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党的讲党性强作风勇担当建设应提倡什么样的良好风气

相关资讯:
类似网站: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倡导八种良好风气--时政--人民网
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
论在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
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
 八种良好风气
1.勤奋好学、学以致用 2.心系群众、服务人民 3.真抓实干、务求实效 4.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5.顾全大局、令行禁止 6.发扬民主、团结共事 7.秉公用权、廉洁从政 8.生活正派、情趣健康
 “三个意识”促和谐发展
 反腐倡廉
党风一席谈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倡导八种良好风气最新 200 条 第2条 - 第1条&&&&&&&&&&&&&&? 03月01日
? 02月21日
IP:218.200.123.★&&  胡总书记在领导干部中倡导形成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人民群众打心眼里拥护,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能将胡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落实在自己一举一动之中,用来约束自己的话,党风廉政建设的步子会更大一些,以权谋私的腐败现象会更少一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速度会更快一些,人民群众会更开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劲头会更足。
IP:218.200.123.★&  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良好风气树不起来,以权谋私唯利是图的歪风邪气就刹不下去,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就树立不起来。新年伊始,胡总书记倡导领导干部从八个方面树立良好的风气,这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需要,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如果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能身体力行从这八个方面加强自身修养,人人做到廉洁自律,党风廉政建设的步子会更大一些。谈谈党的作风建设问题
&&&您所在的位置: &&
&& && 谈谈党的作风建设问题
谈谈党的作风建设问题
Wed Jul 24 20:13:10 CST 2013
信息来源:资产管理
  执政党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中央决定,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从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分析对比可以充分说明,中央的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砭时弊,切中要害。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点认识,与大家一起讨论。
  一、党的优良作风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求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系统总结了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在夺取全国政权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告诫全党一定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丰富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内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恢复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要求,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三任总书记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上任后,都亲自到西柏坡党的七大和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重温党的历史,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三大作风”时,把理论联系实际放在了首位,为什么?我认为,这是因为,能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系到我们党能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关系到党的命脉、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回顾我们党成立92年来的历史,考验不断,曲折不断,探索不断,成就巨大,在世界范围内也堪称奇迹。可以说,这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92年,也是理论联系实际优良作风运用和发展的92年。对党史做个基本了解就会清晰地知道:上个世纪30年代,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不顾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结果几乎使中国革命陷于绝境。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尽管也遭受了严重曲折,包括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错误,但决不能抹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把这一伟大事业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进入新的世纪新的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果我们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加以对照就会发现,自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此后每一次党代表大会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到了政治报告的标题上。因此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也是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现在,如果有人想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十三亿各族人民肯定不答应。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拓前进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过程。我想,这可能也是这次党内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没有把“理论联系实际”专门列为重点解决的问题的原因之一。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认识路线和组织路线。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就像一些同志比喻的那样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我感到,现在最危险的是我们党内一些同志对这个“最大的危险”的认识还不够,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还不强。有人分析,最近十几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如取消农业税、退休金每年增长10%以上、城乡医保全覆盖、高铁、高速路快速发展等),但却不是人民群众最满意的时期。
  为什么经济发展了反而上访不断,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还多了呢?主要就是党同群众的联系上出了问题。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本身没有问题,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思想认识方面和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一些同志对于政策的理解存在片面性。有些地方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偏差。比如:一些同志重视了先富起来,却对困难群众关心不够;重视了加快发展,而对社会稳定关注不够;重视了改革,而对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关注不够。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干群关系很不好,职工群众见了干部绕着走,有的甚至是干部来了群众怕,干部走后群众骂。“鱼水关系”变成了“蛙水关系”“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这很危险(举几个事例说明)。
