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初级阶段理论既防左又反右的理论武器

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造)
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造
本文作者wcs,于转帖入“本人论文”栏目
点击次数(892)
&&&&科学社会主义&&1992年第4期
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造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的重要谈话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更高更深的程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深入地学习和研究这一理论,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和核心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进行了艰苦的探索,经验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3页)这一精辟论述,科学地规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含。一方面,它强烈地针对着教条式、绝对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的做法,使人们从“左”的错误指导思想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又明确指出这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揭示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落后国家沿着科学社会主义轨道进行现代化建设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而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和核心。为什么这样说呢?
首先,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之后,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奠定了另一块理论基石。如果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是我国基本国情的总体性概括,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和我们党制定一切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那么,社会主义本质论,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内在矛盾所构成的,比较深刻、相对稳定的内部联系的理论概括,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它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切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这就是说,社会主义本质论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务、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一系列最基本的问题。因此,可以说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提出和信纸证,不仅使建设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哲学、政治和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的一系列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发挥和发展了的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更加深化、更加成熟,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它们相互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论是理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和其他理论和实践问题的钥匙。比如怎么看待“三资”企业,是人们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的一个突出问题,有人认为,“三资”企业就是资本主义。这种看法显然不对。从现象上看,“三资”企业按照我国现行的法规政策,外商总是要赚些钱,对工人进行剥削,这与资本主义没什么区别。但是实质却有重大区别。这些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它们对社会主义本质并无伤害,相反也是从一个特殊的侧面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三资”企业是无产阶级国家能够加以控制,规定其活动范围的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结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它同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直接控制的资本主义企业是根本不同的。“三资”企业是中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事物,国家要拿回税收,工人要拿回工资,我们还可以学习技术和管理,还可以得到信息,打开市场,从深圳的情况看,外商投资只占四分之一,公有制仍是主体。1990年的“三资”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是全市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2.4倍。实践证明,“三资”企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第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僵化观点、资产阶级自由化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斗争的焦点。僵化观点照抄本本、照搬别国模式,抓住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或个别结论,不敢解放思想,不敢放开手脚,阻碍甚至葬送社会主义事业。资产阶级自由化与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完全背离科学社会主义,企图以资本主义取代社会主义。这两种错误观点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对立的根源和斗争的焦点,就是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例如,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底“特”在什么地方,能不能象有些人那样说成是“特”在有“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不能!根据社会主义本质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植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是总结我国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不能把它理解为与我国40多年社会主义实践完全不同的“有资本主义的”“新社会主义“。几十年来,我们党一直在艰苦地探索沿着科学社会主义轨道前进,今天亦然。所不同的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道路。因此,可以说:中国特色就“特”在把科学社会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采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搞成功。诚然,为了迅速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一定程度的发展,同时,还要直接利用外资,作为发展生产力的一种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看,这些经济成分同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私营经济有着不同的情况和特点。这实际上是无产阶级执政党用别人的手来建设经济,并且使对方走我们要走的道路。对于这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存在的、作为公有经济必要补充的经济成分,不能说成是搞资本主义,这是一个基本常识。
总之,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实质和核心。只有把握社会主义本质,才能正确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全部内容。社会主义本质论是这一伟大理论的深化和拓展,使其更加成熟、更加完整。
二、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和建设的理论依据
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的基调,就是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而社会主义本质论就是这一基调的理论依据。
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我理解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二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
