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执政时期俄罗斯有哪些特点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外战略解析
当前位置 >>
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外战略解析
许志新 来源:《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4年第3期
&&&&&&& 【内容提要】 现阶段俄罗斯对外战略以确保大国地位为宗旨,它遵循三项原则:一是避免外部麻烦,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二是开展积极外交,避免在力量不足时发生严重损害俄罗斯利益的国际变动;三是致力于建立国际控制结构,以稳定现状。文中分析了俄罗斯外交的基本利益目标,并指出,俄罗斯对外战略设计中悬而未决的问题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定位问题,其外交有3个基本矛盾:一是地缘政治矛盾,二是确保独联体势力范围与独联体国家主权发展的矛盾,三是目标与手段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所产生的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被边缘化趋势,与其确保大国地位的努力相对立,对其构成严峻挑战。  【关键词】 俄罗斯 对外战略 国家利益 国际定位  【作者简介】 许志新,1954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100007) 2000年6月,俄罗斯出台了新的《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对其对外战略做出调整。在此后4年里这一战略逐渐清晰。新任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已表示,俄罗斯外交将会继续执行既定的方针政策。本文以俄罗斯领导人言论和官方外交文献为基础,结合其战略实践,对俄罗斯对外战略理念、利益目标、主要问题和基本矛盾做一分析。
  一 战略理念
  俄罗斯对外战略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大国地位。普京明确指出?俄罗斯惟一现实的选择是选择做强国,做强大而自信的国家。"[1]  俄罗斯确保大国地位的关键是振兴经济。普京说:"俄罗斯需要一种有竞争力的、有效益的、社会公正的、能够保证政治稳定发展的经济体制。稳定的经济是民主社会的主要保障,是世界上受尊敬的强国的基础之基础。"[2]普京曾一再强调"21世纪俄罗斯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经济上的落后"[3],并为此提出10年内经济翻番的任务。  振兴经济同时决定了普京时期俄罗斯外交的基本任务,即"在俄罗斯周围建立稳定的、安全的环境,建立能够让我们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和资源解决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任务的条?[4]。  振兴经济是俄罗斯最基本的国家利益所在。2001年,当时的俄罗斯外长伊?伊万诺夫[5]发表《俄罗斯新外交》一书,对俄罗斯外交所服务的国家利益做了说明:"在当今历史时期,俄罗斯对外政策首先应'服务'于内部发展的切身利益,即保证可靠安全,为稳定经济增长尽可能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完整,加强国家宪法秩序基础,促进公民社会的团结,保卫公民和国外侨民的权利。"[6]  为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任务服务,这看似简单,但对于俄罗斯外交来说,确立这一点却来之不易。伊?伊万诺夫说?90年代就对外政策进行的争论,不止一次地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决定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具体的行为方式。"他的解释是,所以会产生国家利益不清的问题,原因就在于"苏联对外政策留下的遗产是'超级大国'心理,极力参与各种各样的国际进程,有时甚至付出国内资源难以承受的代价"[7]。  在认识俄罗斯对外战略的出发点时有两点需加注意。第一点,俄罗斯所要确保的大国地位,也就是世界多极中的一极。《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指出:"俄罗斯将致力于建立能够真实反映当今世界及其利益多样性的多极国际关系体?;俄罗斯的外交方针是确保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牢固和权威地位,这种地位应在最大限度上符合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大国、当今世界一个有影响的中心的利益"[8]。  