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 谦恭礼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海通中学将组织环保小卫士植绿护

“五个意识”课题交流会发言稿--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五个意识”课题交流会发言稿
作者: &&添加日期: 13:23:29&& 浏览:
“五个意识”德育研讨交流内容:
“孩子以你为榜样”
(邵雯燕)
每到6月毕业季都会上演一幕让人感动的场景,那就是初三学生返藏时,他们抱着老师痛哭,学弟学妹们抱着他们不舍。毕业班带多了,这种场面非但没有让我麻木,反而让我越发有感触。今年因为随初三一同返藏,对我而言这一幕从常州搬迁到了西藏。有些话、有些场面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中考完那天,学生都陆续回家了,2班的学生邀请杨老师和我一起参加他们的活动,晚上黑胖和小五来接我们,在步行街上,又碰到几个男生前来,因为太阳依旧高照,杨老师问了我一句:“我们要不要也买顶帽子?”考虑到马上就返常回家了,我回了句“没必要了。”于是我们径直往前走,走了一段路,突然发现黑胖不见了。等我们到了餐馆坐定下来之后,黑胖拿了两顶大檐帽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我和杨老师都为之一震。开吃了,杨老师看到旁边有个大热水瓶,于是当学生问道喝什么的时候,她习惯性地答了句,“喝甜茶吧”,学生一愣,说“那是清茶”。“一样一样,就喝这个吧。”茶是倒了,也喝了不少,但是过了15分钟左右,两个同学从老远的地方买了壶甜茶,而其中一位就是毕业前2个月申请回家的旦增曲宗。
考虑到晚上学校还有统一的安排,我们匆匆吃了就跟他们告别,而这些孩子们有的还没吃饱,都跑到楼下来送我们,杨老师忍不住哭了,但她又不愿意被他们看到,于是说了声再见转身就走了。男生们说好由2位同学送我们的,但是好多人都跟了上来,当我们猛然再一回头的时候,白玛次仁一声不吭地、远远地跟在我们的后面,顿时,我心里一酸。
第二天,十几个男生一早就来到我们入住的宾馆为我们送行,搬行李、献哈达、合影留念。我想避免离别伤感的情景,故意调侃性地“质问”白玛次仁昨天为什么一直跟着我们,把那场面弄得跟电视里的离别一样伤感,他淡淡地说了句“就是想送送你们。”一句话,顿时让我不争气的眼泪流了出来。
这些只是生活中细小的片段,而恰恰就是从一些琐事中体现学生的素质,也反映我们教育的成果。这些男生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我个人认为,一来与这个班级的男性老师有莫大的关系,他们先后经历了高主任、史磊老师、朱文斌老师,这些男教师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情义,会关心照顾体贴身边的人,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这些品质也逐渐融于这些青春期男生的血液中。然而更多的还是与杨老师四年言传身教的感恩教育分不开。和杨老师搭班4年,做09级2班2年的副班主任,我最大的感受是:杨老师很多的教育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靠她自己做出来的。她对学生付出的是真心、诚心、爱心、耐心,这份爱对于那些远离家乡的孩子来说是珍贵的,杨老师就是他们的亲人,正如学生在离别回家前说的那样“我们和你4年的感情是任何人都比不了的”。这份爱为孩子们感恩的行动奠定了基础,然而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杨老师在平时与领导、与同事、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正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能自己做好的,她决不开口给他人增添麻烦的;别人给了她一点帮助,她总是时刻记在心中并在他人有需要的时候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而这恰恰是学生有感恩行动的关键,杨老师用她自己的言行无声地告诉孩子们:人要常怀感恩之心,人要常有感恩行动。这就让我想到雷夫所说的一句话:孩子们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正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由此让我想到,“五个意识”的教育也正需要合乎这样的逻辑,需要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法制意识”“民主意识”“文明意识”“感恩意识”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需要了解五个意识,更需要自觉地践行五个意识。说教的影响力远远不敌身教,只有自己做到了我们才有资格让学生做到,因为“孩子们一直在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
班级建设中的民主管理
(崔夕凤)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老师分四种类型:智慧爱心型,爱心操劳型,操劳良心型,良心应付型。记得一个优秀班主任在做经验报告的时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多年以来,我一直积极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以下是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先从一篇值日班长小结谈起:
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晴& 值日班长:白琼
春节长假已经过了几天了,绝大多数同学都再次进入了学习状态,有少数几个同学也正在进入,希望你们能快点,不要掉队。&&& 今天总的情况还比较好,但每节课刚上课时安静得较慢,寝室里也有扣分的情况,希望同学们今后引起注意。&&& 在这里我想提出表扬的是卓玛,首先是工作方面,我以前也是卫生委员,深知卫生委员的辛苦,而卓玛是自己申请要当卫生委员的,我佩服她的勇气和自信心,工作时,她任劳任怨,忠于职守工作干得很出色。其次是她的学习方面,大家都知道,迎难而上,踏踏实实是她的一贯作风,所以她的成绩一直比较稳定;争取时间,讲究效率,更是她的成绩拔尖了。我觉得我们应该向她学习。&&& 建议:我觉得我们班现在还没有出现空前团结的状态,主要是由于个别同学比较散漫,再就是班干部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我建议班委会每周召开一次会议,总结前周工作,安排后一周工作,还可以多开展一些心灵交流的活动,如:开“心灵诉说”班会等,这样会增进同学之间的团结,有利于班级的管理。&&& 以上是白琼担任值日班长这天所作的小结,我想短短一年时间她有如此强的工作能力应该是源于我班的民主化管理。现在我谈谈对班级管理民主化的一些做法。
一、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做民主型班主任。
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作为班主任应尊重学生,学会欣赏学生,以平等、友善、宽容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教育是一种师生共同的精神生活,而非教师滥施淫威的工具。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对于学生的意见、感受、情感,班主任要认真倾听、真实感受、真心接纳、平等交流。
民主型的班主任与学生应该是一种伙伴关系、合作者关系,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民主的班级氛围中,师生之间会产生一种心心相契、情情相融的良好效果。民主的班级气氛能使人形成自信、友爱、信任、自豪的积极情绪体验,使学生有强烈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自豪感。这又构成一种心理上的内在奖励,并驱使他们为班级积极服务,珍惜班级荣誉,重视集体价值。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单纯依靠班主任个人的经验和才能是不可能管理好班级的,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全班同学建设班级,才能创建良好班风学风,形成积极的奋发向上的氛围。
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搭建民主管理平台
学生对班级情况最清楚、最有发言权。班级管理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使学生由被动的客体变为能动的主体,真正成为班集体建设的主人,必须建立一支有独立工作能力、责任明确、协调统一、具有高度凝聚力、乐于奉献的班干部队伍。学生管理班级最直接的形式体现在选拔学生干部上,在选拔学生干部时,我们应改变传统的班主任权威指定的做法,提倡竞选应聘、民主评议的方法,把优秀人才选拔到班干部队伍中来。这样选出的班干部必然会得到绝大多数同学的积极拥护和支持。对班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我通常的做法是采用“七步推进法”:即自愿报名――竞选演说――民主评议――聘任使用――民主监督――目标达成考核――续聘或重聘新人。对选拔出来的班干部要注重培养,予以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一是放心放权,让他们有职有权,在实践中锻炼班干部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独立工作;二是定期召开班委会,进行业务培训,指导工作方法,总结工作得失,调整目标任务;三是公开述职,开展民主评议活动,集众人智慧对班干部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促其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班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考核,大大增强了班干部的光荣感、危机感、责任心和主动性。同时也广泛调动了其他同学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凸现了学生主人翁意识,班级管理变得更加开放,为民主化管理班级搭建了立体式操作平台。
三、 建立班级规章制度,用“法治”代替“人治”
传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更多的是强调班主任个人的权威,不可否认有它的合理性及积极作用,但这样一来却阻碍和削弱了学生创造力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离开了自我教育,真正的集体很难形成。因此,班集体管理过程中要变班主任的主管为师生共管、学生自管。我本人认为民主化管理班级,教师个人的权威与学生的自我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两者应统一于一个有机整体――《班规》。通过《班规》,教师的个性就转化为集体的意志,学生的自我教育就转化为参与班级管理的义务和权利。我在接班时,首先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及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一段时间后,结合班级具体情况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先是由学生根据班主任所提基本要求拟草稿(设有学习纪律、清洁卫生、体育活动、文明礼仪、值日生、班干部、班主任、奖励惩罚的措施等方面内容)再是交由全班同学一齐讨论,由班干部整理加工形成初稿,最后交全班同学讨论、修改形成条文进行贯彻落实。要注意的是在制定和实施《班规》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立法者”。从《班规》制定之初,就要让学生进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角色。&&&&&&& (二)可行性原则。提的要求规定要细化,要符合实际,便于监督检查。不能提一些虽合理但难以做到的要求。
(三)强制性原则。《班规》不应仅是道德提倡、纪律要求,而应是行为强制。应具有非常强的约束力,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但必须以尊重学生作为前提。
(四)广泛性原则。《班规》要尽可能覆盖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与环节,同时要对每个人都具有约束力。
(五)长期性原则。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注重落实。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
