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1997一2014 1997年有那些强大?

《卡内基中国透视》2014年4月(总第97期) - 内外互动 - 最新消息 - 美国华裔教授专家网
用户名:&&密码:&&&
|||||||||||||
栏目导航&―&>>
关键字&&范围&
《卡内基中国透视》2014年4月(总第97期)
5/3/:41 AM | 浏览:774 | 评论:4
920) this.width=920' alt='《卡内基中国透视》2014年4月(总第97期)' onload="javascript:if(this.width>920)this.width=920" border=0 alt=卡内基中国透视2014年3月(总第96期) src="/upload.png">
2014年4月(总第97期刊)主编:王雅平
詹姆斯?肖夫(James L. Schoff),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展开首脑会晤。作为奥巴马三年半以来的首次访日之旅,此次访问的交流重点及范围备受媒体瞩目。日本与中国在尖阁诸岛/钓鱼岛问题上争得不可开交,中国东海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必将成为美日两国领导人的首要话题。
卡内基动态
包道格(Douglas H. Paal),蒲威廉(William Brown),卜睿哲(Richard Bush),施蓝旗(Barbara Schrage),华盛顿特区
日 | 1979年签署的《台湾关系法》(TRA)是台美关系的基石。过去三十五年来,它在塑造美国东亚政策、支持台湾民主发展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自该法签订以来,亚太地区风云变幻,但其相关性也受到了美国国会及其他各方的质疑。 美国在台协会(AIT)一直是美国处理美台和两岸关系的管理机构,历经六任总统。《台湾关系法》签署三十五年后,美国在台协会的几位前任官员将同卡内基基金会的包道格一起,就美台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展开讨论。
惠斯勒中将(Lieutenant General John E. Wissler),詹姆斯?肖夫(James L. Schoff),华盛顿特区
日 | 对美国而言,亚太地区的战略重要性不断增长,特别是美日同盟――它构成了美国在该地区广泛参与的基础。陆军中将约翰?惠斯勒是驻日海军陆战队指挥官,他将讨论美国如何与日本等国展开合作,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地区实施再平衡策略。 他还会谈到当台风“海盐”袭击菲律宾时,自己率领美国联合特遣部队参加救灾的一些经历。
詹姆斯?阿克顿(James M. Acton),史文(Michael D. Swaine),桑德斯(Phillip Saunders),司乐如(Lora Saalman),麦德伟(Michael McDevitt),华盛顿特区
日 | 1月9日,中国首次进行了高超音速武器试验。虽然测试细节扑朔迷离,但这确也证实一个长期的猜测:中国有兴趣发展高超音速武器。美国同样热衷此技术,并于2011年11月首次完成了助推滑翔测试。中国的试验将对美国安全造成什么影响?美国会作何回应?是否会出现新一轮的高超音速技术军备竞赛?如果是,能采用措施加以预防吗?詹姆斯?阿克顿、史文、桑德斯和司乐如将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讨论会由麦德伟主持。
陈懋修(Matt Ferchen),恩立奎?杜赛尔?彼得斯(Enrique Dussel Peters),北京
日 | 近几年,中国与拉美的交往不断加深。中国不仅增加了对拉美的出口量,同时开始投资拉美企业。然而,中国-拉美关系的可持续性发展仍面对很多问题,尤其是中国-墨西哥关系中仍存在着大量贸易与投资壁垒。清华-卡内基中心的陈懋修主持了一场讨论,与会者包括墨西哥国立大学经济学教授恩立奎?杜赛尔?彼得斯(Enrique Dussel Peters),以及诸位中国与拉美专家。小组以中国-墨西哥双边关系为重点,探讨了不断发展的中国-拉美关系。
拉贾?莫汉(C. Raja Mohan),马加力,楼春豪,北京
日 | 中国在印度洋上的海事活动日益频繁,而印度在东亚地区的海上互动行为也有所增加,这使得中印双边关系的重点从陆地转向了海洋。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迎来了拉贾?莫汉(C. Raja Mohan),介绍其最新著作《中印海洋大战略》(Samudra Manthan:Sino-Indian Rivalry in the Indo-Pacific)。之后,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加力,以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楼春豪,探讨了中印两国关系的现状。清华-卡内基中心的陈懋修主持了本次讨论。
威廉?科恩(William Cohen),韩磊(Paul Haenle),北京
日 | 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地区以及其他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事件为2014年赋予了跨时代意义。今年,国际社会面临着一系列无法预测且全新的挑战。因此,这些主要的安全战略调整突显了中美两个大国之间进行合作的重要性。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邀请美国前国防部长,科恩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威廉?科恩(William Cohen)先生来讨论了这些地缘政治挑战的全球意义。此外,科恩先生还就美中关系以及美国对关于中国的某些安全挑战的潜在政策回应发表了看法。随后,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主任韩磊主持了一场讨论。
