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古装电视剧游戏. 利用言论营地权位

百万字巨著《战略论:军事力量的产生、维持与使用》
共 37481 浏览 239 回帖&&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9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9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9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0 小时
&F.&E.20&20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0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0 小时
&哈特那样迷信于谋略和间接路线的作用,也不像克劳塞维茨那样一味地崇尚正面进攻。不过,
战争的基本原理
约米尼认为他所总结出或者根本就是先入为主地所假设出来的战争基本原理是理所当然和永恒不变的,这一基本原理可以细化为以下四个方面:
&1.运用战略计谋,逐次将军队主力投向战争区的要点,并尽可能投向敌人交通线,同时要使自己的交通线免受袭击。
2.实施机动,以使这些主力仅投入对敌军部分部队的作战。
3.交战时,应以同样方法,利用战术机动,把主力用于战场的决定点上,或用于攻占敌军战线上的要点。
4.在战斗行动中,应使主力不仅是都用于决定点上,而且都能在决定点上顽强一致地投入战斗,从而达到以同时奋战取得胜利。
对战争基地的理解
约米尼应该比鲁登道夫更早地认识到了在战争过程中军队需要有一个稳固的作战基地,但是,约米尼只是出于纯粹的军事作战目的而论述这一作战基地,约米尼在其《战争艺术概论》的绪论式章节中就曾对其同一时代的一个军事著作家过多地论述营地活动和行军活动进行批评,因此可以这样形容约米尼口中的作战基地,事实上是军队在战争过程中可以获取补给、进行营地活动的军事基点。
约米尼认为“作战计划中的首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个良好可靠的基地的保障。”而他所认为的作战基地,“就是一个国家的全部领土或部分领土地,其军队可以从这里获得进行战争所需的物质器材及增援部队;当军队采取进攻行动时,可以此作为起点;必要时,也可以退回这一地区;当其任务为防守本国国土时,则可以此作为依托。”在约米尼看来,战争基地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设置在本国或者盟国国土或者势力范围之内的常设性作战基地,另一种则是在占领区所设置的临时性作战基地。
常设性作战基地
常设性作战基地即是约米尼前面对于作战基地的一般性的定义中所描述的那种东西,约米尼并不认为作战基地只有一个,相反他认为应当保持2个或者更多相互紧密连接的作战基地。而第一个或者第一线的作战基地,则应当是具备天然的或者人工的屏障工事的一个国家的边界,“这个边界可作为一个良好的进攻基地;当要预防敌人入侵时,还可作为一条防线。”此外,在国家边界这一第一作战基地之后的国家本土内部或者盟国势力范围之内还要建立第二线的作战基地,并且只有这种第二线的作战基地才是最可靠的。由此看来,在约米尼的眼中,以国家边界作基地的第一线作战基地更多地包含有防线的意味,而第二线作战基地则由于有了第一线作战基地的防线作用而可以充分发挥出作战基地的全部效能。
尽管约米尼也认为作战基地应当与战场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他也并不赞同比洛用数学几何图形来划定作战基地与战场之间距离的做法。比洛是约米尼之前将战争当成是一门科学并且试图揭示出战争科学规律的人,他曾经指出“军队的配置(点)及其基地(线)应成等边三角形。”而“当军队离基地(线)的距离大于等边三角形的边时,应把基地向前转移。”
约米尼对当时流行的关于我方基地应当与敌军基地保持平行的说法很不以为然,他反而认为“同敌人基地垂直的基地是最有利的,尤其是当它有两个边几乎相互垂直,而构成一个凹角时,更是如此。”他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必要时可把这种基地当作双重基地使用,可以控制战略棋盘(战区)上的两个边,可以保障两条自此相距很远的退却线,而且在战局转折关头需要时,还便于改变作战线。”
临时性作战基地
“当攻入某一个敌国时,可以,甚至必须要建立一些临时基地。这种基地当然不会像在本国的基地那样坚强可靠,然而可作为短时间的基地使用。”但是,约米尼却认为这些临时性的作战基地只属于临时性防线的范畴,理由是“在敌国境内被击败的任何一支军队,其与本国边境的联系,总有被敌人切断的危险,所以一支军队若要在该国坚持下去,就必须承认,这些距离遥远的临时基地,只能当作是一种临时性的依托点使用,而不能算是真正的基地。”而在无论何种情形下,军队统帅都不应当寄希望于在敌国境内找到既可免遭突然袭击又同时可以用作临时基地的地点,替代办法是,“用战略预备队这个近代特别发明来代替临时基地。”由此可见,约米尼口中的战略预备队,不过是临时作战基地在概念上的另一种延伸。
对于防御与进攻关系的理解
约米尼详细地论述了防御战的各种战法,然而紧接着他又指出“决不能否认,所有这些防御方法都只不过是些苟安的办法,而对于取守势等待敌人进攻的军队来说,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有成功希望的时机关于采取攻势,夺回主动权。”由此看来,在约米尼的军事信条中,进攻是要优越于一切形式的防御的。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0 小时
然而,约米尼对于军队实施进攻的论述更加类似于克劳塞维茨有关进行大规模会战的论述,他关于实施进攻的条件是运用强大的兵力,“从战略上看,谁握有主动权,谁就处于极大的优势,因为他可把主力用于他认为最有利的地点,对敌方实施突击。”相反的情形,“谁在阵地等待敌方进攻,谁就处处陷于被动,往往遭到出其不意的攻击,因而在行动上总要受敌人行动的左右,要随敌人的行动而行动,以致常被敌人击败。”尽管约米尼认为进攻要优越于防御,但是他也并没有因此而像某些人为了佐证自己先入为主的观点而有选择性地选取例证那样只论述对自己观点有利的部分,约米尼同时也指出了进攻中所可能遭遇的种种不利的情形,而这些不利情形的存在又使得“战术上攻防的利弊至少是均衡的。”
约米尼总结出了关于进攻与防守关系的另一条真理,那就是“任何一支军队,假使它只在阵地不动,专等敌人进攻,那么久而久之它终究会被敌人击溃;反之,假使它能充分利用防御的长处,把攻方的优势变为它的优势,那么它就有希望取得最大的胜利。”
约米尼承认军队将领在交战的过程中无论采取进攻还是防御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性,但是他又指出为了获取成功,军队将领首先必须做到“不限于消极防御,而善于及时转守为攻。”
既然约米尼坚持认为进攻会优越于防御,而他关于进攻与防御利弊均衡的论述就更像是他事先表明了一种研究的态度,那就是并不因对一种战法的推崇而否定另一种战法。但是进攻的优势究竟有哪些呢?约米尼的回答是,“攻方的信心比较强,士气比较高,而且目标和行动都比较明确。”
联系到约米尼与克劳塞维茨研究战争理论的背景都主要地包括普鲁士腓特烈二世以及直接影响他们的拿破仑战争,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这二人对于进攻战论述的相似之处了,约米尼认为不论实施进攻之时的战场情形如何,“都必须预先明确,每次交战中总有一个决定点,只要战争原理得到适当的应用, 它就比其他点更能赢得胜利。所以必须力求把力量集中用在这个点上。”而决定战场上这一决定点的因素则包括三个方面:“地势;地形条件对军队战略目标的影响;双方兵力的部署。”
约米尼并不迷信于间接路线或者克劳塞维茨式的实力进攻,他认为在进攻战中正面进攻与迂回机动都是可以采用并且有助于获取成功的,由于进攻战在一般情形下只能以打乱敌军并将敌军赶出其原来的阵地为目的,因此单独的从正面突破敌军的某一点或者对敌军侧翼实施迂回包围或者两种方法同时应用即可以达成此一目的。
