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那些德性的意思是最重要的

重视德性的养成,塑造中学生健康人格
重视德性的养成,塑造中学生健康人格
东莞市第一中学&&
【内容提要】
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也是促进学生人格现代化的世纪。只有具备健全人格的人,才能积极地履行所应尽的义务,并不断自觉地完善自己,才能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的高智能、创业型英才。因此,人格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问题。若我们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是会收到较好效果的。
【关键词】 人格 健全的人格人格教育 培养
人类已迈入21世纪的大门,21世纪人类面临的第一挑战是人的道德、伦理、价值观的挑战。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价值观念的嬗变,生活方式的丰富,学校德育面临着种种新的挑战。一方面,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要求跨世纪的青年学生具备高境界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强烈的自立精神,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急剧变革的社会环境,又影响到青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造成部分青年学生人格精神上的“低落”、“缺失”
和“扭曲”,突出存在着懒惰、懦弱、自私、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等道德缺陷。因此,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探索其正确有效的途径已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责任。而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认知,轻实践,重灌输,轻内化,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容易导致学生知行脱节,言行不一,人格错位。面对新的教育形势,学校德育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神圣使命。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面对社会发展中的种种变革,学校教育也面临种种新的课题。在继承优良传统教育的同时,我们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等等,必须与时代的步伐合拍。为此,人格教育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一、人格的内涵
人格,也称个性,反映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面貌。它包含个人的知识、能力、情感、意志、兴趣、动机和信念等多种因素。在素质教育四大主题即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之一的心理素质中,一个人的健康人格是人的素质的核心,它能催生其他优良素质的形成,能催生仁爱和自信、诚信和自律、超越和谦虚、无私和勤奋、尊重和自尊。用孔子一句话概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人格教育是指对人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人格主体性和社会化发展的教育。人格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现代学校教育应予重视。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即个体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敢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和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交往水平等优良的人格特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优秀的性格和钢铁般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学更重要……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格的伟大。”
二、人格培养是顺应新型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人格修养问题已成为全球教育注重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的教育研究中心已从“智力开发”转向“人格培养”。在这方面,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蔡元培先生可以说是“先知先觉”。他在本世纪初即提出“国民教育以养成共和健全人格为根本方针”。&&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里特也有一句名言表达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他说:“人格决定命运”。这不仅对个人是这样,对世界也是如此。可以说人类下一代的人格决定着世界的未来。对于人类未来的发展,与其探讨我们将会给子孙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不如探索我们将会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更有价值。
现代很多国家的教育者都在关注和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人的品格就处于什么地位?许多教育专家一致认为:人类问题的核心在于人的心。国际教育基金会总裁认为:健康人格对教育至关重要。学生有了健康人格,必然就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因而也必然是为人民、为祖国、为世界努力奋斗的成功者。难怪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深有所感: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健康人格体现了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反映出人的一身正气。因此,它是做人的前提,也是教育提高其素质的基本任务。试想,一个人格不健康的人,即使有再大的本领,他能对祖国和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我们学校培养出伤熊的刘海洋和杀人的马加爵虽属极为个别,但他反映出我们教育在健康人格的教育方面的缺失。由此可见,如果教育者只传授科技知识,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和体育,而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良知和人格的成熟,就会给学生带来问题,也殃及社会。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经这样说:“教育一个人的知性而不培养其德性,就是为社会增添了一份危险。”
三、人格培养是学生成长的迫切需要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课题组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在成就需要、自我接纳、个人道德、认知需要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缺陷,亟待寻找有效转变途径。调查显示,大部分独生子女表现出较强的亲和需要、扶助需要和持久需要等积极健康的人格特征。然而,许多孩子在成就需要方面则要求较低,且有不同程度攻击性倾向,常为小事发脾气,好开别人玩笑等。在自我接纳程度方面,少数孩子有一定障碍,14.6%
的孩子承认“一听到自己熟悉的人获得成功,就像自己失败了一样”,13.2%
的孩子“经常感到别人对我毫不重视”,14.8%的孩子认为“碰到陌生人,常常感到他比我强”。60%以上的独生子女在学习中缺乏认知需要,缺乏内在学习动力,对学习不感到快乐。
我们不能否认这样的事实:有些家长们纷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高档的私立学校,试图用金钱来构筑人材金字塔的塔尖,但事实上往往很难如愿。这些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子弟们,浑身充盈着一种优越感。他们未受过什么苦,却相互攀比,比谁吃得好、比谁穿得好、比谁老子接送他们用车的牌子响,却不比学习成绩谁好、人格魅力谁不俗,如此这般,怎能造就栋梁之材?又怎能成为“塔尖人物”?  相反,一些出身卑微、家境贫寒之辈,却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终于脱颖而出,成为众人瞩目的佼佼者,感动中国的平凡人——洪战辉不就是这样的典型代表吗?上述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隐含着极为深刻的内涵,即教育急切地呼唤着人格的培养!
