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积分落户办理和别人一起办他们下来了,我的没有下来

上海户籍积分制评分标准——至少70分才有可能落户魔都,快来算算自己多少分
上海关于高校就业生落户的规定办法,如下:
一、基本要素分
  (一)毕业生个人要素
  1、最高学历
  博士 30分
  硕士 24分
  本科 20分
  专科 5分
  2、毕业学校:
  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与列入&211工程&的上海高校 15分(附件一)
  其它&211工程&院校、中央直属研究生培养单位以及上海科研院校 10分(附件二)
  其他高校及科研院所 5分
  3、学习成绩分级
  按照毕业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专业(班级)综合排名对其等级进行评定:
  一级(成绩综合排名前25%) 8分
  二级(成绩综合排名26%-50%) 6分
  三级(成绩综合排名51%-75%) 4分
  四级(成绩综合排名76%-100%) 2分
  4、外语水平
  通过CET-6级或专业英语八级 8分
  通过CET-4级或专业英语四级 7分
  外语类、艺术类或体育类专业外语课程合格 7分
  5、计算机水平
  毕业研究生 7分
  理科类计算机高级水平或免予此项要求的专业 7分
  文科类专业计算机中级水平 7分
  理科类专业计算机中级水平 6分
  文科类专业计算机初级水平 6分
  艺术、体育类专业相关课程合格 6分
  6、奖励表彰项
 && (1)&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
  经认定的国家级 10分
  省(自治区、直辖市)级 5分
  学校级(每次1分,不超过2分) 2分
 && (2)国际性或全国性比赛(含地方赛区)获奖证书(奖项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
  ①经认定的国际性比赛或上述全国性比赛奖项:
  一等奖(第一名、金奖) 10分
  二等奖(第二名、银奖) 9分
  三等奖(第三名、铜奖) 8分
  ②上述全国性比赛地方赛区奖项:
  一等奖(第一名、金奖) 5分
  二等奖(第二名、银奖) 4分
  三等奖(第三名、铜奖) 3分
  (注:1、以上奖励表彰仅限在高校最高学历就读期间所获奖励表彰;2、同类奖励取最高分;3、(1)类奖励和(2)类奖励可以累加,但最高分不超过15分。)
  (二)单位要素分
  单位信誉度良好,初次合同期1年(含)以上 5分
  二、导向要素分
  (一)专业导向
  凡是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紧缺的专业 3分(基本都符合)
  (二)地区导向
  地处崇明县、南汇区、金山区和奉贤区的用人单位 2分
  地处外环线以外非上述地区的用人单位 1分
  三、附加要素分
  (一)拥有或已申请发明专利
  1、拥有专利证书:
  拥有发明专利证书 5分
  拥有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3分
  拥有外观设计专利证书 3分
  2、已申请专利证书的:
  申请发明专利证书 1分
  (二)自主创业
  1、毕业生创办企业的:
  毕业生担任企业法人的 5分
  毕业生担任企业股东、董事的 2分
  2、毕业生申请科技创业基金的:
  进入科技创业孵化基地担任领头人 5分
  与其共同申请创业基金的团组成员 2分
  (三)其他
  被本市各级和中央驻沪党政机关录用为公务员的 20分
  被本市远郊地区中小学录用为教师的 20分
  被本市远郊地区医疗机构录用为医务人员的 20分
  (注:上述机构的具体名单,由各有关主管部门认定)
  四、标准分
  标准分为非上海生源进沪就业申请上海市户籍的基本资格分。进沪就业的非上海生源高校毕业生,其各项要素累积分值高于标准分的,可办理上海市户籍;低于标准分的,办理人才引进《上海市居住证》。标准分由上海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公布。
