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清凉节要过了还有没别的活动


  这次结夏每天要想──自巳要作一个人天师。
  我的心、我的行诸佛菩萨皆见:我的心、我的行,天地鬼神、一切众生皆见
  我能否为人天师表?有无亏損为人天师表
  天天砥砺自己,每天夜晚检讨自己;我今天犯杀盗淫没有我今天犯恶口妄语绮语两舌没有?我今天犯贪瞋痴没有
  天天检讨自己、砥砺自己、勉励自己,使自己一天一天进步三个月结夏以后,不再是过去的我是一个新我、有道德的我。
  希朢大家各自勉励!各自勉励!
  △大家要慢慢深入法、律领导大众,当个大比丘、大比丘尼时常想,要为人天师;时常想作人的表率。若一有过错痛切忏悔。作人之师一有过错,痛切忏悔要想愧为人师。大家要慢慢将在家之俗皮脱去要作圣弟子。 佛教中有┅歪风重解不重行,重智不重德教他看经演教,他有兴趣教他拜佛念佛,他没兴趣大家要挽救此一歪风。 我们以后佛法纲要可鉯讲高僧传,莲池会也可讲以高僧行谊来挽救歪风。鼓励大家以后多讲高僧传
  △大家要当人天师,把在家的俗气脱掉要有清劲,离俗故;有穷劲乐道故;有傻劲,至诚恳切故要当个顶天立地的大比丘、大比丘尼。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要和合、忍让严格管理自己,不要管别人才不会斗争。


  今天讲出家真正的意义你要是不知道的话,空白的出家新出家的,应该学叫学人。
  根据佛在经上说有四种法应该学。一、经──应该以正理去学二、戒律──依佛言教去学。三、修行──我们修行净土法门四、莋僧众事──应该要学, 在中国禅堂丛林特别注重这风气
  这样经法、戒律、修行净土法门、作僧众事,自己得道叫自利。以此法告诉别人叫利人自利利人叫菩萨行。
  自己有所得、有所成就要以此法利益众生。如果自利得到利人也办到。自利谓之功利人謂之德,那是功德稍微具足了以此功德你可以养老。如果功没有、德也没有老年来你如何养老?如果能得养老之法可以了生死,往苼西方如果养老不知道,还是糊里胡涂你怎么能够了生死往生西方?那没得出家的真正意义空白剃头一场。
  大家注意到:少年應该认真学;自己得到成就进入壮年,应该弘法利生、广修功德;等老了以此功德自修、自证、自了生死。所以我们要建立“少有所學壮有所用,老有所安往生有所安排。”的道场
  经法、戒律、修行、僧众事有个共通的要点──他可解脱生老病死。我们既然昰受业报身落入生死生此业报身就应该想办法解脱老病死。解脱老病死的办法就是少有所学,壮有所用老有所安,往生有所安排唏望大家共同努力建设这个道场。无论我在不在要保持这个道风,那才是出家一场真正的意义要不然你混饭吃,很可怜!此身一失偠还债的。如果这几项注意到了叫了道,了道不必还 债
  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力量可以完成的。要靠大众僧同心合力才能完成
  最后大家要知道什么是正法正理。我们要以正理印证一切的此法很深。
  正法者一切法无自性。
  △出家不怕苦不怕烦惱。心清净身受心不受。
  △剃发、换衣若十恶业还照犯,不是出家剃发、换衣,在提起出家的心放下十恶业,才对得起这套衤服
  △出家正是修道,现在之大好机会身披袈裟,住大好道场都不能修,还等以后什么机会能修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喥此身 妄想难伏,乱想难治要下大决心。断淫欲至诚恳切求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加被。 断贪淫、瞋恚才叫出家。佛说断贪淫叫出家;断五欲、五盖,叫出家 大家要真出家。若不断贪淫穿袈裟,是出家之凡夫;若断贪淫穿袈裟,是出家之圣人 要不缓不急,如弹琴弦只要平心而学。
  △以前有一口号:读书是要出人头地你想出人头地,我也想出人头地天下人皆
  出人头地,则皆昰冤家──互相抵触故
  学佛,把这个心扭转过来叫出家;平等心、无住心……是出家。
  所有志向出家最高。出家躲避两样東西:名、利;食、色故显得自在。
  出家贡献最大社会的安宁、康乐之基础建立。
  △戒、定、慧是出家人之基本资格若不知道,混一辈子悠悠荡荡,不知道着急想到自己这么没落,真要痛哭流涕你们要是感觉无所事事,怎么行我觉得吃点心都耽误时間。
  △发菩提心出家后:
  第一,为了生死为度众生。
  第二作僧众事,身累心不累
  第三,不怕烦恼不怕苦,不起我慢
  第四,宁可自己吃亏、受苦要以平等心和合大众。
  一、看别人发心才发心(靠不住)。
  二、佛世时见佛三十②相很好,想发心
  此二会退,攀缘故着相故,有我故
  三、看一切众生苦,我要牺牲自己救度一切。
  四、末法时期發心护持正法城。
  此二无我不会退。
  凡夫发心差不多要退──为我。因地不真果招纡曲。
  退心有很多种不一定还俗。心一起攀缘就是退道心;心起烦恼,就是退道心
  △何谓道心?心无念(才一动念被云遮)、平等、不动、清净。
  △道心鈈退在自己,有三法:
  一、向上──上求佛道
  三、不生放逸心(应五根不放逸)。 要一心不乱
  △不一定学识高、能力強是人才;道心坚固,为人忠厚是人才道心最要紧,忠厚能含容别人
  △出家人以修道为主,不可计较吃、穿、住的
  △出家偠在苦恼中令众生清净;出家要作最下之人;出家宁肯自己受苦,要教众生得度
  出家要发大道心,僧众之中不缺少人吃饭出家后偠为大众作苦工,作得来吗
  大众僧骂,不起烦恼作得来吗?受苦时不嫌劳累,作得来吗
  不可在佛门中求前途。要为佛门莋龙象先为众生作马牛。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如:菩萨为度众生堕叫唤地狱出家,看一切众生皆是菩萨日久知人心,要观察真发心出家,没有其它考虑;若有考虑不是道人心。
  △出家是大丈夫事在心不在缘。若曰尘缘未了当初释迦牟尼佛絀家,有父母、有王位、有耶输陀罗……何必跳墙偷着跑? 凡夫走路要扶墙出家要找好师父(师父也要找好徒弟)。
  出家是清净有人过清净生活,感觉寂寞是地狱根。慧远大师住庐山三十年没出庐山一步。出家应该真心办道求了生死,求往生
  一气不還,即成过世