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一个新的突破。过去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主要是发展生产力,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只存在于社会制度变更中间,实践证明这不完全。因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必须建立起与其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不解决这个问题,不从根本改变束缚和平力发展的旧体制,发展生产力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我们已经深深体会到,改革是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动力,并且把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十几年来,改革确实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要深化改革,就必须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提出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观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补充和丰富。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就是说社会主义制度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和调节,来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各环节和方面。这就决定了改革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罐和政治制度,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质,这是与革命不同的。可是,改革要解决的是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东西,改革也是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的重要途径,这与革命又是相近似。邓小平同志讲过,改革在一定的范围也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革命性变革,是第二次革命。这决不只是指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刻性、复杂性、全面性,而且包含了解放生产力的深刻思想。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既有解放生产力问题,又有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这样,就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讲完全了。只讲发展生产力而不讲解放生产力,就不可能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和意义,不断提高改革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坚持改革开放的总方针,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离开了改革,就根本不能深刻领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
社会主义的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也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所在。
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在大陆上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这是一个基本事实,也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至于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那是解决香港、台湾问题的政策,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种适当方式,即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如果把这个政策普遍化,甚至把一些开放城市、沿海地区的开放政策也说成是允许实行资本主义制度,那就错了。在社会主义中国决不允许恢复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社会主义的目的不仅是消灭剥削制度,而且要最终消灭一切剥削现象。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私营企业和“三资”企业里的职工一方面是社会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出卖劳务给企业主,受到剥削。有雇工的个体经营者,也必然存在剥削。这在一个相当长时期里是不可避免的。有限量地允许剥削,是现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需要。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的存在和一定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有益补充。
消除两极分化,这是坚持社会主义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重大原则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形式为补充的分配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人们劳动收入的差别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工作能力和家庭负担等方面的不同,必然存在着个人收入和生活富裕程度的差别;而个人收入的多样性,则往往会使差别加大,甚至出现分配不公的现象。国家可以通过制定政策进行调节,使按劳分配收入在全社会总收入中占主导地位,并通过税收等形式对其他分配形式加以控制,同时,要严厉打击投机倒把、牟取暴利、贪污腐败等经济犯罪活动。这样就会体现社会公平,不会发生两极分化。如果因为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那我们就失败了。
共同富裕的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他在提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时,就是为了消灭贫穷,实现共同富裕。并且一再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地方就是共同富裕,而不是两极分化”。最近,又强调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其实现必然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允许一部分地区、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由于辛勤劳动、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然后影响和带动大家共同富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必然会有富裕程度上的差别存在,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采取措施,避免这种差别扩大以致产生两极分化。
三、警惕右,防止“左”的锐利武器
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这就为目前反倾向斗争指出了明确的方向。这一论断的依据就是社会主义本质论。
在防止和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是要做具体分析,有“左”就反“左”,有右就反右。当前主要是防止“左”。因为它是妨碍改革开放正确政策贯彻执行,怀疑和否定改革开放的主要阻力。“左”的东西不仅根深蒂固,难于克服,而且往往带着革命色彩,容易迷惑人,诱人上宁“左”勿右的当。所以,特别要注意反对和防止“左”的东西影响我们。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之后,国内改革遇到来自“左”的方面阻力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有些人仍用过去那套“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来干扰和冲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们认为当前主要矛盾仍然是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矛盾,党内仍然存在“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甚至明确提出我们面临两个根本任务,一是经济建设,一是反和平演变。搞两个中心实际上是干扰经济建设中心。有些人把改革开放说成是引进发展资本主义,他们认为,经济特区是引进帝国主义租界,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扩大两极分化,沿海开放地区是“香港化”,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和个体经济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的私有经济,是产生新的资产阶级的土壤。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等等。有些人则认为和平演变的主要危险来自经济领域,实际上是把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把发展商品经济和市场调节说成是和平演变的经济基础。这些思想严重地阻碍改革的顺利发展,必须坚决纠正。否则就是死路一条。
右的东西,主要是怀疑和否定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邓小平同志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还要搞二十年,现在看起来还不只二十年。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后果极其严重,在苗头出现时不注意,就会出事。两任总书记都是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问题上栽跟头。这不能不警惕。特别是现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同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同西方反动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采取的“和平演变”功势相呼应,企图改变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仍是一个现实的危险。
