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康谷郭氏修补升旗仪式暨开学典礼典礼升旗仪式暨开学典礼大会直播有吗

【郭氏宗祠】
『郭氏资讯』
【新人报到】
【郭氏寻亲】
【郭氏动态】
【郭氏公告】
【社會新闻】
『郭氏之源』
<a href="http://bbs.guohome.org/forum-4-郭字起名_郭氏姓名大全_姓名测试打分_百家姓氏资料在线查询_李仁耀周易起名
郭姓氏资料
新百家姓排名:16&&&&&郭姓图腾&&【郭氏简介】&&&郭是以所居住的地域在城里命名族称的。&&&根椐古籍《尚书?尧典?禹贡》记载,大禹的父亲鲧首次创造了“城郭”,据此推论郭姓可能是崇拜鲧的。&&&郭像四方的城楼的整体形状,以此为图腾标志。居住在东城的称东郭,居住在西城的称西郭,居住在南城的称南郭,居住在北城的称北郭。&&&郭姓之郭,特指齐国首都。郭姓始祖禺虢,周文王弟虢仲虢叔,以虢为郭,姬姓别支。&&&郭姓得姓始祖:城郭得姓 始祖虢公&&&&&&参见:郭【家规祖训】尊祖&&&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本培其根,枝叶盛茂。水养其源,河海纳吐。比人禽兽,谁不震怒。&&&惟豺与獭,生知报哺。亦有狐狸,死首邱顾。何以为人,不念尔祖。时祀匪懈,受天之佑。&&&&&&敬宗&&&惟祖有功,惟宗有德。亦有积德,以衍今日。 宗之有祖,惟尔之食。宗之有类,惟尔之锡。&&&胎孙其谋,子以燕翼。敷时绎思,寝成斯变。 雨露时降,凄惨怵惕。人不敬宗,是谓伐德。&&&&&&事亲&&&父兮生我,母兮鞠我。不离于里,不属于毛。 饥寒衣哺,疾痛抑搔。子路负米,虽贫亦多。&&&温裾一绝,痛恨如何。亦有慈鸟,守林夜号。 报德罔极,棘人伊蒿。哀我人斯,三复蓼莪。&&&&&&睦族&&&惟吾氏族,人百其身。惟吾氏族,其初一人。 一木而分,一气而陈。陈陈相因,是以百身。&&&身有其分,亦一其心。大小相恤,礼义相成。 患难相扶,疾病相临,尔族既睦,受天之庆。【郭氏家谱】家乘铺谍&&&郭氏家族所修族谱现保存在世的大约有上百种,其中大部分是清末民国初年所修,明代修的族谱现存有两种:一是《凫溪郭氏宗谱》,明代人郭志高纂修,明万历十一年(“83年)家刻本,现收藏在我国国家图书馆;另一部是《汾阳郭氏谱》,明代人郭兴重修,明万历二十八年 (1600年)抄本,现日本和美国各收藏一部。&&&&&&家谱名称列表&&&【天津】郭氏家谱四卷首一卷 (清)郭采轩等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 四册 美国&&&【山西太谷】郭氏家谱不分卷 (清)郭在朝等修 清道光十九年(1839)序写本 五册 日本 美国&&&【黑龙江】黑水郭氏家乘八卷 (民国)郭克兴辑 民国十四年(1925)-民国十五年(1926)铅印本 北图(又一部三卷) 首都图(世系录二集) 历博(存世德录)考古所(存世系录) 人民大学(存世系录) 中央民院(六卷) 南京大学(存世德录初集)日本(存乡土 录)美国(四卷) 注:为旗籍郭博勒氏的简称。&&&【江苏泰县】泰邑郭氏七修族谱四卷 (民国)凌德玺纂辑 郭明成主修 民国十七年(1928)凌庆斋七凤堂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注:清道光十五年郭之兴始修。&&&【江苏】如皋郭氏宗谱十卷卷首二卷 (民国)郭全富主修 郭雍男纂辑 民国九年(1920)懿德堂活字本 十六册 北图&&&【江苏镇江】润东郭氏家乘八卷 (清)郭正台纂修 清同治十年(1871)诒政堂活字本 八册 历史所 注:明崇祯三年郭汉始修,此为六修。&&&【江苏镇江】京江郭氏家乘八卷 (清)郭开男 清宣统三年(1911)续古堂活字本 北图 历史所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宁图 吉林大学 江苏镇江市博 日本 美国&&&【江苏丹阳】郭氏宗谱□□卷 木刻本 江苏丹阳县珥陵乡志办(存一卷)&&&【江苏扬中】郭氏家谱□□卷 民国间木刻本 七册 江苏扬中市 (想了解此家谱,谢谢!)&&&【江苏】江阴明威郭氏宗谱六卷首一卷 (清)郭洪祥等修 清光绪五年(1879)仁德堂刊本 四册 美国&&&【浙江杭州】郭氏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间钞本 二册 湖北图 注:书名本拟定,记事至清光绪七年。&&&【浙江】萧山郭氏宗谱十二卷首一卷 (民国)郭元鉴 郭熊重修 民国二十年(1931)敬爱堂活字本 十二册 河北大学 浙江图 杭州大学&&&【浙江桐庐】汾阳郭氏宗谱□□卷 民国间木活字本 浙江桐庐县档(存卷2-5、7)&&&【浙江】宁波县郭氏宗谱十七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郭庆湘 郭谦益纂楫 清宣统二年(1910)木刻本 六册 河北大学&&&【浙江鄞县】鄞东韩岭郭氏宗谱二卷 (民国)王怀忠 郭士篑等纂修 民国十三年(1924)木活字本 一册 天一阁&&&【浙江兰溪】汾阳郡郭氏宗谱九卷 清光绪三十年(1904)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会桥&&&【浙江兰溪】灵湖郭氏宗谱二十五卷 (民国)郭光卿等纂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 浙江金华市文管 浙江兰溪县灵洞乡不源&&&【浙江兰溪】汾阳叶院郭氏宗谱十三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汪高乡&&&【浙江兰溪】郭氏宗谱二十四卷 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板桥乡下郭村&&&【浙江东阳】汾阳郭氏家谱二卷 (民国)郭小弟纂 民国十二年(1923)木活字本 浙江东阳六石乡方回村 注:谱始修於宋庆元年间。&&&【浙江常山】郭氏宗谱二卷 (清)韩旭思重修 清道光十年(1830)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招贤乡沙帽山村 注:始修於清康熙十七年(1638)黄世南。&&&【浙江临海】更楼郭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同治十一年(1872)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7-10)&&&【浙江临海】台临康谷郭氏宗谱□□卷 (清)李廷铨纂 清同治十三年(1874)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康谷乡西岙材(存二卷) 注:谱首修於宋淳熙六年郭葵。&&&【浙江临海】更楼郭氏宗谱十卷首一卷 (清)郭晓峰纂 清光绪十三年(188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首、卷1、4、5、7-9) 注:明万历九年郭达泉首修。&&&【淅江临海】台临康谷郭氏宗谱五卷 (民国)陈韵裳 吕调纂 民国四年(1915)天台阵孟焚梓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康谷乡西忝村(存卷1-3) 注:谱首修於宋淳熙六年郭葵。&&&【浙江仙居】乐安郭氏宗谱□□卷 (清)郭帘青纂 清光绪十四年(1888)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7、10、12、17、22、27、28)&&&【浙江仙居】乐安郭氏宗谱 (民国)郭寿祺纂 民国七年(1918)序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16、24、28、32) 注:宋嘉定三年郭磊卿首纂《郭氏家史》。&&&【浙江仙居】乐安郭氏宗谱四十卷 (民国)郭华等纂 民国三十六年(1947)木活字本 浙江临海县博(存卷1、4、6、7、13、17-39) 注:宋嘉定三年郭磊卿首纂《郭氏家史》。