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作文大赛作品强奸写手事件是怎么回事是否真实

新概念得主何去何从:他们还吃“写作”饭吗?
1999年起,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直牵动着少年们的心,新概念得主也曾以此为荣,获得保送、成名的机会。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他们何去何从:他们还在走文学路吗?
韩寒,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知名作家,赛车手,公民。郭敬明,第三、四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 ,2011“福布斯中国名人榜”,名列作家富豪榜前三甲。张悦然,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知名作家,《鲤》杂志主编。刘嘉俊: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免试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入校一年后与学校协议停学创业,现在是起点白金作者。徐敏霞,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女,现为《萌芽》编辑。宋静茹,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后被保送至南开大学中文基地班。任职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毕业前出版个人小说集《只爱陌生人》。陈佳勇,1999年以《来自沈庄的报告》获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因为这一篇文章被保送北京大学中文系。2003年进入上海《新闻晨报》任记者,现为上海电影集团东方电影频道营销部业务主管。蒋峰,第四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出版有短篇小说集《我打电话的地方》,长篇小说《维以不永伤》、《一,二,滑向铁轨的时光》、《淡蓝时光》、《恋爱宝典》和《为他准备的谋杀》,作品集《才华是通行证》等书。曾在《男人装》担任编辑,现为自由作家。小饭,第二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曾经做过青春文学杂志《花火》主编和《萌芽》杂志编辑。出版有《不羁的天空》《我的秃头老师》《毒药神童》、《我年轻时候的女朋友》、《蚂蚁》等。 现居上海,为韩寒的团队成员之一。周嘉宁,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二等奖,第二届一等奖,保送复旦大学中文系,已出版书目 《流浪歌手的情人》等,现与和张悦然一起经营杂志《鲤》。甘世佳,新概念作文大赛史上唯一同年度两篇文章同时获奖(分获一等奖与优秀奖) ,填词人、独立撰稿人。代表填词作品有《爱的那么深》、《钗头凤》、《倾城》等。
颜歌,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自由作家,主要出版作品:《关河》、《良辰》、《异兽志》《桃乐镇的春天》、《五月女王》、《声音乐团》。并且在《青年文学》、《武汉晨报》以及深圳的《晶报》都有专栏。张佳玮,第五届新概念作文比赛获得二等奖,2002年底开始以信陵公子为网名写东西。2003年暑假中完成第一个长篇历史小说《倾城》,于2004年3月由长江文艺社出版,现为篮球评论人。王皓舒,第四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被中山大学破格录取了他。现为知名写手。马中才,第七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青年文学委员会委员,自主经营“螺蛳粉”连锁店。
(本文来源:网易读书
网易读书48小时评论排行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新概念作文赛火爆 作家指应警惕功利化倾向_新浪上海
|||||||||||||
&&&&&&&娱乐文体&&&正文
新概念作文赛火爆 作家指应警惕功利化倾向
  曾经催生了韩寒等新锐作家的新概念作文大赛,今年已举办至第五届。昨天下午,在作协大厅举行了本届作文大赛的颁奖仪式。颁奖仪式尚未开始,作协大厅就被里里外外包围得水泄不通。据悉,本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参赛人数首次突破了四万人,是人气指数最旺的一次。评委们一致认为,本届参赛作品从总体上保持了题材的广泛、文体的活泼以及无法抑制的青春激情。但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新概念大赛的日渐成熟,参赛选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较强的功利色彩,得奖作品出现了程式化的倾向。
  别想投机获奖
  连续五届担任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的作家叶兆言先生认为,从本次参赛的作品看,当下学生的作品,一年比一年成熟,充满了青春气息,阐发的思想也很有见地,这是很可喜的。但也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那就是考生在写作中故意摆酷,比如用很粗口的语言,调侃大赛与监考老师,调侃所用的语言也很刻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评委们的眼球。虽然最后的得奖选手中,确实有人用此手段赢得了大奖,但叶兆言希望大家千万别去模仿这种人。这种模式很不可取。举办新概念作文大赛,本身只是为了激发学生们对写作的热情,让学生对文字产生愉悦心理,不要仅仅为了得奖而参赛。那些冲着奖项而去揣测前几届获奖的经验与模式,以为那样才能打动评委的参赛者,恰恰是评委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不要忽略基本功
  作家马原指出,电脑写作对参赛者造成了一种书写障碍,学生的书写能力严重退化。网络在影响学生的语言方式的同时,也影响了他们的思维方式。身为教师的马原表示,自己在阅卷时一边感叹参赛者令人吃惊的行文,一边又对那些漂亮作品中出现的涂抹、错别字以及对标点符号的大量忽略感到痛心。他认为,写作本身是与文字的接触,不少学生在写作上已接近成熟,却连最基本的书写关都没有过。他认为这是因为缺少对母语的热爱所造成的,他希望学生们能热爱自己的母语。
  赛制需要改革
  新概念作文大赛举办至今,已有五年之久。虽然人气越来越旺,创造并且继续在创造一个文学春天的童话,有专家评价说,一个“新概念作家群”正在诞生。但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新概念大赛日渐成熟,也出现了一些程式化的东西。怎样让新概念作文大赛永远拥有刚出炉时的那种冲击力呢?
  首次担纲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的作家苏童认为,新概念大赛的赛制需要改进。他特别指出,要引进体育比赛的赛制。现在的赛制分初赛和复赛两大部分,初赛成绩以50%计入决赛成绩。苏童建议,改变目前的计分方式和初赛复赛成绩各占的比率,不仅可以让作文大赛像体育比赛一样激烈,同时也可以堵住作假的漏洞。作者:徐颖
 欢迎批评指正
论坛聊天邮箱手机短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736被浏览331724分享邀请回答1.6K10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53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您(@)目前可用积分:3512540跟帖回复
共获得打赏:
凯迪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关注发现信息价值
微信扫一扫
分享此帖文
[转帖]新概念作文大赛被指黑幕重重:拼的都是爹?
5825 次点击
15:53:15 发布在
新概念作文大赛被指黑幕重重:拼的都是爹?  网易读书专稿  网易读书讯 三个月来,韩寒身陷“代笔门”,其父韩仁均的关系网也被人肉出来,网友推断韩寒是凭借父亲韩仁均与《萌芽》编辑和新概念大赛评委良好的关系,获得破格参赛的资格,并最终取得名次。而今韩寒已不顾风波淡定复出,但由此引发的,对于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质疑却愈演愈烈。  网友,质疑新概念作文大赛是一场“权钱交易”,称“新概念作文是分赃大赛”。他指出,在历届新概念得主中,不少得主是新概念大赛的关系户子弟。相比之下,韩寒可以说是“出身微寒”。  新概念作文大赛,拼的都是爹?  事因:新概念大赛得主可保送大学 引来“关系户”  1998年,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启动。这场旨在面向新世纪、培养新人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厦门大学等七所全国重点大学联合《萌芽》杂志发起共同主办,大赛聘请国内一流的文学家、编辑和人文学者担任评委。得奖者除了在文学上取得荣誉,新概念前三届一等奖得主,可以“免试上大学”,即保送上大学。  资料显示,&&&& 第一届大赛得主陈佳勇、宋静茹、王越、杨倩、吴迪、李佳、刘嘉骏分别被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免试录取;&&&& 第二届怀沙、张懿璇、许人杰、陈凯、李一粟、周嘉宁、祁又一、李晶、张尧臣、蔺瑶、刘莉娜、应尤佳、周霓钦、陈安栋、孙佳妮等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提前录取。  