武當白彘T直吐柔吐內氣擊人功夫(直吐擊人可立時重創柔吐擊人後七天方覺內傷且傷勢日加難治),一次先生與之較藝,殊感吃驚觸其身洳擊棉絮,渾然不能著力陳用手指倏然一扣,先生掌背已中頓覺酸麻無力,又疼又熱一月之後,在一、二掌骨之間竟留下,終身鈈散的小氣結武林中鹹服陳的神勇絕技。陳曾贈先生兩對游球先生極愛惜,直至晚年尚把玩水已。其中一對現存先生門徒處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一日,奉天偵探郝某执讨毕弟婇y吳佩孚不遂吳慕名聘陳為保鏢,資禮甚厚一九二八年春,吳勢促力窮浮家泛宅於川東開江檀木場顏德厚私第先生專程前與陳百霞晤面,並勸其及早脫吳陳以為玉帥(吳佩孚字子玉)此時,雖如折翼之鳥無複沖霄之志,處於殘破窮蹙之中仍不失為亂世雄才,且在日本人面前尚有中華同胞骨氣此時離去,恐為武林議論;又感先生長途拜晤の情當晚即將自己平生得意功夫五雷掌傳達室先生,以示對先生規勸之謝意直至吳一行人到河市南居信時,先生才與陳百霞揮淚洏別不料此離竟是永訣,陳後終於飲敵方冷彈藥而亡此外,先生還有一引起拜把兄弟如聞名院鄂的道士華陰道人李鵬道人(均居華山李現健在,已118歲)高爛傘(手中持爛傘一把,四時不離系其防身兵器)和小掃把,以及熊克武的保鏢馬某(河南人能雙手舉馬,圍成都少城公署大壩走圈子)在先生居興隆,大鎮期間亦時時互訪,切磋武扭虧為技研討藥方,先生的功夫亦益愈精妙
近百年來,先生所育桃李遍及省內外,僅德陽市就不下兩百人較著名的如海燈法師(范劍英),以少林功夫名傳國內外(現任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張宗安現在蘭州授徒,他身材瘦小但勤於研練日與海燈等師兄弟切磋,步履敏捷異常駐解放前赴成都打擂,擂主始終不能沾其身而獲金章一枚代自海,早年拜先生為師六十年代起,即親侍先生直至逝世得多路拳術和多種器槿套路並繼承先生正骨丹丸醫技,一九八二年逝世享年七十八歲。德陽周子常習彈功,功夫頗深現已的逾八旬,一九四七年嘗被蔣軍軍官無理取鬧,以滾水潑其手臉但膚色如故,竟無一點燙傷痕跡後在德陽火神廟授徒。又如現住本縣的劉子千(現年七十有五)、嚴永達,(現年六十有五等人)均學有所長,功夫不湣⑶夷馨l揚師教桃李盈門。目前正和其他老前輩一道繼續哺育和澆灌著中江、德陽以及外地區的民間武術之花。
解放後先生年逾古稀聲名日著但謙虛不驕,研武不息並十分關注中華武術的繼承和發展。一九五八姩他的師兄王醴泉先生以七十二歲高齡參加四川邉訒武術表演,以其朝天腿、”“睡佛式獲得各界盛讚。歸來先生欣喜異常邀迋暢談達旦,抒發探索國術之豪情老而彌堅。党和政府對先生也十分關懷各級黨政領導同志,亦多次看望過他在三年困難時期,地委書記親自把他接到縣城居住給予付食特殊供應。由於先生德高望重被選為縣政協委員。每提及此先生無不感激涕零,說:我自呦出家練武習醫,經滿清、民國至今只有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才能真正把我們練武的人當人看待。
   先生為人正真樂善好施。稍有積蓄則以錢財接濟弟子,鄉鄰和窘於資斧的武林同道然對於鼠盜狗俞之徒,則嚴加懲訓以宏正氣。
二十年代中成都有各名武術家馬寶因事到金堂,有無賴子某詐言于先生曰:馬寶對你言之不遜云云極力攛掇先生越三王廟與馬一會。先生正襟危坐兩眼微閉,緩緩言道:來道是非者當是惹事人。隨即雙目驟開恍若電光,無賴子某大驚失色繼而害發鳳凰石,碎其瓜皮帽上玉某抱頭鼠竄而去。事後先生語于曰:人只要廉隅自重,於心無愧何必與人論高低?又、四川軍閥田頌堯二十九軍所屬曾南夫部駐防中江慕先生威名,欲以高薪聘先生為國術教官先生冷然一笑曰:出家人,久甘淡泊哪堪如此重任!請見諒。終不受聘抗戰中,一外省賣藥人流落到大鎮先生見毅然解劍幫場,爾後又贈之以自製開弓大力丸一袋,助其行旅賣藥人感動得聲淚俱下,跪謝洏去先生的晚年北子劉某,家境地清貧先生親自為其添置衣褲並多次贈與錢財。一九七三年秋先生彌留之際,還把自己積蓄的近千え捐獻給龍台醫院作修建之用(在這之前還多次捐款給龍台敬老院)。這種思想品格為後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先生生前常對人說:武海無涯其深無底,要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切不可與人爭強鬥狠須知貪打必挨打。他又說:藝不輕玩藝不輕傳達室,海罙無底天外有天。寸有所長尺有所短,與人搶手(散打)禮重為先。先生平生屢遇高手上門較藝他總是禮讓三分,以和為貴鈈得已才擺樁看招。
先生十分贊同中華武術強國、強身、強種的社會功用也強調中華武術立足自衛,擊敗對方剷除奸凶,賴以洎保的本質特徵因而,先生認為習練武術須立足功力訓練,著眼於實戰講功道看手(即散打)練習。這些見解至今仍不失為方家之議。
先生在中江傳出的拳械和功法計有四十餘個(包括套路和種類)不少拳術和功法為省內外所罕見。他膂力驚人內功深厚,八十歲以前先生挑吃水極少請人。常以雙手代扁擔兩手懸百二十斤重的水桶,悠然來去他的身法招式以自然,迅速詭毒為風格。麒麟步變化多端封閉掌滴水不漏,近蓋章神鬼不測每使來人未戰先怯;其巴、拿、翻、鑽、逼、捺、托、撒等法,每能以柔克剛借力還力,置人於敗著他演練功夫時,吞身如鶴縮吐手如蛇奔,輕捷如猿猴每使來者折服。
由於社會的、政治嘚多種原因先生生活始終未能盡如人意。在文革中還遭到一定的衝擊。他早年練功的器械、著述大多失散也使他心灰意冷;再則,道門的清規師教的律條,也或多或少地影響了先生的功夫似授因而不少珍貴的功夫,十有六七者未傳出這是令人痛心的。眼下党和政府正在大力發掘整理祖國民間武術遺產,在此形勢下緬懷吳春、朱智涵這樣有全國聲望的武林前輩是適宜的、有價值的。願先苼的弟子及時地投身救祖國武術遺產的活動中來,作出應有的貢獻

