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8十九路军抗战缴获日军多少武器装备

“1.28抗战”火焚巨兽:19路军奇袭日军战车
原文来自:日本八九式甲型中型坦克,是日本第一种制式主力战车,全重12.7吨,装备57毫米短加农炮一门,机枪两挺,其中一挺装在炮塔上,方向与火炮相反,形如辫子。这种独特的设计也被下一代日军主战坦克九七式采用.
国维克斯C型战车,日本曾经进口两辆这种战车,主要用于研究。可以看到八九式与它外观有几分相似。中国也曾进口若干维克斯六吨半战车,在淞沪战役中使用与日军作战,可惜没有实现仿制国产
很早就注意到在日文资料中,提到过淞沪抗战中,十九路军曾袭击过日军战车部队,并给日军刚刚装备的制式主力战车八九式中型坦克造成相当损失。可惜,这段记载语焉不详,而且在中国方面的资料中至今没能找到相应的纪录。 说起这次战斗,需要谈到日军战车发展的一个创举。前面提到,日军装甲部队发展比较落后。但是,它也有一个闪光点,那就是较早地在战车动力上采用柴油发动机代替了汽油发动机。这在安全性和经济性上都具有重要意义,代表了战车动力的发展方向。今天的世界装甲车辆,大多都采用柴油发动机。最早采用柴油机的日军坦克,是1934年7月定型的八九式乙型中型坦克,它采用一台三菱A-6120VD气冷式柴油发动机代替了八九式甲型的戴姆勒118马力六缸汽油发动机。
八九式坦克,一般被认为脱胎于英国维克斯C型战车,而根据有"日本战车之父"之称的原已未生中将回忆,这种坦克的设计综合了维克斯C型战车和此前超重失败的日本"第一号战车"的特点。这种战车虽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坦克中排不上号,但在中国战场堪称巨兽,中国军队除了从印度打回来的远征军中装备有美式M3、M4坦克,整个抗战期间还没有比它更重的战车。
最初引起我注意的是,在原乙未生《日本战车发展史》中,记载做出这种改变的原因,第一是为了节约燃料,第二则是"吸取第一次上海事变八九式坦克作战中汽油发动机生存力低,容易起火的战训"。 所谓第一次上海事变,就是我国常说的"一二八事变"。日,日军入侵上海闸北,驻防的蔡廷锴部十九路军奋起抗战。中国军队的拼死抵抗打得日军三易主帅,击毙敌第七联队联队长林大八少将,活捉日军大队长空闲少佐。在日文资料中介绍此战时,对"支那精锐十九路军"的评价始终多有敬畏。
林大八曾经担任过吉林特务机关长、张作相的"吉林督军署总顾问",是日军里的中国通,死后被敬为"军神林联队长"。此人是九一八事变后第一个在中国阵亡的日军将领,他的死留下了一个历史之谜。那就是林大八阵亡于3月1日,日军第三次总攻的前线阵地,是被机枪击中身亡的。对面的中国军队,一半是十九路军,一半是中央军第五军,所以林大八到底是死在了哪支中国军队手里,至今是个说不清楚的事儿。
由于钢产量不足,加上日本陆军坚持白刃战第一的作战思想,日军战车从设计上就被作为步兵支持武器。装甲薄、火力弱、战术落后的日军战车只有在和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作战时可以耍耍威风,在太平洋战争和对苏作战中则屡屡被打得一败涂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日军使用的战车始终评价不高。
其实,即便是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当时也曾经给日军战车部队沉重打击,八路军山东部队就曾在曹各庄用得意的诱敌深入战术,歼灭过一支配属独立混成第八旅团执行扫荡任务的日军战车部队,日本《春兵团的战斗》一书中曾描述过这次战斗。 既然改装柴油发动机是吸取战训,说明一二八事变的战斗中鬼子的坦克部队肯定吃了咱们不小的亏/
然而,在中国方面的资料中,并没有摧毁日军中型坦克的纪录。从战斗中的记录看,中国军队有击中击毁日军战车的战例。但从描述看,大多应该是日军海军陆战队使用的轻型装甲车。无论十九路军还是第五军,都缺乏能击穿八九式10-17毫米装甲的有效武器。八九式坦克重量12吨,如果放在欧洲闪电战的战场上只能算是三流装备,但在当时的亚洲战场堪称庞然大物,几年以后全面抗战爆发时,中国军队威力最大的英制6吨半战车也只有它一半的重量。如果真的曾将其摧毁,中方应有纪录。
中方的资料没有找到,日方的资料呢?
