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护理专业特点,简述在以后的工作中如何培养自己的意识员工品质意识培训

如何培养护理人员的自主服务意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培养护理人员的自主服务意识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护理工作是医疗机构医疗工作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护理专业课程教学中人性化护理意识的渗透
2013年2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护理工作是医疗机构医疗工作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这就对护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在提供专业化护理服务之外,还要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上的关怀,这就需要人文精神的指导。所谓的人文精神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当中创造人性化的氛围,积极实践人性化、人道化护理服务的行为和规范,体现出以人为中心、人的价值观念要求,在此基础上形成人性化的护理理念。在护理专业课程教学当中,贯彻人性化护理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人性化护理意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专业培养的要求。 中国论文网 /9/view-4381719.htm  1 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   1.1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精神素养   要想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性化护理意识,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精神,这是因为教师是护理专业教育的关键,是实施人性化护理意识渗透的实施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的情感、意志、认识素养都能得到提高,以自己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师德去感化、熏陶学生,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学生的道德精神。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详细说明南丁格尔精神。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并且将人文精神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传道、授业、解惑的基本要求。   1.2 教师要掌握一定的人性化护理意识渗透的技巧   掌握人性化护理意识渗透的技巧,也是教师应该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人性化护理意识的渗透也有多种方法,如潜移默化的引导,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在教学和生活当中与学生接触、交流,利用自己高尚的品质和人文精神,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影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除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之外,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可以借助于一些人性化护理的例子教育学生。如白求恩精神,这既是一种国际主义精神,还是一种伟大的人性精神,这种精神就是在医疗工作当中处处以患者为中心,以解除患者的病痛为主要目的。无论哪一种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必须灵活掌握并加以运用。   2 培养学生具有人性化护理理念   要培养学生的人性化护理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采取一些针对性的培养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   学校要为护理专业学生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课程体系。为此,学校应该在原有的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基础上,在护理专业教育当中开设社会学、普通心理学、伦理学、人际关系学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除了专业课程之外,护理专业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所需的课程,如国画、声乐基础、医疗文化、文学鉴赏等,这些课程具有明显的人文精神特色。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完善的人文教育课程体系,从而为人性化护理意识的渗透奠定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2.2 实践多样化的人文教育形式   教师在护理专业理论教学当中,要按照人性化护理意识的要求开展教育活动,让学生在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能够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在潜移默化当中受到人文精神教育。在实训教育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等多个角度进行整体护理教育,为学生的人性化护理意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除了教师之外,学校也要为学生的人性化护理意识渗透创造良好的机会,如开展人文教育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社会人文精神发展的情况,了解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性化护理意识的目的;邀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护理专业人士,从护理实践的角度阐述医院实施人性化护理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人性化护理意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多元化的人文教育形式,让人性化护理意识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3 重视和加强临床实习教育   护理专业教育模式一般采取理论学习加实习教育的模式。实习是学生毕业以后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学生形成人性化护理意识的重要阶段。   1)让学生学会微笑服务,微笑服务是一种服务方式,是拉近护理人员与患者距离的有效方式,也是人性化护理意识的一种具体体现。学生在实习当中要学会微笑服务,如面带微笑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满足患者的要求,只有这样,患者才能在护士身上看到治疗的信息,才能看到治愈的希望,这是实习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服务技能。   2)开展仪容仪表教育。良好的仪容仪表能够给患者美的享受。护理人员要整齐、清洁、大方地面对患者,让患者看到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尊重和责任,体现出护理工作的严谨性,给患者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为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创造良好的条件,争取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在实习阶段,学生要进行护士服、工作帽的着装训练,要穿戴整齐、整洁,不能出现褶皱、破损的现象;戴燕尾帽后前发不遮眉、后发不搭肩、侧发不掩耳。   3)开展端庄服务教育。护理人员举止的端庄能够带给患者亲切感和温暖感。学生在实习阶段要注重自己的操作行为,做到动作规范、节奏明快,这样患者才能对护理人员产生信任。因此,应该将举止训练引入时序当中,让学生在实习阶段培养良好的仪容仪表,体现出护士的仪表美、姿态美、心灵美。   3 发挥实习医院在人性化护理意识渗透中的作用   在学生人性化护理意识渗透当中,除了发挥学校的作用之外,还要发挥实习医院的作用。   一方面,实习医院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习条件,除了提供实习岗位之外,应该为其提供实习条件,比如说必要的护理实践指导,为学生提供经验丰富的实习教师,引导学生参加医院的各种护理学习活动,利用实习教师向学生传授实习经验,帮助学生从专业知识到护理能力转变,使其具备护理岗位工作的基本能力。