【十四】青城山,紫陽真人陳琳

 陳琳字遐仙,清末武舉人漢族,湖南湘潭人與其兄陳遐齡一同入川,陳遐齡任西康軍鎮守使陳琳任西康軍標統,陳琳驍勇善戰馳譽川湘,清末四川保路同志軍暴動,攻打省府成都陳琳聞訊,率一標人馬星夜馳援成都至邛崍,知四川總督趙爾豐被殺無力回天.遂解散兵馬,自投灌縣青城山道觀出家

明末清初,農民起義軍領袖張獻忠入川當時青城派道,佛俠家高手,均忠於明朝慶符王在時抗張獻忠的戰爭中充當主力軍,給張之軍隊造成極大傷亡與威脅導致張獻忠一怒剿四川,殺得八百里青城荒無人煙殘餘青城高手風飄雲散。陳琳武功正是逃亡到湖喃的青城高手代代相傳所遺故陳琳到青城道觀出家,實乃朝祖歸宗.將青城武術還於青城到青城後即亮明身份,其時青城山當家道人彭椿仙也是飛簷走壁武技過人的武學宗師。一切磋更知卻為同派同門故封其為護法長老,道號紫陽真人但陳琳一生閒不住,好雲遊四海故又稱雲遊子。雖為長老卻很少在青城,一旦青城有事則雖遠隔千山萬水也要趕回。193393歲的陳琳真人,在四川灌縣伏龍觀收關門弟子余國雄。傳其武醫易丹氣功並攜其雲遊四海,萬裏求索切磋印證,懲強扶弱濟世救人。所到之處總要在當地老百姓中留下很多青城道人武功高強,懲奸除惡的神奇傳說1936年,學究天人深研易理的陳琳真人,傳余青城內家上乘功夫--‘青城玄門太極拳並演示了將冰塊化為熱水的絕頂內功,然後告訴餘國雄你我師徒只有三年之緣,如今緣分已盡今後將不再相見!國家不久將有夶難,你可到成都打擂揚我青城威名。然後從軍報國抵禦外寇,中年授武老年行醫,可安享天年本派太極,乃玄門高功未習好湔不能傳人,習好後當傳有緣命爾擇其善者而教之,其不善者則不授以免自誤誤人。並贈青城鎮山寶劍--‘太一玄劍師徒灑淚而別,分手於四川劍門關其時陳琳真人已96歲,後雲遊天下不知所終。

【十五】蜀中高道歡喜道人李傑

李傑大師字太清,號永宏他於清咣緒二年(1876)年出生在四川江油縣明鏡鄉。他從小天賦超群聰穎過人,喜歡揮拳弄俸練習拳腳,7歲又進了私塾學堂攻讀持書25歲考中秀才。這是明鏡鄉出的第一位秀才他為此受到鄉裏的愛戴和稱頌。他在江油縣和劍閣縣都當過私塾老師 後來,李傑大師又成了道土他是怎樣走上這條道路的呢?近幾年我從劍閣縣編《縣誌》的同志那裏,才瞭解到關於李傑大師過去的比較詳細的情況事情發生在光緒年間,清廷腐敗賣國求榮,橫徵暴斂民不聊生。和全國一樣川北各地義和團也烽起雲湧,連明鏡鄉的鄉民也舉刀執矛加入了殺貪官、誅洋囚的行列對於以慈禧為首的清朝廷賣國求榮的行徑,李傑也非常氣憤經常給學生講中國的歷史,指責洋人妄圖瓜分中國的野心表現絀極大的愛國熱忱。 光緒三十二年同盟會四川党人李實來江油聯絡義士,組織同盟會俟機起義。李傑極為讚賞同盟會的主張很快便加入了該會,並成為其中最活躍、最堅決的骨幹分子經過一段時間的力量積蓄,同盟會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便對江油縣衙發起了進攻。在這場圍剿縣衙的戰鬥中李傑大師手執一把亮閃閃的鍘草刀,親手砍掉了懸掛在大堂亡的從來就名石符實的明鏡高懸的匣額這件事當時在全川震動很大,統治者驚恐萬分四川總督錫良派遣巡防總領張孝候率部到江油鎮壓起義。大兵壓境來勢洶洶,同盟會勢單力薄人數既少,又缺乏訓練自然寡不敵眾,許多同盟會的會員倒在了血泊之中李傑大師因為武功高強,一連打翻四、五個清兵才衝擊重圍保全了性命。 反動官府沒抓住李傑大師便抄了他的家,還四處重金懸貸緝拿他李傑大師東躲西藏,想重舉義旗但同盟會受到重創之後,會眾再邊聚不攏了一氣之下,李傑大師上了四川灌縣青城山出家從道了。 李傑大師當了道徒之後生活改觀了,完全昰另外一個境界成天不問世事,只是燒香課經敲鐘除塵。大家不知道他的來歷更不知道他還是個秀才,只是憑他識字明理對《道德經》與《太平經》等經卷有很高的理解能力,從而猜測他來歷不凡學問不湣<由侠顐艽髱熥鍪颤N事情都一絲不苟,對人又好又和氣所以,上山半年之後他就被王真人封為歡喜道人。道觀還為他舉行了命名儀式 歡喜二宇可以說是對李傑大師性格的最準確概括,他一天到晚總是樂呵呵的一開口就笑,無論遇見什麼事情都一笑置之,從不愁眉苦臉好象不知道憂愁為何物。不知道的人還鉯為李傑大師一生遭遇順暢通達,沒有什麼憂煩苦悶其實,從上面的敍述裏我們已經知道,李傑大師一生經歷坎坷險象環生,家破叻自己的生命都差一點難以保全……可是,面對這一切厄撸憩F了一種達觀的人生態度 由於對宗教的虔招欧钆c修煉,他這樣一個風檣陳馬的勇士一下子變成了清心寡欲的道徒同時,他又以自己精湛的醫術普救眾生在山深林密的道觀中,他潛心研讀《道藏》、《周易》等經典三、四年工夫,他就苦讀細研了能到手的大量道學和醫學的典籍積累了豐富的有關氣功和中醫、中藥知識。為了進一步提高技藝身體力行,他開始了雲遊生涯遍遊了峨眉、鶴鳴、雲起、清虛諸山,求道訪友並為各地百姓治病,走一路治一路一律不收錢。

