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指示牌怎么看与文明这个图怎么看啊?

中国广州从化-城市文明程度提高  公益宣传成效明显(图)
您的当前位置
城市文明程度提高  公益宣传成效明显(图)
来源: 从化新闻社&&&发布时间:
字体大小:&&&
保护视力色:
整洁优美的小区环境&   记者邝健华/摄
  9月23日,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协调小组第65次会议召开,会议通报了2014年第三季度各区、县级市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情况。
  据了解,为继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广州市第三季度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采取“常态测评、季度汇总”的模式,对各区、县级市的测评采取实地考察、问卷调查、材料审核三种方法,并根据新的测评实施细则,将测评项目按照市民文明行为、公共服务管理、公民道德教育及创建工作机制四个方面分类统计汇总,统计出各区、县级市成绩。我市积极接受广州市第三季度城市文明程度指数测评,针对突出问题认真落实相关整改工作,推动精神文明创建各项工作任务落实,不断改善城市生活环境和市民生活质量。
切实加强城市管理
  据悉,今年第三季度实地考察继续坚持文明城市市民建、城市文明市民评的原则,由广州市创建办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对社区、集贸市场、广场、公园、商业大街、主干道、非主干道、交通路口等公共场所的环境秩序等内容开展常态测评。同时,对网吧、美容美发店、食品商品、餐饮店等公共场所或窗口行业的管理服务情况开展专项测评。
  从第三季度我市实地测评情况来看,我市城市管理的动态性方面尤其是交通秩序、环卫保洁、城市“六乱”等以及公共交通管理、市容市貌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需进一步强化和美化。城市脏、乱、差现象由来已久,一直是我市创文工作的难点,我市各级各单位在管理和整治上花了不少力气。据市创建办有关工作人员透露,市创建办在今年7月成立了“文明城市督查轻骑队”,建立起了自行车骑行巡访常态工作机制,三个多月以来,“轻骑队”穿街过巷深入了解整改各社区创建难点问题,巡查效率高,成效十分显著。此外,市创建办还联合了从化新闻社对我市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状况进行暗访并在《今日从化》曝光,发现我市城区不少地区存在乱摆乱卖、占道经营、卫生死角等突出问题。市创建办有关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市创建办已将所发现的问题交办至相关职能部门,要求其限期整改落实,加强监管检查,定期回访。
公益广告宣传显成效
  目前,我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我市已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据了解,在今年第三季度,广州市创建办对我市社会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进行了专项督查,我市各级各部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任务,认真推动落实相关工作,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多层次、全方位、广覆盖的工作格局。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市平面媒体的宣传已逐步形成常态。我市《今日从化》、从化电视台、从化广播电台等市属媒体从8月份开始每天都拿出重要版面、在黄金时段、显著位置持续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从化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每天刊播10次以上。市委宣传部利用新世纪广场、河东旧汽车站的电子大屏幕刊播“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图片作品20幅,较好发挥了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作用。
  此外,我市切实加强户外宣传力度,并且取得明显的宣传效果。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创文阅报栏、公交亭、工地围挡、公共交通工具、大型商场、商业街、学校、幼儿园、妇幼活动中心、网吧等载体,通过固定的广告牌、电子显示屏等形式刊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据了解,截至9月底,我市共设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户外墙面广告10面,在青云公园广场、河岛公园、新城市广场、建设路商业街制作“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刀旗共106幅;市城乡建设局充分利用建筑工地围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达到工地围挡总面积的70%;市交通局在从化汽车站和全市公交候车亭大力开展公益广告宣传,在重要路段、繁华商圈的站点投放公益广告宣传;各社区、城中村、内街内巷宣传栏投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达到总数的1/3,有效形成抬头可见、随处可读的宣传氛围。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逐步形成了浓郁的社会舆论氛围。
