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关于信仰的议论文素材 论文

近20年来以妈祖信仰为核心的妈祖文化圈研究-免费论文
欢迎来到网学网学习,获得大量论文和程序!
近20年来以妈祖信仰为核心的妈祖文化圈研究
【莆田学院论文栏目提醒】:网学会员--在 莆田学院论文编辑为广大网友搜集整理了:近20年来以妈祖信仰为核心的妈祖文化圈研究 - 会议论文绩等信息,祝愿广大网友取得需要的信息,参考学习。&&&&
近20年来以妈祖信仰为核心的 “妈祖文化圈”研究 田若虹〔11 广东海洋大学一、区域化、国际化的妈祖文化及其研究1.妈祖故里的妈祖文化 人类学的文化圈学派(Kuhurkrieise Culture Circle Sch001)的传播理论告诉我们,“最早的文化是从原点慢慢扩散出去,跨越空间,活像涟漪一圈又一圈推动一样,文化终于传播到世界各地。&&&&”湄洲的妈祖文化即海峡两岸与世界各地妈祖文化的原点,妈祖文化根植于中华文化的土壤。&&&& 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侨务、贸易、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妈祖信仰,延续了全世界炎黄子孙同根共源的历史,更抒写出两岸交融、根脉叙缘这浓墨重彩的一笔。&&&&妈祖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之一。&&&&在历代文献资料中,学者们高度地概括了妈祖“传闻利泽至今在”,“已死犹能效国功”(宋代黄公度)、“但见舢舻来复去,密俾造化不言功”(陈宓)、“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明代永乐皇帝)之精神。&&&& 自20世纪80年代起,妈祖故里的学者即掀起了妈祖研究热潮,他们曾先后举办了数次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并已先后出版了《海内外学人论妈祖》、《妈祖研究论文集》、《妈祖研究资料汇编》、《妈祖文献资料汇编》等一大批研究资料、学术专著和文学作品等。&&&& 2004年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经民政部批准成立,会址设在湄洲妈祖祖庙。&&&&这是首个全国性的妈祖文化交流协会,从而使妈祖文化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地位得到了国家的正式确认,也为海内外妈祖文化机构和学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妈祖文化的外延中仅直接记载妈祖信仰的历史文献资料最保守的估计超过100万字,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文学、艺术、教育、科技、宗教、民俗、华侨、移民等领域的许多课题,内容相当丰富,史料价值很高。&&&&妈祖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正日益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被作为一门学问而引起研究者的兴趣。&&&& 持续1000多年来的妈祖信仰已形成许多值得我们深入研讨和借鉴的相关学术文化课题。&&&&如在莆田举行的妈祖千年祭学术研讨会上,与会的学者们即曾就妈祖文化的外延〔1〕作者为广东海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教授。&&&& ?286? 第二篇专题篇作过进一步的研讨,认为在中外关系史上,妈祖信仰与我国古代许多和平外交活动有密切关联。&&&&诸如宋代的出使高丽,明代的郑和七下西洋历访亚非40多国,明、清两朝持续近500年的对古琉球中山国的册封等等,都是借助妈祖为精神支柱而战胜海上的千灾万劫,圆满地完成了和平外交的任务。&&&&外交使节们为报答妈祖神功,写下了大量颂圣文章,而这些原始资料对澄清一些历史遗留的争议很有作用。&&&&即如郑和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详细记录七下西洋的过程,对史书记载的讹误和不足起到了订正和补充作用。