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桂才简介是在哪摄影工作室简介

山东胶州口罩村暴富记:沾了环境问题的光
  “口罩村”暴富记  据法治周末报道,一只小小的口罩,成就了一个村的暴富神话。原本平静的口罩产业,在过去的13年里,历经了爆炸式增长。而这背后,是频发的沙尘暴、非典、禽流感、雾霾等环境与卫生事件。面对令人担忧的生存环境,人们只能靠一只小小的口罩来防卫。公众盲目抢购各种功能口罩,实际上是对所处环境的焦虑、对生命健康的不安,而想要寻找一份安全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日发布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也指出,国内的环境问题加剧成为精英和富裕阶层移民的重要原因,他们对于国内空气、饮用水以及食品卫生安全等问题比较担忧。小口罩折射出的担忧,理应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重视。“去大店?”山东省胶州市出租车司机王师傅挠了挠头,用浓重的胶州口音问法治周末记者,“你也是去那里弄口罩的吧?”大店村距离胶州市中心大约20多公里,虽然划归胶东镇管辖,实际上地处4个镇的交界处,离4个镇中心都不算近,途中要穿过数片农田和一座铁道桥,外面的人不愿意进来,里面的人也很少出去。但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却因生产口罩在整个胶州乃至全国叫响了名号。“小伙子北京来的吧。”王师傅轻车熟路地开着车,不时回头望望坐在后座的记者,“我每年都能拉几拨去大店的外地人,北京的、浙江的、上海的,全是去大店看口罩的,那以前‘鸟不拉屎’的村子可是靠这个发了财喽。”现年49岁的姜秀彬是大店村口罩协会会长,这个在所有媒体关于口罩村报道中无法避开的人物,已然对媒体表现出了一些“疲态”。“就算不报道,做这行生意的也都知道我们,全国80%的民用口罩都是这里生产的。”姜秀彬说,光凭口罩的样式,就能判断出是否产自大店。春节休养生息大店村沿大沽河而居已经1300多年,其村志可以追溯到唐朝:李世民出征驻兵于此,得名存军店。村北的两棵1300多年的银杏树,可以证明村庄历史的久远。出租车驶近大店村,远远地,法治周末记者便看到了大店村的“金字招牌”,一座高大的不锈钢大拱门,顶着三个烫金大字——大店村。走进大店村,一股浓浓的“口罩氛围”立刻包围了记者,在拱门两则,矗立着一个个口罩生产厂的标牌,村里已经很难找到普通的民房,大多都被村民改成了厂房,就算走进再小的胡同,也能在电线杆上看到挂着的口罩厂招牌,另外还有一些制作吊牌、刺绣、运输等产业链上的厂房。在村中走访时,记者注意到,许多村民家都盖起了崭新的大瓦房,有些甚至是两至三层的“小洋楼”,道路两旁停着不少私家车,大多数是性价比较高的面包车和国产价格较便宜的越野车,但也有别克等高档轿车。“我们村一共700多户人家,2700多人,有300多户都在做口罩生意,口罩是村里最大的产业。”尽管已经说了无数次,姜秀彬还是“必须”向每个刚来村里的人介绍这里的特色。1月19日至21日,记者到访时,声名在外的大店村却显得格外冷清,空荡荡的街道和一扇扇紧闭的大门,让人很难想象昔日里的热闹。疑问很快就解开了。热心的村民告诉记者,临近过年,口罩厂在去年12月底至今年1月初陆续都停工了,大家都去办年货准备专心过年。跟随一辆崭新的棕色东风SUV,记者来到了村中一家名为“俊俊”的口罩厂。“老伴,赶紧出来接东西!”厂长兼“一家之主”的姜秀波边停好车边招呼屋内的妻子。福字、窗花、鞭炮,还有各类烟酒、糖果……汽车的后备厢里塞满了姜秀波刚从胶州市区采购回来的年货。“小兄弟,来搭把手。”朴实的姜秀波招呼着记者进屋,一起撤下了原来铺在桌上的灰色桌布,将一块新买的黄绿色桌布铺了上去,“过年了也换个鲜艳的。”环顾姜秀波的家,装修虽不豪华,但液晶电视、电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现代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现在我们村生活很好,不比城里人差。”姜秀波用食指指了指院里停的两辆汽车,“这辆SUV是去年刚买的,边上那辆面包车是前两年买的,我们村很多人家都有车。”提起让村子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42岁的姜秀波乐得合不拢嘴,“那还用说,口罩呗”。说着他将记者领到了客厅旁边的一间“家庭工厂”,在这间2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堆放着大量打包好的口罩,口罩样式多样,有的镶有金边花纹,有的印有“熊出没”等动漫图案。姜秀波一边用手择着口罩,一边告诉记者,这些口罩都是他家生产的,他的口罩作坊在村里不算大,2013年卖出了大概30多万只,挣了9万余元。在2006年开办口罩厂以前,他是胶州市某工厂的司机,妻子是一名家禽养殖工,两人一年的收入加起来才三四万元。收入上的富足也令村民们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和期待,姜秀波说,农村人最重视春节,以前就算没钱也得买点像样的年货,如今生活好了,一些村民开始利用春节去大城市旅游。