第二点,俄罗斯之所以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直至普京时期才最终确立了振兴经济这一外交为之服务的基本国家利益,是因为国家发展的动因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叶利钦时期俄罗斯对内的主要任务是破除苏维埃体制和经济公有制,建立新的政治法统;对外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适度收缩势力范围消除苏联时期极度扩张所带来的危害,消除与西方的对抗。而到了普京时期,由于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下滑,由于北约已扩张至俄罗斯边界和车臣问题?国际化",俄罗斯民族本体已面临主权危机,普京的首要任务已变为解决俄罗斯的生存问题,扭转内外颓势。因此,叶利钦时期复杂而迷茫的问题[9],到普京时期变得简单和清晰了。这种发展动因的变化是十分重要的,认识到这一点,可以为系统观察俄罗斯内政外交提供长期而真实的视角。  对大国地位的追求以及发展经济这一基本国家利益的确立,决定了普京时期俄对外战略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可以归纳为下列三项。  (一)避免外部麻烦,集中精力发展经济。这既是现实的需要,同时也是汲取前人的经验所得。在伊?伊万诺夫看来,俄罗斯外交应学会并坚持摆脱外部麻烦,在这方面首先要学习19世纪俄罗斯外交传统,学习时任沙皇俄国外交大臣戈尔恰科夫的外交思想。"戈尔恰科夫在19世纪下半叶伟大的、具有解放意义的改革时代领导了俄罗斯外交。当时的改革是在以下条件下进行的,即俄罗斯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力量被削弱,面临着从一个大国变为二等国家并被排斥到欧洲'音乐会'最后一排的现实威胁"。伊?伊万诺夫写道:"全面研究戈尔恰科夫的遗产在制定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新构想中也起了作用。新构想实质上同戈尔恰科夫的以下说法有共同之处:'……不论我们在欧洲或者东方有何打算,我们都将得出一种结论,即为了自己的安全,为了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强盛,以及为了和平和普遍平衡,俄罗斯的首要任务是完成内部变革。俄罗斯和所有斯拉夫民族的未来取决于此。这是我国政策的基础之基础'。"[10]  (二)开展积极外交,避免在力量不足时发生严重损害俄罗斯利益的国际变动。这点同样源自于戈尔恰科夫。"戈尔恰科夫在给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备忘录中,把对外政策任务确定为:'我们的政治活动应该追求双重目的。第一,使俄罗斯摆脱任何消耗内部发展力量的外部麻烦。第二,竭尽全力避免欧洲此时发生任何可能对我国利益或我国政治地位造成严重损害的领土变动和影响力量平衡方面的变化……'"。伊?伊万诺夫认为戈尔恰科夫的思想对现实仍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管19世纪中期俄罗斯的状况与现在有多大区别,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的对外政策不得不解决极为相似的任务:为实现内部改革创造最好的环境,同时不允许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遭到削弱,这实质上是一枚硬币的两个面……"[11]  一方面要减少外部麻烦,另一方面又要积极参与,如何避免二者冲突?其中的关键是积极外交要"合理",既不能付出国内资源难以承受的代价, 同时又不违背公认的准则、逆势而动。伊?伊万诺夫说?必须集中解决内部问题,从对外政策的角度看,这绝不意味着民族自私自利或走向自我隔绝。相反,在对俄罗斯和国际社会切身重要问题表现出合理的外交积极性,能够部分地补偿经济、军事和其他内部资源的不足。"[12]伊拉克战争期间俄罗斯运用国际准则猛烈抨击美英的侵略行动,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什么是"合理"的积极外交。  (三)致力于建立国际控制结构,以稳定国际现状。这是俄罗斯对外政策实施中的要义所在。伊?伊万诺夫说:"在当今全球化和从两极向新的多极世界过渡时期,……能够明显地感觉到必须建立控制世界进程、保证最广泛意义上的战略稳定的可靠机制。"[13]他还说:"现代俄罗斯走向世界舞台时,拥有丰富的国际关系历史经验和多边、双边联系的分支结构网。"[14]俄罗斯所主张的国际控制结构,以当代的国际组织调节机制、国际条约、裁军协定以及多边和双边协议作为基础。对于实力不足的俄罗斯来说,建立国际控制结构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其目的首先是稳定国际现状,其次是可以形成参与国之间不同利益的相互制衡,并为俄罗斯在其中扮演角色提供可能。