班级的“法治”管理,能使民主精神真正深入人心,使学生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班级的“法治”管理正是让学生在“民主生活中学民主”,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在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中实现班级民主化管理。
四、努力创造民主管理活动,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除了常设机构――班委之外,我还特别注意建立对班级整体负责的角色网络。提供更多的让集体成员平等参与班级决策管理的机会。如:把班级各项任务分配到人,建立岗位责任制,增强学生责任意识;轮流出刊黑板报,发挥学生创造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发挥全体同学的聪明才智;在座位安排、“一帮一”互动结对安排上采用“自愿组合”的方式,充分体现民主精神;定期召开座谈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意识。这一系列民主管理活动的开展,让每位学生在集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为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民主管理落到了实处,提高了学生的自治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民主化管理决不意味着学生的放任自流,它是在班主任有效指导和培育下实现的。风筝的线要始终牵在班主任手中,坚持班主任的主导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坚持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使民主思想真正深入学生心中,切实提高班级民主化管理的实效。
管理教育学生的工作很辛苦,但人民教师为人民,为了祖国的明天,为了祖国的西藏,我们责无旁贷。
班级文化建设中感恩意识渗透的几点思考
感恩是一种态度,不抱怨,不妄求,珍惜拥有的一切,不过度的向父母、社会和他人索求;感恩是一种素养,懂回报,会表达,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怀感激,而且能把这种感激表达出来,可以是一句谢谢,一个微笑,也可以是把别人的感恩化为行动,去回馈社会,让大爱在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恩是一种智慧,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和无奈都需要我们去坦然面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生命中的挫折,把挫折当作一笔财富,生活终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
关于班级文化建设中感恩意识的渗透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 润物细无声
上次的校本课程编写会议上,常州教科所所长顾润生教授来校指导时曾经谈到过,西藏随处可见这样的牌子“xx省援建”,他认为这样反倒显得刻意,真正的感恩教育不是刻意地向对方宣布我给予了你什么,你应当感谢我,而是要润物细无声。诚然,单单是通过口头上的说教,时时把“感恩”二字挂在嘴上效果不一定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妨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热心关爱来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温暖,我校的每一位班主任都在生活中给了学生无私的关爱,让学生深深铭刻在心,学校在细节上为学生细作打算,这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父亲节或母亲节的契机,让孩子们给父母或结对家长写封信,打个电话表示一下感谢,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清楚地记得今年的感恩节我安排了一个活动,让每个同学都给自己的家长和结对家长打个电话,表达一下感谢,清楚地记得那天回家的路上,我在暮色的大雨中的公交车上接到了家长们接二连三地打来的电话,说很惊喜接到了孩子们感谢的电话,在日复一日的点滴行动中,感恩成了孩子们自觉的行动。我班的一个女孩最近一年来一直为父母的离异而耿耿于怀,她认为父亲抛弃了她,今年的父亲节我鼓励她给爸爸打了个电话,我想接到电话的那一刻这位父亲一定很开心,亲子关系也会进一步融洽。身教大于言传,老师自己也要做一个阳光的人,坦然面对挫折,真心感恩生活,做一个不抱怨、有激情的老师。学生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懂得怎么感恩生活。
二 鼓励孩子大胆说出来
孩子们正处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们的引导十分重要,有些孩子总把别人所做的当做理所当然,有些孩子虽然懂得感恩却往往因为害羞或者不重视感恩的表达而不说出来。我班的次仁德吉是个孤儿,平时有无数的好心人给了她关爱和帮助,可是刚来学校时她怎么也不肯对别人说谢谢,同学和周围的人都反映她经常把别人的帮助当做理所当然,甚至还抱怨别人对她关爱地不够。平时,我经常与她细谈,鼓励她对别人说出感谢,一开始,她有些抵触情绪,说她心里知道,只是不愿说出来,渐渐的,她也做出了一些改变,今年的儿童节,当她收到我给她买的T恤的时候,她十分自然地说出了谢谢,那一刻,我感慨万千,为她的改变感到由衷的欣慰。其实,孩子说出感谢的过程就是体验感恩的过程,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就是在这一句句的感谢中、一次次地微笑中逐渐明朗的起来,逐渐成为了一种习惯。
三 身边人、身边事更具有说服力
教师要善于从身边人、身边事上挖掘教育的素材。我班的西热曲措是一个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阳光女孩,有一副好嗓子,歌声充满激情,深得全班同学和老师的欣赏。一次作文评讲中,我班西热曲措向大家读了她的作文,文中回顾了父亲去世给她带来的心灵伤害,披露了她不为人知的心声。这篇作文深深打动了班里的同学,大家不会想到个性阳光的西热曲措竟然也有这样痛苦的心路历程。听完作文后,我班的另一位女生给我递了一封信,这是一个个性有点叛逆的女孩,她在信上说:“老师,我宿舍内务总搞不好,经常因为一个衣架落下而被扣分,其实我也不是故意的,但是经常有同学嘲讽我,我后来就故意落下衣架让生活老师扣分,现在想想,跟西热曲措相比,我多幼稚啊,她经历了那么大的痛苦都挺过来了,还活得那么阳光,我却为了一点点的小事耿耿于怀,以后我再也不这样了。”我班还有一位女同学因为月考不成功,受到了妈妈的严厉批评,一直不能释怀。我知道后就带她一起回顾了一年前的一件事,那是她来常州的第一个藏历新年,妈妈说好了要来陪她过年,可就在过年前不久,妈妈的腿摔成了严重的骨折,住进了医院,进行了大大小小几次手术,正需要充分的休息,可是,为了兑现给女儿的承诺,她手术不久便拖着一条病腿千里迢迢坐火车从西藏赶到了常州,在生活不便的情况下,陪了女儿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回想到这些,这个女孩儿落泪了,我想,什么都不用再说,她已经懂了。
古语有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古代故事里有衔环结草,以恩报德。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西方有感恩节,“感恩”二字,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感恩是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精神上丰满的人。身为班主任,我要进一步认真探索,深入思考,把感恩渗透在班级文化建设中。
感恩,让我们行动起来
(谈丽清)
&&& 感恩教育,就是要通过情感教育,切入学生的个体心理世界,激发学生个体心灵共鸣,促使学生对某些事件产生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强化他们的感恩心理,让他们体会责任并增强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发展和升华他们的道德情感。感恩依然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为学生感恩教育的开展提供深厚的土壤。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部分。引导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心存感恩,不仅可以减少中学生群体中的忘恩现象,避免感恩意识缺乏所造成的悲剧,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
  感恩教育是和谐校园的助推器。如果校园中的每个人、每个班级、每个处室或班组都崇尚感恩理念。践行感恩精神,以和谐的感恩方式思考问题、处理事情、解决矛盾,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学校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推诿。&&& 感恩教育是学生成长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是有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笔者从下列三个层面,对在中学生中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作了一些探研。1、知恩――从认知的层面培养学生感恩于心  感恩教育的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通过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体验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恩,朋友的帮助之恩。让学生知道感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学生认知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应该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这一切,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感激之情,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算& 学校引导学生“算一算亲情账”,计算自己在中学学习一年所需的学杂费、生活费、零花钱等费用,对父母多年来为自己的成长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父母的关心程度如何,平时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有无欠缺等。  问& “老师,您身体还好吗”是班级开展的一项问卷调查活动,调查任课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工作压力、身体状况等方面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们通过客观数据的分析和详尽的调研报告,对教师职业的辛苦程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主动关心教师、理解教师,加强了师生间的沟通。  看& 组织学生去食堂体验,参观食堂师傅的工作流程,体验他们的辛苦工作。  谈& 请学生座谈,介绍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持家理念,使一些消费奢侈的学生深感惭愧。  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深刻认识到感恩的真正内涵,真正懂得了凡事感恩的深远意义:  感谢关爱我的人,让我得到了幸福;&&& 感谢让我爱的人,让我学会了珍惜;&&& 感谢藐视我的人,唤醒了我的自尊;&&& 感谢不爱我的人,让我懂得了自爱;&&&& 感谢伤害我的人,磨练了我的意志;&&&& 感谢欺骗我的人,增进了我的智慧;&&&& 感谢中伤我的人,砥砺了我的人格;&&&& 感谢鞭打我的人,激发了我的斗志;&&&& 感谢遗弃我的人,使我学会了独立;&&& 感谢背叛我的人,成熟了我的判断;&&&& 感谢绊倒我的人,强化了我的双腿;&&&&&&& 感谢斥责我的人,提醒了我的缺点。&  &&&&&&&&&&&& ――感激所有使我成长的人!