文明建设情况市民称赞
  按照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进度,我市积极推动城市文明的创建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近日,记者就我市城市文明创建情况进行了随机采访,受访群众对我市城市文明建设工作表示了赞同和支持。“平时我也会教导孩子不能乱扔垃圾,现在看到环境卫生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就更应该教育孩子保护环境了。”市民李小姐告诉记者,她感觉大街上的垃圾越来越少了,而且经常能够看到环卫工人或者清扫车在清扫大街,保护环境卫生。
  “现在大街上的公益广告那么多,在车站等车的时候,我也会看一看这些公益广告,提高一些自己的文明觉悟。”在公交车站等车的市民梁先生告诉记者。“放公益广告好啊,有时候还能在这些公益宣传上面知道一些小知识呢,就像之前那个登革热的,我了解到了很多防蚊知识呢。”在一旁等车的周姨对记者说。在市场买完菜回来的陈大爷告诉记者,他每次去买完菜回来挤公交车的时候,总会有年轻人给他让座,有时候还会有年轻人给他提东西。“现在的年轻人在车上见到老人家都会主动让座的,都是宣传教育得好啊!”陈大爷笑道。记者随后继续采访发现,大部分市民对我市投放公益广告的宣传成效表示赞同,也有很大一部分市民表示我市城市卫生程度比以前更高了,人们的文明程度也明显比以前高。(记者王瑞君 实习记者黄婉)文明城市创建原动力在哪里  —哈尔滨文明城市创建“微论坛”发音摘登  主持人:  孙明泉光明日报黑龙江记者站站长  嘉宾:  王爱丽黑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  亓利黑龙江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  李天明哈尔滨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主任  李庆长全国“最美志愿者”代表、哈尔滨电业局李庆长志愿者服务队队长  编者按:近年来,包括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在内的众多城市都坚持不懈地进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肯定和好评。但也有人质疑,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这样的活动还要不要继续?“创城”活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联是什么?如何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来?光明日报黑龙江记者站深入哈尔滨市爱建社区,以“微论坛”的形式,请专家学者、全国“最美志愿者”代表和社区群众面对面地交流,共同探讨。哈尔滨松花江畔的“江南灯宴”。 陈楠摄  1.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是另一种形式的政府形象工程吗?  主持人:“创城”活动是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政府形象工程?您心目中的文明城市是什么样子的?哈尔滨的“创城”活动有哪些新亮点?  王爱丽:  过去谈论文明城市的时候,人们往往是说这个城市的外在形象怎么样,基础设施建设搞得怎么样,更多关注硬环境。现在则更多关注软环境,是功能的文明,市民素质的文明,城市质量的文明。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有关部门逐步完善出台了一套科学、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实际上是给出城市发展一个方向性的导引,其中除基础设施建设的指标,有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具体指标。一个有质量的城市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不是另类的政府形象工程,而是让全体人民受惠的大好事。  这几年,通过创城活动的持续开展,哈尔滨市的变化非常大。第一个变化是大家都能看到的,就是这个城市的外在形象更为亮丽了,特色更加浓郁了,体现的是一种形态文明。第二个变化,体现在人的素质文明,比如诚信活动建设蔚然成风,志愿者服务队伍日益扩大,文明服务窗口单位越来越多,交通秩序和行为规范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观。第三个变化,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理念深入人心。城市随处都是创城活动的宣传,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展示,有各种各样的文明城市建设活动的呈现,可以说动员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  李天明:  人类社会发展,从荒蛮、野蛮到现在的文明,有一个实践和认识都不断加深的过程。以前大家对文明城市的重视可能对物质基础、固化设施的关注,现在越来越多地有了人文精神的关怀,能够按照文明城市评价体系来进行自己的城市建设。  通过创城活动的持续开展,哈尔滨的市容更加亮丽、整洁和洋气。交通更加顺畅,秩序更加规范,治安更为良好,人们的行为更加文明。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幸福感大大提升。虽说现在的哈尔滨人均收入不算很高,但是大家安居乐业、生活惬意,生活在哈尔滨很自豪。  