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耶跋摩二世真的在吴哥窟自由行攻略的中央塔藏有遗骸和宝物

导游怎样推荐吴哥窟_百度知道
导游怎样推荐吴哥窟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199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Ⅲ)(Ⅳ)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成为柬埔寨旅游胜地。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12世纪时的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吴哥窟是高棉...
我不是导游,但是我自己去过那里。正如人们所说的:照相机拍出的照片再美,也无法表达出吴哥万分之一的美。不亲自去那里看一看高棉的微笑,不亲自从那些巨石砌成的回廊中走一走,不亲自在女王宫呆上3小时,不亲自爬过断壁残垣发现崩密列,是无法体验种种震撼的。吴哥的自助游非常发达方便,拿起你的背包,去寻找小仙女阿婆莎拉的温柔,搅拌乳海的气势,和亘古不变的高棉的微笑吧。
从十二世纪开始,吴哥古迹里的笑脸便一直默默地屹立在高棉的大地。悠悠的岁月中,微笑的面容,见证过一个王朝的兴盛与没落,也俯瞰着雕栏玉砌的宫殿渐渐被人们遗忘,然后被重重的树林逐渐吞噬。吴哥的笑脸,逐渐黯淡……十九世纪时,在探险家的努力下,经过岁月洗礼的吴哥古迹,才一一出土,并在世界文物史上倍受各方的瞩目。这时,重见天日的吴哥面容,终于又笑了。
其他类似问题
2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吴哥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吴哥窟在哪个国家?
北京时间&日 13:30& &
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简介&&吴哥窟(Angkor&Wat&/&Angkor&Vat)吴哥窟全貌  1992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Ⅰ)(Ⅲ)(Ⅳ)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成为柬埔寨旅游胜地。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12世纪时的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吴哥窟造。&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历史&&12世纪中叶,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苏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湿奴,为国王加冕的婆罗门主祭司:地婆诃罗(Divakara)为国王设计了这座国庙,供奉毗湿奴,名之为“毗湿奴神殿”。宋代赵汝适著诸蕃志记载,当时的国都名字“禄厄”。禄厄(Lokor)来自梵文nagara,即都城。16世纪,此寺被称为“Angkor&Wat”;“Angkor”,来自nagara,Wat是高棉语中的“寺庙”,“ngkor&Wat”即“寺庙都城”。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使团取海路从温州开洋,经七洲洋(西沙群岛海面)、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萨州),横渡淡洋(今洞里萨湖)至吴哥国登岸。周达观和他的使团驻吴哥一年。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真腊风土记》称吴哥吴哥窟庙宇建筑一景窟为“鲁班墓”,又说国王死后,有塔埋葬,可见吴哥寺乃皇陵。一些学者认为,吴哥窟是苏耶跋摩二世的皇陵,根据有三:一:与吴哥大多数其他寺庙朝东,面对朝阳不同,吴哥窟正门朝西,面向日暮;根据荷兰考古学家博施(Bosch)的研究,印度和爪哇的殡葬风俗,墓地一律朝西,祭祀的寺庙则朝东。二:画廊浮雕反时针方向排列,是印度教葬礼时在墓地巡行的方向;三:吴哥窟画廊中苏耶跋摩二世与毗湿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后升天成毗湿奴长驻毗湿奴神殿之意。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1330年-1339年间曾游历吴哥,他称吴哥窟为“桑香佛舍”,这表明在十四世纪中叶,吴哥窟已经改为佛寺。汪大渊还报告吴哥窟有“裹金石桥四十余丈”,十分华丽,有“富贵真腊”之语。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派遣尹绶出使真腊。尹绶从广州出发从海道经占城,过淡水湖(今洞里萨湖)、菩提萨州、经吴哥窟抵达真腊。尹绶回国后将真腊国的山川、地理和吴哥都城所见,绘画成图上呈,明成祖大喜。&暹罗破真腊国都吴哥,真腊迁都金边,次年,吴哥窟被高棉人遗弃,森林逐渐覆盖漫无人烟的吴哥。