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前后我们法律评价标准发生了哪些变化?

2016年第一轮复习必修二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考纲解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战后西方国家推行社会福利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给我们很好的启示:缓和社会矛盾、坚持长治久安、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关注弱势群体,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这将继续作为关注民生热点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战后西方国家的影响是深远的,加强中西经济运行机制的比较,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相互借鉴,互相学习,这将会成为高考的命题趋势。
【命题规律】
纵观历届高考试题,均着眼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原因、发展及影响,并注意与世界史中的自由资本主义、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当今中国的经济改革相联系、相结合。
【突破方法】
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要注意当前资本主义世界的现实状况,密切关注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
【导入复习】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自由放任——国家干预——国家干预和市场相结合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
【知识梳理】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发展: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盛行
①凯恩斯主义的主要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调节生产、增加投资、刺激消费、保证就业,就可以防止危机。
(解决罗斯福新政与凯恩斯主义的关系)
②二战后盛行的原因:前面A、B两点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无论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面临战后重建的任务;
B、30年代美国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点的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施;
C、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
③成效: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原因见上A、B、C三点)。
2、调整:20世纪70年代以后——“混合经济”的发展
①原因: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滞胀”现象的出现
(什么是“滞胀”?)
②对策——“混合经济”的发展
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
问题链接1: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制”是否就等同于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有制”?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不过是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成一群资本家占有而已。它不仅没有改变私有制,反而巩固了私有制。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国有经济其实质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得不进行的一种调整。
问题链接2:凯恩斯主义与“混合经济”其实质有什么相同?
都是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不可能超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的范围。
这种调节没有从根本上触动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所以它尽管有用,但起作用也是有限的。
【过程归纳】
①黄金时期: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②滞胀时期: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③调整时期:各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出“混合经济”。
二、建立“福利国家”:
1、目的: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
2、实质: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由此可见“福利国家”实际上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调整。
3、历程: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
①开始:它始于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时,罗斯福在他的新政中首先采取。
②发展:二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福利国家”。
【知识拓展】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
英国有着高福利的传统,1601年英国引入世界首部《济贫法》,1948年依据《贝弗里奇计划》,宣布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承诺提供“从摇篮到坟墓”全天候福利保障制度服务。随后,北欧、西欧、日本等国也纷纷建立起各自的社会福利制度。
③完备: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日渐完备”
④受挫(继续发展):1973年经济危机后,发展受挫,但仍在继续发展。
⑤缩小: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英、法等国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4、内容:包括医疗保健服务、生育、孤寡、养老、住房、失业及工伤保险、教育等在内的众多福利。
①进步性:A、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B、扩大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
②局限性:A、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带来社会道德危机;B、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C、它培植社会惰性,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
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它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1、兴起的原因:
二战后,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①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②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有利于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提高;③有利于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④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周期性的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飞跃。
四、“新经济”的出现:
1、含义: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信息化与全球化为其实质。
从1991年3月到2000年2月,美国经济出现持续107个月的良好运行态势,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这种三高两低(高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高企业效益、低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并存的经济现象被经济学家称之为美国“新经济”模式
“新经济”的出现与“知识经济”密不可分。定义: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建立在知识信息的生产、存储、使用和消费之上的经济。
2、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3、时间:20世纪90年代开始。
4、意义: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使美国实现了从1992年以来经济的持续增长,打破了经济周期运行的基本规律,延长了经济扩张期,这也正是在美国发生的经济发展奇迹,引起了人们进一步的思考。
4、问题:“新经济”依然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
【知识拓展】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将走第三条道路”。这里的“第三条道路”是指
A.重商主义与自由主义的结合
B.完全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国有化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D.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政策
【试题分析】克林顿上台后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克林顿政府把平衡预算、消灭赤字、偿还国债作为干预经济的重要目标,通过缩减政府开支、裁减政府雇员、适当增税、鼓励消费等措施,解决了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克林顿政府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新技术、教育、健康保险和环境保护的投资,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其宗旨是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故D项为正确答案。
五、评价:
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它促进、带领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向前发展。这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中,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良好的经验。这些变化的由于受客观规律支配,一方面促进资本主义本身有了更好地发展,同时这些变化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学法引领]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小结】
战后资本主义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
1、生产关系的调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
2、产业结构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兴起;
3、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新经济”的出现。
4、所有制关系的变化——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股票的分散化)
5、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出现了“经营者革命”(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他山之石】
岳麓版教材的不同内容
二战结束以后至今,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还包括:
1、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的变化
①主体: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②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
③含义:通过大量发行小面额股票,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已无法拥有企业全部所有权,这种情况在发达国家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股票的分散化。
④作用:股票分散缓和了社会矛盾和大量吸收了资金,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⑤实质:企业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中。
2、“经营者革命”应运而生——经营管理方式的变化
①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业生产过程日益复杂,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很高的管理才能的专业技术知识。
②含义: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控制力下降,而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经营——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③意义: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同时经营管理人员不断增加,成为“新中间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史链接]
二战后美国确立经济霸主地位的原因
1、政治上:提出马歇尔计划,扶植并控制西欧。
2、经济上:二战后,美国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福利国家政策;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
3、科技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归纳拓展】
1、二战后西方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及特点
(1)模式:美国的“新经济”模式;英国的“混合市场经济”模式;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日本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
①利用国家政权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如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改革单一的所有制形式;制定指导性经济计划,对经济进行规划和指导。
②私人企业经营管理的调整。在所有制方面,通过股票分散化,出现了人民资本主义,资本家不再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另一方面,由于经营者革命,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
③完善社会福利制度,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2.认识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2)发展概况:
①国家垄断作为垄断的一种形式,早在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初期就已经产生,它的最初形式是国营铁路、国营兵工厂、国有土地基金等,但当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整个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还很有限。
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战争形势所迫,几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许多国家实行了生产和分配的国家调节。战争结束后,随着战时经济向和平经济的转变,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也就削弱了。
③20世纪30年代各国为了尽快摆脱经济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20世纪50~70年代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3)主要措施:发展国有企业;扩大政府财政开支,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作用;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
①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缓和了经济危机,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②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一些国营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
3、影响资本主义经济机制调整的因素有哪些?
(1)科技革命与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是根本原因。
(2)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是内在需要。
(3)经济危机、战争或工人阶级长期不懈的斗争。
(4)资产阶级有识之士的改革精神。
(5)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与人们社会生活的新要求。
4、资本主义经济机制调整的启示。
(1)资本主义生产力还有一定的发挥余地。
(2)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自我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3)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可以相互借鉴,互为补充,并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重难点问题阐释】
1、决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与调节方式的原因: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政治遗产,不同的战略目标和民族抱负,资产阶级参政的不同程度,决定了各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经济干预与调节方式。
2.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制度?
自罗斯福新政后,资本主义各国采用财政手段影响居民生活的一系列社会福利和保障措施,逐渐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宣称建成了福利国家,实现了社会收入的均等化,有人甚至把福利国家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同义语。确实,这种制度有利于改善和提高普通群众的生活。但是,福利国家更多的是为垄断资本家带来好处,福利基金的来源是劳动者劳动收入的一部分,然而它却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故被称为“社会减震器”。同时它又有利于扩大消费市场,缓和供求矛盾,从而巩固了垄断资本家的统治。
而且,当资本主义经济面临危机之时,资本主义国家总是首先减少社会福利支出,7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滞胀危机而对社会福利的大幅度削减就是明显的例证。因此,福利制度是垄断资本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挽救资本主义制度而不得不支付的一种代价,它并不能改变资本主义国家“按资分配”的制度,也不能彻底消灭贫困和两极分化。
3、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以继续发展,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繁荣景象?
答案提示: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②各国政府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4、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模式选择,具有鲜明的国情特点。思考讨论:有人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公平的“调节器”?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如何评价当今世界的社会保障体制?
思路:社会公平是人类社会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社会公平体现在经济利益方面主要是社会成员之间没有过分悬殊的贫富差别,即所谓“不患贫,患不均”。衡量各国社会保障体制模式的优劣,在一般情况下是一个不好解决的复杂问题。它既包括经济制度,还包括外部的政治、社会、文化、历史传统及风俗习惯等因素,各国所奉行的政策对它也有很大的影响。
社会保险制度的评价标准:一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对经济增长或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二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对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即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关系的一至性或偏离性;三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对稳定性的作用(包括社会稳定、经济周期性稳定、通货膨胀、失业等);四是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对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的影响程度
〖易混易错点警示〗
1、正确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如“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的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加强。
2、二战后,西方主要国家的福利国家政策并没有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政策,其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刺激国内消费,但是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的新变化,即为“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这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之一。
〖要点归纳〗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①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②战争的特殊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个国家都要对大量工业部门进行集中管理,以应付战争之需。这种战时管制有很大的强制性和临时性,但它确实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为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合乎规律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物质基础。
③经济危机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
④战后出现的高科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与经济发展模式的发展。
从14—16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一直到“二战”前夕,资本主义国家一直推行自由放任政策,以自由市场经济为主导,国家奉行自由生产、自由贸易、自由竞争的原则,以尽量不干涉和少干涉经济为基本行政指南。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表明自由放任政策已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的发展。国家干预经济的罗斯福新政出现,从此,国家干预经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二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主要经济模式。