2、报恩――从情感层面陶冶学生感恩之情  感恩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自己是受恩惠的,由此产生回报恩情的一种冲动。报恩,是感恩的第二个层次,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引导学生用语言、行动做出对自己有恩情的人员报答恩情的实践,学会如何去报答父母、老师、朋友、他人、学校、国家和社会等。   感恩卡片& 在每年教师节和“三、八”妇女节期间,让学生将自己对某位老师的祝福写在纸片上,以此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感恩家书&开展“母子书信对话”活动,以信件为载体,传递爱的信息,采取东方人独有的含蓄的方式实现母子的情感沟通,传递亲情,消除隔阂。家长非常支持该项活动,有位家长这样说道:“我的孩子好长时间都不跟我们说话,前几天收到孩子的信,看了之后感触很多,孩子在信中对我们的教育方法、处事做人等提出质疑,我们终于明白孩子为什么和我们有抵触情绪,也认真的给孩子写了回信,现在我们沟通的非常好,衷心地感谢学校给我们提供这样的交流平台。”
感恩通信& 组织学生给小学母校老师写封信,汇报初中生活感受,表达对母校老师的感谢转达对恩师的祝福和思念。  感恩树& 初三同学临毕业之际,班级开展“祝福你我他”主题活动,将写满对家人、老师、同学、朋友深深祝福的卡片挂在学校桂花树上,让它与秋季的桂花一同飘香,&  感恩行&毕业之际组织学生将多余的教辅用书和文具捐赠给学校,向学弟和学妹们传授学习经验,介绍科学的学习方法,给他们以信心和鼓励。  感恩苑& 把开展的各种感恩教育活动中的图片、实物、荣誉等布置于教室,使之成为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重要载体。3、施恩――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实施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学校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之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学生主动地把自己当成家庭、学校、社会的主人,积极承担责任,为社会贡献力量。  感恩活动的触角应该延伸进社区、进社会,将感谢社会、感谢祖国人民的情感落实到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和社会寻访实践活动中去。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会我们的学生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教育学生从主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教育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我们感谢父母,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我们感谢老师,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丰富的知识,我们感谢他人,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热情的帮助。而这些看似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却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惟有学会感恩,感谢父母师长,感谢生活,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和平与快乐。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能弘扬中华民族“孝廉”之美德。
感恩意识的培养
&&&&&&&&&&&& --启爱版
(赵志花)
首先用一个这几天发生的真实的事开头:本周二()下午在教室和同学们交流关于一个逃学的男生的故事,在说说他们自己的看法的时候,有一个女生是这样说的:我认为他就是一个神经病!我们在这儿吃得好、睡得好、玩得好、学得好......,为什么要逃学?这位女生的几个“好”让我联想到了两个字:感恩!如果这个男生知道感恩的话,知道他生活在一个国家、社会、政府、家庭、学校、老师、同学们都对他有付出的环境中的时候,他还会是这样子的吗?
感恩这个词,是动宾结构,感在前,恩在后。而我认为,想要做到感恩,在我们的意识里得把这两个字的顺序倒一下,先要知道我们所得到的“恩”,然后才有可能去感谢!而现在很多老师都说现在的学生不知道感恩,是啊,他们觉得他们现在所拥有的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那为什么还要感谢呢?下面是我看到的一份调查结果:
1、数据显示只有5.7%的学生经常做家务,说明对家庭生活琐事关心较少,学生的自理能力很差。
&&& 2、近一半的学生认为父母关爱自己理所应当,没有意识到父母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苦,并由此产生感恩意识。
&&& 3、绝大部分同学对他人给予的帮助会心存感激。
&&& 4、同学遇到困难时会帮助,但只是一时的,大都缺乏持久的支持。
&&& 5、不爱读悲悯情怀的文学作品,故表现不出“悲天悯人,同情弱者”的情怀,相反却喜欢阅读一些表现如何“勾心斗角”、“王者风范”的书籍,心中崇拜的是“黑社会老大”。
6、对重大的灾害性事件能表现出同情,也能参与募捐活动,但事后其关注程度有所减弱,情境化现象较为明显。
现在的青少年为何如此不懂感恩?在家长、老师理所当然地认为他们应该感恩的时候他们也在理所当然地无所谓着。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教育的失误。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一种人生境界,是幸福的源泉,是心理健康的基石,是人品高尚的表现,是社会和谐的需要。由于学校和家长只注重分数、关注成绩,很少在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情感、亲情和感恩教育了,这是我们教育的失误。
2、独生子女问题。
由于独生子女备受家长的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加之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其思想、情感、心理等问题极少过问,从而使学生养成“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习惯,不懂得孝敬父母,关心他人,以至于长大后变得无能又无情,自私自利,别人对他付出的再多,在其眼里也是理所应当的事。
3、家庭教育的缺失。
为人父母,不能只一味去宠爱自己的孩子,而忽略了如何教导孩子去做人,要知道,孝敬父母则是学会做人的第一步。家长要教育孩子懂得孝敬,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爱,激发他们对父母的爱;家长不能习惯自己付出而不求回报,这样会误导学生,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
所以在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方面,首先应该让学生们认识到我们在各个方面所拥有的都是国家、社会、我们生存的自然环境所给予的恩惠,虽然国家、政府的给予是正常的,但我们在接受的时候应该是心存感激的。在感恩教育这方面,启爱班的同学们都熟悉着一句话:用免费的馒头砸免费的灯!这也是来源于我们身边的一个故事。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来说,也许感恩并不需要把谢谢挂在嘴上,当我们不浪费餐厅的一粒米的时候,是对国家、政府、学校、餐厅的阿姨叔叔的感恩,当我们不乱扔垃圾、废纸的时候,是对打扫卫生的同学、做清洁工作的工人的感恩,当我们不破坏公物、设施的时候,是对学校、后勤工作人员的感恩,当我们不乱摘乱踩花草、伤害树木的时候,是对大自然的感恩!当我们吃着不花钱的饭菜、拿着不花钱的课本、开着不花钱的灯、空调、喝着用父母的钱买来的饮料、穿着父母亲人买的衣服的时候,能想到这些是别人的给予,就是感恩的第一步!
