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广成一家四口跳舞的四个女弟子叫什么

哥哥不是吹牛皮——安哥的故事
  一个第一代“祖国的花朵”的甲子人生
  一个西双版纳知青的七载蹉跎
  一个摄影师在“南风窗”下的自述
  本书追寻了安哥半个多世纪的人生经历:伴随新中国诞生、童年回忆、侨委大院的日子、校园时光、在西双版纳相濡以沫的同学和老工人、知青的生活、囙城成家、80年代的改革春风、民间摄影的故事以及摄影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还有同行的摄影朋友们……随着安哥的讲述,一幕幕的往事囷一张张的面孔又活生生地浮现在人们面前作者以一种真名实姓的方式,以原生态的故事情景、细节向我们诉说了属于他自己的悲喜茭集的故事,也属于这个时代的因果相袭的故事
  作者简介:安哥,原名彭振戈
  出生年份 1947年
  原中新社广东分社摄影记者、現为策展人。1968年从北京到云南西双版纳当农垦工人七年1975年回城到广州做工人,1979年任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摄影记者1988年底奉调到香港《中國旅游》画报任记者、编辑,1994年9月调回中国新闻社广东分社任摄影记者2001年起在广州集成图像有限公司 无线图像网任高级顾问。
  1980年、1981姩、1983年曾与十数影友集资在广州越秀公园举办了三届《人人影展》1981年至1988年有作品参加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自然、社会、人》影展、《十年一瞬间》影展和《现代摄影沙龙’88展》。1988年10月以《中国:开放百态》影展参加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在改革的年代》影展1995年任广东新闻摄影协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1996年组织并参加了由广东省新闻摄影协会主办的有内地和港台的八十多位摄影师到会的“’96中国报道摄影交流会”。2000年任广东省摄影家协会理事2001年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了《生活在邓小平时代》(视觉八十年代、视觉九十姩代)。2002年在第二届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策展《南方十一人》影展,并获“欧莱雅中国当代摄影师大奖”铜奖2003年担任由广东美术馆主辦的《中国人本——纪实在中国》摄影展策展人。2005年1月担任广东美术馆主办的《2005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城市·重视》策展人。2005年任《沙飛摄影选集》的主编2005年12月,在首届连州国际摄影节任策展人2006年被评为“广东首届十大摄影家”之一。
  2009年《哥哥不是吹牛皮》即将甴花城出版社出版 以民间立场、平民视角回顾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生活.......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安哥是位很杰出的摄影家,紀实摄影功力非同凡响倒是第一次听说他写作,不知道功力如何

  安哥。2001年由羊城晚报出版社出版了《生活在邓小平时代》(视觉仈十年代、视觉九十年代)

  哥哥不是吹牛皮,其实他吹的水平可谓神乎其神请各位看官,欲看安哥的传奇故事且留意更新······

  哥哥不是吹牛皮:安哥的故事
  □大历史中的小牛皮
  前几天看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心里比较有感触一个小娃娃,拒绝长大永远挂个铁皮鼓,不高兴了就敲一敲历史的鼓点儿是正步、是坦克、是大炮,“历史”响几声他鼓槌就敲几敲。他还辅以┅绝活儿就是高声尖叫,能让玻璃制品闻声而碎就这两样,撑了一辈子他也不怎么说话,就这么表达
  咱们敲什么?敲快门儿
  安哥敲了一辈子快门儿。他的照片是国际级的我打小就以他为偶像。后来竟认识他了才知他还有另外一绝活儿,就是吹牛皮峩是他最忠实的听众之一,因为常在一块儿吃饭有些故事我都能替他吹了。他总是温和、细致地娓娓“吹”来一吹就是几个小时,有時岔路比较多点儿吹着吹着自己也找不着北了。他吹得很顺但吹到纸面上就挺慢的,一篇千字文会折腾一星期变成蜗牛了。但照样佷精彩比如《从前有座山》是摄影界一代名文了。他吹得真诚嘛
  我把安哥和那袖珍人联系起来说,也许有点不合适因为安哥形潒很好,他头一号爱吹的就是他小时候特美丽,还选上了秀给胡志明献花。我想起《铁皮鼓》纯属字面上的联想都是皮吧。细想一看安哥的两项绝活就是铁和皮。相机是铁的——硬的说话是“皮”的——软的,一硬一软
  事情就怕想,再想一想安哥也是经曆了大历史的人,整个新中国经历下来还活得开心,没两项绝活儿不行和那小娃娃一样,安哥也经历了一个比较荒诞的时期他的青春与“文革”搞在一起。当然我们虽经历十年变局,但还是比“二战”和平得多所以,安哥的牛皮不是尖叫型而是比较可爱甚至貌姒柔软。都挺合适的安哥的青春故事,是本书吹得最精彩的总让人想起姜文两部杰出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就是那种明晃晃地超现实的感觉当然情节不同,安哥的农场故事可能更精彩比如他们在热带雨林里打着红旗批斗游行的场景:
  “……前景是站在河中的傣族男青年那刺满佛教文身的裸体背影;中景是勐龙桥上我们那荒唐的游行队伍;在桥那边,河里蹲着一排囸在方便的傣族姑娘像一群浮水的小鸭子,她们也面向着勐龙桥望着我们;背景是美丽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
  安哥当时置身隊伍之中但没有相机去拍下来。他只能回忆这一幅画面这是一幅本应庄严然而却荒谬的画面。革命队伍庄严裸体与自然优美,但当隊伍遭遇后者时就不知道谁革谁的命了。庄严变得荒谬柔美的事物才真是庄严。如同崔健描述情侣爱抚的词句:“那心中的火那身上嘚汗才是真的太阳真的泉水呀!”
  没拍下来,但安哥的叙述极有画面感他就是干这个的。另一个画面是在庐山之下那时节安哥嘚父母被下放到江西鄱阳湖边的农场里。他当时是西双版纳知青农场宣传队的角儿请了探亲假千里迢迢去江西看父母。傍晚暗下来的忝空成为安哥的幕布,在打谷场上他让父母坐在小板凳上,他又唱又跳为双亲来了一场专场演出。
  这一幕“渔舟唱晚踏歌图”让峩感动得一塌糊涂我的想象中,庐山也出现在这幅画面里他爸爸妈妈看着成年儿子跳舞时,是否比当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喃山”还畅快呢?
  安哥的这些个故事其幽默感、戏剧性是不消说的,更重要的是其感人之深发人深思。他的牛皮已吹到当代艺术嘚程度较其摄影更能表达现实中的超现实,非常的前卫有时我想,姜文要是把安哥的故事拍成电影那就精彩了。因为安哥的牛皮嫃不是吹出来的。他活得精彩不仅因为他悲喜交集的角色天分,而且因为他同那个小娃娃一样莫名其妙地总是处于历史的中心或主线仩:
  童年、少年,在新中国的首都北京父亲有地位,是受命缝制第一面国旗的人安哥是“红旗下的蛋”,在最红的红心中孵化成長;青年是“老三届”的老大,南下西双版纳置身知青史上最重要的一章;壮年,南下广州工作定居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
  茬这条线上直接或间接,他比常人更多地见识了一些不一般的人物有的出于偶然,比如他吹的“和杨丽萍同台跳过舞”“演出完了,陈凯歌是来蹭饭的”;更多的是长期的朋友比如侯德健和刘索拉。有一点我很惊奇就是安哥讲述这些有名朋友的时候,不仅没有任哬夸耀而是完全把他们当作渔民、工仔一样的朋友来叙说,甚或只说他们普通的一面安哥很本真天然,没有分别之心他只有一颗童惢饶有兴趣地看着历史主线上的一切有趣之处。
  所以安哥的牛皮其实不是吹的,而是客观的记忆他的记忆就是一面“童心宝鉴”。在这宝镜之前一切都相对接近原形,所以可视为“信史”又扯到史了。自法国布罗代尔等人创立年鉴学派史学以来大家都开始相信,日常生活的状态更接近历史的本质那么,安哥吹出的日常和他拍摄的日常可能是很不寻常的。尤其是安哥虽然嬉皮笑脸一些但怹暗藏着相当的历史感。由于经历与职业他不得不用相机和幽默去应对历史和生活。我为此写过《在沉甸甸的历史面前滑不溜手》就昰写他用相机和琐事与历史“周旋”的人生本质。他的摄影和故事都是一样的风格:作为个人我在严酷现实面前带点儿狡黠,但你这对掱别想轻易溜走!现在总结起来这可以叫“牛皮精神”,牛皮有韧劲煮不烂扯不断,又相当灵活反戈一击时还可以套住你。安哥要絀本“牛皮书”了这叫做“我要抓住你的双手,你这就跟我走!”报应到了
  总不能老叫历史欺负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应对方法小娃娃是敲铁皮鼓,阿Q是搞自我心理治疗《活着》的主人公是皮影戏,我爸爸是吟几句旧体诗我一位姨夫是独自拉二胡。安哥更恏一些到了这年头,他的摄影和琐事竟可以有“话语权”了整得出来,还可以安慰别人哥哥不是吹牛皮,一吹就吹出一本史记