亓利:  软环境建设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发展,决定了城市发展是不是可持续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文明城市建设更多地体现在人的素质的提高,这也是文明城市建设最终的落脚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哈尔滨的发展可能与南方发达地区有相当的差距,但各地的人提到哈尔滨时,眼睛还是亮亮的,这说明我们的城市是有特色的,城市文明建设是有成效的。说到哈尔滨的亮点,我不想说数据的变化,只想用六个字来概括:人文,温暖,感动。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市民的人文素质提升了,人们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带来了很多温暖。比如说去年冬天哈尔滨搞了一个“绿丝带”活动,冰雪天有很多私家车上绑个绿丝带,见到有老人、抱小孩的,可以顺道送回家。还有志愿者的服务活动也受到市民好评,比如每年中考、的时候,很多私家车、出租车排队都到龙塔领红丝带,帮助要帮的人,令人感动。  李庆长:  作为志愿者代表,这些年市里、省里、中央都先后给了我很多荣誉。但过去我参加省委组织的报告团到其他地市作报告,返回哈尔滨的时候,一到先锋路就灰尘满天,在同行面前有点抬不起头来。这几年变了,创建活动有成效,城市由里到外美了很多,前些天我在北京参加全国最美志愿者表彰大会,就很自豪地邀请其他志愿者:冬天到哈尔滨看雪吧!真的很自豪!  听众:  我是道里区爱建社区的,这个地方也是哈尔滨的一个窗口。哈尔滨在全国旅游城市能排到前十名,折射了哈尔滨市全民“创城”的一个重要成果。共同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举个小例子:平时的垃圾袋,过去大家都随便乱放,大家都是带下楼了。这一个小小的变化,就反映了“创城”市民在行动上的自觉。  听众:  我是一名社区干部,在“创城”活动中,我们一直注重从小处、从细处、从实处抓起。无论是街道上,还是园区中,楼道里,甚至是电梯里,都能看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宣传板、宣传牌,这些宣传板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是社区领导领着大家安装的。要是在夏天,你能在园区里看到很多老人打扑克或唠嗑,他们会告诉你扑克是社区送的,扇子也是社区送的,上面都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你见到园区的小学生,会发现他们的书签也是办事处的叔叔阿姨送的,写的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就是让这些词春风化雨,无处不在。  2.城市文明创建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关系?  主持人:“创城”活动不是政府形象工程。那么,这些活动的深层动力在哪里?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什么关系?  亓利:  “创城”的动力在三个方面:其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人们生活品位提升的要求,是我们创造美好生活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解决了温饱,解决了衣食住行的问题。但是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了之后,人们就有更高的需求。“创城”活动提出要打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这本身和人们的需求满足是连在一起的,或者说,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我们“创城”的目标是一致的。  第二,创建文明城市也是社会发展达到了一个阶段的必然选择。比如说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前可能大家不太关注,某些地、市,为了解决GDP的问题,提出的口号说“宁可呛死,不能饿死”,但现在我们必须重视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也要求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这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层动力。  第三,要实现小康社会,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这些看似宏大的目标,最终落脚点还是满足人们发展变化的需求,包括实现马克思所说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个是需要环境的。“创城”要达到目标,就是给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提供相应的条件和环境。我觉得这应该也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深层动力所在。  至于说“创城”活动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我觉得一方面两者之间有一个内在的一致性。爱国、诚信、守法,加强城市文明建设、个人道德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都是和人们的幸福感提升相关联的。我们建立一个更美好的城市,一个有人文的城市,一个有诚信的城市,大家共建家乡,从而更加爱家乡,爱国家。