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杀人罪辩护词,,,有没有失效期

您当前的位置:
写遗书称要杀人被判故意杀人罪(第二十七期)
  【案情】2009年5月的一天,李某的妻子王某的手机接了一个短信后,突然没电了,她拿起李某的手机,匆匆忙忙发了一通短信。她发完短信后,就把手机还给了丈夫。
  李某打开手机一看,王某向对方发了两条暧昧短信,再仔细一看发送短信的号码,竟然是王某所在电子厂的朱老板。
  李某追问缘由。王某解释说,短信是一个小姐妹发给她的,她觉得很好玩,就转发给了朱老板,因为朱老板经常和大家开玩笑。对这个解释李某就是不相信。
  自此,原本就有隔阂的夫妻俩,更加疏远。不久,王某离家出走了。
  日晚上,李贵富吃完晚饭,从厨房里拿出两把菜刀,一边磨刀,一边喃喃自语说:“我今天就把你们都杀了,我让你们对不起我!”
  磨完了菜刀,李某回到房间,写下一封遗书,一方面频频说自己“多么爱老婆”,却又“配不上老婆”;另一方面说自己非常憎恨朱老板搞婚外情,也憎恨岳父没有管教好女儿,“我要带朱老板和岳父一起上黄泉路”。
  法院认定构成犯罪预备
  2009年12月,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被告人李某提起公诉。
  不久,法院开庭审理了此案。
  法庭上,针对公诉机关的指控,李某辩解说,自己磨刀、写遗书要杀人,其实也只是说说而已,并不想真的杀人,目的是吓唬一下岳父,逼他说出王某的下落;遗书中说要杀朱老板也是一时气急。
  公诉人指控,被告人李某的行为根本不是犯罪起意,而是实实在在的杀人行为。写遗书恰恰证明他有杀人动机,磨刀也有力证明他是在准备杀人工具,只是由于意志之外的原因(不知道朱老板的住处)没有完成杀人计划,是犯罪未遂。
  法院审理后认为,李某为了杀人而写下遗书,并准备作案工具,欲故意剥夺他人生命,但没有“着手”对朱老板实行犯罪,系犯罪预备,可比照既遂犯从轻处理。据此,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李贵富有期徒刑3年。
  【分析】针对这一鲜见案件,有关专家解释说,根据刑法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这里所指的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行为人没有预料到或不能控制的主客观原因。
  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都属于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都没有既遂,二者都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既遂。二者区别的标志为是否“着手”实行犯罪行为。
  南京大学一位刑法学专家表示,此案中,李贵富写好杀人遗书,准备好杀人菜刀,已经远远不是犯意表示,而是开始准备实施杀人行为了。
  专家说,吵架时,人处于兴奋状态,会丧失理性说出一些狠话、气话,如果这些话仅仅停留在言语上没什么,可一旦将这些话付诸于行动来“吓唬人”,那就有可能触犯刑法。
版权所有:浦江县新闻传媒中心
地址:浦江县环城东路61号 邮编:
浙ICP备:号-1提问回答都赚钱
> 问题详情
甲某犯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犯故意杀人罪,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则对甲数罪
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
甲某犯盗窃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5年,犯故意杀人罪,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则对甲数罪并罚的原则是( & &) & &A.吸收原则 & &B.并科原则 & &C.限制加重原则 & &D.混合原则
发布时间:&&截止时间:
网友回答&(共0条)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2.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8.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3.00元收益
回答悬赏问题预计能赚取&1.00元收益
你可能喜欢的
[] [] [] [] [] [] [] [] [] [] [] []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扬州日报社--扬州时报
第A09版:速读◎街巷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必读◎要闻
第A03版 聚焦情人节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荒唐丈夫竟然安排情人当妻子的工作“助理”
犯了故意杀人罪,她为何只被判有期徒刑一年?