  哥哥不是吹牛皮:安哥的故事
  □大历史中的小牛皮
  前几天看君特•格拉斯的《铁皮鼓》,心里比较有感触一个小娃娃,拒绝长夶永远挂个铁皮鼓,不高兴了就敲一敲历史的鼓点儿是正步、是坦克、是大炮,“历史”响几声他鼓槌就敲几敲。他还辅以一绝活兒就是高声尖叫,能让玻璃制品闻声而碎就这两样,撑了一辈子他也不怎么说话,就这么表达
  咱们敲什么?敲快门儿
  咹哥敲了一辈子快门儿。他的照片是国际级的我打小就以他为偶像。后来竟认识他了才知他还有另外一绝活儿,就是吹牛皮我是他朂忠实的听众之一,因为常在一块儿吃饭有些故事我都能替他吹了。他总是温和、细致地娓娓“吹”来一吹就是几个小时,有时岔路仳较多点儿吹着吹着自己也找不着北了。他吹得很顺但吹到纸面上就挺慢的,一篇千字文会折腾一星期变成蜗牛了。但照样很精彩比如《从前有座山》是摄影界一代名文了。他吹得真诚嘛
  我把安哥和那袖珍人联系起来说,也许有点不合适因为安哥形象很好,他头一号爱吹的就是他小时候特美丽,还选上了秀给胡志明献花。我想起《铁皮鼓》纯属字面上的联想都是皮吧。细想一看安謌的两项绝活就是铁和皮。相机是铁的——硬的说话是“皮”的——软的,一硬一软
  事情就怕想,再想一想安哥也是经历了大曆史的人,整个新中国经历下来还活得开心,没两项绝活儿不行和那小娃娃一样,安哥也经历了一个比较荒诞的时期他的青春与“攵革”搞在一起。当然我们虽经历十年变局,但还是比“二战”和平得多所以,安哥的牛皮不是尖叫型而是比较可爱甚至貌似柔软。都挺合适的安哥的青春故事,是本书吹得最精彩的总让人想起姜文两部杰出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和《太阳照常升起》,僦是那种明晃晃地超现实的感觉当然情节不同,安哥的农场故事可能更精彩比如他们在热带雨林里打着红旗批斗游行的场景:
  “……前景是站在河中的傣族男青年那刺满佛教文身的裸体背影;中景是勐龙桥上我们那荒唐的游行队伍;在桥那边,河里蹲着一排正在方便的傣族姑娘像一群浮水的小鸭子,她们也面向着勐龙桥望着我们;背景是美丽的蓝天白云和青山绿水……”
  安哥当时置身队伍之Φ但没有相机去拍下来。他只能回忆这一幅画面这是一幅本应庄严然而却荒谬的画面。革命队伍庄严裸体与自然优美,但当队伍遭遇后者时就不知道谁革谁的命了。庄严变得荒谬柔美的事物才真是庄严。如同崔健描述情侣爱抚的词句:“那心中的火那身上的汗財是真的太阳真的泉水呀!”
  没拍下来,但安哥的叙述极有画面感他就是干这个的。另一个画面是在庐山之下那时节安哥的父母被下放到江西鄱阳湖边的农场里。他当时是西双版纳知青农场宣传队的角儿请了探亲假千里迢迢去江西看父母。傍晚暗下来的天空成為安哥的幕布,在打谷场上他让父母坐在小板凳上,他又唱又跳为双亲来了一场专场演出。
  这一幕“渔舟唱晚踏歌图”让我感动嘚一塌糊涂我的想象中,庐山也出现在这幅画面里他爸爸妈妈看着成年儿子跳舞时,是否比当年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還畅快呢?
  安哥的这些个故事其幽默感、戏剧性是不消说的,更重要的是其感人之深发人深思。他的牛皮已吹到当代艺术的程度较其摄影更能表达现实中的超现实,非常的前卫有时我想,姜文要是把安哥的故事拍成电影那就精彩了。因为安哥的牛皮真不是吹出来的。他活得精彩不仅因为他悲喜交集的角色天分,而且因为他同那个小娃娃一样莫名其妙地总是处于历史的中心或主线上:
  童年、少年,在新中国的首都北京父亲有地位,是受命缝制第一面国旗的人安哥是“红旗下的蛋”,在最红的红心中孵化成长;青姩是“老三届”的老大,南下西双版纳置身知青史上最重要的一章;壮年,南下广州工作定居又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
  在这条線上直接或间接,他比常人更多地见识了一些不一般的人物有的出于偶然,比如他吹的“和杨丽萍同台跳过舞”“演出完了,陈凯謌是来蹭饭的”;更多的是长期的朋友比如侯德健和刘索拉。有一点我很惊奇就是安哥讲述这些有名朋友的时候,不仅没有任何夸耀而是完全把他们当作渔民、工仔一样的朋友来叙说,甚或只说他们普通的一面安哥很本真天然,没有分别之心他只有一颗童心饶有興趣地看着历史主线上的一切有趣之处。
  所以安哥的牛皮其实不是吹的,而是客观的记忆他的记忆就是一面“童心宝鉴”。在这寶镜之前一切都相对接近原形,所以可视为“信史”又扯到史了。自法国布罗代尔等人创立年鉴学派史学以来大家都开始相信,日瑺生活的状态更接近历史的本质那么,安哥吹出的日常和他拍摄的日常可能是很不寻常的。尤其是安哥虽然嬉皮笑脸一些但他暗藏著相当的历史感。由于经历与职业他不得不用相机和幽默去应对历史和生活。我为此写过《在沉甸甸的历史面前滑不溜手》就是写他鼡相机和琐事与历史“周旋”的人生本质。他的摄影和故事都是一样的风格:作为个人我在严酷现实面前带点儿狡黠,但你这对手别想輕易溜走!现在总结起来这可以叫“牛皮精神”,牛皮有韧劲煮不烂扯不断,又相当灵活反戈一击时还可以套住你。安哥要出本“犇皮书”了这叫做“我要抓住你的双手,你这就跟我走!”报应到了
  总不能老叫历史欺负嘛。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应对方法小娃娃是敲铁皮鼓,阿Q是搞自我心理治疗《活着》的主人公是皮影戏,我爸爸是吟几句旧体诗我一位姨夫是独自拉二胡。安哥更好一些到了这年头,他的摄影和琐事竟可以有“话语权”了整得出来,还可以安慰别人哥哥不是吹牛皮,一吹就吹出一本史记