右和“左”两种不同的倾向,表现很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它们都是否定和伤害社会主义的本质,葬送社会主义事业,产生的根源都是主观唯心主义。因此,社会主义本质论,既是识别两种错误倾向的试金石,又是抵制和批判它们的锐利武器。右的东西根本否定社会主义本质,主张把资本主义一整套制度都拿过来,似乎这样才算真正搞现代化了。实际上就是要把中国现行的政策引导到走资本主义道路上去,完全恢复剥削制度和两极分化。而“左”的东西则利用对马克思主义“本本”的教条式理解,或者坚持过去附加到科学社会主义名义下的一些错误观点和超越初级阶段的传统观念和僵化思想,非议和抵制改革开放的正确政策,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阻力。所以,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的主要锋芒是指向这种“左”的僵化保守思想。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深刻领会讲话的精神实质。
反对错误思想倾向本身不是目的。无论警惕右,还是主要防止“左”,目的都是为了科学探讨和正确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武装人们的头脑,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和解决当前社会主义社会中出现种种问题,特别是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推行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搞强迫,不搞运动,不搞争论,要争取时间,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因而,在党内首先是在领导干部中,提倡通过加强学习,自觉地结合实际总结经验,从而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防止和反对错误倾向,思想理论界必须认真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进行充分的说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分析,把讨论和批评的问题研究清楚。坚决执行“双百”方针,倡导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大胆探索和自由讨论,允许犯错误、改正错误,允许不同观点保留意见,使人们无所畏惧地去追求真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本系统版权由所有
程序制作:病人天下 Email:
无限网络文章管理系统V1.0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历史性贡献
已有 1013 次阅读 13:31
——兼论实践中如何认识和贯彻初级阶段理论作者:张伟 关键字: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历史贡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这一理论的提出和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是在总结世界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在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过程中,当我们把视线聚焦于这一历史过程时,我们在深刻痛惜由于没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而带给我们的沉痛教训的同时,则更加关注与思考这些教训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本文从历史角度集中考察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并透过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过程中艰辛与挫折,从理论与现实结合的层面上对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一、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性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最早提出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尽管我们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但是毫无疑问,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1]《决议》着重强调了一个基本前提,即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但还是处于初级阶段。在此之前,马列著作和党的文献都没有这一提法。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也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进程作过一些探索性的设想,但由于时代条件所限,他们还不可能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做出明确的划分和判断。1917年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成了现实,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阶段的问题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列宁最早提及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他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这一思想已经包含了社会主义要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完备到比较完备的发展过程的涵义,对于后来人们的继续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十分遗憾的是,后来斯大林其后的苏联领导人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长期处于一种不清醒的状态,在实践中出现了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错误。由于历史原因,这一认识影响了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大多数国家,一时间,以盲目超越的理论与实践为特征的共产风刮遍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各个角落,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不少消极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问题的探索的过程也是曲折的。1956年,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毛泽东就比较正确地认识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他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建成作了明确的区分。1959年毛泽东又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2]但是,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的开展和此后的批反冒进再到1959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右倾反党集团”等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再加上受苏联的盲目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影响,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左”的偏差愈演愈烈,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认识也发生了明显的偏差。1958年中共中央通过《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轻率地宣布:“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的事情了。”于是,在生产关系上急于过渡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生产力上急于求成结合起来了,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挫折。后来,毛泽东又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长期性问题,并把它与阶级斗争扩大化“左”的观点联系起来,形成了把社会主义看作是一个相当长的与“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紧密结合的大过渡理论,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左”倾错误。总之,在毛泽东时代,由于受急于过渡,超越阶段理论的影响,没有解决好社会主义的现实出发点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多次强调,现在搞活经济建设,要适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我们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所处阶段的探索。在这样的背景下,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的科学命题。
&&&&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断。《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在还处在初级阶段。并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决定特征是“物质文明不发达”,所以称之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86年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针的决议》。《决议》指出:“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段论述开始揭示问题的实质,即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而且只能采取的经济政策。
