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中有黑红白蓝三部曲四位菩萨吗?

(微信搜索 360星座)
当前位置: >
大乘佛法中四大菩萨是哪四位
  菩萨跟佛有什么区别呢,菩萨被称为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即是求道之大心人,是未来佛果的修行者,也是佛位的继承人,也被称为法王子,那么你知道佛教中四大菩萨指的是谁么,为大家介绍一下。  菩萨是“菩提萨省敝猿啤F刑崛剩笥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怛缚,或扶萨。意译作:道众生、觉有情、大觉有情、道心众生。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  菩提,觉、智、道之意;萨剩谏⒂星橹狻S肷拧⒃稻鹾铣迫恕S治缰弧<粗敢灾巧锨笪奚掀刑幔员禄谏拗畈廾苄校谖蠢闯删头鸸扌姓摺4送猓捎谄腥欠鹞坏募坛腥耍虼艘渤浦胺ㄍ踝印保飧鲇锎实囊粢胛熬磕β薷《唷保庖胗殖莆巴妗  佛教中四大菩萨,指的是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四位法力高深的菩萨。  文殊菩萨代表聪明智慧,文殊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曼殊室利、法王子。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左右胁侍,世称“华严三圣”。应化道场为山西五台山。也叫大智菩萨。  观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又称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等名。以大悲显现、拔除一切有情苦难为本愿,循声救苦,不稍停息。观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的上首菩萨。应化道场为浙江普陀山。也叫大悲菩萨。  普贤菩萨代表菩萨行愿,普贤菩萨又称三曼多跋陀罗,意思是具足无量行愿,示现于一切诸佛刹土。普贤菩萨应化道场为四川峨眉山。也叫大行菩萨。  地藏菩萨发大愿的象征,地藏菩萨又称地藏王菩萨。因悲愿持重“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佛教徒常称之为大愿地藏王菩萨。应化道场为安徽九华山。也叫大愿菩萨。  总结:菩萨度难度厄就是为了自己的功德,为了未来成佛,不知道在这个末法时代,证得佛果是不是有那么容易,不过菩萨神通广大心中应该都是劳苦大众吧。您可能还喜欢:
白羊座 3月21-4月20
白羊座 3月21-4月20
金牛座 4月21-5月21
双子座 5月22-6月21
巨蟹座 6月22-7月22
狮子座 7月23-8月23
处女座 8月24-9月23
天秤座 9月24-10月23
天蝎座 10月24-11月22
射手座 11月23-12月21
魔羯座 12月22-1月20
水瓶座 1月21-2月19
双鱼座 2月20-3月20
白羊座爱情
白羊座爱情
金牛座爱情
双子座爱情
巨蟹座爱情
狮子座爱情
处女座爱情
天秤座爱情
天蝎座爱情
射手座爱情
摩羯座爱情
水瓶座爱情
双鱼座爱情
白羊座性格
白羊座性格
金牛座性格
双子座性格
巨蟹座性格
狮子座性格
处女座性格
天秤座性格
天蝎座性格
射手座性格
摩羯座性格
水瓶座性格
双鱼座性格
白羊座致命弱点
白羊座致命弱点
金牛座致命弱点
双子座致命弱点
巨蟹座致命弱点
狮子座致命弱点
处女座致命弱点
天秤座致命弱点
天蝎座致命弱点
射手座致命弱点
摩羯座致命弱点
水瓶座致命弱点
双鱼座致命弱点
属鼠人的性格
属鼠人的性格
属牛人的性格
属虎人的性格
属兔人的性格
属龙人的性格
属蛇人的性格
属马人的性格
属羊人的性格
属猴人的性格
属鸡人的性格
属狗人的性格
属猪人的性格
1980年命运
1980年命运
1981年命运
1982年命运
1983年命运
1984年命运
1985年命运
1986年命运
1987年命运
1988年命运
1989年命运
1990年命运
1991年命运
手机请访问佛教几大菩萨有何区别?哪位法力最大? - 爱问知识人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491531',
container: s,
size: '150,90',
display: 'inlay-fix'
佛教几大菩萨有何区别?哪位法力最大?