  那么应怎样来培养健康、自信、豁达、坚韧、向上的人格呢?孔子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也说明了教育的崇高使命首先在于教会学生做人,其次才是做事。一个受过全面教育走出学校、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不只是未来的科学家、工程师、艺术家、政治家等等,他更应当是一个有爱心、美德、良知和高尚品格的公民
四、构建人格发展的网络体系,多管齐下,实现青少年人格教育对策的优化。
(一)、加强养成教育,实现德育内化。
德性需要培育,培育德性即德育。人的德性的生成,一方面需要现代德育把人类在千百年来所形成的传统美德作为道德内容传授给德性主体,以此作为生成道德个性和德性主体的重要资源,重视德性的认知教育和德性的“灌输”。更为重要的是,另一方面,必须引导人们自觉地加强德性养成。所谓“养成”,不仅是指在课堂上接受教育,而且是在生活中、社会实践中自觉培养自己的德性,使德性成为自觉的意识、自身的习惯、自动的要求,成为道德自律、活的智慧。
(1)必须优化育人环境,协调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形成人格教育正合力。在这里,学校的教育是重点,家庭的熏陶不可忽视,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的锤炼是最终得以成就的关键。身教重于言教,要建立良好的家教“行为场”。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孩子的特点是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他们的学习最初多半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将门出虎子”,正是说明为父母者的自然“身教”的巨大影响力。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他的博大胸襟、高贵品质、伟岸人格备受世人敬仰。而他对子女几近"求全责备"的言传身教,也为人们所推崇。在生活上,他教育子女艰苦朴素,不当纨绔子弟,而且身体力行,以身垂范。“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他要求子女“老大新,老二旧,老三补,老四破”;“勿学纨绔儿,变成白痴聋。少年当切戒,阿飞客里空”。他身为国家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却异常简朴,除开会接待外宾外,夏天一身旧布衣,冬天一身咖啡灯芯绒罩衣;袖口上早打了补丁。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平生一直坚持自己收拾屋子、擦拭桌椅。他的衣服不求考究,只求整洁;他的衣服永远整整齐齐,一丝不苟。这些都直接得益于他的母亲。正如他自己所说:“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百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可见,父母给其子女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因此,作为孩子人生启蒙老师的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一定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能做到的,自己坚决不做。
(2)必须采取日常化教育方式,使人格教育的内容和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结合起来,进而形成为人的习惯。中国文化从小对儿童进行“洒扫、应对、进退”方面的教育,就是从劳动、言谈和礼仪方式培养其人格自觉性。西方社会也十分重视人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培养人格和思想品德。例如,西方人注意培养儿童的独立生活能力,减少其依赖性;教育儿童爱护一草一木,爱护环境,由此培养其热爱家园、热爱国家的基本情感。这些良好的教育方法,我们应当积极吸取。
(二)、加强教师人格修养,提升教师人格感召力,以人格养成人格。
&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的希望和要求。智慧需要智慧的启迪,人格需要人格魅力的感召。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化积淀成人格。人格是人之为人的社会内涵,人格不是教导出来的,人格需要人格的濡化,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可以说,教师人格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格教育的成功与失败。教师的人格水平高、言行一致,他们更能成为受教育者的楷模、仿效的榜样。
1、从教师日常行为抓起,强化人格示范功能。
教师为人师表,是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榜样,学生往往以教师作为人生的标准和社会的化身,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默默地感染着学生。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要先从教师自身抓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在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的同时,要狠抓教师日常行为规范。譬如,禁止学生抽烟问题,教师首先就应该禁止抽烟,提倡建立无烟学校,并颁布规章制度,大力宣传抽烟有害健康、不文明的舆论扭转氛围,再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就事半功倍了。抓好教师日常行为,应以《教师文明行为规范》的贯彻实施为主,让各种不文明习惯首先在教师中绝迹,然后再要求学生去做。
2、强化教师集体的人格功能,形成“群像塑造”育人氛围