&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在沪&211工程&高校以及中科院在沪各研究所等研究生培养单位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教育部重点建设高校:
&北京大学 清华大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
想看新礼物
就差冰雪城堡?了。
新主播第一次求关注
嗯,就这样吧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积分落户政策落地,问题远没有画上句号
  十八大三中全会强调将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而北京控制人口规模的话题也谈了很多年,在今年北京两会上,控制人口规模的讨论再次备受各界关注。在我看来,要想控制住北京的人口,从治本上解决北京人口规模问题,必须遵循以市场为主导的方式,用疏而不是堵的方式。
  对于老百姓而言,选择在哪生活、工作,最朴素的原因就是老人看病、小孩教育、工作这三方面,毫无疑问这三方面北京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是什么使得北京能在这些方面遥遥领先,原因是源于行政级别、政府主导的城市发展模式。北京既是直辖市更是首都,在行政级别和政府主导资源分配的情况下,财力、能源、水资源、人才、资金等方面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特权,最终导致北京的各种能力明显超出其他城市。现在北京拥有的教育、医疗等各种公共服务的水平超过了上海。上海对比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城市更加不需多言。同时政府通过对地铁、公交、供热等公共服务业补贴、通过行政配置资源、建设南水北调等各种工程来提高各种能源供应的能力,这些较低的公共服务价格吸引了人口加速聚集。
  因此,北京近年来人口快速聚集是源于政府主导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带来的弊端,要想破除北京的大城市病,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的增长,必须回归根本对症下药。必须要深刻认识到十八大三中全会上强调的将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借助市场主导的方式来疏解北京的人口规模。人往高处走的愿望谁都不能阻拦,为此必须要将北京从高处放到平地上来,或者在全国培育更多高处,将北京和其他的城市之间的差距缩小,才能够让人口均衡分布。同时,以市场作为主导力量,市场自然会找到城市人口配置的均衡点,因为随着一个城市的人口的增长,各种成本也会上升,自然引导人口向别的城市聚焦。如此借助市场主导的方式来疏解人口聚集,而不是采用以往常用的政府主导的通过拉高进入北京门槛的方式来控制人口,从根本上可以达到控制北京人口规模的效果。
  为此,必须通过市场方式,将北京过于集中的资源疏散到全国,将北京的全方位的功能分解到各地。远之,将北京的功能和资源疏散到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等城市去;中之,通过京津冀一体化将北京的资源和功能疏散到京津冀城市群区域中,尤其是环首都河北地区;近之,将四环以内的资源疏散到四环以外,建设混合社区,降低人口流动频率,减少大城市病。
  总之,想要控制住北京的人口,从治本上解决北京人口规模问题,如果仅靠行政力量,不会有理想的效果,必须遵循以市场为主导的方式,以疏代堵方为治本之策。
  确信已经离开,是再次回到北京的时候。天空仍旧铅灰,车流仍旧堵塞,行人仍旧潮涌,收破烂的三轮车仍旧逆行在路上,而我,已是北京的客人。像再度张开的捕蝇草的叶,消化了我十几年青春的北京,没有留下一丝属于我的痕迹。
