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二十世纪著名军事行动要同归于尽科技研究行动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美国,冷战,思想,冷战时期,军事战略,冷战的,冷战时期的,美国战略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冷战时期美国的军事战略与军事思想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向我开炮:驻叙俄特种兵绝境中呼叫空袭与IS同归于尽|俄军|特种兵|IS_新浪军事_新浪网
向我开炮:驻叙俄特种兵绝境中呼叫空袭与IS同归于尽
资料图:炮火覆盖毁伤力巨大,与敌同归于尽是一个士兵最悲壮勇敢的抉择
资料图:据称是在叙牺牲的俄军特种兵武器装备
资料图:俄罗斯特种兵在叙利亚作战
一个俄罗斯特种兵的军官,在ISIS领地执行任务被发现,后来被ISIS士兵包围时。。。 他用无线电叫来了空袭 目标:自己。。。。。。
这名军官在空袭中牺牲。。。 在空袭中同时被击毙的,还有那群包围他的ISIS士兵。。。
最近在一次答记者问里,俄罗斯军方的一个发言人向记者公布了上面一个消息。他表示这名军官在牺牲前在叙利亚Palmyra地区执行了1个星期的侦察任务。不过军官的名字,军衔,具体时间发生的日期都没有被透露。。
发言人表示,我不否认俄罗斯军方特种部队在叙利亚境内执行任务。 特种部队的职责主要是从地面上确定ISIS重要战略目标的具体坐标,引导空袭进行精确打击。
牺牲的那名特种兵就是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被ISIS发现,在ISIS的围捕下,他最终做出了向我空袭的决定。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看过《英雄儿女》。。。。。
就跟面对即将突上阵地的敌人,向无线电里吼出“向我开炮”的王成一样。。。。。
他们,都是英雄。(来源:英国那些事)
你猜_Uelbadaern:为什么恶魔要拉着英雄一起作陪
悄悄关注毛毛:致敬。英雄无名
大魔王MO爷:总有些人因为自己做不到,就去怀疑能够这么做到的人,我们国家的英雄都被那些人侮辱成什么样了,一些杂碎,不要用你自己龌龊的标准去衡量别人!
铑教授:周围的厉鬼们都下了地狱 而他 上了天堂
小狐狸奶糖:有种愿意拿自己去换的感觉……就觉得他更值得活下去。可他所保护的,就是我这种没啥本事,过着鸡毛蒜皮小日子的人。所以真的非常谢谢。世界有他们,才有希望啊。
起个名字也介么困难啊摔:一直感觉像自己这么怕疼怯懦的人在战争年代一定会特别怕死投降 所以特别佩服这些人文章微信公众号: hz88388   美国位于首都华盛顿的大楼内的知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召开了一次以&我们是否能避免太空战&为主题的研讨会。纵观整场研讨会,对所谓&中俄太空 威胁&的探讨占据了相当长时间,尤其是前年初进行过反卫星试验的中国,更是热点话题。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科技政策部主任莱维斯在会上建议,美国应该用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干扰系统对付中俄,并用太空武器攻击中俄卫星。他说,&一旦冲突升级,美中两国均有可能使用激光武器攻击对方目标&。莱维斯还指 责中国的反卫星试验产生碎片,威胁国际空间站及他国卫星。他强硬地说,&你有能力摧毁我的卫星,我就有能力摧毁你的太空实力&。  
中国前年的一个太空军事动作至今还让美国人寝食难安,就是中国用激光武器自己把自己的一颗旧卫星打了下来。表面上是中国自己在清理自己的太空垃圾,实际上 是对美国是一个意义丰富的肢体对话--你美国现在打的是信息战,不管是部队部署、导弹精确打击,还是反导系统,全依赖卫星的作用,卫星是美国信息战的眼 睛。其它国家可能拿美国的卫星没办法,可中国不在此内,中国可以打下任何位置上的太空装置,美国你别太自得了。中国这个太空动作做出后,有很长一段时间美国总统直发蔫,美国军方也闷了,显然,中国打到了美国七寸,美国有点晕菜。可以说,太空卫星确实是美国的生命线,如果美国的太空卫星被攻击,失去效果,美国就是一只瞎虎,爪牙再厉害也抓不到什么人,自己撞死算!  
美国人岂可对此永远保持沉默,这不是,美国在最近召开的&我们是否能避免太空战&为主题的研讨会上,专家莱维斯发了狠话:&你有能力摧毁我的卫星,我就有 能力摧毁你的太空实力&。对中国的太空动作进行了回击,即你打美国卫星的结果,就是你的所有卫星也全部被打掉!美国以为这样可以让中国打美国卫星的想法放 弃,因为打美国的等于打中国自己的,同归于尽,有什么意思?  可美国人忘记了,中美两国如果卫星全瞎了,就等于退回到朝战时代,可真退回去时,中国再打朝战,不会再用步枪与美国人干了,中国的机械化程度 已经上来了,中国与美国军力的实际差距是信息战能力还不行,如果双方全成瞎子,美国的信息战优势将全部失去,而失去信息战能力的美国与中国作战是没有胜算 的,朝战就是例子。因为中国军队的长处就打近战夜战,近战就是不用信息,甚至连机械化都不用,靠的是士兵的战斗素质和不怕死精神,而夜战就是摸黑干,如 同&三岔口&,中国拿手好戏就是&三岔口&摸黑打,而美国没有&三岔口&传统,一旦失去卫星导航,开车连路都不认识,导弹往哪发都找不着北,那美国人还能 干什么?擎着挨揍呗!中国人摸黑收拾美国人,想打哪打哪?中国人DNA里有三岔口摸黑干的传统,美国人不信可以试试。  
所以,对美国太空专家的狠话,中国人可以不在乎,中国人的战术就是,如果哪天美国人与中国真干起来,就先弄瞎卫星再干,如果美国连武器都不要,徒手对博, 中国更不怕了,中国就不怕倒退,越原始越好!有少林寺功夫那兜着那!可对现代化依赖程度太高的美国可就完了,他们没有了家伙,没了卫星,基本就是一群废 物。(via.互联网)微信报料方法:1.微信扫描上上图二维码关注惠州新事闻,或者添加朋友,搜索微信号“hz88388”并关注。2.给惠州新事闻发送“报料”,按提示操作吧。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查看更多新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35869 更新:
人气:33440 更新:
人气:29597 更新:
人气:24756 更新:
惠州新事闻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六月一大波新店轮番轰炸苏州,每一家都让人猛吞口水!
悲剧!就在父亲节当天,市区麦地一男子从楼上跳下……
甘肃:最近去这里的朋友们!要注意管制及绕行!