谈起口罩厂的生意,姜秀波摆了摆手:“都停工了,过了正月十五再说。”坐在客厅宽阔的连排沙发上,他将双手背在了脑后,“也不能总干活,生活好了咱也得懂得享受享受了不是。”缘起兰州风沙在大店村300家口罩厂中,提起位于村子东北处的鲁豪口罩厂,几乎所有村民都能不假思索地给你指出它的所在位置。这家口罩厂的老主人、现年77岁的姜义锡正是口罩村的“创始人”。大店村是一个血缘村,村里百分之九十的人都姓姜,他们自称是商朝周武王姬发的后人。由于地理位置偏僻,毫无区位和资金优势的大店村一直是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子。姜义锡还记得,截至1986年年底,村里只有一家小皮鞋厂,“有文化”的才能进皮鞋厂工作,大多数村民仍在务农。1988年,厌倦务农又没有任何积蓄的姜义锡带着100元盘缠到兰州去投奔姐姐。到了兰州他发现那里经常风沙满天刮,在街上走一圈牙齿上就全是尘土;他看到当地人喜欢戴老式系带的白纱布口罩出门,既保暖又防风沙;口罩在兰州成了紧俏货,一个普通的棉布口罩卖1元钱,风沙特别大的时候能卖到3元钱。动了做生意念头的姜义锡返回山东,打听到一只口罩的成本竟然只要2毛钱,于是他下定决心,要贩卖口罩到兰州去。然而回村里号召全村人一起做口罩生意的他却碰了壁,村民都很穷,没钱投资,而且人家也根本不相信口罩这小东西能挣钱,最终他只得到了村民姜桂才和姜子光的响应。三人东拼西借凑了几千元本钱,去青岛进了3万多只口罩,踏上了去往兰州的绿皮车,在颠簸了两天两夜后,将口罩批发给兰州当地的小商贩。2毛钱进的口罩,到兰州卖2毛5分钱,这一趟带去的口罩仅用一周时间就卖光了。三人不仅回了本,还净赚了1000多元。在当时干体力活一天最多赚5元钱,他们这一星期赚了足足一年的钱。此后凭借“青岛进货兰州出货”的模式,第二年3人就都成了万元户。“就这么几片布,为什么不自己做?”在贩卖口罩时,姜义锡发现生产口罩不需多少技术含量,于是决定自己做口罩。1990年年初,姜义锡花了1万元自购了编织机和毛线,和老婆儿子一起在炕前生产口罩,姜桂才与姜子光也各自筹集几万元购买设备开起了口罩厂,成为了村中首批的“口罩元老”。沾了环境问题的光看到姜义锡三个人开厂子、盖新房,村里人开始相信做口罩能致富。1992年,又有五个人开起了口罩厂。这其中就包括现任口罩协会会长姜秀彬。“开始也不好弄呢。”姜秀彬叹了口气,1992年至1999年期间大店口罩还是不温不火,没有名气,村里只有23家口罩作坊。当时他的作坊只雇了两三个本村妇女,做最简单的白口罩,而且为了卖口罩,还得坐36个小时的火车硬座,到兰州的批发市场里租半个摊位,自己推销口罩。虽然一直很忌讳把大店的口罩发展和环境问题挂上钩,更不愿被人贴上大店口罩“大发环境污染财”的标签,但姜秀彬又不得不承认,大店村口罩业的发展确实是沾了“环境的光”。2000年年初,北京接连遭受沙尘暴的侵袭,小口罩成了抢手货,大店村也迎来了第一个收获的季节,据姜秀彬介绍,这一年大店村口罩生产首次达800万只,产值670万元,也正是这一年,胶州市官方开始有了大店村口罩业的数据统计工作。此后两年,大店村的口罩生产在沙尘暴的肆虐中不断走高,渐渐有了些名气,然而真正令其“名声大噪”的还是2003年爆发的“非典”疫情。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当前位置:
&&&&&&&&&&&&
关于印发《关于在全乡深入开展灾后重建
发布单位:
生成时间:
公开方式:
索 引 号:
公开时限:
&&&&&&&&&&&&&&&&&&&&&&&&&&&&&&&
&&&&&&&&&&&&&&&&&&&&&&&&&&&&&&&&&&&&&&&&&通知
&&&&&&&&&&&&&&&&&&&&&&&&&&&&&&& &&&&&&&&&&&&&&
龙办发[2011]5号
关于印发《关于在全乡深入开展灾后重建
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村党支部、村委会,乡直单位、各办(站、所):
《关于在全乡深入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实施方案》已经乡党政班子联席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切实做好我乡各项灾后重建工作,将“6.15”、“6.19”两次洪涝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2011年6月21日
关于在全乡深入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实施方案
