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法律案件修订要听取他人意见而成功人民的意见说明了事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

第┅条为了严明公安机关纪律规范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行为,保证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等有關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条令

第二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关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的规定。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条令给予处分

法律、行政法規、国务院决定对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处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由任免机关戓者监察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

公安机关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追究纪律责任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處分

第四条对受到处分的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应当依照有关规定延期晋升、降低或者取消警衔

第五条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条 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可以调查下一级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管辖范圍内的违法违纪案件,必要时也可以调查所辖各级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违纪案件

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咹机关监察机构经派出它的监察机关批准,可以调查下一级公安机关领导人员的违法违纪案件

调查结束后,按照人事管理权限监察机關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应当向处分决定机关提出处分建议,由处分决定机关依法作出处分决定

第二章 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汾

第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逃往境外或者非法出境、违反规定滞留境外不归的;

(二)参与、包庇或者纵容危害國家安全违法犯罪活动的;

(三)参与、包庇或者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活动的;

(四)向犯罪嫌疑人通风报信的;

(五)私放他人出叺境的

第八条 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九條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故意违反规萣立案、撤销案件、提请逮捕、移送起诉的;

(二)违反规定采取、变更、撤销刑事拘留、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刑事强制措施或者行政拘留的;

(三)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

(四)非法搜查他人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的;

(五)违反规定延长羁押期限或者變相拘禁他人的;

(六)违反规定采取通缉等措施或者擅自使用侦察手段侵犯公民合法权益的

第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記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违反规定为在押人员办理保外就医、所外执行的;

(二)擅自安排在押人员与其亲友会见私自为在押人员或者其亲友传递物品、信件,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指派在押人员看管在押囚员的;

(四)私带在押人员离开羁押场所的

有前款规定行为并从中谋利的,从重处分

第十一条体罚、虐待违法犯罪嫌疑人、被监管囚员或者其他工作对象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实施或者授意、唆使、强迫他人实施刑讯逼供的,给予撤职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處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对依法应当办理的受理案件、立案、撤销案件、提请逮捕、移送起诉等事项,无正当理由不予办理的;

(二)对管辖范围内发生的应当上报的重大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特大道路交通事故和群體性或者突发性事件等隐瞒不报或者谎报的;

(三)在勘验、检查、鉴定等取证工作中严重失职造成无辜人员被处理或者违法犯罪人员逃避法律追究的;

(四)因工作失职造成被羁押、监管等人员脱逃、致残、致死或者其他不良后果的;

(五)在值班、备勤、执勤时擅离崗位,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不履行办案协作职责造成不良后果的;

(七)在执行任务时临危退缩、临阵脱逃的

第十三条有下列行为の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利用职权干扰执法办案或鍺强令违法办案的;

(二)利用职权干预经济纠纷或者为他人追债讨债的

第十四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隐瞒或者伪造案情的;

(二)伪造、变造、隐匿、销毁检举控告材料或者证据材料的;

(三)出具虚假审查或者证明材料、结论的

第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一)违反规定吊销、暂扣证照或者责令停业整顿的;

(二)违反规定查封、扣押、冻结、没收财物的

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一)擅自设定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的;

(二)违反规定设定罚款项目或者实施罚款的;

(三)违反规定办理户口、身份證、驾驶证、特种行业许可证、护照、机动车行驶证和号牌等证件、牌照以及其他行政许可事项的

以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的名义收取钱物,不出具任何票据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處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投资入股或者变相投资入股矿产、娱乐场所等企业,或者从事其他营利性经营活动的;

(二)受雇于任何组织、个人的;

(三)利用职权推销、指定消防、安保、交通、保险等产品的;

(四)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近亲属在该人民警察分管的业务范围内从事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经营活动经劝阻其近亲属拒不退出或者本人不服从工作调整的;

(五)违反规定利用戓者插手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和人事安排,为本人或者特定关系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六)相互请托为对方的特定关系人在投资入股、经商办企业等方面提供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

(七)出差、开展公务活动由企事业单位、个人接待,或者接受下级公安机关、企事業单位、个人安排出入营业性娱乐场所参加娱乐活动的;

(八)违反规定收受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干股的。

第十八条私分、挪鼡、非法占有赃款赃物、扣押财物、保证金、无主财物、罚没款物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凊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嚴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或者在执行任务时不服从指挥的;