这是俄罗斯在力量积蓄时期利用国际矛盾、发挥外交调解作用、保证自身利益的有效途径。  上述外交三原则符合俄罗斯的实际,已经并将长期得到贯彻。尽管俄罗斯仍会使用军事威胁(如对格鲁吉亚)和经济制裁威胁(如对乌克兰)等手段,但在总体上特别是在与西方的关系中,俄罗斯一般不会背离这三项原则。这三项原则具有外交国策的高度。   大国思维和外交三原则体现了普京时期俄罗斯对外战略的基本理念。这一理念的精神实质不是"韬光养晦",因为俄罗斯既没有韬光--"掩蔽锋芒",也没有养晦--"暂时隐身",而是推行积极外交。俄罗斯民族长期推行的是扩张性外交,叶利钦时期迫于形势改为收缩性防御外交,而普京时期的外交尽管仍是防御性的,但更加强调外交的"进攻性",即通过进攻达到防御的目的。因此,?积极防御"来概括普京时期的外交理念也许更为合适。
二 俄罗斯的国家利益
  用普京的话说,俄罗斯对外政策的主要变化就是"国内目标高于国外目标","我们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务实、经济效益、国家利益至上。"[15]普京外交可以说是务实外交。所谓"务实"就是为经济发展服务和"国家利益至上"。  国家利益是需要细化的。大至战略目标,小至政策目标,都是国家利益的体现。这里所要分析的是俄罗斯国家战略层面的利益及其所决定的外交目标,即基本利益和目标。这种细化的重要性是毋庸赘言的,只有判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才能搞清楚它维护的是什么,追求的是什么,才能认清其战略及走势。  对俄罗斯来讲,它的基本利益目标应当符合这样的标准:1.与国家存在生死攸关的;2.有助于保持其地缘政治优势的;3.与维持现有国际地位相关的[16]。根据这些标准,同时依据《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所阐明的"基本目标"及其在后来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可以把俄罗斯对外政策所追求的利益目标划分为以下4个层次和7个方面。  第一层次的利益目标是:  --确保主权和领土完整。这是俄罗斯赖以立国之根本。为此,必须消灭和压制俄罗斯境内的分裂主义和分离主义势力,坚决反对西方打着"人权"旗号对俄罗斯国家主权的干涉。   --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最佳外部环境。这是俄罗斯实现强国目标的前提条件。只要未发生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严重威胁,俄罗斯外交就不可能背离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  上述两个方面体现的是俄罗斯当前最核心的国家利益,是对外交的硬性要求。也就是说,在这两点上没有弹性,几乎不存在回旋让步的余地。  为内部发展创造最佳外部环境的任务提高了对经济外交和外交效益的要求,包括:(1)避免参与徒耗国力、不会带来实际经济效益的国际政治行动;(2)积极开展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吸引资金。在欧洲方向上,致力于加深同欧盟的经济关系,建设欧洲统一经济空间。在亚洲方向上,积极推动能源输出和其他资源开发合作,密切与亚太国家的经济政治联系;(3)为俄罗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和获取高新技术创造条件。当前这方面的主要任务是,力争在有利的条件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破除发达国家的技术限制和市场限制,消除对俄罗斯企业出口产品的不公正待遇;(4)抢占世界石油市场份额,鼓励和保障石油资本的对外扩张,增加石油收益;(5)扩大机器设备和武器的出口。  第二层次的利益目标是:  --确保在独联体的主导地位,维持俄罗斯的地缘政治空间优势[17]。这是它保障国家安全、维持国际影响、未来恢复传统大国地位所必须的。就目前情况而言,为维系独联体,俄罗斯需付出一定的经济代价,还要反对北约和欧盟向独联体国家的东扩,对抗美国的渗透,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及其对独联体安全的威胁,推进独联体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  --在周边地区建立睦邻带。俄罗斯积极同周边国家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想方设法化解北约东扩至俄罗斯边境(如波罗的海三国加入北约)所带来的威胁,在南部战略方向与独联体国家共建抵御国际恐怖主义渗透的缓冲带。  这一层次的目标对俄罗斯至关重要,但由于涉及的国家较多,政策实行中有较大的复杂性。因此,俄罗斯这方面的政策以政治友好、经济合作为基调,同时会有很大的灵活性。例如,在独联体内部,俄罗斯视各国的亲疏程度,推行分层次、分时间进度的一体化政策;在其他邻近地区,俄罗斯积极建立"战略关系"、"伙伴关系"和"特殊关系",努力扩大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联系。  