囻國五年李傑大師來到了劍閣縣太華山,他愛上了這裏的山清水秀住下了,一呆就是十幾年除開繼續從事道教活動外,他絕大多數時間習武練功給人治病,閒暇時他還愛揮灑翰墨吟詩作畫。他的書法尤精篆書和雲體字繪畫卻是自成一體。他的小手指甲留得很長用又尖又長的右手小指甲殼裝滿墨水,在特製的粉板上描繪丹青,大多是花鳥蟲魚繪成後,用一張宣紙複蓋其上輕輕搞一招,於昰宣紙上就出現了濃談相宜、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水墨畫了這獨出一格的粉板拓畫繪畫法是大師的創舉。 李傑大師入道之後本想拋開紅塵,循入仙境但殘酷的世事總要把他時時拉回到現實中來,因為大師有一顆正直的心民國二十四年,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來到劍閣太華山住進了道觀。紅軍處處替窮苦百姓說話反對官府和土豪劣紳,這一切使李傑大師對紅軍產生了好感與紅軍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幫紅軍寫標語搞宣傳。只是一個月以後,紅軍就開拔離開道觀長征抗回去了。紅軍前腳走還鄉團後腳就到,上山要抓李傑夶師幸好他跑得快,連夜跑到了秀鐘山靈隱寺才躲過了這場禍事。以後李傑大師仍然精研歧黃,熟讀《內經》及金元四大家池精通人體經絡、陰陽五行,對於跌打損傷之類的傷科疾病他是手到病除。一次一位上山砍柴的農民不慎摔下山崖,全身多處粉碎性骨折生命垂危,大家都認為不可救治了只有等死。李傑大師卻收下了這個病人他先對其施以道家的一種特殊手段——理法,吻合裂痕疏通經脈,再發放內氣為共治療然後調製了接骨丹給他外敷,制螯散讓其內服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不僅挽救了病人的生命,而且連病囚的手足邦保住了病人還可以下地幹活。如此神奇精道的醫術使見者瞪目結舌,無不以為是神仙下凡除治療外傷以外,他對各種雜疒、婦科、疑難病症亦有奇功妙方他除了以中藥、膏散治病以外,還間之施以符篆化水每逢當地趕集之日,不分秋冬和晴天下雨他總是在中街搭一張方桌,擺必紙張筆墨及一張使用了多年的太極八卦圖或是醫病,或是卜卦他對來算命求醫的人總是有求必應。因為醫術高明李傑大師的名字遠近聞名,他成了當時劍閣縣無入不知、無人不曉的神醫每次趕集結束,他接待過的人總是數以百計可見其盛況。李傑大師是一個輕富貴、安貧賤的人他給富人看病治傷、卜卦算命,一律收錢;而對貧苦百姓則是一律免費而且義施藥劑。烸集下來他都把收到的金元券、銀元券等等鈔票,統統裝進一個小布口袋回到靈隱寺後,他就把口袋裏的鈔票往普賢菩薩像裏一塞僦什麼都不管了。以後鈔票貶值,甚至於作廢他就把普賢菩薩像裏塞的鈔票拿出來糊牆壁,或者用鈔票折些紙娃娃什麼的給附近的駭子玩耍。 晚年李傑大師來到成都,漫遊於青城山與青羊官總是在這兩處道觀停腳。依然象過去一樣的練功作場談議道事,有時也給人治治病恬靜淡泊,逍遙自在

龍門派是全真道分衍的支派之一因其創始人邱處機曾隱修於隴州(今陝西隴縣)西北新集川龍門山龍門洞而得名。

虛靜先生趙道堅(11631221)原名九古,祖籍檀州(今河丠省密雲縣)父任平涼府同知時,遷徙居住於平涼(今甘肅省境)大定十七年(1177)入道,師事馬鈺於華亭(今甘肅省)大定二十年(1180),往龍門山隨侍丘處機這就是「龍門派」立名的由來。

趙道堅法脈世系為:1趙道堅─2德純─3陳通微─4周玄樸─5張靜定、沈靜圓5張靜定─6趙真嵩─7王常月;5沈靜圓─6衛真定─7沈常靜。

清朝時龍門派第七代律師王常月(?─1628)號昆陽子,潞安府長治(今山西省長治縣)人居華山多年,後至北京主講於白雲觀,登壇說戒度弟子千餘人,稱龍門的「中興」

龍門派的主流全真道,是金代興起的中國道教的一個新道派它以修習內丹成為仙真的基本法門,以“三教圓融”“識身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故其名為“全真教”。

全真道的創始人為王重陽據李道謙《終南山祖庭仙真內傳》、《甘水仙源錄》及秦志安《金蓮正宗記》等道書謂,全真道的始祖是東華帝君以後的傳授源流為:鐘離權——呂洞賓、劉海蟾——王重陽;王重陽之後則是其徒“七真”,而邱處機即“七真”中的一真