魔都最专业的音乐酒吧终于又开新店啦!这里的每晚都是演唱会既视感!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科学技术与未来军事战略
&&&&&&&&&&&&&&&&
/ 科学技术与未来军事战略 
  高技术武器装备造价昂贵和杀伤破坏力巨大,必然导致战争的高消耗。 第四次中东战争只打了 18 天,但双方却损失坦克 3400 辆,损失飞机 550 架, 平均每小时消耗 1000 多万美元,平均每天消耗 2 亿多美元,总消耗达 50 亿 美元。海湾战争打了 42 天,总消耗达 611 亿美元,平均每天消耗近 15 亿美 元。如此巨大的战争消耗,给参战国带来巨大的财政负担和经济损失,甚至 连美国这样的经济大国,支撑海湾战争这样规模的局部战争也感到力不从 心,如果是大规模战争,参战国更是难以承受。  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谋求一定的经济利益,倘若战争的消耗超过了进 行战争所追求的经济目标,不仅无法获得预想的经济利益,而且会使本国背 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发动战争者总是希 望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争,并且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来加快战争的进程, 以最小的消耗获取最大的利益。在战争中,武器装备处于相对劣势的一方, 通常也不得不努力尽快结束战争。如伊拉克在多国部队的强大攻势下,原准 备把战争拖入持久,但国家战争潜力很快遭到严重破坏,交通运输全被切断, 武器装备供应不上,近万名伤员也无法运到后方,结果不得不结束战争。四、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使战争的偶发性增大,战争控制面临新的难题  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类控制战争的手段增多、能力增 强,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给战争控制带来消极影响,即战争的偶发性增大, 这无疑将是战争控制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应用极其广泛,所有的指挥控制系统都极其先进、高度灵敏,以至一次意外事件、一个假信号、一个机器故障,都可能导 致一场危机甚至一场战争。尽管美国军事理论家约翰·柯林斯否认会出现这 种情况,认为战争偶发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防止机械失灵和人为过失以 及防止未经许可任意摆弄核运载系统的安全措施,是非常可靠的”。然而, 事实却并非如此。据美国国会一个委员会调查,从 1971 年 1 月至 1980 年 6 月,北美防空司令部的计算机因失误而发生的警报达 3703 次,其中,151 次 引起较大惊动,使大批人员和作战装备进入临战状态。为了防止意外事故引 发战争,世界上有些国家签订了防止意外事故和意外事故处置的有关协议, 有些国家甚至建立了“热线”联系,互相通报重要军事行动,了解对方的意 图。但采取这些措施的国家寥寥无几,无异于杯水车薪,难于解决意外事故 引发战争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由个人因素导致战争的可能性增大。“主不可以 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是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的至理名言。 然而,在人类战争史上,“怒而兴师”的情况屡见不鲜。在科学技术不发达 的时代,战争的爆发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一旦君主“怒而兴师”,还可以 通过各种手段使君主“息怒”,避免战争的爆发。而现代条件下,战略武器 的反应速度快,射程远,杀伤威力大,战争可在分秒之间发生,而其控制权 又高度集中,通常情况下,发射洲际导弹的决定权在总统。如果总统失去理 智的话,后果不堪设想。如 1974 年 8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因水门事件面对众 议院的弹劾决议时,曾经威胁议员们说:“我如果拿起总统办公室的电话,25 分钟后 6000 万人将死去”。当时整个国会和国防部上下一片惊慌不安。好在尼克松并没有失去理智,5 天后他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倘若核武器被那 些轻率地或不负责任的人所控制,特别是像希特勒那样的战争狂人或路易十 五那样的糊涂虫掌握了发射洲际导弹的按钮,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近年来,核技术的发展,使恐怖主义分子利用核武器进行恐怖主义活动 并引发冲突的可能性增大。现代条件下,掌握设计和制造核武器的知识已不 十分困难,恐怖主义分子和犯罪集团已完全有可能制造核装置,尽管这种核 装置也许设计十分原始,但其杀伤破坏威力同样是十分惊人的。假如一个恐 怖集团铤而走险,爆炸一种含有 5 公斤钚的核装置,不仅可以摧毁一个城市 的中心,而且还会造成严重放射性沾染。目前已有证据表明,俄罗斯的犯罪 分子已把目标投向极有利润可图的核武器,千方百计地在寻找它们。  1993 年初,莫斯科《文学报》的三位记者为了弄清是否有核黑市,经过 乔装打扮,与中间人周旋几个月后,终于见到了开价 7 万美元的 SS—20 核导 弹的弹头。其中一位记者说:“我被告知弹头是从乌克兰弄来的,而且据说, 还有更多的弹头即将运过来。”这位记者还把他拍摄的核弹头照片寄给了俄 罗斯的核武器实验室。俄罗斯安全部还于 1993 年 4 月在莫斯科以东 600 英里 的伊热夫斯克截获 60 公斤浓缩铀,这足以制造 3 个投在日本广岛的原子弹。 两个多月后,在白俄罗斯与波兰边境又有 20 人被捕,他们企图走私 36 公斤 浓缩铀。总之,尽管国际社会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防止偶然事件导致战争,但实际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这种可能性仍在不断增大。第二节 战争控制的现状  控制战争、维护和平是二战后几十年来国际军事斗争的重要内容,爱好 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为之进行了不懈地奋斗。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和平力 量的增长,使人类控制战争的能力增强,在控制战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目前,战争控制的基本情况是:一、世界大战得到有效遏制,但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增多  世界大战是对立的结盟国家集团之间进行的全球性战争,它波及世界广 大的陆地、海洋和天空,众多的国家被卷入,对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进程, 产生极为重大的影响。世界大战是科学技术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它的规 模之大、范围之广、斗争之残酷、影响之深远,在人类战争史上是空前的。 正是鉴于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摧残的惨痛教训,世界人民都希望和平、安定, 反对战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正当饱经战争创伤的人们在战争的废墟之上 休养生息的时候,核技术、火箭技术、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两大对立的 军事集团展开了以核武器为中心的大规模军备竞赛,双方你追我赶,互不相 让,针锋相对,剑拔弩张,又把人类推到了世界大战的边缘,甚至出现了像 古巴导弹危机那样世界大战一触即发的严重情况。尽管几十年来大战危险一 直存在,但世界战争是可以推迟和避免的,争取较长时间的和平是可能的, 这已被事实所证明。  当前,世界大战得到有效控制,并不表明世界战争的根源——帝国主义 和霸权主义的掠夺本性发生了改变,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最主要  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世界许多国家拥有了核、化、生等 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这些武器毁灭性的威力,遏制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现代大规模杀伤破坏武器的威力是十分惊人的,特别是核武器的威力更是无 与伦比,世界各有核国家拥有的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若干次。这样,发动 世界战争就显得毫无意义,不仅不能达到掠夺的目的,而且会使自己与对手 同归于尽。因此,即使是霸权主义国家也积极采取措施,力避世界战争的爆 发。二是世界各国和平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对世界大战产生了巨大的遏制 作用。在社会问题上,也许再没有什么东西比“维护和平”更符合绝大多数 人的利益和愿望了。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民族、国家、社会集团和广大人 民群众的和平期望值不断提高,这就汇聚成一种巨大的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的内驱力,从而在多种力量、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加大了和平的成分, 使掠夺、侵略成性的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势力,也不能不慑于强大的世界和 平力量,不敢冒然发动世界战争。  在世界大战得到有效遏制的同时。局部战争和军事冲突显著增多。从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 80 年代末,全世界共发生局部战争约 180 起,平均每年4 起。而进入 90 年代以来,局部战争陡然增多。据统计,1992 年世界各地所 发生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一共 30 起,1993 年仍在继续和新发生的达到 34 起。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依然存在。两极格局解 体后,国际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有增无减,某些军事大国推行新干 涉主义的军事政策,到处插手,为所欲为,致使热点地区的矛盾加剧,战乱 不止。二是世界基本矛盾的主次位置发生变化所致。由于冷战结束,苏联解 体,以意识形态斗争为核心的矛盾退居次要位置,而以国家民族利益冲突为 核心的矛盾呈上升趋势。如世界经济利益争夺加剧,各国综合国力竞争加强, 发展中国家与西方国家经济矛盾增长,西方国家间经济摩擦加深,世界政治 改革风潮骤起等。三是民族、宗教矛盾突出。当前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的诱 因是:领土、边界争端约占 14%,民族、宗教纠纷约占 40%,政治、阶级矛 盾约占 30%,恐怖、贩毒占 12%,争夺资源等占 4%。由此可见,民族、宗 教矛盾已成为局部战乱的最大诱因。二、战争胜负观发生变化,现代局部战争的规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在人类军事斗争史上,衡量战争胜负主要是看夺占对方多少领土或消灭 对方多少军队,胜者王侯败者寇,战争往往以将对方赶尽杀绝或对方割地赔 款而告终。现代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和平力量的增长,使战争胜负观 发生了显著变化,战争胜利的标志不再是攻城掠地或消灭敌人的多少,而是 使国家获得最有利的战略态势,战争的目的不只是赢得胜利的桂冠,而是谋 取实际的利益。正因为如此,“可控性”才成为现代局部战争的突出特点。 从战争目的来看,现代局部战争一般不以占领敌国的全部领土为目的, 而是通过军事行动,达成有限度的政治、经济目的。以往的局部战争,通常 是以全面打击、征服对方为战争目的,其打击目标的选择,不仅包括军事目 标,而且包括非军事目标,不仅包括对方的战争力量,而且包括对方的社会 财富。这种战争耗资巨大,且往往难以达到目的。