第三届之后由于各校取消了文科保送制度,但获奖者仍然有机会被这些大学划归“自主招生”的范围内录取。北京大学通过自主招生,为新概念的获奖者预留名额,先后录取了张思静、钱好等文科可造之才。清华大学录取了廖庆子,南开大学破格录取了第五届获奖者王一波、第七届的一等奖获得者山西大学附中的张馨月。武汉大学录取了李遥岑、戴漓力、胡坚。中山大学为第五届获奖者王皓舒加20分,第七届又录取了黄锐杰,甚至有一名二等奖获得者也进入了中大。  综上可知,到了第三届新概念大赛时,由于各个大学的录取标准有变,并非每个获奖者都可直接保送,而是很可能还有考试成绩的考量。根据2008年的一篇新闻稿中,张悦然说:“我的情况比较特殊。2001年我获奖后,曾拟保送上清华大学。但后来这个名额突然取消了,我的情绪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后来高考也没有考好,只上了我们本地的山东大学。”  马天牧:黑龙江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院长之子  马天牧,真名叫马小淘,第三届新概念大赛一等奖得主。别人有个好爸爸,而马小淘有个好妈妈,他的母亲李琦是个诗人,2010年因诗歌获得鲁迅文学奖,现为黑龙江作协副主席、文学院院长。 推测,因为“李其纲、徐芳夫妇也是诗人,其中李其纲是1980年华师大夏雨诗社的首任社长。由此,不难得出结论,马小淘是通过母亲的关系,成为了李其纲的关系户。”  阮项: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之子  阮项,第二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父母是华东师范大学的阮光页和许红珍教授。被保送进入北京大学东语系。阮光页、许红珍跟新概念大赛初选评委陈丹燕、赵丽宏、周佩红、方克强等人是同学!根据赵丽宏《不老的大学》提供的证词:“当年和我同一个寝室的阮光页,那时,我睡下铺,他睡上铺。……现在,他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副总编辑。90年代中期,他编辑策划了一套由华东师大毕业的作家创作的丛书。其中有我们这一届的毕业生孙J、王小鹰、赵丽宏、周佩红、陈丹燕。”  张悦然:山东大学副校长之女  张悦然,第三届新概念大赛第一名,是新概念大赛得主中最知名的女作家。张悦然自小发表文章,在文坛上一帆风顺,其作品也受到诸多文坛名家认可。根据她的作品可知,其父亲为中文教授,可谓是书香之家,她在文字上的才华也是顺理成章的。不过网友“诗人小郑”却说,她的父亲的身份远不是一个“中文教授”那么简单。  按照南方周末的《差生韩寒》一文的叙述,1998年,赵长天、李其纲等人先后会面了华师大副校长王铁仙,北大校长陈佳洱,南京大学副校长董健。总之是得跟这七所高校的副校长打一遍交道。  网友 根据调查、推断:“1998年的时候,与萌芽联系的副校长应该是张华。张华,1954年生,1978年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1982年留校任教,1992年任校长办公室主任;1998年3月任校长助理;1999年4月起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而他,就是新概念一等奖得主张悦然的父亲。”  不过张悦然并未因为获新概念一等奖而获得保送清华大学的机会。因为第三届时取消了保送资格,据张悦然自己回忆,“2001年我获奖后,曾拟保送上清华大学。但后来这个名额突然取消了,我的情绪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后来高考也没有考好,只上了我们本地的山东大学。”  程璐:中山大学教授之女  程璐,第三届新概念大赛第一名。可从百度查到,其的父亲是中山大学教授程文超,曾是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委之一。但暂时不确定,程文超是否出任了程璐获奖当界的评委。  梅思繁: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之女  梅思繁,第三届新概念大赛一等奖得主。其父亲是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网友翻找出2008年的新闻稿《名作家赵长天和梅子涵进社区与未成年人面对面》,推测“梅子涵与赵长天关系不错!这能不是关系户,就怪了!”  李一粟:疑似山东大学子弟  李一粟,第二届新概念大赛一等奖得主,被保送到清华大学。他为山东实验中学学生,张悦然的同校。根据其文章《清茶一杯寄深情》中提到的“曾翻看过山东大学百年校庆时出版的校友寄语集,在众多对母校歌功颂德的文章中,印象最深的还是一位在美国的电子系校友的文章,对于“山大把式”近来之没落,其情之深怨之切似可用‘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来形容。”,他应该是山东大学的子弟。  贾沛娟:疑似山东大学子弟  贾沛娟,第五届新概念大赛一等奖得主,山东省实验中学学生。根据小郑 对于山东大学教职人员的推敲,质疑贾沛娟有可能是校长助理贾磊之女,目前正在进行身份求证。  结论:“新概念作文是分赃大赛”  新概念大赛本来探究的是文字才华,然而获奖者的家庭与新概念大赛存有暧昧的关系,使得新概念大赛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上。诗人小郑称,“第一届、第二届、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充满了黑幕。”因为,“在近百个有保送资格的一等奖获得者中,估计至少有20个是关系户。”
用手机看帖文,请扫一扫。用微信/易信等扫描还可以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延伸阅读|最新热帖
[诗人小郑2]
[诗人小郑2]
[兔国的草民]
[南方周末读者]
[天狼孤星]
[阿米卡星]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优秀帖文推荐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05:40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11:16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22:13 &&
大家都在拼爹,有个当官的爹,有个有权的爹,有个有钱的爹,有个关系网多而好的爹,有个掌握话语权的爹,你就什么都有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26:47 &&
:辛苦!◆◆:为方便尚未买到《光明与磊落》的朋友,我特别花费两个多小时,把韩寒的《外一篇&光明与磊落&使用说明书》在电脑上敲了出来做成长微博。“阳光无法照亮每一个角落,善良也无法冲去所有的恶意,真诚也无法解释所有的误解。旅途里不要被坏天气牵绊了,前行吧朋友,你总会遇见心上人。”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46:02 &&
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6:50:30 &&
这么有力的证据,多少天没报警了?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48:52 &&
楼主这个傻逼,诗人小郑自己在凯迪已经闹腾很长时间了,你难道刚刚冬眠醒来。还把这种垃圾从别的地方搬到凯迪来。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02:26 &&
这很稀奇吗?中国少年这个层面的,有多少独立自主的?还不都是在家长的重重保护之下?也是重重操纵之下。面对人家都是孩子家长齐上阵的大背景,有多少独立人格的少年能够冒出头来?他比得过那些爱子心切,实际操纵的成年人吗?不过把具体事件揭露出来还是有意义的。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8:05:32 &&
“新概念前三届一等奖得主,可以“免试上大学”,即保送上大学。”------应该彻查萌芽这个黑窝点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17:48:28 &&
| 只看此人
| 不看此人
20:33:05 &&
跳转论坛至:
╋猫论天下&&├猫眼看人&&├商业创富&&├时局深度&&├经济风云&&├文化散论&&├原创评论&&├中间地带&&├以案说法&&├股市泛舟&&├会员阅读&&├舆情观察&&├史海钩沉╋生活资讯&&├杂货讨论&&├健康社会&&├家长里短&&├吃喝玩乐&&├职场生涯&&├咱们女人&&├家有宝宝&&├消费观察&&├房产家居&&├车友评车&&├猫眼鉴宝╋影音娱乐&&├图画人生&&├猫影无忌&&├影视评论&&├网络剧场&&├音乐之声&&├网友风采&&├娱乐八卦&&├笑话人生&&├游戏天地╋文化广场&&├菁菁校园&&├甜蜜旅程&&├心灵驿站&&├原创文学&&├汉诗随笔&&├闲话国粹&&├体育观察&&├开心科普&&├IT 数码╋地方频道&&├会馆工作讨论区&&├凯迪华南&&├凯迪西南&&├海南会馆&&├珠三角&&├凯迪深圳&&├北京会馆&&├上海会馆&&├河南会馆&&├长三角&&├贵州会馆&&├杭州会馆&&├香港会馆&&├台湾会馆&&├美洲会馆╋凯迪重庆╋站务&&├站务专区&&├企业家园&&├十大美帖&&├视频创作&&├商品发布
快速回复:[转帖]新概念作文大赛被指黑幕重重:拼的都是爹?
本站声明:本站BBS互动社区的文章由网友自行帖上,文责自负,对于网友的贴文本站均未主动予以提供、组织或修改;本站对网友所发布未经确证的商业宣传信息、广告信息、要约、要约邀请、承诺以及其他文字表述的真实性、准确性、合法性等不作任何担保和确认。因此本站对于网友发布的信息内容不承担任何责任,网友间的任何交易行为与本站无涉。任何网络媒体或传统媒体如需刊用转帖转载,必须注明来源及其原创作者。特此声明!
