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对汪伪国民政府府资产的政策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请回答:(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请写出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后来孙中山把这一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是哪“三民”主义?(2))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3)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从中你有得到什么启示呢?(4)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乐乐题库
& 孙中山三民主义知识点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习题详情
171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76.6%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请回答:(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请写出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后来孙中山把这一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是哪“三民”主义?(2))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3)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从中你有得到什么启示呢?(4)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0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分析与解答
习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这种题型要细心留意材料中所透露出来的人物、事件等信息,要坚持紧扣材料,论从史出的原则,从材料中提取要点,把它放在跟教材相吻合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归纳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二在《遗嘱》中,孙...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主要考察你对“孙中山三民主义”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孙中山三民主义
与“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相似的题目:
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民族主义思想民权主义思想民生主义思想实业救国思想
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主要因为表达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要求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思想反映了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愿望要求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
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新与革命是活跃在中国社会中的两种救国力量。以下表述正确的是①两者都反对专制制度,主张建立民主国家②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推翻清王朝的统治③都是民族工业初步发展在政治领域的影响④民国的建立意味着民主最终战胜了专制①②④①②③②③④②④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请回答:(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请写出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后来孙中山把这一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是哪“三民”主义?(2))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3)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从中你有得到什么启示呢?(4)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材料二在《遗嘱》中,孙中山总结数十年的革命经验:“必须唤起民众,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他指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请回答:(1)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组建中国同盟会,请写出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后来孙中山把这一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是哪“三民”主义?