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意识形态,经济增长方式与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关系

《理论前沿》在线阅读
论意识形态工作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作用
作者:戴焰军 李英田
   [摘要]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而意识形态工作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提高党主导意识形态的能力,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意识形态工作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系入手,分四个方面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所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意识形态工作;
执政能力建设;
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它体现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根本利益,表现在哲学、宗教、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等形式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不断提高党主导意识形态的能力,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1]毛泽东同志也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2]。统治阶级如果弱化了对意识形态的领导,那么他们的人民对其意识形态就不可能有较强的认同,就很难在人民中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势必影响执政能力的提高甚至危及国家政权的稳定。因此,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统治阶级夺取了政权之后,绝不会只注重生产力的发展而忽略或轻视意识形态的建设,古今中外,概莫能外。而且,随着现代社会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控制方面强制力发挥作用的空间缩小,公众自我选择的空间扩大,这一点表现得就越明显。各国执政党都纷纷把社会意识形态的控制,把合乎自己利益的社会意识形态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借以强化自身的统治力,提高其执政能力,巩固其执政地位。从党执政活动的功能和运行机制来分析,意识形态工作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意识形态工作通过建构价值认同,巩固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从而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现代政党执政越来越重视合法性资源。人们对一种政治统治的认同程度就是所谓的统治的合法性(legitimacy)所在。“合法性意味着某种政治秩序被人认可的价值”[3]。“所谓合法性,也可以说是社会的组织机构自认为以及被认为是正确和正当的程度”[4]。一种政治统治被接受与否或接受的程度是执政党执政的关键指标,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任何一个统治阶级或政治集团都不能永远仅仅依靠暴力来维持其统治,必须使相当一部分人对其统治的价值从内心上加以认同。也就是说,合法性就意味着一种政治统治是否有继续存在的机会,如果这一统治的组织、制度被人们所认可,它就具有了合法性,从而获得了继续存在的机会,合法性基础不断巩固和加强,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反之,就将出现合法性危机,严重的甚至会丧失执政地位。因此,合法性基础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民众对执政党倡导的价值观念予以认同,意味着执政党赢得了合法性的思想基础。因为民众对现成制度的认识,对政党纲领的理解,都是从执政党提供和奉行的价值观念中获得。意识形态的功能就在于通过系统性的论证,以明显的学术性专门术语表明群体的组织、制度是合理、合法的,群体行为的目标和方法也是正当和应该的,从而使个人确信自己采取与群体一致的行为是合理的和应该的,成功的意识形态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们对诚信、忠诚等的效用评价,形成良好的自律,促进对法律法规、道德秩序的遵守,促进群体内部的认同和合法性信仰,保持群体内部的团结和稳定。执政党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功能就在于对民众“灌输”自己的价值观,建构对目前统治秩序在心理上和价值上的认同。
  二、意识形态工作通过形成群众参与的合力,推动共同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所谓执政能力,是指党在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领。党的执政能力,从总体上说是指党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本领。因此,党的执政过程实际上是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的“双向互动”过程,人民群众绝不是完全被动的“旁观者”。推进一个政党的事业可以有两种力量,一个是以暴力为后盾的强制性力量,另一个是依靠社会认同而产生的自觉服从的力量。强制性力量虽然也能推进党的事业,但民众在被迫状态下实践执政党目标的摩擦力会不断增加,导致所付出的社会成本太高。有效的意识形态工作,可以使群众的意志专注于党确定的奋斗目标上;可以使群众为共同利益而奋斗的行动保持连续性;可以使群众在为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产生成就感,坚定共同信仰和信念。安东尼奥?葛兰西在谈到意识形态的社会作用时,把它叫做“水泥”。他认为,在保持整个社会集团的统一中,“意识形态起了团结统一的水泥作用”。[5]这个形象的比喻很深刻地说明了意识形态的一个突出的社会作用。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相应的意识形态都具有一种思想先导作用,成为社会或政治共同体成员前进的一面思想旗帜。例如,以“仁爱”为核心的封建主义的意识形态,引导和带领民众推翻奴隶社会,使得广大奴隶重新获得了人身自由;“自由、平等、博爱”作为反封建的革命旗帜,引导和激励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同样,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紧紧地把广大劳动人民团结凝聚在一起,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推动人类的解放事业不断发展。对于我们党来说,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作用就在于从思想意识上把握群众参与政治的欲望,把党的思想理论转化为群众的创造性实践,把党的思想理论通过执政党成员的示范行动转化为社会的主流行为规范,把社会多种多样的行为以法律为基础融入主流行为规范,既统一思想,又尊重差异,这对于实施大规模的社会政治动员,调动社会各种力量,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宣传动员群众投身于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会构成强大推动力。当前,我们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这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具体化,无疑是指引我们前进的一面旗帜,必将以其强大的号召力和凝聚力,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努力实现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
  三、意识形态工作通过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保证社会的有序和稳定,从而提
  高党的执政能力