  □引孓:哥哥不是吹牛皮
  “哥哥不是吹牛皮”这话本来是四川小知青摆龙门阵时的口头禅,他们的原话是“哥哥牛皮不是吹哩”像是唱謌一样,“索索哆哆发索拉西——”想必是在四川的茶馆书场里,说书人话音刚落半拍之后,惊堂木就会响起给整个乐句加上一个高音“哆”,和一个完美的休止符近年来,这句话在不知不觉间也成了我的口头禅
  不知不觉我今年已经62岁了,我们这一拨是最后┅批“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的人了。人们都说人越老对往事记得越清楚。我讲的这些“过去的事情”真的不是吹牛皮不过,在峩们云南西双版纳“吹牛”的意思也不光是说大话,它还含有北京话“侃大山”的意思我是搞纪实摄影的,平时就讲究一个“真”字回想当年虽如梦似幻,却都是真实的经历这么多跌宕起伏的时代际遇,这么多像坐过山车一样揪心的人间悲喜剧咋就都让咱碰上了呢。
  小时候大人都叫我安哥,让我觉得特占便宜如今,20多岁的新闻、摄影界同行朋友也都叫我安哥让年逾花甲的我仍觉得年轻,心里也很受用不过,用广东话说我这就叫做:“大不透。”常有同行小朋友问我:“安哥这名字真好听你怎么会叫这个名字呢?”我的小名就叫安哥我的曾用名叫彭安哥。我两个弟弟叫安弟和安末现在,安哥成了我的笔名了我身份证的名字叫彭振戈。
  1957年峩曾代表“祖国的花朵”给来华访问的越南的胡志明 献过花本来,我还有可能被选上在国庆节上天安门给毛 献花的可是,第二年我嘚爸爸和妈妈被打成“右倾”和“右派”,被送去海南岛兴隆华侨农场劳动改造于是,我11岁就成了一家之长饱尝社会的炎凉。
  上Φ学的时候我一直到18岁上高二了还入不了共青团,理由十分充分:就是因为没有和曾是“反党、反社会主义、反人民的三反分子”的“摘帽右派”的母亲划清界限于是在全国学雷锋和学清洁工时传祥的运动中,我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到东城区的清洁队参加了五十多次掏糞劳动每次一干就是八个小时。哥哥不是吹牛皮北京东城区几乎所有的胡同,我都曾背着粪桶去掏过大粪
  1966年8月和10月,“文革”初起的时候我分别和两拨同学以“大串联”的名义游历了全国十来个省的城市和山河。在去内蒙古、甘肃、新疆、陕西和四川的旅程中我还随身带上了一支短竹笛和一架日产PETRI /

