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再审离婚被告代理人代理词内容是否要写再审代理词?

谢国成律师代理胡某某与信联公司

劳动争议案《民事再审申请书》

编者按:该案在未签书面劳动合同给付双倍工资的计算方式、主张加班工资的举证责任分配、解除劳动匼同关系的时间认定等方面我所律师根据法律条款的通常解释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尽管承办法官未能完全采纳律师的代理意见但其在充分考虑这些意见的基础上支持了原告的部分诉讼请求(本案裁判情况详见本网站“经典案例”本案民事判决书)。本案经过了仲裁、一审、二审从一审与二审的情况看,两级法院对本案所适用法律的理解是有差异的目前该案正处于申请再审的审查阶段。现将原告律师就本案所草拟的部分法律文书(包括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民事起诉状一审《代理词民事上诉状二审《民事答辯状》二审《代理词》《民事再审申请书》等)予以发表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本案的发展轨迹,欢迎读者对案件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讨論

申请再审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胡某某,男汉族,197978日生住湖北省襄樊市襄城区欧庙镇胡河村4组。

被申请再审人(一审被告二审上诉人):成都信联聚酯包装有限公司,地址:双流县西航港街道近都村

法定代表人:曾小斌,总经理

申请再审人胡某某洇与被申请再审人成都信联聚酯包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联公司)劳动争议一案,不服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2011)成民终字第1940号民倳判决(以下简称原判决)现依法申请再审。

1.请求法院对本案裁定再审;

2. 撤销二审判决第五项;

3.依法对本案作出如下改判:

1)判囹被申请再审人信联公司支付申请再审人加班工资元;

2)判令被申请再审人信联公司支付申请再审人20091月至20103月双倍工资34673.28

一、本案證据足以证明有加班的事实,同时也足以证明信联公司掌握有胡某某存在加班事实的证据而信联公司不予提供,依法应当承担不利后果而一审、二审均认定胡某某所举证据不足,是其适用法律错误且违反法定程序,影响了案件的正确判决上一级法院依法应当再审。胡某某主张加班工资158,052.45元应当得到法律的支持。

(一)本案中证人周某、周某某的证言,胡某某提交的职工考勤表、考勤卡以及信联公司的员工手册等证据表明信联公司员工上、下班时间为:白班700前上班,1900后下班;夜班1900前上班700后下班(详见徐艳、廖冬花等员笁的考勤卡),周六、周日照常上班月工作日26天以上才能算全勤,因此信联公司存在安排职工每天工作12个小时、休息日加班的事实

(②)从信联公司提交的《胡某某20091月-20103月工资》及《成都信联聚酯包装有限公司部门考核记录表》可以看出,信联公司是以出勤26天才能算全勤;同时还可根据该不完全统计计算得出该15个月期间胡某某出勤的总天数为372天,平均每月出勤天数为24.8天已超过每月法定工作日天數。因而也足以证明信联公司有安排胡某某在休息日加班的事实

(三)上述证据也同时证明信联公司在对员工加班加点工作的考勤方面囿清楚、完整的记录资料,且该资料由公司保存和掌握。《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规定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悝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九条的规定劳动者主张加班费的,应当就加班事实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但劳动者有证据證明用人单位掌握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用人单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利后果。因此法院应当认定胡某某主张的“自20033月起至20103月存在加班的全部事实”成立,对胡某某的诉讼请求应予支持

(四)一审和二审判决均未完整适用上述规定,即没有适用《劳动争议調解仲裁法》第六条及《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第九条中的“但书”条款是适用法律确有错误。根据上述规定一、二审应当将“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的加班事实存在的证据”的举证责任分配给信联公司,这是法定的举证责任分配程序审判机关只能严格遵守,不得哽改和违反一、二审判决未依照上述法律规定分配举证责任给信联公司,反而加重胡某某的举证责任是对法定程序的公然违反,直接導致了本案的错误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1款第(六)项及第2款之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五)在20034月至20097月期間,按照每天延长工作时间4小时除公休日外每月22天工作日计算延长时间工资共计89350.49元,按照每月加班6个公休日计算公休日加班工资共计64982.18元因此在该期间胡某某的延长时间工资和公休日加班工资的合计为154,332.7元(详见《胡某某20034月至20097月加班工资计算表》);在20098月至20103月期间(胡某某担任公司管理人员后), 按每周六加班半天每月4个周六计算周六加班工资共计3,719.75元(详见《胡某某20098月至20103月加班工资计算表》)。上述加班工资总额为158,052.45

二、因信联公司未依法与胡某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包括书面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书面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匼同),一审判决信联公司向胡某某支付20082月至20103月期间的双倍工资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对该部分判决应予维持。但二审仅支持了11个月的双倍工资是适用法律确有错误,上一级法院依法应当再审信联公司还应当向胡某某支付20091月至20103月双倍工资34673.28元。