而现代局部战争则注重以 高技术武器对军事目标的有限打击,达成巨大的震慑作用,实现有限的战争 目的。如以色列袭击伊拉克原子反应堆,其目的只是把伊拉克的原子反应堆  彻底摧毁,消除自己面临的核威胁,震慑对方,争取政治和外交斗争的主动。 再如,美国空袭利比亚,主要打击目标是利比亚的军事指挥机构、重要军事 设施和训练营地,其根本目的在于惩罚处处与美国作对的卡扎菲,动摇其统 治,并对其恐怖活动作出报复性打击,遏制其不断发展的势头。总之,现代 条件下,以夺占对方领土、领海及战略资源为目的的掠夺性战争越来越少, 而以破坏对方军事设施、恐吓教训对方为目的的战争不断增多,战争目的的 可控性愈来愈显著。  从战争的时间看,现代局部战争向短期发展,力争避免旷日持久。现代 局部战争从时间上可区分为短期战争、中期战争和长期战争。短期战争偶然 性、突然性大,战争进程快,一场战争往往只有几天甚至几小时就可结束; 中期战争持续时间一般在几个月至 1 年;长期战争持续时间达 1 年以上。由 于高新技术的运用,使武器装备的效能大幅度提高,使战争进程加快。同时 现代战争消耗巨大,打 1 年以上的长期战争往往风险较大,得不偿失。所以, 中、短期战争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一般情况下,战争指导者都会有意识地 把战争控制在较短时间内,避免久拖不决。  从战争的范围看,通常将战争控制在战略边缘地区、争议地区或敏感地 区,限于双方境内一定纵深、一定海区或空域范围。现代条件下,尽管科学 技术的发展使战争所涉及的空间范围增大,但硬武器较量仍局限在一定地 区。这是因为:一方面,新型武器的精确打击能力,使控制战争范围成为可 能;另一方面,世界和平力量发展很快,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交战 双方都必须考虑到对方的潜在力量和世界舆论,对作战行动的地理界限和空 间范围进行一定的限制,并注意控制整个战争的进程。如美国在侵越战争中, 确定了对越南北方只使用海、空军,陆军不得越过北纬 17°线,轰炸越南北 方时,不得轰炸越南北方与中国毗邻的地带。英阿马岛战争中,英国战时内 阁给特混舰队规定了封锁区的范围只限于阿根廷 12 海里领海线以外,并规定 不得轰炸阿方的大陆领土等。这些限制措施,既可保证达到一定的政治、经 济目的,又可控制局部战争逐步升级。从战争的规模看,现代局部战争向小规模、低强度发展。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杀伤威力大、破坏性强,使现代战争异常激烈和残酷,战争双方都将 受到难以承受的损失。所以战争指导者有意识地控制战争,像朝鲜战争、越 南战争那样的大规模局部战争越来越少,而参战兵力较少,具有战术性质, 国家一般不需进行动员的小规模战争呈上升趋势。从使用的武器和兵力看,由于现代局部战争的目的有限,双 方通常都十分重视限制投入战争的武器装备的数量、种类和性质,严格地把武器限制在 常规领域内。同时,对参战部队的数量和军兵种,也进行严格地控制。如 1993 年全世界发生的 34 起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动用的兵力都非常有限,有些只 有几百人上千人,多则几万人。三、军备控制与裁军谈判对战争控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军备控制与裁军,是双边或多边根据有关条约、协定,对军备实行裁减 和控制的战略性措施,是国际斗争中的一个重要而敏感的领域。从本质上说, 军备控制与裁军谈判是科学技术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当武器的性能不断 提高,战争力量恶性膨胀,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时候,就必须对其实  施控制。科学技术越发展,新型武器装备对人类的威胁就越大,军备控制与 裁军谈判就愈重要。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推动着军备竞赛的升级, 另一方面促进着军备控制与裁军谈判的发展。  一般来说,有效的军备控制与裁军,应能减少战争爆发的可能性。然而, 由于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国家对军备控制与裁军谈判毫无诚意,他们进行谈 判的目的在于限制对手,发展自己,维护自己的优势,把谈判桌作为交易场 所,制定竞赛规则,欺骗国际舆论。因此,自 19 世纪末,人类正式开始国际 性的军备控制与裁军谈判以来,很少达成切实有效并付诸实施的协议,不仅 未能阻止军备竞赛的升级,而且也未能有效控制战争的爆发。  早在 1899 年和 1907 年的两次海牙和平会议上,有关国家已经开始探讨 裁军问题,英法两国就限制海军问题进行了谈判,但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未能 产生任何控制作用。在此后的 20 多年中,国际舆论把裁军问题视为“三大国 际问题”之一。从 1921 年华盛顿会议起直到 1936 年伦敦会议,美、英、法、 日、意等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海军优势,进行了数次有关控制海军军备 的谈判,并签订了某些协议。国际联盟在 1925 年和 1932 年主持的世界裁军 会议均未获得实际成果,以失败而告终。而军备竞赛却不断升级,最终酿成 了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饱受战争浩劫的各国人民强烈希望通过军备 控制和裁军,能够防止再次爆发世界大战。因此,各种军备控制和裁军谈判 活动层出不穷,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然而,国际上的军备控制与 裁军谈判并未取得明显进展。进入 80 年代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核大国处于谁也不敢使用核武器的均势状态,同时以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 竞争愈演愈烈,在这种情况下,削减超饱和的核武库成为可能。于是,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军备控制与裁军谈判取得了一定进展,对控制战争产生了积极地促进作用。如 1987 年底美苏 签署中导条约,1993 年,150 多个国家正式签署《国际化学武器公约》。目 前,西方国家已把核扩散列为最紧迫的任务,大力强化《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核不转让条约》、《导弹技术控制制度》等不扩散机制,国际军控与裁军向多边化、区域化和全球化发展。这其中尽管有严重的霸权主义和干涉主义 的因素,但它客观上对控制战争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军备控制与裁军谈判影响到世界和平与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稳定,是全球性的重大战略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地注意和重视,越来越多地 国家参加国际裁军会议和谈判。1978 年 5 月至 7 月,由不结盟国家倡议召开 的第一届裁军特别联大,参加国家达到 146 个,成为联合国成立以来召开的 规模最大、代表性最广泛的裁军会议,并通过了著名的裁军经典性文件《最 后文件》。中国历来反对军备竞赛,主张彻底销毁核武器和实行全面彻底的 裁军,提出了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裁军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 赞同。中国还主动削减军费,裁减军队,积极支持和参加裁军谈判。1978 年, 中国参加了第一届裁军联大;1982 年 2 月,中国正式参加了由 40 多个成员 国组成的裁军谈判委员会;1992 年 3 月,中国正式参加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并再次阐明我国不主张、不鼓励、不从事扩散核武器,也不帮助别国发展核 武器的原则立场。从而为反对军备竞赛,控制战争,维护和平,起到了重要 作用。四、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思想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  战争是用以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 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当双方的利益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 用其他手段已无法解决时,战争便成为双方公认的“裁判”。然而,当我们 回顾人类漫长的战争历史并对其中较为重要的战争的诱因进行一番研究之 后,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矛盾和冲突,并非一定要诉诸武力,采用和平方 式也能够解决,并且有可能解决得更好、更彻底。实际上,两极格局解体以 后,人们已经开始对解决国际争端的方式进行再思考。因为现代条件下,科 学技术的进步使武器装备有了长足的发展,国际关系出现了新的组合,国家 利益有了新的需求,特别是战争本身有了更大的破坏性和消耗性,发动战争 者往往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却不能达到预定的政治目的。正是由于科学技术 特别是高新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使战争变得越来越残酷,才促使人们不得 不去寻求新的斗争方式,来解决国际斗争中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冲突。  和平方式能否部分取代战争方式?和平方式能否有效解决争端?邓小平 同志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他指出:“世界上一系列问 题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式来解决的问题。总得找出个 办法来,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①小平同志所说的新办法就是和平方式,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问题,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时指出:“世界 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 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具体到中国的统一问 题和领土主权问题,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国两制” 构想和“共同开发”主张。就在这次会见美国客人的谈话中,邓小平同志第 一次明确提出:要用“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方式来解决香港问题和台湾 问题,并明确指出:“世界上的许多争端用类似这样的办法解决,我认为是 可取的。否则始终顶着,僵持下去,总会爆发冲突,甚至武力冲突。”①后来, 在谈到甫沙问题时,邓小平同志说:“南沙群岛,历来世界地图是划到中国 的,属中国,现在除台湾占了一个岛以外,菲律宾占了几个岛,越南占了几 个岛,马来西亚占了几个岛。将来怎么办?一个办法是我们用武力统统把这 些岛收回来;一个办法是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这就可以消除多 年积累下来的问题。这个问题迟早要解决。世界上这类的国际争端还不少。 我们中国人是主张和平的,希望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什么样的和平方式?‘一国两制’,‘共同开发’。”②邓小平同志的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 思想,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好的反映,受到了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和国 家、政党的赞扬,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 历史必将证明,“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华民族政治智慧的伟大创造,是 实现祖国统一的切实可行的理智方针,也对妥善解决某些国际争端提供了有 益的经验,是对世界和平的一个重大贡献。