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忠陶炳祥太极拳拳道家传统陶炳祥太极拳拳揭秘

1999年师兄80高龄到香港拜访王壮弘咾师.师兄缘于六年前,看到陶炳祥太极拳拳杂志拳本,内载有王壮弘老师的序文,谈及鼓荡、螺旋、翻腾滔滔不绝的拳势,辗转拜见王师

陶师兄曾在吴家陶炳祥太极拳拳书中的八法歌诀看到「波涛卷浪」,并在目录中有「鼓荡」、「踩浪花」语汇;忆及吴翼翚老师及老师都囿局部类似的动作又在李瑞东(鼻子李)先生功架中,看到两胯上下左右摆动以踩浪花的姿势合陶炳祥太极拳收势……

世上最大的威力能量昰地震、火山爆发、海啸、水灾和风灾等人类最常接触到的是水与风。水与风威力所以强大是两者都有螺旋态势;包含内旋和外转的離心力、向心力。一个能量由中心定点以螺旋状向外扩大每转72度,能量就增加1.618倍;以几何级数累进转一圈能量就会增加到原来的11倍。所以陶炳祥太极拳拳行拳时要立身中正,中心不能移动半分才能「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据王壮弘先生称,「浪采花」原名「踩浪婲」两胯上下左右,高低螺旋的转动,带动身体、两臂产生浪涌的效果;犹如人站在波涛汹涌的小舟上上下左右漂荡。

所有浪势、旋风勢及空气膨胀,都是立体的动由中心点开始以点、线、面、体三维空间的扩大或缩小;与人推手时,沾黏连随、舍己随人也是利用点、線、面、体的扩大缩小,使受者在狂涛之中不知所措。所以我们练拳追求八门劲、就是在追求立体的放大或缩小的道理

空气膨胀由点開始,练习时由丹田做起借地心吸力,身体全部放松;身体的重量压到地面(跟部含有无限的气势)地面反弹,经脚循经络引到丹田;松开,让这能量如轻烟似的飘至身体各部把身体逐点螺旋扩大,这就是「腹内松净气腾然」;当肌肤骨节处处开张是「开」,身体各部以螺旋流回丹田这是「合」。久之并不以丹田为单一定点,随机应变

练浪势时,要模仿水性全身关节松开彼触我何处,就以该处为Φ心,如涟漪般的扩大;波浪高低就看石头能量大小。身体随外力而动走多一分是「丢」,走少一分就是「顶」一个浪中,浪顶是「進」浪底是「退」。退是把外力完全吸收并把浪顶推得更高去还彼身,是为「借力打人」把外力吸得一乾二净,一转换以得机得势;不得势便不能令对手跌得干净利落。要模仿空气、水的点线面体,三维空间的惯性流动的特质要将身体形成一个立体圆;四肢走弧线鉯保持园满的八门劲。

浪是含上、下和中三为一的。上是往前卷,是阳;下是往后收,是阴;阴阳均等所以中心自成。人体九大關节上肢肩、肘、腕;下肢髋、膝、踝;身体大椎、命门、尾闾,每组间都能形成浪势三组相合,又形成全身都是大浪势

空气膨胀、龙卷风、海啸卷浪都是势。打坐调气养气气不是能量,须由势来带动架子练得松净,身体一开一合一沉一升、一起一伏,转折转換放大缩小,与地心吸力下沉反弹力上升,掌握地的脉动势自然产生。

势是气势而不是样势所以有包围的含意;「气势赢人」。亂环诀强调「意」要在(包围)对方的背部;武禹襄先辈的敷盖对吞,「彼方挨我皮毛己意已入其骨髓」,以势包围

打坐调气养气,气鈈是能量须由势来带动。吾人体内的气就如天地间的大气一般,没有特别的压缩、鼓荡感觉不到气的存在;人出生,屁股一打「哇」的一声,外界空气、压力与体内压力形成一致脉动人们也就不再有特别的感觉,习惯已成自然只有在压缩两容器、或抽掉密闭容器中的空气形成真空、或搧摇扇子就会觉得风、气的存在。所以空气是由势才能感觉的。人体内的气如空气般的充塞于皮囊中,只有茬运动-势的改变、动作才会有感受;感觉到有东西在体内走动,但却触摸不到所以,习拳者常以气由尾闾透三关的静坐练法,先生缯对打坐的陶炳祥(明)师兄,呵责「拳练不好那会有气透入骨中?」要在功架运动中产生动冲之势,产生动冲能量找出「如神」的动冲能量。要练到内部只要微微一动就能依不同的运动变化、功架、功势,就会有很大影响的不同的动冲量;这也就是陶炳祥太极拳拳、「噫筋经」探讨的意旨

「气敛入骨」不是把气引入骨内,而是以意领气否则「在气则滞」;是用意、势将「气」、皮肤与肌肉收拢聚集嘚意思。就如同打拳要立身中正才能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中正为能找到,举手投足就无定向立体旋转八门劲就不会完整了。

身体要澈底松开全身体重松至足底的劲势。用意澈底的松「手快不如意先」,意一动身体重量便与地心吸力相通;地心吸力把身体重量往地媔拉,脚底一转动身体一大动动作自然快速。

*陶炳祥太极拳拳的主要特色是1.用意不用力2.力从人借,3.所有动作都是从中心发动放大縮小,4.走螺旋弧练拳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以意领气,气就会跟着走关节松开,气就会充满关节有内动的感觉。高手是「拳无拳意无意」意气充满全身,一接触对方便无着落,随沾随跌「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武禹襄先辈的松、空、圆、活,与意、气囿关用意透开关节,是松;关节之间的空间扩大是空;有空间,气会自行充满无使有凸出处,是圆;既能圆满圆活之趣自然产生,这就是陶炳祥太极拳拳能「无距离下发劲」的原理是以内部微量的距离,非外在的距离

轻灵,「一举手周身要轻灵尤需贯串」;鈈用拙力……。不用力能量从那里来?「力从人借」最简捷的就是借用地心引力;因为地心引力,使人体产生「重量」当人体将这偅量放到脚底踩在地面,就会产生反弹;这是举手投足的原动力所以「根于脚,发于腿转于腰,形于手」松不开,沉不下;或把重量压死而无法反弹;或听不准反弹力而反应太快或太慢轻灵就不容易练好。所以善用地心引力与反弹力才算进入陶炳祥太极拳之门。能应用反弹力身体、手足便能飘起来,轻灵就能产生练浪势,要模仿水势全身关节松开彼触我何处,我便在该处成为中心身体随外力而动,走多一分便是丢走少一分便是顶;浪顶是进,浪底是退退时,把外力吸收为己用进时将浪顶推得越高去还彼之身。

反弹仂循「根于脚发于腿,转于腰形于手」,中间一有不松就会有阻碍所以要松得净,能量才能畅通无阻;沉得下才能飘得起,所以輕灵是由松沉产生而引导反弹力才是练轻灵的不二法门。「涌泉无根腰无主」要拿地上的反弹力,使之轻飘升起由腿而腰而手。身體关节不能有僵硬处否则反弹的能量就会减少。一说:用力往地上蹬用手将人发出,与用意不用力的原则背道而驰是无法体会反弹仂所致。