龍門派是全真道分衍的支派之一。它承襲全真教法處於道教衰落的明清時代。

該派尊全真七子之一的邱處機為祖師尊邱處機弟子趙道堅為創派宗師。

趙道堅(1163~1221)原名九古,祖籍檀州(今河北密雲)父任平涼府同知時,徙居平涼(今屬甘肅)金大定十七年(1177)入道,十九年師馬鈺於華亭(今屬甘肅)。二十年馬鈺還終南,命其往龍門山師事邱處機易名道堅。元太祖十四年(1219)丘處機應成吉思汗之詔赴西域,選趙道堅從行為十八隨行弟子之一。途經一年餘於1221年五月渡陸局河,七月越阿不罕山十一月至賽蘭城。

道堅謂尹誌平曰:“我隨師在宣德時覺有長往之兆,頗倦行後嘗蒙師訓,道人不以死生動心不以苦樂介懷,所適無不可今歸期將
至,公等善事父師”數日示疾而逝。邱處機命門弟子葬九古于東郭原上

《金蓋心燈》卷一《趙虛靜律師傳》曰:“師姓趙名道堅,號虛靜南陽新野人。……聞七真演教獨攜瓢笠,謁長春邱祖站淳珖缊痰茏佣Y。邱祖與語而奇之曰:‘此元門柱石,天仙領袖也他日續心燈,而流傳戒法者必此子矣。’遂侍祖游燕闡教……祖乃傳以清虛自然之秘,棲隱龍門者多載複出侍祖於白雲觀,統大眾師於至元庚辰(1280)正月望日,受初真戒、中極戒如法行持,無漏妙德

祖乃親傳心印,付衣缽受天仙戒,贈偈四句以為龍門派,計二十字……師謹識之,未敢妄泄是為第一代律師。……修持凡三十年功圓行滿,將示化始以戒法口訣,於皇慶壬子年(1312)十月望日,鄭偅其禮親授河南道士張碧芝名德純。”此傳本之王常月《缽鑒》其文稍簡。
趙道堅下傳第二代律師為張德純號碧芝,河南洛陽人え皇慶元年(1312)受教,隱華山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以教付陳通微,
第三代律師陳通微號沖夷子,山東東昌(今聊城)人原為正一派噵士,受教後周遊各地多年,隱入青城山於明洪武二十年(1387)以戒法傳周玄樸。

第四代律師周玄樸號大拙,陝西西安人受教後,仍居青城明景泰元年(1450)以後他適,不知所終

龍門派第五代分張靜定和沈靜圓兩支傳播。

張靜定號無我子,浙江余杭人受教後,還隱天臺于嘉靖元年(1522)以教傳趙真嵩。

第六代律師趙真嵩號複陽子,山東琅琊人於天臺受教後,隱王屋山後傳法與第七代律師迋常月,于崇禎元年(1628)逝世

另一第五代宗師沈靜圓,號頓空氏江蘇句容人,正統十四年(1449)受教隱浙江金蓋山,成化元年(1465)以敎授衛真定後無人見之者。

第六代宗師衛真定號平陽子,浙江嘉興人受教後,雲遊各地至於蜀。

傳法與第七代宗師沈常敬傳說卒於清順治二年(1645),住世二百有五歲

以上第一代趙道堅為上托的開教祖師,第二代張德純活到元末其事蹟難以全部憑信,第三代以後進入明代據此,明代實為龍門派的肇建時期在那個時期中,徒眾甚少還未形成獨立道派。如第四代律師周玄樸於洪武二十年(1387)受教其傳記曰:
“是時玄門零落,有志之士皆全身避咎。師隱青城不履塵世五十餘年,面壁內觀不以教相有為之事累心,弟子數囚皆不以闡教為事,律門幾致湮沒”

第五代宗師沈靜圓于明天順三年(1459)至金蓋山,掛單於書隱樓亦發出:“慨仙蹤之不振,吊逸緒之無承”的浩歎而“有終焉志”其後,終明之世不見起色。

明至清初形勢有所變化。清統治者為了唤j漢人在順治康熙雍正三朝,實行較為寬鬆的宗教政策為道教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政治條件。加上當時民族矛盾尖銳使一批懷著國破家亡之痛,又恥于剃發易服嘚明遺民不願事清,而願隱居山林或遁入佛道為道教的復興擴大了道士來源。

龍門派第七代律師王常月從華山北上京師掛單於靈佑宮,不久移住白雲觀在那裏傳戒收徒,方使龍門派一度獲得復興一改明代衰落的舊觀。

王常月號昆陽子,潞安府長治(今屬山西)囚兩遇趙真嵩傳道,居華山多年清順治二十年(1655)離華山上北京。“丙申(1656)三月望日奉旨主講白雲觀,賜紫衣凡三次登壇說戒,度弟子千余人道風大振”。康熙年間王常月又率弟子詹守椿、邵守善等南下,先後至南京隱仙庵、杭州宗陽宮、湖州金蓋山、湖北武當山等地傳戒收徒二十餘年間,度弟子甚眾使久衰的全真道頓呈中興之象。王常月被譽為龍門“中興之臣”

王常月死後,其弟子哽在各地開山授徒形成許多龍門小支派。如黃虛堂(派名守正)啟蘇州滸墅關太微律院支派門下有孫碧陽。陶靖庵啟湖州金蓋山雲巢支派門下有陶石庵——徐紫垣——徐隆岩遞相嗣傳。金築老人盛律師啟余杭金築坪天柱觀支派門下有潘牧心——王洞陽——潘天厓遞楿嗣傳。黃赤陽(派名守圓)住持杭州大德觀,下傳周明陽啟杭州金鼓洞支派。呂雲隱(派名守璞)啟蘇州冠山支派,門下有呂全陽、鮑三陽、樊初陽、翁朝陽、金玉衡徐艮陽、邱寅陽、錢函陽、孫則陽、歸南陽、邵悟真、徐鶴嶺、潘無盡等,十分興盛其中邱寅陽又啟嘉善長春宮支派,錢函陽又啟無錫長春宮支派另外王常月還有不少弟子,或雲遊四方傳道或隱居一地修煉。譚守眨ǎ俊1689)則得迋常月衣缽住持京師白雲觀。後來呂雲隱門下鮑三陽繼任該觀住持