杉尾高桥(Sugio Takahashi),詹姆斯?肖夫(James L. Schoff),华盛顿特区
日 | 朝鲜2013年第三次核试爆虽已淡出公众视线,但其核计划和导弹项目仍在继续进行,而日本最容易成为朝鲜的核打击目标。朝鲜核威胁在东京日益受到关注,并将影响到美日双边防卫合作方针的调整。杉尾高桥将阐述日本对朝鲜核武器和导弹计划的看法,以及这种威胁将如何影响美日同盟和美国威慑力的延伸。讨论会由詹姆斯?肖夫主持。
詹姆斯?肖夫(James L. Schoff),勉菊池(Tsutomu Kikuchi),保福田(Tamotsu Fukuda), 华盛顿特区
日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大力推行积极的外交政策,上任初年就遍访东盟十国,并在东京举办了东盟领导人特别峰会。勉菊池和保福田研究了日本针对东盟的外交政策变化,并探讨了其外交新政是会以中国为中心,还是更专注东盟的崛起。各位发言人还谈及美国的亚洲再平衡战略以及中日关系。讨论会由詹姆斯?肖夫主持。
卡内基中文网最新
日 | 作为一个经济概念,金砖集团也许已成明日黄花。但将这五国联合在一起的,是它们的国际政治诉求,而“金砖”概念所创造的政治身份和提供的合作理由,将让这五个雄心勃勃的国家继续依赖“金砖”,并致力于让“金砖”富有价值和光彩。
黄育川(Yukon Huang),肯扬?博斯勒(Canyon Bosler),《华尔街日报》
日 | 中国经济放缓是否已经触底,其金融体系是否正在走向崩溃,中国观察家对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作者认为,未来几年中国经济不断慢失血,但定期的小刺激仍会收到疗效。北京如能对症下药,最终就不会以危机收场,而是能建立一个风险意识更强的金融体系。
黄育川(Yukon Huang),《金融时报》
日 | 经过长时间的辩论,各方期待已久的中国《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于3月中旬公布。《规划》规定:“严格控制”特大城市规模,引导劳动力向中小型城市迁移。这一限制不仅违反了去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核心精神――让市场(而非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还会加大中国实现其亟需的生产率增长的难度。
维克拉姆?尼赫鲁(Vikram Nehru),《日经亚洲评论》
日 | 神秘而扑朔迷离的马航MH370失联事件备受全球媒体关注。这一事件显示了整个东南亚地区,特别是马来西亚,信誉、能力、合作和信任的缺失。
日 | 2013年对于中国的能源部门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分水岭。一些会对中国的环境和能源产生深远影响的改革措施开始出现在视野中。在问答专访中,王韬对于中国2013年能源政策的主要发展进行了分析,并认为2014年中国的能源政策可能会出现重大的改变。
《中国的强制储蓄》
Forced Saving in China
埃克考斯(Richard S. Eckaus)
《中国季刊》(The China Quarterly),2014年3月,第217期,第180-194页 | 高储蓄率是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特点。根据官方国民收入核算,自2007年到2009年间,中国的整体储蓄率达到了百分之五十,这在和平时期是绝无仅有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储蓄率一直在百分之四十左右徘徊;在这之前,储蓄率一直在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四十之间。文章采用了边沁(Jeremy Bentham)的强制储蓄理论对中国高储蓄率进行解释。它将储蓄分为两部分:一是强制储蓄(Forced Saving),例如金融投资税。在近些年,这部分储蓄比重高达中国整体储蓄的一半以上。第二类是有益储蓄(Conduced Saving),例如来自银行的投资贷款。通过本文的分析,作者认为强制储蓄在中国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2007年,政府和公司的未分配利益储蓄几乎占了总储蓄的一半。对于有益储蓄的作用,本文认为,大的国有银行在政府的默许甚至指示下,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来提升投资率。因而,与其说高储蓄率是中国的特征,不如说高投资率更能体现中国特色。此外,储蓄和投资促进了中国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大量劳动力从乡村迁移到城市。文章指出,这些表现都与谢淑丽(Susan Shirk)和其同事的论断相符合,即中国领导人的首要工作是确保经济增长和就业,以防止“国内的不稳定”。因此,中国政府很有可能出台政策,刺激银行投资贷款的增加,即使这一做法会提高贷款的拖欠率。作者认为,尽管边沁的强制储蓄理论只是旁证,但很显然的是,中国的投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强制储蓄。换言之,中国的高储蓄实质上是被“强制”拔高的。
《在研究中非关系时我们为何需要打破桎梏?》
Why Do We Need ‘Myth-Busting’ in the Study of SinoCAfrican Relations?