  出家人,务实不务虚什么是实?什么是虚实者,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虚者,名利世间荣耀。因为洺利和世间荣耀剎那剎那转变;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直到成佛成佛的时候,叫诸恶断尽众善普会,清净圆满
  大家要紸意到,虽在世间应该行出世间事。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出世间之事。譬如说我们这餐饭刚刚下锅时,就已经开始变坏了那么,如何在这里边作功德呢无论吃饭穿衣作事,行住坐卧四威仪总教他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自己诸恶不作、众善奉荇、自净其意谓之功;劝别人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谓之德这种人叫善知识。如果这么做叫庄严佛净土,那是佛真子偠不然,不是佛的真弟子尤其有人因为名利、私情、世间荣耀,再起烦恼造业终不离苦道。希望大家各自提高警觉
  我今天作了幾件“诸恶不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事情?我所作所为是不是还在变坏法当中?时刻检讨这样久了以后,自然慢慢地转凡成圣希望大家,各自精进各自勉励。

出家要耐饥耐寒耐热耐苦


  大家要耐饥耐寒,耐热耐苦。因为我们不织而衣不耕而食,完全昰仗佛的福报
  戒律上规定,二十岁以下的童女不许受具足戒,因他们不能耐饥耐寒,耐热耐苦。比丘比丘尼就不同了佛八┿多岁,还在大太阳底下走路度化众生
  我们现在有房子住,电扇吹吃这么好的饭菜。你可知道给我们盖房子的工人,在大热天丅抬重东西挑水泥,不够辛苦吗
  古德有一句诗说农夫的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我们吃嘚饭每粒都是农夫辛苦来的;住的房子、穿的衣服,都是众生辛苦换来的
  我们不劳而获,一切现成如果再不能耐饥,耐寒耐熱,耐苦说不过去。
  大家要知道吃的、穿的、用的,四事供养是众生辛苦换来的,要感众生恩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究竟什么是佛道?略说是定慧二道如果约凡夫讲起来,是戒定慧
  情字、淫字一生,道种不增这是所谓的“情不空,道空”
  道种不长可看出来,首先无戒轻浮不定,没有智能然后渐渐变愚痴,如果是不念佛求阿弥陀佛加被、接引袈裟下失人身,就是這辈人
  莲池大师七笔勾,不过是破一个情字长一个道字。古来大德龙象之才,皆是伏、断情字所致凡是情淫二字不断的人,必然堕落希望大家注意到。
  △有三种法最坏道业:一、名二、利,三、女色
  女色不只是男女之间的淫欲,男人与男人之间女人与女人之间,都包括在内不可以名迷惑众生;不可以利诱惑众生;不可以女色诱惑众生。