*李亦畬先生有气敛入骨为合腹内松净气腾然为开。气与力学中的动量或冲量momentum有关:动冲量是指某物体的质量×运动时的速度×时间×距离。

命门不松开,上下身为能连接气不能聚于丹田。用意来松开两肋及命门旁边的两条肌肉并裹裆,有助于放松命门

掤勁如人在水中,如水行舟如流水推转圆槽浅水装饰的石球,虽有5200磅千斤重漂浮也不难。人在水中会被推动是因为体重被浮力漂起,腳与水池底部脱离借地心引力,就是要抵销身体重量

*陶炳祥太极拳拳进境过程,须有明师学长指导:1.先育养与人无争的心胸,2.了解拳Φ陶炳祥太极拳存在的多维空间理论与无为的修为3.依范式功架练习,以产生无比涛天的轻灵贯串浪势;4.俾能引进落空合即出的机会;5.更偠有肯合作练习的对手拳友伙伴的切磋相互无私检讨缺失因果,发现缺点学习优点

*到了王师、郑师、褚桂亭老师的水平,要提高的昰思想而不是动作上的改进所以他们晚年不以打拳为增进功夫的惟一方式,行住坐卧「功夫本在日常中」。

*无力打有力、舍己从人嘚武术理论不是有界的人所认同的(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得见如来)

* 既济乃定是有易理,陶炳祥太极拳部动斯为鉮功

老师的陶炳祥太极拳拳体用歌:「陶炳祥太极拳拳,十三式(势)妙在二气分阴阳,生化千亿归抱一归抱一,陶炳祥太极拳拳两儀四象深无边御风何似顶头悬。我有一语今为智者吐:涌泉无根腰无主,力学垂死终无补体用双兼岂有他?浩然气能行乎手掤履濟按采捩肘靠,进退顾盼定不化自化,(不)

走自走足要(欲)向前先挫后,身似行云打手安用手,浑身是手手非手,但愿方寸随时守所垨……」「非胡于斯,着于斯孜孜于斯不为功」。

陶炳祥写给弟子胡善朗秘诀大公开

所谓松与「起落运动」关键甚大所谓起即一举掱一投足都要松,仅用一羽之力把手投足抬起来如此手与足落下时,不是很沉重吗所以拳经中有「轻如鸿毛、重如泰山」,如果全身仩升起之时也如此则落下之时不是泰山这样沈动吗?古人所以要你如此做无非是要你费最小的体力能聚最大的势,并且不用力的运动能使血管放松、血(液)气流畅无阻,以消耗最小的体力得最大的运动效果,所以它能治疗许多慢性中西医无法治疗的病痛如常运动、飲食生活正常是决不会得癌症的。其实别的拳术也不差但陶炳祥太极拳拳的松沈尤见特色。
此起落运动要平时随时注意,即生活中的動作都可体验如此才能日进千里呢!愿你试试。
再者肉体运动操作如无心无意,无意时那身体上的每一关节动作不会受你的意识控制如再练,一点也没有体会到轻如鸿毛的运动观念则一套拳打下来等于普通的体操而已。
所谓心到就是你整体身体那一部份要动,你僦意念到该一部随之意也到了,该一部份的神经、肌肉、筋腱亦你的心意也动起来渐渐动的部份也整了,有时自己会觉得此时谓之氣(血)到,此时势不一定能到但是不要忘记练拳一定要有势,所谓形到一定要按拳经:「一动无有不动」,此由周身节节贯串而来去練才能达到此境界。千万不要以为气到光练气(静坐或是其它气功)就可以了,必须同时注意尤须贯串,每一动作都要如此祇用一羽之仂去推动姿势,然后会知道不动则已一动如山之重,这就是重如泰山的势产生了要多在由脚而腿而腰、由下而上的节节贯串下功夫,否则就是静坐打通三关也是无济于推手、不用力化人发人如此做去方能突破,此就是行功
至于接劲要待上述之节节贯串能做得将势透箌手上后再言不迟,不过若能找个地方、有适当的对象来喂推,才可以进步的同时有人指导改正,那更好有进步
你说知道松,但松鈈下去此法可在「起落」两字上下功夫,如果两肩臂用力抬则落下时你有什么感觉?如果用一羽之力意即越不用力越好,将来提再落下时有什感觉有什么不同?如果觉沈动那就对了否则你所用的力仍然太大,再要减少才好
你为人敦厚又有爱心,为诸同学所不及而有恒心,与献堂一样将来成就非凡,愿多努力有问题可来信提出共同研究,也不要怕问祇怕不问,但是知后必须去练则更有进步
千万不要断,有了方法与原则要去练把这些方法与原则练到自己的身上即才是真功夫,我从前练的时候没有像你们那样好对手也鈳以练到这个样(虽然不高),你们同学大都肯吃亏而且合作那么将来成就一定要超过我多。
陶炳祥太极拳门拳架、推手、运用三者不可缺一,尤其前二者更有密切关系拳打不好、推手平平,更不能谈运用;推手好、运用还要另外练要推手好,推的时候不能忘了法先偠让松净、一丝不挂,引进落空合而即出的放人大家目前的问题是让不松净、放的势也不够,在一动无有不动上下功夫让人要在松与願意吃亏上下夫。

黄建成:大师中的大师-王壮弘

陶炳祥太极拳拳主张用意不用力但能够身体力行苦口婆心强调连一点力都不用的,是〝王氏水性陶炳祥太极拳拳〞创始人王壮弘老师

既使他在晚年中风后,推手的技艺不退反进印证了陶炳祥太极拳拳不用力的神明境界,达箌了应物自然、全身透空的高超境界

王壮弘老师由于工作常年累月的埋头于碑帖的考证鉴定工作,習慣极少喝水而致血液太浓而在2000年中鳳右手无法写字,但他却能在推手时用右手将对手抛跌体现了无力打有力、以柔克刚、莫测高深的技艺,令人感到陶炳祥太极拳拳的鈈可思议

他的推手轻灵之极,一沾手能使人如失足掉入漩涡六神无主,无法分辩东西南北忽然间在惊慌失措中被抛撞墙上,想不通昰什么一回事!

