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打日本鬼子的单机游戏游戏配角是大兵

特别推荐:
input_text_search
&当前页: &
《叶问2》正红 教你去网游里面打鬼子
13:59:08.0 来源:男人装 作者:fhm  
&&& 一部《叶问2》延续了爱国类题材这几年在电影、电视剧领域的兴盛不衰。事实上,从《亮剑》开始,抗日、打击侵略者,扬我国威这样的内容已经不再是观众换台的绝对理由。相反,前后衍生出《集结号》接近两亿的票房,还有这次完全打败了进口大片《钢铁侠2》的《叶问2》,都证明了该类题材的强大生命力。
&&& 观众为什么爱看洋鬼子挨揍?对于网络游戏玩家来说,这个问题实在太容易了,《叶问2》能让他们看得血脉喷张,大呼过瘾,如果能找到一个随随便便就可以虐待鬼子的网络游戏,相信任何玩家都会去努力尝试一下,特别是在这个武侠、穿越、奇幻题材横行的网游界,厌倦了神挡杀神,佛挡诛佛的玩家们其实非常需要另一个选择。
&&& 《亮剑》
&&& 凭借电视剧的大热,《亮剑》已经是一个涵盖了从小说、电视剧、网游甚至有相关学术研究的完整产业链。网络游戏《亮剑OL》最大的卖点自然是忠实还原国共两党合作时期一起抗击日寇侵略的世界观。没有错,就是那个摒弃一切成见,一心一意打鬼子的年代。玩家既有机会成为一名新四军八路军,同样也可以选择加入一直国军部队,加入到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抗日经典。
&&& 虽然是一款2D游戏,不过《亮剑OL》今年才刚开启公测,相应的玩法内容都教有保障,值得2D即时制游戏爱好者尝试一回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的快感。
&&& 《中华英雄》
&&& 别看华英雄是一个漫画英雄,其在不少玩家心目中的地位恐怕完全不输比,之前有一点默默无闻的李小龙的师傅叶问。而一起抵抗西洋拳手,宣称“你可以看轻我,但绝不可以侮辱中华无数”的豪言更是让二者找到了共同点。
&&& 如今这款由台湾厂商研发的原著改编3D大作《中华英雄》正好也进入了公测宣传期,因为原著现代武侠的世界观设定,玩家将可以在游戏中碰到各种拥有现代化装备的西洋敌人,除了雇佣杀手、武装精兵这样的怪物,连忍者、土著这样的近代残留有机会照顾到。
&&&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宣传该游戏,运营方还不惜重金购买了《钢铁侠2》的贴片广告,可谓是把击杀洋鬼子的火烧到了电影院里面……
&&& 《剑网3》
&&& 很多人想起《剑网3》首先是这款游戏山寨魔兽的玩法和原汁原味的江湖味道。不过金山在单机游戏多年的积累,还是频频给玩家以惊喜,比如,20级左右是接到的绞杀恶之倭寇的任务。
&&& 既然是在江湖中行侠仗义的俊男靓女,虎剑西岭中哪些兵部下忍、土肥原加足轻就难逃掌握各类精妙武学高手们的惩治了。比较遗憾的完成该任务,并不增加额外的江湖阅历,看得出游戏对倭寇这个题材挖掘不足。其实金山大可以在某一个版本更新中加入一个相关的25人副本,更高级的倭寇将领,更难的挑战说不定更能激情玩家灭掉洋人的冲动……
&&& 《使命召唤 战争世界》
&&& 目前国内第一人称射击类的网游市场已经足够庞大,不过CS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加上网游在竞技方面的特殊要求,想要体验和外国侵略者的枪战几乎就是奢望。(有几个玩家愿意扮演日寇?)。好在如今还有动视暴雪旗下的《使命召唤》系列,强大的联机功能不输于网络游戏带来合作乐趣,最关键的还是在该系列第五作当中,亲历太平洋战争的玩家将要面对的是一批有一批的日军的冲击,保证让每个中国玩家High翻天。
&&& 从直观的抗日网游,到塑造完美民族英雄的经典漫画改编作,甚至连经典武侠都有所涉猎,看了这么几款游戏,你是不是有尝试一下的冲动呢?其实笔者最希望看到的还是越来越多的国产精品大作,弥补玩家在《使命召唤》游戏中以美国大兵身份勇斗日本人的遗憾。
暂无符合条件的文章
编辑推荐:精彩专题《成都老鬼》:一部农村和城市版的《士兵突击》-时政新闻-浙江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成都老鬼》:一部农村和城市版的《士兵突击》
  今年3月,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推出军旅作家刘春光创作的反映退伍兵人生奋斗的长篇小说《成都老鬼》,迅速引起社会反响。4月10日,解放军出版社、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和战旗报社,在蓉联合举办长篇小说《成都老鬼》研讨会,邀请北京、成都、遂宁市和大英县,以及空军和济南军区等多位专家与会。大家围绕《成都老鬼》的艺术特点和创作得失,展开了全方位的热烈讨论。
  郑晖(解放军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春光是一位胸怀高远文学理想的人。几十年来,在出色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从来没有放弃对文学的阅读和思考。离开一线岗位后,他的文学创作像火山一样喷发,2012年8月出版长篇小说《那时满地霜红》,不到半年时间,又推出这部沉甸甸的《成都老鬼》,如此激情和速度,让人敬佩和惊叹。