20世纪末,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有了减轻,各国多推行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经济的“混合经济”。
【重难点突破】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及原因
【知识归纳】发展概况、原因
1、发展概况:
:①二战结束美国经济进入快速增长时期时期;②战后20年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③70年代的美国经济出现“滞涨”局面;④80年代经济开始复苏并出现低速的持续增长。
⑤90年代经济繁荣;⑥从2001年起,美国经济再次陷入衰退。
西欧:①20世纪50年代初,工业生产恢复到战前水平;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出现繁荣景象;
联邦德国:①在20世纪50年代进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②20世纪60年代初,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西欧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加强与美国的联系充分利用“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②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③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④逐步建立国家福利制度。
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的原因:①政府推行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残余势力,社会较稳定;②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集中国家有限的财力物力发展经济;③政府采取市场经济、国家调控、社会保障三者相结合的经济政策;④注意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⑤美国对联邦德国采取扶持政策,通过“马歇尔计划”提供大量援助。
【温馨提示】了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概况,探讨西欧、联邦德国经济发展原因,总结出共同原因。
从中我们应吸取什么教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给我们的经济建设的启示是:保持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必须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必须坚持改革,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科技兴国之路。
【典例1】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腾飞的条件不包括
A、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 B、战后德国政局比较稳定
C、积极发展转口贸易&&&&&
D、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对课本知识的再让再现能力,A、B、D三项均是课本里面提到的联邦德国经济腾飞的重要条件,只有C项为不包括的条件。【答案】C
【配对练习】
3—1(拓展题)西欧国家二战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
B、提高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
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巩固社会秩序
D、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缓和矛盾,正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解析】经济要发展,社会稳定是一个重要条件,福利制度正是这种背景的产物。【答案】A
3—2(易错题)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的最主要原因是
A、加强国际关系的联系&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解析】本题表面上不太容易选出正确答案,但我们只要明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我们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B。【答案】B
&&认识“战后资本主发展新变化”
【知识归纳】资本主发展新变化:略
【温馨提示】资本主义经济在战后高速发展的事实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我们要细心体会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对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但是,资本主义的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典例3】下列哪一项不是“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
A、“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B、人民普遍具有较高的劳动素质
C、实行非军事化
D、进行社会改革,清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
【名师点睛】此题看起来是考查课本知识的记忆和应用,但同时也是考查考生的细心程度,D项是战后日本的改革特征。
【配对练习】
3—1.(拓展题)二战后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股票不再为少数人所拥有,广大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这种情况被称为
A.“人民资本主义”&&&&&
B.自由资本主义
C.垄断资本主义
&&&&&&&&D.福利资本主义
【解析】因为股票的分散化使得中下层广大人民拥有了企业的股权,这种资本的社会化被称为“人民资本主义”。
【方法技巧】战后资本主发展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但还应注意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的新变化,即为“人民资本主义”和“经营者革命”。这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表现之一。
3—2.(易错题)右边四幅图中能够反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重要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识图能力。根据图片中的信息可以的出正确的答案。第④图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应排除。【答案】D
【历年热门考点透视】
考点1&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热门原因】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其特点是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国家政权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对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其借鉴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命题角度一& 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真题1】(2007.海南高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解析】考查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概念。加强对经济的干预。【答案】C
命题角度二&&&
福利国家的发展
【真题1】(2007年上海高考)1948年7月,某国率先向世人宣布:它已经向国民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这个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解析】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从摇篮到坟墓”说明福利制度的完善。【答案】A
【新题追踪】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原因不包括
A.使国内市场扩大&&&&
&&&&&B.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C.消除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利于开拓国际市场
【解析】考查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全面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它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也就不可能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答案】C
【真题2】(2002年全国)罗斯福新政与20世纪50、60年代西欧各国社会经济政策的共同点不包括(
A、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与管理得到加强
B、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
C、进行社会改革,缓和社会矛盾
D、推行国有化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对罗斯福新政与西欧社会经济政策比较异同的能力。A、B、C三项属于罗斯福新政和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所采取的共同经济政策。50、60年代,西欧国家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而罗斯福新政还没有发展到此程度,可以说前者是后者的继承和发展。【答案】D
【真题1】(2005·江苏·28)阅读下列材科: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它奠基于人的利己主义本性。因为人都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从事商品生产与交换的,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要,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分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思想?(1分)
反映了国家不干预经济的思想。(答自由放任思想亦可)
&从30年代经济危机之后,凯恩斯学派在西方世界就大行其道,并且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一学派……给资本主义经济开的灵丹妙方是:当经济出现萧条时,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减税和降低银行利率等办法来刺激需求,促进生产繁荣;当出现通货膨胀时,则以减少政府支出、增税和提高利率等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这些办法在相当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⑵与上述思想相比,材料二所反映的思想主张有何不同?指出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最能体现这一变化的历史事件,并概述其主要内容。(6分)
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罗斯福新政。
内容: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
&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摘自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⑶材料三中,里根政府进行“引人注目的改变”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改变”取得了哪些成效?既然里根政府实行“少开支”政策,为何美国还会出现财政赤字急剧上升的现象?
