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落井下石小游戏戏是有4人物分别用火水烟石

亚洲国家礼俗
亚洲国家礼俗
&&&&亚州的全称是亚细亚洲。“亚细亚洲”一词来源于古代西亚等地古人的闪米特语,意思是指东方日出的地方。其英文名为Asia。相传这个名称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频繁的海上活动,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爱琴海以东的地区泛称为“Asu”,意即“日出地”;而把爱琴海以西的地方则泛称为“Ereb”,意为“日没地”。Asia一词是由腓尼基语Asu演化来的,其所指的地域是不很明确的,范围是有限的。到公元前一世纪Asia已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行政省的名称,以后才逐渐扩大,包括现今整个亚洲地区,成为一个世界最大洲的洲名。
&&&&亚洲位于东半球的东北部,东濒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滨北冰洋,西达大西洋的属海地中海和黑海。亚洲面积为440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面积最大的一个洲,也是世界跨纬度最广的一个洲。亚洲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约占全洲面积的四分之三。平均海拔近1000米,地形起伏很大。地势中部高,四周低。亚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汇集最多的大陆,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最低的洼地死海。
&&&&亚洲的总人口约为36亿多,占世界总人口的60%,是世界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居民主要是黄种人,约占全洲人口五分之三以上,其次为白种人和黑种人。全洲大小民族、种族共有约1000个,约占世界民族、种族总数的一半。其中有十几亿人口的汉族,也有人数仅几百的民族或部族。亚洲还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和巴比伦的所在地,也是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的发源地。
&&&&亚洲现有48个主权国家,按地理位置可以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中亚及外高加索几个次区域。截止到目前,与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的亚洲国家数目为46个。
&&&&收入本书作为介绍对象的亚洲国家有23个。
&&&&(一)基本概况
&&&&阿富汗的正式名称是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它位于亚洲的中西部地区,东部与中国为邻,北部连接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西部同伊朗接壤,南部与东南部则和巴基斯坦交界。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其全国总面积约为64.75万平方公里。
&&&&阿富汗这一国名,据说来自古代一个酋长的名字。在波斯语里,“阿富汗”含有“山上人”之意;在梵语里,它的意思则是“骑士”。因此,阿富汗也被人们称作“山人国”或者“骑士国”。
&&&&阿富汗的行政区划是,全国一共分为34个省。在省以下设立县、区、乡、村。阿富汗的首都现为喀布尔。关于“喀布尔”的命名,一说它来自波斯语,意为“干草之桥”。另外一种说法,则是说它是由印度商人所起,意为“贸易中心”。
&&&&阿富汗全国总人口现为2850万,由普什图人、塔吉克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俾路支人、哈萨拉人等20多个民族构成。在阿富汗各民族之中,普什图人和塔吉克人所占人数最多,分别达全国总人口的40%和30%。
&&&&阿富汗的国教是伊斯兰教。全国居民之中,约有98%的人都信奉伊斯兰教。在阿富汗穆斯林中,90%左右的人属于逊尼派。
&&&&阿富汗的官方语言是普什图语和达里语。达里语是波斯语的一种。货币为阿富汗尼。2007年,阿富汗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362美元,在世界上排第165位。
&&&&阿富汗目前实行共和政体。国庆日为8月19日。
&&&&日,阿富汗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国家标志
&&&&阿富汗的现用国旗是黑、红、绿三色旗。它启用于日,长宽比例是3:2。旗面从左至右由黑、红、绿三个竖长方形组成,红色部分中央为白色的国徽图案。黑色是过去百年来战乱频仍、动荡不安的历史缩影,提醒国人不忘从前的艰苦辛酸;红色象征在浴血奋战中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家;绿色象征对未来的繁荣与平安的希望。
&&&&阿富汗的现用国徽是圆形,中央是一座清真寺建筑图案,国旗分插在两侧。清真寺穹顶上方有太阳四射的光芒,其上下分别用阿拉伯文书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和“真主伟大”;清真寺下方书写着阿富汗年历的“1298年”(即公元1919年,阿富汗独立之年)。两侧环绕着用绶带束扎的麦穗,底部绶带上书写着国名“阿富汗”。
&&&&阿富汗的现用国歌是《阿富汗伊斯兰国国歌》。
&&&&阿富汗的国花是郁金香。
&&&&阿富汗人对色彩绚丽、坚硬无比的青金石情有独钟,因此特意将其选定为国石。
&&&&(三)社交礼仪
&&&&阿富汗人普遍讲究礼貌,并且热情好客。对于交往对象,不论其信仰如何,出身如何,阿富汗人都主张不偏不倚、一视同仁。
&&&&在人际交往中,阿富汗人一般不与他人握手为礼。他们具有其民族传统的见面礼节,可以称之为“抚胸礼”。它的具体做法是:同交往对象会面时,先以右手按抚在自己的胸部,然后再向对方频频点头,并且在口中祝福对方:“愿真主保佑你!”
&&&&有些时候,在行“抚胸礼”之后,阿富汗人还会与交往对象拥抱,碰上了亲密的朋友,他们还往往会与对方进行亲吻,或者碰额两次为礼。
&&&&在行见面礼时,阿富汗人通常不摘自己的帽子。依照他们的看法,戴着帽子行礼才是讲礼貌的。
&&&&与他人相见时,阿富汗人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在他们的脸上,总是会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微笑。他们认为,不这样做,便会失敬于人。
&&&&乐善好施的阿富汗人,在碰上外乡人时,往往会将其请入自己的帐篷,用最好的食物招待上三天。然后,还有问寒问暖,打听其去向,并且尽量满足其请求。不过,在阿富汗人家里做客时,切不可再去别的人家拜访,不然会让主人感到无地自容。
&&&&阿富汗人的姓名,多以本人名字、父名和姓氏三个部分组成。其全称平日极少使用。对其进行称呼时,可以用其姓氏或名字加上职衔。
&(四)服饰礼仪
&&&&阿富汗人的穿着打扮,从总体上讲,显然受到了伊斯兰教的深刻影响。与此同时,也有着自己鲜明的民族特征。
&&&&阿富汗人穿着打扮的一大特征,是由其可以体现出着装者社会地位或身份的不同。例如,阿富汗的官员、商人和知识分子,在交际应酬中往往会穿西服、皮便鞋,留着小胡子,并且经常头戴着船形的羊羔皮帽。阿富汗的平民百姓们,则绝大多数都身穿竖条大花褂,脚蹬厚重的牛皮鞋,留着又浓又黑的大胡子,头上则往往缠着粗布的头巾。一般而言,阿富汗男子一辈子都是不剃去胡须的,而小孩子们则不大穿鞋子。
&&&&由于阿富汗是一个穆斯里国家,所以妇女在一生之中均须戴上面纱。她们在需要外出办事时,尤其非要戴上面纱不可。通常,阿富汗妇女所戴的面纱极长,从头顶一直要拖至脚跟,以便将她们的整个身躯都严严实实地裹在里面。她们所戴的面纱,一般仅在其头部的正面开有两个小洞,使其可以借此观察外部的环境。在乡间,有些阿富汗妇女外出劳作时,有些时候也不戴面纱。但是,她们一旦碰上了陌生的男子,便会立即罩上自己的面纱,或是赶紧捂上自己的脸部,迅速躲藏起来。
&&&&在阿富汗,广大妇女都有佩戴金银首饰的爱好。在某些地区,男人们还有在送别嘉宾时以自己的衣服或者佩刀相赠的传统。客人们若是穿着首领们所赠的服装或佩戴着首领们所赠的刀子,在其辖区之内,不但会畅行无阻,而且往往还会因此而受到特殊的照顾和保护。
&&&&阿富汗的普什图人历来骁勇崇武,加上阿富汗内战连年不断的缘故,该族的每个成年男子都养成了全副武装的习惯。他们平常总是肩上挎着枪支,腰上缠着子弹袋,年年如此,月月如此,天天如此。他们的这身打扮,大有演变成为该民族日常着装之势。
&&&&(五)餐饮礼仪
&&&&阿富汗人的饮食习惯往往因其地位、身份的不同有着明显的区别。就主食而论,普通的阿富汗人一般都以面食为主。他们大都爱吃烤面饼,尤其是爱吃一种用玉米粉制作的烤面饼。至于上流社会的阿富汗人,则以食用大米与牛羊肉为主。
&&&&在招待来宾时,阿富汗人一般都会以羊肉宴客。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会用全羊来招待客人,这表示对对方格外尊敬。在阿富汗赴宴时,大吃特吃、一吃再吃,才会令主人大为开心。
&&&&阿富汗人所作的菜肴,多采用烤、炸、烧、烩等烹饪方法。他们在口味上偏爱微辣之物,不能吃特别咸的东西。
&&&&根据伊斯兰教教规,阿富汗人严格地禁食猪肉,禁食自死之物,不吃动物的血液,不吃未诵安拉之名而宰杀之物。马、驴、骡、狗、蛇的肉和食肉的禽兽,酒和一切含有酒精的其他饮料,亦在禁食、禁饮之列。
&&&&除上列禁食之物以外,阿富汗人通常还不吃鱼、虾、蟹和一切海味。
&&&&在条件允许时,阿富汗人爱吃水果,并且酷爱饮茶。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茶是一日不可或缺的。他们认为,最好的茶,当推“无籽葡萄茶”。在平时,牛奶也是他们的常规饮料。
&&&&阿富汗人有以茶待客的习惯。届时,她们往往讲究敬客要敬三杯茶。在他们看来,第一杯茶用于止渴,第二杯茶表示友谊,第三杯茶则是礼节性的。这三杯茶,客人都必须喝掉。
&&&&某些时候,阿富汗人还会请客人吸烟,尤其是宾主同抽一袋水烟。
&&&&阿富汗人用餐的主要方式是,坐在地毯上,以右手抓食。在餐前与餐后,他们讲究以水洗手。宾主同洗时,主人往往要恭请客人首先洗手。
&&&&(六)习俗禁忌
&&&&与许多国家不同的是,黑色是阿富汗人最喜欢的一种色彩。阿富汗人认为,它是一种谦逊的颜色,并且象征着庄严和隆重。此外,他们喜欢的色彩还有红色和绿色。他们所不喜欢的色彩,主要是灰色与黄色。
&&&&阿富汗人忌讳的数字是“13”与“39”。他们认为,这两个数字都具有消极的含义。
&&&&向阿富汗人赠送礼品时,千万不要送酒类、雕塑和女人的照片。猪皮、猪鬃制品,带有猪、狗图案的东西,亦在禁送之列。