后来有些高棉人猎户进入森林打猎,无意中发现宏伟的庙宇,也有一些当地的佛教徒在庙旁边搭盖屋寮居住,以便到庙宇中朝拜,但吴哥遗迹多不为世人所知。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和旅行家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Antonio&da&Magdalena)游历吴哥,并向葡萄牙历史学家蒂欧格?都?科托报告其游历吴哥的见闻:“城为方形,有四门有护城河环绕……建筑之独特无以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但达?马格达连那的报告,被世人目为天外奇谈,一笑置之。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艾米尔?布意孚神父(Charles&Emile&Bouillevaux,1823年―1913年)著《印度支那旅行记,安南与柬埔寨》,报告吴哥状况,但未引人注意。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Henri&Mouhot)为寻找热带动物,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并著书《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大肆渲染,他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这才使世人对吴哥刮目相看。法国摄影师艾米尔?基瑟尔(Emile&Gsell)是世界上最早拍摄吴哥窟照片的摄影师。1866年他发表的吴哥窟照片使人们可以目睹吴哥窟的雄伟风采。1907年,暹罗将暹粒、马德望等省份归还柬埔寨。1908年起,法国远东学院开始对包括吴哥窟在内的大批吴哥古迹进行为期数十年的精心细致的修复工程。吴哥窟的190米宽的护城河,如一道屏暮色中的吴哥窟建筑障,阻挡森林的围困,因此吴哥窟比其他吴哥古迹,保存得最完整。但仍然杂树丛生,有些树根深植入部分建筑物的红壤砖缝隙,逐渐将缝隙扩大,最后将红壤砖推落,使建筑物坍塌。修复工程包括几个方面的工作:清除杂草、树林、积土、白蚁,稳定地基,支撑摇摇欲坠的建筑物,然后运用考古学家在希腊雅典和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地古迹重建工作中发展起来的分析重建术,运用在吴哥古迹的重建上。清理吴哥窟的工程在1911年完成。30年代,开始用分析重建术复原吴哥窟。分析重建法要求必须用遗址的原来材料,按原来的古代的建造方法复原遗址,只有在原物无存的情况下才允许适当使用代替物。这项工作到了六十年代曾因柬埔寨政局动荡而停顿,于1990年代重新展开。吴哥寺在十四世纪中叶成为大乘佛教寺,因十三世纪时真腊国王^耶跋摩七世奉大乘佛教为国教。十五世纪初叶暹罗入侵吴哥之后,因暹罗人信奉上座部小乘佛教,吴哥寺变为上座部佛寺。此后吴哥寺一直是上座部小乘佛寺,延续至今。[1]&&地理与交通&&吴哥窟位于柬埔寨暹粒市(Siem&Reap)北约5.5公里,即北纬13°24′45″,东经103°52′0″。暹粒-吴哥国际机场(代号:REP)有航班直达曼谷、新加坡、吉隆坡、胡志明市、台北等地。也可搭航班到柬埔寨首都金边,然后由陆路搭长途汽车或由水路搭快艇到暹粒市。吴哥窟是吴哥古迹中离暹粒市中心最近的古迹。在吴哥窟北2公里是吴哥王朝的最后国都大吴哥(Angkor&Thom);巴云寺、空中宫殿、巴肯寺和巴普昂寺都在此城中。吴哥窟西北3公里有巴肯寺,东北4公里有豆蔻寺、茶胶寺等古迹。&&布局&&吴哥窟的整体布局,从空中可以一目了然:一道明亮如镜的长方形护城河,围绕一个长方形的满是郁吴哥窟平面图郁葱葱树木的绿洲,绿洲有一道寺庙围墙环绕。绿洲正中的建筑乃是吴哥窟寺的印度教式的须弥山金字坛。吴哥窟寺坐东朝西。一道由正西往正东的长堤,横穿护城河,直通寺庙围墙西大门。过西大门,又一条较长的道路,穿过翠绿的草地,直达寺庙的西大门。在金字塔式的寺庙的最高层,可见矗立着五座宝塔,如骰子五点梅花,其中四个宝塔较小,排四隅,一个大宝塔巍然矗立正中,与印度金刚宝座式塔布局相似,但五塔的间距宽阔,宝塔与宝塔之间连接游游廊,此外,须弥山金刚坛的每一层都有回廊环绕,乃是吴哥窟建筑的特色。&&外廓&&吴哥窟的护城河呈长方形如口字,东西方向长1500米,南北方向长1350米,全长5700米;河面宽190米。护城河外岸有砂岩矮围栏围绕。护城河上正西、正东各吴哥窟画廊女神浮雕有一堤通吴哥窟西门、东门;东堤是一道土堤,西堤长200米,宽12米,上铺砂岩版,古时西堤是裹金的。护城河内岸留开一道30米宽的空地,围绕吴哥寺的红土石长方围墙。围墙东西方向长1025米,南北方向阔802米,高4.5米。围墙正面中段是230米长的柱廊,中间树立三座塔门。正中的一座塔门,是吴哥窟的山门,它和左右两塔门有二重檐双排石柱画廊连通。画廊外侧(西侧)石柱顶部的天花板,装饰着莲花和玫瑰花图案。各塔门都有纵通道、横通道,交叉成十字形,纵通道以出入寺院,横通道以游览画廊。此三座塔门的纵通道特别宽阔,可容大象通过,又名象门。三座塔门的顶部塔冠,虽已残缺不全,但正中的一座,恰好比左右两座高些,仍然像一个山字形,多少保留着原来比例,和吴哥窟顶层正面看的三座宝塔相呼应。围墙的其他三面的塔门,较小和简单,而且只有小径可通,很少人去。