  春光是一位优秀的军人,也是一个优秀的男人,这种优秀,体现在他在军队这个大熔炉中的锻炼与成长,也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他的执着刚强、正义感和嫉恶如仇,对工作和追求锲而不舍,对人和事的善恶分明,他的善良、悲悯、大爱和真情,使我们感到他不仅是优秀的军旅作家,更是真实鲜活,极富个性的性情中人。作为一直关注着春光创作的出版人,近20年来,我和春光一直有着良好的沟通,因为工作关系,有幸成为这两部作品最早的读者,感谢他选择我们出版社出版。
  解放军出版社和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4年合并为一家)成立60多年来,一直高举军事文学大旗,以弘扬优秀军事文学、打造军事文学殿堂为己任,出版了一大批脍炙人口,在文学界和广大读者中有着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如《保卫延安》、《铁道游击队》、《红日》、《苦菜花》、《谁是最可爱的人》、《雷锋日记》、《山中,那十九座坟茔》、《唐山大地震》、《志愿军战俘记事》、《英雄无语》、《远东.朝鲜战争》、《亮剑》等。近年来,我们着重挖掘出版了一批富有时代感,聚焦部队现实的优秀作品,其中就有成都军区的长篇小说《同袍》,长篇纪实文学《高炮师长》等,春光的《那时满地霜红》和《成都老鬼》,也是这类有质量和特色的作品。今天大家讨论《成都老鬼》,为春光今后的创作冲高把脉会诊,淬火加油。从目前我社出版的春光的两部作品看,感觉一部比一部好,他的创作渐入佳境,我们完全有理由、有信心,期待他有更为厚重、更为优秀的作品问世。
  赵忠(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近两年,我们成都军区的军事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春光同志的两部力作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春光离开一线岗位后,倾心于文学创作,他以深邃的目光、独特的视角,以及他对部队基层和农家士兵的深切了解,短时间内完成了两部长篇小说,展示了深厚的文学功力。现在有的作家对部队了解不够,写的东西流于肤浅,在表面打转。春光同志在连队当过战士,在军分区做过主官,长期在大军区机关工作,还在军艺文学系受过系统的专业培养,所以他的这两部作品接地气,很深刻,基层官兵爱不释手,我看了一部分,感触很深。春光同志的作品,对西南军事文学创作,乃至建设先进军事文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西南军事文艺创作资源极为丰富,可以说是一座宏大的富矿,比如西藏,云南边防,贵州,川藏线,包括四川和重庆,地域特色鲜明,文化积淀深厚,历来是出大文豪、大作家、大作品的地方。军区首长对军事文艺创作十分重视。我们需要像春光同志这样既有丰富军旅经历和人生经验,又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对生活有独特感受和深邃洞察力的人,推动军事文艺创作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热忱欢迎军地作家、评论家来西南军营采风、创作。
  牟佳(四川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现在,我们的作家,包括一些年轻作家,坚持纯文学创作的越来越少,很多人忙于写能挣钱的东西去了,难得潜下心来,写厚重一点的东西。刘春光短时间内写出两部长篇小说,把当兵的和当过兵的作为主角来写,特别是《成都老鬼》写得很精彩,实在难得。春光同志说他就是一个“成都老鬼”,这个就很有成都味道。之前我们搞了个调研,到成都市委宣传部和成都电视台,他们很重视成都题材的东西。这部作品适合改编成电视剧,如果有单位愿意搞,我们肯定大力支持。军队和地方是一家人,能够共同来促成这件事,为繁荣四川的文化建设增砖添瓦,是一件很令人欣慰的事儿。
  汪守德(著名军事文学评论家):小说是最能打动人心的一种文化形式。现在读小说的人越来越少,人们有时间宁愿去看电视剧,去看其他一些不相干甚至毫无意义的东西,也不愿拿时间来读读小说。在这种情况之下,有相当一部分作者依然在写作品,我觉得本身就是很令人尊敬的。无论如何,13亿中国人,作者和读者都不会是一个小数目。尽管它在逐渐缩小,但小说这种文体还是会长期存在,一定会有人写,一定会有人读,毕竟它的文学含量、艺术价值和精神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成都老鬼》这部小说,我是查着地图来阅读的,因为其中写了遂宁、大英、简阳、乐至等地,包括主人公从成都回到乡下,年轻时做活路,到什么地方去打工,我关注主人公身在何处。有的地名地图上是有的,有的地名地图上查不到,我想可能是作者进行了艺术改造。我琢磨地名对于作品的意义。我说这个话的意思,是证明我从头到尾都阅读了,并写了读后感。
  这部作品写了主人公在安乐山下和尚湾和成都市两个阶段的生活。在我看来,这是一部后军人时期的作品,是一个退伍老兵的经历,是一部军旅题材延伸出来的作品,因为主人公的命运跟军队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没有八年的军旅生活,就没有人物的后续命运。人物的各种心理、行为、做法,都与他曾是军人密切相关。他敢于与盗匪作斗争,这和他在军营练就了一身本领,潜意识里有锄强扶弱信念是一致的。因此,我更愿意把这部小说归为军旅题材的范畴。