感恩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
(毛正宏)
这几天,在家里整理学生的电子学籍,两个学生一直让我觉得非常的欣慰,他们不是我们班成绩最优秀的强巴卓玛,不是能力最强的学生干部,而是两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学生,益西拉姆和欧珠才旦,两个来自那曲地区农牧区的孩子。
益西拉姆 
毕业考试成绩
政&&&&&&& 治
语&&&&&&& 文
数&&&&&&& 学
藏&&&&&&& 文
英&&&&&&& 语
物&&&&&&& 理
化&&&&&&& 学
她成绩如此明显的进步,让我们刮目相看。小张校长也不止一次的说起要把她的事例写下来或拍成视频来教育以后像她这样的学生。这也让我想起了之前曾为她写过的一篇日志。“有次我值班,办公室的蚊子特别多,我就盼着晚自习赶紧结束。铃响了,学生们冲出了教室,办公室门外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我们班的益西拉姆,那个刚来时整天哭哭啼啼吵着要回家,没有一点汉语基础,难以和老师同学交流的孩子。两年的时间,她通过自己的努力,汉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从刚开始的十几分到现在七十多分,真的很不容易。整个人也变得自信阳光起来了,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虽然现在学习成绩还暂时落后,但是她是班里最勤奋,最有潜力的同学。她下课了怎么不回宿舍,找我有什么事么?她羞涩地站在门口喊:报告。进来!她走到我身边,我看到她手里拿着一个指甲剪,难道想问我借这个,不会表达,所以拿个实物过来给我看么?她走近我,轻轻地拉起我的一只手,她说老师我帮你剪。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注意到我手上长了很多肉刺,是想要帮我剪掉这些翘起的皮啊。顿时心里一股暖流涌过,我的眼眶湿润了,看着她紧抿着嘴,不敢大喘气的修剪着我的手,生怕弄疼了我,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感动。这本该是我这个作为老师,作为这群孩子们的姐姐该做的事啊。我甚至都不曾留意我的手上何时长出了这么多的肉刺,可是她注意到了,她用她最质朴,最简单的行动表达了她的关心。”
&&&& 欧珠才旦,很多老师和领导都认识,这个汉语水平比益西拉姆好一点,非常刻苦淳朴的男孩,也是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中考考出了646的好成绩。但最让我感动的是学生中考结束后,欧珠才旦回到那曲后和我通了一次电话,关切的询问我一个人留在拉萨比赛的情况,身体如何,饮食习惯么,关照我好好休息,不要累着了。通话最后我才知道,由于他们家里手机信号不好,他是爬到了屋顶上给我打的这个电话。他的汉语表达其实还不是那么流利,有时语调也很生硬,但是这通电话却传递过来太多的温暖与感动。
&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以及3班的多位任课老师感动的事,比如今年我的生日,就收到了3份特别的礼物,一份来自于我的第一届学生,毕业了六年,在我生日的凌晨发到我的QQ邮箱的一段视频,一份是现在所带的09级三班给我过特殊的生日,一份是两年前毕业的07级学生,由在奔牛就读的学生代表全班给我的一束鲜花。
比如这次送学生进藏复习迎考,火车上我和胡老师由于高原反应,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由学生在照顾着我们,我们两个反倒像是孩子,他们在车厢里排着队轮流给我们敲背,按摩颈间,倒水,盖被子等,时不时来学生询问是否舒服,下火车了,学生们主动帮我们提行李。
太多太多的人,太多太多的事,太多太多的回忆,太多太多的点滴,让我感受到,对于这群远离父母亲人的藏族学子们,要让他们学会感恩,你首先要让他们觉得你真的是在爱他们,而不是形式上的做样子,从平时的点滴,生活,学习,思想上去关心他们,你对他们做到了一分,他们会回报你无数分。哪怕你对他们很严厉,但是因为有爱为前提,他们也会对你心服口服,只会记得你对他们的好!&爱是最好的教育,我牢记这一条教学原则,围绕感恩――爱校这条主线,感恩先施恩,只有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了来自老师和校园的那份爱,才有可能孕育感恩的心,听到感恩的语言,见到感恩的行动。
第一,对学生施恩。
&爱心和激励是我施恩的主要手段。爱心无须多言,关键是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去感化学生。日常工作中,我积极创造机会,抓住一切机会和学生谈心,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学习困难,并且给予切实的帮助,让他们时刻感受老师的关爱。
第二,语言激励。
&就是适时、有分量地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励教育我更多地倾向于中下生,每次课堂上无意中的提问,课下心平气和地谈心,都能感受到他们强烈的进取心。
&第三,学生互帮。
&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一个班级,必须要有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大家的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来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风气。班上的姚思晗、姜泽巍等同学,不仅学习成绩优秀、稳定,而且尊敬师长、乐于助人。我把他们组织起来,分成学习小组,让他们互相帮助,带动后进,让学后生感受来自同学的关爱
&第四,信任激励。
&信任是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力量源泉。在班级一直推行的值周班长管理制度中,有时候我有意挑选一些成绩中等、自律较好的同学担当此任。实践证明,由于有老师的信任,此招不仅能使班级纪律平稳,而且激发了同学们为班级服务的热情,从而加速了良好班风的形成,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第五,&抓住契机,回报他人。
课堂上我也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感恩节时,我不但讲了感恩节的来历和感恩节的习俗,我还让学生们为家长写一封信,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并祝他们节日快乐。
第六,利用板报实施感恩教育。
&利用教室后面黑板让学生写下一条 “感恩语录”。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是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感恩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一股巨大的力量。老师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定会赢得学生的热爱!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师生关系更和谐,让校园生活更美好!
国家意识为先导,法制意识为保障,构建自主学习的班级氛围
转眼接班已经两年了,作为一名新班主任,回顾两年的班级管理工作,感受颇多,既有收获,而更多的是对以往工作不足的反思。收获的是两年来所带班级在学习成绩上一直处于领先,自己也和43名学生相处融洽,互相之间的信任度不断提高,亦师亦友,亦师亦兄长。但是,在撰写这篇报告的同时,我也好好思考了现在班级的短板与劣势,认真剖析了自己班主任工作的点滴过往,总结出班级的常规管理缺乏制度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程度还不高,少部分后进学生出现学习倦怠心理这三大主要问题。暑假过后就是初三,能否在短时间内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决定了班级在初三能否平稳过渡,决定了是否能在中考中取得上佳的成绩。
针对上述三个问题,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按图索骥,我初步寻找到国家意识,法制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这三个关键词,也初步衍生了新的治班构想,希望在下一学年的工作中能够将这三个关键词用好,用巧。
第一个关键词是国家意识。五十六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公民,我们要爱护国家荣誉,维护国家统一,爱国爱乡,立志报国。这是对国家意识的解读,作为一个班级,特别是作为内地西藏班的班级,让每一名学生都牢固的树立国家意识,维护民族团结,做汉藏友谊是使者,这是最低要求,也是我们作为内地西藏班班主任的最基本的任务。而我想在国家意识中撷取的精华是团结意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班级,如何才能更好地发展,如何才能不断地奋进,我想团结意识才是粘合剂,而团结意识如何才能增强,那就是要落实到班级的凝聚力与荣誉感上,特别是在初三,班级凝聚力与荣誉感是班级发展最重要的武器,当然剑有双刃,如果处理不好,也会伤到自己。所以,在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会把增强班级凝聚力与荣誉感作为一切的源头,强化整体观念,淡化个人影响。例如,在各项评比竞赛中,坚持及时分析班级的得失,及时表扬为班级做出贡献的个人,树立典型,及时教育破坏班级荣誉的行为和个人,逐步提升班级荣誉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每项活动后,及时留下班级集体照片,归类整理,制作电子相册,定期通过播放电子相册,带领学生经常性回顾回忆,不断增强班级凝聚力与荣誉感,为以后班级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思想基础。
第二个关键词是法制意识。法制意识,要求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而在班级管理中,我想要吸取和运用的精髓是规则意识。不管在学校中,还是以后走上社会,懂规则、守规则、护规则是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要件,是集体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保障。在班级建设中,要想培养出懂规则、守规则、护规则合格学生,首先就要制定出一系列科学的规则,而这个主要制定者不应当是班主任,也不应当是班干部,而应该是是班级的全体学生,或者是班级中容易破坏规则的学生,班主任起到引领、监督的作用。所以在下学期,我准备在校规校纪的框架下,放手学生制定新的九年级(2)班班级规范,包括一日常规规范、值日卫生规范以及就餐就寝生活规范,特别是推敲评价监督和奖惩机制,摒弃效果不佳的停体育活动课、抄写等手段,代之以为班级义务劳动、在规定时间内承包班级的一项工作、监督制止一起他人的违规行为等措施。总之,奖惩机制不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能为了达到单纯的奖励或处罚,而是一定要达到使每个人都能自觉地维护班级规则的教育目的。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自主学习。进入初三,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有的学生一直都保持着高昂的生活学习热情,学习效果明显;但是班级总有少部分学生目标不明确,得过且过;还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缺少科学的学习方法,而每天仅仅是疲于完成各科老师布置的作业,学习效率较低。针对后面两类学生,分析其问题根源所在,不难发现,学习缺乏自主性是最大的原因。那么,想要班级成绩更上一个台阶,分层次解决这个问题就势在必行。在前两年的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在班级强调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这一理念已经潜移默化地深入到大多数学生的头脑中,但是,有些学生仅仅是停留在脑袋里,还没有真正的实践,不是他们不想去实践,而是不知道该怎样正确的进行实践,也就是看不清自己学习的最大问题所在。所以,在下一学年,我会花时间带着每一个学生进行自我剖析,再将他们分类,让大家找到自己的“同类”,总结出“同类”所共有的问题,再分别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所以如何让学生自主学习,我认为关键是如何让他们学会自我的剖析,清楚的看到真实的自己,从而主动地去追求更好的自己。