目前,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的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中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59 页。①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49 页。②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87 页。东问题极其复杂,几十年来硝烟不断,然而,1993 年 9 月 13 日,以色列与 巴解领导人签署了和约,结束了 1948 年就开始的敌对状态。1994 年 7 月 25 日,约旦国王侯赛因与以色列总理拉宾又在美国签署了《华盛顿宣言》。拉 宾说:“现在全世界亿万人欢欣鼓舞地注视着我们,战争的噩梦已经过去, 我们的子孙再也不会知道战争了。”几代人的敌对状态,几十年的痛苦和磨 难,用流泪和流血的战争未能解决的问题,以和平方式解决了,这不能不说 是时代的一个重大的变化。第三节 战争控制的发展趋势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对战争控制产生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一方面,将使人类控制战争的手段不断增多、控制战争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将使战争控制面临越来越多的难题。但总起来说,科学技术 越发展,人类控制战争的能力越强,这是不容置疑的发展趋势。一、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将通过军事威慑增强人类控制战争的能力  军事威慑是一种以实力为后盾,向对手施加压力,迫其就范的军事斗争 形式,它的机理是把军事实力、心理影响和斗争决心相结合,达到不战而胜 的目的。由于军事威慑强调“抑战”、“遏战”、“不战而屈人之兵”,因 此,它是一种非战争手段,属于和平方式的范畴。在人类漫长的战争史上, 军事威慑一直被古往今来的战争指导者所运用、所发展、他们利用军事威慑 导演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战争活剧。但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武器装备 的威慑力较小,从而使军事威慑的作用十分有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 核武器的出现和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新型武器特别是战略武器的作战能力 达到了空前水平,能够直接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打击。这就使军事威慑这种古 老的军事斗争手段焕发出了新的活力,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震憾作用。在一定 条件下,拥有强大军事力量的一方,不需要经过战争,就能够迫使对方服从 自己的意志,从而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军事威慑能力的革命性变化,使世 界许多国家都积极地使用这种军事斗争手段,来解决日益复杂的矛盾和冲 突。据美国的一份资料统计,从 1946 年到 1982 年,仅美国就动用武装力量 进行军事威慑达 162 次之多,其中有些军事威慑取得了出人意料地成功。如在 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使闲军事威慑手段迫使苏联从古巴撤出了所有的导弹,未发一枪一炮,达到了政治目的。尽管许多军事威慑行动并没 有能够制止战争的爆发,但对控制战争的规模和强度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军事威慑的主体是核威慑,核威慑对于遏制核战争已经并将 继续发挥巨大作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核威慑对于常规局部战争的遏制作 用是极其有限的,这正是二战后大战不起小战不断的原因之一。因此,发展 常规武器,提高常规威慑能力,是遏制局部战争的重要举措。目前,常规武 器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军事高技术的武装下,常规武器的 威力、精确度、使用速度和射程都在不断提高,高技术化成为必然的发展趋 势。未来的高技术常规武器装备将具有四个显著特点。一是作战反应速度快, 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21 世纪初,无人机、军用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武器将 广泛使用,能自动寻找和判定攻击目标、能自动发现和攻击目标薄弱部位、  命中精度比普通弹药高 30 至 75 倍的人工智能弹药将大批用于战场。二是命 中精度高。未来的导弹武器的单发命中精度将普遍超过 90%,有的甚至百发 百中。三是威力大。在不远的将来,一批动能、束能、强电磁脉冲能等高技 术武器将投入使用,这些新手段具有超常规的杀伤破坏威力。四是生存力强。 未来高技术武器将广泛利用隐身技术和高度机动能力,避开对方的捕捉和攻 击,利用先进的电子战装备瘫痪对方的电子系统,从而提高自己的生存能力。 常规武器装备的发展,必将进一步提高常规威慑能力,使遏制大规模常规战 争和局部常规战争以及武装冲突的能力增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航天技术和空间武器技术为基础的太空威慑能 力也将逐步得到增强。  21 世纪初,探测技术、动能弹技术、定向能武器技术等关键技术将可能 获得突破性进展,反卫星武器和反弹道导弹武器将更加完善,并可能投入实 战。届时,由核、常规、太空三种基本的威慑力量形成的整体威慑,将对控 制战争产生巨大影响。二、科学技术的横向渗透,将使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控制战争的 可能性增大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共同财富,它的国际流动与超国界扩展是不可 遏制的。科学技术越发达,国际分工就越显著,国际合作也就越广泛。科学 技术国际化已成为近年来的重要发展趋势,目前,新的国际科技合作分工体 系正在形成过程中。科学技术国际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是以下几个因素综 合作用的结果:一是科研设备大型化和复杂化。现代科学研究设备正在向大 型化和复杂化发展,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物质基础、经费和人力的巨 大投入,使得任何一个国家单独承担都愈加困难,这就使得大型科研设备的 国际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二是研究开发的综合化。现代科研的重大课题都具 有广博性、多结构性、多学科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任何一个国家也不可能在 全部科学技术领域里处于全面领先地位,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全部科学技术 问题,因此国际合作就成为必要。三是研究与发展的投资和风险大。当代快 速的技术发展,使知识密集型产业中的产品生命周期大大缩短,而且市场的 不确定性增大了技术开发的风险。企业为了在所处工业领域中保持技术领 先,只能进行跨国合作,来分担日益增加的研究与发展的投资和风险。四是 研究与解决全球性问题的需要。当代的经济活动引发出了许多全球性问题, 如环境的污染、气候的变化、土地沙漠化、热带雨林的破坏及大气臭氧层的 破坏、人口、资源及能源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已超出了国家和区域的范 围,触及了全人类的利益,而且由于全球性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及需要巨 额资金的投入,因此必须多国进行合作加以解决。科学技术的国际化,将把 越来越多的国家组合在世界科学技术体系之中,这个体系所形成的网络,使 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彼此渗透和依赖,谁也离不开谁。  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和深化,将使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 密。目前,经济区域化、集团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北 美经济圈、欧洲统一大市场、环太平洋经济圈等即是最典型的例子。不仅如 此,在经济集团化成熟之后,还将形成全球经济体。对此,世界著名的未来 学家和发展趋势预测专家奈斯比特和阿伯迪妮作了精辟地阐述。他们指出:  “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化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其中最惊人的变化也许是全 世界正迅速成为一个统一的经济体。现在我们恐怕再也不能谈什么美国的经 济了,因为它同其他国家的经济已经密不可分。”他们还进一步举例说明: “美国的公司在日本生产、提供和销售的货物与劳务价值 810 亿美元。这到 底属于美国的经济,还是日本的经济?土耳其人在伦敦购买的朝鲜股票,是 属于朝鲜的经济,英国的经济,还是土耳其的经济?毋庸置疑,这一切实际 上都属于一个经济体,即新的全球经济体。随着 2000 年日益迫近,这种全球 经济也日趋繁荣起来。”事实也的确如此,比如美国的“波音 747”飞机, 零部件有 450 万个之多,这些零件由分布在世界各地的 1600 家公司分别制造 出来。由于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往日益密切,相互联系程度不断加深, 一个国家发生的事情,会对另一些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一个国家想做或正 在做的事情,又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了另一些国家的政策或行动。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使国家问的经济交往增多,相互依赖性增大。据专 家预测,到本世纪末,美国将有 11 种主要原料进口在 56%以上,不仅进口 量逐渐增多,而且出口量也在增大,对世界的依赖性、联系性越来越强。日 本这个经济大国,在资源上是个小国、穷国,离开了进出口,与各国的联系 一旦被打断,就没法过日子。第三世界许多国家,虽然储藏着丰富的资源, 具有广阔的市场,但要开发、发展,就需要技术、资金和设备,也离不开别 的国家。未来世界这种“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依赖、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的局面,使发动战争者往往得不偿失,不仅得不到经济利益,而且会 遭到众多国家的反对,从而对战争控制产生积极地促进作用。三、战略侦察与监视手段的发展,将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更多的机会  现代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现代战争的突然性空前增 大。战争爆发时,发动战争者已经进入高度战备状态,并对对方形成大兵压 境之势;而另一方却很可能毫无知晓,仍是一幅和平景象,只能被动地进行 还击。于是,战争终于爆发,没有丝毫调节的余地,没有任何和平解决的机 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局部战争都是这样打起来的。如第四次中东战 争,埃及借助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每年都照例举行的军事演习,以示假隐真 的办法向运河调集兵力。他们白天向运河西岸调动一个旅,傍晚又撤回两个 营,暗中留下一个营,使以色列误认为派出的部队是进行正常的演习训练, 思想上丧失警惕,使埃及顺利地进行了秘密集结。当埃及以 200 多架飞机、2000 门大炮、5 个步兵师发起突然袭击时,以军毫无准备,仓促应战。