&&&& 在反侵略战争史上,有关古籍曾记载中国水师将领依恃妈祖庇护多次把殖民主义者驱逐出澎湖海域的史实。&&&&澎湖妈祖庙迄今尤存一块“沈有容谕退红毛番韦麻郎”的石碣,这是明万历三十二年(1640年)荷兰殖民者企图强占澎湖,沈有容从厦门率船队抵达澎湖,令其无条件撤离后的刻石纪功。&&&&明天启四年(1624年),中国水师复在澎湖克敌制胜,迫使侵略军首领牛文来律在妈祖庙签字投降。&&&&至于妈祖助潮让郑成功的舰队顺利进入台湾鹿耳门港的传说,则在台湾已家喻户晓。&&&&在海上交通贸易及沿海港口开发的历史上,更与妈祖信仰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从东北至华南,许多著名的港口城市的开发史几乎都跟妈祖庙息息相关:“先有娘娘庙,后有天津卫。&&&&”这句谚语是对天津港El起源的形象说明;宋代华亭(即上海)、杭州、泉州、广州四大市舶司均与妈祖庙建在一起;还有营口、烟台、青岛、连云港等都是以妈祖庙的兴建为标志,使荒凉的渔村变为繁荣的港VI城市;澳门地名的葡萄牙语称作MACAU,就是粤语“妈阁”的音译;台湾同胞把早期的分灵妈祖称为“开台妈祖”,这更充分说明妈祖渡台和宝岛开发是直接关联的。&&&&在科学技术史上,妈祖庙也有其独特的地位。&&&&古代一种航海习俗:在新船下水出航时,必须同时制作一只模型供奉在妈祖庙内,这样妈祖就会时刻关心此船的安全。&&&&所以许多妈祖庙内便留下了大量的古代船模。&&&&山东长岛庙岛与妈祖庙的古船模多达350多只,包括福船、沙船和民族英雄邓世昌供奉的“威远号”军舰模型。&&&&这些船模成为研究我国古代造船历史的重要资料。&&&&现存一批妈祖庙古建筑,如福建泉州、山东、江西景德镇、广东澄海、贵州镇远和宁波庆安会馆等天后宫,从庙宇结构造型到各类雕刻构件,都是极为珍贵的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精品。&&&&此外,各地妈祖庙还保存一些特殊的科技文物;如莆田涵江天后宫存有一幅明代星图,是研究我国古代利用星图定向航海的难得实物资料。&&&& 在中国汉文化圈内,妈祖信仰历经千年而不衰,其根本原因即在于它植根于民族生活,有独特的人民性和广泛的社会基础。&&&&妈祖不是杜撰的偶像,而是从人民中走出来的被神圣化的历史人物。&&&&同时,妈祖信仰的产生和远播也是北宋以来中国海事活动频繁及朝廷利用张扬的必然结果。&&&& “湄洲供海神,四海祭天妃”,妈祖精神已融人湄岛的一草一石,洒向苍穹广宇,蔚为壮观;妈祖精魂无处不在。&&&&而湄洲岛天后宫,则被誉为“东主麦加”。&&&&这一妈祖祖庙现已洋洋大观,香火鼎盛,每年吸引进香朝拜的台胞、侨胞和大陆游人达百万人次,为世界上其他宗教的信徒所称奇。&&&&2.台湾妈祖文化圈 , 祖国宝岛台湾省,有妈祖庙800多座,妈祖是台湾最具影响力的神祗,全台有2/3的人信奉妈祖。&&&&1997年1月24日至5月6日,湄洲妈祖金身应邀巡游台湾,在台102天,接 ?287? 中国海洋文化论文选编受台湾信众1000万人次朝拜。&&&&台湾出现了“火树银花不夜天”、“十里长街迎妈祖”的空前盛况。&&&&台湾媒体称妈祖金身赴台是“千年走一回”的“世纪之旅”,还把这次“湄洲妈祖金身巡台”评为当年十大新闻之最。&&&& 台湾民间妈祖信仰是伴随大陆移民渡海开发宝岛而发端的,故俗称早期的妈祖庙为“开台妈祖”。&&&&早期福建移民渡海,交通工具简陋,海上形势恶劣,其艰辛与危险非语言所能表达。&&&&因而,人们需要有某种精神上的寄托,借助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保护自己。&&&&第一批移民去台湾开荒时,船上就安放着妈祖海神像,身上带着妈祖的护身符。&&&&遇有风浪,就连呼海神娘娘,顿时海上风平浪静。&&&&因而,移民到台湾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妈祖建庙,感谢她一路护航,保佑他们平安到达。&&&&他们把大陆的妈祖信仰带到台湾,因而妈祖信仰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妈祖就成为他们心目中的保护神。&&&&可以说,今日台湾每一座古老的妈祖庙,都是早期福建渔民艰苦创业的见证,记录着他们拓荒的艰辛。&&&& 正如蒋维锬所谈及,“海峡两岸经几百年不变而形成的妈祖文化现象,不因族群迁徙而变迁,也不因外族侵略而改变”。