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的异同

瀼溪论坛——鄧學紅教育工作室
当前位置:&&
必修一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上传: 邓学红 &&&&更新时间: 22:45:09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目标点击 &
1.列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史实
2.了解两次战争爆发的原因、结果及其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3.说明西方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深重灾难。
重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难点:《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 自学导练 要点梳理 &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1)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2)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日本也乘机出兵。 &2.经过: &(1)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________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挑起战端,8月,清政府迎战。 &(2)________陆战:清军失利。 &(3)黄海海战:日军控制黄海制海权。 &(4)辽东和山东半岛:占领大连、________等地。 &(5)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结果:签订《_______》。 &(1)事件:1895年4月。 &(2)内容:割_______、台湾及附属岛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_______,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 &(3)危害: &①割地:使中国的_______和主权进一步遭受损失。 &②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③开埠:侵略势力深入中国_______。 &&④设厂:严重阻碍中国_______的发展。 &4.影响: &(1)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中国社会_______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八国联军战争 &1.原因: &(1)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人民反帝斗争日益高涨。 &(2)义和团运动兴起,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发动侵略战争。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2)1900年7月占领天津。 &(3)1900年8月攻陷北京。 &3.结果:签订《_______》。 &(1)时间:1901年 &(2)内容:赔款各国白银共_______,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_______&,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覅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3)危害: &①赔款:加重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 &②使馆界: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_______。 &&③拆毁炮台准许驻兵:列强武装控制。 &④承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该设外务部: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4.影响: &(1)清政府成为_______统治中国的工具。 &(2)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问题探究 & 1、《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而今天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支持、鼓励各地招商引资,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厂,两者有何本质区别? & & & 2、义和团&起山东&和&不到三月遍地红&,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 & & 3、从年间,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 & 解疑精讲 一、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1.主要原因:清政府极端腐败。 2.直接原因:李鸿章奉行避战求和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 3.客观原因:日本国力强盛,且蓄谋已久。 4.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抵挡新兴的资本主义。 二、《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主要不同及原因 &1.不同 (1)时代不同:前者处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后者处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危害程度不同:都规定了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的内容,但后者割地面积扩大,赔款数目增多,通商口岸深入中国内地,前者使中国开始沦为两半社会,后者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3)侵华特征不同:前者规定协定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便利了英国对中国倾销商品,体现了资本主义商品输出的阶段特征;;后者提出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反映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的要求。 &2.原因分析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对外扩张以扩大市场、掠夺原料为目的。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对外扩张以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为目的。说明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以商品输出为主,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 &三、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比较 1、相同 (1)阶级属性相同:农民阶级领导; (2)失败原因相同: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重大意义相同: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4)都有国际意义:前者成为亚洲革命风暴的高潮之一,后者是亚洲觉醒的前奏。 (5)历史教训相同:由于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2、不同 (1)时代不同:前者处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后者处于后者处于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矛头所向各异:前者指向清政府;后者指向外国帝国主义; &(3)措施、口号、过程的差异:前者由于吸收外来宗教,并作为口号,更多地表现为接受外来文化,如男女平等,教徒都是兄弟姐妹,特别是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还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在斗争中,有统一的领导、组织和纲领;后者&扶清灭洋&,对清政府认识不充分,带有笼统的排外,并曾被清政府利用,在斗争没有统一的组织、纲领。 & 反馈形成 一、选择题 1.《马关条约》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 A.赔款两亿两白银&&&&&&&&&&&&& 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通商品岸&&&&&&&&&&&&&&& &D.割让台湾 2.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史&。这种状况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义和团运动期间,《中外日报》一篇文章说:&夫中国外交之起,出于不得已而成互市(对外通商)。其间丧师辱国,赔款割地,盖无约不损,无战不败。故其时通国臣民上下,以复仇为雪耻,以积愤思抱怨,以下令逐客为最快意,以闭关绝市为复见太平。其处势应变,虽曰非宜,其抗志负气,殆非无取。&该材料不能表明的是(&&&& ) &A.作者正确揭示了义和团运动的原因 &B.义和团斗争方式不当 &C.义和团反抗侵略的精神值得赞扬 &D.作者有盲目排外的倾向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 && A. 夺取资本输出场所&& &&&&&&&&&&&&&&&B. 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 C. 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D.推翻清政府统治 5.《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 &&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B.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 C.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 &D.在北京设立&使馆界&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糜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 &材料二: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 ──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 &材料三: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 &请回答: &(1)材料一种作者为何指责李鸿章?理由是否属实? & & &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日海军差距的原因是什么?其用意何在? & & & (3)材料三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什么? & & & (4)分析以上材料,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何在? & & & 过关巩固 一、选择题 1.雷颐说:晚清的悲剧就在于没有大灾难,统治者就不会主动变革,非要在一场大灾难以后才不得不变革。下列促使清政府进行首次政治改革的是(&&& ) A.鸦片战争失败&&&&&& &&&&&&B.太平天国运动冲击 C.甲午战后危局&&&&&&&&&&&& D.《辛丑条约》签订 2.清末民初,日本&武力派&在中日关系史上造成了&三甲纪念&。&甲午之役&是日本&脱亚&历程的起始,其&入欧&地位因&甲辰之役&得到巩固。&甲寅之役&及其&后幅文章&是日本对华政策和国家目标发生新转折的征兆。下列关于&三甲之役&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日本发动&三甲之役&是其推行大陆政策的结果 && &B.&甲午之役&后签订的苛刻条约远胜于以前西方列强对华的不平等条约 C.&甲辰之役&是一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帝国主义战争 &&& D.&甲寅之役&是指日本发动的&九一八事变& 3.甲午中日战争之前,李鸿章认为:&两国交涉全论理之曲直,非恃强所能了事。日虽竭力预备战守,我不先与开仗,彼谅不动手。谁先开仗谁先理诎,此万国公例。&这表明(&&& ) A.清政府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预谋已经有所察觉 B.李鸿章对中日两国矛盾解决寄希望于国际势力 C.清政府对解决国际争端方式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D.甲午战争的爆发按当时的国际法中国有一定责任 4.日本在1890年以前通过改革促发展,此后通过战争来促发展。日本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发动最早、攫取权益最大的侵略战争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 C.九一八事变&&&&&&&&&&&&&&&&&&&&&&&& D.珍珠港事件 5.一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6.1900年6月八国联军对华采取战争行动后,清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理询问联军行动的意图,索尔兹伯理答复说:&目前女王陛下政府丝毫无意采取任何步骤,影响北京现存政治局势。他们的唯一目的,是要恢复秩序及保障生命和财产。&由此可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 &&& A.恢复中国的封建统治秩序&&&&&&&&& B.镇压义和团运动 &&& C.维护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 D.协同作战瓜分中国 7.李大钊在一首诗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圆明园的&两度劫&分别发生在(&&& ) &&&&&& ①鸦片战争期间&&&&&&&&&&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③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A.①③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8.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9.重庆海关税务司报告中记载的大足县余栋臣起义布告称:&我大清臣民皆忠孝之人,谁敢信奉夷狄之教。今洋人诈称通商传教&&自道光以来&&焚我皇宫,灭我属国,既占上海,又割台湾,强迫开埠胶州,竟欲瓜分中国。&这次起义应该发生在(&&& ) A.1851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6年 10.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 A. 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二、非选择题 11.海疆,即是主权国家的领海,沿海国家的海洋国境,近代以来,中国海疆和海防历史的兴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衰败与复兴。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计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驰,何以肃边威远? &&摘自《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 &&& 材料二&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 &&& 材料三& &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藩篱尽撤。&&&&&&&&&&&&&&&&&&&&&&&&&& &&摘自《清史稿》 &&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所揭示的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结合史实说明。 & & & (2)材料二的奏议是否正确?对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 & & (3)结合有关史实分析材料三,甲午一役,中国新式海军竟惨败于日本,其根本原因何在?对中国的海疆主权造成了哪些进一步的伤害? & & 【参考答案】 要点梳理 丰岛海面& &&平壤& &&旅顺&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 &&开设工厂& &领土 &&内地& 民族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化& &《辛丑条约》& 4.5亿两& &&使馆界&& &国中之国& 问题探究 1、《马关条约》中规定:允许日本在中国开办工厂。