  春光的创作,是一种在状态的创作,是一部有专业水准的写作。这部小说达到的文学造诣,远远超过了一些专业作家的写作水平。究其原委,是春光感受体验了这种生活,并把这种生活体验变成了文学。同时,春光是军艺老毕业生,具备很高的文学造诣,《成都老鬼》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也是一部非常纯粹的作品,他想表达的文学价值观念非常到位,作品内容生动而引人入胜。文中主人公是一名退伍军人,可能跟纯粹的农民工不一样,他是一名社会底层的普通民众,然而他表现的精神追求是非常值得赞赏的。
  《成都老鬼》没有把生活描写得非常凄凉、冷酷和令人绝望,这是一种真实的反映。它非常现实地展现了主人公在底层生活的种种艰难,侧面反映了大量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的实际状况,但同时,他们也会有朋友,遇到各种帮助和机遇。我认为,作者这样的描写是真实可信的。同时,写了蜀地的文化氛围和川人的信仰,我认为非常好。
  我和四川人接触很多,与全军各大单位所在地比较,成都是我朋友最多的地方,每次来,成都人的热情都会深深地感染我,让我觉得特别容易沟通。川人的生活观念和价值观念,与很多地方不太一样。他们既很好交往,又似乎摸不到思想边缘,接触起来很有味道,这一点同样体现在《成都老鬼》中,它让读者感到四川人跟其他地方人不一样。我们安徽人没有四川人的豁达。2008年抗震救灾,有很多段子能够体现四川人的性格。从小说里我读到了四川的地域文化,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与曲折,春光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部非常有味道的小说。作为军旅题材的作品,《成都老鬼》是非常有价值的,是对军旅题材作品的一种扩展。
  最后,我不太理解“老鬼”是个什么意思,是否主人公在成都街头蹬三轮车,与各类人周旋,机智勇敢,就叫“老鬼”?但作为“老鬼”,这种“鬼”的特点没有体现的特别明显,应该更张扬一些,这样它的文学价值会更高。
  柳建伟(著名作家、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我觉得,一个人,不管搞哪种行道,如果达到了比较高的段位,要是改行做别的什么,一做就能达到相当高的段位。春光就是这样。四五年中,他一转身,又变成写小说的高手。所以我说,这印证了文学与生活的关系,文学和作家阅历、经历的关系,从一种高手变成另一种高手的关系。
  去年我回四川来过春节,大年初一我们在一起活动。他说他要写一个拉三轮车战友的故事,没见他写,现在突然书就出来了,实在出乎意料。春光的第一部作品,我是第一个读者,现在看到第二部作品时,我确实感到非常震惊。这样一个层面的表达,以春光这样一种状态和经历、阅历,他已经从《成都老鬼》进入到创作的喷发期,我相信在未来的几年里,他会拿出更好的作品走进四川文坛、军队文坛,甚至受到全国文坛的关注,这是指日可待的。
  我在四川待了整整20年,对四川的风土人情,现实、历史了解是比较多的,我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英雄时代》,就是以成都为背景写的。所以我以这种身份,对《成都老鬼》做一个定位。新时期以来,我们四川包括成都的文学也是不错的,我也是在这里学习写作,成名之后才走,包括调走的麦家也是这样。茅盾文学奖的获奖次数,以省来算,四川排第一,获奖者包括三种人,一种是土著,从小到大,土生土长;二种是年轻时进来的,所谓“到了四川不想家,又有老婆又有家”,这样成长起来的;三种是有点成熟了,半拉子了,来四川淬淬火,最终长大的。说明这是一块文化的神奇土地,是极其养作家、养大作家的沃土。郭沫若、巴金年轻的时候去闯荡江湖,这里是他们练就童子功的地方,一出夔门就成了文坛大哥大。我离开成都10年了,经常听到关于四川作家的消息,但真正看到具有四川特别是成都特质的小说很少,给我强刺激的,《成都老鬼》是最有力量的一部。包括巴金,李颉人,沙汀、艾芜、马识途,还有现在省作协的阿来主席,他们的作品,都是以民族性为主要特点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四川文学的这种麻辣烫特质,川人面对人生的一种散淡,洒脱,坚韧,在《成都老鬼》中,都有比较充分和精彩的展现。这是四川文学的一个重要收获。我们常讲,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地域的,就越具有文化意义和典型意义。《成都老鬼》展现川中丘陵山乡的风情,成都坝子的味道,让我们看到作家挖掘地域文化和人心种姓的努力。书中用了很多成都和四川的方言,还有民歌,有哭丧调,有各种小吃,等等,都是非常独特的表达。慕容雪村的《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只是从夜间生活来写,它可以置换成《杭州,今夜请将我遗忘》,但是《成都老鬼》不可能成为一个《杭州老鬼》,或者《西安老鬼》,这个非常值得重视。这本书具备一种研究的标本的价值。纳入全国范围,我作为同行切磋一下技艺。首先,我认为他恢复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文学是有根的,就像守德所说,他读这本书的时候,是查着地图读的。我也写过关于成都的作品,但我没敢直接写成都,而是改名叫西平。我里面的地点是真实的,甚至里面的酒家也是真实的,但我没敢写成都。这本书一开场就写,“老子再不来你这个成都省!”小说虽然是编的,但是要接地气,你要连真实的地名都不敢写的话,就接不了地气。这一点我觉得很佩服,春光他敢对着地图来写小说。现在的影视作品里面,没有一部敢挂着真实地名来演,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我认为,这本书超越了题材的范畴,它有恩格斯要求的在典型环境中去写典型人物的特点。他紧紧抓住了中国在过去二十几年间命运大改变这样一个主潮。主人公许猛子的人生轨迹,和时代的大潮完全相吻合。从小说结构上来讲,是经典性杰作,如果说成都与安乐山和尚湾有一条河,衔接融汇起来更好。他紧紧抓住人物命运的转立点来创作,这一点非常好。里面人物都是在历史拐弯处发生转变,人物是没办法反抗的,这一点很好,也很深刻。