比如,安排护理人员到手术室实习,观察护理人员与主治医生在手术期间的配合,不断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传帮带是医院新进护士成长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通过经验丰富的护士向新进护士传授护理经验、护理技巧,帮助新进护士尽快成长起来的一种方式。医院也可以将这种方式应用到学生实习教育上,利用经验丰富的护士帮助实习学生尽快成长起来,从而达到实习教育的目的。但是在传帮带当中,要注意强调人性化护理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学会如何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如何赢得患者的信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医院在人性化护理意识渗透中的作用。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性化护理意识,学校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人性化护理意识培养,通过提高教师的人文精神和素养,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性化护理意识教育等形式,同时发挥医院在人性化护理意识渗透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具备人性化护理意识,提高学生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曹宝华,雷鹤,张银玲.护理教育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思考[J].现代护理,):.   [2]赵艳,赵铃.我国护理人文教育发展的现状与思考[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14-116.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三年制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护理专业
二、专业代码
专业代码:63020l
三、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卫生类中职毕业生。
四、学制与学历
(一)学制:三年
(二)学历:专科
五、就业面向
及护理管理工作;
(2)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机构、疗养院、社会福利院等从事社区护理、急危重症护理、母婴保健、家庭访视等工作。英语以及专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从事涉外护理工作。
(二)工作岗位
&1.初始岗位: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护理专业不断发展,护理分工越来越细、岗位也越来越多,根据目前卫生服务行业调研,护理职业岗位分为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两大职业岗位群和若干岗位链。
&2.发展岗位:完成学历教育后工作2年以上可获取相应专科护理证书(重症监护、急救护理、助产护理、手术室护理等),从事相应专科护理工作。从事护士工作若干年后可逐步升任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及主任护师。护理专业面向与服务面向分析见表1。
表1护理专业面向与服务面向分析
(一)岗位描述
本专业主要面向临床护理一线和社区卫生服务领域,通过对一、二、三级临床医院、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人院、社区、家庭等行业机构进行调研及召开座谈会,共同确定了典型护理工作岗位及相应的职业素质与能力要求(见表2)。
表2典型工作岗位及其素质、能力要求
对应工作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见表3。
表3典型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
(三)能力与素质总体要求
通过对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护理专业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总体要求如下:
1.职业素质
(1)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诚实守信,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与卫生法律法规。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严谨勤奋,自律能力强。
(3)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团队协作能力强。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
(5)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对挫折、失败的承受能力。
2.基础能力
(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正确书写基本公文,能规范书写医疗护理文件。
(2)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基础和较好的英护口语能力;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进行护理文件书写、医嘱处理。
(3)具备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能从成败经历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较快适应各种环境条件下护理工作。
(4)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能及时学习护理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
(5)熟悉护理实践中涉及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在护理实践中学会用法律保护服务对象和自身的合法权益。
3.基本专业能力
(1)对人体正常结构评估能力。
(2)对人体正常功能评估能力。
(3)对人体异常结构和功能的评估能力。
(4)对常见病原微生物的认知能力。
(5)正确遵医嘱使用药物并能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能力。
4.专业能力
(1)具有良好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能力。
(2)熟悉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具有初步开展的社区健康评估、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护理能力。
(3)具有对母婴、儿童、成人、老年服务对象的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护理评估、护理计划、实施护理及进行评价能力。
(4)具有对危、急、重症病人应急处理和配合抢救能力。
(5)具有运用现代管理知识,科学地计划和安排护理工作能力。
(6)具有一定的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
七、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护理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一定的求实创新意识,掌握护理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护理操作技能和工作能力,能运用基本护理技术、临床护理技术、社区护理技术,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和服务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八、毕业资格与要求
(一)课程考试(核)要求
学生在规定年限内修完规定课程,经考试(核)成绩合格,总学分达到158分。
(二)英语等级能力要求
取得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证书。
(三)计算机等级能力要求
取得全国计算机应用等级考试合格证书。
(四)工作经历证书
取得护理专业在医院顶岗实习8个月以上工作经历证书。
(五)职业资格证书
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护士证书等见表4。
表4护理专业学生可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九、课程体系构建及核心课程