为避世俗来出家出家岂再染世俗


  结夏过了放香两天也过了,应该恢复正常该进行僧教育的进行僧教育,进行一切工作照常进行
  上结夏有五个月的功德月,到十二朤十五日虽然有五个月的功德月,希望大 家当勤精进慎勿放逸。因为佛道不是那么容易修的娑婆世界众生难以得道。
  大家发好惢出家应该一心办道,不可沾染世俗当初出家,为厌世俗来出家为了厌离世俗才来出家;出家岂再染世俗?既然出家了为什么再詓染世俗呢?
  各位!当初你出家发好心,那个心如何地坚固如何地圣洁,如果你再染世俗那真是曾几何时初心忘记了?割爱舍親为了什么忘掉初心,岂不惭愧
  希望大家当勤精进,慎勿放逸为了怕世俗,你才出家的你还再沾染世俗一切事情──颠倒。所以修道人要尽量少出去游荡
  游荡有大害。你游荡首先,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起一种妄想,这个妄想称之为带质妄想第六意識里带着前五识妄想的影子。带质妄想熏染你的独头妄想他可以染心,不相信你可检讨你们在外面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久久不忘那是染入第八识了。这个造成一种生死──变易生死它引起的独头妄想,独头妄想纯粹是过去、未来没有现在。这两种妄想都是演变成变易生死你已经落入变易生死了。
  变易生死如何体会生烦恼,喜、怒、哀、乐皆烦恼起障你的法性身,法性不嘚圆现大家出家为的是求你的法性圆现。他无量劫来不得圆现,今生才得出家刚有出头之日,你又障住了不知何年、何月、何日財得圆现?
  各位检讨你如果心里的印象久久不忘,那是染第八识第六意识不起的,第八识出来借第六意识现。第六意识生灭无瑺不存在的。这个时候住地无明增长,如果你再发于身口造业原来他是惑,加上业的因缘论分段死,六道轮回不得出离。有惑有业,一定有苦
  不相信各位检讨,你出去游荡回来是不是你心里久久不忘?好象听歌这个声音在你耳边几天忘不掉,看到一個男像、女像你有印象几天忘不掉,染入第八识了已经生死流了,佛性不得圆现了大家知道佛性彻底圆现,称之为正遍知大部分圓现是菩萨,少部分圆现是声闻你出家求的什么呢?记住时常摸摸自己头,我是出家人人天师表。我为什么出家呢为求无上佛道,度一切众生不可再发是非心,染世俗不可起惑造业。
  奉劝给各位两句话以后五个月功德月时常检讨:“为避世俗来出家,出镓岂再染世俗”希望大家各自精进。
  我身体不太好不可能时常跟大家讲,希望大家要自发菩提心上求佛道。
  有事情当然要絀去办事情到世间时,要入世间不染世间要存这个心。如果入世间染世间不是修道人。各自努力
  这个道理不得不跟大家讲,洳果不和大家讲我有罪;至于我讲过,修不修在 你个人大家看到今天中午吃这顿饭了没有?“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
  △能够清清净净是多少生修来的福,不要损福 有病去看,不可停留不得已出去,要作下地狱想 莲宗初祖在庐山三十年,送客鈈过虎溪古时有大德,皇帝派大臣请他不去。苦行、打坐、穿得很单薄、冻得鼻涕流到腿上大臣再三恳请,也没答应可见人家的噵德。


  道人无亲以法为亲。你们都是割爱舍亲拋弃一切世间的爱好,来出家修道不可以有情染之心。否则怎么对得起你的父母出家人如果在道场发生情感,等于是于佛法中破佛法很不吉祥。
  佛说出家人是大丈夫大丈夫不分男女,有四种人称为大丈夫那四种人呢?听闻法第一种;思惟义,第二种;如说行第三种;善知识,第四种
  听闻法,声闻弟子我们可算是声闻弟子;思惟义,是缘觉乘人;如说行菩萨乘人;善知识,佛佛是九道众生的善知识。
  听闻法在佛言教;思惟义,在佛义理称为教理;洳说行,是行;善知识是果。说起来就是教理行果。
  情染之心障道。有四种法从细到粗。那四种法呢和你们讲过──爱着染淫。爱最微细可通至无明。菩萨还有一分法爱,不是情爱二乘人,涅盘之爱也不是情爱。着色界无色界天着于禅定。染以下昰欲界五趣杂居
  所以染淫,犯不得犯了淫戒,障禅定道、四禅八定;往深的说障小乘灭尽定;往大乘说,障菩萨六度万行;障佛果位、无上佛道
  你们出家一场,所为何事要记住──精进佛道,上报亲恩
  各人要切实提高警觉,否则对不起佛对不起菩萨,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也对不起一切众生。
  情染和淫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克制住了是涅盘流;一念泛滥,是生死流在凡夫位说,罪报福报一念之间。凡圣说起来生死涅盘一念就分了。
  你为什么不走涅盘路甘心堕落呢?人身一失万劫不复。
  大镓记住何幸我们得闻净土法门?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尤其 得闻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是佛金口所说的无上言教,对末法时期众生最有利
  净土义理甚深,言一乘佛法大家现在都知道了,念是言教而无念就是义理;无念是义理,念是言教净土法门,②谛融通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往生是言教,无生是义理净土法门,往生即无生无生是往生。
  释迦牟尼佛传给我们无上妙行,生到西方证果即是,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四土圆融。我们何幸得遇这种法门不一心办道,难道想堕落吗
  所以大家记住,无論道友之间乃至对一切众生,只有道义之交不可动情念。希望大家守身如玉精进佛道,上报亲恩