 妻子被激怒动了杀机,好在理智女儿出手救人
   通讯员&何寿青&吕志&本报记者&葛学涛  “快来人呀,救命呀!”一声撕心裂肺的呼救声划破了夜晚的宁静,呼救者一边拼命反抗,一边大声求救,这是去年9月5日夜发生在高邮一个乡村的惊心动魄的一幕。呼救的是一名年轻女性,拿着剪刀向她刺来的是一名中年女子。在这两个女人之间究竟有什么恩怨,会闹到以命相搏的地步?  丈夫将情人带回  做起妻子工作“助理”  刘女士今年35岁,在四里八乡口碑很好,多年前和丈夫王某结婚,婚后生有一个可爱的女儿。刘女士在村里开了家门市做小生意,而丈夫王某在外跑业务,一家三口过着其乐融融的生活。  平静的生活直到去年夏天被打破了。刘女士发现丈夫出差的频率和出去应酬的频率都比以前高得多,她心里开始暗暗留意丈夫的变化,尤其是丈夫在外面有了“编外夫人”的风言风语传到了刘女士的耳朵里。刘女士不得不和丈夫摊牌,王某表示外面的话是别人瞎说的,劝妻子不要相信。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王某提议让“绯闻”中的“女主角”来自己家,做妻子工作的助手,“如果我们两个人真有问题,她怎么有脸面对你呢?再说她来了,你可以好好观察一下我们之间究竟有没有那回事……”在丈夫的劝说下,刘女士阴差阳错答应了这个提议。2010年8月,传说中的“编外夫人”小娟来到了王家。  暧昧短信激怒农妇  吵架后动杀机  小娟来到王家后,王某去了外地跑业务。起初小娟在王家还算本分,但过了段时间,小娟和王某竟当着刘女士的面在网上聊天,聊天内容暧昧,此外两人还经常发暧昧短信。看到这些,刘女士心如刀绞,可考虑到家庭和孩子,她选择了忍让。没想到她的让步换来的却是让她更伤心的结局,无奈之下她向丈夫提出离婚,但是丈夫却不同意。刘女士整天以泪洗面,渐渐地在心中埋下仇恨的种子。  去年9月5日晚上10点多钟,刘女士和丈夫正视频聊天,谈到了和小娟生活在一起的种种不愉快,而丈夫却袒护小娟,两人在网上大吵了一架。随后刘女士又和小娟发生了争执,看着小娟上楼的背影,积压在心头的怒火一下子涌了上来,她想到和小娟同归于尽。  于是,刘女士从自家楼下拿起一把裁缝剪刀冲到二楼,对着躺在床上的小娟乱刺,小娟的胸部、腿部、臂部多处受伤,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  理智女儿刀下救人  4理由刘女士获轻判  小娟一边反抗一边呼救,惊动了刘女士的女儿雯雯(化名),尽管雯雯也讨厌这个破坏自己家庭的阿姨,但是觉得她罪不至死,更不愿意看到母亲一时冲动铸成大错。在雯雯的帮助下,小娟逃离现场。  次日,刘女士被高邮公安局刑事拘留。经高邮市公安局法医鉴定,被害人小娟伤势程度为轻伤。案发后刘女士的亲属主动赔偿被害人小娟医疗费用近8000元。  近日,高邮检察院以故意杀人罪对刘某提起公诉。高邮法院审理认为,刘某具有杀人的故意,实施了杀人的行为,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应当予以惩处,刘某犯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  故意杀人为何只判有期徒刑一年呢?法官介绍,刘某虽然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是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减轻处罚;被害人小娟的行为破坏了他人家庭幸福,有违良好的道德风尚,具有明显过错。另外,王某既与小娟保持着不正当男女关系,又不同意刘某提出的离婚要求,严重违反夫妻间互相忠实的义务,也有明显过错。此外,刘某在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能自愿认罪,并且她亲属已主动赔偿了被害人医疗费用,可酌情从轻处罚。
扬州日报社版权所有
|  |  |  |  | 
| 广告服务 | [ 帮助 ] [ 评论 ]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既认定假想防卫,就不可能是故意杀人
假想防卫属于“误以为”
什么叫假想防卫?举个例子就知道了:比如某宿舍里甲乙两位同学发生争执,甲同学扬言要废了乙同学。1个小时后,甲同学拎着一块板砖朝宿舍走来,乙同学以为是冲着自己来的,为了保护自己免受侵害就“先下手为强”把甲同学打倒了。而事实上,甲同学当时的扬言只是一句气话,他拎一块板砖来是想垫跛脚的桌子,根本就不是针对乙同学的。所以乙同学的行为就属于假想防卫。
