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教名号哲学智慧是什么

哲学家中最初明白的说人有卓越位置的,是老子
腾讯道学燕然
[导读]《老子西升经》中更是直接喊出了“我命在于,不属天地”的豪言壮语,将对“人”的重视通过人主动求道、体道、得道的方式体现出来文/燕然苏格拉底人既没有翅膀,也没有锋利的爪牙,奔跑不过猎豹,撕咬不过虎狼,然而人却凭借自身的智慧长期处于食物链的顶端,古今中外,留下了许多对“人”的歌颂文字。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尺度。”和哲学家的言简意赅相比,作为文学家的家莎士比亚要感情奔放的多。他在《哈姆雷特》中对“人”进行了热情地讴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 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莎士比亚在中国的道家道教文化中,同样也存在着对“人”的重视。张岱年先生认为:“哲学家中,最初明白的说人有卓越位置的,是老子。”张先生指的就是《老子》25章所言:“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将人与道、天、地并立,充分肯定了人的地位。《老子西升经》中更是直接喊出了“我命在于,不属天地”的豪言壮语,将对“人”的重视通过人主动求道、体道、得道的方式体现出来,期望人能够超越现实的存在,追求生命的极致,这亦是对人的价值的高度肯定。《西升经》没有《道德经》名气大,然而它也是道教的重要经典。《史记·老子传》中有一段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老子司马迁用寥寥数语把《道德经》的成书经过及老子弃官之后的行踪都交代了,然而这种简洁的记载留给后人诸多争论。“关令尹喜”四字何解?是“关-令尹-喜”还是“关令-尹喜”,这牵涉到“关”指的什么关?“令尹”是官名还是“关令”是官名?“喜”是否姓“尹”?这么多的疑问绝不是后人吹毛求疵,如何句读、如何理解,实在是牵涉重大。“关”有人说是指楚国的关隘。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与周敬王争夺王位,王子朝占据首都洛阳,周敬王则居于城外,可惜最后王子朝败,只能带领跟随者及大量的宝物、典籍投奔楚国,老子作为周守藏室室史,跟随王子朝去了楚国,“见周之衰,乃遂去”就是指此事。有人说“关”是指河南灵宝的函谷关,有人说是陕西宝鸡的散关,不管是函谷关还是散关,都说明老子见周王室衰败,离开东周首都洛阳之后,西入秦国,“莫知其所终”,后人任意发挥,引出了“老子化胡”的论争,《老子西升经》即产生于这一背景之下。《西升经》的成书年代,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是西晋,至于其作者,托名为尹喜,具体是谁,还没有定论,卿希泰先生认为:“(《西升经》)大约以某种通灵的方式由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人或者同一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得到老子对于尹喜的‘神启’,记载下来,后被集合成经。”《老子西升经》乃道教楼观派的经典之一,此经开篇即言:老君西升,开道竺乾;号古先生,善入无为;不终不始,永存绵绵。是以升就,道经历关。关令尹喜见气,斋待遇宾,为说道德,列以二篇,告以道要。这是说老子西出关之时,不仅为尹喜著《道德经》,而且还为其讲解《道德经》的宗旨,故宋徽宗在御注《西升经》中言:“是书盖与五千言相为表里。”著名高道陈景元在《西升经集注》中亦言:“其微言妙旨,出入五千言之间。”可见《西升经》与《道德经》主旨相近。故《西升经》虽产生于佛道相争的背景之下,却并不像后来的《老子化胡经》一般,一味嘲讽佛教,而是继承了《道德经》对人重视的思想。《西升经》第八章言:“天地与人物,本皆道之元;俱出于太素,虚元之始端”。唐代高道李荣解释曰:元,根本也,太素清净洁白之道也,虚无玄妙非有也。三才虽大,万物虽多,莫不同以清净之道为根元,玄妙之理为本始。若非道为端绪,物不得生,同皆如此,故言俱出。人与天地万物同根源于道,正如《道德经》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从本源上肯定了人的地位,人和天地万物是平等的,由此推出,人的生命不是由天地决定的,而是取决于自身的行为。故《西升经》第二十六章才能豪气干云的喊出:“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李荣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为:天地无私,任物自化,寿之长短,岂使之哉!但由人行有善有恶,故命有穷通。若能存之以道,纳之以气,气续则命不绝,道在则寿自长,故云不属天地。人生在世,寿命长短,富贵贫穷不是由外力决定的,而是由自身的修行决定,行善者享富贵,为恶者受贫穷,存道纳气则可延年益寿。《西升经》这种对个体生命的强烈自信,对掌控自身命运的坚定意愿,正是道教修道精神的体现。道教虽然以“道”为最高信仰,但是并不以卑躬屈膝的态度修道,相反,个体在修道的过程中占据着绝对主动的位置,因为道教认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道虽然产生了天地万物,但是道无形无声,只有通过万物之灵的人主动求道,才能表现出来,因此道家宣扬“道非他求,本自我身” ,充分表现了人对自身命运的主宰,亦反映了道教对人的价值的重视。“我命在我,不属天地”中所彰显出的奋斗拼搏精神,即使在今人看来,仍然具有震耳发聩,引人上进的激励作用。(编辑:行云)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文:燕然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