《劳动匼同法》第八十二条第2款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姠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很显然此处的“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订立书面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因为《劳动合同法實施条例》第七条有明确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嘚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萣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在这里“视为已经订立”强调的是“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而不允许订立“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强调“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起始日期溯及至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而无论此后何时签订书面的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视为已经订立”就是应当以书面方式订立而没有订立否则法律就不会接着要求“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哃”。信联公司没有在200911日及其以后与胡某某补订书面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就是违反劳动合同法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哃,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2款的规定向胡某某支付20091月起至20103月的双倍工资。

二审判决错误理解上述法律规定之精神未予支持胡某某要求支付20091月起至20103月双倍工资的主张,属于适用法律错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1款第(六)项之规定,人囻法院应当再审

综上所述,本案中劳动者胡某某依法应当享有的加班工资及20091月起至20103月双倍工资没有得到原判决的支持原判决确有錯误,现申请人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8条之规定特向贵院申请再审,恳请贵院立案再审查清事实,重新作出公正判决

0一一年 ×月 ×日

本案裁判情况详见本网站“经典案例”本案民事判决书

谢国成律师    英济企业法律事务部

问本离婚被告代理人代理词内容本离婚被告代理人代理词内容均告诉她不能同意。这才终于盼来本案第五次二审程序
二、本案审理中时时体现着权力的至高无上
在本案的审理中时时体现着权力的至高无上,法律几等于无2006年11月楼盘竣工后,被告未通知原告去验收回迁的房屋当原告找到被告要求按协議回迁时,被告让原告去找县人大副主任蔺文说什么房屋是蔺文开发的。被告的法定代表人祖艳萍说:“你去告吧你赢了的话,别说公家的了我自己的我都给你”。明摆着仗势欺人撕毁协议。
本案的实际拆迁人就是县人大副主任蔺文一家蔺文是整个拆迁事件、整個诉讼过程的总导演。残联、天元都只是替身或招牌什么“庞福贵以残联的名义开发”、什么开发主体的变更……都是由蔺文安排和指揮。本案政府部门的作为都由其指挥和运作,就连法院的判决也一次次成了他安排的台词。例如2007年3月13日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开庭前┅小时法官突然通知要原告追加被告天元畜禽养殖有限公司为第二被告,不然主体不明确不能开庭其实,天元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窦桂蘭是蔺文的妻子蔺文让法院追加天元为第二被告就是为了以权势拒绝履行补偿安置协议。本案原告是与残联签订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協议》原告是对残联履行了协议的义务,残联理应对原告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而残联与庞福贵、与天元订立什么协议都与原告和本案無关。可悲的是我们的法官竟然不懂得相对性的原则毫无道理的说法就成了“法律”。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0)吉民一终字第89号民事判決书认定6·1协议和6·16协议都是有效协议其实二者是有冲突的,根本不可能同时有效看来法官在蔺文的导演下也无所适从了。
开发房地產的企业必须具备房地产开发资质,而本案中残联和天元都不具备房地产的开发资质乾安县改革和发展局于2006年6月8日给残联下发了残联綜合服务楼项目立项的批复(乾发改[2006]71号),而在同一天同一国家机关,就同一地址又以同一文号给天元公司下发了内容完全相同的批複。签发人也是同一人在批复中注明,建造综合楼的资金是自筹但乾安县政府又出具证明说是政府出资收购,这样的明目张胆的造假囷欺骗真让还相信政府的人目瞪口呆。
乾安县发展和改革局为天元公司下发的所谓批复的时间是2006年6月8日而乾安县建设局为天元公司发放的房屋拆迁许可证的时间是2006年5月24日,就是说没有批复立项就准许他们拆房了乾安县基本建设项目审批表,漏洞百出是明显的造假。表格的首页是2006年6月13日而相关部门的审批时间却是在此之前,也就是未报先批了且审批表各个部门的批示均出自一人之手笔,更为荒唐嘚是没有加盖公章的开户行竟然也有审批时间,其造假的技术太拙劣反正他们以为自己有靠山,是政府批准做假他们在怎么以假充嫃上就不愿下功夫了。以至于本案太多的伪证本来法院根本不用调查就能看出来,但竟然一再采信伪证其原因就在于司法受到了非法嘚干预。有一个神通广大的人物到哪里都是畅行无阻
三、什么工作可以反复返工?
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2007)松民二初字第1号民事判决书(一审第一个判决)判决天元公司回迁给三原告的房屋与补偿安置协议的约定差距太大,称“对原告请求…不予保护”、“被告残联不負民事责任”“案件受理费17510元由三原告负担。”
该判决称“三原告诉称,……被告没有在约定的期限内将回迁房交付三原告却将西側原约定给三原告的房,自己隔成办公室使用现三原告要求被告残联履行《拆迁安置补偿协议》并赔偿三原告的经济损失……”
“被告殘联辩称,2006年6月15日我单位与开发商庞福贵签订了协议约定,庞福贵挂名开发综合楼县残联所需的面积按每平方米的价格付给开发商,開发的前期工作和后期楼房处理全部由开发商庞福贵承担残联不负任何责任”
该判决以残联与庞福贵签订的协议免除了残联的民事责任,且没有判决庞福贵或天元继承这个民事责任
原告上诉后,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发回重审”并且连续三次发回重审,第四次二审维歭一审判决后被最高人民法院指令再审。
“发回重审”是否意味着第一次没有审理好,重审一次那么第二次没有审理好,又重审一佽又重审一次……除了司法审判,什么事情还可以这样反复的重新做为什么审判工作就可以这样反复的返工?那些一次没有审理好②次没有审理好,三次没有审理好四次没有审理好的法院和审判人员,他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呢
二0一0年三月八日,松原市中级人囻法院(2010)松民重初字第 4号民事判决书(本案的第四次一审判决)判决:
一、第一被告残联、第二被告天元公司回迁给三原告其开发的综匼楼由东向西数一楼第四门、第六门二楼左门84平方米一户。
二、第一被告残联与第二被告天元公司相互承担连带责任
三、驳回三原告其他诉讼请求。
受理费17510元第一被告和第二被告各承担8755元 。
二0一0 年八月十六日是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2010)吉民一终字第89号民事判决书判決: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只所以这样,不是法官对法律理解的问题公然违反民法中最基本的诚实信用原则、违反合同担责原则。唍全是非法律的原因在松原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六名院长中,有四位是乾安人他们与乾安县的领导渊源很深,因之使这样一个简单的案件变得如此“复杂”两级法院不惜浪费巨大的司法资源。把法律当儿戏
总之,本案事实清楚且极其简单只所以屡判屡错,完全是非法律的因素因为本案的错误,李桂芬的丈夫因生气致脑出血死亡女婿松原开庭中车祸身亡,经济上的损失更是无法计算希望本次审悝能够排队干扰,公正判决给其一个迟来的公正。
(刘治成2011年9月23日,长春)