当美 国和苏联得知冲突发生并进行斡旋时,为时已晚,双方已经打得难解难分。 前苏联入侵阿富汗和捷克斯洛伐克,也是采用突然袭击的办法,秘密调动兵 力,并进行电子干扰,隐蔽企图,结果在几个小时内占领对方首都,几天内 控制对方整个国家。如果能及早发现发动战争者的企图,利用各种可能的手 段进行调停、协商,或者公诸于世,以国际舆论的压力迫其放弃武力,也许 能够避免战争的爆发。实际上,突然袭击是发动战争者的法宝,一旦企图被 对方发现,他自己就会改变决心。  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战略侦察手段增多,发现战争征候的能力增 强,为和平解决争端提供更多的机会,推迟甚至避免战争的爆发。现代侦察与监视技术主要包括空间侦察、空中侦察、地面(水下)侦察三大类。空间侦察卫星有电子侦察卫星、照相侦察卫星、海洋监测侦察卫星、 导弹预警侦察卫星等;空中侦察兵器有侦察机、预警机;地面侦察兵器主要 是各种类型的雷达。随着现代侦察与监视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红外探测技术、 雷达成像技术、定向能技术、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突破,将使侦察与监视系 统出现一些新的特点。航天侦察距离将从 120 公里增加到 1000 公里。地面侦 察距离也由 5 公里扩大到 200 公里。未来的侦察与监视系统将采用多种新的 监视、探测技术,使侦察手段趋向多样化。除了新一代微波雷达、毫米波雷 达、星载长波红外探测器外,还有激光探测器、粒子束探测器、多光谱传感 器等多种新技术、新手段。上述新型侦察技术装备将主要采取天基部署,可 居高临下,便于及时发现、捕获目标,受到攻击的可能性小,易于生存,同 时还可以避免许多干扰,有利于探测质量的提高。新型侦察与监视系统将采 用新的侦察预警机理和大量新技术装备,实现全球全时监视和逐层交替探测 跟踪,大大提高探测识别的精度和准确性。各种新型侦察技术装备均具有较 强的自处理能力,整个侦察过程在高级计算机系统管理控制之下,自动化程 度高,容错能力强,将更加趋向人工智能化,实现侦察过程的自动控制。  新型战略侦察与监视的功能增强、能力提高,将对战争控制产生重要影 响。一是增大了威慑力量。未来的侦察卫星在距地球约 1000 公里的高度,对 地面目标的分辨率达 0.15 至 0.3 米,不仅能识别航船、车辆和人员等目标, 还可探测到植被深处覆盖层达几十米的目标。因此,新型侦察与监视系统将 使任何战略活动无法掩人耳目,发动战争者将对能否达成突然袭击及战略进 攻武器能否突破对方防御感到更加没有把握,缺乏取胜的信心,不敢轻举妄 动,从而达到遏制战争的目的。二是和平解决争端的机会增多。具备多种侦 察与监视手段,拥有较为完备的侦察与监视系统,可将有可能发动战争者的 战略动向随时置于战略侦察系统的监视之中,一旦发现战争征候,及时予以 警告和制止,并力求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三是控制战争规模。即使是和平 解决失败,战争最终爆发,但防御者赢得了临战准备时间,避免了战争的严 重大衡,减小了防御一方在穷途末路时使用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的可能 性。四、非致命性武器的发展和使用,将降低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  在以往的战争中,人类文明的结晶不断地被毁灭,生灵涂炭不计其数, 战争异常激烈和残酷。科学技术使武器装备的威力不断增大,从而使战争的 破坏性和残酷性呈不断增大的趋势。然而,非致命性武器的研制和运用,将 为军事斗争提供新的手段,并可能改变某些传统的军事行动方式。尽管在相 当长的时间内,非致命性武器将只是常规武器的一种重要补充,但它无疑将 在一定程度上使战争的破坏性和残酷性降低。  所谓非致命性武器,顾名思义,是指不必消灭对方人员和装备,通过软 杀伤、软破坏的手段,使对方作战能力丧失和减弱的武器。目前,美军正在 加紧发展非致命性武器。据美国《防务新闻》报道,美国国防部 1996 财年将 向国会申请几千万美元的预算,并制定一项新的计划,以推动非致命武器的 发展和部署。在今后若干年中,美国投入这项计划的资金将增长到 10 多亿美 元。发展非致命性武器的战略目的在于,使常规战争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城市 的战争,有更多的选用武器方案,以便为美国领导人寻找一种既能实现国家  目标,又能尽量减少杀伤和破坏的武器。美国认为,尽管非致命武器不能取 代大规模常规战争,也不能作为一种新的作战战略,但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则是十分有效的。  非致命性武器一般包括三大类:一是使敌方人员丧失战斗力的武器。如 激光枪可烧伤敌人的视神经,使敌暂时致盲甚至永远失明;次声发射器可使 人员产生定向障碍、呕吐或恐惧而远离特定阵地;失能性战剂可使人昏昏欲 睡,思维发生障碍,甚至胡乱行动,胡乱指挥。二是使对方电子设备失灵的 武器。如计算机病毒能十分有效地破坏敌人的计算机网络的功能,使其陷入 混乱甚至瘫痪;碳纤维弹爆炸后可发出成千万个极其细微的线条,使对方的 发电机、高压线发生短路;大功率微波发射机可以使对方电子设备失效,并 可干扰对方的指挥和控制系统。上述武器目前虽都在研制中,但预计可在十 几年甚至几年内投入使用,届时,必将降低战争的强度及其破坏性和残酷性, 对战争控制产生重要影响。三是使敌方基础设施和装备瘫痪的武器。如超级 腐蚀剂可用于腐蚀对方的飞机、坦克、汽车、桥梁等武器装备,使其迅速报 废;超级润滑剂可使公路、铁路、机场跑道甚至航母的飞行甲板变得极其润 滑,无法使用。特种粘合剂能够使车辆、坦克、飞机的轮子无法转动,可直 接用于封锁公路、桥梁或飞机跑道;油料凝合剂能使油料变质结成胶状物, 不能使用;阻燃剂在遇到飞机时能使发动机熄火,导致飞机坠毁。五、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争夺资源的冲突增多,控制战争的难度增大  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由于地球固 有的资源有限,而消耗却十分迅速,以至于人类走到了资源危机的边缘。于 是,因资源引发的冲突开始出现并有逐步增多的趋势。最典型的例子是伊拉 克入侵科威特和海湾战争,这两场战争实质上都是以争夺和获取石油资源为 目的的石油战。今后,随着资源开发技术的发展,人类获取资源的手段增多、 领域扩展,由此而引发的军事冲突甚至局部战争将呈上升趋势,这将给战争 控制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从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资源分布情况看,在以 下几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有可能引发冲突:一是海底矿物资源。海底矿物主要有滨海砂矿、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和大洋底锰结核及金属软泥等。目前,由于勘探技术、定位技术、潜水技术和平 台技术等海洋采油采气技术的发展,海洋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最为引人注目, 全世界海上钻井数已达数万口,近海石油开采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三分之 一。这种各国竞相开发的局面以及海洋国上争议的存在,势必引发海上冲突。在 3000 米至 5000 米的大洋底,主要分布着锰结核和金属软泥,它们都是多 种金属混和沉积的产物,其中锰结核矿最多,它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大洋,总 储量约 3 万亿吨,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正在加紧研究锰结核开采 技术。由于锰结核矿主要分布在公海海底,在将来的开采过程中,不能排除 因开采权问题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二是海洋生物资源。海洋里的鱼、虾、贝、藻,构成了丰富的海洋生物 资源。目前,海洋渔业正在向深海远洋发展,这一方面是近海生物资源正在 减少,另一方面是远洋捕捞技术的发展所致。如美国已将遥感技术用于渔业, 并发射了两颗渔业卫星,用来侦察鱼群;日本也将电子技术普遍地用于海洋 渔业调查、资料搜集和资料分析上。远洋捕捞很容易涉及别国的近海,如日  本、俄罗斯的远洋渔业产量较大,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别国近海捕捞的,这 种侵犯别国海洋资源的情况,难免引发海上冲突。近年来,南大洋磷虾越来 越引起各国关注。南大洋磷虾贮量极为丰富,约为 10 亿吨至 15 亿吨,许多 国家都开展了南大洋磷虾的调查和试捕工作。为了保护南极生物资源,防止 滥捕造成资源枯竭,一些国际组织联合发起了大规模考察试验。随着对生物 资源需求的增加,合理开发南极磷虾问题越来越突出,由此而引发冲突也是 可能的。  三是地热资源。地球是一个大“热库”,蕴藏着无比巨大的热能,在地 球表层 10 公里厚这样薄薄的一层,贮存的热量就有 10 25 焦耳。地球通过火 山爆发和温泉等途径,源源不断地把它内部的热能传到地面上来。若按目前 可供开采的地下 3 公里范围的地热资源计算,相当于 2.9 万亿吨标准煤。随 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热能的开发深度还会不断增加,地热资源还会更 大。地热资源的探明和开发,将使国家之间有领导土争议的地区发生冲突的 可能性增大,甚至会出现某些国家为掠夺对方地热资源而发动战争。  四是空间资源。世界航天技术和航天活动的发展,极大地扩展了人类活 动的新领域,为人类进行空间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辽阔无垠的太 空,蕴藏极其丰富的空间资源,仅就地球引力和地球卫星作用范围这一最小 的外空领域看,现已探明可供利用和开发的空间资源就有以下几大类:①航 天器相对于地面的高位置资源;②高真空和高洁净环境资源;③航天器微重 力环境资源;④太阳能资源;⑤超低温热沉资源;⑥月球及其他行星资源。 这些空间资源都是极其丰富的,对其中任何一项的开发,都会给人类带来巨 大的利益。比如月球资源,已经探明月岩中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元素和约 60 种矿藏,还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能源氦一 3,它是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的燃料。自 1959 年起,美苏两国就开始发射探测器对月球进行探测,迄今已发射 63个探测器和登月载人飞船。在下个世纪初,月球、火星探测将掀起一个新的 高潮。这不仅将成为空间科学发展过程中的新的里程碑,而且对于开发空间 资源,发展空间产业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航天技术的日趋商品化和 空间加工生产的乐观前景,各国发展航天技术已不再仅是为了提高国际声誉 或军事需要,取得经济上的好处已成为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在航天方面商业 竞争也在愈演愈烈。同时,因争夺空间资源而发生冲突将在下世纪初出现。 五是环境保护。人类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也污染和破坏了资源,因而使 环境保护问题变得十分重要和突出。近年来,因水资源被破坏、空气被污染 而引发的冲突已露端倪。如苏联切尔诺贝里核电站重大事故、印度博帕尔毒 气外泄事件、化学仓库爆炸对莱茵河的污染等,都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 注,并导致了一定范围的紧张局势,今后,核废料的倾倒、空气污染的飘移、 海上石油的外泄、国际河流的污染等,都有可能引发军事冲突甚至局部战争。六、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扩散,使战争控制画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从本质上讲,科学技术的纵向进步和横向渗透必然导致高技术武器装备 的扩散。然而,当今世界高技术武器装备特别是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扩 散之迅速、范围之广大,其直接原因无疑是无节制的军备竞赛和军事贸易所 致。军备竞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际军事斗争舞台上出现的一种新的斗争形式,其目的在于谋求军事力量对比的优势,争取有利的战略态势。