三轮广野(Miwa Hirono),铃木省吾(Shogo Suzuki)
《当代中国》(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日,第23卷,第87期,第443-461页 | 当下,无论对学术圈还是对公众,中非关系都是一个引人瞩目的话题。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国与非洲密切接触,援助坦赞铁路等项目,其主要目的是避免本国在国际上被孤立,同时支持非洲的独立运动。然而,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非关系逐渐疏远。八九事件以后,北京政府为了弥补此事件造成的不良国际影响而亲近西方。但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中国在非洲的影响与日俱增。政治上,中非频繁举办高级别峰会;经济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加在非洲的投资。面对中国在非洲政治、安全、经济活动的增多,学术界产生了两种声音。第一种认为中国对非洲独裁政府的支持是对西方国家的威胁,而这一观点得到了英国首相卡梅伦的应和。另一派则认为中国和西方都对非洲的安全和政府问题负有责任。中国在非洲日益增加的影响力是否威胁到西方的利益?这一问题在中非关系的相关文献中一直受到热议。同时,结论往往是:中国不是唯一“不道德”的国家。很多国家,包括一些西方民主国家,也给当地独裁提供援助以换取自然资源。然而,为何学者花费如此多精力却得出这一不令人惊讶的结论?作者认为,西方国家的政策利益严重影响到了学界对中国外交政策的研究,导致相关讨论贫乏――研究仅仅局限于讨论中国是否将成为西方的威胁。此外,现实主义认为,国家之间没有太大区别,都追求自身战略利益,而很少顾及口头宣称的国际准则。但这一理论应用在中非关系上却被认为是令人瞠目的观点。原因何在?文章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国崛起会对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国际体系造成前所未有的威胁。文章对这些研究角度表示了质疑,认为这将使中非关系研究变得有失公允。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两个论断。第一,学界对中国的研究与西方国家的利益紧密结合,这导致了主流关注点局限于中国是否威胁到西方国家的利益。第二,欧洲中心主义在国际关系领域的长期存在导致了人们对“黄祸”理论(“Yellow Peril” Thesis)的恐惧,即亚洲国家的崛起会对世界秩序产生未知的影响。因此,为了增加中国外交政策研究的多样性,作者提倡要打破西方战略利益考量的限制,将超越欧洲中心论的新型中非关系研究提上日程。
《国家领导下的城市化:摩天大厦、土地收入与城中村》
State-Led Urbanization in China:Skyscrapers, Land Revenue and “Concentrated Villages”
王惠玲(Lynette H. Ong)
《中国季刊》(China Quarterly),2014年3月,第217期,第162-179页 | 在中国,为追求城市化,地方政府将农民从农村搬往城市。文章讨论了这一现象带来的“城中村”政治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对地方政府而言,出售土地的收入是其财政的主要来源。地方政府又利用这笔收入投资城市基础设施。农民被迫从农村搬到城市,他们抱怨自己收入降低而花费增加。同时,虽然农民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了政府,他们仍不能够享有城市居民拥有的社会福利。总体而言,农民收到的补贴不足以支撑他们的生活,而失地农民被剥夺了长期保障――土地――和社会福利,沦为社会贫困阶级。对于这些农民而言,土地交易自由的合法化问题远不及未来享有城市居民的社会福利重要。在2011年,中国的城市人口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据估计,失地农民的数量在以平均每年二十万到三十万人的速度增长。除了少部分人得到应有的补偿,大多数农民只收到了少量的补贴,甚至直接被剥夺了土地使用权。因此,征地问题成为了2000年以后中国社会纠纷的主要源头。例如,在2010年,征地引发的纠纷占了中国十八万起大事件的百分之六十五。文章基于对合肥城郊失地农民的四十例采访开展研究,着重讨论土地和当地政府收入之间的关系。对于地方政府,土地既是生产的工具,也是赚钱的工具。以土地为抵押的地方政府债务堆积如山,这为财政危机埋下了种子。总之,土地交易和房地产成为地方政府不可替代的重要财政收入,城市建设的资金来源大多是土地租赁收入和银行贷款。土地被看成了国有财产,被政府用来买卖以获得收入和银行贷款。作者指出,土地是有限的,租用或抵押来获得其经济价值等于是透支未来几代人的资源;未来,政府可能会面临重债压身。
《新世纪初的中俄关系:中亚地区的利益分歧》
SinoCRussian Relations at the Start of the New Millennium in Central Asia and Beyond
施万通(Niklas Swanstrom)
