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蒙古总统统是河北阳原的祖国籍吗

张家口阳原县简介
行政区划代码:<font color="#0727
地址:西城镇府前街
邮编:075800
  阳原县是河北省张家口市下辖的一个县。阳原县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与华北平原的过渡地带,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理坐标:北纬39°53′~40°22′,东径113°54′~114°48′。东接宣化,南连蔚县,西与山西大同毗邻,北与怀安县和山西省天镇县交界。总面积1849.35平方公里,常用耕地面积75万亩。境内南北环山,桑干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地貌有山地、山前丘陵平原、河川,总的特点是西南高、东北低,南山高、北山低,呈两山夹一川的狭长盆地。平均海拔约1100米,最低海拔770米,最高海拔2045.9米,相对高差近1276米。阳面积1834平方千米,人口28万。  
  阳原,古称弘州,位于河北省西北部,畿经张宣,邻近京津,毗邻大同,靠近内蒙。阳原历史,境内有国际上公认的泥河湾是早更新世纪标准地层等旧石器时代遗址。桑干河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县内盛产蔬菜、玉米、杂豆和水果,并逐步向名优特迈进。近年来,县域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了煤炭、皮毛、陶瓷、雕刻、建筑建材、机械铸造、食品加工等一系列支柱产业。  
  阳原县在张家口市的位置阳原县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西南部,桑干河流域,邻接山西省。大秦铁路经过境内。汉朝设置阳原县,清朝改为西宁县,1914年复改阳原县。农产品有谷子、玉米、高粱、马铃薯等。畜产以驴、骡著名。矿产有煤、磷等。工业有采矿、机械、化学、皮革等。名胜古迹有澡洗塘温泉、珍珠泉、鹫峰寺等。
  【行政区划】
  截止到2013年,阳原县辖5镇9乡:西城镇、东井集镇、东城镇、化稍营镇、揣骨疃、要家庄乡、东堡乡、井儿沟乡、三马坊乡、大田洼乡、高墙乡、辛堡乡、马圈堡乡、浮图讲乡,共301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阳原县战国时,属赵国,置安阳邑,治所在今开阳。秦朝时,仍置安阳邑。
  西汉时,属并州代郡,置三县,其中之一为阳原县。置县时间为汉景帝前元年间(前156~150年)。东汉时,今阳原县属幽州代郡,东汉建武二十七年(51年),阳原县撤销。
  三国魏时,置安阳县,属幽州代郡。晋朝时仍为安阳县。北魏初,仍置安阳县,属代郡。
  隋时,阳原县东、西分属涿郡、雁门郡。唐初沿袭隋制。武德六年(623年)年,属蔚州灵丘县,乾元元年(758年)至唐末,属河东道兴唐府兴唐县。
  五代十国时期,属晋国蔚州。后晋天福二年(937年),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天福三年,属辽。
  辽时,属西京道大同府。统和年间(983~1012年),置弘州,辖永宁、顺圣二县。金仍置弘州,属西京路大同府。
  元初,阳原县属中书省大同路弘州。辖襄阴、顺圣二县。
  明朝时,阳原县直属京师宣府。
  清朝时,属直隶省宣化府。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改名为西宁县。
  民国二年,为避免与甘肃省西宁府重名,将西宁县改为阳原县。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阳原县属察哈尔省察南专区。
  日,阳原县划归河北省张家口地区。
  日,阳原县与蔚县合并,定名蔚县。
  日,阳原县,蔚县分离。
  日,阳原县属张家口市至今。
  1996年,阳原县面积1849平方千米,人口约26.2万人,辖5个镇、9个乡:西城镇、东城镇、化肖营镇、东井集镇、揣骨疃镇、三马坊乡、大田洼乡、马圈堡乡、井儿沟乡、东坊城堡乡、辛堡乡、安家庄乡、浮图讲乡、高墙乡。县政府驻西城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阳原县常住总人口257496人,其中:西城镇57355人,东城镇17153人,化稍营镇24705人,揣骨疃镇24685人,东井集镇32027人,要家庄乡19312人,东坊城堡乡9607人,井儿沟乡10810人,三马坊乡9613人,高墙乡15953人,大田洼乡4912人,辛堡乡12362人,马圈堡乡8414人,浮图讲乡10588人。
  2001年末,全县面积1849平方千米,人口27.58万人。2002年,全县辖5个镇、9个乡,1个居委会、301个行政村。县政府驻西城镇。