&&&【安徽合肥】郭氏宗谱八卷 (民国)郭能盛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汾阳堂活字本 十六册 美国&&&【安徽】续溪县南开享叙堂宗谱十卷 (清)许文源等重修 清光绪十五年(1889)活字本 十册 北图&&&【安徽】宿松郭氏宗谱十三卷卷首二卷 (民国)郭氏族人修 民国四年(1915)忠孝堂活字本 十四册 北图&&&【安徽】毫县郭氏宗谱十卷 (民国)郭鸿诒 郭文彻等纂 民国十五年(1926)由义堂活字本 八册 北图 历史所 注:清光绪末郭玉珍始修。&&&【福建】福州郭氏支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郭柏苍等六修 泯同治十三年(1874)序 光绪三十一年 (1905)刊本 八册;日本 美国&&&【福建福州】闽中郭氏支谱大略不分卷 (清)郭柏苍修 清光绪十四年(1888)福州郭氏刊本《郭氏丛 刻》第一册 首都图 北京师大 福建图 福建师大&&&【福建】福州郭氏支谱十卷 (清)郭杰昌等修 清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五册 福建图&&&【福建】福州郭氏支谱十卷 (清)郭兆昌等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刻本 八册 福建图(二部)&&&【福建】福州郭氏支谱十卷首一卷 (民国)郭兆昌 郭则寿重修 民国九年(1920)第九次重修本 福建师大注:谱首修於明隆庆六年郭大韶。&&&【福建甫田】魏塘郭氏族谱不分卷附世庆堂家志 清末手写本 五册 历史所 注:清初郭绍荣始修。&&&【福建莆田】郭氏世谱志不分卷 清人编 旧钞本 福建师大&&&【福建莆田】郭氏家谱不分卷 (民国)郭嗣蕃编 民国九年(1920)修钞本 福建师大&&&【福建】泉州郭氏族谱不分卷 (明)郭萌等修 (清)郭肇汾续修 据泉州郭氏钞本传钞 一册 福建图 福建师大 注:郭萌始修於明正统元年。&&&【福建惠安】汾阳奇山二房郭氏族谱 (清)郭天合纂修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修 约民国元年 (1912)重钞本 一册 台湾&&&【福建南安】蓬岛郭氏家谱二卷 (清)郭章等纂修 清光绪十六年(1890)刊本 二册 台湾&&&【福建南安】蓬岛郭氏家谱□□卷 (民国)郭章等修 民国十九年(1930)木刻本 美国(存卷首、卷2上、卷5-7、9、12、16)&&&【福建南靖】郭氏族谱及地契 清道光十五年(1835)钞本 一册 台湾&&&【福建漳州】澎湖郭氏流传派家谱 (清)郭朝勋撰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钞本 一册 台湾&&&【福建漳州】汾阳郭氏谱一卷 (明)郭兴重修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钞本 一册 日本 美国&&&【江西】万载田下郭氏族谱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郭偌等纂修 清光绪七年(1881)木活字本 江西图(三部皆不全)&&&【江西】万载田下郭氏族谱□□卷 (清)郭士杰撰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7、10、11、14)&&&【江西】万载田下郭氏族谱□□卷 (清)郭士杰撰 民国三年(1914)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10、11、20)&&&【江西】万载田下郭氏族谱□□卷 (民国)郭安澜撰 民国二十七年(1938)木活字本 江西图(存卷12、13、21)&&&【山东历城】郭氏族谱不分卷 (清)郭绍庭序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刊本 一册 美国&&&【山东潍坊】郭氏族谱八卷 (清)郭见龙等重修 清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 辽宁图 注:记事至清嘉庆十九年。郭一琪首修於康熙 二十六年。&&&【山东潍坊】郭氏族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郭阮容等重修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刻本 辽宁图 注:记事到清同治十年。清康熙二十六年郭一 琪首修。&&&【山东滩坊】郭氏族谱不分卷 郭苗由修。 刊本 十册 科图&&&【河南开封】大粱郭氏世谱□□卷 民国石印本 南开大学(存世系一册)&&&【河南】新乡郭氏族谱十二卷 (民国)郭荃阶 郭庆云续修 民国四年(1915)刻本 河南大学(不全)&&&【湖北新洲】郭氏宗谱首四卷 (民国)郭子秀 郭席珍等续修 民国十六年(1927)刻本 湖北新洲县辛冲镇四岗村 注:清光绪十五年郭可第郭平衡等创修。&&&【湖北新洲】郭氏宗谱 (民国)郭云汉续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凤凰乡郑家围村&&&【湖北新洲】郭氏宗谱四十卷首十四卷 (民国)郭启爱 郭可裕等四修 民国二十二年(1933)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三店镇三店村 注:清道光四年郭春亭创修。&&&【湖北新渊】郭氏宗谱四卷首二卷 (民国)郭存瑜 郭宗林等创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5)木刻本&&&湖北新洲县三店镇竹园村&&&【湖北浠水】汾阳郭氏宗谱□□卷 清光绪八年(1882)木刻本 湖北浠水县博(存卷1、2)&&&【湖北浠水】薪水郭公家乘摘录不分卷 民国桐凤楼钞本 一册 湖北图&&&【湖南】郭氏族谱□□卷首三卷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活字印本 湖南图(存卷首中) 注:该族散居沅江、益阳、汉寿等地。&&&【湖南湘潭】中湘金霞山河头郭氏七修族谱不分卷 清光绪间活字本 湖南图(存七册)&&&【湖南湘潭】中湘金霞山沙头郭氏九修族谱〔汶祖房道支〕〔分兴仁、兴让两支〕点颔堂编印〔兴仁分下有共四卷,四至七卷,十八派至二十三派〕〔兴让分下有两卷,八至九卷,十一派至二十三派〕&&&【湖南湘潭】郭氏五修族谱二十二卷 (民国)郭孝成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汾阳堂排印本 广东中山图(缺卷15上) 注:清乾隆三十四年郭速衢首撰。&&&【湖南湘潭】上湘石屋街郭氏三修族谱十卷首二卷 (民国)郭葆鹤 郭良礼等纂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木刻本 十一册 河北大学&&&【湖南湘乡】郭氏重修族谱十二卷 (清)郭然卓纂(序) 清道光四年(1824)文美堂刻本 湖南图(存卷l)&&&【湖南】湘乡油榨铺郭氏读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郭再中 郭春阐修 郭德享 郭年延续 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刻本 二&&&【湖南】湘阴郭氏家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郭嵩焘编 清咸丰七年(1857)刻本 辽宁大连市图(存5卷)上海图 美国(缺3卷) 注:清道光三年郭世俘、郭谆世创修。