&&&&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立论,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党的一切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从50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是百年的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报告》不仅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而且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作了初步的理论概括: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困,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业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业人中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强调这是一个至少需要一百年的很长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都有必须以这个基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
&&&&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分析了国情,做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在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报告》还从九个方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进行了概括:(1)社会主义初级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业劳动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业人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自然半自然经济占很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代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较发达的阶段;(5)社会主义初级是由贫困人口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体制和其它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报告》指出:这样的历史进程,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时间。至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那还需要更长得多的时间,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党的十五大根据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围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仅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基本要求,而且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析基本政策,构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
&&&&从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到党的十三大比较全面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再到十五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其间经历了17年的艰苦探索,在不断探索中,我们党完成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新的发展,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改革具有极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对现阶段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思考
&&&&考察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历史,我们可以看出,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一个不断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基础对理论认识深化的动态思维过程。随着认识的一步步深化,理论的发展也不断趋于完善。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初级阶段理论的探索,并非是一个一帆风顺的简单过程。每一次理论的认识升华,都饱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非凡智慧和巨大的理论勇气,包含着创新和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从对这一创造性伟大历史过程的深刻认识中,给我们提出了许多值得认真思考的一系列重大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第一,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选择和探索过程中,必须正确地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中国的现实问题。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主义的时候,曾经明确地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4]如同对待其它问题一样,马克思恩格斯对待未来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也采取了非常严肃认真的态度。然而,要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科学的方法并非易事。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发生的失误即或者把社会主义社会看得很短暂,因而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或者当认识到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以后,又对本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估计过高。这两种倾向的具体表现不同,但其思想方法论的本质是一致的,那就是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都脱离了本国的实际情况,都犯了超越阶段的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100多年前的预见和描绘是有一定差别的。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认识问题,而不能单纯地从马克主义的片言支语中找答案,&用既定的框框来裁剪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首先,我们要用全面发展的观点来认识社会主义。只有把社会主义看作一个过程,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才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途径。其次,用辩证联系的观点来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对于资本主义来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既有继承也有发展,社会主义只有大胆吸收借鉴资本主义的一切有效的组织形式、管理经验、才能具备超出资本主义的竞争优势。第四,社会主义必须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当代中国和世界实际问题的典范。它把社会主义性质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辩证地统一起来,表明:社会主义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改变不发达面貌走向高级阶段的伟大历史进程。因此,我们不能割裂历史、现实和未来的联系,不能静止孤立地看问题,只有站在历史动态整体的高度,并且把人的自觉选择和努力奋斗考虑在内,才能全面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性和实践意义。
&&&&第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认真研究中国的实际情况,以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客观依据。&各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表明,社会主义不但有共同的规律,而且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社会主义发展的这种特殊性归根结底是由于各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起点所决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要注意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点,还要注意中国社会主义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更为特殊的不同点。毛泽东同志指出:认识任何事物都“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矛盾。一切运动的每一个实在的非臆造的发展过程内,都是不同质的,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着重这一点,而且必须从这一点开始。”[5]过去我们用这一方法找到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今天我们必须用这一方法去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毛泽东时代,应该说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在贫穷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一国情是有一定认识的。但是在实践中却出现了急躁冒进的偏差,一个重要的根源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缺少深刻认识和实际思考。