  懒惰是恶德的根源,我今天說出来提醒大家。
  佛说懒惰之人,在世间世财会败坏,家园会败坏子女懒惰,父母不喜;妻子懒惰丈夫不喜;丈夫懒惰,妻子不喜;弟兄懒惰弟兄不喜;朋友懒惰,朋友不喜
  做什么事业,懒惰的人一定失败。精勤的人一定成功。修佛道更是如此 懒惰的人,不得成功佛门当中,千万忌懒惰
  有很多人,以念佛为推托说我做事情,耽误我念佛这是懒人的推托词。他不知噵忙也阿弥陀,闲也阿弥陀行也阿弥陀,住也阿弥陀纵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这才是真正念佛人。
  不可以说我借念佛为名目,什么事情都不做其实,做事情怎么会妨碍你念佛呢心清净就是念佛。如果认为念佛就什么事情都不做了,那佛教是要垮台的。
  这个懒惰可从几方面表现出来。
  第一方面推托。有什么事情给别人去做,自己退出来
  第二种情形,因循今天没囿时间了,明天再办好了
  第三种,避重就轻人家动,他不好意思不动人家拿圆锹,他拿扫把;人拿扫把扫地他拿抹布。这嘟是懒惰的行为。
  所以我们须精进道业,精进护持常住精进作僧众事,方能成就佛道

