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 缺铁吗真的缺宗教吗

梁文道:很多中国人对宗教无知 缺乏起码的敬畏
日 13:33来源:凤凰网专稿
'正在加载中...'
核心提示:梁文道称这些事件让他反省一件事情,在他最近几年在大陆到处跑的经验里面,他感觉到一个让我很震惊的状况,这个状况是什么呢?就是原来今天很多中国人,对于各种各样的宗教,包括伊斯兰也好,甚至是我们中国的道教跟佛教,实际上都处于一种,简直要用无知这样的状态去形容的一个情况。
凤凰卫视4月9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在我们《开卷八分钟》的第一年里,介绍过一系列关于伊斯兰的书,当时主要是因为我想去回应一下在前几年很多西方世界,他们动则就把伊斯兰描绘一种很恐怖的宗教,一种非常误导的说法,然后我觉得很有必要跟大家多点深入介绍一些能够让我们正确了解伊斯兰的好书。
这么多年下来了,我原来打算在今年的斋月之前,或者在斋月期间再给大家介绍一些这方面的书,但是最近出现了一些事件,这些事件使我觉得很有必要,也许我们应该提前预热一下给大家介绍3、4本关于伊斯兰的号数,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事件,他们牵涉到一些比如说我的好朋友,以我的认识,我不认为他们是会有意的侮辱或者去伤害任何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们都是很好的人。
但是这些事件让我反省一件事情,这个事情就是,在我最近几年在大陆到处跑的经验里面,我感觉到一个让我很震惊的状况,这个状况是什么呢?就是原来今天很多中国人,对于各种各样的宗教,包括伊斯兰也好,甚至是我们中国的道教跟佛教,实际上都处于一种,我简直要用无知这样的状态去形容的一个情况。
无知是一层,第二层是什么,是他们对这种无知还表示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也就是说,对各个宗教缺乏一种起码的敬畏的态度,一种尊敬的态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这些人的人格问题?在我看来不是,而是出在我们今天中国的某种文化跟教育的处境上面。
我们要了解,在今天,常常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比如说当我们写作、做节目,有些人要出书,涉及到宗教问题的时候,大家就会觉得很紧张、敏感,又由于他这么紧张、敏感,于是我们的解决方法往往是避而不谈,就是那些书干脆别说了,干脆别碰了,那些书也干脆最好不要出,由于长久以来大家不说、不碰、不出、不看,反而造成了大家对各种的宗教文化,尤其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宗教文化的无知跟漠视,乃至于一种轻蔑。
所以我觉得在今天的中国,要解决各种关于宗教上潜在的冲突问题,最好方法是什么呢?是应该正面的宣说各种宗教,让各种的辩论,如果真的是有辩论的话,让它健康的发生,我们有什么事情可以摊在阳光下面,大家很健康的拿出来一起去研究,一起去看,一起去谈,这才是一个正本清源的方法。
在过去那种长期的冷漠,甚至是一种压制的情况下,并不会对各种宗教的自由、发展跟和谐共存带来太大的好处,因此我今天首先给大家介绍这样的一本书《No God But God》,这是一本我觉得目前市面上英语世界里面,关于伊斯兰教的历史发展介绍的最客观、最公允的一本书之一,它的作者Reza Aslan,一看就知道,是一位来自中东地区的人,但是他其实是个美国人,他现在在美国非常的有名,非常的红,主要就是因为这本书,使得他在英语世界获得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Reza Aslan这本书我觉得很值得被翻译跟引进到中文世界里面,但是再次强调的是很可惜,在目前的中国书市上,包括台湾各地,这一类书是相当稀缺的,尤其在中国大陆内地,关于伊斯兰的书,好奇怪,往往都是一些跟宗教相关的人士他们自己出,而针对大众市场,给一般非信徒,给一般人看的这方面的书,却是非常罕见,非常稀少,我都不知道是为什么。