原因:里根政府认为,对经济过度干预导致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答出“滞胀“亦可)
成效:美国经济开始复苏;此后经济持续增长。(答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下降亦可)
原因:政府减税;与苏联进行军备竞赛。
【名师指引】本专题讲授的内容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面对经济危机采取措施进行改革,引发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有深远影响。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所作的生产关系的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但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非常现实的借鉴意义。罗斯福新政说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并不是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20世纪50-70年代初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并非只有对抗,还有相互适应和可能协调的一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还能容纳生产力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家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和新经济的出现。
还有在企业经营方面的变化:即“人民资本主义”(股票的分散化)和“经营者革命”(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基础训练〗
1、战后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特殊条件是
A.实施产业政策&&&&&&&&&&&&&
B.制定经济计划
C.财政和货币政策作为调控手段D.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解析】A、B、C三项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过程中实行的经济政策,战后美国对联邦德国采取扶持政策,通过“马歇尔计划”提供大量援助,体现出特殊性,因为没有对日本实施该计划。【答案】D
2、导致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滞胀的直接原因是
A.石油价格的提升&&
&B.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C.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D.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
【解析】主要考查美国战后经济发展进程。1973年经济危机爆发以后,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状态。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石油危机”。【答案】A
3、20世纪80年代,美国扭转经济颓势的主要措施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加大对殖民地的掠夺
C.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
D.增强国家对企业的干预
【解析】考查里根改革的内容。注意时间表述,80年代美国经济的复苏主要是里根总统的改革。【答案】C
4、“二战”后初期,西欧国家经济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外部因素是: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B.发展高科技
C.发展新兴产业&&
D.借助“马歇尔计划”的援助
【解析】注意关键词“外部因素”。
5、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其作用有
①提高了一、二产业的经济竞争力
&&②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
&&③避免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④优化了资源配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考查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第三产业发展的认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只能缓和而不可避免,③项错.应排除.
6、克林顿改革与罗斯福新政的相同点是
A.增加公共投资,创造就业机会
B.改革税收,增加富人税
C.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并稳定农产品价格
D.整顿银行与金融业
【解析】只要熟悉课本中克林顿改革与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将两者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A。【答案】A.
7、现代福利国家制度推行的目的不包括
A.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
B.保障个人和家庭的高收入
C.保障经济运行的安全
D.保障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解析】B项表述不准确,现代福利国家制度推行的目的是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答案】B
8、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到“福利国家”制度时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下列关于福利国家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罗斯福新政中的一些措施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②二战后,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④使政府财政不堪重负。20世纪80年代后,美英法等国家缩小了福利的规模。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西方国家工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为1.7%,在年增至6.1%。这种变化从根本上说明了
A.发达国家人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
B.当代科技进步成为整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C.资本家利润增长有利于改善劳动者处境
D.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已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10、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1、“New Economy”是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新变化。它出现于哪一位美国总统在位时
A.Herbert&
C.Hoover&&&&
B.Ronald W.Reagan
C.Bill& C1inton
&&&&&&&&D.F.