佛教中的大菩萨有很多,大众比较熟悉的有四位: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文殊菩萨简介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吉祥。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
普贤菩萨简介
普贤菩萨,是梵文音译,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大日经疏》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大乘经》载: “入山求道,饥寒病疠,枯坐蒲团,是曰普贤;普贤者,苦行也。”《华严经•清凉疏》曰:“普贤之学得于行,行之谨审静重莫若象,故好象。”白象是普贤菩萨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所以峨眉山寺庙中的普贤塑像多骑白象。现在峨眉山的洗象池,传说普贤菩萨每次骑象过此,必在这口池里汲水洗象,然后才登上金顶,池旁的寺院也取名洗象寺。为了歌颂普贤菩萨的功德,连缠生在冷杉枝干上的松萝,当地人也美其名曰是“普贤线”,认为是普贤菩萨特意在悬崖陡壁上挂起这些长线,引渡信徒登绝顶。
地藏菩萨简介
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鹐沙(Ksitigarbha)。据《地藏十轮经》讲
佛教中的大菩萨有很多,大众比较熟悉的有四位: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
文殊菩萨简介
文殊菩萨,全称文殊师利,有时又作曼殊室利。意为妙德、吉祥。据说他出生时家中出现许多吉瑞祥兆,因此而得名。
普贤菩萨简介
普贤菩萨,是梵文音译,为我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大日经疏》云:“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大乘经》载: “入山求道,饥寒病疠,枯坐蒲团,是曰普贤;普贤者,苦行也。”《华严经•清凉疏》曰:“普贤之学得于行,行之谨审静重莫若象,故好象。”白象是普贤菩萨愿行广大,功德圆满的象征,所以峨眉山寺庙中的普贤塑像多骑白象。现在峨眉山的洗象池,传说普贤菩萨每次骑象过此,必在这口池里汲水洗象,然后才登上金顶,池旁的寺院也取名洗象寺。为了歌颂普贤菩萨的功德,连缠生在冷杉枝干上的松萝,当地人也美其名曰是“普贤线”,认为是普贤菩萨特意在悬崖陡壁上挂起这些长线,引渡信徒登绝顶。
地藏菩萨简介
地藏菩萨梵名乞叉底鹐沙(Ksitigarbha)。据《地藏十轮经》讲,由于此菩萨“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所以称为地藏。
据《地藏菩萨本愿经》讲,有一婆罗门女,“其母信邪,常轻三宝”,不久命终,“魂神堕在无间地狱”。婆罗门女知母在地狱受苦,遂变卖家宅,献钱财供养于佛寺。后受觉华定自在王如来指引,梦游地狱,见鬼王无毒,求得母亲得脱地狱,婆罗门女醒来方知梦游,便在自在王如来像前立弘誓愿:“愿我尽未来劫,应有罪苦众生,广设方便,使令解脱。”释迦佛告诉文殊说:“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就是说地藏前世的身世为求母得脱地狱的婆罗门女。
观音菩萨简介
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受到最普遍、最广泛的信仰,在佛教各种图像或造像中观音菩萨的像也最为常见,而且种类繁多,变化也极大。因此观音菩萨单独列出。
观音又作观世音、观自在、光世音等。在佛教中,他是西方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与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
当世间众生在碰到各种困厄灾难时,只要信奉观世音菩萨,诵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这时他就会“观其音声”而前来解救,使受难众生即时得以脱困,所以这位菩萨的名号就称为“观世音”。
佛教中有关观世音菩萨的经典很多,最流行的是《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这一品集中叙述了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度众生的功德和能力,因此这部经译出不久,这一品就被人广泛传抄,单独流行,并且被称为《观世音经》。
最大。(可见[地藏经])
您的举报已经提交成功,我们将尽快处理,谢谢!
菩萨有很多,但一般来说的是五个大菩萨:
五大菩萨是大慈弥勒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
大愿地藏菩萨的总称。这五大菩萨在中国民众...
阿弥陀佛!
佛佛是平等的,古佛,今佛,未来佛都是平等的。不仅佛佛没有高下,佛与众生都是平等的,这是从“佛性”上说的。佛在《华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
五台山金色世界--文殊师利菩萨:大智如火,表菩萨大智,五行中缺火或者以火为用神者宜往。
峨眉山银色世界--普贤菩萨:大行如风,表菩萨大行,五行中缺木或者以...
大家还关注
附魔技能的增长?初地菩萨有什么能耐?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境界与神通差异 生死书
初地菩萨有什么能耐?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境界与神通差异
转帖自的博客
【初地菩萨有什么能耐?】
摘录: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一刹那顷获得百佛加持亦能明清了知;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
经常听一些师兄说某某到了几地菩萨以上,某某是某菩萨的转世或化身,令许多普通大众乃至初入佛门者不知所云。
,是梵文的音译(简译),全译是"菩提萨垛"。它的意思,"菩提"是觉,"萨垛"是有情,菩萨,便是觉有情。有情是指有情爱与情性的生命。信佛学佛之后发愿自度度人乃至舍己救人的人都可以称为菩萨。亦即,从最初的发心发愿,直到成佛为止,都可称为菩萨,所以有凡夫菩萨与贤圣菩萨的不同。
按华严之说,菩萨共分五十二个阶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其中十信位是凡夫,十住、十行、十回向位是贤位菩萨,只有后十二个阶位是圣人,也就是从初地到十地,加上等觉、妙觉。等觉菩萨是即将成佛的大菩萨,妙觉菩萨就是佛。或者说,地前者称菩萨,地上者则称大菩萨,七地以上即称菩萨摩诃萨。通常在佛经中所说的菩萨,都是指圣位菩萨,也就是初地以上的菩萨。我们最熟悉的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弥勒、地藏等,便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所谓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二)念心,(三)精进心,(四)慧心,(五)定心,(六)不退心,(七)回向心,(八)护法心,(九)戒心,(十)愿心。十信位菩萨还是凡夫。
所谓十住,又叫做十住心,就是:(一)发心住,(二)治地心住,(三)修行心住,(四)生贵心住,(五)方便具足心住,(六)正心住,(七)不退心住,(八)童真心住,(九)法王子心住,(十)灌顶心住。在此十住位中,初住断除三界内的见惑,第七住断除三界内的思惑,到此,不再为那贪瞋痴的烦恼所迷惑了,所以不再继续增加生死的业力,而证入(阶)位不退的境域。八住以上,断除三界之内的尘沙,调伏三界之外的尘沙。所谓尘沙,乃是天台宗所立"见思""尘沙""无明"三惑之一。见思惑,障碍我人的涅盘之道而致沉沦生死;尘沙,则障碍我人化度众生的菩提之道而致不能成佛。此所谓尘沙,也相似唯识宗所称的所知障。由于所知有障,而不能通达多如尘沙之数的度生法门,所以称为尘沙。(见圣严法师著《戒律学纲要》))
十行位和十回向略去不说。所谓十地,是:(一)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焰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无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
从初住至十回向,一共三十个阶位;乃是菩萨的贤者位,通常简称为三贤位。十回向的最后一念,首先破一分无明,便入初地。
七住位以前的菩萨(有人讹传为是七地以前的菩萨),完全有可能退转,重又堕入生死轮回而沉沦。七住位以上初地以下的菩萨,虽然到了不退转境地,但还不能自主生死。也就是说,初地以前的菩萨,其生死是由业力决定的,无法自主的:只有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其生死则是由自己的愿力决定,能够自由作主的。
有人认为禅宗(主修智慧圆满,而忽视福德修持)不是菩萨乘,是佛乘,但不小心,则可能变成罗汉乘、缘觉乘。所以禅宗的开悟,各人境界不同,有的开悟了只在七住位(贤者),有的开悟时就到了初地,有的开悟时境界更高,甚至直接成佛。但没有菩萨乘的善根积累,很难直入佛乘,导致有的禅修者很狂慢。密宗的生前圆满虹光化身(肉身完全融入法界,连头发指甲亦不留),应该是直接成佛或至少是证到十地以上菩萨位;而尚留有缩小的身体的虹化者,也起码证到了八地以上。