&&&&蒋维锬援引了1993年国务院台办、新闻办在《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的白皮书,指出:“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50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可见,台湾同胞极其珍视自身的文化情怀,珍视自身文化的原点,形成一种返本归根的心理态势,不因外族野蛮侵略而有丝毫的改变。&&&&妈祖文化已成为中华文化割不断的组成部分,妈祖情结已深深扎根于台湾民众心中。&&&&据知,妈祖庙在台湾十分普及,几乎每个市、县、乡村都有妈祖庙,全岛较有规模的妈祖庙有800多座,供奉妈祖的家庭达300多万户。&&&& 从妈祖信仰中台湾信众获得了一种从未有过的身份认可的自豪感,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人类学的理论认为,个人对于共同的历史文化渊源的认同,对于共同祖先的认同,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个人社会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妈祖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特的。&&&&两岸认可的文化传统。&&&&它源远流长,永远不会改变,而且充分表现出巨大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已成为沟通海峡两岸亲情的纽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两岸民众的感情纽带与文化认同桥梁,妈祖崇信已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两岸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台湾“中华妈祖文化慈善发展协会”理事长蔡泰山希望,妈祖文化能在两岸“生生不息”。&&&& 据有关人士统计,台湾目前2000多万人口中,从血缘上分析,80%是福建籍人,他们的祖先绝大部分来自福建。&&&&祭祀祖先,慎终追远,历来是中国人几千年来的传统礼俗,因而他们虽然漂洋过海却不忘祖先香火。&&&&纵然妈祖庙在台湾有上千座,也都是从大陆传播和移植过去的,他们都不过是湄洲妈祖的分身、分灵、分香,属于祖妈的分支分系。&&&&莆田湄洲是妈祖诞生地,在他们看来才是正宗和本源;因而,他们自然要来大陆追根寻源,认宗认祖,认同中国大一统。&&&&来莆田湄洲参加并通过妈祖祭典仪式,就是要取得一种身份认同(即文化认同,Culture Identity)。&&&&庄孔韶教授在《银翅》里所指出,他们力求寻找一种坚实有力的社会关系与团体作依赖,寻找更大意义上的庇护所。&&&& 作为一种生存需要的文化意识,妈祖崇拜,而今在海外已延伸和发展为历史认同的需 ?288? 第二篇专题篇要,文化认同的需要,社会认同的需要。&&&&妈祖祭典仪式也就具有了大家认同的一个符号、一个代码、一种象征,更重要的是具有了“一个重要的话语权和阐释权”。&&&& 随着台湾民众到大陆朝拜浪潮的兴起,民俗界与宗教界学者对妈祖的学术研究也进一步深入,各地专家学者,围绕妈祖文化的起源、发展及历史地位和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研讨。&&&&台湾学者李献璋自20世纪60年代起,经过20年的研究,写成了《妈祖信仰研究》一书,成为关于妈祖研究的第一部高学术性专著。&&&&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顾颉刚、客肇祖亦先后发表了多篇关于《天后》的论文,在学术界引起反响。&&&&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仅出版了《海内外学人论妈祖》、《天后妈祖》、《妈祖信仰与祖庙》等,并在台湾出版有《妈祖信仰国际学术研究论文集》等,还举办了多次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近年来有关台湾妈祖研究的内容涉及到经济、政治、外交、宗教、民俗、华侨等众多领域。