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给人以启示给人以启发 启示给人以启迪是哪个报告

十天内免登录
讲好故事,启迪大众
《明镜周刊》已出版1000期,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她将刊登内容定位为案件报道,深受读者喜爱。优秀的案件报道有着积极的社会作用,能弘扬正气,给人以警醒和启示,提升社会安全感和正能量。借此机会,我也对如何做好案件报道谈谈自己的看法。&案件报道写什么、怎么写?回答写什么首先要考虑读者是谁。以《检察日报》为例,读者除了检察人员,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因此,案件报道还是首先要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就是讲。讲故事的根本目的是要读者受到法制教育,得到启发,有所感悟。为此,我们在写作时就不能去迎合读者的猎奇心理,不能将笔墨集中在那些吸人眼球的细枝末节上。细节要有,但要为写作目的服务,为主题服务。&
案件报道如何发人深省?可以说,每一起犯罪案件都是一出悲剧。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写案件的动机之一,就是要以层层推进的方式,将涉案的一些美好的东西是如何一步步被毁灭的过程展示给读者。具体展示上,可以从人物入手,如犯罪嫌疑人为什么会犯罪,犯罪行为给他及其家人带来何等灾难性后果,被害人遭到什么样的伤害等等;可以通过实地采访展示案件当事人的生存现状;可以借鉴《廉政周刊》的“忏悔录”栏目,让犯罪嫌疑人谈悔恨;可以通过被害人笔录、对其的采访来展现案件造成的严重后果;还有证人和相关人员对案件的认识。(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检察院)
(原标题:故事,大众)
本文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关键词阅读: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非车险:   
:      
热门问题:  
:        
:         
热门影院:赵洪祝: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高度,中央政治局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审议通过惩防体系五年规划、巡视工作五年规划,还把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列为集体学习专题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高度重视,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视野开阔、思想深邃,深刻阐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顺
原标题::认真领会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高度,中央政治局多次听取工作汇报,审议通过惩防体系五年规划、巡视工作五年规划,还把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列为集体学习专题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高度重视,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视野开阔、思想深邃,深刻阐述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保证全面深化改革顺利进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把我们党建设好。总书记明确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总书记强调,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回顾我们党的历史,正是因为一以贯之重视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党才团结带领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辉煌成就。当前,我们党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总书记强调,我们的责任,就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只有把我们党建设好了,全党素质提高了、本领增强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必须紧紧抓住不放。总书记深刻指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党的建设的重大任务,是我们党必须始终高度关注并紧紧抓住不放的重大工作。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思想建设是根本,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分别提供组织和制度保证。而党的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既为党的建设提供纪律和作风保障,又反映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成效。总书记反复强调,必须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腐败是社会毒瘤,必须清醒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中国历史上因为统治集团严重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例子比比皆是,当今世界上由于执政党腐化堕落、严重脱离群众导致失去政权的例子也不胜枚举啊!如果任凭腐败问题愈演愈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总书记告诫我们,当前腐败现象多发,滋生腐败的土壤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内脱离群众的现象大量存在,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如果任由“四风”问题蔓延开来,后果不堪设想,那就有可能发生同志所形象比喻的“霸王别姬”了。总书记用社会毒瘤、生死存亡、亡党亡国、严峻复杂、不堪设想、霸王别姬这样的词,就是要求全党深刻认识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历史教训,下最大气力解决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必须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总书记指出,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他强调,各级党委要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这“三清”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清则心境高雅,清则正气充盈,清则百毒不侵,清则万众归心。”腐败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历史现象,古今中外许多社会都有,不可能完全消灭干净,但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与之进行斗争,努力把它减少到最小程度。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廉洁政治这个目标,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严明党的纪律,完善体制机制,狠抓作风建设,严厉惩治腐败,坚决维护党的肌体健康。政党不是“乌合之众”、不是“私人俱乐部”,必须严肃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总书记以苏共为例,印证严明政治纪律的重要性,他强调,“苏共早年在有20万党员时能够夺取政权,在有200万党员时能够打败法西斯侵略者,而在有近2000万党员时却丢失了政权、丢失了自己,这是为什么?我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政治纪律被动摇了,谁都可以为所欲为、言所欲言,那还叫什么政党呢?那是乌合之众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总书记强调,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如果党的政治纪律成了摆设,就会形成“破窗效应”,使党的章程、原则、制度、部署丧失严肃性和权威性,党就会沦为各取所需、自行其是的“私人俱乐部”。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这是党员干部必须遵守的纪律红线。