可见假想防卫虽然是假想了危害,但目的毕竟还是防卫,而不是故意要去伤害他人。假想防卫错在“假想”,也就是“误以为”,而不是“故意”。
而故意杀人属于“明知”
那什么是故意杀人呢?还是看上面的例子:如果乙同学明知道甲同学拎着板砖是来垫桌子脚的,却因为刚才的争执心生怨恨,把甲同学打倒,那么这就是故意伤害或故意杀人。
我国刑法第14条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而防卫不属于危害社会的行为,假想防卫者又是奔着防卫去的,所以假想防卫者不可能满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这一条件,因而假想防卫不可能与故意犯罪同时成立――这是刑法学的常识。
假想防卫只可能构成过失杀人或者意外事件
什么又是过失杀人和意外事件呢?仍然看上面的例子:如果乙同学在楼道里远远的看到甲同学拎着板砖过来,那么他应该注意到:可以先问一声确认下甲同学的目的,但乙同学却疏忽了这种更好的选择、或者对自己的判断过于自信,而直接判定甲同学是冲自己来的,于是躲在门后面等甲同学进来后先下手,这就是过失伤害或过失杀人。过失的关键意思是“应注意到而未注意到”。
如果甲同学拎着板砖一脚踹开门,还有举起板砖的动作,那么人的正常思维都会认为这是冲着乙同学来的,乙同学做出的防卫就属于正常的反应,这时候甲的受伤害就属于意外事件,乙同学不用承担刑事责任。
本案中既然已经认定小惠是假想防卫,那么要么是过失杀人,要么是意外事件,唯独不能是故意杀人。这是本案判决的明显“硬伤”。
当然本案其实也不符合假想防卫
假想防卫是把“无侵害”误认为“有侵害”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甲同学既没有客观上的侵害行为,也没有主观上的侵害意图,他被乙同学打倒是无辜受害。
可见,假想防卫中的受害者,是无辜的;而假想防卫者就是把无辜者假想成了施暴者。
而本案是把“失去侵害能力”误认为“有侵害能力”
而本案中的色狼大叔杨金元,显然不是无辜者,即便在他被刺倒下后也不是。还是让我们还原当时的场景:
杨金元光着身子上前再度提出性要求。小惠持匕首要他不要靠近,“否则不客气”。对峙推拉间,小惠突然失手在杨金元的锁骨上刺了一刀。杨金元抢刀,争夺间,匕首重重地划在了小惠的左腿上,鲜血直流。慌乱的小惠拼命乱捅。身中数刀的杨金元倒下,嘴角流着血。小惠看到杨金元还在动,因害怕杨没死会起来报复她,又持刀砍刺杨金元头部致其当场死亡。
以上整个过程,其实是个连续的过程。杨金元从始至终主观上有侵害的意图,虽然在倒下后客观上没有了侵害的行为,但这是由于其丧失了侵害能力,而不是转变意图导致的。这和假想防卫中受害者主观上无侵害意图、客观上无侵害行为的情况完全不是一回事。小惠的“假想”,并不在于把无辜者误认为施暴者,而是把失去侵害能力者误认为有侵害能力者。
本案只可能是防卫明显超出必要限度的防卫过当
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者本来用A手段就能达到停止侵害、保护自己的目的,却使用了严重得多(即明显超出必要限度)的B手段,导致出现本可避免的重大损害。本案中,小惠在把杨金元刺倒后,杨金元已经没有了侵害能力,还有必要再去砍刺吗?小惠的二次砍刺是不是明显超出了必要限度?
这个问题先不回答,单说要构成防卫过当,必须造成本可避免的重大损害。但是据尸检,杨金元在被刺倒后,已经没有生存的可能,所以杨金元的死亡本就不可避免,小惠的二次砍刺并没有造成本可避免的重大损害。
但结合案情看,小惠的防卫并没有超出必要限度,应为正当防卫
接着说小惠的二次砍刺有没有明显超出必要限度。当时的情况是,杨金元倒下,流血,已经没有侵害能力。但是这个没有侵害能力,是法医在事后判断出来的。凭什么认为一个刚过18岁生日的少女,在惊恐万分的状况下,能够准确的判断出杨金元还有没有侵害能力?法院判决认为杨金元倒下后,小惠可从容离开或选择报警。这种说法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小惠身处的是一个经过激烈搏斗、鲜血四溅的罪案现场,她又不是去逛超市,还能“从容”?一个少女有什么自信可以“从容”应对倒下的杨金元?那些苛求小惠的人们自己也有女儿,他们是否也会要求自己的女儿在那样的环境里要“从容”些?