  有几个遗憾,作品里面个别逻辑性的东西,主动意识不够,有的时候比较跳。还有叙事不全是顺着叙述,有的地方比较硌,比如朱秀英和猛子再次见面,朱秀英和猛子的关系,两个地方都存在这个问题。还有,儿子女儿对许猛子都很重要,但除了儿子跑来找他以外,女儿后来就没有表现了。还有些过于戏剧化的设计,比如救朱秀英,前面没做好铺垫,没交待清楚。最后,我觉得这本书可以拍成电视剧,但需要丰富,改编出来会很好看。
  李鑫(著名作家、解放军报文化部主任):我从《成都老鬼》的艺术创造、社会历史价值和哲学思考三个角度,谈点读后感。
  艺术创造方面,有两点让人印象深刻。一是介入生活极有深度和广度。作品与生活的距离,是评价一部现实主义作品的重要尺度。《成都老鬼》在这方面无疑下了很深功夫,是作家经过多年积淀之后的厚积薄发之作。作品中有很多透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细节,都用白描手法生动地呈现出来。其中许猛子盖房子的过程,为许石匠办丧事的场面,红庙子炒股,还有后来许猛子骑车拉客的诸多经历,都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让人久久难忘。二是人物塑造非常成功。主人公许猛子从出场到结束,有明显的节奏感。刚出场的时候,感觉他像一块橡皮泥,甚至话语都非常少,随着故事的推进,人物面貌越来越清晰,到最后,我们可以根据作品的叙述,在心里描绘出一个许猛子的形像来。这本书的封面,是一个人的背影,读完书之后,分明感觉到他正面的形像――一张古铜色的脸,脖子上鼓着青筋,胡子拉茬的,眼睛炯炯有神……可以说春光成了雕塑家,近乎完美地刻画出一个艺术形象,为我们呈现出一份充满浓郁地方气息的生活符标。
  从社会历史价值方面看,读完这个作品,很多人都会想到老舍的《骆驼祥子》,余华的《活着》。这两部作品,都是人的命运起伏跌宕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联系在一起,反映历史与人生的复杂关系。同《骆驼祥子》联系在一起,还因为主人公生存的相似性,都是拉车载客。《成都老鬼》展现底层的社会生活,勾勒人物命运,二者之间关联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是文学史上很多经典作品之所以成功的重要原因。翻开近些年出版的作品,能够把这一点经验运用好的不是很多。再一个就是,作家具备驾驭创作模式的能力十分重要,然而比这更为重要的是,作家在生命体验上的厚度和深度。没有这个柱石支撑,任何成熟的创作模式都用处不大,这就像熟悉某些人某些事的人很多,但能够写出优秀作品的人很少。让人想起《骆驼祥子》和《活着》,说明这部作品在社会历史价值上达到了较高的品质。同时,我觉得相对于《骆驼祥子》和《活着》,这部作品有它自己的鲜明个性,这体现在主人公身份的特殊性上。 “我当过八年兵,立过两次三等功”,这句话在作品中反复出现,特别是在很多艰难和危急时刻,这句话成了许猛子的护身符,起到很大作用。这说明,退伍军人这个身份,成为主人公命运的关键词,这个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甚至决定了主人公的人生。如果要单纯表现一个车夫的人生,这个车夫完全可以不是退伍军人。正是这个军人元素的切入,一方面,加强了退伍军人在当今文学中相对薄弱的形象,另一方面,把军人的特殊性放置在宽阔的社会背景之下,不断拷问,不断摔打,越加显得光彩夺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急剧而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必然投射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中。描述这个时间段人们的生活史,视角是非常多的,比如刘震云、池莉、方方等,他们的作品都触及到这一段历史,他们选取的视角各有不同,但都展现变革时代的特殊性,以及这种变革在人们心理层面发生的特殊影响。春光选取退伍兵车夫的视角是非常高明的,这种高明主要体现在主人公生活的流动性上。这种流动性可以让作家十分自如地去表现当时的社会状况,车夫脚下的三轮车,就像作家手中的画笔,可以随着作家的思路,自由地徜徉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让读者去感受这个城市的呼吸,具有深刻的文化印记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从哲学思考的角度看,这个作品描写了几次死亡,比如许石匠的死亡,陈二兰的死亡,最后是许猛子的死亡,作品对死亡着墨不是很多,但给人印象非常深刻。