  利益是社会运动的本质。有效的利益协调,不仅能够保持社会的平稳发展,而且能够激发强大的社会发展活力。在现代民主的条件下,执政党的功能和存在的理由就在于它是实现国家和社会有机联系的中介,它通过利益调节和利益整合机制,把分散的、异质的、多元化的不同社会群体利益整合为统一的有机整体,并通过国家政权实现社会公众的整体利益,这就是党执政的主要功能所在,可以说,调节利益的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社会,利益是多元的,也是多层次的,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每个社会单元。调节利益需要多种手段,如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等等,而意识形态工作的功能之一就在于引导人们正确认清自身的利益,并为实现自身的根本利益而奋斗。虽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现实的利益关系表现极为复杂,是个庞大复杂的体系,是由不同性质、不同特点、不同功能、不同类别的利益有机集合而成的。按照利益的实现范围来划分,可以划分出局部利益、整体利益;按照利益的主体差别来划分,可以划分出个人利益、群体(集体、集团)利益、社会整体利益;按照利益实现的时间来划分,可以划分出长远利益、眼前利益;按照利益实现的重要程度来划分,可以划分出根本利益、暂时利益;按照利益的客观内容来划分,可以划分为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等等。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单一、具有同一性,意识形态利益调节的任务也比较单一,就是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为了实现共同利益而奋斗,而市场经济把人们的利益动机和欲望充分激发出来了,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化,各种利益之间的矛盾也突现出来,如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暂时利益与长远利益、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之间的冲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依赖意识形态工作视角的转变,由侧重统一意志向侧重协调关系转变。意识形态工作的功能定位则是引导人们对利益的追求合理化,也就是使利益所指向的对象――需要,具备存在的根据和条件,从而使各种利益关系组成一个平衡、稳定和有序的系统。由此,围绕着利益追求和实现的合理化,意识形态的着力点就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利益关系的让度: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二是利益关系的转移:引导人们确立科学的、发展的利益观,正确处理好根本利益与暂时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三是利益关系的补偿:引导人们树立奉献观,用精神利益来协调利益关系。总之,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的功能就在于用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义利观武装人们的头脑,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自己的利益,处理好改革与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的关系、先富与共富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认识到国家、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根本源泉,长远利益是眼前利益的重要保障,从而形成人人关心改革、人人拥护改革和积极参
  与改革的社会氛围,统一人们在重大问题上的思想认识,正确看待改革中利益关系的调整,增强大局意识,培育人们的责任心和自律精神。
  四、意识形态工作通过抵御不良文化侵袭,提高群众的“免疫力”,从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为了巩固其政治统治,都要极力维护和发展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意识形态”。[6]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把加强对意识形态的领导作为竞争的一个重要砝码,有的西方国家不但巩固其在国内的领导,而且加强对其它国家的输出和渗透。例如,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采用各种形式和手段,通过召开研讨会、设立基金会、开展合作研究,进行培训等途径,千方百计宣扬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自杜勒斯命丧黄泉以后,特别是自90年代初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以后,美国政府用于对付中国的“西化、分化”战略更加“完善”了,加紧对中国展开旨在促使中国也像苏联解体那样的一场意识形态战争。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十条诫令》险恶企图就是要摧毁和动摇作为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柱的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理想,逐渐削弱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力,进而使共产党丧失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作用就在于倡导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公民逐步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以及在这一世界观指导下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斗终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人们正确地处理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思维与存在、科学与伪科学等关系问题,自觉地运用科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对待和处理人生和社会中的各种矛盾,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起来、力量凝聚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有效抵制敌对势力通过激化人民内部矛盾促使"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中国共产党能否完全巩固自身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提高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力,最大限度地加强人民群众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克服和抵御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及执政地位,绝不能掉以轻心。
  [1] 《共产党宣言》[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72年版,第270页。
  [2]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C],学习出版社,
2000年2月。
  [3] 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人民出版社,1989年
版,第184页。
  [4] 西摩.马丁.李普塞特:《政治人――政治的社会基础》[M]上
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5页。
  [5] 转引自尼科斯.波朗查斯:《政治权力与社会阶级》[M]中国
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13 页。
  [6] 江泽民:《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0年6月74政治学原理作业 专科 中南大学远程-第3页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74政治学原理作业 专科 中南大学远程-3
作业练习三(第7、8、9章);一、名词解释题;1.精英统治论――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2.卡里斯马型统治――卡里斯马型统治亦称魅力型统;3.公共治理――公共治理指的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4.公民治理――;5.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近代的政治概念,是政治;6.多元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是在批判和修正了;二、简答题;1.西方关于政治统治的理论有哪些?