原文来自:八九式甲型战车,可以看到其车体左侧的观察窗(机枪旁),发展到乙型的时候,这种坦克正面装甲改成了完整的一块,而不是这样的上下分层状,观察窗也缩小了,而且放在了右侧,这是区分八九式甲乙型别的要点。从照片上由此可以判断,在台儿庄被中国军队俘虏的日军中型坦克,即为八九式乙型 日军在上海使用的雷诺-NC战车,为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处理库存物资,这批库存物资中国东北军张作霖部也曾购买 一二八事变中的日军八九式坦克
日本战史学家儿岛襄的《日中战争》一书,被认为对一二八抗战的战场描述比较详细客观,包括空闲少佐被俘,日军侦察机被中国高炮击落等作战细节都有专文介绍。他在书中描述过中国军队在上海战场击毁日军装甲车的战斗,提到八九式坦克左侧前方有一个大观察窗是设计的败笔。因为中国军队在八九式坦克面前吃亏后,曾组织神枪手专门瞄着这个地方打,杀伤日军车内人员。
八九式坦克左侧的确有一个观察窗,是个窗套窗的设计,想法是行军时候开大窗,作战的时候开小窗。想法虽好,无奈那个小窗视野实在太窄,战场上日军多不得不打开大窗以利观察,结果成了这种坦克的阿喀硫斯之踵。
遗憾的是,儿岛襄也没有纪录中国军队在这一战中曾摧毁过八九式中型坦克。
莫非是以讹传讹?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战斗?
然而,根据日军作战纪录,在上海战场,确曾损失了两辆八九式坦克。日军在上海投入的八九式坦克隶属于独立第二战车中队,指挥官重见伊三雄大尉(这名有点儿耳熟吗?你要是熟悉太平洋战争史,有这种可能。1944年此人被击毙于菲律宾,当时已经是中将坦克旅团长,为日军装甲部队战争中死亡职务最高的将领。)日军对八九式这种当时的新式武器,抱有试验和检验的目的。因此,这个独立第二战车中队装备两种坦克--日本国产的八九式坦克五辆、法国进口的雷诺NC战车十辆,以便对比两种坦克的实战能力。到淞沪协定签署的时候,该中队的八九式坦克只剩了三辆。
另外两辆哪儿去了呢?若是简单的遭到中国军队的人员杀伤,甚至击穿其装甲薄弱部位,并不能将这样的巨兽摧毁。战场上中国军队并无俘虏这种坦克的纪录。所以,即便曾将其击伤,日军坦克也肯定逃了回去。而这种情况下,不大可能使其享受从花名册上除名的待遇的。
一定是遭受了灭顶之灾,才会让一向好面子的日军做出这样的决定。没有相应纪录,似乎更像是日本陆军打了窝囊仗以后,一贯的维护脸面做法。
再次的查找甚至找到了这次战争中日军对雷诺坦克与八九式坦克战场性能对比的报告。
根据日本方面的看法,八九式坦克的表现,比雷诺战车要好。其主要优点,第一是性能稳定,第二是火力强大。性能稳定是因为雷诺坦克的毛病太多,故障频出,经常开到中国军队的阵地前就"立往生"了,成为死靶子。而火力强大则是因为它装备了57毫米短管加农炮。八九式坦克的57毫米短加农炮基本没有打击装甲目标的能力,却适合摧毁固定的机枪掩体等目标。日军纪录中提到一条经验,即战车上装备火炮比装备射速高的机枪更有价值,面对对方以机枪据守的阵地,如果也用机枪对射一般会形成对峙,但如果轰上一炮对方通常就失去斗志而丢掉阵地了。俗话说"老兵怕枪,新兵怕炮",十九路军倒不是新兵,但是基本没有重武器作战经验,日军的这条战斗总结有一定道理。
其实,这种战车的设计并不怎么出色,造型笨重,布满硕大铆钉的车体宛若巨型蟾蜍,作战中在山西原平第一次遇到装备37毫米反坦克炮的中国军队姜玉贞旅,被打得落花流水,日本陆军装甲部队的招牌人物百武俊吉大尉当场阵亡(同时还阵亡了另外两个战车中队长)。