菩萨一地一地的修证境界,都是在做清净心地,开发般若智慧的工作,通过不断调柔、寂静修行者的妄动之心,运用慈悲心怀来柔和、升华、宽大菩萨行者修学佛道前的凡夫狭窄胸襟,使心地在行与愿相互递进的修持过程中,愈来愈柔软、愈谦下、愈随顺、愈不浊、愈纯善、愈润泽、愈寂静、愈不动、愈广大、愈坚固、愈明盛、愈清净、愈平等、愈无相……
菩萨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修行阶位,初证真如平等圣性,具证二空之理,能成就自利利他之行,即达初地菩萨位。如果趋证此地,则与佛果相近,又能成就利生之事业,因此心生极大欢喜,故又名为欢喜地。
初地菩萨与初地以前之凡夫或贤位菩萨,所得欢喜不同,初地菩萨念诸佛有无量功德,并确知将来必能成就佛果,故其心多欢喜。凡夫虽勤念诸佛,然不能作"我必当作佛"之念,故其欢喜异于初地菩萨。初地菩萨有九种欢喜:多信敬、多爱念、多庆悦、多调柔、多踊跃、多堪受、多不坏他意、多不恼众生、多不嗔恨。
藏密宁玛巴自宗和中观宗、唯识宗所承认的大乘十地中的断障的观点相同,因烦恼障而起之八十二种烦恼,皆为初地见道时断舍无余,于所知障而言,则有三种相,其断除之相则似皮壳之层层脱落。亦即,二障的遍计种子在初地已断尽,俱生种子却未断尽,一直要等八地全部断尽(观世音菩萨原是初地菩萨,后在千光王静住如来处闻学大悲咒,即刻从初地菩萨证到八地菩萨,应时具足千手千眼。由此也可知,菩萨并非必须一个阶位一个阶位往上修,而是可以大幅度跳级跃升的)。证初地时,五种怖畏亦得脱离。《十地经》云: "方证欢喜地时,五种怖畏即得除遣;所谓资生缺乏之怖畏,名闻不彰之怖畏,死亡怖畏,堕于恶道之怖畏,处众不安之怖畏。"
初地之菩萨,为成就利他故,众生有任何需要,即以其所需之方式而投生,因此能显现种种不同之相,但多投生南瞻部州为转轮圣王,能净除众生之悭吝障碍。初地之菩萨,总修十种波罗蜜多,但于布施波罗蜜多特为偏重,意乐满足一切众生心愿故。
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能为难事,心不退没。(二) 不好诤讼。(三)身心柔软安隐。(四)说法时心得踊悦。(五)对于佛法,信心清净。(六)悲心愍念众生,给予他们救护。(七) 无嗔恚心,心常乐慈行。
生死书注:《楞伽经》中,佛告大慧: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华严经》云: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初地。多作阎浮提王。由上两段经文可知:龙树菩萨是证入初地的菩萨,初地菩萨大多做地球各个国家的国王。
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色身依然不坏并广作饶益众生的事业;亦能证入前际百劫与后际百劫,即菩萨智见能入前际后际的百劫诸事;一刹那顷能入起百种三昧定;一刹那顷能震动百世界;一刹那顷体放光明能遍照百世界;以神通力一刹那间教化、成熟百有情的相续;能于一刹那顷往游百佛刹土;以胜妙的智慧力一刹那顷能正思择百种深奥法门,此亦并不是以闻思的相似智慧加以思择,而是以修悟智慧来觉受真实法味;以神通力在自身上一刹那间即能示现不同的百种身相;在每一化身的周围皆有百位弟子来庄严围绕而为眷属,此等皆非他现而是自现的诸般海会菩萨。 (《极显童子经》解)
初地菩萨的能耐已经如此了得,二地以上菩萨自然更为厉害。到了四地以上菩萨,已经可以在刹那间化身无数。可是,这依然无法让我们判断我们所遇到的高僧究竟是几地菩萨,因为,菩萨绝对不会在凡夫面前随便显露神通,大菩萨一旦露形往往会很快离开这个世界,我们凡夫之眼也根本不可能洞察菩萨之能耐。当然,我们可以根据初地菩萨的七个征象,做出一些初步的或大致的判断。
圣严法师指出,菩萨虽分凡夫与贤圣,不必要求初发心的菩萨做得跟圣位的菩萨一样,然而,菩萨行的目标是统一的。作为一个菩萨,既然不能作恶造罪,但为救度众生,也绝不怕为救众生而自己作恶造罪。宿世的业报临头了,或者冤家债主光临了,菩萨是只有欢迎欢喜而不恐惧害怕的,因为那可以将罪业的帐目早日清理。作为一个菩萨,受持佛法,就要完全如法;受了佛戒,就要如律清净。菩萨要以坚决的信心,才能毕竟成佛,要能博学内外各种知识,才能顺化广大的众生;要以慈愍的心怀,柔软的言语,去接近众生,不可反而中伤他人。菩萨虽不妨与妻子共同生活,但要如同防止冤家一样地谨防她来破坏自己的道念;虽然谨防妻子如养冤家,但终不得以冤家的态度对待妻子,仍须经常爱护体惜她的情意。菩萨应视女人如虎狼如毒蛇,但也并不畏惧爱欲的破坏与摇动,因为菩萨的清净心地,如同莲华,虽生于污泥而不沾污泥。菩萨是离欲舍欲的,虽为度生而入于爱欲障中,却不会因此而被爱欲之所沾污。
菩萨独身居于深山之中,不会感到恐惧;虽然共妻子生活在家庭之间,也像是独处于深山之中。经常是在怡然安定的心境之下,没有痛苦与欢乐的思想分别。
(附注:本文是博主看雪客根据资料编辑整理而成)
【从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的境界与神通差异】