&&&【湖南永兴】长乐郭氏六修族谱不分卷 (清)郭大聪纂修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世德堂活字本 六册 历史所&&&【湖南麻阳】郭氏族谱十三卷首二卷 (民国)郭元勋 郭昌明总纂 民国五年(1916)刻本 历史所&&&【湖南沅江】郭氏续修支谱十二卷 清光绪三年(1877)张善哉活字本 湖南图&&&【湖南沅江】沅邑汾阳郭氏四修支谱十二卷首一卷 (清)郭达全 郭端午纂修 清光绪二十年(1894)汾阳堂活字本 湖南图&&&【广东番禺】郭氏族谱不分卷 (清)郭富谦重编 清光绪五年(1879)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广东番禺】郭氏怀江房谱不分卷 (民国)郭成辉 郭全带等纂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铅印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广东潮州】郭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十六年(1927)潮州梁永昌印本 一册 广东汕头市档&&&【广东中山】香山郭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郭凤辉等编 民国十八年(1929)铅印本 一册&&&北图 上海图 注:封面、书签题《中山良都竹秀园郭氏家谱》&&&【广东中山】郭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郭月朋 郭梓南等重修 民国二十六年(1937)铅印本&&&广东中山市档&&&【广东】中山郭氏宗谱十六卷 (民国)郭尚媛监修 民国二十七年(1938)治本堂刊本 十六册 美国&&&【广东南海】郭氏族谱不分卷 (清)郭杖蒲编 清宣统元年(1910)钞本 一册 广东中山图&&&【广东】大埔郭氏族谱二卷 (民国)郭惠南等修 民国十八年(1929)刊本 一册 美国&&&【四川】泸县丁市霸郭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郭锡文修 民国十七年(1928)泸县郭氏石印本 二册 南京大学&&&【四川安岳】郭氏族谱三卷 (民国)郭祖彤续修 民国间木活字本 二册 四川图 注:郭文锦首修於清乾隆年间。&&&【四川资阳】郭氏家谱三编四卷 (民国)郭希振续纂 民国二年(1913)修民国十一年(1922) 资阳郭氏家祠石印本 四册 四川重庆市图&&&【四川隆昌】郭氏族谱不分卷 (清)郭光兜刃 清宣统二年(1910)排印本 四册 南开大学 四川图 注:始修於康熙五十六年,此为四修。&&&【台湾澎湖郭氏流传派家谱】不分卷 (清)郭朝勋撰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钞本 一册 美国&&&【凫溪郭休宗谱】不分卷 (明)郭志高纂修 明万历十一年(1583)家刻本 一册 北图&&&【五谷溪郭氏族谱序】 (清)郭文良 郭文玺等修 清道光十四年(1834)钞本 一册 台湾&&&【郭氏族谱】十卷首一册末三册 (清)郭培由纂修 清同治十一年(1872)刻本 十四册 北图&&&【郭氏族谱】十卷首一册末三册 (民国)郭励孚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十四册 北图&&&【雉水郭氏宗谱】二十三卷 (清)郭先培修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汾阳堂活字本 二十册 北图&&&【郭氏族谱】一卷 (清)郭通磐纂修 稿本 山东图&&&【汾阳郭氏八修宗谱】十二卷 (民国)郭衷棠等主修 郭衷儒等纂修 民国二十三年(1934)崇本堂刻本 十册 湖北图&&&【郭氏族谱】四卷 (民国)郭光 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排印本 四册 四川图&&&【郭氏副使祠宗谱】不分卷 (民国)郭彤纂修 民国石印本 一册 四川图&&&【郭子仪家谱】不分卷 石印本 四册 上海图&&&【郭氏宗谱】□□卷 油印本 江苏丰县博(存一卷)&&&【江苏扬中市新坝镇原郭家埭郭氏家谱】 郭顺智纂修(2002年) 铅印本 一册【历史渊源】 1、相传,早在上古夏后氏部落领袖禹的时代(约公元前21世纪),郭姓就已得姓开基。郭姓人的得姓,有相当古老的渊源。&&&2、出自夏代的郭支和郭哀之后。古书记载“禹乘二龙,郭支之御”。“上古有郭侯,夏朝的禹即有驭手郭哀。”郭支与郭哀是中国有史籍记载的最早的郭姓人。因此,我国历史上建都阳城(今河南登封东)等地的夏代人郭支与郭哀,都被后人认为是郭姓人的始祖。&&&3、出自商代郭崇之后。据《三一经》记载:商有郭崇。可知商代继夏代之后也有郭姓。因此,商代郭崇,也被认为是郭姓人的另一位始祖。&&&4、出自姬姓,周代虢国的子孙后代是当今郭姓最大、最主要的一支,他们以郭为姓,渊源自姬姓,又多半与河南、山西有关。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封文王姬昌的弟弟虢叔於东虢,东虢地址在今天河南省荥阳市东北。到了西周末年,周王室衰微,申侯勾结犬戎作乱,周幽王被杀於骊山,周王室被迫东迁。当时,郑武公与晋文侯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阳,立下汗马功劳,深得平王依重,同时把郑国从陕西迁到河南虢(即东虢)、郐之间。为兴建郑国,郑武公于周平王二年(公元前769年)灭郐国,平王四年(公元前767年)又吞并东虢。从此,郑国日渐强盛,引起各诸侯国的不满。楚国趁机起兵向周平王问罪,率陆浑(地在河南省嵩县东北)之师,逼近洛阳。周平王大惧,于是把虢叔裔孙虢序封于阳曲(地在今山西太原市北),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虢公”又称“郭公”,于是,其后代遂成郭姓。&&&5、以封地为姓,史载,郭姓始祖有以封地“虢”为姓的,又因虢、郭同声之转,故虢、郭二姓互通。&&&6、以居处命氏。中国古代有些居住在城、郭、园、池的人,分别以“城”、“郭”、“园”、“池”为姓。其中居住在郭(即外城,古代“郭”字的字义为外城)的人,以居住地为姓氏,形成郭姓。【迁徙分布】&&&郭姓族人最初的发源地当是今天的河南、山西、陕西等地。先秦两汉时期,郭姓族人繁衍之地仍以山西、陕西、河南为主,“太原”郡望在这一时期形成,并成为后来郭姓人繁衍播迁的主要支源,逐渐在阳曲、冯翊、华阳、京兆(今陕西省西安附近)、中山(今属河北省)、彭城(今江省苏徐州)、馆陶(今属河北省)、曲沃(今属山西省)、河内、广平、邯郸、河东闻喜、敦煌等地形成望族;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战祸的大批南下迁徙者,郭姓人开始在浙江、江苏等地散居,南迁者尤以太原郭姓为多;隋唐时期,山西、山东以郭姓为第一大姓。这一时期,除战乱使得郭姓入居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外,还形成以华阴郭子仪为始祖的汾阳(今山西省静乐一带)望族。后汾阳郭姓后裔嵩入闽成为福建郭姓始祖;从五代到宋元时期,随着金兵的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南下,迫使郭姓人再度南迁,由此,郭姓人遍布大江南北;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明清时期,郭姓人已是散布全国各地。如今,郭姓以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四川等省最多,上述五省郭姓约占全国汉族郭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六。郭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一。【历史名人】&&&郭 隗:战国时代燕国大臣,为燕昭王招贤纳士出计献策,为燕国的兴起作出了贡献。&&&郭 常憾悍龇缑辏裆挛魇⌒似蕉保┤耍跷嫜舳嘉荆趺保紊瞎忍兀僦撂写蠓颉9螅汉幽下逖羧耍鹘钡男俊&&&郭 璞: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人,东晋文学家、训诂学家,博学多才。代表作为《游仙诗》,著有《江赋》等著作。