南塔门之下供奉一尊毗湿奴雕像。苏耶跋摩二世在位时,这尊毗湿奴像原本是供奉在吴哥寺顶层神庵内,在吴哥寺改宗佛教后,由顶层神庵请来此地守护。画廊内侧(东侧)是石壁,间以葫芦棂窗。画廊壁朝西的一面饰以舞女浮雕;画廊壁朝东的一面,装饰着跳舞或骑兽武士和飞天女神。门南的一尊飞天女神浮雕,是寺庙内独一无二露齿微笑的飞天女神。由围墙包围的寺庙大广场,占地面积82公顷。除去位居中央的寺庙,这一片广场是古代城市和王宫的遗址,王宫遗址在寺北。如今古城和古王宫都荡然无存,满地被森林覆盖,只遗留下一些街道的轮廓。由寺庙围墙西塔门通寺庙西山门的大路,宽9.5米,长约350米,高出地面1.5米,路面用砂岩石片铺砌;石路左右两边排列著七头眼镜蛇保护神。路南、北各有一座名为藏经阁的建筑物,其每个基点上都有出入口。往东,路北,在藏经阁和寺庙之间,有一片荷塘,绽放各色荷花;路南对称位置的水塘,则是清水一泓。路段尽头是一条通吴哥寺庙山门的十字阳台,称为王台。王台左右有狮子守护。水塘和王台都是后人添加的。&&中心建筑&&十字王台尽头是吴哥寺的中心建筑群。它基本是由大、中、小三个以长方形回廊为周边的须弥座,依外大内小、下大上小的次序堆叠而成的三个围囿,中心矗立五座宝塔为顶点,象征须弥山。美国学者艾丽娜?曼妮卡解释这三层回廊各代表国王、婆罗门和月亮、毗湿奴。各回廊的每个基点上建立廊门,上中两层的回廊,四隅设置塔门,每层塔门的四座宝塔,中央宝塔形成五点梅花图案。由于寺庙的朝西取向,因此上一层须弥座的位置,并非在下一层须弥座的正中,而是略略靠后偏东,为西边画廊留出更多空间;&因为同样原故,西边的台阶不如东边台阶陡峭。第一层的须弥座由砂岩石垒成,高出地面约3米;须弥座之上,有高3米许的回廊,围绕吴哥寺如口字。回廊长方形,南北方向长190米,东西方向长220米。回廊四周,共有四座塔门和八座廊门,四隅各一座塔门,正西、正东各三座廊门,正北、正南各一座廊门。塔门和廊门有内、外二石阶,可通第一层内院、寺庙外院。回廊的内侧墙壁既是寺的外墙兼巨型画廊。回廊的外侧,有两排并列的方石柱,其中一排支撑画廊拱顶,另一排支撑半拱顶边廊。回廊的二重檐拱顶,覆盖陶瓦,保护画廊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晒雨淋。画廊的石壁,排列雕工精细的八幅巨型浮雕。每幅浮雕高二米余,长近百米,全长达七百余米,绕寺一周。浮雕描绘印度两篇著名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吴哥王朝的历史。从西北壁角按反时钟方向,西画廊展示罗摩衍那中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击败罗刹魔王罗波那(Ravana)的场面,和摩诃婆罗多中佧拉婆族和班度族战争的故事。南画廊有几幅浮雕,和吴哥王朝历史有关,其中一幅描绘苏耶跋摩二世头戴王冠,在宝座上赤足盘腿而坐,左手向左指,后手靠着宝座扶手,左右侍从各二,手执长扇,为王扇风,身后还有宫女,手持巨型蜡烛,白日点燃。接下去是印度神话中32层地狱和37重天堂。东画廊描绘古印度神话普拉纳斯中一个著名的故事:毗湿奴搅乳海:毗湿奴令92尊阿修罗和88尊天神把蛇王婆苏吉(Vasuki)充绳索搅动乳海。接着的毗湿奴击败阿修罗的场面是16世纪后人所加。北画廊显示毗湿奴第八化身黑天战胜阿修罗班那。西北和西南角廊的画面较小,多是描述罗摩衍那或黑天的故事。入第一层回廊西门,踏入一个名为“千佛阁”的田字阁,四周环绕回廊。田字阁被中央的十字游廊间隔为四个院落,其地面比十字游廊和回廊低约一米,原为水池,现不蓄水。田字阁的南北廊,宽约3米,外侧封闭,内侧立双排方柱。十字游廊由两道游廊交叉成十字形,每道游廊由中廊、左偏廊、右偏廊三部分组成,由四行方柱支撑。两行内方柱支撑中廊,两行外方柱支撑各自的偏廊。中廊宽约3米,高约4.5米,上半是墙壁,下半是方柱。石柱底部有飞天女浮雕,一些柱身和柱墙还残留深红色的涂漆,由此可窥见八百多年前吴哥窟全盛时期之辉煌景象。主廊顶呈蛋尖拱形,以陶瓦盖顶。左右偏廊,宽约2.5米,高约3米;游廊总宽度约8米。几世纪来,朝拜者曾在阁内留下许多佛像,不过大部分佛像现在已被挪走。阁内还有不少颂扬朝拜者善行的铭文,多数是高棉语,一些是缅甸语。田字画阁之外的院子,乃寺庙第一层围囿的内院,如反匚字形。在第一层围囿的西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座藏经阁。田字阁的北廊、中廊和南廊各有石阶廊西通寺庙的第二层围囿。第二层台基又高出第一层台基五米半,四周也有长方形回廊,东西方向长约115米,南北方向宽约100米。回廊没有石柱,也没有偏廊,两壁分布竖葫芦棂窗,间以天神浮雕。回廊共有十座廊门,四隅各一,东南北各一,西边三座。每座廊门有内外二石阶,下通第一围囿内院,内通第二围囿内院。西边的三座廊门,通第一围囿的田字阁。第二层回廊四角的塔门,顶部各矗立一座宝塔;因年久失修,四座宝塔的顶部大半缺损,九层宝塔只剩二三层。第二围囿内院的西南、西北隅各有一座小型的藏经阁。两座藏经阁之间由一个十字形阳台的南北道相连,阳台的东西道连接第二层回廊的西门和第三层回廊的西门。这个十字阳台也是后人添加的。寺庙的第三层台基,即最内和最高层台基,称为巴甘,正方形,形如金字塔,但由两段叠成,巍然拔地而起12米,比一、二层台基高一倍。台基四周有十二道台阶,东南西北每边各三道,十二道台阶都十分陡峭,必须手脚并用,匍匐攀登,象征登天之艰辛。台阶之上的田字形重檐画廊,60米见方,上立五座宝塔,四隅各一塔门,正中矗立一座42米高的大主塔,塔顶离地65米,主塔比四个角塔高大;五座宝塔,排成五点梅花式。