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衣言的弟弟孙锵鸣的有关弟子规的故事有谁

美的教育四(谷定珍)
一个重要的教育机构:【书院】
先秦私学、两汉太学、寺院精舍之后,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藏书,讲学、研究的场所。
著名的书院
【图】长沙的岳麓书院
始建于宋,岳麓山下,千年学府,后为湖南大学,弘扬湖湘文化,名人辈出,朱熹,王夫之,曾国藩,左宗棠,魏源,杨昌济,毛泽东……学以致用,拯救国家。
【图】无锡的东林书院
明代,无锡“东林书院”,曾培养了东林党“六君子”杨涟、左光斗、魏大中、顾大章、周朝瑞、袁化中。明天启五年(1625),在与阉党魏忠贤的斗争中,壮烈殉难。中国知识分子,一腔热血,洗净乾坤。
方苞《左忠毅公轶事》,写了左光斗与学生史可法。
【温州书院】
【图】& 永嘉县:(大约相当于今天的鹿城,瓯海,龙湾)东山书院、永嘉书院、罗峰书院、鹿城书院、浮沚书院、环璧书院、南峰书院、芙蓉书院、中山书院、瓯江书院、罗山书院
【东山书院】
温州最早的书院 北宋(1053年),王开祖 进士,在东山(就是现在的华盖山)讲学,从学者常数百,世称东山书院。
【中山书院】
温州中学旧址,现为实验中学广场路校区,朱自清《校歌》“中山精舍坐春风”。精舍,“精舍”是东汉至魏晋时期隐士或僧人修行的地方。此指书院也。
【罗峰书院】
张璁创办,“臣自八岁就家塾,二十岁游郡庠,二十四岁领乡荐,屡举礼闱不第。是非有司之不明,实臣学术之未至也。乃于西去臣居十五里许地名姚溪,建为书院一区,以为藏修之所,并会学徒讲学于其间。”张璁(1475—1539),号罗峰,后因和明世宗嘉靖朱厚熜同音,世宗为改名孚敬,赐字茂恭,(今松台山下妙果寺西侧,张璁碑亭,大士门,三牌坊,妆楼下,张府基。永强人。13岁时,题诗以卧龙自许。弱冠游乡校,督学使者惊其论议,以为前程不可限量。弘治十一年(1498)中举人,复七试不第,“筑精舍于姚溪,读书授徒,慨然有治平志”。正德十六年(1521)始登进士,年已47岁。从进士到入参政务仅六年,位居首辅六年,世所罕见。温州称之为张阁老。
【图】 乐清县:宗晦书院、雁山书院、梅溪书院、凤南书院、南屏书院、招贤书院、漾冈书院、仰川书院、太白书院、金鏊书院、芝峰书院
【梅溪书院】
【图】南宋& 王十朋(状元)【肖像】
【图】王十朋()
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北宋·政和二年出生于乐清四都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7岁入塾, 24岁名扬诗坛,33岁时创办梅溪书院授徒,34岁入太学,46岁考取状元。
& 【图】平阳县(包括苍南辖域):会文书院、鹅峰书院、正学书院、魁峰书院、环青书院、龙湖书院、逢源书院、吾南书院、崇正书院、文溪书院、星岩书院
【会文书院】
宋代理学家陈经正、陈经邦兄弟,以文会友。不远千里,同往洛阳,受业于理学家程颢、程颐。学成归来,在南雁建会文书院,开永嘉学派之先声。
朱熹曾慕名到此访问、讲学,还题写了“会邱书院”四字。“邱”通“丘”,是孔子之名。朱熹所题意为会文书院是把孔子学说发扬光大的地方。
光绪九年,由平阳顺溪乡绅陈少文带头捐田捐资,并主持重修。
现在平阳顺溪有“陈氏大屋”。
【图】平阳顺溪陈氏大屋
会文书院门台对联,瑞安著名学者孙衣言书:
【图】“伊洛微言持敬始,永嘉前辈读书多。”
【瑞安孙家】
  清嘉庆年间,瑞安人孙希曾 长子孙衣言 次子孙锵鸣
长子孙孙诒让
【图】孙衣言 肖像
【图】孙锵鸣 肖像
【孙衣言】
兄弟二人,成了孙氏名门的顶梁柱,先后考中进士,先后被招入翰林院。翰林院:国家最高学术研究机构。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学士主持乡试、会试。