长期 以来,军备竞赛一直在美国和苏联以及以两国为中心的国家联盟之间进行, 苏联解体和华约解散以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拥有雄厚科技实 力和军事潜力的俄罗斯与美国,在武器装备的质量和尖端武器上,展开了新 一轮军备竞赛;另一方面,军备竞赛向中小国家转移,地区性军备竞赛加剧。 科学技术是军备竞赛的基础和先决条件,竞赛不仅要争夺军事优势,而 且更要夺取科技优势,因为只有科技优势才能确保军事优势。因此,每一次 科学技术上的突破,都推动军备竞赛向前迈进。在二次大战后的相当长的时 期内,核技术,火箭技术、电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对军备竞赛起到了关键 性的推动作用,80 年代以来,航天技术、计算机技术、光学工程、红外控测 技术和新材料新能源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为军备竞赛提供了新的动力。在不 远的将来,空间技术、超导材料、军事信息化和智能化将取得较大进展,必将促使军备竞赛向高层次、新领域发展。 军事贸易不仅能使武器输出国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能使某些军事大国趁机插手武器输入国及其所在地区的事务,甚至左右这个地区的局势, 从中捞取政治好处。正因为军事贸易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价值,所以世界军 事大国纷纷出售各种武器,极力争夺武器销售市场。近年来,美国每年把成 百亿美元的军火销往欧洲、中东、拉美和亚大地区的一些国家;俄罗斯不惜 压低价格抛售军火,企图东山再起,夺回失去的武器出口大国地位;英、法、 德等国也不甘落后,积极参与军火贸易竞争,千方百计挤人亚洲军火市场。 在全世界每年数百亿美元的军火交易中,不仅有枪支、火炮、坦克,而且有 飞机、军舰、导弹;不仅有战场作战兵器,而且有指挥、控制、通信系统; 不仅有西方大国在裁减军队中的剩余装备,而且有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技 术装备。国际军火市场中出现的这种形势,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纷 纷呼吁采取措施,加以控制。但由于军火贸易既是西方大国获取高额利润的 重要来源,又是他们用以扩大政治影响和干预地区形势的重要手段,同时也 是某些中小国家发展军事力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军火 市场的竞争不仅难以得到有效控制,而且会更加激烈、更加复杂。军备竞赛的恶性发展和军事贸易的严重失控,必然导致军事装备特别是高技术兵器的迅速扩散,进而促使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增多,控制战争的时 间和规模也更加困难。首当其冲的问题是核武器扩散。地区军备竞赛的加剧 和军事贸易的增多,使越来越多的国家掌握了核武器研制技术。60 年代以 来,只有美、苏、英、法、中五国掌握核武器并拥有运载手段,而到本世纪 末则可能有 30 多个国家掌握核武器,其中 10 几个国家拥有中、远程导弹等 运载工具。高技术常规军备的扩散问题也很突出。在当今世界的军火贸易中, 高技术武器装备所占比重增长很快,大批先进的飞机、导弹、坦克、雷达和 电子战设备,通过军火交易渠道源源不断地流入许多技术水平较低的国家, 从而造成了高技术常规军备的迅速扩散。与此同时,军事技术贸易也不断增 多,许多国家为了摆脱对武器输出国的依赖,不但购买先进的武器装备,而 且不惜耗费巨额资财购买武器生产线,自己生产所需要的武器。这就使更多 的国家拥有生产高技术兵器的能力,导致高技术兵器迅猛扩散。核武器和高 技术常规武器的扩散,必然加剧全球和地区性的紧张局势,导致高技术战争 的迅速普及,使战争控制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第五章 科学技术与军事战略决策  军事战略决策是指对关系军事斗争全局问题所作出的决定,它是军事斗 争指导者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军事领域里的一项高级的、综合的智力实践活 动。军事战略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军事斗争的胜败,影响到国家和民 族的前途与命运。  科学技术是影响军事战略决策的重要因素,它的发展演进,不断地对军 事战略决策的有关方面产生巨大冲击,促使其向着民主化和科学化的方向迈 进。现代条件下,高新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必将给军事战略决策带来新 的冲击,并促使其产生前所未有的重大变化。第一节 科学技术发展对军事故略决策的影响  科学技术与军事战略决策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军 事战略决策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发生变化,使军事战略决策的效率不断提高。一、科学技术的发层引起军事战略决策方式发生变化  在人类漫长的军事斗争史上,个人决策一直是军事战略决策的主要方 式,它主要依靠决策者个人的智慧、经验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揭示军事斗争 的客观规律并实施战略指导。个人决策方式的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决策 者个人的创造能力,受外界影响小,简便灵活,迅速及时,但其缺点也是显 而易见的,主要是战略决策者个人的知识面、知识结构和占有资料是有限的, 难免出现决策失误。特别是有些容易冲动的决策者,往往在没有充分掌握大 量材料的基础上,仅凭个人印象和经验,心血来潮,盲目拍板定案,很容易 酿成大祸,这方面的例子可以说是不胜枚举。因此,个人决策作为一种简便 快捷的决策方式,适用于战役、战斗范围的决策,而在战略方面,最好避免 这种古典式的仅凭个人主观专断性质的决策。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了武器装备的变革,进而引起战场容量扩展、战争进程加快、战争的消耗性和破坏性增大、不确定因素增加、战争极其激烈和 复杂。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个人都难以洞察一切,统揽全局,单独作出正确 的战略决策,而必须依靠领导集体的力量,集中大家的智慧,取长补短。这 种集体决策的方式、虽然仍是以经验为基础的,但其比个人决策方式无疑大 大前进了一步。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度分化、交叉与综合发展,各种科学的联合性战 略研究机构应运而生,如美国的兰德公司,英国的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等。 这些智囊系统是一种专门为战略决策服务的高层次咨询机构,能够提出高水 平的可供决策群体选择的战略决策方案。如美国的兰德公司曾为美国政府提 供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谈判的立场及阿波罗飞船登月计划、中子弹研制规 划、星球大战计划等重大战略问题的决策,高级智囊系统的出现,标志着战 略决策方式由传统的人工决策向现代化科学决策转变。因为这种现代智囊系 统不同于人类历史上的参谋集团,它集中了各种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庞大 的综合知识组织体系,充分利用信息中心所提供的大量数据资料,采用现代 运筹与预测的科学手段和方法,对所要决策的对象进行系统的研究,从不同  角度或不同侧面分析决策的结构、形态、后果以及来自各方面的反应,并进 行反复研讨,最后提出决策方案。另外,计算机系统在战略研究领域的运用, 也对战略决策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目前,世界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由智囊 机构、计算机系统和决策集团所组成的现代化战略决策系统,这种建立在高 新技术基础上的新的战略决策方式,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能够避免非科学的、主观的和片面决策的失误,必将在未来的战略决策中得 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军事战略决策手段日益更新  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军事战略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一般包括情 况收集、计算整理、综合分析、择优定案、执行反馈、检查修正等环节。这 种环环相扣、统揽全局的决策活动,对决策手段的要求无疑是很高的。  然而,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直到 19 世纪末期,侦察、通信和信息 处理手段一直非常落后。情报的获取主要是靠“探子”、“奸细”去打探消 息,后来发展为各种各样的间谍;传递信息主要采用烽火台、通信鸽、快马 飞报等原始方法;处理信息主要是用手工方法来进行,又慢又容易出差错。20 世纪初,飞机和雷达的出现,使侦察手段发生了革命性变化,获取的信息量大幅度增加,获取信息的时间也大大缩短。无线电的发明,使信息传递速 度加快,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的产生和运用,使 决策方法更加科学。这些新的手段的出现,对军事战略决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次大战后,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子计算机诞生了,从而为加快信息处 理的速度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同时,侦察技术和通信技术也有了较大发展。 它们相互结合,使军事战略决策手段又有了新的发展,并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如 1962 年 7 月前苏联秘密向古巴运送导弹,美国先进的 U—2 高空侦察机及时获取了这一战略情报,据此美国作出了封锁古巴的战略决策。同时,美国 利用计算机系统对获取的苏联科技情报进行了大量的计算,得出了苏联的核 力量不如美国的结论。于是,美国又作出了以核威慑迫使苏联从古巴撤出导 弹的战略决策,并获得了成功。当前,随着各种高新技术的运用,军事战略决策手段又进一步更新,从战略侦察来看,侦察卫星已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置于其严密监视之下,它能 够不分昼夜地把情报用照片、录音、数据、动态图像等形式,适时或定时传 回地面,从而为战略决策提供准确的情报。从战略通信来看,以通信卫星为 主体的战略通信系统,容量大、距离远、质量高、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 为战略决策增添了新的保障手段。从战略 C3I 系统来看,现代战略指挥、控 制、通信、情报系统,能高效率、高质量地收集、分析情报,判断、处理情 况,制定战略计划、方案,传达作战命令,控制战略兵器等,从而使战略辅 助决策实现了自动化和智能化。实践证明,这些新的战略决策手段,能够使 决策集团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作出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战略决策。三、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军事战略决策效率不断提高  决策效率主要是指决策速度的快慢和决策的准确程度,它是衡量决策水 平的基本尺度。军事战略决策效率与科学技术的状况直接相关。科学技术落  后,决策效率低下;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决策效率不断提高。一般来说,科 学技术从以下途径对军事战略决策效率施加影响:  其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增强决策者的能力进而使决策效率提高。军事科 学是一门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科学,它要求军事战略决策者要有渊博的学识, 不仅要精通军事,而且要熟悉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否则就难 以迅速作出正确的决策。