每塔内设神龛。主塔的神龛,最初四通,中供毗湿奴一尊,在改奉上座部佛教后,中供佛像,三面用佛像壁围拢。各塔门之间,塔门与主塔之间,由田字画廊相连。田字画廊由回廊和十字游廊组成,回廊分主廊和偏廊两部分,主廊靠外的墙壁分布著竖葫芦棂窗,在正东、正西、正南、正北四个基点则分布长方形无栏窗。主廊的内侧为立柱排,主廊上有高五米的拱顶,偏廊内侧排列立柱,半拱顶高三米。十字游廊有一走廊,二偏廊,一拱顶,二半拱顶,左右各二排方石柱。田字廊的拱顶和半拱顶上铺陶瓦。画廊顶部的天花板刻狮头蛇像,画廊和神龛入口有布满雕饰的门楣和三角墙。回廊东南西北四边的正中各有廊门,每廊门有台阶下通第二层;回廊四隅的塔门,各有二道台阶下通第二层。&&浮雕艺术&&吴哥窟的圆雕并不出色。台基上的圆雕神像沉重而呆板,但浮雕却极为精致且富有真实感。在回廊的内壁及廊柱、石墙、基石、窗楣、栏干之上,都有浮雕。内容主要是有关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传说,取材于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及印度教神话《乳海》,也有战争、皇家出行、烹饪、工艺、农业活动等世俗情景,装饰图案则以动植物为主题。其中围绕主殿第1层台基的回廊被称为“浮雕回廊”,长达800米,墙高2米余,壁面满布浮雕。东壁的搅乳海图,北壁的毗湿奴与天魔交战图,西壁的猴神助罗摩作战图等,均描绘神话故事;而南壁西半部的苏利耶跋摩二世骑象出征图则为世俗题材。这些浮雕手法娴熟,场面复杂,人物姿态生动,形象逼真,且已采用重叠的层次来显示深远的空间,堪称世界艺术史中的杰作。从里边向外望,赫然发现,墙上有许多婀娜多姿的人像浮雕,据说是象征仙女下凡,以千年前的雕刻技术来说,竟然能把仙女刻画得如此活灵活现,而且每一尊的表情、面貌、衣着完全不同,真可说是鬼斧神工之作。&这一群手足舞蹈的美丽仙女叫做阿帕莎拉,又被喻为是东方的蒙娜丽莎,相传是由浪花所变成的。宏伟的吴哥窟正因为有了这群俏丽的仙女环绕,而整个鲜活了起来。&  除了墙外的仙女引人侧目,走在神庙里,处处可见精美细腻的刻画,有时是在柱子上,有时是在墙角上。有凸出的、也有凹入的,甚至是两者交替的作品也都不难发现。就连走廊上的窗子,也是以小石柱作栅栏,当阳光透过窗子洒入长廊,更融合出一种人文与自然交错的美感。&&建筑特点&&台基、回廊、蹬道、宝塔构成吴哥寺错综复杂的建筑群。其布局规模宏大,比例匀称、设计简单庄严,细部装饰瑰丽精致。全部建筑用砂石砌成,石块之间无灰浆或其他粘合剂,靠石块表面形状的规整以及本身的重量彼此结合在一起。当时的石工可能不掌握券拱技术,所以吴哥寺没有大的殿堂,石室门道均狭小阴暗,艺术装饰主要集中在建筑外部。&[编辑本段]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吴哥窟是东南亚主要的考古学遗址之一。占地面积四百多平方公里,包括林地,吴哥窟遗址公园。这个公园有从九世纪到十五世纪高棉王国各个首都的辉煌遗迹,包括著名的吴哥Wat寺庙,在吴哥Thom,Bayon寺庙里有无数雕塑饰品。&&景点旅游提示&&景点门票:分为1天、3天及7天三种票价,1天20/人,三天40美元/人和7天60美元/人,可参观古迹林中的主要建筑如吴哥窟、吴哥通、达布容、斑蒂瑟列、布垃坎、斑蒂哥代等。&  开放时间:5:00-19:00&  最佳旅游时间: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和6月到10月之间分别是干季和雨季,使吴哥窟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面貌,尽量避免在3月到5月之间的热季旅游。&  出游小贴示:到吴哥窟旅游时,尽量避免在正午参观,最好带一些防晒物品,如帽子、阳伞和防晒油等。&&吴哥窟之谜&&吴哥窟是由―个叫做吉篾(今名叫高棉)的东南亚民族所建,时间大概从公元802年起,那时阔耶跋摩二世建立了辉煌的高棉帝国,繁荣昌盛达6百年之久。&  在12世纪时,吴哥建筑达到了艺术上的高潮。当时建造的吴哥庙,所有的墙壁全都刻有精美的浮雕,每个平台的周围都有面向四方的长廊,连接着神殿、角塔和阶梯,即使长廊的墙上也全都刻有描述古代印度神话故事的浮雕。吴哥庙不仅本身规模宏大无比,庙宇的外面还有一条将近10米宽的堤路。直通庙宇的大门,堤路的两边也都竖立着巨大威严的那伽蛇神像。―般说来,世界各国所有的庙宇都是坐西朝东,而唯独吴哥庙大门朝西,这使后来研究古代高棉的考古学家百思不解。此后,吴哥王朝的历代国王的建城工作就―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  吴哥文明的建筑之精美令人望之兴叹,然而却在15世纪初突然人去城空。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吴哥地区又变成了树木和杂草丛生的林莽与荒原,只有―座曾经辉煌的古城隐藏在其中。直到19世纪穆奥发现这个遗迹以前,连柬埔寨当地的居民对此都―无所知。&  按说任何―个民族的文化都应有它的延续性,何况吴哥是―个曾经繁荣过600年的王朝,但它的文化竟一下子就忽然中断、忽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有人把这归于外敌的入侵,但外敌入侵可能导致王朝的改朝换代,却无法使―个民族的人民统统消失。据考察,在吴哥地区过去曾有一百万人口以上居住,这个民族和这些人们到底到哪儿去了呢?这真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