孙衣言带着儿子孙诒让潜心收集佚文珍籍,尤其注意乡邦文献。他在离任后,毅然回家乡开坛讲学,从事教育。并最终收集10万卷藏书,建成了著名藏书楼“玉海楼”。 【图】玉海楼
【图】郭沫若为玉海楼题词(门口对联:“玉成桃李,海涌波澜”。)
【孙锵鸣】
入翰林院比孙衣言还早。
在孙锵鸣的门下,出了两位满清重臣:李鸿章、沈葆桢,在他手里中了进士及第。房师。
【图】俞樾 “天下翰林皆后辈,朝中宰相两门生”
【图】温州图书馆对联:孙锵鸣书
【图】孙衣言书法
【孙诒让】
【图】孙诒让 肖像 生平
乡试,张之洞为考官,中举;考进士却五次落第。埋头读书。
晚清朴学大师,甲骨文研究的开山鼻祖,章太炎称之"三百年绝等双";郭沫若尊之“启后承前一巨儒”。主要著作:《周礼正义》是解释周礼,《墨子间诂》“被誉为“现代墨子复活”。他领导温州、丽水两府十六县先后成立各类学校三百多所,为浙南近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温州中学】
【图】温州中学&
孙诒让先生,平阳刘绍宽先生,瑞安金嵘轩先生曾担任校长。
著名教师:文学家朱自清先生、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戏曲专家王季思先生、数学家陈叔平先生。
著名校友;
郑振铎先生,作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
苏步青先生,数学家。原复旦大学校长,中研院院士,中科院院士。
夏鼐先生,考古学家,中科院院士。
谷超豪先生,数学家,中科院院士,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温州中学被誉为“数学家摇篮”。
当代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苏步青、李锐夫、方德植、徐桂芳、白正国、杨忠道、谷超豪等,都是陈叔平的“及门弟子”。
【温州耕读之风】一边耕作,一边读书。很重要的一条发展道路。
【图】进士村
据《温州市志》,温州历代进士1583人,状元7人,榜眼9人,探花3人。
瑞安曹村有进士82人,号称“天下进士第一村”。
回眸历史,的确“永嘉前辈读书多。”祖先的刻苦求学精神,应该代代相传,薪火传承。
教育是美的,教育体现了人生的价值。
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呢?
请看下一讲,谢谢大家。
三,《人生的价值》(上)
【人生的目的】
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墙上的铭文:认识你自己。
叔本华在公园里的自问:我是谁?
教育的目的,取决于人生的目的。
人生的目的,可能不尽相同;但是,都指向二个最朴实的字:幸福。
【图】费尔巴哈 肖像 生平()
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
【哲学家与渔夫的对话】
在一个风和日丽中午,一个哲学家到海边散心,看到一个渔夫悠闲地躺在沙滩上晒太阳,好奇地走过去,于是并有了下面的一段对话。
  哲学家:“这么好的天气,你没有出海打鱼吗?”
  渔夫:“已经打了不少了。”
  哲学家:“为什么不乘天气好多打一些呢?”
  渔夫:“多打一些干什么?”
  哲学家:“你可以去卖钱呀。”
  渔夫:“卖了钱干什么?”
  哲学家:“卖了钱你可买大船啊。”
  渔夫:“买大船干什么?”
  哲学家:“买了大船你可以打更多的鱼啊。”
  渔夫:“打更多的鱼干什么?”
  哲学家:“打更多的鱼你可以卖更多的钱。”
  渔夫:“有更多的钱又干什么?”
  哲学家:“有了更的钱你可以买更大的船,打更多的鱼。”
  渔夫:“买更大的船,打更多的鱼干什么?”