&&&&如:蒋维锬《台湾妈祖信仰起源新探》,(莆田学院学报2005年01期)。&&&&通过发掘史料,论证台湾妈祖信仰起源于大陆移民,其中澎湖最迟在明万历前已有天妃宫,明末随大陆移民人台的妈祖被称为“船仔妈”。&&&&1661年随郑成功军队人台的妈祖则被称作“护军妈”,由此可证,妈祖信仰清代之前已植根台湾。&&&&王见川的{1946―1987年的台湾妈祖信仰初探一一以北港朝天宫转型和妈祖电影、戏剧为考察中心》(莆田学院学报2006年01期),描述分析1946m1987年期间台湾相关宗教政策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以及这一时期台湾妈祖信仰呈现出的几个主要特征,并以北港朝天宫的转型和妈祖电影、戏剧的出现为考察中心,探讨现代台湾妈祖信仰的多元发展情况。&&&&刘启芳《浅议台湾“女神”妈祖》(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指出自从妈祖传到台湾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台湾主要的民间信仰之一。&&&&妈祖信仰之所以能在台湾风行,源于下述因素:独特的发展历史、自身的魅力、官方的支持,及台湾民间信仰与祖国大陆传统文化的渊源联系。&&&&3.澳门妈祖文化圈 澳门堪称莆田湄洲之外,妈祖文化特色最浓厚的地区了。&&&&此地的妈祖文化给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超然的时空感。&&&&妈祖文化留给澳门山水的“脚印”最深,与澳门的渊源也最久,它是展示澳门“人文山水”悠久魅力的“代表作”之一。&&&& 早在1925年3月,旅居纽约的闻一多先生即曾在他的《七子之歌?澳门》中写道: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这首感人肺腑的短诗,表达了旅居海外的游子对“母亲”澳门的深切思念。&&&&澳门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妈祖名字命名的城市。&&&&澳门历史与妈祖关系密切,早在500多年前,葡萄牙人抵达澳门时,就把地名写成MACAU,即妈阁的译音。&&&&据传当时葡萄牙人从妈阁庙附近抵达澳门时,曾误听“妈阁”为澳门之地名,于是把“妈阁”称为“MACAU”,即“澳门”之说 ?289? 中国海洋文化论文选编法,这一历史性的误会沿袭至今,故诗中有云:“‘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澳门现有妈祖庙近20座,而且庙龄都在百年以上。&&&&凼仔岛的天后宫建于乾隆年间,路环岛的天后古庙建于康熙年间,莲峰庙的历史更加悠久,已超400年,澳门最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的妈祖阁建于明朝,距今已500多年,妈阁庙,旧称娘妈庙、天妃庙或海觉寺;后定名为妈祖阁,华人俗称妈阁庙。&&&&其位于澳门半岛的西南端,依山面海,沿岩而建。&&&&庙内的“神山第一”殿、正觉禅林、弘仁殿、观音阁等四栋主建筑,分别建于不同时期。&&&&其中,弘仁殿规模最小,是一座3平方米的石殿,相传建于明弘治元年(1488年);正觉禅林规模最大,创建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神山第一”殿是当时官方与商户合资创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此三殿均供奉天后妈祖,妈阁庙是澳门三大禅院中最古老的一座。&&&&这些建筑不仅记述了妈祖文化在澳门传播的历史,也记述了福建籍人在“澳门人”形成过程中的“辈分”。&&&& 澳门最早的居民之一,就是来自妈祖的故乡――福建。&&&&据史料记载,早在南宋被元朝灭亡之前,其政权中心一度从临安(杭州)移到福建。&&&&这段时期,福州就有很多人参加了南宋军队。&&&&但不久南宋政权又不得不放弃福建避乱广东,战线也随之南移。&&&&最后,有一场决定其命运的大海战,就在临近澳门的伶仃洋与崖门之间海域展开。&&&&当时,几千艘的宋元战舰在这里互相厮杀,元军势强,势如破竹;宋军疲敝,溃不成军,数十万南宋将士葬身海底,大宋江山从此灭亡了。&&&&也就在这场悲壮的海战之后,少数未死的南宋军人逃至濠镜澳(即澳门半岛)藏身。