国家意识中的团结意识,法制意识中的规则意识,自主学习中的自我剖析,三者相辅相成,团结意识是先导,规则意识是保障,自我剖析是手段,目的就是为了能让整个班级能够健康科学的发展,让每个学生能够正确恰当的把握自己,从而在初中的关键一年中认准方向,扬帆起航。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明意识
【摘& 要】
语文除了工具性,它还具有人文性的学科特点,要充分利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文明礼仪意识和文明意识。使学生具有高雅的仪表,美好的心灵,充分认识文明礼仪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笔者就在教学中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内容,利用信息与网络的特点,从增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文明交往意识的两个方面培养学生文明意识的尝试,力图揭示学生文明意识不够的主客观因素,旨在建立一套初中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文明意识的教学模式,以影响课堂教学与育人思想的融合,推动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引领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帮助学校找到一个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的途径。
【关键字】语文教学;文明意识;文明礼仪;信息网络;
一、文明礼仪、文明意识的内涵和培养学生文明意识的必要性
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古国的中国,有着渊源流长的文学传统,中华文明更渊源流长。几千年来,文明礼仪传承着时代不断的发展。中华民族素来以礼仪之帮而屹立于世界之林。数千年来,炎黄子孙为之自豪。如今,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人类社会是以文明、和平、发展为主流的信息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日渐频繁、密切。在交往与合作过程中,人们的礼仪是否周全,不仅显示其修养、素质的形象,而且直接影响到事业、业务的成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精神要求日益发展,人人都在寻求一种充满友爱、真诚、理解、互助的温馨和谐的生存环境,寻求充满文明与友善,真诚与安宁的空间。前进的社会呼唤文明,科学的未来呼唤文明。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两个文明建设,文明意识和文明礼仪就是其中重要的两个方面。
第一,文明礼仪是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因此,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素养,提高学生的文明修养,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也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结合语文教学的实际,谈谈在教学对学生文明礼仪的渗透。
第二,文明意识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意识要文明,另一方面行为意识要文明。目前,正值全国各地争创文明城市的关键时期,作为普通市民如何创建文明城市也提出了具体四个方面的规定:(1)公共场所道德(2)市民交通意识
(3)公共设施维护(4)人际互助 。基础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文明意识的最佳时机,学校教育应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从两个方面对学生培养文明意识进行了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增强学生文明礼仪和文明意识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文明因素
内在因素决定着外在表现。高尚的道德情操是一个人文明的内在因素。所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起着指导性的作用。又因为语文课具有人文性的学科性质,所以在语文课堂上要将德育与教学紧密相连,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渗透,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抓好时机加以点拨、诱导就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情操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谦恭礼让、谅解宽容、与人为善,特别是在对外交往中,重形象、讲礼仪;在社会生活中,表现为遵守规则、维护公德,同情弱者、扶贫济困,爱护环境、善待自然。教师抓好课堂德育渗透切入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优秀篇章,它们对于学生的德育渗透有着独到的作用。《藤野先生》会让学生感受师生情;牛汉《我的第一本书》会让学生体会同窗情、父子亲情;口语交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意识。让文明的花朵在语文课堂的枝头绽放!
这样,通过学生自己了解和教师引导,交流迸发出独特的思想火花,学生深刻理解教材的文明因素,更好地注意了当下文明素养的重要性。
(二)通过e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虚拟实物层出不穷。这些虚拟事物正改变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方式。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健康向上的娱乐活动。
我们可以结合E学习的推进,将各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主题教育活动和培养文明意识有机结合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学校组织学生“十一”开展“庆国庆”摄影作品展网络评选活动,不但要求学生提供的摄影作品是原创的、未经过PS处理的,而且在评选过程中要诚实守信,不恶意刷票,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文明、诚信的意识。再如,开展“我为和谐校园献言献策”活动;开展“《中学生行为规范》网络竞赛”活动;开展“书香校园网络读书”活动。
(三)充分发挥语文E学习网站的宣传教育功能
语文E学习网站可以设立了多个专题网站,为学生获取文明知识、履行文明职责提供了一个平台。其中包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专题网,创建文明校园专题网,科普知识专题网。
宣传报道先进事迹、曝光不文明行为,学校可以通过内网设立了“好人好事”、“曝光台”专栏。一方面,通过先进事迹报道,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激发他们文明学习、文明生活的激情。另一方面,通过语文社团校园小记者监督、曝光不文明行为,设立不文明行为曝光台,采取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滚动曝光,主要针对学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登记、提醒、拍照并按有关规定执行处罚,这些不文明现象包括校园、教室、学生宿舍脏、乱、差、损坏公共财物、公共场合乱写乱画、上班上课仪容仪表不整、翻墙、骂架等。不文明行为曝光行动为那些不遵守校规校纪的学生敲响了警钟,活动开展以来,校内不文明现象明显减少,大家纷纷表示要积极响应学校的基础文明教育活动,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严格遵守校规校纪,争做“和谐校园、文明礼仪”的使者,努力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氛围。
另外,校园语文E学习论坛实行用户实名注册,让学生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学习,不得发布虚假、不健康的言论。
(四)从日常行为抓起,培养学生具有礼仪素养
课堂上,有些学生的坐的姿态不正确。这对学生的成长发育有很大的危害,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这种缺点。老师总是在用不同的激励方法提醒学生保持良好的坐姿。进入中学,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应该从思想上提高学生的认识。首先让学生晓之以理,结合学过的生理知识,给学生放录象,让他们观察骨骼是怎样畸形的。我充分利用语文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礼仪意识。学校每天要求每位学生都要看新闻联播,观察出外访问的国家领导人在座谈时的姿势:有没有歪坐的、有没有斜靠着的、有没有低下头的、有没有仰面朝天的。收取答案当然是零。坐姿端正像个感叹号,坐姿不端正则是个问号,谁都不愿意成为有问题的少年。抓好时机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课堂保持良好的姿势,不但有利于身体发展,而且也是尊敬老师最好的表现。不但在课堂上如此。在生活中亦然。这是一个人良好的素养。在社会活动实践教学环节中,我安排学生假期进行社会实践,内容是:选取你认为服务最好的饭店、商店,义务做一次服务员,去体验生活。并写出体验的感受。通过活动,学生们都认识到良好的礼仪能谦恭礼让、与人为善,让人们身心愉快,使社会和谐。是每个社会公民都应具备品质。
意识引领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决定命运。我想,文明意识的培养是高楼大厦的基石,养成良好的文明意识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习惯养成乃至未来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希望和社会的进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要无时无刻的将文明意识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的始终,这不仅是一名教育者的职责,也是名合格社会公民的义务。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内在素质、外在素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和成功,加强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既是我们弘扬传统美德的需要,也是藏族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藏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教会学生做人,是弘扬藏民族优良传统的,同时也弘扬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首要任务。
让文明礼仪之花绽放
(杨艳华)
讲文明懂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学校也一直在努力着,并且学生的文明礼仪有了很大的进步,如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见到地上有纸屑能主动捡起来。但仍有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脏话脱口而出,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等形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沟填满。”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主要是说教,与日常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帮学生架设一条道德认识转化的桥梁。