《当代中国》(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日,第23卷,第87期,第480-497页 | 文章指出,中俄关系并不稳定:在叶利钦时代,中俄关系密切;但在2000年普京上台之后,由于俄罗斯的亲西方政策,中俄关系急剧恶化。很大程度上,中亚地区复杂的利益关系成为这种不稳定性的来源――美国在中亚有军事存在,而俄罗斯也卷入这一地区的战争之中,这使得中亚的地缘政治愈发复杂。文章认为,中俄两国在中亚地区乃至全世界有非常大的利益分歧,这使得中俄关系比想像中的更加脆弱。中俄两国都清楚,他们可以通过提升双边关系来和美国讨价还价,提高谈判筹码。但对实质性合作而言,中俄两国的互信程度是一大阻碍。因此,在缺乏战略互信的情况下,中俄关系能否承受住挫折颇受质疑。在普京放弃最初的亲西方政策之后,中俄两国重新恢复良好关系。但文章认为,这只是表象,并非实质。两国之间的竞争和紧张气氛依然存在,这对中俄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两国对伙伴关系的声明象征性意义大于实质。这主要表现在中俄在中亚和上海合作组织中的竞争。&首先,在2008年俄罗斯入侵格鲁吉亚时,中国没有施以援手。中国的沉默给了中俄关系一个响亮的耳光,明显暴露了两国在外交政策上的不协调。其次,中国和参加上合组织的中亚国家拒绝承认俄罗斯对格鲁吉亚的划分,也拒绝承认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对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地区的控制权。这不仅是因为俄罗斯没有遵从国际法,更是因为中国害怕俄罗斯的行为刺激台湾、新疆和西藏的分离主义。第三,俄罗斯拒绝承认中国在黄海和南海主权,甚至和越南签署合约,在争议地区开采石油和天然气。这还只是冰山一角。除此之外,中国在伊朗和非洲持续增长的影响力也引起了克林姆林宫的注意。俄罗斯不愿意承认中国这一“落后国家”在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内施加影响。这些例子都体现了中俄双边关系的脆弱。当然,尽管如此,中俄两国都愿意在强大的美国面前保持伙伴关系。比起美国“革命性”地“入侵”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俄罗斯更青睐中国,也更希望中国的影响力缓慢而稳定地提升。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中国视角》
The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TPP):the Chinese perspective
伊夫林?德娃戴森(Evelyn S. Devadason)
《当代中国》(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日,第23卷,第87期,第462-479页 |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是一项自2006年生效,由十二个个亚太经合组织国家发起的自由贸易协定。这十二个国家分别是:东亚地区(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越南、日本)、太平洋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拉丁美洲地区(智利、秘鲁)、北美洲地区(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目前,尽管TPP不包括中国,但中国表达了对此协议的兴趣和关注。2010年,中国国际贸易的百分之二十三来自参加TPP的国家。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对外贸易占了出口的百分之十九和进口的百分之二十三。在年间,中国与TPP国家的贸易量以平均百分之十九年增长率的速度稳步增加。事实上,很多人质疑,如果将中国排除在外,TPP成功的可能性能有多少。本文发现,中国加入TPP会扩大市场准入,带来重要贸易机会和更好的收益。但另一方面,本文也认为,中国加入TPP的成本不可估计。TPP的其中一个目标是通过产品网络加深地区整合。关键的问题是,TPP是否能达到此目标。当今对TPP的热议集中在其可实现收益上,而这也是将TPP扩展到其他国家的关键。尽管TPP的支持者将其视为区域化的工具,反对者认为TPP很难解决“面碗效应”问题。文章从中国的视角出发,指出中国虽不是TPP的成员,但却是值得关注的重要角色。通过将TPP与东盟10+1、东盟10+3、东盟10+6进行对比,本文发现,中国与TPP国家的贸易更多以成品为主。这一贸易结构的差异使得中国与TPP国家的贸易联系比与东盟的联系更加紧密,而中国在TPP的框架下也更能发挥积极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加入TPP会对成品贸易带来更好的市场准入。最后,TPP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经济方面,还包括国防和政治。作者认为,可以确定的是,中国虽然会考虑加入TPP,但仍将在短期到中期内,中国依然会更多考虑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来促进东亚一体化。
《三中全会以后:经济改革的实施》
After the Third Plenum:Economic Reform Revival Moves toward Implementation
劳福顿(Barry Naughton)