(一)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护理岗位群要求,结合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专家的论证意见,分析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和对应的学习课程,构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护理专业课程体系,即以“职业素质养成和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人文社科模块、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能力拓展模块和临床实践模块五大模块”构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宽平台”,通过“临岗(课间见习)、协岗(课间实习)、顶岗(毕业实习)”
三个循环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护理职业岗位需要的“护理基本技能”和“职业基本技能”两个系列技能,构建护理专业临床护理、社区护理、涉外护理学生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
课程体系分为人文社科模块、职业基础模块、职业技能模块、能力拓展模块和临床实践模块五大模块。
1.人文社科模块:学、见结合,临岗见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体育、计算机、英语、心理健康教育、人际沟通、护理伦理
2.职业基础模块:学、见结合,临岗见习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原生物与免疫、病理学、护理药物
3.职业技能模块:学、见、做一体,协岗实践
健康评估、基础护理学、内、外、妇、儿、老年、社区、急危重症护理、五官科护理、精神科护理、传染病护理
4.临床实践模块:临床实习医院----毕业实习、顶岗实践
护理基本技术、健康评估、内、外、妇、五官科、儿科护理、急救护理
5.能力拓展模块
营养与膳食、护理管理学、中医护理与康复护理、分子生物学技术基础、护理美学、护理心理学、艺术欣赏、医学文献检索与论文撰写、网络技术基础、应用文写作
学时分配(见表5)
表5 护理专业各模块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进程安排及说明
l.各学期教学环节与周数分配表(见表6)
表6各学期教学环节与周数分配表&&&&&&
2.教学计划进程表及说明(见附件1)
(三)专业核心课程
面向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岗位(群),以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规定的相关课程为标准,建立护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由护理基本技术、健康评估、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急救护理、社区护理、老年护理9门课程构成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
1.健康评估
(1)参考学时:36
(2)学分:2
(3)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五会”, 即会说--交流与沟通:健康资料收集、常见症状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会查--身体评估:一般状态评估、头颈面部评估、胸廓肺部、心脏评估、腹部评估、躯干四肢评估、神经系统评估;会做--心电图、心电监护;会看--医学影像检查报告单、实验室检查报告单、心电图报告单;会写—健康评估单(表)、护理文件。
(4)主要内容
1)交流与沟通 (会说):健康评估应用、常见症状评估、心理评估、社会评估。
实训项目:健康资料收集(会谈法)、常见症状典型案例分析、心理评估、社会评估。
2)身体评估(会查): 一般状态评估、头颈面部评估、胸廓及肺部评估、心脏评估、腹部评估、躯干四肢评估、神经系统评估。
实训项目:一般状态评估、头颈面部及浅表淋巴结评估、胸廓及肺部评估、心脏评估、腹部评估、躯干四肢评估、神经系统评估。
3)相关检查(会看):心电图、影像检查、实验室检查。
实训项目:心电图结果分析、影像技术见习、常用临床各种检验报告分析。
4)拓展项目(会做):心电图操作、心电监护。
实训项目:心电图操作、心电监护操作。
5)护理文件(会写): 健康评估单应用、护理文件书写与应用。
实训项目:入出院评估单、各种护理文件书写
(5)教学评价:平时成绩(仪表、学习过程表现、平时作业占10%)、理论成绩(理论考试、相关知识考试占50%)、 实践成绩(职业道德、临岗见习、操作考核与综合实践考核占40%)。
(6)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淡化课堂与实践距离,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标准,建议采取情境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仿真和真实环境演练法、分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建议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临床操作技能的模拟实践及同学之间以角色扮演形式进行模拟训练。
2)教学条件:理实一体化的多功能教室、小组讨论活动室、高仿真健康评估模拟实训室、附属医院。
3)教师配备:具备3年以上临床护理及社区护理经历的“双师”型教师8人,同时要配备辅导教师6人,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5。
2.基础护理学
(1)参考学时:180
(2)学分:11
(3)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认识自身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树立严谨求实与创新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使学生获得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术,
逐渐树立整体护理观念,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沟通交流技巧,为以后学习临床各专科护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4)主要内容
1)护理学的相关知识及应用:护理学的发展史、性质和范畴、四个基本概念、护士的素质和行为规范、护理程序。
2)医院和住院环境:医院与门诊部、病区、铺床法。
3)入院和出院患者的护理:入院患者的护理、出院患者的护理、运送患者法。
4)卧位和安全的护理:各种卧位、保护具的应用。
5)医院感染的控制和预防:医院内感染、消毒和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
6)生命体征的评估与冷、热疗法: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冷疗法和热疗法。
7)患者的生活护理:患者的清洁护理、饮食的护理和排泄护理。
8)患者的用药护理:给药的基本知识、口服给药法、雾化吸入疗法、注射给药法、药物过敏试验、静脉输液法、静脉输血法。
9)标本采集。
10)病情观察和危重患者的抢救:病情观察、急危重症患者抢救。
11)临终患者的护理。
12)医疗和护理文件的书写。
(5)教学评价:本课程设理论与技能两项成绩,每项按百分制考评,做到理论与技能考核相结合,期终与平时考核相结合,注重全面考核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具体方式如下:
1)笔试:适用于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技能操作中的客观指标、关键点、注意事项等的考核。
2)实际操作:54 项护理基本技术操作中铺床法、无菌技术、鼻饲法、生命体征测量法、各种注射法、静脉输液法、导尿术与氧气吸入疗法等 20项操作为学生必考项目,其它项目为抽考项目。
3)作业:作为平时成绩占10%计入理论成绩。
(6)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能力为本位淡化课堂与实践距离,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为参考,建议采取情境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模拟仿真和真实环境演练法、分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建议在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临床操作技能的模拟实践、同学之间以角色扮演形式进行情景模拟训练。
2)教学条件:理实一体化的多功能教室、小组讨论活动室、附属医院。
3)教师配备:具备3年以上临床护理及社区护理经历的“双师”型教师10人,同时要配备辅导教师8人,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6。
3.内科护理
(1)参考学时:156
(2)学分:9
(3)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4)主要内容
1)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呼吸系统常用的诊疗技术及护理。
实训项目:急性肺炎、重症支气管哮喘、慢阻肺、肺心病、呼吸衰竭病人案例分析、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操作,临岗见习。