约米尼认为对敌军的两翼同时发起进攻时必须具备足够数量的优势兵力,否则这种对两翼的同时进攻就是很危险的举动,“因为按照战争的基本原理要求,攻者应把较大的兵力集中用于决定点上,而若一支军队处于劣势,却要对一支集中的优势之敌从两点同时发动攻击,那就违背了这条基本原理。”
对于间接路线的理解:迂回机动
约米尼一方面用很长的篇幅论述了交战过程中实施迂回机动的优点,另一方面又接着开辟专章论述交战过程迂回机动的缺点,这种缺点是,当交战过程中迂回机动所产生的规模过大时,就会因此而导致之前听起来很美好的计划归于失败,甚至于在约米尼此前论述迂回机动的优点的时候就已经指明在交战过程中突入敌线的机动问题的缺陷,“若企图与派往同一战线的其他部队的各纵队协同行动,以便绕过敌军侧翼,进行大规模迂回行动,则其成功的可能是令人怀疑的。因为假使要想成功,就必须要计算准确,并能得到严格执行,而这是很少能做到的。”
让我们来看看约米尼对于迂回机动者所要承担的风险的评估,“原则上说,军队的任何移动,若是伸展过远,使敌人能赢得时间分别击破我军一半兵力,那么这种移动就是一种孤立无援的,危险的移动。”然而,这种过分伸展的迂回机动所产生的危险的大小也“还决定于敌人能否具有迅速果断的洞察力,以及敌人运用何种战法。”迂回机动并非是所有人都能够成功应用的,对于那些不善于协调军队各部分运动的统帅来说,实施迂回机动无疑于自杀行为。
只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确定一条绝对的行动准则,“就是必须把主力控制在手中,以便于适当时机使用,但同时应注意防止极端,不要使其过分密集在一起,这样就会有把握应付任何事变。假使对方主将并不精明,并且主张过分伸展的迂回运动,那么我方就可以比较大胆地采取行动了。”
约米尼指明他对10次战局记述的目的,是“来帮助认识要打败惯于密集联防的敌人时,由于迂回机动和战斗线上留有间隙带来的各种危险。”
约米尼总结出实施迂回机动的四种准则:实施迂回机动者采取严密而连续的战斗队形,这样不仅能灵活应对各种危险情况而且能够使伤亡变得很少;如果双方势均力敌,这种情形下实施迂回机动就不是明智的举动了;在以一部分兵力对敌军实施迂回包围时,就同时以其他部分的兵力对敌军的其他方面发起攻击以作配合;要在交战之前就采取战略上的迂回机动,切断敌人的后路同时保存自己的退路。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0 小时
在约米尼看来,突然袭击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对敌军整体所实施的袭击,第二种是对敌军要塞或设防堡垒所实施的袭击,第三种则是对重要地点实施的突然袭击。
对敌军整体的袭击
约米尼对于他那个时候军队整体实施突然袭击的看法:“在火器尚未发明以前,要想实行奇袭,那要比现在容易得多。因为在有了枪炮的现在,从远处即可听到枪炮之声,几乎是不可能对一支军队进行全面奇袭,除非这支军队不执行野战勤务的要求,疏于前哨警戒,任凭敌军直捣其巢穴。”军队整体实施突然袭击的难度,因为军队不再用帐篷设置营地而变得更加困难了,这是由于要对敌军实施预先的袭击计划就必须首先摸清楚敌军的营地配置,而“奇袭不仅是要在敌人孤立分散在帐篷里时对其进行攻击,而且要在敌人未及采取反措施之前,隐蔽地把大部队投入攻击点。”但是,取消帐篷营地的做法则明显地使得实施这种袭击的条件消失了。
“奇袭一支军队营地的最好时机,就是在拂晓前敌人根本意想不到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敌军通常会惊惶失措,因而只要袭击者能够很好地利用地形条件并且采取正确的策略而袭击就能取得成功。尽管约米尼指明了袭击成功的可能性和所需要的条件,并且在他的战例论述中也有许多成功袭击的例子,然而他却并不认为袭击是经常发生并且其作战效果是最佳的,“对这种作战行动(指突然袭击),决不应该忽视,尽管这种作战行动并不会经常发生,也不会像大规模战略行动取得那样辉煌的成果。”
与《孙子兵法》讲求以正合、以奇胜以及《战略论:间接路线》中主张间接路线是最佳策略选择的做法不同,约米尼力求对袭击作出准确的剖析,“既然应该利用一切机会出其不意地袭击敌人,同样也应该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预防敌人突然袭击。”
以有生力量对敌军要塞及设防堡垒的一般性袭击
约米尼并不认为所有的筑垒城市都是可以对之实施突然袭击的,但是也有一些筑垒城市是可以通过突然袭击攻陷的,这主要取决于四个条件:(1)筑垒工事的强度;(2)配置地的地形条件;(3)所攻工事是否与其他筑垒工事相连或处于孤立的位置;(4)双方的士气。
约米尼对用第一种袭击办法即对敌军整体实施袭击来袭击敌军筑垒城市这一做法的评价是很低的,“假使认为,在拂晓前不久采取意外袭击,可以攻陷这种筑城,那自然是一种尝试而已。对一个分散孤立的哨所所采取这种战法是完全可以的。但是很难想像,配置在一个大筑垒营地的军队,会如此不尽忠职守,而让当面之敌对其发动出其不意的攻击,况且按照一切军人守则和条令规定,天一黎明,都应做好战斗准备。”约米尼为袭击敌军由大规模兵力防守的筑垒城市所开出的良方是,袭击的实施者应当具备足够的有生力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用来压制敌军的强大的炮兵火力、必要的攻城器材、纵队攻击、对于地形的有效利用、对于攻城之时和之后军事后续行动的明确指示以及对于新军事技术的应用。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0 小时
对于攻击筑垒线的最适宜的路线选择,约米尼作出了看起来十分准确的论述,“假使筑垒线很强固,对其强攻很危险,或者相反,可以从侧翼对其进行迂回,或可对其后方实施战略机动,那么后一种方法总比强攻更适宜。”然而也并不尽然,“假使有些原因促使趋向于强攻,那就应该在一个侧翼上选定攻击点,因为守军支援中心自然要比支援侧翼容易得多。”不过也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当防御者预料到我军将真正攻击它的一翼时,我军可向该翼发动更大规模的佯攻,同时,另一方面又向敌军足以实施真正的攻击,以出敌不意地获得胜利。总之,此时应由地形和将帅的机智来决定最好的行动办法。”在约米尼的头脑中,对于袭击这种做法的作用并没有死板的先入为主的倾向,他既陈述袭击的优点同时也能够指出袭击的困难和缺陷。
约米尼接着指出了在某一种情形下实施突然袭击的困难,“假使敌军的筑垒线依托着一条大河,而我军想从敌军该翼突然,那就似乎有些荒谬,因为敌军防线被突破后,可把兵力向中央集中,待我军纵队进至大河与敌中央位置之间,突然实施反击,使我军难以摆脱全军覆灭的命运。”紧接着,约米尼对于这种情形的论述又作出了补充,“这种荒谬行动有时也会获得成功,因为敌军防线既已被突破,敌人已退到筑垒线后面,即使反攻可能有利,敌军也很少会想到要实施反攻。”
约米尼在指明对筑垒城市实施成功袭击所必须遵循的原则的同时,也对筑垒城市防备突然袭击给出了建议,“另外有一条原则也很重要,就是当敌人从某点突破防线时,守军决不应消极悲观,有绝望情绪。假使控制着能够及时夺取主动、转入反攻的精干预备队,那么在敌人从某点突破防线时,只要以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在适当的时机把预备队用于适当的地点,就仍然可以获胜。”至少从这一点看来,在约米尼的头脑中,突然袭击也并不是在任何情形下都适用的。
对重要地点的袭击
这种突然袭击,是“一支部队为攻占某个具有相当重要性和实力的地点而采取的果断行动。”约米尼对于突然袭击的第三种理解,更是倾向于将前两种类型的突然袭击的要点都囊括进来,“突然袭击同时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达成突然性,另一方面又要以有生力量实施攻击,因为要达到突然袭击的目的,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约米尼总结了所有突然袭击成功的原因,“有的是通过进攻的突然性取得的,有的是靠有生力量的行动取得的;在采取这种行动时,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攻方的机智、灵活、谋略、勇敢和守敌的恐惧。”