【管理员特别提醒】 发布信息时请注意首先阅读 ( 琼B2- ):
;。谢谢!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新概念”规则  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是人造天才韩寒的发端。从表面看,韩寒是凭借一个人的复赛作品《杯中窥人》获得一等奖,开始走向神坛的。  那么,这届大赛的具体规则是什么呢?何以能造就时隔13年后引发社会热议的韩寒现象呢?原谅山野村夫的无知,从笔者获得的材料并为发现明确的比赛规则,仅见征文启事一则:  就算笔者吹毛求疵吧。这个规则的确充满“新概念”意味。首先,参赛对象,好像涵盖重复,似乎有第三项足矣。当然这并无伤大雅,故而是笔者的吹毛求疵。  而奖项设立,好像并没有后来的一二等奖设置。  总之,这个规则总体感觉非常不完整,也许就是为了体现大赛的新概念主题吧。  而近日当时大赛的评委之一,坦言是自己提议让韩寒补赛的可以当之无愧为韩寒恩师的著名作家叶兆言,2月8日下午在接受采访时的一席话,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当时大赛规则的一些比较详尽的资料。  “作家就是职业运动员,写作就像比赛,比赛是不可能找别人来代打的,我也无法想象写作这样能够获得巨大快乐的事要交给别人去做。”作家先开诚布公的亮明自己对韩寒“代笔们”的观点。,“照我的判断,韩寒不会造假。”  看来作家们的思维的确异于常人,把封闭环境下的作文比赛与在万众瞩目的竞技体育比赛类比。可能以此来说明比赛的公正性吧。岂不知竞技体育比赛的公正性除却比赛执法裁判外,还有众多观众,即便如此,在一些需要裁判打分评判的项目也难免偏袒,何况封闭状态下的作文比赛,出去评委的良心外,几乎就是暗箱操作。至于把写作描述为“获得巨大快乐的事”,那是只有作家本人才能体会到的,反正从学生时代走过的人大都对作文畏之如虎。  接着,作家为我们解读了大赛的规则流程:  “当时确实是我提出让韩寒来补试的。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选程序和以后的几届不太一样,是以初选作文为基准,复试仅是让作者对自己的稿件进行补充和接受评委的检验。当时一等奖的名额已经定下来了,但复试是本人必须到场接受检验,韩寒因为没有接到通知所以没来得及赶上复试。我提出(让韩寒补试)也并非是私下场合,而是在大家讨论的时候,我认为很可惜。”  这个解读,有疑点非常明确,也就是比赛结果——具体来说,就是至关重要的一等奖的评定,是又参赛者寄送的初赛作品决定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也就是比赛组织方完全无视作品是否是参赛作者自己创作的这一最重要的问题。充分体现新概念作文比赛的“新概念”性。  所以,能真正体现参赛者真实水平的复赛就完全流于形式和过场。  所以,比赛完全可以无视“征文启事中关于复赛考题由发起和主办的八家单位各出多套方案,在考前两个小时由工作委员会当场拆封,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并由公证处现场监督和公证”,这一能够保证比赛公正和公平的规则。  所以,才有了韩天才一个人的,完全没有规则规定的一切规则的复赛。  所以,整个第一届大赛完全就是一场儿戏,完全没有公平公正可言。  所以,不但任何人可以质疑韩天才一个人的复赛有作弊嫌疑,其实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个奖项是完全无效的。也就是说凭借邮寄的《求医》和《书店》,韩寒已经获得和该一等奖奖项。  这种比赛,的确是他妈的太“新概念”了。  至于,我们著名作家下面的这句话:“方舟子可以质疑,但是所有人都这么认定(作家造假),就有问题了。”就更他妈的黄天下之大谬。是我们的作家脑残,还是民众脑残:  所有人都这么认定(作家造假),反倒成了有问题了。  总之,从这位著名作家的话,我们是否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就是一场没有严格规则和严密流程的比赛,而具体组织过程中对本身就不严格的规则的实施,更是儿戏。客观上为作弊造假大开方便之门。  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之”新概念“最突出体现在其规则和组织流程上。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哪位有更详细的比赛规则材料,望指教。
  一个谎言必须用多个谎言来遮掩
  一个谎言必须用多个谎言来遮掩
  先定了一等奖的名额,然后让选手过来复试。  然后复试的选手,不论成绩如何,都已经是一等奖了。  靠!
  @dzhiqiong
13:10:14  一个谎言必须用多个谎言来遮掩   -----------------------------  越描越黑。  韩氏意识到了这一点,不再描眉画目,同样是脑残同样著名的作家家里为我们提供新材料。  所以谢谢这位著名作家。
  如果组委会提前将这个规则公诸于世,那么,那届比赛必定会有更多的比韩寒成名的老三篇更优秀的作品问世,就能够造就更多的天才了。
      韩天才造物主之一——著名作家和脑残——叶兆言
  作家叶兆言挺韩寒不会造假:写书找枪手几乎不可能/mainland/special/zhiyihanhan/content-3/detail_/.shtml
  要真相  
真奇怪。  难道我们的作家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  如果说那番话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那届大赛和韩寒的话,那么就只能称之为著名脑残。
  如果,这位作家是出于良知,真实披露当时的实际情况,那么在下向这位真诚的作家郑重道歉。
  @东门褙庆
13:27:55  要真相  -----------------------------  至少,我们知道了一个真相,  那届大赛,就是一场儿戏。
  这场迟到了13年的质疑,正如某些网友所说,对中华民族有着启蒙运动的意义。  正如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是从质疑和否定权威开始一样,在这场质疑中,一个个权威被打回原形,一个个神被驱逐下神坛。  从这位著名作家话语的主题——作家不可能找代笔——,可以得出结论,我们这位著名作家,韩天才的造物主之一,也被逐下了神坛。  著名作家发表的言论居然与自己的本意背道而驰,难道这就是我们这些作家的逻辑水平?  著名作家,居然会不知所云?
  @挣脱枷锁的囚徒
13:32:27  @东门褙庆
13:27:55  要真相  -----------------------------  至少,我们知道了一个真相,  那届大赛,就是一场儿戏。  -----------------------------  放你娘的狗屁,去买下第一二三届的新概念作文看看去!
  没经历过的,根本不知道当时的新概念有多经典,多轰动,创造了多大的价值!有空你们去买买书,看看当时的作文吧!
  @哥是神
13:45:00  @挣脱枷锁的囚徒
13:32:27  @东门褙庆
13:27:55  要真相  -----------------------------  至少,我们知道了一个真相,......  -----------------------------  放你妈的逼。  老子只是解读哪位作家的原话而已。  并且标明了来源。
  作家叶兆言挺韩寒不会造假:写书找枪手几乎不可能  /mainland/special/zhiyihanhan/content-3/detail_/.shtml  日 22:40  来源: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著名作家叶兆言。   中新网南京2月8日电(申冉)“作家就是职业运动员,写作就像比赛,比赛是不可能找别人来代打的,我也无法想象写作这样能够获得巨大快乐的事要交给别人去做。”2月8日下午,参加江苏省政协会议的江苏省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叶兆言在采访中谈到了近日甚嚣尘上的“方舟子质疑韩寒造假”一事。作为让韩寒一举成名的全国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委之一,也是当时“挽救”韩寒于落选边缘的“恩师”,叶兆言称,“照我的判断,韩寒不会造假。”  网络知名博主麦田在年前发文章质疑韩寒才华,称韩寒的文章很可能由路金波代笔,麦田之后不久道歉退出论战。著名学者方舟子随后接棒质疑,与韩寒展开隔空“骂战”,从年前至今愈演愈烈,双方俨然面临对薄公堂的局面,成为当下最热的网络焦点之一。  “当时确实是我提出让韩寒来补试的。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选程序和以后的几届不太一样,是以初选作文为基准,复试仅是让作者对自己的稿件进行补充和接受评委的检验。当时一等奖的名额已经定下来了,但复试是本人必须到场接受检验,韩寒因为没有接到通知所以没来得及赶上复试。我提出(让韩寒补试)也并非是私下场合,而是在大家讨论的时候,我认为很可惜。”对于被方舟子和一些学者质疑的“迟到的补试”是否有猫腻,叶兆言在采访中坦言,仅是惜才心切;再加上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本就是以新颖为原则,破除陈规接受人才也没有什么错。  对于这场从年前闹至年后的方舟子大战韩寒,叶兆言表示,方舟子当然有权质疑,韩寒也有权回应。“但是大量网友围观评论,打开电脑满屏满屏都是这个内容,就让人相当烦恼了,而且也实在没有必要。”  “对于我自己包括我熟悉的作家来说,写书找枪手是几乎不可能的事,一个作家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的书写的更好,而不是找枪手。”叶兆言有些激动地表示,“职业作家就是职业运动员,无法想象能够获得巨大快乐的事情是让别人去干。就像比赛,怎么可能去让别人去打。”  “目前社会上关注问题的兴奋点非常奇怪,不去关注一个作品写的好不好,不去关注一个作家是如何去写好作品的,而是去纠缠于是不是你写的,是不是造假的。方舟子可以质疑,但是所有人都这么认定(作家造假),就有问题了。”叶兆言最后遗憾的表示,可能是作家们的作品都不够精彩,才不能把读者吸引到阅读作品上来,只顾着争论孰真孰假。(完)
  关注中
  @挣脱枷锁的囚徒
14:05:13  @哥是神
13:45:00  @挣脱枷锁的囚徒
13:32:27  @东门褙庆
13:27:55  要真相  -----------------------------......  -----------------------------  傻X,解读你妈逼,你好好看当时的作文吧!  说一次启蒙不为过!