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必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好“八项规定”落实。总书记指出,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总书记告诫全党,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更不能一阵风、刮一下就停,必须经常抓、长期抓,在改进作风上立新规、动真格、求实效、防反弹。他反复强调,“八项规定”是一个切入口和动员令,既不是最高标准,更不是最终目的,只是我们改进作风的第一步,是我们作为共产党人应该做到的基本要求。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这番话朴实无华、掷地有声,向全党展示了加强作风建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坚定决心。必须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老虎”“苍蝇”一起打。这是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也是总书记关于惩治腐败的一个鲜明观点。总书记指出,广大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现象对我们党的伤害最大。坚定不移惩治腐败,是我们党有力量的表现,也是全党同志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总书记强调,要严格依纪依法查处各类腐败案件,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大案要案,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的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又要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严肃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类案件,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牵涉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必须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使用权力,使用得对不对,使用得好不好,当然要接受党和人民监督。不想接受监督的人,不能自觉接受监督的人,觉得接受党和人民监督很不舒服的人,不具备当领导干部的起码素质。针对监督中的薄弱环节,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认真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施政行为公开制度,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党内决不允许有不受党纪国法约束甚至凌驾于党章和党组织之上的特殊党员。对于如何加强监督,总书记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总书记还充满感情地说,培养一个领导干部比培养一个飞行员的花费要多得多,而更多的还是我们倾注的精神和精力。各级党组织必须明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是对干部的爱护,放弃了这方面责任,就是对党和人民、对干部的极大不负责任。总书记系统阐述了监督的意义、理念、重点、途径,发人深省、感人肺腑,我们一定要深刻领悟、自觉践行,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做到为民用权、公正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反腐倡廉的核心是制约和监督权力,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总书记强调,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要尽快形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有效管用的反腐败制度体系。要在制度的严密性上下功夫,要紧一点,朝严一点的标准去努力,来真格的,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监督来保障和巩固工作成效,切不能“牛栏关猫”。要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要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国家立法。总书记不仅十分注重加强法律制度建设,而且明确指出要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他反复强调,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制度执行没有例外;法律需要人来执行,如果执法的人自己不守法,那法律再好也没用。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是依法治国执政理念、制度观念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域的重要体现。我们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必须以此来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他强调,共产党人要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始终把思想防线筑得牢牢的,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理想信念坚定是衡量好干部的第一位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主要看干部是否能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有政治定力,是否能树立牢固的宗旨意识,是否能对工作极端负责,是否能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是否能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勇挑重担,是否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崇高信仰、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共产党人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自己的精神家园,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总书记用“精神上的‘钙’”“革命理想高于天”“软骨病”“金刚不坏之身”“总开关”这样的词句和“六个是否”,形象生动地阐述了坚定理想信念的极端重要性。党员干部只有理想信念坚定了,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总书记指出,党的干部必须清正廉洁,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保持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党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必须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一个是必须“拒腐蚀、永不沾”,一个是必须“深入进行下去”,充分说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总书记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一个是要经常抓,一个是要长期抓。如果不这样抓,就会像总书记比喻的温水煮青蛙那样,小病就会拖成大病,病在表皮也会发展到病入膏肓,最终无药可治。我们一定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定不移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总书记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论述,从重大意义到理念思路,从目标任务到具体举措,从严格监督到关心爱护,从基本原则到方式方法,可以说系统全面、内涵丰富,高屋建瓴、鞭辟入里,情理交融、语重心长,给人以启迪与震撼。其中包含着对我们党革命、建设、改革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反腐败斗争严峻复杂形势的深刻分析,包含着对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深刻认识,包含着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思考;充分体现了忧党兴党的责任担当,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体现了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体现了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思路理念,体现了正人先正己的人格魅力。总之,这些重要论述既从战略高度进行思考、又从战术角度予以谋划,既体现了视野的广度、又体现了思想的深度,既有历史厚重感、又有现实针对性,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本文系赵洪祝同志日在省部级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第二期研讨班上专题报告的第一部分,发表时有删节)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新闻官方微信