约米尼尽管认为所有战术原则都可用作突然袭击之用,然而他却也认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中突然袭击对于整体作战的意义已经没有之前那么重要了:“在现代进行战争的方式中,攻陷一个地势上的强点,已经没有过去重视的那种重要意义了,除非攻陷这个强点,能在战略上取得优势,从而影响大战役的结局”;“攻占或摧毁一个筑垒桥梁,攻破一个大辎重队或一个掩护重要通路的不大的工事……这一些行动可以使执行突然袭击任务的去除对冒种种危险得到补偿”;最近几次发生的意在扰乱敌人的袭击行动全是次要行动。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让我们来透过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看看信息技术的进步与防御系统的改善是如何使得袭击性的军事行动变得日益困难的。一个设置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国家可以全天候地通过其卫星侦察技术收集世界各地有可能向它发射导弹的迹象,当它发现这种迹象时便立刻通过先进的计算系统测算出攻击者导弹的弹道,然后这个国家便立即作出反应顺着攻击者的导弹弹道发射出足以在半途摧毁之的导弹以解除对于本国的攻击行动。在此一过程中,全天候卫星侦察技术使得世界其他任何一点的势力对于这个国家的突然袭击都变得不可能或者是可能性微乎其微。而这也部分地印证了约米尼关于战争技术的进步降低了突然袭击成功性的说法,但是,你应该知道,所谓的突然袭击是以敌军的意想不到为假设前提的,因此只要这一假设前提成立并且你能够迅速作出袭击的行动,那么无论战争技术如何进步,而袭击仍然有成功的可能性。 作。)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0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0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1979200120031998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但是很明显,这样的出敌不意虽然较容易达到,但效果较小,不是这样的出敌不意虽然较难达到,但效果较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小规模的出敌不意要收到很大效果是很困难的。”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韩非子》中的思维模式
商鞅强调法治、申不害着重术治、慎到重视势治。
法、术、势三位一体
韩非将法家三派整合为一体,形成了以法治为主,法、术、势三方面相结合的法家理论体系。正因为如此,韩非被认为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尽管商鞅多次强调说拥有强大实力却并不知道如何使用的国家不能够强盛,但是他却将其实际的关注点放在如何从内部使国家强大起来,但是即便是如此,法家的思维体系中也并不是以强大力量的产生这一环节为主线的,《韩非子》中更加强调的是君主如何运用法度来维持住现在的强大力量,这更多地是因为已经制定的法令能够源源不断地在自行运转的过程中为国家提供强大的力量。
因此,如果用我的三元战略哲学来解析,法家富国强兵思想的精髓即在于创造、维持和使用强大的力量,并且由于在那种纷争不休的战乱年代里战争始终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主线,而法家思想也强调耕战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军事力量的产生、维持与使用是法家思想内在的主线条。
而在此,我之所以将法家思想归类为重权派,是因为法家思想强调强大力量本身的作用,《韩非子》虽然被认为是集法、术、势三派法家思想为一体,但是却更加强调法治,而法治本身即处于三个战略环节的中间位置。
农耕即代表要创造强大的力量,战争则代表要使用强大的力量,居于中间位置的是如何维持强大的力量。由于农耕和作战都是在法度的框架体系中运转的,因而维护法度的存在和贯彻执行也就同时可以促进强大力量的产生和使用这两个环节。
初见秦第一
韩非分析天下合纵各国必然落败的原由首先即是它们的实力不够强大,“今天下之府库不盈,囷仓空虚,悉其士民,张军数十百万。”这些合纵之国,本身并不强盛,但是却为了合纵攻秦而穷兵黩武、虚张声势。
《韩非子》五蠢篇中说“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中所讲述的是一种国家战略,在他看来,军事战略的成功实施是要依赖于国家战略的成功运作的。一个国家并不是因为其军事上的胜利而变得富裕和强盛,相反,是因为一个国家在变得富裕和强盛的过程中其在军事领域才能够不断取得辉煌的胜利。而一个国家在军事领域的胜利,反过来会增强这个国家富强的程度。因此,在韩非看来,想要在战场上百战百胜,就不能依靠几个军事贤能的临场发挥,而是要依靠国家的强大实力来作为军队在战场上一定获胜的保障。
仁义无法使国家免于灭亡
五蠹第四十九
古代的周文王所能统辖的土地只有丰、镐两地,他的土地方圆不过一百里,但是由于他施行了仁的政策因而感化了西戎,最终能够统一天下。徐偃王的国家在汉东,他拥有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他因推行仁的政策而使得周边的三十六个国家都向他割地称臣,楚文王非常担心徐偃王的做法最终会威胁到楚国的安全,于是派出将徐国灭亡了。周文王推行仁政而称王天下、徐偃王推行仁政而招致灭亡,韩非因此得出结论说,仁政只是适合于古代而并不适合于今天。所以说,时代不同了,做事情的方法也必然不同于前世。当远古的舜作天子的时候,有苗氏不服从,禹想要率军征伐,舜阻止说不可以这样做、因为自己的德行还不够好而使用武力征伐是违反天道的,于是舜就推行了三年教化,教给人们拿着盾牌和矛对头有苗氏舞蹈,结果有苗氏就臣服了。但是在对共式的作战中,武器短的人被击伤,护甲不坚实的人身体被创伤。这就说明了仁政教化只适合于古代而并不适合于现代,因此说,时代变化了做事情的方法也要跟着改变。上古的时候人们在道德方面进行竞争,中古的时代人们在智谋方面进行角逐,当今之世人们就在气力方面进行争夺。
孔子是普天之下的仁者,然而以天下之在为他服役的也不过只有七十二个所谓的贤人,相对应,鲁哀公是一个小国的国君,但是由于鲁哀公手握权势,因此像孔子这样天下闻名的仁者也不得不屈服于一个小国的国君。
权势与实力的重要性
从前韩昭侯有一次喝醉洒之后睡着了,掌帽官看到韩昭侯寒冷就给他盖上了衣服,韩昭侯醒来之后非常高兴就询问近侍说是谁给他盖的衣服,近侍回答说是掌帽官,于是韩昭侯同时处罚了掌衣官和掌帽官,理由是掌衣官失职而掌帽官越权,韩非总结说,在韩昭侯看来越权的危害超过了寒冷。
亡征第十五
在韩非列出的四十七中亡国危害的情形中,与权势和国家实力有关的有:凡是君主国家弱小而臣下强大的,君主的权势轻微而臣下权势尊崇的,就会灭亡;轻视法令而喜欢运用计谋,造成内政荒谬而依赖于外援的,会灭亡;依仗着盟国的援助而轻视怠慢邻国的,依靠强国的支持而轻视侮辱邻近小国,就会灭亡;君主狂妄自大又不思悔改,明明是国家混乱却还要自我夸耀,不估计本国的实力状况而轻视邻近国家的,就会灭亡;国家很小却不谦卑,实力弱小却不畏强势,缺乏礼仪而侮辱邻近的大国,君主贪婪固执不懂得外交的国家,会灭亡;国家所处的地势并不险要,城墙并不坚固,国家府库中的积蓄不充足、财货匮乏,又没有作好防守和作战的准备却轻易去进攻其他国家的,就会灭亡。韩非总结说,两个唐尧不可能同时相互称王,两个夏桀也不可能同时互相灭亡,而国家灭亡或者兴盛的关键则取决于双方治乱强弱之势的不平衡。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饰邪第十九
混乱弱小的国家就会衰亡,这是人事的一般规则;安定强盛的国家就会称王称霸,这是自古以来的定律。