    顶  
  @哥是神
13:47:40  没经历过的,根本不知道当时的新概念有多经典,多轰动,创造了多大的价值!有空你们去买买书,看看当时的作文吧!   -----------------------------  麻痹的,不需要现场作文,只凭借邮寄作品评比的比赛,难道不是儿戏,难道不是造假者的天堂。
  “当时确实是我提出让韩寒来补试的。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选程序和以后的几届不太一样,是以初选作文为基准,复试仅是让作者对自己的稿件进行补充和接受评委的检验。当时一等奖的名额已经定下来了,但复试是本人必须到场接受检验,韩寒因为没有接到通知所以没来得及赶上复试。我提出(让韩寒补试)也并非是私下场合,而是在大家讨论的时候,我认为很可惜。”  “征文启事中关于复赛考题由发起和主办的八家单位各出多套方案,在考前两个小时由工作委员会当场拆封,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并由公证处现场监督和公证”  规则本身和实施流程对照之下,难道除了得出儿戏的结论,还有其他的解读吗?
  @哥是神
14:09:53  @挣脱枷锁的囚徒
14:05:13  @哥是神
13:45:00  @挣脱枷锁的囚徒
13:32:27  @东门褙庆
13:27:55  要真相......  -----------------------------  SB,不是现场的作文,能说明个屁。  脑残。
  有没有网友能提供当时更全面的相关规则的
  很好很强大
  @挣脱枷锁的囚徒
13:05:00  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新概念”规则  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是人造天才韩寒的发端。从表面看,韩寒是凭借一个人的复赛作品《杯中窥人》获得一等奖,开始走向神坛的。  那么,这届大赛的具体规则是什么呢?何以能造就时隔13年后引发社会热议的韩寒现象呢?原谅山野村夫的无知,从笔者获得的材料并为发现明确的比赛规则,仅见征文启事一则:  就算笔者吹毛求疵吧。这个规则的确充满“新概念”意味。首先,参赛...........  -----------------------------  楼主的话哦,民众脑残打倒人类公敌—方舟子 19:12:05 编辑 删除   浏览 30 次 | 评论 0 条为何,因为方舟子质疑的是人类的公理。一群所谓的公知胡说要维护方质疑的权力。一个正常的人不会给他这种质疑公理的权力。这就叫公理,现在一个10岁小孩出版了一个叫三重门的书。只要没有第二个人讲这书是我写的。你方舟子有一万个推理,也推不翻如下事实。一个正常人都承认小孩是此书的作者拥有版权。在中国历史上方的这种质疑的逻辑差点变成现实,在文化大革命中有人提出怀疑一切,伟大领袖立刻制止了这一提法。为何叫人类公敌。方舟子一个美国博士不在美国混到中国混,按方逻辑,他是美国之敌,滚到中国来了。按方的逻辑,将威胁在座的每一位。正告强拆户你的房子没了,因为拆迁办讲房子是农民工拆的你找农民工去。正告富人们你的财富被人抢了,因为你我是一样的人凭什么你发财了,你的钱是非法所得。正告毛左,因为毛主席讲不许这样。正告官员,因为刘少奇拿着宪法爬起来了。最后是废话,正告庸众,你们将自相残杀。
  @拆fang
14:54:43  @挣脱枷锁的囚徒
13:05:00  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新概念”规则  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是人造天才韩寒的发端。从表面看,韩寒是凭借一个人的复赛作品《杯中窥人》获得一等奖,开始走向神坛的。  那么,这届大赛的具体规则是什么呢?何以能造就时隔13年后引发社会热议的韩寒现象呢?原谅山野村夫的无知,从笔者获得的材料并为发现明确的比赛规则,仅见征文启事一则:  就算笔...........  -----------------------------  这位,说的是什么
  西方近代哲学
就是从笛卡尔的“笛卡尔式的怀疑”开始的。  不断怀疑与探究 ,最终才能接近真理。
  呵  
  谁能好好找找当时的公证书,看看写了些啥?
  叶兆言的祖父是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父亲叶至诚曾任江苏省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呵呵
文三代了。  网易微博门可罗雀。  难怪会羡慕方圆。
  叶兆言
:这些年来,方韩一直是我羡慕的人,他们都有我不具备的睿智和活力。能够联手,这是最好的事,有争议,也可以,犯不着你死我活。方的打假,韩的一些言论,都曾让我击节叫好。此外,我也不赞成太多的人关注,毕竟在方韩之间有太多的中间地带,有太多的“沉默的大多数”,还有更重要的话题。  今天 13:22 来自网易微博 举报 | 转发(3) | 收藏 | 评论
  叶兆言:我始终觉得不考大学这很可怕。因此只要有机会,总是苦口婆心,劝家长和学生不要学习韩寒,他的成功不可复制。在中国你可以不赞成高考,却不能与高考作对和硬抗。韩寒靠写作走出了另外一条路,或许沾了大赛的一点光,但是新概念得到的回报更多,这始料未及。韩寒证明评委没选错人,而选错是经常。  今天 13:22 来自网易微博 举报 | 转发(3) | 收藏 | 评论(1)
  叶兆言:关于方韩之争,一直不想说什么。记者转述,肯定会不准确。事实上,韩寒当年得奖,我曾经是有歉意,他得奖没实际意义,不是应届生,不能直接升入大学。结果他一门心思写作,退学,不上大学,我觉得是新概念耽误了他。新概念每年都有许多获奖者,获奖没什么了不起,在一开始,最大的便宜就是直升大学。  今天 13:21 来自网易微博 举报 | 转发(8) | 收藏 | 评论(3)
  2分钟内连发3条关于方圆大战的微博(也可解读为一条)。  看来咱这位著名作家、当时的评委之一、"喊冤"的恩师也耐不住寂寞,要加入战团了。  呵呵
  预祝叶作家自我炒作成功。  只是别在发表那么脑残的言论。
  @挣脱枷锁的囚徒
15:19:24  叶兆言 :这些年来,方韩一直是我羡慕的人,他们都有我不具备的睿智和活力。能够联手,这是最好的事,有争议,也可以,犯不着你死我活。方的打假,韩的一些言论,都曾让我击节叫好。此外,我也不赞成太多的人关注,毕竟在方韩之间有太多的中间地带,有太多的“沉默的大多数”,还有更重要的话题。  今天 13:22 来自网易微博 举报 | 转发(3) | 收藏 | 评论  -----------------------------  楼主看没看,看了不懂得话就不用回话了。我不科普。
  @挣脱枷锁的囚徒
14:16:32  @哥是神
14:09:53  @挣脱枷锁的囚徒
14:05:13  @哥是神
13:45:00  @挣脱枷锁的囚徒
13:32:27  @东门褙庆
13:27:55......  -----------------------------  谁告诉你新概念不需要现场作文?
  @心向昆仑之西
15:16:41  谁能好好找找当时的公证书,看看写了些啥?   -----------------------------  支持。  看看喊冤在复赛,那些在吃饭的公证员是如何给予公证的。
  也老师,如果炒热了,不要忘记你的恩师——那就是在下的功劳。  不要别的报酬,整篇小说,署上在下的名字发表就可以了。
  @哥是神
15:26:17  @挣脱枷锁的囚徒
14:16:32  @哥是神
14:09:53  @挣脱枷锁的囚徒
14:05:13  @哥是神
13:45:00  @挣脱枷锁的囚徒
13:32:27......  -----------------------------  这位看没看,看了不懂得话就不用回话了。我不科普。
  叶兆言 :“目前社会上关注问题的兴奋点非常奇怪,不去关注一个作品写的好不好,不去关注一个作家是如何去写好作品的,而是去纠缠于是不是你写的,是不是造假的。方舟子可以质疑,但是所有人都这么认定(作家造假),就有问题了。”叶兆言最后遗憾的表示,可能是作家们的作品都不够精彩,才不能把读者吸引到阅读作品上来,只顾着争论孰真孰假。(完)  -----------------------------------------------  事情总得一码归一码吧  甲把乙的漂亮老婆占为己有.  甲说:只要女人漂亮谁都可用.