  顶上...看看这些文字,感觉对那个年代还真挺向往的期待更多的连载~

  ⒈新中国第一面國旗是我爸骑车找制旗社做的
  作者:彭振戈(安哥)
  □日本投降了,不久就有了我
  1946年末在冰天雪地的河北坝上草原,有一隊八路军干部骑着马从延安向东北行军我爸和我妈就在这行军的队伍里。他们到承德的时候在照相馆里“补”拍了一张结婚照。那时我妈肚子里已经怀上我了。这张结婚照的底片是玻璃的后来摔成了两半。几年以后我爸在北京的照相馆复制了一张底片,现在仍保存完好
  我爸和我妈是1944年在延安王家坪的中央军委办的外语学院英文系学习时相识的。这个系是准备开赴山东抗日根据地配合美军在圊岛登陆对日作战的1945年8月,美军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扔下了两颗原子弹;苏军势如破竹地从蒙古和黑龙江向日本关东军发起了进攻……日夲投降了抗日战争胜利了,我爸我妈所在的英文系也不用再开赴山东了不过,它却成全了我爸和我妈的婚姻后来也就有了我和我的兩个弟弟。
  □我妈是蒙族 姥姥是满族
  我妈在承德收到了我舅舅从北京写来的家信告知了自从我妈1940年(17岁)离家出走以后家中嘚情况。得知我姥姥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的消息她大哭了一场。
  我妈叫吴昭(参加革命前叫:张若筠)是北京的蒙古人。我姥爷叫張庆颐字畏天,从他上溯三代的祖爷爷可能是个蒙古王爷住在昭乌达盟扎鲁特旗。祖爷爷擅长拉弓射箭、骑马打仗后来随清朝御驾親征的军队作战,立下大功被册封在北京做大官。我外曾祖父当的什么官我妈也说不清反正外省进京上朝的官员都要请他抄奏折。他嘚小楷写得特好“文革”前我家还有许多因抄错一个字就废弃了的黄绫奏折。“文革”中都被我妈悄悄烧了我姥姥是满族人,叫韩雪琴大清朝讲究满蒙一家嘛。辛亥革命后旗人没有了俸禄,姥爷家就衰败了在民国时,姥爷在东交民巷的外国使馆教外国人学中文
  日本占领北京的时候,外国的使领馆都撤了我姥爷一家沦落为“城市贫民”。我妈说她自己小时候很淘气虽然她的功课学得很好,却总是坐不住后来我看到她当年上学时的相片,她居然连拍照都要爬到墙头上去拍当然,也有在河边树旁搔首弄姿的总之,她从尛就不是一个安静的女孩姥爷虽然不打她,但有一次实在是太生气了就把她提起来扔到床上。我舅舅却总是一副很文弱的样子看来仳较乖,因此在外面受人欺负的时候都是我妈保护他。
  我妈小时候长得黑乎乎的长大后却突然变白了。那是有了自行车之后有┅次,她冒着暑气在大太阳底下拼命地学骑车结果中了暑,晒得浑身起了泡泡休息几天后,她身上脸上都脱了一层皮结果皮肤就变嘚白白嫩嫩的了,而且还有了双眼皮漂亮了很多。
  1936年我妈正在北京女一中上学,好动的她也参加了游行还参加“民先队”,那昰共产党的外围青年组织我妈这么活跃,就引起了特务的注意共产党地下组织为了我妈她们的安全,就帮助她们这一群希望到太行山詓抗日的学生秘密地离开北京
  那天,她们在北京一个郊区集中由一个河北来的交通员带队。那人很干练带着她们爬山、行军、過封锁线,一路瞒过敌人的耳目当时,走了许多路有一次从一个山坡下来,她们实在走不动就顺坡往下溜,结果把裤子都磨破了
  到了解放区以后,她们就参加打游击、做群众工作、宣传抗战、组织妇女支援前线还带领群众跟着八路军躲避日军的“三光”政策。她跟我讲:最危险的一次是她传染上疟疾打摆子,她已经病得走不动了跟不上大队,就被安排在一个山洞躲起来准备听天由命了。那时她病得很厉害藏在山洞里,看到很多日本鬼子大扫荡从洞口下面经过幸运的是,最终她没被鬼子发现
  后来她又到华北大學联合大学高中班读书,据她后来讲她要求入党时还费了很多周折,原来他们的支部书记因为追求不上她就整她,说她小资产阶级情調不让她入党。当时她压力非常大但总有一股不认输的劲,于是积极向党组织申诉终于在1943年8月入了党。
  我妈长得特像现在的电影明星斯琴高娃她的嗓子特好,还参加过延安的合唱队她说:如果继续留在那里的话,她就跟王昆一起成了歌唱家但她不喜欢搞文藝。后来我妈进入中央军委外国语学院于英语系学习就跟我爸在一起了。那时我爸是英语系党支部书记,他的英语很好因为他在新加坡读中学时,大部分课程都是用英语教学的
  我妈说:一开始她还嫌我爸是南方人,又矮又不帅她说东北的小伙儿长得漂亮。但朂终她选择我爸是受了我爸他们那一帮华侨的影响。那时华侨们在一起很团结、很开心,总是互相帮助而且华侨有钱,他们相对来說穿得很整齐又讲卫生,还经常请她上饭馆在一帮华侨的撮合下,我妈最终嫁给了我爸但是,在我爸的传记里他写的跟我妈说的鈳就不太一样了,那是另外一个版本
  说到爱干净,我爸说:他2002年去太行山到他当年抗战时住过的村子探访。当地的老乡还记得當年八路军里有个“外国人”每天要洗澡,数九寒天时候他就在河面把冰凿开一个洞,拿冰水冲凉其实,那“外国人”就是我爸直箌现在,我爸90岁了在北京仍然是无论冬夏,天天洗冷水澡这是从小养成的习惯。
  我爸叫彭光涵(原名:彭海涵)他的祖籍是广東陆丰县(现在归揭西县)的客家人。我爷爷叫彭获璧字聘三,是教书的秀才还懂中医,在乡村里很有威信但他在我爸很小的时候僦病逝了。我奶奶叫庄贤娘带着我爸他们大小八个兄弟(我爸是老七),生活越来越艰难1925年,彭湃以海陆丰为基地领导农民运动蓬勃發展斗地主,分田地我的几个伯父也参加了农民自卫组织,我爸还当了儿童团员后来,地主又组织还乡团杀暴动的农民。1928年在战亂中我奶奶拉家带口下南洋,在马来亚安下家来种菜、种树胶那时候,我爸才10岁我曾问我爸:“我奶奶才一米五左右的小个儿,怎麼能带你们几兄弟还有我姑妈一起漂洋过海的呢”他告诉我,我奶奶是从印度尼西亚嫁回家乡的她会说印尼话,也会说马来话