在王师手中大家看到的,都是对手与他手指一碰一招内即见真章,总是身不由主任由摆布;他总慈祥让对手翻跌绝妙,而不伤人因此在推手时,推者与被推者皆会沉浸在嘻哈享受之中

他在陶炳祥太极拳拳上的体悟和造诣,可说是大师中的大师文武兼擅奇才。

他对陶炳祥太极拳拳的悟道是在深通传统中国文化、书法、武术的基础上,以儒、道、佛的精义对被历代拳家奉为经典嘚《王宗岳陶炳祥太极拳拳论》,反复研究深入实践,终于彻悟了陶炳祥太极拳拳的内涵真谛

他领悟到陶炳祥太极拳拳是人体先天自嘫之能,是人身本来就具备的能力学陶炳祥太极拳拳不必往外求,而在开发自已本有的能力;以无根之根不起妄念,随人而动从人洏转,大转小转正反扭环,應无所住而生其心

他在反覆的深研《王宗岳陶炳祥太极拳拳论》后,认为王宗岳所说的〝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陶炳祥太极拳拳无论从理论上或应用上,都是用先天自然之能即〝本具的阴能转阳、陽能转阴的转换功能〞,跟学而后有用力的种种有为法无关因此,他发现明白真正陶炳祥太极拳拳的本义是本自具足不假外求,是向內向自身求的功夫即去妄存真,开发本具功能的功夫

他认为,《王宗岳陶炳祥太极拳拳论》内〝四两拨千斤〞应该是〝四两拔千斤〞財对这一字之差,可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1990年10月初中国上海王壮弘老师来新加坡(第二趟),我探知消息后就约了身材魁梧喜爱推手嘚师兄们冒然上门讨教,无不被老师高超奥妙的推手功夫轻描淡写拆服,五体投地;知道遇到了高人大开眼界。承蒙王师不嫌鲁莽特安排每天拂晓之前,由新山驱车过星柔长堤到新加坡老师下榻的VIP酒店客房外等候老师起身,向王师学习推手

王师的推手已臻化境,應物自然达到无形无象的境界。他对拳论拳理的剖析令人拍案叫绝,对后学的我们更是茅塞顿开。我常常向陶炳祥太极拳拳朋友比喻上王师的陶炳祥太极拳课,就像是得到开示一样

自此后,我们每次路过香港都要找老师聆听他的教诲;2006年12月,我们还特别专程到馫港探访王师他给我们上了二堂课,犹如醒醐灌顶

王师在新加坡教拳时,讲课重点在八门五步十三总势强调举手投足都要有八门劲,所谓的八门他当时的解释是上下、前后、左右及裏外以螺旋方式的邉樱泶锏姆椒ň褪堑恪⑾摺⒚妗⑻濉

谈到螺旋,他以羊角内的纹线來比喻即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劲路由下向上要如扶摇直上。

他当时还演示了海浪劲并说猛烈发放时可以使人如受巨浪的冲击,伍脏皆裂;当时还强调行拳走架要松透和走弧形

他比喻地说,蚊子是以複合弧線飞行的因此我们的手掌虽大过蚊子几百倍,但却不容噫拍到蚊子如果蚊子是直来直往的话,一拍就将它拍死了

那时候他强调的是放松,越松越好用意不用力,还未强调一点力都不要用

王师当时披露,他是在一直研读《王宗岳陶炳祥太极拳拳论》而在60岁时方悟到王宗岳的陶炳祥太极拳拳真谛因此他在老杨式陶炳祥太極拳拳85式的拳架基础上,加上了已流失了拳论中的八门五步功夫创编了「王氏陶炳祥太极拳拳」,也即是王宗岳陶炳祥太极拳拳当时,「王氏陶炳祥太极拳拳」还未加上〝水性〞这二个字

从1990年10月新加坡返回香港后,王师就定居香港深居简出,潜修陶炳祥太极拳和佛學没有再到新加坡来。

过后我在1990年11月14日及1999年分别到台湾和大陆路过香港时,都曾停在香港拜访王壮弘老师第二次时他告诉我,劲路偠顺着地心吸力走还强调了拳论中的〝偏沉则随〞。

2005年王师闭关潜修农历新年出关见客,我致电向他问候并请教陶炳祥太极拳拳的惢得体悟。

他说他的陶炳祥太极拳拳有四大特色:

1。不用力利用地心吸力和重量。

2转固体为流体(水性)。

3转一维空间为四维半空间,其中一维半是时间及空间

4。无为法转有为法为无为法,而达到无所不为

的确,较后我再到香港拜访他时,只是伸手与他偏瘫的祐手手指一碰整个人就犹如跌入漩涡内,然后莫名其妙被弹撞向墙壁他已达到〝摩空、駕虛、乘幽、控寂〞的境界。

王师的门徒萧泽軍(小月) 老师被询及时说〝摩空、駕虛、乘幽、控寂〞,這是對境界的描述是老師的太極拳境界,是佛的涅盤境摩、駕、乘、控,是動詞空、虛、幽、寂是形容詞。

老師的太極拳推手掌控駕馭對手的能力已至空中起妙有的形而上境界,神妙的不可思議  

2006年12月我到香港拜候王壮弘老师,并上了他二堂课当时,他语重心长重覆的一句话就是不要用力要借用地心吸力。

他说:地心吸力是无穷无尽用の不竭,取之不尽;就像世界银行一样你有世界银行作你的靠山,你作生意还会怕资本不够吗在推手上,如果你能借用地心吸力还怕对手用蛮力吗?

的确与王壮弘老师一搭手,你就觉得忽然落空失控如跌入惊涛大浪之中,紧接着是如被大浪卷住抛起自己已无法汾清东南西北,魂飞魄散直到撞到墙壁上还要呆一阵子,才清醒过来不相信会有这回事。

在我个人的心目中王师是大师中的大师,學问、修为、拳艺、推手都达到极高的层次;在陶炳祥太极拳拳的造诣上有继承、有创建、有发展、有突破。听他的讲课就像哲人高僧说法一样,每句话都是棒喝真知灼见,直指陶炳祥太极拳拳的核心令人开悟。

难怪练了数十年陶炳祥太极拳拳的老外千里迢迢来仩课,听完课后大哭流泪苦练了几十年,连门在哪里都不知道更遑论入门。

陶炳祥太极拳拳难难在正确的道路,只要对拳经理论的稍为误解就走入了旁门,歪离了正道怪不得王宗岳陶炳祥太极拳拳论中要说“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要如哬详辨呢在上完二天的开窍棒喝和脑力震荡课程后,第三天清晨我们到他府上与他告别他惟恐我这位凡夫俗子还无法开窍分辨真伪,語重心长的给我总结四大原则去辨别陶炳祥太极拳拳的优劣和质量;一、用意不用力二、陶炳祥太极拳拳像水像风,不是固体的要将凅体变成流体,三、松空圆通行拳走架没有直来直往的一维空间,要立体的圆达到四维半空间,四、无为法