这个百武俊吉和重见伊三雄是日军早期战车部队中最出色的两个指挥官,分别担任第一、第二独立战车中队的中队长。如果百武不死,估计到太平洋战争和重见一样,也能混个装甲旅团的旅团长了。这种八九式战车在上海受到好评,关键原因还是它的设计重点恰好适合当地战场。例如,它17毫米的正面铆接装甲如果被平射炮击中很容易被摧毁,可基本没有平射炮的中国军队,其轻武器却无法击穿这种装甲;它2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动作迟缓,连日本士兵都讥笑其为"铁牛部队"而不是自称的"铁狮子部队",但这个速度伴随步兵前进正好够用。
不过,这份报告中,也没有八九式坦克遭到攻击损失的纪
这样,萨也基本死了心,估计即便真有这样的战斗,也已经陨灭在历史的长河中了;.w8ed1Pf0
谁想无心插柳,日前到大阪日本桥吃"锦鸭料理",出门的时候忽然看到右厢有个小书店,便随手买了几本旧书,其中一册2002年第3期的《丸》杂志(总683期),里面有个《日本装甲战斗车辆》的特辑,有一篇装甲兵专家三味由纪雄的文章(P76)恰好提到了这次战斗,证明这并非子虚乌有,日军的八九式战车确实在战斗中吃了中国军队的苦头。
这篇文章描述的是八九式战车开发和使用的过程,内容颇为枯燥,但是谈到促使日军为这种战车开发柴油发动机时,提到其原因之一是一二八事变中与中国军队的一次战斗证明了其汽油发动机的生存力不足。
按照文中的描述,这次战斗是日军的后方阵地遭到了中国军队的奇袭,交火中日军的一个战车停车场也遭到打击。这时,日军在该车场的战车都处于"保管"即维护状态,无法投入战斗。中国军队的炮弹也没有命中日军战车,但还是给它们带来了灭顶之灾--中国军队用迫击炮猛烈攻击了慌乱中的日军,其中一发炮弹恰好命中战车队列附近一辆两轮带斗摩托车。这辆摩托车立即被摧毁并起火燃烧,而烈火沿着地面的汽油滴迹延烧开来,停放在一旁的八九式战车也被引燃殉爆。
区区百余字,没有时间、地点,也没有具体被摧毁了几辆八九式坦克,但战斗过程描述得颇为清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然而正是这次战斗让日军痛下决心,开发柴油机动力的主力战车。历史网,M3k
如果这是十九路军袭击日军坦克部队的全貌,在双方的作战记录中难以找到也并不奇怪。原文来自:这是因为,对于远距离发动袭击的中国军队来说,看来这次的战果有点儿误打误撞,并不是专门对着八九式去的。他们无从了解给日军造成的具体损失,自然也不知道打掉了日军的战车部队。而对于日军来说,对这种窝囊仗的态度一向是避重就轻--按照日军只纪录双方在战场上损失的逻辑,这次八九式战车被袭击的现场并不在战场上,而是在战场的后方,当然不能算是战场损失喽。这对"皇军"来说并非新鲜事,所以才有用两个星期攻打下中国几个军据守的重镇洛阳,仅仅损失55人的伤亡报告。今天美军的伤亡报告也与此类似,你只要中弹后不是四分五裂,被战友发现的时候还有一口气的话--哪怕喘完这口气当场就过去了--也只能算是受伤;你要是被人家活捉点了天灯,哪怕是大家亲眼看见你被烧成一根木炭,只要烧得够彻底找不到可以鉴定DNA的组织,你也只能算是失踪。
看来大家对于自己损失这种损伤士气的事情,都是半斤八两。
既然真的存在这一战,尽管资料有限,我们依然可以对这次战斗的详情作一些分析和推导,或许可以看到这一仗文字记载背后更多的内容。
首先,有哪支中国军队具备发动这次攻击的能力?
