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讲道视频正月十五讲道

第三方登录:[2015年]基督教圣诞节讲道稿-2017年圣诞节资料
&& 基督教圣诞节讲道稿范文
公历1月1日
农历腊月初八
农历正月初一
公历2月2日
公历2月4日
农历正月十五
公历2月10日
公历2月14日
公历3月3日
公历3月5日
公历3月8日
公历3月12日
公历3月14日
公历3月15日
公历4月1日
公历4月5日前后
公历4月7日
公历4月22日
公历4月23日
公历4月25日
4月的最后一周
农历五月初五
公历6月5日
公历6月6日
公历6月14日
公历6月17日
第三个星期日
公历6月23日
公历7月1日
公历7月11日
公历8月1日
公历8月1日-7日
农历七月初七
公历8月8日
9月9至15日
公历11月1日
公历11月9日
公历11月11日
公历11月17日
11月第四个星期四
公历12月1日
公历12月2日
公历12月3日
公历12月25日
农历自己出生当天
公历夫妻结婚当天
安全生产月
纪律教育学习月
法制宣传月
基督教圣诞节讲道稿
亲爱的弟兄姊妹,主内平安,圣诞快乐!刚才明亮传道问候大家,我们的诗班也唱了《圣诞钟声》。我们知道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虽然我们在 昨天晚上已经特别高兴地庆祝了平安夜,但今天的圣诞节,相信神也非常欢喜看见他的儿女清早来敬拜他、侍奉他。你能不能跟你身边的人说一声“圣诞快乐”?你 也可以向他(她)说几句祝福的话。感谢主赐给我们这样的日子,可以欢喜快乐地来敬拜他。 我们今天分享的题目是:以马内利。大家都非常熟悉这四个字,基督徒写信的时候、互发短信的时候,常常喜欢在末尾写上“以马内利”。我也非常喜欢在给 弟兄姊妹的邮件后面写上“以马内利”。可能有的时候我们看得多了,好像成了幸福安康的问候语,就没什么感觉了。但是回到圣经我们会发现,“以马内利”是神 一个特别的应许,“以马内利”带给我们安慰,带给我们盼望,使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充满希望。我们从以下四方面来分享。 一、“以马内利”表达的是安慰的信息 “以马内利”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读以赛亚书7章1-14节,我们可以知道提出“以马内利”的历史背景:“乌西雅的孙子、约坦的儿子犹大王亚 哈斯在位的时候,亚兰王利汛和利玛利的儿子以色列王比加上来攻打耶路撒冷,却不能攻取。有人告诉大卫家说:‘亚兰与以法莲已经同盟。’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 都跳动,好像林中的树被风吹动一样。耶和华对以赛亚说:‘你和你的儿子施亚雅述出去,到上池的水沟头,在漂布地的大路上去迎接亚哈斯。对他说:‘你要谨慎 安静,不要因亚兰王利汛和利玛利的儿子这两个冒烟的火把头所发的烈怒害怕,也不要心里胆怯。因为亚兰和以法莲,并利玛利的儿子设恶谋害你,说:我们可以上 去攻击犹大,扰乱他,攻破他,在其中立他比勒的儿子为王。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这所谋的必立不住,也不得成就。原来亚兰的首城是大马士革,大马士革的首领 是利汛。六十五年之内,以法莲必然破坏,不再成为国民。以法莲的首城是撒玛利亚,撒玛利亚的首领是利玛利的儿子。你们若是不信,定然不得立稳。’’耶和华 又晓谕亚哈斯说:‘你向耶和华你的神求一个兆头,或求显在深处,或求显在高处。’亚哈斯说:‘我不求;我不试探耶和华。’以赛亚说:‘大卫家啊,你们当 听!你们使人厌烦岂算小事,还要使我的神厌烦吗?因此,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 思)。’” 弟兄姊妹,以赛亚书7章、8章讲到当时的一些历史背景:当时亚哈斯是犹大国的王。刚即位不久,就遇到了国家动荡。因邻国亚述日渐强盛,在主前735 年开始西迁,威胁到犹大。当时的北国以色列就和亚兰结盟对抗亚述,因力量相差仍很悬殊,于是以色列邀请犹大国也加盟,但是遭到拒绝。 于是北国以色列和亚兰准备先攻打耶路撒冷,迫使犹大王就范,和他们同盟。这时有人告诉犹大王亚哈斯说,不得了了,以色列和亚兰已经联合在一起,要来 攻打我们了。当犹大王和百姓听到这样的消息时,圣经上用这样的话来形容他们当时的心态:“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跳动,好像林中的树被风吹动一样。”(赛 7:2)他们很恐惧,因为两个国家联合起来攻打他们。他们害怕面临战争,更害怕国家失丧。所以圣经用了这样一个像诗句一样的话来描述王和百姓的心情。 亚哈斯王刚登基不久就面临这样的遭遇、患难,信心受到很大考验,甚至开始怀疑:耶和华神和我们同在吗?为什么这两个国家要来攻打我们呢?我们能不能 在这场战争中得胜呢?我们能不能逃过这一劫呢?他开始怀疑耶和华神的同在,怀疑耶和华神的大能。神是满有怜悯的,他特别差遣先知以赛亚去见亚哈斯,告诉他 “以马内利”的信息,让他知道神是与他同在的,不要惧怕。