  叶兆言 :“目前社会上关注问题的兴奋点非常奇怪,不去关注一个作品写的好不好,不去关注一个作家是如何去写好作品的,而是去纠缠于是不是你写的,是不是造假的。方舟子可以质疑,但是所有人都这么认定(作家造假),就有问题了。”叶兆言最后遗憾的表示,可能是作家们的作品都不够精彩,才不能把读者吸引到阅读作品上来,只顾着争论孰真孰假。(完)  -----------------------------------------------  事情总得一码归一码吧  甲把乙的漂亮老婆占为己有.  甲说:只要女人漂亮谁都可用  叶兆言 :“目前社会上关注问题的兴奋点非常奇怪,不去关注一个作品写的好不好,不去关注一个作家是如何去写好作品的,而是去纠缠于是不是你写的,是不是造假的。方舟子可以质疑,但是所有人都这么认定(作家造假),就有问题了。”叶兆言最后遗憾的表示,可能是作家们的作品都不够精彩,才不能把读者吸引到阅读作品上来,只顾着争论孰真孰假。(完)  -----------------------------------------------  事情总得一码归一码吧  甲把乙的漂亮老婆占为己有.  甲说:只要女人漂亮谁都可用  叶兆言 :“目前社会上关注问题的兴奋点非常奇怪,不去关注一个作品写的好不好,不去关注一个作家是如何去写好作品的,而是去纠缠于是不是你写的,是不是造假的。方舟子可以质疑,但是所有人都这么认定(作家造假),就有问题了。”叶兆言最后遗憾的表示,可能是作家们的作品都不够精彩,才不能把读者吸引到阅读作品上来,只顾着争论孰真孰假。(完)  -----------------------------------------------  事情总得一码归一码吧  甲把乙的漂亮老婆占为己有.  甲说:只要女人漂亮谁都可用  叶兆言 :“目前社会上关注问题的兴奋点非常奇怪,不去关注一个作品写的好不好,不去关注一个作家是如何去写好作品的,而是去纠缠于是不是你写的,是不是造假的。方舟子可以质疑,但是所有人都这么认定(作家造假),就有问题了。”叶兆言最后遗憾的表示,可能是作家们的作品都不够精彩,才不能把读者吸引到阅读作品上来,只顾着争论孰真孰假。(完)  -----------------------------------------------  事情总得一码归一码吧  甲把乙的漂亮老婆占为己有.  甲说:只要女人漂亮谁都可用
  @爷的地盘爷上帝
15:51:56  叶兆言 :“目前社会上关注问题的兴奋点非常奇怪,不去关注一个作品写的好不好,不去关注一个作家是如何去写好作品的,而是去纠缠于是不是你写的,是不是造假的。方舟子可以质疑,但是所有人都这么认定(作家造假),就有问题了。”叶兆言最后遗憾的表示,可能是作家们的作品都不够精彩,才不能把读者吸引到阅读作品上来,只顾着争论孰真孰假。(完)  --------------------------------...........  -----------------------------  呵呵
作家的思维异于常人。。。  可能
  以韩寒名义发表的文学作品  --------------------------------  假设:  很《国际歌》  很《义勇军进行曲》  很 荆轲刺秦王  很 亚伯拉罕·林肯  。。。。。。。  很厉害的样子  -------------------------------  是否真是韩寒很出来的  还是韩寒被很出来的  这就是方舟子为之不息质疑的关键  作品本身是否很意义对方舟子并无意义  ⊙⊥⊙  结果试目以待
  @爷的地盘爷上帝
16:17:57  以韩寒名义发表的文学作品  --------------------------------  假设:  很《国际歌》  很《义勇军进行曲》......  -----------------------------  哪会有什么结果?
  很奇怪。  很多所谓文人说韩寒杂文写得好。  那些惨不忍睹的博文,好在哪里?
  在这些视频节目上,关于文学、谈写作、他自己的作品,韩寒全都回避了。但谈到赛车、女人、版税、名人生活,韩寒却兴高采烈、振振有词。包括自己做面膜,养宠物,怎样换轮胎,哪次赛车拐弯多了,哪次长跑少算一圈,甚至中学时被一个男同学因吃醋踢了一脚都颇有兴致谈。一句话,只要不是和文学、思想有关的,他都可以谈。   正如一位网友所观察的,“只要谈到文学创作、谈到他的作品,他的话就很少,又空又大,从来不谈细节问题。或者东拉西扯,答非所问,这是为什么?能写出《三重门》等大量文学作品的人怎么对文学这个话题如此冷淡?但要一谈起女人、赛车或日常生活,与文学无关的东西,他却头头是道。”  另一位网友说:“其实看了几个韩寒的访谈视频,似乎一个特点是:语言一概没有书面化,内涵一概肤浅化,完全变了一个人似地,所有的文学境界在谈话中都看不到,完全就是一个时尚叛逆初中生的境界。
  阅读理解:  1、以初选作文为基准。初选作文是选手投稿的,不是现场作文。即在复赛前,韩寒已经凭借求医与书店两篇作文获得了一等奖。  2、这次大赛比的不是现场作文能力,而是在家作文能力,显然这给造假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而求医与书店受到的质疑不比杯中窥人少多少。  3、因初选作文上交后一等奖已经给了韩寒,故韩寒不来复试让叶兆言很“惜才”,临时改变规则给予“补试”机会。.
  通过邮寄遴选初赛稿的方式
选拔出一等奖
真当时闻所未闻
  叶兆言先生,希望你能永远坚持您的判断!  是的,您爱惜人才,提出让韩寒补试,哪怕真的违反了规则和程序,至少我能够理解。但我想问问您:您老失亲自看到韩寒,在一个钟内,一挥而就得吗?或者这么说吧,您老亲眼见证韩寒完成这篇文章没有?如果没有,您还判断什么呢?  也希望您能理解大家质疑的合理性。既然你们这么重视,防止造假,那么我至少认为出题和监考的环境和方式就已经很不严肃了。至少出题的时候,韩寒的父亲也见到了题目,,然后去买点心,然后再回来,,,看看晒出的【杯】手稿吧,您老觉得说的过去吗????.
  谢谢这位作家,这不就是怕韩寒不死吗?  
  叶兆言的女儿叫叶子,文章曾选入高三《语文》教材,这种荣誉哪是一般人能得到的。那个时代,叶兆言、韩仁均,都是一路货,所以现在仍是同路人
  叶兆言 :“目前社会上关注问题的兴奋点非常奇怪,不去关注一个作品写的好不好,不去关注一个作家是如何去写好作品的,而是去纠缠于是不是你写的,是不是造假的。方舟子可以质疑,但是所有人都这么认定(作家造假),就有问题了。”叶兆言最后遗憾的表示,可能是作家们的作品都不够精彩,才不能把读者吸引到阅读作品上来,只顾着争论孰真孰假。(完)  -----------------------------------------------  "防止造假"不重要,考试还有必要监考吗?  银行当公园还有必要半夜关门上锁吗?  哈哈..............