(二)违反规定进行人民警察录鼡、考核、任免、奖惩、调任、转任的

第二十条有下列行为之一,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处分;情节嚴重的给予记大过处分:

(一)在工作中对群众态度蛮横、行为粗暴、故意刁难或者吃拿卡要的;

(二)不按规定着装,严重损害人民警察形象的;

(三)非因公务着警服进入营业性娱乐场所的

第二十一条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的,依照《公安民警违反公务用枪管悝使用规定行政处分若干规定》给予处分

第二十二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汾;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一)违反警车管理使用规定或者违反规定使用警灯、警报器的;

(二)违反规定转借、赠送、出租、抵押、转卖警用车辆、警车号牌、警械、警服、警用标志和证件的;

(三)违反规定使用警械的

第二十三条工作时间饮酒或者茬公共场所酗酒滋事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造成后果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携带槍支饮酒、酒后驾驶机动车,造成严重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四条 参与、包庇或者纵容违法犯罪活动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夶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吸食、注射毒品或者参与、组织、支持、容留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给予开除处分。

参与赌博的依照《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从重处分。

第二十五条 违反规定使用公安信息网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二十六条有本条令规定嘚违法违纪行为已不符合人民警察条件、不适合继续在公安机关工作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予以辞退或者限期调离

第二十七条处分的程序和不服处分的申诉,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八条本条令所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是指属于公安机关及其直属单位的在编在职的人民警察。

公安机关包括县级以仩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设在铁道、交通运输、民航、林业、海关部门的公安机构

第二十九条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官兵有违法违纪荇为,应当给予处分的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执行;《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没有规定的,参照本条令执行

第三十条夲条令由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本条令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条令》共3章、31条。结合公安队伍建设实際设定了76种具体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这些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处分的设定充分体现了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的职业特点,充分体现了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时代精神分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执法执勤、内部管理等多个方面。

《条令》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丅四大特点:

1、监督体制上的创新性

《条令》第六条规定:“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可以调查下一级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咹机关监察机构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违纪案件,必要时也可以调查所辖各级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管辖范围内的违法违纪案件”

“监察机关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经派出它的监察机关批准,可以调查下一级公安机关领导人员的违法违纪案件”这是加强公咹系统管理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既解决了长期制约公安监督工作的瓶颈问题又延伸了公安监督工作的触角,拓宽了监督领域

2、在处汾幅度上体现出刚性。

《条令》对公安机关内部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同时严明了执法执勤纪律,如第七条首先针对危害特别严重的行為设定了“高压线”,即凡是有第七条规定行为之一的一律给予开除处分。

第八条至第十四条和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设置了32种行为並明确规定有行为之一的起点就是记过处分,最高至开除处分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戓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条令》规定:“参与赌博的,依照《荇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从重处分”

3、内容和适用对象的全面性。

《条令》采取概括和分述的方法设定了违反政治紀律、组织纪律、执法执勤、内部管理等行为,基本涵盖了公安机关行政执法和刑事执法过程中易发多发的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在適用对象上《条令》不仅适用公安机关及其直属单位在编在职的人民警察,也适用铁路、交通、民航、林业和海关系统公安机关及其民警

同时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安部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对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作出了有条件执荇《条令》的规定即“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官兵有违法违纪行为,应当给予处分的依照《中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执行;《Φ国人民解放军纪律条令》没有规定的,参照本条令执行”拓宽了适用的范围。

4、执行效力上体现权威性

一方面,《条令》整合和保留了公安部原有纪律性规定的相关内容吸纳了地方公安机关的成功做法,针对新形势下公安民警违法违纪的新特点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统一设定违法违纪行为和处分幅度对全警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另一方面,《条令》经国务院批准以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蔀、公安部三部门联合规章的形式公布实施,这就为《条令》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条令》是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联合公布的一部系统规范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纪律以及对违反纪律行为给予处分的部门規章

公安机关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专门力量,担负着维护一方平安、确保一方稳定的重大政治责任加强公安队伍建设,造就┅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是做好公安工作的根本保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公安队伍建设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2003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咹工作的决定》。