编辑:晓灵&&
添加到其它收藏:
&&&&免责声明:汇通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不保证该信息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
有效性、及时性等,我们已力求文章内容的客观、公正、准确,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投资者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网站和作者无关。
right_html苏耶跋摩二世真的在吴哥窟的中央塔藏有遗骸和宝物_百度知道
苏耶跋摩二世真的在吴哥窟的中央塔藏有遗骸和宝物
您的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
系统奖励20(财富值+经验值)+难题奖励30(财富值+经验值)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吴哥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柬埔寨吴哥寺庙介绍(一)
柬埔寨吴哥寺庙介绍
洞里萨湖&Tonle&
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离市区约12公里,高棉帝国的米仓,湄公河的天然水量调节器,雨季水量庞大无法宣泄逆流回堵在柬埔寨境内形成洞里萨湖,每年11月中旬,当雨季转换为干季时,湄公河的水位就会开始下降,湖水也就跟着向外流出,这时候柬埔寨全国就会在金边举办盛大的送水节活动,感谢湖水、雨水在一年内带来的恩赐。洞里萨湖的水位和面积,因干、雨季因素,一年当中会有悬殊性的变化。雨季时,其面积可能超过一万一千平方公里(约是台湾面积的1/3);但干季时则可能只剩不到三分之一。
洞里萨湖渔产丰富,沿岸地区有许多靠渔业维生的聚落形成,民众为了方便逐水而居,会直接住在船上,便形成了洞里萨湖常见的船屋,随时依水位而迁徙的水上人家。在人数较多的聚落,甚至有水上学校和水上商场。洞里萨湖的渔产除了一般新鲜渔货贩卖或外销外,还有一些小型鱼会拿来当做酿造「鱼露」的材料。「鱼露」是一种天然的调味品,功能和酱油差不多。洞里萨湖沿岸有许多以生产鱼露营生的小村落,鱼露村的高脚屋前通常都有一个用来晾晒小鱼的棚架,因为在鱼露制作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腥臭味,所以亦被谑称为「臭渔村」。
高约100公尺的小山丘。是看日出日落的地方。
山的西边是West
Baray(西池),东南方是吴哥窟。向北可望见泰柬边界。
巴肯山就在吴哥城的南大门外不远处,吴哥遗址内最高的山区,高度有67米,第一座吴哥寺庙遗址。&经过15~20分钟后,登爬狭窄陡峭的石阶至主神殿,登上后可以远眺吴哥地区,观赏吴哥黄昏美景,但要爬上这个不算高的土丘其实相当辛苦,因为它没有台阶,只有当地人和游客硬走出来的一段登山步道,另外也可以乘大象上山,费用美金25一趟来回。
上了山,眼前是一片广场,巴肯寺就矗立在广场的尽头。在走向巴肯寺的步道两侧,还遗留着两排不是很完整的林伽石柱。高塔建在一个五层的基台上,基台的台阶又窄又陡,上下都必须四肢并用,有如要五体投地的上山朝圣一般。来到塔顶,更能体会当时为何要把这座高塔盖在这座山丘上,不仅可以看见就近的大吴哥城和较远的小吴哥,亦可一赌日落美景。
吴哥寺 Angkor
太阳王Suryavarman2所建的国庙。
其建筑较大吴哥集中且高大。
采坐东朝西格局,主门朝西,应是陵寝所在。
占地200公顷,是全球最大的神殿。呈东西1.5公里,南北1.3公里的长方形。
外有190公尺的壕沟包围。外城墙是红土所筑,公尺,近正方形。
中心是332*258神殿。典型印度教建筑。
外城与神殿间应是城市及皇宫的分布,但现巳无存。
入口于西侧。走过250公尺石道,有3高塔西城门。
浮雕约1140动工。东北段至16世纪才完工。
有净身处与千佛殿。
仙女佛雕多于1500尊,有36种不同的发形。
14、15世纪被改为大乘佛教的庙宇,主塔周围四门雕上佛像。
现今内部供奉立佛,佛象背后有个25公尺的窟窿,曾是埋宝之地。
13. Suryavarman II
是高棉全盛时期的主要国王之一,在位期间曾多次征战,又曾派使者到当时的宋朝。
Wat&意旨首都寺庙,建于公元十二世纪,供奉印度教的保护神八臂毗湿奴(Vishru),为苏耶跋摩二世兴建,建造时间30年,建造做为自己死后的陵墓。总布局喻意宇宙,中央高塔是世界的中心即众神居住的须弥山,周围的回廊象征人类居住的世界,环绕的护城河意味海洋。小吴哥主神殿有三层,为长方形的四面城墙,东西长1025公尺,南北长820公尺。这是唯一一座正门朝西的寺庙,共有五个门,中间是国王走的,左右两个是给大臣走的,最旁边的两个没有阶梯,是给平民跟当时牛车或大象搬运用时走的。
走出第一道回廊,会看到一个长540公尺,宽12公尺的西参道,通往主神殿,左右两边各有对称的两座藏经楼跟拍摄角度最美的荷花池。进入主神殿后,第一层回廊四周围都是刻有印度教神化故事的浮雕,第二层回廊摆有一些残缺不全的佛像,又称千佛殿。另外回廊墙上怖满各种舞姿曼妙的天女阿帕色拉的壁画,此外,北侧还有个神奇的回音厅,人进去背靠墙壁,轻敲胸即可听到回音。第三层回廊怖局为田字型回廊之设计,每圈都矗立神像。最后,看到了中心主塔,意味宇宙中心及神圣之处,以基地算起高65公尺,但垂直角度约有75公尺,登上后可以眺望古迹全貌,值得一爬,感受当时吴哥时期的伟大浩瀚。