而今天我们国家正在大力支持、鼓励各地招商引资,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办厂,两者有何本质区别? 清政府是在丧失主权的情况下,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投资办厂,便利了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我们今天的招商引资则是在中国政府充分行使主权的情况下,主动利用外资来加快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双赢互惠的。 2、义和团&起山东&和&不到三月遍地红&,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 原因:根本上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清政府的腐朽,使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 3、从年间,中国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鸦片战争& 开始 &&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进一步加深 && 甲午战争&& 大大加深 && 八国联军侵华&& 最终 反馈形成 一、选择题 1.B &&&2.D &&&3.B &&&4.C &&&&5.C 二、非选择题 &6.(1)因为他一味依赖外国,贻误了战机,基本属实。(2)中国财力有限,对海防投入费用太少。为其消极抵抗的行径辩护。(3)清政府军队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内镇压人民的主要工具。(4)清政府过于依赖外国;作战消极;妥协求和;士兵战斗力不强;日本则长期准备充分。 过关巩固 一、选择题 1.C&&&& 2.D&&&& 3.A&&&& &4.A&&&&&& 5.C & 6.B&&& 7.D & 8.D && 9.C && 10.B 二、非选择题 11.(1)问题:军队腐败,武器落后;海防废弛。& 后果: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英侵香港岛,上海等五口开埠; 附件中取得军舰巡查贸易权;中国海防洞开,领海主权遭破坏。 && (2)奏议:正确。& 举措:创办北洋舰队等海军,修建威海卫等海军基地 && (3)根本原因: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 &&& 进一步伤害:威海卫军港遭日毁 ,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两度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取得了完全胜利。请分析这两次战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两度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取得了完全胜利。请分析这两次战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两度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取得了完全胜利。请分析这两次战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因为: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军事力量强大。抗日战争中国胜利,因为: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人民和爱国华侨的支持。2013年高一历史练习: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民版必修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江苏省泰州中学政治教师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2013年高一历史练习: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人民版必修1)
21年​高​一​历​史​练​习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两度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两度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抗日战争中国取得了完全胜利。请分析这两次战争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探究题难度:中档来源:期末题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因为:清王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弛,指挥失误;日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经济、军事力量强大。抗日战争中国胜利,因为:建立了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敌后抗战,对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世界人民和爱国华侨的支持。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两度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主要考查你对&&抗日战争胜利,黄海大战,马关条约&&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抗日战争胜利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15日日本政府正式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21日今井武夫飞抵芷江请降。9月2日上午9时,在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向同盟国投降的签降仪式。9月9日上午,中国战区受降仪式在中国首都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抗日战争的特点: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2.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3.两个战场,两条抗战路线并存的显著特点。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4.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作用。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形成的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制订并贯彻了全面抗战路线持久抗战的方针,坚持敌后抗战始终不动摇,决定性的消耗了日军的力量。以斗争求团结,始终高举抗日大旗,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存在。5.以弱胜强,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的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6.持久性。抗日战争经历了防御、相持、反攻三个阶段长达8年持久性反侵略战争,是所有法西斯战场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7.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代两次中日战争——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比较:①战争领导:甲午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慈禧置民族和国家的安危于不顾;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分别开辟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对敌。 ②民众动员: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压制民众的抗日热情;抗战时期,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③战略战术:甲午战争中,李鸿章采取避战自保、消极应战的方针,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两大战场互相配合,中共制定了持久抗战的方针,并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最后赢得了胜利。 ④国际环境:甲午战争时,西方列强绥靖政策,偏袒日本,使日本侵略者有恃无恐;抗日战争时期,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中国抗战得到了苏、美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有力支持和援助。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战争和全民族解放战争,无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着伟大意义,从此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1.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百年来的民族耻辱。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彻底打败了日本这个世界第二号法西斯强国。这是中华民族的胜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胜利。2.抗日战争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抗战以前,中国在世界上毫无地位可言。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四大国之一。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是由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的。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国家共同宣言》,中国作为四大国之一在宣言上领衔签字。1945年4月筹建联合国,会议在美、英、苏、中四大国首席代表轮流主持下进行。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拥有一票否决权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这种国际地位的变化,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3.抗日战争的胜利,使中国挣脱了大部分束缚在自己身上的枷锁,废除了帝国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苏联宣布放弃沙俄在中国的特权;美、英两国政府也于1942年10月通知中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九龙租借权除外)。中国还收回了被日本侵占达半个世纪的台湾、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4.抗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从此由衰落转向振兴。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最危急时刻,被人称为“东亚病夫”的中华民族终于觉醒了。中国抗日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原来“一盘散沙”、四分五裂的中华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广泛参加的一次全民抗战。5.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根本转折,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由此走向胜利。抗日战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有着扭转乾坤的伟大意义,经过抗战,改变了中国内部政治力量对比,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过程,为新中国代替旧中国准备了精神和物质条件。6.抗日战争从开始就鼓舞了世界人民奋起抵抗法西斯的侵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抗日战争是最早开始的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大部分兵力,鼓舞了世界人民奋起抵抗法西斯侵略的斗志,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屈原、苏武、蒋干、毛遂、共工):1.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这是中国民族革命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两重性质的进步的和正义的战争,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2.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的凝聚力。从敌后战场到正面战场,从国统区到论陷区。从国内社会各阶层到国外华侨,从汉族到少数民族都充分体现了全民抗战的特点。3.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和建立,到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从敌后根据地的建立和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到毛泽东《论持久战》指明抗战前途;从坚持斗争求团结。4.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为抗战做出重要贡献。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和作战的相互协调是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苏美对日作战是中国抗战决胜的有力配合。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1.日,德国法西斯投降,欧洲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日本法西斯孤立无援。2.根据雅尔塔协议,8月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摧毁了日本的精锐部队关东军。3.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其毁灭威力击垮了日本法西斯势力的顽固抵抗心理。4.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人民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八路军、新四军以及其他人民军队遵照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坚决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人。日本正式向中国递交投降书:黄海大战: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日上午,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完成护送陆军去朝鲜的任务后,在返航途中到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遭到日本舰队袭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海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生等率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为国殉难。战事持续了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战舰5艘,但是主力尚存,日本海军损失惨重,企图一举歼灭北洋舰队的阴谋未成。战后,李鸿章实行了“避战保船”的方针,故意夸大舰队的损失程度,令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造成坐守待毙的局面,把海上的主动权让给日本。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黄海大战:邓世昌:邓世昌(),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自小立志海军,以御强敌。