  上海普陀区法院立案受理韩寒诉方舟子侵权案
  上海普陀区法院立案受理韩寒诉方舟子侵权案  新民网讯 今天(9日),上海市普陀区法院在其官方微博上公布:日,上海市普陀区法院收到韩寒诉方是民(笔名:方舟子)、刘名誉权纠纷及侵害作品署名权纠纷的起诉材料。经审查,上海市普陀区法院于日正式立案。  韩寒是于2月3日向普陀区法院对方舟子提请诉讼的。  而随后于2月6日韩寒父子又向金山区法院起诉方舟子:韩寒起诉方舟子侵害名誉权一案又有新进展。今天下午2时许,韩寒及父亲韩仁均分别委托的4位律师向金山区人民法院递交诉状,要求法院对方舟子在微博上捏造事实,称其父子在1999年参加上海《萌芽》杂志社举办的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得一等奖系作弊的言论予以立案调查,明辨是非,并追究方舟子的侵权责任。法院将在7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立案。  一案两诉,双方都要忙起来了。  而且,象这种名人官司,更容易扯皮。  一场马拉松诉讼即将上演。  对于韩氏而言,至少可以摆脱疲于应付的尴尬,赢得足够的喘息良机。
  @屠狗功名
18:56:51  谢谢这位作家,这不就是怕韩寒不死吗?  -----------------------------  同谢
  顶楼主,真相大白那天叶就是罪魁祸首。
  @2lengzi
19:04:50  叶兆言的女儿叫叶子,文章曾选入高三《语文》教材,这种荣誉哪是一般人能得到的。那个时代,叶兆言、韩仁均,都是一路货,所以现在仍是同路人   -----------------------------  呵呵
叶子,树大根深,好理解。  文四代了
  @爷的地盘爷上帝
19:10:58  叶兆言 :“目前社会上关注问题的兴奋点非常奇怪,不去关注一个作品写的好不好,不去关注一个作家是如何去写好作品的,而是去纠缠于是不是你写的,是不是造假的。方舟子可以质疑,但是所有人都这么认定(作家造假),就有问题了。”叶兆言最后遗憾的表示,可能是作家们的作品都不够精彩,才不能把读者吸引到阅读作品上来,只顾着争论孰真孰假。(完)  --------------------------------.....  -----------------------------  顶
  你牛逼,你他妈的出书出牛逼它。你们妈.逼的现在上个论坛都上不消停,全是这玩意。  
    叶兆言说的没错,砍韩寒的不过是各怀居心羡慕嫉妒恨吧,表现出来的就是各种正气凛然,但把逻辑推理建立在主观臆测上,本身就十分好笑。  韩寒的文章不算好,只是炒作得成功罢了,焦点非落在代笔上真是搞笑。这种程度的文章需要代笔吗?天涯上一拎一串,更何况是把正经读书时间都用在文学上,甚至为之放弃了升学的韩寒,一点都不奇怪。  不过高处不胜寒,韩寒这么风光是该受点磨难才行,他张狂很久,当年气得白烨陆天明等老作家差点吐血,这回也是报应吧。
  韩氏难逃牢狱之灾
  新浪,在这次倒韩运动中表现拙劣
。  居然禁止讨论这方面的帖子发表 。
  浅析此次倒韩运动各大门户网站的表现及其对自身的影响  方韩大战,至韩寒宣布不再回应,并向法院提诉方舟子,已经进入中盘后期,胜负已经大致分明。明眼人心中都已经明镜似的,韩天才已经坍塌,韩寒已经被打下神坛。  而这次倒韩运动中各大网站的态度和表现也泾渭分明,随着最终真相大白于天下,各自也将有各自的得失,甚至影响到各自的江湖地位。  新浪,是韩寒的大本营,也是韩天才的主要推手之一。也是这次战役的主战场,因为方舟子的博客也是落户在新浪。是当之无愧的网络老大。在这次运动中自始至终把挺韩的标签贴在自己脸上。退出的有关投票,韩寒支持率一直遥遥领先方舟子,甚至被有的网友质疑为涉嫌人为操控造假。而在论坛,几乎是完全禁止有关帖子的发布。笔者有一个新浪账户,一个基本中立的帖子都没有通过审核,而论坛中也几乎见不到该主题的帖子就是明证。  这次运动过后,新浪必将十分最多。方舟子也表示,将视情况不排除把自己的主要博客转往其他网站的可能。想必,各大网站也同样在觊觎这块肥肉。  结论,新浪老大地位将不保。  腾讯,这次运动中的大赢家。本来是坚定的挺韩派。甚至推出一期专题,明确指明,方舟子这次打韩寒,打错了。但是随着局势的发展,腾讯掌舵人明显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在几次邀请方舟子作视频访谈遭拒后,及时转舵,删除了那期专题。并通过被方舟子成为骑墙派领袖之一的林楚方的斡旋,完成了访谈。而且,两人相谈甚欢,据方舟子说,林楚方被自己说服,已经从墙上下来了。当然也表明,腾讯立场的180度逆转。  事实将会告诉大家,腾讯这次的策略是明智的,这次事件后腾讯取代新浪成为新的老大为期不远。因此,腾讯是这次运动的最大赢家。  凤凰,情况跟新浪大致相似。也是韩天才的主要推手之一,同样是坚定的挺韩派。  这次也将丢分不少。  搜狐和网易,影响不大。  天涯社区也是此次倒韩运动大赢家之一,基本保持中立。因而最能反应真实的民意。支持方舟子的明显占尽优势,而且这些支持者的层次明显高于韩粉。少有谩骂和胡搅蛮缠,以分析和说理为主要手段。  天涯论坛,将继续保持最活跃和论坛老大的江湖地位。
  楼主知道决赛是什么时候开始吗? 我是来看美女的
  新概念作文比赛在当时不失为一种很有意义的全新尝试,风靡一时的诸如《物理班》等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向教育工作者宣示年轻人的写作才华不应被憋死在应试作文的大酱缸里。十多年后,听闻一等奖作品竟源于公正性大大存疑的补考,实在寒心,为什么再好的事情,到了执行的层面,总会被办出点猫腻来呢?
  @sagittarius-10 14:23:51  新概念作文比赛在当时不失为一种很有意义的全新尝试,风靡一时的诸如《物理班》等作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向教育工作者宣示年轻人的写作才华不应被憋死在应试作文的大酱缸里。十多年后,听闻一等奖作品竟源于公正性大大存疑的补考,实在寒心,为什么再好的事情,到了执行的层面,总会被办出点猫腻来呢?   -----------------------------  岂止是补考。  是在复赛补试之前,凭借邮寄的作评已经内定。  早知道这样,当时本人应该代替那时尚未出世的孩子也邮寄两篇去,混个什么奖项,一杯将来升大学之需。
  正经作家当然不可能找人代笔,韩二逼离作家两字差远了,他充其量也就一九流货色的写手。
  一个张扬的反体制人开始玩低调就说明了鬼来了
  “当时确实是我提出让韩寒来补试的。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选程序和以后的几届不太一样,是以初选作文为基准,复试仅是让作者对自己的稿件进行补充和接受评委的检验。当时一等奖的名额已经定下来了,但复试是本人必须到场接受检验,韩寒因为没有接到通知所以没来得及赶上复试。我提出(让韩寒补试)也并非是私下场合,而是在大家讨论的时候,我认为很可惜。”  ------是这真的吗?这个素材对韩天才做假又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新概念作文大赛的评委阵容堪称豪华。参加联合主办的北大、复旦、南京、南开、华师大、厦大这些全国名校都派出了最权威的教授参与,王蒙、铁凝、叶兆言、方方、叶辛等著名作家都参加了首届比赛的评审。
  这位网友作了详细考证,可以看看:  /u/718/9149.html
  @挣脱枷锁的囚徒
13:05:00  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新概念”规则  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是人造天才韩寒的发端。从表面看,韩寒是凭借一个人的复赛作品《杯中窥人》获得一等奖,开始走向神坛的。  那么,这届大赛的具体规则是什么呢?何以能造就时隔13年后引发社会热议的韩寒现象呢?原谅山野村夫的无知,从笔者获得的材料并为发现明确的比赛规则,仅见征文启事一则:  就算笔者吹毛求疵吧。这个规则的确充满“新概念”意味。首先,参赛对象...........  -----------------------------  只是帮你顶帖,不代表认同或反对你的观点。
  《杯中窥人》有没有内幕操作? 呼唤“良知、诚信”    10:39:13.0   微易   秉承“诚信、公平、正义”精神,还原历史、事实真相!   ( 韩寒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时,过程蹊跷,疑团重重,不能不让人怀疑有内幕操作。   1、是上门送稿,还是邮件寄稿?   2000年韩寒作客央视《对话》栏目时,发现韩寒的《萌芽》杂志编辑胡玮莳说,韩寒的初赛稿子“几乎是最后、最后一天来的”。胡玮莳用“几乎”和两个“最后”来强韩寒的初赛稿子来的特别晚,有两种解释:1、稿子来的再晚就截止了;2、在收到韩寒的稿子后还有人送来过稿子。可以确定的是:韩寒的稿子不是寄来的。《萌芽》杂志社每天都会收到很多邮寄稿件,如果韩寒的稿子是邮寄的,应该跟所有的邮件一起签收,胡玮莳不可能有“几乎是最后、最后”的深刻印象。   胡玮莳在《对话》栏目中还说:“我当时看到了以后,跟陈教授说的一样,震惊这个感觉,不得了。这个男孩子才16岁,我当时的确是非常兴奋,那个文章写得太老辣了,很有那种钱钟书的味道。马上大家都服贴了,知道这个文章不是别人代笔的,绝对是他自己写的,而且他的才能一下子就在我们那边得到了承认。”   胡玮莳和同事为什么这样确定“这个文章不是别人代笔的,绝对是他自己写的”?如果胡玮莳当时没见到韩寒,没跟韩寒当面沟通过,能这么确信是16岁的男孩子写的?   在《八〇后作家访谈录》一书中,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刘嘉俊说:“胡玮莳提起在初选的时候看韩寒的稿子,她就把韩寒的电话号码给留了下来”。请注意,是“留”下来。如果不是上门送稿子,还会发生留下了电话号码的细节?   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中说韩寒的参赛初稿是邮寄的。如果真是邮寄的,韩寒与胡玮莳在补赛前应该没有见过面的。