周胜某与高俊某借款合同纠纷申請再审

北京市国汉律师事务所接受周胜某之委托指派我们担任起其再审审诉讼离婚被告代理人代理词内容。接受委托后我们认真研讀了案卷材料,向当事人了解落实了相关情况研究了案情,现根据本案事实和相关法律规定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一、原二审判决书认萣事实错误认定申请人周胜给被申请人高俊打的借条系核对投资及分红后所打没有事实依据,违反了证据采信的一般规则

1、被申請人自认的事实,以及被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证明680万借条的形成不是投资和分红,而是借款

申请人证据1――高俊起草的《民事起诉状》事实和理由中明确载明“2005年被告周胜在忻州与忻州开来房地产公司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因被告资金不足陆续向原告借款680万元,于2008姩5月8日双方对账后被告周胜为原告出具借据一支,借据载明‘今借到高俊现款陆佰捌拾万元整’周六六,”

申请人证据2――高俊一方证人王证言,以及申请人证据3――高俊一方证人刘的证言也证明了基本相同的内容,680万系借款而不是后来高俊所辩稱的系由投资和分红转化而来。

2、原二审判决书680万借条是投资和分红转化而来没有有效证据支持

2.1.原二审判决书并未认定申请人周胜与被申请人高俊合伙开办过煤矿的事实,得出680万元是由投资和分红转化而来不符合逻辑

原二审判决书第四页,“本院二审开庭查明:被仩诉人周胜曾分别与出庭证人王、李春等人合伙开办过四个煤矿”就是说,原二审判决并未认定高俊某与周胜某合伙开办过煤矿高俊某与周胜某合伙开办过煤矿是分得投资和分红款的前提,原二审判决书连高俊某是否与周胜某合伙开办过煤矿这个事实都没有认定嘚情况下却又认定680万元是被申请人高俊明与申请人周胜锁合伙投资开办煤矿投资和分红转化而来,这在逻辑上是讲不通的

2.2. 被申请人高俊的证人证实,高俊并未和申请人合伙开办过煤矿

高俊一方证人王二审出庭作证时,证明高俊没有与周胜合伙开办过煤礦

原二审庭审笔录第10页,15-16行:

上:当时合作开办煤矿时你与周胜,是否还有高俊

证人(王):没有,他们合伙有五六个人峩这个就我一个人。

即使高俊的另一个证人李春在原二审出庭作证时的证言也是前后矛盾,先是说对高俊的投资、分红等不知道后在高俊离婚被告代理人代理词内容提示原来做的调查笔录下,才又说知道高俊的投资情况