  我跟北京算是不辞而别。从决定到离开,短短一个多月,没有和朋友们打招呼,没有聚餐,没有利用最后的时候再逛逛北京,没有再拍照片,什么都没有做。收拾东西,退掉能退掉的一切,送走一卡车物件。第二天清早,在淅沥的小雨中,和夫人驾着车,像往日一样行驶在早高峰的车流里,只是这次变成了离开北京的方向。
  可能是年纪大了一点,不再容易激动,不再容易感慨,就让离别这样自然最好。或者并没有把这当成离别,一个生活了十几年的城市,已经长在了一起,真要离别,大概需要手术刀和镊子,把筋和肉细细地挑开。
  对北京的记忆,宏观而具体。
  北京有望京,这里有工作过的微软、潘石屹的银河SOHO、四元桥宜家、熙攘的广顺北大街、各种韩国料理,和许多藏在角落的路边烤串。王菲住这里,金志文住这里,早餐铺子的师傅也住这里。这里有月租2000的半地下室,也有每平5万的新居。饭店里吃饭的,不起眼的,也许就是亿万富豪,也可能是失意的北漂。望京,鱼龙混杂。
  北京有中关村,这里有鼎好电子城、翻着白眼的新浪、数钱到手软的百度、跌跌撞撞的谷歌、向毛主席保证的搜狐、送青年援建美国的新东方、宇宙第一的人大附中、一塔湖图的北大、阳气过剩的清华,以及抱娃卖光盘的大嫂。中关村的成功故事太多,足以支撑改变世界的梦想,迎面走过来的蓬头垢面的青年,脑海中可能是在纳斯达克敲钟的画面。中关村,卧虎藏龙。
  北京有国贸,这里有北京地标大裤衩、最高楼国贸三期、直矗矗的建外SOHO、嘉里中心、金融中心、Apple、Intel,还有国贸路口永远走不完的人流,像奔流的河,冲撞,泡沫,只是未曾冲刷出一丝沟壑。国贸地下一层有一个圆环形长凳,我曾坐在那里长久地观看职业装走秀,男则西装革履,女则套裙高跟,步履匆忙,目不斜视,眼神、嘴唇、屁股都绷得一样紧。国贸,高贵寂寞。
  北京有无数大小企业,世界500强的总部,国企巨头的高楼,三千六百行云集于此,工作和事业的机会远远超过小城市。这里有顶尖的工作,有遍地的黄金,有顶尖的人才,有冠绝的智慧。也是因此,我也曾忝列奥美、诺基亚、微软,十年间可以一直做自己有兴趣做的数字营销,每一次面临选择的时候,都庆幸身处北京。职场,机遇无限。
  北京有许多条地铁,通向四面八方,家住河北廊坊的年轻人每天花三四个小时在上下班路上,但问起来还是说自己住在北京。每天清晨、黄昏挤成相片,在推搡的人群中勉强站住,鞋子也脏了,衣服也皱了。尊严,纯属奢侈。
  北京有最浓厚的文化氛围,有密度最高的剧院,有频率最密集的演出,从东方到西方,从古典到现代,从牛逼到装逼,从人民艺术到三俗文化,从国家大剧院到六里庄小剧场,只有演不完的戏,没有卖不完的票。文化,于斯为盛。
  北京有各色圈子,而且都能玩到极致。无论你是越野,还是唱戏,是文学,还是天文,是营销,还是大数据,最专业的票友总能找到伙伴。不管你是哪类人,总能在北京找到组织。圈子,包罗万象。
  在北京穿得再土都不显眼,再洋都不稀奇,小地方容纳不下的张扬,到了北京,瞬间消弭,想赚个回头率都难。所以有无数的人来到北京,留在北京,热爱北京,唯有在北京才有生存的空隙。包容,海纳百川。
  北京能圆你所有的梦,北京能治好你所有的疤,北京能切碎你的灵魂,也能拼凑一个新的你。
  北京包容,容得下一切赤裸裸的财富和野心;北京狭隘,容不下一份有尊严的生活。
  每次我开着山东牌照的车行驶在北京,总要做贼一样,生怕被警察抓到,扣分、罚款。但作为一个统一了的中国的合法公民,开着自己的车,遵守交规,居然被限行,不准进入首都地界,这事让我一直耿耿于怀。北京的房和车都要限购,外地人交够了五年的税、社保才有“资格”买;北京的医保政策也区分京籍和外地;这些都不算什么,北京的教育,要分户口,划学区,学区房,学区地长期工作多少年以上,等等,眼花缭乱,就算这一切你都费尽心力操办好了,孩子十年寒窗以后,还是要回到原籍高考,考分要比北京的同班同学高出一百多分才能上相同的学校。
  十几年以前,北京还存在平和的缝隙,家常的饭馆,悠长的小巷,亲切的大妈,清澈的蓝天。路人还有笑意,你还能找到时空的间隙,在皇城的大气中平复灵魂的躁动。但如今的北京,那种沉稳大气已经消失,那种抚慰人心的安定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到处都是慌张、匆忙、焦虑、暴躁、功利、防备,你从路人的眼睛里看到的只有这些,你从马路上的车流里只能感受到这些,人们心里再也没有平安。