一是许家三代最终都没有逃离60岁死亡的怪圈,二是陈二兰和许猛子临终前最后一句话都是“回家”,陈二兰的死亡悲情让人潸然泪下,许猛子的最后回家,充满了高于情感层面的哲学韵味儿。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活着?这些人们在人生境遇中始终摆脱不了的迷茫问题,似乎都在“回家”二字上得到不同暗示。这一点给我很大震撼。与“回家”不同的还有一个“离家”。许猛子、查四龙、柳东升、钟大脑壳、许晴,许七百,等等,都是从安乐山和尚湾走出来的,全都因离家改变了人生轨迹。当然,在“离家”“回家”的轮回中,必然要经历蜕变的阵痛。比如,许七百看到父亲许猛子近乎凄凉的生活现状时,眼睛里流露出难以言状的神情,一个10岁孩子的眼神,让性格直爽的许猛子为之心颤,也让读者倍觉心酸,这个细节令人震撼。真是“离家”处处艰难坎坷,步步血泪汗水。离家本是为了生活得更好,但在为好生活奋斗的过程中,作为弱势群体的打工仔,付出的代价何其巨大惨痛!而当人们在城里真正扎下根后,又为什么念念不忘那个千方百计离开的家呢?这正是这部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所在。它显然是人生的一个悖论。家是我们的根――既是生活之根,也是生命之根。对根的执著眷恋,反映出在生活激荡变革的浪潮里,人们的一种牢固的文化心理,这是值得细细琢磨的。还有,许猛子在十多年后才发现查圆圆竟是自己当年送人的二女儿,许猛子见义勇为救下的落水妇女竟是自己的初恋情人,等等,种种安排有它的玄机。我们没有必要问这个玄机的答案――无论答案怎样,这里都充满了人性的温暖,是作家深入思考后的巧妙安排。总之,《成都老鬼》具有很强的情感冲击力,是一部能够反映作家功力和创造的好作品。
  兰草(解放军出版社副编审):作为《成都老鬼》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我从头到尾参与了“春光的快乐”和“春光的痛苦”。他在一次访谈中讲了三句话:为流逝的岁月唱一首悲壮军歌,为曾经的奋斗塑一座心灵丰碑,为今天的幸福添几分不朽豪情,这三句话,非常准确地概括了他的理想信念和不懈的坚持与追求。从20年前他读军艺文学系到今天,还能坚守着文学梦,本身就是对人生、对命运的一种看法,一种态度。从春光的两部长篇来看,第一部《那时满地霜红》,第二部《成都老鬼》,他在文学的路上坚持不懈向前走,心头一直惦记着曾经一起奋斗的战友,并把他们写进小说中。《成都老鬼》讲述一个普通退伍士兵改变自己和儿女命运的故事,它是一部励志之作。小说鲜明生动的描绘了许猛子一系列人生的精彩片段,用真实淳朴的文字,深刻揭示了他的心路历程,形象描绘了当代退伍军人的精神风貌,真实触摸了他不为人知的心灵故事,生命的价值就在创造和改变的奋斗中。
  从当兵那天起,每个人都怀揣着梦想,也许有人后来能成为将军,大多数人中途脱下军装,但有了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从军经历,每个人都改变了,不变的是那一腔永恒的军人情怀。我经常怀想当年一起入伍的战友,还特地跑了一趟鄂尔多斯,去见战友时,他们希望我穿着军装去,但我们会面围坐一起时,好多人害怕和穿着军装的我在一起,这种复杂的心情只有老兵才能体会。毕竟经历三十多年的奋斗,人生的命运和轨迹大不一样了。许猛子这一角色,表现了中国军人不管退伍还是置身军营,骨子里永远是军人。当了八年兵,立了两次三等功,这作为他人生的闪光点,每时每刻他都不会忘记,它作为中国军人形象的表达,给更多人树起一个标杆,将作品励志的力量延伸出去,激励更多的人。
  另外,《成都老鬼》中融入了浓郁的民族传统文化和地域文化元素,四川话诙谐幽默的叙事,给作品增添了鲜活气息,读来韵味悠长,意趣盎然。
  曾有情(著名影视剧作家、《妈祖》编剧):春光的长篇力作《成都老鬼》出版,可喜可贺。这部作品读起来特别流畅,是一种享受。这些年我主要从事影视剧本创作,对于小说了解甚少,但是春光的这部作品,我花了三天时间,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标点,我认真通读了一遍,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成都老鬼》是地域风景画的优美描绘。作品具有浓郁的川蜀文化特色,读来如饮甘泉,引人入胜。许猛子的家乡和尚湾和成都的风情描述非常到位,作品方言的味道,让我恍若置身成都茶馆亲切、悠闲、安逸的氛围中。一个真正的作家,离不开滋养他的文学土壤,春光用艺术的眼光、文学的笔触,把家乡的人和事捕捉的准,挖掘得深,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积累,把握生活、提炼生活的的深厚功力。小说写军营的部分不多,但却透出浓浓的兵味,写农村的部分散发出十分朴素的乡土气息,写城市的部分,洋溢着一股扑面而来的成都味道,彰显出作品的艺术魅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第二,《成都老鬼》是小人物奋斗史的生动呈现。作品紧紧围绕许猛子的人生经历,构建小说主线,塑造了一个现实的艺术形象,对许猛子的刻画鲜活生动,人物形象饱满,有毛茸茸的生活质感,非常接地气,读后荡气回肠。许猛子当兵八年,除了练就一身过硬武艺,多了一些成熟,却没有混出个人样,退伍后回到贫困落后的家乡和尚湾,苦苦挣扎奋斗,接连遭受各种挫折和命运打击。后来又到成都打工,饱经风霜,屡遭磨难,尝尽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和人生的坎坷曲折,他痛苦,迷茫,抗争,始终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用辛勤血汗改变命运,托起家庭重担及生活的希望。他练就了老鬼的智慧和坚韧的品格。作者浓墨重彩重现了许猛子的血泪史和奋斗史,他的一生,算不上事业发达和辉煌,却是一首小人物不屈不挠的奋斗之歌。他算不上成功人士,但有一个大气豪迈的人生,他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非常令人鼓舞。这种小人物传递的正能量,催人奋进,它是一部农村与城市版的《士兵突击》。