神藉着先知以赛亚告诉亚哈斯王:“你要谨慎安静,不要因亚兰王利汛和利玛利的儿子这两个冒烟的火 把头所发的烈怒害怕,也不要心里胆怯”,“主耶和华如此说:这所谋的必立不住,也不得成就。”(赛7:4、7) 神藉着先知以赛亚告诉亚哈斯王,不要害怕,别看那两个王来势汹汹,但是在神的眼中,他们就像是冒烟的火把头,看起来很厉害,可是实际上燃烧不起来, 因为一切事情都在神的手中。而且神因为亚哈斯和百姓的胆怯、小信,主动给他们这样一个兆头,说日后要有童女怀孕生子,要给他取名叫“以马内利”。每当你看 到这个孩子或者听到这个孩子的名字,就知道神与你同在。“以马内利”这四个字是在人的信心受到考验的时候、人心里面感到胆怯,甚至开始怀疑神的同在的时候 提出的。神藉着先知以赛亚告诉亚哈斯王,不管环境如何,不要害怕,因为我们的神是以马内利的神。 弟兄姊妹,我们看到“以马内利”是在这样一个动荡 不安的时候神给出的信息,告诉神的百姓不要惧怕,因为神与他们同在。神不但当时通过以赛亚对亚哈斯说话,鼓励亚哈斯和犹大百姓,我想“以马内利”这四个字 也是对我们所有基督徒的鼓励。每年圣诞节也意味着旧的一年要结束了,我们即将迎来新的一年。我们面对未来、面对周围环境的时候,也会有惧怕,不知道该怎么 做。甚至于会怀疑说:“神啊,你与我们同在吗?你在我的旁边吗?你帮助我吗?”可是神给我们“以马内利”这样的安慰的信息,他说他与我们同在。 你可能每天要去公司上班。有时弟兄姊妹会厌烦,不想去上班,更愿意住在教堂里参加聚会,因为感觉到在教会里神就与我同在,跟弟兄姊妹交通的时候神就 与我同在,可是我们的神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他始终与我们同在。无论在家庭、在公司,在与别人相处时,在行路时,在乘坐交通工具时,在教会里……神都 与我们同在。 记得有一次我和诗班外出交流,要坐飞机去厦门。飞机起飞前,我和弟兄姊妹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地交流,可是起飞一霎那,发动机加大推力,我旁边的姊妹就 很紧张地跟我说:“贺牧师别说话,快祷告呀,神要与我们同在!”我能理解,她觉得飞机一飞上天自己就没办法掌控了,感到惧怕,只有神与我们同在才安全。我 知道她的心。但是从这个姊妹的话语中,我也知道她有这样一个信心和盼望,无论在高天、在地上,在任何地方,神与我们同在,她可以随时随地向神祈祷,所以她 跟我说,贺牧师快点祷告呀,飞机要起来了。 弟兄姊妹,我不知道大家在过去的一年中,听过多少有关2012的预言,搞得人心惶惶,说是到世界末日了,将发生什么灾难。我们无从考证这些传言是从 哪里来的,但是作为基督徒,我相信我们内心没有惧怕,因为我们的神是以马内利的神,他与我们同在;我们知道无论是什么样的状况,都在我们神的手中掌管着, 他创造天地、宇宙万物,他创造我们人类,创造我们的环境,他与我们同在,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他都与我们同在。当我们没有信心的时候,可能会夸大眼前的 困难,但是当我们有信心,知道神与我们同在,困难就很容易跨过去。特别是当出现经济危机时,开公司、做生意的人就没有信心,特别胆怯,有很多人会自杀,或 选择其它消极的处理方式。但是对于基督徒,我们知道无论发生什么,即使困难很大,我们知道神与我们同在,就没有那么多惧怕,因为我们相信一切都在神的手中 掌管。我们感谢神,因为他是以马内利的神,是赐平安的神,我们的生命、环境、家庭都在他的手中,所以我们没有惧怕。我也盼望在今天圣诞节的时候,弟兄姊妹 可以记住“以马内利”这四个字,无论你走路、坐车、工作、学习、与人交谈,你都要知道以马内利的神与你同在。 二、“以马内利”让我们看到神主动的作为 亚哈斯王特别胆怯的时候,神差派先知以赛亚去找亚哈斯,告诉他不要害怕那两个王,说他们就像冒烟的火把头一样,别看来势汹汹,如果神不允许,他们决 不能动你,你的国家绝对不会灭亡。神不但主动安慰他,还藉着以赛亚说:“主自己要给你们一个兆头,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赛 7:14) 那时,“王的心和百姓的心就都跳动,好像林中的树被风吹动一样。”我们知道当大风吹来的时候林中的树不停地摇动,有时我们的信心也会这样;但是我们 看圣经,从起头看到末尾,都会看到,我们的神是一位主动寻找的神。有的时候我们会说神你与我同在吗,你帮不帮我呀,有的时候我们没有等到神安排的时候就开 始胆怯、怀疑、小信了。 我们从马太福音20章29-32节看到,当很多的人跟随耶稣出耶利哥城时,“有两个瞎子坐在路旁,听说是耶稣经过,就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 可怜我们吧!’众人责备他们,不许他们作声。他们却越发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耶稣就站住,叫他们来,说:‘要我为你们作什么?’” 在路加福音第15章,我们看到耶稣讲了几个比喻,其中一个是寻找迷羊的比喻,耶稣说虽然牧人有一百只羊,但是当一只羊丢失了,牧人宁可翻山越岭受尽苦楚去 找这只丢失的羊;还有一个是妇人丢钱的比喻,一个妇人有十块钱,可是当丢失了一块钱时,她还是很努力地翻箱倒柜,一定要把这一块钱找出来。