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和近代,各个学科处于相对 孤立的状态,人们相互间的信息交流也很少,战略决策者很难掌握各个方面 的知识。同时,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十分僵化,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占统治地位。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使战略决策者能够掌握极其丰富的知识,而且使其思 维方式向系统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从而使战略决策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科学的判断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能充分利用信息,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把 握事物的本质,认清利弊得失,迅速作出最合理、最有效、最经济、最可行 的战略决策。  其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决策的开放性增强进而促使战略决策效率不断 提高。以往的军事战略决策极其神秘化,往往只是最高决策者孤家寡人单独 进行,不仅决策速度慢,而且误差较大。科学技术的发展引起武器装备和作 战形式发生变化,使军事战略决策的复杂性和可变性增大,这就从客观上促 使战略决策由封闭向开放发展。开放性决策能够吸取各方面专家的精辟、独 到见解,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群体决策能力,从而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的军事战略决策普遍具有开放性,由决策集团在智囊机 构协助下进行。当然,开放性决策也不是无限的,为了保密起见,通常被限 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其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决策日趋现代化和科学化,进而极大地提高了战略决策效率。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战略决策往往仅凭个人经验、习惯或 按常规进行。随着数学化、模式化、计算机化等自然科学方法在军事决策领 域的运用,大大提高了战略决策的准确性、时效性与可靠性,使决策者能摆 脱大量繁琐的常规性决策,集中精力去思考解决更为重要的综合性战略问 题。今后,随着由专家系统、信息资料、计算机三者有机结合而构成的人机 交互系统的发展,军事战略决策的效率必将进一步提高。   第二节 军事战略决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军事战略决策的预见性增强但反馈与修改更加重要  军事战略家首先应该是预言家,军事战略决策必须具有预见性。唯其如 此,战略决策才有价值,战略行动才能取得成功。毛 泽东就是一位高瞻远瞩、 善于预见事物发展变化并作出正确战略决策的大师。如抗日战争爆发后,毛 泽东在深刻认识中国国情特点的基础上,以惊人的洞察力,准确把握了抗日 战争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趋势,深刻地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规律,精辟地 论述了抗日战争必然是持久战,并据此作出了八路军以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 战为主的战略决策,为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军事战略决策是否具有预见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决策者 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战略意识、胆略和魄力以及决策的方式和手段等。 从根本上说,科学技术水平是战略决策是否具有预见性及预见程度的决定因  素。因为科学技术不仅决定着决策手段的先进或落后,而且极大地影响着决 策者的素质和能力。可见,科学技术越发达,人们的预测能力就越强,战略 决策的预见性也相应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的 军事战略决策必将具有更强的预见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 律。  从科学技术的角度看,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所使然。一方面,战略决策 者所掌握的信息量将急剧增大。人类决策活动的发展历史证明,任何重大军 事战略决策都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 速度愈快,决策者对信息的需求量就愈大,决策者掌握的信息愈多,决策的 预见性就越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各国 间的相互联系增多,获取信息的手段更新,信息传递的速度加快。各种侦察 卫星、通信卫星、预警飞机、侦察机,将形成一种灵活的、高智能的、覆盖 全球的“神经系统”,可以迅速把大量信息传给战略决策者。这些信息不仅 有军事信息,而且有政治、经济、科技、地理、外交、文化等综合信息;不 仅有当前的各种情况,而且有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不仅有敌对双方的资料, 而且有有关国家甚至全球的信息。战略决策者所获得的信息增多,无疑将使 战略决策的预见性增强。另一方面,战略决策方法将更加完善。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由智囊机构、计算机系统和决策集团所组成的战略决策系统无疑 将更加科学和完善。智囊机构既从计算机系统猎取新的信息,又将经过精细 加工后的信息存入机内,既从决策集团获取指令,又给决策集团提供新的理 论、观点和方法,从而避免了决策的短期行为;计算机系统可以作准确及时 的趋势分析和有效的定量精确计算,这就使战略决策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 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决策集团凭借智囊机构和计算机系统的辅助,使思 想获得了优化,从而使战略决策的预见性增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军事战略决策的预见性增强,并不表明未来的军事战略决策就尽善尽美,甚至能准确预见决策实施过程中的所有问题。实际上, 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在促使军事战略决策的预见性增强的同时,也给军 事战略决策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交战双方必将投入大量的高技术武器装备,参战的军兵种将急剧增多,复杂多变的电磁信号充斥于战场,太空成为新的 作战领域。这些情况将导致战场情况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因素大大增加, 从而使战略决策者不可能对战争的进程或事物的发展看得一清二楚,只能作 出相对正确而并非绝对正确的战略决策。可见,战争的技术含量越高,可变 因素就越多,在复杂多变的大系统中,不可能有“最优”战略决策。  军事战略决策实施的过程,又是信息反馈的过程,决策实施的每一个具 体步骤,都会引起主、客观状况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的可能情况有三个方 面:一是情况基本上同既定决策方案的方向、途径相一致,只在局部、个别 问题上有偏离,这种偏离只在数量、质量和时间上对决策目标的实现产生影 响;二是由于出现了事先未能预见到或未能充分掌握的动态、情报、信息, 事物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既定决策方案的方向、途径不完全一致;三是出现了 主观力量不能控制的重大事变,事物的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  我们说未来的军事战略决策预见性增强,是指上述第三种情况减少,即 具有重大失误或完全错误的决策将越来越少。而上述前两种情况则有可能增 多,即战略决策基本正确,但与客观情况又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正是决策的  反馈与修改将更加重要的原因所在。因此,战略决策者必须在决策实施过程 中,密切注意军事斗争的发展变化,全面而准确地掌握信息,根据新的情况, 不断修改和完善决策,从而指导事物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决策的反馈与修改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决策实施过程中的问 题,应通过信息反馈系统及时地输送给决策系统,从而使战略决策者根据客 观情况的新变化,尽快对原决策方案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正。另一方面,信 息系统应随时保持信息网络的反馈功能,防止信息阻塞,真正做到从多方面 广泛收集、快速归纳、准时上报,以便把新出现的问题及早解决于萌芽状态 之中。因此,反馈阶段在整个决策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它是检验决策 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  重视军事战略决策反馈与修改的例子很多,如美国对“星球大战”计划 的调整即为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1983 年 3 月 23 日,美国政府宣布,它将拟定长期的研究和发展计划, 以实现消除战略核导弹威胁的目标。  1984 年 1 月 6 日,美国总统正式批准“战略防御倡议”计划,即“星球 大战”计划。该计划实施以后,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许多先进技术,如 定向能武器技术、生存能力技术以及作战管理技术等,还要经过相当长时间 的发展才能满足“战略防御倡议”计划的要求,同时在经济上也有较大困难。 于是,1986 年美国对原计划进行了修改,1991 年提出了针对有限攻击的全球 保护系统。1993 年,美国根据战略导弹威胁减小的新情况,又对战略防御计 划进行了重大调整,不再在太空部署反导弹武器,重点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 统,即“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二、军事战略决策的及时性突出但战略规划的地位日益提高  及时性是对军事战略决策的一个基本要求,只有抓住有利时机,及时作 出决策,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相反,如果迟迟不 决,错过了良机,则必然会使预期的战略目的受到损害。决策时间的长短是与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水平相联系的。在原始时代,社会发展极其缓慢,历史时期是以万年来计算的;到了小生产时代,社会发 展的速度梢有加快,历史时期是以千年来计算的,但人类的生活节奏仍然极 其缓慢。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决策。近代工业的兴起, 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人口、财富迅速增长,通信、交通日益更新,社会 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社会飞跃发 展,瞬息万变,高速公路、超音速飞机、大型计算机,使当今社会的时间节 奏空前加快,对决策的及时性要求也空前增大。这种要求在军事领域的表现 则尤为突出。战略武器的射程远、反应快,可在十几分钟内对千里之外的目 标实施毁灭性打击;军队的机动速度加快,可在短时间内向世界任何地方实 施战略机动;情报、通信系统自动化程度高,能够迅速获取信息,及时传递 信息。这些情况,使战争爆发的突然性空前增大,交战双方在较短的时间内 便可一决胜负。  