  哲学家:“你买了更大的船,打了更多的鱼,就可以卖更多的钱。有了更多的钱,你就可以盖漂亮的房子。”
  渔夫:“那又干什么?”
  哲学家:“你就再也不用出海打鱼了。”
  渔夫:“那我做什么?”
  哲学家:“到时候你什么也不用做了,可以天天可晒太阳享清福了。”
  渔夫:“我现在不是已经在晒太阳了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耕读修治 垂诲后人
06:10 来源:温州日报
&&发表评论
孙锵鸣晚年写家训
  玉海楼百晋陶斋,孙锵鸣常与兄在此谈心论学。
  南航 摄
  《孙锵鸣家训随笔》
  孙锵鸣像
&&易瑶瑶&&&&中国历代不乏著名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是传统社会教诲子孙立身处世的家庭教育形式之一,包含丰富的人生哲理,记录和反映了中国固有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清晚期瑞安四大家族之一的孙家,家风恪守儒家道德,重视永嘉事功之学,并以此修身治家,族中以官吏和名士居多,如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特别是清代以降,实现了向崇文重教方面转变,子孙注重学术研究和文学修养,迅速提升了孙家在当时瑞安传统儒学“经世致用”主流文化中的地位。作为晚清风云人物,孙锵鸣字克昌,晚号止庵,生于清嘉庆丁丑年(1817),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在他生前最后一个秋天,以重宴琼林加封侍郎。&&孙锵鸣驰骋官场二十余年,到过政治生涯顶峰,也经过罢官的人生低谷,对立身处世和持家治业之道自有一番深刻见解。清光绪廿二年(1896),此时的孙锵鸣已接近人生风烛之年,加上双目不能清楚看物,他想乘一线光明之际,留训言给后代观览,希望子孙“期于寡过”,不要毁坏家族世传的声名美誉。故在当年元宵节前一天开始,他动笔写《家训随笔》(亦称《孙锵鸣家训随笔》,下简称《家训》),每日撰写一小节,连续五天写完,约3400字。它是孙锵鸣在“修身、为学、治家、处世”等诸多方面对后辈子孙的训诲。全文行书,字体端庄遒劲。
&&理想人生 耕读修身&&孙家世代耕读传家,自第五代始迁祖起至二十九代,祖辈中考取功名或入仕为官者不在少数。其中,孙锵鸣七世祖孙名世曾任鸿胪寺序班,祖父9岁即会撰写文章,其父亦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历代祖先的耕读遗风,给子孙树立了远大理想和努力向上的榜样,家训家规自然成为族内各个成员实现个人理想的人生导向。&&《家训》细述孙锵鸣三兄弟接受童蒙、读书和科举的过程,还提到他们的塾师和座师全是当时的名士名官。比如,孙锵鸣的座师为同治皇帝老师翁心存(翁同龢之父),旨在说明孙家祖先非常重视教育,认为子孙的成长离不开名师督导,也向子孙传达一个信息,耕读之路是与今后获得的成功人生紧密相连的。&&孙锵鸣父亲孙希曾出身邑庠生,他把整个家族希望都寄托于孙氏两兄弟身上,《家训》提到孙希曾“送余兄弟应省试”、“又送余兄弟至省”,大小事皆亲力而为,无不渗透着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孙父把“但愿润身不润屋,虽无恒产有恒心”对联常年挂在厅堂内,激励子孙修身须有“恒心”。孙锵鸣自幼受祖辈熏陶,到后来他借仕途平步青云且拥有高位,却视富贵如浮云,在《家训》里认为“有屋数十楹,足以庇风雨矣;有田几千亩,足以供饘粥矣”。