&&&&在阿富汗,千万不要随意对妇女或住所进行拍照或摄像。在斋月期间,阿富汗人白天是不吃、不喝的,因此此时切勿打扰他们。
&&&&与阿富汗人打交道时,不要以左手触摸对方,不要边走边谈,或是滥发脾气。宗教、战争、疾病、民族矛盾、男女关系,都是阿富汗人不愿聊的话题。如果谈一谈旅行见闻或生意经,则他们大多乐于积极参与。
(一)基本概况
&&&&巴基斯坦的正式国名是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它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东邻印度,西接伊朗,东北同中国交界,西北连接阿富汗,南部则濒临阿拉布海。巴基斯坦的国土面积约为79.61万平方公里(不含巴控克什米尔),海岸线长约980公里。
&&&&对于巴基斯坦这一名称的来历,人们有着不同的解释。目前,最流行的有两种讲法。其一,是说它出自波斯语或乌尔都语。在这两种语言中,它的含义都是“清真之国”。其二,则是说它是由组成巴基斯坦的八个主要民族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拼写在一起而成的。在民间,它还被人们理解成含有“纯洁的土地”之意。
&&&&巴基斯坦的行政区划是,全国分为4个省,以及中央直辖的10个部落区、北部地区和联邦首都区。该国首都为伊斯兰堡。它的本意是“伊斯兰教之城”。
&&&&巴基斯坦的全国总人口现约为1.58亿。主要民族有旁遮普人、普什图人、信德人、巴丹人、俾路支人,等等。
&&&&巴基斯坦宪法规定:伊斯兰教为该国国教。目前,巴基斯坦全国总人口的95%以上都信仰伊斯兰教。在巴基斯坦,伊斯兰教的各个教派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其中以逊尼派的影响最大,它的信徒已占到该国穆斯林的一半以上。
&&&&巴基斯坦的国语是乌尔都语,英语则是其官方语言。巴基斯坦规定:各个省均有权使用本地语言作为对国语的补充。货币为巴基斯坦卢比。2007年,巴基斯坦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909美元,在世界上排第135位。
&&&&巴基斯坦如今实行内阁制共和政体。它是英联邦成员国之一。巴基斯坦的国庆日是3月23日。国徽格言:虔诚、统一、戒律。
&&&&日,巴基斯坦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国家标志
&&&&巴基斯坦的现用国旗启用于日,长宽比例为3:2。国旗左侧为白色竖长方形,右侧为深绿色长方形,中央有一颗白色五角星和一弯白色新月。绿色象征繁荣,白色象征和平,新月象征进步,五角星象征光明和知识。此外,绿色也象征国教伊斯兰教;白色象征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基督教的少数民族。
&&&&巴基斯坦的现用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形,盾面上有棉花、小麦、茶和黄麻四组图案,代表巴基斯坦的主要农作物。顶端为象征伊斯兰教的星月,两侧是鲜花和绿叶。底部的绶带上用乌尔都文书写着“虔诚、统一、戒律”。它启用于1955年。
&&&&巴基斯坦的现用国歌是《祝福这神圣国土》,启用于1954年。
&&&&巴基斯坦的国花是茉莉花。茉莉花原产于巴基斯坦,因其芬芳迷人而广受喜爱,不仅全国各地广为种植,而且也是人际交往中的最佳礼品。
&&&&(三)社交礼仪
&&&&在巴基斯坦,人们在见面之时通常要先说一句:“真主保佑”,这是伊斯兰教徒的习惯做法之一。
&&&&巴基斯坦人在社交活动中所行的见面礼节主要是握手礼。但是,遇到巴基斯坦妇女时,千万不要主动与对方握手。有必要向其致意的时候,通常含笑向其点头即可。由于巴基斯坦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在那里所举行的社交聚会,参加者几乎清一色的都是男子。按照伊斯兰教教规,妇女是不宜在公共场合抛头露面的,因此在该国很少有妇女参加社交活动。男士在巴基斯坦出席社交活动时,以不带夫人为宜。即使是乘坐公共汽车时,在巴基斯坦也是男女分开的。
&&&&巴基斯坦人与故旧久别重逢的时候,往往以拥抱为礼,巴基斯坦人所行的拥抱礼颇具特色。具体来讲,他们在拥抱对方时先将头靠左边拥抱一次,接着再向右边拥抱一次,最后还要再向左边拥抱一次。巴基斯坦妇女与亲属见面时,除行拥抱礼以外,还要互吻对方的面颊和额头。
&&&&有些时候,一些巴基斯坦的穆斯林还会向熟人或来客行“抚胸礼”。它的做法是:向交往对象躬身点头,口诵“真主保佑”之词,并且同时用右手按住自己的左胸,以此来表示对对方衷心的祝福。
&&&&在巴基斯坦,男士一定要切记:不要问候巴基斯坦的成年女子“夫人好”。在公共场合,男女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前拥抱亲吻。那样做的结果是,不仅会让人嗤之以鼻,而且还有遭到囚禁的可能。顺便提一下,在巴基斯坦,在公共场合有意无意接触了妇女的身体,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巴基斯坦人在欢迎嘉宾时,有在对方脖子上挂上一条用鲜花制成的花环的习俗。这种做法,是给予嘉宾的一种礼遇。
&&&&需要称呼巴基斯坦人时,应按照当地的习惯做法,不宜直呼对方的名字,而是称呼其姓氏,同时加上某些适当的头衔。在巴基斯坦,将长辈称为“大叔”、“大妈”,表示尊重;将同辈称为“弟兄”、“姐妹”,则表示亲切。
&&&&有必要对他们使用统称时,最得体的做法是将其统称为“巴基斯坦人”,而不宜以具体民族相称。在巴基斯坦,伊斯兰教徒被称为“穆斯林民族”或“多数民族”,非伊斯兰教徒则被叫做“少数民族”。跟当地人打交道时,务必要尊重他们的这种习惯。
&&&&在人际交往中,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的人深受巴基斯坦人的敬重。反之,则会被视为没有受过良好教育,因而会受到冷遇。(四)服饰礼仪
&&&&巴基斯坦人的穿着打扮,时时处处都必须严格地恪守伊斯兰教教规,丝毫不得与之相悖。
&&&&在日常生活里,巴基斯坦男子一年四季大都穿着淡色宽松的长衫、长裤。夏天的时候,他们绝不会穿背心短裤,更不会打赤膊,但往往会穿凉鞋,甚至赤脚。天冷之时,他们通常会身披一条毯子御寒,但却不喜欢穿棉衣或毛衣。
&&&&依照伊斯兰教教规,妇女除手、脚之外,身体的其他部位不得暴露在外。因此,巴基斯坦妇女的日常穿着,主要是一件不露胳膊、不露腿部的宽大的长袍。出门在外时,她们还必须以面纱遮盖自己的面容,仅仅允许将双眼露在外面。在巴基斯坦,妇女是不允许穿裙子的。不然的话,就会被当作“坏女人”看待。
&&&&尽管如此,巴基斯坦妇女依旧尽一切可能想方设法地装扮自己。平日,她们喜欢将手指甲和脚趾甲染成深红色,并且大量地佩戴耳饰、颈饰、臂饰、鼻饰、足饰等各式各样的首饰。有时,她们所佩戴的首饰往往还被赋予某种特别的寓意。比如,佩戴鼻环,便是已婚的标志。
&&&&跟巴基斯坦人打交道时,切勿穿着黄色的服装。因为他们认为,那种色彩为僧侣专用。
&&&&在巴基斯坦的公共场所行动时,尽量不要穿背心、短衫或短裤。参拜清真寺时,尤须着装严谨。在进入清真寺之前,还必须脱去鞋子。
&&&&(五)餐饮礼仪
&&&&在饮食方面,巴基斯坦人的主食是面食和大米,并且爱吃粗面烙饼和抓饭。在副食方面,他们主要吃牛肉、羊肉、鸡肉和鸡蛋,同时也很爱吃豆制品、蔬菜泥。 
&&&&巴基斯坦人做菜时,往往以煮、炸为主,他们从来不吃炒菜。有时,他们还有生食蔬菜之习。从口味上来讲,他们爱吃甜、辣之物,不喜食过咸之物。
&&&&巴基斯坦人平日爱喝奶茶、牛奶和酸奶。在进餐之时,他们往往以冰冻冷水佐餐。有时,他们甚至还以之同他人“干杯”。
&&&&在一般情况下,巴基斯坦人用餐时喜欢用右手抓取食物。不过,在正规的宴请中,他们也能使用刀叉。
&&&&从饮食禁忌上讲,巴基斯坦人不吃猪肉、自死之物、动物的血和非按教规宰杀之物,不吃母鸡、甲鱼、螃蟹、海狗、禾花雀,不吃鱼肚和海参。对于酒和含有酒精的一切饮料,他们都绝对不饮用。通常,他们还不抽香烟。
&&&&用左手取用食物,在巴基斯坦亦属非礼之举。
&&&&(六)习俗禁忌
&&&&在巴基斯坦,人们普遍喜爱绿色、新月和星星的图案,因为它们都是穆斯林吉祥、幸运的象征,并且是该国国旗重要的组成部分。
&&&&巴基斯坦人认为黑色象征着消极,因而对其没有任何好感。除绿色之外,他们最为喜爱的色彩还有金色、银色和其他一些鲜艳之色。
&&&&“13”和“420”这两个数目字,在巴基斯坦被视为会给人们带来灾难与厄运的不祥之数。在一般情况下,巴基斯坦人碰见它们时都会很不高兴。在每个星期五,他们还往往不会办公。
&&&&巴基斯坦人不欢迎的礼品有:酒、猪皮或猪鬃制品、带有女性图片的书刊和雕塑,等等。巴基斯坦人还非常讨厌送其手帕。他们认为,手帕是在人们悲伤之时擦眼泪所使用的。必须切记的还有,尽量不要给女主人送礼物。
&&&&巴基斯坦人对拍照、录像、摄制电影没有多大兴趣。未经允许,千万不要擅自对他们那么做。尤其要切记,在巴基斯坦,万万不可对妇女拍照、摄像或拍摄电影。
&&&&在一般情况下,巴基斯坦人在交谈时不喜欢涉及政治、军队和宗教问题。对于印巴两国关系,尤其是克什米尔争端和两国的与核有关的问题,更是不愿提及。
&&&&巴基斯坦人对于拍打别人后背的动作极度反感,因为在该国,只有警察抓人时才会如此这般。通常,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有凝视对方的习惯,但是忌讳在此刻双手握拳,或是露出自己的鞋底。
&&&&女子在街上行走时,不宜眼皮乱眨或乱瞥,不然就会被人误认为是行为不端。
&&&&巴基斯坦人极爱洗澡,但他们只习惯于淋浴或以壶盛水冲洗,而绝不洗盆澡。他们认为,那样做是很不干净的。
&(一)基本概况
&&&&朝鲜的正式名称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它位于亚洲东北部的朝鲜半岛北部。它的北部与中国相邻,东北部同俄罗斯接壤,西南部与韩国交界,东侧临日本海,西部濒临黄海。朝鲜的全国总面积约为12.3万平方公里,半岛海岸线全长约17300公里。
&&&&朝鲜这一国名,在该国语言里具有“朝日鲜明”之意。因此,朝鲜意即“朝日鲜明之国”。有时,它亦被称为“清晨之国”或“晨曦清亮之国”。在欧美,它常常被人们以其古称“高丽”相称,其本意为“山高水丽”。
&&&&按照全国的行政区划,朝鲜目前分成9个道,3个直辖市。朝鲜的首都是平壤。在朝鲜语里,“平壤”的含义是“平原”或“平坦的土壤”。
&&&&朝鲜全国总人口现为2314.9万。民族是单一的朝鲜族。
&&&&朝鲜的主要宗教为佛教和基督教。不过,当前信奉宗教的人不是很多。
&&&&朝鲜的国语是朝鲜语。它是朝鲜人民单一的民族语言。货币为朝鲜元。2007年,朝鲜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约为1007美元,在世界上排第131位。
&&&&朝鲜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它的国庆日是9月9日。
&&&&日,朝鲜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国家标志