2)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护理、循环系统常用的诊疗技术及护理。
实训项目:循环系统常见疾病案例分析、循环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操作,临岗见习。
3)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护理、消化系统常用的诊疗技术及护理。
实训项目:消化系统常见疾病案例分析、消化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操作,临岗见习。
4)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泌尿系统常见疾病护理、泌尿系统常用的诊疗技术及护理。
实训项目:急慢性肾炎、尿毒症病人案例分析、泌尿系统常用诊疗技术及护理操作,临岗见习。
5)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血液系统常见疾病护理、血液系统常用的诊疗技术及护理。
实训项目:白血病、各种贫血病人案例分析、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及护理(电教),
临岗见习。
6)内分泌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甲亢、糖尿病病人护理、胰岛素注射与胰岛素泵使用及护理。
实训项目:甲亢、糖尿病病人案例分析、胰岛素注射与胰岛素泵护理操作,临岗见习。
7)风湿结缔组织病病人的护理:风 湿结缔组织病病人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护理。
实训项目: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案例分析,临岗见习。
8)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症状体征的护理、脑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癫痫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常用的诊疗技术及护理。
实训项目:脑血管疾病(脑溢血、脑梗塞)病人、癫痫病人案例分析,临岗见习,神经系统常用的诊疗技术及护理(电教)。
9)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细菌感染病人、寄生虫感染病人、恙虫病病人、钩端螺旋体病人的护理
实训项目:传染病病房组织管理、常见传染病病人案例分析与护理,医院见习。
(5)教学评价:平时成绩(仪表、学习过程表现、案例分析作业占10%)、理论成绩(理论考试、相关知识考试占
50%)、实践成绩(职业道德、医院见习、操作考核与综合实践考核占40%)。
(6)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能力为本位淡化课堂与实践距离,建议采取情境模拟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建议在实践中临床操作中开展同步观摩、模拟仿真、临床见习与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采用影视、PPT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加教学信息量。
2)教学条件:理实一体化教室、小组讨论活动室、附属医院。
3)教师配备:具备3年以上临床护理经历的“双师”型教师 6~8人,同时要配备临床带教教师6人,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6。
4.外科护理
(1)参考学时:156
(2)学分:9
(3)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理论知识和临床护理技能,能实践外科疾病的评估、观察和整体护理,熟悉外科常见急、危、重症疾病的观察和急救技术,了解外科护理的新动向、新进展。具备外科护士必备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4)主要内容
1)外科护理基本技术:体液平衡、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休克病人的护理、手术前后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手术室护理。
实训项目:中心静脉压监测、手术体位摆放、手术器械辨认、外科手消毒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区域皮肤消毒、铺无菌手术单、手术室无菌操作原则。
2)普外科护理: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损伤病人的护理、肿瘤病人的护理、甲亢病人的护理、急性腹膜炎与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胃 肠疾病病人的护理、肝胆疾病病人的护理、胰腺疾病病人的护理、门静脉高压征病人的护理、周围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
实训项目:清创术、换药术、胃肠营养技术、胃肠减压护理技术、T型引流管护理技术、三腔二囊管护理技术、腹腔引流管的护理技术、胃肠造瘘和结肠造口护理技术。
3)颅脑外科病人的护理: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
实训项目:脑室引流术管的护理、脱水疗法和冬眠低温疗法。
4)胸外科病人的护理: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胸部损伤病人的护理、食管癌病人的护理。
&实训项目:乳房自我检查方法、胸膜腔闭式引流术的护理、连枷胸的急救处理。
5)泌尿外科病人的护理:泌尿系损伤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结石病人的护理、前列腺增生症病人的护理、肾移植病人的护理。
实训项目:置导尿管的护理、膀胱冲洗、排泄性尿道造影和膀胱镜检查的配合。
6)骨外科病人的护理:骨折概论、常见四肢骨折病人的护理、脊柱骨折与骨髓损伤病人的护理、骨与关节感染病人的护理、断肢再植病人的护理。
实训项目:绷带包扎技术、石膏绷带固定的护理、牵引术的护理、骨髓腔引流术的护理。
(5)教学评价:平时成绩(仪表、学习过程表现、平时作业占10%)、理论成绩(理论考试、相关知识考试占50%)、实践成绩(职业道德、临岗见习、操作考核与综合实践考核占40%)。
(6)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能力为本位淡化课堂与实践距离,建议采取情境模拟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建议在实践中临床操作中开展同步观摩、模拟仿真、临床见习与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采用影视、PPT 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加教学信息量。
2)教学条件:理实一体化教室、小组讨论活动室、附属医院。
3)教师配备:具备3年以上临床护理经历的“双师”型教师 6~8人,同时要配备临床带教教师6 人,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6。
5.妇产科护理
(1)参考学时:84
(2)学分:5
(3)课程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为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妇科病人和产科妇女的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运用已学到的妇产科护理知识、护理技术及护理程序等,以认真、和蔼、求实、科学的态度,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宗旨,对孕产妇、胎儿及新生儿实施整体护理,并能进行计划生育和妇女保健指导。
(4)主要内容
1)产科基础:骨盆、女性生殖器、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卵巢的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实训项目:在模型上正确地指出骨盆的构成、各平面的组成、各平面的径线及其正常值;在模型模具上能够熟练地辨认内、外生殖器官的各部位,并说出内生殖器官的功能。
2)孕产期妇女的护理:妊娠发生、胎儿的发育、妊娠诊断、妊娠期监护、妊娠期护理管理、影响分娩的因素、分娩机制及临产的诊断、分娩的护理管理产褥期妇女的身心健康、产褥期的护理管理。
实训项目:判断胎产式、胎先露和胎方位;预产期推算、腹部四步触诊、听胎心、骨盆外测量操作;产程观察和产程图绘制;产时会阴冲洗消毒、铺巾;新生儿脐带处理;接生技术;新生儿Apger 评分及产后观察。
3)异常妊娠妇女的护理:流产妇女的护理、异位妊娠妇女的护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的护理、前置胎盘妇女的护理、胎盘早剥妇女的护理、妊娠合并心脏病妇女的护理。
实训项目:后穹隆穿刺操作、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的处理。
4)异常分娩妇女的护理:产力异常妇女的护理、产道异常妇女的护理、胎位异常妇女的护理、产后出血妇女的护理、子宫破裂妇女的护理、产褥感染妇女的护理、胎儿窘迫的护理。
实训项目:应用膝胸卧位纠正臀位。