这个线索,恐怕要从中国军队奇袭时候使用的武器--迫击炮来寻找踪迹了。原文来自:中国军队的卡登.洛伊德战车,水陆两用,可惜装甲太薄弱,总重量只有2。5吨,考虑到十九路军曾靠机枪手榴弹就收拾了同为2。5吨的日军装甲车,这种战车在实战中作用不会太大
通常,我们认为一二八事变中在上海进行抵抗的中国军队只有十九路军。实际上,在当地参加战斗的中国军队,还包括至少三支陆军部队,那就是第八十七、八十八师组成的中央军精锐第五军(军长张治中,附教导总队一部),宋子文所部税警总团(前期指挥官王赓,后期指挥官莫雄),以及原定接防十九路军闸北防线的宪兵第六团。此外,中央和广东空军也派机参战。这段历史颇为错综复杂,很难一概而论。例如第五军实际由国民政府的两个直属警卫师组成,曾强渡蕴藻浜,打得十分惨烈,勇猛顽强不亚于十九路军;十九路军将领称税警总团参加抗战是因为被日军包围,不得不请求加入战局。而从作战过程看,税警总团从未出现过被包围的情况,其参战纯出主动请缨,如此说法当是十九路军与当时国民党中央政府矛盾的反映。中国军队尽管内部矛盾重重,你死我活,但在外敌面前,还是能够做到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虽然,一边和敌人打着仗一边相互算计的事情,也没少干。
这几支部队中,除了宪兵六团没有炮兵以外,十九路军、第五军、税警总团都装备有相当数量的迫击炮,足以发动这样的袭击。事实上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的迫击炮部队曾给日军造成重大伤亡,日方在评点中方武器装备时,评价最高的三种兵器就是--捷克ZB-26轻机枪、大口径迫击炮和37毫米战防炮。不过,这里面,我认为最有可能发动了这次攻势的,当属十九路军。这样说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而是因为十九路军第七十八师上校军械处长王大文曾回忆,十九路军发动抗战之后,受到上海各界热烈支持,踊跃捐献。十九路军用这笔捐款向上海各洋行购置到一批新式的武器弹药,立即分发各部,每连得三支捷克式ZB-26轻机枪,每团的迫击炮连得六门迫击炮。萨的看法,得了这批新武器的十九路军各部,如果不拿这批迫击炮在前线用一用,未免太不合当兵的对新武器那种好奇心了。
而且,从后面的分析,也感到十九路军动手的可能性比较大。
那么,这次作战的时间会是什么时候呢?
应该发生在2月中旬或更晚的时候。根据日军记载,八九式坦克所属的第二独立战车中队,是随第二十四混成旅团即久留米旅团投入战斗的,这个旅团2月2日奉命集结,9日到达上海。在这之前,上海的日军主要为海军陆战队,并没有重型装甲车辆,只有从英国购买的维克斯·克鲁斯丁M-25装甲车。诡异的是根据日本《戦車マガジン》1985年第8期《中国军的机甲化》中曾经提到,在一二八事变中,中国军队也使用了克鲁斯丁装甲车,双方战车之间交手虽然不多但也是有的。
然而中国当时在前线的十九路军和第五军,都没有战车部队,也不曾提到在这次作战中有战车部队和日军交手。难道是日军看花了眼,把第五军的卡车当成了装甲车?