《中国领导观察》(China Leadership Monitor),第43期,第1-14页 | 三中全会决议是一份重大且影响深远的文件。它改变了政治环境,并且将习近平的新政府区别于胡温政府。而在具体的决议中,它强调了重新定义市场和政府关系的重要性,并且提出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则是这项决议的具体体现。作者指出,三中全会恰当地回应了中国政策上遇到的信任危机,基本实现了其预期的效果。同时,文章也提出,面对信任危机,改革应包含五个方面:确定范围、观测、不回避困难、个性化和权威的树立。随着改革领导小组的成立,改革的实施初见端倪。虽然人们对经济改革有坚定信心,但在改革战略和实施方面,风险仍然存在。这主要包括三大风险:改革是否会取消、改革战略是否会失败、改革是否会被大事件取代。作者认为,新一届领导班子面临一些上届政府遗留下来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值得过分担忧。同时,领导人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例如,自上而下的改革可能导致投机。在地方,一些居心不良的项目可能被伪装成可持续的改革;在金融市场方面,市场的快速自由化导致金融混乱;政治上,对高层领导的挑战导致的改革过程中的不稳定。因此,作者认为中国的改革已经走到了紧要的一步,新领导人需要进行四方面的改革,应对紧急危机:国有企业改革、缩小城乡差距以整合中国现有的二元社会、财政改革和银行与金融业改革。同时,中国也需要一个机构统筹管理。一方面,中国需要一个权威机构开始自上而下国有体制改革,即从资产管理过渡到资本管理。现存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The 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SASAC)在过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如今,为提高效率,这一机构需要被拆分为三个财富基金。另一方面,政策制定者需要做好准备,及时有效地控制经济混乱。文章总结,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的新旅程,同时也是振兴经济和实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第一步。三中全会应该受到高度评价,因为它解决了许多问题,但在这之后,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远东地区独特的地理政治位置》
The Unique Geopolitical Position of Pacific Russia
彼得?巴柯拉诺夫(Pyotr Baklanov),玛特威?罗曼诺夫(Matvey Romanov)
《远东事务》(Far Eastern Affairs),第29-40页 | 本文讨论了俄罗斯远东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即为世界三大“权力中心”之一,也是美国、中国和日本的利益交汇地。具体而言,这包括了以下六点:首先,俄罗斯处于欧亚大陆的西北部与太平洋交汇处,国土辽阔。第二,俄罗斯在此区域与世界强国――美国、中国和日本相接。第三,大部分区域跨越边境,其中包括(1)白令海峡、鄂霍次克海、日本海;(2)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的出海口;(3)有很多跨境溪流流入的兴凯湖;(4)位于太平洋的跨境海域。第四,此处有着多样自然资源的区域,包括可再生土地,其资源潜力对所在区域和周边国家都有重要贡献。第五,是世界三大“权力中心”之一,也是美国、中国和日本的利益交汇区域。第六,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近海地区和两百海里专属经济区。作为东北亚的一部分,远东地区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缘政治关系。一方面,它是许多伟大的古代文明的交汇处,涵盖古亚细亚、中国、日本、韩国和欧洲文明。另一方面,该地区有很多领土和领海争端。在作者看来,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与美国、中国和日本接壤,这使得该地区有独特地缘政治地位。这三个国家在世界上影响力最大,对俄罗斯的国际政治和安全利益也非常重要。所以,远东地区的未来和整个俄罗斯在很多方面都取决于远东地区和这三个国家的关系。俄罗斯的中心也应该逐渐转移到远东地区。
相关文章:『』
相关栏目:『』
最新图文:
说:留言于 04:41:02(第2条)
关于成立中央财经大学美国南加州校友会的通知各位校友:我们拟在洛杉矶筹备成立中央财经大学美国南加州校友会,如果您曾在中央财经大学或其前身中央税务学校、中央财政学院、中央财经学院、中央财政金融学院和中央财政干部管理学院学习或工作过,非常欢迎您加入我们的校友会。  校友会筹备总召集人:袁东,原中央财经大学副校长、现中国驻洛杉矶总领事馆教育参赞  校友会筹备组联系人:徐建亮,中央财经大学83级校友
310-5073763
邮件:John_张冠彬 ,中央财经大学06级校友
213-2190236
中央财经大学美国南加州校友会筹备组
说:留言于 12:51:21(第1条)
Give a little to make a BIG change!