神找我们这些 “迷失的羊”的心情也是如此,他是主动寻找我们的神,我们不必怀疑神的同在和神的安慰。当神启示“以马内利”时,他是在告诉我们,他是站在我们这一边的, 他是主动帮助我们的,就好像诗篇上说的,“耶和华是我的亮光,是我的拯救,我还怕谁呢?”(诗27:1)这里,我们不是说神偏心信他的人,只要你信他,他 就把所有的好处都给你,然后去惩罚别人。不是这样的。但是相对于中国人以往的信仰,就是对神、鬼这些东西都很害怕,觉得动不动就要受惩罚,我们的神不是这 样的,他是主动寻找人、赐人安慰的神,他是站在我们这一边,与我们同在的神。 圣经里面告诉我们,耶稣基督常常怜悯我们的小信,常常将他自己启示给我们。当耶稣基督被钉十字架后、复活之前,虽然门徒跟随了他三年之久,可是一看 到耶稣被钉十字架还是非常胆怯。其中有两个门徒灰心后去往以马忤斯他们的地方,在路上,谈论耶稣所经历的一切事情,就忧忧愁愁,可是耶稣基督主动向他们显 现,和他们走在一起,与他们交谈安慰他们(参路24:13-27)在使徒行传里面也告诉我们,耶稣基督一次又一次向众人显现,因为他知道人的小信和软弱, 他知道我们需要看见他。今天神也差派他的圣灵在我们心里作工,随时随在提醒我们他与我们同在。约翰福音3章16节说:“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 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我看新约圣经这几卷福音书,觉得有特别大的感触。路加福音第1章记载:天使向马利亚显现,告诉她说,她要生一个孩子,要给他起名叫耶稣,因为他要将 人从罪恶中拯救出来。当马利亚听到天使对她说的话以后,她有点害怕,天使就安慰她说:你的亲戚伊利莎白,她素来被称为不生育的,但现在神也赐给了她一个孩 子(参路1:26-37)。我们从圣经上看到,后来施洗约翰出生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庆祝这个奇迹。但是马利亚生了耶稣基督这位救主的时候却不敢庆祝。当 她抱着耶稣基督去耶路撒冷,老先知西面对马利亚说:“这孩子被立,是要叫以色列中许多人跌倒,许多人兴起;又要作毁谤的话柄,叫许多人心里的意念显露出 来;你自己的心也要被刀刺透。”(路2:34-35) 那么弟兄姊妹,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很多的人都在庆祝一个孩子出生,而另一个孩子的出生却被隐 藏起来,除非是神自己晓谕牧羊人和东方的博士。今天我们也是这样,当我们给别人说有神的时候,别人常常说神在哪里呀,你拿来让我看看。可是当耶稣基督真的 屈就自己让我们看见时,我们却不相信,我们却反对说,神怎么可能降生在卑微的马槽里,神怎么可能是这样,又会哭又会饿,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常常这 样矛盾,可是不管我们怎样矛盾,怎样小信和怀疑,我们以马内利的神是不改变的。他总是主动地启示他自己,寻找我们。以马内利让我们看到我们的渺小和神给我 们的爱。问题是当“以马内利”这个信息来临时,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是否敞开?我们是否给神机会,让他与我们同在?是否恳求他来陪伴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 三、“以马内利”显明神的本性 以赛亚书7章14节:“必有童女怀孕生子,给他起名叫以马内利(就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接下来在以赛亚书9章6-7节进一步说明,这个婴 孩,这个以马内利的神他是怎样的一位神,那里说:“因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有一子赐给我们,政权必担在他的肩头上。他名称为奇妙策士、全能的神、永在的 父、和平的君。他的政权与平安必加增无穷。他必在大卫的宝座上治理他的国,以公平公义使国坚定稳固,从今直到永远。万军之耶和华的热心必成就这事。”在说 这个预言之前,我们看到9章2节说:“在黑暗中行走的百姓看见了大光;住在死荫之地的人有光照耀他们。” 先知以赛亚预言以马内利的神将要来临的事,同时也告诉所有的人,这个信息是关乎万民的,是关乎那些在黑暗中死荫之地没有指望的人的。耶稣基督不但是 以马内利的神,他的名也要被称为“奇妙策士”。“奇妙”就是我们想不到的,“策士”就是像个参谋一样,在我们旁边,在我们前面为我们引路。他是“全能的 神、永在的父、和平的君”,他将平安赐给我们。我们的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神。他随时随地与我们同在,他是我们永在的父,我们知道父亲的特点是宽容、 接纳。我们每个人都有父亲,我们常常向他倾诉,我们的神也是这样的,他会保护、看顾、引领我们。 