第三层次的利益目标是:  --确保联合国主导地位,建立多极化的国际政治新秩序。联合国的地位受到美国单边主义的威胁。联合国的存在基础是国家主权原则和大国一致原则,确立联合国主导地位,才能为世界多极化发展提供机制保障,制约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图谋和单边主义行为。俄罗斯拥有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特殊地位,联合国体制是其发挥世界大国作用和保障自身利益的重要平台。  --确保俄罗斯在世界安全结构中的突出地位。在世界安全结构中的突出作用是俄罗斯国际地位的主要体现,也是其建立国际控制结构政策的实际凭藉。这方面的任务是:保障联合国体制下的集体安全结构,健全俄罗斯在独联体、欧洲和亚太与他国共建的地区安全体系,确保与美国签定的有关战略稳定、裁军、武器限制和不扩散条约体系的有效性。  俄罗斯目前的大国地位所依据的主要是军事实力,而非经济实力。先进的军事技术、现存的和潜在的军事实力及其对周边地区和世界安全形势的影响,是俄罗斯保障自身安全、保持大国地位、并能与西方讨价还价的资本。正因为如此,军事政策始终是俄罗斯对外战略中的重要因素,普京尤其重视振兴军事。  第四层次的利益目标是:  --扩大国际联系,积极参与地区事务。与科济列夫外交以意识形态划线、切断传统国际联系的做法不同,目前俄罗斯人已意识到,广泛的国际联系是国家外在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普京执政以来积极恢复和拓展俄罗斯在世界各地的联系。其目的是双重的:一是利用矛盾,如利用伊拉克、伊朗、朝鲜等国与美国的矛盾,显示俄罗斯在解决世界热点问题中的存在价值,以便于同美国讨价还价;二是借助这种联系,扩大武器和机器设备的出口,如印度、伊朗、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俄罗斯的对外经济联系中均占有重要位置。  上述四个层次的目标都是俄罗斯基本国家利益的体现,但每个层次的重要性有所不同。第一层次的目标关系到俄罗斯国家的生死存亡,是其最核心的国家利益,需要坚定不移地加以捍卫。第二层次的目标虽不至于涉及国家的生死,但却直接关系到俄罗斯能否保持现有的地缘政治优势,这是它未来恢复传统国际地位(即实现强国梦)的希望所在。第三层次的目标与保持现有国际地位相关,属于对外战略的实现手段。其重要性在于,一旦离开联合国和失去能与美国讨价还价的军事实力屏障,俄罗斯的弱势地位将暴露无遗。第二、第三层次的目标也是俄罗斯外交所要极力坚持的, 但这些目标的实现不仅仅取决于俄罗斯一方,因此会有一定的弹性。第四层次的目标亦非可有可无,广泛的对外联系对于俄罗斯国家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但与前几个层次目标不同的是,对外政治联系的部分丧失尚不至于伤害俄罗斯国家发展的元气。
三 问题、矛盾和挑战
  俄罗斯对外战略尚有悬而未决的问题和难以克服的矛盾。  (一)国际定位问题  俄罗斯外交的最大疑问是如何确定俄罗斯的国际定位。之所以说是疑问,是因为这个问题很复杂,俄罗斯人虽已意识到,但却无法回答。2001年1月,即在《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出台6个月后,普京在谈到外交问题时说:"俄罗斯今天在世界舞台上碰到的问题是重大的和范围广泛的……在人们大量谈论的日益发展的全球化的条件下,我们国家还需要给自己找到在世界上的定位。"[18]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可能带来世界政治的深刻变化。《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是在俄罗斯人对全球化浪潮缺乏足够认识的时候产生的,人们对它至少可以提出这样一些问题:(1)俄罗斯领导人一再申明,俄罗斯要融入全球化进程,其现实的任务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而实现与欧盟经济的一体化。这一进程会对俄罗斯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俄罗斯在国际分工中将位于何处?(2)俄罗斯同欧盟共建欧洲统一经济空间,同时争取进入亚太经济,这种地缘经济的发展会对俄罗斯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会带来地缘政治上的变化?(3)俄罗斯相对孱弱的经济很难起到"磁核"作用,在商品、资本、信息、技术和人才在世界范围内快速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它如何推进独联体内部的一体化?如何保证对独联体的控制?(4)目前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主要靠军事实力支撑,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是否会影响到它的军事地位和国际地位?