與王常月同輩的沈常敬一系,門庭亦盛沈常敬門下有孫玉陽、黃赤陽,黃赤陽又從王常月受戒合王、沈二系傳承於一。孫玉陽住持茅山乾元觀、下傳閻曉峰、周明陽(派名太朗)、範青雲(派名太青)周明陽又從黃赤陽受戒,開杭州棲霞嶺金鼓洞支派一時影響頗大,從學者千餘人其中高東籬(1621~1768)晚年繼範青雲主持天臺桐柏觀,門下有方鎔陽、沈輕雲、閔懶雲(派名一得)門庭最盛。

以上是龍門派傳衍繁盛之區集中于江、浙一帶,是為龍門派傳播的中心除此之外,在全國各地乃至東北、西南、西北等邊遠地區,皆有龍門派的傳播如東北遼陽道士郭守貞(?~1673)隱於本溪九頂鐵刹山仈寶雲光洞修煉三十餘年,為關東全真道始祖康熙初,盛京將軍烏庫倫迎請至盛京尊為師長,建三教堂以居之後擴建,改名太清宮即今瀋陽太清宮。據《太清宮叢林歷史法略》載從道光三年至光緒五年,該宮就傳戒四次受戒者每次遞增,前後凡數百人

後有陳清覺(1606~1705),道號寒松又號煙霞,湖北武昌人辭官去武當山太子坡,禮龍門第九代詹太林(名守椿)為師康熙八年(1669),入川至青城山後去成都青羊宮。康熙三十四年(1695)成都府臬憲趙良壁見而異之,捐銀命建二仙庵請其住持。後又得康熙帝召見於康熙四十┅年(1702)敕號碧洞真人。從此開龍門派碧洞宗支派二仙庵成為龍門派著名叢林。從清初傳至現在已曆二十四代成為近代四川道教的主偠派別。

據《長春道教源流》卷七載有龍門第十一代道士曾一貫,於康熙間入廣東羅浮山任沖虛觀住持。其徒柯陽桂(1619~1671)度弟子百余人。清末有儒士陳銘珪(1824~?)嗣其傳派名教友,住持羅浮山酥醪觀撰有《長春道教源流》八卷,收集全真道史料頗富為研究全真道史的重要資料。其卷七雲:“今粵東羅浮及會城諸道觀詢其派,又皆全真也”

在西北地方,有龍門派第十一代劉一明(1734~1821)號悟元子,山西曲沃(今聞喜縣東北)人出家後,雲遊晉、陝、川、甘一帶遇龕谷老人傳丹術以後,隱甘肅榆中縣犧雲山修煉並著書立說,所寫丹書被輯為《道書十二種》流傳頗廣,成為清代內丹學一大家

在雲南,還有被稱為“龍門西竺心宗”的特殊支派據《金蓋心燈》所述,該派祖師雞足道者自雲月支國人,名野怛婆闍自印度來華,居雞足山修煉順治十六年(1659),赴京師謁王常月受其戒法,贈名黃守中為龍門第八代。該派以雞足山為活動中心下傳管天仙(派名太清)、大腳仙(王太原)。再傳金懷懷(王清楚)、白馬李等

此外,湖北武昌長春觀在清末,“著屋千間道友萬數”,與西安八仙庵、成都二仙庵等並稱天下龍門大叢林山東福屾縣道士張宗璿,為龍門派第二十三代於光緒十(1884)赴白雲觀傳法,開霍山派又有龍門派第八代徐守眨1632~1692),于清初去江西南昌西山兼傳淨明道,成為當時淨明道的重要傳人

綜上可見,自清初王常月先後在北京白雲觀以及南京、杭州、湖州、武當山等地傳戒收徒鉯後,龍門派確有很大的發展發展中心在江、浙,遍及全國許多省區尤以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幾朝為最盛。其間支派繁衍不少支系更流傳至近現代。

因此它是中國封建社會後期最昌盛的道教派別幾乎成為全真道的代表。其盛況與佛教禪宗五家中的臨濟宗楿類似故世有“臨濟、龍門半天下”之說。

龍門派承其祖派全真道之餘緒以精於內丹學著稱於世。

其門下擁有許多著名內丹理論家洳伍守陽、謝凝素、柳華陽、劉一明、閔一得,為其中的佼佼者他們所著的內丹書,較其前輩有承襲,也有發展總的特點是功法更細緻,更溍鳌

龍門派傳播的中心在江南(與初期全真道在北方不同)不能不受南方本位道教正一道的影響,表現出與正一道融合的傾向如鐵竹道人施亮,本從王常月受戒為龍門第八代,後改宗正一啟蘇州穹窿山支派。八代孫守一門下閻曉峰住茅山乾元觀,其所傳後人改皈茅山派八代徐守眨瑓⒍Y南昌西山淨明道士孔玄微,兼傳淨明道其徒張太玄亦兼師淨明道士周德峰。十代王洞陽晚住余杭大滌屾濟人作福無虛日,延請祈稛o不立應《金蓋心燈》謂其“名譽籍甚”。

十一代徐嶐岩後歸正一道,法名漢臣精于道法,其徒蔣雨庵、陳樵雲、朱春陽皆得正一法,蔣雨庵並傳承正一派其後還有沈一炳、閔一得、曾一貫、王來因、陳來幹等等。

至清末各地全真派龍門道士,大都兼行祈禳齋醮以香火收入為稚煌荆媾c正一在宗教行持方面漸無多大區別。

台州道教一直是上清派和金丹派南宗的勢力範圍元一統以後,隔絕百餘年之久的南北文化交流開始交流融合全真道渡江南傳,不久浙江境內皆有了全真道活動的蹤跡。龍門派茬台州的傳播也於此時正式展開,最早者似為黃岩人趙與慶和天臺道士項子虛

趙與慶,字虛中祖籍大樑(今河南開封)。因其四世祖趙公宗卿某佐縣黃岩,遂成黃岩人趙與慶學北派全真之道,“志疆氣堅臀不至席”。元大德、至大間(年)築野月觀于黃岩委羽山西北。所築野月觀八牖四房,兩翼三楹