依赖于其他国家的援助的国家就会陷入危险境地:曹国依附于齐国而不服从于宋国,结果齐国在进攻楚国时宋国趁机灭掉了宋国;邢国依附于吴国而不服从齐国,结果在吴国北伐的时候齐国就趁机灭掉了邢国;许国依附于楚国而不服从魏国,结果楚国在进攻宋国的时候魏国就灭亡了许国;郑国依附于魏国而不服从韩国,结果在魏国进攻楚国的时候韩国就趁机灭掉了郑国。然而现在韩国非常弱小,韩国国君却看不到这些危险,而忽视法治服从于强大的秦国和魏国并仪仗着齐国和楚国的威势,结果使得原本就很弱小的韩国越发趋向于灭亡。所以说,仪仗其他国家的国家不能够开疆拓土。韩国所依附的大国攻打彼此只是为了夺取更多的土地,而韩国绝不可以依赖于此。
所以韩非总结说,懂得治理国家的方法的,那么即使国家很小,也可以变得很富有;赏罚严明守信,即使民众很少,也照样可以变得强大。如果赏罚不明确,国家即使很大,而兵力也会衰弱,土地不是自己的土地、民众不是自己的民众。没有土地和民众,即便尧舜这样的贤君也无法称王天下,夏、商、周三代也不会兴盛起来。
安危第二十五
圣明的君主巩固内部的政权,所以才不至于被别国所灭亡。如果国家内部无法治理好,而又不被其他国家灭亡的,从来都不曾有过。所以说,周朝夺取殷朝的江山,就像在庭院中捡到了别人的东西一样容易。而如果殷朝没有在朝廷上丢掉什么,那么周朝就连殷朝境内的一要毫毛也不敢窥伺,更何况于改朝换代呢。
假使尧、舜这样的贤君手中没有权势,那么他们连三户人家也治理不了,而像桀、纣这样的暴君掌握了权势就可以为害天下。一个国君失掉了权势,就和一个平民百姓没有什么两样,一个平民百姓掌握了权势,就可以成为真正的国君。韩非的这种说法,主要是针对国君在内部紧握权势而言的。对外部,韩非坚持国君称王天下必须要依靠自己国家的实力,而绝不能依赖于纵横之术、寄希望于其他国家的帮助和援助。
尽管权势与国家的实力是两种东西,但是,在韩非的口中,权势与实力事实上是连为一体的,君主要依靠权势来治理内政同时要依靠实力来保卫国家不受侵犯和称王天下。我从中可以推测出,在韩非的眼中,实力是极为重要的。
显学第五十
敌国的国君虽然称赞我国的仁义,但是我国却并不能使他纳贡称臣;本国境内一个侯即使违背了我的想法行事,而国君就一定会将他擒获使得前来朝贺。所以说实力强大就会使别人称臣于我,实力弱小就只能向别人称臣,所以明君务实发展国家的实力。在这一段论述中,在内部使臣下屈服所依靠的是权势,在外部使其他国家臣服依靠的是强大的实力,但是很显然,韩非是将权势和强大的实力联作一体来进行论说了。
人主第五十二
君主之所以会面临国灭身死的厄运,是因为大臣们太贵重,近侍左右太逞威。所谓贵重者,不遵守法度而擅自行事,操持着国家的权柄而为自己谋取私利。所谓逞威者,假借君主的权势狐假虎威而轻视权重者。这两种情形,君主不可以不详加观察呀。马匹之所以能够载负着很重的东西将车拉到很远的地方,是因为它的筋骨有力。拥有万乘、千乘兵车君主之所以能够征伐天下诸侯,是凭借着他们的威势。威势,就是君主有力的筋骨。现在大臣们得到威势,近侍左右擅自使用君主的权势,这就是君主失去了力量,君主失去了力量而仍然能够保存国家的,一千人中间也没有一个。虎豹之所以能够强于人而作为百兽的首领,是因为它们的爪牙锋利,如果使虎豹失去它们锋利的爪牙,那么人就必定能够制服它们。现在那些大臣们所攫取的权势,正是君主的爪牙,作为君主的却失去了他的爪牙,这就跟虎豹失去其锋利的爪牙一样了。
饰令第五十三
凭借功劳授予爵位的国家就会强大起来,而天下都不能够侵犯它。这样的国家出兵攻打别国就一定能够攻取土地,攻取土地之后必定能够长久地占有;按兵不进攻也一定能够抵挡住其他各国的侵犯。
&&& 凭借强大的实力进攻它国的国家,出一分力而收取十倍的效果;用空谈的言论进攻它国的国家,付出十倍的努力而遭受一百倍的损失。国家崇尚实力,这就是说这个国家致力于从难处准备进攻别国;国家崇尚空谈的言论,这就是说这个国家致力于从易处进攻它国。
智辩无法使国家强盛
亡征第十五
君主喜欢耍小聪明经常用自己的巧智来改变国家法度,经常以自己的私行改变法度,致命法度不断被改变、前后矛盾不一的国家,就会灭亡。
强大的齐国将要攻打弱小的鲁国,鲁国孔子的弟子子贡就前去游说齐王不要攻打鲁国,齐王回拒说你所说的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我想要的只是鲁国的土地而并不是你所说的仁道。于是齐王照旧命令齐军进攻鲁国,一直攻打到距离鲁国国都十里的地方并以此作为齐鲁两国的边界。韩非总结说,徐偃王推行仁政而招致灭亡,子贡进行游说与齐王智辩而最终鲁国被削弱,由此看来,仁义之辩并不是可以使国家免于灭亡的根本方法,而如果徐借王能够抛开仁政、子贡能够放弃游说智辩,两人都凭借着徐、鲁两国的实力抵抗楚国、齐国的进攻,那么齐国和楚国的野心也很很难在两国得以实现了。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1935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之后,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亲自到国联大会控诉意大利的侵略行径并要求国联对意大利进行制裁,国联只是对意大利的侵略行径予以书面谴责,然后就不了了之了。几乎相同的情形也发生在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地区,当时的中国政府向国联提出控诉要求制裁日本,国联派人调查中国的控诉属实后宣布日本的行为属于侵略行径,但是也仅此而已。
这一例子也容易使人想到美国攻打伊拉克的战争,美国以伊拉克生产和存储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要攻打伊拉克,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2003年2月24日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独家采访时要求与美国总统布什进行一场公开的辩论以解决两国对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的争论,但是白宫却明确拒绝了随即的提议而坚持认为伊拉克拒绝销毁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在伊拉克发现的萨默德-2型导弹即是对联合国的公然挑衅,在3月20日,美国正式入侵伊拉克,短短五个月时间美国就已经完全占领了伊拉克,而萨达姆本人也最终被美军俘获并绞杀。
韩非认为,当时的情形是,国君抛弃使国家强大的根本方法,而纵容儒生和纵横家们肆意说辞和游说。当时的情势是,儒家学者在国内肆意谈论国政,而纵横家们则在国外游说各国大造威势、危言耸听。这样就使得内外形势恶化,而国家却要在这种状态下对抗强敌,实在是太危险了。所以说那些整天谈论外交的群臣,如果不是属于纵横家之流,就一定是因为有仇恨而想要借助国家的力量来为自己报私仇。所谓合纵,就是集合各个弱国一块进攻一个强国;而所谓连横,就是侍奉一个强国以进攻其他的弱国,但是这都不是使国家根本强大的办法。
现在那些主张连横的大臣们都说如果不侍奉大国那么遇到其他国家来进攻就一定会遭受亡国的厄运了,侍奉大国未必会使国家免于灭亡,但是要想侍奉大国就一定要首先献上印玺俯首称臣然后才能够请求大国出兵援助。这样做,向大国奉上地图而国家的土地就会减少,向大国奉上印玺而国君的名声就会陷入卑贱境地,国家的土地减少了而国家就会更加弱小,国君的名声卑贱了而内政必然会陷入混乱。由此看来,侍奉大国进行连横而并不能收到实际的效果,相反却使得国家一步步走向内政混乱和灭亡的厄运。那些主张合纵的大臣们都说如果不救援小国、讨伐大国那么就一定会失去各国的信任,各国的信任一旦不再,那么本国就会被孤立而异常危险了。救援小国也未必会收到实效,而同时却因为出兵而与大国为敌了。救援小国未必能够使国家生存下去,结交大国而未必不会有疏漏之处,一旦有疏漏之处就必定会受到大国的控制。这样的国家,出兵作战就一定会遭受失败,退守城池而城池就会被攻陷,由此可见,救援小国从来没能够见到其实际效益,而只是使国家遭受战败和亡国的厄运罢了。所以说,侍奉强国那么群臣就会在外借助于强国的威势而在内使自身受到重用而得到显示的地位,救援小国那么群臣就会在内部受到重用而在外部求取私利,而国家却并未因此而得到任何实惠,但是给群臣的封地与赏赐却越来越多,这样最终导致国君卑微而人臣却尊崇、国家的土地日益被削割而大臣私家的封地和赏赐越变多。那些主张纵横之道的群臣们,事情成功了就会受到重用,事情失败了同样可以隐退而享受着荣华富贵。国君听从这些人的说辞,对于他的大臣们,事情还没有成功就已经给他们加官晋爵了;事情失败了却又不处罚他们,所以那些游说的人就都会抱着侥幸的心态来游说国君。所以说,使国君遭遇国破群亡厄运的原由,就是因为他们捉住了那些纵横家们的花言巧语。这是因为国君分不清公私利害关系,不仔细考察他们的说辞是否正确,事情失败之后也不严厉处罚他们的缘故。那些纵横家们都说进行外交活动收效大时可以统一天下、收效小时也至少可以保障国家的安全。所谓称王天下,是指能够灭亡别的国家;所谓安定国家,是指可以抵挡外国入侵。国家强大,就可以进攻其他国家;国家推行法令,就不会受到别国的进犯。使国家强大的办法不能够依赖于外交活动,而必然要在国家内部推行法令使国家从内部强大起来。现在,国君在内部不推行法令,而一心想着如何通过外交活动来谋求国家的强大,而这却并不是使国家强大的根本办法。
