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德国04式自动榴弹发射器器叫什么名字

卫国战争亲历者:苏军放防空气球阻挡德军战机
  卫国战争亲历者、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生李树华。人民网记者 于凯 摄  在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了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中提到了一个特殊群体:在莫斯科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革命先烈后代。卫国战争发生时,他们虽然年纪不大,但“自告奋勇挖战壕、生产军服、挖土豆、在医院照料伤病员,许多人还每月都为前线战士献出430毫升鲜血……”  今年79岁的李树华老人,就曾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他也是一名卫国战争的亲历者。今年4月,李树华和其他30多名曾在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学习的伙伴一起获得了“1941年&#年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奖章,该奖章授予为卫国战争的胜利事业做出贡献(在战场或在后方)的俄罗斯公民、外国公民及无国籍人士。  日前,新京报记者专访了李树华老人。回忆起那场战争,老人说,战争开始时,他只有5岁。但战争的记忆,影响了他的一生。  战争爆发  “每天都有警报响起,周围都在挖防空洞”  1927年,李树华的父亲李俊夫离开中国,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后来到海参崴(现在的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工作,李树华便在那里出生。从1940年起,李俊夫开始在全苏无线电广播委员会中国编辑部工作,担任翻译播音员。  74年过去了,但时至今日,李树华仍然清晰地记得那一天:日。在他的记忆里,那一天,是以普通日子的模样开始的。  当日天气不错,住在莫斯科的一家人计划去公园玩。走在路上,就听到电线杆上的大喇叭传来通知,中午有重要讲话。于是一家人没来得及去公园,赶紧折返回家。后来他们得知,就在几个小时前,数百万德国大军闪击苏联——卫国战争开始了。  公园再没去成。李树华说,5岁的他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战争,但他明显感觉到,从那一刻起,周围的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德军发动闪电战后,苏军猝不及防,节节失利,短短10天德军就突进600公里。  “每天都有警报响起,周围都在挖防空洞,家家户户糊窗户,人人都变得紧张起来。”李树华回忆,只要警报响起,所有人就都急忙跑向防空洞。父亲记挂着工作,有时不想下去,楼里负责的人便将父亲劝下去。他记得很多次父亲举着蜡烛到防空洞,一边避难一边工作,“每一次跑下去的时候,母亲都把面包等吃的东西挂在我的脖子上。”他说,当时他还很高兴能有这么多吃的,一点也不知道母亲心里是做了怎样的最坏打算。  全民“参战”  “父亲一天挖14个小时战壕,风雨不停”  整个国家进入紧急状态。李树华记得,每次听广播都能听到德军又前进了多少公里,人心惶惶。  男人们都开始去挖战壕,父亲也去了郊区,“一天挖14个小时,刮风下雨都不停。”李树华记得,有一次父亲累得走不动了,最后是别人将他背回到编辑室的。辛苦劳累,加上战火连天,父亲的耳朵逐渐听不清楚了,舌头也尝不出味道了,还得了胃病,战争结束后被定为二级残疾。  女人们也加入到战斗中。为了防范德军的飞机,莫斯科想到了用防空气球阻挡飞机的方法。巨大的气球悬在半空,之间用钢索相连,使低空飞行的飞机无法靠近。李树华的母亲来到一家工厂,加班加点赶制气球。  形势急转直下。同年8月,莫斯科将一批妇女儿童撤到了后方。李树华和母亲、弟弟被大货车拉到了乌拉尔的一个集体农庄,父亲则继续留在莫斯科工作。  此后一家分离。前方的父亲经历了漫长的莫斯科会战,最紧张的时候,德军离莫斯科只有30公里。后方的他们同样不好过,饥饿是李树华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当时是小孩儿,不知道怕,但是饿,每天都饿,真是饿怕了。”他说。  5岁的李树华去给家里买粮食,粮食贵得惊人,只能买到什么吃什么,多数的时候只能买到土豆,他还生吃过几次土豆,“撒上点儿盐就吃了。”连土豆也没有的时候就只能吃野菜。买菜、打水、挖野菜、捡柴火,战争让李树华提前懂事了。  战争结束  “父母将毛岸青带回国,我进了儿童院”  胜利好像是经过了漫长的等待才到来的。李树华说,日,打开广播,全家人听到了胜利的消息,战争终于结束了。人们全都涌到了街上,唱歌跳舞,好多人激动得哭了起来。  1947年,父母回国。临走时,母亲将毛泽东的孩子毛岸青带回了国。尽管舍不得,但因为照顾不过来,父母将李树华和弟弟留在苏联,送到了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那里是中国孩子的“大本营”,毛主席、刘少奇、瞿秋白等人的孩子都在这里学习和生活过。  