一、充分利用班会和晨会
利用班会和晨会,对学生讲一下正反两方面的小故事。正面的故事给学生树立了榜样,而反面的故事,让学生认识了文明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同学,发现好的行为及时表扬,学生就会感到很满足,他下一次会做的更好。既要使学生明白“理”,又要训练“仪”,学练结合,以练为主。在不知不觉中,有助于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在活动中进行养成教育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怎样来培养学生文明的行为习惯呢?我们要积极倡导学生不能把自己的自由建立在影响别人自由的基础之上,在自己获得自由的同时要考虑到不妨碍别人,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和习惯水平。
结合学校的每月评比,我班也有针对性的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例如文明宿舍的评比,学生都特别感兴趣。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教育活动,持之以恒,使学生逐步形成文明识礼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的循环往复中由被动变为主动,最终内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只要一抓到底,一定会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帮助学生养成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三、每日一句
&值日班委在晨会上会写出他认为比较好的一句文明礼仪规则,并且讲解给大家,通过日积月累,学生把一些文明礼仪规则都背下来了,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教育氛围。
四、利用榜样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最简明、最容易而又最有效的办法是把他们应该作或是应该避免的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跟前,一旦你把他们熟知的人的榜样给他们看了,同时说它们为什么漂亮或为什么丑恶,那种吸引或阻止他们去模仿的力量,是比任何能够给予他们的说教都大的。因而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不可忽视。首先,教师要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为学生作榜样。其次,先进人物示范。针对学校“格桑花奖”的评选,树立良好的榜样。这不仅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而且也给集体带来的荣誉。
开学至今,我班对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抓的扎实,重在落实,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班级的文明氛围已经形成,班级的文明礼貌蔚然成风,我班的学生能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能做到诚实守信,受到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通过礼仪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树立自信心以及提高学习主动性等都产生积极有利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从细微处入手,把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默默地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我将为之不懈的努力,尝试更好的教育策略,促进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再上一个新台阶。
如何在班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随着社会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绝大部分孩子,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已成社会的主导。在家里,父母、亲人对他们的呵护与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地步。在班级,教师也总是以学生为本,注重鼓励与表扬,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张扬。按理说,在这种关爱和呵护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应当懂得父母和老师为他们所付出的辛勤和劳动。但是恰恰相反,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我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太阳”。在班级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学生都缺乏感恩意识。学生个性中暴露的自私任性、自我中心的不良倾向。素质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这种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的不良倾向,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危险的。现在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67亿,约占总人口的28%。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我国一向重视对未成年人进行道德教育,然而德育的缺陷也不容忽视,一些“以怨报德”的悲剧,看了让人心痛。在心痛之余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怎么啦?同时,这些悲剧从另一个方面提醒我们教育工作者,班级必须对学生加强生命教育,尤其是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生活在感恩心态中的人,总是会珍惜生命的,是不会任意地糟蹋自己和别人的生命的。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为了我们的教育,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懂得珍惜,尊重他人。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社会培育之恩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只有学会了感恩,人的内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为此,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培养:
1、读感恩故事,造感恩教育之势。
我认为,我们要实施感恩教育,就必须将学生手中已有的分散的感恩教育资源汇聚在一起,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从而有效营造一种有利于班级感恩教育开展的氛围,提升感恩教育的效益。为此。我充分组织学生交流已经收集到的感恩素材。班级是学生集中的场所、日常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充分利用班级这一阵地,组织学生阅读交流宣传感恩故事,应该成为我们营造感恩教育氛围,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主要手段。为此,我采取强化环境布置和组织交流活动这两项措施来做好这项工作。
①强化班级感恩环境布置。
我认为,人的情感与人所处的环境是密切相关的,环境是一种教育资源,环境布置则是一种极佳的教育手段,是引发深化学生感恩情感的催化剂。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以氛围渲染造班级感恩教育之声势和榜样引路夯班级感恩教育之基础的思路,对班级环境布置进行了精心设计,以适应我所开展的感恩教育活动的需要。
我们可以在班上开辟“感恩教育园地”专栏,可以是班级感恩活动动态、学生收集的感恩故事、感恩格言、感恩心语,班级“孝敬之星”的大幅照片和他们的感人事迹等。班级感恩环境的布置,让全体同学置身于感恩文化氛围之中,能很好地起到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感恩教育活动的热情和强化学生感恩意识的作用。
②组织感恩故事交流活动。
让学生们收集大量的感恩故事资料,通过有效的交流活动的开展,可以让这些分散的资料成为班级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为此,我充分利用晨会和班队活动课等,让学生将自己收集到的感恩小故事拿出来交流,或口头演讲,或传递阅读,和大家一起共享感恩教育资源。在“读”的交流中,全体学生为故事中人物所感动,为故事中的情节所牵挂,学生的感恩认识得到升华,感恩意识得到增强,感恩准则得到规范,感恩行为获得动力。
2、重在行动,提高感恩教育之效。
我认为,实施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知人之恩,而是为了报人之恩,即在引导学生明白家长、教师、社会、自然等有恩于我的道理的基础上,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养成感恩的习惯,具备感恩之心,自觉学会“感恩”方式,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与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将感恩意识转化为感恩行动,使学生在感恩实践中养成感恩习惯,学会感恩方式。
鉴于这种认识,这一主题的统领下,开展一系列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1)利用学校“国旗下讲话”渲染感恩教育之势。
结合特定的节日(如国庆节、母亲节、3.8妇女节等),学校都会安排相关的主题演讲。通过每周一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聆听着国旗下讲话,让学生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感恩教育,使同学们感受到感恩教育不是一个人、一个班,也不是一个学校,而是全社会的事,营造感恩教育之势。
(2)结合传统节假日组织开展报恩实践活动。
国庆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母亲节等传统节日积淀了丰厚的中国传统美德,如尊老敬老、亲情友情、勤劳节俭等。我们利用这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节日活动,结合新时代发展特点、学生实际需要及发展水平,进一步开发节日教育资源,组织开展报恩实践体验活动,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强化感恩意识,学会报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如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有“感恩老师”主题班会、《我难忘的一位老师》作文比赛、“感谢师恩”感恩贺卡制作比赛、“六个一”(写一封信,谈一次心,做一张贺卡,献一束鲜花,提一个建议,表一个决心)为主题的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感恩自然的赐予:有白色垃圾清除行动、“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等。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有着进行感恩教育的先天优势。因此,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主要做法有:
①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让学生知恩,学会感恩。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表现的“恩”是丰富多彩的,有父母之恩、社会之恩、祖国之恩、自然之恩等。如有《春蚕》中年年辛劳无怨无悔的母亲;《我不是最弱小的》中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的新风尚;《特殊的葬礼》使我们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等。
②常说感恩的话。爱需要表达,就让学生从说做起。当长辈下班回家或干完家务要说“您辛苦了”,当长辈为自己辅导功课,做饭或做其他的事要说“谢谢”。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子女向父母长辈常问好,讲礼貌,做父母长辈的看在眼里,就会喜在心里。
③指导孩子做孝敬的事。利用有特定意义的节日,如感恩节、教师节、母亲节等,创设各种情境,鼓励学生完成孝心作业,如给父母端一杯热茶、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给老师亲手制作一份贺卡,给别人一个微笑,随地捡起一片纸屑。让孩子在施恩、报恩中体会给予的快乐,让学生从孝心作业中学会关心父母、老师,体验生活,学会感恩,懂得报恩。
④师生同读孝敬美德故事。学生通过读这类文章,从一个个主人公的事迹里得到了心灵的震撼,他们开始反思,他们开始学习,他们开始行动。
(4)设“感恩日”倡导报恩实践活动。
一项教育活动,只有将它融入到参与者的日常生活之中,才能真正发挥其强化意识塑造人格的功能。因此,我们在实施班级感恩教育活动过程中,创设了“感恩日”,即把每周的周日定为“感恩日”,以此来实现感恩教育的经常化、生活化和制度化。“感恩日”活动的内容,我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在家、在社区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以是感恩家庭的事,也可以是感恩自然、感恩社会、感恩祖国的事。“感恩日”活动的过程,我们要求学生填写感恩活动登记卡,并请家长、受助对象等相关人员签上名字。“感恩日”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学生懂得了感恩的美德内涵,更促使他们将感恩意识付诸了行动。
创造性地开展感恩活动,使感恩教育向课程深入,在课程中渗透,让感恩教育有植根的土壤,有依托的载体,进而形成感恩教育文化。让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身边物、身边情中认识和发现身边的真善美,敬重美、升华美、创造美,进而感受实实在在的美德。将感恩教育层层深入,不断扩大其外延和内涵。由感恩父母、长辈――感恩老师、朋友――感恩同学、英雄――感恩陌生人――感恩动植物――感恩挫折、伤害、批评――感恩大自然的万物等。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民主意识培养的初探
(蔡晓萍)
党的十八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而民主首先是一种社会意识,从小的方面来说,民主意识就是听取不同的意见,然后对事物做出判断和决策;从大的方面说,民主意识就是遵从民意,以普遍民意作为决策的基础。陶行知先生说过“今日的学生,就是明日的公民”,我们的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民主意识作为公民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也应让学生在这一时期能有所感悟、体验,这能为他们今后参与社会民主建设打下基础,也有助于增进公民整体的民主意识。
我们学校是全日制寄宿学校,学校就成了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主阵地,而思想品德课本身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内容设置,使其能成为培养学生民主意识的有力途径。我们在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了一点尝试。
首先,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构建平等的师生、生生关系
民主意识不是制度,规定它有它就存在,它的确立是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民主的氛围,习惯于民主的环境,并自觉在自己的日常行为中,表现出这种民主意识。通过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往往是深刻而有效的,学生才能理解民主的可贵,才会自觉坚定地做民主卫士。
在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坚持这样的教育原则:任何学生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曾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赋乃是被人赏识的渴望”。课堂上老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喜欢,满足了学生的心里需要,更激起了他们学习的热情和欲望。课堂上老师的一个眼神示意、一个其他同学不易觉察的手势、语气语调的变化,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尊重和严格要求,会收起不该看的书、停止不该做的事,回到学习中来。这样我们把学生看作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尊严,能自觉反思和克服自身弱点的人,从而信任、爱护、关怀和引导他们,也让学生愿意与老师真诚交流,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学习气氛越来越浓。这种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问,让学生相互之间也学着互相赞赏、委婉批评,学生之间互相尊重、民主平等的观念也渐渐入心了。
其次,挖掘思想品德的课程教育资源,丰富民主意识方面的知识
思想品德课程中,主要有心理、道德、法律和国情四个部分的内容。心理部分的知识帮助学生学会形成心理相容的师生、生生、社会人际关系,进而感受民主平等的人际环境;道德部分的知识让学生明白了尊重的重要性:尊重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文化,尊重对手,尊重社会公德,尊重个人隐私等等,而这些又都是民主意识的重要体现;法律部分更是让学生明白了民主意识实质就是整个社会里公民在人格上人人平等,而人格上的平等又通过法律来体现和保障,如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等;国情中特别是民主建设这一部分更是让学生了解了政治生活中的民主制度、我们的民主权利等等。
当然,这些民主意识方面的知识不是我们直白、刻意灌输给学生的,而是要通过各种情境种种活动让学生体会去领悟的。
第三,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体会民主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要提高课堂参与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课前三分钟的“新闻播报”和“时事观察”,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与人交流的平台;课堂导入生活化、趣味性,教师精心设计课题的导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具体有:用“谜语”、“设疑” “悬念”、“故事”、“小品”、“新闻”、“视频”等导入;课堂教学中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相互竞争。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以学生个体为竞争对手,也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成为竞争对手。学生在竞争中非常活跃,大家都不甘示弱。这些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并表达自己观点,在活动中学会尊重,体验民主氛围。
最后,教师归纳点拨,引领学生辩证看待民主意识和规则意识
我们在用种种方式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的同时,要让他们明白民主最终要靠法律来保障,民主意识与法制意识是一对孪生兄弟,纪律和自由是不可分割的,因而要有规则意识。作为学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不触及法律这一底线。这样的民主意识才能让我们学生真正长大成人。
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一个真正的民主国家是建立在民众的良好的民主意识上的。我们将继续引导学生自己体验、感悟民主意识,增强其主体、平等、参与意识,用规则意识来规范自己,促进其全面发展。
五个意识无限力,德育工作得猛力
&&& 古人云:“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常怀感恩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基本的做人准则和道德情感基础,也是道德构建的内在心理机制和底线。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发现部分孩子对己不负责,对事不关心,对人不感恩,缺乏感恩之心好像成了部分学生的通病。所以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对于健全的学生人格和增强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是非常必要的。我结合班级管理实践谈以下几点不成熟看法,请各位老师批评。 && 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或自然界产生认可并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动。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责任也是义务。我们身边部分学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意识日趋退化,甚至完全丧失,主要表现在不懂得珍惜父母师长养育之恩、漠视社会关爱之情、自私冷漠、缺乏责任感。  感恩是道德情感的基础和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但面对这些责任感淡化的孩子们,我们该如何去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呢?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通过运用感恩教育来培养学生们感恩意识。一、精心巧活动
&&&&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是不容易被感动的,事实上也并非如此,只不过是我们没有找准切入点而已。我经常网上搜索一些励志、感动的微视频给学生看,《无手画家》、《扁平足男孩》、《三袋米的故事》等,学生们看到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教室里鸦雀无声。接下来曾热打铁,布置学生议、说、写、评,我也收到了很多学生对自己行为进行反思的小纸条。作为班主任,只要平时多观察、多留心、多收集,肯定会找到无数打动人心的感恩事例。只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找准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肯定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 为了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我总要连续召开几次关于感恩方面的主题班会,其主题内容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心存感激,学会感恩”;“学会感恩,快乐做人”;“感恩于心,回报于行”等等;其形式可以灵活多变,例如:相互交流父母疼爱自己的感人经历;讲述“感恩”的故事;演讲比赛;感恩典型人物介绍;感恩影片、感恩歌曲欣赏;看看儿时照片,描述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给父母写封信、做张贺卡等等。