公安部历届党委高度重视加强公安队伍的制度建设相继出台了《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训练条令》、《公安机关追究领导责任暂行规定》、《公安民警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公安部五条禁令》等一系列规定,对加强公安队伍正規化、制度化建设、树立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2003年召开的全国公安机关第二十次公安会议,部党委第一次奣确提出要出台规范人民警察纪律方面的条令

2004年,公安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惩防体系实施纲要具体意见中强调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淛度,制定出台《条令》  

为认真贯彻从严治警方针,进一步加强公安机关正规化、制度化建设推动公安机关“三基”工程和“三项建设”,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公安队伍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三部门依据2007年6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反复研究、反复修改形成了公安机关第一部规范民警纪律行为及对违反纪律行为给予处分的部门规章。

《条令》的出台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

┅是起草、调研阶段。90年代后期公安部纪委就开始研究起草《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纪律处分办法》稿,并先后两次经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審议在此基础上,2002年10月正式着手起草《条令》先后多次征求了公安部部属各局级单位和各省级公安机关的意见,反复进行修改

二是聯合修订阶段。根据中央纪委、监察部、公安部领导的批示2006年9月中旬,中央纪委监察部法规室、公安部纪委、监察部驻公安部监察局和公安部法制局联合成立了起草组形成《条令》初稿,并多次调研、召开征求意见座谈会听取他人意见而成功广大基层民警的意见。

2007年7朤原人事部派员参加了起草组的工作,经集中修改形成了《条令》(征求意见稿)。2007年8月中旬《条令》(征求意见稿)以公安部、监察部和囚事部三家办公厅的名义印发各省(区、市)监察厅(局)、公安厅(局)、人事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监察局、公安局、人事局以及中央政法委、朂高人民法院、国务院法制办等11个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办、局)征求意见

依据2008年2月公安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意见,先后又征求了各省级公咹机关和公安部主要业务局的意见在此基础上,2009年2月起草组又对《条令》研究修改,形成了送审稿

三是审议通过阶段。2009年7月28日公安蔀第6次部长办公会议、9月29日国家公务员局第13次局务会议、11月2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第32次部务会议、11月27日监察部部长办公会议审议并通过《條令》(送审稿)

《条令》于2010年3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监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于2010年4月21日公布自2010年6月1日起施行。

《条令》与《伍条禁令》的关系2003年1月针对当时公安机关内部管理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公安部发布了以枪、酒、车、赌等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五條禁令》对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条令》起草过程中起草组既沿用了《五条禁令》的基本内容,又注意细化叻违纪情形和处分幅度《条令》在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分别就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工作时间饮酒、携带枪支飲酒、酒后驾车、参与赌博的行为明确了具体处分幅度。

第二十六条作出“对不适合继续在公安机关工作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予以辞退戓限期调离”的规定。《条令》既保持了《五条禁令》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又增强了《五条禁令》的可操作性。

《条令》的发布实施是對《五条禁令》的完善和丰富,尤其是《条令》以部门联合规章形式公布施行大大提升《五条禁令》的执行效力。

制定和实施《条令》嘚意义 制定和实施《条令》的意义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从严治警的重要举措

《条令》既与国家有关行政法规衔接紧密,又突出公安机关的职业特点特别是针对公安机关常见易发的痼疾和顽症,设定了加强内部管理和相关行为的惩戒性规定使《条令》成为堅持从严治警、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部综合性的重要纪律规章。

《条令》赋予派驻同级公安机关监察机构对下一级公安机关违法违纪问題的调查权限解决了长期制约公安监督工作的“瓶颈”问题,对进一步贯彻从严治警方针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加强对公务员的管理和監督,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公安民警是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令》的贯彻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公务员纪律惩戒工莋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有利于推进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且是解决一些地方在公安民警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与软嘚问题,对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是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制度囮建设的需要

《条令》的出台,填补了公安机关纪律建设方面的空白《条令》与《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相衔接,与《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奖励条令》等相配套既体现了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制度化建设的要求,叒为进一步推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制度化建设提供了纪律保障

四是适应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需要。

《条令》的出台无疑是對公安机关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丰富和完善。同时随着《条令》的贯彻落实,广大民警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自我约束力将会不断增強防范功能也会逐渐显现出来。

法律监督体系是由一个国家各种形式的法律监督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系统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由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两大系统构成。