只不过核心价值观24个字更宏观一些,“创城”当中把它更具体化了,可操作了。并且,不论是“创城”,还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在凝心聚力,推动发展。  从哈尔滨的“创城”实践来说,“创城”是凝聚市民力量的重要载体,是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两者之间有一个内在的统一性。首先是内在精神与外在形象的统一,践行核心价值观更多的是使我们“内化于心”,城市文明建设更多的是让我们“外化于行”,二者是内在精神和外在形象的统一。其次是内涵与形式的统一,创城是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平台,举例来说,像哈尔滨市“创城”活动中所搞的“企业黑名榜”,像市民对政府官员的“百千万评选”,既是“创城”的活动,又是督促人们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和平台。最后是愿景与实践的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的一个愿景,在实践层面上,通过创建文明城市等一系列活动,践行着核心价值观,也就解决了把美好的愿望落到实处的问题。哈尔滨中央大街的街头音乐会 孙明泉摄  李庆长:  文明城市创建受惠的是老百姓,动力也是老百姓!只有全市的老百姓都发动起来,大家都发挥自己的作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国家的法律,遵守城市管理制度,做一个合格的公民,这个城市就是合格的文明城市。你喊的声调再高,没有具体行动,那是没用的。  听众:  我是爱建社区华翔阁酒店的员工,刚才听专家对核心价值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关系的讲解,很受启发。我会把这些话带给我的同事们。我们董事长一直带领旗下的饭店做爱心活动。比如说,现在的天儿很冷,在我们那里,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等都可以随时进屋喝杯热水或给热水杯加水。还有一个就是环卫工人可以随时随地进屋喝碗羊汤。  王爱丽:  哈尔滨这个城市确实是有文化、有感情、有温度的城市。“创城”的动力,从微观层面来说,就是大家共建美好家园的愿望,并把这种愿望变成一种自觉意识、自觉活动、自觉创造。在共建我们的美好家园过程中,让大家有一种共同的文化认同,共同为这个家倾一份情,出一份力,做一份贡献。从宏观的层面来说,文明城市是一个响亮的名片,是一个城市文明发展的最高荣誉。无论对于招商引资也好,旅游产业的发展也好,城市之间的发展竞争也好,都是一块金字招牌。所以,创建文明城市的动力在百姓,内塑素质,外塑形象,受益的还是百姓。  听众:  文明城市创建不只是为这个城市增加了广场、也让我们爱建社区收获了“家底”。比如说图书馆,过去可能就很少的一点书,现在通过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我们有了一万多册图书,其他还有文化设施、娱乐器材、文化队伍等。第二个是精神上的收获。刚才华翔阁的同志说他们为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提供喝杯热茶和歇歇脚的地方,就很有典型性。一个小小的举动,就可以反映出商家们反哺社会的行动。  听众:  我是爱建社区的居民,通过搞”创城”,我觉得我们社区的老百姓都受益了。比如社区搞的服务卡,为老年人、残疾人及需要帮助的人办了这种卡,上面有相关的联系电话,一旦有事,就能及时得到帮助。  3.如何提高文明城市创建的有效值和参与度?  主持人:爱建社区的文明建设成就有口皆碑,社区同志的发言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体会到了群众参与的力量。但我的问题是,爱建社区是哈尔滨的核心社区,不是所有的社区居民都有这么高的文明意识,那么,如何动员更多的社区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文明创城活动中?  王爱丽:  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社区是基础。没有文明的社区,就没有文明的城市。随着社会转型期“单位制”走向消解、“后单位时代”的来临,呈现的是“社会原子化”的特征,也就是人际关系的疏远,社会纽带的疏松,个人与公共空间的疏离。在这样一种社会状态下,更需要社区发挥其凝聚人心的作用和社会整合的功能,使人们对社区有一种认同、有共同的利益感、共同的意愿诉求,进而重建社区“心理文化共同体”,重构具有新公共性的社会协动体系。哈尔滨在“创城”活动中,特别注重发挥社区的作用。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活动中,哈尔滨市委市政府要求做到社区动员的广泛化、社区资源的整合化、社区服务的精细化、社区治理的科学化。社区工作人员最大限度地向居民宣传,把方方面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在为城市文明创建作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提升了社区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过去社区工作大多凭经验去做,现在按照创城要求,有目标,有计划,有规范,有考核,调动了各方面社会力量,提高了社区服务质量,促进了居民参与,也提升了社区治理的科学化水平。  李天明:  哈尔滨“创城”活动中,宣教载体日益丰富,传播形式不断创新,“创城”的理念深入人心,践行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自觉行动。