任何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群体的共同劳动。学生是受到各级学校和各科教师教育的,接受众多教师传授的知识,学习各个教师的优秀品质,最后才养成一种良好的人格,成为合格的“产品”。因此,学校要极力创设一种“群体塑造”的育人氛围,以教师共同的优点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作用于教育对象。要从提高教师素质抓起,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教育工作研究,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如我校开展的“师德简报”、“一中班主任”、“凤凰树”等栏目或活动,将教师的教育活动,群像塑造工作系列化,常规化。在教师中建立一种创造集体优秀人格的风气,并使之形成有力的育人“场”,对学生发挥“磁化”功能。
(三)建立健全人格健康发展的激励与辅导机制
青少年的人格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的社会活动,是一个多方面影响的过程,教育环境、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在其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要使各种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股合力,实现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发展,离不开科学完善的管理和评价机制,需要靠制度、法规来提供保障和导向。通过健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和强化那些社会需要的思想行为,制约或惩罚那些超越社会规范的言行,让青少年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社会倡导的,什么是社会反对的。从而明确是非,掌握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逐步形成健全高尚的人格。
1、合理组织竞争性的群体活动,培养竞争意识,鼓励学生超越自我,挑战极限。
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是克服人格障碍的清醒剂。任何人,要么主动,要么被动,都会投入竞争的世界中去。竞争的成功与失败,都会使生活更加充实。健康的竞争意识能使学生更加奋发,促进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为此,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向学生传播竞争思想,适时地创设一些竞争的环境,合理组织富有竞争性的活动,如学科竞赛、学风竞赛、评等评优、文体活动竞赛等,使学生受到竞争的熏陶和训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样,不仅能使学生“自我求成”、力争上游的能动机制发展得更为强烈,而且能催化潜能,调动学生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各种潜在上进要求,使之活跃、强烈起来。长此教育和训练,就能逐步形成敢于拼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等人格品质,这就有助于改造学生身上存有的甘居下游、萎糜不振等不良人格表现,推动学生的人格不断走向成熟和完善。
2、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重视人格缺陷者的心理辅导与心理训练,帮助他们尽早健全人格系统。
人格教育,需要在更广阔范围内组织学生进行交往学习,从而拓宽学生心理空间。丰富多彩的交往不仅可以扩充认知领域,优化认知结构,而且可以开阔胸怀,淡化冲突,净化不良情绪。健康的人格总是离不开交往的,离群独居,必然心胸狭窄;互不沟通,往往滋生疑虑心理和对立情绪。为此,一定要注重学生社交意识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可有计划地组织文娱联欢、体育竞赛、通讯联络、旅游参观、社会调查等活动,从中增强他们主动社交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交习惯,锻炼其社交能力,为形成良好人格奠定基础。
对于有人格缺陷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给予特殊的关怀和指导,一方面要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有人格缺陷,并对其危害有深刻认识,产生致力消除“顽疾”的信心和紧迫感;另一方面可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强化他们的某些心理素质,提高某些素养的水平,增强某些品质的力度,用以抵消或“淡化”那些不良人格品质,长此以往,其人格缺陷就能逐步得到消除。
3、发挥学生群体的人格功能,形成自我教育的氛围。
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有其独立受教育的一面,更有其受集体影响的一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群体形成的良好品质,对其个体带有牵引性,强制性,正如流淌在江河中的水珠,自愿或不自愿地都要顺流而行。群体中,个体学生的个性品质受群体的推动与感染,发挥学生集体的人格功效,比单纯的学,单纯的教效果要好得多。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当作重点来抓,发挥学生干部及其优秀学生的示范作用,要有意识地开展多种集体活动,把学生置身于群体的自我教育之中。班会是培养集体人格,展示学生优秀人格的最佳平台,除班级自行组织班会外,政教处应在学期作好统一安排,使每月都有一个主题。同时在学校中开展优秀班会评比,上优秀班会示范课等活动,可以将班集体的精神风貌展示给全校,形成集体之间优良品质相媲美的情景。优秀班集体的好作风,对其中不合拍的学生自然是一种无形的促进。
(四)、加强心情教育,培育健康人格。
心情教育是对一个人的心灵进行的教化,是内在的启迪。由于人格是一种内在品质,而内心深处的要素是心情,因此可以说,心情的成熟程度决定着人格品性的高低。观察一个人的动机层次可以看出他的人格水平,因此人格教育中首先要强调心情训练。
1、始终充满爱心和真诚,并辅之以鼓励和赞赏。