  作业练习三(第7、8、9章) 一、名词解释题1.精英统治论――精英统治论的创始人是意大利的政治社会学家V.帕累托()和莫斯卡()。精英主义的创始人认为,无论是在君主制、贵族制还是在民主制中,其共同点都是由少数人或精英统治的。精英之所以获得统治地位,是因为他们具备了社会所推崇的才能和品质。 2.卡里斯马型统治――卡里斯马型统治亦称魅力型统治。卡里斯马式人物具有把人们吸引在周围而成为追随者、信徒的能力,以及追随者具有拥护这类领袖人物的赤诚态度。二者的结合便构成了卡里斯马型统治的合法性根据。 3.公共治理――公共治理指的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它强调顾客导向和结果导向,强调以多元的、民主的、协作的行政模式管理公共事物。公共治理的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合法性认同基础上的合作。政府的角色不是划桨而是掌舵,不是控制而是协调。公共治理强调公共利益的精神与效益,坚持整体主义价值观。 4.公民治理―― 5.政治参与――政治参与是近代的政治概念,是政治文明进程的一个重要变量。政治参与,亦称参与政治,顾名思义就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
政治参与的一般意义就是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6.多元民主理论――多元民主理论是在批判和修正了精英民主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达尔。这种理论的核心观点是民主政体的权力是多元的和分散的,不是始终集中于一个精英集团手中,而是分散在多个精英集团手中。二、简答题。1.西方关于政治统治的理论有哪些?答:自国家形成,就出现了政治统治的理论。目前,在西方的政治统治研究中,影响较大的是精英统治论、多元统治论、无阶级统治论、契约统治论、和新马克思主义的统治理论。2.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统治本质的分析。答:马克思主义认为:(1)政治统治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有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大的支配和控制。(2)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的集体行为,是统治阶级的集体意志和集体力量的表现。(3)政治统治是利益冲突和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是适应支配政治和控制社会冲突的需要而产生的,也是与国家权力同生并存的一种政治行为。(4)政治统治不是统治者的个人关系,被统治者服从的不是统治阶级中的个人,而是统治阶级整体的意志和力量。 3. 政治统治的方式主要有哪些?答:一般来说,政治统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强治方式;法治方式;理治方式;绩治方式;德治方式。 4.公共治理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一般来讲,公共治理的基本原则包括参与原则、透明原则、责任原则、回应原则、协作原则和合法性原则等。 5. 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联系和区别。答:两种政治行为的目标在统一的前提下表现出重大差别、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行为主体在拥有相同部分的情况下又有着很大差别,两者并不相等、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手段和途径有显著区别、政治管理的客体与政治统治的客体有很大不同、在今天的政治生活中,政治管理没有政治统治重要6.如何认识政治参与的含义。 7.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有哪些?答:(1)、社会经济发展(2.)、社会环境和社会地位(3)、.政治制度(政治平等与自由,政党制度)(4)、政治心理(对报酬的估量,对选择对象的判断,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对结局的满意感) 8.简述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政治改良之间的关系。答: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政治改革、政治改良、政治革命是反映社会进化和变革的同一系列的三个概念。从三者的作用和功能来看,它们都是政治发展和政治变革的动力,但是这三种推动力的大小不同,程度不同,性质也不完全相同。政治改良是在统治阶级保持其统治的条件下,对政治领域、政治体系中的某些部分或环节进行局部的、点滴的改善,使现存的政治制度、政治体系发生一些微小的量的变化,没有根本性的质变。政治革命是对政治统治、政治制度以及整个政治体系进行根本的彻底的变革,是新旧政治统治、政治制度以及整个政治体系的更替和政治发展过程中的质变。而政治改革则是介于政治改良和政治革命之间的变革,它在引起较大的量变时,也引起部分的或局部的质变,它类似政治改良又不同于政治改良,它类似政治革命又不同于政治革命。 9.简述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答:马克思主义认为:(1)民主是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2)在阶级社会中,民主具有阶级性,是在一种阶级统治。 (3)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或国家形态。(4)民主意味着公民的平等和参政的权利。 五、分析或论述题。 1.如何看待意识形态、经济增长与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关系?答: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于自身及周围世界的感知和信仰体系。在传统社会中,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一般表现为“神意”,人民主权学说和民族主义则是现代社会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意识形态一般会为政治权力提供一种有力的理念基础,因此,不同形态的政治权力都会极力为自身的合法性寻求意识形态上的支持。2.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有哪些?试分析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和程度不高的原因。答: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形式,主要有选举投票活动、参加党派活动、参加社会组织、信访、上访和个别接触、投诉和诉讼,参加游行示威活动等等。