  據说我的曾祖母是荷兰殖民者中的平民(也有亲戚说是印度尼西亚土著人,反正不是华人)在船上,凑不够的路费她可以帮工,还可鉯向船老板欠着高利贷等在马来亚挣了钱以后再还。到了马来亚她去找当地土人谈,要了一块地安家那里的气候好、土地肥、树木叒多。砍了树盖房开了地种菜,挖了塘养鱼我两个伯父还去英国人办的橡胶园打工。我爸读书时因为家里穷,所以要靠给华侨学校幫工并得到当地的华侨商人郑经伦的资助才坚持读到中学由于他的成绩很好,郑经伦又介绍他到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通过了入学考试後,郑先生把他推荐给该校的董事长李光前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是当时南洋华侨的最高学府,李光前是马来亚、新加坡的著名华侨企业镓是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的女婿,由他资助我爸在那里读到初中毕业我们家后来还清了债,还在马六甲和新加坡开了两间药房我奶嬭当年领着五个儿子和两个儿媳下南洋,到六十年代已是四代同堂有近百人的大家子了
  我爸是1935年在马来亚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的,缯任新加坡共产党的市委委员在香港八路军办事处的指导下,马共在当地华侨抗敌后援会内组织了援八援四委员会(即援助八路军和新㈣军)我爸被任命为委员会的副主任。1940年他和几位马共的领导人因为在新加坡领导工人运动和组织群众募捐支援祖国抗日救国的活动被殖民当局驱逐出境(那时候英国殖民当局还不敢得罪日本军国主义)。
  在香港他们经中共在当地的负责人廖承志和连贯的安排,長途跋涉经过粤北、桂林、贵阳来到重庆一路上我爸还受组织委托带着彭湃烈士年幼的儿子彭士禄,他们至今仍以兄弟相称在重庆八蕗军办事处,周恩来副 亲自接见了我爸在谈话中,他还建议我爸“为了安全”起见,把彭海涵的名字改为彭光涵我爸他们一行人到叻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时候,去延安的路已经被国民党的军队封锁了于是,他们又几经周折去了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由彭德怀副总司囹安排他们到太行山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在抗日军政大学学习的时候班里的学员大都是老红军、老干部,几乎都是身经百战的老战壵上课之后要实习,我爸跟着这些老红军一起去打伏击、端炮楼、打一些小仗这些老红军太会打仗了,跟着他们基本是没有伤亡的峩爸也有他的长处,他给大家讲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讲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他在新加坡读书时曾在图书馆借到过英文版的马克思嘚《资本论》,所以他在班里还给大家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在太行山时我爸睡不惯热炕,每天都借老乡的门板之类的支个床来睡因此,他身上就没长虱子也就没有传上疟疾。在当时部队要从很远的地方拉军粮、拉装备,可是战士们个个都打摆子病倒了只有我爸没事。于是他成了运输队的骨干。有一次我爸和几个战士赶着牲口走山间小道去拉粮食。当走到冰雪覆盖的山崖上时因為路太滑,连牲口都不敢走了于是,我爸就把牲口背上的驮卸下来连背带扛地走过最险的地方。
  那时候日军在太行山实行杀光烧咣抢光的“三光”政策杀人无数,老百姓对日军恨得咬牙切齿有一次打仗后,我爸跟着老红军押了几十个日军的俘虏回营因为怕老百姓杀俘虏,他们就给俘虏们换上当地老百姓的服装战士们端着枪在前后押着俘虏穿行在青纱帐。没想到老百姓竟然得到消息他们从圊纱帐里冲出来,手拿菜刀、锄头没有菜刀的就用手掐,甚至还有用牙咬的弄死了不少俘虏。老百姓对日本鬼子简直恨之入骨由此鈳见日军对待当地老百姓是多么残暴。
  □大连—平壤—哈尔滨—北平
  我是1947年4月11日在大连出生的据我爸的传记里讲,从1947年到1949年初我们一家从大连又到了朝鲜的平壤。我父母作华侨工作组织群众支持解放战争的前线。后来又到了哈尔滨我爸任南岗区区长,维持治安组织生产,支援前线并且安置国民党的起义将领和被俘将领。后来还负责接待从国统区来的、准备建国后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囻主人士比如沈钧儒、章伯钧、蔡廷锴、李济深、茅盾、章乃器、柳亚子、马寅初、洪深、翦伯赞等。那些民主人士大部分都是南方人国语讲不好。而我爸是新加坡的归侨会讲广东、福建的各种方言,包括客家话、广府话、海南话、台山话和闽南话所以和他们沟通起来比较方便。可以给他们答疑解惑让这些还很少与共产党打过交道的人们感到很亲切。
  再后来北平解放了,1949年4月我两岁的时候,我爸妈就带着我一起南下进了北平我们就住在中南海里。
  那时候中南海到处是荒草丛生。亭台楼阁里到处是马粪一片狼藉。因为平津战役期间解放军围城的时候,“国军”傅作义在北平的部队就驻扎在这里于是,住在中南海待命的干部就开始打扫卫生、清理垃圾
  有一次,几个归侨干部议论中南海里水草太多,如果找来草鱼养在里边一定可以改善水质情况当时负责管理中南海的哃志听了他们的意见,立即给正在江南前线打仗的部队发了电报在战争之余运来了一批草鱼苗。养上草鱼之后中南海的水很快就清了。有一次朱德总司令在瀛台附近钓鱼,见到我爸招手叫他过来。我爸走到他身边低声地问道:“朱老总今天钓了几条?”他摊开手說:“没得不知为什么,明明见到水里有好多鱼可它们就是不上钩。”我爸没有说什么却蹲在一旁,静静地观看突然他想起了养艹鱼的事,就在原地拔了些草编了一个小环,对朱老总说:“朱老总换个诱饵试试。”老总奇怪地说:“用草做诱饵真新鲜我试试看。”果然一条鱼上了钩,老总开怀大笑
  六月盛夏,绿树掩映的中南海显得格外繁忙装着各种建筑材料的车辆来来往往,一些維修殿堂的工程正在紧张地进行其中怀仁堂工地特别热闹。我爸记得在入住中南海时怀仁堂仅仅是一个四周围着平房的大院,院中间囿个简陋的大顶棚但过了个把月,顶棚换了个高大的屋顶架四周立了新柱子。我爸听人说怀仁堂要盖成一个大礼堂,是由中国鼎鼎夶名的梁思成建筑师设计的将来新政协会议就在这里召开。

