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宅内发现文物归谁农村土地所有权归谁

自家老宅基地复耕后所有权归谁管_百度知道
自家老宅基地复耕后所有权归谁管
复耕前后均归村集体所有。土地复垦后村集体成员可重新申请宅基地。
其他类似问题
复耕的相关知识
其他2条回答
国家。但你可以用
等待您来回答
为您推荐: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广西现清朝和民国地契 藏于老宅横梁铁盒内
  近日,防城港一户人家在老宅里发现10多张清朝及民国时期的地契,其中最早的一张立于道光年间,距今170多年。图为光绪八年的一张契约。
最古老的一张地契上写着“道光二十二年”的字样。
  近日,防城港市防城区中山路六旬老人王立和在修补家中房子时,在瓦房屋顶的横梁角落处发现一个铁盒,里面装着10多张清朝及民国时期的土地出租契约。其中最早的地契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至今已有173年历史。
  2月27日,记者在王立和家中看到,他家的房子看起来已经非常破旧,横梁的木头一些已经腐了,铁盒就放在房子的木阁楼里。
  记者看到,这个铁盒不大,上面锈迹斑斑,里面装着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土地出卖契约,还有凭单、税票等,其中3张是清朝时期的,一张是道光二十二年,另外两张分别是光绪八年和光绪十二年的,其余的是民国时期的,用一张英文报纸包着。
  契约是用毛笔写的,有的还有红色印章,但由于年代已久,大印上的字迹已经看得不清楚。但税票的凭单还看得非常清楚,其中一张上面写着“凭单期至本年旧历十二月二十日即交时用银六十七元五毫正至期照交不得延期,此据是实,民国辛酉年七月二十日”,还贴有面值一分的中华民国印花税票一张,并盖“李源发”印章。
  据王立和介绍,这间房子是他高祖父王绍庭所建,至今已经经历200多年风雨,目前自己还住在里面。因受去年台风“威马逊”影响,自己家的房子被吹坏。今年1月份,他清理修补房子,在房顶的横梁和墙壁衔接的角落处发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爷爷等先祖保存的清朝、民国时期的契约。
  王立和说,这个铁盒子应该是他爷爷放上去的,藏得非常隐蔽,估计是契约、凭单、税票这些东西非常重要,爷爷不想轻易给外人看到,所以放得比较隐蔽。
  防城港市文体局工作人员黄先生介绍,这些契约对研究考察清朝和民国时期防城区的经济文化生活,可以提供较好的佐证,在前几年进行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在防城区水营街道办辖区也发现一些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契约,如今已经被防城区博物馆收藏。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官方微信
中国文物网
问题纠正&&&&&&&&
&div style=&text-align:&&&img src=&/upload//46847.jpg& alt=&& /&&br /&&/div&
&div style=&text-align:&&&br /&&/div&
&div style=&text-align:&&  近日,防城港一户人家在老宅里发现10多张清朝及民国时期的地契,其中最早的一张立于道光年间,距今170多年。图为光绪八年的一张契约。&/div&
&div style=&text-align:&&&br /&&/div&
&div style=&text-align:&&&img src=&/upload//13295.jpg& alt=&& /&&br /&&/div&
&div style=&text-align:&&&br /&&/div&
&div style=&text-align:&&&div style=&text-align:&&最古老的一张地契上写着“道光二十二年”的字样。 &/div&
&div&&br /&&/div&
&div&  近日,防城港市防城区中山路六旬老人王立和在修补家中房子时,在瓦房屋顶的横梁角落处发现一个铁盒,里面装着10多张清朝及民国时期的土地出租契约。其中最早的地契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至今已有173年历史。&/div&
&div&&br /&&/div&
&div&  2月27日,记者在王立和家中看到,他家的房子看起来已经非常破旧,横梁的木头一些已经腐了,铁盒就放在房子的木阁楼里。&/div&
&div&&br /&&/div&
&div&  记者看到,这个铁盒不大,上面锈迹斑斑,里面装着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土地出卖契约,还有凭单、税票等,其中3张是清朝时期的,一张是道光二十二年,另外两张分别是光绪八年和光绪十二年的,其余的是民国时期的,用一张英文报纸包着。&/div&
&div&&br /&&/div&
&div&  契约是用毛笔写的,有的还有红色印章,但由于年代已久,大印上的字迹已经看得不清楚。但税票的凭单还看得非常清楚,其中一张上面写着“凭单期至本年旧历十二月二十日即交时用银六十七元五毫正至期照交不得延期,此据是实,民国辛酉年七月二十日”,还贴有面值一分的中华民国印花税票一张,并盖“李源发”印章。&/div&