&&&&朝鲜的现用国旗启用于日,长宽比例为2:1。国旗中间为红色,上下各有一道蓝色宽条,红蓝之间以白色细条相隔;红色部分左侧为白色圆面,中央是一颗红色五角星。红色象征朝鲜人民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蓝色象征国家的主权、和平及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白色是朝鲜民族的传统色彩,象征朝鲜是单一的民族;红色五角星象征朝鲜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路。
&&&&朝鲜的现用国徽为椭圆形,主体图案描绘了朝鲜实行社会主义的光辉前程。象征革命的五角星光芒万丈;水电站的大坝、发电站厂房和高压输电塔象征现代工业和领导者工人阶级;两侧的稻穗则象征着农业和工人阶级的同盟者农民;红色绶带象征团结和威力;下端用朝鲜文书写着“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它启用于1948年。
&&&&朝鲜的现用国歌是《爱国歌》,启用于1948年。
&&&&朝鲜人对金达莱花有着特殊的感情,他们认为她是其民族的化身,并且象征着繁荣昌盛,幸福永存。金达莱花实际上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杜鹃花,通常被视为朝鲜的国花。对于木槿花,朝鲜人也极为喜爱,认为她象征着坚毅不屈。因此,也有人说朝鲜的国花是木槿花。
&&&&(三)社交礼仪
&&&&朝鲜人在公共场合非常注重礼仪。按照民族传统,朝鲜人与外人相见时所行的见面礼节是鞠躬礼。在行鞠躬礼时,须首先站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然后向行礼对象躬身致意,并且同时问候对方“您好!”在行礼时,通常不准头戴帽子,手提物品。在一般情况下,主人要先向客人施礼,晚辈、下属要先向长辈、上级施礼。对方也必须鞠躬还礼。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目前朝鲜人在社交场合大多以鞠躬礼、握手礼并用,来作为见面礼节。在行礼时,他们一般是先鞠躬,后握手。在握手时,可用双手,也可以单用右手。在一般情况下,朝鲜妇女不与男子握手,而只是鞠躬为礼。朝鲜男子与外国妇女握手,则是许可的。
&&&&朝鲜人有着尊老、敬老的良好传统。在朝鲜民间,晚辈在拜见长辈时,有时要行跪拜礼。路遇长辈时,晚辈要首先上前问候对方,并在必要时为其让路。在公共场所,将上了年岁的人尊称为“老爷爷”、“老妈妈”,是一种应有的礼貌。
&&&&在日常交往中,称呼朝鲜人时最好采用尊称或其职务、职称。直呼其名的做法,他们是不习惯的。
&&&&朝鲜人的姓名与中国人的姓名相类似,一般由两三个字组成,姓氏在前,名字在后。在朝鲜,姓“金”、“李”、“朴”、“崔”、“郑”的人最多,它们合称“朝鲜五大姓”。在初次见面时,朝鲜人对姓氏相同、籍贯相同的人,往往会感到格外亲切。
&&&&需要强调的是,在与朝鲜人提及“李”这个姓氏时,切勿采用“十八子”这个提法。在朝鲜语里,“十八子”的发音,同一个很下流的词发音相同,故此令人颇为反感。(四)服饰礼仪
&&&&目前,朝鲜人在工作、交往之中,特别是在商务活动或对外活动中,一般都穿西式的服装。但是,在节日和喜庆之时,他们则有穿着本民族服装的习惯。在公共场合,他们不惯于穿背心、短裤。
&&&&在节庆日,妇女通常都穿短袄、长裙。她们所穿的短袄,通常短小紧身,小巧玲珑,领子呈圆形,袖子呈灯笼状,下摆呈弧形。衣襟倾斜,并饰有飘带。在领口、袖口、下摆和飘带上,均镶有宽边。他们所穿的长裙,则一般上至胸口,下至脚面,是一种多褶裙。
&&&&朝鲜男子的民族服装有袄、裤、坎肩、长袍,等等。通常,他们上身穿袄。它长袖而无领,穿时右襟在里,左襟在外,以带子结成活扣。在它的外边,有时可加上一件无领、无袖的坎肩。他们的下身,则大都穿裤腿宽大的长裆裤。穿的时候,裤脚要由里往外绾,再在外面系上腿带。出门在外的时候,朝鲜男子还惯于披上一件长袍,并且头上再戴上一顶小礼帽。
&&&&过去,朝鲜人所穿的民族服装一向以白色为主。由于他们酷爱白色服装,故此在世界上有“白衣民族”之称。朝鲜也因此被人称作“白衣之国”。
&&&&在一般情况下,朝鲜人在家中待客时宾主大都席地而坐。由于拜访朝鲜人时进门必须首先脱鞋,所以切记此前一定要穿上一双无异味、无破洞的干净袜子,不然肯定会当场献丑。在朝鲜,在外人面前不穿袜子是一种失礼行为。
&&&&(五)餐饮礼仪
&&&&朝鲜人的饮食极富其民族特色。他们的主食,是兼吃米、面,并以米饭、打糕、冷面、饺子汤最受欢迎。打糕,是一种手工打制而成的米糕。冷面,是一种用荞麦面做成的凉面。饺子汤,则是将在牛肉汤里煮熟的大馅饺子连饺子带汤一起上桌。它们都是待客时的上佳之选,往往不可或缺。
&&&&朝鲜人爱吃的菜肴,大多偏辣、偏酸。他们做菜时忌油腻,不放糖,不加花椒,爱吃清淡之物。在朝鲜菜里,名声最大的有泡菜、烤牛肉、人参鸡,等等。一般而论,朝鲜人还大都爱吃狗肉。
&&&&朝鲜人一般都爱喝酒,日常饮料则为凉白开水或清茶。在用餐时,他们通常不喝清汤。
&&&&朝鲜人主要的饮食禁忌是:不吃鸭子、羊肉或肥猪肉;讨厌吃稀饭;吃热菜时,不喜欢加醋。对可口可乐等西式饮食,朝鲜人一般不感兴趣。
&&&&朝鲜人的主要餐具是筷子和碗。在一般情况下,他们都讲究冬用铜碗,夏用瓷碗。在用餐时,他们多围坐在一张矮桌周围。但是,在民间,有公公与儿媳、大伯与弟媳不同桌用餐的讲究。
&&&&用餐的时候,讲究尊老的朝鲜人,一定要先给长辈盛饭。在长辈动筷子之前,其他人是不准开吃的。
&&&&在宴客饮酒时,朝鲜人的主要礼节是:斟酒要按照年龄、辈分、地位的顺序,依次由高而低地进行。在敬酒时,敬酒人必须先向对方鞠躬,然后再致祝辞。在碰杯时,杯子须较对方为低。敬酒之后,应先向对方鞠躬,然后方可离去。
&&&&(六)习俗禁忌
&&&&朝鲜人最欣赏的动物是熊和虎。前者,被视为其民族的祖先。后者,在民间则被当作山神。
&&&&过去,朝鲜人普遍崇拜太阳神,并且往往以太阳神的子孙而自称。朝鲜人还认为白色代表着太阳光,所以他们对白色厚爱无比。
&&&&朝鲜人很不喜欢“4”这个数字,因为它的发音与“死”类似,被视为只会预示着厄运。在朝鲜语里,与“死”发音相近的还有“私”、“师”、“事”等几个词,有不少朝鲜人对它们也很忌讳。
&&&&尽管朝鲜人不禁止吸烟,但是他们不允许晚辈在长辈面前吸烟,尤其是不允许孩子在父母面前吸烟。
&&&&在朝鲜,递接东西时以用双手为佳。在他人面前,不得吐痰、擤鼻涕、掏耳朵。平时,朝鲜人能歌善舞。压跷板、荡秋千、摔跤为其传统体育项目。妇女擅长头顶重物行走。
&&&&对于非议尊长、男女关系、政治问题、国内困难、北南统一以及谈论美、日、韩诸问题,朝鲜人往往都不愿涉及。
&(一)基本概况
&&&&菲律宾的正式国名是菲律宾共和国。它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是一个由7107个岛屿组成的群岛国家。它北隔巴士海峡与我国的台湾遥遥相对,南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隔海相望,西部濒南中国海,东部则面临太平洋。国土面积为29.97万平方公里,海岸线约长18533公里。
&&&&菲律宾既是国名,同时也是群岛的名称。它还是亚洲唯一一个用外国人名命名的国家,具体而言,它是以16世纪西班牙国王菲律普二世之名命名的。在世界上,菲律宾因其风光秀丽、盛产瓜果,还有“东方明珠”、“世界椰王”、“太平洋果盘”等美称。
&&&&从地理上讲,菲律宾全境可以分为吕宋、维萨亚、棉兰老等三大部分。根据行政区划,全国则分为17个地区,下设79个省。菲律宾的首都是大马尼拉市。在菲律宾语里,它的含义是“有靛蓝的地方”。
&&&&菲律宾的全国总人口约为8046.8万,分为80多个民族。其中马来人占85%以上,华人有50多万。此外,还有少量的印度尼西亚人和阿拉伯人。
&&&&菲律宾全国总人口的84%左右信仰天主教,是故它又有“亚洲唯一的天主教国家”之称。
&&&&菲律宾的国语是菲律宾语,亦称他加禄语。英语与菲律宾语并列为官方语言。货币为菲律宾比索。2007年,菲律宾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1590美元,在世界上排第117位。
&&&&菲律宾现行的是总统制共和政体。它的国庆日是6月12日。
&&&&日,菲律宾与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国家标志
&&&&菲律宾的现用国旗启用于日,长宽比例为2:1。国旗左侧为白色等边三角形,三个角上各有一颗黄色五角星,中央是一个黄色太阳;右侧自上而下为蓝、红两个直角梯形(在战时,红色在上,蓝色在下)。蓝色象征和平、真理和正义,红色象征爱国主义和勇敢,白色象征平等和博爱;太阳象征独立和自由,太阳上的八道光束象征当年奋起反抗西班牙殖民统治的八个省;三颗星代表国家的三个主要区域:吕宋、萨马和棉兰老。
&&&&菲律宾的现用国徽为盾形,盾形的下面有一条飘带,上面写着“菲律宾共和国”。国徽的图案代表菲律宾的三个历史时期。国徽的上方和中部代表菲律宾共和国时期,底色都是白色,上方有三个金黄色的五角星,代表菲律宾的三大区域;中部是有八道金黄色射线的太阳,表示阳光普照全国。国徽的右下方代表西班牙殖民统治时期,红色的底面上有一只金黄色的狮子,这是当时西班牙王国国旗上的竞狮图形。国徽的左下方代表美国殖民统治时期,蓝色的底面上绘有一只金黄色的美国秃头鹰,左爪握着橄榄枝,表示和平;右爪握着三支矛,表示随时准备战斗,以保卫和平。它启用于1946年。
&&&&菲律宾的现用国歌是《菲律宾民族进行曲》,它于1898年成为菲律宾国歌。
&&&&菲律宾的国花是茉莉花,她是人们最喜欢的鲜花,并被人们视为革命的标志和自由的象征。在日常生活里,茉莉花还是男女之间表达爱情的一种信物。
&&&&菲律宾还有自己的国树、国果和国石,它们分别是纳拉树、芒果和珍珠。对于上述物品,千万不要有失敬之举,否则就会被当作对菲律宾人的一种侮辱。
&&&&(三)社交礼仪
&&&&菲律宾人天性和蔼可亲,作风大方,并且非常善于交际。在公共场合,他们往往会主动与别人打招呼。跟菲律宾人进行交际应酬时,务必要自然一些,随和一些,开心一些。若是面无表情,三缄其口,则会被对方误解为不愿意与其打交道。
&&&&许多菲律宾人在跟别人打招呼时,惯于抬起眉头,以示问候对方。这一动作,有时表示“我明白你”的意思,有时则表示对某事感到惊奇。当菲律宾人以这一动作向自己打招呼时,应做出相应的动作,以示礼貌。
&&&&在社交活动中,菲律宾人采用最多的会面礼节是握手。与熟人或至交相见时,他们往往显得非常随便,甚至连握手也会省去。有些相熟的男子相见,还会相互拍一下对方的肩膀,以示亲切和打招呼。不过,需要提请他人注意某事时,可千万不要拍对方的肩膀,不然就是失敬于对方。
&&&&菲律宾人对长辈是极其尊重的。晚辈见到长辈时,有的要恭恭敬敬地向对方欠身鞠躬,有的则会上前轻吻对方的手背,以示敬重之意。年轻姑娘见到长辈时,往往会上前轻吻对方的两颊为礼。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菲律宾的上流社会中,“女士优先”十分流行。不论是问候、行礼还是迎来送往,人们都注意对女士照顾有加。不过,在乡村之中,妇女的地位依旧很低,并且难以受到种种优厚的待遇。