The Career Institute and its non-profit arm, Success Institute, are joining together with thousands in the GIVE BIG San Bernardino event! Your participation means moreEDUCATIONTRAININGINTERNSHIPSJOBSSUCCESS!Contact: Melissa Career Institute contact@cinow.org
您的名字:
电子邮件:
留言内容:
留言内容不要超过4000字,否则会被截断。
未 审 核:
|||||||
版权所有,谢绝拷贝。如欲选登或发表,请与联系。Copyright & 2014 . All Rights Reserved.地址:北京崇文区体育馆路9号
邮编:100763
>> 张发强在2014全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总结经验 创新思路 努力为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好务
  &&张发强主席在2014年全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
  大会顺利完成了前三个单元的议程,下午进入最后的程序,集体总结。刚才三位小组代表的汇报发言,实际上是对会议作了很好的总结,我完全同意。
  正如大家所言,这次会议主题鲜明,诉说&寻梦&;重点突出,意在&家园&;内容丰富、各有特色;经验平实、思路创新;接待热情,服务周到。代表们在婺源丛溪庄园聚贤厅里开设群言堂,召开了一次高峰论坛,大会发言认真热烈,小组讨论积极踊跃,普遍反映发言和文件资料质量很高。大家有收获、很高兴、多满意,深有感触地说,这次会议是&寻梦江西,婺源启航&。现在轮到我给大家汇报了,汇报的题目是: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努力为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好务。
  代表们,同志们。
  2013年是我国老年体育工作喜庆之年。我们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以此隆重纪念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同时热烈庆祝国家法定的节日&&第一个全国老年节。这一年,把30余年来中国老年人体育健身演绎到了极致,诉说了我国老年人晚年追求健康、快乐、幸福的梦想,体现了我国党和政府对老年人体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展示了全国正在形成的尊敬爱护老年人、孝顺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新风尚。真是三十年深有感触。
  2014年是我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再走三十年的开局之年。我们在江西婺源召开年会,举办高层论坛大家谈,共商&建老年人健身家园、开康乐寿幸福源泉&之大计,总结经验,创新思路,努力为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服好务,可谓创新路大有可为。
  一、三十年深有感触
  1983年6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30余年来老体协迅猛发展、日益壮大,特别是近十年,取得了跨越式发展。
  全国各地老体协主要通过实现两个突破,带来了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一是突破体育圈,不离体育线,在体育局的主管下,实现老年体育社会化。老年体育不再是单纯在体育圈内循环,而是走进全社会大环境里循环,健身活动不再是单纯的体育管理,而是作为一种社会管理和组织管理来宣传动员和组织带领全体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体现党和政府重民生、惠民生,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对体育健身的需求,同时又发挥体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从而迈开了老年体育社会化改革的步伐。二是突破行政化,坚持党政主导,由单一行政管理走向社会公共服务。积极争取政府给老年人体协配置适当的&家业&,购买社会公共服务,老体协逐渐提高能量,把&家业&变&产业&从而树立为&事业&。这是老年体育工作尝试走产业化道路的良好开端,是一条老年体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个社会化,一个产业化正好是我国体育改革的两大方向,地方老体协正是在这两个方向上取得了突破,才实现了老年体育的跨越式发展。
  老年体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标志,集中地体现在成功举办两届全国老健会,两届全国老健会的成功举办,又为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活动掀起新的高潮。2009年北京奥运会后,在长期不懈努力的基础上,我们终于创办了首届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青少年的竞技场同时成为老年人的康乐园,奥林匹克精神更快更高更强转化为我国老年人的更快乐更高寿更强健,也就是中国康乐寿的福文化。首创获得成功,社会反响强烈,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党委和政府两办印发了《关于加强老年人体育工作的意见》,从而在全国掀起了老年人体育健身的新高潮。2013年第二届全国老健会开始纳入国务院规划,8月8日全民健身日在首都北京开幕,九&九重阳全国第一个老年节在深圳闭幕,十二个健身交流项目分别在十二个城市举办。二届老健会的成功,国务院刘延东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我们必将在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鼓舞下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大胆开拓创新,把为全国老年人体育健身出彩地服务好。