&div&&br /&&/div&
&div&  据王立和介绍,这间房子是他高祖父王绍庭所建,至今已经经历200多年风雨,目前自己还住在里面。因受去年台风“威马逊”影响,自己家的房子被吹坏。今年1月份,他清理修补房子,在房顶的横梁和墙壁衔接的角落处发现了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子,打开一看,里面竟然是爷爷等先祖保存的清朝、民国时期的契约。&/div&
&div&&br /&&/div&
&div&  王立和说,这个铁盒子应该是他爷爷放上去的,藏得非常隐蔽,估计是契约、凭单、税票这些东西非常重要,爷爷不想轻易给外人看到,所以放得比较隐蔽。&/div&
&div&&br /&&/div&
&div&  防城港市文体局工作人员黄先生介绍,这些契约对研究考察清朝和民国时期防城区的经济文化生活,可以提供较好的佐证,在前几年进行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在防城区水营街道办辖区也发现一些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契约,如今已经被防城区博物馆收藏。&/div&
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中国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银行支持:中国工商银行 法律支持:岳成律师事务所 网站营运:Celestone
中国文物网版权所有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
| &&&&&&&&近期热门:
&您当前的位置: >
> 西安发现一清代武将家族墓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
西安发现一清代武将家族墓
来源:新华网
<div id="arti 发布时间: 10:59 浏览: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
关键字:&&&&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
西安市文物普查工作队日前在长安区发现一清代家族武将墓地,墓主张氏家族中多人均为武将。
&&&&据西安市考古工作人员介绍,墓主张氏为清代望族,祖籍榆林,迁居长安,七世13人,历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六朝,除一人为进士外,均为总兵武将。
&&&&这一家族墓地分布于长安一带,由南北两墓地构成。其中,北墓地位于今咸阳市渭城区一带,1994年曾被盗贼掘墓开棺,墓内文物被洗劫一空;南墓地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办中丰店村西南部,沣河东岸的高地上。这一墓地也曾遭到毁坏,封土被平,墓前石刻、石碑被砸,但墓室保存完好,现有少量墓地石质文物保存于张家老宅内,为墓碑2方、石人1个、石牌坊残件数块。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考古专家认为,张氏族人世居要职,家族墓延续时间近一个半世纪,见证了清代兴衰,在长安区乃至整个西安地区都十分罕见,为研究清代的丧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声明:本文由藏宝网转载发布,所有权归作者所有。文章所有的观点属于作者的观点,与藏宝网无关。
位网友对此资讯发表了看法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的相关新闻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
考古消息头条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
考古消息排行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
收藏,古董,藏品估价,古董南京老宅发现古钱币 5.5万枚引发归属官司
南京老宅发现古钱币 5.5万枚引发归属官司
  &古钱币是在我们家老宅下发现的,祖父曾说过当年为躲避日军埋下大量古钱币,拆迁前我们就反映过。现在发现了,理应属于我们家。&
  &地下文物属于国家,这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目前的司法解释中没有例外。打个比方,难道曹操的后人能去要&曹操墓&的文物,慈禧太后的后代能去要故宫的文物吗?&
  4月19日,淮安清河区人民法院,汪氏六兄妹与淮安博物馆为了5.5万枚铜钱的所有权,打起了官司。私人通过法律程序向博物馆追索地下文物所有权,这在我省还是首例。
  发掘: &
  出土铜钱牵出传奇故事
  日中午,淮安市清河区越河小区水韵天成建设工地,一位拾荒老汉在拆迁的废墟上无意发现一个埋藏大量古钱币的小坑,引发市民哄抢。