  北京的房子贵到不可理喻,五环外的房子都已三四万一平米;北京的交通令人无奈,上午只能办一件事,下午再办一件事,一天就过完了。居住分散和交通不便,导致北京的朋友们难以相聚,约朋友吃顿饭、聊聊天变成了相当奢侈的事,许多同在北京的朋友几年都见不上面,除非住得特别近,不然只能靠社交媒体维系感情,大家都成了美丽北京的孤儿。
  北京变成了名利场,北京变成了舞台,北京变成了战场。曾经在北京找到的归属感,近年来被一点点撕裂,彻底消灭。
  然后,我遇到了我的太太。结婚以后,我们常常一起开车到北京外面的山里,呼吸一口稍微干净一点的空气。如果不是太太怀孕,我们可能继续这样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太太验出怀孕那天,北京的空气极其糟糕,空气污染到像勾了芡,吸气入肺时有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对面两百米的楼都看不见。我和太太戴上口罩出门,分头上班。路上我望着这令人绝望的末日场景,终于下定了决心。我们在北京能收获事业、收入和许多华丽的东西,但永远得不到安定、健康和想要的生活。
  我开着车,带着太太,从北京来到青岛,租了一套巨大的景观房,离海边很近。小区就是天然氧吧,沁人心脾,树木浓密到遮天蔽日,而房租大致相当于北京六环外的两居室。我们常常到海边散步,海岸永远都是安静的。海、天和树吸收了声波和浮躁的心境,把一切归于宁静。栈道的宽阔处,有人在打太极拳,放着悠扬的音乐,整齐的身着白衣的人们,在路灯的映照下,在海和月的背景中,把海边的宁静更衬托出几分。海风不失时机地吹来,撩起衣襟,却抚平心情。
  有人说离开北京很需要勇气,其实告别也没有那么困难,特别是对方只把你当作一个过客的话。现在回想北京的时光,已经像隔年一样久远。有关北京的记忆,该封存的封存,该整理的整理,该延续的延续。北京已经是我们人生旅程中的一个过客,我们也曾经是北京的过客。我们的青春已找到地方安放,而旅程还将继续延长。
  北京,珍重,你我再会已是路人。
  文/刘小鲜
  外地人的涌入侵蚀着故乡意义上的北京
  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分类法,是二分法。
  比如,世界上,只有两类国家,一类是有户口制度的国家,一类是没户口制度的国家;比如,在北京,只有两类人,一类是有北京户口的,一类是没有北京户口的。
  没北京户口却生活在北京的人,叫外来务工者或北漂。外来人口占比越高的城市往往越发达越有活力越繁荣,但这个发达、活力或繁荣,并不是每个人乐见的。因为外来人口越多的城市,其独有的“个性”往往也流失越严重。比如,如果不是数十年前大量的“外地人”涌入,说不定现在北京的城墙还完好地保留着呢。
  久远之事,不说也罢。就说这些年,北京在日新月异中膨胀,显得华丽繁华。它承担着各种中心――权力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教育中心,这些自不必说。它还是演艺界的中心,企业总部的中心,寻梦者的中心和寻医者的中心,当然,也是某些“仁波切”的中心。这么多的中心,叠加在一起,北京如何不高端大气上档次地持续膨胀?
  但是,这种高大上的膨胀,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是萎缩。什么人认为北京在萎缩呢?是那些把北京视作“故乡”的老北京人。在他们眼里,自己的故乡早已经面目全非,他们一直活在出生之地,却一直在持续地、被动地告别家乡。
  你眼中的繁华,可能是别人眼中的荒凉;你眼中的崛起,可能是别人眼中的沦陷。是的,既然不是“同类”人,往往就会有分歧。
  这种分歧最近一次的爆发,是关于北京公布的积分落户政策。官方发布了非京籍人员通过积分在北京落户的办法(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未来,会有一些非北京户口的人,通过一点点地满足官方积分条件,获得北京户口,这是北京户籍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据说改革都是利益的调整,所以争议和分歧在所难免。
  积分落户政策,在一些想要获得北京户口的“外来务工者”看来,不过是悬挂在拉磨的驴前方的胡萝卜,看似近在眼前,却永远吃不到。