&&&&菲律宾的穆斯林不是很多。他们在见面时,往往会行“捂头礼”。由于天气炎热之故,菲律宾的穆斯林有时在室外不戴帽子。但不戴帽子的穆斯林在室外与人相见致意时,必须先用左手捂住自己的头部,以示对对方的敬重。
&&&&菲律宾人非常好客。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嘉宾时,他们通常会将用茉莉花编成的花环献给对方,并且将其挂在对方的脖子之上。这一做法,在当地表示主人对客人充满了纯真的友谊。
&&&&由于在历史上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菲律宾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故此西班牙文化至今在当地仍有一定的影响。以称呼而论,菲律宾人的姓名大多数都是西班牙式的。
&&&&菲律宾人对有真才实学的人极为尊重,所以跟有教授、博士、律师、医生、法官、工程师之类学衔或专业职称的人打交道时,最好直接以此相称。这样做,会令对方大为开怀。(四)服饰礼仪
&&&&在大凡正规一些的场所,有身份的菲律宾人都讲究穿着本国的国服。菲律宾男子所穿的国服名叫“巴隆&他加禄”。它是一种丝制的敞领衬衫,袖子有长有短,两侧开衩,腰部略窄,前面有两行刺绣,并有两只大口袋,色彩多为白色或淡黄色。穿这种服装,不仅凉爽,而且方便。它可配以长裤,但不必扎领带。它的正规穿法,是下摆不宜扎在裤腰之内,而应令其自然下垂于裤外。
&&&&菲律宾女子所穿的国服叫做“特尔诺”,它是由菲律宾前总统夫人阿基诺夫人身体力行推广开的。它的外形,犹如一件圆领短袖的连衣裙。但是,它两袖挺直,两边高出肩部不少,好似蝴蝶展翅,因而也叫“蝴蝶服”。
&&&&在平时,菲律宾男子上身爱穿色彩鲜艳的宽松上衣,下身则围以长至踝部的沙笼。在他们的头上,要系一块手帕,并且要在右边打结。菲律宾妇女则往往爱穿一件白色或其他浅色的、长到脚部的、宽大的群式棉布长衫。在不少情况下,菲律宾人往往不穿鞋子。平时,他们多爱穿拖鞋。
&&&&在对外交往中,菲律宾人也常穿西式服装。但是,他们不允许在公共场所着装过于随便。穿着短裤、无袖服装或是过分艳丽的服装上教堂去,便绝对是禁止的。在公共场合打赤膊,也会令人侧目。
&&&&(五)餐饮礼仪
&&&&在饮食习惯上,仅有少数上层人士平日爱吃西式菜肴,绝大多数的菲律宾人通常还是喜欢具有本国风味的饭菜的。
&&&&具体说来,菲律宾人的主食大体上以米饭为主,有些人平常也喜欢吃一些玉米饭。就副食而言,肉类、蛋禽、海鲜、蔬菜等等,都深受他们的喜爱。在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菲律宾人是不忌肉食的,然而也有一些人却对此一点儿也不吃。生姜、动物内脏、腥味大的东西、整条的鱼,许多人也不吃。
&&&&在总体上讲,菲律宾人的口味趋向于清淡。可是,在用餐之时,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却惯于在菜肴里多放调味品,尤其是那些香辣的调味品。除此之外,他们还喜吃鲜嫩一些的菜肴,并且爱吃各种水果。
&&&&在日产生活之中,菲律宾人对于各式各样的饮料大都来者不拒。极其特别的一点,是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都十分爱喝啤酒。
&&&&平日,菲律宾人很爱嚼甘蔗。嚼食槟榔,则更是他们的普遍习俗。在招待客人时,他们也往往要上一些槟榔。除此以外,菲律宾的伊戈罗人平时还喜欢咀嚼烟叶。
&&&&在一般情况下,许多菲律宾人习惯用叉和匙并用进食。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左手执叉,右手握匙。只有在上流社会里,人们才用刀叉进餐。在广大乡村里,不少人依旧习惯于直接用右手抓食食物。
&&&&在宴请活动中,菲律宾人有一些比较特别的讲究。邀请菲律宾人赴宴,务必要多次进行邀请,不然就会被理解为纯属客气,从而遭到婉言谢绝。出席菲律宾人举行的宴请时,在主人第一次敬酒或为自己上菜时,同样也要谦让一下。当主人第二次这样做时,方可接受。另外,还务必要记住,不要抢在主人之前落座。当主人以手示意自己该在何处就座时,才可以从命。
&&&&(六)习俗禁忌
&&&&在人际交往之中,菲律宾人喜欢在登门拜访时赠送一些礼品。工艺品、酒类、糖果、水果等等,皆为适当之选。赠送过分贵重的礼品,则是不必要的。在接受他人所赠的礼品时,菲律宾人通常是不会打开礼品的外包装的。
&&&&在闲谈的时候,赞美家庭生活的乐趣,是家庭观念甚强的菲律宾人最欢迎的话题。对于该国政治、宗教、民族、腐败问题,评论第二次世界大战、菲美关系以及外国援助等等,则最好不要涉及。
&&&&菲律宾人认为,“13”这一数字是厄运、灾难的象征,因此对它讳莫如深。他们还认为,人的左手是不干净的,所以绝对不可以之接触他人。
&&&&在菲律宾,站立之时双臂交叉于身前,或是长时间与他人对视,均为失礼之举。前者意味着发脾气,后者则会被理解为蓄意进行挑衅。
&&&&拜访菲律宾人时,进门前最好脱鞋。同时还要记住,不要窥视主人的卧室和厨房。去卫生间时,务须求得主人首肯。
&&&&红色与茶色被菲律宾人视为不祥之色,白色则受其珍爱。
&&(一)基本概况
&&&&哈萨克斯坦的正式名称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它位于亚洲中部地区,北部与俄罗斯相连,南部同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交界,东部与中国接壤,西部则濒临里海。目前,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其国土面积约为272.49万平方公里。
&&&&从国名方面来讲,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以其主体民族的名称命名的国家。具体而言,“哈萨克”一词来自突厥语,其含义为“自由之民”。而“斯坦”一词,在突厥语里,则含有“国家”之意。因此,“哈萨克斯塔”意即“自由之民的国家”。
&&&&在行政区划上,哈萨克斯坦目前设有14个州。现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是阿斯塔纳。“阿斯塔纳”在哈萨克语里意即“垦荒城”。
&&&&哈萨克斯坦目前的全国总人口约为1483万,由哈萨克人、俄罗斯人、乌兹别克人、乌克兰人、鞑靼人等130多个民族组成。在哈萨克斯坦,主体民族是哈萨克人,它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3%以上。俄罗斯人也占到哈萨克斯坦全国人口总数的30%。
&&&&哈萨克斯坦人的主要宗教信仰是伊斯兰教,哈萨克斯坦的穆斯林多属于逊尼派,也有一定数量的人信奉东正教。
&&&&哈萨克斯坦的国语是哈萨克语,哈萨克语与俄语并列为通用语。货币为坚戈。2007年,哈萨克斯坦的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6314美元,在世界上排第65位。
&&&&哈萨克斯坦目前实行总统制共和政体。它是独联体成员国之一。哈萨克斯坦的国庆日是12月16日。
&&&&日,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国家标志
&&&&哈萨克斯坦的现用国旗启用于日,长宽比例为2:1。蓝色旗面的中央是金色太阳和雄鹰图案,左侧边缘为哈萨克传统民族服饰上的金色花纹图案组成的竖条。蓝色表示天空,象征幸运、安宁、和平与统一;金色太阳和雄鹰象征爱、自由与哈萨克斯坦人民的愿望;民族服饰花纹图案展现哈萨克斯坦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
&&&&哈萨克斯坦的现用国徽为圆形,中央为哈萨克牧人住的毛毡圆顶帐篷,表现哈游牧民族的特色;两侧各有一匹长着尖角和翅膀的金色骏马,象征哈的历史传统和信念;顶端一颗金色的五角星映衬在太阳的光线中。底部的绶带上用哈萨克文书写着“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的现用国歌是《我的哈萨克斯坦》,是哈萨克斯坦政府于2006年新采用的。
&&&&(三)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哈萨克斯坦人极其重视讲文明,讲礼貌。他们待人接物的信条是:“对长者要尊敬,对幼者要扶持,对友人要忠诚。”
&&&&哈萨克斯坦人在交往应酬中所采用的见面礼节,往往会因为交往对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他们常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有:
&&&&其一,握手礼。它多用于正式的社交场合,并且多见于男子之间使用。
&&&&其二,亲吻礼。它一般使用于亲朋好友之间。性别不同、长有不同的人,亲吻的部位往往会有所变化。平辈人相互之间,往往互吻面颊。晚辈对于长辈,通常是亲吻手背,或者互吻面颊。长辈对于晚辈,则吻其前额或眼部为礼。
&&&&其三,注目礼。它是夫妻之间在大庭广众之前所采用的见面礼节。
&&&&其四,屈膝礼。在一般情况下,哈萨克斯坦妇女在行见面礼时,是不习惯直接与交往对象进行身体接触的。面对对方,欠身屈膝,便是她们所用最多的见面礼节。
&&&&其五,抚胸礼。遇到尊长或接待来宾时,哈萨克斯坦人的传统礼节,是右手按胸,躬身约为30度左右施礼,口中讲出吉祥祝颂之语,然后再与对方相互握手。此即所谓抚胸礼。
&&&&需要指出的是,哈萨克斯坦人在与他人相见的时候,有两个自己的独特做法。同他们打交道时,对此以心中有数为宜,免得对其产生误会。
&&&&第一,哈萨克斯坦人在与别人见面或者交谈时,大都忌讳脱去帽子。在他们来看,在外人面前脱去帽子乃是不礼貌的行为。他们的这一独特讲礼,被有人戏称为“戴帽礼”。
&&&&第二,哈萨克斯坦人在问候别人时,一般都是首先问候对方“牲畜平安”,接下来才会问候对方“全家平安”。他们之所以对牲畜重视有加,主要是由于过去牲畜与以游牧为生的他们息息相关。
&&&&(四)服饰礼仪
&&&&在交际应酬之中,尤其是在商务活动和对外交往中,哈萨克斯坦人大都穿着西装或者套裙。不过从式样上来讲,他们所穿的西装、套裙都较为传统、保守一些。
&&&&在民间,尤其是在自己的传统节庆活动里,哈萨克斯坦人则往往会穿上自己本民族的服装。他们日常所穿的民族服装主要是:男子夏穿白色的宽大衬衫,宽裆裤子,外罩一件齐膝的无袖长衣,头戴绣花小帽或是浅色尖顶软毡帽。在冬季,则在外面穿上一件皮大衣,并且头戴皮帽,脚穿毡袜和高统皮靴。
&&&&女子大都喜欢穿用白布或丝绸缝制而成的连衣裙,并且头戴用毛皮镶边的尖顶帽或是上边插有飞禽羽毛的皮帽,脚蹬软皮靴。短小的上衣,绣花丝绒的坎肩,裤脚带褶的灯笼裤,通常也是她们喜爱的着装。哈萨克斯坦妇女非常喜欢各种装饰之物。她们往往爱在自己的上衣胸前钉上一串光彩夺目的银色扣子,并且爱戴手镯、项链和耳环。
&&&&崇尚勇武的哈萨克斯坦人素有使用动物的毛皮来装扮自己的习惯。例如,有些哈萨克斯坦男孩子的衣扣是用鹰爪做成的,以期他将来像鹰一样勇敢。有的哈萨克斯坦女孩子的帽子顶上则插着猫头鹰的羽毛,表明她希望自己像猫头鹰一样机敏。&(五)餐饮礼仪
&&&&在哈萨克斯坦,不同的民族饮食习惯往往会有所不同。就一般而论,哈萨克斯坦人平日以肉食为主,面食为辅。除城里人之外,其他人极少会吃蔬菜。