在马太福音11章28节,耶稣基督邀请我们:“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诗篇23篇4节,大卫在数算他一生在神面前 的经历时说:“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弟兄姊妹,我们的神就是这样的一位神。他领我们到青草 地,到溪水边,当我们生活中有困难,好像行过死荫幽谷的时候,他与我们同在,用他的杖和竿来安慰我们。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生命有否与他连接? 约翰福音15章5节:“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常在我里面的,我也常在他里面,这人就多结果子;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刚才提到,很多 弟兄姊妹觉得自己上班、工作是沾染世俗,在生活中遇到难处时,会怀疑神是否与我们同在。神告诉我们,当我们的生命与他连接时,我们就可以做万事,因为他随 时随地与我们同在。 我前段时间看了一本书,翻译过来的名字是《被遗忘的神》。书中提到,我们知道我们的神是以马内利、与人同行的神,我们也知道神差派了圣灵内住在我们 心里,可是有多少时候我们忘记了神与我们同在。弟兄姊妹,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有时,我们总想待在教堂里,不想去工作,是不是忘记了,即使走出了教堂神 也会与我们同在,神是以马内利的神,他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 有段时间我外出学习,几个人住在一个大房间里,每个人都有职责,排班打扫卫生,所以我们从周一到周日都有不同的人来打扫。有的时候我看见地上脏了, 有很多东西,但是那天不该我打扫,我就装作没看见。我心想今天不该我做,应该是别人做,她怎么就不做呢?后来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我很自责,因为我知道当我 这样幸灾乐祸认为别人又该挨批的时候,神是与我同在的,他可能在问我,“你怎么就不能把这个东西捡一下呢?把那张纸捡起来有那么费劲吗?难道神不知道你的 心思与意念吗?”所以后来我再看见地上有纸的时候,就想,“就捡一下嘛,不就弯一下腰吗?”有的时候我知道,我记住了神是与我同在的,但有的时候会忽略、 忘记,我相信弟兄姊妹有时也会这样。当我们忘记了神、忽略了神时,我们会恐惧和小信,我们会失去平安。可是我们要知道,我们的神是与我们同在的。我也盼望 我们的神,能够将这样的信心赐给我们,使我们有喜乐、有盼望。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们也是本着这样的信心开展新的一年的事工、生活和学习,因为我们知道,神与我们同在。即使等会儿聚会结束你要回去,你走出大门也要知道,神与你同在,我们的神是以马内利的神。 四、“以马内利”是基督的记号,是新约对旧约的成就 以赛亚书7章、8章讲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当犹大王亚哈斯和百姓都非常惧怕的时候,神差派以赛亚告诉他们不要惧怕,因为以马内利的神与他们同在。在新 约里我们看到,旧约的这个预言,其实是对耶稣基督的预言,在新约圣经里告诉我们耶稣基督被称为是“以马内利”,与我们同在的神。旧约时代,犹太百姓建立的 会幕,象征着神与人同在;后来他们建造的圣殿,也象征神与人同在;在启示录里,我们看到有一天,神要与人同住,神是以马内利的神。在今天这个时代,神不但 藉着教堂与我们同在,他就内住在我们心里,随时与我们同在,因为耶稣基督、圣灵保惠师就在我们的里面。当我们向神敞开心门时,他就进入我们的里面。 弟兄姊妹,每年的十二月,无论是教会,还是各大商场,很多的年轻人都会庆祝圣诞节,会有圣诞树、圣诞帽、圣诞老人、圣诞糖果等很多的事物,但是圣诞 节的中心是耶稣基督,是以马内利的神。我们也盼望弟兄姊妹们,在圣诞节来临的时候,能够更多地思考以马内利的神,思考我们的耶稣基督,思考他的存在、他的 性情、他的心思、他的救赎和他的国度,因为他是这样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他舍去天上一切的荣华为我们降生,使我们这些以前没有盼望的人今天有了盼 望。 弟兄姊妹,我们知道了“以马内利”的信息以后,明白神与我们同在,当你在人生的岔路口,不知如何选择的时候,你来求告神,因为我们的神是奇妙策士, 他必然会给你建议,给你引导,给你最好的忠告,他会来指引你前面的方向;当我们面对艰难、委屈,或者没有人理解的时候,你可以向神来倾诉,因为你知道神是 以马内利的神,他随时与你同在,他会耐心听我们的苦楚,他会安慰我们;我们的神是我们患难中随时的帮助,是我们面对艰难时刻的避风港湾。我们盼望今天所有 在座的弟兄姊妹,不但是互相祝贺圣诞快乐,也向身边的人说:“以马内利!”我们所有的弟兄姊妹在神的面前要知道,在新的一年,我们还不知道未来的路程,但 是以马内利的神与我们同在。愿神祝福弟兄姊妹有一个平安快乐的圣诞节!愿神祝福我们直到永远!