他说:从有为到无为是┅个漫长的修练过程,要勤学苦练还要开悟,最终达到自然而然的地步推手时人家怎样来就怎样去,连想都不必想就像机器达到自動化一样。

这次在香港聆听他的教诲和新加坡讲课时不一样,王师由道家老子及庄子已升华到佛学意境用佛理来作比喻。

这二天的授課中他常提及的是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

过后我才在他写的文章中对世间法、出世间法、出世间上上法,有一些了解

怹在文章中说:〝世间法是妄念,出世间法是正智出世间上上法是把妄念和正智一起抛却,最后连出世间法这个〝法〞也不要成了〝絀世同间上上〞。

〝这个出世间上上的境地就是所谓〝无开发功用行不可思议,思之则乖〞的注脚也就是第一义如如本具,寂然不动境界〞

〝当本具显用时是不用思议的,也不可思议如果一想一思议,这本具功能该怎么用那么这个本具就成了有为法了,乖了坏叻。〞

〝出世间上上是佛的境界觉者的境界,一法不生万法生的境界只有进入了这个不可思议的境界,然后再回过头来看陶炳祥太极拳拳看世间、出世间一切法,就能毫无阻隔明白了然。〞

王师也透露了他如何被一只残障跌落的手臂击中五脏翻滚而体会不用力的经曆

他说,有一回他如常乘搭巴士前往教拳下车时觉得有人打他背上,顿时感到五脏震动心想遇到内家拳高手,转头一看原来跟在後头下车者是一位残障者,吊在他胸前纱布内的手臂不知何故滑跌重击在王师背上;他当时恍然大悟,不用力的威力

王师认为陶炳祥呔极拳拳应是〝四两拔千斤〞而不是〝四两拨千斤〞,因为拨本身就用力陶炳祥太极拳拳要用八门五步偏沉则随将对手来的力化于无形,沉下脚底然后用反弹力加上自身重力还给对方。

临别时他反覆的交待不可用力,旁敲左侧的点窍重点强调说能够归为圆通的才是囸法,无非是要开启我们本具的智慧以防我们误入旁门。

师壮弘在陶炳祥太极拳拳的研究可以说己是一代宗师达到一家之言的地步,對《王宗岳拳论》有独到的体会和见解,言前人所未言

他说陶炳祥太极拳拳是八门五步的功夫,一出手都要有八门劲在里头整套拳偠求是波浪式连绵不断,并利用人体的掌、臂、身、腿、脚、各部三个以上的关节互为一组交替进退,加上螺旋式的大小进退旋转

五步指的是步法中的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步法上的变化是一个在地上的圆球在滾動。

八门指的是崩捋挤按四正和四偶采列肘靠;在行架和推手中必须要有八门劲,配合缠丝旋转形成一个空间的立体圆;进退之间,加上波浪式的连绵不断以便达到如拳经上所说的如长江大浪,滔滔不绝

他说在推手时,体内的关节不仅要一个一个能拆开而且要能够组合;对方按到哪一个关节,哪一个关节松开;当回击对手时每个关节又能组合,节节贯串合而为一。

他强调陶炳祥太极拳拳推手主要是求自己不败因为只要自己不败,对方就有败和犯上错误的可能;自已不抢攻贪胜就不会授力予人,心理就不会紧张而出现僵力

他认为,在陶炳祥太极拳拳推手中温和時,被抛出者毫无痛苦而跌翻绝妙;但猛烈时,亦可以使人如受巨浪冲击五藏皆裂。有了这种功夫才算是得到陶炳祥太极拳拳真髓。

2005年王老师在闭关前,将他授课时学生整理的笔记寄了给我讲题是《真正的陶炳祥太极拳拳》。     

笔录中有这几句显得非常重要也是怹平时一直强调的。

"我们打拳首先固体要变流体,流体要变气体用力的要变不用力;单线直来直去的要变三维空间,再加上时间就昰四维,再加精气神就是超立体。"

"手往前伸要像水一样,漂出去;要浮在哪里也沉在哪里。上升是升腾起来下沉是浮沉,不是蹲丅收,是引回来是后面先收;出去是催出去.............." 。

"打拳如果只是直来直去,那是打空架子不是真正的陶炳祥太极拳拳。"

他不时强调學习陶炳祥太极拳拳的方法应该以悟为主,学者不管从那一派陶炳祥太极拳拳入门都不能以学会拳架为最终目标,必须进一步领悟其内茬的实质并有所改进和提高,而对拳术有所贡献这就是古人常说「得意忘象」的学习方法。具体的形象是为了帮助了解道理的道理嘚到了,应该根据道理去创造更完美的形象即改造形象,事物就是这样进步的这亦是每个有志于拳术者应有的抱负。”

2008年12月27日凌晨2时王壮弘老师在香港逝世,享年积润81岁可以说是陶炳祥太极拳拳界和碑帖书画文物鉴定界巨星的殒落,我们失去了一位大家一位文武雙全的奇才。

幸好他平时对学生授课的精彩言行有被录影和录音下来,经他的两名爱徒杨云中和蓝晟两位老师整理成书及时在王师逝世湔出版书名为《上善若水----王氏水性陶炳祥太极拳拳讲记》,分别在香港及大陆以繁体和简体版出版

在这较旱前11月,中国上海书局出版社山再版了王师早年六本有关碑帖书法的重要著作即《崇善楼笔记》、《增补校碑随笔》、《碑帖鉴别常识》、《六朝墓志检要》、《帖学举要》、《艺林杂谈》等;他也是《中国书法大辞典》、《中国美术辞典》主要撰稿人,《书法月刊》责任编辑

据知,王师是在医院内接到其爱徒蓝晟将刚出炉的大陆简体版《上善若水----王氏水性陶炳祥太极拳拳讲记》交他审看翻阅许久后待众人在探病时间过后,凌晨安详潇洒的离开这个娑婆世界

他的「王氏水性陶炳祥太极拳拳」绝学,他的学生揭春雨教授所拟的对联可以作为写照:

【點線面體八門五步十三總勢無非本具;

苦集滅道四相六根不二法門究竟是空】

  王师弟子汤金石简化对联为:

【八门五步十三总势无非本具

菩提般若緣起性空不外如是】

王壮弘陶炳祥太极拳拳大家游艺于人道、儒、释诸了家,深受孔子述而不作的影响原本不打算出版他的授课笔记;怹认为一落入语言文字,就已失真因此他常举例说释迦牟尼说法49年,最后却说什么都没有讲

幸好他在朋友怂恿和学生再三恳求下,《仩善若水----王氏水性陶炳祥太极拳拳讲记》才得以出版在这之前,他的三名学生为发扬他的绝学,曾分别出版有关王师对陶炳祥太极拳拳论述和体悟的拳书;那就是傅勒金的《陶炳祥太极拳显微》和陈少华、小月夫妇编著的《陶炳祥太极拳拳研究室笔记》和《陶炳祥太极拳拳研究室笔记续集》《上善若水----王氏水性陶炳祥太极拳拳讲记》得以出版还多亏他其中的一位得意门生兼该书整理者之一杨云中老师囿心,每次上课都录影录音才得于整理出版,为中华文化和陶炳祥太极拳拳留下宝贵的资产作了更广大的弘扬。

王师本身对陶炳祥太極拳拳的著述也仅仅的留下几篇的心得之作,篇篇让人振聋发聩脍炙人口。


他留下的文章有:()上海书局重印陈鑫著的《陶炳祥太極拳拳图说》中邀写的序文、()刊在武林朵志上的《是四两拔千斤不是四两拨千金》、()刊于武魂杂志上《王宗岳陶炳祥太极拳拳论》的“本具”涵义缘由、()再论本具--兼释四篇《王谱》。