还有一种可能是日军所说的并非克鲁斯丁装甲车,而是卡登·洛伊德(carden-loyd)两栖装甲车。宋子文组建税警总团的时候曾从英国进口了24辆,1929年交出了18辆给新成立的陆军机械化学校,手中的另外6辆不知所终,或曾参加过一二八抗战。由于税警总团不属于正规军,它的战史比较混乱,缺乏这方面记载也是可能的。
根据十九路军的作战史料,此战颇有可能是发生在2月15日的夜袭钱家湾战斗。
2月中旬,日军久留米旅团等援军到达后发动的第二次总攻,十九路军在顾家宅等地与日军反复拉锯,最终依靠各部顽强的抵抗和对江南水网地带的熟悉击退了日军的攻击。15日,六十一师副师长张炎为了清除日军出击据点,指挥所部夜袭位于敌军战线后方的钱家湾,其战况记录如下:
"夜袭钱家湾"的方案在张炎副师长心中已定。晚10时,他亲自带领两个营,悄悄地接近日军宿营地,先摸掉敌人岗哨,由士兵组成的敢死队,人人身上浇满汽油,绑上手榴弹冲向敌营。随着一片爆炸声,敌营顷刻间成了一片火海。战士们又集中火力猛攻钱家湾,日军乱成一团,溃不成军,慌不择路,只顾逃命。
--杨文、乃良《一·二八"季家桥之战》
所谓捆绑手榴弹,自己身上浇上汽油出击,当属宣传,这种打法即没有在双方的战史中有所纪录,也不符合战场现实--自己身上浇了汽油,冲击过程中如果作滚翻匍匐等动作,很容易被战场上到处都有的明火引燃自焚,根本达不到杀伤敌人的目的,还不如手提一桶汽油冲锋更有效些。从战斗描述的敌军阵地遭到破坏情况来看,更像是遭到了中国军队火炮的攻击,而以当时十九陆军的装备,能够携行冲锋的火炮非迫击炮莫属。这也是一二八事变中仅有的对敌后方阵地实施奇袭的战斗纪录。 考虑到钱家湾正好在战线之后,日军的八九式坦克在这里开辟临时的停车场,作为向前方出击的前进基地和损伤后的修理所比较合理。而日军阵地被袭击后燃烧的纪录,也和日军记载八九式坦克遇袭一战的情形比较吻合。 由于材料的限制,对这次战斗的考证,只能进行到这个程度,但想象一下。 黄浦江畔钱家湾的日军坦克部队前进基地,暗夜中精壮的日军装甲兵们得意洋洋地加油装弹,准备第二天给河对岸的中国军队致命一击。双方的枪炮弹不断划过夜空,突然照亮了一支如鬼魅般出现在日军阵地后方,面涂焦油、身背斗笠的中国军队。不等慌乱的日军哨兵做出反应,一阵乱鸦投林式的迫击炮弹从天而降,把日军的前进基地炸成一片火海。被炸散了架的三轮摩托飞上半空,地面上的火焰顺着汽油的滴迹飞卷开来,一道火线直奔正在起动的日军战车油箱。剧烈的爆炸伴随着日军装甲兵的惨叫,巨兽一样的坦克顿时变成了大型火炬,把夜空照得更加灿烂,掩映出远处上海市区楼房大厦的影子……抗战前国军一个师有46门火炮,日军108门?-陆军版-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关键词:国军,日军,大口径火炮,作战单位,对比,
抗战前国军一个师有46门火炮,日军108门?
中日两军步兵师级作战单位机枪数量对比国军320挺,日军600挺;大口径火炮对比国军46门,日军108门;坦克国军0,日军24辆。
今天从一个博客看到的
瓦砾哇刚大木
杜武库 发表于
今天从一个博客看到的
你要看是什么部队,日本最精锐的是17个常备师团,他们的装备比其他师团更好更齐,人员更多,国民党的中央军中的精锐部队和地方军阀的杂牌部队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不是说中央军一定比地方军阀的装备好,有的地方军阀也混得很好,比如桂系),36,37,88三个德械师的装备和四川那些可怜的川军就完全不同,川军很多连人手一枪都做不到,更何况炮。而且国民党的师的人数比日本的师团要少的,一个师团战时全员将近2万,那些精锐常备师团甚至有2万多,国民党一个师能有近一万就很不错了,很多就几千人,人家一个师团甚至可能比我们一个军的人还多。不过火炮方面确实完全不能比,其实你也要看火炮的口径的,75也是炮,60迫击炮也是炮,还有超过100的大屌。
瓦砾哇刚大木 发表于
你要看是什么部队,日本最精锐的是17个常备师团,他们的装备比其他师团更好更齐,人员更多,国民党的中央 ...