(2))材料一体现的是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制定的宪法是什么?该宪法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政体? (3)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之下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展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但不久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从中你有得到什么启示呢?(4)根据材料二回答,孙中山晚年的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简述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历史影响。”相似的习题。蒋介石及其领导的国民党和南京政府是代表地主资产阶级利益的,毛泽东及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是代表工农大众利益的,否定蒋介石首先是从阶级立场和政治立场出发的,即便蒋个人是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22:15:34&)
9841字(3844/89)
( 01:22:28)
37字(20/0)
( 21:06:36)
52字(29/0)
( 20:02:19)
26字(52/0)
( 15:30:54)
50字(40/0)
( 14:53:34)
59字(45/0)
( 11:55:06)
52字(16/0)
( 11:19:19)
55字(23/0)
( 10:58:22)
77字(49/0)
( 10:41:52)
34字(28/1)
( 14:45:24)
21字(19/0)
( 10:27:23)
16字(19/0)
( 10:22:25)
76字(39/0)
( 10:10:13)
185字(68/1)
( 13:13:50)
40字(53/0)
( 09:52:45)
( 09:35:14)
99字(46/1)
( 10:46:07)
56字(34/2)
( 13:20:27)
40字(12/0)
( 12:54:21)
45字(20/0)
( 09:37:03)
21字(21/0)
( 09:34:27)
61字(22/0)
( 09:31:49)
32字(17/1)
( 10:14:09)
( 09:27:44)
57字(59/0)
( 09:26:11)
67字(23/0)
( 09:23:10)
( 14:05:03)
50字(17/0)
( 09:07:42)
59字(25/1)
( 09:30:55)
20字(23/0)
( 09:05:37)
( 13:22:01)
( 09:05:13)
37字(18/0)
( 08:58:54)
( 14:13:06)
54字(19/0)
( 09:47:04)
38字(18/0)
( 09:14:53)
98字(40/2)
( 09:51:21)
70字(35/0)
( 09:50:57)
59字(24/0)
( 08:52:07)
51字(29/0)
( 08:45:33)
21字(37/3)
( 14:51:13)
10字(19/0)
( 14:50:34)
45字(19/0)
( 09:01:25)
23字(27/1)
( 09:18:06)
( 09:36:09)
38字(27/1)
( 11:31:28)
20字(17/0)
( 08:42:31)
31字(13/0)
( 08:30:18)
51字(21/0)
( 08:27:43)
37字(23/0)
( 08:30:47)
63字(125/0)
( 08:24:10)
78字(53/0)
( 08:27:06)
15字(23/0)
( 07:55:10)
22字(23/0)
( 07:51:12)
23字(11/0)
( 07:18:08)
43字(22/0)
( 07:08:55)
154字(66/0)
( 07:03:15)
40字(30/0)
( 07:05:05)
82字(24/0)
( 06:47:33)
333字(30/0)
( 05:36:29)
167字(19/0)
( 03:10:43)
76字(20/1)
( 08:07:13)
56字(49/1)
( 09:03:39)
43字(30/1)
( 10:19:43)
25字(15/0)
( 00:44:05)
60字(19/0)
( 00:18:41)
29字(34/1)
( 08:14:23)
57字(26/0)
( 00:07:33)
69字(26/1)
( 05:52:32)
48字(47/2)
( 14:14:14)
13字(20/0)
( 07:01:35)
( 11:29:49)
( 09:04:11)
17字(21/1)
( 11:32:24)
10字(30/0)
( 23:47:05)
112字(28/1)
( 00:37:37)
94字(23/1)
( 04:20:14)
24字(32/0)
( 23:28:49)
( 23:26:49)
31字(48/3)
( 06:53:15)
96字(35/1)
( 07:25:05)
41字(36/1)
( 08:28:40)
48字(24/1)
( 09:09:26)
27字(21/1)
( 09:30:18)
49字(38/1)
( 10:02:36)
68字(30/1)
( 11:33:17)
25字(18/0)
( 23:45:32)
44字(22/0)
( 23:43:41)
31字(26/0)
( 23:15:14)