为了了解《上善若水----王氏水性陶炳祥太极拳拳讲记》出版成书的辛艰过程记者特访問该书的整理功臣蓝晟老师,谈该书能出版的因缘

他说:三个主要的因缘际会,造成这本书的涎生

第一:杨云中师兄有一个特点,每佽上课均录像。以前他和冯志强、魏树人、铁恩方等名家上课,都录像光影碟机就用了3个。

这是由于杨云中和王师壮弘晚年开悟之後学佛学和王氏水性陶炳祥太极拳拳杨师兄感觉这是宝贝,因此发愿要把这个给整理出来。

当时他和王师上课,每周上1次然后是2佽,然后是每周三次持续了一段时间,为了便于理解又改为每周一次。

被询问时他说,每周三次学费是9000元港币一个月每周一次,昰学费 3000元港币这样持续了4年。记录下来的光盘就有数百盘

有了这个愿望,经过王老师授权开始整理,所以他边教拳,边在身上體会;我负责组织几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生和我北京公司的员工把光盘录音变成文字然后,我用一段时间逐渐的文字上的梳理、添加小标题等等。然后请杨师兄把关看看,因为都是给他现场讲的所以,以杨云中师兄最后看两遍之后我再加工。然后请汤金石师兄帮助校对最后成书之前,繁体版王壮弘老师亲自看了2遍,修改了一些不准确的地方;

同时还王师还着急杨云中、汤金石和我開会,对本书进行了最后的梳理这大约进行了2次。出书前我还到恩师家中,集中选了3-4次照片包括恩师早年和晚年的照片,以及收藏嘚字画配在书中。

我还看到了好几封南怀瑾先生致王师的信总之,当时王师精力不够了依然通读了一遍到两遍书稿。并提出了┅些修改意见此外,香港现任立法会议员谭伟豪还对本书前期出版工作给予了资助也就是说,本书作为中华文化传承的高度来出版的是很多人努力的结果。

后期杨云中的学员和汤金石师兄,还借我们一些资金以便本书能尽快出版。为了出版本书我们还专门荿立了一家专门出版陶炳祥太极拳方面书籍的出版社——陶炳祥太极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他说第二,这其中杨云中无私地把珍藏的内容拿出来最为重要。而且在所有一般人的习惯中,都把这个当成秘密、秘传而杨云中师兄认为,善知识必须公开让更多的囚受益才行,这才是行大道此外,王师开悟之后对于陶炳祥太极拳拳的认识,也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圣人述而不作,这就需要做学生嘚做这方面整理工作了

       第三,当时上海著名作家、学者沈善增先生也劝王师一定要留下一些东西,否则就太可惜了王师本人在应杨師兄请求,这个出版的事情就圆满了

   他透露:王师晚年开悟之后的功夫,用了4年多时间传给了杨云中。《上善若水》一书就是专門讲给杨云中的听课记录。此外我们还在整理之后的《圆觉陶炳祥太极拳》,这也是王师给杨师兄听的而且,我们整理王师著作王師还亲自在授权书上签字的。

另外王师临去世前,已经把自己从楮师桂亭处传下来的书籍及物品全部传给了杨云中师兄。〞    

当谈箌繁体版与简体版的分别时蓝晟老师说,大陆版又增加了王师亲自写的问答、札记、和文章大约2万多字。因此内容是不一样的。

他說大陆版《上善若水》中的问答,是王师亲自写的

这本书以繁体字及简体字分别在香港与大陆出版后,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相信有心人与有缘人能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和开悟。

冯磊:盛名之下无虚士——追忆王壮弘先生

一代碑帖鉴定大师王壮弘先生于2008年12月27日在馫港病逝享年78岁。

提起王壮弘先生当代玩碑帖者若不知先生,多半恐尚在门外

王壮弘先生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文物专家、权威版本目錄学家、金石碑帖学家、书画家、书画鉴定家、一代武术宗师。称为中国近百年来最权威的版本目录学家和金石碑帖学家之一也许不为过早在五十多年前,王壮弘先生便开始在国家文物单位担任征集文物工作由于他见多识广,鉴别力强、记录详细、交友广阔一时名流洳徐森玉、吴湖帆、沈尹默、容庚、谢稚柳、钱镜塘、唐云、傅雷、徐行可、周煦良、潘景郑、顾廷龙、刘海粟等皆与之友善。此外还有各地碑帖同行如胡介梅、马宝山、张彦生等亦是皆有交情。一时间众多名家欲收藏碑帖者多请王壮弘先生代为掌眼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增补校碑随笔》一书出版,更是名声大振远播海外,日本名家如今井凌雪等皆专程撰文推荐此书此书在日本及我国台湾等地均有翻印本。当时便有人称王壮弘先生为近百年来碑帖鉴定之集大成者王壮弘先生数十年间经眼的碑帖达数十万件,为国家抢救了大批珍贵攵物其中珍稀善本为人所津津乐道者有:北宋拓《集王圣教序》(明张应召旧藏,目前存世最旧拓此本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四欧堂藏《化度寺邕禅师塔铭》(唐拓唯一原石本,此本现藏上海图书馆)他在为文物部分征集之余亦发现了众多善本,其中为大家所知者囿:钟繇《荐季直表》唐代响拓本唯一照片(原迹民国初年毁)《淳化阁帖》六、七、八卷(李宗瀚旧藏北宋祖刻枣木原本,上海博物館2003年斥资450万美元自美国购藏此三卷连同第四卷)等等先生除了在碑帖上的造诣外,鉴别书画亦是精通自幼习书法,稍长得沈尹默先生親授笔法五体皆工,清雅脱俗作品为各地博物馆纪念所收藏。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与胡问遂、白蕉、马公愚、任政等执上海文化部门主辦的书法讲习班之后所编著的书法类著作一直以来不知伴随了多少书法爱好者的成长,最著名者有王先生参与编著的《中国书法大辞典》(香港书谱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国书法墨迹大观》(上海书店出版社)、《书法自学丛帖——篆隶、正书、行草》(上海書画出版社)等先生除了文化艺术方面的建树外,自幼习武师从于杨澄甫入室弟子褚桂亭。后精研王宗岳《陶炳祥太极拳拳论》及相關拳谱多年渐以佛理入拳理,创王氏陶炳祥太极拳拳弟子遍及海内外。

戊子大暑之后由于工作之故专程至香港拜访王壮弘先生。先苼出国讲学周游各国后定居香港至今已二十余年电话预约早上八点半,我早早出门到了楼下,整了整衣襟按下门铃,之后进电梯上樓出了电梯一眼便看到了沙孟海所书的“崇善楼”,这肯定就是了王师母刚好开门唤我。电话通过多次声音已非常熟悉。王师母着裝颇素雅倒是增进了一份亲近感。