  我认为,这也是中央决定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落脚在“群众路线”方面、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的原因所在。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区别与其他政党的又一显著标志,是我们党克服不良作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和战斗力的有力武器。我们党经历挫折、坎坷而不衰,并且永葆生机和活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即使我们党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的错误,我们党还是靠自己的力量来纠正的。“文革”以后,冤假错案堆积如山,当时中组部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使得大量的冤假错案得以平反昭雪。如果没有对“文革”错误的批评和纠正,就没有改革开放后的巨大成绩。我们党正是因为拥有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才得以不断纠正缺点、改正错误,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v“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就像人们需要空气和水一样,是须臾不可离开的法宝。只有拿起这个武器,经常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有效地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对党员干部思想的侵蚀,对我们党的肌体的侵蚀。毛泽东同志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方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而且是唯一的方法。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法。我们党拥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作风,保证了党的事业健康发展和不断前进。但是,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要取消积极的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作风,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已经丢得差不多了。有许多事例说明,其实有的同志的缺点毛病,如果班子成员及时提醒和批评,可以早一点防范,避免小错酿成大错,也不至于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在反思材料里说:“当初如果组织上早提醒,领导和同志们早批评,也不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这可能是犯罪分子在倒打一耙,但是作为党组织,还是要从中吸取教训,对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解决。当然,我们也要反对无原则的党内斗争,把批评变成个人攻击的工具。那种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批评不注意政治,没有证据乱说,伤害同志、破坏团结的错误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不少同志可能还记得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搞开门整风,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等方法,使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有了较好的恢复和发扬,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借鉴。当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事情不一定非要拿到会议上去说,可以采取谈心的方式,个别交换意见,谈心还要有耐心,一次不行就谈两次、三次。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关键是要注意效果,目的是要解决问题。我认为,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12个字的总要求,这是对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的生动概括。
  为什么说坚持“两个务必”,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凡是参观过“走进西柏坡”展览的同志都很受教育。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前夕,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人民解放军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地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面对迅速胜利的形式,一些同志可能对胜利和执政的考验认识不足,被胜利冲昏头脑。毛泽东同志清醒地看到这一点,高瞻远瞩地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他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深深懂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道理。只要翻开历史长卷,我们就不难看到,王朝的兴衰更替,社会的治乱变迁,无不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其中之一就是“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即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就能长治久安;骄傲自满,贪图安逸,必然人亡政息。古往今来,由骄傲而刚愎自用,忘乎所以,遭受挫折乃至失败、灭亡的事例不胜枚举。
  “两个务必”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是实现党的目标和宗旨的内在要求。现在,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绩很大,喝彩声也很多。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有许多成就已经是世界第一,甚至也有人说我们现在是盛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在,我们党内并不是所有同志都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我国国内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很重,党的建设的任务也十分艰巨,看不到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些同志缺乏对党对国家对民族长远发展的忧患意识,淡化甚至丢弃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不良倾向,如果不加以克服,任其滋生蔓延,将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极大危害,甚至会亡党亡国。我想,这也是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三任总书记都重申“两个务必”的深意。
  二、产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最近,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六期刊登了“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文,列出了“四风”问题22个方面的表现,总结的非常全面。《简报》已经转发给各单位了,在此,我不再作赘述。我认为,在“四风”当中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更多地属于价值观和道德修养的范畴,其危害性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下面,重点就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形式主义已不是个别的、一时的现象。在不少地方和单位,形式主义已成为一种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工作习惯。比如,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会议开了,文件发了,工作就算做完了;比如,工作浮在上面,活动此起彼伏,声势浩大,就是做不到最需要这些工作的基层去,做不到期盼这些工作的群众中去;比如,抓几个典型,为了供领导考察调研使用,其他地方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比如,制定规划、制度、规章、纪律时,认真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讨论,但制定完了就万事大吉,至于执行了没有,落实了没有,很少去关心;比如,每逢重大节日,找几个贫困家庭、生病职工,登门看望,送点慰问品,媒体一报道,关注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众的工作就算做过了,等等,不足而已。
  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求表面,不顾实质;只图虚名,不求实效。中央严肃批评形式主义,严厉禁止形式主义,但形式主义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有加重、泛滥之势。
  何以如此?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可能有人喜欢。如果不喜欢,见到形式主义就批评,或扭头就走,甚至发通报让大家引以为戒,举一反三,也就没人再敢搞形式主义了。二是有时很管用。比如:成功地应对了检查;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被宣传推广;得到提拔重用;等等。人的行为总是有目的、有动机的。如果没有任何用处,形式主义不会这么受人青睐、屡禁不止的。三是可能习以为常。形式主义你搞我也搞,“花架子”你做我也做,大家都已经习惯这样工作,因而见怪不怪了。否则,无法理解:这么多的形式主义,普通老百姓一看都明白的“花架子”,怎么可能躲的过那么多智慧的大脑、明亮的眼睛呢?
  如果真的如此,形式主义的危害太大了!首先是误事。形式主义一般都属表面文章、“花架子”,不解决任何问题,搞形式主义的人也不想解决问题,因此误事是必然的。用形式主义去做经济工作,经济上不去;去防治污染,环境好不了;去对待民生,民生不可能改善;去解决社会治安问题,老百姓肯定没有安全感。其次是伤财。形式主义虽然不解决任何问题,但是有时成本却非常高昂。一些场面,不花点大钱,“形式”就成不了“主义”,“架子”就“花”不起来。发达地区和经济效益好的单位经费充足,花点钱无所谓,欠发达地区和效益差的单位就得想法筹钱,搞得怨声载道,“伤财”还会变成“劳民”、“扰民”。本可以用于发展的钱、改善民生的钱,却成了形式主义的牺牲品。第三是毁“容”。形式主义严重败坏党风政风,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损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象,伤害老百姓的感情,减损老百姓的信任,消解老百姓的信心。
  形式主义造成的危害怎么评估都不过分。毛泽东同志曾尖锐的指出:形式主义害死人!