在时间领域变小、空间领域变大的情况下,战略决策者对事物的反应速 度、作出判断和决策的速度,都必须相应地加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要对一 些紧迫的问题作出决断,如打不打、用多大兵力打、如何打等,稍有迟缓,  就有可能贻误战机,造成失误,甚至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现代条件下,为 适应战争突发性强、持续时间短的特点,世界许多国家都强调快速反应,要 求统帅部门决策要快,部队行动要快。  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战略决策的及时性将更加突 出。因为武器装备的射程将不断增加,机动速度将更加快速,特别是激光武 器、动能武器、粒子束武器可在瞬间予对方战略目标以毁灭性打击,军队将 能以更快的速度实施战略机动,战争的突然性和快速性将进一步增大,这就 要求战略决策必须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与此同时,战略决策手段将更加现 代化和自动化,能够使战略决策者在极短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决策。特别是 智囊机构和计算机系统,平时掌握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大量信息,并备 有多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以保证一旦发生情况,战略决策者能迅速而准 确地作出决策。  需要说明的是,在有关战争行动的战略决策时间缩短的同时,非战争军 事行动战略问题的决策时间也呈缩短的趋势。如战略方针的制定、战略重点 的调整、武器装备的战略规划等,都不能久拖不决,必须及时作出决策。因 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日益迅猛,国际军事斗争复杂多变,任何迟缓都会使国家 和军队在战略上处于被动局面,只有不失时机地作出决策,才能赢得主动, 从而取得车事斗争的胜利。我们说未来军事战略决策的及时性突出,是与现在和过去相比较而言的,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正在被军事斗争实践证明的发展趋 势。然而,军事战略决策的及时性是建立在平时的战略规划基础上的,严密、准确、全面的战略规划,是及时作出战略决策的前提和基础。在科学技术落 后的时代,军事斗争的节奏较慢,对战略决策的及时程度要求较低,战略决 策者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决策,所以战略规划的作用较小。同时由于获得信 息的手段较少,信息传递的速度较慢,难以制定出较为完备的战略规划。而 现代条件下,战略决策的及时性突出,从客观上要求必须高度重视战略规划, 现代侦察、通信手段的发展,也为战略规划的实施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事战略决策的及时性突出,战略规划的地位作用日 益提高。实际上,战略规划是一种“准决策”,只是没有付诸实施而已。在需要时,战略决策者从诸多“准决策”方案中直接选用或略作修改,即可付诸实 施。由于战略规划一般是经过反复论证,不断修改而成的,从而保证了战略 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战略规划所包括的内容很多,如武器装备发展规划、军队建设总体规划、 战争规划、战略部署规划等。这些规划都必须建立在对科学技术和国际军事 斗争发展趋势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站在国家和军队全局的高度上。如战争规 划,必须对国际战略环境和周边安全环境进行科学地分析和预测,从中找出 对本国国家利益可能造成威胁的国家或地区,并认真研究这些威胁的可能情 况,据此制定出相应的战略措施。在高技术时代,事物的发展变化极为迅速, 战略规划制定以后绝不能束之高阁,而应通过信息的不断反馈,对战略规划 进行研究、修改、调整和补充,从而使战略规划更符合客观实际。  尽管战略规划是在平时进行的,并要反复论证和修改,但也有一定的时 间性,尤其是在高技术条件下,战略规划久拖不决或调整不及时,就会影响  战略决策的实施。三、军事战略决策的灵活性增大但制约因素将逐步增多  现代军事技术与武器装备,既是武装力量的物质基础,又是战略决策的 重要依据。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武器装备的迅猛发展,为战略决策提供了 越来越多的选择,使其灵活性增大。如核技术的发展,使核力量成为一种战 略威慑力量,从而使核威慑成为战略决策的一种重要选择。但在核均势条件 下,谁也不敢发动核战争,于是核威慑的作用降低,随着反导反卫星等高新 技术的发展,战略防御系统将不断完善,拥有技术优势的一方将使自己处于 攻防兼备的战略地位,从而增大了核战略选择上的灵活性与主动性。常规武 器的机动能力和打击能力提高,也为战略决策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如战略空 军的快速部署和远程奔袭能力、常规战略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快速机动和精确 打击能力、电子战部队灵活而高效的软杀伤能力等,使战略决策者根据不同 的作战对象和不同的作战环境,采取积极主动、灵活多样的战略决策,从而 有效地达成战略目的。未来的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动能武器以及非致命 武器,必将使战略决策的灵活性进一步增大。军事战略决策是一种复杂的、高层次的军事活动,它要考虑到战略全局的方方面面,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高新技术的发展,在使战略决策灵活性 增大的同时,也使其制约因素进一步增多,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太空成为战略决策关注的新领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空间战场已经形成,海湾战争中的导弹战就带有空间战的色彩,21 世纪初有可能爆 发初级空间战。空间武器能实施战略侦察和预警,对制空权和制海权有着重 大影响,战略决策者不能不予以高度关注。二是大规模杀伤破坏性武器重新引起战略决策者的重视。目前,核武器已发展到超饱和并使其使用受到限制,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生产和使用也 受到国际公约的严格约束。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大规模杀伤破坏性 武器将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掌握,这就使战略决策既要限制这些武器的生产 和扩散,又要在战争中有效地遏制对手使用此种武器。三是信息战对战略决策的影响越来越大。信息战作为一种新的战争形态,已经引起了许多国家的重视,美军甚至把打赢信息战作为 21 世纪军队建 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战争的技术程度越高,需要的信息量就越大。在高技 术战争中,只有拥有大量的、准确的信息,才能作出正确的符合客观实际的 战略决策。四、军事战略决策与战役指导的界限将更加模糊  军事战略决策是对有关军事斗争全局问题作出的决定,战役指导则是对 战争的若干阶段的实施进行的谋划。从这个意义上讲,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 见的:一个是全局,一个是局部;一个既包括战争也包括平时的军事斗争, 一个则只是战争中的一定阶段。然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正在使二者的 区别逐步减小,特别是在战争指导中,二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具体理由可 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其一、军事技术的进步使某些武器能直接达成战略目的,战略指导与战役指导的一致性增大。现代战略核武器,投掷距离远、命中精度高、杀伤威 力大,能够直接给对方以毁灭性打击;先进的作战飞机具有前所未有的高性 能,能够对敌方要害目标实施远距离奔袭,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在这 种情况下,战役目的往往就是战略目的,战役行动就是战略行动,战役决策 与战略决策也趋于一致,几乎不可能把它们完全区别开来。需要说明的是, 不仅战役指导与战略指导的区别在缩小,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战术甚至也 能超越战役而直接与战略发生直接关系。如 1986 年美军空袭利比亚,1981 年以色列远程奔袭伊拉克原子反应堆,都被西方军事学术界称为“战略性的 战术行动”。  其二、以持续时间短、规模有限为主要特征的局部战争成为未来战争的 主要类型,使战略指导与战役指导日趋一致。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和世界和 平力量的发展,发生大规模全球战争或地区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局部战 争则成为未来战争的一种基本类型。如果说在全面战争中,战略指导与战役 指导还有着明显区别的话,那么在局部战争中,二者在指导战争的主要方面 都是完全一致的。如当一场局部战争即将来临的时候,打还是不打,使用多 大兵力打,使用哪些兵力打,采用什么方法打,达到什么目的等,这些既是 战略决策,通常也是战役决策。因为未来局部战争持续时间较短、规模有限, 通常是由一个或两个战役阶段组成,战略与战役的区别并不明显。正如美军 新版作战纲要所述:战略、战役和战术“各级行动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更 确切他说,它们倾向于融合在一起。”其三、自动化指挥手段的发展使战略决策者能直接进行战役决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根本原因恐怕是“君”不了解战场情况,而现代条件 下,战略决策者对战场情况了如指掌,能随时对原来的决策进行修正,并监 督部属付诸实施。这种情况在海湾战争、美军空袭利比亚等高技术战争中都 表现得十分充分。战略决策者直接干预战役、战术行动,显然是战略指导与 战役指导日趋一致的最好说明。主要参考资料  1.《高科技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及对作战的影响》总参军训部、总政宣传 部编八一出版社 1993 年 8 月。2.《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战争、战略分册》黄玉章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 年 4 月。3.《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宋健主编科学出版社 1994 年 3 月。  4.《军事战略基本理论问题》军科战略部编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0 年 2 月。5.《世界有核国家的核力量与核政策》祁学远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1 年11 月。6.《世界军事大调整》李庆功等军事谊文出版社 1993 年 1 月。7.《未来军事世界》陈石平编国防大学出版社 1986 年 6 月。8.《空军战略研究》于官堂主编军事谊文出版社 1991 年 9 月。9.《高技术战争论》刘义昌主编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3 年 4 月。10.《未来的国防建设》军科计划组织部编军事科学出版社 1988 年 1 月。11.《战略决策学总论》孙书贤著军事谊文出版社 1992 年 6 月。12.《现代战略思潮》(台)钮先钟著黎明文化事业公司 1985 年 6 月。
成为本站VIP会员,
若未注册,请点击 成为本站会员.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电子书均来自互联网。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情况,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相关处理。
                                   
蓝田玉PDF文档网致力于建设中国最大的PDF格式电子书的收集和下载服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持久自由军事行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