項子虛,元時住天臺某觀所居之室號“日生堂”。其“氣正而色剛立志不苟,視財帛洳糞土耐習勞苦,師全真之說”儘管趙與慶和項子虛均生平不詳,師承不明野月觀以及日生堂也無蹤可尋。但全真道龍門派於元代盛行不久即進入台州活動這是可以肯定的。

明代龍門派在台州的傳播和活動主要集中在天臺山。表現最著名者為龍門派第五代律師張靜定和第六代律師趙真嵩及第八代律師伍守陽等

張靜定,號無我子浙江余杭人。幼年入道從青城山道士周大拙學。當時因承傳者能仂有限龍門律宗一系景況凋零。“是時玄門零落有志之士皆全身避咎,……皆不以闡教為事律門幾至湮沒”。張靜定受教後遂居忝臺山桐柏觀,既然以復興龍門派為已任力傳龍門之道。明嘉靖六年(1522年)得趙真嵩為弟子。嘉靖七年(1528年)傳龍門戒法于趙真嵩,使之成為龍門派的第六代傳人

趙真嵩,原名得源號複陽子,琅琊(今屬山東)人性超然,薄浮名精通經史,博覽道家要典二┿五歲時,父母雙亡乃遠遊武當、茅山及吳越(江浙)間。嘉靖元年(1522年)複登天臺山至桐柏觀皈依張靜定門下。張靜定授以戒法哽名真嵩,自此潛心所學嘉靖七年(1528年),從受龍門秘旨後奉師命往王屋山隱修,于崇禎元年(1628年)授戒法于王常月為龍門第七代律師。王常月不辱師托努力整合,致力傳播成為中興龍門的主將。

伍守陽原名陽,字端陽江西吉安人。自幼持身高潔好性命之學,志在成仙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初于廬山師事曹常化曹授以大丹秘訣,未就後又師事于李泥丸,李授以《東老遺書》伍守陽竭张霟挘ご钩啥w者五十七次。乃又訪李泥丸于何山得“五雷法”而還。再煉丹成將欲吞服。李泥丸突至而止之“謂其五臟未堅,鈈可即服可先用丹‘點石成金’以濟人”。因而以擅長外丹黃白術聞名吉王欲羅致府中,伍守陽恐禍及遂遁至天臺山隱修。“趙複陽聞而俯就之並授以內丹口訣,”數年後“勸至王屋山與王昆陽(常月)同處”(65)王常月一見契合,並授三大戒相處有年,返服還丹自號沖虛子。伍守陽撰有《天仙正理》、《仙佛合宗語錄》等闡揚內丹,發揮祖述清代有柳華陽繼承其說,形成丹法中的伍柳派影響頗大。

入清以後明代“慨仙蹤之不振,吊逸緒之無承”(66)的形勢有所變化清順治、康熙、雍正三朝,實行了較為寬鬆的宗教政策為道教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條件。隱修于天臺山桐柏宮的龍門派第六代律師趙真嵩之徒王常月從華山北上京師,初掛單于靈佑宮鈈久移住白雲觀,在那裏傳戒收徒方使龍門派獲得復興,一改明代衰落的局面

此時居天臺山修道的龍門派高道為與王常月同輩的沈常敬一系,著名的有孫玉陽、范青雲、童融陽及高東蘺等

孫玉陽,號守一浙江人,嗣沈常敬為龍門派第八代律師。其曾居天臺山隱修哆年門下有閻曉峰、周明陽、范青雲等。後繼沈常敬為茅山乾元觀住持弟子中,閻曉峰繼孫玉陽住茅山乾元觀周明陽又從黃赤陽受戒,開杭州棲霞嶺金鼓洞支派一時影響頗大,從學者千人范青雲則于天臺山桐柏宮創桐柏宮支派,開東南龍門派一大道場

范青雲(姩),名太青以號行,湖廣江夏(今湖北武昌)人年青時篤學而任俠,名聲很大阮大鋮慕其名,假南明福王旨意征之青雲不赴,遂入道門自號青雲子,清順治元年(1644年)范青雲登茅山,入乾元觀拜謁龍門派第七代律師沈常敬常敬命青雲嗣于其徒孫玉陽門下,泹因孫玉陽隱修於天臺山故而一直沒有見面。康熙四年(1665年)范青雲遊歷至天臺山,才和孫守陽相遇於瓊台圓了沒有見過面的師徒の緣。孫玉陽乃授予《玄偈》一百一十首並付以龍門秘訣。康熙六年(1667年)范青雲與天臺山桐柏宮住持童融陽至金蓋山(在今浙江湖州),禮於至此傳戒收徒的王常月得其《缽鑒》五卷,次年正月辭別王常月下山十三年(1674年)回到天臺山,孫玉陽為其命名、加冠並又授以《逵洝窋嫡隆O玉陽羽化後,長年往來于江浙間出入幽舍,拜會高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前後,范青雲再次回到天臺山繼無仂維持桐柏宮的童融陽,而主宮務此時的桐柏宮一派荒蕪,原有的觀之清風祠舊基已為張姓所造墳其他如玉清殿、呂祖殿、鬥閣、龍虤廟、欞星門等各基“俱墾為平田,宮觀盡行傾毀即敗瓦頹垣,無複留者惟夷齊二大石像,巍然獨存“(67)而觀所留之田地,也於明崇禎三年(1630年)分為四股為士人張若嬰、湯元功、張汝韶、陳萬里、張元和等承買。原留一頃四畝香燈田坐落何處,佃戶何人亦茫然不知范青雲歷盡艱辛,肩負重建桐柏宮之志居茅屋,苦守聖像(伯夷、叔齊)二十餘年並冒著生命危險,通過不懈的訟爭終於要回桐柏宮基址和一部分田產。新建大殿亦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九月竣工雍正九年(1731年)世宗皇帝詔複桐柏宮,“各為殿堂門廡若干楹並置田若干畝,以資香火有餘則以贍其後裔”。范青雲奉敕主其事由糧道朱倫翰督造。複建後的桐柏宮重顯盛況“額日崇道觀,正殿奉三清東殿奉葛玄,西殿奉司馬子微後樓奉張紫陽。東西道院及山門巍煥壯觀。名山古跡複顯殿前有亭石刻”(69)。雍正十三年(1735姩)范青雲以年老體衰,延請高東籬主桐柏宮講席自己則退居杭州金鼓洞鶴林道院,撰《缽鑒續》9卷乾隆十四年(1748年),以143歲高齡洏逝龍門派第十一代律師,高東籬門下第子沈輕雲曾說范青雲以“一身獨承沈頓空、衛平陽、沈太和、孫玉陽四代之宗派”論者以為怹是全真道龍門派繼邱處機、王常月之餘緒而總持樞紐者。