39字(48/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日,美国政府在马歇尔建议下对华实施禁运,直到1948年11月才解除武器火禁运。日,国民政府的弹药供应已达到危急程度,而刚好这也是国军停止不断胜利的时候,可以看出储存半年的美式军火用完后对国军的极大影响,这也是中国军失败的最重要原因,而我们却对这短一片空白。。。欧美国家政府民众普遍反战厌战,对于中国国共内战十分不满,一场针对中国的拉开帷幕。1946年,美国通过决议禁止向中国交战双方提供武器,从7月29日美国方面已拒绝签发向中国提供武器的出口许可,禁运开始生效了。实际上,美国直到1948年11月才重新开始向中国国民政府提供武器。美国武器禁运的同时,英国对南京国民政府实施军火禁运,拒绝了南京国民政府购买枪炮子弹、舰炮、飞机机架等请求。英国外交部宣称:“英国政府的政策是不鼓励中国现时的内战。为了这一目标,只要内战还在持续,我们就不向中国出口任何战争物资”。由于美英在当时条件下巨大的影响力,没有一个武器出口国向国民政府出售武器。中国当时交战双方的情况很清楚,国民政府购买使用美国武器,共产党购买使用苏联武器,美国的决议实际上只捆住了国民政府的手脚,掐住了国民政府的脖子。国民政府既失去外援,又无法继续购买武器,损失的武器系统得不到有效补充,而共产党却有苏联源源不断的军事援助,力量对比呈现此消彼长的特征,这成为中华民国战败的的最重要因素。《追根朔源: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中,资中筠认为,从1946年8月起,美国政府开始暂停向国民政府运送某些军事物资。在《中美关系史()》中,陶文钊也认为,美国是从8月起对国民政府实行禁运的。在最近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中,张宪文指出,军火禁运是在马歇尔的建议下,由杜鲁门总统于7月29日宣布的。在《美国在中国的失败》一书中,邹谠则认为,禁令是由马歇尔颁布,自日开始生效的。[注尾]7月23日,中国政府驻华盛顿的物资供应委员会向美国国务院申请出口准许证,运送从美国商业公司和战争资产管理局购买的1.3亿发7.92毫米口径子弹。这批军火是抗战时期美国专门为中国制造的,中国政府早在年初就依据《租借法》购买了这批军火。在国务院的马歇尔助手卡特上校当时已得知他的禁运意向,遂询问马歇尔这批物资是否正常供应。马歇尔告诉卡特,他并不反对禁运,“只要禁运符合美国的最高利益,美国将对一切尚未运出的物资实行禁运,不论这些物资是否已经付款。”[注释]General Marshall to Colonel Marshall S. Carter, July 26, 1946, FRUS, 1946, Vol.10, p.755.[注尾] 7月29日,马歇尔正式宣布停止对国民政府的军事援助。[注释]John E. Jessup: A Chronology of Conflict and Resolution,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1989), p.14;王成勉:《马歇尔使华调停日志》,第120页。[注尾] 8月,当中国物资公司再度提出1.3亿发7.92毫米口径子弹事宜时,国务院当即明确拒绝发放这批弹药的出口许可证。[注释]《顾维钧回忆录》(第六分册),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9、21页;The Chief of the Munitions Division (Cummins) to the Chairman of the Chinese Supply Commission (Wang), Aug. 23, FRUS, 1946, Vol.10, p.757.[注尾] 这批物资遂成为禁运令实施后第一批被禁物资。得知禁运消息后,俞大维便向马歇尔抱怨,美国的这一政策“将我们的政府置于非常困难的境地”。蒋介石得知该消息的第一反应便是“国军补给,遂因此而完全陷于困境矣”[注释]《蒋主席日记(日)》,引自秦孝仪主编:《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抗战时期·第七编(三)》,第212页。禁运未能在短期内获致效果,但并不意味着禁运没有任何影响。因为像禁运这样的事件,其后果通常不会在第一时间显现,而存在一个滞后期。禁运实施前,国民政府已储备了巨大的美援军火库存,足以维持相当一段时间的军事进攻。在这段时间内,自然很难体现出禁运所带来的影响。因此,要弄清楚禁运带来的真实影响,需要从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段来观察。首先要注意的是,国军持续、大规模的军事进攻消耗了大量的军火,使得其及时地补给军火变得愈加迫切。据统计,1947年国军的军火消耗量,明显高于抗日战争时期年均消耗量,也高于抗战时期消耗量最高的年份。1947年的步枪损耗是抗战年均损耗数的300%,手机枪[注释]即冲锋枪。[注尾]是7627%,轻机枪是379%,重机枪是278%,手枪是473%,迫击炮是741%,山、野、榴弹炮是476%,枪掷弹筒是542%,火箭筒是4170%,枪弹是202%,迫炮弹是320%,步、山、野,榴炮弹是138%,手榴弹、枪制榴弹是162%,火箭弹是567%。即使用抗战时期军火消耗的最高年份与1947年相比较,这个数字依然非常惊人。1947年的步枪消耗是抗战时期最高年份的267%,手机枪是110%,轻机枪是177%,重机枪是211%,手枪是2244%,迫击炮是101%,山、野、榴弹炮是118%,枪掷弹筒是157%,枪弹是114%,迫炮弹是234%,手榴弹、枪制榴弹是181%。如此巨大的军火消耗可以判定,国军进行内战的规模远大于此前抗战的规模。巨大的战争规模,使国军军火库存量急剧减少,美式军火的告罄意味着军队不得不依靠自产军火维持今后的军事行动。为及时将消耗的军火给予补充,国内军工厂开足马力,加紧生产以补充前线所需。1947年步枪生产量是抗战时期平均年份的436%,手机枪是694%,轻机枪是393%,重机枪是296%,手枪是2469%,迫击炮是370%,山、野、榴弹炮是165%,枪掷弹筒是245%,火箭筒是2745,枪弹是177%,迫炮弹是434%,步、山、野,榴炮弹是164%,手榴弹、枪制榴弹是179%,战防枪弹是186%,火箭弹是212%。虽然生产量比抗战时期大为增加,但国民政府自产军火依然难抵其巨大的消耗。月枪弹的生产量是15 797 750发,而消耗达35 903 400发,消耗量是生产能力的2.27倍,迫炮弹的生产量为146 355发,而消耗量则达到201 737,消耗量是生产能力的1.38倍。