吴哥窟主体建筑共分三层,在第一层外四面的长廊,左右两翼的墙上各刻有一幅大型浮雕壁画,合共八幅大型浮雕连同周围的精致雕像,为吴哥窟雕刻艺术的代表。
欣赏浮雕应从左至右。八幅大型浮雕之中,以西面的两幅、南面左翼以及东面左翼的浮雕最精彩
*东面左翼的一幅,名为“搅拌乳海” (Churning of the Ocean of
Milk),是吴哥窟最瞩目的浮雕。画面描述一个有名的印度教神话故事:话说乳海之下藏有长生不老药,起初神魔各自争夺,但大家都失败,后来保护神毗湿奴
促成神魔订下盟约,合力取药。祂们的办法是把神蛇的身体盘绕着中央的神山,92
只魔鬼和 88
位仙家合力转动蛇身,令乳海滚动而抛出长生不老药。可是中途出了岔子,神山快要下沉,神蛇也抵受不住而呕出毒液。危急之际,创造神大梵天
(Brahma) 求得破坏神湿婆 (Shiva)
喝光毒液,而毗湿奴也化身成一头巨龟托起神山。得到三大神祗合力,神魔最终不但成功取得长生不老药,还把乳海里的奇珍异宝都抛了出来,甚至包括几位女神如飞天舞蹈仙女
*大吴哥皇城四座横跨护城河的大桥上,左、右两边各站着一排在拔河的石雕,也是取材自乳海翻腾的神话故事。两边分别为:九十二个妖魔列队,眼睛圆凸,戴着有冠毛的头盔;另一边是八十八个天神列队,杏眼,圆锥型头饰。化身为龟的毗湿奴,龟壳就是大山,成为翻腾的支点,而巨蛇的身体,就是翻腾乳海的巨缆,神魔合力,握着巨蛇翻腾乳海,一搅就是几百年,宇宙因此而生,印度吠陀神话由此展开,衍生出众神的故事。
西面左翼的一幅,名为“兰卡之战”(Battle of
Lanka),描述着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Ramayana)
中、一场发生于今天斯里兰卡的正邪大战。正义一方的罗摩
(Rama),是保护神毗湿奴 (Vishnu) 的第七个化身;邪恶一方的
Ravana,是个十头廿臂的恶魔。罗摩邀得猴王 Sugriva
的帮助,召来猴子大军,最后当然邪不能胜正。
之石雕壁画,是吴哥窟内之精品,描绘【罗摩衍那】其中一段故事:有关罗摩太子
(毗湿奴第七次转世 ) 和 10 头20 臂魔鬼 Ravana
之间的战争。罗摩与猴王哈奴曼联盟,打败魔鬼Ravana
并救出罗摩之妻子悉多。大约在石雕画之中央,罗摩站于猴王哈奴曼之肩膀上,左手握着弓,右手拿箭,哈奴曼旁边是魔鬼
Vibhhisana( Ravana 之兄弟 ) 和罗摩之兄弟 Lakshmana,Ravana
骑着由狮子拉的战车。
西面右翼的一幅,名为“Kurukshetra 之战”(Battle of
Kurukshetra)。描述印度另一部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
中的一场两表兄弟之间、发生于古时Kurukshetra
省的战事。壁画中,只见交战双方各据左右一方,将领或乘双轮战车,或骑上大象,指挥士兵向前推进;士兵或挥矛发箭,或徒手肉搏,死伤无数。战场上双方奋勇厮杀,人马践踏,箭如雨下,场面十分惨烈。
*这幅壁画是在讲述一件Kauravas 和
Pandavas的战事:将领立于雕刻精美的指挥战车上或骑在大象上,箭如雨下,勇敢的战士互相厮杀,支持的士兵在壁画中列队整齐;壁画雕刻活现战场上受惊的马匹与倒下死伤的士兵。
Kauravas 和Pandavas
两方的军队从左右两方接触:从军队的头饰可认出左方是
Kauravas、右方是P在石雕上位于中间上面之 Bisma ( Kauravas
之指挥将领 )于第十天战事中了敌方 Arjuna 之箭( 位于中央,
握着一个饰有 Rahu 魔鬼 面容的盾牌 ),战友围着垂死的 Bisma,
Arjuna放箭射杀他的兄弟 Krishna,Krishna 死后变成 Arjuna
南面左翼的一幅,名为“苏耶跋摩二世的军队”(Army of King
Suryavarman
II)。描述的是高棉人和敌人的战争,场面较之前的更现实,可见树木和动物出现背景之上。将领骑上战马或大象之上,地位明显较一般士兵为高;但看见画面中央的国王,束上佩剑威武地站立在大象上,随从举伞拨扇,四旁有千百卫士保护着,地位显然又更胜一筹了。
吴哥窟的雕刻里,Apsara是很重要的主角,可以说是无所不在(有的Apsara女神像胸部被观光客摸的发亮,呈现有趣的景象)。我在吴哥窟之旅中所见的每一个Apsara都是惊奇:塔普伦寺里的阿帕莎拉,沈稳优雅,嘴角挂着浅浅的微笑,气质高贵,感觉上年代较久远有种稳重古朴之美;巴戎庙墙上发现的Apsara是在吴哥看到身型最小的,但是舞姿最为活泼漫妙,不见典雅但见生动。小吴哥是Apsara聚集的大本营,保存状况良好,美丽的Apsara姿态变化万千、头饰服装也不尽相同,每一个都栩栩如生,无一不美。
(Buddha, Earth Touching Posture)
浮雕上刻画佛陀成道时降魔的景象。当释迦佛于菩提树下成道时,当时大地震动震撼了魔宫,魔王波旬非常震怒,为了扰乱佛陀,命令三个女儿以美色诱惑佛陀,佛陀以神力反将美女变成老太婆。魔王又再度震怒,又命令他的部下以各种武器挽弓放箭,佛陀以降魔印触地,让弓箭停在空中幻化成莲花,群魔因害怕而逃走;佛陀降魔后自心清静,最后悟道成佛。
苏立耶跋摩二世之军队
国王 ( 较大之石雕 )