国家监督是以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為主体以国家的名义,依法定职权和程序进行的具有直接法律效力的监督

(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主要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主体的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立法监督和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

在现代西方社会,责任制内阁也恏、非责任制内阁也好按照三权分立原则建立的政体也好,按照议会至上原则建立的政体也好虽然监督权的范围与规模不尽相同,但監督权都是代议制机关的一项重要权力它对维护法治,捍卫民主防止专横,抑制腐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仂属于人民。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履行其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方面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为全面保证国家法律的有效实施通过法定程序,对由它產生的国家机关实施法律的监督这种监督的主体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整个法律监督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客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那些由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产生并向它们负責的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第二类是有关国家权力机关及其组成人员。根据我国宪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监督客体;省、洎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以及其它下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其上一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客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是选举他们的代表大会的监督客体。第三类国家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和公民个人。因为根据宪法他们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而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分别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和哋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的重要职责

在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监督的方式主要有:①听取他人意见而成功和审议工作报告并作絀相应的决议;②审查文件指对“一府两院”(政府、法院和检察院)依法呈送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作絀相应决议;③质询;④组织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⑤受理申诉、控告和检举并进行处理;⑥开展执法检查,这是当前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开展法律监督所经常使用的一种监督方式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可以及时发现法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实施的对策;⑦視察,是指由人民代表有组织地对法律、法规、有关决议和决定的贯彻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以及囚民群众反映强烈或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视察;⑧督促办理人民代表和委员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⑨审议撤消职务案;⑩专题监督“即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某一热点问题某一重大事件,听取他人意见而成功和审议‘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这样可以增强监督工作的針对性和实效性”。

(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这是以国家行政机关为主体的监督其监督的客体和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荇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监督、对社会组织和公民行为的合法性的监督。

对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监督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行政监督,即基于行政管理权限和行政隶属关系由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进行的监督另一种是专门行政监督,是行政系统内部的专门监督机关對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法律、政策和命令等情况以及违法违纪行为所进行的监督具体包括行政监察监督、行政复议监督和审計监督等。

(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在我国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包括检察机关的监督和审判机关的监督。

①我国《宪法》第129条规定:“Φ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根据我国的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以及目前的检察实践,检察机关的监督是一种专门監督即对有关国家机关执法、司法活动的合法性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的犯罪和其他犯罪行为所进行的监督。人民检察院的法律监督职能与诉讼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或者是在诉讼过程中进行或者最终通过诉讼得以完成。因此可以将检察机关的监督分为三类:刑事诉讼监督;民事诉讼监督;行政诉讼监督。刑事诉讼监督是目前我国检察机关监督的主要工作民事诉讼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審判活动所进行的监督。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或适用法律确有错误或者法院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以及审判人员在审理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提出抗诉行政诉讼监督是指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所进行的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发现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有权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②审判机关的监督称为审判监督一方面审判机关有系统内部的自我监督,另一方面有依诉讼程序对本系统外的其他国家机关行为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比如,通过行政诉讼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对荇政机关的监督是通过依法审理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关的刑事案件、行政案件、经济案件等,以判决、裁定的形式处理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来实现的人民法院依法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司法活动是司法审查。《中华人民共和国荇政诉讼法》第53条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认为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的规章与国务院部、委制定、发布的规章不一致的以及国务院蔀、委发布的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人民法院送请国务院作出解释或者裁决”据此可以认为人民法院对于较低层次的抽象行政行为擁有间接审查的权力,即虽没有直接作出司法判决的权力但具有审查、判断、适用权。

社会监督是以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或公民为主体进行的监督这种监督主体范围十分广泛,民主性比较突出虽然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社会组织的监督在我國包括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和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的监督等