并注释《尔雅》、《穆天子传》、《山海经》、《楚辞》等典籍,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郭 威:邢州尧山(今河北省隆尧)人,五代时期后周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时的一系列改革为赵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良好基础。革除旧习的周太祖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郭威,生于公元904年,公元951年称帝,至954年病逝,在位四年,年号:广顺、显德。太祖,邢州(今河北邢台)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其父郭简曾任刺史,在战乱中被杀,不久,母亲也相继去世。郭威从小依靠姨母韩氏提携抚育。18岁时,应募做军卒,仗着一身勇力,加上学了一些兵法,一步一步爬了上去。郭威即位称帝时,年近五十岁,三十年的军旅生活,给他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常以前代的兴衰作为治理国家的借鉴。&&&郭威针对前朝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刑罚有所轻减,某些苛税被废止,部分官田散给佃户,停止州府南郊进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剥削。郭威在五代确是一位较好的皇帝。他死于954年,时年51岁。&&&郭 象:西晋学者、玄学大师,所撰《庄子注》对后世影响很大。&&&郭 嘉:三国时魏曹操谋士。多谋善战,屡建谋功,尤以官渡之战显名。&&&郭 沔:今浙江省温州人,南宋时音乐家、琴家、浙派创始者。作《潇湘水云》、《泛沧浪》、《飞鸣吟》等曲。&&&郭 标:广东省中山人,近现代史上知名海外人士,澳大利亚华侨领袖。&&&郭子仪:华州郑县(今陕西省华县)人,唐代军事家。在平息安史之乱,维护国家统一中功绩卓著。&&&郭忠恕:洛阳(今属河南省)人,宋著名画家、文字学家。著有《佩 》三卷、《汗简》等。&&&郭若虚:宋代太原(今属山西省)人,著名书画评论家,所著《图画见闻志》集中体现了他在绘画上的主张及见解。&&&郭守敬:顺德邢台(今河北省邢台)人,元朝著名文学家、水利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主持编制了《授时历》,施行达360年,为我国历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郭子兴:元代定远(今属安徽省)人,为元末起义军中江淮地区首领,后被朱元璋追封为滁阳王。&&&郭亮生:清代常宁(今属湖南省)人。自幼研习岐黄医术,医术精湛,著有《豆麻心经》一书。&&&郭嵩焘:清代湖南湘阴人,为中国第一位驻英大使,曾任广东巡抚、兵部侍郎等职。&&&郭沫若:四川省乐山人,现代史上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著有《女神》、《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等许多著作。&&&郭永怀:山东省荣城人,著名的空气力学家,我国导弹、核武器的奠基人。&&&郭化若:又名郭俊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名的军事学家。曾任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1955年授中将衔,是位集诗人、学者与书法家于一身的将军,是国内外公认的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权威。郭化若原来文化水平很低,只上过5年学,全靠自学考入黄埔军校,学完中学的数理化知识。他从1938年起便研究精深的孙子兵法及其他古代兵书。解放后,他将大量论文汇集成册,成了我军研究军事辩证法的专家。&&&郭小川:河北省丰宁人,现代诗人。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秘书长、《人民日报》特约记者。&&&郭鹤年:祖籍福建省福州,生于柔佛邦新山市,马来西亚华人企业家,有“亚洲糖王”之称。曾被推选为亚洲十大富豪之一。&&&……&&&【郡望堂号】&&&1、郡望&&&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汉郭全之族所在。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太原阳曲,生蕴,蕴生准、配、镇。准,魏雍州刺史,生奕。配,城阳太守,其婿有裴秀、贾充。镇,尚书郎、昌平侯。镇七代孙祚,后魏左仆射、东光文贞公。曾孙士谦、士伦。士谦玄孙由为驸马。士伦,唐仓部员外、深州刺史。曾孙珍,桂州都督。&&&华阴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隋大将军蒲城公郭荣,太原人,后居华州,生福善,唐兵部侍郎。荣弟宏道,同州刺史,生敬君、广敬。敬君生依仁。广敬左威卫大将军,礼部尚书。广敬生昶,庆州刺史。郭子仪说:荣,父叔进之后。进曾孙通,美原尉,生敬之,天宝中渭、吉、寿三州刺史。生子秀、子仪、子英等11子。&&&冯翊郡:三国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东汉冯翊太守郭孟儒。魏雍州刺史准孙正,因官冯翌,居焉。裔孙彦,周兵部尚书。孙福始,唐绥州刺史。&&&汾阳县:西汉时置。此支郭氏为华阴郭氏分支,开基始祖为郭子仪。&&&京兆郡:即为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天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开基祖为西魏右仆射郭嵩,郭准八代孙。嵩生衍,隋左卫大将军,洪州刺史。衍生斌、嗣本、俭。斌为隋武强公,生依宗。宗生袭庆、袭业。业生味丘,申州刺史。丘生液,驸马都尉。液生由峋。袭庆台州刺史,生味先、味贤。味先生景华。味贤生雄、儒华。雄吏部郎中,儒华校书郎。嗣本司农卿,生绍宗、齐宗。绍宗徐州刺史,齐宗司农郎中、怀州刺史。曾孙求商州刺史。俭生敬宗、肃宗。敬宗濮州刺史,曾孙南金,硖州刺史肃宗孙涣,荣州刺史。生佐殷、曙,殷剑州刺史,曙殿中御史。肃宗少子袭承左拾遗。&&&河内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省武陟西南)。&&&广平郡:治所在广平(今河北省鸡泽东南)。&&&敦煌郡: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省敦煌市西)。&&&中山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省定州)。开基祖为唐中书侍郎、平章事、颖川男,郭正一生忠,通事舍人。&&&馆陶郡:此支开基祖为唐齐州刺史郭庆善,林宗之后。生元振,兵礼刑三尚书、平章事、代国公。生晟,鸿胪卿、左骁卫将军。生箴、膳、兵员外。&&&昌乐郡:汉时置郡。此支郭氏为太原郭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东汉郭泰之后。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后汉末大司农郭全代居阳曲,生蕴,蕴生配、镇。镇封昌平侯。后汉郭泰,世居介休,后世郭有道,裔孙居魏州昌乐。&&&阳曲郡:治所在今太原北部定襄县。&&&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开基祖为北齐黄门侍郎平章事郭举,生秦方。兄子秦初,生润、纳。润起居舍人,纳为给事中,陈留采访使,生贲、谟、霸。纳兄孙监察御史、阳翟公。郭孝恪,颍川阳翟人,生待封,左卫将军、宋州刺史。