  而在一些老北京人看来,积分落户政策,加剧了他们“故乡沦陷”的危机感:每一个外来人落户,都是一次“入侵”。虽然积分制度在外地人看来非常严苛,但在老北京人眼里,外地人落户北京又多了一个口子。理论上,老北京人的数量是有限的,而外来人口是无限的。理论上,北京每增加一个外地人,老北京人就会增一分“被边缘化”的感觉;理论上,北京每增加一个外地人,老北京人就会感到他们的故乡相对地萎缩一分。
  是的,从外地来北京的人越多,北京人故乡意义上的北京就变得越小。故乡在告别从前,故乡在面目模糊,故乡不再像故乡――有人把这叫做故乡的“沦陷”。
  10多年前,王怡曾有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他讲述了他的故乡,某个县城,在20世纪末发生的剧烈变化:校园斯文不再;电影院荒凉;县城里失业者、刑事犯、退休职工聚集,终日消耗在麻将里;色情业发达;农村只剩下妇女儿童和老人……
  很多人对那篇文章产生了共鸣,并写下同题作文,纷纷记录自己家乡的“沦陷”。这些文章,大多在记录小城镇在世纪之交,猝不及防地失去从前的生活场景和人文结构。在数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冲刷之下,这些地方,纷纷仓皇地告别从前,呈现出既繁荣混乱又空洞落寞的景象。那些记录者,面对突然陌生的家乡,不免有无家可归的惆怅。
  当老北京人找寻不到家乡意义上的北京时,他们除了对大规模涌入的外来人口表达不满之外,还能将家乡的沦陷归因于谁呢?我们也该理解老北京人无家可归的惆怅,理解他们对故乡意义上的北京的怀念,理解他们对故乡逐渐萎缩的情绪,理解他们对故乡意义上的北京“沦陷”的抱怨。但是,互相理解,是这世界上最难的事儿。你抱怨我入侵你的家乡,我抱怨你不够宽容,这种人民内部矛盾,在互联网上的某个角落,常常变成人与人的火拼。
  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火拼,往往是因为觉得“我的不幸是你造成的”。可是,老北京人家乡的沦陷,外地人的“入侵”最多算是表面原因,深层的原因大家不仅知道而且知道“无解”,所以常常避而不谈。
  大家都知道的“无解”是什么呢?是一个“死循环”:最多的权力积聚在这里,并因此积聚了大量的资源。资源随着权力走,人随着资源走。大量的外地人涌入这里是为了分享这里的优质资源。同时,涌入者本身也是一种资源(体力、智力、资金),因而这里汇聚的资源更多,资源更多就吸引更多人的到来――这个死循环,只能将这个中心变成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的“中心”。
  既然如此,这个城市,能不在中心意义上继续膨胀吗,能不在故乡意义上继续“沦陷”吗?(作者:王海涛)
  8月11日,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出台,这真的是北京800万北漂的“福音”吗?
  8月11日,超过800万无北京户籍的“北漂”迎来福音――继北京市“暂住证”将升级为“居住证”的新政策之后,在京居住6个月以上且符合在京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非京籍市民,可以申请领取居住证。非京籍常住人口在领取居住证以后,符合北京市积分落户政策的,就可以参与积分落户。
  一本北京户口背后,涉及子女入学、购房、买车等诸多权益。取得居住证,并且开始积分,当然朝着最终的北京户口迈进一大步。然而,要最终成为“北京人”还需“过五关斩六将”。
  上海等地已实行积分落户政策多年,通过对比分析,北京的积分难度将超过上海。而在拿到户口后,高房价等因素依然是横亘在居民安家乐业面前的难点。
  为户口多等5年,购房差价百万
  201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2170.5万人,而其中户籍人口仅1345.2万人,而其余800多万人在北京立业但家未安。
  作为国家首都,经济文化水平在全国数一数二,能在北京安家落户,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京人当然是不少人梦寐以求的事。那么,一张北京户口到底承载了哪些好处?