孙锵鸣希望用这些训言来告诫子孙富贵总是不长久的,务必牢记“恒心”两字的家训,在人生路途上要时刻修治其身。即使没有丰富的物质条件,或者成不了官场与其他场面之上的人才,也必须遵照家训平凡生活,千万不可做出污秽行为和背上坏名声,“以为祖宗羞矣”。&&兄弟相依 夫妻爱敬&&古代社会强调“兄友弟恭”的天然伦理关系,这种手足之情、血浓于水是与生俱来的。《家训》自然也少不了这方面训导,作为用来加强家庭伦理凝聚力的重要手段。&&说到孙家亲情最浓的例子,当数孙氏两兄弟了。多年前,我在玉海楼接待几位领导,某领导笑容可掬地考问我:“瑶瑶,我曾看到一段文字说孙衣言煤气中毒,那时的煤气作何解释?这是南方,你来讲这怎么回事呢?”我有点惊诧,心想领导居然了解鲜为人知的地方历史文化。我答道:“是的,不过并非在瑞安,而是发生在北京”。我对他说,那是1838年,两兄弟在京城参加会试。有天深夜,居住在西四牌楼(今北京市西城区)的孙衣言烧煤取暖,意外煤气中毒。孙锵鸣听到消息后“跃而出,踉跄行里许”,从米市胡同(今北京市宣武区)一路颠扑到了相隔二十余里外的其兄住处。又一日,孙锵鸣生病卧床不起,孙衣言又请医生又熬夜煎药,急得日夜衣不解带在床边调护。由于上述两件事例,孙锵鸣在《家训》里称两兄弟“相依为命也”,是《家训》里最感动人心的文字。&&家族以家为最小单位,家因夫妻而生,夫妻和睦成为家族子孙必须遵守和效仿的典范。孙希曾年少时常参与雅士文酒之宴,唱和赠答。后家道中落,放弃学业、谢绝交游,每日务农早起晚归。其母也未配婢仆,伺奉老姑外又精心为夫准备饮食,《家训》写道:“夏日汗涔涔循肩背下,衣领半湿。入夜纺织补纫……鸡鸣始欲寝,与我父黾勉同心”。铢铢积累,至晚年为孙氏两兄弟分产时,已近200亩家田矣。应该说,孙锵鸣这代殷实的家底是由其父母互敬互爱共同缔造的。《家训》特记此事,一来思念先人缔造家庭之艰难,二来垂教后嗣以继祖先之德。&&科举情结 延续不断&&在瑞安庞大的官僚队伍中,孙家堪称科举家族。科举制度下,读书、应试、做官是这些家族子孙光耀门庭的大事之一,《家训》有语:“我子孙有科第成名入仕者,皆祖宗之庇荫也”。此句明显带有封建宗法文化的色彩,但还是可以看出科举是振兴家族目的所在,截至清末废除科举前,孙家的科举情结一直延续不断。&&《家训》记载,孙衣言曾因回避担任同科的同考官孙锵鸣,而放弃了一次参加科举会试。1847年,孙锵鸣担任清朝丁未科第十一房同考官分校礼闱(会试阅卷),其兄孙衣言也参加考试。按照清代科举亲属回避制度,两者中必须有一人实行回避,家族科举考试情结遭受到回避制度的冲撞。&&孙锵鸣怕兄长失去会试,就想告假不当考官,孙衣言又恐弟弟失去担任同考官的机会,两兄弟万般纠结。这时,孙衣言反倒劝其弟道:“汝初次考差,外差既两失矣,得一分校,搜索一二好门生,胜吾自得多矣!吾乡举如此之艰,即入场能必获乎?汝不必过为我计也!此不过迟我一科,弟毋介意。”最终,孙衣言选择退出,回到故乡,孙锵鸣在此次担任同考官的会试中选拔了10多名门生,其中就有后来为傅相的李鸿章和两江总督沈葆桢。至此,孙家的个人考试情结提升到了为封建王朝选拔取士的最高层次。&&秉承隐忍 勉学圣贤&&时光在流逝中带走了古人隐忍、勉学等很多精神品质,现代人几乎极少再受到家训的约束了。隐忍并非吃亏,退到外界无法干扰的地方,也是韬光养晦的处世之道。孙锵鸣祖父有自己的隐忍方式,比如当年返回砚下故居生活,常有蛮横族人欺凌孙家,《家训》写其祖父“辄闭户隐忍不与校”,族人愧而退。孙氏两兄弟中科举后,乡里祝贺者络绎不绝。面对从受侮到得人尊敬的局面转换,孙锵鸣认为这是先祖德行荫及后代的结果,他谆谆告诫“我子孙不可忘也”。