&&&固始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固始。&&&曲 沃:郭镇后,唐蒲州刺史,子贱。&&&河 内:晋郭默。武昌,晋郭纳、郭察。&&&西 河:(内蒙古自治区东胜县)郭公仆,西汉人。&&&云 中:(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郭昌,东汉人。&&&洛 阳:后汉郭整,六代孙荷。&&&邯 郸:郭纵,冶铁富捋王公。&&&闻 喜:晋郭瑷,建平太守,生璞、骜。&&&敦 煌:晋郭禹,太傅左长史。&&&晋 昌:唐左武将军郭知运,生英杰、彦英、协。祖籍太原。协生嘉。彦英剑南节度使。冯翌,光禄少卿郭仁助,生茂玮,玮生崇礼、崇默、崇嗣。礼济州刺史,生震、观、豫。震左司员外郎。观拾遗。豫生图,图生降,降鸿胪卿,生同知、同节。崇默襄州刺史,生恒。崇嗣生损,库部员外。&&&京 兆:工部郎中郭虚巳,生恕、弼、彦、枢。恕少府少监,彦锦州刺史,枢京兆兵曹、右骁卫将军。齐州历城,北庭都护郭虔。&&&&&&2、堂号&&&尊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招贤,郭隗对他说:“你如招贤,先从我开始。你把我当贤人尊重,比我贤的人就会找你来了。”于是昭王给他建了宫室曰金台,并敬郭如老师,后来乐毅、邹衍、剧辛及其他有才能的人纷纷归附燕国,燕国于是强大起来。&&&此外,郭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太原堂”、“华阴堂”、“冯翊堂”、“汾阳堂”等。&&&【郭姓宗祠通用对联】&&&&&&〖郭姓宗祠门楣题辞〗&&&汾阳世泽&&&“汾阳世泽”,源出郭姓是春秋周王室的后裔。周武王封叔叔姬仲在东虢;周文王之弟亦封在虢,周平王又封姬仲后裔在此虢,故今陕地有北虢、东虢、西虢。郭、虢古代同音通用,子孙便称为郭氏,其后,郭氏代有封侯袭爵者。分支繁衍极盛。故郭姓的郡望有五处:即太原、河南、颍川、东郡、冯翊。至唐代,郭姓出了个威名盖世的大将军郭子仪,他统帅大军,英勇善战、历时三载,征战无数,终于平定了安史之乱,使唐朝转危为安,国威大振,为其后唐室中兴立下了旷世功勋。唐王加封其为“代国公”、“汾阳郡王”,唐德宗尊其为“尚父”。此时的郭氏可谓名冠一时,声振朝野,郭氏的兴盛亦如日中天。为纪念这位荣耀的显祖,郭氏取堂号为汾阳堂。对郭子仪的功勋,历代名人多有赞誉(如宋代范仲淹欧阳修、寇准、明代解缙等)。今录范仲淹诗一首,曰:“令公名望寇肖何,葛亮储勋汝更多。心服边戎都将相,身扶国祚宰山河。钧衡自秉分轻重,鼎鼐端居本让和。图像凌烟为第一,名镌金石永难磨。”&&&&&&〖郭姓宗祠四言通用联〗&&&北宫史表;&&&东国人伦。&&&――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战国时燕国大臣郭隗。下联典指东汉学者郭泰。博通坟典,居家教授,弟子至数千人,名震京师。&&&&&&道学千士;&&&纲佐一人。&&&――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宋开封人郭忠孝,字立之,曾跟从程颐学《易经》和《中庸》。进士出身,靖康年间官永兴军路提点刑狱,金人侵永兴,他与唐重分城拒守,城破战死。他曾命名书房为“兼山”,学者称他“兼山先生”,著有《兼山易解》。下联典指唐代大将郭子仪,华州郑县人,以武举历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击败史思明。肃宗即位后,他为关内河东副元帅,配合回纥兵收复长安、洛阳,因功官中书令,后又晋封汾阳郡王。“纲佐”,指官员中的主管和辅佐。郭子仪以一身系天下安危达二十年,故如此称谓。此联另有不同版本,下联前二言“纲佐”为“纲目”。&&&&&&汾阳世泽;&&&虢国家声。&&&――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封汾阳郡王,世称“郭汾阳”;虢国为周诸侯国,后裔改虢姓为郭。&&&&&&金台师事;&&&竹马欢迎。&&&――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战国郭隗,燕昭王为隗筑黄金台,以招徕人才,乐毅、邹衍等闻风而至。下联典指东汉?郭常械抡窭帜攴幔伲镏衤恚莸来巍&&&&&&光州世胄;&&&魏阙名家。&&&――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郭姓的望族在河南省光州固始县。下联典指唐?郭子仪,祖籍为山西阳曲(当时称汾阳),因而封为“汾阳王”。在阳曲东南是寿阳和乐平,为郭子仪五子、八子的封地;南面是太原、清源、祁,为郭子仪长子、四子、七子的封地。郭子仪的五个儿子也都是受封于祖籍地和得姓处。郭子仪被封汾阳王后,本氏族便以“汾阳”为堂号。其后,郭子仪那些枝叶茂盛的子孙,便以“汾阳”两个字作为家族的表记。一直到今天,只要提起“汾阳郭氏”,谁都知道那便是“郭子仪”的子孙,自然而然崇敬之情谥于言表。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郭沫若,虽然祖居四川省乐山,可其故居门庭上醒目书悬:“汾阳世第”。这无疑是向子孙和外姓表明郭氏之血脉源流。五十年代,郭沫若参观杏花村汾酒厂时就曾说:郭姓始祖在汾阳。&&&&&&〖郭姓宗祠五言通用联〗&&&双阙家声大;&&&汾阳世泽长。&&&――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相国家声大;&&&汾阳世泽长。&&&――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同上。&&&&&&汾阳家声远;&&&鄂渚世泽长。&&&――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湖北省汉口沿长江一带的郭氏宗祠联。&&&&&&抱玉三朝楚;&&&怀书十上秦。&&&――郭向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唐代诗人郭向诗句联。&&&&&&阁连云一色;&&&池带月重光。&&&――郭震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唐代大臣郭震诗句联。&&&&&&&&&〖郭姓宗祠六言通用联〗&&&晋水功勋世族;&&&汾阳将相传芳。&&&――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共赏松石间意;&&&自谓羲皇上人。&&&――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清代诗人郭麟撰书联。&&&&&&〖郭姓宗祠七言通用联〗&&&晋水功勋绵祖德;&&&汾阳将相旧家风。&&&――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功封虢叔家声远;&&&威重汾阳世泽长。&&&――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檀木湾村郭氏宗祠联(1)。&&&&&&祖德问安犹点颔;&&&我裔继烈要留心。&&&――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四川省大英县隆盛镇檀木湾村郭氏宗祠联(2)。上联典出《旧唐书》和《新唐书》记载的有关郭子仪的史实。这段史实《旧唐书》记载道:唐德宗时,郭子仪被封为宰相,尊称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册封2000户,给皇粮1500人,马200匹;建宗2年,郭子仪得病,德宗派舒王去探望郭子仪,郭子仪不能起床,只能在床上叩头谢恩。《旧唐书》还记载,郭子仪8个儿子7个女儿、孙和外孙数十人,每年未向郭子仪拜年问安时,郭子仪认不完这些孙子和外孙,只能点颔作答。这二段历史即谓之为“点颔流辉”。&&&&&&潇湘水云留雅韵;&&&关山春雪展新图。&&&――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南宋古琴演奏家郭沔。