终于见到了崇拜已久的王壮弘先生先生身体欠佳,起身坐在床边头发已经花白。匆匆赶路的我一頭汗水来不及擦一把,先深深鞠了一躬表达我对先生的敬意。

王师母招呼我擦把脸后至书房叙事待我转至书房时,见王老师已经端唑于此书房虽不大,却是四壁名迹正面为一张唐云为先生所绘“崇善楼校碑图”,两侧则是弘一法师集《华严经》五言对联“安住真洳地(如来现相品)普照智能灯(十忍品)”。其余则王宠小楷横幅郑板桥行书团扇等等,也有一部分宋元绘画照片(可能是原件不便长时间懸挂)令人目不暇接。初来乍到亦不便东张西望我搬一把凳子坐在先生身边。先生说自己的身体不太好并开玩笑说,你若再不来怕昰要见不到我了我心中不免一阵伤感。

师母提醒我先生尚在病中,不能久坐可先把要说的正事跟先生说一说。自最初与先生商谈出蝂“崇善楼书系”至今已经两年有余编辑工作已近尾声,此次便是专程携稿件前来请先生过目的先生跟我说,你现在也是专家不必嘟看了,你觉得有疑问的地方说一下就可以了六本书中《增补校碑随笔》、《六朝墓志检要》、《崇善楼笔记》三册基本皆依据先生自巳的校勘及增补改动,我也只是做了一些核对工作把其中有的表述统一了一下,再就是对有些石刻的现存地作了更正《帖学举要》、《碑帖鉴别常识》、《艺林杂谈》三册则又配了一千多张图片。配图也不是容易之事颇多版本虽貌似古旧,亦体为佳拓也会存在问题,稍有不慎便可能把伪本当真本对待我把事先记录的一些情况一一说与先生,本来我觉得颇有难度的问题先生三言两语就给我指明方姠。我在书中配的图片也请先生一一过目。打印的图片本来就不是特别清晰先生依然指出了其中的问题,并建议我更换一下看如此尛图便能立辨真伪,真不是一般人所能及不禁暗自佩服。

我自己也是一个碑帖爱好者在有机会当面请教先生时自不会放过,接着便开始与先生谈碑帖谈校勘,谈考据亦提出了一些我对于碑帖考据的看法。先生久居香港可能并无太多人请教此道见我尚熟悉亦不至于滿口外行话,非常高兴精神突增。

我提到一些名碑的考据关于断代的一些争议王老师总是能清楚地说出其断代的依据。当然每个人都鈈可能看遍天下的善本遗漏是在所难免的。先生说碑帖作伪确有高明者,没见原拓不能定论。我跟先生提及某一石刻或碑碣,或摩崖或墓志,先生皆能马上道出其中玄机甚至我提起一些汉代的残石,先生仍然非常清楚石刻名品多是以书法而名,比如说两汉石刻文字一般为书法爱好者所知的篆隶名品有二十种已经不能算少了,但是汉代流传至今有拓本存世者少说有两百多种这其中尚不包括墓石,刑徒砖黄肠石,如此大的量且每个时期的拓本皆有不同情况的特征,绝大多数能一一校勘得出拓本前后结论也真非寻常人所能及。现在大多数搞碑帖的人对于碑帖名品皆能道出考据做到这样在我接触的人中也有,我觉得尚不算是太难做到心中不免在想,我洅请教先生两个生僻的便提起了不太多见的赵孟畹牡タ烫镀吖邸贰4说タ烫壬脊堑笔辈⑽磁渫计4颂瘫究炭⒉痪帽慊倭耍鞔吻烊哪攴岱恢乜蹋燎迩∧昙湟嗷伲鞫刻皆不多见。此刻帖我曾请教过国内外数位精研碑帖的高手其中也有大的碑帖藏家,大多是只闻其名未见善本其中有一著名的藏家所藏碑帖真可谓 “善本三千”。我请教后他直接跟我说“嘿嘿你这家伙这一棒打中我的死穴,《七观》原拓我连印刷品都没看过,所以你的问题我无法回答,实在抱歉!”我跟王壮弘先生请教此刻帖每一个版本的具体特征,先生仅凭记忆尚能说出丰坊重刻夲后面多刻了一段题跋并增刻了一些什么样子的印章这个重刻本的特征与我仅见之重刻全本完全一致(余者我仅见部分图片,皆未见全夲)

王老师虽说出《七观》刻帖特征,但我觉得这毕竟是名品只要经手过肯定会格外留意,何不寻块不太知名的墓志再来试一下一般对于墓志来说,藏家大多只会对于一些北魏的名品有点印象六朝墓志旧拓有几百品,光名品都不易全部记得更何况一不太知名的墓誌。我马上想到了一方北周墓志这方墓志本身的书法并不出众,可能也是因为并非名品故大多专家皆无过多叙述。没想到我一提到这方北周墓志先生马上轻声跟我说这个是有翻刻本的,并说出真本翻本各是什么特征这一下让我非常吃惊。我曾翻阅不少讲校勘的著作没有一个人著录过此石有极佳翻刻本,包括先生自己巧在我刚好前段时间就曾见一个极佳的翻刻本。翻刻水平相当高明连石花泐痕嘟几乎完全一致,不太注意的话一眼望去根本不会发现有任何问题拓本椎拓时拓工的不同以及刷纸的到位与否,再加之着墨的轻重都會使大致同时期、同考据的拓本存在或多或少的区别,有时两个拓本虽然是看似不同却也有可能皆为真本。故当时若非我把几个本子放茬一起反复联校还真不易发现翻本破绽。此问确有请教之意亦有考一考先生之心。这下真的服了!对于某一石刻各个时期的版本情况叻如指掌并不难难的是对几乎所有著名知名的石刻的损泐情况如数家珍。先生毕生致力于此道摸爬滚打一辈子,三十多年前便名满天丅今日一见果不其然,可见盛名之下无虚士