&&&&据说,这些南宋军人就是最早抵达澳门的福建人。&&&&因为,在南宋与元朝最后决战的南宋军队当中,必有一部分福州人。&&&&至此往后,情为人所系,到澳门定居的福建人越聚越多。&&&&而今,澳门45万常住人口中,平均每4人就有1人是闽籍。&&&& 澳门已于1998年10月成立了以颜延龄先生为代表的妈祖文化研究中心――澳门中华妈祖基金会。&&&&他为澳门妈祖文化的传承、播扬而不断努力,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令人瞩目的澳门妈祖文化村之“天后宫”即倾注了颜延龄先生对妈祖文化难以割舍的寻根情结。&&&&占地近7000平方米的“天后宫”,如今坐落在澳门路环岛的叠石塘山上;文化村包括钟楼、鼓楼、祭坛、天后宫、梳妆楼、博物馆及商店等,集宗教、文化、民俗、旅游于一体,是澳门迄今规模最大的庙宇。&&&& , 一年一度的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的展开,亦是妈祖信仰融入澳门社会的体现。&&&&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已成为澳门文化旅游盛事。&&&&通过妈祖文化旅游节的活动,加强了澳门的中华妈祖文化建设,提高了澳门旅游城市和澳门世界文化遗产在国际的知名度,以及地方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吸引力,极大地增强了妈祖文化的辐射力和延续着妈祖文化的效应。&&&&亦反映了颜延龄先生不遗余力地为创建澳门妈祖文化氛围,促进澳门经济发展的探索。&&&&妈祖文化旅游节,集人文、艺术、民俗及宗教于一身,既展现了澳门妈祖文化底蕴,又延续澳门妈祖文化,已成为联系海内外华人,增进彼此感情交流的重要纽带;同时对于提升澳门的知名度,为海峡两岸及港澳台更密切的交流和广泛合作,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妈祖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随着一代又一代闽籍澳门人的播扬,逐渐成为澳门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澳门社会珍贵的历史文化财产,妈祖更成为澳门人心中善良、博爱、和平、安宁和吉祥的偶像。&&&& ?290? 第二篇专题篇 在澳门回归祖国前夕,葡澳政府为满足当地信众的要求,塑造了一尊高19.99米、象征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的妈祖雕像。&&&&当时澳督韦奇立、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王启人亲临主持开光典礼,澳门出现了万人空巷的景象。&&&&世界20多个国家的媒体对这次活动进行了报道,澳门卫星电视台亦对这次活动向50多个国家进行了现场直播。&&&&研究澳门妈祖文化的学术论文《澳门妈祖论文集》亦已在澳门出版。&&&&4.香港妈祖文化圈 香港是中国东南沿海天后崇拜传人较早的地区之一,香港的妈祖崇拜可追溯到宋代。&&&&据有关史料记载,香港最早妈祖庙是在宋真宗大中祥苻五年(公元1012年),莆田人林氏兄弟因遇海难获妈祖保佑平安返回而捐建的佛堂门妈祖庙。&&&&香港北佛堂摩崖石刻和《九龙彭蒲罔村林氏族谱》关于妈祖信仰自南宋传人的记载,是香港历史文献记载的第一笔。&&&&该庙现在又称为北堂天后庙,当地民间俗称“大庙”。&&&&这座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大庙,是香港最大的天后庙,整个庙宇面向大庙湾,建筑宏伟壮观。&&&&每年的三月二十三这一天,会有上万名信众来此向妈祖顶礼膜拜,祈求庇护。&&&&从该庙“系出莆田坤仪称母、恩流荷泽水德配天”的对联可以看出香港妈祖庙与湄洲妈祖的历史渊源。&&&&此后。&&&&香港先后建造了筲箕湾天后古庙,水上三角天后庙,铜锣湾天后官等55座妈祖庙,它们遍布港岛、九龙、新界和离岛,多数座落在海湾附近,而大部分都是清初迁海以后修建的。&&&&使香港成为具有众多湄洲妈祖祖庙分灵庙的重要地区。&&&& 另有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位于九龙油麻地魔街榕树头的庙街天后庙,是九龙市区最大的天后庙。