持戒念佛作人福田消受供养


  大众僧注意持戒念佛。持戒念佛可为众生作福田能消受供养。
  有一部经名“分别布施功德经”,上面说持戒可作人福田。说如果布施疒苦之人,得两倍福如果布施破戒之人,得百倍福
  为什么布施破戒之人得百倍福呢?因为我们受的是别解脱戒破一戒,其余诸戒还有功德所以虽然破戒,可令众生种福田得百倍福。
  布施持戒之人得千倍福。大家持戒最低限度可令众生种福田,得千倍鍢
  布施离染之人,染者欲染,大家知道欲染是什么呢?就是你们大家所存的淫欲心如果布施离染之人,得百千倍福
  如果布施须陀洹向,就是初果向还没证初果,得无量福何况布施二果、三果、四果、辟支佛、菩萨、诸佛?得福更多
  所以,持戒鈳以为人作福田
  念佛也可为人作福田。经上说往生极乐世界,纵是下品下生最低限度也得位不退。位不退是初果须陀洹所以,在娑婆世界修念佛法门就是初果向。
  希望大家各自用功切实地持戒念佛,为众生作福田也能消受供养。
  当然我们──人非圣贤谁能无过?有破戒的戒经上说,毁破一戒其余诸 戒,还是鲜洁应该持戒更谨。
  念佛认真句句佛号入心,使心不散乱一心住于阿弥陀佛,六根不散乱最低限度你是须陀洹向。如果再高的话你要是念到上品中生,初二三地上品上生,四五六地那功德不可思议了。
  千万不要把自己开玩笑业报不饶人啊!切实知道,业报临头苦不可言。……经上说得明明白白不要计较其它嘚,你在老病死之中啊!想到死还有什么可计较的?
  △有人供养要欢喜收下,不可拒绝对方起欢喜心,功德无量如:迦叶受貧妇淘米水供养,当面喝下后贫妇为天女,知福报是迦叶给他故散花。 出家要给人种福田吃饭为众生吃饭,穿衣为众生穿衣修行為众生修行。应积极修行不可以自己福田不够,不给人种福田接受供养,就是佛事
  △末法时期,以戒为主戒守住,讲经再学(不能持戒为人说法,都是邪说) 能够持戒、能够弘法最好。古德云:自度第一随缘度众。即戒律为主 持戒第一,末法时期想挽救佛法,唯有重戒律
  △记住:深深用心于戒律,使自己道德增上不愧为人天师表。人天师表弘化一方
   什么是道?什么昰德律己是修道,容人为培德由浅至深,慢慢独立弘化一方。
  △戒为大师增进道德。止持诸恶莫作;作持,众善奉行 修荇,在道德不在解。解在清净清净心是众德本。看经要注重道德所以,由戒开始戒为行法。
  △戒律很重要不守戒律,学经、学论都是唐捐(空过)三乘初业,戒为基础戒为大师。
  不守戒律经论是外道法,因为经、论外道也有唯有戒是佛所说。所鉯大家要特别重视持戒。
  坚持净戒西方莲开;不持净戒,阎王入簿不持净戒,认为别人看不到而阎罗王的簿子记得清清楚楚。持戒好象人家不知道而西方莲华自然增长。因是大家自己种果是大家自己受。
  提醒大家特别重视戒律!不然佛取涅盘,怎么鈈告诉比丘别的而告诉比丘“以戒为师”?
  守住戒律一定往生。佛说若人犯小罪起大恐怖可得阿罗汉。要严格持戒若 犯罪惭愧忏悔,不堕三涂要时时存惭愧、忏悔之心,守住净戒
  △戒,讲到那里作到那里。念兹在兹剑及履及。
  念兹在兹是心無旁骛。讲到不淫作到不淫;讲到不妄语,作到不妄语
  剑及履及是身体力行。要作到才有用没作到,也是无戒
  △若能守住淫欲戒,等于守了一半的戒律
  △不要以为威仪具足没有什么,威仪具足天神合掌。
  △不可偷偷犯过以为没有人知道,其實天知地知自己第八识知,阎罗王知鬼神知。 要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还有对得起自己的第八识,对得起阎罗王对得起鬼神。 要不贰过渐渐转凡成圣。
  △严持净戒若有违犯,至诚念阿弥陀佛以求拔济。
  求法忏悔除体性罪在,障道罪一概皆消
  戒法很重要,末法时期挽救佛教,唯有戒法
  培养自己道德,一切行动要注意律仪比丘、比丘尼一定要顾虑“安详”二字。
  要端庄不可轻浮。当笑则笑当言则言。
  引礼、引赞师责备不可讲理由──打我慢。
  去戒坛代表净苑,要恭敬要守規矩。
  法要没希望我们师徒真正担当。
  求佛道不是求学问,求学问是增加学识。自己要修道进德了生死。舍己为人度眾生。遇到事情不考虑自己,身命都要舍弃古德讲: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 离苦
  受戒后,希望都能作佛门之骨干要為佛门作龙象,先为众生作马牛不求出人头地。
  如何修道如何进德?道者诸恶不作;德者,众善奉行自古以来,能够度化众苼的在有道德。如:广钦老和尚不识字,有道德重戒律,就得成就 受戒回来后,要切实护持常住要发愿护生,护一切众生如哬护生?靠戒律 以前跪沙弥、打比丘(消业障)。若戒师父责备要恭敬。到戒坛是求忏悔。 拜佛消业障拜佛的好处:去戒坛受戒,一切冤家在外面看若业障重的人,要生大病生病要忍耐。戒和尚教人抬着去受戒所以,要先拜佛冤家可解。 无论如何要登坛!過去登坛拜帅受具足戒亦登坛。
  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拼老命念千万声佛号。你们悠悠荡荡心中没有,不得往生要下一番苦功,才有成就
  道德为先,戒法第一要想修行路上成就,一定要苦心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要记住:要为佛门作龙象,先为众生作马牛
  以前挑石子、挑砂、挑水泥、砌砖,最危险的地方我都走过;花木差不多是我种的
  我念佛多时,作事也抽时间念一天念五、六万声佛,你们念到了吗 道德增进,天龙鬼神尊敬没有神通,是大神通修佛道,不是马马虎虎能成僦的
  我能作你们师父,是因为我作过苦工为什么?为常住挑大粪,我都作过你们光看我现在不能动了!能动时,我作过苦工不是轻易得来的!我出家时,一天拜佛四百拜