  如果你有了户口,那就意味着未来你的子女将顺理成章地成为北京人。他们将能在北京入学,在北京参加高考,升入大学。在北京优质的教育条件之下,升入大学当然也更容易。但如果没有北京户口,即使是在北京完成学业,也只能回到户籍地参加高考。
  如果有幸成为北京人,在购房、买车方面当然更有优势。如果没有北京户口,在北京购买商品房,需要出示在北京连续满五年纳税证明(指个人所得税)或者在北京连续满五年的社会保险证明。而有北京户口则无需五年等待。
  虽说也就晚了5年,可是在房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之下,“时间就是金钱”。据分析,2011年北京平均房价大概在21000元/平方米,而5年后的2016年,平均房价已超31000元/平方米。以买100平方米商品房为例,晚5年就意味着需多支付100万元,几乎相当于普通白领5~ 10年工资总额。
  在买车方面,虽说都需要先摇车牌,但是没有北京户籍的人员参与摇号需要持有本市有效暂住证且连续五年(含)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
  不仅如此,在中央企业、事业单位云集的北京,个人职业发展机会当然不必多说。但是,大部分这类单位开出的招聘条件中除了个人能力外,还有重要一条就是拥有北京户口。
  另外,如果在北京工作,有了北京户口,办理各种证件也方便很多,当然再也不用长途奔波了。
  北上广积分落户政策大对比
  当前,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都开始实行积分落户政策。通过分析对比,总体上来说北京的积分政策最为严格。
  例如,在上海年龄指标最高分值30分,但在北京,不超过45周岁,只能加20分。
  学历方面,大学专科(含高职)10.5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学位26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博士学位37分。
  而在上海,学士、硕士和博士能够分别获得90、100、110分。在上海,积分满120分可以申请上海居住证。同时上海规定,持证人年龄在56~60周岁,积5分;年龄每减少1岁,积分增加2分。这意味着,在上海博士毕业很容易就能够取得上海户籍。在北京博士毕业生比上海就要难得多。
  要在城市落户,当然需要为该城市做贡献。在上海投资创办的企业,按照个人的投资份额计算,最近连续3年平均每年纳税额在10万元及以上或平均每年聘用上海市户籍人员在10人及以上,每纳税10万元或每聘用上海市户籍人员10人积10分,最高100分。
  但是在北京,纳税额平均每年在10万元及以上;投资人、股东等根据企业已缴纳的税金,平均每年纳税20万元及以上,仅能加6分。
  在北京和上海都规定了减分条款。上海仅规定对有行政拘留和一般刑事犯罪记录的行为进行减分。而在北京,除行政拘留外,还专门规定有涉税违法行为记录的个人、企业法人和个体工商户经营者,申请积分落户的,每条记录减12分。
  在广州同样实行积分落户政策,但是积分难度比上海和北京要小得多。在广州,只要满足无犯罪记录、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这两个最基本的要求,积分达到60分并且有4年社保的即可申请入户广州。
  此外,在广州本科文化程度、中级职称就能获得60分,同时还可以通过献血或做志愿者获得积分。
  过完户口关还有学区房的挑战
  外地人到北京落户、定居,解决了户籍问题,相对应的购房问题应运而生,毫无疑问北京的房屋均价在全国位居前列,而学区房价格更高。
  北京市的房价水平居全国前列,部分区域房价超过10万元/平米,让多少人“望房兴叹”。
  有一项统计显示,2016年,北京适龄儿童进入重点小学比例仅为16.7%,重点教育资源供给无法完全满足潜在入学需求,学区房需求热度仍会持续。
  另据数据显示,截至日,重点学校集中的主城四区全部小区数量为11933个,但重点学区房小区仅1217个。也就是说,可以读重点学校的小区只占10%多一点。
  根据中指院的报告,北京全市700余万套存量房中,仅有60余万套存量学区房,全市73%的重点小学位于东城、西城、海淀和朝阳四区,相对应地,67%的学区房也集聚在四个区内。
  而在房价上的差别就更加直观。该报告还显示,全市学区房均价达65955元/平方米,比全市存量房均价高出31%。四区学区房均价比非学区房均价高出15%以上,海淀区差价最大。
  还有一点不得不指出,这些学区房仅就房屋本身来讲,条件并不算优渥。中指院报告称,65%的学区房楼龄超过15年,东城区和西城区楼龄还会更长些。(作者:冯彪)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华网立场)
  北京积分落户的一个特点是,具体分值是不固定的、浮动的,需要“根据年度人口调控情况”来确定。
  日前,《北京市积分落户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出台。按照试行办法,满足持有北京市居住证、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在京连续缴纳社会保险7年及以上、且无违法犯罪记录等四个基本条件的常住外来人口,便可以按照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教育背景、职住区域、创新创业、纳税、年龄、荣誉表彰、守法记录等九项指标进行积分。
  对于生活在北京的800多万常住外来人口来说,积分落户政策确定了一个细化的、可量化的指标,开辟了一个清晰的落户路径和渠道,让大家终于有了落户的可能。但是,对于一个个具体的常住外来人口来说,在北京积分落户之路依然艰难。