那上面说是抗战初期
.cn/s/blog_5eecw83.html
师级单位指的是师团吗?日军的一个师团光看人数应该跟国军一个军差不多了。
瓦砾哇刚大木
杜武库 发表于
今天从一个博客看到的
& && & 如果单轮武器性能,日本的很多轻武器还不如我们的,歪把子机枪用起来很麻烦,比捷克式轻机枪差多了,92重机枪在很多性能上也不如我们常用的马克沁,他们王八盒子手枪也不如中国军队使用的各种手枪。但是中国军队很多武器完全装备不上,川军很多靠大刀还有长枪,连八路都比他们装备好,八路和新四军的弹药也不充足,很多时候一个人分下来就几发子弹甚至会更少。至于火炮中日完全不能比,日本的火炮我不清楚装备情况,也不清楚具体性能,但是相比我们人家的装备数量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整个中国,除了迫击炮那种玩意,口径大一点的火炮根本就没多少,初期进口了一点国外货还是最好的火炮。当时确实是国家军队的全面落后。
日军还有大量的掷弹筒,这东西也挺难对付的
瓦砾哇刚大木
本帖最后由 瓦砾哇刚大木 于
16:07 编辑
杜武库 发表于
那上面说是抗战初期
.cn/s/blog_5eecw83.html
& && & 那篇博客在扯,他说的具体数据我不清楚,但是确实如他所说中日双方在武器装备上是整体上的巨大差距。他在黑徐焰,徐焰关于中日武器装备的文章好几年前就看过,因该是05年,他其实是就国人认为日本的什么武器都比我们好而阐述的,当时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认为日本人打赢中国是因为武器的原因,人家什么武器都比我们好,徐焰教授讲了三八大盖在一些性能上不如国民党的中正式,还有其他的一些轻武器的情况,而且讲到了日本人的军事素质极高,战斗力极强,根本不是平时在抗日影视剧里那样不堪一击,也就是那年的电视剧《八路军》才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日本士兵的悍勇和极强的军事素质。他写文章说我们失败的原因不是所谓武器装备,当时我们从国外买了很多不错的武器装备,但是我们自身的国力不行,工业太差,买了武器很多时候配不上弹药,弹药用完了就完了,虽然买了一些先进的武器,但是毕竟是买的,买不了很多,人家日本武器可能差一点,但是人家自己造的,想装备多少就装备多少,我们工业差,甚至都无法为自己的军队每人配一支枪,日本的三八大盖可能不如中正式,但是人家人手都有枪,我们这边很多部队居然还用冷兵器。
& && &徐焰的意思就是,抗战打成那样不是因为单单武器装备的原因,我们甚至有很多武器比日本更好,但是决定战争的是整体,整个的体系,武器装备的体系,工业制造的体系,国家的整体实力,在这些方面我们不如日本,完全不如,所以我们才输,不是说日本武器先进,然后我们输了。
& &写这篇博客的人真尼玛恶心,专门误导人,居心叵测。
瓦砾哇刚大木
杜武库 发表于
那上面说是抗战初期
.cn/s/blog_5eecw83.html
如果你有机会可以找徐焰的相关文章看看,看完后会发现那篇博客在搞什么鬼了,这博客真TM恶心
瓦砾哇刚大木 发表于
如果你有机会可以找徐焰的相关文章看看,看完后会发现那篇博客在搞什么鬼了,这博客真TM恶心
那位博主根本就是个果粉
德械师不过装备12门75毫米山野炮。哪来的46门?日本陆军装备在普遍机械化的二战列强中当然寒酸,但对当时中国军队而言却是逆天的存在。国军不仅缺少重火力的支持。就是轻机枪其实也大量缺编。300门轻机枪的编制抗战后就没有实现过。
瓦砾哇刚大木
杜武库 发表于
那上面说是抗战初期
.cn/s/blog_5eecw83.html
& && &再和你说一点吧,美国提供军援后国民党武器装备有了不小的改善,但是还是出现了44的大溃败,相反共产党在那个时候居然在组织自己的实例反攻日伪,同时国民党的驻缅驻印远征军有在东南亚战场和日军鏖战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其实驻缅远征军是在云南的,有一部分美械,而且他们打的其实很挫的····················驻印远征军在印度受美国人指点训练,战斗力还是不错的),战争从来都不只是武器装备的原因,44年国民党千里溃退,那时日本快不行了,很多日军用的都是缴获的国民党军的装备,而纪律涣散的国民党军队在溃逃的途中居然被我们的人民攻击,因为国军变成了土匪百姓不得不自保。