  有人立即拨打110报案,消息随即传至淮安市博物馆。当考古人员到达现场时,警方已经在现场拉起了警戒线,线内有一个电脑屏幕大小的浅坑,里面密密麻麻地堆放着圆形的古钱币,约三分之一已经被哄抢。考古人员还发现,东面仅1米远处还有一个更大的埋藏坑,同样埋藏着大量古钱币。当天,考古队共取回13口袋铜钱,经初步清点,共出土晚清至民国时期的铜钱5.5万枚,而被哄抢的铜钱估计在1万枚上下。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原来居住于此的汪秉诚、汪秉正等六兄妹找到了博物馆,称铜钱系其祖父埋藏,要求博物馆返还这批铜钱。记者在起诉书中看到,汪氏兄妹称祖辈居住于东长街306号,系经营酒坊的商家。抗战期间,日军侵略淮阴城时,祖父带领全家避居乡村,并吩咐雇员将家中数量可观不便携带的铜钱埋藏于宅中。当原告祖父重返淮阴城时,雇员已下落不明,铜钱埋藏在哪里也就成了一个谜。兄妹几个虽然知道此事,也曾在院内挖掘过,但却一直没发现。
  庭审:
  祖传之物还是地下文物
  难道汪氏兄妹在编故事?庭审当天,到场的汪家两位邻居均证明,汪家世代居住在酒坊老宅中。而拆迁单位和居委会也出具书面材料,证明早在2007年拆迁启动时,汪家就曾反映,老宅下有祖父埋藏的古钱币。
  汪秉诚对记者说:&如果铜钱是无主的,当然归国家所有,但这批铜钱是祖传之物,应该还给我们。&他还列举了一个央视《法律讲堂》日播出的《夺宝》节目,陕西一位农民将老宅卖了,买主翻修时发现墙壁里有一坛银锭,文物局认为归国家所有,结果这位农民起诉后打赢了官司,夺回了文物所有权。
  然而,被告淮安市博物馆的代理律师认为,在老宅范围内发现并不代表铜钱就是房主的。确实有人在老宅埋藏了铜钱,但现有证据无法证实就是汪家所埋。除了汪氏兄妹的口头陈述,没有遗嘱等文字材料或其他有法律效力的证据。而两位邻居在作证时也表示,此前没听说过此事。发掘前,六原告不能说明铜钱的数量、年代、特征和埋藏位置等基本事实,如何能证明这批铜钱是祖上所埋?这批文物的发现和出土过程说明,铜钱早已不被任何人占有和控制,属于地下遗存的文物,应当属于国家所有。无论当初是否系原告祖父所埋,原告都已经失去所有权。博物馆是依法设立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对涉案的全部古钱币有职责依法收藏、研究和展陈。
  庭审现场,原被告各执一词,双方都拒绝调解。有趣的是,双方都把《文物法》作为重要依据。原告律师称,综合现有证据,原告是古钱币的所有人,祖传文物所有权受法律保护。而被告律师称,无法证明铜钱为原告合法所有,地下文物归国家所有。
  争论:
  地下文物属国家有无特例
  淮安市博物馆馆长孙玉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批铜钱的经济价值并不高,市场上类似铜钱曾有2.8元/公斤的先例,但是该案涉及的是文物权属的根本问题,我们认为这批铜钱属于国家。如果谁家地下发现了近代文物就归谁,那么博物馆里无数文物就要给私人搬走了。另外,地下文物属国家所有,博物馆无权擅自处置。因此,淮安博物馆没有丝毫的妥协余地,只能通过司法程序解决。
  对于此事,法律界也有争议。江苏苏源律师事务所的陈良律师认为,《文物法》第六条规定,祖传文物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如果能证明这一点,这批铜钱应该返还。如果能从房产部门查到当年的房契、地契,证据会更有力。而江苏唯衡律师事务所的陈志刚律师则认为,证明祖传文物不能靠口口相传,而是要有直接的证据,现在原告的证据还不够充分。祖传文物传到地下找不着了,这在逻辑上没有说服力。《文物法》第五条规定,地下文物属国家,出土文物归国家,这两条这批铜钱恰恰都是符合的。
  省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成员、省文物局法规处(执法督察处)处长张农表示,此案的意义不仅在于这批铜钱的归属,更重要的是,地下文物归国家所有的原则,到底可不可以有特例,换言之,地下文物有没有可能不归国家所有?从这个角度来看,无论判决结果如何,此案对推动文物保护法制进程很有价值,对全国的同类案例都具有示范意义。同时,我们鼓励通过法律程序而不是通过上访、无原则的组织协调等手段解决文物争端,这对提高群众法制意识,促进社会文明进步都有帮助。
  在淮安市博物馆,记者见到了这批铜钱,其尺寸与现在1元硬币相仿,呈红铜色或青白色,经鉴定的样品中,有光绪元宝、大清铜币、宣统元宝,背面的蟠龙形状各不相同;还有民国的开国纪念币、中华民国铜币等,背面有交叉的五色旗。
  淮安市博物馆考古部主任尹增淮告诉记者,这批铜钱均为机器压制,清末民初各省都有制币厂,这些铜钱分别产自湘、鄂、粤、苏、皖、赣等地,共有40余种版别,当时各地竞相铸造,以筹集军政费,反映出时局的动荡和币制混乱。其中有些还出自清江局(今淮安),对研究中国近代货币制度及淮安运河文化有一定价值。
  据悉,今年4月14日,淮安市文物局会同淮安市公安局清河分局联合发布公告,称该批古钱币属于可移动文物,依法进行追缴,敦促哄抢者上交,对提供办案线索的,经查实后将给予奖励。
中国广告行业门户 版权所有
电话:022-
传真:022-
备案号:津ICP备号-1节假日、夜间值班电话:022-
技术支持:北京中搜天津分公司这几个铜钱也是刚在老屋里找到的_古董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5,139贴子:
这几个铜钱也是刚在老屋里找到的
大家看看哈,值钱不?
相关的贴子81353958相关的图贴
品相不好,估计也扔的货了
不错的,自己玩吧。
最后一个留着
内&&容: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方提出离婚孩子归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