比如,哈尔滨建立了一千多个“道德讲堂”,专家学者、标兵人物直接走入到最基层和社区,和百姓面对面谈为什么“创城”,为什么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多万群众和干部都在道德讲堂当中经受了教育。又比如,哈尔滨电视台开设了“核心价值观论坛”,让普通百姓参与进来,人们也可以从自己的理解出发,谈谈对文明城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怎么理解的,有什么问题也可以提出来请专家学者给予解答。通过微电影大赛,手机APP客户端等多种人们喜闻乐用的方式传播,通过“妈妈教我过马路”“排队乘车我先行”等活动促进人们的守规意识,通过重大节日或特定时间节点上的群众性的纪念活动,通过“十佳公仆”“身边好人”“最美人物”评选活动,大大提高了活动的有效值和参与度。  亓利:  推进“创城”活动也好,践行核心价值观也好,落脚点是助推社会全面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幸福度。在这方面,哈尔滨市的“顶层设计先行”,比如推出了《诚信哈尔滨建设总体方案》,再比如哈尔滨市提出践行核心价值观要从娃娃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编成脍炙人口的童谣,在小学中传唱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民教育的全过程。这样的例子很多,从而才使哈尔滨的相关活动开展达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把“创城”和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老百姓能够感受到,就愿意去践行,加入到“创城”活动中去,参与度广泛增强,取得的成果也是显著的。  李庆长:  群众参与是一个方面,社会上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发展也有亮点。哈尔滨有一百多万注册志愿者,是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生力军。就说以我李庆长名字命名的李庆长志愿者服务队吧,现在全市就有47个分队、364位同志加入,活跃在哈尔滨市的各个城区。其实,哈尔滨的志愿者队伍很多,可以说,凡是和老百姓密切相关的地方,都有共产党员服务队,都有志愿者的身影。  王爱丽:  提高创城活动的参与度,动员流动人口的参与也尤为重要。我想说说另外一些可能大家没注意到的,那就是如何吸引非户籍人口的积极参与。比如从外地来哈读书的大学生,来哈经商的商人,以及大量的农民工。尤其是农民工这个群体,他们是城市文明的创造者,城市文明中有他们的泪水、汗水、心血甚至是生命的付出。在关爱农民工心理健康,吸引农民工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等方面,哈尔滨市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如通达社区街道办创办的农民工家长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他们在传授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引导农民工子女健康的心理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总结。但就全国而言,如何吸引他们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我觉得有三个方面的工作要做:一要让外来人口享受和城市居民同样的待遇,在社会公共政策的层面,要有一个公正对待农民工的政策导向和具体措施;二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借助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把外来群体和本地群体连接起来,促使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和社会融合;三是发挥好社区的作用,社区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把农民工和本社区市民,包括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连接在一起,减少隔离与歧视,促进相互了解,增强相互认同。使农民工从心里增加对城市文化的融入感和认同感,成为这个城市文明创建的重要力量。  听众:  如何把外来人员变成“创城”大军的重要力量,我的想法可以概括为三个“一”:第一是“用一种目光看人”。农民工也好,外来投资者也好,城里人要把他们看成是邻居,这样他们才能够安安心心在此创业发展。第二是“用一个政策对人”。同一个政策不仅要对城市居民服务,也要对外来人员服务,让他们感觉到我和你们的地位是一样的,我对参加创建文明城市有义务。第三是“一种心态对人”,不能歧视他们,包括银行贷款、政策支持等。只有这样,大家才能拧成一股绳,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服务,为哈尔滨城市建设作贡献。  (本版文字由光明日报记者 朱伟华整理)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数码娱乐DVD导刊双语学习报
当前位置:
探访身边的文明“旮旯”:城市文明尽在小节(图)
&来源:&&作者:
陈关兰 沈阳春 蒋瑜香 斗牛
将公园马路当成毛鱼晾晒场
小区里虽有空闲车位,随意停车的现象仍存在
花园的草坪栅栏成了“晾包架子”
  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屡禁不止、乱停车现象时有发生、公园马路被当成自家晾晒场&&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但使得市民自身的素质降低了,也让合肥城市的形象受损。在我们身边时常会发生垃圾乱扔、摊点乱摆、车辆乱停、行人乱穿、小广告乱塞等不文明的现象,这些看似不经意的举动,却成为影响城市形象的&污点&。文明建设需要每一位市民的共同努力,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个人的素质和修养,更是给城市形象加分。