金刚经言: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有人认为此话是指贤圣因证无为而与凡俗有差别,但实际是指贤圣与贤圣之间在证悟上存在差别)。华严经说:"一切佛法,皆以十地为本,十地究竟,修行成就,得一切智。"圣位菩萨与佛的修证境界完全是不可思议的,凡夫自然也是很难了知的,我们只能从一些经论中窥其大概。特别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所描述的修证层次,对我们而言完全如神话,对未入佛门者而言,简直就如妄想。
生死书注:
在《大佛顶首楞严经》中讲道:&阿难。是诸天上各各天人,则是凡夫业果酬答,答尽入轮。彼之天王,即是菩萨游三摩提,渐次增进,回向圣伦所修行路。&
在《华严经》中讲道,许多从初地到十地的大菩萨,是做人间、欲界天、色界天的国王和天主的。
十法云地 (华严经云:菩萨住此地。多作摩醯首罗天王。)
九善慧地 (华严经云:菩萨摩诃萨。住此地。多作二千世界主。大梵天王。)
八不动地 (华严经云: 菩萨摩诃萨。住此地。多作大梵天王。主千世界。)
七远行地 (华严经云:菩萨摩诃萨第七远行地。菩萨住此地。多作自在天王。)
六现前地 (华严经云:菩萨摩诃萨第六现前地。菩萨住此地。多作善化天王。)
五极难胜地 (华严经云:菩萨摩诃萨第五难胜地。菩萨住此地。多作兜率陀天王。)
四焰慧地 (华严经云:菩萨摩诃萨第四焰慧地。菩萨住此地。多作须夜摩天王。)
三发光地 (华严经云:菩萨第三发光地。菩萨住此地。多作三十三天王。)
二离垢地 (华严经云:菩萨摩诃萨第二离垢地。菩萨住此地。多作转轮圣王。)
一欢喜地 ( 华严经云:佛子菩萨摩诃萨。住此初地。多作阎浮提王。)【注:阎浮提 即 地球】
初地菩萨住于欢喜
前文中提到,初地菩萨有七个征象:(一)能堪忍受,能为难事,心不退没。(二) 不好诤讼。(三)身心柔软安隐。(四)说法时心得踊悦。(五)对于佛法,信心清净。(六)悲心愍念众生,给予他们救护。(七) 无嗔恚心,心常乐慈行。
一个凡人若证到初地菩萨的果位,一切就发生了质变,他能在一刹那顷产生一百个化身(意生身),去一百个净土面见百佛尊;以神通力了知有住世的必要时,则以自己的功德力加持寿命,使之住寿历经百劫,色身依然不坏并广作饶益众生的事业;亦能证入前际百劫与后际百劫,即菩萨智见能入前际后际的百劫诸事;一刹那顷能入起百种三昧定;一刹那顷能震动百世界;一刹那顷体放光明能遍照百世界;以神通力一刹那间教化、成熟百有情的相续;能于一刹那顷往游百佛刹土;以胜妙的智慧力一刹那顷能正思择百种深奥法门,此亦并不是以闻思的相似智慧加以思择,而是以修悟智慧来觉受真实法味;以神通力在自身上一刹那间即能示现不同的百种身相;在每一化身的周围皆有百位弟子来庄严围绕而为眷属,此等皆非他现而是自现的诸般海会菩萨。
我们要知道,菩萨一地一地的修证境界,都是在做清净心地,开发智能的工作。一个菩萨行者为了实现心地的光明境界,而运用各种修行的方法和普渡众生的志愿做为开发圆满智能光明的前方便。修行的目的,本是在善用各种智能之行来调柔、寂静修行者的妄动之心。悲愿的理想,亦是在运用慈悲心怀来柔和、升华、宽大菩萨行者修学佛道前的凡夫狭窄胸襟。如果一个修行者的心地在行与愿相互递进的修持过程中,愈来愈柔软、愈谦下、愈随顺、愈不浊、愈纯善、愈润泽、愈寂静、愈不动、愈广大、愈坚固、愈明盛、愈清净、愈平等、愈无相……,则其智能证量越超越、越深广、越无边、越圆满、越究竟、越不可思议。也就是金刚经所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二地菩萨以十善业自利、利他
当初地菩萨的光明心地渐渐在大慈悲心、大愿力、大福德、大舍心……的洗礼下显露无遗时,便逐渐脱离欲界尘境的染着,成就清净的离欲梵行,戒行具足,进入二地菩萨修行的领域。
经上说,一切佛法的修学,皆是以十善业做为学佛的基础,一个修行者,如果十善业受学得法,则逐步清净身心,首先超出欲界垢染,想要进一层发心修学声闻、独觉、菩萨二乘圣者的出世修行境界,也就不困难了。二地菩萨为了更加坚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悲愿,继续以十善业自利、利他,使得原本清净光明的心地,更加正直、柔软、纯善、不杂、调伏、寂静、广大……。又深知十不善业,令众生堕落三涂恶道,受苦无穷,因此对于沉沦生死苦海的可怜众生,再度地发出了利益心、安乐心、慈悲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教化心……:心心念念希望以自己成就的清净成行来教导众生力行十善业,脱离十恶业,以此教化众生去恶崇善至诚恳切利益众生的清净行为来增长、加强、巩固、廓大自己度化众生的大悲誓愿。
因为二地菩萨的清净戒行成就,而使此地菩萨的心性愈加趋向生死解脱的道上前进。诚如经中颂文所说:「质直柔软及堪能,调伏寂静与纯善,速出生死广大意,以此十心入二地。」