  搞形式主义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民心,最终导致垮台!举个例子,在一个材料上看过: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发源地滇西弥渡县密祉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公所,大门两侧写着“民国政府管理人员守则”,其中一段内容是:行政人员应有之志气:一不畏难;二不骄惰;三不腐化;四不徇私;五不虚伪;六不贪利。行政人员应有之特性:一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二要有刻苦耐劳的精神;三要有刚直不阿的品质;四要有克己奉公的标准;五要有大公无私的心地;六要有谦逊谨慎的态度。这段“守则”所包含的道德修养、工作精神、意志品质、人格境界等方面,即使放在今天,也可谓是经典。假如都能做到,一定会是一位优秀的“人民公仆”。当年密祉乡“民国公所”的官吏是否照做了、是否只流于口号、只看重“形式”,现今我们不便妄下结论。然而,众所周知的是,民国时期,贪官成群,人民饱受其害。因此,流于形式的口号,可以拿去包装,但是,用“金玉其外”之表来掩盖“败絮之中”之实,对正义的杀伤力很大。其行径是在破坏和瓦解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和道德基础,引发公信力严重下降,最终垮台也就不奇怪了。
  形式主义是我们工作的大敌。比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我们党内出现得更早,危害时间更长更持久。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官僚主义在我们党内就出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阶段,中央苏区党和政府就开展过反对官僚主义斗争。夺取全国政权后,官僚主义也跟着侵入了我们干部的思想和机体。1950年5月,在庆祝西安解放一周年纪念大会上,当时在西北局工作的习仲勋同志专门作了《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专题报告,把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称作是“我们工作中最大的危险”。 1953年,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指示》,认为官僚主义是反动阶级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应,指出“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其违法情形严重者必须给以法律的制裁,如是党员必须执行党纪”。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斗争。作为领导中国人民翻身求解放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格外痛恨坑害人民的官僚主义,领导全党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留给我们许多反对官僚主义的宝贵思想武器。
  然而,官僚主义与官与权相联系的紧密性,作为官僚主义肥沃土壤的封建主义在我国影响的顽固性,使得官僚主义不仅没有根除,反而有了不断发展。1963年,周恩来总理专门写了《反对官僚主义》一文,他认为,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剥削阶级的遗产。周总理在文字中对当时的官僚主义进行了全面排查与梳理,归纳出二十种表现,每一种表现下面还有具体阐述。我感到,周总理的这篇文章是迄今为止对官僚主义最为细致深刻的解剖,对我们今天认识和排查官僚主义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周恩来选集(下卷)》收录了这篇文章,有兴趣的同志可以一读。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官僚主义仍然是危害我们事业的恶劣作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领导全党同官僚主义展开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邓小平同志日在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著名讲话中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无论是在我们的内部事物中,或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无法容忍的地步。”
  江泽民同志把反对官僚主义同反对形式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指出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的一大祸害。
  胡锦涛同志针对党内的官僚主义陋习,痛心地指出:“官僚主义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这些不良风气如不坚决刹住,势必严重削弱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势必损害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妨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官僚主义”作为纠正“四风”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全党对这些作风之弊、行动之诟,来一次大排查、大抢修、大扫除。
  从上面对历史的回顾和几代中央领导人的论述,我们可以悟出以下两点:
  第一,官僚主义是一大顽症,因为官僚主义是跟官和权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当官,只要掌权,就可能产生官僚主义。对此我们要时时高度警惕,时时自我检查,从思想上筑起防线,努力做到当官而不要官僚主义,掌权而不滥用手中权力。
  第二,我们党从来没有停止过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要思想教育,又要制度建设,更依赖于民主政治的推进。作为党员干部,不光要自己不搞官僚主义,还要担当起扫除官僚主义的重任,从自己下属的作风建设抓起,采取各种措施,让官僚主义失去产生条件。
  我们也寄希望于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能够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会有一个大的转变。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归纳起来就是,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代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三、如何正确评价党员干部
  广大群众是在党员干部的言行中认识党的作风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党员干部的作风就代表了党的作风。在6月底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不少聆听了讲话的同志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辟而又深刻,听了之后非常解渴,对有些问题豁然开朗。在这里,我想与大家一起再摘要重温几段总书记的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我认为,这对于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评价党员干部的作风很有指导意义。
  总书记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好干部的标准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现在,我们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等具体要求,突出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概括起来说,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几条都很重要,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理想信念、敢于担当这两个问题,这是当前干部队伍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第一位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
  应该充分肯定,我们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同时,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也有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失去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等等。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态度,出了政治性事件、遇到敏感性问题没有立场、无动于衷,岂非咄咄怪事!