&&&&哈萨克斯坦人所吃的肉食,主要是羊肉,兼以牛肉。有一部分人,也吃马肉、驼肉。他们最爱吃的东西,叫做“金特”。它是将幼畜肉用奶油混合之后,装入马肠之内煮成的。各种乳制品,诸如奶皮子、奶豆腐、奶疙瘩等等,都是哈萨克人的平常之食。哈萨克斯坦人一般都爱吃一种叫做“馕”的烤面饼,并且喜食抓饭与面条。
&&&&在一般情况下,哈萨克斯坦人所吃的蔬菜品种不多,其中主要有黄瓜、西红柿、葱头、卷心菜,等等。在制作菜肴时,他们口味较重,偏好甜、辣、酸,爱用胡椒和番茄酱。
&&&&在哈萨克斯坦,不同民族的饮食禁忌大不相同。作为穆斯林,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的人,通常忌食猪肉、自死之物、动物的血以及未诵安拉之名宰杀之物。狗肉、驴肉、螺肉、整条的鱼,他们也是不吃的。此外,他们一般都不饮酒。
&&&&俄罗斯族的人,通常都不吃海参、海蜇、乌贼和木耳。有不少的人,还不吃虾和鸡蛋。不过,他们不禁酒,也不禁食猪肉。他们平日以面食为主,并且最爱吃面包。
&&&&鞑靼族人的禁食之物,与哈萨克族人大致相近。他们主要不吃猪肉、驴肉和螺肉。
&&&&在设宴招待来宾时,哈萨克斯坦人一般都讲究要上羊肉。在宰羊前,他们常会牵过它来让客人过目。在他们的眼里,羊头乃是席上之珍。因为这一原因,在宴客的时候,他们一定会乐于将羊头摆上宴席。他们认为,惟有用羊头来招待客人,方能表达自己对待客人的赤诚之心。吃过羊头之后,他们才会吃其他部位的羊肉。
&&&&按照哈萨克斯坦人的民族传统,牛奶、羊奶、马奶、酸奶和奶茶,都是上佳的饮料,并且可被用于待客。参加哈萨克斯坦人的宴请时,最好记住先从自己的盘子里取一些羊肉,请女主人品尝。此举在哈萨克斯坦人看来,意味着客人对主人的敬重和感谢之意。有时,客人还须切下一只羊耳朵,送给在场的最年轻的男子。此举意在叮嘱其孝敬父母。
&&&&哈萨克斯坦人在用餐时,往往不摆桌子,而是在地毯上铺上一大块方巾,然后大家围坐在它的四周。在一般情况下,哈萨克斯坦人爱用右手直接抓取食物而食。因此,在他们那里才出了大名鼎鼎的“手抓肉”和“手抓饭”。只有在很正规的社交宴请之中,哈萨克斯坦人才以刀叉取食。
&&&&(六)习俗禁忌
&&&&在色彩方面,哈萨克斯坦人最喜爱的是绿色。他们认为,绿色象征着积极向上,并且可以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幸福。哈萨克斯坦人不喜欢的色彩,主要是被认为丧葬活动专用的黑色。
&&&&对于动物,哈萨克斯坦人有着自己的特殊眼光和品味。他们最喜欢的是猫头鹰。在他们看来,猫头鹰不仅仅是一种益鸟,而且还象征着坚定、勇敢和一往无前。在日常生活里,哈萨克斯坦人往往将猫头鹰的羽毛或图案作为珍贵之物,用来进行居所和服装的装饰。对于猪、狗及其皮毛制品或图案,哈萨克的穆斯林们都是非常忌讳的。
&&&&哈萨克斯坦人还有一个特殊的禁忌,即不允许用脚去踢羊,或是用脚去踩、踏动物和食盐。
&&&&当哈萨克斯坦人在场时,切勿用手指或棍棒对其指指点点,特别是不要用手指或棍棒对他们指指点点地清点人数。他们认为这是成心将人视作牲畜,是一种污辱人的表现。
&&&&同哈萨克斯坦人进行交谈时,切勿自作多情地当面称道对方的孩子和家中饲养的牲畜。在他们看来,这只会给他们的孩子和家中所饲养的牲畜带来厄运。与哈萨克斯坦人谈论前苏联问题、国内民族矛盾以及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的特殊关系,都不受欢迎。
&&&&在哈萨克斯坦,人们历来讲究“右高左低”。因此,人们出门、进门要先迈右腿,服务、致礼要使用右手,就连穿衣服也要先伸右胳膊、右腿。用左手接触他人,则是被禁止的。
&&&&当穆斯林做礼拜时,绝对禁止别人从其面前通过。
&(一)基本概况
&&&&韩国的正式名称是大韩民国。它位于亚洲东北部的朝鲜半岛的南部,北接朝鲜,东、西、南三面分别为日本海、朝鲜海峡和中国黄海所环绕,并且隔海与俄罗斯、日本、中国遥遥相望。韩国的全国总面积为9.96万平方公里,约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5%左右。半岛海岸线全长约17300公里。
&&&&韩国作为国家的名称,乃出自其历史上李氏王朝时高宗李熙于1897年所定之国号“大韩”。进而言之,它又与该国主体民族韩族的族称有关。
&&&&韩国目前的行政区划,是全国分为1个特别市(首尔市)、9个道、6个广域市。它的首都,是首尔。在韩国语里,“首尔”意即“都城”。过去,中国人往往习惯于将韩国的首都称为“汉城”。对于这一称呼,韩国人十分反感。他们认为,那种叫法带有明显的“大汉族主义倾向”。在世界上,首尔有“皇宫之城”之名。
&&&&韩国全国总人口目前约为4725.4万左右,全部都是单一的韩族人。韩族人,其实就是朝鲜族人。
&&&&韩国的主要宗教是佛教。除此之外,也有一些韩国人信奉儒教、天主教、基督教或天道教。
&&&&韩国的官方语言是韩语,亦即朝鲜语。在韩国,有不少人,其中尤以上年纪者居多,懂得一点儿中文。货币为韩国元。2007年,韩国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19624美元,在世界上排第34位。
&&&&韩国目前实行的是总统制共和政体。韩国的国庆日是8月15日。
&&&&日,韩国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国家标志
&&&&韩国的现用国旗是太极旗。它启用于日,长宽比例为3:2。旗面为白色,中间为阴阳图案(又称太极图案),上红下蓝。图案周围有四组八卦符号,左上为乾,代表天;右下为坤,代表地;右上为坎,代表水;左下为离,代表火。阴阳与八卦图案象征宇宙的和谐与统一。
&&&&韩国的现用国徽是圆形。图案是五瓣的黄色木槿花,正中间为阴阳图案。木槿花是韩国的国花,被韩国人称为“无穷花”,象征世代生生不息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底部蓝色绶带上用韩语写着“大韩民国”。它启用于1963年。
&&&&韩国的现用国歌是《爱国歌》,启用于1948年。
&&&&韩国的国花为无穷花,国树为松树,国鸟为喜鹊,国兽为老虎。对此,不要妄加非议,更不能当着韩国人的面不恭不敬。
&&&&(三)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韩国人的常规礼仪既保留了自己的民族特点,又受到了西方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的双重影响。
&&&&在大凡正规一些的交际场合,韩国人一般都采用握手礼作为见面礼节。在行握手礼时,他们讲究使用双手,或单独使用右手。当晚辈、下属与长辈、上级握手时,后者伸出手来之后,前者须先以右手握手,随后再将自己的左手轻置于后者的右手之上。韩国人的这种做法,是为了表示自己对对方的特殊尊重。
&&&&韩国妇女在一般情况下不与男子握手,而往往代之以鞠躬或者点头致意。韩国小孩子向成年人所行的见面礼,大抵也是如此。
&&&&与朝鲜人一样,韩国人在不少场合有时也同时采用先鞠躬、后握手的方式,作为与他人相见时的礼节。
&&&&同他人相见或告别时,若对方是有地位、身份的人,韩国人往往要多次行礼。行礼三五次,也不算其多。有个别的韩国人,在这种时候,甚至会讲一句话,行一次礼。
&&&&在一般情况下,韩国人在称呼他人时爱用尊称和敬语,但很少会直接叫出对方的名字。要是交往对象拥有能够反映其社会地位的头衔,那么韩国人在称呼对方时一定会屡用不止。
&&&&在社交场合,韩国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的韩国人,大部分都会讲一些英语,并且将此视为有教养、受过良好教育的标志之一。由于迄今为止仍对日本昔日的侵略占领耿耿于怀,韩国人对讲日语的人普遍没有好感。
&&&&与外人初次打交道时,韩国人非常讲究预先约定,遵守时间,并且十分重视名片的使用。(四)服饰礼仪
&&&&韩国人非常看重自己留给交往对象的印象如何,为了维护个人形象,他们对社交场合的穿着打扮十分在意,不少妇女不惜重金为自己整容。
&&&&除个别墨守成规的老年人之外,韩国人在交际应酬之中通常都穿着西式服装。但是,他们的着装很讲究朴素整洁,并且较为庄重保守。例如,在商务活动中,韩国男子都会穿深色的西服套装,而韩国妇女的着装则绝对不会过于前卫。在韩国,邋里邋遢、衣冠不整的人,和着装过露、过透的人一样,都是让人看不起的。
&&&&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尤其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韩国人往往会穿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服装。在乡村里、老年人之中,这种情况尤为多见。在休闲时,年轻人的衣着则较为另类。
&&&&韩国人的民族传统服装是:男子上身穿袄,下身穿宽大的长裆裤。外面有时还会加上一件坎肩,甚至再披上一件长袍。过去,韩国男子外出之际还喜头戴一顶斗笠。韩国妇女则大都上穿短袄,下着齐胸长裙。
&&&&在韩国,参加社交活动时光脚穿鞋子,是一种失礼的行为。其实,在社交活动中穿袜子,往往还有一个好处,即进屋之际需要脱鞋时,不至于过分尴尬。
&&&&进屋之前需要脱鞋时,韩国人是不准将鞋尖直对房间之内的。不然的话,会令对方极度不满。
&&&&(五)餐饮礼仪
&&&&韩国人的饮食,在一般情况下以辣和酸为主要特点。具体而言,韩国人的主食,主要是米饭、冷面。他们爱吃的菜肴,则主要有泡菜、烤牛肉、烧狗肉、人参鸡等等。不过,就总体来说,韩国菜的品种并不太多,而且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比较清淡。有的韩国人,甚至爱吃冷菜、生菜。
&&&&韩国人的饮料较多。韩国的男子通常酒量都不错,对烧酒、清酒、啤酒往往来者不拒。韩国妇女则多不饮酒。平日,韩国人喝的较多的则是茶和咖啡。许多韩国人还喜欢喝大麦茶或凉开水。但是,韩国人通常不喝稀粥,并且不喜欢喝清汤,他们认定只有穷人才会如此。
&&&&韩国人一般都不吃过腻、过油、过甜的东西,并且不吃鸭子、羊肉和肥猪肉。至于熊肉、虎肉,他们绝对不敢吃。
&&&&在用餐的时候,韩国人是用筷子的。为了环保,韩国的餐馆里往往只向用餐者提供铁筷子。关于筷子,韩国人的讲究是,与长辈同桌就餐时不许先动筷子,不可用筷子对别人指指点点,在用餐完毕后要将筷子整齐地放在餐桌的桌面上。
&&&&韩国人认为,吃饭的时候不宜边吃边谈,高谈阔论。吃东西时,嘴里响声大作,也是非常丢人的。
&&&&韩国人在自己家中设宴招待来宾时,宾主一般都是围在一张矮腿方桌周围,盘腿席地而坐的。在这种情况下,切勿用手摸脚,悄悄脱袜子。将双腿直伸开来,或是双腿叉开,都是不允许的。
&&&&(六)习俗禁忌
&&&&韩国人大都珍爱白色,并且对熊和虎十分崇拜。由于发音与“死”相同的缘故,韩国人对“4”这一数目十分厌恶。受西方风俗影响,也有不少韩国人不喜欢“13”这个数。
&&&&与韩国人交谈时,发音与“死”相似的“私”、“师”、“事”等几个词最好不要使用。将“李”这个姓氏按汉字笔画称为“十八子”,也不合适。在妇女面前,尤其不要这么做。需要对其国家或民族进行称呼时,不要将其称为“南朝鲜”、“南韩”、或“朝鲜人”,而宜分别称为“韩国”或“韩国人”。在韩国,不宜谈论的话题有:政治腐败、经济危机、意识形态、南北分裂、韩美关系、韩日关系、日本之长,等等。