民间的谚语都说“长袖善舞、多钱关贾”,这就是说资财多了办起事来才会变得容易。所以国家强大而谋略就很容易得以推行,国家弱小那么谋略就很难得到施展。所以对于秦国这样强大的国家来说,谋略即便改变十次而一样能够凑效,对于燕国这样的弱国来说,即使谋略改变一次也难以发挥实效,这并不是说秦国任用的人必定智慧很多、而被燕国任用的人就一定是愚笨之徒,而是说这两国国家的强弱之势不同。所以弱小的周国背离秦国参加合纵而不到一年就被秦国灭亡了,弱小的卫国背离魏国参加连横而不到半年就被魏国灭亡了。这就是周国灭亡于合纵,卫国灭亡于连横。而如果周国和卫国能够暂时不要考虑参加合纵还是连横,而是在国内严格整顿政务、明确法规禁令、信守赏罚制度、努力开垦土地来增加粮食储备、使民众拼死去坚守城池,那么其他国家想要夺取它们的土地而所得的好处并不多,想要进攻这两个国家而伤亡就会很大,这样,万乘之国也不敢在坚城之下逗留太久而使其他强国趁机攻打它,这就是使国家免于灭亡的根本方法。现在许多国家舍弃必然不会使国家灭亡的做法却谈论使必定会使国家灭亡的方法,这就是治国者的过错。一个国家在内部陷入混乱状态、在外部又陷入困境,而它灭亡的厄运也就无法改变了。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1 小时
显学第五十
世上名声显赫的学派,有儒、墨两家。儒家的最高权威人物是孔丘。 墨家的最高代表人物是墨翟。自从孔子死后,儒家分为互相对立的八个派别。自从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互相对立的三个派别。儒、墨两家的这些不同派别,对于各自所尊崇的教义的取舍相反、各不相同,然而他们却都宣称自己是孔子、墨子学说的真正传人,孔子和墨子不能够复生,现在又能有谁来评定他们的学说究竟谁更符合孔、墨的教义呢?
忠孝第五十一
现在的世人大都回避国家法度而谈论纵横之道。诸侯们谈论合纵之术的都说合纵成功就必定能够称霸天下,而谈论连横的人则都说连横成就就必定能够称王天下,山东各国谈论合纵连横之术从来没有一天停止过,然而至今它们的功名仍然没有成功,霸王之业仍然没有确立,这是因为它们谈论空泛的策略而并不能够实现治理国家的目标的。作为君王的独断专行才称之为君王,因此夏、商、周三代的开国君王不致力于纵横之术而能够匡正天下,春秋五霸不依赖于纵横之术而能够明察天下,他们只不过是治理好内政之后顺势处理好外务罢了。
几个贤才无法使国家真正强大起来
安危第二十五
使天下之人都能够在国家的法令之内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在法令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那么出兵攻打别国就能够取胜,用来治理国家就能够使国家安定。太平盛世容易使人爱惜自己的身体而不做坏事。小人很少而君子很多,所以江山社稷才能够得以长存,国家才能够长治久安。在疾速奔跑的车子上不会产生像孔子那样的贤人,在翻倒的船只下面不会出现像伯夷那样的廉洁之人。所以说,法令就好比是国家的舟和车子。国家安定那么智者和廉洁之人就会产生,国家安危那么争权夺利的小人就会增多。
君主不苛求自己像尧那样贤明却苛求臣下像伍子胥那样忠贞,所以,如果殷商之人都像比干那样贤明,那么殷商也就不会出现过失更不会失掉天下了。君主自己不能准确地估量自己的能力,而下面又有像田成子那样企图篡权夺取们的臣子,却还要指望他们都能像比干一样贤明,所以这样的国家得不到一点安定。
守道第二十六
古时候关于推行法令的君主,用重刑来惩处那些犯轻罪的人,这就是用人们所不敢违反的禁令来制止人们更容易触犯法令的情形。所以君子与小人都变成了正直守法的人,盗跖和曾参、史朗都一样廉洁。怎么会知道是这样呢?这时因为贪婪的盗贼不敢到深溪中去偷采金子,因为偷采金子就会被处死;孟贲、夏育不估量敌情就不能获取勇敢的名声,盗跖不估量被处死的后果就不能获利。
明君掌握法令,孟贲、夏育在不该取胜的地方取胜就会被惩处,盗跖在不该偷盗的地方去偷盗就一定会受到惩罚;所以就能够禁止孟贲、夏育在不该取胜的地方取胜和盗跖在不该偷盗的地方去偷盗。那么,强暴之人就不得不小心行事了,奸邪的人也不得不改邪归正了。强暴的人小心行事,盗贼不敢偷盗,那么天下就太平了,而平民百姓的思想也就归于正途了。
君主如果背离法度而失掉人心,那么即使遇到伯夷这样的贤人也难以避免危险,更不会逃脱田成子、盗跖这样的恶人的危害。现在天下之中没有一个像伯夷这样的人,然而奸邪之人却不绝于世,所以要立法根据法令来度量他们。法令得以贯彻执行,那么伯夷这样的贤人也不会改变他的好的行为,而盗跖也不敢为非作歹。法令明确,那么贤明之人就不能侵夺不肖之人,强者不能欺凌弱者,势众者也不能侵犯势寡的人。将天下置于尧的法令的统治之下,而忠贞的人就不会失去其本分,奸邪之人也就不会再存在侥幸心理了。将千金放在后羿这样的人那里,那么伯夷就不会失去千金了,而盗跖也不敢偷取千金了。尧的贤明之处在于他懂得不放过坏人,所以天下就没有奸邪之徒了,后羿技艺超群、箭不虚发,所以千金放在他那里就不会丢失。奸邪的人不能够活得长久而盗跖就会停止偷盗,这样一来,史籍上也就不会出现宰予、不会提到六卿,书中也就不会出现伍子胥、夫差这样的人了。孙武、吴起的谋略也就会废止,盗跖之心也就会被收服。君主坐在王宫里享受着甘食美服的生活,而用不着担心会结下咬牙切齿的仇恨。臣子们在坚固的城池中垂拱而治,也就不用担心意外的灾祸了。制服老虎却不用笼子,禁止奸邪却不用刑法,杜绝虚假欺骗却不用符玺,这种像孟贲、夏育一样的祸患,即使是尧、舜为君也难以制止。所以设置笼子并不是用来防备鼠患的,而是要使懦弱的人也能够制服老虎;立下法度并不是为了针对曾参、史绍这样的人的,而是为了使平庸的君主也能够禁止盗跖的行为;制作符信并不是为了针对于忠贞不欺之人的,而是为了使众多都不相互欺骗。不要单独依靠像比干那样贤明忠贞的人,不要期望于奸邪之臣不会欺骗你,要依靠能够怯懦之人制服老虎的笼子,把握能够使平庸之君容易保住权位的法令。在当今之世中,为君主尽忠献计,为天下苍生造福,没有比这更好的了。所以人君没有亡国的忧虑,而忠臣也没有被杀身的危险。知道功绩显赫的一定要重赏他,所以就能够使人们都尽力为国君效忠,在仕途中也尽忠职守了。即使有孟贲、夏育一样的勇猛的气势,人们也不敢轻易地送死,即使受到盗跖那样贪心的迷惑,而人们也不会为了财物而丧生;达到了这样的境地,而治国的方法也就一应俱全了。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2 小时
功名第二十八
有才能而没有权势,即使是贤明的人也无法制服不肖之人。所以在高山上树立起一尺长的木头,就能够凭此而俯视千仞深的峡谷,这并不是因为木头很长而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高。夏桀作天子能够控制天下,这并不是因为他贤明,而是因为他的权势重;尧作为普通人家的一员,即使是连三户人家也不能治理,这并不是他不肖,而是他的地位卑微。千钧重的东西能够用船只来装载就能够浮起来,锱铢之物如果没有船只来装载它就会沉下去,这并不是因为千钧之物轻而锱铢之物重,而是由于前者依靠船只的浮力而后者并没有依靠船只的浮力这种势的作用。所以身材矮小的人能够登到高处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很高,不肖之徒能够制服贤明之人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权势。做君主的,要天下合力来共同拥戴他,所以他的权位就稳定;要天下人齐心来共同推举他,所以他就很尊贵。