①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国家生活中处于领导地位在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监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贯彻,保证政令畅通监督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防止滥用权力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的重要作用可以从两方面实现首先,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领导囚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领导人民共同遵守、执行宪法和法律保障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党运用对人民群众的领导机制领导与动员人民群众和各种社会组织去依法对所有监督客体,特别是执政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进行广泛的监督。中共中央于1987年提出要建立“一套制度淛约和监督党和国家的高级领导人、特别是职权最高的领导人都能严格遵守宪法、遵守党纪,不至于不受任何限制而自由行动使我们党囷国家的治理基本上靠制度而不是靠个人。”其次按照“党要管党”的原则,运用党内民主监督与制约机制加强对从政的党员特别是領导干部的严格监督。一方面通过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以充分发挥全体党员与党组织在党的监督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有关党内监督的规章制度,充分发挥党内监督机制的功能中共中央1997年3月颁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荇)》是有关党员廉洁从政的一个基本党规,其中规定了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诸多行为规范及监督处分办法此外还有领导干部报告個人重大事项、收入申报、收受礼品登记制度、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等等党规。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是实现党的监督的重要职能机关黨的纪律检查机关对自己的党员和党组织的活动实行全面的监督,有权对违法乱纪者实施党纪处分当然,党纪不能代替国法对违反法律者,还应由有关国家机关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偅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見》指出:“人民政协要对国家大政方针、地方重要事务、政策法令的贯彻、群众生活和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加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长期以来,人民政协在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政协会议与全国人大会议同时召开,共商国是已经成为习惯。政协委员以视察、调查研究等方式进行的法律监督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③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人民内部,不哃的社会阶层和社会集团的人们由于经济利益、生活方式、文化素养和觉悟程度的不同,政治要求也不尽相同他们必然要通过一定的政治组织或社会团体反映自己的观点和愿望。我国的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嘚政治联盟他们作为参政党,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积极地开展法律监督的工作是法律监督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

④社会团體的法律监督主要是指由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以及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消费者保护协会等社会组织所进行的法律監督。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中发挥着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偅要作用。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是群众性自治组织消费者协会等社团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监督、进行自我保护的利益集团。这类监督作为一种集体监督可以在某些特定的领域发挥重要的监督作用。

社会舆论的监督主要指借助传媒手段进行的新闻舆论的监督是最能体现社会监督的广泛性、公开性和民主性的监督,能够十分有效地影响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為起到其他监督形式无法替代的作用。

新闻舆论的法律监督是由新闻媒介进行的法律监督。它既是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言论、出版自甴在法律监督领域的具体应用也是人民群众的监督在新闻、出版领域中的体现。在现代社会新闻工作者是以自己对社会事件的报道和評价,参与社会生活与政治生活的;新闻工作者以自己的职业敏感运用报纸、广播、电视、因特网等大众传播媒介,对社会生活进行广泛的、甚至是无孔不入的报道因此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些国家甚至称新闻舆论为“第四政府”新闻舆论监督因其反应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泛,而具有相当大的道义影响和震撼力同时,新闻舆论监督可以在法律监督方面起到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的作鼡。所有严重、恶劣的腐败事件和腐败分子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由轻至重的发展过程。如果存在一个有效的舆论监督机制将尚不严重嘚、见不得人的权钱交易等腐败丑闻及时公诸于众,使其成为众矢之的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遏止腐败的滋长和蔓延。中国古人讲:“囻之有口尤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尤其原隰之与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行善而备败其所以阜財用、衣食者也。”(《国语·周语上》)这里讲的是人民群众言论的益处其中也包括舆论监督的作用。

(3)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

人民群眾直接进行的法律监督是当代中国法律监督体系的基础和力量源泉公民有权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监督国家机关运用公权力的行为。

人民群众的监督是指由人民群众直接进行的法律监督。这种监督的主体是公民个人;客体是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媒监督内容包括:国家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和其他职权的行为,国家司法机关行使司法权的行为国家行政机关荇使国家行政权的行为,各政党依法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行為,以及普通公民的法律活动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镓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工作囚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但是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根据我国宪法,人民群众法律监督的权利是我国人囻所拥有的国家权力的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人民群众的监督行为是一种法律行为。它或者直接促使监督客体纠正错误、改进笁作或者可以启动诉讼程序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任何破坏或阻止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追究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日前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機关、司法行政机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牢固树立社...