  2003年末,全县面积1833平方千米,人口27.4万人。2004年末,全县辖5个镇、9个乡,6个居委会、301个行政村。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阳原县常住总人口258086人,其中:西城镇75277人,东城镇17154人,化稍营镇24579人,揣骨疃镇21946人,东井集镇26561人,要家庄乡17672人,东坊城堡乡7827人,井儿沟乡9919人,三马坊乡8944人,高墙乡13620人,大田洼乡4479人,辛堡乡12159人,马圈堡乡7877人,浮图讲乡10072人。
阳原县气候概况
  地处华北平原与蒙古高原过渡带,阴山余脉与恒山余脉复合处。境内南北环山,桑干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呈两山夹一川的狭长盆地。海拔最高点2045.9米,最低点778米,平均海拔1100米。境内山区占27%,山麓平原占57%,河川占16%。全县耕地面积总资源73.6万亩,常用耕地面积60.4万亩,其中水浇地32.8万亩。
  全县基本属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夏季雨热同季,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大,小气候特征明显。年平均气温7.7℃,七月气温22.7℃,一月气温-10.2℃,年均温差33.4℃,稳定通过10℃以上积温3125℃。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总时数为2842.4小时,年总辐射140.6千卡/平方厘米。作物生长期适中,平均全年无霜冻日期136天,年均降水量364.6毫米。
热点关注政府
实用工具箱阳原西城、东城_张家口阳原西城、东城旅游指南
阳原西城、东城
  阳原东城、西城,即历史上的顺圣川东西城,两城城廓相仿,规格相似,仅相距60里,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均位于阳原县中西部,桑干河北岸。  西城  汉时,为代郡阳原县地;北魏时,置长宁县;北齐时置齐德、长宁二郡;唐代开元中置横野军。  辽统和年间(983年―1012年),于西京道大同府置弘州(治今西城南关),辖顺圣(治今旧东城)、永宁(治今西城南关)二县。故阳原也称弘州(清乾隆后,为避乾隆名“弘历”讳,改称宏州)。  金代属西京路,仍置弘州,辖顺圣、襄阴(原永宁,大定七年即公元1167年改,治今西城南关)二县。  元朝属中书省大同路弘州襄阴县。  明代为京师(治顺天府,今北京)宣府镇(治今宣化)左卫地,洪武年间城废。永乐十五年(1417年),为保安右卫,永乐十七年(1419年),卫移治西沙城。天顺四年(1460年)武强伯杨能奏请重筑西城,同时新建东城。成化二十年(1484年)置分守参将于西城。以东西二城属南路,隶万全都指挥使司(治今宣化)。  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顺圣川西城改置西宁县,以东城并入,治今西城,属宣化府。  民国时属直隶口北道(治今宣化),民国二年(1913年),为避免与甘肃的西宁府重名而改为阳原县,治今西城。  阳原西城天顺四年筑,嘉靖二十四年(1546年)参将杨钺重修,万历二年(1574年)包砖。城周长四里五十二步,高二丈五尺,更铺十四间,旧有城门三座,东门叫定远,西门叫镇远,南门叫朝阳,皆有城楼及月城。北城又称镇朔楼,成化二十一年始穿门筑北关,关城周长二里八十步。西城形状像一头卧牛,因此被称为弘州卧牛城。东门楼奉文昌、南门楼奉祝融、西门楼奉武成、北门楼奉昊天。南门城楼上曾有无耳钟一座,每天清晨钟响,声彻四郊,故传“南楼晓钟”为西城十二景之一。县志载:“(阳原西城)北枕高原,东阻沙沟,西环浒水,南限泥河湾,既踞形胜之区,复罗重关之险,名为卧牛,殆非虚传……”可见地位的重要。  明时,北元势力经常侵扰明朝疆域。阳原西、东城也不时遭到从野狐岭经万全,或经张家口侵入的蒙古兵的杀掠。明政府曾设南路参将驻守西城。清顺治初延明制,又于西城中军设守备一员,把总一员。顺治十年(1653年)参将改为蔚州路,西城只设城守守备、把总。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西城改置西宁县,裁把总,只设守备。  东城  “南临大川,北枕崇岗,原壤辽阔,元时牧场也”(《读史方舆纪要》)。辽代于西京道大同府置弘州(治今西城南关),设永宁、顺圣二县,顺圣县治所在就是旧东城,这一带也因此得名顺圣川。  今天的东城是明朝天顺四年(1460年)所建。东城以东10华里处,尚有辽时顺圣县治,即旧东城。
[阳原西城、东城关注指数:378]
????????????????????
阳原西城、东城点评
元芳,你对阳原西城、东城怎么看?--说两句吧!
共有1条评论
网友于 17:29:49发表:穷地方
???????????河北阳原生态移民工程战略安置解困1300人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商务进行时
&&&&&&&&&&&&&&&&&&
&&&&&&&&&&&&&&&&&&&&人人网 - 抱歉
哦,抱歉,好像看不到了
现在你可以:
看看其它好友写了什么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蒙古国现任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