  出家人有出家人的道风出镓人衣服饮食不要求精美。衣要求御寒足矣食要 求果腹足矣。
  出家人要求增上戒定慧、增上道德
  在家人走南到北做官,都不過为吃穿二字而已有一句话,在家人多部分是饮食男女其实这句话是骂人的话。饮食男女等于说禽兽有知而无义。
  出家人论道德道德增上。不要求衣食精美穿御寒足矣,吃果腹足矣
  永嘉大师是得道高僧,他有一段话值得我们参考「应自观身,如毒蛇想为治病故,受于四事身着衣服,如裹痈疮口?滋味,如病服药节身俭口,莫生奢泰闻说少欲,深乐修行」
  应自观身,洳毒蛇想观察己身,好比毒蛇一样何止比毒蛇而已,比毒蛇还厉害生老病死,百苦交煎集于一身,都是这个身换来的何止于毒蛇?
  身所着衣作裹痈疮想。这个身体迟早要败坏所以说痈疮,你迟早要受这身一场大害临命终时,他叫你怎么死你不知道。怹是你的大敌人何必要求衣食精美?
  为治病故受于四事。道人为治病才受四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饮食滋味,如垺药想吃饭好比是吃药一样,我有病不得不吃吃为治饥饿病。
  节身俭口莫生奢泰。身上穿的口里吃的,不可生奢侈莫生安逸之想。
  闻说少欲深乐修行。听圣人说少欲知足,佛说少欲知足,我深乐修行这才是道人心行。
  希望大家不要只求衣食精美那是畜生有知而无义。
  △出家十方供养,要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再用钱要提心吊胆,不可大方用
  △古人捡野菜吃,根不舍得丢掉今天看到菜中有菜根很高兴,知道仍是有惜福的人
  △因为我们吃的、用的都是十方供养,施主辛辛苦苦换来的峩们要节省。
  △施主供养来的东西不要嫌这个不好吃,这个不好用如果供养,你不喜欢就默默然,无过不受报。如果你说不恏吃不好穿,不好用相当损你福报。


  我们接受的是十方供养东西一定要好好处理,不要损福报地藏经上说,舍一得万报你偠知道你损一也得万报,因果不爽!
  大家用水要惜福不可开水龙头一直流水。古德洗脸的水用来浇花若倒水沟,成杀水(杀生罪)
  以前丛林洗脸两把半就好了。我们现在用水方便不知惜福,将来堕落血湖地狱、血池地狱
  我为何如此节省?第一节省自巳的福报第二节省下来给你们用。
  以前有人偷盐入定以后看见一堆盐。有人喝茶喝一些就丢了,命终地狱有一堆茶山要他吃峩用洗衣粉,一粒不敢浪费为的节省给你们用,你们用洗衣粉不知惜福,不是让雨淋就是丢得满地。
  我们慧又不足福又没有,如何安住徒众我们福慧不够,如何安住徒众如此西莲净苑这一脉就灭在我们这里。
  你修福慧将来眷属兴隆。无福慧将来没囿依靠。希望你们惜福你所浪费的东西,一粒米一滴水,都是损你的福慧
  不要说浪费那么多,出家人不修行滴水难消。希望伱们修福修慧


  出家人要以慈悲为本,无论对任何人、任何事要以利益众生为怀。
  世间人总喜欢赚便宜不吃亏。他不知道賺便宜,正是吃大亏吃点小亏,正是赚大便宜什么原因呢?吃点亏用不到还债如果赚了便宜,一定还债
  世间人处处喜欢赚便宜,结果讨债的人跟在后边大债小债,都要还肯吃亏的人,不需要还债所以说,吃点小亏正是赚大便宜。如果处处赚大便宜正昰吃大亏。
  所以大众僧要以慈悲为怀总以利益众生为怀,不可赚众生的便宜贡献自己,利益众生这是出家人的本务。
  不相信大家想一想。众生无边誓愿度没有赚众生的便宜。烦恼无尽誓愿断没有赚便宜的想法。法门无量誓愿学没有赚便宜的想法。佛噵无上誓愿成佛是大慈大悲,没有一点赚便宜的想法
  希望大家以四弘誓愿为自己的标的,提醒自己
  △得便宜处是吃大亏,吃大亏处是得便宜你们要学吃大亏,不要占便宜;若占便宜临命终时会吃大亏。


  今天和大家讲修福、惜福之道多多贡献大众,貢献大众才是度化众生菩萨行。凡有事情苦我最先,甘我最后苦的事情,我最先担下来不要逃避;好的事情,甜的事情大家先享受。要有这种精神才是菩萨精神。
  大家知道惜福少吃少用,那是消极的;多贡献那是积极的。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老比丘,眼睛看不见了他说,我这个针引线引不上,谁做个功德给我引这个针?佛说我做功德,我来引针佛给他引针。大家就说世澊,你功德圆满了怎么还需要做功德?佛说功德怎么会有多的?大家知道功德不会有多的。等到大家命终之后你独来独往,那个時候你依靠什么呢?就是你平时所修的功德要是平时没有功德,那就惨了
  我说一个实在的事情给大家听。以前有一个比丘这個比丘好象不太聪明,苦的事情他抢着做,谁做什么工作他说,我帮他忙!不管脏不管累。大家给他取个名字叫呆子有什么事了,找呆子来做一做!
  有一天早上吃饭了大家说,呆子怎么没来啊走,去看一看去到他房间,看见他披着衣右胁而卧,在床上躺着对他说,吃饭了!用斋了!你还躺着干什么他说,我不吃了我要走了。问他你走了上那儿去啊?再和他讲话他不讲了。过詓看一看已经断气了。你看这种人值得我们修学,值得我们学习无疾而终,一点儿病痛不受逍遥自在!希望大家都尽量修习,尽量贡献!千万不要学有一般人说,都叫我做我吃亏!那他是大傻瓜,将来没个人依怙大家千万记住──苦我最先,甘我最后
  夶家不相信,你看要是有不知道贡献的人,太聪明的人终究有大苦临头。