& && &说徐焰不惜以千百万抗战牺牲者的性命和数百万沦陷国土为论据论证意识形态对立者的腐败无能,有失民族大义,呵呵,都不好说这种人了,日本投降时国军在哪?八路一个劲的反攻日伪,我大国军都还窝在大西南呢,老蒋还命令共产党不准擅自行动,等待他的国军来接受收胜利果实,美国人帮他把包括最精锐的远征军在内的几十万国军花了几个月运到东边和北边的大城市,结果他用他们打内战,谁是内战思维?写这篇博客就他妈SB果粉狗屎美分党。
瓦砾哇刚大木
杜武库 发表于
那位博主根本就是个果粉
& && &对不起我感觉我把楼搞歪了,补偿一下吧,我对日本具体编制和装备也并不了解,就把我随手在网上找的一点东西带来吧,
瓦砾哇刚大木 发表于
那篇博客在扯,他说的具体数据我不清楚,但是确实如他所说中日双方在武器装备上是整体上的巨大 ...
我们进口的主要是步枪基本就是7.62和7.92种 国内可以正常生产。轻兵器我们是有优势。我是在武器的数量和重火力上差距大
国军的重炮就是个75山炮。一个师没有46门。迫击炮大概都困难。日本在重武器上优势较大
为啥不大量制造迫击炮?
bjskyhorse
石蛙 发表于
德械师不过装备12门75毫米山野炮。哪来的46门?日本陆军装备在普遍机械化的二战列强中当然寒酸,但对当时中 ...
46门应该包括迫击炮
日军评价中国武器,认为最有威胁的三种是:37战防炮,ZB26轻机枪,各种迫击炮······
realair1984
瓦砾哇刚大木 发表于
那篇博客在扯,他说的具体数据我不清楚,但是确实如他所说中日双方在武器装备上是整体上的巨大 ...
徐是客观的就事论事,讨论一个误区,算是科普一下吧,这个就是偷换概念了
装甲奇兵 发表于
为啥不大量制造迫击炮?
大量是造不出来!没拿么多钢材!
楼猪抬举国军了就算到后期 国军一个师也没有那么多大口径火炮
在国外的远征军可能例外
废铁男 发表于
大量是造不出来!没拿么多钢材!
那为何不生产呢?
装甲奇兵 发表于
那为何不生产呢?
你觉得当时的钢铁厂能大量生产合格的炮用钢么!现在想当然的事情!当年时多么难!
废铁男 发表于
你觉得当时的钢铁厂能大量生产合格的炮用钢么!现在想当然的事情!当年时多么难!
老蒋废柴,不搞重工业!
国军的师对应的是旅团。
装甲奇兵 发表于
老蒋废柴,不搞重工业!
不只不搞还破坏。没有大清留下的那点老底。校长危险
装甲奇兵 发表于
老蒋废柴,不搞重工业!
一当是仅有的重工业都是在东部,比如汉阳钢铁,江南造船,东三省就更不用说了!还好开战时有部份的工业搬到四川重庆,还能留下一丝的血脉,二工业讲求系统完整性的,单一的项目是无用的,tg深知道工业的重要性所以拼上老命也完成工业体系的建设,工业是国家的命脉,三光头他是知道工业的重要性的可是他没有那个魄力搞得起来!
46和108两个数字都夸大了。
&大口径火炮&一般指100mm口径以上的压制火炮。日军一个师团只有12门,而且只限常备师团。还有一些大口径火炮编成独立的炮兵旅团,不过也不多。
把75口径的普通压制火炮算进来,日军常备师团也只有64门,没108那么多。
国军中央军抗战初期可以做到平均一个师8-12门75mm炮,但是普遍集中到军级使用,自己很少能直接用。至于100mm以上的重炮,那一般是战区司令直辖的。
那时国军因为要统一军阀弄的番号太多了,但人少装备也太差了,集团军一级的有些都没畜力牵引火炮, 而只有驼载的的小迫击炮, 弄几门比较大的山炮还要去找国防部甚至是蒋、李去批,好点的部队士兵有胶鞋穿, 一般 的穿千层底布鞋, 差的就草鞋了,在27年清朝遗留下的赔款债务主要是给苏联, 一直到27年才停止, 严重消耗了国家发展的财力。
pengdongqing
最大的差别是一个强大的工业国对一个分散衰弱的农业国
石蛙 发表于
德械师不过装备12门75毫米山野炮。哪来的46门?日本陆军装备在普遍机械化的二战列强中当然寒酸,但对当时中 ...