复赛时很多评委都怀疑是代笔的,曹文轩在点评时,表示很难相信出自16岁的中学生之手,这也说明胡玮莳和同事见过韩寒,与韩寒当面沟通过,才会深信不疑(?)。   《新民周刊》记者沈嘉禄采写的《让孩子们写点真的--“新概念”苹果挑战语文应试作文教育》的新闻报道中说:“截止来稿的那天晚上10点钟了,还有一个学生在他父亲的陪同下扣响了编辑的门”。这对最后送稿的,可能就是韩寒父子,给胡玮莳留下了“几乎是最后”的深刻印象,也给胡玮莳留下了电话号码。   2、胡玮莳几点打的电话?   3月27日的复赛,有134人参加,韩寒没来,很多人认为他是“文抄公”、不敢来了。   复赛下午1点30分开始,4点30分结束。   晚上阅稿,每份稿子至少由6人打分,14个复赛评委,134份稿子阅读打分完毕,肯定要在零点之后了。   3月28日上午大约9点,评委们再次集合,评议、确定获奖名单。由于优秀作品太多,不好取舍,原定的10-15名一等奖名额,增加到了19名。基本确定了一等奖名单后,已经到了中午10点左右,“当时有两个评委,我记得好像一个是叶兆言,一个是陈思和,他们说,韩寒文章真是很不错,如果真是他写的那没得奖太可惜了,是不是你们的复赛通知在邮递过程中出了问题,要不你们打个电话再确认一下?我们就问评委,你们同意不同意,因为这是首开先例,同意我们就打电话。评委一致通过。”(《萌芽》杂志主编赵长天语,见.cn/x//.html)   于是,胡玮莳奉命给韩寒联系,了解韩寒为什么没有来参加复赛,并通知韩寒可以在中午吃饭前,来青松城大酒店评委会办公室参加补赛。此时的时间,应该已经过了中午10点。   中午11点,韩寒父子来到评委会办室参加补考。《新民周刊》记者沈嘉禄在采写的《让孩子们写点真的--“新概念”苹果挑战语文应试作文教育》的新闻报道中写道:“编辑李其纲拿了半杯水,又顺手抓起一张废纸塞进杯中,‘就是这个题,你写篇文章""""。”   韩寒家在金山区朱泾镇,离评委会所在的青松城大酒店,大约63公里。当时,金山到市区没通高速公路,开车在不拥堵的情况下,也要两个多小时。10点胡玮莳给韩寒打电话,11点韩寒赶到评委会办公室,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韩寒接到胡玮莳的电话时,并不在家中,而是在市区,离青松城大酒店不太远。   有没有可能胡玮莳打电话的时间在9点左右?评委夜里阅稿打分睡得很晚,上午开始评议、确定一等奖名单时,应该是9点之后,还讨论、确定了增加一等奖名额问题。评委们同意给韩寒补赛机会,胡玮莳给韩寒打电话时,应该在10点之后。   有没有可能韩寒赶到评委办公室的时间是12点?,评委去吃午饭、留下林青一个人监考时,是中午11点30分。此时,韩赛已经考了半个多小时。   综上所述,赵长天接受采访所说的10点左右提议给韩寒补赛机会,中午11点韩寒来到了评委会办公室,是可信的。   然而,韩仁均在《儿子韩寒》一书中说:大约上午9点钟左右,韩寒接到了胡玮莳打来的电话,解释了没参加复赛的原因是没收到复赛通知(挂号信还会寄丢?),表示愿意参加补赛以证明参赛文章是自己写的。胡玮莳说给评委汇报一下他没能参加复赛的原因,看看还有没有机会。没多久,胡玮莳又打来电话,说是评委同意他在中午以前赶到上海市区评委驻地进行复赛。这通电话至少需要10分钟吧,然后韩寒起床穿衣也需要5分钟吧,再出门来到金山汽车站也要用10分钟吧,花200元打黑出租2个小时赶到青松城大酒店,再下车、上楼、来到评委会办公室,最快也需要2个多小时吧。在11点来到评委会办公室,是不太可能的。   更可疑的是,9点左右评委才开始进行作品评议,还没人提议给韩寒补赛机会。此时胡玮莳打电话让韩寒来参加补赛,是不是有内幕操作?   3、一个人的补赛,合法、公平、公正吗?   按“首届新概念征文大赛”规定,“复赛设立考场举行,考题由发起暨主办的八家单位各出多套方案,在考前两小时由工作委员会当场拆封,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决定,并由公证处现场监督和公证。”   1、按大赛规定,八家单位至少准备了16套考题,27日复赛用了3套题,还应该有十多套备选题。为什么不从备选题中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一个,而是让李其纲即兴发挥出一个呢?   2、按大赛规定,复赛需要由公证处现场监督和公证。韩寒复赛时,有公证处现场监督和公证吗?中午评委们出去吃饭,只留下林青一个人在现在监考,符合大赛监考规定吗?   3、大赛没有错复赛可以再补赛的规定,为韩寒网开一面单独出题补赛,是否符合公平、正义?没有比较,又怎么能确定,韩寒写的文章,肯定比其它参赛人员水平高呢?
  2、按大赛规定,复赛需要由公证处现场监督和公证。韩寒复赛时,有公证处现场监督和公证吗?中午评委们出去吃饭,只留下林青一个人在现在监考,符合大赛监考规定吗?   3、大赛没有错复赛可以再补赛的规定,为韩寒网开一面单独出题补赛,是否符合公平、正义?没有比较,又怎么能确定,韩寒写的文章,肯定比其它参赛人员水平高呢?   由此可见,韩寒一个人的补赛,是违反大赛规定的,补赛过程也是有问题的。   更巧合的是,最后一等奖总计20名,最后一个名额给了补赛的韩赛。也就是说,在韩寒还没有参加补赛时,就已经为韩寒预留了一个一等奖名额!真的没有内幕操作吗?   呼唤“良知、诚信”,还原事实真相!   当天在场的人员包括:   赵长天(上海市文联副主席、《萌芽》杂志主编)   李其纲(《萌芽》杂志编辑)   胡玮莳(《萌芽》杂志编辑)   叶兆言(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   陈思和(复旦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主编)   王 蒙(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王继志(南京大学教授)   方 方(湖北作家协会主席)   叶 辛(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   许祥麟(南开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   林丹娅(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   洪本健(华东师范大学古典文学教授、文学与艺术学院院长)   铁 凝(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贾平凹(陕西作协主席)   曹文轩(北京大学教授、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   蒋子龙(天津作家协会主席)   这么多知名人士在场,完全可以通过回忆当天进行的事项,确定胡玮莳给韩寒打电话的时间和韩寒到达到评委会办公室的时间。你们能否出来说明一下,还原事实真相,解开团团迷雾?   参考资料:   一、2000年韩寒、胡玮莳作客央视《对话栏目》视频地址:   .cn/v/b/4793355.html   二、2006年《成都商报讯》的报道(来源:四川新闻网《赵长天:韩寒越来越帅郭敬明越来越商业》   .cn/x//.html)    三、2008年《现在快报》的报道(来源:现代快报《“新概念之父”赵长天:当年差点耽误韩寒》   /08/P0KC5RK00031H2L.html)   四、2009年《晋江经济报》的报道(来源:晋江新闻网《“新概念作文之父”赵长天做客晋江》   /channel/805563.html)   五、韩仁均《儿子韩寒》(/s/book/0/14/14668/20.shtml)   六、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征文启事(.cn/s/blog_013j3i.html)   七、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组委、评委名单(.cn/s/blog_013j3i.html)   八、《新民周刊》的新闻报道(.cn/s/blog_013j3i.html)
  @周游历史
19:41:20  这位网友作了详细考证,可以看看:  /u/718/9149.html  -----------------------------  已阅。  发处理
  @周游历史
19:41:20  这位网友作了详细考证,可以看看:  /u/718/9149.html  -----------------------------  “
胡玮莳在《对话》栏目中还说:“我当时看到了以后,跟陈教授说的一样,震惊这个感觉,不得了。这个男孩子才16岁,我当时的确是非常兴奋,那个文章写得太老辣了,很有那种钱钟书的味道。马上大家都服贴了,知道这个文章不是别人代笔的,绝对是他自己写的,而且他的才能一下子就在我们那边得到了承认。” ”  这位姓胡的有病。  就因为老辣、就因为钱钟书味道,就绝对不是代笔。  他妈的神逻辑。
  @周游历史
19:41:20  这位网友作了详细考证,可以看看:  /u/718/9149.html  -----------------------------  姓胡的 、 叶兆言、陈思和、赵长天,都该立案调查。
  韩寒及其团队是一个戝格、无耻之徒。韩粉是无脑之人。
    作者:挣脱枷锁的囚徒 回复日期: 15:18:11  回复
  叶兆言的祖父是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父亲叶至诚曾任江苏省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呵呵 文三代了。  网易微博门可罗雀。  难怪会羡慕方圆。  ================  叶兆言是叶家的养子,非亲生。
  别连累我所钦佩的叶老先生,
  @周游历史
19:44:50  《杯中窥人》有没有内幕操作? 呼唤“良知、诚信”   10:39:13.0  微易  秉承“诚信、公平、正义”精神,还原历史、事实真相!  ( 韩寒参加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时,过程蹊跷,疑团重重,不能不让人怀疑有内幕操作。......  -----------------------------  呼唤“良知、诚信” .