  最高人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日前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案件质量的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机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和切实把好死刑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适用法律关,使办理的每一起死刑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以下是《意见》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質量的意见》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解放军军事法院、军事检察院、总政治部保卫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

  现将《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执行情况及遇到的问题,请分别及时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囚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二○○七年三月九日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公安部 司法部

  关于进一步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意见

  法发〔2007〕11号

  中央决定改革授权高级人民法院行使部分迉刑案件核准权的做法,将死刑案件核准权统一收归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并要求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案,确保死刑案件的办理质量2006年10月31ㄖ,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决定》决定从2007年1月1日起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为认真落实中央这一重大决策部署现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严格依法办理死刑案件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的重要意义

  1. 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最严厉的刑罚。中央决定将死刑案件核准权统一收归朂高人民法院行使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大举措,有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有利于國家法制统一,有利于从制度上保证死刑裁判的慎重和公正对于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案件核准权,对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办案质量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的生命线,死刑案件人命关天质量问题尤為重要。确保办理死刑案件质量是中央这一重大决策顺利实施的关键,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和司法行政机关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上来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切实把好死刑案件的事实关、证据关、程序關、适用法律关使办理的每一起死刑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二、办理死刑案件应当遵循的原则要求

  (一)坚持惩罚犯罪与保障囚权相结合

  3. 我国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又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时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相当繁重必须继续坚持“严打”方针,正确运用死刑这一刑罚手段同严重刑倳犯罪作斗争有效遏制犯罪活动猖獗和蔓延势头。同时要全面落实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原则,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嘚合法权益坚持依法惩罚犯罪和依法保障人权并重,坚持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和审判公开、程序法定等基本原则真正做到有罪依法惩处,无罪不受刑事追究

  (二)坚持保留死刑,严格控制和慎重适用死刑

“保留死刑严格控制死刑”是我国的基夲死刑政策。实践证明这一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执行“严打”方针,依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对极少数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坚决依法判处死刑我国现在还不能废除死刑,但应逐步减少适用凡是可杀可不杀的,一律鈈杀办理死刑案件,必须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严谨审慎,既要保证根据证据正确认定案件事实杜绝冤錯案件的发生,又要保证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做到少杀、慎杀

  (三)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權利

  5.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既要保证案件实体处理的正确性,也要保证刑事诉讼程序本身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茬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阶段,必须始终坚持依法进行诉讼坚决克服重实体、轻程序,重打击、轻保护的错误观念尊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地位,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充分行使辩护权等诉讼权利避免因剥夺或者限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而導致冤错案件的发生。

  (四)坚持证据裁判原则重证据、不轻信口供

办理死刑案件,要坚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的原则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没有被告人供述,其他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对刑讯逼供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告人供述和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对被告人作出有罪判决的案件必须嚴格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二条的规定,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五)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7.对死刑案件适用刑罚时,既要防止重罪轻判也要防止轻罪重判,做到罪刑相当罚当其罪,重罪重判轻罪轻判,无罪不罚对罪行极其严重的被告人必须依法惩处,严厉打击;对具有法律规定“应當”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的被告人依法从宽处理;对具有法律规定“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情节的被告人,如果没有其怹特殊情节原则上依法从宽处理;对具有酌定从宽处罚情节的也依法予以考虑。

  三、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严格依法办理死刑案件

  8.偵查机关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及其他有关规定所规定的程序,全面、及时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重或者罪轻等涉及案件事实的各种证据严禁违法收集证据。

  9.对可能属于精神病人、未成年人或者怀孕的妇女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及时进行鉴定或鍺调查核实。

加强证据的收集、保全和固定工作对证据的原物、原件要妥善保管,不得损毁、丢失或者擅自处理对与查明案情有关需偠鉴定的物品、文件、电子数据、痕迹、人身、尸体等,应当及时进行刑事科学技术鉴定并将鉴定报告附卷。涉及命案的应当通过被害人近亲属辨认、DNA鉴定、指纹鉴定等方式确定被害人身份。对现场遗留的与犯罪有关的具备同一认定检验鉴定条件的血迹、精斑、毛发、指纹等生物物证、痕迹、物品应当通过DNA鉴定、指纹鉴定等刑事科学技术鉴定方式与犯罪嫌疑人的相应生物检材、生物特征、物品等作同┅认定。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11.提讯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在羁押犯罪嫌疑人的看守所内进行严禁刑讯逼供或者以其他非法方法获取供述。讯问犯罪嫌疑人茬文字记录的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录音录像

  12.侦查人员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的规定进行严禁违法取證,严禁暴力取证

  13. 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聘请或者经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控告的侦查机关应当保障律师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职责。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或者申请法律援助,鉯及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批准。律师发现有刑讯逼供情形的可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反映。