&&&&此庙最初是在官涌街市附近,于光绪二年(1876年)迁来榕树头的。&&&&现在庙门头上的石刻金字“天后古庙”,上有“光绪丙子迁建”字样。&&&&门前的一对石狮是清同治四年(1865年)雕造,庙内的一口铜钟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铸造,除正殿外,左右两侧尚有福德庙。&&&& 几百年来,海上女神妈祖被香港远航者尊为吉祥的化身。&&&&她给予那些远航于惊涛骇浪中的人们以向茫茫海洋进行不断探索与征服的勇气。&&&&香港有句俗语叫“不拜神仙不上船”,而这个“神仙”正是指天后妈祖。&&&& 每到农历的初一、十五,天后庙里都香烟袅袅,拜祭者络绎不绝。&&&&人们相信正是天后慈悲博爱的胸怀,使香港成为了一个群山屏障、顺济安澜的避风良港。&&&&如今的香港已经由一个渔港演变成为蜚声国际的贸易和金融中心,可妈祖文化仍然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托。&&&&尽管生活在香港这座动感十足的现代都市中,但似乎每一个走进天后庙的人都会把杂念抛到脑后,躁动的心也会变得沉静,在这里感受到的只有天后妈祖的博大宽容。&&&& 总之,港澳台社会虽然几经变迁,各种思潮不断交融,但人们对妈祖的崇拜信仰却没有丝毫改变。&&&&正如香港学者廖迪生所指出的那样:近10年来,香港人口急剧增加,社会急速都市化,新的社会政治组织冒升,神诞活动与地方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日渐疏离,但天后诞的庆祝并没有消失,反而添上现代意义,香港人开始尝试在天后诞和天后庙中寻求地方的民俗传统,用以建构自己的认同。&&&&5.国外妈祖文化圈 妈祖信仰是中国在海上与世界各国和平交往的轨迹中不断发展的“精神界碑”。&&&&妈 ?29】? 中国海洋文化论文选编祖信仰的国外远洋传播区域,主要有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以及美国檀香山等地。&&&&西太平洋区域航线传播有两个主要方向:一是东北向的日本、朝鲜半岛航线;二是南向的东南亚航线。&&&&两线相比较,东南亚为重。&&&&在东南亚(这里指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泰国、柬埔寨和越南等国家)华人聚居的沿海城乡,“莫不有‘妈祖’的神迹”。&&&&日本早期有那霸与久米的妈祖庙。&&&&跨太平洋横渡航线传播主要指以菲律宾为中介,由亚洲驶往美洲的跨太平洋东行航线,人称妈祖越洋东传。&&&&这里面有美国檀香山、巴西、秘鲁、墨西哥以及北美洲加利福尼亚等地。&&&&此外,还有跨大西洋到达法国、英国等地。&&&&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大约有2亿多妈祖信众,有5000多座妈祖庙,分布在26个国家和地区。&&&&可谓“海水到处有华人,华人到处有妈祖”。&&&&如新加坡的天福宫、泰国曼谷的灵兹宫等,在泰文典籍中还载有妈祖的故事。&&&&在澳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欧洲的法国巴黎和挪威、丹麦,美洲的美国檀香山和旧金山、加拿大、墨西哥、巴西以及非洲等地都有妈祖庙宇或奉祀的场所。&&&& 新加坡的天福宫见证了华人从中国南来的历史和社会变迁,深具历史和文化意义。&&&&在日本的神户、长崎及很多岛上都建有数十座妈祖庙,并成立了信仰组织“妈祖会”。&&&&萨南片浦有明代林北山到那里定居时建的林家妈祖宫等。&&&&日本民间的稻神社在奉祀稻神的同时,也供奉妈祖神。&&&&自古以来,Et本的稻谷是从福建以海舶运去而传人的,因此民间很重视“谷神”。&&&&而运稻谷的船舶是以妈祖为航运的保护神,因而妈祖也成为日本稻谷的保护神了。&&&&据某些访日中国学者所见,凡有关妈祖的中国传记,地方志,正史传说,诗词,经文等资料,日本应有尽有,其中,由于以妈祖为媒介而引起的中日贸易关系,民间来往,亦无所不谈。&&&& 妈祖信仰也由于郑和下西洋和华侨的南进,遍及全世界。&&&&郑和七次下西洋,历时近30年,往返于太平洋、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域,涉海凌波万余里,前后到达30多个国家,他祈求保护的神祗主要是海神天妃。&&&&.