D.Roosevelt
[hu:v] 胡佛;['reign]里根;][ruzvelt,ru:svelt]罗斯福
12、(2014·苏锡常镇联考)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林德贝克批评说,“这种经济患上了‘动脉硬化症’,对劳动缺乏刺激作用,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放慢或停滞”。他所批评的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自由资本主义经济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高度发达的福利经济
[解析]“对劳动缺乏刺激作用,带来了社会发展的放慢或停滞”体现了福利政策的实施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项符合题意。[答案]D
13、(2014·常德期末)下面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高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中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低收入国家工业比重
以下对此表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接近
C.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下降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积极开展新科技革命,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得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A、B、C三项错误。[答案]D
14、(2014·淄博质量抽测)英国《经济学家》预测:“21世纪的欧洲,不会被炮火摧毁,但可能会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已经成为一场‘国家战争’——纳税人不惜用示威骚乱逼迫政府,要为他们的人生负责。”这表明欧洲国家(&&&
A.示威骚乱有可能演变为战争
B.福利政策已不能缓和社会矛盾
C.面临严重的财政与政治危机
D.福利政策弊端、问题不断显现
[解析]“被一张张福利支票压得喘不过气”这一现象是福利国家政策所导致的,“示威骚乱”说明该政策已导致很多负面问题,故D项正确;A项夸大了福利国家政策的危害,故A项错误;B项抹杀了福利国家政策的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政策增加了财政负担,但不必然导致财政、政治危机,故C项错误。[答案]D
15、(2014·长春)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说:“正如没有一个社会能够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一个社会也不可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相反地,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却有足够的潜力同时促进繁荣与人类自由。”这一经济理论主张(&&&
A.自由放任
&&&&&&&&&&&B.强化国家干预经济
C.放松国家干经济
&&&&&D.仿效计划经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指出“一个社会既不能完全以命令原则来经营,也不能完全靠自愿的协同合作来推动,应实行以自愿交易为主的经济制度”,据此结合“1976年”这一时间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判定,弗里德曼的主张体现了在1973年经济危机后西方国家主张放松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答案]C
16、(2015·嘉兴测试)
有一种经济理论认为,应该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和增加投资,以实现充分就业、促使国民收入成倍增长。这种经济理论应是(&&
A.重商主义&&&&&&&&&&&
&B.自由主义
C.凯恩斯主义
&&&&&&&&&&D.货币学派
[解析]本题考查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罗斯福新政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故本题选C
项。A、B、D 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17、(2015·南京摸底)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在制度创新之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他说过:“没有国家办不成的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的麻烦。”下列经济思想与其主张相符的是(&&
A.市场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
B.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社会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主张减税、增加财政支出,以扩大投资和消费
C.大规模降低税率,以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积极性;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减少限制性的规章制度;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削减社会福利,争取财政预算平衡
D.以知识和思想为基础的,提高生活水平和创造就业机会的关键在于能在多大程度上将创新思想和技术融入到服务、产品和生产工序中去
[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材料中凸显政府的作用,而A项中主要突出的是市场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中“国家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既包括积极的作用又包含消极的作用”,B项中只是讲到政府的积极作用,故B项错误;大规模削减政府开支减少限制性的规章制度;大规模减税和加大国防开支;削减社会福利,争取财政预算平衡”体现了政府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D项主要体现了政府积极作用中投资的主要目标,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18、(2015·唐山模拟)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
A.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
B.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C.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D.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解析]本题考查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据此可知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B项材料未涉及这一内容;D项考查史实与材料无关;A项说的是历史的发展应该从多角度分析,材料并未说明这一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阅读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表
50-70年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主要是__①__和___②____。
从表格可以看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总趋势是从_&
③___走向__④__,出现这种趋势的根源是___⑤___。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的方面是___⑥___。
【解析】通过从表格中的数据获取有效信息,再和课本知识相联系,这是材料题普遍的解题方法,第三问表面上较难,但前面有提示语“崛起和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利”。
①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②大力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③高速发展,④滞涨,⑤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⑥使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某些环节和经济运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节和改良,从而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仅能够容纳现实生产力,而且生产力还在发展,资本主义统治下的社会矛盾也有一定程度的缓和。20世纪50-70年代,资本主义进入了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
请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是怎样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如何评价发达国家对经济进行的这一调整?
干预经济的方式: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评价: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但是,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经营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