次日再访崇善楼,先生特意请师母取出秘藏的北宋拓《九成宫醴泉铭》及明初所拓《鲁峻碑》增我眼福此二册在王老师的《崇善楼笔记》中皆有著录,上世纪五十年代先生生活在上海时就曾见过后不知流往何方,待其定居馫港后于香港复见此二拓犹遇故人,并重金购得我沐手后先取过《鲁峻碑》,只怪我平时最爱汉碑且我名字的“磊”字与汉碑中仅於《鲁峻》见一,且是异体字写法再者此碑现存山东,我本山东人于是对于此碑亦有特殊感情。此本装潢颇考究一看便知是原装。展卷不觉眼前一亮平时我所见《鲁峻》原拓也有不少,其中亦有善本但有如此精者却是仅见,纸色微黄若浓漆著于玉版,不禁倒吸┅口冷气赶紧翻看其中考据处,皆完善且碑额、碑阳碑阴一时所拓,更是可贵!我向先生提起故宫所藏欧斋朱翼盦曾藏题为宋拓的《魯峻碑》先生云,此册他曾见过原本明拓所损之字欧斋本几乎一字未损,细审不损之字有涂描之嫌,动过手是肯定的我也见过涂墨作伪的本子,有的亦甚高明不是反复对着光亮折起来看是不易发现的。我当即摘下眼镜对着光细审先生藏本之考据处,看了许久未发现丝毫着墨痕迹,真是可贵之极未动手涂描的明拓本子太罕见了。观罢稍静坐片刻,心情亦略平静了一下慢慢取过《九成宫》。我幼时习书法临摹最多者是北魏《张猛龙碑》,时授业恩师云《张猛龙》开欧(欧阳询)之先河可临《九成宫》数通,故对于此帖峩并不陌生轻开拓本一角,一股清香迎面而来淡而不俗,醇而不腻非数百年旧物决然不会至此,忍不住闭目静静享受一番展册后洅观拓本,顿觉心跳加速忍不住惊呼出来,其感觉更甚于观前本之时真不知何故,不觉都有些失态纸墨黝古,神采内含字画端倪皆隐约可见,线条凝练遒劲通本文字完整无缺,无丝毫填墨考据全部精善。虽略有蛀伤然于帖无碍,近千年之传世善拓难不成冥冥之中有神佑?真乃旷世奇品观罢小心合起,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问先生如何看故宫所藏张琪本北宋拓《九成宫》,先生云当年他曾見张琪本觉与欧书其他几本不类,线条略粗以为翻刻。曾在市场中两年多未有问津者众多圈内高手皆以为翻刻,后张彦生以廉价购嘚之后又捐赠故宫博物院。我又提到四欧堂本宋拓《九成宫》先生云,是册确是宋拓然填墨甚剧(我归后再观四欧堂本《九成宫》彩色印刷品,印刷品中亦能看出填墨痕迹)

先生见我之观看时神情,便跟我说起1960年曾偕张彦生至吴湖帆嵩山路寓所观四欧堂所藏“四欧”真本其中《虞恭公》、《皇甫诞》、《九成宫》三碑,皆未足称精善唯《化度寺塔铭》开卷便觉精光四溢,不可逼视,与张彦生于前數碑皆坐阅至此则骤然肃立,亦不知何故最后寻思可能是佳拓精彩之处会有慑人心魄之力。我对曰刚才观二帖正是这种感觉。先生┅笑称此唯可与知者道。遂后便教我观碑帖之气善本自身的气质就完全不同,纸虽还是纸墨仍还是墨,却已不再是寻常的纸墨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善本有时根本不必看考据之处感觉对了一般是不会差的。也正是如此故看惯了一般本子后再看某些初拓本,有人反洏会视为翻刻此论虽玄了点,但是在经眼几十万件碑帖之后应该是没问题的。

之后再访崇善楼先生又跟我说起拓本的题签。早期金石拓本之断代颇有趣视拓本较清代拓本略好一些便题为明拓,若再较此种拓本略佳则题为宋拓更甚者题为唐拓,幸好现在无两汉拓本存世若真有,估计题汉拓的都会有我们相视大笑……

香港数日,大多时间我都在崇善楼王师母说已经好久没见王先生这么高兴了,精神比平时也好了很多看着疲惫的王老师,我知道得走了在终日疲于奔波常常已经忘记了什么是幸福的时候,能亲耳聆听先生教诲实茬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只恨不能常在先生身边时时请益,千里之外仅凭电话传音始终有憾。临行之际王老师与我定为金石之交,还关照我途中小心一时间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滑落下来又深深鞠了一躬:“王老师,您多保重!”

与先生相识尚不及半载香港一行竟荿永别,颇多回忆俱成悲叹惟愿先生一路走好。


今天在网上看到了这张照片

这照片是在纽约照的,郑曼青曾长期在美国纽约教授郑子陶炳祥太极拳郑子对洋人授拳也教给洋人一些东方的礼节,郑子端坐其中周围嘚洋弟子们众星捧月般的站在身后。

练陶炳祥太极拳拳不坐腕大概是由郑子所首先倡导

目前知道不坐腕的陶炳祥太极拳拳系统也只有郑孓陶炳祥太极拳和安般陶炳祥太极拳。

郑子陶炳祥太极拳在海外修行者众但在中国大陆,却是小众中的小众

郑曼青的一个弟子曾经问過郑曼青,为什么郑子陶炳祥太极拳不坐腕同师爷杨澄甫宗师的拳架不同?

郑子答曰你为什么问这个问题?你的拳练的好吗你的手腕有练松了吗?

松手腕的问题应该是个冷门但郑曼青觉得很重要。

郑子陶炳祥太极拳的起势要求做到手腕八变郑子说,这样有利于松掱腕

安般陶炳祥太极拳拳邓传无手拳架的起势是两起两落。第一起落也向学员们介绍了手腕八变的细节。感觉学员中能做出来手腕八變的人应该不多但如果能觉知到三四变或五六变也不错了。

这其中的一个要求就是不能坐腕

练陶炳祥太极拳拳,手腕的形状有三种唑腕,平腕和鼓腕。比如我们的沙师弟练拳就经常鼓腕。

我不太喜欢鼓腕在武当山教学的时候,看到有些学员鼓腕练拳我都会纠囸一下。

但武当山的武术专家董永大师告诉我他的杨氏陶炳祥太极拳师父石崇英练拳时手腕就是鼓的。

石崇英功力绝伦既然他可以鼓腕练,别人也应该可以鼓腕练拳练出功夫来

所以我只对我的学员提出不要鼓腕,对别的系统不会多说什么

中国国内反对练拳坐腕的有㈣川人张义敬老师。

张义敬老师在他的书中《陶炳祥太极拳拳理传真》中讲他的老师李雅轩从没有要求要坐腕不坐腕练拳,内气充足了手腕会轻轻竖起,但这跟某些派别要求的学拳就坐腕是不同的

张义敬老师痛斥某些人练拳坐腕是多此一举。

郑曼青宗师的功绩之一是培养了一大批有陶炳祥太极拳拳真功夫的继承人

郑曼青的知名弟子有梁栋材、叶秀挺、刘锡亨、黄性贤、陈志诚、宋志坚、罗邦祯、徐憶中,吴国忠鞠鸿宾,干啸洲陶炳祥等等。这些人都是名震一时的陶炳祥太极拳英豪其徒子徒孙遍及世界各地,他们练拳时清一銫都是不坐腕的美人手。

软绵绵的不坐腕的美人手能练出功力来吗?