  第三,《成都老鬼》是对社会底层生活状态的生动揭示。小人物是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在艰难与困苦中挣扎、拼搏,寻找渺茫的希望,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他们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压力,但又是现实打不垮的一群人,他们身上蕴藏的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正是值得我们作家深入挖掘的品质。刘春光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这部作品倾注了他对人物的深厚感情,对人生的深入思索,对现实的深层关照,对社会的深度解析,对人性的深刻诠释。主人公半个世纪的人生中印着历史的烙印,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人物的成功塑造,使作品具备了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充分表现了作家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功底,刘春光不仅是一个“成都老鬼”,更是一个“文坛老鬼”。
  王筠(军旅作家、《长津湖》作者):在今天这个消费时代,唯功利是图、唯金钱是图的时代,像春光这样能坐下来认认真真搞文学、写小说的人,这种精神值得推崇和尊敬。作家要以严肃的态度去写真实的生活,这点我感触比较深。现在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很少人去读了,影视是一个强势媒体,大部分时间,老百姓都看电视。现在进入一个后消费时代,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有,胡编乱造到了难以容忍的程度,不是有人说吗,横店影视城50个剧组,有48个是打鬼子的,那些微博上发的打鬼子的东西,编得很离奇,就像游戏一样。我昨天跟有情开玩笑说,干脆把抗战打鬼子的情节,编成神话剧算啦!我想说明,我一直很推崇以严肃的态度去写真实的生活,真实不仅是艺术的生命,也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春光的《成都老鬼》,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它来自于生活,非常接地气,非常真实,不是天马行空臆想出来的,不是胡编乱造出来的。我们这个时代,特别需要这样实实在在、真真实实的东西。当然这可能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用严肃的态度写真实的生活,可能会吃亏,就是寂寞、孤独、清贫。我看了春光这本书,体会他的文学感觉和语境,是在非常宁静的状态下写出来的,它没有任何功利的东西,如果还想着赚钱什么的,那是写不出来的。因为我自己也是这样,只有在非常宁静的状态下,才能把东西写出来。要达到这个状态,就要付出很多时间,不让功利的东西来影响自己。当然反过来说,用严肃的态度写真实的东西,耐得住寂寞,不等于不考虑市场,因为严肃的东西、真实的东西,在这个市场经济的环境中,也要去和市场接轨,这里面就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我非常推崇春光的写作态度。
  孙建军(著名诗人、省作协创研室主任):我曾经在一首诗里写道:有一个古老的训史,妈妈最优秀的儿子,才有资格选为不老的勇士,那天我参军入伍了,妈妈,我是你的中国军人。非常吃惊的是刘春光,我知道他和建伟上过军艺,后来他没搞文学,没想到前段时间,他拿两本书给我。《那时满地霜红》,勾起很多年轻的回忆,特别是《成都老鬼》,用建伟的话说,是出手不凡。这本书,可以说是一个泛军事题材,可以说是一个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题材,也可以说是改革开放30年的题材,它具备了经典的题材元素和角度。确实是军艺的骄傲,军人的骄傲。建伟刚才说,茅盾文学奖获奖人数四川最多,5人。其中3名是军人。我不知道在座各位统计没有?获诺贝尔文学奖的,35%是军人,中国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也是军人。四川这个地方人杰地灵,走出去要成大家,进来的历练后,也要成大家。
  整个人类现代化进程,从欧洲工业革命到现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其实都是人类衍进的历史,《成都老鬼》具备成为经典的潜质,具备浓缩的四川文化特色。在电视剧的改编和春光以后的写作方面,我提点建议,建议春光写安乐山第三部作品时,该展开时展开,该详细时详细,向柳建伟学习吧!柳建伟是“成都老鬼”,“小说老鬼”,“影视老鬼”。今天这个会,是对四川文学的激励,是对四川文学创作的促进。