&&孙锵鸣强调做人道理全在《四书》《五经》,多看儒家书籍,人的习性总不会坏,要求子孙努力亲身实践,随时随事对照反省,“保身保家在此,他日建功立业亦在此”,使自己成为圣贤那样的人,不至于流为小人所用。&&从《家训》中可看出孙锵鸣家风严谨,后代建树非凡。用词精炼,易于诵读,情至深处,一一赞颂本族历代祖先的品行与表现。表面上好似与子孙谈心般轻松,却隐藏着时刻劝醒的味道,是一份带有激励与劝诫的总结性家训,更是瑞安古代家训的名篇佳作。其注重品德修养的言传身教与流露出的传统美德,对当今也不无积极意义。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网络评论 (0)
您还可以输入字
地址:温州公园路日报大厦1204室&&& 值班电话:0 0
Copyright & 2009 -
.cn. All Rights Reserved
瓯网1号客服:
瓯网2号客服:孙衣言与他的琉球国弟子。2012-09-20 05:04 来源:温州日报瓯网。 。清..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孙衣言与他的琉球国弟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新闻热线:8投稿邮箱:
瑞安新闻网您所在的位置:
俞樾与瑞安孙家
来源:瑞安网字体:
  在杭州西湖孤山脚下、楼外楼菜馆(及西泠印社)西侧,有一幢二层三开间的俞楼,它是晚清名家俞樾的故居。俞楼隐藏于高大树丛中,很不起眼,与宽敞、张扬的楼外楼菜馆相比显得尤为寒酸。其实,在历史上,先有俞楼,后有楼外楼菜馆。据说,&楼外楼&店名还是俞樾取的。
  据悉,俞樾与孙衣言、孙锵鸣、孙诒让等瑞安孙氏家族交情颇深,成为我国近代史上的佳话。
  俞樾与孙衣言父子
  俞樾是清道光三十年庚戌科进士,与孙衣言(号琴西)同年,又同入翰林。俞樾与孙衣言两人曾分别主讲苏州、杭州紫阳书院。俞樾是孙衣言的挚友之一。
  据俞樾回忆,&余与孙琴西衣言三为同年(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道光十七年同为贡生,君得拔贡,余中副榜,廿四年同举于乡,三十年同成进士&。两人官场经历均坎坷,且意气相投,俞樾主讲苏州紫阳书院,而孙衣言同年主讲杭州紫阳书院,因此,有&一时有庚戌紫阳之目&之誉。俞樾戏作诗寄琴西:&廿年得失共名扬,今日东南两紫阳。乱后须眉都小异,老来旗鼓尚相当。主盟坛坫谁牛耳,载酒江湖旧雁行。寄语执经诸弟子,莫争门户苦参商。&
  作为俞樾的私淑弟子&&孙诒让(孙衣言之子)与俞樾交往最为密切。两人不但在学术上相互探讨、研究,在交往上也以诚相待,感情至深。
  俞樾分别为孙诒让《墨子间诂》、《札》、《古籀拾遗》等文作序,并对孙诒让著作予以高度评价。《墨子间诂》叙,&瑞安孙诒让仲容,乃集诸说之大成,著《墨子间诂》。凡诸家之说,是者从之,非者正之,阙略者补之&&自墨子以来,未有此书也&。《札》叙,&瑞安孙诒让以所著《札》十二卷见示&&至其精熟训诂,通达假借,授据古籍,以补正讹夺,根抵经史,以诠释古言,每下一说,辄使前后文皆怡然理顺&。
  俞樾作为长辈,对孙诒让爱护有加。在《墨子间诂》叙和《札》叙中,&仲容学过于余,而年不及余,好古深思&,&仲容好学不倦,而绩力足以副之&,言语之间,满含爱怜和鼓励。俞樾86岁高龄时,还为孙诒让题词,&到老不离文字事,所居合在水云乡&。而孙诒让也对俞樾颇为感激,他曾云,&先生于诒让为父执,其拳拳垂爱,尤逾常人&。