  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什么盛行?为什么不断有人沦为腐败分子甚至变节投敌,走向犯罪深渊?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我常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我一直在想,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的党员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决然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我相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能够做到的。
  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是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能不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这样的检验很直接。和平建设时期,生死考验有,但毕竟不多,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确实比较难,X光、CT、核磁共振成像也没办法。
  当然,也不是不能检验。那就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这样的检验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经历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
  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现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的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大祸;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有些还混得左右逢源甚至如鱼得水,付出的比别人少,得到的比别人多。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多了,党和人民事业还怎么向前发展?这种问题危害极大,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说到底,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心底无私天地宽。”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当然,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是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并不是敢于担当。
  总书记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从干部自身来讲,个人必须努力,这是干部成长的内因,也是决定性因素。
  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苦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还要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
  好干部除了要加强学习,还要加强实践。“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知识和经验犹如雄鹰之双翼,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
  好干部还要靠组织培养。形势越变化、党和人民事业越发展,越要重视干部培养。培养干部,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加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要强化干部实践锻炼,积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实践锻炼不是去“镀金”,更不是去走过场等着提拔,如果那样,必然会身子去了心没去,还是与群众格格不入,那就是弄虚作假了。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和监督,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监督好,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对干部经常开展同志式的谈心谈话,既指出缺点不足,又给予鞭策鼓励,这是个好传统,要注意保持和发扬。
  总书记强调指出,有了好干部,关键还是要用,不用,或者用不好,最终等于还是没有好干部。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必须看到,在有的地方和部门,正确用人导向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一些德才平平、投机取巧的人屡屡得到提拔重用,一些踏实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却没有进步机会,干部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
  要近距离接触干部,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其品质情怀;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并注意重大关头、关键时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节”中察德。
  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对那些勇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个性鲜明的干部,往往会出现认识不尽一致的情况,组织上一定要为他们说公道话。如何考准考实干部政绩,也是一个难点。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质,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一些干部惯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然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屁股烂账,最后官照当照升,不负任何责任。这是不行的。对这种问题要实行责任制,而且要终身追究。
  用人得当,就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也就是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现在,有的地方和单位用干部,涉及具体人时,往往只看资历、看轮到谁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而不是看谁更优秀、更合适,用非所长,结果干部干得很吃力,问题堆了一大堆,工作也难以打开局面。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大批好干部源源不断涌现出来,才能使大家的聪明才智充分释放出来。
  总书记指出,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带头改进作风,继续发扬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和维护组织部门良好的形象。只有带头把自身作风搞好了,管理才有底气,严格才能让人服气。
  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大家看组织部,主要看这一条。现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仍然是干部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公道正派上出了问题。不少同志反映,选人用人上只要坚持公道正派,其他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公道正派上出了问题,再好的制度也难以落实,再好的干部也可能选不出来。公生明、廉生威啊!
  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中央决定,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从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分析对比可以充分说明,中央的这一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砭时弊,切中要害。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点认识,与大家一起讨论。