现阶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和程度还比较低,其主要原因:一是经济原因,即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二是制度原因,即经验不足,各种制度不健全,不完善,例如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制度,特别是提名、确定候选人、选举方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公民的许多政治参与行为还受到妨碍(如农民上访被抓);三是客观原因,即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缺乏历史借鉴,只有靠我们自身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四是外部原因,即国际社会(主要是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抵制,再加上前苏联高度集权模式的负面影响;五是国民原因,即国民的政治素质比较低,尤其是落后地区,边远山区的群众不少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他们缺乏政治参与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很难实现自己政治参与的权利;六是历史原因,即我国长期受封建传统意识的影响较深,“官本位主义思想”、“权威崇拜”、“清官思想”、“子民思想”、“崇上心理”比较盛行。3.联系实际,谈谈政治参与对政治民主、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的影响。答:首先,政治参与推动了现代民主政治。现代民主政治是对专制的否定,公民参与政治是现代化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公民积极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力,关心政府的决策,积极参与、影响、监督国家的政治活动,有效地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防止决策的片面性,并且有利于加强公民对政府的监督。其次,政治参与对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一般而言,扩大政治参与有助于政治稳定,也有助于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是,在政治民主化程度较低,消极参与急剧扩大时,就会导致政治和国家政局不稳。如19世纪6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就出现过政治参与急速扩大,由于政府统治和控制能力较低,引发了经常性的政治动乱和政变,出现立宪政府被军人政权所代替的情况,从而严重影响了国家政治和社会经济发展。4. 联系实际,说明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答:首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国家彻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三十年来,我们之所以取得如此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就是因为实行了改革开放。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其次,改革开放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促使我国探索并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第三,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伊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步伐就已经迈开。十七大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第四,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第五,改革开放呼唤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十七大不仅把“和谐”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大目标之一,而且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5. 为什么说政治改革与政治革命相比,是一种难度更大的政治变革?答:政治改革与政治改良和政治革命相比,之所以难度更大,主要是因为政治改革的成功哪个与否不仅取决于各项客观条件的满足状况,而且还取决于它是否具备一系列主观条件。首先,政治改革必须具备以下客观条件:(1)经济条件。政治改革需要一种稳定的社会环境,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正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2)政治文化条件。“革新”的政治文化是政治改革得以推动和成功的社会心理基础。但传统的政治文化往往成为“革新”文化行成的障碍,即政治心理障碍和政治思想障碍。(3)社会条件。政治改革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的活动,需要一种和平和稳定的社会环境。任何一个政府是不可能在社会动荡不安,群众怨声载道,抗议和暴力活动频繁的情况下顺利和成功地进行政治改革的。其次,政治改革还需要具备以下主观条件:(1)政治改革需要有一批具有强烈改革意识和改革取向的力行者。(2)政治改革需要有合理的目标和周密的计划。(3)政治改革需要选择和把握有利的时机。(4)政治改革需要充分调动本阶级成员和社会力量的积极性。 6. 论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加强政治民主的重要意义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基本途径。答: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对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建设既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基本特征,“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邓小平语)。(2)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项重大系统工程,它们之间需要同步发展和相互促进,如果没有以政治民主建设为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步发展和提供支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就不能取得成功,而最终,社会主义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基本途径,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进行努力:(1)坚持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实现党内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坚持党在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原则。