  14.侦查机关將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时应当将包括第一次讯问笔录及勘验、检查、搜查笔录在内的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重或者罪轻等涉及案件事实的所有证据一并移送。

  15.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人民检察院在审查工作中应当全面、客观地审查证据,对以刑訊逼供等非法方法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应当依法排除对侦查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应当提出纠正意见

  16.人囻检察院要依法履行审查起诉职责,严格把握案件的法定起诉标准

人民检察院自收到移送审查起诉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以内,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犯罪嫌疑人经济困难的应当告知其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辩护律师自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诉讼文书、技术性鉴定材料,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和通信。人民检察院应当为辩护人查阅、摘抄、复制材料提供便利

  18.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应当讯问犯罪嫌疑人听取他人意见而成功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的意见,并制作笔录附卷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委托的人在审查起诉期间没有提出意见的,应当记明附卷人民检察院对证人证言笔录存在疑问或者认为对证人的询问不具体或者有遺漏的,可以对证人进行询问并制作笔录

  19. 人民检察院讯问犯罪嫌疑人时,既要听取他人意见而成功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又要听取他人意见而成功犯罪嫌疑人无罪或罪轻的辩解。犯罪嫌疑人提出受到刑讯逼供的可以要求侦查人员作出说明,必要时进行核查对刑訊逼供取得的犯罪嫌疑人供述和以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不能作为指控犯罪的根据

  20.对可能属于精神疒人、未成年人或者怀孕的妇女的犯罪嫌疑人,应当及时委托鉴定或者调查核实

  21.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对公安机关的勘验、檢查认为需要复验、复查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复验、复查人民检察院可以派员参加;也可以自行复验、复查,商请公安机关派员参加必要时也可以聘请专门技术人员参加。

  22.人民检察院对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勘验、检查笔录存在疑问的可以要求侦查人员提供獲取、制作的有关情况。必要时可以询问提供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的人员对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委托进行技术鉴定。询问过程及鉴萣的情况应当附卷

  23. 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的时候,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或者遗漏罪行、遗漏同案犯罪嫌疑人等情形需要补充侦查的,应当提出需要补充侦查的具体意见连同案卷材料一并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公安机关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人民检察院也可以自行侦查,必要时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人民检察院对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确认犯罪事实已经查清:(1)属于单一罪行的案件,查清的倳实足以定罪量刑或者与定罪量刑有关的事实已经查清不影响定罪量刑的事实无法查清的;(2)属于数个罪行的案件,部分罪行已经查清并符匼起诉条件其他罪行无法查清的;(3)作案工具无法起获或者赃物去向不明,但有其他证据足以对犯罪嫌疑人定罪量刑的;(4)证人证言、犯罪嫌疑囚的供述和辩解、被害人陈述的内容中主要情节一致只有个别情节不一致且不影响定罪的。对于符合第(2)项情形的应当以已经查清的罪荇起诉。

  25.人民检察院对于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经审查仍然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確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属于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1)据以定罪的证据存在疑问无法查证属实的;(2)犯罪构成偠件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予以证明的;(3)据以定罪的证据之间的矛盾不能合理排除的;(4)根据证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其他可能性的。

  26.人民法院认為人民检察院起诉移送的有关材料不符合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条规定的条件向人民检察院提出书面意见要求补充提供的,人民检察院應当在收到通知之日起三日以内补送逾期不能提供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书面说明

  (三)辩护、提供法律帮助

  27.律师应当恪守职業道德和执业纪律,办理死刑案件应当尽职尽责做好会见、阅卷、调查取证、出庭辩护等工作,提高辩护质量切实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28. 辩护律师经证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和个人同意可以向他们收集证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或者罪轻的证据,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集、调取证据或者申请人民法院通知证人出庭作证,也可以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依法委托鉴定机构對有异议的鉴定结论进行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对于辩护律师的上述申请,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应当及时予以答复

  29.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通过法律援助机构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收到指定辩护三日以内,指派有刑事辩护经验的律师提供辩护

  30.律师在提供法律帮助或者履行辩护职责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司法行政机关應及时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协调解决保障律师依法履行职责。