  一、党的优良作风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求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作风建设。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系统总结了我们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在夺取全国政权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务必”重要思想,告诫全党一定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丰富了党的作风建设的内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恢复和发扬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新要求,把群众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党的三任总书记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上任后,都亲自到西柏坡党的七大和七届二中全会会址,重温党的历史,号召全党同志,必须牢记“两个务必”,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毛泽东同志在论述“三大作风”时,把理论联系实际放在了首位,为什么?我认为,这是因为,能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系到我们党能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关系到党的命脉、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回顾我们党成立92年来的历史,考验不断,曲折不断,探索不断,成就巨大,在世界范围内也堪称奇迹。可以说,这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92年,也是理论联系实际优良作风运用和发展的92年。对党史做个基本了解就会清晰地知道:上个世纪30年代,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机会主义,不顾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和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结果几乎使中国革命陷于绝境。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尽管也遭受了严重曲折,包括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错误,但决不能抹杀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把这一伟大事业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进入新的世纪新的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果我们把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加以对照就会发现,自从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重大命题,此后每一次党代表大会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写到了政治报告的标题上。因此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旗帜,也是发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优良作风的生动体现。党的十八大要求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根本原因就在这里。现在,如果有人想走封闭僵化的老路和改旗易帜的邪路,十三亿各族人民肯定不答应。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拓前进的大趋势已经不可逆转。理论联系实际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全过程。我想,这可能也是这次党内集中教育实践活动没有把“理论联系实际”专门列为重点解决的问题的原因之一。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根本的认识路线和组织路线。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一切工作都无从谈起。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
  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群众。”就像一些同志比喻的那样 “联系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我感到,现在最危险的是我们党内一些同志对这个“最大的危险”的认识还不够,密切联系群众的自觉性还不强。有人分析,最近十几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如取消农业税、退休金每年增长10%以上、城乡医保全覆盖、高铁、高速路快速发展等),但却不是人民群众最满意的时期。
  为什么经济发展了反而上访不断,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意见还多了呢?主要就是党同群众的联系上出了问题。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本身没有问题,现在问题的关键是思想认识方面和工作方式方法的问题。一些同志对于政策的理解存在片面性。有些地方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存在偏差。比如:一些同志重视了先富起来,却对困难群众关心不够;重视了加快发展,而对社会稳定关注不够;重视了改革,而对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关注不够。一些地方和单位的干群关系很不好,职工群众见了干部绕着走,有的甚至是干部来了群众怕,干部走后群众骂。“鱼水关系”变成了“蛙水关系”“油水关系”甚至“水火关系”,这很危险(举几个事例说明)。
  我认为,这也是中央决定把这次教育实践活动落脚在“群众路线”方面、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的原因所在。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区别与其他政党的又一显著标志,是我们党克服不良作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和战斗力的有力武器。我们党经历挫折、坎坷而不衰,并且永葆生机和活力,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拥有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有力武器。即使我们党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的错误,我们党还是靠自己的力量来纠正的。“文革”以后,冤假错案堆积如山,当时中组部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使得大量的冤假错案得以平反昭雪。如果没有对“文革”错误的批评和纠正,就没有改革开放后的巨大成绩。我们党正是因为拥有了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才得以不断纠正缺点、改正错误,找到正确的发展道路,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马克思主义政党需要批评和自我批评,就像人们需要空气和水一样,是须臾不可离开的法宝。只有拿起这个武器,经常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才能有效地抵制各种不良风气对党员干部思想的侵蚀,对我们党的肌体的侵蚀。毛泽东同志认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种方法,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而且是唯一的方法。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方法。我们党拥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作风,保证了党的事业健康发展和不断前进。但是,现在有一种倾向就是要取消积极的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作风,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已经丢得差不多了。有许多事例说明,其实有的同志的缺点毛病,如果班子成员及时提醒和批评,可以早一点防范,避免小错酿成大错,也不至于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一些违法犯罪分子,在反思材料里说:“当初如果组织上早提醒,领导和同志们早批评,也不至于走上违法犯罪的邪路。”这可能是犯罪分子在倒打一耙,但是作为党组织,还是要从中吸取教训,对党员干部身上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解决。当然,我们也要反对无原则的党内斗争,把批评变成个人攻击的工具。那种闹意气,泄私愤,图报复,批评不注意政治,没有证据乱说,伤害同志、破坏团结的错误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不少同志可能还记得开展“三讲”学习教育活动,搞开门整风,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等方法,使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有了较好的恢复和发扬,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值得借鉴。当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的事情不一定非要拿到会议上去说,可以采取谈心的方式,个别交换意见,谈心还要有耐心,一次不行就谈两次、三次。方式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关键是要注意效果,目的是要解决问题。我认为,这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12个字的总要求,这是对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方法的生动概括。