  三十年可谓深有感触。一是感恩,回头看,我们深刻领会到党中央国务院卓有远见。30年前早在我国尚未跨进人口老龄化社会就提前作出了积极应对的战略安排。成立国家老龄委,设置国务院老龄办,批准成立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全国各地方老体协也相继成立。30年来,我们从无到有,从上到下,从小到大,组成全国网络,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和团结老年人的可信、可用、可靠的社团组织,为我国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中央的远见卓识是何等英明。二是感激。现实告诉我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老干部&政治立场坚定、工作经验丰富、群众基础深厚、社会影响广泛&十分正确。1983年前后,正值全国干部体制改革,一大批老前辈、老干部从岗位上退下来,他们积极发起成立全国老年人体育协会,老干部社会影响大,组织能力强,他们的奉献精神为我们开创了今天的大好局面,他们的长者风范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我们深深地感激他们,他们是奠基人,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三是感悟。纵观30年,人生有很多感悟。首先人到老年,都会共同地具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和迫切的需求,那就是健康第一,追寻健康、快乐、幸福的梦想。老年梦是推动老年体育健身大发展的强大原动力。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党和政府认识到,体育不仅带给人们强健的体格,还能塑造人们良好的性格、品格和人格。同时明白关心体育就是关心群众、重视体育就是重视群众、热爱体育就是热爱群众、参与体育就是深入群众。因此制订的&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是老年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大家都说,关心自己的健康是美德,关心老年人的健康是功德。30年来相继离退休的老同志,很多人把志愿到老年人体协服务发挥余热当作是自己的首选。他们在身先士卒投入体育健身的同时,积极参与宣传、发动、组织、带领更多的老年人加入全民健身的行列。老年人中有全面充足的人才资源,老体协能持续一批又一批地涌现出优秀的带头人,事实证明高素质的老体协团队是搞好服务工作的关键。我们还注意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有一批地方老体协敢想、敢干、敢闯、敢为天下先,很多难题,多是从地方先试、先行,取得成功后再全国推广。我们必须重视和发挥地方老体协的作用。三十年有感,可以说是经验之谈,值得珍惜。
  二、创新路大有可为
  再走30年,如何起步?赢得开局很重要。
  目前正处关键时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党的十八大为我们作出了正确抉择,三中全会更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方向:全面深化改革、继续扩大开放、大胆开拓创新。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思想上要明确、工作上要落实、方法上要保障,总体上要自强;继续扩大开放,老体协要从两层意义上考虑。一是突破体育圈,但不是形成老年体育圈,一个更狭隘的圈,是要走向社会,要把老年体育工作打开,和社会上为老年人服务的单位联合起来行动,整合资源,做到真正融入社会;大胆开拓创新,前景十分宽广,大有可为。
  根据各地的经验,老年体育的大发展要强调四个大思路:体育属于大文化、积极应对老龄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团管理科学化。我具体提出几条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思想上要明确三个为本
  1、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就是我们老年体协的服务理念。以人为本不是空话,而要赋予实际内容。对我们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以老为本&,具体理解为四个方面:
  首先要深入学习了解研究老年。老年人是特殊人群,有特殊的变化和需求,社会要对他们特殊的优待和照顾。老年人体协是一个特殊的组织,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我们要深入了解老年人,从而发挥老体协自身的作用。第二要一切围绕老年人转。工作、方向、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和评价标准都要以老年人为中心,都要围绕着老年人转。第三要取悦老年人,要讨好老年人,要孝顺老年人,要帮助老年人。第四要特别关爱照顾老年人中最弱势的人群。
  因此我们老年体育工作方针就是:促进城市,发展农村,重在基层,面向全体。老年体育必须要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道理,科学发展才是真道理。因此以人为本,我们可以说成以老为本。以老为本的意思是不吃空老本,而是要保护老本。
  2、以健为本
  体以人为本,人以体为本。健康是金,健康是老年人的第一需求,而健身是健康的基础。老有所健是老年人&六个老有&的基础和根本。大家都知道全民健身的对象是两类人,一类是青少年,另外一类是中老年。所以抓全民健身,一手抓青少年,一手抓中老年,要同时抓,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国家体育总局刘鹏同志在二届老健会的组委会上讲&老年人群是全民健身队伍的基础人群、骨干队伍、有生力量、得力助手&,而在应对老龄化社会的作用是&体育健身给老年人带来健康、给家庭增添幸福、为社会构建和谐、为党政保一方平安&。体育健身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最具号召力、最有吸引力、最有凝聚力的一个巧手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方法。健康与和谐是老年体育工作要始终突出的两大主题。
  3、以实为本