播放数:6440150
播放数:6298172
播放数:5895560
播放数:3194995
48小时点击排行习近平: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 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新华网北京4月2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19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卜宪群研究员、政治学研究所房宁研究员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强调,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需要坚持发扬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成功经验,需要积极借鉴世界各国反腐倡廉的有益做法,也需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宝贵遗产。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核心的问题是党要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习近平强调,中央提出抓作风建设,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就是提出了一个抓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提出了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全党同志一定要从这样的政治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从思想上警醒起来,牢记“两个务必”,坚定不移转变作风,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切实做到踏石留印、抓铁有痕,不断以反腐倡廉的新进展新成效取信于民。
习近平指出,要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思想道德抓起具有基础性作用,思想纯洁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保持纯洁性的根本,道德高尚是领导干部做到清正廉洁的基础。我们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抓好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抓好道德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以理论上的坚定保证行动上的坚定,以思想上的清醒保证用权上的清醒,不断增强宗旨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
习近平强调,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提高反腐败法律制度执行力,让法律制度刚性运行。要加强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减少体制缺陷和制度漏洞,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
习近平强调,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牢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道理,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努力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日前,习近平在菏泽召开座谈会,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说,对联以浅显的语言揭示了官民关系。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我们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
习近平的引用,令这本已广泛流传的一副名联,再度吸引了人们的竞相览阅。悬挂此对联的河南省内乡县衙引来多地官员组团学习参观,县衙内三省堂前这副名声大噪、被简称为“得失”的对联自然是最受关注的焦点。
上下联两层意思各有侧重,实质是告诫官员要善待百姓、为民造福,其中蕴含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深刻揭示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
内乡县衙楹联受热捧 背后有故事
   自11月26日习近平对山东菏泽市、县委书记念了此联后,远在河南的内乡县衙,瞬时出现了一股观瞻楹联热潮。
  内乡县衙始建于元朝大德八年(1304年),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所建,主要建筑物门前都悬挂有楹联,共有35幅,以语言精练、寓意深刻而令人赞不绝口。
  内乡县衙楹联中最著名的当属三省堂前的“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习近平的引用让它更为知名。此联词藻并不华丽,但其语言质朴、寓意深刻、内涵丰厚,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官与民、荣与辱、得与失的辨证关系。
  三省堂前的这幅楹联是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时任内乡知县高以永所撰写。据《内乡县志》记载,高以永,字子修,浙江嘉兴人,北宋名将高琼第22世孙。康熙十一年(1672年)中举人,康熙十八年调任内乡知县。
  但是,这副如今脍炙人口的对联,在民国初年之后,就再也没有见到。它的重现有着曲折的故事。
  从1987年起至2002年一直担任内乡县衙博物馆馆长的王家恒回忆,他任馆长不久,曾就县衙建筑规制、布局、各主要建筑的功能及室内陈展原貌,在全县范围内广泛走访。九位熟悉县衙情况的耄耋老人座谈中提到了这副对联,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复原三省堂楹联被列为县衙整体复原陈展方案之一。
  1991年4月,内乡县衙召开学术研讨会,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朱家溍,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史树青等一批专家到场。专家们皆叹此联为难得的衙署佳联。朱家溍叮嘱王家恒:此联定是一位有抱负、有作为的为政者之作,一定要依照此联原状制作,若挂于三省堂,定有大获。
  1992年5月,内乡县衙根据老人们所描述情形,原状制作了这副楹联,并悬挂于三省堂前抱柱上。此联挂起后,短时间内受到了广大游客交口赞誉。日,中国古建筑三泰斗——单士元、罗哲文、郑孝燮考察内乡县衙,对此联也是赞不绝口,单老甚至称之为他所见的“国内唯一名联”。
该对联挂出后,尽管获誉无数,但作者是谁却一直是个谜。直到1999年5月,县衙管理部门再次召集老人座谈,“高知县”“会魁高以永”等信息才得以复现。再结合清代《内乡县志》,三省堂楹联的作者最终得到确认:为康熙十二年夺得会魁的内乡知县高以永所撰。
  200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志和先生受邀书写此联时,特加上了“康熙十九年知县高以永撰”的注解。[]
  点击阅读:
内乡县衙三省堂前楹联。
高知县垂范做好官 留联语解读官民关系
  悬挂对联的三省堂,取自《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古时县衙,大堂用以审讯诉讼,二堂用以接待上级,三堂则相当于日常办公室。高以永到内乡上任后,自感责任重大,撰写对联挂在自己办公室门口,显然有时刻提醒自己做个好官的意思。
  说得漂亮的高以永,其为官之道是否与此联所写一致呢?