  为什么说坚持“两个务必”,对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凡是参观过“走进西柏坡”展览的同志都很受教育。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前夕,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国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人民解放军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地歼灭了国民党军主力。面对迅速胜利的形式,一些同志可能对胜利和执政的考验认识不足,被胜利冲昏头脑。毛泽东同志清醒地看到这一点,高瞻远瞩地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他谆谆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他深深懂得“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道理。只要翻开历史长卷,我们就不难看到,王朝的兴衰更替,社会的治乱变迁,无不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其中之一就是“忧劳兴国,逸豫亡身”,即艰苦创业,励精图治,就能长治久安;骄傲自满,贪图安逸,必然人亡政息。古往今来,由骄傲而刚愎自用,忘乎所以,遭受挫折乃至失败、灭亡的事例不胜枚举。
  “两个务必”是对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经验,是实现党的目标和宗旨的内在要求。现在,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绩很大,喝彩声也很多。因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有许多成就已经是世界第一,甚至也有人说我们现在是盛世。“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现在,我们党内并不是所有同志都认识到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我国国内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很重,党的建设的任务也十分艰巨,看不到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有些同志缺乏对党对国家对民族长远发展的忧患意识,淡化甚至丢弃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不良倾向,如果不加以克服,任其滋生蔓延,将对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极大危害,甚至会亡党亡国。我想,这也是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三任总书记都重申“两个务必”的深意。
  二、产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主要原因和危害
  最近,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简报》第六期刊登了“党员干部在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文,列出了“四风”问题22个方面的表现,总结的非常全面。《简报》已经转发给各单位了,在此,我不再作赘述。我认为,在“四风”当中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更多地属于价值观和道德修养的范畴,其危害性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下面,重点就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产生的主要原因和危害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形式主义已不是个别的、一时的现象。在不少地方和单位,形式主义已成为一种工作方法、工作流程、工作习惯。比如,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会议开了,文件发了,工作就算做完了;比如,工作浮在上面,活动此起彼伏,声势浩大,就是做不到最需要这些工作的基层去,做不到期盼这些工作的群众中去;比如,抓几个典型,为了供领导考察调研使用,其他地方不闻不问、不管不顾;比如,制定规划、制度、规章、纪律时,认真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讨论,但制定完了就万事大吉,至于执行了没有,落实了没有,很少去关心;比如,每逢重大节日,找几个贫困家庭、生病职工,登门看望,送点慰问品,媒体一报道,关注困难家庭和弱势群众的工作就算做过了,等等,不足而已。
  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求表面,不顾实质;只图虚名,不求实效。中央严肃批评形式主义,严厉禁止形式主义,但形式主义依然我行我素,甚至有加重、泛滥之势。
  何以如此?我想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可能有人喜欢。如果不喜欢,见到形式主义就批评,或扭头就走,甚至发通报让大家引以为戒,举一反三,也就没人再敢搞形式主义了。二是有时很管用。比如:成功地应对了检查;受到了领导的表扬; 被宣传推广;得到提拔重用;等等。人的行为总是有目的、有动机的。如果没有任何用处,形式主义不会这么受人青睐、屡禁不止的。三是可能习以为常。形式主义你搞我也搞,“花架子”你做我也做,大家都已经习惯这样工作,因而见怪不怪了。否则,无法理解:这么多的形式主义,普通老百姓一看都明白的“花架子”,怎么可能躲的过那么多智慧的大脑、明亮的眼睛呢?
  如果真的如此,形式主义的危害太大了!首先是误事。形式主义一般都属表面文章、“花架子”,不解决任何问题,搞形式主义的人也不想解决问题,因此误事是必然的。用形式主义去做经济工作,经济上不去;去防治污染,环境好不了;去对待民生,民生不可能改善;去解决社会治安问题,老百姓肯定没有安全感。其次是伤财。形式主义虽然不解决任何问题,但是有时成本却非常高昂。一些场面,不花点大钱,“形式”就成不了“主义”,“架子”就“花”不起来。发达地区和经济效益好的单位经费充足,花点钱无所谓,欠发达地区和效益差的单位就得想法筹钱,搞得怨声载道,“伤财”还会变成“劳民”、“扰民”。本可以用于发展的钱、改善民生的钱,却成了形式主义的牺牲品。第三是毁“容”。形式主义严重败坏党风政风,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严重损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象,伤害老百姓的感情,减损老百姓的信任,消解老百姓的信心。
  形式主义造成的危害怎么评估都不过分。毛泽东同志曾尖锐的指出:形式主义害死人!
  搞形式主义久而久之就会失去民心,最终导致垮台!举个例子,在一个材料上看过: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发源地滇西弥渡县密祉乡,有一座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民国公所,大门两侧写着“民国政府管理人员守则”,其中一段内容是:行政人员应有之志气:一不畏难;二不骄惰;三不腐化;四不徇私;五不虚伪;六不贪利。行政人员应有之特性:一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二要有刻苦耐劳的精神;三要有刚直不阿的品质;四要有克己奉公的标准;五要有大公无私的心地;六要有谦逊谨慎的态度。这段“守则”所包含的道德修养、工作精神、意志品质、人格境界等方面,即使放在今天,也可谓是经典。假如都能做到,一定会是一位优秀的“人民公仆”。当年密祉乡“民国公所”的官吏是否照做了、是否只流于口号、只看重“形式”,现今我们不便妄下结论。然而,众所周知的是,民国时期,贪官成群,人民饱受其害。因此,流于形式的口号,可以拿去包装,但是,用“金玉其外”之表来掩盖“败絮之中”之实,对正义的杀伤力很大。其行径是在破坏和瓦解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和道德基础,引发公信力严重下降,最终垮台也就不奇怪了。