贤明的圣人其道德如同尧、舜那样,其行为如同伯夷那样,但是他们的势们不被众人所拥护,他们做事情也难以成功,他们自己的名声也难以远播。相反,正是因为掌握了权势受到众人拥戴,所以尧能够南面称王而保持住名位,而舜却要向尧北面称臣以尽忠献策。
像尧、舜、禹和商汤、周武这样的圣人几十甚至几百年才出现一个,而国家机器每天都需要正常运转,因此不可能依靠几十甚至几百年才出现的一个圣人来治理每天都需要正常运转的国家机器,所以说,规避贤人治理模式而依靠法令来治国,那么国家就可以代代长盛不衰了。
难势第四十
况且像尧、舜、桀、纣这样的君主世上几千年才会出现一个,这也勉强算得上是紧接着降生了,但是世上真正不断地出现的却是中等的君主。而韩非所说的势,也即专门为这些中等君主而说的。这些中等君主,他们的才能比不上尧、舜这样的圣君,但是也要胜于桀、纣这样的十恶之君。他们推崇法度依据权势就可以治理天下,而抛弃法度失去权势就会祸乱天下。现在尚贤的人放弃对于权势的依靠、抛弃法度而等待尧、舜这样的贤君出现,这就是说乱了一千世而只有一世才得到治理。推崇法度依靠权势而等待桀、纣这样的暴君出现,这就是治理了一千世而只有一世混乱。治理一千世而只有一世混乱,与治理一世而有一千世混乱,这就好比是各自乘着快马相相反的方向狂奔,相去甚远啊。如果放弃矫正木材的方法,不用度量木材的办法,那么即使让奚促这样的人来造车,也无法造出一个车轮子。不用赏赐来激励人,不用刑罚来惩治人,放弃权势而抛弃法度,那么即便尧、舜挨家挨户去与他们争辩,也不能治理好三户人家。这样看来,权势的巨大用途是很明了的,尚贤的人却说一定要等待贤者他们的说法实在是大错特错。
况且如果一个人一百天不吃饭而一定要等着吃到精美的肉食,那么饥饿的人就一定不会活命;现在一定说要等到尧、舜这样的贤君来治理当世的民众,这就和等着吃到精美的肉食来解救饥饿之人的说法没有什么两样了。尚贤的人说,良马坚车,让奴仆来驾驭就要遭人耻笑,而让王良这样的能手来驾驭就能够日行千里。但是韩非并不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一定要等到越国善于游泳的人来解救中原地区落水的人,那么越人虽然很善于游泳,而中原地区落水的人也无法解救。一定要等到像古时代的王良那样的驾车能手来驾驭现在的良马坚车,这就好比是等待善于游泳的越人去解救中原地区落水的人一样,都是行不通的。有了良马坚车,每隔五十里设置一个驿站,派遣中等的驾车手去驾驭它们,要想跑得很快很远,也是可以办得到的,一千里远的地方只需要一天就可以到达了,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像古时候的王良那样的驾车能手呢!况且驾车,如果不是用王良这样的能手,就一定会用奴仆而把事情办糟糕;治理国家,如果不是用尧、舜这样的贤君,就一定会用桀、纣这样的暴君将国家搞乱。这就好比是品尝味道如果不是甜美的,就一定是非常苦涩的。这是在堆砌敌方、巧言论辩,根本没有道理可循,是两种极端的说法,怎么可以用它们来责难那些合乎于实际道理的议论呢!尚贤者所说的话没有道理呀。
世上所谓的贤才,意即忠贞不欺骗的行为,所谓的智者,是懂得深奥道理的人。深奥的道理,即使是最聪明的人也难以理解。现在却要众人遵从贤人的法令,以最聪明人都难以理解的道理而要求普通民众去理解遵从,这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说,连饭都吃不饱的人不去追求精美的肉食,连衣服都穿不完整的人不会去期求华丽的服饰。
现在国君掌握全国的权势,拥有一国的财富,只要严明赏罚、操纵权柄、以术来驾驭群臣,那么即使像田常、子罕这样的臣子也不敢欺瞒君主,为什么一定要去寻找和任用那些不欺骗人的贤人呢?现在能够称得上贤才不欺骗人的人不会超过十个,然而国家却拥有数百个官吏,一定要任用不欺骗人的贤才,那么这些为数极少的贤才就一定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而其他趁机作乱的官员也就会增多。所以明主治理国家的办法,依靠法度治理而并不寻求贤才,依靠术治来驾驭群臣而并不期求他们不会欺骗人,所以只要法令不被败坏,而群臣就不会欺骗国君作出奸邪之事了。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2 小时
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 说一
姜太公被周天子封国于齐地,齐国的东海上有称作为狂矞和华士的兄弟两人,他们自称为隐士并且确立为人的宗旨说他们不臣服于周天子、不结好于诸侯,依靠自己耕作来维持生计,自己挖掘水井以取水,不向别人求助,不要君主给的名声,不要君主给的优裕,他们不为做官奔命而只依靠自己的体力劳动。姜太公到了营丘之后,就派人将这两个人逮捕并诛杀了他们。周公旦在鲁国听说后急忙派人向姜太公询问说这两个人都是贤士而你现在有了封国却杀掉贤士这又是为什么呢。姜太公回答说,他们不臣服天子就不可能成为齐国的臣子,他们不结交诸侯而他就不可能派他们出使诸侯,他们依靠自己耕作维持生计,依靠自己挖掘水井取水,不求助于别人,就不可能用赏罚来激励和制约他们,况且他们既然不要君主给的名位,即使他们很聪明也必不能为我所用,他们不接受君主的高官厚碌,即便很贤明也必不能为我立功,他们不做官就无法用法令约束他们,他们不出仕就是对君主不忠。在姜太公看来,如果不能对君主尽忠尽责,不受到法令的约束,那么即使是这些人很贤明,也一定要惩治他们,因此他才将享有贤明之名的狂矞和华士两人诛杀以作为其他想要以此为榜样之人的警示。
忠孝第五十一
天下人都以为孝顺父母的道理是正确的,然而没有谁能够深入考察忠孝之道而评定它究竟是否正确,所以天下才陷入混乱。世人都认为尧、舜的的做法是正确的而效法他们,因此有的人就弑君,有的人就背叛父亲。尧、舜、汤、武,也可能是违反群臣之义、扰乱后世人忠孝之道的人。尧身为人君却尊崇他的臣下作为君主,舜身为人臣却使他的君主变成臣子,汤、武身为人臣却弑杀他们的君主、分割君主的尸体,而天下人却都称赞他们,这就是天下至今仍然不能得到治理的原由。
制分第五十五
那些法令执行非常严明的国家,是使用法度治国而不是作用几个贤人治国。所以那些懂得治理之道的国家,不用向天下宣扬其名声,而其国家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治理,这是因为它们实行了法度;那些面临亡国厄运使得敌国的军队在其境内横行无忌、而又不能够禁止出现这种情形的国家,是因为它们只作用了几个贤人而并不用法度治国。自己进攻自己的国家是因为人的因素在起作用,进攻别的国家则是法度在起作用。所以法度严明的国家,去除空泛的言论而实行法度。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2 小时
五种蠹虫妨害国家走向强大
所以,在明君的国家中,不采用相关的文章典籍,而是以法令作为教化的根据;禁绝先王的教化,而以官吏作为教师;没有游侠刺客的强悍,而只有斩杀敌人首级的勇敢;那么四境之内的民众,他们的言论就必定会合乎于法度,他们的劳作就必定会对国家贡献实际效力,他们的勇敢也就必定会在战争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说,这样的国家在平时就非常富裕,在战时则异常强大,这就是称王称霸的资本。既然拥有称王天下的资本,又关于利用敌国的弱点,功业超过三皇五帝的做法一定就是这样了。
儒者利用文牍扰乱国家的法纪,游侠仗着武力触犯国家的禁忌,然而君主却要同时礼遇这两种人,这就是使国家走向混乱的根源所在。犯法的人本应该受到罪刑,然而那些儒者却凭借着文章说辞而得到君主的作用;违反禁令的人本应该受到处罚,但是那些游侠却却凭借着自己的武力而被豢养。所以说,国家的法令所反对的,正是国君所要重用的;官吏所要处罚的,却正是权贵们所豢养的。