有《潇湘水云》等流传于世。下联典指北宋画家郭意。工山水,与李成并称“李郭”,为山水画主要流派之一。有《关山春雪》等存世。&&&&&&一池浓墨盛砚底;&&&万木长毫挺笔端。&&&――郭沫若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现代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郭沫若撰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池联。&&&&&&郭子精忠复唐室;&&&燕招贤士筑金台。&&&――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下联典出指战国?郭隗事典。&&&&&&支分法石源流远;&&&地卜奇山甲第兴。&&&――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族乡郭氏宗祠联(1)。百崎回族乡是福建省18个少数民族乡中惟一的回族乡,也是泉州市惟一的少数民族乡。这里景秀物华,地灵人杰,优越的地理、优良的历史、优秀的人文增强了整个乡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郭氏家庙是一座构筑典丽、恢宏壮观、凸显明代建筑风格的古祠,全庙长37.6米,宽17.6米,屋脊高达9米,为皇宫式的木石结构建筑。距围墙60余步的西南隅,至今保存着“午门”的遗迹,午门遗址中间是大门,两边是侧门,花岗岩石礅所雕的云月图案表现了伊斯兰的风格。午门是皇宫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的官吏来到午门前都必须下轿、下马,步行而进。顺着午门进入的古道返回宗祠。围墙西南角水沟涵口的盘形石头上面刻着螺旋形的花纹,这里的回民称它为“分水石”,水沟里的水通过这里时会形成回流。它的寓意是宗支番衍、脉旺流长,而且还寄望远支的族裔应当溯本追源,回报祖德宗功。大门上的这副对联,道出了郭氏的渊源。&&&&&&&&&〖郭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织女赐词,汾阳寿考;&&&郭主好礼,真定芳徽。&&&――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郭子仪以平安史之乱功封汾阳王,相传织女赐其词“大富贵亦寿考”。下联典指汉?郭昌,娶真定恭王女,号郭主,好礼节俭,绰有母仪。&&&&&&派出汾阳,将相两朝济美;&&&堂居晋水,簪缨百卉传芳。&&&――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见虏单骑,远祖忠贞昭日月;&&&旌闾双阙,先人孝德动乾坤。&&&――戴大宾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福建省莆田县郭氏宗祠联。&&&&&&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三阳开泰;&&&原晋水、分法水、聚奇水,万水朝宗。&&&――郭伯廷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族乡郭氏宗祠联(2)。百崎回民的开基祖郭仲远于明洪武九年(1376年)从泉州法石(今石头街),带着妻儿迁到后渚港畔的惠南海滨,就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奇山之下安居乐业,生息繁衍,至今600多年,发展成为现在1.3万多人的百崎回族乡。大门上面匾额题字“汾阳衍派”,“汾阳”是汉族郭姓的堂号,源于他们的始祖郭子仪曾经被封为“汾阳王”。百崎郭氏既然是回族,为什么自称是汉人郭子仪的后裔呢?原来元朝时发生了一起“反色目”的排外风波,郭氏回民为求得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只好寄托在汾阳郭氏望族的名分下。这与大门的匾额异曲同工,当时的严峻局势可窥一斑。其实,百崎回民的先人是由“海上丝绸之路”来华经商的阿拉伯穆斯林,最初定居在杭州府富阳县的郭家村,历经数代繁衍至郭德广,他的阿拉伯名译音为伊本?库斯?德广贡。“库斯”与“郭氏”谐音,这就是回族人汉族姓的由来。&&&&&&谱衍汾阳,念祖德之贻,谋世传忠孝;&&&堂居晋水,承天朝之宠,渥罔替簪缨。&&&――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汾阳诗礼传家,科甲名未即光绳祖武;&&&晋水簪缨奕世,尽忠孝已涅克裕孙谋。&&&――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郭姓宗祠联。全联典指唐?郭子仪事典。&&&&&&万里寻根乡关何处,黄河岸边虢国文明光华夏;&&&千秋祭祀鼎豆所在,崤函大地郭氏宗裔遍寰宇。&&&――佚名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世界郭氏宗亲总会河南省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郭氏祭祖联。&&&&&&前朝名吏,以素知兵系中州安危,岂止六壬浅术;&&&今代德门,惟阴行善使累叶繁盛,更多三甲寿征。&&&――吴汝纶撰郭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河北省深州市郭氏家祠联。&&&&&&祖汾阳、派富阳、族螺阳、旅台阳,一阳光照天下;&&&原晋水、分法水、开奇水、聚淡水,万水潆洄吾宗。【郭姓典故、趣事】&&&“口若悬河”源于《晋书?郭象传》。&&&晋代的郭象是一个著名的清谈家。他幼年非常好学,善于思考问题,对于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他总喜欢探个究竟。成年后,在许多人请他去做官,他都推辞不就,而是把研究学问和谈论哲学当成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因为他专心读书,所以知识非常渊博。讲解问题时能够把事情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又喜欢发挥自己的见解。当时的太尉王衍常常称赞他说:“听郭象说话,好比悬在山上的河流奔泻,直往下灌,从来没有枯竭的时候。”&&&后来,人们就用“口若悬河”来形容谈吐流利。能言善辩。【近现代名人】&&&【烈士简介】&&&郭继枚(),广东省增城县福和都(今福和镇)官塘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务边埠。先后在务边埠小学和怡保保育才学堂就读,成绩优良。自幼学习英文,早年人填罗育才学堂,中英文字,均明大略。稍长返回故里,倾心革命,立志反清。成人之后,适值推翻清朝统治的国内革命风起云涌,并波及南洋。1910年夏复游南洋,郭继枚在务边埠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演说,受革命思想熏陶,又曾回国目睹清政府的腐败,对祖国和乡亲寄予深切的同情。1910年夏天,在务边埠加入同盟会,积极活动,支援革命。1911年初回增城。1911年初,父亲让他与邱氏完婚,想籍儿女之情转移其革命之心。此时正值同盟会密谋在广州起义,郭继枚毅然告别结婚仅三天的妻子,回国参加起义。临行时对妻子说:“我还未实现自己的志向,怎能受家庭拖累呢?”又说:“我耽误你了,这次远行成败难测,你不必记挂我,倘有不测,请你为我在父亲面前尽孝!” 2月27日,与余东雄至广州。4月27日,参加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为攻打总督署的先锋队(决死队)队员,奉黄兴之命随何克夫炸两广督署,冒险争先,丝毫不畏惧,在双门底(今广州市北京路)只身炸毙8名清军,为直捣总督署开辟前进道路。事败后与何克夫退至大南门内,弹药尽绝,撤退时,在南大门三兜村(今北京路附近)不幸中弹牺牲,年仅18岁。