[注释]《1947年度械弹补充损耗数与抗战各年度平均补充损耗数比较表(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兵工署档案,全宗号七七四,案卷号369。[注尾] 例如,日,联勤司令部兵工署外勤司致电西安第七补给区,要求补给中正式步枪3 000枝。但“以往屯存第七补给区之中正式步枪,均已支配无余”。日,南京外勤司转给兵工署军械司的特急电报中称,补发给206师的步枪因库无存品而未能拨发到位。[注释]《弹药供应情况说明(1947年4月)》,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兵工署档案,全宗号七七四,案卷号1162。[注尾]在颁布禁令的同时,美国通知英国、加拿大和比利时等欧洲国家,要求它们采取同步的行动,这一请求得到了它们的赞同。自1946年8月,英国政府就停止了向中国提供军火,随后还进一步将禁运的范围扩大到飞机零件以及相关资料等方面。[注释]The Ambassador in China (Stuart)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Oct. 20;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o the British Embassy, FRUS, 1946, Vol.10, pp.764, 785.[注尾] 这些国家与美国的配合行动,杜绝了中国自其他途径补充军火的可能性,强化了禁运的效果。对于军火供应的紧张状况,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有所察觉。日,他向国务院报告说:“国民党军队弹药供应已达到危急程度。有相当可靠的消息表明,按照当前军火消费水平,美式装备和训练的部队只有3个月的弹药了”,且武器、运输车辆和设备的保养和维修均已为国民政府自身的能力所难及。到达东北后,魏德迈发现,由于枪械弹药补充的严重不足,原来由美国在印度装备和训练的新六军已不再是当年的新六军。其军长廖耀湘告诉魏,新六军在东北“消耗很大,又不能休整补充,完全被拖垮了”;在枪弹方面,“自动武器大都消磨太厉害,冲锋枪有好多已不能连发。”“自动武器和迫击炮没有充足的弹药补给,尤以炮弹奇缺”;在运输工具方面,“汽车和其他特种车辆,都已到报废年龄”;在士气上,“新六军战斗力赶不上当年的1/3,官兵素质减低,士气战志都低。” [注释]廖耀湘、杜建时:《我们所知道的关于美蒋勾结的内幕情况》,《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第59~60页。[注尾] 对于械弹的短缺程度及其影响之深,连魏德迈都始料未及。与军火禁运令所带来的迟滞效果相同,在禁令取消后,军火禁运同样带来了后续军火的供应紧张。1947年3月份开始凸显的军火匮乏,不仅造成了军火库的亏空,而且透支了应有的军火库存,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1947年以后国军军火供应的持续紧张。另据魏德迈报告,纽约怀特工程公司的一位工程师在战争期间住在苏北,他亲眼见到成千上万的军队撤退,皆因弹药不继。[注释]魏德迈:《魏德迈报告》(程之行译),台北·华南书局,1959年版,第343页。[注尾]就军火供应问题,俞大维特地与吉伦会谈,俞大维向吉伦表示,“由于美式军火的短缺,美式装备师很快就将失去战斗力”,并委婉地指出美方对国民政府由于禁运造成的战争失利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注释]The Ambassador in China (Stuart)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March 31, 1947, FRUS, 1947, Vol.7, p.812;Memorandum by Brigadier General T. S. Timberman, U.S. Army Representation in the Embassy Executive Office, to the Minister Counselor of Embassy in China (Butterworth), April 22, 1947, FRUS, 1947, Vol.7, pp.821~822;The Ambassador in China (Stuart) to the Acting Secretary of State, April 28, 1947, FRUS, 1947, Vol.7, p.824.[注尾]不得不说,在国民政府被禁运的时候,正是我党在东北大量获得苏联武器和日本遗留兵工厂的时候,此消彼长之下,国共之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主要是美国两党制的负累,一党上台另一党就拆台,之后美国还在越战中经历了类似的情况,美军费尽千辛万苦,守住了孤悬北部的溪山要塞,牵制和消灭了数十倍与自己的北越军队,但是两党制的负累导致美国最后自行放弃了溪山要塞。本文内容为我个人原创作品,申请原创加分
解放军缴获军火物资:火炮6546门,轻重机枪16293挺,长短枪203960支,坦克160辆,装甲车180辆,汽车2261辆,飞机9架,战马23595匹,电台353部,炮弹270180发,枪弹2435万发。淮海战役解放军缴获:火炮4215门,轻重机枪14503挺,长短枪151045支,飞机6架,坦克装甲车215辆,汽车1747辆,马车6680辆,炮弹120128发,枪弹2015.1万发。平津战役解放军缴获:各种火炮5537门,轻重机枪30271挺,长短枪155944支,坦克158辆,装甲车52辆,汽车2390辆,飞机46架,炮弹98820发,子弹1207.2万发。请问国军这16000火炮,47万发炮弹,6万挺机枪,50万支枪还不够“剿共”的话,还需要多少物资?共军比这多还是少?顺便告诉这类马甲,今天200万解放军的地面火炮也不到2万门,再说美国人是常凯申的亲爹吗?凭什么要大力送给他?
您可能对这些帖子感兴趣
不知道有谁知道在解放战争中的东北战场,四野在哪次战斗中,使用了T34坦克和卡秋莎火箭炮,用波波莎发起进攻,战果如何?