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俄罗斯的发展,关系到它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中的定位和利益取向,关系到它的对外行为方式。  上述问题有可能颠覆《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的基本设计。按照伊?伊万诺夫的解释,俄罗斯外交继承的是19世纪戈尔恰科夫养精蓄锐的外交思想。但是,21世纪的情况已大为不同,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几乎所有国家都不可能闭关锁国地单独发展。不论俄罗斯是否加入世贸组织,极高的外贸依存度[19]表明其经济离不开世界市场。这一状况终会迫使它打开国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资金、技术、劳动力三个基本要素方面没有优势,除资源禀赋得天独厚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外,其他经济部门很难建立自己的比较优势,以致俄罗斯很可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原料附庸。这种结果一旦出现,俄罗斯人的强国抱负仍会长期受制于经济现实。  (二)基本矛盾  除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外,俄罗斯外交还有3个基本矛盾。  1.地缘政治矛盾。主要表现为俄罗斯与欧洲的地缘政治矛盾。北约东扩就是要利用俄罗斯力量下降的时机,逐步消除它在欧洲大陆的地缘政治优势。欧盟的东扩也在蚕食着俄罗斯的传统市场。东扩与反东扩的斗争成为现阶段欧洲与俄罗斯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在地缘政治上,只要俄罗斯不能在"帝国"问题上打消欧洲国家的疑惧,欧洲国家特别是原苏联势力范围内的中东欧国家,也包括部分独联体国家,就不会消除对它的防范心理,这将不断地为北约东扩提供原动力。  2.确保独联体势力范围与独联体国家主权发展的矛盾。控制独联体显示出俄罗斯外交仍有扩张性一面。独联体既与俄罗斯民族生存息息相关,也是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重新崛起的战略支点。因此,俄罗斯外交所要维护的不限于俄罗斯民族本体。这同独联体国家的主权要求相冲突,并不得不同美国和北约的地缘政?挤压战略"相对抗。  俄罗斯坚决反对独联体国家加入北约,并运用经济、政治手段阻止这一情况发生,同时把北约是否东扩至独联体作为与西方关系的"试金石"和"风向标"。对独联体的控制客观上成了俄罗斯"帝国"政策的延续。俄罗斯对外政策陷入悖论:一方面,它用国家主权不可侵犯原则对抗西方国家借车臣问题对其内政的干涉,对抗美国单边主义;另一方面,它又同时在限制独联体国家的主权,阻挠后者的其他安全选择。俄罗斯政策的成功只是暂时的,因为它不论现在或是将来都很难阻止独联体国家与西方发展经济政治关系,很难阻止西方对独联体的渗透。   3.目标与手段之间的矛盾。普京承认,"今天我们对国际局势施加影响的手段客观上并不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多"[20]。手段是实力的体现与运用。俄罗斯惟一能够反制西方的是其军事手段。但是,军事手段的运用(如当前美国最担心的核技术扩散和武器扩散)有可能把它与西方的关系推入绝境,因此是只能起威慑作用而不能轻易启用的手段。由于缺少其他手段,俄罗斯更多地借助于外交技巧,但其所能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  上述矛盾都是长期影响和制约俄罗斯外交的因素,不是短期内可以消除的,外部世界对俄罗斯的政治挑战基本上都是这些矛盾的衍生。  这些矛盾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在与西方特别是与美国的对应关系中产生的。尽管俄罗斯与欧洲的经济关系更加紧密[21],但从政治关系角度看,它与美国的关系是第一位的。美国的单边主义威胁着联合国体制,它还通过北约东扩、战略平衡、防止武器扩散、车臣"人道主义"、怂恿独联体国家离心倾向、俄罗斯入世、对俄贸易歧视等问题,直接压迫俄罗斯,威胁其基本利益。由于力量对比悬殊,俄罗斯很难改变外交防御的被动地位,并极力谋求改善俄美关系。  这些矛盾作用的后果,产生了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被边缘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始于苏联解体,加重于北约东扩、前南地区危机和车臣问题国际化。当前,北约持续东扩、美国加快向独联体渗透、独联体国家分离倾向所继续加强的这一边缘化趋势,与俄罗斯确保大国地位的努力相对立,对其构成严峻挑战。这种形势同时限制了俄罗斯外交韬光养晦的可能。俄罗斯所担心的实际不是安全问题[22],而是逐步远离欧洲中心地区,沦为国际舞台的次要角色。