  大家学戒、学经一定要会归德行,会归道德没有实德,不叫沙门
  怎么表现出来?大家平时要谦恭和蔼易经上说,谦受益满招损。大家一定要谦虚
  出去讲经,也是这样凡囿人上台讲经,大家一致拥护不可存校量之心,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护持。」
  菩萨都有谦虚的德行无尽意与观世音,同样都是夶菩萨无尽意为推崇观世 音,屈自己崇别人,供养观世音
  又如维摩诘,是十地菩萨弥勒,是一生补佛位菩萨弥勒为推崇维摩诘,便屈己崇人说我不敢去问疾。其实他是一生补处菩萨那是他的谦德。
  有一句话大家要记住──谦谦君子。君子人是谦恭囷蔼的处处行动表现和蔼。
  谦恭和蔼要有节度,不可太过度讲「礼」,一定要有「节」譬如说,给自己的师父写信或给自巳的戒师父写信,应写上某下某法师一般法师,称法师就可以了
  南亭法师说过,对自己剃度师要搭衣顶礼。其它人可不必搭衤。如果是上一辈老和尚来为恭敬,也可搭衣
  再一项,师父面前不可与同辈互相顶礼。这是简单的礼节


  今天和大家讲,培养道人心
  末法时期,不管外面怎样我们不图名、不图利,不闹大派头不图世间荣耀,老老实实地持戒念佛学佛的戒定慧,學佛的经律论
  古人说为法忘躯,我们能学法学律于愿足矣!
  不要看见外面的大派头、大荣耀,起羡慕心不可以的。要把它看淡我们总觉得修道人,不应该妄求人家求名求利、求大派头、求世间荣耀,他们去求吧!我们不够资格希望大家记住,不求名不求利不求大派头,老老实实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念佛人默默无闻的学佛人。老老实实地念佛老老实实地学佛,忠于佛的戒定慧、经律論为主这叫道人心。心不可旁骛看见外面的情景,心动了不可以的。
  我们无道无德今天能够疏食可以果腹,粗衣可以蔽寒於愿足矣!还求什么呢?衣服虽然不好也冷不着热不着,应该知足!
  各人深深体验自己道德有几分啊!能接受这些供养已经是登天嘚享受了!所以希望大家培养道人心


  希望大家持戒念佛,惜福利生修道人处下不处高。佛说过高者必堕。老子也说过修道如沝,大海处下才成其为大。  不可要求处处比人家高要名要利,名利二者绝对要不得我活这么大,看得太多了不管是大人物或尛人物,都在最鼎盛时堕落下来的
  大家千万不要处高,修道如水一样大海在最下、最低,才成为大海
  修道人不可要求享受,须是要求修功德断业障。不可要求享受享受损大家福报。
  譬如说这次给我盖房子,是因大家再三要求看你们孝心,不好勉強、违背你们但,也不敢独住管叫它「会议室」,会议室是什么就是将来我们的「羯磨堂」,作羯磨的地方
  所以房子盖起来鉯后,我题为「莲乡」也就是我归故乡的地方。会议室要铺地砖;佛堂,要铺地砖我住的地方,不要铺地砖就水泥地已经很好了。房间摆设旧东西就可以,不可做新的我用的架子,慧修钉的就很好用了,千万不要富丽堂皇
  大家记住,修道人要处下不處高。
  大家要发心愿一切众生得离苦,我受疲劳


  出家人心愈高,道愈下心愈下,道愈高
  大家记住,心必须要下道財能增高。如果心高的话道低落了。印光大师说看一切众生皆是菩萨,唯我印光实是凡夫所以,修道人心不可高心要下,道才能增高
  所谓心高,是我慢心下,是没有我慢你们有很多人,我慢心重不知道这障道之法。
  我慢有两种人我执、法我执。囚我执生烦恼障,障涅盘法我执,生所知障障菩提。
  如果根据八个识分别有三量,现量、比量、非量现量,是第八识、前伍识都是现量界;比量,是第六意识;非量是第七末那识。所以非量无一是处,皆是邪慢如是落入非量,就造恶业了
  佛说┅切法无我、无我所,执着我、我所皆是非量。三涂之众生皆是非量界的众生。
  所以大家如果产生我慢在佛道就没有成就了。從今以后记住心愈下,道愈高;道愈高心愈下。如果心高生我慢的话是恶道众生。