12门75野炮
24门82迫击炮
4门37战防炮
6门20高射炮
纸面数据倒是确实是46门
国军的编制表也能信?不如去信日记
天刑 发表于
12门75野炮
24门82迫击炮
4门37战防炮
除了教导总队,其他的中央军按照这个数字都缺编。杂牌就不用说了。
sks. 发表于
我们进口的主要是步枪基本就是7.62和7.92种 国内可以正常生产。轻兵器我们是有优势。我是在武器的数量和 ...
轻武器优势也不存在。如果从武器纸面数据来看,98k肯定比三八大盖强。但这种对比只能是德国原装和日制武器的对比。抗战时期国军仿制98k问题一直不少,工艺很晚才勉强合格。以至于在抗战前期国军不得不回头重新生产已经淘汰的汉阳造。zb26轻机枪问题也很多。一方面是缺少合格的枪钢。持续射击能力差。另一方面由于工艺落后,零件误差很大。做不到零件通用。而且故障频发。在大批获得美援之前,国军装备的机枪数量其实是持续下降。战场上损失很大,国内军工又无法大量补充。以至于国府满世界购买机枪。抗战时期国军装备了德国 丹麦 捷克 法国等多个国家的机枪。甚至连当时自顾不暇的芬兰,我们都曾经去买过机枪。说起来真是心酸啊。这样的轻武器怎么和日军比优势呢?抗战期间中国对日军无论是轻武器还是重装备都是一面倒的落后。这是一个工业国对农业国全方位压倒性的优势。
国军差的是整体素质吧,各级的素质都比不过鬼子。
天刑 发表于
12门75野炮
24门82迫击炮
4门37战防炮
我们指的火炮一般指长身管压制火炮。迫击炮和战防炮都不能算。另外即使这样寒酸的装备也只有精锐的部队才能装备。普通的国军师普遍只有4门山野炮。有些师甚至连一门炮也没有
石蛙 发表于
我们指的火炮一般指长身管压制火炮。迫击炮和战防炮都不能算。另外即使这样寒酸的装备也只有精锐的部队才 ...
我知道,我说的是楼主的46门的数字是怎麽凑出来的
其实开战时6门高炮压根没有。
24门迫击炮缺编一半。
天刑 发表于
我知道,我说的是楼主的46门的数字是怎麽凑出来的
其实开战时6门高炮压根没有。
24门迫击炮缺编一半。
恩 是的。其实要是抗战国军哪怕只是精锐的中央军真的能够达到46门各种火炮的编制。抗战也不至于打得那么惨。事实上除了极少数早期的德械师,40年左右的苏械师外 国军基本上没有哪个师有这种装备。根据国民党兵工署统计的抗战武器弹药损耗与补充数,整个抗战期间国军步山野榴炮:损耗1372门,补充904门 步山野榴炮弹:损耗3632958发;补充4128800发 打了八年抗战,才消耗了360万发炮弹。平均一年消耗不到50万发。这样的火力输出怎么能够跟日军较量。日军仅在淞沪会战山野炮弹消耗量就有50万发。抗战期间日军一个联队就能对抗国军一个师,不是没有原因的。
装甲奇兵 发表于
为啥不大量制造迫击炮?
抗战国民政府的一年钢产量才几万吨,那有多少钢来造迫击炮。
WonderfulMsl2
天刑 发表于
12门75野炮
24门82迫击炮
4门37战防炮
{:157:}德械师的12门75炮是较为轻便的山炮,不是野炮……
{:157:}虽然说连这个都达不到……
查看完整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九路军抗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