5)妇科病人的护理:阴道炎病人的护理、宫颈炎病人的护理、盆腔炎病人的护理、腹部手术病人的一般护理、子宫颈癌病人的护理、子宫肌瘤病人的护理、子宫内膜癌病人的护理、卵巢肿瘤病人的护理、葡萄胎病人的护理、绒癌病人的护理、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人的护理、不孕症病人护理。
实训项目:妇科病历书写、妇科检查的护理配合。
6)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避孕方法及护理、女性绝育方法及护理、终止妊娠方法及护理。
实训项目:认识常用避孕药物和避孕工具。
7)妇产科诊疗病人的护理:会阴切开缝合术病人的护理、胎头吸引术病人的护理、产钳术病人的护理、剖宫产术病人的护理。
实训项目:会阴切开缝合术、胎头吸引术、产钳术。
(5)教学评价:平时成绩(仪表、学习过程表现、平时作业占10%)、理论成绩(理论考试、相关知识考试占
50%)、实践成绩(职业道德、临岗见习、操作考核与综合实践考核占40%)。
(6)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淡化课堂与实践距离,建议采取情境模拟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建议在实践中临床操作中开展同步观摩、模拟仿真、临床见习与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采用影视、PPT 等现代信息技术增加教学信息量。
2)教学条件:有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多功能教室、仿真模拟产房、产科检查操作室、妇科检查操作室、新生儿护理室和多媒体示教室,附属医院、临床实习医院。
3)教学资源:有大型图书馆和电子阅览室,可供学生随时查阅学习。
4)教师配备:有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有理论知识扎实和临床助产和护理经验丰富的临床一线教师,本课程有师德高尚、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的教学团队。
6.儿科护理
(1)参考学时:84
(2)学分:5
(3)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得儿科常见病、多发病防治和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今后从事儿科临床护理及小儿保健工作奠定良好的
(4)主要内容
1)儿科护理概述、小儿护理的特征、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特点、儿科护士的角色及素质要求、儿科护理学的发展与趋势。
2)生长发育与评估: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影响因素、体格发育及评估、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小儿发展中的常见问题。
实训项目:小儿体格测量和小儿发育的评估、小儿营养状况的评估。
3)各年龄期小儿的健康指导: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护理、计划免疫。
实训项目:预防接种。
4)住院儿童的护理:儿科医疗机构的设施及护理管理、住院对小儿及家庭的影响、与小儿的沟通交流、住院患儿的健康评估、住院患儿的健康教育与意外和损伤的预防、儿科护理技术操作。
实训项目:给药法、更换尿布法、约束法、头皮静脉输液法、股静脉穿刺法、颈外静脉穿刺法、温箱使用法、光照疗法、换血疗法。
5)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新生儿特点及护理、早产儿特点及护理、常见新生儿疾病患儿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
6)营养与营养障碍患儿的护理:能量与营养素的需要、小儿喂养与膳食、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症。
7)呼吸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小儿肺炎。
8)循环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护理。
9)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小儿消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口腔炎、小儿腹泻、小儿液体疗法及护理。
10)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小儿造血和血液特点、小儿贫血概述、营养性贫血、急性白血病。
11)泌尿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小儿沁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沁尿系统常见疾病患儿的护理。
12)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小儿神经系统特点、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炎和脑膜炎。
13)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中度型细菌性痢疾、猩红热。
14)常见急症患儿的护理:小儿惊厥、小儿心力衰竭。
实训项目:患儿常见病例分析与讨论、临岗和协岗实践。
(5)教学评价:平时成绩(仪表、学习过程中表现、平时作业占10%)、理论成绩(理论考试、相关知识考试占
50%)、实践成绩(职业道德、临岗见习、操作考核与综合实践考核占40%)。
(6)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以护士执业考试大纲为标准,在学时分配上侧重于临床常见疾病的教学,侧重于儿科常用护理操作进行实践教学。建议采取情境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2)教学条件:理论实践一体化的多功能教室、附属医院。
3)教师:具备 3 年以上临床护理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按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 1:15 构建师资队伍,其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合理,有较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护理实践经验,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
7.急危重症护理
(1)参考学时:24
(2)学分:2
(3)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急救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运用急救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学校实训室、模拟病房到工作岗位如医院临床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和临床救护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评判性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和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结合护理工作实践,提高急救综合能力。具
有考取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的基础,通过综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4)主要内容
1)院外救护: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组成和管理、院外急救急救的原则、电话呼救技巧、院外急救护理评估要点、成批伤病员的检伤与分类、急救技术的应用、现场复苏术。
实训项目:电话呼救方法、心肺脑复苏术、给氧、止血、包扎、固定、搬运、气管插管护理配合、气管切开护理配合。
2)急诊科救护:急诊科的设置、管理和任务、急诊科护理工作程序。
3)重症监护:ICU 的设置和管理、常用重症监护技术。
实训项目: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心静脉压监测、心电监测、呼吸功能监测、肾功能监测、体温监测、脑功能监测、酸碱平衡和动脉血气监测。
4)常见急危重症的救护:多发伤病人的救护、中毒病人的救护、触电病人的救护、淹溺病人的救护、中暑病人的救护。
实训项目:综合应用已学急救技术在ECS模拟人身上进行多发伤的救护。
(5)教学评价:平时成绩(仪表、教学过程中表现、平时作业占10%)、理论成绩(理论考试、相关知识考试占 40%)、实践成绩(职业道德、临岗见习、操作考核与综合实践考核占50%)。
(6)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建议采取情境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
2)模拟教学:可利用电子模拟人和相关教学软件模拟急救现场训练学生抢救能力,或者利用ECS 开展高仿真模拟实训,使学生身临其境,现场教学和实训实践相结合。
3)教学资源:具备医院各种抢救技术同步观摩条件,ECS 高仿真模拟实训条件设备,开展设计性情景模拟教学,开设护理综合实验。