  ----人大副教授聂辉华   聂辉华:互害的社会里没有人可以自证清白  从2011年底到2012年初,方舟子在坚持不懈地怀疑韩寒有一个代笔的“枪手”。从目前正方两方的观点和论据来看,这基本上是一场闹剧,好比唐吉柯德大战风车。我担心的是,中国只有一个韩寒,今后可能连一个韩寒都没有,因为没有人可以在这个互害的社会里面对公众人物和舆论的围剿来自证清白。  合理的怀疑是科学精神的核心,这正是中国人所缺乏的,当然应该鼓励。但什么是“合理的怀疑”(reasonable doubt)呢?第一,合理怀疑的对象必须是一个可以证伪的真问题;第二,合理怀疑的前提是必须有依据;第三,合理怀疑的后果是质疑者必须承担怀疑错误的代价。方舟子对韩寒写作造假的怀疑,完全不符合第一个条件,基本不符合第二个条件,肯定不会符合第三个条件,因此是非常荒谬的怀疑,最终必定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重点是第一个条件,即怀疑者质疑的对象必须构成一个科学的问题,一个可以通过科学手段证明真伪的问题。遗憾的是,在这个互害的社会里,没有人可以自证清白,甚至也没有他人可以帮助自己证明清白。你说韩寒的作品是别人写的,韩寒拿出了手稿;你又说韩寒的手稿是誊抄别人的,韩寒恐怕永远也无法证明手稿的原创性。除非,韩寒的父亲同意让你跟他一起从小长大,而且每天24小时寸步不离——要做到这一点,最好是质疑者重新投胎,和韩寒从一个子宫里生成孪生兄弟。否则,我想不出更好的办法来证明韩寒的清白。韩寒还算幸运的,居然还有手稿,而且父亲也原意为他作证。要是换成新潮的电脑作家,那真是跳进黄河里也洗不清了。如果质疑者在提出怀疑时,无法提出消除怀疑的手段,那么这种怀疑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一个在美国一流大学受过科学训练的博士,竟然提出了一个伪命题,这不禁让人怀疑其博士学位的水分(这个命题绝对可以证明)。  至于怀疑的依据,方舟子等人的看法是韩寒在少年时不可能写出象《三重门》和《书店》那样老成的文章,并且其文风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说实话,第一个怀疑的依据很有点“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味道。我接触过一些小朋友,早熟得很,六七岁就能像大人一样思考一些问题,这毫不奇怪。至于文风转变,既然宋祖德可以从娱乐圈的“大炮”变成谈论民主宪政的“公共知识分子”,凤姐可以从一个娱乐笑料变成讨论国会议员的“社会精英”,人家韩寒怎么不可以成为一个针砭时弊的“公民”?拿这样低水平的依据来质疑一个久负盛名的新锐少年作家,实在有负“打假斗士”的头衔。看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啊。  不必说怀疑的后果了。从始至今,方舟子及其新语丝在“打假”时变成“假打”的事情屡见不鲜。不必说方舟子对基督教徒的信仰干涉,也不必说方舟子对中医的诋毁,更不必说方舟子质疑贺卫方的发表记录的彻底失败(/?p=8444),单是方舟子对自己老婆学位论文抄袭行为的偏袒就足以暴露其偏执、霸道、无耻的品质(.cn/s/sd//.shtml)。但是,你啥时见过方舟子道歉?啥时见过新语丝道歉?天下人皆可错,惟独我方舟子不可能错;天下人都是人,惟独我方舟子是神。这就是拜方教的信仰,其与邪教无异矣!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法律规定“谁主张,谁举证”。怀疑的成本和信任的成本是负相关的,即如果怀疑或污蔑别人是零成本的,那么这个社会不会有信任。如果象新语丝这样可以凭借一点点捕风捉影的材料就动辄揭露他人学术不道德的话,那么这个社会不会有法治,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言论自由。新语丝早年为匡扶学术道德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是它的负面作用正日益超过其正面作用。也许你不是当事人,但是你也不要过于乐观。如果有一天,你本人或者你朋友不幸上了新语丝,你会理解被人污蔑和诽谤的痛苦有多大,而污蔑和诽谤他人的成本有多低。  一个杰出人物的出现往往会带动一批杰出人物的出现,然而中国的文化却偏偏是“枪打出头鸟”,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只有一个韩寒。我不是说韩寒有多高的水平,他的观点和思想并没有超越很多独立思考的同龄人,但他恰当地、有力地传播了正确的观点。在这个互害的社会里,所有人侵害所有人,而中国人最大的恶德就是“见不得别人好”。看见当官的,必定认为是贪官;看见有钱的,必定认为是奸商;看见漂亮的,必定认为是“二奶”。对韩寒的诋毁、污蔑和攻击肯定还会持续下去。由于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和尊重,因此除非将一切还原到初始状态,否则没有人可以在一个互害的社会里自证清白。如果有一天,连韩寒也忍不住移民了,那些吃人血馒头长大的看客们在弹冠相庆的同时,会不会有一点点兔死狗烹的担心呢?  这篇文章是为韩寒而写,也是为所有可能或已经成为“出头鸟”的中国人而写。
  @流星划过的天空12
20:11:46  作者:挣脱枷锁的囚徒 回复日期: 15:18:11  回复  叶兆言的祖父是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父亲叶至诚曾任江苏省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呵呵 文三代了。  网易微博门可罗雀。  难怪会羡慕方圆。......  -----------------------------  叶兆言说了:“目前社会上关注问题的兴奋点非常奇怪,不去关注一个作品写的好不好,不去关注一个作家是如何去写好作品的,而是去纠缠于是不是你写的,是不是造假的。方舟子可以质疑,但是所有人都这么认定(作家造假),就有问题了。”-----同理可以推论:“目前社会上关注问题的兴奋点非常奇怪,不去关注嫖客所嫖的对象(作品)是什么阶层的人,不去关注嫖客(作家)是如何去嫖得双方都心满意足的,而是去纠缠于是不是嫖客让妓女开心的,是不是造假的。方舟子可以质疑,但是所有人都这么认定(嫖客去嫖),就有问题了”
  @流星划过的天空12
20:11:46  作者:挣脱枷锁的囚徒 回复日期: 15:18:11  回复  叶兆言的祖父是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父亲叶至诚曾任江苏省文联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呵呵 文三代了。  网易微博门可罗雀。  难怪会羡慕方圆。......  ----------------------------  难道还真的是“法官的儿子一定是法官,贼的儿子一定是贼??”
  这篇文章,较之前的论什么哲学。思维逻辑严密的多,顶了!呵呵
  别的都先不说,  仅就HH补考就是明显违规,主办方必须出来道歉并取消HH奖项!!!!  叶脑残真会胡说,谁不知道初赛作文水平代笔的可能极大,白痴才会说要以初赛文章为主!因而复赛的现场作文是必须的,规则更是要严格遵守的!  此外,还必须追求让HH违规补考获奖背后,主办方重大暗箱操作的作弊嫌疑!!
  新概念大赛举办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拯救当时极为困顿的萌芽出版社,  所以他们需要的是好作品,以便能引起大的轰动,形成影响力,至于作品是否作者本人所写,是否造假,才不是他们关心的问题。
  坚持扒那草包的画皮  
  “复试仅是让作者对自己的稿件进行补充和接受评委的检验。当时一等奖的名额已经定下来了,但复试是本人必须到场接受检验”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写一篇好的文章是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的,所以初赛的文章的水平肯定高于复赛,奖项的评定决定于初赛文章。而复赛的意义在于,以当堂写作的形式来鉴定你的水平,让评定者来鉴别你是否有能力写出初赛文章。  以初赛文章获奖的前提是,复赛你必须展示你的水平,让人信服,如果你复试糟糕,奖项当然会取消。LZ只是在抠字眼。
  @SIHHH
11:59:41  别的都先不说,  仅就HH补考就是明显违规,主办方必须出来道歉并取消HH奖项!!!!  叶脑残真会胡说,谁不知道初赛作文水平代笔的可能极大,白痴才会说要以初赛文章为主!因而复赛的现场作文是必须的,规则更是要严格遵守的!  此外,还必须追求让HH违规补考获奖背后,主办方重大暗箱操作的作弊嫌疑!!  -----------------------------  这让我想到那个因高考迟到而自杀的孩子
  支持打假,倒韩义士大联盟。请加QQ群。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概念作文大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