需要更多资料请浏览
关键词搜索:
您还可以返回
栏目浏览更多相关范文。
(日 责任编辑:tk)
栏目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您的位置: &
元宵节,基督教 正文
元宵节,基督教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传统节日
1. 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 )
2. 以下哪个少数民族不过春节 ( )
3. 自汉朝的哪个皇帝开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
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 )
4. 中国人民过春节有多少年的历史?( )
5. 春节有很多别称,下列选项不是春节的别称的是( )
6. 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是在那一年举办的?( )
7. 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
岁之俗由来已久,这一习俗源于( )
8. 我国废除农历,采用阳历是在什么时候?( )
9. 下列选项不是元宵节的习俗的是( )
C舞龙、舞狮
10. 元宵节最早可追溯到( )
11. 元宵节的兴起与哪个宗教有关?( )
12. 元宵节又被称为( )
13. 下列传说与元宵节无关的是( )
A 东方朔与元宵
B汉文帝纪念平吕
14.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猜灯谜源于( )
15. 元宵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食物,元宵流行于(
答案1-5BACDA
16. 下列哪项描绘的不是清明(
A.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D.远上寒山十近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17. 扫墓活动通常是清明的什么时候( )
B.前二十天
C. 前十天或后十天
18. 以下不属于清明的风俗的是( )
C. 门旁插柳和戴柳枝帽
19. 下列传统节日中,哪个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
20. 中国有多少个名族过清明节( )
21. 以下不是清明节的别称的是( )
22. 下列说法与清明不符的是( )
A 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B忽如一夜春风来
C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D.清明时节雨纷纷
23. 清明节不吃的是( )
24. 清明是农历(
25.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没有( )
答案16―25DDDDC
26. 七夕传说与下列哪对人物有关( )
A 后翌、嫦娥
B 梁山伯、祝英台
C 牛郎、织女
D 周杰伦、侯佩岑
27. 以下哪种物品与七夕节风俗有关?( )
A巧果,花瓜,双七水,拜仙禾
抄手,柳木,冷食,角黍
C 香囊,菊花,花糕,桂浆
28. 下列不是七夕节的别称的是( )
29. 下列哪项描绘的不是七夕( )
A.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B.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D.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30. &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它的原料没有(
2010年6月至7月,人民日报陆续刊发了知名作家陈建功、梅洁、王剑冰
赞美郧西瑰丽山水和“七夕”文化的美文,它们分别是(
A. 《好山好水好安家》、《天河》、《五龙河神韵》
B. 《好山好水好安家》、《白发上津城》、《天河》
C. 《白发上津城》、《五龙河神韵》、《天河在郧西》
32. 七夕节.中国人通常吃什( )
33. 关于七夕的诗句,七月七日长生殿( )
A夜深无人私语时
B 相逢何必曾相识
C夜半无人私语时
D相见时难别亦难答案
34. 唐代文人写重阳节习俗的诗篇有很多,杜甫的哪首七律诗就是写重
阳相关习俗的名篇( )
A 《望岳》
B《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5.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
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外还有以下哪项活动?( )
36. 到了哪个朝代,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因为那时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
37. 春节期间,我国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
布新、迎禧接福等庆祝活动。以下哪项活动也包括在内?( )
38. 春节期间除了扫尘、贴春联、贴门神、燃爆竹蒸年糕、包饺子、拜
年外,还有以下哪项习俗?(
39. 农历正月十五夜,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大街小巷张灯结
彩,人们赏灯,吃元宵还有以下那种活动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40. 俗有“南龙舟、北踏青”之说,因为北方少江河,所以端午节人们
大都选择踏青。踏青古时又叫什么?(
答案26―40CADDB
41. 端午节人们大都会采摘一些艾蒿并插在门上,地区不同,意义不同。东北人
插艾蒿是为了?( )
42. 宋朝大诗人陆游曾在《重五》一诗中写道:“粽包分两髻”,下一句是什么?
A.榴花忽已繁
B.艾束著危冠
C.一笑向杯盘
D.重五山村好
43. 我国主要传统节日定型于哪个朝代?( )
44. 下面哪一个不是冬至的俗称?( )
45. 冬至起源于哪个朝代?( )
46. 大家俗称的九九歌与哪个节日有关?
47. 重阳节一般认为起源于什么时候?( )
A春秋战国时期
48. 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元宵节的习俗?
49. 下面哪一个不是中秋的文化?
50. 从古至今,在端午节我国还有不少地区有喝什么酒的习惯?
51. 七夕节起源于哪个朝代?
52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53. 传说端午节的由来和下面哪一位名人无关?
54. 春节扫尘是在哪一天?
A腊月二十三
B腊月二十四
C腊月二十五
D腊月二十六
55. 我们常说三皇五帝,下面那一个不属于三皇?
56. 古代有三教九流只说,哪一个不属于三教?
57. 民间寒食节最初是为了谁?
58. 我国元宵节观灯的习俗最初起源于哪种宗教仪式?
59. 农历五月五端午节的民间禁忌习俗之一是( )
60. 下列选项不是元宵节的习俗的是(
61. 元宵节最早可追溯到( )
62. 下列传说与元宵节无关的是( )
A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B汉文帝纪念平吕
63. 下面哪项描述的不是清明( )
A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C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D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64. 扫墓活动通常是清明的什么时候?
C前十天或后十天
65. 以下不属于清明风俗的是?
C门旁插柳或戴柳枝帽
答案51―65 AADBD
66. 以下不是清明节的别称的是?
67. 清明节不吃的是?
68. 清明是农历( )
69.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没有( )
70. 古人流行端午日涂饮雄黄酒的主要意义是( )
71. 端午节有为小孩佩香囊的习惯,大人在香囊内放朱砂、雄黄、香
药等代表的意义是( )
72. 你知道最早的粽子是产于哪个时期吗?
C南北朝时期
73. 最早的粽子并不是端午节的特产,而是在什么时期被正式定为端
午节食品?
C南北朝时期
74. 粽子多是做成角形的,一般有正三角形、尖三角等形状,为什么粽子的形状
大多以角为主?
A象征牛 祭祖
B象征剑 勇猛
C象征果实 丰收
D象征塔 健康
75.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人们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被称为( )
76. 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 登高采菊
D 饮雄黄酒
77. 在江淮地区,端午节家家都悬钟馗像,这是为什么?
A 纪念屈原
B 驱邪捉鬼
C 驱除疾病
D 求财祈福
78. 屈原投( )江而死。
79. 端午节灯谜:小时头青青,老来发白白,远看似棉花,风来起白 浪。( )
80. 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的意义( )
A以祭祀屈原
D为了保护屈原
答案66―80 DCADC
81. 下哪些不是制作粽子的材料?
82. ( )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是最带感情色彩的节日?
83. 我国传统节日之一的重阳节又称( )
84. 那达慕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节日?