葬于广州黄花岗上,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为纪念烈士,后在增城市(今广州市增城区)荔城镇命名了一条继枚路,在其乡修建一间继枚小学。&&&&&&【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级领导人名录】&&&郭子化副部长&&&郭子化(),又名葛法元、葛幼如、李念三、郭省三,安徽省泗县人。早年就读于省立徐州第七师范学校。1919年参与领导响应北京五四运动的学生爱国运动,被推选为徐州学生联合会会长。曾领导组织宣传队和抵制日货小分队,到各商店、火车站查禁日货。后成立徐州地区八县学生联合会,被选为副会长。1920年夏参与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1921年1月组织成立进步学生团体赤潮社,创办《亦潮》旬刊。是徐州地区著名的学生领袖。1924年春加入中国国民党,1926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1926年北伐军打到武汉时,受中共组织的派遣,参与国民党江苏省党政训练班的筹办工作。从而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接触了不少国民党党员,和徐州地区不少上层人士都有交往。在中国共产党正确路线的感召下,使他们走上了抗日之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在家乡从事教育,秘密进行地下工作。1928年起先后任中共泗县县委组织部长兼马厂区委书记。1930年8月领导发动泗县农民暴动,失败后转至沛县任教。1931年1月任中共永城县委组织部部长兼中共薛湖区委书记。1932年10月底受中共徐州特委派遣,以行医为名到枣庄,在老街西门外鸡市租了两间草棚开起药铺,后发展成“同春堂”药店。此后以行医为掩护,肩负起重建枣庄党组织和开展工人运动的任务。1933年春成立了中共枣庄矿区工委,任书记。1935年2月成立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任书记,在同上级组织失去联系情况下,独立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积极发展抗日救亡活动。5月去沛县帮助建立县委,组织发动两万余群众的围城斗争,领导发动徐州贾旺煤矿5000工人罢工27天。1936年冬任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月奉命参加了在延安召开的党的苏区代表会议,向中共中央汇报苏鲁边区党的工作情况,任中共苏鲁边区特委书记。7月初由延安返回鲁南,随后出席中央白区工作会议,任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委员,中共山东省委委员兼统战部长,中共山东分局统战部部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在四省边界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国运动。1938年3月领导发动鲁南沛县、滕县、峄县武装起义,成立鲁南人民抗日义勇队第一总队。同年夏率义勇队到费县抱犊崮山区开展游击战争,开辟抗日游击地。同年秋同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机关会合,任省委委员兼统战部部长。1939年10月被选为出席中共“七大”代表,步行赴延安,先后在延安马列主义学院、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参加党的“七大”后,于10月回山东,先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山东省政府秘书长、华东省支前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长,山东省支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编制委员会主任等职。1948年9月任济南解放后的第一任市长。1949年2月起,先后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委员兼统战部部长。参与领导山东各解放区恢复发展生产,支持华东人民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山东省政府副主席、代理主席,1954年任华东行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上海市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等职。1955年2月后历任国务院卫生部部长助理,1961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9岁。&&&&&&【中国人民解放军高姓高级将领、革命英烈生平简介】&&&郭沫若将军&&&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又名郭鼎堂,号尚武,化名吴诚、丁汝常等。四川省乐山县观峨乡沙湾镇人。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还是国家领导人和社会活动家。出生在一个中等地主兼商人的家庭。1914年留学日本长达10年,先学医,后从文。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运动时期,发表新诗《女神》等,并创立了 “五?四”新文学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社团之一――创造社,成为中国新诗的奠基人。1927年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1926年任广东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北伐战争爆发后,毅然投笔从戎,同年7月随国民革命军北伐,任北伐军政治部秘书长,军衔为少将。攻下武昌后,升为政治部副主任,军衔晋升为中将。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随起义部队南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8年2月因受蒋介石通缉,避难旅居日本又近10年,一直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等。日,结束在日本的流亡生活回国。&&&抗日战争时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组织和团结进步文化人士,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筹办《救亡日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被国民政府授予中将军衔)、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写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南冠草》、《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等,以古喻今,深刻揭露了国民党发动派的卖国投降政策,激励了革命人民的斗志。1944年,写了《甲申三百年祭》,总结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同时继续进行历史研究,写出了研究古代思想的《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两部著作。