(2)在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立科学的、民主的决策体制,对整个国家实行科学、民主管理,以更好地组织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3)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的选举制度,提高人民代表的政治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增强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威性。(4)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政治权力监督机制。(5)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继续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少数民族人士和宗教界爱国人士的团结合作。(6)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7)要深入持久地在人民群众中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素质和民主意识。更主要的是,在现阶段,要通过改革,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本质上也是民主经济。通过发展经济民主必然会有力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进而也能够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创造出一个平等的思想意识环境和一个丰富的物质条件环境,从而切实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不断发展。 7.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评价资本主义民主的历史地位。 8.试论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本质区别。答: 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两种民主,建立的经济基础、服务对象、实质和形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1)在经济基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是维护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政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并为之服务的,不管它采取什么具体形式,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用以保护和巩固自己的财产所有权和政治统治的工具。(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并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主体是极少数资产者,他们享有各种民主权利,并对广大劳动者实行统治。(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开申明为工人阶级和劳动大众的利益服务,并为广大人民群众切实行使民主权利提供了各种物质的、法律的、组织的条件和设施,从而使民主政治的形式与内容得到统一。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形式与内容的关系上是相割裂的。它通过实行普选制、议会制、三权分立、多党制等形式,制造一切权利归于全民的假象,实际上,广大劳动人民由于各种实际条件的制约,不可能真正享有法律所规定的民主权利。(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下,既有权力之间的合理分工和制约,又有民主基础上的集中;既反对官僚主义和个人专制,又反对极端民主化和无政府主义;既确立了全体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也规定了全体人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既赋予了广大劳动人民广泛的自由,又要求每个人在行使自己的自由和权利时,都不能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以及他人的自由和权利。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从本质上讲,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是分离的,少数剥削者可以享受各种各样的民主权利,享有广泛的自由,而广大劳动人民虽然对国家、对社会尽了无数义务,实际上却无法享受应当属于自己的权利和自由。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高等教育、74政治学原理作业 专科 中南大学远程等内容。 
  【】 
您可在本站搜索以下内容:
  政治学原理-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网上作业模拟练习题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政治学原理,中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网上作业,模拟练习题...
  中南大学《政治学原理》课程(网上)作业一及参考答案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一) 单选题 1. 指出“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的是( )。 马克 (A) ...
 中南大学《政治学原理》课程(网上)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政治学原理作业 专科 中南... 1s页 免费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中南网络学院 大学语文 作... 1q页 s财富值 网络语文作业 q页 2财富值 中南大学作业 10页 ...
 政治学原理作业 2 个人讨论提纲:(根据给出的小组提纲挑选一部分作为自己的个人提纲) 联系实际的例子:(根据给出的多个例子任选一例,如果同学们能想出例子更好) 1、...
s  政治学原理 试题答案_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 政治学原理作业答案 4页 免费 电大政治学原理考试题答... 34页 2下载券 ...
  2011春行管专科《政治学原理》形考作业参考答案_管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2011春行管专科《政治学原理》形考作业参考答案《政治学原理形考作业》参考答案 政治学...
q  政治学原理作业 1 答案:一,我认为对政治权力而言,权力制约与道德制约都很重要,权力制 约是外力作用,道德制约主要是靠掌握权力的主体自身的反省,联系香港财政司...
赞助商链接
别人正在看什么?
赞助商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增长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