3、(2014·郑州质量预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20世纪中期——40年代和50年代——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而这一增长的主要成分,至少在开支方面,是前几十年社会保险工作苦心经营的结果。简言之,这些计划一开始,收入保障之基本计划——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就逐步持续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保护,同时也占用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Neil Gilbert,Paul Terrell著《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1)根据材料一,归纳西方福利国家建设的主要成就。
成就:大规模失业现象受到遏制,民众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社会福利项目覆盖到人生的各种风险;社会福利覆盖的人群从一部分人扩展到全民;社会福利的水平逐渐提高。
早在1990年,欧共体12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7.5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145%。1995年,法国社会保障总赤字达1200亿法郎。瑞典政府1994年的财政赤字为1900亿克朗。社会保障状况一直较好的德国从1995年起也出现了医疗保障赤字。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由于生活稳定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欧盟成员国人均寿命从二战结束后的66岁上升到50年后的76岁,这就意味着个人平均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增加了10年,平均享受医疗照顾的时间也相应多出10年。&&&&&&&&&&&&&
——钱宁《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2)根据材料二,分析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主要危机。
危机:福利国家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导致严重的财政危机;沉重的福利开支增加了企业的成本,降低了欧洲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失业危机严重;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的危机。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
认识:积极作用:保持政局稳定;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劳资合作;改善人类福利。
消极影响:增加政府负担;滋生惰性。
[解析]第(1)问,首先抓住材料信息“退休、失业和工伤”、“覆盖全民”、“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然后从社会福利效果、覆盖种类、覆盖人群、社会福利水平等方面概括成就。第(2)问,首先抓住材料信息“财政赤字”、“给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失业率居高不下”、“人均寿命上升”,然后从财政危机、企业成本、失业危机、人口老龄化等方面概括危机。第(3)问,结合福利国家制度的成就和危机,辩证地去分析即可。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四川文综,23)23.近年来大量出现图7这样的公益广告。导致这类广告大量出现的原因包括
①世界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②可持续发展理念广泛传播
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④工业化导致自然资源大量消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C&&
本题设计的意图是考查如何面对当今人类生存危机的问题。③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2.(2007海南卷,2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的经济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表明(&
A.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 B.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
C.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私人经济依附于国家
【解析】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吸取30年代经济危机的教训,接受凯恩斯主义,利用国家权力对经济进行大力干预。
3.(2008年山东文综,13)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解析】D.本题考查面对“福利国家”的消极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措施。
4.(2010·上海单科.T24)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A.强化自由放任主义&&&&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国家运行机制的新变化
【规范解答】选B。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重要手段,本质上仍然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同时福利政策也意味着政府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5.(2010·重庆高考.T23)“我有一个梦想,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兄弟般地平起平坐,共叙兄弟情谊。”这种诉求主要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
A.种族歧视严重&&&
&&&&&B.阶级矛盾尖锐
C.贫富差距加大&&&
&&&&&D.社会暴力泛滥
【命题立意】此题以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为切入点,考查了美国历史上的种族歧视问题。此题考查材料的阅读解析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难度不高,但是此类型题目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形式。
【规范解答】选A。材料中讲到“我有一个梦想,奴隶的儿子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兄弟般地平起平坐,共叙兄弟情谊。”突出的是黑人在20世纪60年代依然受到严重的种族歧视;阶级矛盾的主流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材料无涉及;贫富差距加大材料无体现;马丁·路德·金倡导的是非暴力不合作,不会引发社会暴力泛滥。
著名的美国领袖。日,在前,发表了《》的。1964年度的获得者。1968年4月,马丁·路德·金前往市,领导工人罢工后,被人,年仅39岁。从1986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月的第3个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念日。马丁·路德·金被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评为影响美国的100位人物第8名。
6.(2012·浙江文综·T23)某同学在学习《历史》必修二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概括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作诗一首。后发现其中有一句不妥,它是
A.亦滞亦胀凯失灵(凯,指凯恩斯主义)
B.紧缩货币出新招
C.减税减支零通胀
D.又陷“四高”难逍遥(“四高”,指高赤字、高国债、高利率和高贸易逆差)
【解析】到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这说明主张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已经失灵。1981年,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以供应学派为依据,确立了自己政府的经济政策,其主要的思想是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但即使是减税减支也无法实现零通胀,C项错误。
7.(2012年海南卷历史,22)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8.(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2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政府解散财阀,资本占有结构出现明显变化。表2为日本不同所有者的股票分布状况(%)。
政府和公共机关法人
其他国内法人
对其解读有误的是(&&
A.政府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股票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有所提高
C.金融机关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D.个人持股比例逐步降低
9.(人民版2012年海南卷)1945年7月英国举行大选,被视为反法西斯战争英雄的在任首相丘吉尔及其所在的保守党惨败,工党获胜组阁。导致这一