无论如何,我先跟大家讲一下这本书,这本书其实就是从前伊斯兰时代的阿拉伯世界,一直说到今天乃至于预测未来伊斯兰的走向。在这么一本小说里面,要把这些都说全是很不容易的,很难得的地方是Reza Aslan,他很认真努力的做了很多的功课,让我们了解到各种伊斯兰教里面很重要的经典历史,从教内人士他们怎么看,从教外人士主要是学术界,他们又怎么来评价、分析对比等等等等。
首先我们要了解这本书书写的用意,在这里面的前言就已经讲的很清楚,它说宗教是什么?我们要了解宗教跟信仰不一样,宗教是关于信仰的故事,是stroy,它是一种制度化的、体系化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是跟什么有关的制度呢?是一连的象征引喻相关的制度。
然后我们要了解到,这里面其实还有很多的神话成分,而神话这个字眼在作者看来非常可惜,在今天常常被污名化,觉得就是错误的东西,但其实神话原来的意思指的就是一些关于超自然的、超出人类理解范围事况的一种描述。
然后他就指出在谈任何一个宗教历史的时候,我们要了解到这些宗教内部的人书写自己的历史的时候,他们的用意不在于非常客观、准确的记录一些他们所知所见的事实,而且强调要诠释这些事实,用一个他们宗教的立场,一种神奇的立场角度来理解跟认知这件实事,所以我们也不是动辄就说,你们这些宗教人士所讲的,你们宗教看起来太神气、荒诞了,不客观,如果你这么讲,当然可以,但是问题是你完全mist point,你完全没有进入到他们这么讲的背后用意的所在,我们读书、读任何东西,首先要进入到作者的世界,了解为什么要这么谈,为什么要这么讲。
我们怎么来认识伊斯兰?让我们先回到伊斯兰诞生之前的情况,在伊斯兰诞生之前,我们知道,我刚才开头节目就说,要在今年斋月的时候,再介绍一些关于伊斯兰的书籍,斋月里面我们知道一个很重要的活动,就是到了结束之前的时候,全球的穆斯林,里面有相当多的人会涌到沙地阿拉伯的麦加去朝圣。
在麦加朝圣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去朝景天房,天房大家在照片、图象上都看过,就是一个黑色的方形建筑,里面有一块不知名年代流传下来的陨石,我们要了解,其实这个陨石,这个天子的存在早在伊斯兰前就有了,而在那个时候,并不只是穆斯林会去朝拜它,基督徒会去朝拜它,犹太教徒都会去朝拜他,那个年代的阿拉伯世界的宗教信仰,是一个非常纷乱的世界,有多神教,那么其他一神教也同时共存,直到伊斯兰的出现,才改变了这个情况,对很多人来讲,这或许不是一件好事,但我们值得再去探讨,这对当时的阿拉伯半岛,整个中东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开卷八分钟》在凤凰卫视中文台播出
主持人:梁文道
首播时间:周一至周五 17:05-17:15
重播时间:周二至周六 00:25-00:35&
声明:凡注明&凤凰网&来源之作品(文字、音频、视频),未经凤凰网 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 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凤凰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孔庆瑞]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凤凰网个人中心
请先登录再进行操作
记住登录状态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社会娱乐生活探索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凤凰名人: |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中国人最缺什么
泱泱华夏芸芸众生,国人有的是智慧的积累。引以为傲的农耕文明,以最贫瘠的土地创造了几千年的生生不息。而物质文明又带动了不断创新的意识文明:周孔之礼、庄老之道无一不是那个时代最耀眼的明星思想。但是,由于这些思想的出发点或是急功近利、寄希望于君王开明治世,从而达到国泰民安的最高境界(儒教),又或是将希望寄托于杜撰出来的那些至高无上所谓神权,想通过无事不能的神明扫清天下之恶,达到玉宇澄清(道学)。这些思想的最致命缺陷就是忘了人类自我,换句话说就是缺少对我们人类自己最基本人格的教化和塑造,因为这个世界是由我们民众支撑起的,而不是君王们。君王只是过眼云烟,而我们老百姓却常在的!