四 战略实践与调整
  2000年普京初任总统时,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因科索沃战争和第二次车臣战争正处于紧张状态。2001年年初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因事件频发[23]而持续走低。  九一一事件被视为改善俄美关系的契机。俄罗斯积极迎合美国的反恐要求,并出人意料地洞开中亚大门。俄罗斯人的目的是要成为国际反恐联盟中的重要一员,成为美国的战略盟友。普京说?俄罗斯不仅完全能够,而且应该成为整个文明社会的战略同盟军,当然,也包括首先成为美国的同盟军。"[24]他还说:"今日之俄罗斯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要同自由、民主国家共同体实现一体化的国家。"[25]在2001年11月和2002年5月的俄美首脑会晤中,普京在反导条约问题上做出让步,同时要求美国放弃对车臣分离主义的支持,并希望美国和欧盟放弃贸易歧视、尽早同意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俄罗斯的积极迎合政策体现了以下战略含义:1.认为国际恐怖主义已成为文明社会的主要威胁和共同敌人,在共同利益基础上,俄美之间和俄罗斯与整个西方社会之间有可能消除敌对因素,实现相互关系质的飞跃;2.俄罗斯需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为此必须消除或减轻与西方的对抗;3.为此,做出一定退让是必要的,即以地缘政治上的适度退却和在战略平衡问题上的让步来显示诚意,促使美国和整个西方消除疑虑,减轻对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压力。  俄罗斯的适度退却是其10年外交史中罕见的主动地缘政治退却,而且破天荒地让美国军队进入了独联体,这证明其国家基本利益是可分层次的:控制独联体和俄美战略平衡固然是俄罗斯的基本利益,但已不再是最高利益,它让位于经济发展利益;经济发展利益同国家领土完整与安全利益一道成为现阶段俄罗斯最核心的利益。   俄罗斯利用九一一事件完成了战略调整,使俄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得到改善。不过,所改善的主要是氛围,而不是实质:北约东扩步伐未见停止;西方国家虽不再支持车臣恐怖主义,但仍利用车臣"人道主义"问题干涉俄内政;美国自食其言,在中亚驻军长期化,并进一步加强对独联体的渗透;美欧承认了俄罗斯市场经济地位,但在入世的具体条件上没有实质性松动;俄美经济合作说得的多做得少,美国对俄援助主要用于销毁武器;美国还要求俄罗斯放弃对伊拉克的支持,停止向伊朗输出武器和核电站设备。   2002年5月俄美首脑会谈后,俄罗斯采取了加强同伊拉克、伊朗、朝鲜关系的行动,有意显示与美国不同的立场,实际是强调自己的不满。2003年3月美英攻打伊拉克的战争使俄罗斯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俄美关系再度遭到重创。  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同美英开始修复关系。2003年9月举行的俄美戴维营会谈标志着两国关系全面修复并有所发展。双方肯定了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反恐事业中俄美不仅是伙伴而且是盟国,并在伊拉克战后重建、伊朗核开发、朝鲜核问题上达成一系列共识。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美国深陷伊拉克战后重建泥潭,暂时无力在其他方向上(例如对叙利亚、伊朗和朝鲜)采取军事行动;布什政府因单边主义行动得不到国际社会的支持,陷入外交危机;美国大选临近,选民对布什的支持率下降束缚了美国政府的手脚。从俄美关系的基本面来讲,美国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现实问题是制止伊朗和朝鲜的核计划)、国际反恐、维护地区稳定三大问题上还离不开俄罗斯的合作,俄罗斯讨价还价的能力得以增强。俄罗斯人在评价戴维营会谈时说,"美国总统对俄罗斯总统的需要首次超过后者对前者的需?[26]。  俄罗斯人抓住有利时机,紧接着于10月初提出新军事学说。该学说认为,虽然目前的任何冲突局势尚未对俄罗斯构成直接威胁,但它面临着来自3方面的威胁--外部的、内部的和介乎两者之间的跨境威胁[27],俄罗斯军队必须做好应变准备:1.保持核威慑;2.调整主要战略方向的军力和装备部署;3.如果俄罗斯的利益或者它所承担的同盟义务需要,"不排除先发制人地动用武力的可能性"[28]。在涉及与西方的关系上,新军事学说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强调北约应改变反俄战略内容。俄罗斯国防部长谢?伊万诺夫说:"俄罗斯将密切关注北约的演变进程,并希望其军事计划及其成员国的政治宣言中能完全删除直接或间接带有反俄倾向的成分……如果北约将作为军事联盟存在下去,并坚持现有的进攻性军事学说,那么就要求从根本上修改俄罗斯军事规划及军队建设原则,包括改变核战略?