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A.反法西斯战争已经接 近最后胜利
B.工党提出了实行社会福利等改革纲领
C.人们担心丘吉尔强烈反苏导致战争再起
D.英国大国地位的衰落引起选民强烈不满
10、(2013年安徽高考21题)图6是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对图中②时段解读正确的是
A.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B.“新经济”得以快速发展
C.美国经济处于“黄金时期”
D.国家干预经济得到强化
【考查点】二战后不断调整的美国经济政策
【解析】“新经济”即是指知识经济,这种经济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所以B项错误。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间是50年代,所以C项错误。70年代初出现经济危机后,国家干预经济有所松动,所以D项错误,故答案选择A项。
11、(2013年高考大纲全国卷23题)凯恩斯学派主张国家应干预经济,以扩大需求,刺激经济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面对“经济滞涨”局面,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不同于凯恩斯学派的经济政策,其做法是
A.增加货币发行量&&&&&&&&&&
B.扩大政府开支
C.推行国有企业民营化&&&&&&
D.增加政府税收
【考查点】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
12、英国学者约翰·凯伊在分析西欧经济时指出,“全球化”一词在1990年取代“民营化”成为经济改革的标语。这一变化表明在西欧
A.经济已经逐步走出滞涨
B.凯恩斯主义取得主导地位
C.信息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D.各国转而采用贸易保护政策
【解析】70年代经济危机后,西方经济进入滞胀阶段,表明凯恩斯主义失灵,所以B项错误,各国都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所以有民营化的潮流的出现,九十年代“全球化”取代了“民营化”说明西欧经济逐步恢复走出滞胀,从而改变了经济发展标语,所以选A。【答案】A
13、(2015年高考海南单科卷T20)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机器已平均使用了20年,而美国大多数工业设备的使用还不到5年;在农业领域中,通常一名美国农民的产出是法国农民的3倍多。这反映出
A.法美两国的国民经济结构存在根本差异
B.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崛起已经显露端倪
C.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发展差距明显
D.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的必由之路
【解析】AD两项无法体现;B项错在“显露端倪”;材料中反映出美国设备更新换代较快,生产率较高,其发展已经远远超过法国,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距比较明显,C项正确。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战后各国经济
二、非选择题:
1、(2009广东历史卷,30)(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
1995—2005年GDP年均增长速度(%)
23个发达国家的平均值
注: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
(1)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
请忽略其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2分)
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
法国富人的税收负担较重。(2分)
(2)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条件相同)(4分)
否。(1分)
数据显示,相对而言,有国家高福利高增长,有国家低福利低增长。(3分)
(3)福利制度产生以来,反对与支持的立场始终并存。请分别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并加以论证。(从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个人自由等等角度论证皆可)(6分)
【答案】考生应为两种立场各找两个理由。(6分)
反对的理由,例如:①福利制度会增加企业税收负担和成本;②劳动积极性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
支持的理由,例如,①有利于社会和谐和稳定;②二战后福利制度的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局面。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解析】第一问和第三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设计,这类设计一般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切忌由论没据。第二问对高福利的评价,应坚持一分为二,辩证的观点。
2、(2009北京卷,37)(36分)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队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6分)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4分)
国际:新航路开辟,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
国内:明中期以后,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口。
一条鞭法将田赋、徭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征税;摊丁入亩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6分)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2分)
弊端: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和关税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银贵钱贱”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
应对措施:为遏制鸦片走私,清政府任命林则徐主持禁烟。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10分)
20世纪30年代: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政府实施新政,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放缓,贸易出现逆差,黄金和外汇储备出现大幅度下降。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8分)
1948年:国民党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物价暴涨,法币急剧贬值。
改革开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汇率随市场发生变化。
【解析】回答第(1)问,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明中叶”、“欧洲各国与中国贸易”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回答第一问。第二问主要回答明清赋税制度的内容。第(2)问,解题注意关键词“林则徐奏稿”“
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 致之
偷漏出洋之弊”。总结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第(3)问,考查美国1929年和197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以所学知识为主。第(4)问,这里的“社会条件”主要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和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经济状况。重点考查所学知识的扎实程度。
【考点定位】考查古今中外货币流通的变化以及应对措施。
3、(2009四川文综,37)(32分)正确处理富民与强国的关系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论语》)
(唐太宗大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邱肆贸易者,罢(取缔)之。(《唐会要》卷86)
(1)材料一蕴含的治国思想是什么?(2分)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吏治存在什么问题,政府为此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材料二与材料一之间有何内在联系?(2分)
思想:富民思想(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均可相应给分)。
问题:官吏经商(2分);
措施:颁布命令禁止官吏经商(2分)。
联系:材料二是材料一治国思想的具体实施(2分)。
清末“新政”较之洋务运动更能体现学习西方的决心与实效,更具有社会转型的色彩。其计划不可谓不庞大,改革的速度也不可谓不快,但练新军也好,办实业也好,兴学堂、派留学也好,还有各地办警政、地方自治、各类调查与选举,样样需费,而且非有巨额投入不可。对于连支付赔款与借款都不堪重负的清皇朝来说,经费问题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摘编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2)根据材料三对新政的认识,指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4分)结合图10分析,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6分)