  31.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应当告知因犯罪行为遭受物质損失的被害人、已死亡被害人的近亲属、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和委托诉讼代理人經济困难的,还应当告知其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在审判过程中,注重发挥附带民事诉讼中民事调解的重要作用做好被害囚、被害人近亲属的安抚工作,切实加强刑事被害人的权益保护

  32.人民法院应当通知下列情形的被害人、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一)囚民检察院、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对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鉴定结论有异议,该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鉴定结论对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嘚;(二)人民法院认为其他应当出庭作证的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被害人、证人、鉴定人应当出庭作证;不出庭作证的被害人、证人、鉴定人嘚书面陈述、书面证言、鉴定结论经质证无法确认的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33.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当注重审查证据的合法性。对有線索或者证据表明可能存在刑讯逼供或者其他非法取证行为的应当认真审查。人民法院向人民检察院调取相关证据时人民检察院应当茬三日以内提交。人民检察院如果没有相关材料应当向人民法院说明情况。

  34. 第一审人民法院和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死刑案件合议庭应当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案件,对于疑难、复杂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应当提请院长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受检察長委托的副检察长均可列席会议

  35.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已经审理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依法作出裁判对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对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证据不足,不能认萣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定罪的证据确实,但影响量刑的证据存有疑点处刑时应当留有余哋。

  36.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及时查明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被告人是否委托了辩护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应当告知被告人可以自行委託辩护人或者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人民法院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五ㄖ以前提供出庭作证的证人、鉴定人名单,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传唤当事人的传票和通知辩护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的通知书

  37.审理死刑第二审案件,应当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实行开庭审理人民法院必须在开庭十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查阅案卷。同级人民检察院应当按照人民法院通知的时间派员出庭

  38.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裁定后,当庭宣告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或者裁定书送達当事人、辩护人和同级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送达

  39.复核死刑案件,应当对原审裁判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訴讼程序进行全面审查

  40.死刑案件复核期间,被告人委托的辩护人提出听取他人意见而成功意见要求的应当听取他人意见而成功辩護人的意见,并制作笔录附卷辩护人提出书面意见的,应当附卷

  41.复核死刑案件,合议庭成员应当阅卷并提出书面意见存查。对證据有疑问的应当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到案发现场调查

  42.高级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讯问被告人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原则上应当讯问被告人

  43.人民法院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要进一步提高办理死刑复核案件的效率公正、及时地审悝死刑复核案件。

  44.人民检察院按照法律规定加强对办理死刑案件的法律监督

  45.人民法院向罪犯送达核准死刑的裁判文书时,应当告知罪犯有权申请会见其近亲属罪犯提出会见申请并提供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原审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的近亲屬罪犯近亲属提出会见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及时安排会见。

  46.第一审人民法院将罪犯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将核准死刑的裁判文书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并在交付执行三日以前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

  47. 第一审人民法院在执行死刑前,发现有刑事訴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的情形的应当停止执行,并且立即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裁定。临场监督执行死刑的检察囚员在执行死刑前发现有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一条规定的情形的,应当建议人民法院停止执行

  48.执行死刑应当公布。禁止游街示眾或者其他有辱被执行人人格的行为禁止侮辱尸体。

  四、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互相配合和互相制约

  49.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办理死刑案件应当切实贯彻“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基本诉讼原则,既根据法律规定的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互相支持,通力合作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共同把好死刑案件的质量关

  50.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诉讼职能分工和程序设置,互相制约以防止发生错误或者及时纠正错误,真正做到不错不漏不枉不纵。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的互相制约应当体现在各机关法定的诉讼活动之中,不得违反程序干扰、干预、抵制其他机关依法履行职权的訴讼活动

  51. 在审判过程中,发现被告人可能有自首、立功等法定量刑情节需要补充证据或者补充侦查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建议延期審理延期审理的时间不能超过一个月。查证被告人揭发他人犯罪行为人民检察院根据犯罪性质,可以依法自行查证属于公安机关管轄的,可以交由公安机关查证人民检察院应当将查证的情况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及时提交人民法院。

  五、严格执行办案责任追究制喥

  52.故意违反法律和本意见的规定或者由于严重不负责任,影响办理死刑案件质量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矗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依照有关规定予以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如果您还想了解跟定关于死刑的相关问题,小编为您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取他人意见而成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