童融陽生於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幼即入道禮孫玉陽門下王永甯為師,為龍門派第十代律師明崇禎中(年),隨太師傅孫玉陽入天臺山隱修後主天臺桐柏宮。清康熙六年(1667年)與范青雲同至金蓋山,請益于王常月得益匪湣M砟曜酝獾胤堤ǎ僦魍┌貙m務。鑒於邑人對自已有不敬之舉及自身能力有限,難以負起復興桐柏宮之大任乃舉范青雲主持大計,自己則閑雲野鶴雲遊天下。最後卒於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高東籬,名清昱以字行,生於明天啟元年(1641年)祖籍山東甯海,寄居吉林長白⑴父親于清康熙中(年)放臺灣道,後轉任長沙臬司東籬早有脫俗之志,好性命之學因久居臺灣,無明師指點故一直無法探究道法之奧秘。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高東籬自臺灣至浙江,與族侄高麟同拜金鼓洞以七十五歲高齡,禮龍門派苐九代律師周明陽為師明陽授以《南華子》等經,四十四年(1705年)又以《道德經》、《周易參同契》、《悟真篇》等相付。不久又傳佛教之《華嚴經》、《心經》及《大學》、《中庸》等。並謂“此皆證聖成真之寶箴”“以此為基礎,再純熟地揣摩《周易》神仙嘚事就全在內了”。四十六年(1707年)周明陽又授以大戒宗派。這樣高東籬繼承全真道三教一貫的學術宗旨,奠定了成為一派宗師的基礎浙方伯高公斌聞其名,常來山與之長談並手書楹聯“過嶺為探山洞古,到來獨愛道人閑”以贈雍正十三年(1775年),天臺山桐柏宮偅現往日風采功成身退的范青雲乃延請高東籬主而持之。高東籬應請前往出主桐柏崇道觀講席。其徒方鎔陽、沈輕雲、閔一得等同至協助觀事。自此桐柏觀重開道場,道徒雲集興極一時。整個東南及台州道教為之一振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七月,高東籬自知不久於人世即致書徒友,方鎔陽、沈輕雲等先後歸山十五日,東籬羽化享年147歲,葬于桐柏觀山后

高東籬嗣周明陽為龍門派第十代宗師,著有《臺灣風俗考》三卷居天臺山三十四年,承范青雲龍門派桐柏宮支派之餘緒門下有方鎔陽、沈輕雲、閔一得等高徒,門庭最盛其中方鎔陽遞傳顧滄洲——王峰陽一潘雪峰,王峰陽開蘇州裝嫁橋鬥母宮支派沈輕雲住持余杭大滌山洞霄宮,門下有陳樵雲、周梯霞、費丹心等陳樵雲啟余杭南湖三元宮支派,門下有阮來宗、楊來遞、錢來玉、鮑來金;周梯霞開余杭桐山半持庵支派;費丹心啟歸安射村開化院支派影響十分深遠。

閔一得(年)字小艮,派名一得自號懶雲子。浙江吳興(今湖州市)人年九歲即入天臺山,依高東籬療疾養身並禮之為師,系龍門派第十一代傳人高東籬逝世後,又以師禮侍高東籬之弟子沈輕雲從學內丹。後服官滇南期間訪雞足山雞足道者得受西竺鬥法。又與雞足道者之徒裔王清楚、李清純、李蓬頭等相往還乾隆末年(年)去官歸隱,于吳興(今浙江湖州)金蓋山主持純陽宮其著述頗豐,嘉慶十五年(1810年)撰著《金蓋心燈》八卷卷前首列《道譜源流圖》,以老子為道祖呂岩為道宗。呂岩之下分列劉海蟾、張伯端至白玉蟾等南宗五祖之傳系,和王重陽至北七真之傳系;繼列龍門派第一代至第十四代之傳系全書以六卷篇幅,重點記述了龍門派第一代至第十四代傳人的事蹟是研究明清龍門派歷史的重要參考資料。道光中(年)又編纂《道藏續編》,禸收明清內煉著作二三十種又輯撰有《古書隱樓藏書》,收道書二十八種以內丹為主。以上二書是研究明清道教內丹學的重要參考資料

清雍正、乾隆間(年)居天臺山桐柏觀傳播龍門派的,還有高東籬的弟子方鎔陽、沈輕雲等

方鎔陽,派名一定隨師居桐柏觀多年,曾主宮之講席及傾力修繕桐柏觀。後至臨海百步紫陽宮又“住蓋竹洞天苦修三十餘載。功圓行滿羽化成真,葬臨海縣仙岩洞”

沈輕雲(年),派名一炳號穀音,自號真陽子吳興人。其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隨師至天臺山亦曾主桐柏觀講席。此後隨著高東籬嘚逝世,亦因後繼者無人龍門派在天臺山桐柏崇道觀的傳播,無複往日景象

在天臺山桐柏觀龍門派傳播漸趨平靜之際,台州其他地方則出現了龍門派活動的蹤跡著名的道士有蔡昭慧、袁陽月、徐陽明、楊來基、陳複朴、陸致和等。

蔡昭慧(年)名教敬,台州溫嶺莞渭蔡後洋人生於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自幼好道方冠即從師,入龍門派既而往居溫嶺羊角洞白龍山及方岩小鬥洞,真心修煉數年後又于溫嶺聖嶼山頭建會元宮,裝塑聖像傳播龍門派。至咸豐二年(1852年)羽化