目标:学习西方,实现社会转型(2分)。
困难:经费不足(2分)。
措施:增收捐税(2分)。
看法:清政府压榨人民(2分)。
影响:加速清朝灭亡(2分,或加速新政失败)。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贫富悬殊拉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的呼声逐日高涨。为此,发达国家推行了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以使贫困人口和由于各种原因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得到最低的生存保障。这一制度被称为“福利国家”制度。二战以后吗“福利国家”在西欧日渐完美,在很大程度上起了稳定社会情绪的作用。这样的“福利国家”必然占用相当大的财政预算,而人民对福利政策不仅已经习惯,而且不嫌其多,只嫌其少。至80年代,“福利国家”的弊病已明显化。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严重地妨碍了经济的增长和发展高新科技的投入。&&&&&
(摘编自陈乐民《20世纪的欧洲》)
(3)根据材料四,概括“福利国家”产生的历史根源和作用。(5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福利国家”日渐完善的主客观条件,并揭示“福利国家”遇到的难题。(6分)
历史根源:工业革命的发展;贫富差距加大劳动者要求改善劳动和生活条件(3分)。
历史作用:缓和社会矛盾(2分)。
主客观条件: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历史教训;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4分)。
难题:人民过于依赖福利制度,国家财政不堪重负(2分)。
(4)依托上述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就富民与强国的关系问题谈谈你的主张,并举出史实论证你的观点。(3分)
主张(1分);
用史实论证(2分)。
【解析】回答第(1)问,解题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明中叶”、“欧洲各国与中国贸易”等有效信息限定词,回答第一问。第二问主要回答明清赋税制度的内容。第(2)问,解题注意关键词“林则徐奏稿”“
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 致之
偷漏出洋之弊”。总结材料并结合教材回答。第(3)问,考查美国1929年和1973年经济危机的原因。以所学知识为主。第(4)问,这里的“社会条件”主要指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和改革开放后新时期经济状况。重点考查所学知识的扎实程度。
【考点定位】考查古今中外货币流通的变化以及应对措施。
本题主要从富民与强国的角度设计问题,涉及到古今中外,时间、空间跨度大。(1)主要从材料中概括归纳答案,不能照搬教材。(2)从材料三中,概括归纳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目标及其面临的实际困难。通过漫画分析,回答清政府为克服困难采取了什么措施,这种措施导致当时舆论对清政府产生了怎样的看法,这种舆论产生了何种影响?此问是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以考查能力为主。(3)依据材料并结合基础知识来回答。(4)开放式回答,但要有自己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4、(2008上海)1934年,一位英国牛津大学的教授,创造了福利国家的概念。到1948年,英国宣布全面实现了社会保障,建成福利国家。问题:(7分)
(1)英国“福利国家”可能借鉴了哪些国家的实践经验?(2分)
德国俾斯麦的《疾病保障法》,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社会保障法》。
(2)英国“福利国家”的内容和特征是什么?(3分)
内容:在教育、健康、住房、失业、退休等方面全面实行社会保障(或答人人享有免于贫困、疾病、愚昧、污染和失业的自由权利);
特征:社会保障的全面性;实现所有居民各种不同的保障需求。
(3)你如何评价英国“福利国家”的政策?(2分)
【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①从正面看: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对英国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英国在世界上第一个建成“福利国家”,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以后其他国家实行社会保障政策提供借鉴和模式,消灭贫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从负面看:加重国家的负担,影响了经济发展。
【解析】第一问根据时间“1948年”,可知借鉴的国家应该是二战以前的,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知是哪两个国家的有关法令。英国的“福利国家”被称为“从出生到坟墓”的“福利”因此应涉及到社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第二问中的“内容”可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列举出来;而“特征”则应强调其“全面性”等。第三中的“评价”主意还是应该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
5、(2012年江苏历史,23)(14分)西方国家的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发展、困境和改革的变化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上面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妇女们)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虽然纽约本市已经有100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福利措施及其主要背景。(5分)
措施: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保障措施);兴办公共工程
(以工代赈)。(3分)
背景:经济危机;贫困(失业)。(2分)
材料二:英国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年度)(单位:英镑)
(资料来源:李培锋《英国诊治“福利病”》)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福利政策的积极作用。(2分)
积极作用:救济低收入者(缩小贫富差距);保障儿童利益。(2分)
材料三:(英国)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占到了公共支出总额的50%。……(瑞典)主要靠借债和赤字预算来维持社会福利的各项开支。……在各国社会福利开支仍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各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联邦德国从1970年到80年代中期,领取维持日常生活救济的人数增加了一倍。……70%以上的美国人反对政府在福利救济方面花更多的钱。
——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3)据材料二、三,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5分)
原因:挫伤工作积极性(惩勤助懒);福利开支大(政府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不满。(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2分)
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2分)
6、(2014·北京文综·41·节选)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保障民生和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任务,需要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1942年,英国工党提出了不分阶级,不分贫富,人人都有权享有社会福利的主张,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1948年,工党政府首相艾德礼宣布实行《家庭津贴法》《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保健法》《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法,为英国建立福利国家奠定了基础。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概述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时代背景及方式。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英国经济凋敝、人们生活困苦;工党的政治主张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方式:以法律形式推行社会保障;实行国家干预。
[解析]本题考查福利国家政策以及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英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以及
“1945年,工党在大选中获胜”等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依据“工党政府宣布实行一系列社会保障法”的信息从立法以及经济角度思考作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改革开放的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