85. 火把节是哪个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
86. 下列选项中不是小年习俗的是( )
87. 腊八节是哪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88. 下列那个选项不是除夕时团圆饭上必不可少的菜肴?
答案81―88 CDAAB
DCB篇二:元宵节小报
元宵节小报
元宵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节习俗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其它还有猜灯谜、耍龙灯、踩高跷、舞狮子、划旱船等活动。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元宵灯会在封建的传统社会中,也给未婚男女相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传统社会的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过节却可以结伴出来游玩,元宵节赏花灯正好是一个交谊的机会,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也顺便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元宵灯节期间,又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
(来自: 在点网)
2013年的春节,为了面子工程,我们全家四口回新乡---和孩子的爷爷奶奶一起过年。自然我们也得参加抢票大战。幸运的是,我们抢到了往返车票,而且是软席。我是第二次回去过年,一晃十六年过去了。对孩子的爸爸而言。算得上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半改鬓毛衰”了。
凌晨五点下火车,刺骨的寒风冻得我们嗖嗖发抖。在火车站附近入住了一家宾馆,暖和过来后才敢外出找食。只是临近过年,很多店都打烊了。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店,喝了胡辣汤。我并不喜欢胡辣汤,胡椒太多,味太冲。朝思暮想的家乡美食不过如此,孩子爸表示回家后自己做做试试。我们都劝他免了。这一天我们看望了两家亲戚。
新乡别名牧野,是周武王伐纣的主战场,在计划经济时代曾是河南一个重要的城市,有军工和棉纺织业。市场经济让这里的人无所适从,后来唯一的品牌产业新飞冰箱也江河日下。现在新乡的支柱产业可能是农业、煤矿和化工。往西就是山西,常年少雨。从太行山发源的卫河穿城而过,河水已是黑汤,不知恢复清澈需要多少年,据说四十年前河里有鱼虾,能游泳。
到新乡的第二天我们在商场里闲逛,再买一些礼品。不愿在家呆的时间太久,一来我们自己不习惯,二来怕给人添麻烦。午饭后一个亲戚开车送我们回家。路很宽,车也不少。两边的绿叶无精打采的,树上全是尘土。路两外边就是一望无际的麦田。两个小姑娘希望分清什么是麦苗,什么是小草。在麦苗没起身的时候,他们终究没能如愿。
孩子的奶奶站在路口等着我们,我们住在孩子的叔叔家。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楼房整齐划一,上下两层。每家都有前后院。街道上很干净,挂着彩旗与灯笼。
进门后发现房子真宽敞。大客厅里家具电器一应俱全,地上干干净净。一层有三个卧室,有厨房餐厅。卫生间在后院。我们被安置在二楼,平常二楼都是空的,用来放置杂物。孩子的爷爷奶奶在老房子里住,据说老人也是分室而住,一人嫌另一人老卧在床上听收音机,吵得慌。
家里生着炉火,开着电暖器,不是很冷。我们的卧室还装有空调。只是房间很高,弄暖和了不容易。另外烧煤取暖,普遍不安烟囱,房子里有很重的煤气味。厨房里也是常年烧煤,为的是用热水方便。做饭时窗户是开着的。过年时节很多家庭也用液化气。孩子婶婶的厨房用具,比我家多而全。我们因为居住不是很宽敞,很多炊具能不买就不买,反正也不经常在家里招待客人。
到家后第二天就要过大年。我发现孩子的婶婶从我们到家后一直在厨房里忙活,很不过意,也帮不了多大忙。这边的习惯是大鱼大肉这类荤菜先在年前做好,还保留初五前尽量吃熟食的风俗。孩子们下午忙着贴春联。一看春联才知道孩子的婶婶信基督教。我竟不知以马内利是什么意思。上网查了才知道是神与我们同在之意。同村有不少人家信教。
孩子的叔叔与人合伙开了个养猪场,过年了请不到人帮忙,白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猪场里。平常也请不到年轻人,都嫌不卫生。只请了一个年岁四五十岁的人帮着出粪。看来农业的机械化是势在必行的。
孩子们不是看电视,就是上网、玩扑克牌。点点守岁守到两点多。她叔叔家一儿一女,她堂姐在郑州读大学,堂弟与她同岁,在县城读书,一年中难得有这样放松的时候,连星期几都不知道。从零点开始,除旧岁的爆竹就没停歇,一直响到天明。
初一在本村串门。发现压岁钱也比以前给高了。我第一次回来时,族里人给的压岁钱是一元两元,而今给孩子们的至少十元。在农村,现在没有三五千元过不了年。
初二去亲戚家拜年,下着小雪。孩子爸开着他妹夫运货用的小卡车,车厢上放着小板凳。乡村的公路上居然也是车水马龙。两三公里的路,熄火了五六次。虽然颠得很,孩子们倒很开心。
亲戚的孩子们大都也上了大学,都在大城市里打工。如今农村种地都靠机械。忙罢了播种收割,多数人还要再找一份工作。而今农村也没什么闲人了。
亲戚们谈论最多的还是这里地下埋藏着优质的煤矿,采煤已致一些地方塌陷。有些村子需要搬迁。大家都不知道搬迁的补偿是什么,搬迁后还有没有地种。与矿伴生的偷盗也滋生了。有人与矿上的工作人员勾结,有人扒火车。有人由此摔折了腿,有人因此进了监狱。但盗窃屡禁不绝。
初三孩子的婶婶回娘家拜年。我得下厨做饭招待客人。好在很多是熟食,热热就行。素菜反而不合时宜。我们回家后,很喜欢吃大白菜。他们吃了一个冬天,早吃腻了。下午我们又回到新乡宾馆。
初四孩子爸的同学们聚会。我惊奇地发现他的同学,在北大、复旦、、同济、南开等读完大学的竟然都回了新乡。他们解释说是受学潮的影响。回来后就懒得动了。而今的年轻人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还有几人愿意回来?