  罗勇(《当代文坛》主编):很高兴参加《成都老鬼》研讨会,我就讲两点体会。小说我是一口气读完,分了两个晚上读完,我觉得非常连贯。第一点是,小说的物质外壳非常坚实,比如说它的方言的运用非常生动。它对成都,对大英,对和尚湾,对地方风土的描绘,非常准确,按守德老师所说,它可以照着地图去读,这对小说创作是非常重要的。我看这部小说,是继乔瑜的《大生活》,邹廷清的《金马河》,以及最近颜歌的《段逸兴的一家》之后,又一部描写川西坝子非常成功的作品。非常有成都味,有四川味。
  第二点是,小说的精神向度非常值得称道。许猛子的生活经历,从部队没提干,到回乡白手起家,从和尚湾到成都,历尽艰辛困苦。但如许猛子所说,“再苦再穷也不能走邪路”,“行的端,坐得直,不搞歪门邪道”,“埋头苦熬苦挣”,主人公是这样说的,他的人生轨迹也是这样走的,这种精神向度非常值得称道,他很正面,很向上。总之,小说可圈可点,写得很坚实,背景介绍及细节描绘,成都味儿很浓,唯一遗憾的一点,是老鬼的形象、老鬼味道,还没有完全出来,这个人物应该再张扬些,也就是说,离这个物质外壳近了点,应该还要有点具体的、比较悲伤一点的情节,这个人物才更生动。
  梁勤玲(遂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春光从事文学创作以来,坚持用他的笔描绘家乡的风土人情,展示家乡的发展变化,他的作品写人、叙事、描景,可以看到家乡的影子,嗅到家乡的气息,听到家乡的声音,他把他老家的一座山――安乐山,作为他系列作品的一个标识,让我们非常感动。常言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遂宁人杰地灵,养育了唐代诗人陈子昂,宋代著名学者王琢,明代女文学家黄鄂,清代著名诗人、作家张问陶。近几年,我们坚持绿色发展战略,以建设现代生态田园城市为目标,已经获得国际花园城市、全球绿色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曲艺文化之乡等14张城市名片。希望春光老乡常回家看看,围绕故乡蓬勃的发展、火热的生活,创作优秀的作品,我也诚挚邀请各位作家老师到遂宁采风创作。遂宁有一句城市话语:为了你,这座城市等了1660年。我们在观音故里等待你的光临。
  张路(遂宁市文广局创办主任):四川军旅作家向来不乏重量级人物,如柳建伟、裘山山、麦家等成名己久,其独特的军人视角与情怀,奇瑰的艺术手法与构思,令作品独具一格,文坛瞩目。2012年至今,大英籍军旅作家刘春光连续推出《那时满地霜红》和《成都老鬼》两部力作,展示出井喷式的创作实力和独树一帜的创作风格,为四川军旅作家群体的壮大与丰满,提供了强劲有力的支撑。
  《那时满地霜红》和《成都老鬼》两部长篇,被作者纳入“安乐山系列”,作为作者家乡标志物的安乐山,在现实中是家乡人灵魂安息的神圣地,在精神上是作者永远的心灵港湾。每个作家都是社会与生活的感悟者,家乡如同母亲一样,带有强大的不可割舍的精神脐带。因此就有了莫言对山东高密的反复诉说,自然也有了刘春光视大英安乐山为精神出发点与归属地的系列描述。这样的诉说与描述,因为带有大地般深厚的感情而质朴,带着对家乡无尽的思念而动人。并且,这样以深刻思索为背景的文学创作,从作者下笔的第一个字开始,就赋予了作品严谨、醇厚、真诚的气象,与大行其道的市场化类型小说不可同日而语。敢于直面底层人物血泪生活现实的《成都老鬼》,带有一种真实而畅快的艺术美感,在平实的原生态生活描绘下,投射着人生的深入思考。它的阅读快感应该是每位读者共有的,却又与每个读者的阅历与审美,碰撞出大小不等的思想火花。
  这部长篇小说的非同凡响,尤为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中。小说对主人公的选择,在军旅题材小说创作中,应该算是突破了军人类型化角色的限制。作品从主人公退伍那一刻开始叙述,只在闪回中交叉着点点滴滴的军营生活,而将大块的笔墨放在主人公回到农村,继而又为发展走向城市的经历,主人公许猛子面对一贫如洗的生存现实,遭遇连番不幸打击之后,仍然不怨尤、不退缩,将农家儿男和行伍军人的顽强不屈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兼具铁血军人、贫苦农民、城市“贱民”三者身份的典型角色,让读者感觉到他是真实的,甚至有时真实得足够卑微,可是在这残酷的真实中,又带着令人怦然心动的伟大与崇高。作者对主人公许猛子的塑造,注重了许多事件细节的精准描述,让每一个推动故事发展的情节真实合理。同时全篇贯穿对主人公丰富的心理世界的描写,二者结合,塑造出一个“多阅历,勇而有谋”的“老鬼”形象,逐步呈现许猛子为了家人生存发展,而向现实逐步妥协的真实过程,令人唏嘘。
  在主角的周围,必须有较多的配角人物的帮衬,才能让角色丰满而立体。作者在这方面展示出高超的驾驭能力,书中塑造的陈二兰、查四龙、钟长子等人物有血有肉,一些如邓医生、汤连长、朱和尚等也令人过目难忘。作者还注重了对角色复杂关系的处理:如许七百对父亲许猛子的崇拜幻灭,许猛子对亲生女儿查圆圆无法相认的痛楚,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人物情感的变化和人性的真实。