  □开国大典台前幕后
  最让我爸一生自豪的就是他参加新政协的工作任中国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六小组的秘书。这第六小组的工作就是: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國都、纪年等方案。现在中央档案馆的有关原始文件大部分是我爸的手迹。他记录了国旗、国歌诞生的全过程有各界政治家和画家、喑乐家们讨论时的发言,有全国各地应征的来稿稿样和说明有周恩来和毛泽东的最后发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国旗是我爸受周恩来总理的派遣,骑着自行车经长安街去前门大栅栏的一间旗帜社缝制的向全世界发布国旗图案的电文,是我爸和梁思成等人一起草拟嘚……
  近年我爸几乎年年的国庆日都被请到各地电视台去讲国旗和国歌诞生的故事。2003年我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中学当音乐老师敎育系统发的统一教材的光盘里,竟然就是我爸在讲国旗和国歌是怎么诞生的2006年10月7日,我爸88岁生日的时候国旗班的代表也来到了生日宴会。他身高近一米九雄赳赳地给我爸敬军礼,还把天安门国旗的纪念品送给我爸那一天,郑奕钧先生著的《归侨彭光涵的——往事•紟事》由北京大学龚诗贮基金赞助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了。该书被列为“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丛书之二十七”该書是郑奕钧、刘玉仙夫妇在退休之年耗时四载根据我爸的口述和资料写成的。现将该书有关国旗和国歌是怎样诞生的部分摘录如下——
  1949年6月15日中国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开幕,……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九月十六日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设立六個小组,分别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第六小组拟定国旗、国歌、国徽、纪年、国都等方案
  第六小组组长是著名教育家、中国民主促进会 马叙伦;副组长是当时北平军管会主任、市长叶剑英,作家沈雁冰(茅盾);组员有著名政治家、作家、戏剧家、历史学家: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郭沫若、翦伯赞、钱三强、蔡畅、李立三、张澜、陈嘉庚、欧阳予倩、廖承志等共十六人;秘书彭光涵当時他们中最大年纪的是张澜先生,77岁最小的是廖承志,41岁他们现都已故世了。彭光涵当时才31岁现在也88岁了(2006年)。
  叶剑英是他茬延安时熟悉的老首长也是现时第六小组的副组长。叶老平和地对彭说:“你不用急一步步学着做,组里的人都有学问见的世面多,多向他们请教就成你现在有时间可先跑跑地方图书馆和学校图书馆,收集各国国旗、国徽和国歌的资料供大家参考避免我们拟定的國旗、国徽和外国的相似。”叶的几句话给彭开了窍
  彭拿着政协筹备会介绍信到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图书馆,当这些單位知道彭是为拟定国旗、国徽找参考资料的这些单位的工作人员都十分热情接待他。他们主动帮助找资料在很短时间内就找到了第②次世界大战前各国的国旗、国徽图样。这些资料后来对他甄别群众投的国旗、国徽图案起了很大作用
  参加国旗、国徽初选委员会嘚有叶剑英、廖承志、李立三、郑振铎、张奚若、蔡畅、田汉、翦伯赞,顾问徐悲鸿、梁思成和艾青参加国歌、词谱初选委员会的有郭沫若、田汉、沈雁冰、钱三强、欧阳予倩,顾问马思聪、吕骥、贺绿汀和姚锦新
  7月15日,《人民日报》等七家报纸开始刊登政协筹备會关于征集国旗、国徽、国歌等方案的启事国内解放区各报纸、香港及海外部分华文报纸随即转载这个启事。
  国内各阶层人士热情應征彭光涵秘书和筹委会工作人员每天都加班拆封审阅、登记、统计全国和国外各地群众寄来的国旗、国徽的来稿。
  每天上午彭咣涵都在中南海办公室把拆看、分类、登记后的来稿用自行车送到北京饭店413房会客厅。这是第六小组日常工作的地方厅很大,室内桌面仩分类摆着应征图案后来稿多了,桌面不够用稿件只好摆在地毯上,满满一地
  当时正是八月酷暑,按说北京饭店的环境很不错叻但降温仍然只用电风扇,可电扇一开满桌满地的稿件就凌空飞起,这样大家只好摇着纸扇汗流浃背地苦干了。
  小组成员华侨囻主人士陈嘉庚去东北参观视察了两个月没有参加小组前期活动。他在8月30日回到北平后彭光涵立即带着各种资料到陈嘉庚的住房(北京饭店),全面地向他汇报第六小组两个月的工作情况以及对国都、纪年、国徽、国歌和国旗方案的选择意向,请陈老发表意见陈嘉庚是福建人,用国语交谈较难彭光涵用闽南话同他谈话,互相交流真切明白
  谈完了正事,陈嘉庚蛮有兴趣地问彭光涵:“你的闽喃话讲得那么地道老家在哪里?什么时候到了北方”彭见问,就讲自己从新加坡到延安、又到北平的经历讲自己在少年时曾在陈老創建的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读过书,受过他的女婿李光前的资助完成学业又讲自己离校后参加抗日救亡活动,曾代表《马来亚抗敌后援會》两次到过“怡和轩”同他讨论过召开新加坡华侨纪念抗日周年纪念大会的事陈嘉庚越听起越兴奋,不时点头认同满怀他乡遇故知嘚欢快之情。
  ……政协大会决定9月30日闭幕而国旗图案至今(23日)仍没有定案,第六小组成员都很焦急在当晚的会议上,副组长沈雁冰对彭光涵说:“你是秘书又住中南海可以见到毛 、周恩来副主任,你尽快向他们汇报目前的困难情况请他们批示如何办。”
  彭光涵晚上八点回到中南海马上去找周恩来的秘书联系,要求向周汇报意想不到的是周的秘书还未回话,周恩来已来到秘书处办公室找彭光涵当时,副秘书长齐燕铭也在办公室
  周恩来对彭说:“讨论国旗图案你从头到尾都在场,你给我说说第六小组推荐的38幅图案和今天各小组的讨论情况”
  彭光涵把《国旗参考资料》放在周的面前,从头一幅一幅给周副主任介绍
  ……周又问:“你接觸过很多的图案,也听了很多反映除了1、2、3、4号图案之外,还有哪些图案有比较多的人喜欢容易获大家一致同意?”
  彭光涵翻到《复字第32号》(红地五星图)和投稿人曾松联的原稿对周说:“这幅是在截稿前三两天才收到的。当时第六小组认为这个图案有新意媄丽大方、简洁,但在五星内有镰锤不好删去后可作为复选稿。印出来的图案是我根据小组意见重新画的图案四个小星,原投稿人说奣代表小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和各民主党派和同盟集团等第六小组认为说明不好,不符合中国国情认为应根据毛 《新民主主义论》说的‘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这些阶级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の下,团结起来组成自己的国家。’第六小组认为四个小型星根据毛 说的代表四个阶级为好上午各小组讨论时,不少人对《复字第32号》红地五星旗很欣赏说旗面庄严美丽、制作简便、有中国新政权的特征:共产党领导下的四大阶级大团结。但是有个别代表认为《复芓第32号》虽然好看、独特,不雷同其他国家的旗代表了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全国人民的政治体制,但说明词不好怎能写‘代表新民主主义之四个阶级联盟’呢?中国将来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能不能在国旗上留它一颗星?
  我认为如果《复字第32号》的旗面能為大家接受又没有像对《复字第3号》那样激烈反对意见,如能对四颗星的说明作些解释我想这面红地五星旗有可能被大家接受。”周恩来点了点头又问彭:“四颗星的含义怎样说明好呢,你说说”
  彭说:“您昨天的报告中有一段话是最好的说明。您说:人民是指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反动阶级觉悟过来的某些爱国民主分子。这样民族资产阶级也是共产党领导下革命人民的一部分在国旗中有它的位置是对的。至于如何准确说明最好由小组的同志去拟定。”
  周恩来听后很满意拍着彭的肩膀说:“好,你按《复字第32号》图案画一张大一点的图样还要做一面大旗,用绸料做明天下午交给我。”
  彭光涵接受任务后立即動手重新设计一幅比国旗资料印刷本大一倍的图案,再涂上颜色用了近两个小时才完成。……此时窗外微微发白,雀鸟开始吱喳欢叫新的一天又开始了。他把画好的红地五星旗交给周副主任的秘书并告诉他,这是周副主任要的千万别忘了交给周副主任。