于宝座上,下面是他的公主或妃嫔坐着轿子,国王的另一面是大臣及将领,士兵列队操前,20
位将官骑着战象 ( 其官阶可从其幡子或刻上的名字看出来 )。中央第 12
只战象载着国王,竖有 15
度幡旗,配合其尊贵身份;婆罗门坐着轿子跟着一叶载着圣火的方舟,舟的两端是蛇头设计,一班乐团排在前面,拿着牛角、海螺壳、笛子、锣等乐器;再前面是步操的士兵;最后是暹罗的雇佣兵,军容服饰比较破烂,他们都备有长矛,其长官也是骑在大象上。
罗摩与猴王
(Rama with Hanuman)
此浮雕主要叙述【罗摩衍那】故事中的罗摩(罗摩被视为毗湿奴的第七个化身),以及义勇相助的朋友猴王哈奴曼的故事。罗摩本为侨萨罗国王的长子,成年后娶貌美的公主悉多为妻,国王本应立罗摩为太子,后来经不起二夫人要求改册封二夫人之子婆罗多为太子,并将摩罗放逐到森林14年。在流放期间妻子被罗剎王拉伐抢走,经过猴神哈奴曼协助,经过一场激战,罗多杀死魔王,将爱妻夺回,14年流放期满之后便带着妻子、弟弟和神猴返国登基。
牙麻之审判/ 天堂与地狱
在这壁画中也可以看到吴哥人对天堂与地狱的观念:坏人首先是被地狱之狗胁迫,再被不同之野兽吞噬;一些人被绳索穿过鼻孔,像牛般拖曳着受罚。中央是地狱判官牙麻骑着水牛手握宝剑,正在主持审判;做恶的坏人被罚投往
32 种不同的地狱;好人则是送往天堂之路,壁画中显示有 32
种天堂,而天堂部份之壁缘刻有 Garudas ( 鸟神
)、一层一层的王宫及飞天仙女点缀。
回廊上其它的浮雕也不逊色。例如南面右翼的一幅,描述天堂和地狱的景况:画中有给人扣上颈扣的,有给人鞭打的,有给怪物咬的;地狱里的人物骨瘦如柴,全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画面倒跟我们古时的“十八层地狱”的传说有些相近,都是些“钩舌根”、“下油镬”之类的刑罚,同样有着警世的作用。
位置:南门外,售票处以北3公里
建造年代:12世纪
所属宗教:印度教
供奉:毗湿奴
通王城 Angkor
Jayavarman7所建。落于9世纪末。
原是「伟大城市」之意。
长宽3公里的正方形王城。外围100公尺宽的壕沟,可容百万市民。可与罗马城匹敌。
除了四方各有城门外,东北还有「胜利门」,此门建有道路直通国庙北方的皇宫。
城中大道成十字状,于国庙Bayon庙交会。
吴哥所有的寺宇门大多面向东,故东方才是正门。而在吴哥城之东门还有另建一「胜利门」,此门是为了建了战功归城军队而开的。
通常由南门进城,先访Bayon庙。
大吴哥即是吴哥城,是1181年至1219年间在位的加耶活罗曼七世所建,这是一座被长达12公里的护城河所包围的大型古城,除了宽阔的护城河外,还有完整的城墙、进城桥梁和五座城门,每座城门上都有着象征高棉微笑的四面国王像。
东门:有两个,一个称作胜利门-位置是在东城门北边不远的地方,进门后可直通斗象台,据考证应该是用来迎接胜利归来的士兵所走的凯旋门。另一个则是相距500m的死者之门-往生后之遗体由此门送出火化、安葬。
南门:是所有城门中保持最为完整的一座,高达二十公尺的城门上雕着巨大的微笑四面佛,据考证,这些四面佛应该是代表慈、悲、喜、舍之意。而城门外横跨护城河的桥梁上,两侧各有54尊雕像,一边是佛陀、另一边是阿修罗,每一尊的表情各异,而一尊与一尊之间则以拉着一条巨蛇的方式相连结。
西门:给犯罪者通行用。
北门:一般百姓通行。
游览重点:&&&
护城河桥:桥两侧的石雕为修罗与阿修罗合力搅拌乳海获取长生不老药的故事。两侧各有27座雕像,高2.2米,跪坐姿,合力报持巨蟒用力拉扯。观察雕像的面容可以分辨他的身份:眼睛细长、表情含蓄的是修罗(天神),怒眼圆睁、表情凶恶的是阿修罗(魔鬼)。
南门(South
Gate):城门高达23米,上方为巨大的四面佛像,面露安详的微笑,是吴哥古迹的标志之一。
巴戎寺(Bayon):城中最重要、最宏伟的建筑。
巴方寺(Baphuon):曾经是旧王城的中心,吴哥常见的三层平台建筑,底层雕有各种动物雕像,顶部已坍塌。
空中宫殿(Phimeanakas):皇宫中的神庙,城中最高的建筑,最高层平台上曾建造一座金塔。
战象台阶(Terrace of the
Elephants):国王的检阅台,举行庆典仪式和斗象大会的地点。尚存巨象石雕。&&&&&&&&&&&&
癞王台阶(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当时的皇家火葬场所在地,因平台顶端一座没有性别的“癞王”雕像得名。但为什么叫“癞王”则众说不一,有人说因为发现是布满青苔,也有人说雕像是一位染上麻风病的国王。原雕像已送往金边国家博物馆收藏,现在的是复制品。
位置:以北约1.5公里
建造年代:9-13世纪
功能:城市(首都)
南城门South Gate
步道左是54善神,右是54阿修罗恶神。
大门两侧有三头象(Indra的座骑)
吴哥城的五座城门分别是东门、西门、南门、北门、胜利之门。南门是五座城门中保存和修护的最完整的一座,高达二十公尺的城门上雕着巨大微笑四面佛,很多观光客刚到这里,都会被这些巨大的笑脸所震摄,据考证,这些四面佛应该是代表慈、悲、喜、舍之意。而城门外横跨护城河的桥梁上,两侧各有54尊雕像,一边是佛陀,另一边是阿修啰,每一尊的表情各异,而一尊与一尊之间则以拉着一条巨蛇的方式相连结,由于有些雕像已经损坏,所以近年曾做部分的修补工作。
巴戎寺 Bayon
Jayavarman 7及继位者建。
经历印度教与佛教后,是迷人的宗教圣地。
身为国庙。历经多次的建筑改变。
位居中心的四面佛塔群,代表当时王朝所统的54个省份。
位于大吴哥的心脏地带。距四座城门皆为1500公尺。