[29]二是强调俄罗斯将根据多边或双边军事协定保卫其同盟国,继2003年5月普京国情咨文讲话之后,再次申明独联体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区"。  俄罗斯新军事学说表明其对外战略的再调整,它反映了3点:1.俄罗斯直截了当地提出了自己的利益要求,并为保护自己的利益不惜以"先发制人"相威胁;2.俄罗斯已不愿继续让步,而将以强硬的姿态直接面对挑战,展示出大国意志;3.试图利用美国目前的困境,以俄美合作的前景迫使美国接受它的利益要求。俄罗斯似已下定决心,要打破过去十多年与西方关系中存在的"对抗-退让-再对抗-再退让"不断循环的怪圈。  2004年3月俄罗斯新任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在一篇题为《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想要什么?》 文章中再次提出俄罗斯的利益要求:一是原苏联地区是俄罗斯"重大利益"所在,与俄罗斯息息相关;二是俄罗斯需要欧洲的安全与稳定,指责北约东扩和波罗的波三国及斯洛文尼亚加入《欧洲常规力量条约》对俄罗斯的威胁。拉夫罗夫说:"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的俄罗斯使一些人感到害怕--经历了几年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稳步增长后,俄罗斯变得更加强大和自信。"[30]拉夫罗夫实际上是再次重申了2003年10月俄罗斯提出的利益要求。  北约和美国对俄罗斯的要求置之不理。不仅如此,利用2003年年底2004年年初的格鲁吉亚危机,美国向独联体渗透政策取得重大进展,它同时还加强了在阿塞拜疆的存在。2004年5月北约完成第二轮东扩,波罗的海三国成为该组织正式成员国。这是北约第一次进入原苏联地区,对俄罗斯形成强大压力。  历史在极短的时间内走了一个轮回:九一一后俄罗斯试图通过地缘政治上的让步改善与美国和西方的关系;而到了2003年,它再度修正政策,重新在地缘政治方面坚持自己的利益。  俄罗斯政策的这种反复,表明它在九一一事件后做出的战略调整是不成功的。笔者在2002年2月的一篇文章[21]中曾指出,当时俄罗斯的战略调整犯有重大错误:1.错误地以为国际恐怖主义的活动已改变了世界政治,俄罗斯与西方特别是与美国的共同利益上升,相互间分歧的重要性下降,在共同的敌人面前,俄罗斯与西方将会团结起来。后来的事实证明,国际恐怖主义尚不足以改变世界政治,也不足以改变国际格局,西方也没有因此从根本上改变对俄政策。2.普京为了回击当时的一些不同意见,曾说他向西方让步是"放弃对抗"和"放弃冷战思维"。实际上,俄罗斯现今与西方的对抗完全是被动的,是西方强加给它的,应当放弃对抗和冷战思维的是西方,而不是俄罗斯。俄罗斯率先和主动放弃对抗,只能使自身利益受损。3.俄罗斯采取的先让步特别是地缘政治上让步,以显示诚意,向西方敞开心扉,希望换取西方的合作,这种"先予之、后取之"的做法是把希望寄托在西方的"良心发现"上,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违背了外交斗争的一般规律。4.俄罗斯把自己的战略意图甚至"底牌"完完全全亮给了西方,尽力帮助美国反恐,充分显示的是它有求于西方,这种"命系西方"的做法反倒使西方看轻了俄罗斯,同时,在付出过高代价后就很难再回头,俄罗斯外交的回旋余地和讨价还价余地缩小了。5.俄罗斯的目的是想通过让步换取发展经济的外部环境,但是,经济发展内因是主要的,在内部经济环境差的时候,外部经济环境不可能因政治让步而得到实质性改善。2003年俄罗斯政策的再调整,说明俄罗斯人已意识到这种错误。历史变化的时间尚短,不足以改变影响事态发展的基本因素。  也就是说,不论俄罗斯的战略做出怎样的调整,如九一一事件后的调整,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基本矛盾没有变,依旧面临着被边缘化的威胁,在地缘政治上同西方斗争仍是其外交活动的主要方面。现在,普京把彻底消除威胁和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希望寄托于发展经济和恢复国力。但做到这一点需要时间,而威胁却是现实的。在普京的第二任期内,俄罗斯对西方的政策会继续沿着两条线向前走:一条线是在申明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强化对抗态势,这将导致争斗不断;另一条线是同时力争缓和关系,使对抗不致失控。伊?伊万诺夫强调?重要的是,无论同世界最发达国家发生如何复杂的问题,俄罗斯外交的活动原则都应该是力求建设性的合作,共同寻找相互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32]为争取发展经济的时间,俄罗斯仍会用适度退让来缓解西方的压力:最有可能的是在世界热点问题上和热点地区做出利益让步,附和美国或欧洲的立场,显示俄罗斯在反恐和防止核扩散等重大问题上是负责任和可信赖的;在独联体国家(如格鲁吉亚)的一些局部问题上暂时让步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为了发展经济,同时彰显愿意遵守国际规则的形象,俄罗斯也可能在入世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用市场空间来缓冲地缘政治压力。俄罗斯将继续遵循前面谈到的外交三原则,加强讨价还价,谋求利益交换,竭力避免在力量不足时发生任何可能对其利益和国际地位造成严重损害的变化。
