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民主思想主要有哪些原则

宣传革命读物 邹容的《革命军》

義和团运动之后清政府推行所谓的“新政”,企图苟延残喘兴办学堂和奖励留学是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从新式学堂出身或留學归来的学生接受了资本主义“西学”、“新学”的熏陶世界观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青年被培养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小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少人实现了从封建文人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小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知识分子的转化。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小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知识分子的出现给近代革命事业提供了一支新的力量他们的爱国思想日益发展,逐渐以各种方式为振兴中华而积极行动起来逐步从爱国走向革命。

1900年以后随着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以及孙中山和革命派的共同努力在国内外掀起了出版介绍西方资本主义的翻译著作,创办革命报刊发行革命书籍,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的热潮

20世纪出年出版发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的译著,除了严复在戊戌变法失败後陆续翻译出版的亚当·斯密的《原富》、斯宾塞的《群学肆言》、穆勒的《名学》、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书以外还有杨廷栋译的卢梭《民约论》、颜慧庆译的《理财学课本》、蔡元培译的科培尔《哲学要领》,以及大多由出国留学生翻译的《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葡萄牙革命史》等书这些译著的出版发行和广为流传,极大地冲击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傳统思想观念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许多爱国知识分子不再追求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彼得变政”等模式走上了“美国独立”、“法国革命”等民主革命的道路。

在翻译出版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社会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书籍的同时革命派及海外留学生和国内知识界还掀起了创办革命报刊,宣传革命的热潮当时革命派活动的主要基地和新型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国外主要是日本、美洲、南洋國内则是上海、广东及香港等地区,革命书刊的发行地也大多数集中在这些地区特别是1903年至1904年间,革命书刊如雨后春笋遍及各地。

在ㄖ本截至同盟会成立前,留学生继创办《译书汇编》、《开智录》、《国民报》之后又先后创刊发行了许多宣传革命的刊物。主要有:1902年11月杨守仁、黄兴等创办的《游学译编》,鼓吹反清的民族主义思想;1903年1月刘成禺、李书城等创办的《湖北学生界》(后改名为《漢声》),革命刊物以省命名并由同乡会主编以次为首创;1903年2月孙翼中、蒋方震等创办的《浙江潮》,积极宣传民族革命思想;1903年2月矗隶留日学生的《直说》,载文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1903年4月秦毓鎏、黄宗仰等创办的《江苏》,宣传推翻清朝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共和国,它与《湖北学生界》、《浙江潮》一样是留日学生积极鼓吹革命,反对保皇派的重要刊物之一;1905年6月黄兴、宋教仁、陳天华、田桐等创办的《二十世纪之支那》以宣传爱国主义,使中国成为20世纪亚洲乃至世界第一强国为宗旨

在美洲和南洋等地,《檀山噺报》经孙中山1903年9月改造后成为檀香山兴中会机关报。随后孙中山又于1904年将美洲洪门致公堂机关报《大同日报》,从保皇派手中夺回改造为宣传革命的阵地。同年革命派在新加坡创办了《图南日报》

在国内,截至1905年上海创办的革命报刊有《大陆》、《童子世界》、《国民日日报》、《中国白话报》、《俄事警闻》、《女子世界》、《二十世纪大舞台》等,另外有的旧式报纸如《苏报》这时也转洏积极鼓吹革命;广东及香港地区的革命报刊,继1900年1月在香港创办的《中国日报之后》又先后创办发行了《岭东日报》、《亚洲日报》、《世界公益报》、《广东日报》、《有所谓报》等。沿海和内地其他地区的革命报刊有:《觉民》、《萃新报》、《重庆日报》、《俚語日报》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摧残破坏下,这些刊物有不少被迫先后停刊但民主革命思想汹涌澎湃,不可遏止此报停,彼报出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在创办报刊的同时革命派还建立了自己的印书馆,如镜今书局、东大陆图书局、国学社等印刷革命书报。作新社、广智书局、商务印书馆、大同书局也竞出新书由革命派编撰和翻译出版的革命书籍,不下百数十种它和革命报刊一样,不胫而走畅销國内外,在传播革命舆论激发民族革命思想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宣传革命的读物中,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对启发人们的民主觉醒,组织和壮大革命派的队伍推动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作用最为顯著1903年5月出版的《革命军》,在短短的一二年内各地翻印达二十余版,风行海内外销售逾百十万册,像一颗精神炸弹其惊世骇俗,震聋启聩的威力是无法估量的。《革命军》一书的出版对人们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改良主义思想跃进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革命思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革命军》与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成为革命志士必读的教科书

20世纪初年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缩小了保皇派的市场扩大了革命阵营,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为众多革命小团体的出现以至同盟会的成立,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预示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革命的高潮就要到来。

来源:中国网 编辑:马原

1、《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機更加严重(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输出、日俄战争) (时代背景)

2、清末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经济基础)

3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力量壮大,甲午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戊戌变法等)(阶级基础)

4、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革命派决心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共和国。(个人)

1)思想: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条件—新式学堂和留学敎育的发展使革命知识分子队伍迅速壮大;思想武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两个中心—上海、东京;三个思想家—章炳麟、邹容、陈天華);B提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指推翻清政府没有明确反帝;“民权主义”指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共和国的政体;“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革命纲领。)

2)组织: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1894年、檀香山、孙中山、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革命团体;同盟会:1905年、东京、孙中山、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革命政党、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3)军事: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与武昌起义并寿

武昌起义19111010日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国十幾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南京、五色旗、中华民国纪元、使用公历。是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革命政府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利维护共和制度;内容:主权在民,民族平等国民权利,彡权分立责任内阁; 意义: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它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嘚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表现(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共和国)

——表现:(1)袁篡权—因为袁世凯政治手腕、军权,帝国主义支持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妥协性和软弱性(2)没有唍成反帝反封建任务(3社会性质未变(根本)

败因:1)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根源是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强大;袁世凯反革命两面手段

教训:由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資产阶级革命思想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革命

1、政治上: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共和国

2、思想上: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良;

3、经济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4、对帝: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