&&&&韩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很强,他们强调所谓“身土不二”,反对崇洋媚外,倡导使用国货。在韩国,一身外国名牌的人,往往会被韩国人看不起。需要向韩国人馈赠礼品时,宜选择鲜花、酒类或工艺品。但是,最好不要送日本货,特别是不要特意指出这一点。在接受礼品时,韩国人大都不习惯于当场打开其外包装。
&&&&尽管在主流社会,韩国人已十分西化,但在韩国民间,仍讲究“男尊女卑”。进入房间时,女人不可走在男人前面。进入房间后,女人须帮助男人脱下外套。男女一同就座时,女人应自动坐在下座,并且不得坐得高于男子。通常,女子还不得在男子面前高声谈笑,不得从男子身前通过。与此同时,尊重长辈在韩国被视为做人的基本修养。在日常生活里,长辈通常说一不二。
&&&&韩国人和中国人一样,也有过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习惯。
&(一)基本概况
&&&&吉尔吉斯斯坦的正式名称是吉尔吉斯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位于亚洲中部地区的东北部,它北部连接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乌兹别克斯坦相交,南部与塔吉克斯坦接壤,东南部则与中国交界。吉尔吉斯斯坦是一个内陆国家,它的全国总面积大约是19.85万平方公里。
&&&&吉尔吉斯,是一个由其主体民族吉尔吉斯斯坦的族名而得名的国家。在吉尔吉斯语里,“吉尔吉斯”是由“草原”与“流浪”两个词所构成的一个词。它的含义即“草原上的游牧民”。由于“斯坦”一词意即“国家”,所以“吉尔吉斯斯坦”的本意便是“草原游牧民之国”。
&&&&吉尔吉斯斯坦在行政区划上设7个州,1个市。它的首都是比什凯克。以前,比什凯克被叫做伏龙芝。在吉尔吉斯语里“比什凯克”意即“牛奶棒”。而“伏龙芝”则是前苏联杰出将帅的名字。
&&&&吉尔吉斯斯坦目前的全国总人口约为506.5多万,由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俄罗斯人等80多个民族所构成。吉尔吉斯人是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在全国总人口之中,吉尔吉斯族大约占65%左右,乌兹别克族占14%,俄罗斯族则占12.5%。
&&&&吉尔吉斯斯坦的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吉尔吉斯斯坦人口的70%,都信仰伊斯兰教,并且多数属于逊尼派。
&&&&吉尔吉斯斯坦的国语是吉尔吉斯语,吉尔吉斯语与俄语并列为通用语。货币为索姆。2007年,吉尔吉斯斯坦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663美元,在世界上排第149位。
&&&&吉尔吉斯斯坦目前实行总统制共和政体。它是独联体成员国之一。吉尔吉斯的国庆日是8月31日。
&&&&日,吉尔吉斯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国家标志
&&&&吉尔吉斯斯坦的现用国旗启用于日,长宽比例为5:3。国旗为红色旗面,中央为放射光芒的金色太阳和吉尔吉斯游牧民族使用的圆形帐篷图案。红色是吉尔吉斯民族英雄马纳斯使用的旗帜颜色,象征勇敢;太阳象征和平与财富,太阳的四十道光芒代表吉尔吉斯斯坦的四十个部落;描绘在太阳中的帐篷象征祖国与天地。
&&&&吉尔吉斯斯坦的现用国徽为圆形,中央为雄鹰、太阳、雪山和湖泊图案。雄鹰象征生活在高山上的吉尔吉斯人民慷慨宽宏的秉性、敏锐的洞察力和对世界美好的愿望;蓝色的湖泊象征自然之美、生命和能量之源。两侧环绕着棉花和麦穗,顶端和底部用吉尔吉斯文书写着国名。它是吉尔吉斯斯坦政府沿用的原苏联时代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的标志。
&&&&吉尔吉斯斯坦的现用国歌是《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国歌》,启用于1992年。
&&&&(三)社交礼仪
&&&&在待人接物方面,吉尔吉斯斯坦人总的特点是耿直诚恳,爽快奔放,乐于交际,彬彬有礼。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他们不论亲疏,一律都会热情相待,并且给予对方无微不至的关怀。
&&&&吉尔吉斯斯坦人在人际交往中,不管是迎来送往,还是会面告辞,都会主动向交往对象施礼,以示自己对对方敬重有加。与此同时,他们还必定会向对方致以亲切而友好的问候或祝愿。
&&&&就见面礼节而论,不同的民族往往又有各自不同的做法。吉尔吉斯族、乌孜别克族的人,在日常生活之中所用最多的是“抚胸礼”。在行礼时,他们要以右手按住自己的胸部,然后再向交往对象鞠躬为礼。只有在比较正规的社交活动中,他们才与别人相互握手,但是妇女们大都不与外人握手。由于这两个民族的人多为穆斯林,因而他们在见面时往往会虔诚地祝颂交往对象:“真主保佑你!”
&&&&俄罗斯族的人,在与他人见面时通常都习惯握手为礼。倘如与亲朋好友相见,他们还喜欢热情地与对方拥抱并且亲吻。
&&&&(四)服饰礼仪
&&&&在吉尔吉斯斯坦,人们在日常生活里,尤其是在正式一些的交际应酬之中,都已经习惯于穿西装、套裙以及皮鞋。爱美的妇女们,有时还爱穿各式各样的连衣裙。
&&&&然而在欢度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或是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时,吉尔吉斯斯坦人也有穿着自己本民族服装的习惯。
&&&&吉尔吉斯族的男子,平日最爱穿羊皮袄、长袍子和牛皮软靴。该族的妇女,通常则爱穿宽松肥大的连衣裙和灯笼裤,并且往往还外罩坎肩,再披上一件丝绒长袍。在长袍之外,还惯于系上一条开襟的绣花围裙。她们所穿的鞋子,大多也是牛皮软靴。在一般情况下,吉尔吉斯族人不分男女,都不喜欢让自己的头顶暴露在外。他们的方法,便是头戴帽子,并且天天如此。他们所戴的帽子,有毡帽、皮帽和绣花帽,等等。
&&&&乌孜别克族的民族服装则是:男子头戴绣花小帽,身穿短袖衫,下着宽裆裤,脚蹬大皮靴,外穿花条丝绸长袍,并在其外面系上彩色腰带。女子则多穿肥大带褶的连衣裙,下配灯笼裤,脚上穿皮靴或皮鞋。有时,她们还喜欢披上一块大披肩,或者加上一件坎肩或短上衣。
&&&&由于宗教信仰方面的原因,在吉尔吉斯斯坦,女性穿着过分暴露、过分短小、过分透明的服装,不仅会惹来非议,而且还会令一般人敬而远之。
&&&&吉尔吉斯斯坦人还认为,妇女绝对不应在他人面前撩裙而坐,那样的话,不但会露出大腿有碍观瞻,而且还有引诱男人和伤风败俗之嫌。
&&&&(五)餐饮礼仪
&&&&吉尔吉斯斯坦人的饮食习惯,与其他中亚国家人民的饮食习惯大体相似。吉尔吉斯斯坦人所吃的主食,一般以面食为主,大米为辅。他们最爱吃的食物,有烤面饼和手抓饭。
&&&&在肉类方面,吉尔吉斯斯坦人比较爱吃羊肉、牛肉和鸡肉。其中的“代表作”,有烤全羊、手抓肉、烧牛肉,等等。他们爱吃的蔬菜,则主要有西红柿、黄瓜、土豆、胡萝卜和卷心菜。就一般而论,他们的口味比较重,不忌油腻,并且爱吃辛辣之物。在用餐时,他们通常用右手取食。
&&&&吉尔吉斯斯坦人的饮料,有奶茶、酸奶、马奶,等等。用砖茶加奶烹煮而成的奶茶,最受其欢迎。
&&&&吉尔吉斯斯坦的穆斯林忌食猪肉,忌食自死之物、动物的血和未诵安拉之名宰杀之物,忌饮酒。其他的人,一般不吃狗肉、驴肉、螺肉、海参、海蜇和乌贼。
&&&&(六)习俗禁忌
&&&&吉尔吉斯斯坦人非常爱马,并且将其视为吉祥的象征。吉尔吉斯斯坦的乌兹别克人,则对狼极为崇拜。他们将狼视为神的化身,并且将它当作本民族的标志,而把自己看成狼的“善男信女”。成年的乌兹别克人往往怀揣狼牙、狼爪和狼尾,并且将其作为礼品赠送与人。
&&&&对于绿色,吉尔吉斯斯坦人非常偏爱。他们认为,绿色乃是生命之色,并且象征着美好和吉祥。他们忌讳的色彩是黑色,其原因在于,黑色被视为死亡的化身。
&&&&在公共场所中,吉尔吉斯斯坦人十分讲究举止行为必须文明大方。在他们看来,在众人面前剔牙、挖鼻孔、吐痰或是掏耳朵,都是令人作呕的不雅之举。
&&&&吉尔吉斯斯坦人还主张递接物品或与人握手时,仅能使用右手。若是用左手去做这些事,必定会令其大为不满。
(一)基本概况
&&&&老挝的全名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它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的西北部,北面与中国相接,南面与柬埔寨接壤,东面与越南为邻,西面和西南面则分别与缅甸、泰国交界。老挝的国土面积为23.68万平方公里,它是一个内陆国家。
&&&&老挝这一国名,来自该国主要民族老挝族之名。从词义上讲,它表示“人”或“人类”。有时,人们也将老挝称为寮国。由于老挝过去大象很多,故被人们称为“万象之邦”。其国土面积的80%左右都是高原或山地,所以它又有“印度支那屋脊”之称。
&&&&老挝全国分为上寮、中寮和下寮三个部分。在行政区划上,则分为16个省,1个直辖市。老挝的首都是万象,又称“月亮之城”。
&&&&老挝全国总人口目前大约为580万左右。全国的主要民族共有三个,即老龙族、老听族和老松族。老挝人数最多的民族是老龙族,它又叫老挝族或寮族。据统计,全国总人口之中,老龙族约占60%,除此之外,老挝还生活着3万左右的华侨华人。
&&&&老挝人普遍信奉佛教,因此可以说佛教是老挝的主要宗教。
&&&&老挝的官方语言是老挝语,法语也是一种在老挝广为通用的语言。货币为新基普。2007年,老挝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653美元,在世界上排第150位。
&&&&老挝现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它的国庆日是12月2日。国徽格言是:和平、独立、民主、统一、繁荣昌盛。
&&&&日,老挝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
&&&&(二)国家标志
&&&&老挝的现用国旗启用于日,长宽比例为3:2。国旗中间为蓝色长条,上下各有一道红色宽条;蓝色部分中间为白色圆月。蓝色象征老挝美丽富饶的国土,也象征人民热爱国家与和平安宁的生活;红色象征革命,表示誓以鲜血保卫祖国;白色圆月表示老挝人民革命党的领导。
&&&&老挝的现用国徽是圆形,正中有一座金色大塔,是老挝著名的古迹,是国家历史、文化及传统的象征,也被老挝佛教徒视为圣洁的象征;大塔前的水坝、输电塔象征其丰富的水资源与电力工业;森林、田野和稻穗象征着林业和农业;公路象征着交通运输业;红色齿轮象征着基础工业。左右两侧红色绶带上分别用老挝文书写着“和平、独立、民主”和“统一、繁荣”,底部书写着国名。
&&&&老挝的现用国歌是《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国歌》。
&&&&老挝的国花是占芭花。
&&&&(三)社交礼仪
&&&&在人际交往中,老挝人大都态度诚恳,待人谦恭。在社交活动中与别人见面时,他们所行最多的见面礼节是合十礼。行合十礼时,他们通常还要互问:“您好!”