我们需要搞明白的是:君王们开明也罢昏庸也罢,其最用心的无非是他的专制统治能否继续下去,至于天下大同,君民同乐,人人平等绝不是君王们关心的问题,对君王谈平等民生自由,其实就是对牛弹琴!这些只是我们百姓的梦想罢了。但数千年来,华夏民族的“君王依赖症”一直就没有痊愈!最严重的表现就是我们曾一度坚信,没了君王就等于没了天日,我们百姓不得活!这种现象现在听起来像笑话,但却是真实存在的。
数千年的事实证明,华夏民族最缺乏就是基本人格的塑造!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我们帮助别人并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才能在世间存活,只有平等相处才能天下太平。贪得无厌、肆意侵占剥夺他人的财产与自由、只顾自己功成名就而耀武扬威,忘了自己也有被奴役的过去,私心泛滥只为自己,凡此种种都是民族劣根性的表现,也是直接造成泱泱中华几千来你征我伐战争不断,民不能活的根本原因。这也告诉我们一个事实:几千年来我们就没有一个好的教育。而好的教育单靠学校是远远不够的。现在看,唯一能全面覆盖大众的最好教育形式只有一个——宗教,因此我们最缺乏的,就是有一个适合华夏民族实际的民族(各民族)宗教和她在华夏民族中得到普遍推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李向平:中国人真的缺“信仰”吗?
日14:53&&&来源:
原标题:中国人真的缺“信仰”吗?
  信仰缺失论,一般是基于具有终极性、神圣性特征的宗教信仰判断,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才会出现当下社会这种或那种问题;并且认为那种遇事求神拜佛、“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功利化、庸俗化的信仰方式,等同于没有信仰,因为这种信仰无法构成一个社会普遍的价值规范,无法基于这种信仰认同而最终建构一个社会准则。
  中国人有无信仰,很难以宗教信仰的标准来判定
  以西方基督教信仰标准来看,中国是没有宗教及其信仰的。但是,如果说中国社会没有信仰,却不一定真实。关键是信仰如何定义。一般而言,宗教信仰可以分为一神论、多神论、泛神论与无神论等类型,还可以有政治信仰、宗教信仰、民族民间信仰、文化信仰等类型的划分。中国人有无信仰,很难以宗教信仰的标准来判定。
  如果不以宗教信仰或信仰宗教来为当代中国人的信仰进行定义的话,中国人并不缺信仰,中国人的信仰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政治信仰层面,中国有八千多万中共党员,一亿共青团员;宗教信仰层面,官方说法,中国社会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五大宗教者一亿多人(学术界则有三亿多人等不同说法);民族民间信仰层面,依族群、语言、传统及其地域的相异而各有不同;至于文化信仰层面,儒教的信仰者以汉族为主体,人数更是难以统计……
  既然中国人的信仰如此丰富多样,为什么普遍的看法却是与此相反,认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问题是信仰缺失呢?一个最基本的理由就是:人有信仰不是问题,关键是这些信仰之间太缺乏认同、太私人化了。更重要的,个人的利益追求往往要高于、大于这些信仰。信仰及其信仰方式无法神圣起来,以至于对国家、对社会无甚作用。从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这就是信仰缺乏认同,缺乏基于信仰认同而构成的国家意识与社会价值规范。
  一份全国抽样问卷数据显示,在人们期待的理想社会类型之中,与“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优良的社会”等选项相比,人们对“有信仰的社会”的期待与认同,比例是最低的,只有7.4%。由此可见,有信仰却无最起码的认同,几乎就是信仰的缺失。
  缺的是具有普遍性认同的信仰
  “有钱能使鬼推磨”,曾经是普通老百姓有关神灵信仰的一种说法,但却说明了民间信仰及其方式的一个特点,这是大众信仰功利化与世俗化、难以构成社会价值规范的一个主要原因。
  以天地君亲师为核心的传统信仰格局,信仰的重点落脚在君、亲、师若干人物身上。倘若这些人物及其代表、象征的权力不出问题,信仰方式则有可能不会出问题,但是,他们一旦有所堕落,或者是失去了固有的地位与声望,老百姓的信仰也就失去了方向,无法认同而无所依赖,促使这种以大人物为对象的信仰方式,很快呈现严重的缺失。“文革”时代之后的1980年代出现的所谓“信仰危机”即属这种情状。
  至于在佛道教等传统信仰与东渐入华的基督宗教信仰之间,也受影响于日益强化的民族民粹主义的信仰主张。这种信仰主张强调本土传统信仰与外来宗教信仰之间的华夷之辨,认为强大起来的中国人不应当信仰外来宗教,主张以民族信仰共同体为标准,重建一元化的民族信仰。这样也会导致中国人究竟还有没有真正的信仰这一巨大的困惑。
  政治信仰层面,则是由于部分党员、特别是部分高级干部的腐败,甚至是利用手中的职权从事看风水、求神算命、修葺祖坟等各种迷信、巫术活动,进而导致了政治信仰难获普遍社会认同的神圣性断裂,出现了信仰成为口头禅、信仰不被认同等现象。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朱书缘)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中国人真的缺“信仰”吗?_深度原创_思想理论_
中国人真的缺“信仰”吗?