&&&解放战争时期,仍用手中之笔坚守宣传阵地,与我党里应外合,又写出了《历史人物》等论著,来作为对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武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过许许多多的行政职务,但一直没有变动过的一个职务是――中国科学院院长。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日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长达29年,直至逝世)、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化艺术界联合会主席(第二、三届)、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等职。从事着繁重的国务活动、文化科学活动、文化的组织领导工作和国际和平活动、对外友好与交流事业。同时还写下了大量的诗词、历史剧和历史、考古著作。&&&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所著《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文化巨匠,周总理曾给予极高的评价:“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如果是将没有路的路开辟出来的先锋,郭沫若便是带着大家一道前进的向导。”著述收入《郭沫若文集》(17卷)和《郭沫若全集》。&&&&&&【中国人民解放军郭姓当代将军生平简介】&&&郭伯雄上将&&&郭伯雄(1942.7-――),陕西省礼泉县人。1958年8月参加工作,1961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8月至1961年,陕西兴平县408军工厂工人。入伍后,1961年9月至1964年陆军第19军55师164团8连战士、副班长、班长。1964年至1965年陆军第19军55师164团8连排长。1965年至1966年陆军第19军55师164团政治处宣传股干事。1966年至1970年陆军第19军55师164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1970年至1971年陆军第19军55师164团司令部作训股股长。1971年至1981年陆军第19军司令部作训处参谋、副处长、处长。1981年至1982年陆军第19军55师参谋长。1982年至1983年兰州军区司令部作战部副部长(其中:1981年9月至1983年7月在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83年至1985年陆军第19军参谋长。1985年至1990年兰州军区副参谋长。1990年至1993年陆军第47集团军军长。1993年至1997年北京军区副司令员。1997年至1999年兰州军区司令员。1999年至2002年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常务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部党委副书记。2002年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2003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第十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五届四中全会增补为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任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晋升中将军衔,1999年晋升上将军衔。&&&&&&郭涛中将&&&郭涛(1927-――),河北省魏县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魏县青年救国会儿童部部长,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六分校学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连政治指导员,中原野战军营副政治教导员,第二野战军营政治教导员、师炮兵室主任。参加了进军大别山、襄樊、淮海、渡江、西南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军师炮兵指挥部参谋长。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团长,军炮兵参谋长,副师长,南京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解放军某军区副参谋长,上海警备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副司令员。是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郭辅周中将&&&郭辅周(),河北省任丘市人,194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军区六纵队连部文书、营部书记。参加了清风店、保北、桃园、石家庄、元氏、盂西、平津、太原等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师部作战参谋,参加了金城阻击战和隐山防御战。回国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团副参谋长兼作训股股长,军司令部作战训练处处长,军区作战部部长,某军参谋长、副军长,济南军区参谋长等职。全身心投入到保卫国家安全和加强部队建设上,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度的组织纪律观念。坚持原则,顾全大局,作风正派,廉洁奉公,生活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刻苦,工作勤奋,始终保持了一个老党员、老战士的本色。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日因病在济南逝世,终年64岁。&&&&&&郭庆富少将&&&郭庆富(.1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1947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班长、参谋、助理员、教员、副团长、处长,解放军第二炮兵后勤部司令部参谋长,解放军第二炮兵后勤部副部长、部长等职。&&&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72岁。&&&&&&郭铁男少将&&&郭铁男(1952.12-――),黑龙江省富锦县人。武警少将警衔。&&&历任黑龙江省公安厅副厅长兼武警黑龙江消防总队副总队长、总队长,武警学院副院长、政治委员,公安部消防局局长等职。
以下精选郭氏姓名考虑了读音字义等因素!仅部分姓名结合了三才五格打分,点击每个姓名可以查看姓名得分和数理解释。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华翼取名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结婚典礼仪式流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