由于此地菩萨的愿力、念力、智力、福德力……逐步在清净戒行及十善业的调伏下,愈加地纯善与寂静,于是更加净化了禅定力道的修持,开发了广大的神通力量。以其深广的神通力用,接引无数的众生信佛闻法。如经中颂文所说:「所有种种神通力,此地菩萨皆能现,愿力所作复过此,无量自在度众生。」
三地菩萨进入深广禅定修持
欲步入正途的甚深禅定修持,必须以佛法的闻思修慧为基础,广集利益众生的福德资粮,才能直入正规的禅修证境而无障碍。三地菩萨名为发光地,这便说明了此地修行者在听闻正法、思惟法义、解悟真理、为法忘躯、依法修行、广修福德,普渡众生……等各方面的实践问题,已经做得非常彻底。才能在自度、度他的体验中,深刻的领悟到:欲根治无量众生的烦恼心病,唯有先拯救自己的烦恼心病,将身心超出世间爱欲生死的束缚范围,一心专注在佛道智能的追求中,才能以我们所修证如虚空般地的广大悲智,彻底的对治众生的无量烦恼病症。所以此地菩萨时时刻刻,以其无量利益众生的哀愍心,在寂静无人之处,收摄身心,思惟佛法,依教修行……,因而以无限的忍力、耐力、毅力……所汇集成专注的精神力量,超出欲界众生的散地界限,进入色界、乃至无色界的禅定境界,而逐渐在出世正定的成就中显发如太虚般的智能光芒。诚如经中所说:「菩萨住此发光地时,即离欲、离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主喜乐,住第二禅。离喜、住舍,有念、正如,身受乐,诸圣所说,能舍有念受乐,住第三禅。断乐先除,苦喜忧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第四禅。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种种想,入无边虚空;住虚空无边处,超一切虚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住识无边处,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少所有。住无所有处,超一切无所有处,住非有想非无想处。但随顺法故,行而无所乐着。」
「此菩萨,心随于慈,广大无量不二,无怨无怼,无障无恼,遍至一切处,尽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世界,住悲喜舍,亦复如是。」
「此菩萨,得无量神通力,能动大地;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或隐或显,石壁山障,所往无碍……,天耳清净,过于人耳,悉闻人天……。以他心智,如实而知他众生心……。念知无量宿命差别……。天眼清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生时死时……,诸天之中,菩萨天眼,皆如实知。此菩萨,于诸禅三昧,三摩钵底,能入能出,然不随其力受身,但随能满菩提分处,以意愿力,而生其中。」
「此地菩萨,观一切法,不生不灭,因缘而有,见缚先灭,一切欲缚,色缚有缚,无明缚,皆转微薄……。」
由上经文得知,三地菩萨在广大悲智愿力前导下,已经能够证入甚深法性禅海中,而且不会对甚深的禅定法荣生起贪染之心。因为心力不执着三昧境界,念力便得到自在。就在念力自在的情况下,能够自由出入禅定证境,依自己的念力、意愿力而自由受生,不受神力果报的束缚。
四地菩萨智能炽盛
四地菩萨名为焰慧地,这便说明了此地修行者因不断勤勉的将悲智愿力导向甚深禅修之中,而使得原本明利的智能,更加地散发出如火焰般炽盛的慧炬光芒。四地菩萨是依何法精进修习而获得此炽盛、明利的智能呢?经上说:「菩萨已净第三地,次观众生世法界,空界识界及三界,心解悉了能趣入,始登焰地登势力,生如来家永不退。」又说:「自身见为首六十二,我及我所无量种,蕴界处等诸取着,此四地中一切离。」
四地菩萨做三十七助道品增上修行(三十七道品的释义,在十六愿中有说明),在不舍庄严净土的广大救渡众生的大悲愿力下,更加精进地在禅定中斩断了身见、我我所见,蕴、界、处等十八界的微细心念贪执,使得在定境中的智能愈发的明亮、锐利……
五地菩萨获证深广、平等、清净心
五地菩萨在福力、智力、定力、愿力相互交融递进下,使其戒德、心性、行持、菩提悲愿、度众力量,佛法知见、世间知见……融入甚深平等、清净的光明觉照中,亦即获得十种平等、清净心。由于此地菩萨的禅波罗蜜偏胜,致使在甚深广大禅修中所获得的方便智能,比四地更加的难得殊胜,所以此地菩萨名为难胜地。虽然深入的了悟一切菩萨行的次第修行法门及诸佛智能光明的修行原理,但是此地修行者尚未获得解脱智能,仍是以信解的甚深智力领悟法义。即经上所说:「善如世谛胜义谛,相谛差别成立谛,事谛主尽及道谛,乃至如来无碍谛,如是观谛虽微妙,未得无碍胜解脱,以此能生大功德,是故超出世智能。」
六地菩萨深悟一切法平等之理,空解脱门现前