回来的火车上,孩子们不像回老家那样激动,晚上睡得很踏实。蒙蒙细雨中我们回到上海。
美丽的上海
上海是可爱的。很多人初来乍到时,并不是立刻就爱上这个城市。住上一年,慢慢地,对这个城市的好感会与日俱增。
上海的气候还算不错的,女士尤其喜欢。因为背靠着海,一年四季的雨天比较多,有时空气中湿得能拧出水来。连着两周不下雨的日子很少。黄梅天更是雨天接着雨天。人际罕至的地方,苔藓总是绿油油的。路上鲜有浮土。这样湿润的天气,有利于女士养颜。女子比男子更容易爱上这个城市。
上海的冬天不是太冷,一般都在零度以上。夏天虽长,但高于38度的日子并不多。春秋很短,却非常舒适。花花草草爱在这儿安家,各种树木也是有苗不愁长。主要的树种香樟树、广玉兰四季常绿。春天来时,垂柳、梧桐的嫩绿非常养眼。一年四季,鲜花盛开。上海的市花是玉兰花,开在初春。随后是春梅、桃花、梨花,樱花,还有许多叫不上名的花。春天是万紫千红争芳斗艳。到了夏天,香甜的栀子花随处可见。到了秋天,庭前屋后的桂花让人陶醉。冬天的腊梅特别鲜艳,大红或金黄的小花,散发出的清香,点缀着有点儿寂寞的冬日。
上海人性情比较温和,当街吵骂比较少,打架的更少。上海方言里吵架说成是“吵相骂”。男士一般比较清瘦,看上去温文尔雅。而且上海男人比较顾家,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上海男人真正惹急了,也很少舞棍动刀,顶多互相指着鼻子,比比谁的嗓门大,谁的弹跳能力好。那时你尽可以当街看热闹,不必担心殃及自身。女士苗条的多,且打扮入时,像美丽的花和常春藤一样装扮着这个城市。
不得不提的是上海的建筑。上海的外滩是游人需到此一游的地方,黄埔江西岸建筑精致典雅,是东方巴黎时代繁华的遗迹;浦东陆家嘴高楼林立,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富强的缩影。富人家留下的小洋楼多是中西合璧。每一栋建筑都要标新立异,鲜有雷同。虽然有些拥挤,但上海人最会螺蛳壳里做道场。每幢楼前都别具匠心得种上花,栽上树。甚至高架桥的隔离带上也要种上盆栽的花。走到哪儿都觉得生机盎然,没有压抑,不感沉闷。
上海生活非常方便。地铁四通八达,从地铁里出来,一般都会很快找到你的去处。如果地铁不能直达,换乘非常方便,不用走很远就能走到公交站。上海的街巷比较窄,公交站点之间不会很远。上海人指路最有特色。像坐标点一样,一个地名要用临近的一条南北向、一条东西向的街道标注,非常精确。菜市场一般在方圆500米之内。上海人爱买小菜,每天买新鲜的。超市呢,更是一家挨着一家,24小时营业的小超市在家门口都有。大的商场呢,也不会很远,在里面吃喝玩乐一整天都行。篇三: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论文
课程名称: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论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要: 本文分析了基督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异同,中西文化的交融,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论述了论述了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在节日、饮食、服饰等方面的差异。在文化融合方面的努力。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并从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了和平友好,指出了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基督教
中国传统文化
基督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的传播和影响。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以儒释道三教为核心的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聪明智慧的结晶。基督教自唐朝开始在中国传播,几经曲折,与中国文化进行了长期的冲突与融合,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朝末期,当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播天主教的时候,他采用了“援耶补儒”的传教模式,通过基督教与儒家思想的融合,为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找到了文化的内在依据,如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高僧通过当时流行的玄学思想为依据在中国传播佛教一样,走的是适应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教路线。但利玛窦的传教路线因“礼仪之争”而被迫中断。
1807年(清朝嘉庆十二年),英国伦敦传教会传教士马礼逊来华时,他的传教方式更多地倾向于福音派的“以耶代儒”模式。他开创的文字、教育、医药等传教方式的出发点是通过介绍西方基督教文明使中国人认识到西方文明的优越性,借此达到引导中国人皈依基督教的目的。这种“以耶代儒”和“耶稣或孔子”的排斥主义传教路线经过郭实腊、戴德生等传教士进一步发扬光大,成为基督教各派在中国传教的主流形式。这样,基督教就对中国文化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巨大的威胁,使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间产生了深刻的冲突。基督教被中国大众蔑称为“洋教”。义和团运动就是以“灭洋教”为目标发展起来的。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知识界又掀起了“非基督教运动”,使基督教在中国知识界遭到猛烈批判。
从节日方面来说
东西方节日的不同习俗,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和西方人民崇尚自由和理性的特性。
首先,我们谈谈中国节日所承载的文化含义。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们的七个主要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七夕节、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无一不是