美国对华实施过武器禁运是事实。但是1946年6月内战开打后,陈诚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3到6个月解决共党问题。他的豪言壮语依据在哪里?就是美国已经给予的军援使其信心百倍。何况,美国除了将其在中国的大批武器装备与各种器材移交国民党,并帮助国民党军运兵到华北与京沪外,还允诺以废铁的价格将贮藏于印缅未运至中国的美援武器出售给国民党。
解放军缴获军火物资:火炮6546门,轻重机枪16293挺,长短枪203960支,坦克160辆,装甲车180辆,汽车2261辆,飞机9架,战马23595匹,电台353部,炮弹270180发,枪弹2435万发。淮海战役解放军缴获:火炮4215门,轻重机枪14503挺,长短枪151045支,飞机6架,坦克装甲车215辆,汽车1747辆,马车6680辆,炮弹120128发,枪弹2015.1万发。平津战役解放军缴获:各种火炮5537门,轻重机枪30271挺,长短枪155944支,坦克158辆,装甲车52辆,汽车2390辆,飞机46架,炮弹98820发,子弹1207.2万发。请问国军这16000火炮,47万发炮弹,6万挺机枪,50万支枪还不够“剿共”的话,还需要多少物资?共军比这多还是少?顺便告诉这类马甲,今天200万解放军的地面火炮也不到2万门,再说美国人是常凯申的亲爹吗?凭什么要大力送给他?
但是除了国内的日军武器之外,其他日军的武器都交给美军,而且美国计算援助的时候还将我国获得的日军投降武器和物资计算在内在南越政权的时候这样的事情也屡屡发生,美军居然将缴获的北越的武器折抵援助给南越政权,南越政权要这些武器干什么,没有弹药,打完了就是废铁,除非再去缴获
这里面有什么猫腻就不知道了,就好像在伊拉克的重建中获得最大份额的就是当时的副总统切尼家族所属的公司,一个基本没有建设经验的公司居然获得了最大的份额依靠美国,对于校长来说是个大包袱美国后来还想走马换将,先是支持李宗仁后来又暗中筹划孙立人,最后还想挑动陈诚这也是美国两党政治的弊端,后来在越南更典型,不断地对南越政权走马换将,美国任何一党上台都想方设法要换掉当时的南越政权,结果就是南越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分崩离析,而且很多人为了自保还和北越勾勾搭搭,最后美国人撤离越南之后没几天,北越一辆坦克开进南越总统府,南越政权玩完。所以后来美国开始两党利益整合,整合的结果还是比较明显的,2004年美国总统大选,两党的政治主张居然基本一致,以至于有人开玩笑说要掷硬币选总统。
第二阶段是在1945年9月下旬前后。这十几天时间里苏军发现美军准备在中国华北登陆,为在外交上立于主动,避免因公开支持中共进入东北被国民政府和美国指责为违反中苏条约,因此将已经交予中共的多数工厂、武器库和部分政权重新收回,并劝说中共武装退出城外。第三阶段是从10月上旬至11月中旬期间,这期间因发现美军不仅不打招呼,而且完全不顾苏联态度,在紧邻东北的华北地区大举登陆,因此怀疑美军有意在苏军撤退后进入东北地区。基于反对美国势力进入东北的战略考虑,苏军开始受命积极支持中共占据东北。中共大规模进入城市,接收政权和工厂、武器库,甚至直接接防苏军允诺国民党军登陆的沿海口岸,武装拒止美舰运载国民党军队在东北上岸,都是在这一时期。第四阶段是日至1946年2月中旬前后。这时国民党发现中共军队已经开始先期进入中心城市并占据交通要道,进行接收,遂采取断然措施,撤退东北行营,并向美国政府提起控告。苏方撤军不成,迫于外交压力,不得不考虑与国民党进行外交和经济谈判,力图与蒋介石达成妥协。为此,因急于与中共撇清关系,苏军不顾中共方面的反对与不满,在一些地方采取了强行驱赶中共军队出城的做法。第五阶段是1946年2月下旬,特别是3月以后,由于美国坚持东北要门户开放,苏联又与国民党谈判不成,苏军态度再度改变,受命全力推动中共抵抗国民党进入东北。故其撤军时处处让中共预先接收,抢占先机,并主动提供了许多积极的帮助。在此以后,苏联与美蒋交恶,与中共的合作关系逐渐趋向稳定。由上述说明可以看出,在整个东北解放战争过程中,苏方态度“恶劣”只在个别时段。除了第二、四两个阶段大约三个多月的时间以外,其他三个阶段三年左右时间苏军对中共的态度基本上是好的。不论其利益着眼点是否与中共不同,但其放手让中共发展,甚或帮助获取武器的态度是明显的。