  形式主义是我们工作的大敌。比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我们党内出现得更早,危害时间更长更持久。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官僚主义在我们党内就出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阶段,中央苏区党和政府就开展过反对官僚主义斗争。夺取全国政权后,官僚主义也跟着侵入了我们干部的思想和机体。1950年5月,在庆祝西安解放一周年纪念大会上,当时在西北局工作的习仲勋同志专门作了《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专题报告,把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称作是“我们工作中最大的危险”。 1953年,毛泽东同志亲自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指示》,认为官僚主义是反动阶级作风的残余在我们党和政府内的反应,指出“凡典型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和违法乱纪的事例,应在报纸上广为揭发。其违法情形严重者必须给以法律的制裁,如是党员必须执行党纪”。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全国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斗争。作为领导中国人民翻身求解放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格外痛恨坑害人民的官僚主义,领导全党开展了一系列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留给我们许多反对官僚主义的宝贵思想武器。
  然而,官僚主义与官与权相联系的紧密性,作为官僚主义肥沃土壤的封建主义在我国影响的顽固性,使得官僚主义不仅没有根除,反而有了不断发展。1963年,周恩来总理专门写了《反对官僚主义》一文,他认为,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犯的一种政治病症,是剥削阶级的遗产。周总理在文字中对当时的官僚主义进行了全面排查与梳理,归纳出二十种表现,每一种表现下面还有具体阐述。我感到,周总理的这篇文章是迄今为止对官僚主义最为细致深刻的解剖,对我们今天认识和排查官僚主义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周恩来选集(下卷)》收录了这篇文章,有兴趣的同志可以一读。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官僚主义仍然是危害我们事业的恶劣作风。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同志领导全党同官僚主义展开了坚持不懈的斗争。
  邓小平同志日在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著名讲话中指出:“官僚主义现象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个大问题。……无论是在我们的内部事物中,或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已达到无法容忍的地步。”
  江泽民同志把反对官僚主义同反对形式主义紧密结合在一起,提出了“八个坚持,八个反对”,指出形式主义的要害是贪图虚名、不务实效、劳民伤财,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官僚主义引发形式主义,形式主义助长官僚主义,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事业的一大祸害。
  胡锦涛同志针对党内的官僚主义陋习,痛心地指出:“官僚主义致使一些本来可以做好的事情没做好,一些本来应该解决的问题久拖不决,一些本来可以缓解的矛盾进一步恶化。这些不良风气如不坚决刹住,势必严重削弱党员干部队伍的战斗力,势必损害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妨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顺利实现。”
  在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把“官僚主义”作为纠正“四风”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全党对这些作风之弊、行动之诟,来一次大排查、大抢修、大扫除。
  从上面对历史的回顾和几代中央领导人的论述,我们可以悟出以下两点:
  第一,官僚主义是一大顽症,因为官僚主义是跟官和权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当官,只要掌权,就可能产生官僚主义。对此我们要时时高度警惕,时时自我检查,从思想上筑起防线,努力做到当官而不要官僚主义,掌权而不滥用手中权力。
  第二,我们党从来没有停止过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要充分认识和理解这一斗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既要思想教育,又要制度建设,更依赖于民主政治的推进。作为党员干部,不光要自己不搞官僚主义,还要担当起扫除官僚主义的重任,从自己下属的作风建设抓起,采取各种措施,让官僚主义失去产生条件。
  我们也寄希望于这次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能够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会有一个大的转变。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归纳起来就是,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代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
  三、如何正确评价党员干部
  广大群众是在党员干部的言行中认识党的作风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党员干部的作风就代表了党的作风。在6月底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不少聆听了讲话的同志感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辟而又深刻,听了之后非常解渴,对有些问题豁然开朗。在这里,我想与大家一起再摘要重温几段总书记的论述。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我认为,这对于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如何评价党员干部的作风很有指导意义。
  总书记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同时,好干部的标准又是具体的、历史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干部德才的具体要求有所不同。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改革开放初期,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现在,我们提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等具体要求,突出了好干部标准的时代内涵。概括起来说,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这几条都很重要,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理想信念、敢于担当这两个问题,这是当前干部队伍中比较突出的问题。
  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坚定,是好干部的第一位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看这一条。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上不合格,经不起风浪,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党需要的好干部。
  应该充分肯定,我们大多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同时,在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中,也有对共产主义心存怀疑,认为那是虚无缥缈、难以企及的幻想;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遇事“问计于神”;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日子;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失去信心;有的在涉及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等原则性问题的政治挑衅面前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立场、耍滑头,等等。党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态度,出了政治性事件、遇到敏感性问题没有立场、无动于衷,岂非咄咄怪事!