  俞樾逝世时,孙诒让写了挽联《哀世丈俞曲园》:&一代硕师,名当在嘉定、高邮而上,方冀耄期集庆,齐算乔松,何因梦兆嗟叱,读两平议遗书,朴学销沉同堕泪;卅年私淑,愧末列赵商、张逸之班,况复父执凋零,半悲宿草,今又神归化鹤,拈三大帙手墨,余生孤露更吞声。&可见,孙诒让对俞樾极为尊重,为失去良师益友而悲痛不已。
  俞樾和孙诒让皆为清代朴学大师,俞樾、孙诒让、黄以周号称&清末浙江三先生&。
  俞樾与孙锵鸣岳婿
  孙锵鸣(孙衣言之弟,号渠田)也曾先后在苏州正谊书院、金陵惜阴书院、上海求志书院讲学,与俞樾来往甚多。孙锵鸣还曾把女婿宋恕推荐给俞樾。
  孙锵鸣70寿诞时,相传俞樾为孙锵鸣撰写贺联,&天下翰林皆下辈,朝中将相两门生&,高度赞扬孙锵鸣的地位与贡献。虽有学者质疑这副对联的真实性,但毫无质疑的是,晚清重臣沈葆桢和李鸿章皆出自孙锵鸣门下。史载,道光二十七年会试,翰林院编修孙锵鸣分校礼闱,李鸿章、沈葆桢两人被荐,经殿试朝考入翰林。
  1906年,俞樾从福建回杭州,&过瑞安访孙渠田前辈,留余小酌清谈甚乐&。拜访孙锵鸣,作诗《自福州还杭过瑞安》:&瑞安学士最依依,夜雨留宾静掩扉。杯酒清淡偏有味,黄花鱼小墨鱼肥。飞云渡口水茫茫,历历风帆海外樯。江面乱流行十里,依稀风景似钱塘。&从这首诗来看,俞樾受到盛情款待,可见他们关系非同一般。
  1889年7月,宋恕和陈虬等人一起到杭州参加乡试,结果落第。次年,宋恕先由俞樾介绍到武昌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后跟随另一洋务运动领军人物李鸿章。宋恕后写成《卑议》一文,分&民瘼&、&才难&、&变通&、&信必&四篇,全面阐述自己的维新改革意见,又撰写《上李中堂书》。1892年5月,李鸿章单独召见宋恕,给予&洞悉民瘼,真通治术、此等奇才,生平希见&等评价,并派他担任天津水师学堂汉文教习。《卑议》一文,抄本流传,得到俞樾高度肯定,并指导宋恕加以修改提高。1897年6月,《卑议》由上海千顷堂活字排印公开发行,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
  俞樾是宋恕学术、仕途引路人,宋恕对俞樾甚为尊重,清光绪壬辰年(1892)宋恕在《上俞曲园师》中赞道,&千年学术谁宗主?前晋王氏后吴俞&。曲园是俞樾的号,诗中王氏是指王通(仲淹),其门生千人,房玄龄、魏徵皆出自其门下。宋恕此后所取得的成就与俞樾的鼓励、支持和推荐是分不开的。(张小宇)
  [俞樾名片]
  俞樾(1821年&1907年),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是现代国学大师、红学家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皆出其门下。清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主治经学,旁及诸子学、史学、训诂学等,著作极丰,曾国藩赞扬他&拼命著书&,有《春在堂全书》,二百五十卷。
  《西湖新志》载,诂经精舍是俞樾&讲学著书之地&。俞樾在杭州时,便居住诂经精舍一楼,学生称其为俞楼,后改建为俞曲园纪念馆。
(编辑:贾洁楠)
新闻排行榜
中共瑞安市委宣传部主办 瑞安日报承办 瑞安市广播电视台协办  
温州网提供技术服务 瑞安网  版权所有
地址:瑞安市安福路瑞安日报社 电话:8 E-mai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弟子规有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