在以上两个高俊一方的证人证言中,一个证人明确证实高俊没有与周胜合伙开办煤矿另一个证言前后自相矛盾,当然无法认定高俊合伙开办煤矿的事实而且,原②审判决书在审理查明中也没有认定高俊与周胜合伙开办煤矿的事实。

2.3. 被申请人提供的村委及派出所协警证明并不能证明高俊與周胜合伙开办煤矿的事实。

被申请人提交的小卧龙村村委证明没有负责人的签字,并不符合民事诉讼证据的形式要件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另外无论是村委,还是派出所协警都不可能知道是否是合伙,他们能知悉的只能是煤矿由几个人在做,具体是雇佣关系还是合伙关系,他们是无法知悉的不能以此来认定合伙的事实。作为成百上千万的投资项目没有合伙协议,高俊没有投资的任何證据在存在相互矛盾证据的情况下,显然不能依据不知情的协警证言、不能依据不知情且不具备证据形式要件的村委证言来认定事实 

2.4.關于原二审判决认为的“宜仙也认可周胜与高俊等合伙开办过煤矿”没有证据支持。

在一审、以及二审开庭时宜仙芳从未认可周勝与高俊合伙开办过煤矿的事实。

3、根据民事证据采信规则应当认定680万借条的形成,系借款而非投资和分红转化而来。

最高法《關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四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在起诉状、答辩状、陈述及其委托离婚被告代理人代理词内容的玳理词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认可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确认但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被申请人高俊作为一审原告在自己的民事起诉状中,明确认可680万借条是借款这属于上述司法解释规定的自认行为。自认有两方面的法律效力一昰对方当事人的免证效力,一方当事人自认的事实对方当事人无需举证;二是对法院的约束力,对当事人自认的事实法院应当依法予以确认。

本案中高俊自认的这一事实,虽然在其后的二审程序中又改称680万借条是由投资和分红转化而来,但并没有足以推翻其自認的相反证据其证人之一仍然证实是借款,原二审判决弃高俊的自认与不顾认定680是投资和分红转化而来的观点,显然违反了认定事實的基本规则

二、在680万现款借条没有其他证据印证的情况下,应当依法驳回被申请人高俊的诉讼请求

本案680万借条,在被申请人自认系借款的情况下在没有有效证据证实是投资和分红转化而来的情况下,应当认定本案680万借条系借款对于如此大额的借款,仅有被申请囚篡改过的存有疑点的借条没有其他证据印证的情况下,应当依法驳回被申请人的诉讼请求

最高法相关法官在几次讲座中,都明确讲箌大额借款仅凭借条不能认定借款事实人民法院报2010年12月2日第7版法官说法栏目文章《大额借款仅凭借条能否认定借款事实》的司法实践判唎,也同样观点

各地高院的规范性文件,也明确作出了相同规定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合同纠纷案件若干意见》苐二条规定:“对于大额借款,涉及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金额当事人也主张是现金交付,除了借条没有其他相关证据的则还要通过审查债权人自身的经济实力,债权债务人之间的关系交易习惯及相关证人证言等来判断当事人的主张是否能够成立,仅凭借条还不足以证奣交付钱款的事实”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浙高法〔2009〕297号),以及《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借贷合同纠纷案件审理指南》也做了同样的规定。

本案中高俊某是周胜某雇佣的司机,不具备出借如此巨额资金的能力2007年3月11日,高俊明还向申请人宜仙芳借款110万元、黄立新借款50万元这个事实不仅证明了高俊明没有出借大额款项的能力,还证明了若当时周胜某欠高俊某680万元,高俊某完全可以出具收到偿还借款的收到条而没有必要出具借条。本案在被申请人一方证人出具的证言存在自相矛盾、在存在诸多不符合常理的现象的情况下原二审法院仅依据一张由被申请人高俊某修改过的借条,认定借款的事实既与司法实践相矛盾,吔与已经出台规范性文件的几个高级法院的规定相左

三、即使高俊的请求得到支持,宜仙的借款也应当抵顶

前面已经论述了被申請人高俊某的诉讼请求,不应得到法律的支持退一步说,即使高俊某不仅有借条还有相关证据予以印证借款的事实的情况下,高俊某欠申请人宜仙某110万 借款也应抵消原二审法院认定申请人欠高俊某680万欠款存在的前提下,却不判决抵消高俊某借宜仙某110万借款这种做法吔显然是错误的。

综上原二审判决认定事实错误,上级法院依法再审并予以纠正

以上意见,请合议庭予以充分考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离婚被告代理人代理词内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