正面代表胜利繁荣的东方。外部有156、141的回廊。有浮雕。以历史为主题。
位于吴哥城的中央,距各城门均为1500m,为当时之国庙,建于公元1219年,以中小型石块堆栈而成,为四十九座高塔组成的塔林,49座四面佛加上城门上的5座,总共是54座,据考证,这是代表吴哥王朝当时所统治的54个省份,中心塔群象征宇宙中心须弥山,四面有长156m&X&141m之回廊象征喜马拉雅山,中心塔群之围墙至城墙间为人间世界,护城河代表大海。每一座佛塔刻有号称“微笑高棉“的菩萨面容的雕像,采自国王加耶跋摩七世的面容,头顶着佛陀莲花座意味观世音化身的国王王权来自佛陀,底座雕刻众神及印度教鸟头人身的鸟神Garuda融入印度教信仰,其面容的表情随阳光及角度而变化。如果更仔细探访,54尊四面佛的216张笑脸中,其中有一面笑容特别开心,嘴角特别上扬,有兴趣的游客可以仔细去寻访一番。
巴戎庙的中心是一座特别高的佛塔,供奉着巨大的佛陀像,而四处墙璧上的浮雕,都在描绘吴哥王朝时人民的生活、战争的情况以及国王出巡的情景等。虽经过八百年的风化,至今犹栩栩如生。庙内的许多梁柱和门楣之上,雕刻着各种资态优雅、形貌各异的仙女像,颇值得漫步留连、细细品味。
另外特别一提的是,吴哥遗址群的诸多神庙几乎都是为印度教而设,维有巴戎庙是一开始就为佛教而兴建的,但由于吴哥王朝时期柬埔寨正处于印度教和佛教的交替阶段,所以在巴戎庙内的许多石雕,内容上常有印度教与佛教并存的现象。小提示:古印度传颂中的须弥山(Meru)【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顶,山根有七重金山,在金山外有咸海,咸海之外有大铁围山】。
巴容庙的浮雕面积较小,不及吴哥窟的细致,但其中不乏轮廓清晰之作,而主题则较多触及吴哥人民的日常生活。由于很多浮雕位于露天的墙上,阳光之下轮廓更见清晰。
巴容庙的建筑较吴哥窟晚了约一百年,期间吴哥王朝饱历内忧外患,直到五十岁才登基的
Jayavarman Ⅶ
把国家推向另一高峰。这国王是一位佛教徒,固兴建的寺庙跟其它印度教庙宇有很大分别,但围绕中心一座“山”(较高的塔)
而建的基本格局不变。
巴戎寺犹如一座拔地而起的山,49座佛塔如同山峰连绵耸立,中间一座即是顶峰,其余48座如众星捧月般全部簇拥在它的周围。庙宇的建筑结构相当复杂,经多次重修、改建和增建,现在的建筑事实上是由两座不同时代和造型的寺庙叠加而成的。
&&四面佛:49座佛塔顶都刻有巨大的四面佛,佛像为典型高棉人面容,脸带安详的微笑,这就是令吴哥窟蜚声世界的“高棉的微笑”。穿行在众多佛塔间,无论身处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发现有带笑的眼睛注视着你的一举一动。
浮雕:巴戎寺的回廊壁画也十分丰富,内层回廊主要为神话和宗教故事,而外层回廊则以现实生活为题
位置:中心
建造年代:12世纪末
所属宗教:佛教
战象台阶 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据说是当时国王接见外宾的亭台。
基座墙布满大象浮雕而得名。另一说是国王在节庆时于此观赏斗象表演。
周达观记载,斗象台上建有梨花木宫殿长廊。最近于此发现铅制瓦片,证实当时所提的王宫是以铅瓦为顶。
长达300公尺之平台,位于吴哥城内东面“胜利门“通道旁边,介于巴戎庙跟古代法院之间,基座刻满大象浮雕而得名,这里是吴哥国王挑选座骑的地方,也是节庆时国王观赏斗大象表演之处,平台上五作对称式的阶梯通往阅兵台。外围的围墙上雕有许多大象和印度教的神像,有些雕像到目前都还很完整,可以看出当时精湛的艺术造诣。
往前之3米高连续墙身,刻有打猎之大象。中间之梯级,则以Garuda(鸟神)和狮子作为装饰。
大象台阶北端,外墙之后面,有一极为精美的五头马,从马头上之多层黄幡装饰,应代表帝王所乘之马匹。马后面围绕着飞天神女,及一些面目恐怖的魔鬼,正在追赶一些受惊的人。
癞王台阶 Terrace& of
&the &Leper
25*25的长方体。但近八角形。
外有6公尺石墙包围,内有2公尺小道。
中央有地狱之王Yama王的雕像。其外表受侵蚀而有奇怪的样貌。
13世纪Jayamarman7于13世纪建。作火葬场之用。
平台顶中央是幽冥世界之王石像。头是后来补上的。
主要观赏东、南、北的石雕刻,多是神及幽冥世界的故事。
位于胜利门通道旁边,长宽各25公尺之八角平台,基座外围高6&公尺之石墙,台下有一道回廊,宽两公尺,墙上雕刻六到七层横列的神像图案,底层为五头及七头跟八头的Naga蛇王图案。台上中央有阎罗王雅玛的裸像,传说是吴哥王朝某一位痲疯病国王。
巴方寺 Baphuon
神殿山。当时雄伟,比Bayon(金塔)高。有五层阶。
与斗象台是在一并行线上。
西侧有未完成的
Phimeanakas
古时是金顶建筑。是天上宫殿的意思。建于10、11世纪期间。又称吴哥古皇宫。
传说王帝于每个晚上都在其最高的厢房与蛇后(Naga)交媾,若国王一夜不至,就会倒霉,Naga有某夜不出现,那就表示国王死期近了。是加亚巴尔曼七世祭祀的地点。
Prasats &Suor
12个完全相同的塔庙,其用途一直在争议中,在12世纪,周达观给出一个浪漫但又很难令人信服的用途,他写到那是用于公判是非的地方,在那呆上一些日子争辩是非,另一说法是给频临死亡的人在那等待死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吴哥窟天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