6月15日及6月19日,受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暴雨影响,我乡先后两次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为了把洪灾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有序进行,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保障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现结合本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调处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恢复农业生产,全力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着力建设绿色生态之乡、交通枢纽重镇,争当区域旅游中转服务龙头,打造开放开发的德兴门户。
&二、工作目标
全力开展抗灾自救,确保我乡“6.15”、“6.19”特大洪灾灾后重建工作实现“六有六不”目标:即确保每一户灾民有救助保障、每一畈田地有水灌溉、每一处堤坝有人抢修、每一条道路有人通畅、每一块耕地有种补种、每一个项目有人落实,确保全乡不出现灾后疫情、不出现灾后通讯受阻、不出现因灾上访、不出现灾后矛盾纠纷、不出现灾后人员伤亡、不出现灾后工作失职。早日恢复全乡生产,重建自己家园,确保灾后安定、社会稳定。
三、组织领导和职责任务
为了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迅速开展恢复重建的各项具体工作,乡党委、政府成立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董清福任第一组长,乡长方淼滨任组长,乡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乡直单位、各办(站、所)负责人、各村书记主任为成员。同时以各村为单位分别成立各村灾后重建工作组,组长由所在村蹲点领导担任,副组长由所在村书记、主任担任,成员为各村蹲点干部及村干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村的灾后重建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
1、灾后重建宣传工作组
组长:曾德基&
成员:姜盛福、方静
职责任务:
①深入灾后重建第一线,宣传报道灾后重建先进典型事迹,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干部群众稳定情绪;
②广泛宣传恢复重建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大力推广恢复重建的先进经验,大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的浓厚氛围;
③激发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力更生,重建美好家园。
2、水利灾后重建工作组
组长:马腾骏
成员:程卫武、祝春华、万征武、陈书良、王衮成、王茂宝、张绪铃、李世根、祝桂才、邵金星、陈凌云、王泽才
职责任务:
①负责对各村水毁沟渠、堤坝、饮用水等水利设施的灾情核报;
②负责组织对全乡各村水利设施灾后重建项目的协调及申报;
③负责对病险库坝的除险加固;
④负责对各村山塘水库、沟渠堤坝的修复督查及指导;
⑤确保全乡饮用水、库坝安全及水利灌溉。
3、农业生产自救工作组
组长:陈凌云
成员:祝继养、董武镇、沈少成、程卫武、祝春华、万征武、陈书良、王衮成、王茂宝、张绪铃、李世根、祝桂才、邵金星、王泽才
职责任务:
①负责对各村耕地及农作物水毁灾情的核报;
②负责组织对各村农业水毁项目的协调及申报;
③负责灾后农作物种子的调拨及农业技术指导;
④负责对水毁农田恢复的技术指导,确保灾后农业生产,把农业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4、交通道路重建工作组
组长:马腾骏
成员:程卫武、祝春华、万征武、陈书良、王衮成、王茂宝、张绪铃、李世根、祝桂才、邵金星、陈凌云、王泽才
职责任务:
①负责对各村水毁交通道路的灾情核报;
②负责组织对交通道路重建项目的协调及申报;
③确保全乡境内交通道路的畅通。
5、民政救助工作组
组长:程如生
成员:陈文军、王琴、程卫武、祝春华、万征武、陈书良、王衮成、王茂宝、张绪铃、李世根、祝桂才、邵金星、陈凌云、王泽才
职责任务:
①负责各村灾情的核报;
②负责做好受灾区、受灾户、特困户的救灾救助工作;
③负责争取筹措救灾资金和物资,及救灾资金和物资的监管使用和发放工作;
④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6、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
组长:方淼滨
副组长:汪志伟
成员:王和根、廖枝进、何雷、程卫武、祝春华、万征武、陈书良、王衮成、王茂宝、张绪铃、李世根、祝桂才、邵金星、陈凌云、王泽才
职责任务:
①负责对各村地质灾害灾情核报;
②负责组织落实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控,确保人员安全;
③积极做好暖水村东门地质灾害点防治工作,在做好预防自治的同时,争取协调立项整治,消除安全隐患;