  北京积分落户的一个特点是,具体分值是不固定的、浮动的,需要“根据年度人口调控情况”来确定。这就好比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划定,某高校在某省录取50人,按1比1.2的比率投档,根据报考人数,第60名的成绩就将是当年该校在该省的录取分数线。你今年的积分是90分,但只有1万个落户的名额,而你排到了1万5千名,落户的分数是95分,你就只能等明年了。第二年,你的积分终于达到了95分,但是根据人口调控情况,只有7000个名额,落户的分数涨到了98分,你的落户梦就又要落空了。分值不固定,也就给积分落户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2015年北京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2170.5万人,而根据北京人口调控目标,到2020年前,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必须控制在2300万人之内,政策人口“天花板”近在眼前。未来几年内,北京的人口增长空间已经不大了。究竟有多少人能通过积分实现落户北京的梦想,还是个未知数。
  从加分项目来看,积分落户政策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在教育背景指标中,大学专科(含高职)10.5分,大学本科学历并取得学士学位15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学位26分,研究生学历并取得博士学位37分;在纳税指标方面,申请人近3年连续纳税,且工资、薪金以及劳务报酬的个人所得税纳税额平均每年在10万元及以上,可加6分;在创新创业指标方面,在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申请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高管和核心技术人员,创业和创业中介服务人员,也可以加分。也就是说,更有机会落户的是高学历、高收入、高技能人才,而低学历、低收入、从事“低端”工作的人群通过积分落户北京的机会很少。
  特大城市的人口压力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一大心病,而北京面临的人口压力最为沉重,特殊的地位和身份又使其所要考虑的政治因素、城市发展定位、环境承载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更多。高学历、高收入、高技能人才当然更契合北京的城市发展定位,他们能为北京所做的贡献也更大。政策向“三高”人群倾斜情有可原,这样有利于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留下来。
  但积分落户的本质,是让更多的常住外来人口融入北京,让在北京工作生活、为北京纳税、为北京做贡献的人能够作为“新北京人”享受包括社保、医疗、教育、就业等在内的公共服务福利和便利,其根本指向是消除不公,是平权。
  “三高”人群为北京贡献大,需要享受“市民待遇”。而那些为北京提供各类生活服务的人群,也是北京的纳税人,也在为北京做贡献。餐馆的服务员、地铁站的安保人员、大街上的快递员……他们都是北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定位再高端,也需要“低端”从业人员,他们也有享受公共服务福利和便利的权利。而且,就基本公共服务而言,门槛不宜过高,更应该强调均等化,更应该多照顾低收入、低学历、低技能人群。而现在的积分落户政策一定程度上把“三低”人群排除在了积分落户的范围之外,存在不公平之处,还有改进和完善的空间。
  不得不说,大城市的人口调控大多不能很好地照顾到低端从业人口。实际上,“大城市病”并不是由低端从业人口造成的。他们买不起房,大多居住在城中村等居住条件差的地方,不是住房紧张的源头;他们买不起车,主要使用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不是加剧城市交通拥挤罪魁祸首;他们也不是城市污染的主要制造者,城市污染主要是工业企业、机动车造成的。而一个运行良好的城市生态,需要高技能人才,也同样需要低技能人才,两者之间具有互补性,应该保持一定的比例。
  在严控人口的政策下,面对政策人口的“天花板”,每年落户的指标其实很有限。退一步说,居住证制度是积分落户配套措施,北京居住证持证人将可以享受3项权利,6项服务和7项便利。大多数人或将拿着居住证在积分落户的道路上苦苦排队。所以,居住证制度以及附着在居住证上的公共服务有多少,又有多大含金量,更应该受到关注。它决定了更广大拿不到户口的常住外来人口所享受的公共服务的多寡和质量。
  版权声明:本文为新华网思客独家稿件,转载须注明来源为新华网思客。授权合作请联系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新华网立场)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陈凤祁
今天早晨开始,济南迎来降雨过程。截至...
节目中的傅园慧火力全开,尽显她的段子...
“扬州大学农学院食堂最火爆的窗口,都...
英国在二战中遭受了严重的打击,人们的...
本书是一部批判中国食文化并带有追问、...
数据加载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岛市积分落户办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