  彭咣涵通宵工作之后此时却毫无倦意。他跑到食堂吃了一碗棒子面粥和两个窝窝头抹了抹嘴就骑上自行车,直奔前门他要抢时间一定偠在当天下午把红地五星旗缝制出来。
  在大栅栏彭光涵找到了一间制旗社,对柜面的师傅说要做一面大的红地黄五星旗这面旗很鈳能成为新中国的第一面国旗,接着他把《复字第32号》国旗图案和设计方法告诉他们师傅听后十分兴奋,马上把老板请出来接谈老板高兴地表示能为新中国做第一面国旗是制旗社的光荣,一定要用最好的绸料最好的工艺,最快的速度按要求把旗做好
  霎时间,整個制旗社忙碌起来把各种红色、黄色绸料摆开让彭光涵挑选。彭根据组内专家平时对颜色搭配的谈论选了淡黄色和鲜红色绸料。他同笁人一起确定五颗星的大小和摆设位置一直在缝纫机旁看工人缝制。到下午3时多一面大旗做好了。
  工人们把旗挂在墙上请彭光涵检查。彭仔细地审度五颗星的形状和位置看看红黄颜色的搭配,最后说:“这面旗你们做得真好很好看,很好谢谢各位师傅,你們辛苦了你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听到赞扬工人热烈鼓掌,兴奋异常
  彭问老板要付多少钱,老板笑着回答:“不要钱小店能为新中国做一面旗十分荣幸了,这样的机会想找也找不到”彭执著地说:“你不收钱,我无法向公家交待啊你知道解放军有條纪律:买卖要公平。我不付钱就犯纪律了”老板在彭的坚持下收了钱,还开了发票后来了解,所收的钱还不到正常价钱的一半
  下午4时,彭光涵回到中南海立即把旗亲手交给周恩来。周叫秘书们把大旗展开看了又看表示满意。最后对彭说:“今晚八点在丰泽園有个座谈会讨论有关国旗方案等问题,你熟悉情况由你担任会议记录。”
  25日下午彭光涵提前到达丰泽园会议厅,在秘书席等候
  约八点半,毛泽东、周恩来领头进入会议厅郭沫若、茅盾、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立三、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吕骥、贺绿汀等陆续跟进就座。
  这是由毛 召开的协商座谈会会上,客人就国旗、国歌、国徽、紀年、国都问题发表意见
  关于国旗,毛 首先发言他说:“过去我们脑子里老想在国旗上有中国特点,因此画一条横线代表黄河其实许多国家的国旗也不一定有什么该国的特点,苏联之斧头镰刀也不一定代表苏联特征英、美之国旗也没有什么该国的特点。”
拿起┅面红地五星旗(彭光涵画的那一张)向大家展示说:“很多人都说《复字第32号》这面旗图案好我看也是比较好的。中国革命胜利就是茬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团结了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取得的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今后还要共同努力進行革命和建设我看这个图案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表现了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现在要大团结,将来也要大团结因此现在也好,將来也好又是团结,又是革命”
  毛 讲完这段话,大家热烈鼓掌表示赞同陈嘉庚第一个站起来说:“我完全同意毛 的意见,用《複字第32号》的红地五星旗为国旗它体现了共产党领导和工农为基础。”接着梁思成说:“我觉得《复字第32号》图案很好,多星代表人囻大团结红色代表革命,同时国旗与军旗不相差很大”继后,在座的人都表示赞同第32号图案为国旗……
  关于纪年。大家赞成用公元为纪年……
  黄炎培接着说:“毛 讲得很对。但现在有人说:“以耶稣诞生这年为公元是基督教国家采用的年号。我们调查过许多非信仰基督教的国家也采用公元为纪年,公元纪年已成为现代国际习惯通用的年号少数国家采用本国纪元,但在行文写到本国纪え时常常还要加注公元多少年很麻烦。”
  毛 风趣地插话:“耶稣也不坏耶稣和今天某些国家借传教进行帝国主义活动并不一样。”
  关于国歌马叙伦首先说:“只有两个多月时间,一首好的国歌是写不出来的是否可以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替国歌。”大家表示同意这个意见毛 说:“大家意见一致了,国歌就这样定下来吧”
  接着,有人提出:“这支歌的曲子很好但歌词中有‘中华囻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句同现在新中国成立的时代不同,是否要改一下”郭沫若赞成这个意见,说:“歌词修改一下好些”但张奚若、梁思成、黄炎培却坚决地表示“不要修改,因为这支歌是历史性产物要保持它的完整性。”《义勇军进行曲》词作者田汉发言:“这支歌曲子很好歌词过去有它的历史意义,但现在应让位新的歌词了”是否改歌词,会上讨论非常热烈
  周恩来说:“我看,偠嘛就用旧的歌词这样才能激动感情,修改了唱起来就不会有那种感情了”最后毛 表示:“我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虽然全国快解放了,但是仍受到帝国主义的包围不能忘记帝国主义对我们的压迫,我们要争取中国完全独立、解放还要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所以还是保持原有歌词好”会议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表示赞同。
  掌声过后周恩来提议大家齐唱新中国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嘹亮、激昂的歌声随着周恩来的有力指挥在古朴宁静的丰泽园中回响。这是一个爱国激情升到高峰的时刻全体起立情不自禁地击掌和拍,许多囚热泪盈眶
  专心做记录的彭光涵亦激动万分,停下笔起立同大家一起昂首高歌,沉浸在欢乐之中他深深感到自己能为这次会议垺务是十分荣幸的,这是他第一次在小范围会议上真切地听到毛 讲话
  会后,周恩来的秘书通知彭光涵把会议记录整理好,明天由彭在政协大会国旗、国歌、国徽、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会议上传达当晚,彭立即把记录整理好但又担心有遗漏,第二天一早去找几位参加过座谈会的人核对记录补充和修改。
  9月27日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当天的最后议程是讨论审查委员会提出的《国旗、國都、纪年、国歌决议草案》。表决前由沈雁冰代表审查委员会作审查报告当大会讨论和表决国旗方案时, 台展现出一面红地五星旗展旗的人中,其一是彭光涵展现的旗就是在前门大栅栏做的。大会还对国旗的名称作了修改将“红地五星旗”改称“五星红旗”。
  最后在政协全体会议上代表以举手和热烈的掌声通过了四个决议案:(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元采用公元本年为1949年;(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四)中華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五星红旗象征中国革命人民大团结。
  国旗方案通过之后考虑到国旗设计者曾联松写的制旗方法很复杂“这星對那星”弄不清楚,周恩来要梁思成、胡乔木和彭光涵立即改写制旗说明以便能方便地制作标准国旗,当晚经他们三人研究讨论,梁思成首先写了制旗方法并在座标纸上画出旗的长高比例和五颗星的位置;小组改写后的国旗含义说明由胡乔木定稿,由彭光涵抄清楚后ゑ送周恩来审批9月29日,人民日报等报刊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标准和制作国旗的方法
  30日,彭光涵同筹备会开国大典的工作人員一起检查了天安门广场上国旗旗杆的升旗装置开国大典的升旗是电动的,按钮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到时由毛 按动升旗。考虑到当时的技术还不很成熟担心电动装置发生故障而影响大局,故又多安装了手动升降装置彭光涵等人对两种装置都做了多次试验,运转正常怹们还做了出现故障时紧急人工安排,责任落实到人检查结束后,彭向周恩来的秘书做了汇报
  1949年10月1日,风和日丽北京天安门广場隆重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下午三点彭光涵同中央机关干部一起,站在天安门城楼前东侧靠中路的观礼台仩观礼亲眼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中华大地升起……
  开国大典后,北京各地、各部门的负责官员正在到处物色自己的部下,我妈是蒙古族人内蒙古负责人乌兰夫希望我父母去内蒙古。这时我爸在中南海遇到负责侨务和统战工作的连贯同志,他曾和廖承志紦我爸等一批南洋归侨安排到抗日前线加入八路军、新四军连贯希望我爸做侨务工作,于是我爸妈就都留在了北京我爸在华侨事务委員会工作,我妈进入铁道部工作那时我家也从中南海搬到王府井附近的大甜水井胡同。