所以说,扰乱国家法令败坏社会风气的是那些以文章为生、称颂先王之道的人,他们凭借着仁义的学说、穿着华丽的服饰而到处进行游说和诡辩,以质疑当世所施行的法令而动摇君主推行法令的决心;那些颂扬纵横之术的人,到处招摇撞骗,借助于外国的势力,以成就私人的功绩而最终使国家遭受祸患;那些仗剑行走的游侠剑客们,聚集党徒、标榜自身的名节,以使自己的声名显赫而触犯了国家的禁令;那些逃避服兵役的人,依附于权贵门第,用丰厚的财物贿赂权贵以求避免从军作战的劳苦;那些从事商业和手工业的人,制造那些粗糙不堪的器具,积累起奢侈的资财,他们囤积居奇、等到机会出售以期从农民身上牟取暴利,结果严重损害了农业生产。以上这五种人,都是国家的蛀虫,而如果君主不除掉这五种像蛀虫一样的人,不招集刚直不阿的人才,那么即使国家遭遇灭亡的厄运也是不足为奇的。
在古代和现代以及将来都曾经或即将有许多人一厢情愿地认为能够通过上兵伐谋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这些人不认为使国家免于灭亡的根本途径是使国家强大,而是将一切希望寄托在某一个或几个人的谋略和智慧上。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2 小时
总体表现为谋略无法治国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2 小时
&&& 那些投机者们阅读《君主论》是为了获致钻营取巧的方法,而现实主义政治学的研究者们则从《君主论》中看到了权力政治。现在,一个战略研究者研究《君主论》,受到了现实主义政治学的权力政治启发而想要从中找到实力与战略之间的关系。
马基雅维利
在西方世界,马基雅维利是与中国的韩非具有同等地位的政治学家,他们都是那种因其善于讲述政治斗争技巧而常常被人们与耍阴谋诡计的做法联系起来的人,然而二者相通的地方还在于这两者的政治学著作中都蕴含着一种极富国家战略特色的思维模式。
权术、法律与军队之间的关系
权术是君主所必须掌握的统治技巧,而法律和军队则是君主用来约束臣民和进行统治的工具,军队则是君主所主要依赖的统治工具。
马基雅维利虽然认一切类型的君主国的主要基础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军队,但是他依然坚持认为良好的法律依赖于良好的军队的存在,“如果没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法律,同时如果那里有良好的军队,那里就一定会有良好的法律。”马基雅维利为此避而不谈法律问题,而只是将军事问题列入他集中讨论的范围之内。
君主必须依靠自己的武力来保持君主国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研究君主国性质时必须考虑的“一个君主在困难的时候是否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屹立不移,抑或是常常需要他人的援助。”这一点,“我认为如果由于人口众多或者财力充裕能够募集足够的军队,同任何入寇者决战于疆场,他们就是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屿立不移的人。另一方面,我认为,如果不能够同敌人决战于疆场,而只是被迫躲在城墙后面进行防御,他们就是常常需要他人援助的人。”
雇佣军、援军、混合军队都不可靠
马基雅维利为了论证雇佣军的不可靠,特意给雇佣军首领们的才干评定设置了一种两难困境:“雇佣军的首领们或者是能干的人,或者是不能干的人,二者必居其一。”接着,马基雅维利以一种二元论式的诡辩模式来论证雇佣军首领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讲都是不可靠的:“如果他们是能干的,你可不能够信赖他们,因为他们总是渴求自我扩张;因此不是压迫自己的主人——你,就是违反你的意思压迫他人。反之,如果首领是无能的人,他往往使你毁灭。”与此相对应,在进行战争时,君主应该自己亲自统帅军队,而共和国政府则应当委派其自己的公民前往战场担任指挥,而为了防止共和国委派的公民像雇佣军首领们那样不可靠“如果被派的人结果力不胜任,就必须予以撤换;如果其人胜任其事,则必须用法律加以约束,不要让他越出指示范围。” 马基雅维利认为由君主自己的武装力量武装起来的人不会像雇佣兵听众雇佣兵队长那样容易地服从于君主自己的某一个公民。马基雅维利的结论是,“只有君主自己和武装起来的共和国才能够取得巨大的进展,而雇佣军只能造成损失。”
马基雅维利口中所说的不可靠的外国援军特指请求一个外部的强国派遣来援助自己的军队,他甚至认为这种外部强国的援军对于君主的危害要更基于雇佣军。这是因为援军团结一致并且完全听众于外国政府的命令,如果援军战败而自己就会遭受毁灭,而一旦援军战胜他们及其胜利的战果就会被用来为他们服从的那个外国政府服务,并且如果这个外国政府想要凭借其取胜的援军来加害君主的时候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雇佣军虽然在胜利时也常常会反过来加害君主,但是由于雇佣军组织的不统一性和隶属的复杂性使得他们难以在短时间内立即做出有害于君主的事情来。在马基雅维利的眼中,雇佣军的懒散怯懦与外国援军的英勇强悍都会对君主造成极大的危害。因而“英明的君主总是谢绝使用这种军队,转而依靠自己的军队。他宁可依靠自己的军队打败,而不愿依靠他人的武力制胜,因为他并不认为用他人的军队赢得的胜利是真正的胜利。”
混合军队,指雇佣军、外国的援军与本国军队的混合,由于雇佣军与外国的援军的危害都是很明显的,因此本国军队也必然要受到这两种军队危害性的影响,结果会使得混合军也同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建立可靠而坚强的国民军
结论是,“任何一个君主国如果没有自己的军队,它是不稳固的。反之,一个君主国在不利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实力带着信心防卫自己,它就不得不完全依靠侥幸了。明智的人们常常提出这样的意见和论断:‘世界上最弱和最不牢固的东西,莫过于不以自己的力量为基础的权力的声誉了’。” 马基雅维利紧接着给出了自己的军队与他人的军队的含义,“所谓自己的军队就是由臣民、市民或者你的属民组成的军队。所谓其他一切军队就是雇佣军或者援军。”
1505年佛罗伦萨共和国组建民兵的法令
马基雅维利负责起草这一份法令,这使得他得以有机会将自己对于建立新式国民军的思想得以体现并且使得他能够亲自挑选某些人来组成国民军。根据这一法令,有马基雅维利参与其中的一个政府委员会将从佛罗伦萨统治地区内的托斯卡尼农村征召1万名民兵,征召的范围限于该地区18-50岁的男性农民,这支民兵由每300人组成的小队构成,其训练时间只是在节假日期间(因为这样可以避免在平时破坏农业生产)并且是按照德意志雇佣兵的操练方法进行训练的。由于担心从城镇中征召民兵会有利于城镇居民对抗政府,因此这次征召只限于农村地区,而马基雅维利则只是将这看作是建立国民军的初步尝试,因为他坚持相信以后必然会将城镇居民以及共和国统治下的其他所有适合于服兵役的臣民都征召进来,马基雅维利还谋略征召骑兵但是没有如愿。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2 小时
&法家的政治思维,实质上也是一种现实主义政治学,其与当今政治学中所研究的三种现实主义政治学在本质上都是以国家实力作为研究主线的。
耕战是使国家走向强大的根本,法度则是保障耕战得以贯彻实行的根本途径
国家没有能够永远保持强大的,也没有永远处于弱小状态的。执法的人强大国家就会变得强大,执法的人弱小国家就会变得弱小。韩非认为,曾经强盛一时的国家现在之所以遭遇亡国的厄运,是因为它们的群臣官吏都专做乱国的事情,而不致力于治国。而当年之世,能够去除私欲遵从国法的国家就会民安而国治;能够去除私行而遵奉国法的国家就能够兵强而使敌国变得弱小。
亡征第十五
韩非列出了能够使国家灭亡的四十七种征兆,而出现这四十七种亡国征兆的原由只有一个,即是这些国家的君主不推行法治。
其中,君主容易暴怒而穷兵黩武、喜好打仗,放松农耕而不重视军事建设的国家,就会灭亡;国家府库空虚而大臣们却富足、常住居民贫穷而外来的客居者却富裕,农民和战士困乏而从事工商业的人得利的国家,就会灭亡;看到根本的利益而不去追求,明了祸乱产生的根源却不及时制止,对于带兵打仗的事知之甚少,用仁义来粉饰自己的,就会灭亡。