六地菩萨名为现前地,现前的意思便是指空解脱门现在前、无相解脱门现在前、无愿解脱门现在前。当三解脱门现在前,也就是般若波罗蜜现前,无障碍的光明智能成就的意思。而要如何才能修得三解脱门——般若波罗蜜现前呢?依经上说:此地菩萨以前五地所修集的平等、清净的方便智力,深入思惟观察出「一切法因无相故平等,因无体故平等,因无生故平等,因无灭故平等,因本来清净故平等,因无戏论故平等,因无取舍故平等,因寂静故平等,因如幻如梦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焰如化故平等,因有无不二故平等。」当菩萨行者以修证的平等、清净方便智能,观照出一切法平等不二时,便证入第六现前地,获得明利随顺忍(柔顺法忍)——能够运用其修证的光明锐利的智能,观照、随顺诸法平等不二的实相而不违背,仍末获证无生法忍。亦即经中颂文所说:「菩萨圆满五地已,观法无相亦无性,无生无灭本清净,无有戏论无取舍,体相寂灭如幻等,有无不二离分别,随顺法性如是观,此智得成入六地。」也就是说六地菩萨已经「了悟因缘所生法,无作无受无真实,如幻如梦如光影」的真理。当此地菩萨深悟三界所有唯是缘起幻有,缘起幻有即是唯心所现,缘起幻有、十二因缘皆依一心而立的道理时,便当下契入了空性解脱门,能入灭尽定中。虽然体证空理,但是仍然不舍大悲愿心救拔众生。就在此地菩萨体证性空真谛的同时,三解脱门、无障碍的光明智能便如实现前了。亦即经中颂文所说:「如是普观缘起行,无作无受无真实;如幻如梦如光影……如是观察入于空,知缘性离得无相;了其虚妄无所愿,唯除慈愍为众生。空三昧门具百千,无相无愿亦复然;般若顺忍皆增上,定慧均等现在前。」
七地菩萨证入灭尽定中
七地菩萨在其所修集的广大甚深的空性证境中,又获得了十种不可思议的方便智能。以此十种殊胜的方便智能,能入无量众生界,入无量世界网、入无量诸佛清净国土……。并且在行住坐卧,乃至睡眠之中,都保持着光明觉照,没有丝毫烦恼妄念。因为此地菩萨精进修行到了极致,已经获得最极殊胜的方便智能的自在力用,因此在念念之中,经常能够具足十波罗蜜、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总持法(法总持、义总持、咒总持、忍总持)、三十七助道品、三解脱门,乃至一切菩提分法……。
经上又强调说:菩萨在诸地修行的过程中,「有杂染行、有清净行、是二中间,难可得过,唯除菩萨有大愿力、方便智能,乃能得过。」七地菩萨就是具足成就了大愿力、方便智能,所以能够以自在的方便智力,舍一切有功用行,从第七地证入第八地无功用行中。在七地以前,名为末超烦恼行;而契入七地之中,不名有烦恼晋,不名无烦恼者。为何如此说呢?因为一切烦恼不现行的缘故,不名为有烦恼者。又因为追求如来智能,尚未圆满的缘故,不名为无烦恼者。此地菩萨因为已经从甚深广大的空性证境中获得最极殊胜的自在方便智能力用,以此不可思议的自在方便智力,便能在念念之中入于灭尽定中,念念中又从灭定中而起。虽行于实际,心心寂灭,但因大愿力摄持的缘故,而不证灭。因为能念念出入灭尽定中,自然清除了宿世以来无量身口意所造作的染污业行,令身口意业融入无相、清净的修行中,止息任何染污烦恼生起,于是亲证了无生法忍光明。
经中又称扬此地菩萨说:「此地菩萨,于三千大千世界,能够运用其修证的方便智能,做为广大众生光明智能的指引之师。除了佛及八地以上的菩萨,其余菩萨的深心妙行,没有一个能够与他相比。」「此地菩萨所修证的广大禅定神通解脱,虽然念念皆得现前,亦证无生法忍,然而是靠自力、有功用行所成,非如八地已进入无功用行当中,较得成就。」
八地菩萨得证无生法忍,继续修学诸佛法身智能
经上说:「当七地菩萨离一切心意识分别想,无所取着,犹如虚空入一切法,如虚空性,是名得无生法忍。菩萨成就此忍,实时得入第八不动地,为深行菩萨。」「菩萨住不动地时,身口意业,念务皆息,寂灭现前,解脱智能成就,弃舍一切有为有相的加功用行,完全进入无为无相的证量之中。无漏果报法彻底成就,(住于报行)。」这个时候,因此地菩萨本愿力的缘故,诸佛亲自现在他的面前,以佛的智光加被他,令其继续修学诸佛法身智能,续佛慧命,引导他前进说:「……你现在虽然得到了寂灭解脱,但是无尽的凡夫众生,依旧在生死苦海中打滚,你应当忆念你过去所发济度众生同入不可思议智能解脱之门的大悲誓愿,不应该就此入于究竟涅盘。而且此寂灭无分别之法,一切二乘圣者亦能得证。诸佛不以得证此法而称为如来,诸佛之所以称为佛者,乃是因佛有十力无畏、十八不共法、无量清净身相、无量智能、无量国土、无量方便、无量光明、无量清净声音……,你只不过得证此一法光明——所谓一切法,无生无分别。而佛所证得的甚深无碍智能、诸法光明的实相,乃是无量入、无量作、无量转……,你均尚未证入,你应当起智观察,十力无量国土、无量众生、无量法,有种种差别,不是你现在的证觉智能所能契入的……。」
当诸佛以法身化导此菩萨后,八地菩萨便先以一身起行,精进修学诸佛法身智能,于是获证了诸佛无量身、无量音声、无量智能;又以所修集的殊胜智能力用,往返无量世界受土、净化无量佛国、教化无量众生、供养无量诸佛、证入无量法门、具足无量神通……,又以所修证的大方便善巧智能,如实而知世间无量成坏相、地水火风无量差别相、世界微尘无量差别相、众生无量差别相、欲界色界无色界无量差别相……。又于一三千大千世界中,随众生身,信解种种差别相;并以不可思议的智光力用,普于一切佛国众会之中示现种种应机受生之相。