【】【】【】【】【】妈祖文化的学术价值
妈祖文化的学术价值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妈祖文化的价值所在妈祖中国民间信仰的学术价值在本世纪70年代起就引起学者的注意,作为一门学问进行研究。妈祖故里的学者自80年代起,掀起了妈祖研究热潮,先后举办了五次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厦门、宁德等地方也举办过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妈祖文化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先后出版了《海内外学人论妈祖》、《妈祖研究论文集》、《妈祖研究资料汇编》、《妈祖文献资料汇编》、《妈祖信仰与祖庙》、《湄洲妈祖》等;在澳门出版了《澳门妈祖论文集》;在台湾出版了《妈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还有《两岸学者论妈祖》、《妈祖信仰》(李露露)、《天后妈祖》(曾昭璇)、《江海女神妈祖》(吴金枣)等对妈祖文化进行深刻的研究。也有《妈祖》、《林默娘》、《妈祖传奇故事》、《妈祖的传说》、《中华与妈祖文化》、《湄洲妈祖千年祭》、《妈祖祭拜宴会》等一大批文献资料、学术专著、文学作品、大型画册等。莆田还举办《妈祖信仰源流展》.妈祖文化的神格内容涉及神话学、民俗学、历史学、文化学、宗教学、海洋学、建筑学、考古学、版本学、文学、艺术等学科领域,同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又与道教、佛教、儒学等文化有机地结合,汲取其 精华,兼收并蓄,逐步形成独特的妈祖文化体系。在《天上圣母经》中有许多“忠、孝、节、义、信”之内容,如有“孝父母,守伦规”、“一等人,忠烈士,曰成仁,曰成义”,“求忠臣,宜孝子,克孝人”,“三从训,四德备”,“廉说尽,讲节义”、“百善行,孝为先”等等。这些无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成为妈祖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多了解一下古代文化挺不错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今生都等不来,何必寄往来生
作者最新文章妈祖信仰与儒家思想关系之初探—硕士毕业论文下载
很抱谦,您的浏览器并不支持 IFrame,请与管理员联系,也可。
妈祖信仰与儒家思想关系之初探
硕士博士毕业论文站内搜索
全站论文库
硕士博士论文库
普通期刊论文库
分类:→科学文化教育体育论文→→→
妈祖信仰与儒家思想关系之初探
[硕士论文]论文目录&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绪论第11-15页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二、国内外学者关于妈祖文化与儒家关系的研究成果综述第12-15页     (一) 认为妈祖信仰属于佛教第12页     (二) 认为妈祖信仰属道教第12页     (三) 认为妈祖与儒释道三家均存在一定的关联第12-13页     (四) 认为妈祖文化与儒家思想具有相关性第13-15页 第一章 妈祖信仰的起源、发展及其儒家思想的背景第15-23页   一、儒家思想的输入第15-16页   二、古代巫术的流传与保护神的发展第16页   三、信众基础的奠定第16-17页   四、区位地理优势第17页   五、漕运、航海和军事行动的影响第17-18页   六、印刷刊物的传播第18页   七、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第18-19页   八、妈祖信仰的发展及其历代官方的敕封第19-23页 第二章 祭祀妈祖的仪式与祭祀孔子仪式的相似之处第23-27页   一、礼器和贡品的种类、数量第23-25页   二、祭祀礼仪第25-27页 第三章 妈祖信仰文化中的儒家思想第27-34页   一、无私大爱的精神与儒家思想中的“仁”第27-29页   二、保家护国的精神与儒家思想中的“忠”第29-31页   三、孝顺父母的精神与儒家思想中的“孝”第31-34页 第四章 儒家文化与妈祖信仰中相结合的多重价值与贡献第34-38页   一、儒家思想使妈祖文化纳入了中华文化的主体第34-35页   二、妈祖信仰促进了儒学思想在社会下层的普及第35-36页   三、在台海关系中的重要性第36-38页 结语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7页 致谢第47页
本篇论文共47页,
更多相关论文
栏 目 导 航
版权申明:目录制作网站:,本站并未收录论文原文,如果你是作者,需要删除这篇论文目录,。
||||||||||
Copyright(C)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妈祖信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