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我们再来看看西方主要节日:New Year's Day 新年(1月1日); Easter 复活节;Christmas 圣诞节(12月25日);All Saints' Day 万圣节;St。Valentine's Day情人节;Thanksgiving Day 感恩节; 与中国节日与节气有关不同的是,西方节日大多与宗教尤其是基督教有关。比如复活节.这是基督教纪念耶稣复活的一个宗教节日,按照传统,复活节有不少很有特色的庆祝活动,蛋和兔子都是复活节的象征,因为蛋孕育着新的生命,含有复活之意,兔子则因繁殖力很强,也被视为新生命的象征。在众多的西方节日里,与基督教有关的占了38个至多,在英语词汇中也有大量的与宗教有关的单词,可见,宗教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非常之大。
通过对中西方主要节日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中国的节日主要与节气有关,这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比如我们过春节时有守岁除“夕”的习俗,这就是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的精神消融于自然界之中,人与自然共呼吸的和谐状态。西方节日以基督教的精神教育感化着民众。比如过圣诞节时人们会感谢上帝,祈祷一切美好的梦想会变成现实。孩子们更为高兴,因为他们会收到圣诞老人送来的礼物。
中国是礼仪之邦,再加上儒家思想的长期影响,我们的节日就特别注重仪式,比如清明祭祖,元宵节舞龙灯等活动成了我们不可缺少的庆祝形式。而西方的节日却强调内容的丰富多彩,比如,巴西狂欢节最富魅力、最精彩绝伦。每年的狂欢节一到,市民聚集到市区指定的主要街道或广场上,在鼓队和电子高音喇叭车播放的桑巴舞曲声中,或戴假面具,或画脸谱,或推着彩车,或不做任何化装,狂热地跳桑巴舞,自娱自乐。男女老少都跳起来了,整个城市欢腾起来了。再比如万圣节期间,许多公共场所乃至居家院落,都会布置上很多装璜,诸如各式鬼怪呀、南瓜灯呀、还有黑猫以及巫婆的扫帚之类;孩子们会穿上每年不一样的万圣节服装,拎着南瓜灯的提篓去挨家挨户地讨糖,说是“trick or treak”。
以上说的呢就是我们要通过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化来丰富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我们从文化差异中看到彼此的优劣之处,学习对方的长处,完善我们的民族精神,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奋斗。
从服饰方面来说
东西方服装在经过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阶段后,逐步趋向稳定的风格,形成了各具民族特色的服饰形态。东方服饰整个历史发展过程具有较稳定的连贯性.而西方服装较之于东方服装显得更为丰富多样,西方人的装束十分注重表现人的体态.如何比较东西方民族服饰文化的差异.可以从服装形制、服装面料、裁帅以及东西方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来侧述。
东西方服饰形制比较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素有“礼义之邦”和“衣冠王国,之关誉。受儒家“中庸”思想和道教“禁欲律行“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在服饰上讲究着装体面、体统.在形式上更多地表现为含蓄、端庄、严谨之风,造型动感较弱.用宽松的、平面的”宽衣博袖”的形式层层包裹人体,衣领紧扣.长裙曳地,
不可过多的坦庵肌肤,线条婉约柔和,崇尚舒适、自然、和谐之美,服饰多注重服装本身层面上的装饰美化.喜好用刺绣、镶、滚和拼接等工艺装饰服装。因此.上流社会服饰装饰华丽、繁复、精致,物质能力的提高使这种发展趋势非常明显。清代最署名的有“十八城”、“十八滚’,无休止地迫求堆砌、筑绍、冗长和千篇一律。同样,朝鲜、日本、印度等国传统服饰基本上也都是“宽”的文化展现。利用纹样、绷绣、镶边等传统工艺点级,以服装本休的奖来代替和掩饰人休的美。而西方服装较之于东方服装显得更为丰富多样,西方人的装束十分注重表现人的体态.认为服装是装饰、笑化人体的,胶饰讲究比例、匀称、平街、立体感的整体愈识.追求人性美、人体美和曲线美。从古罗马时代,人们利用自然的悬乖摺皱.表现出人的自然形体,到哥特时期的适体自然s形曲线,文艺复兴后出现了挺脚、卡硕和膨松型裙身极致s形曲线的立休型服装.标志着西方服饰的着装心理是讲求体饰美.其装束风格自然也是他们文化精神外化的表现,显示出西方对人性和个性的尊重,这与东方重札仪和人伦的观点有显若的分歧。
从经典方面来说
一位伟大的学者在美国神学院读书时,发现《老子》与天书《圣经》有奇妙相通之处;无神论者把道归于自然神,其实老子的道不乏人格特征,有信实、有恩德、有慈爱、有赏罚、能赦罪、能教化。知其荣、守其辱、知其白、守其黑、成为世人认识大道的中介。更神奇的是,惜字如金的老子竟然着重笔墨描述一位道的化身圣人:并说他承袭上天大道的光明和永恒,来普救世人;是自有永有者,造化养育者,超越者,启示者,生命者,公义者,拯救者。这七点就是造物主上帝的属性。
查考世上所有的经典、教门的主子都对不上号,唯独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非常酷似。这2500年前的古人是怎么知道天书中“道成肉身的耶稣”的呢? 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神圣的、跨越时空的谜团。
老子说:道是万物之主、是善人的宝贝、罪人的中保。美好的言辞固然可以博取尊荣、美好的行为固然使人得到敬重,然而人的不善怎能被剔除干净呢? 所以,就是立为天子,身为太师、太傅、太保,财宝无数、荣华加身,还不如坐进这大道里呢。
老子的笔墨中展示给人间的不正是天书《圣经》中上帝的天国、耶稣的救赎吗?
参考文献:
元宵节,基督教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督教讲道讲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