4)教师:具备3年以上临床护理经历、1年ICU工作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按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2 构建师资队伍,其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师资配置合理。
8.社区护理
(1)参考学时:32
(2)学分:2
(3)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以预防为导向、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社区护理服务理念,初步掌握社区护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对社区人群开展健康教育;能够结合护理专业知识对社区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对社区人群提供卫生保健指导;学会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保管;掌握家庭访视和实施居家护理的技术。
(4)主要内容
1)社区卫生服务:认识社区、社区评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评估。
实训项目: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居民沟通完成社区评估表的填写;参观一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了解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情况。
2)健康教育:认识影响健康因素、健康教育需求评估、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特殊人群的保健指导、社区慢性病管理与健康教育。
实训项目: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教育;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讲座;特珠人群的保健指导(老年人、青春期女性或孕期妇女群体)。
3)家庭访视:认识家庭、家庭评估、制定家庭访视计划。
实训项目:到社区进行家庭访视并完成家庭访视计划。
4)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与保管:居民个人档案的记录、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版的记录与查找。
实训项目:利用相关社区护理管理软件,学会建立社区电子健康档案。
(5)教学评价:平时成绩(仪表、教学过程表现、平时作业占10%)、理论成绩(理论考试、相关知识考试占
50%)、实践成绩(职业道德、社区见习、每人建立2份社区服务点人员健康档案、实施健康教育占40%)。
(6)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能力为本位淡化课堂与实践距离。突出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任务为驱动,以实用为原则,以护士职业能力培养为主旨,建议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
2)教学资源:开辟并保持稳定的5~10个城乡社区服务点,进行现场教学,实现开放性实践教学在社区和老人院临岗和协岗实践。
3)教师:具备3年以上临床护理和社区护理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按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 1:16 构成课程教学队伍,具有较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社区护理实践经验,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
9.老年护理
(1)参考学时:18
(2)学分:1
(3)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老化的特点,能应用护理程序评估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状况并提供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护理,能
应用专业知识对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进行护理,能对老年人进行健康指导,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培 养具有诚实守信的工作品质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具有爱心、耐心、细心,热爱老年护理事业的职业情感。
(4)主要内容
1)老化理论:绪论和老化理论。
2)健康评估:老年人的健康评估和老年保健。
实训项目:到养老院或居民小区对老人进行调查,完成一份老年人健康评估
3)日 常生活能力护理:老年人的营养与饮食、老年人的清洁与舒适的护理、老年人的休息与活动。
实训项目:到养老院或居民小区对老年人进行休息与活动的评估及指导。
4)常见精神心理问题护理:老年人常见心理问题的护理、老年期焦虑症、老年期抑郁症。
5)常见疾病护理:口腔干燥症的护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护理、老年性痴呆患者的护理。
实训项目:到养老院或居民小区走访,指导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预防。
6)居家养老护理:居家养老概述、居家护理概述、居家护理的护理过程。
实训项目:到养老院、病房或社区,了解长期卧床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并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生活护理和压疮护理;
7)临终关怀护理:临终关怀护理和死亡教育。
(5)教学评价:平时成绩(仪表、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占10%)、理论成绩(理论考试、相关知识考试占 40%)、实践成绩(职业道德、临岗见习、每人建立2份社区服务点人员健康档案、实施健康教育占50%)。
(6)教学建议
1)教学方法与手段:以能力为本位淡化课堂与实践距离,建议采取角色扮演法、真实环境演练法、分组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建议在教学实践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社区护理健康档案建立与管理。
2)教学条件:理实一体化的多功能教室、小组讨论活动室,进行现场教学在附属医院、社区和老人院社会实践与服务。
3)教师配备:具备3年以上临床护理及社区护理经历的“双师”型教师6人,同时要配备实践指导教师6人,实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为1:18。
十、专业办学基本条件和教学建议
一)师资队伍配置与要求
基本配置:本专业根据课程属性和难度,对师资配置有不同要求。专兼职护理专业师资配备的建议比例如下:
专业生师比:16:1
专兼职教师比:1:1
双师资格:专任教师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卫生系列专业职称证书达到90%以上。
学历要求: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以上,三年以上临床护理或社区护理实践
工作经历;兼职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中级以上职称,三年以上护理或社区护理实践工作经历。
1.专业带头人要求
(1)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和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组织管理与协 调能力,能够带领本专业或专业群其他成员进行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
(2)在护理专业领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对本专业或专业群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一定横向和纵向的了解,并有明确的专业研究方向,对护理专业1~2个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
(3)具有较高的专业学术水平,能够指导并从事专业建设与专业教学研究以及实践教学研究,能系统讲授本专业两门主干课程,其中一门必须是专业核心课程。
(4)具有较强课程开发、教学改革和科研能力,能够根据职业发展的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课程体系。同时具有副教授或以上职称、主管护师职称。
2.专任教师要求
(1)具有基础护理技术、临床护理技术、社区护理领域里任何一项专业技术特长。
(2)具有课程整体设计能力和项目驱动或任务引领教学方法应用能力;承担两门或两门以上护理专业课的主讲任务,其中一门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