1945年9月下旬以前出关部队得到过多少武器呢?仅据曾克林回忆,当该部被苏军迎入沈阳后,苏军就已将沈阳兵工厂,及沈阳、抚顺、辽阳、本溪等地的军火库、军需被服仓库等交给了该部,甚至把日本关东军最大的苏家屯仓库也交给了该部。当然,9月下旬苏军态度转变,又将这些仓库大部收回。但该部还是运出步枪2万支,轻重机枪1000挺和156门各种炮,不仅装备了出关部队,“还将一部武器支援了后续部队和原抗日联军以及关内其他解放区部队”。此后,该部仍陆续利用没有交回的仓库取运武器,包括拉出一批军火于10月前后“发给三五九旅和山东鲁中部队、胶东部队和延安来的教一旅等部队”和“用船向山东龙口送去一批武器、弹药,其中有500万发子弹、炮弹”。《曾克林将军自述》,第101、126页。该部甚至还完整接收了一个日本航空大队。彭真9月21日电已说明接收到27架双引擎日本飞机和单引擎完整的战斗机70架。但曾克林所说的这一日本航空训练飞行大队,装备有重型轰炸机、九九高级教练机共40多架,似非彭真电所之指。此后彭真并有专电报告中央称,他们已经接收了一个航空大队。《曾克林将军自述》,第126—132页。与此同时,从苏联回国的东北抗联周保中部,接收了日本长春的军火库一部,在苏军同意下也运出了步枪5万余支,轻机枪2000多挺,重机枪800余挺,掷弹筒500余个,迫击炮20余门,山炮5门,弹药1200余万发。驻守锦州的周家美部,也在苏军协助下,通过解除锦州伪满军队武装和搬运军火库,获得火炮近80门,轻重机枪690余挺,步枪13200余支,手枪350余支,炮弹100余箱,子弹1000多万发。周家美:《关于我军进兵东北接管辽西的回忆》,《锦州党史资料》第1辑,第44页。连同进入承德、滦平、叶柏寿、朝阳和山海关、绥中、兴城、锦西、锦州、锦县、北镇、黑山、新民等地的中共军队所得到的武器数量,仅月间中共武装早期进入东北者得到步枪数量就已有近10万之数,机枪近5000挺,各种炮至少有二三百门了。也因此,曾克林一部原仅4000人,一举就发展到数万人,并仍能以大量武器装备运送给其他出关及关内部队,可见中共这一时期经过苏军在东北获得的武器数量绝非“少得可怜”。正是基于这种情况,考虑到苏军即将撤退,只能代为保存一月,东北局明确电告中共中央,说这里的武器数量极大,全部交给我们确系远方(指苏共中央)决定,要求中央下最大决心抽调30万主力于一个月内赶到东北,以便接收“大批武器”。《东北局关于与苏军交涉经过给中共中央的报告》,日、8日。10月25日,东北局还进一步致电中共中央,说明苏军要求中共速派人接收东北工业中心城市及其各工厂,除已搬走者外,苏军都愿交给中共。除已交中共的飞机和有一个日本航空大队全部人员可用外,仅抚顺一处便有300万发炮弹可交我使用。苏方建议中共赶快接收,同时抓紧编练炮兵和生产大炮。而兵工厂及武器库也最好保留一部分,分散一部分,以免遭到轰炸。《东北局关于苏军交涉情况致中央电》,日。在此期间,中共东北武装陆续运出了一些武器弹药,但因各地出关部队还未出发,或还在路上,大量的武器库只能派兵暂时看管起来。以至于因11月17日国民政府撤退东北行营,苏军态度改变,许多已经接收到手的武器库和兵工厂等,又重新被苏军收了回去。这才有了黄克诚部急急赶来东北,却未能很快获得想象中的大批武器的情况和抱怨。但即便如此,在苏军态度转变前,东北武装也已经得到了相当数量的枪炮。东北局11月5日、6日再报中央称:已将从苏军处得到的一批武器,大约1 2万支步枪和300挺机枪运往急需武器的热河地区,以装备那里新到的徒手部队。而在沈阳一线,连同此前已得之武器在内,共取得步枪11万支,机枪约4000挺,各种口径炮一批。阜新一带还有武器,但数目不详,沈阳苏军已同意代为接洽。另取得通信器材一大批,小型运输机6架,火车两列。在哈尔滨,则得到2 4万支步枪,数百机枪及部分炮。《东北局关于苏军交涉情况致中央电》,日、6日;《陈云关于哈尔滨情况致林、彭电》,日。这一情况也可从毛泽东11月12日报告中看到。他讲到:东北局去后,“枪接受了12万支,还有些炮”毛泽东:《抗战胜利三个月来的局势和今后若干工作的方针》,日。
本文内容于
11:34:23 被张宜德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国民政府旧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