李树华一直记得,分别时父亲留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父母和他的中文名字,父亲再三嘱咐:“你们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李树华笑说,他在苏联出生长大,如果不是父母告诉他,他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外国人”。  1949年,新中国成立,李树华终于得以回国与父母团聚。最初他一度吃不惯馒头,不会说汉语。父亲特别生气,“回国三四年了都不会说汉语,是什么中国人!”李树华记得,那时他已经读高中了,硬是被父亲送回了小学四年级,重新学汉语。1959年,李树华在辽宁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此后调入新华社,成为了一名资深翻译家。  战争岁月,只占了李树华人生的一小部分,但带给他的影响却很深。此后也有过艰难岁月,但和战争比起来,一切都显得容易多了,“现在我根本不挑剔,有什么就吃什么。”李树华说。  关于获得纪念奖章,李树华说,此前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的时候,给当年儿童院高年级的学生发了奖章,低年级的则没有得到。后来,李多力(中国早期革命者李范五的儿子)给普京写了一封信,说虽然当年我们年纪小,但我们和苏联人民一样过着艰难的日子……普京听说之后,立刻就决定也给小班同学发奖章了。  ■ 背景  “伊万诺沃”里的孩子们  伊万诺沃国际儿童院,位于莫斯科以东300公里,是苏联政府1933年建成的特殊学校。之所以设立国际儿童院,是为了给当时的革命者免除后顾之忧。二战时期,儿童院先后接收过20多个国家共产党人和烈士的后代,其中有不少来自中国。  苏德战争爆发期间,儿童院里有五六十名中国孩子,包括毛主席的三个孩子、刘少奇的两个孩子、任弼时的女儿、瞿秋白的女儿等。这些孩子有的才五六岁,有的已经快要上大学了。  虽然来得晚,但儿童院里孩子们的故事,李树华常听大家一遍遍讲起。“根据年纪分成3个班,我弟弟在学前班,我在小班,还有大班。”苏德战争一爆发,大班的孩子们就都要求报名上前线,但院长说他们还小。听说毛岸英给斯大林写了3封信,要上前线。去军校念了两年后,他就上了前线,“在儿童院的学生中,他是唯一上前线的。”  孩子们虽没有上前线,但很多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为卫国战争做出了贡献,大一点的参加了预备役,“比如李富春的女儿李特特,她打枪练习得很好。”李树华说,女孩子就到医院去照顾伤病员,能去献血的都去献血了。低年级的孩子给伤病员跳舞唱歌,“整个战争期间儿童院的孩子都没闲着,自己种地,自己收割,自己养活自己。”  战争岁月,只占了我人生的一小部分,但带给我的影响却很深。此后也有过艰难岁月,但和战争比起来,一切都显得容易多了。 ——李树华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colinji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5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二战苏军奖章之伟大卫国战争中忘我劳动奖章
来源:搜狐军事
图为伟大卫国战争中忘我劳动奖章。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设立伟大卫国战争中忘我劳动奖章,授予卫国战争期间为保障军队在前线的战斗而在工厂、农场里孜孜不倦工作的工人和农民以及科技工作者和技术人员。
  如果没有工人和农民在工厂和集体农庄中忘我的工作,苏联不可能取得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战争一开始由于德国军队迅速的推进,苏联大部分欧洲地区需要撤退,向乌拉尔、西西伯利亚、中亚地区转移了工厂、集体农庄、牲畜、原料和粮食储备,一同撤退的还有工作人员。所有转移过去的工厂都迅速在新地点开始工作,经常在户外和缺乏配套设施的区域工作。
  战时大部分有工作能力的男性居民都上了前线,很多老兵和退休人员回到后方工作,对学生和未成年人进行简短的培训之后就开始操作车床。所有的苏联公民都知道,他们的工作对战争的重要性,所以他们每天工作12-16小时,经常就在工作地点旁边就地休息,也吃不到很好的伙食。特别困难的时期是在前两个冬天,工厂还在建造中,工人只能在寒冷中坚持工作。
  二战结束后,为了表彰他们对战争做出的贡献,根据红军总后勤部部长赫鲁廖夫的命令,设立了伟大卫国战争中忘我劳动奖章。总共颁发了约枚忘我劳动奖章。
  实际上伟大卫国战争中忘我劳动奖章基本上复刻了“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为直径32毫米的圆形,材质为黄铜。正面图案是一样的,中间刻着斯大林的胸像,斯大林的头像朝向左边,奖章上方沿边缘写着“我们的事业是争议的”(НАШЕ ДЕЛО ПРАВОЕ),下方沿边缘写着“我们赢了”(МЫ ПОБЕДИЛИ)。奖章背面上方沿边缘写着“为了忘我的劳动”(ЗА ДОБЛЕСНЫЙ ТРУД),挨着这几个字有一个镰刀锤子标志,奖章正中间写着“在年的伟大卫国战争中”(В ВЕЛИКОЙ ОТЕЧЕСТВЕННОЙ ВОЙНЕ
гг.),下方正中间有一颗五角星。
  奖章使用的绶带为宽24毫米的黄色波纹绸,绶带中间有一条宽7毫米的绿色竖条纹,紧挨着绿色条纹的两边各有一条红色的竖条纹。