可见当时小惠再砍刺杨金元,并非一个不必要的选择,而是保护自己的必要举动。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倒下的杨金元并没有失去侵害能力,而小惠仅凭他被刺倒、流血就断定他没有了侵害能力,于是放松警惕,那么杨金元反扑加害小惠又该如何评价?
女特警4枪击毙歹徒视频
如果无法理解小惠的做法,不妨看一个例子:2010年有一条很有热度的新闻,说一位女特警连开4枪击毙劫持人质的歹徒,这条新闻当然是被作为公安干警英勇办案的佳话传播的。从新闻视频看,在特警开第一枪后,人质似乎已经有条件脱险,但是特警又连开3枪。那么若事后法医鉴定歹徒在经受第一枪后就已经失去抵抗能力,是不是也该判特警后面的射击是故意杀人?或者换句话说,连特警都不能在那种血案现场做到“适度”打击,却要求一个少女做到?
苛求良民,架空了公民的防卫权
在美国,一名父亲乱拳打死强奸女儿男子被判无罪
美国德州一名23岁父亲发现47岁男子佛罗斯强奸他的5岁女儿,赤手空拳把他打死。陪审团认为他是有理由的正当杀人,因此判他无罪。女孩父亲表示,他被告知有人目睹佛罗斯带着女儿到马厩,赶到现场时,只见佛罗斯光着下体,女儿正不停尖叫。他冲上前,不顾一切的殴打佛罗斯,等他发现打死人后,立即慌张报警。
附近的居民对于陪审团的决定表示支持,并称如果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他们身上,他们也会为了保护女儿而这么做。
我国的司法实践对防卫者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让人有心防卫却不敢防卫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总是在事后以计算机般的精密,去考量防卫者当时的行为是否“适度”。而真实的案发场景中,受害者哪里能像法学家或者刑侦专家一样先来一遍何为“适度”的推演?所以人们因为害怕防卫时动则得咎,只好放弃反抗,选择逆来顺受。近两年情况略所好转,撞劫匪防卫的司机基本不再被判刑,打死打伤暴力强拆者的张剑等人也获得轻判(但仍被判为防卫过当),但是像本案这样苛求防卫者、甚至乱用法律重判防卫者的司法实践仍旧大行其道。法律工作者顾则徐先生指出:
我国的司法实践客观上剥夺了良民足够的自我防卫能力。我国《刑法》中规定了公民的“正当防卫”权利,因此,法律是赋予良民有足够自我防卫权利的。但是,在关于“正当防卫”的实际判例中,则有了严重的限制,从司法实践上限制掉了良民的足够自我防卫能力。
当良民害怕犯下伤害罪和杀人罪,99.99%的良民就只能做懦夫,而本是懦夫的匪徒就变得穷凶极恶、无所畏惧。当良民想无所畏惧时,就必须要做好变成罪犯的准备。
这种判例把奋起反抗者压迫成卑躬屈膝者
如果仅从目前的信息看,小惠不仅该无罪释放,我们还应该对其表现出的不屈服态度表达赞赏,小惠的父母也该为女儿的勇气感到自豪。然而事实又怎样呢:小惠连案都不敢报,“逃”回老家躲起来,在被捕后还要“忏悔”:“想向被害人家庭说声对不起,是我造成了这个严重后果,愿接受法律制裁,愿意承担刑事责任。请对方家属保重身体,节哀顺变,不要那么伤心了。还有我希望爸爸妈妈可以原谅我,是我以前做得不够好,没有好好照顾他们,希望他们保重身体,同时希望法官可以给我一个重新走入社会的机会。”
有人说,这个案子证明:在遭受强奸时抓刀刀不如抓套套,后者至少不会让你坐牢。这话说得虽然难听,但不也确实反映了中国人面对不法侵害时尴尬的防卫现状吗?
抢劫虽凶残,但防卫要谨慎。不是吗?
司法上不愿认可被拆迁人的正当防卫权利
拆迁公司强行涌入张剑家四五十人
你认为应该怎么处置小惠
将您的投票发到微博
版权声明:腾讯网原创策划,欢迎转载或报道,但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期责编:
用iPhone看《今日话题》
扫描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故意杀人罪量刑标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