&&&&在对外交往中,或是年轻人居多的社交场合,老挝人有时也采用握手礼。但是,绝大多数的妇女还是习惯于采用合十礼。即使异性之间相互握手,男子也不可重重地狠握女子的手。异性之间亲吻拥抱,老挝人也看不惯。
&&&&老挝民间有一种传统的祝福礼仪——拴线。老挝人拴线的范围甚广,迎宾送客、婚嫁喜庆、逢年过节、出门远行等等皆在其列。拴线的主要作用,是系住灵魂,祛祸除邪,聚福集祉。具体的做法是:先默诵祝词,再由年轻姑娘或老大娘将浸过香水的洁白棉线先左后右地拴在被祝颂者的手腕之上。拴线之后,最好任其自行脱落,至少也要把它戴上三天,才会有成效。当老挝人给予自己拴线的礼遇后,勿忘当场向其行合十礼致意。
&&&&老挝人认为,直接称呼他人的姓名是不尊重对方的行为。在一般情况下,有必要这样做时,他们一定会先在对方姓名之前加上某些表示亲切或尊重的称呼。例如,意为“先生”的“探”,意为“大爷”的“仑”,意为“大妈”的“把”,意为“大叔”的“岙”,意为“大婶”的“那”,意为“大哥”的“艾”,等等。
&&&&老挝妇女在社交场所大都表现得极其恭顺。在一般情况下,她们绝对不会在来宾面前横着穿行。向客人递送物品时,她们通常都要采用蹲姿,有时甚至会跪在客人面前。&&(四)服饰礼仪
&&&&由于老挝的天气一年四季潮湿炎热,因此老挝人的服饰便有着明显的热带特色。此外,不同民族的人,在着装方面还有显著的不同。
&&&&老龙族人的日常着装是:男子上身穿无领对襟上衣,下身劳作时穿长裤,休闲时则穿沙笼。平日,他们还时常将一条水布盘在头上,或是系在腰上。女子一般上身穿无领上衣,下身则围以一条筒裙。同时,还讲究从右肩穿过左腋围上一条披肩,并在腰上系上饰有银制带花的腰带。
&&&&老听族人的日常服装则是:男子上穿衬衣,下穿深色长裤,或是围上一条很薄的红色布巾。女子喜欢穿色彩鲜艳的短上衣,黑色条纹布的花裙,或蓝色的裙子,并时常佩戴珠串一类的饰物。
&&&&在老挝的很多地方,妇女对又粗又大的木制耳环情有独钟。她们认为,越是粗粗大大的耳环才越是漂亮。在这一习俗的影响之下,不少老挝妇女的耳孔被粗大的耳环坠得非常宽大,有些人的耳朵甚至因此垂到了肩膀之上。
&&&&(五)餐饮礼仪
&&&&老挝人的饮食讲究实惠,总体上来讲较为简单。平日,他们吃的最多的是米饭和鲜鱼。只有逢年过节之时,他们才会宰猪杀羊。
&&&&在口味方面,老挝人偏好稍微酸、辣、甜一些的食物。以炒、烧、烤、汆等方法烹制的菜肴,均是他们来者不拒的。
&&&&在老挝民间,有一些很有特色的饭菜,例如竹筒饭、棕榈粑粑等等。竹筒饭,是以竹筒盛入大米之后做成的米饭。棕榈粑粑,则是用棕榈粉制饼,在烧热的石块上烤制而成的。
&&&&在日常生活里,老挝人很喜欢吸烟、嚼槟榔,并且大都能够喝酒。在老挝的许多地方,待客的一种主要礼仪,是宾主共饮一坛主人自制的糯米酒。在饮这种酒时,宾主要席地而坐,各自依次通过插入酒坛中的一个竹管来吸饮坛中之酒。老挝人认为,这种做法不但能够创造出一种亲切而热烈的气氛,而且有助于宾主之间加深感情。
&&&&老挝的佛教徒极多。他们在饮食方面的主要讲究是:日进两餐,过午不食。不禁酒,不必食素。但是,“忌食十肉”,即不吃人肉、象肉、虎肉、豹肉、狮肉、马肉、狗肉、蛇肉、猫肉、龟肉等10种肉,则为他们所严格遵守。
&&&&在进餐之际,老挝人不用刀、叉、匙,而惯用右手抓食。有许多老挝人也会用筷子,只是他们使用筷子的具体方法与中国人大为不同:在吃饭的时候,他们是用同一双筷子的一头夹饭,另一头去夹菜的。
&&&&(六)习俗禁忌
&&&&在老挝,人们对白色的印象不佳,它被视为一种很不吉利的色彩。通常,在老挝人家里不会挂白色蚊帐,他们在睡觉的时候也忌盖着白色被子。
&&&&由于老挝人普遍信奉佛教,因此跟老挝人打交道时,务必要了解佛门的禁忌,并且认真加以遵守。一般而言,以下四点尤需特别引起重视:第一,不要对佛教进行非议。第二,不要对佛像有所不恭。尤其要牢记,不要用手或身体下部去触摸佛像,不要攀登或蹬踩佛像,不要乱丢佛像或是将其放进口袋里。第三,不要对僧侣有失敬意。不要站得或坐得高于僧侣,不要对僧侣出言不逊。妇女还要切记,不要与僧侣平起平坐,或是触碰对方。第四,不要对佛寺不加尊重。参观佛寺时,进门前要脱下鞋子,不要大声说笑,不要穿得过分随便。
&&&&在历史上,老挝与法国、越南都曾有过一段极其特殊的关系,老挝人对此都有自己的一定看法。与其进行交谈时,切勿涉及类似问题。
&&&&老挝人认为:头是神圣之处,不容他人触摸;脚是下贱的部分,坐下来后不仅不应乱动,而且最好别让人看到。在老挝,用下巴指向某处意味着“请注意”。用左手触摸东西,或从坐卧之人身上跨过去,均为严重的失礼行为。与别人交谈时,将手放在口袋里或者手舞足蹈,也是不礼貌的。
&&&&在人际交往中,老挝人经常面含微笑。但是,他们的微笑往往有着不同的寓意:有时它表示问候,有时它表示窘迫,有时它还表示感兴趣。
&&(一)基本概况
&&&&国家的正式名称即为马来西亚。它位于东南亚地区的南端,北部与泰国、文莱为邻,南接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其国土地处于热带,并且绝大部分为海洋所环绕。它的全国总面积为33.0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达4192公里。
&&&&在马来语里,“马来”一词带有“黄金”之意。“马来西亚”这一名称,意即“黄金之国”,这说明当地盛产黄金。出于同样的原因,盛产橡胶和锡的马来西亚,有时也被人们称作“橡胶王国”或“锡的王国”。在19世纪下半叶时,欧洲人便开始使用“马来西亚”一词,不过他们那时是将它与马来群岛画等号的。有些海外华人惯于称其为“大马”。
&&&&目前,马来西亚全国划分为13个州。从地理位置上看,人们惯于将全境被南中国海分为两大部分的马来西亚国土,分别称为“东马”和“西马”。“东马”包括沙巴、沙捞越两个州,位于加里曼丹岛的北部。“西马”则包括了其余的11个州,位于马来半岛的南部。马来西亚的首都是吉隆坡,它位于“西马”。在马来语中,“吉隆坡”一词的本意是“泥泞的河口”。
&&&&马来西亚全国的总人口约为2664万,其中马来人占61.5%,马来西亚籍华人和华侨则占三分之一左右。除此之外,还有少量的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
&&&&马来西亚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全国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都信奉伊斯兰教,并且属于逊尼派。在马来西亚,马来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穆斯林。
&&&&马来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华语使用较广泛。货币为林吉特。2007年,马来西亚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6146美元,在世界上排第67位。
&&&&从整体上看,马来西亚是一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联邦制国家。其国家元首由13个州首脑所组成的统治者会议推选而出,任期5年。目前,马来西亚仍为英联邦成员国之一。马来西亚的国庆日是8月31日。国徽格言:团结就是力量。
&&&&日,马来西亚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国家标志
&&&&马来西亚的现用国旗启用于日,长宽比例为2:1。国旗由十四道红、白相间的平行横条组成,左上角蓝色长方形上有一弯金色新月和一颗有十四个尖角的金星。红、白两色是东南亚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十四道红、白横条代表国家的十三个州和联邦政府的平等地位;蓝色象征马来西亚人民的团结;黄色是马来西亚君主的传统颜色,象征国家元首;星月则代表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十四角星象征国家十三个州同联邦政府的团结。
&&&&马来西亚的现用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形,上端绘有一弯新月和一颗十四角星。盾面上图案和颜色都用来象征该国的组成和它的行政区划,下部中间为马来西亚的国花——班加拉亚。盾形两旁是两只马来虎,下端黄色绶带上用马来文(左为拉丁字母,右为阿拉伯字母的变体爪宜字母)写着“团结就是力量”。
&&&&马来西亚的现用国歌是《我的祖国》。
&&&&马来西亚的国花是扶桑花,在马来西亚叫做“班加拉亚”,广受马来西亚人的喜爱。
&&&&(三)社交礼仪
&&&&在马来西亚,不同民族的人采用不同的见面礼节。马来人的常规做法是:向对方轻轻点头,以示尊重。除男人之间的交往以外,马来人很少相互握手,男女之间尤其不会这么做。马来人传统的见面礼节是所谓“摸手礼”。它的具体做法为:与他人相见时,一方将双手首先伸向对方,另一方则伸出自己的双手,轻轻摸一下对方伸过来的双手,随后将自己的双手收回胸前,稍举一下,同时身体前弯呈鞠躬状。与此同时,他们往往还会郑重其事地祝愿对方:“真主保佑!”或“一路平安”。被问候者须回以:“愿你也一样好。”
&&&&马来西亚的华人与印度人同外人见面时,则大多以握手作为见面礼节。
&&&&在马来西亚民间,人们见面时经常会问对方:“你到哪里去?”它的真实含义,与我国许多地方略同,仅仅是一种一般性问候而已。对此,既可以回答,也可以不答。
&&&&马来人的姓名颇具特点,他们通常只有自己的名字,而没有固定的姓氏。在一般情况下,马来人总是儿子以父名为姓,父亲则又姓祖父的名字,因此一家几代人的姓氏会各不相同。
&&&&由于屡遭外来侵略之故,马来人在对外交往中显得有些敏感多疑,对外国人往往轻易不会信任。在无人介绍时,他们不爱主动与外国人交谈。即使在商务谈判中,他们也是问得多,答得少。在一般情况下,不宜与其谈论国内政治、马来西亚与新加坡或西方国家的关系,不宜议论宗教或民族问题。但是与熟人交往时,他们却以“笑口常开”作为一种基本礼貌。他们认定,与别人打交道时,面无表情,不苟言笑,意味着对别人不怀好意。
&&&&(四)服饰礼仪
&&&&平日,马来西亚人讲究身穿以天然织物做成的服装。最具代表性的马来西亚人的服装,是被称为“国服”的一种叫做“巴迪”的长袖上衣,它多以蜡染的花布做成。在很正式的交际场合,穿这种衣服也不为失礼。
&&&&在一般情况下,马来人习惯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马来族男子通常上穿“巴汝”,它是一种无领、袖子宽大的外衣。他们的下身则围以一大块布,叫做“沙笼”。他们的头上,还非要戴上一顶无沿小帽不可。马来族的女子,则一般要穿无领、长袖的连衣长裙。她们的头上,必须围以头巾。
&&&&在社交场合,马来西亚人可以穿着西装或套裙。但是,在正规的场合里,绝对不允许人们露出胳膊和腿部来,所以背心、短裤、短裙往往是忌穿的。
&&&&马来西亚人的服饰偏好红色、橙色和其他一些鲜艳的颜色。他们认为黑色属于消极之色,黄色也不适于作为服装之色。受伊斯兰教影响,马来人对绿色十分喜爱。
&&&&马来人喜欢佩戴短剑,他们认为短剑象征着力量、勇敢和智慧。去马来西亚人家里做客,进门前必须首先脱下鞋子,并且摘下墨镜。参观清真寺时,亦须切记这一点。&(五)餐饮礼仪