在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巧借多元化的活动。我觉得这些活动是比较有效的尝试:
①坚持班级“文明之星”的评比,定期评选班级出勤好、作业好、守纪好等方面的学生,从小事激励孩子,激发内心自豪感;
②自编“感恩”小报,一张小纸,内容不在多,处处是心语,图画不在美,点点是美景;
③精心参与学生每次活动,班主任和学生融为一体,出点子,齐排练。我班上次的五月歌会,从选歌到指挥,从伴奏到排练,从服装到队形,我与孩子们一起思考,一起歌唱,从他们自信的歌手和青春的脸庞,我知道,他们在享受这个活动带来的快乐。
巧借各类精心设计的活动,让学生树立感恩意识,增强责任感。
二、打好亲情牌
&&&& 由于我们民族中学的特殊性,孩子常年远离父母,所以在班集体建设中,我觉得班主任还要打好“亲情牌”,实施亲情行动:  & 亲情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而应该从细微处入手。我总是设法让学生体验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并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来回报。例如:①作亲情观察。让每一位同学及时写下父母为自己做的事或自己为父母做的事,并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②作亲情沟通。常言道,言为心声,经常鼓励学生要和父母多打电话,多写信等;③作亲情回报。母亲节、父亲节的一声问候,一张自己设计的贺卡,一声爸爸妈妈。回报父母、积累亲情并不在于轰轰烈烈,而应体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和点滴的生活琐事中。 &  
开怀大胸襟 &  学生的感恩意识只停留在家人、父母身上还是不够的,这不是我们进行感恩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们一定要通过合适的途径和方法,及时地将他们的感恩意识迁移到爱别人、爱社会。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不失为一种提升学生感恩意识的有效方法。见到老师师长叫声好,是对师道尊严的尊重;食堂中不浪费,不挑食,是对人劳动的尊重;见到校园垃圾,能随时捡起来,是对环境的尊重;同学感冒生病,能倒水问候,是对友谊的尊重;外出有序乘车、文明出行,是对社会规则的尊重;在外有礼遵纪,是公民对社会的尊重。这些尊重,就是感恩。一个会尊重,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有谦虚之德、有敬畏之心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才能真正称得上一个高尚的人。其实,在很多时候,感恩并不在于回报了什么,而是在于自己与社会之间创造了一种互相影响的友善氛围,在肯定别人、回报别人的同时也升华了自己。&&&&& 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为德育教育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和切入点;它为培养优良的班风、学风找到了一种可行的途径。通过实施感恩教育,学生的学习动力、行为习惯、自主能力、合作意识和道德情感均有明显提高。
&&&&& 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让学生真正懂得知恩、感恩和报恩,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 民中的孩子是可爱的,我们班主任只要多花心思,多下功夫,多走近他们,一定会发现她们更多可爱的地方,让格桑花灿烂的开放在龙城大地,活力的香飘雪域高原,自信的成长在青春路上。
滋养心灵,润物无声
&&&&&&&&&&&& ――谈藏族学生的感恩教育
古人云: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说的就是感恩。此次进藏,05级的班长多杰泽仁的妈妈打电话给我,说多杰还在大学听说老师进藏了让妈妈一定要来看老师,感谢当初他开刀之后我对他的照顾。说实话,这事已经过去5年了,我都淡忘了,可是多杰却还记在心上,还叮嘱妈妈一定要来看老师,让我心里着实一暖,这就是感恩。
“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对“感恩”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早已进入了独生子女时代,藏族很多家庭也只生一个孩子,“四个老人,两个父母和一个孩子”这种的“421”家庭模式逐渐增多,独生子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家里的地位堪称“王子”“公主”,习惯了“唯我独尊”的生活方式,他们只知“我该怎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怎样”,不知“要我怎样”。与此同时,学校教育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和张扬学生的个性。由此,家庭、学校过分的呵护与关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主意识,他们的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目空一切,认为别人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心安理得地挥霍着别人给予的一切,养成了任性、依赖、爱发脾气等坏习惯。他们只懂索取,不懂奉献;只懂受惠,不懂感恩;只懂被爱,不懂关爱别人。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自私和冷漠。当然,也并不是所有学生都是如此,藏族学生,享受着国家智力援藏的优良政策,“感恩意识”本就该是德育工作的重点,那么如何培养藏族学生的感恩意识呢?
一、教师自身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感恩意识”的形成,并不是数学公式、物理定理,不是从书本上就能学到的,需要耳濡目染,需要感受、效仿。作为教师责无旁贷地应该做懂得“感恩”的榜样。教师要求学生学会感恩,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感谢任何一个帮助你的人,就应该首先要求自己具有感恩意识:感谢党和政府对学校教育的关心和重视,感谢学校给了我们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感谢领导的关爱和信任,感谢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家长的尊重和配合,感谢学生给予的快乐……总之,教师只有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去工作,才会更加敬业、甘于奉献。教师的心存感激,会潜移默化地感染着身边的学生,懂得珍惜,懂得感谢。
二、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教材中有着十分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我不大可不必舍近求远。作为语文老师,在感恩意识日益淡薄的今天,语文教学理应担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让感恩教育与语文教育相得益彰,把每位学生都教育成懂得感恩、学会感恩的人,我们责无旁贷。《出师表》中可以感知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和诸葛亮感恩图报,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从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感知师恩,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从《背影》一课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父子深情,那是儿子对父亲的感恩。这样的文章,在语文课本中比比皆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文本资源从而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
三、感恩教育,不能死搬教条,不能单靠口头说教,要通过多种方式有创造性地展开。例如,三八国际妇女节,按往常的工作模式,我总是提醒学生三八节快到了,给妈妈打个电话说说自己的祝福吧。随后的周记本上,尼玛卓玛向我坦白了心事:老师,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顽皮让妈妈长了那么多的白发,这次返藏我看到妈妈的眼角已经有那么多的皱纹,我真是羞愧死了,我真是太不懂事了。看了她的周记,我欣慰多了,还记得初一的时候,因为她的任性错误不断,尼玛卓玛的妈妈专程坐飞机从拉萨到常州二话不说,到学校后就把她接到招待所揍了一顿,她愣是不为所动,现在妈妈的白发、眼角的皱纹让她心生内疚。我知道按这孩子的性子,如果不给她更多的触动,她的转变只会是一时的。为什么不抓住这样一个节日的机会,让更多的同学懂得父母的不容易,既然转变为感恩的积极情绪呢?于是,我上网找了视频《生命的孕育过程》,让他们明白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是凝聚了母亲怀胎10月的辛劳的,看完之后,很多学生相视一笑,他们似乎并没有了解我的用意。接着我又拿出了班里最桀骜不驯的扎西群培的妈妈给儿子写的一封信,这位母亲在信中回忆了儿子成长的点滴,诉说了一位望子成龙的母亲的期盼。效果立竿见影,很多同学感同身受,听着都落泪了,晚上布置了周记,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翻开学生的周记本,想知道教育的效果。在周记里,泽巴珍说:“从小,我家里就穷,是姑姑给了我上学的机会,看着姑姑带着残疾的腿还坚持工作,资助我上学,我一定要加倍努力,长大要报答姑姑!”扎西群培说:“我从小就是个调皮的孩子,妈妈的话我总是听听就算了,偶尔还要挨爸爸的拳头,但是我心里不服,妈妈今天的信,让我心里很难过,想到过去做的那些错事,真是不好意思给妈妈电话。”尼玛卓玛说:“扎西群培和我一样,总是犯错,总是一次次地决心改正却不能坚持,今天听了扎西群培妈妈的信,我感觉似乎是我妈妈在对我说一样,这次一定下定决心不再让妈妈为我操心了!”……看了,同学们的周记,我知道这比空洞的说教要有效果的多了!
四、以评优树榜样的方式,推进感恩教育。我们学校每年都会开展“校园之星”的评选,尊老、爱老的“孝敬之星”、懂得感恩的“感恩之星”都应该放进“校园之星”的评选中,以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既全面地挖掘了学生的闪光点,又将感恩教育蕴藏在生活中,同时还教育学生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懂得发现身边同学们的闪光点,懂得“见贤思齐”,以榜样的力量来影响更多的人。当然,班里也可以设立这样的进步奖项,共同营造“学先进,懂感恩”的良好氛围。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是的,人要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就必然会不断地涌现诸如勇气、自信、坚定等美好的处事品格。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让我们在学生心中种下的感恩小苗,滋养它长成可以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让我们为学生擎起一盏感恩的矿灯,让他们从粗糙的事物中剥离出灿烂的宝石。用感恩的营养润物无声!
推荐分辨率:位色,IE6.0
Copyright & 2010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常州西藏民族中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植绿肌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