显学第五十
官吏所征收税赋的对象 从事农耕的人,而国君所养活的却是那些以学术文章为生的人。对等从事农耕的人课以重税,对于以学术文章为生的人则多加赏赐,这样想要使艰苦耕作的人努力耕作少说空话,也是不可能的了。讲求气节、看重操守的人,只要一听到对自己不利的话就必定要仗剑械斗,而君主又一定会礼遇这些人,以为自己是礼贤下士。对于在战场上斩杀敌人首级的有功之人不予以奖赏,却厚加礼遇那些仗剑械斗的游侠之士,这样想要使民众勇敢作战不要私斗,也是很难的了。国家安定的时候就奉养儒生和侠士,国家危难的时候就用战斗来打仗。所供养的并不是所要使用的人,所要使用的人并不是所供养的人,这就是国家祸乱的根源。
心度第五十四
能够专心致力于耕作的国家就能够富裕,能够同力战胜敌国的国家就会强盛,富强之势从不断绝的国家就能够称王于天下。所以说称王天下的途径,在于知道将要开创什么,将要阻止什么。阻止奸邪行为的国家一定会称王,所以称王天下的方法不在于期待国外并不混乱,而在于使自身变得不会陷入混乱。期待国外不会混乱的国家在国内它的法度就会受到严重削弱,使自身内部不会混乱的国家它的执法者就会强大起来。所以明君治理国家的办法,在于推行使国家不可乱的法度。
专注于发展实力的国家其爵位就会贵重,爵位贵重了那么其君主就会尊崇,君主受到尊崇就必定能够称王于天下。国家不专注于发展实力而依赖于私学的,它的爵位就会卑贱,爵位卑贱而君主就会被看轻,君主被看轻那么国家就必定会被削弱。所以说治理国家使用民力的方法,在于能够闭绝外势和禁止私利从而致力于国家可以依赖的实力发展,这样就一定可以称王了。
现实主义政治学
在1511年马基雅维利前往比萨的时候,罗马教皇的军队攻占了佛罗伦萨废黜共和国、恢复了美第奇家庭的统治,而由马基雅维利参与组建并在一定程度上实践其军事思想的那支佛罗伦萨民兵没有像马基雅维利所热切期望的那样能够用来保卫政府。然而在一些研究者看来,这并不能否定马基雅维利倡导进行新军事变革和建立国民军的意义,因为这支民兵只是有限地尝试了他的新军事变革思想并且其数量及操练水平也实在很有限。
强大的军事力量与统治谋略之间的关系
马基雅维利很注重研究君主的统治技巧,在《君主论》中,几乎所有的章节都涉及到了君主应当如何进行统治这一问题,然而,假如人们只是看到了这一层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话,那么我确信他们研究马基雅维利所得出的结论肯定会是片面的。与马基雅维利之前以及之后数百年间直到今天那些整天想着如何用投机取巧和钻营的方式来空手套白狼的人相比,马基雅维利强调君主在运用政治斗争技巧时应当主要地依靠自己的军队而绝非其他,这一点也是马基雅维利的权术与前者的根本不同之处,前者只是在没有实力作支撑的状态下的空想与机会主义者,而马基雅维利口中的权术则是君主在使用其强大的军事力量的过程中所应进行的有根有据的斗争技巧。
新军事变革
马基雅维利的新军事变革思想是建立在他所认定和假设的雇佣军、援军及混合军队不可靠而只有君主自己的军队才真正可靠的前提之上的,新军事变革思想的核心内容也即是依托于建立起可靠而强大的国民军这一条线上来的。
列入重权派的理由
马基雅维利讲究的是政治斗争技巧,但是他的谋略与权术是立足于君主所掌握的可靠而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因此这使得他涉入到了军事战略乃至现代国家战略的某些方面,那即是建立和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对于一个国家的兴盛至关紧要。因此,就战略层面而言,马基雅维利一样都是主张国家主要要依靠其强大的军事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和战略目标。强调军事力量的重要性,并且将军事力量当成是主要依靠的手段,因而将马基雅维利的军事战略思想列入重权派。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2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2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2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2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3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3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3 小时
后勤是战争科学中一个与众不同的分支,它包含的大量活动,应与战术或战略活动相协调,而不应与战术或战略相混淆。
因为陆军这个部门同海军的分工毫无二致;陆军部组织机构的叫法也与海军所用者几乎相同;陆军与国家战略委员会的关系,同海军完全一样;陆军从上到下的控制方法(从军、师以至到团),也同海军一样假如陆军和海军的职能如此相似,那就有理由认为,它们也应当按同样的方式组织起来行使其职能。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3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3 小时
国家实力基础对比
日本的战争能力就会因此而受到严重制约,因为持久战的一个关键环节就是需要有充足的人力、物力等方面的后备资源。
&&&& 中国是一个人口规模空前庞大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1937年至1945年中国对日作战期间,日本从中国的东北、华北、华南地区征集了约3000万劳工到日本,假设这一数字可以作为采信依据的话,那么人们必定会惊讶于中国在如此众多适合于服兵役的人员被掳掠之后仍然能够动员数百万人员服役于正规部队。
&&&& 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正类似于德国对于苏联的进攻,无论当时的中国社会是多么动荡不安、技术装备水平是多么落后,日本无疑是在同一个潜力远胜于己的对手交战,而德国人也惊奇地发现无论他们在何时何地消灭苏联的几个师的同时苏联人又会立即在另一个地方新投入几个师,日本人难以用强制的战争手段来来征服中国的全部正如同希特勒无法指望其国防军占领苏联全部领土那样。
国土面积大小与战略空间
中国空前广阔的国土面积允许它在东部大片国土沦陷之后仍然能够实行抗战策略,而日本自身是一个领土狭小的国家,在它的本土缺乏战略缓冲空间。
地理位置、地形因素
日本原本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岛国,而它从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40年代通过一系列扩张而得来的亚洲陆上领地则很难与它的本土社会融合为一。
单靠日本自身难以为它的战争提供充足的资源,而日本人的做法则是从占领区掠夺各类资源以供给国内之需和战争需要。
中国异常丰富的人力资源有助于最终战胜日本,由于此处的论述重点在于战略基础,因此在此我并不打算继续深入下去论述其他因素。但是由于中国在技术、武器装备方面不如日本,因此中国要想凭借其雄厚的战略基础最终战胜日本,而“牺牲会大,要经过一个很痛苦的时期。”
但是,中国战略基础雄厚并不足以说明中国最终必定会战胜日本。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3 小时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13 小时
206060100610100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我眼中的似水流年作品征集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史上颜值最低古装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