&&&&在马来西亚,由于以伊斯兰教为国教,因此在饮食习俗上首先必须了解并尊重穆斯林的有关禁忌。通常,马来西亚的穆斯林是绝对不饮酒的,他们喜欢的饮料有椰子水、红茶、咖啡,等等。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惯于饮用开水。在宴请之中需要干杯时,他们会以茶或其他软饮料来代替酒。
&&&&受伊斯兰教教规影响,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不吃猪肉,不吃自死之物和动物血液,不吃一切未按教规宰杀之物。不使用一切猪制品。由于他们认为狗是一种会带给人们厄运和瘟疫的肮脏动物,乌龟是一种象征“春药”或“色情”的不吉祥的动物,所以都不吃。平时,他们爱吃米饭,喜食羊肉,极爱吃咖喱牛肉饭,并且爱吃具有其民族风味的“沙爹”烤肉串。
&&&&马来西亚的印度人通常不吃牛肉,但是可以吃羊肉、猪肉和家禽肉。
&&&&马来人一般十分好客,他们认为:客人在主人家里若不吃不喝,等于不尊敬主人。对此,必须牢记。
&&&&在用餐时,马来人多惯于将食物置于放在地上的毯子或席子上,然后环绕其而坐。在坐姿上,他们讲究男女有别:男子通常应当两脚交叉在前,盘腿而坐;女子则必须屈膝而坐,只有上年纪之后方可例外。
&&&&只有在十分正规的宴请中,马来西亚人才以刀、叉、匙进餐,平常他们用餐时只用右手抓食食物。由于左手被视为“不洁之手”,因此禁用其取食食物或饮料。万不得已须以左手帮助右手之前,应向在场之人表示歉意。以左手向其他人递送食物或饮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许可的。在一般情况下,马来西亚的印度人也惯于抓食食物,而不使用任何餐具。
&&&&在用餐时,马来西亚人很讲究卫生。在用餐前,他们必定先用清水冲手。在餐桌上,则多备有水盂,以供人们用餐时涮洗手指。对以湿毛巾干擦手部,他们是不习惯的。
&&&&(六)习俗禁忌
&&&&要了解马来西亚的习俗禁忌,总体而言特别要注意下列两点:
&&&&第一,伊斯兰教在马来西亚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马来西亚虽为东南亚国家,但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伊斯兰教国家。伊斯兰教的教规教义在马来西亚具有法律效力,并为人民所严格遵守。在日常生活里,该教的作用几乎无所不在。
&&&&例如,尽管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并且一年四季气候炎热,马来西亚人平时却非常讲究着装严谨,衣冠端正。在公共场合,过度裸露肢体,绝对是不允许的。
&&&&此外,在马来西亚,人们还有“男女授受不亲”的讲究。在社交场合,不准许男女进行身体接触。即使夫妻或情侣在大庭广众之前勾肩搭背,挽臂而行,或是拥抱亲吻,也在禁止之列。
&&&&第二,马来人的礼仪习俗在社会生活中居于支配地位。在马来西亚,马来人不仅人口最多,政治影响最大,社会地位也最高,他们的语言与宗教亦分别成为国语与国教。在某种意义上讲,马来西亚的礼仪习俗主要就是马来人的礼仪习俗。因此,在马来西亚不要非议马来人的特殊地位,不然便会自找麻烦。对马来人的习俗,以多多了解为宜。
&&&&跟马来人接触时,下列五点务请留意:其一,不要触摸被其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头部与背部。其二,不要在其面前跷腿、露出脚底,或用脚去挪动物品,因为他们认为在人体上脚的地位最为低下。其三,不要用一手握拳,去打另一只半握的手,这一动作在马来西亚人看来是十分下流的。其四,与其交谈时,不要将双手贴在臀部上,不然有勃然大怒之疑。其五,不要当众打哈欠。万不得已要打哈欠时,务必要以手遮挡住口部,否则便是失敬于人的。
&&(一)基本概况
&&&&缅甸的正式名称是缅甸联邦。它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西部,北部与东北部与中国接壤,西北与印度、孟加拉国为邻,东南同老挝、泰国交界,西南则濒临孟加拉湾与安达曼海。缅甸全国总面积为67.6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约长3200公里。
&&&&缅甸作为国家的名称,出自该国主体民族缅族之名。从字义上讲,“缅”字具有“敏捷”、“强壮”与“遥远”之意。而“甸”字,则意为“山间谷地”。所以从字面上来看,缅族即“坚强、勇敢之族”,“缅甸”意即“遥远的山间谷地”。由于缅甸盛产稻米,并且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为森林所覆盖,在世界上,它还有“稻米之国”、“森林之国”等称呼。有人还称之为“佛塔之国”。
&&&&缅甸目前的行政区划,是将全国分为7个省,7个邦。省是缅族主要聚居区,邦多为各少数民族聚居地。缅甸首都原为仰光,现已迁都至内比都。
&&&&缅甸的全国总人口现约为5540万,由缅族、掸族、克伦族等135多个民族所组成。缅甸的主体民族是缅族,其人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65%。
&&&&缅甸的主要宗教是佛教,全国居民的85%以上都信奉佛教,并且大都属于小乘佛教的信徒。
&&&&缅甸的国语是缅语。在该国,有不少懂英语的人。货币为缅元。2007年,缅甸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为239美元,在世界上排第173位。
&&&&缅甸目前实行共和政体。缅甸的国庆日是1月4日。
&&&&日,缅甸与中国正式建立了大使级外交关系。
&&&&(二)国家标志
&&&&缅甸的现用国旗启用于日,长宽比例为9:5。国旗为红色旗面,左上角为蓝色长方形,上有五角星、齿轮和稻穗图案。红色象征勇气,蓝色象征和平,白色象征纯洁;稻穗和齿轮分别象征农业和工业;外围环绕着的十四颗星代表着组成联邦的十四个省、邦。
&&&&缅甸的现用国徽中央是缅甸地图轮廓,被象征着联邦十四个省、邦的十四齿齿轮和两串稻穗环绕。两侧各有一头被誉为缅甸国兽的狮子,狮子是吉祥的标志。顶端为一颗象征独立的五角星,五角星下方是婀娜多姿的缅甸花卉。底部绶带上用缅文书写写着国名。
&&&&缅甸的现用国歌是《缅甸联邦国歌》。
&&&&缅甸人非常珍爱东亚兰、柚木和红宝石,这三种东西分别被确定为缅甸的国花、国树与国石。在缅甸人面前,切不可对它们有失敬意。
&&&&缅甸的国兽为白象,在缅甸人心中,白象代表着吉祥和幸福。
&&&&(三)社交礼仪
&&&&缅甸人在人际交往中待人十分谦恭、友好,他们所采用的见面礼节,主要有下述三种。
&&&&其一,合十礼。由于缅甸人大多信奉佛教,因此他们在社交活动之中,一般都习惯于向交往对象行合十礼。在缅甸,关于行合十礼,有两点需要强调:一是见到僧侣时,对其只能行合十礼。二是在行合十礼时不仅要问候对方,而且戴帽子的人必须首先将帽子摘下来,并且夹在腋下。
&&&&其二,鞠躬礼。缅甸人在见到长辈、上级或学者时,大都要向对方行鞠躬礼,以表示自己特殊的敬意。
&&&&其三,跪拜礼。在民间交往中,缅甸人在参加父母、师长或者僧侣时,往往讲究要“五体投地”,向对方行跪拜大礼。这种礼节,其实出自佛门。按照佛教教规,在行跪拜礼时,行礼者须使自己双手、双脚、双肘、双膝、额头同时接触地面,并且在此前后双手合十举至头顶。
&&&&在日常生活中,缅甸人对长辈尊重有加。他们讲究,晚辈在向长辈递送东西时,必须使用双手。在递细小物品时,可单用右手,但应同时以左手托扶右手下部。在长辈面前通过时,晚辈应当躬身低首,轻轻走过,不允许昂首阔步,或是奔跑通过。长辈来到室内时,晚辈必须迅速起身迎侯。向长辈告辞时,晚辈先要躬身施礼,然后后退两步,方可离去。
&&&&缅甸人对于男女之间的交际较为保守。在缅甸,男女通常不握手,不接触对方的身体。在公共场合,男女若是在举止动作上过于亲密,比如携手而行,相拥相抱,热烈亲吻,都会令人侧目而视。
&&&&在称呼缅甸人时,应对其“姓名”首先有所了解。严格地讲,缅甸人是有名而无姓的。在缅甸人的名字之前,往往会加上一些特定的词,它们类似于尊称,但绝非姓氏。
&&&&例如,“吴”意为“先生”,“杜”意为“女士”,“哥”意为“兄长”,“貌”意为“弟弟”,“玛”意为“姐妹”,“塞耶”意为“老师”,“道达”意为“博士”,“德钦”意为主人,“耶博”意为“同志”。它们都是缅甸人平日里常用的“称呼”。
&&&&举例而言,若一位缅甸男子名字叫做“刚”,则长辈会称之为“貌刚”,同辈会称之为“哥刚”。要是他有了社会地位,人们会称之为“吴刚”。如果他是一位军官或者教师,则人们还有可能称其为“波刚”,或者“塞耶刚”。
&&&&根据缅甸的民间传说,中国人与缅甸人本是同胞兄弟。是故缅甸人对待中国人不但极为亲切、友好,而且往往还会直接以“胞波”相称。“胞波”一词,在缅语里意即“同母所生的亲戚”,或是“同胞兄弟”。&&(四)服饰礼仪
&&&&缅甸人只有在极为正式的场合才会穿着西式的套装、套裙和皮鞋。在日常生活之中,绝大多数缅甸人都喜欢穿着自己的民族服装。
&&&&缅甸男子的着装通常为:上穿对襟无领长袖短外衣,下穿以方格布缝制而成的类似于筒裙的沙笼,并且在正面用结子束好。在他们的头上,往往要裹上一块素色的扎头巾,名为“岗包”。
&&&&缅甸妇女的着装则大多是:上穿斜襟长袖短衫,内衬白色胸衣;下穿花布长身筒裙,并且在侧面束住,但不用腰带。她们的上衣往往透明或者半透明,出门在外时大多还要披上一条彩色披巾。
&&&&缅甸妇女很爱梳成又高又光的发髻,并且对各种金首饰倍加青睐。在缅甸的一些地区,妇女以脖子细长为美。于是那里的女孩子自小开始,便不断地往脖子上面套铜环,以便促使自己变得颈长。
&&&&由于天气炎热之故,缅甸人一般都不穿鞋袜,至多穿上一双拖鞋罢了。缅甸的警察执行公务时头戴钢盔,妇女们脸颊上往往要涂上一块用以装饰的植物粉浆,人们不分男女老幼出门时大多挎上一只布包。如此种种,均与当地天热直接相关。
&&&&拜访缅甸人时,进门前最好首先脱鞋。在参拜佛寺时,则非得这么做不可。
&&&&(五)餐饮礼仪
&&&&缅甸人在一般情况下均以米饭为主食,而且喜食水产品。缅甸人普遍喜吃米饭,并且喜欢将菜拌入饭中一道吃。加入椰子汁的椰浆饭,拌有椰丝、虾松、姜黄粉的糯米饭,都是他们最爱吃的。
&&&&在用餐之时,缅甸人通常讲究质精量少。他们的口味偏重于酸、辣、甜,不爱吃太咸的食物。吃饭之时,多爱加辣酱入内。
&&&&信仰小乘佛教的缅甸人通常不忌肉食,但是他们不得杀生,并且讲究过午不食。缅甸人一般都不吃猪肉、狗肉、牛肉,并且不吃动物内脏。他们所吃的肉食,主要是鸡肉、鸭肉、鱼肉和虾,以及鸡蛋等等。缅甸的一些少数民族,例如克钦族,还有烤食兽肉之习。
&&&&不少缅甸人不饮酒,但他们一般都爱喝汽水、咖啡和热茶。他们所喝的热茶,其实是一种“怪味茶”。它是以茶叶拌入黄豆粉、虾肉松、虾酱油、洋葱末、热辣椒籽,冲兑而成的。
&&&&在用餐时,缅甸人主要以手抓食。有时,也用一下勺子和盘子,但是不用碗。只有在待客时,才会预备刀叉。用餐的时候,缅甸人通常围绕矮桌而坐,每人面前均会备有一碗清水,用于在进餐前涮洗手指。
&&&&缅甸人大都讲究饭菜上齐后才可开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石对对碰小游戏大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