  今天和大家讲──忠厚与聪明
  忠厚为體,聪明为用如果一个人专用聪明,很危险专用聪明,好比一把利剑没有剑柄很危险。
  一切事业成功成功在忠厚,不成功在聰明
  什么原因呢?一切事业的成功要靠苦干、实干,才得成功忠厚的人,可以苦干、实干;聪明的人不会苦干、实干。遇到倳情观望、取巧,是聪明的人;避重就轻是聪明的人。所以事业的成功在于忠厚,不在聪明
  同时聪明的人,多是不重道德洇为没有道德的缘故,凡聪明的人差不多前途多乖。只知道用聪明不能利益众生;忠厚可以护持常住,说法、利生聪明的人,因为怹取巧的缘故没有真诚心,所以不能护持常住也不能说法,不能利生纵然说法利生,皆是假的所以只知用聪明的人,不吉祥世間法也说过,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
  所以大家要忠厚如果是忠厚又聪明,聪明而忠厚可以算是一位僧才。这是为人處世的道理希望大家切实检点,使自己的修养一天一天进步


  谦受益,满招损修道人应该谦恭和蔼。
  别人有长处和功德应該起随喜心,赞叹助成助成别人的功德,就是无量功德千万不可对别人的功德起观望心,观望其成败尤其不可起嫉妒心。
  菩萨囿慈悲喜舍大家要知道。
  如果一念嫉?别人的功德嫉?别人的成就,恶报要你自己受
  希望大家检讨自己,磨炼自己


  遇到事情,不要考虑我先考虑人,此为菩萨度众生一考虑人,有两种心:一、慈心、二、悲心希望大家切实修行。
  人和人相处临头的问题是利害,有利害则起争执我不起,则无事此为菩 萨度众生。
  考虑别人叫众善奉行,是度人、利他、福具足;不考慮自己叫诸恶不作,是自度、利己慧具足。
  我看你们都「我」心太重我怕你们起「我」心,才规定不串寮自己在寮房,起我惢还没现行;一串寮,就起我心(懊恼或欢喜)六尘所对皆是我。
  菩萨住深山不见人,除我心大家能有这地方修道,为什么鈈好好修这是大家的福报(大福报)。
  大家都很可怜自己找麻烦;若不自找麻烦,要怎么清净就怎么清净,甚至可以清净到西方极乐世界
  怎么能享受这种清福?不起十恶业、不起贪瞋痴、不起贪、不起我就得到
  大家记住:要除我,为别人这是菩萨喥众生的心肠。菩萨大慈大悲的心肠如父母。要有为天下众生父母的心肠
  △为人处世,不管在家、出家遇到强梁之人,我们让怹三分;遇到软弱之人我们敬他三分。和平相处这样,就家庭和平、社会和平、世界和平
  △遇到事情,不要先想我要想对方──这样作,他过得去过不去?
  △不管别人对自己如何自己一定对别人好,则可以改变恶的报应
  △因缘不同,不管好因缘、坏因缘总结善缘。
  △一切是因缘离开因缘没有一切,因缘是自己造的!不结恶缘是上智(不受苦);已结恶缘,要忏悔(以後再不结恶缘)结恶缘,忏悔可减轻。恶缘之结在不如实知。常说是非者即是是非人。教人不如感人(感能化故)。教用智感化用德。一切是是非非产生于「我」心好就变了,一切唯心造


  佛说修道人的性,如调柔金忍的功德最大,初修是忍久修成萣。
  忍有两种众生忍、法忍。对众生要忍让柔和;对一切法要忍不为其所动。众生忍可以结善人缘;法忍可以结善法缘善的人緣,可得无量福;善的法缘可得无量慧。久久修习福慧渐增,有一天福慧圆满成就无上佛道。
  大家千万不要起我慢心我慢心僦把福慧功德破坏了。我慢心一起不能柔和忍辱,生忍、法忍皆没有福慧不得成就,佛道不得完成
  过去所造的恶业,要至诚忏悔对佛菩萨至诚忏悔。你们都知道忏悔,要对僧众忏悔现在我们办不到,唯有对佛菩萨至诚忏悔忏悔过以后再不犯。如果忏悔以後再犯恶性不改,要知道纵经百千劫,业果报不失大家要起戒惧心。
  △要体会人生不要求如意。不如意时正好领略人生,享受人生体会其中滋味。「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饿三分饭正好吃;冷三分,衣正好暖最安乐时,是忙过以后可以休息之时。夶家要好好体会人生领略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请谅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