1867年,考入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派任“琛航”运输船大副。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遂将其调入北洋水师,任“飞霆”、“镇南”炮舰管带。是年冬,随记名提督丁汝昌赴英接收订造的“超勇”、“扬威”两巡洋舰,1881年11月,回天津大沽。次年升游击,任“扬威”巡洋舰管带,获“勃勇巴鲁图”勇号。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仍兼“致远”舰管带。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号。 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他“执事惟谨”,“治事精勤”,刻苦专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他精心训练下,“致远”舰“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邓世昌壮烈牺牲后,清廷谥以“壮节”,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衔,入祀京师昭忠祠。山东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中日《马关条约》: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是:①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②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③赔偿日本军费两亿两白银;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4个通商口岸,日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⑤准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赎辽费:《马关条约》的签订,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在华的侵略权益。俄、德、法三国向日本提出照会,并以武器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日本被迫同意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作为“赎辽费”。三国干涉还辽的本质:三国干涉还辽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和瓜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时既相互勾结又相互斗争的本质。《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比较:&《马关条约》的危害和影响:(为什么说《马关条约》使中国中国半殖民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1、台湾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掠夺。它迫使台湾和祖国分离,并且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此后,帝国主义各国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巨额的赔款,相当于清政府三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这就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无力偿还,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便利了列强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3、新的通商口岸开放,使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4、允许日本在华投资设厂,其他列强援引“利益均沾”的条款,争先恐后在中国开设工厂,进一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因此,《马关条约》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马关条约》的签订消息传来,全国人民坚决反对割地议和、斥责清政府投降卖国。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意拱手而让台”,组织义军,誓与台湾共存亡。台湾保卫战。日军在台湾登陆后,台湾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反割台斗争。一支以丘逢甲、徐骧为首的义军,另一支是以刘永福为首的黑旗军。两支部队互相配合,由北到南,抗击日本侵略者。台湾军民在连续苦战之后,面临严重的困难,但是,清政府却传令沿海各省禁目援助台湾军民,甚至封锁去台湾的船只。台湾最终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台湾保卫战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主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此后,在日本统治台湾的50年里,台湾人民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直没有停过。
&《马关条约》签订现场:《马关条约》签订的始末:1895年甲午一战,李鸿章苦心经营20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对于李鸿章而言,甲午战败是他一生的耻辱,签订《马关条约》更是他一生最大的耻辱。熟悉外交事务的李鸿章,不得不听在日本晚辈伊藤博文的摆布。北洋海军在威海卫的全军覆没,使得议和不得不提上了议事日程。清政府派张荫桓和邵友濂二人赴日,到达日本人指定的谈判地点广岛。伊藤博文发现张荫桓和邵友濂所携带的国书文字中有“一切事件,电达总理衙门转奏裁决”字样,遂认定二人授权不足,与国际谈判的惯例不符,于是拒绝与他们谈判。并提出派朝廷有威望的人来谈判的要求,甚至暗示提名要李鸿章前来谈判。日,光绪帝正式发出了全权证书,宣布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予以署名画押之全权。13日,李鸿章等人乘坐德轮“礼裕”、“公义”号,悬挂“中国头等议和大臣”旗帜,启程直奔日本马关。3月21日,在与李鸿章的首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向李鸿章提出的停战条件是:日军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一线所有城池和堡垒。这个苛刻的条件清政府自然无法答应,日本也借着机会再战的目的。尤其狡猾的是,伊藤博文此时隐藏起了觊觎我台湾的企图,向李鸿章隐瞒了日军正向台湾开进的事实,企图在日军占领台湾成为既成事实后再逼李鸿章就范。3月24日下午4时,中日第三次谈判结束后,突然李鸿章遇刺。幸好子弹没有击中要害,过后不久,李鸿章就苏醒过来。李鸿章毕竟见过大风大浪,面对此景表现得异常镇静,还不忘嘱咐随员将换下来的血衣保存下来,不要洗掉血迹。面对斑斑血迹,73岁的李鸿章不禁长叹:“此血可以报国矣”。李鸿章在日本遇刺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此时的伊藤博文最担心的就是有什么把柄落在列强手中,让一直虎视眈眈的西洋各国从中干涉,坐收渔翁之利。而遇刺事件正好可以大做文章,伊藤博文闻讯后气急败坏地发怒道:这一事件的发生比战场上一两个师团的溃败还要严重!”日本政府经过这件事怕日久生变,欲迅速与李鸿章签约,28日,当伊藤博文再次来到李鸿章的驿所,告之日本天皇已下令停战时,李鸿章不禁喜出望外,他没有想到,几天来在谈判桌上口干舌燥没能取得的战果,竟然会因为自己的遇刺而峰回路转。30日,中日停战条约签字。   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承认朝鲜“独立自主”;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增开重庆、沙市、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开辟内河新航线;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发现相似题
与“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曾两度发动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394875460333680247281688833226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午中日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