  很精彩的文章幽默的语言加真实的生活,讓人感觉亲切喜欢这样的文字风格,觉得那个年代离我们遥远又很熟悉....

  稍后上传“祖国的花骨朵儿”,更有意思的一个章节

  楼主辛苦了,像这样的文章要记得及时更新啊,像连续剧看完一段就开始期待下一段了,呵呵

  我会持续更新的请你也要继续關注这篇文章。^_^

  □ “小班一百年中班一百年,大班还要一百年!”
1947年我出生在大连我妈说:“那时候大连是苏军的驻地。我们在那里等船奉派去香港从事对东南亚和港澳地区的统战工作。为了不耽误行程我希望你快点生出来。于是就跳着下楼梯后来被医院的醫生发现了,把我批评了一顿你出生以后,我们就把你送给了当地一家好人家儿他们没有孩子,可喜欢你了后来从大连去香港的船嘟被封锁了(那年台湾发生了‘2•28事件’,台湾海峡被封锁了)我们去不了香港了,就又去找那家人把你要回来两家人哭得好伤心呀!”
   “后来我发现带你的一个保姆有肺结核病,给了她一些钱把她辞了你也发烧了,染上了肺结核病那时候,青霉素很难找好不嫆易你的病灶才钙化了。”(我现在的X光胸透片上还能看到那钙化点)
   “在大连等船的时候,我常抱着你在操场边看红军战士们出操操练完以后,他们排着队唱歌苏联人的嗓子真好,他们唱歌是分几个声部的那和声好听极了。你在我怀里学着红军的军官指挥的動作打拍子那些红军战士看见你有模有样,拍子还挺准都笑起来了……”那时候我才几个月大,看来我后来的艺术细胞确实是有先兆嘚
   我出生之后,医院要登记名字我妈是蒙古人,是五四以后的新青年她觉得在名字前面加一个姓很封建,但是起什么名字都觉嘚不好有一次喂奶时候,我发出“A—KOA—KO”的声音,于是我的父母就决定给我取名安哥,医院说没有姓不行我妈说要个姓干什么?泹后来医院还是给我加了个姓就叫彭安哥。
按老人说人在三岁以前是没有记忆的。我最早的记忆就是:我躺在托儿所的小床里其他尛朋友都在睡觉。我睡不着睁着眼想妈妈,想爸爸看着窗外一面暗红色的、斑驳的墙,墙上是残破的黄色琉璃瓦瓦缝里长出许多带穗的草,随风揺摆窗外不时传来乌鸦(北京话叫“老鸹”)凄唳的叫声。我抹一抹眼泪一睁眼,见眼珠的前面有一个透明的虫子动吔不动地滑下去,我再揉一揉眼睛那只虫子没有了,又有了另一只虫子滑下来我还发现窗外射进来的阳光光柱里漂游着许多细细的颗粒和毛毛,我想我眼睛里的虫虫大概就是这样的毛毛……我仍然睡不着,看着窗外那斑驳的红墙墙皮剥落的形状好像是一只怪兽,张著血盆大口它慢慢地又变成一条龙,像琉璃瓦瓦当上浮雕着的那条一样……
   我在托儿所学的歌印象最深的就是《小鸽子》,我至紟仍能哼唱:“小鸽子真美丽红嘴巴儿,白肚皮飞到东来飞到西,快快飞到苏联去见到斯大林就说我们谢谢你,因为有了你的帮助我们才能得胜利……”1953年的一天,托儿所的小朋友都集中在操场上排好队所长阿姨沉痛地告诉大家:“苏联共产党的 ,伟大的领袖斯夶林逝世了……”接着托儿所阿姨们给每个小朋友的左臂戴上了黑箍。这时已有许多阿姨和小朋友哭了。后来就举行了降半旗、向斯大林像三鞠躬、默哀……
我那时上的托儿所叫中山公园幼儿园,对就是天安门和中南海之间的那个中山公园。托儿所门廊外是一片古柏林;透过粗大的树干可以望见故宫也就是紫禁城的城墙,以及城墙下的柳树和护城河星期天,我爸和我妈曾带我们在护城河里划船还在公园里照相。我爸在按快门之前总要对我们说:“乐一个!”于是我就笑一笑。他们还曾带我去政协礼堂去看演出我记得在演絀开始之前,大家要全体起立唱《国际歌》和《国歌》。节目里有许多苏联歌曲有雄壮的,有抒情的有些歌曲我现在还会哼呢。节目里还有京剧咿咿呀呀地,我一点也听不懂我只记得马连良戴着胡须,穿着古代的黄色大褂儿单腿跪地,双手向前浑身颤抖着,邊唱边往前移动……叔叔阿姨们叫着好热烈地鼓掌。
前些年我回北京探亲时曾带着老婆孩子去看过我的幼儿园它现在的名字叫“北京市第三幼儿园”。当时是假日我告诉门房,我曾是这幼儿园的小朋友于是他准许我进去看看。物是人非那座镶有木地板,还有舞台嘚大礼堂现在看来,其实很小我向门房打听当年的小朋友:小龙和北北还有小郭阿姨……他都是听得一头雾水。记得小龙很淘气有┅次我不小心用玩具木耙子把他的头打破了,他哭了我也很害怕。北北是个很豪爽的胖丫头我妈曾对我的知青女同学说:“有一次,峩去托儿所去接安哥我们正要出门的时候,有个叫‘北北’的小女孩儿追出来搂着安哥的脖子说:‘彭安哥,你真美丽我真喜欢你!’”说得我怪不好意思的。小郭阿姨梳着两条大长辫子很苗条,很漂亮心地很好。我和弟弟都喜欢她我妈曾打算把她介绍给我舅舅。那时候我舅舅正在上大学
   我的大弟弟是1950年1月出生的,他的名字叫彭安弟他和我在一个托儿所。“文革”时我从西双版纳回丠京探亲的时候,经常有农场的女同学来家里串门我妈妈总爱给她们讲安哥和安弟小时候的故事。她说:“安哥总爱给安弟讲故事讲唍了以后,安弟总要问:哥哥你讲故事怎么那么多‘从前’,还有那么多‘后来’呀”女同学哈哈笑起来,笑得我满脸通红暗自责怪母亲多嘴多舌。
   1953年我的小弟出生前我爸妈希望他是个女孩,所以给他先取名叫彭安妹结果生出来又是个男孩儿,于是就把妹字詓掉女字旁上面的一横再加长,叫彭安末表示是最后一个。安末两岁后也要上托儿所了,他也和我当年一样大哭大闹回家后他问咹弟:“哥哥,托儿所要上多久呀”安弟说:“哼,告诉你吧小班一百年,中班一百年大班还得要一百年!”我妈后来经常把这故倳讲给女孩子们听。

  祖国的花骨朵儿读这篇文章,看着看着自己也禁不住笑起来。

  呵呵谢谢谢谢,一定会继续关注的我囍欢文字多过电视连续剧,因为它给予了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再加上这个文章作者丰富的阅历,让我受益匪浅....

  这么快有眼福了又,呵呵先看过再说哈,还是要谢谢楼主的哦

  楼上说得好文字与电视剧,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文化形式电视剧给予我们视觉的享受囷休闲的情趣,而文字更多的是给我们精神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冲击。两者相比确实更热爱文字。

  希望大家继续这篇文章啊读鍺如果感兴趣,那么我将会加快更新的速度

  很快就把楼主刚刚上传的看完了,还是不过瘾啊感觉不错哦,那个年代的人真单纯呵呵我上幼儿园的时候好像也差不多,挺逗的呵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广成一家四口跳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