④做好受灾户的思想稳定工作。
7、高铁项目建设灾后问题协调组
组长:汪志伟
成员:程卫武、祝春华、万征武、陈书良、王衮成、王茂宝、张绪铃、李世根、祝桂才、邵金星、陈凌云、王泽才
职责任务:负责做好由于项目施工建设而导致群众水毁损失纠纷的处置协调工作,确保群众的合法利益和项目的有序实施。
8、高速项目建设灾后问题协调组
组长:马腾骏
成员:程卫武、祝春华、万征武、陈书良、王衮成、王茂宝、张绪铃、李世根、祝桂才、邵金星、陈凌云、王泽才
职责任务:
负责做好由于项目施工建设而导致群众水毁损失纠纷的处置协调工作,确保群众的合法利益和项目的有序实施。
9、地灾核查工作组
组长:汪志伟
副组长:王和根
成员:王宣群、廖枝进、何雷
职责任务:
①负责对全乡各村水毁耕地灾情的核报及地类变更工作;
②做好水毁变更地类的土地整理项目的申报及协调工作。
10、灾后防疫工作组
组长:周林峰
成员:徐峻、程卫武、祝春华、万征武、陈书良、王衮成、王茂宝、张绪铃、李世根、祝桂才、邵金星、陈凌云、王泽才
职责任务:
①负责组织实施对洪水淹没区域的消毒、防疫工作;
②负责灾后卫生防疫知识的宣传及技术指导工作,发放卫生防疫药品;
③组织受灾群众积极开展灭鼠、灭蚊、灭蝇、灭蟑工作,确保灾后不发生疫情。
四、结对帮扶和具体要求
当前,我乡灾后重建任务非常艰巨,时间非常紧迫,责任非常重大,为切实帮助重灾村和重灾户做好灾后重建工作,根据市委市政府安排,经乡党委政府通盘考虑,科学安排如下结对帮扶对象:
暖水村:市物价局,乡信用社,高铁7工区2项目部;
南溪村:德兴报社、新华书店,龙头山派出所,高速A1、A2项目部;
桂湖村:市水利局,龙头山小学,高铁7工区1项目部、高速A3项目部;
东坞村:市委组织部,乡财政所,高铁7工区1项目部;
龙头村:市医保局,乡卫生院、龙头山中学,高速A4、A5项目部;
陈坊村:市农合行,乡邮政所、电信所、供电所,高速AP1项目部。
具体要求:
各帮扶单位要在灾后重建中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
一是开展一次深入调查。进村入户,认真摸清结对帮扶对象的情况,了解受灾群众所盼所需,分门别类,因户制宜、因需指导。
二是制定一个帮扶计划。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明确帮扶重点。&
三是开展一次慰问活动。走访慰问受灾群众,送温暖,献爱心,积极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力所能及地给帮建对象以适量的实物和经济救助。
四是捐赠一定帮扶资金。通过各种方式,多渠道筹集扶助资金,力所能及地为重灾户给予资金、物资、器械上的支持。
五是争取一个项目。积极发挥作用,各挂点单位组团帮扶,要向上争取一个以上的具体重建项目。
六是参加一次义务劳动。要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怀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扑下身子,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与群众交朋友,增强与群众的感情。
五、工作保障
一是要恪尽职守。各工作组、挂点帮扶单位、广大干部职工要切实把受灾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进一步转变作风,要对受灾群众抱着同情和爱心,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做到多理解、多关心,让受灾群众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二是要严肃纪律。对在灾后重建中失职渎职、擅离职守的;对不顾大局、不服从统一指挥的;对违反救灾物资分配纪律的将从严从重处理,情节严重的将报请上级部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三是要强化督查。各工作组、挂点帮扶单位、广大干部职工都要对各自的帮扶任务进行细化量化,乡灾后重建领导小组要定期不定期对帮扶活动进行督查,并以通报的形式上报市委、市政府,总结帮扶经验,通报存在的问题,确保帮扶活动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主题词:防汛工作&&& &&&&&灾后重建&&&& &&&&&实施方案&& &&&&&&&&通知
抄&送:中共德兴市委办公室、德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市挂点单位,高速、高铁项目部
中共龙头山乡党委办公室&&&&&&&&& &&&&&&2011年6月21日印发
【】 【】 【】
版权所有:中共德兴市委、德兴市人民政府
德兴市人民政府信息化办公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劳模创新工作室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