  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什么盛行?为什么不断有人沦为腐败分子甚至变节投敌,走向犯罪深渊?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我常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
  事实一再表明,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我一直在想,如果哪天在我们眼前发生“颜色革命”那样的复杂局面,我们的党员干部是不是都能毅然决然站出来捍卫党的领导、捍卫社会主义制度?我相信,绝大多数党员、干部是能够做到的。
  革命战争年代,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坚定不坚定,就是看他能不能为党和人民事业舍生忘死,能不能冲锋号一响立即冲上去,这样的检验很直接。和平建设时期,生死考验有,但毕竟不多,检验一个干部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确实比较难,X光、CT、核磁共振成像也没办法。
  当然,也不是不能检验。那就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这样的检验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下子、经历一两件事、听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要看长期表现,甚至看一辈子。
  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官避事平生耻。”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现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的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着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大祸;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有些还混得左右逢源甚至如鱼得水,付出的比别人少,得到的比别人多。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多了,党和人民事业还怎么向前发展?这种问题危害极大,必须下大气力解决。
  说到底,无私才能无畏,无私才敢担当,“心底无私天地宽。”担当就是责任,好干部必须有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坚持党的原则第一、党的事业第一、人民利益第一,敢于旗帜鲜明,敢于较真碰硬,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疾风识劲草,烈火见真金。”为了党和人民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当然,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是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并不是敢于担当。
  总书记指出,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从干部自身来讲,个人必须努力,这是干部成长的内因,也是决定性因素。
  干部的党性修养、思想觉悟、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的积累而自然提高,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而需要终生努力。成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要时刻用党章、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苦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判断形势,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还要认真学习各方面知识,丰富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打牢履职尽责的知识基础。
  好干部除了要加强学习,还要加强实践。“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知识和经验犹如雄鹰之双翼,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越是条件艰苦、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越能锤炼人。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
  好干部还要靠组织培养。形势越变化、党和人民事业越发展,越要重视干部培养。培养干部,要抓好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基础,加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教育。要强化干部实践锻炼,积极为干部锻炼成长搭建平台。实践锻炼不是去“镀金”,更不是去走过场等着提拔,如果那样,必然会身子去了心没去,还是与群众格格不入,那就是弄虚作假了。要加强对干部经常性的管理和监督,形成对干部的严格约束。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组织上培养干部不容易,要管理好、监督好,让他们始终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对干部经常开展同志式的谈心谈话,既指出缺点不足,又给予鞭策鼓励,这是个好传统,要注意保持和发扬。
  总书记强调指出,有了好干部,关键还是要用,不用,或者用不好,最终等于还是没有好干部。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必须看到,在有的地方和部门,正确用人导向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一些德才平平、投机取巧的人屡屡得到提拔重用,一些踏实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却没有进步机会,干部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各级党委及组织部门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把好干部及时发现出来、合理使用起来。
  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不当、用人失误。“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对干部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感觉和印象上,必须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
  要近距离接触干部,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其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其品质情怀;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其境界格局;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其能力水平。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并注意重大关头、关键时刻。“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干部业绩在实践,干部声名在民间。要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乡语口碑中了解干部,既要在“大事”上看德,又要在“小节”中察德。
  用人得当,就要坚持全面、历史、辩证看干部,注重一贯表现和全部工作。对那些勇担当、有本事、坚持原则、不怕得罪人、个性鲜明的干部,往往会出现认识不尽一致的情况,组织上一定要为他们说公道话。如何考准考实干部政绩,也是一个难点。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质,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GDP增长率来论英雄了。一些干部惯于拍脑袋决策、拍胸脯蛮干,然后拍屁股走人,留下一屁股烂账,最后官照当照升,不负任何责任。这是不行的。对这种问题要实行责任制,而且要终身追究。
  用人得当,就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也就是要用当其时、用其所长。现在,有的地方和单位用干部,涉及具体人时,往往只看资历、看轮到谁了,论资排辈、平衡照顾,而不是看谁更优秀、更合适,用非所长,结果干部干得很吃力,问题堆了一大堆,工作也难以打开局面。用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一定要从工作需要出发,以事择人,不能简单把职位作为奖励干部的手段。“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只有这样,才能使大批好干部源源不断涌现出来,才能使大家的聪明才智充分释放出来。
  总书记指出,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必须带头改进作风,继续发扬组织部门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和维护组织部门良好的形象。只有带头把自身作风搞好了,管理才有底气,严格才能让人服气。
  组织部门改进作风,最核心的是坚持公道正派。大家看组织部,主要看这一条。现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仍然是干部群众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一点是公道正派上出了问题。不少同志反映,选人用人上只要坚持公道正派,其他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公道正派上出了问题,再好的制度也难以落实,再好的干部也可能选不出来。公生明、廉生威啊!
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版权所有&Copyright&(C)&CITIC&Holdings&All&rights&reserved
京ICP证&号&京公网安备33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讲党性强作风勇担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