当菩萨成就了如上无量不可思议的智能、通力时,便能于一念中分身一佛剎中,其身不动,乃至于不可说佛剎众会中皆现其身而心不动。因而成就了十种自在:一、命自在,二、心自在,三、财自在,四、业自在,五、生自在,六、愿自在,七、解自在,八、如意自在,九、智自在,十、法自在。当获得此十种自在时,便能以众生身作自身、以国土身作自身、以业报身作自身、以自身作众生身……。当成就如是自在智身已,即能入佛境界,佛境现前,常为诸佛所护念……,示现无量差别身相,于一一身有大势力,报得神通三昧自在……,于无量国土,示修菩萨行;入无碍法界,无量大乘法会之中,放大光明,随有可化众生,应机教化。
因为此地菩萨获证不退转法身的缘故,所以称为不动地。以此不退转法身的甚深三昧力用,常常能够现见无量诸佛,随时承事供养。又以不退转法身所证的大智光明法力,普灭众生一切烦恼黑暗,开启众生无穷智能宝藏。又放法身三昧光明,遍照百万不可说微尘数世界,令有缘的众生见到菩萨的三昧光明,都能够启发宿慧善根,灭除烦恼火焰,得到清凉智能……
九地菩萨获得诸佛无尽善巧智能
经上说,当八地菩萨进一步「普入如来秘密处,总持三昧皆自在,获大神通入众剎,力智无量不共法,随诸佛转大法轮,不舍大悲本愿,利益众生之时,便能契入九地之中。」九地菩萨因为得证如来秘密法藏,能以无量的善巧智能,如实了知善不法、无记法行、有漏无漏法行、世间出世间法行、思议不思议法行……,又能以无穷甚深的智能力用,如实了知众生心种种差别、众生心种种相、诸烦恼种种相、诸业种种相、众生根上中下相、众生理解力上中下相……,受生种种相、习气种种相、众生正定、邪定、不定相……。因能以无尽的善巧智能,随顺了知如是无量世界中众生的种种差别行相,依其根性需要而教化调伏之,所以称此地菩萨为善慧地。
菩萨在此地中,因为所修智能较前诸地更为殊胜,随时能以不可思议的善巧智能随众坐种种烦恼习气而为说法对治,成为广度无边众生的大法师,具足法师的圆满德行。又能受持、守护诸佛所说的一切法藏,以菩萨言辞,四无碍辩才而宣扬诸佛法藏。又获证无量陀罗尼门,以无尽善巧的音声辩才法门而为众生演说无量佛法。又以广大神通力,到无量佛所,在一一佛前,均以所修证的无尽陀罗尼门听闻正法,闻持不忘,再以无量差别义门,而为众生解说。
当此地菩萨初见佛时,在头面礼佛之际,便于佛的智光加被下获得了无量法门。如果此地菩萨想要用一种音声为大众说法,一切众生都能够解悟法义。如果想要用种种声音,为众生说法,一切众生都能够获得开悟。如果想要放大光明,演说法门,便随菩萨心念实时放大光明,于光明中演说种种佛法……。如果想要在不可说的无量世界中之地水火风聚集的所有微尘的一一微尘中演说佛法,即满菩萨所愿,随其心念示现其中而为众生说法……。又能于一念中随众生有所欲求深入一一不可说世界中依其根性、需求而为众生解惑、开示。虽然此地菩萨的福慧已近圆满境界,但是仍然昼夜不息的专精修行——「唯入佛境界,亲近如来,证入诸菩萨甚深解脱,常在三昧之中,恒见诸佛,未曾舍离……。并于一一劫中,见无量佛,皆能恭敬尊重,承事供养。又放诸佛面前,请问种种疑难,获得说法陀罗尼门,永不忘失诸佛所说每一句法要。」
十地菩萨得证诸佛最后无上禅定,大放光明
十地菩萨证入诸佛甚深境界,具足诸佛十力不共法,忝为佛数之中,得证诸佛最后无上三昧,名为菩萨离垢三昧。此三昧现前时,有大宝莲华,忽然出生,乃是出世善根最后圆满所显现的。此大宝莲华,为无始以来无量清净众行所成就,恒放无量光明,普照法界,利益众生。当十地菩萨坐在宝莲华座上……,一切世界,随即震动……。菩萨便从两足下、两膝轮、脐轮中、左右协、两手中、两肩上、项背中、面门上、两眉间、头顶上……,放出无量智能光明,成为炽然光明网,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广度有缘众生。
十地菩萨以其所证的无上智能,能够如实了悟诸佛所入的微细智能、诸佛所入的秘密藏、诸佛所有入劫智能、诸佛所有入微尘智能……,乃至一切佛所有广大无际智能,此地菩萨皆能契入。又有无量不可思议解脱门、无量三昧门、无量陀罗尼门、无量神通门……,皆在此地成就。诸佛这种像太阳般普照万物利济无穷众生的秘密法藏,又如大雨普降甘霖,滋润无穷万物的光明大法,唯除第十地菩萨,其余一切九地菩萨及所有声闻、独觉众生都不能知、不能摄、不能持……。因十地菩萨能于一念之顷受持诸佛所有法明、法照、法雨;一念之顷,能够普遍十方无数世界,演说大法,随众生心之所乐,霖甘露法雨,灭除一切众生惑业尘焰,所以称此地菩萨为法云地。十地菩萨又能以明达的智能,自在的神通力,随其心念,令无量世界,互作互现,不可测知……又能依其心念,于一毛孔中,示现一切佛境界、诸佛国土不可思议庄严之事……。其智能光明不异如来,而其身语意业,亦不舍菩萨三昧……,十地菩萨福慧功德宣说不尽……。
附注:本文主要内容摘自《净土探究:大乘净土成佛之道》(台湾佛陀教育基金会出版,作者:释大寂)中《菩萨十地证境》一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白蓝国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