  体以人为本&&老本;人以体为本&&老健或老乐;健和乐以实为本&&老实。人老了,成熟实在了,远离了喧嚣,不再置身于名、利、权之中,淡泊、淡漠、淡定了,所以老和实写到了一起。空谈误事,老年人耽误不起,耽误不得。对待老年人我们的工作一定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惠,以老年人为本,给老年人快乐,为老年人实干。老老实实是老年体育工作要始终坚守的信条。
  (二)工作上要落实三个身边
  思想上的明确,一定要在工作上落实。
  &三个身边&也叫&三个环节&。2002年中央8号文件明确提出了加强体育工作必须抓住三个环节,中央文件的精神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97年在上海闵行群体处长会上第一次提出了三个身边,&抓群众身边的组织,建群众身边的场地,搞群众身边的活动&,这是一个经典的总结和概括。活动是生命,场地是基础,组织是保证,这是体育工作的三个环节,体育市场的三个要素,也就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买卖(或服务)什么。因此我们要牢牢抓住这三个环节,同时一定要在&身边&做文章,要在&搞&、&抓&、&建&上面下功夫,三个环节强调的重点,排列的次序,应因时因地不同。过去我们是用开展活动促进场地建设,这次会议之后,要转化为用场地建设保证活动开展。
  1、场地建设是基础,是体育市场的本体,它承载着我们的服务。现实情况是:大型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馆、社会高消费体育健身娱乐场馆等如雨后春笋般的快速发展,但老年人的健身却造成了扰民,被驱赶,产生矛盾,所以社会舆论提出了&给老年人健身腾一块地&,&为老年人幸福建个家&。我国老体协成立30周年了,是应该帮助老年人体育成家立业了。为老年人的场地建设要有一个转变,就是从单纯的体育场地建设转化为幸福家园的建设。建设老年人幸福家园应该强调&小型、分散、简便、实用&,建在身边,不求所有,但求实用。江西提供了多元的、多样的经验;福建做了百千万工程,&一百个家园,一千个站点,一万个社会体育指导员&,形成网络变为体系;内蒙古建设&123&工程。江西的做法有向全国普遍推广的意义,它的场地建设方法是通过规划兴建、调整划拨、政府配置、借船过河、社会整合、健身专户、利用寺庙祠堂、站点建设等实现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在原有先行一步的基础上,身边场地建设硕果累累,今后可再有新发展、再上新台阶。
  2、活动是生命,是体育市场的客体,是买卖什么东西,或者是服务的内容。体育活动有四个问题要明确。一是老年人开展的体育是&玩&的体育,应该选择轻松、缓慢、柔和、有氧、快乐、小型、分散、自愿、多样的活动。二是个体活动不可替代、社会活动不可或缺、科学活动不可偏离、创新活动要不间断、展示活动要认真、推广活动要多样、台港澳交流要重视、国际交流活动要开辟。大小活动相结合,以小为主;集中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临时经常相结合,以经常为主。创造有影响力、有感召力、有轰动效应的品牌活动。要做一些有特色的活动,加大广场公园和民间民俗的活动,要与文化、旅游、教育、科学、养生养老、休闲度假相结合,要自愿参加,志愿服务。三是经费问题。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社会参与公共服务、个人消费公共服务、组织志愿工作者队伍。这是开展老年体育活动主要的四种经费渠道。四是在争取到家业后,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本领,把家业变成产业,由产业走向事业。
  3、组织是保证,是体育市场的主体,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作的保障。它是发展的依托,联系的纽带,社会化的关键,占领阵地争取群众的十分重要的工作。现在老体协的组织和工作状况有体制内外、线上线下、社团组织和类似人民团体这三种情况。目前是多元化、多样性的,下一步改革要有利发展为方向。体育的组织应该以体育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全民健身计划和社团管理条例为依据;以体育健身项目为主线,建立协会制、俱乐部制、专项委员会制;以社区乡镇为重点;以家园、站点为基础;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骨干;以属地管理自愿参加为原则;以非营利性为主体,试办老年人健身俱乐部;以法规制度为保障;年龄以60-65,65-75,75-85,85以上老人分类指导为特色;以社会化产业化为方向;以体质监测体系、个人定制健身方案为亮点。通过这些原则建成纵向相对独立,上下不领导,横向加强联系,各方多交流,覆盖面广,包容量大,网络化的老年人体育组织框架。
  (三)方法上要做好的三条保障
  1、法规政策
  法规政策是老年人体育工作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要在民主和法制的前提下,依法组织体育活动。现在党和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养老服务、健康服务和公共服务的政策法规需要我们在充分学习之后,用足、用活、用透。
  2、科学健身
  科学健身不可偏离。采用适当的措施宣传科学的健身方法。对老年人体育健身项目要不断收集、挖掘、整理提高和普及推广、保护申遗,健身器材要升级,组织小分队下基层。
  3、宣传引导
  不少地方老体协办的宣传报刊很有水平,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继续抓好这方面工作。
  创新路大有&可为&变成大有&作为&,需要下功夫&吃透两头、疏通左右、加强自我、注重实效&。我们队伍的自身建设十分重要。最近福建省老体协换届,老领导袁启彤主席离任告别讲话,用心用情,十分感人,建议大家一读。
  各位代表、同志们:
  老年体育工作有四个轮子:推广运动、传播文化、弘扬精神、开发产业。老年体育还有六个动力:社会需求源动力、社会活动生命力、社会组织保障力、社会效益凝聚力、社会地位助推力、党政主导自身建设核心力。四个轮子装上六个缸,老年体育将走上又好又快发展的轨道。
  同志们:
  老年体育功德无量,前景宽广,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我相信我们再走30年,从江西婺源启航,顺应改革创新的大势,借助重视老年人的优势,造成建家立业的声势,一定能把为老年人体育健身大发展的事业服务好!(责任编辑: 于红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培计划2014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