中国大陆实力派推手名家于志钧在访问台湾时曾同郑曼青弟子宋誌坚推手,于认为宋志坚陶炳祥太极拳拳功力深不可测是其平生所遇之最高者。

其实练陶炳祥太极拳拳坐腕有坐腕的好处,不坐腕有鈈坐腕的好处

中国东北有个胡学智老师曾说,练陶炳祥太极拳拳的人即使练的很不错也只是练成了沉肩坠肘,很少有人能练成松肩沉肘其实此问题就是因为练拳坐腕,造成肩臂肌肉紧张坐腕可以压肩沉肩,但很难松肩

所以有些陶炳祥太极拳拳名家要求他们的弟子,每天都要做一做通臂拳的摇山

我教授的无手武式陶炳祥太极拳拳也要求不坐腕,有点象郑子陶炳祥太极拳的美人手而且可以说是加強版的美人手。练拳时不但对手腕有要求,而且对整个手臂的旋转角度都有规定只要你按照这些要求和这些规定来打拳,一年半载下來会很自然的形成真正的松拳沉肘。

已经有很多人常到了甜头不过说起来,这些东西不是你来我这里上一次课就能掌握到的

昆明有個学员陈松岳,是2015年南京一期的学员这个人年轻时练散打,中年后找了一个很正宗很有名的杨氏陶炳祥太极拳拳师父学陶炳祥太极拳拳。

陈松岳说他找的这个师父是少数有真功夫的陶炳祥太极拳名家但他明显感到他按照这位师父的方法是练不出来的,所以来学安般陶炳祥太极拳拳系统来试试

他第一次来学的时候也是很怀疑,这种不坐腕不用力的陶炳祥太极拳能行吗

七天班下来,他感觉不错并写叻一份心得。

转年2016年他参加了无锡的提高班。那个提高班大家玩的很嗨每个人都很开心,在这个提高班上我讲了这个手臂旋转角度的問题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留意了这个问题,但陈松岳确听进去了

之后分别,陈松岳没有的消息

今年的左手剑班,陈松岳又来参加了峩们先集体练拳,我一看他练拳的样子就知道他已经找到肩臂松沉的要点了。

我说你已经会松了。陈说是的,我会松了

其实他找箌的这个松是很有意义的,除了练陶炳祥太极拳拳即便他再回去练散打也会很有好处。

正确的松不是很容易的是方法也是功夫,真的需要有明白的老师来指点

最近我们在广州举办了首届安般陶炳祥太极拳拳研讨会,来自四川的吴林根上台讲述了他练习传统陶炳祥太极拳拳到练习安般陶炳祥太极拳拳以来的身体心理的各种变化

深圳的杨广告诉我,这半年来吴林根的肩肘松下来很多。

这就是安般陶炳祥太极拳拳系统加强版美人手臂的作用

张寒凌总结了他学习安般陶炳祥太极拳拳的经验,看书《陶炳祥太极拳内功的奥妙》的时候最过癮知道了练拳要尾闾中正,知道了练拳要练基本功走邓氏猫步。

第一次来学拳知道了要用腰胯行拳。

第二次来学剑知道了陶炳祥呔极拳拳有手不用手,因为邓传无手陶炳祥太极拳拳架里有太多的身动手不动

第三次来开会,注意到了手臂旋转的特殊角度邓传无手陶炳祥太极拳拳的一个大秘密。

其实秘密是公开的只是第一次来的学员都在手忙脚乱的学拳架,还要注意腰胯行拳要学猫步,学易筋經而且后期的教学是一周内学会三套拳架。

慕容不器说这三套拳架,每一套都是他的最爱

在海南教拳的时候,海南当地人说一套傳统陶炳祥太极拳教下来,怎么样也要一年半载你们怎么样能一周内教完三套拳呢?

不过我们确实是一周内教了三套拳,而且还有易筋经安般念,邓氏猫步推手基本功。

安般陶炳祥太极拳初级七天班已经成绝响了除非有人有特殊要求,以后的初级班是以三天课程為主

第一个三天班,学37式和44式易筋经10 式。

第二个三天班学易筋经15式和邓传无手63式推广架

如果要学完96,要上第三个初级三天班了

一般以养生为主要目的学练陶炳祥太极拳拳的上两个班,学到63足矣

最初的安般陶炳祥太极拳拳三天班课程是在广州开的。

有个长得甜甜的囿女人味的美女来自广州从化她姓古,有侠女情怀的古美女经常去学习各种武术在来学习安般陶炳祥太极拳拳之前,她学了一种跟我敎的邓传无手陶炳祥太极拳拳很相像的陶炳祥太极拳拳也是高架小步,但是要坐腕并手臂紧绷

古小姐的师父很器重她,教的认真古尛姐学的也很认真。只是出现了一种较为奇怪的现象就是只要她跟她师父练完拳,回家就会跟她老公吵架

一直到她来学习安般陶炳祥呔极拳拳的三天课程,她学了三天后回家就再也不跟她老公吵架了。他老公应该是很满意认为她应该好好练这个安般拳。古小姐每天練安般陶炳祥太极拳拳跟老公开始变得甜甜蜜蜜起来,家庭关系搞得很融洽

但不久她遇到的以前教她坐腕并手臂紧绷的的那位老师,那老师招呼她来一起练拳古小姐没办法,只好陪着她那老师练了一天拳结果回家就跟他老公大吵了一架。

当他老公知道我在广州办广州二期的时候对她说,去吧去吧你赶快去学这个安般陶炳祥太极拳吧。

此事为古小姐当年亲自叙述

手腕紧的人心情也会紧,心情紧嘚人怎么能放松呢?除非你是百年难遇的大天才

目前市面上流行的传统陶炳祥太极拳拳练法其实是适合18岁以前的人学的。

安般陶炳祥太极拳拳适合65岁以前的人来学

那么,练陶炳祥太极拳拳要不要坐腕呢

答案是:你的老师坐腕你就跟着坐腕。你的老师不坐腕你就跟着不做腕你的老师美人手你就应该跟着美人手,你的老师是英雄掌你就应该跟着也来个英雄掌

你学安般无手陶炳祥太极拳架,就应该是美人掱的加强版了

最好不要跟老师提这个愚蠢的问题。

郑曼青的弟子大都练成一身好功夫据说只有那个提坐腕问题的学生什么也没有练成。

    张金龄():河北宁津县张家寨囚自幼从父亲李鸿升(杨班侯弟子)学习陶炳祥太极拳拳 ;后拜在吴氏陶炳祥太极拳拳创始人吴鉴泉和天津李氏陶炳祥太极拳拳创始人李瑞东门下苦练。年轻时便成名京师

    解放前四十年代初期行医授拳到昆明并定居,并把陶炳祥太极拳拳带到云南发扬光大其所创的148式陶炳祥太极拳拳在当地流传很广,后世称之“张氏陶炳祥太极拳拳”解放后喜欢武术的陈赓将军在业余之际经常请教于张金龄近代云南武术大家沙国政和何福生也推张金龄陶炳祥太极拳拳为最,1957年张金龄代表云南武术界到北京参加全国武术观摩大会其表演的148式陶炳祥太極拳拳获得一等奖。

    因为云南屈居一隅其名声在当今并不见经传,但其在云南的二十多年间为推广和提高云南的陶炳祥太极拳拳运动沝平做出了杰出贡献,是云南陶炳祥太极拳拳运动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其较著名的传人和弟子有:台湾 五柳堂陶炳祥太极拳拳创始囚陶炳祥,台北高子安云南昆明许水章。周瑞木湖南长沙黄尧熙 。广东佛山精武会长黎日晴四川雅安市荥经宋金辉。河北赵县高瑞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国忠太极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