人格的中心是爱,爱的源泉是心情,因此心情教育是最根本的教育。教育者必须帮助学生在心情上成长并达到成熟。一个人的心情成熟后,才能达到人格成熟,也就能成为完善的个人。以完善的个人为基础,才能建立理想的家庭和社会。这样的个人、家庭和社会,才能爱惜万物并与大自然和宇宙保持和谐的关系。有了心情的驱使,人类才可能追求在个人、家庭和社会三个层次上达到爱的理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心情是人生目标、理想和动机的源泉。近年来,许多学校设立了以“心情教育”为核心的人格教育课程,如专门为离异家庭子女设立的“彩虹班”、为贫困家庭子女设立的“弘志班”等等。在这些辅导班上,教师鼓励学生倾吐内心深处的隐痛,排解因家庭变故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不良心境。
2、爱的体验和训练是心情成长的营养素。在这方面,父母、教师与其他长辈的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是不可缺少的。孩子最初的心情训练和品格塑造是在家庭中进行的,因此家庭环境是教育孩子心情的最重要的场所;学校环境则是家庭的延伸,它继承并进一步加强孩子在家庭中已经开始的心情训练。不少国家,“心情教育”在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就学习以爱回报父母,从小培养孝敬父母、关爱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渐发展成熟。这种人格素质在孩子成人以后,运用到社会上去与其他人相处,从而建立充满和谐和友爱的社会。这种社会就象一个大家庭一样,使人感到幸福、轻松、愉快。
总之,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人,还是多么平凡的人,都需要以健康的人格来支撑。它就像一个“人”字,一撇是才能,一捺是人格,出色的才能加上健全的人格,才能支撑起顶天立地的
“人”字。只有注重人格教育,启迪学生智慧,充分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强化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进取意识及生存发展的能力,才能最终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创造、学会奋斗,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经济和文化发展需要的高智能、创业型英才。
【主要参考文献】
①&&&&
张青兰著,《人格的现代转型与塑造》,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②&&&&
罗利建著,《人本教育》,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③&&&&
曾红路等著,《德育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版
④&&&&
袁振国著,《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⑤&&&&
黄全愈著,《素质教育在美国》,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⑥&&&&
姜岩著,《知识经济发展战略》,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年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事业单位笔试模拟试题题库
本试题来自:(2014年事业单位笔试模拟试题,)一、言语理解与表达能力每个人的德性都与公共生活紧密相关。现代国家中的公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分子,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完全超越利己动机的公益慈善。事实上,追问人的本性,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向善、为善的一面。与其说这是完成他的社会责任,不如说这会给他带来助人的喜悦和欢愉。这既是本性,也是权利。那种片面地将公益慈善视为社会精英特权或某些组织禁脔的思想,是无视人之本性的陋见,不利于公共伦理和公共道德的形成,是阻碍现代公民意识生成的绊脚石。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德性与公共生活紧密相关
B.行善给人带来喜悦和欢愉
C.做善事是社会成员的权利
D.不正确的慈善观危害甚大正确答案:有, 或者 答案解析:有,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单项选择题:()下列生态现象中,属于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是(
A.夏天,池塘中大批鱼类窒息死亡
B.水葫芦覆盖河面,造成水质恶化
C.近海出现大量浒苔造成水体变色
D.鲸鱼被海潮冲进海滩搁浅,死亡答案:有,答案解析:有,单项选择题:()对行政管理有决定性影响的社会环境是(
A.政治法律环境
B.精神文化环境
C.物质经济环境
D.历史人口环境答案:有,答案解析:有,
事业单位笔试模拟试题最新试卷
事业单位笔试模拟试题热门试卷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当前位置: &
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
滚动鼠标滚轴,图片即可轻松放大、缩小
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图1)
电&&&&&&话:
开&&&&&&本:16开
页&&&&&&数:364页
字&&&&&&数:
I&&S&&B&&N:2
售&&&&&&价:31.90元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
儒​家​的​德​性​伦​理​与​现​代​社​会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德性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