(3)完成教学任务(理论与实践)每年达280学时,参与医(院)与教(学)结合研讨、培训,临床实践不少于70天/年。
(4)专任教师具有 3年以上的临床护理实践经历,同时具有讲师或实验师职称、护师以上职称。
3.兼职教师要求
建立动态的兼职老师人才资源库,保持稳定的护理专兼职老师队伍。聘请护理行业卖家、护理操作能手等成为护理专业兼职教师,专兼职教师资源配置比例建议达到1:1。兼职老师选派要求:在临床护理一线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掌握护理基本技术与专科技术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经过高职教育教学培训、考核,胜任护理实习实训教学,并能够正确处理实践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在护理专业领域取得的中级或以上职称的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兼职老师应具有以下工作职责:参与学校实训基地建设;参与实践教学工作;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指导学生毕业生论文撰写;组织安排实习生在医院进行技能考核和个案、论文答辩。
4.“双师素质”的专职教师
专业教师应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和临床护理、医疗资格证书。定期进入行业、医院参与临床教育和实践,每三年实践时间不少于6个月。
5.院一校联合教育组织
建立医院—-学院双主体的教育教学管理组织机构,护理部组织成立临床教育委员会,委员会由护理部主任、护理部教学主管和学校护理系教师共同组成。
(二)校内实训室标准班配置要求
校内实训室标准班以40人一个班,每班分4个小组开展实训。其配置要求见表8。
表8 校内实训室标准班配置要求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基本条件与要求
1.校外实训教学基地要求
要求由二级甲等及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担任校外实训基地,应具有一定的规模、布点合理,功能明确,为护理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综合的实训环境,保证学生能够未完成顶岗实习教学中规定的教学任务,使学生综合专业能力得到培养锻炼。
院—校联合制定实习制度:共同设计顶岗实习的教学标准,设计突出护理技能训练项目、训练方法和考核标准,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院—校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共同建立院校深度合作的护理实习基地,由学校向该基地培训兼职教师使之胜任教学,定期指派专职教师进入医院临床,协同完善顶岗实践的各项教学任务和管理制度,确保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2.校外实训教学基地指导老师配备要求
每120名学生需有2 个以上校外实习基地。每个实习基地需配有具有高级职业资格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一名,专任指导教师一名,每个实习点兼任教导老师一名。采用“院校共建、共用共赢”的运行机制,实施互动、激励、保障、约束等机制。
3.校外实训教学基地教学资料
顶岗实习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的向导和行为指南,是教学目标和效果评价的依据,把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作为制定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的指导思想,并落实在临床教学各个环节中,对不同岗位任务要求制定实习计划和量化指标。每一实习科室在学生实习结束前必须进行专科理论及护理技术操作考试(出科考试),并进行出科小结。
4. 校外实训基地的管理
(1)管理机构
毕业实习期间,学生受学校和教学(实习)医院的双重领导和管理。实习管理实行三级管理机制,即学校(实习办公室)—-系—-临床督导老师和医院(科教科)—-实习科室—-带教老师。学校和医院的实习管理部门在临床教学中分别履行各自的职责,共同完成临床教学任务。
(2)管理制度
有完善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习管理制度。包括校外实训基地《协议书》、《实习组织领导办法》、《实习纪律和请假制度》、《实习生考核制度》和《优秀实习生奖励办法》等。学生在实习期间除要求遵守国家颁发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外,还须自觉遵守以下行为规范:①政治坚定、立志献身于祖国医药卫生事业,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②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指导教师,虚心学习,刻苦钻研,认真完成实习任务;③尊重病人,严守病人秘密;④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严格执行医药技术操作常规;⑤廉洁克已、不借实习之便弄虚作假,谋取私利;⑨学习和宣传我国医药卫生工作方针、人口政策及各项卫生和药政法规;积极参加医护劳动和社会预防医疗工作,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更好地完成毕业实习计划,保证实习教学质量。学生实习期间必须服从学校实习分配,按规定时间到实习医院报到;进入实习岗位前需经实习医院岗前培训后方可按实习计划进入实习岗位。在实习期间,实施出科考试制度,对学习表现好,经出科考核合格的学生可安排进入下一实习岗位实习;对学习表现较差,出科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实行待岗停实习1~2天的处理,待岗期间由医院实习相关管理部门责令其本人写出思想认识,态度较好者,可继续实习。
学校实习管理部门(含专业教研室)要认真遵守学校实习管理的相关制度,履行实习管理的职责,经常性地深入各毕业实习基地(按规定要求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毕、业实习巡回教学检查)检查、落实教学计划的完成情况,并组织召开实习工作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毕业实习生的管理和考核工作。
(3)实习考核及成绩评定
实习生在每科实习结束,需按实习管理的要求进行出科考核。实习出科考核分基础护理知识考试(20%)、临床护理技能操作考核(50%)、护理报告书写(10%)、实习纪律(10%)和医德医风(10%)等。
出科考核由教学医院科教科(或医教科)组织实施。理论考试以闭卷形式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知识考核,试题由各实习科室负责人命题与评定,题形可以是简答题或选择题,也可以是简答题与选择题相结合。临床护理技能考核的形式以护理技能操作考核为主,由各科负责教老师在学生实习期间或出科前对实习生进行职业技能考核与评价。护理报告书写、实习纪律、医德医风由带教老师结合日常的实习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成绩记入学生的“毕业实习业务档案”。
(四)教材及图书、信息网络教学等学习资源
1.教材:有科学合理的教材选用制度优先选用国家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高职高专相关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2.根据工学融合的教学模式、知识传授-实训操作-实习实践教学链式的课程结构,组织编写配套高职护理教材。教材要符合教学要求,经专家认证后使用。
3.图书及网络资源:教师与学生可共同享用教育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开展网络课程并进行网络课程的交流,也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整体设计,可应用教学资源配套教材,优化媒体组合,提高教学效果。课程资源通过网络信息技术,为全国护理专业的高职院校、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资源检索、信息查询、实训指导、习题集、资料下载、教学指导、学习咨询、就业支持、人员培训等服务,解决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共性需求,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推动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学校图书馆有门类齐全的医药护理图书资料,图书资料生均不少于60册;专业基于的各类不少于20种。学校校园网信息通畅。
(五)教学方法、手段与教学组织形式建议
1.教学组织与实施
(1)树立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坚持理论教学服务于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探索实施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和提高综合职业素质的实践型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开放性,体现“教、学、做”为一体,推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模式的改革。