  《成都老鬼》有着丰富的信息含量,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部个人奋斗史来励志,也可以将其作为一个时代的回放纪录片来观察。作者无疑具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储备,也有着为时代写传的雄心壮志。小说其实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缩影,涉及的“包产到户”、“百万大裁军”、“兰草热”、“炒股热”、“进城务工潮”等,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让人反思的是,在城乡二元结构中,农民为国家与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及其所收获的强烈不均等,急切渴盼提高社会和经济地位,争取与城市居民平等待遇,改变自身及家族命运,这在以许猛子为代表的文学人物中得到充分而真实地体现。许猛子和许猛子们在时代大潮中的浮沉,究其根本,还是在于不甘沉默于现实,竭力发出命运呼号呐喊的生存本能。小说以一个小人物的心态去体验,让读者对一个时代进行思索,对人性在时代热点中展现出来的高尚或丑恶进行审视,达到了艺术反映现实、超越现实的价值高度。
  《成都老鬼》的语言表述带有一种既熟悉,又新鲜的艺术魅力。它的文字描述大量使用了川中地区俗语、俚语,带有强烈的口语化倾向。这种带着四川丘陵地区红土地气息的原生态语言,糅合在故事的发展中,嵌入角色的语言和思维中,显得真实、亲切,又无可言喻地脱俗。这样的文学语言,是对传统民俗和文化的自觉继承与创新,与西化语言风格影响较深的作品相比较,显示出作者在文学语言表述方面可贵的探索。
  《成都老鬼》是近年来四川文学的佼佼者之一,它展现出一部优秀文学作品应具备的种种优点:有细节的真实和栩栩如生的描绘,有对社会广阔的反映和着力刻画,其中贯穿着作家鲜明强烈的情感,回荡着一种非凡的气势,人物的身上闪耀着一种不寻常的色泽,使读者感受到介于真实与虚构之间的创造之美,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去思考面对各自曲折或平凡的人生。
  当然,作者用7个月时间写出35万字的长篇小说,限于时间与精力,难免存在值得商榷之处,较为突出的是对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关注多,对作品韵味和深度的营造和挖掘还有提升空间。
  刘春光(军旅作家、《成都老鬼》作者):生出写这个作品的想法,是几年前,我对人物非常感兴趣。《成都老鬼》主人公原型,至今还住在成都,他和他老婆,三个儿女,都在这里打工。他已经62岁了,还在拉车,平均下来,每个月可以挣五、六千块钱。他一无所长,就是靠军人的坚强、坚持和坚韧。他伤得最严重的时候,断了几条肋骨,自己躲在小屋里,躺了半个多月,没有任何人照顾,他挺过来了。小说中写的,他和警察城管打架这种事情,都是真事,当然他老婆是元配,至今健在,他儿子小名叫八百娃,书中人物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
  我讲这些是想说明,生活太丰富了,太让我们感动、思索了,今天我们有很多东西打动不了人,就是因为瞎编乱造。我这个人比较笨,下笨功夫,要采访,在原型上加工,我还有很多缺点和短处。
  今天我是老兵归队,不搞行政了,重新写小说,我又是新兵出发,满怀信心搞文学。我有一个梦想,就是给军区部队的文化建设,给成都和我家乡遂宁市大英县的文化建设,做点贡献,我觉得部队官兵太可爱了,成都人太可爱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太可爱了。我喜欢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人。我是当兵的,几十年走南闯北,经历的事多,比较而言,四川和成都有极为鲜明的特色。28年前,我刚从北方调回成都,我母亲一直随军跟着我,有天我老婆说,哎呀,你们四川语言太丰富了,你看我们老妈说嫩,她有很多语言,嫩悠悠的,嫩闪闪的,嫩生生的,嫩冬冬的,嫩水水的,光是说东西很嫩,就不一样。我当时就很惊奇,一个外省人――她是河北人,觉得四川语言幽默风趣,充满智慧,我自己是四川人,却浑然不觉。四川人大多是移民的后裔,他不是封闭的观念,他是包容的,四川人不排外,豁达、乐观、幽默、风趣,善于化解苦难,天大的灾难都可以化解于无形,总可以快乐生活,快乐活着,这就非常了不起。
  我说老兵归队,新兵出发,是指以后的创作,一定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在《成都老鬼》的基础上,再迈一大步。几十年我从没放弃阅读和思考,但是没有精力写作,现在转型非常艰难,今天大家一指点,我感觉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现在的文坛,“大狗叫,小狗也叫,咪咪狗也叫,各有各的声音”,我这么大年纪了,甘愿做个咪咪狗,在文坛上也叫几声。我这个叫声,没有柳建伟那么宏大,不比王筠一飞冲天,也比不上曾有情那么辉煌――他的《妈祖》创收视率最高。我觉得身体健康,衣食无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具备这三条,人生足矣。
亮眼睛部落
&民生帮帮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打鬼子单机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