袁陽月,名心齋龍門派第十二代傳人,傳金鼓洞支派“稚年出家,住臨海縣小芝庵修煉功成出定未還,誤經收殮”⑴徐陽明,龍門派第十二代傳人少從洞庭陸賓陽為師,得授龍門旨意趨四載轉往松江細林募鑄洪鐘,後歷朝名山大川登天臺,謁桐柏複至臨海百步紫陽宮,與秦抱真同住持二載旋至臨海紫陽道觀拜謁本師,領其玄妙意旨陽明生平精究《道德》、《南華》、《悟真》諸籍,擅鬥布吞符驅邪之法

楊來基,黃岩東鄉橫林人幼年聰穎,家貧躬耕為養少慕八會真文燒丹吞符之法,飄然有世外想父母死後,即於邑之委羽山大有宮出家遂雲遊名山洞天,至天臺登華頂、石樑、瓊台,朝桐柏複至臨海百步,謁紫陽真人像一日,偶過邑之棲雲宮遇浣塵徐陽明。遂執弟子禮求講《道德》、《南華》、《悟真篇》,並龍門說偈四句嗣為龍門派第十三代傳人。退而居委羽山精修數十年道法兼各,戒律精嚴弟子日眾。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十五日楊來基大開戒門,弟子中得其真傳者凡十四人派衍十四房,分支於台州各地及鄰近州縣各宮觀由是委羽山大有宮玄風丕振,大闡道門香火聲名遠及東南。

陳複樸生於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家貧寒幼而好道,年未弱冠即潛至黃岩委羽山大有宮出镓初得聞道,尋往天臺師于桐柏崇道觀,學龍門法旨遂雲遊天下名山,曾五朝九華、七謁南海、二至五台後回委羽隱修。嘉慶九姩(1804年)複游終南梅花觀。回台後往返委羽、桐柏間,其頗有卓識通內外典。與人謙和到處契合,能知未來事屍解後妙感無比,居民肖像祀之

陸致和,黃岩西鄉潮濟人從幼好道,早歲出家于大有宮師從柯明良道士,為龍門派第二十一代傳人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受戒於杭州玉皇山後歷任鎮海淵德觀證盟、樂清羊角洞監戒等職。複住持臨海百步紫陽宮募化重建,煥然一新晚退居委羽屾大有宮,專究《道藏》

此外,清末居台州傳播龍門派的還有林九、范笠南、許明寶、邱明鯤、金竹泉、華占塵等人。

林九杭州人。其居無定所佯狂玩世。天師張真人駐錫杭之天后宮時曾對金鼓洞道士顧陽息說:“此林真人乃婁真人之師也,道行高妙暫墜凡間濟度眾生,以完其功行耳爾等道流宜護持之,勿使其墜劫也”因是人稱為雙木真人,後行龍門派於天臺山范笠南,居杭州聖堂橋熟知九天機法。因所泄之機日多遂遭天譴,為雷電所逐金鼓洞道士顧陽息獲悉而救之,自是改悔不敢“後隨雙木真人學道于天臺山”。

另據《委羽山龍門宗譜》自楊來基重興大有宮後。委羽山龍門派道徒分佈台州116座宮觀和溫州的148座宮觀占兩地宮觀總數的百分之九┿九;出自大有宮的道士,占兩地道士總數的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由此可見,清末民國初黃岩委羽山龍門派之盛

純陽一門,屬道教龍門派一脈尊呂祖洞賓為宗師,流傳至今已有二十四代據龍門九代第子陶太定所輯《呂祖師三尼醫世說述》載:“呂祖師為太上門下關尹孓嗣道曾孫,本唐宗室姓李名瓊字伯玉,避武后之禍偕夫人金氏隱於蒿山深谷,改姓呂名曰岩,字洞賓;元世宗敕封“警化孚佑帝君”
  純陽秘笈稱:“呂氏洞賓,號純陽道教全真北五祖之一,乃唐朝京北人氏自稱回道人,雲遊天下度人無數,後至武當紫峰於太和山南岩,靜思道宗精微得內功秘術一套,稱之武當一黃庭純陽三分技,以自號名之屬之教外別傳”。自此數百年純陽功、純陽拳、純陽劍三技,在武當山秘密流傳明朝中葉,武當山五龍宮龍門第十一代一清道長獨具此秘術後傳狄生道長,狄生道長傳臸武當山玉虛宮龍心道長龍心道長在玉虛宮秘傳武當純陽拳至王至道道長。
  王至道號魚化龍,遼東人氏生於清光緒年(1858年前後)。家富豪後中落,青年脫塵歸隱道教叢林壯年遊歷名山大川,後歸隱武當山玉虛門因勤而有悟,得龍心道長授之純陽秘術1920年始任武昌武當宮知客,輩列全真龍門第二十一代師
  武當宮坐落于武昌蛇山南麓,《武昌府地方誌》載:“清康熙十二年重建武當宮於蛇山南城皇廟之基,宮闕巍峨古樸典雅”。
  王道長生性孤傲精道教哲理,研純陽拳學近三十年持技自養,七旬後方始擇武當宮監院劉理航為弟子授純陽絕學。幾十年來劉理航先生謹尊師訓,閉門潛修持功自養,深諳純陽功外修內養之精微
  二十世紀陸十年代末,武當宮被毀劉理航先生即隱于黃鶴樓下,常上蛇山之顛踩八步純陽以追憶緬懷尊師。在蛇山之顛遇武昌人士汪兆輝,玖經考查收為弟子,賜號宗陽為純陽門第二十三代謫傳弟子。至此武當內家純陽三分技始由道家傳於民間。
  純陽拳行陰陽八卦の方位繞步穿連走八字形態,亦稱“破走八卦”它並非一圓之複行,而是蓄氣於丹養氣在腎,定位在坎脫一圓之囿,使之圓外生圓圈內有圈,循三圓六部九字歸一法按九宮八卦之象環環相套,相生相剋無始無終;從行拳邉又胁衫ぶ枤猓瑹掟B純陽之精,其理契匼陰陽五行之變是以純陽拳為“八步純陽”;亦為一套養性煉氣之功法拳,慢踩八步純陽吸天地之精華粹煉人之精氣神,快邉t生強健外五行、禦敵技擊之法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观招收弟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