  高以永到内乡上任之初,车子还在路上,就下车问百姓疾苦,确定赈济民困为施政第一要务,将种子、耕牛贷发给贫民,鼓励种植作物,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
  高以永到任时,襄阳杨来嘉部常借农时越境骚扰,且诱贫民子女离家为其奴仆,如有逃脱,将抓捕其亲戚邻居。高以永到任第三天,有两个士卒说杨来嘉将军下令将人绑在闹市。高以永听到后下令抓了两名士卒。此事报告南阳府知府,知府害怕得罪将军想放任,高以永坚持请知府呈报给臬司(主要负责刑狱诉讼事务的提刑按察使司),两个士卒最终受到制裁。自此,内乡县平静了。
  根据清康熙《内乡县志》记载,高以永“在事数年,温厚和平为治务,慈祥恺悌之声无间遐迩”。清同治《内乡通考》的评价是:“高以永,广开垦,除匪盗,其有造于内乡者甚大,宜其崇祀名宦也。”
  内乡本来不产黑铅,每年要缴纳的黑铅贡赋只能到外省采购。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户部以黑铅不敷国用,对河南加大征收,内乡被摊派甚多。高以永多次奔走省会呼吁为民减负,未果。由于任上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工作,高以永离任内乡时,“百姓扳道挽留”。高以永之后还在直隶省安州、户部任职,均留下良好声誉。(据《东方早报》报道)
  高知县对联火起来后,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发河南省纪委署名王万鹏的文章《官民辩证关系的真谛》解读对联。文章称,楹联深刻揭示了“官”与“民”的辩证关系。上联是说既然老百姓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就不能忘本,自己也是一介平民,决不能高高在上,欺压百姓;下联是说要不计荣辱得失,而要奋发图强,锐意进取,勤政为民,造福一方。上下联两层意思各有侧重,而实质就是告诫官员要善待百姓,为民造福。
  该文逐一解读了这副清代对联的内涵:
  “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说明官员的权力来自于人民,要为人民执好政、用好权。“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道出了为官的真谛。官,只能当在为人民服务上,奉献更大一点,索取更少一点,应把自己视为人民群众的一员,不产生高于群众的优越感。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让每个党员干部清醒地看到,职位是有限的,事业是无限的,做官是暂时的,做人做事是长远的。做大官能够做大事,不做大官也能够做大事。关键是看个人对工作的态度。如果只想做大官而不想做大事,如果做官只为了一己私利,到头来不仅不能成大事,还有可能坏大事。只有真正确立了这个态度,才能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诱、不为进退去留所烦恼。
  文章最后称,诚如联中所言:“地方全靠一官。”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有这样的责任感使命感。时刻做到一切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样就会问心无愧,经得起历史考验。
我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县衙——内乡县衙大门。
领导人屡赞此联 大力促进廉政
  在内乡县衙内的“为官楹联”,远不止这一副,主要建筑物的门前都有一副楹联。诸如“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负民即负国,何忍负之。”等,大多数是为官从政、为人处世的自勉警世之言。
  2007年10月,内乡县衙博物馆被河南省纪委评为“河南省廉政教育基地”,目前,已有16家政府部门、部队院校、企事业单位在此设立廉政教育和学习实践基地。2013年以来,仅前来参观接受廉政教育的人数已达40万人次。
  这副对联受到海内外游客、专家学者和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评价。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视察内乡县衙时,对此联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据悉,1995年朱镕基到内乡县衙视察时,对这副对联中阐述的官与民,荣与辱、地方官与一地治理的辩证关系给予了高度评价。1999年,江泽民在视察工作途经南阳市时,得知这副对联,也给予了极高评价。李克强、李长春、李岚清等领导人在视察内乡县衙时,对此联也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习近平在引用这一对联时指出,封建时代官吏尚有这样的认识,今天共产党人应该比这个境界高得多。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我国历史上的反腐倡廉进行的第五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也强调,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在全党深入开展,其目的就是要处理好同群众的关系问题,而要处理好与群众感情问题,说到底是个怎样看待群众、怎样对待群众的问题。习近平念出“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的对联,其实就是要求广大领导干部要常思自己也是百姓,常念百姓冷暖,始终和群众坐在一条凳上,将群众真正装在心里。
  国父孙中山先生曾说过:“官吏,则不过为国民公仆。”我们党的党章中也明确指出,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其权力是人民群众赋予的。作为一名人民公仆,应该与党的宗旨保持一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和最主要的政治素质,作为自己工作中“幸福指数”的追求方向。
  然而,在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影响下,如今在我们的领导干部队伍当中,还有些人严重存在古代的“官本位”思想,认为“官”是老爷,老百姓是仆人,官欺民、民顺官是理所当然的,致使官民关系颠倒,人民公仆成了人民“老爷”,这显然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摆正“主人与公仆”关系,致使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趾高气扬的以官自居者。
  对领导干部而言,必须要认识到位、摆正位置。只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牢记“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才能明确自己的“身份”,摆正“主仆”关系,从而避免官民关系“出轨”,真正让自己在看待群众、对待群众的问题践行好群众路线。[]
习近平念对联,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境界更高。
搜狐文化、搜狐读书 联合出品
总策划:雷剑峤
编辑/制作:黄勇
版权声明: 本期《搜狐文化重磅》设计·图文归属搜狐文化、搜狐读书频道及相应作者;版权所有,请勿转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习近平简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