核心提示:
中国人并不缺信仰,但这些信仰之间太缺乏认同、太私人化了。更重要的,个人的利益追求往往要高于、大于这些信仰。信仰及其信仰方式无法神圣起来,以至于对国家、对社会无甚作用
信仰缺失论,一般是基于具有终极性、神圣性特征的宗教信仰判断,认为中国人没有信仰,才会出现当下社会这种或那种问题;并且认为那种遇事求神拜佛、&无事不登三宝殿&的功利化、庸俗化的信仰方式,等同于没有信仰,因为这种信仰无法构成一个社会普遍的价值规范,无法基于这种信仰认同而最终建构一个社会准则。
中国人有无信仰,很难以宗教信仰的标准来判定
以西方基督教信仰标准来看,中国是没有宗教及其信仰的。但是,如果说中国社会没有信仰,却不一定真实。关键是信仰如何定义。一般而言,宗教信仰可以分为一神论、多神论、泛神论与无神论等类型,还可以有政治信仰、宗教信仰、民族民间信仰、文化信仰等类型的划分。中国人有无信仰,很难以宗教信仰的标准来判定。
如果不以宗教信仰或信仰宗教来为当代中国人的信仰进行定义的话,中国人并不缺信仰,中国人的信仰形形色色、不一而足。政治信仰层面,中国有八千多万中共党员,一亿共青团员;宗教信仰层面,官方说法,中国社会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五大宗教者一亿多人(学术界则有三亿多人等不同说法);民族民间信仰层面,依族群、语言、传统及其地域的相异而各有不同;至于文化信仰层面,儒教的信仰者以汉族为主体,人数更是难以统计&&
既然中国人的信仰如此丰富多样,为什么普遍的看法却是与此相反,认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的问题是信仰缺失呢?一个最基本的理由就是:人有信仰不是问题,关键是这些信仰之间太缺乏认同、太私人化了。更重要的,个人的利益追求往往要高于、大于这些信仰。信仰及其信仰方式无法神圣起来,以至于对国家、对社会无甚作用。从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这就是信仰缺乏认同,缺乏基于信仰认同而构成的国家意识与社会价值规范。
一份全国抽样问卷数据显示,在人们期待的理想社会类型之中,与&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优良的社会&等选项相比,人们对&有信仰的社会&的期待与认同,比例是最低的,只有7.4%。由此可见,有信仰却无最起码的认同,几乎就是信仰的缺失。&& &&& &
缺的是具有普遍性认同的信仰
&有钱能使鬼推磨&,曾经是普通老百姓有关神灵信仰的一种说法,但却说明了民间信仰及其方式的一个特点,这是大众信仰功利化与世俗化、难以构成社会价值规范的一个主要原因。
以天地君亲师为核心的传统信仰格局,信仰的重点落脚在君、亲、师若干人物身上。倘若这些人物及其代表、象征的权力不出问题,信仰方式则有可能不会出问题,但是,他们一旦有所堕落,或者是失去了固有的地位与声望,老百姓的信仰也就失去了方向,无法认同而无所依赖,促使这种以大人物为对象的信仰方式,很快呈现严重的缺失。&文革&时代之后的1980年代出现的所谓&信仰危机&即属这种情状。
至于在佛道教等传统信仰与东渐入华的基督宗教信仰之间,也受影响于日益强化的民族民粹主义的信仰主张。这种信仰主张强调本土传统信仰与外来宗教信仰之间的华夷之辨,认为强大起来的中国人不应当信仰外来宗教,主张以民族信仰共同体为标准,重建一元化的民族信仰。这样也会导致中国人究竟还有没有真正的信仰这一巨大的困惑。
政治信仰层面,则是由于部分党员、特别是部分高级干部的腐败,甚至是利用手中的职权从事看风水、求神算命、修葺祖坟等各种迷信、巫术活动,进而导致了政治信仰难获普遍社会认同的神圣性断裂,出现了信仰成为口头禅、信仰不被认同等现象。
[责任编辑:袁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人信仰缺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