  现象一
  被曝光的占道摊点又反复
  流动摊点占道经营,影响市容市貌,一直是城市管理的&顽疾&。这个&顽疾&不仅难消除,而且还易反复&发作&。
  8月18日曝光了当涂支路一处夜市摊点占道经营,摊点摆放在机动车道上,在人行通道上摆着桌椅,原本的四车道变成了两车道。在报道发出后,记者发现该处夜市摊点&消失&了两天,车辆通行变得通畅。然而,昨天晚上,记者再次来到当涂支路,发现这里的流动摊点恢复原状,道路两边的机动车道上摆满了摊点,一些市民悠闲地在机动车道上吃着夜宵。
  不仅这条道路的流动摊点恢复&原貌&,在与之不远处的皖江支路与马鞍山路交口附近,同样存在流动摊点侵占机动车道的现象。由于此处位于两条道路交汇处,车流量较大,而道路两边都摆放着摊点,仅留下不到两车道的空隙,造成此处交通拥堵,车辆通行缓慢。
  &前几天城管来查得严,我们停了几天。现在感觉势头过去了,我们就摆出来了。&一名摊贩告诉记者。
  现象二
  隔离桩仍拦不住乱停车者
  记者了解到,城管部门对全市进行摸底调查后,发现全市共有244处人行通道是车辆乱停放的突出区域。除了加大处罚力度外,合肥今年将在全市150多条主次干道的人行道边界设置24376万根隔离桩。
  然而,隔离桩的设置依然不能打消一些市民乱停车的&决心&。昨天下午,记者在位于马鞍山路与南一环交口附近看到,虽然人行通道上设置了隔离桩,但一些车主依然&见缝插针&,在空隙较大处将车头&塞&进去,车前半部分停在人行道上,后半部分停在非机动车道上。一位白色轿车车主见实在&塞&不进去,索性将车紧挨着隔离桩,停放在非机动车道上,占据了一半宽度的车道。
  记者发现,在这些乱停放车辆的不远处,就是一个地下停下场,从电子显示屏上可以看到,还有大量空闲的停车位。
  现象三
  图书馆里时有人大声喧哗
  图书馆是市民看书的地方,但不时传出的大声喧哗声,给这个本该安静的场合添加了不和谐。
  昨天下午4时左右,记者来到安徽省图书馆。大多读者正在认真低头看书,但仍不时传来一阵阵手机铃声,几名女孩子坐在自修室有说有笑,全然不顾周边正在看书的市民。由于正值暑假期间,一些家长带着小孩来图书馆看书。记者留意到,家长们带着孩子刚到这里时基本上都是大声喧哗,没有一点顾虑的意思。一些想要安静看书的市民,有的戴着耳机,有的捂着耳朵,有的躲到角落里。
  &有时看得正入神,突然就被手机铃声给打扰,而且经常会有大声接电话的人。&一位读者说,希望大家能在图书馆保持安静,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现象四
  一些市民医院排队爱插队
  医院作为一个群众密集的公共场所,也存在着许多令人&闹心&的不文明现象。
  上午10时左右,记者来到合肥市中山医院,医院大厅很安静,排队挂号井然有序,但当记者来到七楼,刚出电梯便看到一中年男子熟睡在医院的休息座位上,而且打呼声还异常大,旁边站着一些等待看病的患者和家属却没地方可以休息。
  下午5时左右,记者来到安徽省立医院,虽然人不是很多,但排队的秩序并不是很好。有的市民不站在别人后面等,喜欢凑到窗口问情况。记者看到挂号窗口不是一字形排开,而是呈环状。这种现象容易造成排队时不知道到底谁先谁后。记者看到一名中年男子刚到医院就直接凑上前去挂号,而比他先来的老人还在等待。
  现象五
  火车站存在喊客拉客现象
  火车站作为公共场所,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昨天下午,记者在合肥火车站走访时发现在候车室里,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随处躺下、随处抽烟、随处脱鞋等等现象时有发生。
  在站前广场处,随处都能听到喊客、拉客的现象,影响到了火车站的公共秩序。记者看到,两名中年男子看到两位女孩出站后,一直跟在她们后面喊话,想拉她们上车。虽然这两名女孩并不理睬他们,但并不能打消他们的&热情&,直到快出广场时,这两名中年男子才罢休。
  现象六
  有人在大马路上晾晒毛鱼
  这几日,合肥迎来了晴天。这样的好天气也是市民晾晒的好时机。昨天,记者从滨湖新区城管办获悉,8月21日上午,在滨湖新区上海路与方兴大道交口处,城管巡查人员发现有渔民正在晒毛鱼。
  一名巡查队员说,白花花、银光闪闪的毛鱼在方兴大道上铺了300多米长,估计有近万斤。&晾晒场&旁边就是方兴湖公园,游客较多,来往车辆也不少,这样大面积的晾晒不仅影响公园风景,也存在很大的交通安全隐患。这一现象也发生在环湖大道上,在一段快车道上晒满了毛鱼。
  考虑到渔民的实际需求,该巡查人员表示,滨湖城管将此情况已通告到渔民所在街道,希望街道出面,规划出一些区域,积极引导渔民到合适的地方晾晒。(合肥晚报)
延伸阅读:
 08月19日
 08月15日
 08月07日
 07月24日
 07月17日
版权声明:
①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旗下各媒体稿件和图片,独家授权中安在线发布,未经本网允许,不得转载使用。获授权转载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须注明来源,如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② 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转载的作品内容涉及您的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支付稿酬或作其他相应处理。
24小时新闻排行
安徽国内国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眼中的城市文明图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