                              (责任编辑 张红侠)
[1]普京日向俄联邦议会提交的国情咨文报告。[2]同上。[3]普京日答选民问。此前,普京曾多次说过类似的话。[4]普京日在俄联邦外交部发表的讲话。[5]2004年3月伊?伊万诺夫调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外长职务由谢尔盖?拉夫罗夫接任。[6]伊?伊万诺夫:《俄罗斯新外交》,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年中文版,第7页。[7]同上。[8]《俄罗斯外交政策构想》,载《俄罗斯报》日。[9]叶利钦1992年10月在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会议上说:"俄罗斯痛苦的过渡状态暂时还不能使人们清楚地看到它远期的新面貌。对我们要放弃什么、保护什么、恢复什么、重建什么这些问题,也难以得到明确的答案。"载《俄罗斯报》日。[10]伊?伊万诺夫:《俄罗斯新外交》,第18、19页。[11]同上。[12]伊?伊万诺夫:《俄罗斯新外交》,第7~8页。[13]同上,第24页。[14]同上,第2页。[15]普京:《俄罗斯国家:强国之路》,俄新社日电。[16]这些标准的特殊意义在于,不论是横向或是纵向比较,俄罗斯还不能把对外政治经济扩张作为自己的基本利益目标。[17]普京在2003年5月国情咨文中说独联体是俄罗斯的"战略利益区"。这被认为是"势力范围"的另一种表述。 [18]普京:《外交政策的优先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外部安全环境》,载《普京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50页。[19]1999年俄罗斯经济的外贸依存度为55%,2003年虽降至46%,但外贸总额升至2090亿美元。[20]普京:《外交政策的优先任务是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外部安全环境》,载《普京文集》,第251页。[21]在俄罗斯的进出口总额中同欧盟的贸易占40%~45%(欧盟扩大后这一比例将升至55%~60%),同美国的贸易比例约5%。[22]俄罗斯人不认为西方能从武力上威胁俄罗斯。普京日在谈到美国有可能单方面放弃反导条约时说?我相信,采取任何行动,包括单方面行动,起码在最近25年内,不会严重损害俄罗斯的民族利益。如果我们遇到单方面行动,包括撕毁第一和第二阶段削减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我想,我们的核潜力仍将是巩固的。我们这样做实际上几乎无须进行任何新的财政投资。"《普京文集》,第350页。[23]这些事件是:美国警方根据瑞士检察院的司法委托,逮捕了来访的俄白联盟国务秘书博罗金;债务谈判失败,西方压俄罗斯按期还债;布什政府上台后立即驱逐了51名俄罗斯外交官。[24]普京日答美国广播电视公司记者问,载《普京文集》,第463页。[25]普京:《要在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中相互合作》,载《普京文集》,第492页。[26]安德烈?杰尼索夫:《伙伴关系的代价》,载〔俄〕《新闻时报》日。[27]外部威胁是指外部军事联盟的扩大威胁俄罗斯安全,邻国国家政权机构的不稳定和削弱,对俄罗斯侨民的歧视;内部威胁是指企图用武力改变宪法制度和领土完整、建立和使用非法武装、犯罪团伙的猖狂活动、分裂主义的种种表现、宗教极端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跨境威胁是指:国际恐怖主义分子在俄国内搞各种破坏活动,他们的受训和装备资金来自国外,包括来自极端主义的宗教集团,以及国际走私和贩毒,对俄罗斯及其盟国进行敌视性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心理宣传。参见〔俄〕维克托?利托夫金:《俄罗斯的三大敌人--内部的、外部的和介乎两者之间的敌人》,俄新社日电。[28]〔俄〕维克托?利托夫金:《安全需要联盟》,俄新社日电。[29]谢?伊万诺夫在俄国防部会议上的讲话。俄塔社日电。[30]谢尔盖?拉夫罗夫:《一个强大的俄罗斯想要什么?》,载〔美〕《华尔街日报》日。[31]见《九一一后普京对西方政策的重大调整》,载《欧洲研究》杂志2002年第2期。[32]伊?伊万诺夫:《俄罗斯新外交》,第8页。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传真:(010)
E-mail:Web-oys@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