(责任编辑:张v)
&&&&&&</div
军事热点推荐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携妻子出访乌克兰…[]
社区热帖推荐
丈夫和前任藕断丝连……[]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伟大的卫国战争第一季第一集最后提到的“第三突击集团军的三名士兵在德国国会大厦顶,插上了苏联国旗”_百度知道
伟大的卫国战争第一季第一集最后提到的“第三突击集团军的三名士兵在德国国会大厦顶,插上了苏联国旗”
那么那三名士兵叫什么。
使命召唤5最后一关是第三突击集团军主角和一个叫“雷泽诺夫”的中士将苏联国旗插在了德国国会大厦顶,历史真是这样的吗,那士兵的名字真是“雷泽诺夫”和“迪米特里”吗。如果历史真是使命召唤5一样的话,那第三个士兵的名字吗。
哪位大神知道答案的就告诉一下,我真的很好奇。
提问者采纳
官方的说法是М.В.Кантария(梅利通·瓦尔拉莫维奇·坎塔里雅,,下士), М.А.Егоров(米哈伊尔·阿列克谢维奇·叶戈罗夫,,中士)两位苏联英雄,被官方视为胜利的象征。坎塔里雅叶戈罗夫他们是在А.П. Берест(阿列克谢·普罗科波维奇·别列斯特,,中尉,政治委员)带领下完成的,但不知何种原因,别列斯特中尉并未同其他攻打议会大厦的战士一并被授予“苏联英雄”的称号,他在柏林的战斗事迹也被封存,被官方媒体闭口不谈。别列斯特1948年退伍,1953年被指控贪污罪关押5年,出狱后到工厂当一名普通工人。1970年,为了救出一个误入火车轨道的儿童而被撞牺牲,年仅49岁。部分军史学家指出,战斗中肯定有其他战士参加,说法众多,无法辨识,还是以官方正式的表述为准吧。1945年5月胜利旗前的士兵合影,由左至右К.Я.Самсонов, М.В.Кантария, М.А.Егоров,&И.Я.Сьянов, С.А.Неустроев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作为盟军欧洲战场的胜利标志,那几位英雄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照片也是各式各样,许多都是战后补拍的,同硫磺岛战役的美军插星条旗的一部分照片一样,不过人名根据众多历史书籍及国内外教科书的说法,三人为150步兵师第一步兵连的
康[坎]塔里亚下士
战士叶戈罗[洛]夫,[戴船帽的那两个], 以及别列[莱]斯特中尉
[戴檐帽的那个]。
迪米特里和雷叔是游戏里的虚拟角色,不是真的。并且从许多照片[大致都相同]及纪录片中可以看出红军是登顶后直接将红旗插在国会大厦顶的一座柱子上,而COD5中是雷叔先将元首的万字旗砍下,再扶迪米特里把红旗插在大厦中央平台上的沙袋上。与众多历史资料及照片不符合。只是大致让玩家体会一下二战的场景和大致经过。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卫国战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使命召唤8的第一关有一个榴弹发射器,无托式的。它的名字叫什么?_百度知道
使命召唤8的第一关有一个榴弹发射器,无托式的。它的名字叫什么?
提问者采纳
XM25,先生,那是美国人的玩意.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5条回答
XM25只是试验性武器目前并没有装备部队使用的是25MM榴弹,而非美军常用的40MM榴弹(M203枪挂榴弹发射的就是这种)是美军为了对付掩体和工事而开发的单兵武器的一种尝试外号掩体杀手
叫 iphone 400S 榴弹发射器。四十二寸大屏,20T超大容量内存,上网速度50G/秒,内配置GTX490超级显卡,还全屏电容屏触控,全999K纯金外表,三颗南非10克拉真钻手工镶嵌!射程可达400公里,射速最高可达500公里/秒!!!一颗榴弹能炸死7亿多人,尸体围起来可绕地球三圈!!!!不要三四亿,不要一两亿只要九九八万!您还在等什么呢!现在买还送原装榴弹一枚,最高能炸死70亿多人!!!是您杀人放火居家旅行帮派斗殴的必备武器!
iphone 400S火爆热线:B250您还在等什么呢!赶紧拿起熨斗订购吧!!!
XM25,美国人的玩意。
XM-25榴弹枪的口径为25毫米,其外壳由复合材料制成,全重1.1千克。XM-25配备有红外和光学复合瞄准系统,其中还整合了激光测距仪、弹道计算机、罗盘和显示器。 XM-25系统可以发射25毫米榴弹和空爆弹,可击中墙后、建筑物内或散兵坑内的敌军目标。其先进的设计使射手可以对子弹编定程序,子弹飞向目标并在空中准确位置引爆。子弹不需要触发引爆。XM-25式武器系统是一种理想的城区作战武器。该武器可为士兵提供精确的火力,使其能够在没有明显附带损伤情况下消灭潜在威胁的敌人。   据美国《军事》网站9月26日报道,经过历时近十年、耗资数十亿美元的漫长研发,美军新一代步兵支援武器XM-25榴弹枪终于“修成正果”。日前,制造商德国H&K公司已将该枪的原型交付驻德美军,技术人员定于10月对其进行整体性能测试...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榴弹发射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狙击榴弹发射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