在理论认识上,还没有真正脱离本本主义的蕃篱,更多地把思维视野局限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和苏联模式上,而忽视了对中国具体国情的研究。这一认识误区的结果是在理论上更多地看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共同点,没有看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不同点,就不可能认识和提出准确反映中国国情的初级阶段理论,而在实践上产生超越阶段的做法就无法避免。只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后,才真正解开了理论上的死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高度概括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特殊本质,因此是我们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思想武器。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中国的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而中国的实际又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只能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以现阶段的国情为基本依据。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从理论上抽象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我们所实行的一切方针、政策必须符合初级阶段实际,不能拘泥于社会主义的一般形式,不能按抽象的社会主义原则做出判断。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制定正是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基本依据的。
&&&&第三,在中国,要真正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行动。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归根结底是由于我们在我国社会所处发展阶段的估计上犯了错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正确方向和根本任务,这我党制定社会主义的路线、政策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6]党的十五大报告也指出:“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和准确把握。”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重新审视了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路线,认为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以后,阶段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会长期存在,因此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和无产阶级专政,不能搞“非政治国家”或“全民国家”;同时认为阶级斗争已经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在此基础上,党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这条基本路线,正确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是指引我们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光辉旗帜。
&&&&第四,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要求我们在实践中既要警惕右,又要充分吸取历史的教训,更重要的问题是防止“&左”。&&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7]&“左”和右都是相对正确的路线而言的,是指偏离正确路线的两种错误倾向。根据邓小平的论述,右在当前的主要表现是反对四项基本原则,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甚至制造动乱。事实表明,右的倾向干扰破坏党的基本路线,对社会危害极大,所以必须警惕右。但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左”在党内有很长的历史,危害更大。建国以后,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的认识偏差,那种超越时代,超越当前的情况,在方针政策上,在行动上冒进,在斗争问题上强调阶段斗争的“左”倾错误占据了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位置。从1957年反右派斗争开始,“左”的思想逐渐抬头,并占据主导地位,最终酿成“文化大革命”。当前,虽然急躁冒进意义上的“左”还部分地存在,但“左”主要表现为固守以往的观念,认为改革是搞资本主义这样一种错误倾向。因此滞后性和保守性成为当前“左”的重要性。之所以发生“左”或是右的路线偏向,最主要的原因是对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中国最大的国情缺乏深刻的认识,因此不是陷入了企图逾越生产力高度发达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更高发展阶段的“空想论”,就是陷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不可超越的,中国超越了,现在应该回头去“补资本主义课”的“机械论”。这两种情况都脱离了我国基本国情都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带来危害。要全面推进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在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的干扰中,全面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
&&&&总之,通过以上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历史考察和对我们探索中一些经验教训的分析与思考,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事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制定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理论依据,是夺取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的思想武器。正确认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的国情,是我们思考和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切问题的逻辑起点。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刻不脱离改革开放的现实出发点,一切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必将无往而不胜!
参考文献:
&&&&[1]南京政治学院历史系:《毛泽东思想原著选编》[M],南京,南京政治学院,1993年12月
&&&&[2]龚育之:《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P161-16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P269页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742-743&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P310&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P252
&&&&[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P375&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今日关注 /8
  有关MERS病毒,人类是如何感染的?这种病毒在人与人之间是否容易传播?已经确切的病毒感染来源有哪些?哪些人群容易感染MERS病毒?针对这一系列问题,光明科学沙龙拟于本月12日举行线下科学沙龙,邀请呼吸道疾病专家和研究学者现场解读。
  网络里总有小人兴风作浪,继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先烈被网络段子手们“黑”了许久之后,15岁就牺牲的刘胡兰烈士再成造谣者们的“新宠”,“小三”、“精神病”等污水一股脑地泼在了这位激励了几代人的少年英雄身上。
  6月15日,全国领导干部国学教育系列教材在京首发。据介绍,国家行政学院及全国省级行政学院系统,将对现任各级行政干部进行传统文化轮训。这标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有望正式纳入到各级行政干部培训体系之中。
   我国扶贫面临一个严峻现实,除去东部沿海改革开放较早的地区,在中西部的广大农村仍存在大量贫困人口。这是我国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目标的巨大难题,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课题,扶贫事业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6月15日上午,潍坊市中院门前上演了一出逼真的“滑稽戏”:一名被称呼为“老道”的中年男子,一边指挥近20名“访民”排好队列,举着牌子、打着横幅、喊着口号,一边叮嘱专门负责拍照的人“把法院大门拍进去”“把潍坊中院的门牌拍进去”。
  《中国留守儿童心灵状况白皮书(2015)》18日在北京发布,中国有近1000万留守儿童“一年到头见不到爸妈”,而父母通过电话等方式跟孩子保持联系、适量的阅读、玩耍等将有助改善留守儿童的“烦乱度”和“迷茫度”,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指标。
“6.8”肃宁持枪杀人凶犯已经伏法,但此案造成的伤痛却远没有停止,肃宁县公安局政委薛永清牺牲后,妻子因为悲伤过度而离世,上大四的儿子一度哭晕,袁帅的女儿还未满3岁。公安队伍从此失去了两名优秀警察,两个家庭从此陷入长期悲痛谁能弥补?
  6月20日早上8时50分,G15沈海高速公路往台州方向柳市路段,一辆温州牌照大众轿车驾驶室窗户开开,更为奇特的是,车窗外伸出一根铁杆子,铁杆顶上挂着一只吊瓶,摇摇晃晃。同时,网上还曝出高速路上,一手搂着美女一手开车的奇特场面。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