(2)充分利用优质核心课程、校本教材、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等,通过搭建多维、动态、活跃、模拟场景的课程训练平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教学内容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使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3)根据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课程性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专业课程的教学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职业能力导向的教育思想。以护理目标为驱动,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通过多媒体教学、观看录像、校内实训、医院见习、毕业实习等多种手段,采用启发式、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个案分析、角色扮演、讨论法、专题讲座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学习活动中完成对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达到培养高端技能型护理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
2.教学资源建设
(1)注重视听光盘、多媒体仿真软件、教学课件、教学标本、试题库等教学资源的自主开发和利用。
(2)积极开展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搭建远程教学平台,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3)编制学习指南、习题集、教学参考书、电子教案等辅助教学资料,创建学生自主学习平台。
(六)教学评价与考核建议
&教学评价主要以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掌握程度为考核点,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技能考核标准以临床护理专业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技能考核标准的制定,并参与技能考核的评定。
1.突出过程与阶段评价,结合课堂提问、技能操作,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评价,结合检验个案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4.考核与评价建议。为引导学生在重视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素质的养成,护理专业的课程考核实施“过程性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相结合、学业考核与职业态度考核相结合”三结合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专业岗位技能操作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重点。每门课程的考核成绩由形成性考核成绩和课程终结考核成绩构成,其中形成性考核成绩(占50%)包括作业(含实验报告,占10%)、学习过程考核(含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各占15%)和职业态度考核(含学习态度,占10%)成绩,课程终结考核成绩(占50%)包括理论考核成绩(占25%)和技能考核成绩(占25%)。
其中,护理专业技能考核评价实行多方参与的技能考核评价体系。本体系以护士职业岗位技能要求为依据,参照全国临床护理操作规程,设置技能考核项目和内容;技能考核标准邀请行业一线专家共同制定;技能考核评定由专业老师和行业专家共同完成。考核分三阶段进行:一是在各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和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专业基本技能考核;二是在临床实习前,对学生进行临床及基础护理技术综合技能考核;三是在毕业前,按照护士职业技术岗位的任职要求,对学生进行的护理岗位技能考核。通过考核评价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七)教学管理
构建基于校企(院)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体系,完善校、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
1.教学管理组织
教学运行组织管理体系采取垂直式管理,即院长—副院长—教务处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专任教师+兼职教师。由院长担任学院教学运行监控组长,教学副院长担任副组长,负责对学院教学运行制度的制定、教学运行实施流程的制定、质量保障措施的制定,重大问题的决策、协调。
2.教学管理制度
建立三级教学管理制度,一级是由学院领导决策、督导室执行的院级指挥系统;二级是由教务处与系部负责的中层管理系统,负责落实专业的教学计划与质量监控;三级是由教研室负责的基层管理系统,具体安排落实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和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1)督导室和学院领导督查管理制度
学院的教学督查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副院长为组长,由督导室主任、系主任、院内资深教师与行业企业卖家等组成教学督查小组。督导室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自主开展工作,采取日常督查与随机检查的方式,督教与督学相结合、督导与评估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全面督促和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检查与填写听课评估表、学生评教表、教师互评表、巡查记录表、巡考记录表等了解教学工作运行与质量管理情况。
(2)教务处与系部管理制度
教务处与系部分工合作共同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全程管理。主要任务是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研究制定本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等,建立起与教学改革配套的管理方法。
(3)教研室管理制度
各教研室主任对所有专任教师、兼任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检查,检查工作涉及教学各环节。内容主要包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成绩评定等情况。
(4)教学资料文件管理
按照教学运行过程,将教学资料分门别类管理,如:护理发展规划与总结、人才培养方案、行业引领资料、师资队伍(专、兼职师资)、教学资源、课程资料、教材建设、实训资料、学生管理、就业资料、社会服务与培训等。
十一、继续专业学习深造建议
1.学历提升,接受更高层次的护理教育(专升本)。
2.专业群(重症监护、急救护理、助产护理、手术室护理等)专职培训。建议培训机构由省、市级指定的护理教育机构与行业学会联合承担。
1:&&&&&&&&&&&&&&&&&&
高职护理专业教学进程表
学期周学时分配
18(10/8)
18(10/8)
18(10/8)
人文社科模块
军事理论课
实习&&& 与临&&&& 床顶&&&& 岗实&&&& 习(前四周为见习)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
形势与政策
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计算机应用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职业基础模块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职业技能模块
基础护理学
妇产科护理
急危重症护理
五官科护理
传染病护理
精神科护理
临床实践模块
护理技术见习
临床专科护理实训
能力拓展模块
护理管理学
中医护理与康复护理
分子生物学技术基础
医学文献检索与论文撰写
营养与膳食
网络技术基础
应用文写作
必修课合计
选修课合计
总学时数、总学分、周学时数
毕业考试科目:1.专业实务
&&&&&&&&&&&&&
2.实践能力
每学期开设科次
考试科次合计
(1)▲为院统一考试课程。
(2)Δ为系部考试课程。
(3)无任何标记的为考查课程。
(4)专业门课程进行学习,公共选修课要求每生任选1门课程进行学习(各专业课程可以相似)。
)军事理论课安排在新生军训期间,每晚2学时,在学期授课安排中不予体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品质意识培训ppt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